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贫民
贫民
  • UID20185003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0
15楼#
发布于:2015-11-07 08:41
成都-朱敏 2015-11-7号学习心得  
      艾灸正以一种传承古医学和现代绿色,原生态的养生,防病,治病为目的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艾,陈久者佳!好的陈艾颜色土黄,金黄,烟色淡白,不浓烈,不刺鼻,渗透力强,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散发的艾热能补充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
       艾灸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亦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但孕妇,极度疲劳衰竭,过饥过饱,大汗淋漓,酒醉者及一些特殊部位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宜,眼球颜面部亦不能艾灸。
      艾灸后1小时之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要比平时多喝温开水,以助排毒。
       艾灸以刺激经络穴位达到治疗效果。例灸关元穴以灸后天补先天,达到阴阳协调,又如长期艾灸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而艾灸的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可手持移动对准穴位或患痛处,又可工具支持以减轻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法的疲劳。
       艾灸--简单安全,效果独特,乐于施展。
灸友李春红
贫民
贫民
  • UID2018249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
16楼#
发布于:2015-11-07 08:59
 6班-李春红11月6号艾灸知识心得:
保命执法  艾灸第一
一、认识艾草:艾草自古以来就是百姓们心中治病驱邪的好帮手,有人用艾根煲汤,可驱风暖胃;有人用艾叶烧水洗澡,可以祛寒湿;也有人艾杆加蛋煮水,经期喝了活血化淤;也有人用艾条燃烧驱蚊……最为经典的用法是用陈年艾叶制成的艾绒来灸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


二、艾灸之功效:
艾火为纯阳之火,产生的热能是其他热能不能比拟的,艾火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的渗透力是其他长红外线的3-4倍。可以激活细胞免疫素,激发经络之气,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自动调节阴阳的平衡。某些疾病,药之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且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取代艾。有余则泄,不足亦可补,以补为主,先补后泄,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三、艾灸为什么可以治病:
人体靠经络将内在脏腑及外在的皮毛骨骼等联系成一个整体,人体体表的穴位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当人体发生疾病时,通过艾灸,可以无声无息的将将疾病处理好,而且艾灸不走脾胃吸收的通道,直接走经络,可以提高人体的正气,通经调脉,祛病除邪。


四、艾灸可治的疾病:
很多西医不能治疗的疾病,如肾虚,虚胖,失眠,贫血,慢性妇科,慢生肾病,类风湿等,都可以通过艾灸而治愈的。


推荐常灸的穴位方法:
1、胃肠疾病可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中脘;
2、常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的疾病;
3、四大基础养生大穴:关元穴(通过后天补先天,补充人体的元气)、中脘(胃寒胃热都可以灸)、足三里(强健脾胃)、命门(温补肾阳之火);关元穴;
4、大椎穴,感冒可多灸至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五、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1小时不要用冷水洗手及洗澡、不可喝冷水,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2、孕妇、过于疲乏、醉后、饥饿、心脏区、大血管处、眼球等地方不要灸;
3、艾灸后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比如口干舌燥等,这是正邪交战,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另外在灸时肝区、胃脘部不适,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灸关元,也许会反应生殖系统方面的疾患,艾灸会主动调整;
4、如何选择艾条:选择金黄且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这样的艾渗透力强,疗效特别好。
成都 廖尹萍
新手
新手
  • UID20184458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72
17楼#
发布于:2015-11-07 09:05
11 月 7日 6班-廖尹萍 11月6日学习分享
11月7日  6班-廖尹萍  11月6号学习分享艾灸功效分享:
一、认识艾草:艾草自古以来就是百姓们心中治病驱邪的好帮手,有人用艾根煲汤,可驱风暖胃;有人用艾叶烧水洗澡,可以祛寒湿;也有人艾杆加蛋煮水,经期喝了活血化淤;也有人用艾条燃烧驱蚊……最为经典的用法是用陈年艾叶制成的艾绒来灸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

二、艾灸之功效:
艾火为纯阳之火,产生的热能是其他热能不能比拟的,艾火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的渗透力是其他长红外线的3-4倍。可以激活细胞免疫素,激发经络之气,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自动调节阴阳的平衡。

