韩辉
侠客
侠客
  • UID201780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5
2910楼#
发布于:2016-01-18 23: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6年1月18日《黄帝内经》第76集学习心得:
4、病邪在络上面,还没进入经,可在少商穴、商阳穴放血,如果还没有好,可在中通放血。耳聋有时听得到,有时听不到,为虚证。实证都是持续的。痛会移动,可在主经上次,找压痛点刺。
1)如果病邪在足阳明经上,会流鼻血,上面的牙齿冰冷,可刺内廷。阳明经络到齿,少阳经扎侠溪穴。病人有咳嗽,要保暖,因为肺喜寒。
2)足少阴的络,会喉咙痛,下脚涌泉穴。喉咙痛,无法吞口水,可刺然谷周围青筋。病在初始都在络上。
3)病邪在足太阴络上,腰痛,可刺督脉夹脊肉,即腰输(白环俞)。
4)病邪在足太阳络上,抽筋,可在夹脊痛点下针。
5、少阳络环跳,刺环跳用毫针,须久留。主经没有生病都是络病。用筷子头找压痛点。牙齿痛,门牙是足阳明。扎经脉没好,就在络上放血。血和五脏之间生病,有时痛,有时不痛,可用缪刺。扎针牙痛,可在少商、商阳放血,常用内廷和合谷。
6、五络,手少阴、足少阴、手太阴、足太阴和足阳明。这五条络都会在耳朵里面,上络左脚,左络额角。五络同时生病,人会全身血脉跳动,昏厥过去,叫尸厥。刺脚大拇指,脚心,中指(阳明经),手大指(手太阴肺经和心经),会醒过来。还没醒过来,可用竹板吹耳朵。还没醒过来,可把左边额角头发剃掉。也可用针刺左角,喝一杯酒就会醒来。不记得放血位置,可在十宣放血。这样的人,阴阳隔绝,但是脉在跳动。
病人有痛,经脉正常,用缪刺,针灸巨刺用得多。看到表皮有淤血都可以放掉。
7、病都伤于寒,有寒才有温病。
厥阴症有余,会产生阴痹,阴经不好治。厥阴有余是阴痹,在腿的内侧,阴经不好治。不足是热痹,阴气不够,阳气会上来。阴有余,阳就不会过来。涩(阻碍)在少腹,滑是受到风脉,在深。
少阴有余,在脾的下方发证,不足会影响到肺,会导致皮毛的病。滑则风疝(累积)。少阴,太阴有余,太阴是脾经,会造成肌肉萎缩,脾有问题一般都是寒,脾主运化,食物进入小肠,小肠的热来自心脏,因为有热,小肠是受盛之关,消化掉后到脾,脾灌溉四肢。脾之所以能消化所有的东西,是因为脾有阳,脾有动力。看得到是阴,看不到为阳。脾运化不足会致脾痹,滑则风痹,涩则血脉凝固而累积。只要有积,马上就要治。
阳明有余,全是热症,没有寒症。阳明分经热和腑热。太阳有病在骨痹,不足会影响到肾。滑是疝,涩会病积。尿液排不出去,会逆流至肾脏。
张兴平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1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2911楼#
发布于:2016-01-19 00:24
中医经典特训一班张兴平申请签到。2016年1月18日黄帝内经第76节学习心得:     病邪在阳明经络脉上面,就会造成人耳聋,常常失掉听觉,这些都是瞬间发生的,常常是一两天,两三天时间,可在少商,商阳放血。如沒好,在中冲放血。耳中生风者,刺的方法一样。
     凡痹证的疼痛往来,并无固定的地方的,就在疼痛的分肉部分进行针刺。找压痛点。
    病邪侵入足阳明络上,会使人流涕琉鼻血,上齿寒冷等症状,这时刺内庭。
    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络以后,会使人产生胁痛,呼吸不畅快,咳嗽,出汗等症状。因胸胁的地方是少阳在管,这时可扎侠溪穴,如果病人初症有咳嗽的症状,要注意衣服饮食的温暖,肺喜温,心喜寒。
    邪气侵入足之络,让人喉咙痛,不能进食,无故发怒,气上逆至胸膈等症状,这时当刺涌泉穴。涌泉很痛,在然骨上放血也行。
   咽喉肿了不能咽唾液,口有涎沫也不能吐出的时候,应刺然骨周围的很多青筋,放血就行了。
    如果病邪在足太阴脾经的络上面的时候,让人腰痛,连及少腹,一直波及到季肋下面,并且使人不能挺胸呼吸,这时可刺脊两旁的肌肉上。
    病邪在足太阳络上,会使人的背很紧,牵引胁肋疼痛,这时,可从项开始数,脊两旁有压痛的地方下针。
    病邪在足少阳经的络脉时,会使人环跳部疼痛,大腿不能举起来,这应用细针刺环跳穴,因病在骨上,须下针很深,如寒太重,要用呼吸补泻的手法。治疗各经的疾病时,看他的症状,他的主经沒有生病,就是络病。就是络病。象初发病的耳聋,如果刺手阳明方血沒好,那就刺近取穴耳前的压痛点,在这呈找压痛点时,用快子找最好。
    如邪不在腑,也不在脏,而在五脏之间生病,这种痛有时痛,有时不痛,这时也可用膠刺法,要怎样知道他是五脏之间生病呢?这时也可用膠刺,就在手掌,脚掌旁边找青筋放血,如果这种缪引到上齿痛,就是由络脉络到牙齿,造成齿唇寒痛。这时可以找手背的地方有瘀的地方放血。
    凡针刺之法,要首先观察病人的经脉,用手细加按摩,详审它的虚实,而调其气血,如有偏虚偏实的现象,就用巨刺法,如果有疼痛而经没有病变的,就用缪刺法,并且要看看皮部如有血络,就得把瘀血都剌出来,这就是缪刺的原则。
        四时剌逆从论篇     第六十四
   厥阴之气太过,会发为阴痹,如不是则会发生为热痹,有余是阴痹,不足是热痹。见滑脉,都是受到风脉,比效盛如果脉比较涩,没有力量,衰弱无力,这是少腹有积气,有血气凝固的现象。
    少阴之气太过,会发生皮痹和隐疹,如果肾不足就会拖累到肺,因肺主皮毛,就会有皮毛的病。见滑脉就要患肺风疝病,而见涩脉则会患积聚和尿血。
    太阴之气太过,会发生肉痹和寒中,肌肉会有不仁的现象,或者肌肉萎缩了。因脾主运化,统血,主四肢,主肌肉,如果睥的运化不足,就会脾痹,见滑脉就是患脾风疝,而见涩脉,则主患积聚使人心腹经常胀满。
    阳明之气太过,可以发生脉痹,身体常发热,不足则会发生心痹,涩则疠积时善惊,阳明症没有寒症,全是热症。阳明经有筋热还有腑热,腑热就是消化系统,如大便不通,经热就是口渴,发高烧。
    太阳之气太过,会发生骨痹,因太阳与肾是相表理的,会身重,而不足则会发生肾痹,如果脉滑就要患肾风疝,而见涩脉则有积聚,或使人经常发生头部疾患。
慕利敏
新手
新手
  • UID2015150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7
2912楼#
发布于:2016-01-19 01:16
中医经典特训1班慕利敏申请签到
2016.1.18日内经第76集作业
*病邪在络上面,还没进入经,可在少商穴商阳穴放血,如果还没有好,可在中冲放血。
*如果耳聋有时听得到,有时听不到,为虚证。实证都是持续的。痛会移动,可在主经上次,找压痛点刺,初一到十五来刺针。
*如果病邪在足阳明经上,会流鼻血,上面的牙齿冰冷,可刺内廷穴,
阳明经络到齿。
少阳经络胁部扎侠溪穴。病人有咳嗽,要保暖,吃温食,因为肺喜热。
*足少阴的络,会喉咙痛,下针涌泉穴。喉咙痛,无法吞口水,可刺然谷周围青筋。
病在初始都在络上,缪刺法。
*病邪在足太阴脾经络上,会腰痛,可刺督脉夹脊肉,即腰輸(白环俞)。
*病邪在足太阳络上,会抽筋,两胁痛,可在夹脊痛点下针。
*足少阳络环跳,无法抬大腿,刺环跳用毫针,须久留。
*主经没有生病都是络病。耳聋刺压痛点,用筷子头找压痛点。
牙齿痛,门牙是足阳明在管,上牙是手阳明在管。扎经脉没好,就在络上放血。
邪在五脏之间生病,(手脚温热头面凉,能吃能睡)有时痛,有时不痛,可用缪刺。
牙痛,可在少商、商阳放血,常用的是内庭和合谷。
*病在五络,手少阴、足少阴、手太阴、足太阴和足阳明。这五条络都会在耳朵里面,上络左脚,左络头额角。五络同时生病,人会全身血脉跳动,昏厥过去,叫尸厥。可刺脚大拇指隐白,脚心涌泉,中指阳明经,手大指的手太阴肺经和心经,会醒过来。还没醒过来,可用竹板吹耳朵。耳朵是肾气所在,若还没醒过来,可把左边额角头发剃掉。也可用针刺左角,喝一杯酒就会醒来。若不记得放血位置,可在十宣放血。这样的人,阴阳隔绝,但是脉在跳动。
*缪刺数-病人有痛,但经脉正常,则病在络用缪刺,针灸巨刺用得多。只要看到表皮有淤血都可以放掉。
第64篇
*病都伤于寒,有寒才有温病。
厥阴症有余,会产生阴痹,腿内侧麻,阴经不好治。不足是热痹,阴气不够,阳气会上来。阴有余,阳就不会过来。涩脉(阻碍无力)病在在少腹,滑脉是受到风脉,在深。
少阴有余,在脾的下方发证症,不足会影响到肺,(金生水)会导致皮毛的病。滑脉则风疝(累积)。
太阴有余,太阴是脾经,会造成肌肉萎缩,脾有问题一般都是寒,脾主运化,食物进入小肠,小肠的热来自心脏,因为有热,小肠是水谷之海,受盛之官,消化掉后到脾,脾灌溉四肢。脾之所以能消化所有的东西,是因为脾有阳,脾有动力。脾统血,血为形,看得到是阴,看不到为阳。
脾运化不足会致脾痹,滑则风痹,涩脉则血脉凝固而累积。脾主少腹,腹会胀满,只要有积,马上就要治。
病之初一定有症状。
阳明有余,全是热症,没有寒症。
阳明分经热和腑热。
太阳有病在骨痹,身重不足会影响到肾。滑脉是疝,涩脉会病积(癫痫)。
尿液排不出去,危险,会逆流至肾脏,400ml尿液会在膀胱里。

