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友47618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1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11
15楼#
发布于:2015-11-07 17:46
2015年11月7日,上海-王芬《艾灸养生》学习心得
 一、介绍艾草
1艾草是非常常见的一味中草药,中国的农村保留着艾草使用的最常用及最普遍的使用办法,以达到理气血,逐寒温的作用.中国很多医药古典中对艾灸都有很多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需灸之”,””保命之法,灼艾第一”都有提到,艾灸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2.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3.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古人将太阳称为天之阳,将艾称为地之阳,《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4.艾灸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奇邪何来,疾病何来?
1.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
2.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3.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艾灸补多泻少,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通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补而后泻,”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
在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在人反其道而行之。
三、艾灸能治哪些病?
其适用范围广泛,即可通过艾灸达到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肾虚,虚胖,失眠,各种慢性妇科病,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
四、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穴.
五、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
1.艾灸后一小时不准冷水洗手洗澡
2.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颜面部及大血管处禁灸,眼球不可灸。
有人灸后不适是正常反应,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炙火则伤人肌脉.    六、艾灸后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                              1.如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时刻,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如有肝区、胃脘部不适,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调整。如灸关元,也许会反应生殖系统方面的疾患。
   2.经络敏感度不一样,灸感就不一样。青壮年的灸感较老年人强和快,女性比男性高。
    七、艾叶的选择必须是陈久者。《本草纲目》记载: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如何分辨艾的优劣呢?从艾的绒、色、味、烟来分辨艾的优劣。新艾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灸友任立业
新手
新手
  • UID20187910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8
16楼#
发布于:2015-11-07 18:46
2015-11-7作业   8班-任立业学习心得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研究任何药物和方法不能将其替代的一种古老养生与治疗方法之一,自古有“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同时艾灸疗法是一种无副作用绿色原生态疗法。
一、艾灸疗法主要成份之神奇的艾草
1、艾草的特点
①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生长在南北方农村的田头野地里采集方便而价廉,更有地之阳的美称。
②艾草不同部位有不同的作用,如:根煲汤能祛风暖胃,茎叶泡水洗澡或薰蒸能理气血逐寒湿等作用
③应用的方法不通疗效也有区别,如:煮水泡洗能理气血逐寒湿,点燃时所产生的纯阳之火能温经散寒打通经络补充元气,其烟能驱赶蚊虫等。
2、艾草使用与鉴别
①艾叶需用陈旧者质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易伤肌脉。
②鉴别主要从绒、色、味、烟四方面,新艾颜色发青暗点燃后火力强烈比较呛人烟发青黑,陈艾颜色土黄或者金黄点燃后火力缓而持续味有艾香味不刺鼻烟淡白不浓。
二、艾灸疗法与疾病
1、人为什么会生病
①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病理产物堆积阻塞经络所导致。
②现代研究表明因为环境、饮食生冷、贪凉、寒凉药物乱用、熬夜、保温不当致使阳气加速消耗所导致疾病的发生。
2、艾灸疗法为什么能治疗疾病
①艾灸通过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治病与防病的效果。
②艾在燃烧时能产生特殊短红外线,其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的免疫活素提高免疫力。
③艾灸能自动寻找病位通经络达病位打通阻塞,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作用。
3、艾灸疗法能治什么疾病
①久病和慢性病如: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等可以重灸关元穴等。
②急性与热性病如:感冒可以灸大椎穴,急性胃痉挛可灸中脘和足三里等。
4、艾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①艾灸疗法应按先上后下先背后腹等顺序。
②灸后一小时内不能用冰水洗手洗澡喝冷水,应多喝温开水。
③特殊部位如颜面部和会阴部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能灸。
④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和无自制能力者禁用艾灸。
五、艾灸后的现象与针灸的区别
1、艾灸后所出现的正常现象
①口干舌燥为正邪相搏所产生,应多喝温水继续艾灸。
②灸中脘后会出现肝区不适、胃脘部不适,因为肝有瘾患或者胃脘部有疾病所导致,应结合相关治疗。
③灸关元会出现妇科方面或者男士前列腺、生殖系统方面问题,也应结合相关治疗。
2、艾灸疗法与针灸的区别
①两者都有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以多泻少补打通经络不能补充阳气为特点,艾灸以多补少泻温通经络补充阳气为特点。
六、现代艾灸与养生
1、现代艾灸分两种
①悬灸法:手持温灸条对准腧穴做上下左右移动的方法。
②工具支持:温灸盒、艾灸器、艾灸仪等器具可以有效缓解手持烧灼痛及疲劳感。
2、艾灸养生
①艾灸通过刺激体表穴位或者特定部位来激发经气的活动,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养生、强身健体的目的。
②常用保健穴位: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或者就近取穴及病位取穴等。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弘扬中医、人人有责"感恩群主
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17楼#
发布于:2015-11-07 18:57
8班-黄旭红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与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与阻滞,达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针灸泄多补少,艾灸补多泄少,在提高正气的基础上,让病邪自除:“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泄,不足可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中医养生讲究“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灸友47671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7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0
18楼#
发布于:2015-11-07 19:21
2015年11月7日    马鞍山-丁敏学习心得      
 1·艾灸是一种原生态疗法无毒副作用,煮根喝祛风暖胃,煮水洗理气逐寒湿,傍晚烧驱蚊蝇。艾灸能续命补肾,渗透力强,补充阳气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阴阳的升降,起壮阳,养生,治病的效果。
        2. 艾灸能治病  :艾灸找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恢复良性循环,阻断恶性循环,达到防治作用。针灸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作用。艾灸补多泄少,先补后泻,补正气时让邪气自除。                                    
      