三、艾灸为什么可以治病:
人体靠经络将内在脏腑及外在的皮毛骨骼等联系成一个整体,人体体表的穴位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当人体发生疾病时,通过艾灸,可以无声无息的将将疾病处理好,而且艾灸不走脾胃吸收的通道,直接走经络,可以提高人体的正气,通经调脉,祛病除邪。

四、艾灸可治的疾病:
    肾虚,虚胖,失眠,贫血,慢性妇科,慢生肾病,类风湿等,都可以通过艾灸而治愈的。禁忌激烈运动或出汗后使用艾灸

推荐常灸的穴位方法:
1、胃肠疾病可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中脘;
2、常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的疾病;
3、四大基础养生大穴:关元穴(通过后天补先天,补充人体的元气)、中脘(胃寒胃热都可以灸)、足三里(强健脾胃)、命门(温补肾阳之火);关元穴;
4、大椎穴,感冒可多灸至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五、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1小时不要用冷水洗手及洗澡、不可喝冷水,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2、孕妇、过于疲乏、醉后、饥饿、心脏区、大血管处、眼球等地方不要灸;
3、艾灸后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比如口干舌燥等,这是正邪交战,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另外在灸时肝区、胃脘部不适,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灸关元,也许会反应生殖系统方面的疾患,艾灸会主动调整;
4、如何选择艾条:选择金黄且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这样的艾渗透力强,疗效特别好。
平时很少登录贴吧。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加我的微信1446613417交流哈
艳丽
会员
会员
  • UID2018551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4
18楼#
发布于:2015-11-07 09: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吉林-艳丽学习心得2015-11-7作业-艾灸知识

艾灸疗法

是祖国中医药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研究机构用各种药材,物理化学方法射线等等与艾做对比研究,结果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艾叶是一种特殊的草,艾灸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它神奇于,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的绿色原始生态疗法,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艾能续命,艾能补肾,通过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激发经气的活动区调整人体已经絮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功能,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的,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奇邪何来? 疾病何来?人体是阴阳对立的一整体,疾病发生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是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是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防病与治病的效果,具有扶正驱邪的双重作用

艾灸主要治疗疾病:

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宜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治疗,元气虚弱,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位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固定规律的,人体内自由大药房,对感冒及预防经常性感冒,一般性肠胃问题,胃热胃寒等症状,效果非常好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后至少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吸收或洗澡,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协助排毒,绝对不能喝冷水,冰水, 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艾灸不适合人群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虚弱,无自制能力者

艾灸后出现加重反应

口干舌燥: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逐步出体外

肝区不适,胃脘部不适: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

通过关元穴,可以了解妇科隐患,前列腺,生殖系统疾患

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势

主要从绒,色,味, 烟 四个方面入手
灸友李晓静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3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18
19楼#
发布于:2015-11-07 10:04
2015.11.7日,6班-成都-李晓静学习心得
艾灸知识
1、 艾草是一种特殊的草:
治病驱邪的好帮手,艾草可以洗浴熏蒸,达到理气血,除寒湿的功效。人们也用焚烧艾草驱赶蚊蝇。而艾草最重要的作用是用陈年艾叶制成的艾绒来灸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
2、认识艾灸
艾灸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原生态疗法,针之不及,药之不到,艾必灸之。艾火为纯阳之火,因而艾为地之阳。艾灸补多泻少,针灸泻多补少,艾可以补其阳。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且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取代艾。有余则泄,不足亦可补,以补为主,先补后泄,在补正气,让邪气自除。