李宁
新手
新手
  • UID2014845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6
2913楼#
发布于:2016-01-19 07: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宁申请签到,2016年1月18日《黄帝内经》第76课学习心得:

一、《繆刺论篇第六十三》
11.邪客于手阳明之络
病症:耳聋,有时会听不见声音。有时病人会听到风声。
刺法:耳聋两三天可少商,商阳放血。如不好,中冲上放血。
痛如果会移动,在压痛点分肉间下针。从初一到十五刺数按照日子递增,十五到三十刺数按照日子递减。因为针过其日数会吞气。
12.邪客于足阳明之络
病症:人会流鼻血,上牙冷。
刺法:刺内庭,左刺右,右刺左。
13.邪客于足少阳之络
病症: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
刺法:刺侠溪穴。多加衣服保持身体温,皮毛不会受风寒,因为肺喜热,心喜寒。
14.邪客于足少阴之络
病症:喉咙痛,不可内食,善怒,气上走贲门。
刺法:喉咙痛下列缺,照海;如果气冲到喉咙,下涌泉,然谷放血;喉咙痛无法吞咽口水,在然骨周围的青筋处放血。
15.邪客于足太阴之络
病症:腰痛,不可以仰息。
刺法:刺腰腧。
16.邪客于足太阳之络
病症:筋挛背急引胁而痛。
刺法:从脖子开始按夹脊穴,压痛点上刺血。
17.邪客于足少阳之络
病症:环跳痛,髀不能举。
刺法:用毫针刺环跳。
注:繆刺大原则:繆刺主要是病之始,病在络上时用。
18.耳聋,刺手阳明经;如不好,用圆头的东西在耳朵前面找压痛点,在压痛点上刺血。
19.牙齿痛:手阳明经络到上牙,足阳明经络到门牙和下牙。可先刺手阳明,如不好,再刺痛的牙齿的牙龈。
20.邪客于五脏
病症:吃喝拉撒睡都正常,手脚热头面冷气色正常,但是身体里痛。
刺法:在手掌脚掌青筋处放血。繆传引上齿,齿唇寒痛,在手背有青筋处放血。内庭,合谷上去一点儿下针。
21.邪客于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
病症:五络会于耳,五络同时生病,人会昏迷,但是血脉会跳动。名曰尸厥。
刺法:刺脚大趾隐白穴和涌泉,足中指阳明经厉兑穴,刺手大指之少商,刺手心手太阴之神门;如果还没有醒,用竹管吹两耳,以通宗脉之气,在剃掉左额角的头发,用艾条烫,再给灌一杯酒。
注: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不调者经刺之,又痛但是经没有病就繆刺。看皮肤上有青筋处就点刺放血。

二、《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六经辩证是伤寒家的治病根本。
1.厥阴辩证
有余:腿内侧会麻。阴经麻不好治,外侧胆经,胃经麻好治。
不足:生热痹,因为阴气不够阳会进来。脉涩,神志不清,少腹积气。
2.少阴辩证
有余:皮肤下会出疹。
不足:肾有问题回影响到肺,因为金生水。肺有病会有积气,脉涩,小便带血。
3.太阴辩证
有余:肌肉麻木萎缩。
不足:脾主运化,运化不足就脾痹,肚子会胀满。因为小肠是水谷之海,受盛之关,小肠把营养输送给脾,脾统血,主四肢,脾能输送营养是因为有脾阳。
4.阳明辩证
有余:病脉麻痹,身热。
不足:病心痹,脉滑,病心风疝,脉涩病积时善惊。阳明经热就会饮百杯不能解渴,发高烧可用白虎汤;腑热会大便不通。
5.太阳辩证
有余:有痹
不足:尿频。因为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会于下焦,尿频是因为小肠温度不够,膀胱的水无法气化到肝脏,寒水累积到膀胱下面,回逆到肾,就会积水。

霞
会员
会员
  • UID2022382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2914楼#
发布于:2016-01-19 11:16
无任何基础可以参加吗?
郑其赛
侠客
侠客
  • UID20143846
  • 粉丝1
  • 关注3
  • 发帖数12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915楼#
发布于:2016-01-19 15:01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6.01.19黄帝内经77课学习心得