3、艾灸适应病症
很多西医不能治疗的疾病,如肾虚,虚胖,失眠,贫血,慢性妇科,慢生肾病,类风湿等,都可以通过艾灸而治愈的。

4、推荐常灸的穴位方法:
胃肠疾病可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中脘;
常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的疾病;
四大基础养生大穴:关元穴、中脘、足三里、命门、关元穴,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哀老的作用。
感冒常用穴位,大椎穴。可多灸至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5、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灸后1小时不要用冷水洗手及洗澡、不可喝冷水,灸后
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孕妇、过于疲乏、醉后、饥饿、心脏区、大血管处、眼球等地方不要灸;
6班-浙江-叶爱国
贫民
贫民
  • UID2014488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
20楼#
发布于:2015-11-07 10:08
6班-叶爱国11月6号学习心得:  1,认识艾草:艾草是古人摸索发现少有的能通全身经络的草药。,用艾煲汤,可驱风散寒暖胃;艾叶烧水泡脚,活血化淤祛寒湿;老百姓用艾条燃烧驱蚊避邪。 2,艾灸之功效: 艾火为纯阳之火,自燃产生的热能和短红外波,具有渗透力刺激经络和肌理,激活细胞免疫素,激发经络之气,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自动调节阴阳的平衡。 3,艾灸预防与治病: 人体由经络将内在脏腑及外在的皮毛骨骼等联系成一个整体,人体表的穴位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当阴阳失去平衡,通过艾灸特定部位与穴位,调节阴阳平衡,提高阳气和正气,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的作用。 4,艾灸适合疾病:    各种急慢性疾病,如肾病,支气管炎,失眠,慢性妇科,风湿性疾病等等。 日常保健的穴位: 1,募穴,可以治疗本脏的疾病; 2,四大基础养生大穴:关元穴(通过后天补先天,补充人体的元气)、中脘(胃寒胃热都可以灸)、足三里(强健脾胃)、命门(温补肾阳之火);关元穴; 4、大椎穴,感冒可多灸至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五、艾灸禁忌 1,灸后1小时不要用冷水洗手及洗澡、不可喝冷水。灸后多喝一些温开水,以补充灸时消耗的水份,协助排毒;。 2,孕妇、过于疲乏、醉后、饥饿、心脏区、大血管处、颜面以及眼球等地方不要灸; 3,艾灸后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比如口干舌燥,出疹,发痒等,这是正邪交战,当身体内积累了足够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在灸时肝区、胃脘部不适,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调整; 4,如何选择艾条:选择艾条从绒,色,味,烟着手,金黄且烟的颜色是淡白,艾灰为灰白色,气味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好的艾渗透力强,疗效明显。                                                         现代温和灸采用手持灸法和工具灸法。因为艾灸是原生态的自然疗法,世界各国已广泛接受与应用。
黄玲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200
21楼#
发布于:2015-11-07 10:38
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黄玲报道
2015年11月7日,6班-成都-黄玲《艾灸知识》第1课心得
1、古法养生(艾灸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生态疗法)
1)大众对艾草所了解的基本作用:可辟邪祈福,可食用,祛风暖胃:可洗澡熏蒸,理气血,驱寒湿;可焚烧驱蚊,驱蚊。
2)艾灸在古书上的相关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3)艾灸在中医史上的地位: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绿色原生态疗法。
4)艾灸的解释: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皮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灸成为常规疗法而载诸典籍,经过漫长的实验、研究、发扬沿用至今!
2、艾灸的原理分析
1)艾火与人体的作用原理:人的生命离不开阳气,从生到死是阳涨阳跌的过程,而艾之火乃纯阳之火,人称地之阳,能扶阳固本,非其他物质热能比拟!
2)艾灸的科学分析:它在燃烧时能产生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强,能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3)艾灸的特点:作用穴位直达病灶,阳气通达,走三阴通12经,有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中医研究得出,艾灸是其它物质灸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4)艾字的由来:如佛盘坐,有“爱”的意义!
3、艾灸的药用原理:
1)人体生病的原因:阴阳失调,病理产物积滞。
2)艾灸与治病的原理:艾灸为病理产物积滞找到出口,12经络365穴是全身的器官骨骼等各个部位的气血连接,穴位气孔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艾灸扶正驱邪!
3)艾灸与针灸的区别:艾灸,补多泻少,针灸:泻少补多。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先补后泻。
4)艾灸注意事项:宁事温补,勿事寒凉。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饮食习惯不太顺应大自然规律,滥用寒凉药物,更应该多艾灸以扶阳。
4、适合艾灸的病种及人群:急慢性病人,灼热性病患者,元气虚弱之人,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疾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
5、简介各种病所对应灸的穴位:
1)艾灸募穴治疗本脏腑病症。
2)感冒灸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最佳,微汗。