少阳之气有余,可以发生筋痹和胁肋满闷不足则发身肝痹;气血过于滑利则患肝风疝;气血运行涩滞则病积聚,有时发生筋脉拘急和眼目疼痛等。
所以春天人的气血在经脉,夏天人的气血在孙络,长夏人的气血在肌肉,秋天人的气血在皮肤,冬天人的气血在骨髓中。
P521黄帝说: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岐伯说:春季,天之阳气开始启动,地之阴气也开始发泄,冬天的冰冻时逐渐融化解释,水道通行,所以人的气血也集中在经脉中流行。夏季,经脉中气血充满而流溢于孙络,孙络接受了气血,皮肤也变得充实了。长夏,经脉和络脉中的气血都很旺盛,所以能充分地灌溉润泽于肌肉之中。秋季,天气开始收敛,腠理随之而闭塞,皮肤也收缩紧密起来了。冬季主闭藏,人身的气血收藏在内,聚集于骨髓,并内通于五脏。所以邪气也往往随着四时气血的变化而侵入人体相应的部位,若待其发生了变化,那就难以预测了;但必须顺应四时经气的变化及早进行调治,驱除侵入的邪气,那麽气血就不致变化逆乱了。
P522黄帝道:针刺违反了四时而导致气血逆乱是怎样的?岐伯说:春天刺络脉,会使血气向外散溢,使人发生少气无力;春天刺肌肉,会使血气循环逆乱,使人发生上气咳喘;春天刺筋骨,会使血气留著在内,使人发生腹胀。夏天刺经脉,会使血气衰竭,使人疲倦懈惰;夏天刺肌肉,会使血气弱于内,使人易于恐惧;夏天刺筋骨,会使血气上逆,使人易于发怒。秋天刺经脉,会使血气上逆,使人易于忘事;秋天刺络脉,但人体气血正直内敛而不能外行,所以使人阳气不足而嗜卧懒动;秋天刺筋骨,会使血气耗散与内,使人发生寒战。冬天刺经脉,会使血气虚脱,使人发生目视不明;冬天刺络脉,则收敛在内的真气外泄,体内血行不畅而成“大痹 ”;冬天刺肌肉,会使阳气竭绝于外,使人易于忘事。以上这些四时的刺法,都将严重地违背四时变化而导致疾病发生,所以不能不注意顺应四时变化而施刺;否则就会产生逆乱之气,扰乱人体生理功能而生病的呀!正确的总原则是:春夏浅刺,秋冬深刺。所以针刺不懂得四时经气的盛衰和疾病之所以产生的道理,不是顺应四时而是违背四时变化,从而导致正气逆乱于内,邪气便与精气相结聚了。一定要仔细审察九侯的脉象,这样进行针刺,正气就不会逆乱了,邪气也不会与精气相结聚了。黄帝说:讲的好!
P524针刺绝对不可刺到五脏。背部五脏俞穴不可直刺,宜斜刺浅刺。如果针刺误中了五脏,刺中心脏一天就要死亡,其变动的症状为噫气;刺中肝脏五天就要死亡,其变动的症状为多语;刺中肺脏三天就要死亡,其变动的症状为咳嗽;刺中肾脏六天就要死亡,其变动的症状为喷嚏和哈欠;刺中脾脏十天就要死亡,其变动的症状为吞咽之状等。刺伤了人的五脏,必致死亡,其变动的症状也随所伤之脏而又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它来测知死亡的日期。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黄帝问道:疾病有标和本的分别,刺法有逆和从的不同,是怎麽回事?岐伯回答说:大凡针刺的准则,必须辨别其阴阳属性,联系其前后关系,恰当地运用逆治和从治,灵活地处理治疗中的标本先后关系。所以说有的病在标就治标,有的病在本就治本,有的病在本却治标,有的病在标却治本。在治疗上,有治标而缓解的,有治本而见效的,有逆治而痊愈的,有从治而成功的。所以懂得了逆治和从治的原则,便能进行真确的治疗而不必疑虑;知道了标本之间的轻重缓急,治疗时就能万举万当;如果不知标本,那就是盲目行事了。
关于阴阳、逆从、标本的道理,看起来很小,而应用的价值却很大,所以谈一个阴阳标本逆从的道理,就可以知道许多疾病的利害关系;由少可以推多,执简可以驭繁,所以一句话可以概括许多事物的道理。从浅显入手可以推知深微,观察目前的现象可以了解它的过去和未来。不过,讲标本的道理是容易的,可运用起来就比较难了。迎着病邪而泻的方法就是“逆”治,顺应经气而补的方法就是“从”治。
治本?治标?标本兼治?
以下九种病先治本:
先患某病而后发生气血逆的,先治其本;先气血逆乱而后生病的,先治其本。
先有寒而后生病的,先治其寒本;先有病而后生寒的,先治其本。
先有热而后生病的,先治其本;
先有某病而后发生泄泻的,先治其本;先有泄泻而后发生疾病的,先治其本。必须先把泄泻调治好,然后再治其他病。
大小便通利者治其本。
先大小便不通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以下三种病先治本标:
发热而后发生中满腹胀的,先治其标;
先患某种病而后腹胀者治其标;
人体疾病过程中有邪气和正气的相互作用,凡是出现了大小便不利的,先通利大小便以治其标。
以下二种病需要标本兼治:
疾病发作表现为邪气有余,就用“本而标之”的治法,即先祛邪以治其,后调理气血、恢复生理功能以治其
疾病发作表现为正气不足,就用“标而本之”的治法,即先固护正气防止虚脱以治其标,后祛除邪气以治其本。
总之,必须谨慎地观察疾病的轻重深浅和缓解期与发作期中标本缓急的不同,用心调理;凡病轻的,缓解期的,可以标本同治;凡病重的,或发作期,应当采用专一的治本或指标的方法。另外,如果先有大小便不利而后并发其他疾病的,应当先治其本病。
大凡疾病的传变,心病先发心痛,过一日病传于肺而咳嗽;再过三日病传入肝而胁肋胀痛;再过五日病传入脾而大便闭塞不通、身体疼痛沉重;再过三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半夜,夏天死于中午。
肺病先发喘咳,三日不好则病传于肝,则胁肋胀满疼痛,此为金克木;再过一日病邪传脾,则身体沉重疼痛。此为木克土;再过五日病邪传胃,则发生腹胀。再过十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日落之时,夏天死于日出之时。
肝病则先头疼目眩,胁肋胀满,三日后病传于脾而身体沉重疼痛;再过五日病于胃,产生腹胀;再过三日病传于肾,产生腰脊少腹疼痛,,腿胫发酸;再过三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日落之时,夏天死于吃早饭的时候。古书一日为一候。以下原文中的日以候代替。
脾病则先身体沉重疼痛,一后病邪传入于胃,发生腹胀;再过二病邪传于肾,发生少腹腰椎疼痛,腿胫发酸;再过三病邪入膀胱,发生背脊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再过十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申时之后,夏天死于寅时之后。
肾病则先少腹腰脊疼痛,腿胫发酸,三病邪后病邪传入膀胱,发生背脊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再过三病邪传入于胃,产生腹胀;再过三病邪传于肝,发生两胁胀痛;再过三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天亮,夏天死于黄昏。
P530胃病则心腹部胀满,五后病邪传于肾,发生少腹腰脊疼痛,腿胫发酸;再过三病邪传入膀胱,发生背脊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再过五病邪传于脾,则身体沉重;再过六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半夜之后,夏天死于午后。
膀胱发病则先小便不通,五后病邪传于肾,发生少腹胀满,腰脊疼痛腿胫发酸;再过一病邪传入于胃,发生腹胀;再过一病邪传于脾,发生身体疼痛;再过二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半夜后,夏天死于下午。
各种疾病按相克的次序这样相传,正如上面所说的,都有一定的死期,不可以用针刺治疗;假如是间脏相传(间隔一脏或者三脏相传)就不易再传下去,还是可以用针刺治疗的。(湖北—郑其赛2016.01.19
吴泳茵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916楼#
发布于:2016-01-19 16: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6年1月19日《黄帝内经》第77课笔记:
春季时阳气聚在经脉上:春令时节是天气始生之时,地气初泄之际,冰寒渐解,水行各经之处,此时人之气对应天地,故气必在脉中。如果违反节气而刺会造成反逆的病。春季针刺络脉,血气外散会过多,使人感觉无力且短息。春季针剌肌肉部,会使血气回流加速,使人胸满气胀。春季针剌筋骨之位,会使业气内停积瘀,使人腹部胀满。
夏季时阳气聚在孙络上:夏季时人之经脉充满气血,会流入孙络内,四肢末稍充血,皮肤因而充实起来。如果违反节气而刺会造成反逆的病。夏季针刺经脉,会令血气枯竭,造成四肢倦
怠。夏季针刺胝肉,会使血气内行,使人变成易恐状。夏季针刺筋骨之位,会令血气上冲头面,
使人易怒。
长夏时节阳气聚在肌肉上:长夏时节经与络都呈盛大状,故能溢出而渗入肌肉中。如果违反节气而刺会造成反逆的病。
秋季时阳气停在皮肤上:秋季气开始收敛,人的肌腠亦开始闭塞,皮肤毛孔亦渐闭锁。如果违反节气而刺会造成反逆的病。秋季针刺经脉,血气会向上行,使人健忘。秋季针刺络脉,气就无法外出,造成嗜眠,不想劳动。秋季针刺筋骨之位,使人血气向内四散不聚,造成人有寒栗怕冷的现象。
冬季时阳气潜藏入骨髓中:冬季,天寒地冻,人的血气亦深藏体内,内入骨髓,入通五脏之中。如果违反节气而刺会造成反逆的病。冬季针刺经脉,会使气血两虚,结果使人目看不清。冬季针刺络脉,会使宗气外泄,造成四肢麻木不仁。冬季针刺肌肉,会使阳气耗绝,使人健忘失志。
病邪也会随着四时的不同而入客于人体之内,病的变化不管如何一定是在主要经脉上来调治。所以针剌法不按四季规矩来做,病生,使五脏正气乱,影响正常精华之气产生。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所有的刺法,必须分别阴阳,有时病在表症较重则先治其被影响之标位,有时本病势重而其引发的副症较轻,则先求治其本病。有时先从副病着手治疗,先治副症而主症自愈;有时先治本病而副症自愈。
举例一下:1、有病人先生病然后有腹胀满,先治其胀满这是标病先治。2、先有中焦胀满而后又产生心烦的问题,那么就先治胀满。3、在生病时,大小二便不流畅,则必先治理它的气血,先要保持大小便通畅后再治其它位置的病。4、如果生病是,大小二便是通畅的,这样就可以直接去医治病处。
所有的病都是有顺序的相传下去,只要按顺序传的,都可预知死期,到末期不可施刺,必死。
其间只传一脏即停止不传的,或传二、三脏就停止不传的,都可以用针刺法来完全治愈的。(重点内容)原则就是当一个脏出现问题,先马上去固它的下一个所克的脏腑,这样出现问题的脏腑就不会所病传下去了,病人就必可救。如心有问题时就马上去固肺,肝有问题时就去实脾,肾有病是就去固心。
刘艳娟
新手
新手
  • UID201905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1
2917楼#
发布于:2016-01-19 19: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0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611977:少阳有余:胸胁胀满,少阳不足:肝病,少阳脉呈滑脉表示肝风内动,少阳脉呈涩,则有积病,令人抽筋眼痛。
春季阳气聚在经脉上,夏季阳气聚在孙络上,长夏阳气聚在肌肉上,秋季阳气会停在皮肤上,冬季阳气会潜藏入骨髓之中。病邪会随四时的不同而入客于人体之内,病的变化无法测度,但不管如何一定是在主要经脉上来调治。
如果违反四季而刺:春天刺络脉是不及,血气外溢,会伤到气。春天应该刺在经上,刺在肌肉上太过,血气环逆,令人气胀。刺筋骨太过,令人腹胀。
夏天应该刺在络上,刺在经脉上会令血气枯竭,造成四肢倦怠。刺肌肉,血气内行,人易恐。刺筋骨,血气冲上头面,易怒。
秋天刺经脉,血气会上行,使人健忘。刺络脉,气无法外出,造成嗜眠,不想劳动。刺筋骨,使人血气向内四散不聚,造成人有寒栗怕冷的现象。
冬天刺经脉,会使气血两虚,结果使人目看不清。冬天刺络脉,会使宗气外泄,造成四肢麻木不仁。冬天刺肌肉,会使阳气耗绝,使人健忘失志。
春夏宜浅针,秋冬宜深针。
针刺五脏时:刺中心脏为噫一天死掉,刺中肝脏为语五天死掉,刺中肺为咳三天死掉,刺中肾为喷嚏六天死掉,刺中脾为吞十天死掉。
标本病传论:本:病来自原来的地方,最早发病的地方。
急的病先治急,如24小时不小便,先通小便。发高烧,便秘七天,先清大便(本),再退烧(标)。发烧三四天,大便是好评,那就下发表的药下去。
先有病而后出现其它病变的,先治原先的病。如盲肠堵到这块是发热的,大便没有,腹痛,足阳明经足三里下有压痛点。这时病人告诉你他手指头破了两天没收口。这时你如果先去治手指头是不好的医生,主次不分。
针药并施,没有病不可以治的。
有人出现很多症状再出现重病的症状,先治重病,如全身黄疸(昨天发的),一直睡不好觉,胃口不好,大便不是很通畅,小便黄一直延续到昨天,这时先治黄疸,其它症状是黄疸的副症。
先寒而后生病的,先治它的寒,有了这个病之后才有寒症的先治其病再治寒。先发热而后生病的先治发热,一种是大肠堵掉便秘造成发热。还有一种大肠没有堵掉却燥热,热没有去掉造成大肠堵到,一两天堵到没有关系,时间长的要先把它清出来。
先有热症而后有中满,先去中满(与397页有出入),食物堵在胃里,好的食物下去,坏的食物堵在那里因为身体不受纳。吐血下痢脓血副症会很多如全身倦怠无力,讲话无力,无法睡觉,出血的先治好。
病会传一定先传心脏,心脏痛,一天就会咳嗽(火克金),三天胸胁痛(金克木),五天闭塞不通(木克土),如果三天没有好,在冬天半夜死掉,在夏天中午死掉。
肺病咳喘,三天胸胁胀满(金克木),没治好再传,身痛体重(木克土),发胀,十天没有好必死,冬天黄昏时死,夏天太阳初升死。
肝病令人头晕目眩,胸胁苦满,一段时日身重(木克土),再变成腰椎小腹疼痛,足胫酸痛(土克水),仍没治好三天必死,冬天在黄昏时死,夏天在早餐前后死。
脾病身重,少腹胀,没好腰脊痛,胫酸(土克水),再演变为背部疼痛,小便不利,十日内没治好必死,冬季在临睡时死,夏天在晚餐时死。
肾病少腹腰背痛,膝部酸痛(水克火),小便不利,三日不治好则死,冬天黎明时死,夏天黄昏时死。
胃病令人腹部胀满,胃病最好治,五候腰脊痛(土克水),还没好,小便不利,六日没治好则死。
如果只传一脏即停止不传,或传二三脏就停止不传的,都可以治好。
当心脏有问题时,先把肺固住,病不会传。肝有问题先实脾,肾脏有问题先固心脏,然后再进行调理。
徐佩凤
贫民
贫民
  • UID2014428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4
2918楼#
发布于:2016-01-19 21: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01班徐佩凤申请签到,2016年01月19日《黄帝内经》第77课学习心得。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1〉厥阴有余,生阴痹之病,麻木不仁在阴侧,其不足时生热痹之病,肝脉呈滑脉表示病疝气,肝脉呈濇涩之脉必生小腹胀气之病。〈2〉少阴太过时会皮肤麻木且生隐疹,少阴不足会病肝气不足的病。少阴脉呈滑脉表示有肺受风则咳的病,少阴脉濇涩,必有膀胱积小便带血的症状。〈3〉太阴太过时会有肉痹即肌肉不仁的病,如为寒所中,太阴不足,此时必病脾脏运化无力,太阴之脉呈滑脉表示有脾主之肌肉时麻时止,太阴脉如为濇脉,表示有积在腹中,常觉腹部胀满。〈4〉阳明太过之时,会有脉速现象及身体时发热不止,验明不足时会病心痛。阳明脉呈滑脉,则有心痛时发时止的病。阳明脉呈濇脉,则表示有积在体中,令人时常易受惊吓。〈5〉少阳太过时会有筋病,胸胁胀满,少阳不足时会令肝病,少阳脉呈滑脉表示肝风内动,少阳脉呈濇脉则有积病,常令人抽筋及眼痛。〈6〉太阳太过时会有骨病,身沉重之感,太阳不足时则会生肾病,太阳脉呈滑脉表示肾有风邪之病(感冒病毒入肾),太阳脉呈濇脉时,会有积.病在脉中,令人发癫痫。〈7〉春季时阳气聚在经脉上,夏季时阳气聚在孙络上,长夏时节阳气聚在肌肉上,秋季时阳气会停在皮肤上,秋季时阳气会潜藏入骨髓之中,但不管如何—定是在主要经脉上来调治。〈8〉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所有的刺法,必须分别阴阳,前后呼应,知其顺逆与得失,病之表症与之本生所其间的变化。有时病在表症较重则先治其被影响之标位,有时本病势重而其引发的副证较轻,则先求治其本病。也有明知病在何处而先从副症着手治疗。也有时看到副症不治而先治其本病。因此治病法中,有先治副症而主症自愈。也有先治本病而副症自愈。也有从其相克处着手而把本病治好,也有从相生之处着手而把本病治好的。〈二〉凡先有病而后出现其它病变的,必先治其初始之本病。先见有很多症状而后出现重病之所的,必先治此重病之所。先得到寒,而后生出其它病的,也须先治病所再治其寒。先生病而后有中寒症出现,亦先治其病所,再治其寒。先有热症而后有中焦胀满现象时,则须先治其热,再治其中焦病。先有病变之后产生痢的,须先治其病所,则痢必自止。先有下痢而后延伸出其它病的,则须先治下痢。治本病之时谨慎调之,待愈后方治它病。〈三〉先生病后发生腹部胀满的,则先治其胀满,即标病先治。先有中焦胀满而后发生心烦的,则先治胀满病。人体经脉上及五脏内有时会互相交征,有时则生同—病,此时若大小便已不流畅,则必先治理其气血,保持大小便通畅无阻,再治其病处,若大小便仍很畅顺,则直接治其病处。病机发起乃因机能太过者,必先治其本病,再治其太过引起的其它症状。病机发生乃因机能不足者,先治其病,再补其不足。〈四〉遇到轻症的病,可以标本同时治疗,遇到严重的病,,则须独立分开治疗。由于大小便不顺畅而引起之病变者,必先治其大小便。〈五〉所有的病都是有顺序的相传下去,只要按顺序传的,都可预知死期,到末期不可施刺,必死。其间只传—脏即停止不传的,或传二,三脏就停止不传的,都可以用针刺法来完全治愈的。
15级临床2班刘莹
会员
会员
  • UID2021394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2919楼#
发布于:2016-01-19 21:43
每个人都可以报名吗?
杨诚
侠客
侠客
  • UID20147989
  • 粉丝10
  • 关注2
  • 发帖数10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920楼#
发布于:2016-01-19 21: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6年1月15日,《黄帝内经》73课心得:

4.治疗水肿病的五十七个穴位(运输水的地方)
肾脏主管水,所以这五十七个治水肿病人的穴位都和肾脏关系密切。这些穴位是阴气所积聚的地方,水液之气都从这里出入。
尾骨以上共有五行,每行有五个穴位,中间一行是督脉,两旁的四行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
中间一行五个穴位是:长强、命门、腰俞、悬枢、脊中
次二行五个穴位是:白环俞、中膂俞、膀胱俞、小肠俞、大肠俞
边上两行五个穴位是:秩边、胞肓穴、志室穴、肓门、胃仓
这二十五个都在下焦,和肾脏有密切关系。
在伏兔穴以的腹部挟脐两侧各有两行,共四行,每行五个穴位:
内侧两行穴位肾街):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左右共十穴,可排水。
外侧两行穴位胃街):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左右共十穴。可利胃气。
这二十个穴位是肾气通行的道路,和肝脾两条经脉,合成三条阴经,交会于脚趾。
足内踝上有一行,六个穴位:大钟、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左右共十二穴这是足肾经的经脉下行的部分
利水三皇穴:阴陵泉、地机、复溜
以上共五十七个穴位,都是五脏的阴络经过之处,也是水气停留的地方。治疗水肿病,针刺这些穴位。
所有积水病都与肾有关。