3)经常性感冒,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4)胃肠病,一般性肠胃病灸足三里,神阙,关元,胃热胃寒灸中脘。
5)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名门,长久温灸之可以强生健体,增强抵抗力,延缓衰老。
6)不懂穴位的情况:哪里痛灸哪里,或患处就近取穴
6、艾灸养生的讲究:
1)艾灸后注意事项:不可用冷水洗手脚洗澡,多喝温开水,不可喝冷水冰水。
2)不适合艾灸的人群: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
3)不能灸的部位:大血管处,心脏部位,颜面部位。
4)艾灸后的特殊反应解释:病情加重,口干舌燥,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应继续艾灸,它会帮助我们自行调整。
5)艾灸的个体差异情况:青壮年人的灸感较老年人强快,女性比男性高
7、如何选艾:
1)需用陈艾
2)陈艾与新艾如何辨别,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查看,陈艾,色土黄金黄,气温和,烟淡白,渗透力强。
8、现代艾灸的手法介绍:
1)单独手法介绍:手持移动发,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等,
2)工具支持法:手持式,绑缚式等(艾灸条与器械使用灸:较温和,艾灸时安装比较稳妥。)
9、艾灸在国际上的普及:
1)在17世纪时,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就开始使用艾灸。
10、发扬和普及艾灸疗法,强健国民身体。
赵菲
新手
新手
  • UID20186663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81
22楼#
发布于:2015-11-07 10:56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6班赵菲新得 2015-11-7作业
                   艾灸知识 –艾灸,古法养生
一、艾与艾灸
  “艾”,中国南北方田地里随处可见,端午节前后采摘用来祈福辟邪。艾的使用很广泛,例如:广东人用艾根煲汤,祛风暖胃;安徽人用艾叶泡水为孕妇洗澡,理气血、温经脉;夜晚,人们烧艾驱蚊。
  “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无副作用的绿色生态疗法。艾灸,是用艾叶产生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的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紊乱的生理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利,必须灸之”,说明针药不能解决的病,艾灸可以治愈。《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体现出了艾灸的重要性。
   艾火是纯阳之火。太阳是天之阳,艾是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有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从出生到死亡,阳气从强到弱到无,所以养生贵在保养阳气。艾灸的热力,即“艾热”,渗透力是一般热力的3-4倍,长时间熏烤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艾热是从体表渗透到体内,达到温通经脉的作用。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疾病的发生是体内的阴阳失调,失调日久,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积滞,如果及时为病理产物招到出路,病势受挫,疾病向愈。所有人身上都有经络,12经络,365穴,是传递的通路。正常状态下,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出口。
    艾灸与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传感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与阻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针灸与艾灸的区别在于,针灸:泻多补少,主要通经脉,不补元阳;艾灸:补多泻少,先补后泻,提高正气而后泻邪气。“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对中医理论的灵活运用的体现。
   养生方面应该遵循“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的原则。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避免在不恰当的时候吹空调、进服寒凉的药物、少食冷饮、熬夜等,这些都是耗伤阳气的做法。因此多增加炉膛中的生命之火是十分重要的。
三、艾灸能治哪些疾病
  1.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2.体壮病短的急性患者3.热性患者
例如:感冒:灸大椎穴,皮肤发红发潮,微出汗为最佳。
    胃肠不适: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中脘穴,胃寒胃热都可灸)
  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
四、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
   注意事项:灸后1小时内不用冷水洗澡,应多喝温开水,禁冷水。孕妇、过饥过饱、特殊部位(眼球、心脏、大血管等)禁灸。
   艾灸后有疾病加重的反映,如口干舌燥,是正邪相争的现象。艾灸多,体内的正气逐渐增多,驱赶体内的邪气外出。另外,身体还有一个自我调节的功能,通过艾灸可以使这种功能调动起来。
   灸感,因人而异,女性的敏感度要大于男性。
五、艾条与艾绒优劣的分辨
   《本草纲目》“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热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强调施艾要用陈年艾。
   新艾与陈艾可从“绒、色、味、烟”四方面鉴别:
新艾:颜色发青、暗,点着以后火力强。燃烧时,烟气发黑、发青,呛人。
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气颜色淡白,不浓烈,渗透力强。
六、温和灸
   多采用两种方式:1.手持移动法2.工具支持法
七、艾灸的发展与养生
  目前,古法艾灸已经在国外广泛运用,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有使用艾灸的历史。《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通过艾灸,可以提高自身的阳气,提高脏腑机能,少生病,尽享自然寿命。
   