5.水肿病可引起下部浮肿和腹部胀大等症状(腹部的水是整个肾脏在管),也可以引起上部的呼吸喘促(下面积水,天阳的水不能进入肾脏,遇到下面的水再回逆,所以呼吸短促)、不能平卧等症状。这是肺(标)和肾脏(本)同时发生疾病所导致。水气犯肺,就会出现呼吸喘促、不能平卧等症状;
水肿是肾功能失常造成的。
两脏同时产生病变,互相影响,所以引起水气停留。
治水时,用提壶揭盖法,即用发表药,上面的水排掉后,肾水就可以排掉;或者用吐法排上面的水。

6.针刺与四时关系:顺应节气治疗
1)春天受病于风。春天针刺,多取络脉和肌肉。
春天是五行之中木气所主季节,草木开始生发,与春季相应的肝脏之气也开始萌动。肝脏之气性很急,像春天的风一样变动迅速。经脉处在人体较深的部位,而在春天时人体的阳气向外到体表,经脉中的阳气较少,病邪侵犯人体人,往往在刚进入体表时就与卫气相互结合抗争,而不能深入到经脉中去。由于病邪在人体较表层的络脉和肌肉之间,所以针刺要浅
2)夏天受病于暑热。夏天针刺,多取盛经和皮肤腠理。
夏天是五行之中火气所主管的季节,人体的心脏之气与夏季相对应,这时以及之气刚开始生长,其气较少,所以脉也比较瘦。由于气候炎热,阳气盛流溢,向外熏蒸皮肤腠理,向内则进入经脉之中,所以针刺时只要针刺穿透皮肤,病邪就会外泄露。因为阳气充满体表,邪气停留在人体的部位更加表浅。所谓盛经,就是指充盈浮现在体表皮肤和肌肉之间的络脉。
3)秋天受病于湿。秋天针刺,多取经脉上的腧穴。
秋天是五行之中金气所主管的季节,肺脏之气与秋天收敛清肃的气候相对应。此时火气渐衰,金气渐盛,这时人体的阳气在经脉的合穴。秋季阴气开始旺盛,如果湿邪侵犯人体,达到合穴处和阳气结合,仍然不能深入机体内部,所以,治疗时多取各经的俞穴(秋天只管气,俞穴是气穴),用来泻除阴邪。并且多取各经合穴,用来泻除与阳经相合的病邪。因为体表阳气开始衰弱,而向内运行到合穴之处,所以要取合穴针刺。
*经络是气行的通道
*新病为实,用泻法;久病为虚,用补法。新病气色无改,久病气色已伤;新病持续痛,久病隐隐作痛,喜欢按。
4)冬天受病于寒。冬天针刺,多取各条经脉的井穴和穴。
冬天是五行之中的水气所主管的季节,人体的肾脏之气与冬季相对应,开始发挥闭藏的功能,人体表层的阳气更加衰少,大部分潜藏于人体内深入,而阴气却充满体表。由于太阳之气潜藏于内,体表的络脉也随之而沉伏少见,所以,在针刺时多取各条经脉的井穴,用来抑制过于亢盛的阴气;多取各条经脉的穴,用来充实人体不足的阳气。因此,冬天取经穴和穴治疗,到春天就不会发生流鼻涕和鼻出血的疾病。