灸友45723
新手
新手
  • UID2018572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5
23楼#
发布于:2015-11-07 14:03
6班-黄萍2015-11-7艾灸学习分享
一、认识艾草:艾草自古以来就是百姓们心中治病驱邪的好帮手,有人用艾根煲汤,可驱风暖胃;有人用艾叶烧水洗澡,可以祛寒湿;也有人艾杆加蛋煮水,经期喝了活血化淤;也有人用艾条燃烧驱蚊……最为经典的用法是用陈年艾叶制成的艾绒来灸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

二、艾灸之功效:
艾火为纯阳之火,产生的热能是其他热能不能比拟的,艾火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的渗透力是其他长红外线的3-4倍。可以激活细胞免疫素,激发经络之气,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自动调节阴阳的平衡。某些疾病,药之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且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取代艾。有余则泄,不足亦可补,以补为主,先补后泄,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三、艾灸为什么可以治病:
人体靠经络将内在脏腑及外在的皮毛骨骼等联系成一个整体,人体体表的穴位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当人体发生疾病时,通过艾灸,可以无声无息的将将疾病处理好,而且艾灸不走脾胃吸收的通道,直接走经络,可以提高人体的正气,通经调脉,祛病除邪。

四、艾灸可治的疾病:
很多西医不能治疗的疾病,如肾虚,虚胖,失眠,贫血,慢性妇科,慢生肾病,类风湿等,都可以通过艾灸而治愈的。

推荐常灸的穴位方法:
1、胃肠疾病可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中脘;
2、常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的疾病;
3、四大基础养生大穴:关元穴(通过后天补先天,补充人体的元气)、中脘(胃寒胃热都可以灸)、足三里(强健脾胃)、命门(温补肾阳之火);关元穴;
4、大椎穴,感冒可多灸至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五、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1小时不要用冷水洗手及洗澡、不可喝冷水,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2、孕妇、过于疲乏、醉后、饥饿、心脏区、大血管处、眼球等地方不要灸;
3、艾灸后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比如口干舌燥等,这是正邪交战,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另外在灸时肝区、胃脘部不适,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灸关元,也许会反应生殖系统方面的疾患,艾灸会主动调整;
4、如何选择艾条:选择金黄且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这样的艾渗透力强,疗效特别好。
[苹果肌于2015-11-07 15:06编辑了帖子]
灸友45723
新手
新手
  • UID2018572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5
24楼#
发布于:2015-11-07 14:04
6班-黄萍艾灸学习分享
6班-黄萍艾灸功效分享:
一、认识艾草:艾草自古以来就是百姓们心中治病驱邪的好帮手,有人用艾根煲汤,可驱风暖胃;有人用艾叶烧水洗澡,可以祛寒湿;也有人艾杆加蛋煮水,经期喝了活血化淤;也有人用艾条燃烧驱蚊……最为经典的用法是用陈年艾叶制成的艾绒来灸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

二、艾灸之功效:
艾火为纯阳之火,产生的热能是其他热能不能比拟的,艾火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的渗透力是其他长红外线的3-4倍。可以激活细胞免疫素,激发经络之气,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自动调节阴阳的平衡。某些疾病,药之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且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取代艾。有余则泄,不足亦可补,以补为主,先补后泄,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三、艾灸为什么可以治病:
人体靠经络将内在脏腑及外在的皮毛骨骼等联系成一个整体,人体体表的穴位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当人体发生疾病时,通过艾灸,可以无声无息的将将疾病处理好,而且艾灸不走脾胃吸收的通道,直接走经络,可以提高人体的正气,通经调脉,祛病除邪。