7.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俞穴,热穴的压痛点针刺放血。
1)在头上有五行,每行各有五个穴位。
中间一行是督脉,五个穴位是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
旁边四行都是足太阳膀胱经,靠中线两行各有五个穴位,即五处、承光、通天、络郄、玉枕
偏外的两行也各有五个穴位,即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
因为各条阳经之气都上行到头部,所以这五行穴位能够发散各条阳经向上逆行的热邪
2)大杼、膺俞、缺盆、背俞左右共八个穴位,这些穴位在胸背部,针刺这些穴位,可以泻除胸中的热邪
3)伏兔、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左右对称共八个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针刺这些穴位可以泻除胃中热邪
如:治疗消渴病。
4)泻除四肢上的热邪:云门、肩、委中、髓空,左右共入个穴位
5)泻除五脏热邪: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
6)人受寒邪侵犯,却转变成发热,是因为物极必反,寒气亢盛到极点,就会转变成热。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


治疗人体气血阴阳紊乱所导致的各种虚实病变,采用调和经脉气血的方法。

1.有余则泻之,不足则补之
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这些部位均可受邪气侵犯而产生疾病,而这些疾病可以发生虚或实的变化,神、气、血、形、志都有有余和不足的情况。这十个方面的病理变化和表现是各不相同的。
这十种情况都产生于五脏。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五脏分工不同,形成了有机的人体。人体只有精神畅快,气血才能流通正常,并与内部骨髓相联系,才能使五脏和全身的功能正常协调,形成一个身心平衡的健康人体。
是人体的中心,五脏与身体各部分以及五脏之间的联系,都是由经脉这个通道来完成的,经脉中运行气血,使身体各部分之间发生联系,协调全身的功能。如果气血运行发生障碍,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要产生。所以必须保持经脉的畅通无阻,经络平衡,人体就平衡。
诊察判断疾病,应该以经脉的生理病理变化为依据,而治疗疾病,也可通过调整经脉中气血来取得效果。

2.神有余和神不足
神有余则表现为自笑不止,神不足则容易产生悲哀的情绪。
当气血的运行功能正常,没有偏聚在身体某一部位时,五脏就会安定,功能正常,而不会产生笑或悲的现象。刚开始病邪侵犯到人体表层的皮肤和毫毛,造成恶寒的症状,是一种轻微的神病。如果一个人笑或悲但没有恶寒的现象,就不是神有余和不足的情况。
神有余治疗:用泻法针刺小络脉,使之出血,但不要针刺过深,也不要开大针孔,不要刺中大的经脉。
神不足治疗:用补法,疏通气血。诊察虚络在什么地方,先用按摩的方法气血,使局部气血较为充盈,然后再用针刺方法来调和气血。但不要出血,也不能使气外泄,只要经脉气血运行通畅,病邪人神气就会协调正常。
任红超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44
  • 粉丝2
  • 关注2
  • 发帖数227
2921楼#
发布于:2016-01-19 21: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任红超申请签到2016年1月18日黄帝内经第75节学习心得:
9、邪客于手阳明大肠经之络:瞬间发的耳聋、有时能听到风声,有时听不到声音;针少商、商阳放血,不好,可在中冲上放血。
耳聋之人,可刺手阳明经放血,如果没好刺耳前压痛点。
痛会移动的,在分肉之间刺,在压痛点上刺,按日期刺针数,几号就刺几针,15号后递减,扎太多实症泻不出来。
10、病邪客于足阳明胃经的络:令人流鼻血,上齿很冷;刺内庭。
11、病邪客于足少阳的络:两胁胀痛,有咳的症状;刺侠溪穴,多穿衣服保持身体是温的。
12、病邪客于足少阴的络:咽痛,无法进食,善怒;因下针涌泉穴很痛,可以在然谷上放血。
咽喉肿胀,无法吞口水,可在然谷附近有青筋的地方放血。
13、病邪客于足太阴的络:腰痛,少腹痛,没办法仰身子;刺白环俞。
14、病邪客于足太阳的络:令人拘挛,背急痛,两胁痛;从脖子开始按夹脊穴,压痛点上刺血。
15、病邪客于足少阳的络:环跳痛,无法抬大腿;用细长毫针下环跳。
16、病邪客于五脏之间:气色很好,吃喝拉撒正常,手脚温热,这时身上痛就是脏之间的痛;在手指脚趾上有青筋的地方放血。
17、牙齿疼痛:在手背上有瘀血的地方放血,胃经上的内庭,合谷,如不好,用圆头的东西在耳朵前面找压痛点,在压痛点上刺血。
18、病邪客于足少阴太阴足阳明的络:五条络统统汇在耳朵里,上络左边的头角,如果五个络同时生病同,肌肉血脉跳动不止,外形呈昏迷状,其形如尸,但又没死,名叫“尸厥”。脚大趾隐白穴,足少阴肾经涌泉穴,足中趾趾甲的肉际,手大指少商穴,手少阴心经的少府穴,足少阴然谷之骨突处,应该会醒过来。如果还没醒过来,则用空管吹气入两耳,如果还没有醒把左额的头发剃掉,艾草烧起来烫下去,一杯酒灌下去。
主经没有生病那就是络病,则用缪刺法。
繆刺大原则:繆刺主要是病之始,病在络上时用。
缪刺的法则:先看他的经脉,用指甲去切,顺从脉气下针,看他的虚实调之,如果还不行则经刺(即再做就好了)。
病人有痛但是经没有病,用缪刺法。只要看到表皮四肢末梢有瘀血的统统可以放掉。