四、艾灸可治的疾病:
很多西医不能治疗的疾病,如肾虚,虚胖,失眠,贫血,慢性妇科,慢生肾病,类风湿等,都可以通过艾灸而治愈的。

推荐常灸的穴位方法:
1、胃肠疾病可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中脘;
2、常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的疾病;
3、四大基础养生大穴:关元穴(通过后天补先天,补充人体的元气)、中脘(胃寒胃热都可以灸)、足三里(强健脾胃)、命门(温补肾阳之火);
4、大椎穴,感冒可多灸至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五、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1小时不要用冷水洗手及洗澡、不可喝冷水,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2、孕妇、过于疲乏、醉后、饥饿、心脏区、大血管处、眼球等地方不要灸;
3、艾灸后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比如口干舌燥等,这是正邪交战,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另外在灸时肝区、胃脘部不适,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灸关元,也许会反应生殖系统方面的疾患,艾灸会主动调整;
4、如何选择艾条:选择金黄且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这样的艾渗透力强,疗效特别好。
杨志磊
贫民
贫民
  • UID20182568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9
25楼#
发布于:2015-11-07 14: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杨志磊学习心得2015-11-7作业-艾灸知识
艾灸疗法
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样貌非常普通,在中国南北方的农村,田头野地随处可见,端午前后这种草从地里被采进信守传统习俗的人家为人辟邪祈福,
在中国南方广东客家人喜欢用它的根煲汤,祛风暖胃,
安徽农村地区,产妇们依老人言懂得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在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夜晚焚烧这种草可以驱赶蚊蝇很常见,它就是:艾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提到艾草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很多用针药治疗不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作用机理:艾灸是用艾叶制
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皮表穴位和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理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之火--纯阳之火,
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径》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艾之热的功能:
1.  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物质所能比拟的,产生的特殊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的3-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2.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络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和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到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共用,
3.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行成的病理性产物。

奇邪何来?

自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都加速了阳气的损耗,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外邪和内生的病邪,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达到防病和治病的作用,
艾灸和针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从补泻意义上讲,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先不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艾灸的治疗范围:
1.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
2.体状病新的急性患者
3.热性病患者
4.元气虚弱
5.胃功能吸收差者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六脏六腑共有12个募穴,艾灸募穴,可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取穴方法:
1.感冒取大椎穴,灸至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至微微出汗最好,
2.预防经常性感冒,用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穴,可以预防感冒。
3.一般性胃肠问题,灸足三里,神阙,关元穴,不论胃寒胃热,都可以灸中脘,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不知道穴位者,哪里不舒服灸哪里,
艾灸养生注意事项:
1.艾灸后至少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者洗澡,艾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已协助排毒,绝不能喝冰水冷水.
2.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嫉妒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
3.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4.艾灸后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逐步艾灸,体内正气足够了,病邪才
刘本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8451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9
26楼#
发布于:2015-11-07 14:11
2015.11.07.6班-成都-刘本红学习心得《艾灸知识》
“艾”是一种特殊的草,神奇而又普遍。“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皮表穴位或病变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艾灸的作用是补的泻少,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温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在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
“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炙”适应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治疗。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增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病除邪。感冒宜灸大椎穴,灸至皮肤发红,发潮,微微出汗。胃肠不适宜灸足三里,神厥,关元;胃热,胃寒都宜灸中脘。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命门穴,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哀老的作用。
“艾灸”的禁忌:
孕妇,极度疲劳,过肌,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宜艾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宜灸,眼面部不宜灸。艾灸后1小时不能用冷水洗脸、洗澡;可多喝温开水帮助排毒,但不能喝冷水。
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
主要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新艾颜色发青、暗点着以后火力预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较好。
“艾灸”成为常规疗法而载诸典籍,经历了漫长的试验、研究、发扬沿用至今。
周喜平
会员
会员
  • UID2018487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2
27楼#
发布于:2015-11-07 16:37
6班—资阳—周喜平,艾灸知识学习心得:
艾灸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绿色原生态养生疗法。艾是一种神奇的效用特殊的草。产于中国南北方端午节前后采摘,人们除了用它来调理气血治病不通人驱赶蚊蝇。
艾灸的功效: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人养生贵在得阳气,强壮阳气。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是一般红外线的3—4倍,能激活人体细胞活性,提高体免疫力。艾热之热非其它物质所能代替的。艾火能自动到达穴位,自动调节体能,从而达到通达阳气养生壮阳的功用。
艾炙治病的原理:
人体是一个阴阳统-的整体机体。人体的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个穴位是连接各个脏腑之间的驿站。
艾炙法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是一种在提高正气的前提下,邪气自除的治病方法。
现代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造成很多疾病和亚健康群体,导致人们对艾炙的越来越需要和重视。对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都可以用艾灸来治愈。即使没记住穴位也不要紧,可以在病痛点(阿是穴)施艾炙,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艾炙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
元气虚弱的人胃吸收差,易出现胃痛胃胀,这时以艾一灸治祛除病邪。提高正气,培补能量,通调经脉,,达到炙到病除的目的。
亚健康的人群可以艾灸四大养身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感冒时可用炙大椎穴,即时减轻感冒症状,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炙中脘穴。
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灸后1小时内不用冷水洗手洗澡,多喝温开水,不能喝冷水冰水。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大血管处,心脏处及眼面部不炙。
炙中脘穴出现口干舌燥,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
施艾需好陈艾。以艾的绒,色,味,烟,来便认艾的好坏。好的陈艾呈金色,土黄色,不刺鼻,渗透力强,烟直向上,清香味。
艾炙的方法:
温和炙法,手持移动法(病人可长期自炙),工具支持法。
艾炙法远传世界各国,我们中国人更应把它传承下去,造福子孙后代,并发扬光大。