四时刺逆从论篇:
1、足厥阴肝经
有余:腿的内侧麻;
不足:则产生热痹。肝脉呈滑脉,表示疝气,肝脉呈涩则生小腹胀气之病。
2、少阴有余:脾的下方会发疹,
不足:肾有问题会影响到肺,因为金生水。肺有病会有积气,脉涩,小便带血。
3、太阴有余:肌肉麻木不仁;
太阴不足:脾主运化,运化不足就脾痹,肚子会胀满;因为小肠是水谷之海,受盛之关,小肠把营养输送给脾,脾统血,主四肢,脾能输送营养是因为有脾阳。
4、 阳明有余:脉速现象,身体发热不止;
阳明不足:心痛;阳明脉呈滑脉则有心痛时发时止的病,阳明脉呈涩表示有积在体中,令人时常易受惊吓。
5、 太阳有余:骨病,身沉重;
太阳不足::会生肾病,太阳脉呈滑肾有风邪之病,太阳脉呈涩会有积病在脉中,令人发癫痫。
李焕
侠客
侠客
  • UID201758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2922楼#
发布于:2016-01-19 22: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焕申请签到,2016年1月19日《黄帝内经》第77课心得
1.春季时阳气聚在经脉上,夏季时阳气聚在孙铬上,长夏时节阳气聚在肌肉上,秋季时阳气会停在皮肤上,冬季时阳气会潜藏入骨髓之中。春令时节是天气始生之时,地气初泄之际,冰寒渐解,水行各经之处,此时人之气对应天地,故气必在脉中。夏季时人之经脉充满气血,会流入孙络内,四肢末稍充血,皮肤因而充实起来。长夏时节,经与络都呈盛大状,故能溢出而渗入肌肉中。秋季时节夭气开始收敛,人的肌腠亦开始闭塞,皮肤毛孔亦渐闭锁。冬季时节,天寒地冻,人的血气亦深藏体内,内入骨髓,入通五脏之中。
2.如果违反四季而刺,使气血紊乱,会怎么样呢?春季针刺络脉,血气外散会过多,使人感觉无力且短息。春季针剌肌肉部,会使血气回流加速,使人胸满气胀。春季针剌筋骨之位,会使业气内停积瘀,使人腹部胀满。夏季针刺经脉,会令血气枯竭,造成四肢倦怠。夏季针刺胝肉,会使血气内行,使人变成易恐状。夏季针刺筋骨之位,会令血气上冲头面,使人动辄易怒。秋季针刺经脉,血气会向上行,使人健忘。秋季针刺络脉,气就无法外出,造成嗜眠,不想劳动。秋季针刺筋骨之位,使人血气向内四散不聚,造成人有寒栗怕冷的现象。冬季针刺经脉,会使气血两虚,结果使人目看不清。冬季针刺络脉,会使宗气外泄,造成四肢麻木不仁。冬季针刺肌肉,会使阳气耗绝,使人健忘失志。因不按四季之气来行针刺,会造成反逆之病,一旦违反会使气乱而互相交征而致病矣。所以针剌法不按四季之规矩来做,此病之所生也,以为可顺治病结果相反,使五脏之正气紊乱,影响正常精华之气产生了。必先谨慎细察九候之脉的变化,使正气不紊乱,精神之气不因针刺治疗而逆转。
3.针刺五脏时,不慎刺中心脏主一日死,会有噫气的现象。不慎刺中肝脏主五日死,会有多语的现象。不慎刺中肺主三日内死,可见嚏欠不止的症状。不慎刺中脾脏主十日死,可见到有吞咽不停的动作。若不慎剌伤人的五脏,其果必死。所表现被刺中的症状则依五脏生变产生的症状来看,就可知何时会死了。
4.标本病传论所有的刺法,必须分别阴阳,前后呼应,知其顺逆与得失,病之表症与之本生所其间的变化。有时病在表症较重则先治其被影响之标位,有时本病势重而其引发的副证较轻,则先求治其本病。也有明知病在何处而先从副症着手治疗,也有时看到副症不治而先治其本病。因此治病法中,有先治副症而主症自愈,也有先治本病而副症自愈。也有从其相克处着手而把本病治好,也有从相生之处着手而把本病治好的。所以能明确的掌握顺与逆,此类良医无须求问他人,必毫无疑问的。能明确的知晓主病何处,那些是副症,不论如何施治,必无缺失之处。医者不明主症与副症,就是妄行医术,徒增害人。
5.所有的阴阳增长相互关系,乃是标病与本病区分之大道也。能知病由小而致大,只说一病而可推演其后百种以上疾病的变化与产生的危害。可以从少而知多,从浅而知广,如此可以言一处而推至百处不差也。由浅病而知其深入会达何处,审察近处的病而能知远方有何疾病。论言标与本,其实很简覃但不易领悟,治法不正会增重其病,治法正确,则百病不生矣。
6.凡先有病而后出现其它病变的,必先治其初始之本病。先见有很多症状而后出现重病之所的,必先治此重病之所。先得到寒,而后生出其它病的,也须先治病所再治其寒。先生病而后有中寒症出现,亦先治其病所,再治其寒。先有热症而后再生病的,也须先治其病再去其热症。先有热症而后有中焦胀满现象时,则须先治其热再治其中焦病。先有病变之后产生下痢的,须先治其病所,则痢必自止。先有下痢而后延伸出其它病的,则须先治下利。治本病之时必谨慎调之,待愈后方治他病。
7.又先生病后发生腹部胀满的,则先治其胀满,即标病先治。先有中焦胀满而后发生心烦的,则先治胀满病。人体经脉上及五脏内有时会互相交征,有时则生同一病,此时若大小便已不流畅,则必先治理其气血,保持大小便通畅无阻,再治其病处。若大小便仍很畅顺,则直接治其病处。病机发起乃因机能太过者,必先治其本病,再治其太过引起的其它症状。病机发生乃因机能不足者,先治其病,再补其不足,此其法也。故此良医必谨慎详细问病之先后,待完全明暸后,再决定如何下手治疗。遇到轻症的病,可以标本同时治疗,遇到严重的病,则须独立分开治疗。由于大小便不顺畅而引起之病变者,必先治其大小便。
8.病机会转变的,如心脏病,其初始先有心纹痛,没有治好,一段时日后会有嗽,再没好会有胸胁肋部疼痛,继而产生大小便不通,全身疼痛,身体沉重无力,此际如无法治疗三日内会死。一般常发生在冬季的半夜或夏季正午之时。肺病令人气喘嗽不止,一段时日会有胸胁满痛,再进则身体沉重,全身疼痛,没治好则会再演进成全身肿胀的危证。十日内未治必死。在冬季太阳下山之时,或夏季太阳初升之时为死时。肝病令人头晕目眩,胸胁满痛,一段时日会感觉身体沉重,全身疼痛。再进而演变成腰椎小腹疼痛,足胫酸痛的现象,仍未治好则三日内必死。冬季在日落黄昏时,夏季在早餐前后死亡。脾病令人身体痛且沉重无力,一段时日全身发胀,没治好则有小腹腰脊疼痛,足胫酸麻,再进而演变为背部筋挛疼痛,小便不通。十日内没治好则必死,冬季在临睡时死亡,夏季在晚餐时死亡。肾病令人小腹牵引腰背痛,膝部酸痛,一段时日后背部神经会抽筋,小便不通,再而演变为小腹胀满,再进则成为两胁部疼痛,三日内不治好则死,冬季于黎明时死亡,夏季则于黄昏时死亡。胃病令人腹部胀满,一段时日会有少腹牵引腰脊疼痛,足膝酸痛,再没治好则进入背部神经抽筋,小便闭塞,再演进一段时日成为全身沉重无力,六日内没治好则死,冬季时常在下半夜死亡,夏季则在下午未时死亡。膀胱病令人小便不通,五日内不通则小腹厥满,腰背酸痛,足膝酸痛,再而腹胀满,进而全身都痛,如二日内没治好,则死,冬季在晨鸡鸣叫时死,夏季则太阳下山后死亡。所有的病都是有顺序的相传下去,只要按顺序传的,都可预知死期,到末期不可施刺,必死。其间只传一脏即停止不傅的,或传二、三脏就停止不传的,都可以用针刺法来完全治愈的。
贾付民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09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11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923楼#
发布于:2016-01-19 22: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 1月19日作业请审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2016/1/19 77集学习心得:


1、                 少阳太过时会有筋的病,胸胁胀满,少阳不足时会令肝病。少阳脉呈滑脉表示肝风内动,少阳脉呈濇脉则有积病,常令人抽筋及眼痛。
2、                 春季时阳气聚在经脉上,夏季时阳气聚在孙铬上,长夏时节阳气聚在肌肉上,秋季时阳气会停在皮肤上,冬季时阳气会潜藏入骨髓之中。
3、                 春令时节是天气始生之时,地气初泄之际,冰寒渐解,水行各经之处,此时人之气对应天地,故气必在脉中。夏季时人之经脉充满气血,会流入孙络内,四肢末稍充血,皮肤因而充实起来。长夏时节,经与络都呈盛大状,故能溢出而渗入肌肉中。秋季时节夭气开始收敛,人的肌腠亦开始闭塞,皮肤毛孔亦渐闭锁。冬季时节,天寒地冻,人的血气亦深藏体内,内入骨髓,入通五脏之中。
4、                 病邪也会随着四时的不同而入客于人体之内,病的燮化,无法完全测度,但不管如何一定是在主要经脉上来调治,冀望能去除病邪于此,病邪去则五脏之气正矣。
5、                 春季针刺络脉,血气外散会过多,使人感觉无力且短息。春季针剌肌肉部,会使血气回流加速,使人胸满气胀。春季针剌筋骨之位,会使业气内停积瘀,使人腹部胀满。
6、                 夏季针刺经脉,会令血气枯竭,造成四肢倦怠。夏季针刺胝肉,会使血气内行,使人变成易恐状。夏季针刺筋骨之位,会令血气上冲头面,使人动辄易怒。
7、                 秋季针刺经脉,血气会向上行,使人健忘。秋季针刺络脉,气就无法外出,造成嗜眠,不想劳动。秋季针刺筋骨之位,使人血气向内四散不聚,造成人有寒栗怕冷的现象。
8、                 冬季针刺经脉,会使气血两虚,结果使人目看不清。冬季针刺络脉,会使宗气外泄,造成四肢麻木不仁。冬季针刺肌肉,会使阳气耗绝,使人健忘失志。
9、                 以上四者,因不按四季之气来行针刺,会造成反逆之病,吾人必须侬此规矩,一旦违反会使气乱而互相交征而致病矣。所以针剌法不按四季之规矩来做,此病之所生也,以为可顺治病结果相反,使五脏之正气紊乱,影响正常精华之气产生了。
10、             所以吾人必先谨慎细察九候之脉的变化,使正气不紊乱,精神之气不因针刺治疗而逆转。
11、             针刺五臓时,不慎刺中心脏主一日死,会有噫气的现象。不慎刺中肝臓主五日死,会有多语的现象。不慎刺中肺主三日内死,可见嚏欠不止的症状。不慎刺中脾脏主十日死,可见到有吞咽不停的动作。若不慎剌伤人的五臓,其果必死。所表现被刺中的症状则依五脏生变产生的症状来看,就可知何时会死了。
12、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13、             所有的刺法,必须分别阴阳,前后呼应,知其顺逆与得失,病之表症与之本生所其间的变化。因此有云:“有时病在表症较重则先治其被影响之标位,有时本病势重而其引发的副证较轻,则先求治其本病。也有明知病在何处而先从副症着手治疗,也有时看到副症不治而先治其本病。因此治病法中,有先治副症而主症自愈,也有先治本病而副症自愈。也有从其相克处着手而把本病治好,也有从相生之处着手而把本病治好的。”所以能明确的掌握顺与逆,此类良医无须求问他人,必毫无疑问的。能明确的知晓主病何处,那些是副症,不论如何施治,必无缺失之处。
14、             医者不明主症与副症,就是妄行医术,徒增害人也。
15、             所有的阴阳增长相互关系,乃是标病与本病区分之大道也。能知病由小而致大,只说一病而可推演其后百种以上疾病的变化与产生的危害。可以从少而知多,从浅而知广,如此可以言一处而推至百处不差也。由浅病而知其深入会达何处,审察近处的病而能知远方有何疾病。论言标与本,其实很简覃但不易领悟,治法不正会增重其病,治法正确,则百病不生矣。
16、             凡先有病而后出现其它病变的,必先治其初始之本病。先见有很多症状而后出现重病之所的,必先治此重病之所。先得到寒,而后生出其它病的,也须先治病所再治其寒。先生病而后有中寒症出现,亦先治其病所,再治其寒。先有热症而后再生病的,也须先治其病再去其热症。先有热症而后有中焦胀满现象时,则须先治其热再治其中焦病。先有病变之后产生下痢的,须先治其病所,则痢必自止。先有下痢而后延伸出其它病的,则须先治下利。治本病之时必谨慎调之,待愈后方治他病。
17、             又先生病后发生腹部胀满的,则先治其胀满,即标病先治。先有中焦胀满而后发生心烦的,则先治胀满病。人体经脉上及五脏内有时会互相交征,有时则生同一病,此时若大小便已不流畅,则必先治理其气血,保持大小便通畅无阻,再治其病处。若大小便仍很畅顺,则直接治其病处。病机发起乃因机能太过者,必先治其本病,再治其太过引起的其它症状。病机发生乃因机能不足者,先治其病,再补其不足,此其法也。故此良医必谨慎详细问病之先后,待完全明暸后,再决定如何下手治疗。
18、             遇到轻症的病,可以标本同时治疗,遇到严重的病,则须独立分开治疗。由于大小便不顺畅而引起之病变者,必先治其大小便。
19、             病机会转变的,如心脏病,其初始先有心纹痛,没有治好,一段时日后会有嗽,再没好会有胸胁肋部疼痛,继而产生大小便不通,全身疼痛,身体沉重无力,此际如无法治疗三日内会死。一般常发生在冬季的半夜或夏季正午之时。
20、             肺病令人气喘嗽不止,一段时日会有胸胁满痛,再进则身体沉重,全身疼痛,没治好则会再演进成全身肿胀的危证。十日内未治必死。在冬季太阳下山之时,或夏季太阳初升之时为死时。
21、             肝病令人头晕目眩,胸胁满痛,一段时日会感觉身体沉重,全身疼痛。再进而演变成腰椎小腹疼痛,足胫酸痛的现象,仍未治好则三日内必死。冬季在日落黄昏时,夏季在早餐前后死亡。
22、             脾病令人身体痛且沉重无力,一段时日全身发胀,没治好则有小腹腰脊疼痛,足胫酸麻,再进而演变为背部筋挛疼痛,小便不通。十日内没治好则必死,冬季在临睡时死亡,夏季在晚餐时死亡。
23、             肾病令人小腹牵引腰背痛,膝部酸痛,一段时日后背部神经会抽筋,小便不通,再而演变为小腹胀满,再进则成为两胁部疼痛,三日内不治好则死,冬季于黎明时死亡,夏季则于黄昏时死亡。
24、             胃病令人腹部胀满,一段时日会有少腹牵引腰脊疼痛,足膝酸痛,再没治好则进入背部神经抽筋,小便闭塞,再演进一段时日成为全身沉重无力,六日内没治好则死,冬季时常在下半夜死亡,夏季则在下午未时死亡。
25、             膀胱病令人小便不通,五日内不通则小腹厥满,腰背酸痛,足膝酸痛,再而腹胀满,进而全身都痛,如二日内没治好,则死,冬季在晨鸡鸣叫时死,夏季则太阳下山后死亡。
26、             所有的病都是有顺序的相传下去,只要按顺序传的,都可预知死期,到末期不可施刺,必死。其间只传一脏即停止不傅的,或传二、三脏就停止不传的,都可以用针刺法来完全治愈的。这一段是重点,如:肝有病,先去强土,病止,就可以治疗。
贾英然
新手
新手
  • UID2017545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3
2924楼#
发布于:2016-01-19 22: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一班贾英然申请签到

春季阳气聚在经脉上,夏季阳气聚在孙络上,长夏阳气聚在肌肉上,秋季阳气会停在皮肤上,冬季阳气会潜藏, 病邪也会随着四时的不同而入客于人体之内,病的变化不管如何一定是在主要经脉上来调治。所以针剌法不按四季规矩来做,病生,使五脏正气乱,影响正常精华之气产生,
标本病传论,
所有的刺法,必须分别阴阳,有时病在表症较重则先治其被影响之标位,有时本病势引发的症状较轻先治本病,治副症主症会自己好,治主症副症会消失,
春夏宜天闭塞不通,如果三天没有好,在冬天半夜死掉,在夏天中午死,肺病咳喘,三天胸胁胀满没治好再传,身痛体重发胀,十天没有好必死,冬天黄昏时死,夏天太阳初升死,肝病令人头晕目眩,胸胁苦满,一段时日身重,再变成腰椎小腹疼痛,足胫酸痛仍没治好三天必死,冬天在黄昏时死,夏天在早餐前后死,脾病身重,少腹胀,没好腰脊痛,胫酸土克水,再演变为背部疼痛,小便不利,十日内没治好必死,冬季在临睡时死,夏天在晚餐时死,肾病少腹腰背痛,膝部酸痛水克火,小便不利,三日不治好则死,冬天黎明时死,夏天黄昏时死,胃病令人腹部胀满,胃病最好治,五候腰脊痛土克水,没治好,小便不利,六日没治好则死,如果只传一脏即停止不传,或传二三脏就停止不传的,都可以治好,当心脏有问题时,先把肺固住,病不会传。肝有问题先实脾,肾脏有问题先固心脏,然后再进行治疗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