灸友45619
新手
新手
  • UID20185619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55
28楼#
发布于:2015-11-07 17: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 安徽-孙煜 学习心得
一、艾灸知识
艾叶别名众多,如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陈艾、灰草、大艾叶、杜艾叶、萎蒿、陈艾,白艾。
艾草本身的属性偏于温热,但在古代,它有个别名叫做“冰台”。这个名字源于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和信仰,人们相信,取自太阳的火是神圣之火。因此,古人发明了一个仪式,用冰凿成最古老的透镜,然后将艾草放在透镜之下,根据光的折射原理,用太阳的热能点燃艾草,这在形式上就把“天火”引到地面上来了。
所以用艾灸治病,从最初的引“天火”驱邪、招福,到后来我们开始引“天火”作用于身体,用艾草接引来的太阳之火温暖我们的身体。一方面是治愈疾病;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延长寿命,活的更有质量。所以,《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它很明白的告诉人们,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没有它就没有生命。阳气要是失常,疾病就要发生,人的寿命就会缩短。
二、艾灸的功效
灸法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清代吴仪洛著《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意思说:艾绒制成的艾炷,能使热气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并且艾灸一些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穴位,故而能够达到扶正祛邪,强身保健的作用。保健灸法是自古以来的防病之术。
在日本,从古代开始,灸疗就普遍被老百姓当做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大事,每家每户基本都会“养生灸”。所以在日本流传这样一套“养生术”:婴儿灸身柱穴,促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穴,防感冒(古代日本人认为感冒是万病之首);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穴,促生殖健康;三十岁以后灸足三里穴,促长寿;老年时灸曲池穴,促耳聪目明,预防中风。人生的五个阶段都被包含在内,说明艾灸是对人一生都有益处的保健、治病方法。
要使身体健康平安,常灸足三里穴,勿使灸疮干燥,结痂愈合,这是古代医疗长期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总结。又如灸风门穴可预防感冒,常灸曲池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大椎穴、脾俞穴、肾俞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都可以起到保健作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证明,灸法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变血液成分,增加白细胞、血色素、红细胞数量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三、艾灸的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四、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五、常见的就灸疗方法
1、隔姜灸   2、隔盐灸  3、隔蒜灸  4、米粒灸  5、盒灸  6、悬灸
灸友47549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4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29楼#
发布于:2015-11-07 17:38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