        
3.四大养生穴位:关元、中腕、足三里、命门。      
         4·艾灸能治病,如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体壮病新的急性病,热性病,元气虚弱,胃功能差,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    
。      5   艾灸有什么讲究,   艾灸后一小时不沾冷水,多喝温开水排毒,不喝冷冰之物,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力的人。一些特殊部位,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不要灸。艾灸后不适,如口干舌燥,是正邪在交战,灸中脘,脏胃不适是有疾病,灸
关元反应妇科,前列腺,生殖系统疾病。  
        6   灸感.青少年灸感大于老人,女人大于男人。                                  
        7 (本草纲目)记载用陈艾,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筋脉
        8    如何分辨艾条艾绒的优劣
  从绒,色,味,烟四方面。新艾色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燃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沉艾,色土黄金黄,烟色淡白不浓烈。燃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味温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效                                    
        9    代温和灸疗法有两种用法:1.手持移动法。2.工具支持法。        
路顺利
贫民
贫民
  • UID20187346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48
19楼#
发布于:2015-11-07 20:46
2015年11月7日星期六8班路顺利作业
艾灸,一种无毒副作用的传统医学疗法,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样貌普通,随处可见,端午前后被采摘为人祈福,客家人以根煲汤驱风暖胃,安徽人洗澡理气逐湿,普遍用以焚烧驱赶蚊蝇。
《医学入门》中,“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扁鹊心书》中,“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特点: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绿色疗法。
定义: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治病防病。

艾火是纯阳之火,古人以其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根本。阳气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从生到死,是从100——0的过程。养生贵在保养阳气。
艾热有特殊短红外线,渗透力比长红外线强3~4倍,能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可自动找病位、通经络,自动调阴阳,从而达到治病的作用。现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艾字的“乂”,本意为治理恢复如初。少女原为少乂。

病何来?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调。积滞的病理产物如能找到出路排出,即可痊愈。
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艾灸可以特定因子刺激正,抑制邪。艾是补多泄少,是先补后泄。补正气,邪气自除。针灸是泄多补少,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
古人养生理念:“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现代人生活节奏混乱,环境寒凉,药物寒凉,人体阳气易损耗。更需要增加阳火。

艾灸能治理病症?
慢性病,急性病,热性病。
元气虚弱胃功能差,服药需耗费元气,艾灸可不经肠胃直接作用经脉,补元气除邪气。
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可重灸关元。令元气逐渐充足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六脏六腑共有12腧穴。
感冒时灸大椎穴,至皮肤发红,操作至微发汗;
预防经常感冒,可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胃肠不适,可艾灸足三里,神阙,中脘。
胃热胃寒,都可灸中脘;
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可强身健体,延缓衰老,增强免疫。
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就是阿是穴或天应穴。也可患处附近取穴,就是“就近取穴”。

艾灸养生有什么注意事项?
1、 艾灸后一小时,不能冷水洗手洗澡;可喝温开水,但绝不能喝冷水;
2、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
3、 特殊部位及大血管处,心脏不要灸,眼球等颜面部不灸。
4、 艾灸后口干舌燥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逐步艾灸就可累积正气驱离邪气;
5、 艾灸中脘有时会有肝区或胃脘不适,可能是因为肝胃有隐患;
6、 艾灸关元可反应妇科、前列腺或生殖器官的隐患;
7、 各人灸感差异比较大,青壮年快,女性快
8、 需用陈年艾,生艾伤人经脉;

如何分辨艾条成色?
主要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新艾色青,火力强烈,烟气青黑呛人;好陈艾色土黄金黄,烟气不浓烈,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效果好。

现代的温和灸疗法?
现代开发许多艾灸器械,一般温和不破损皮肤,成为温和灸。,分为两种:
手持移动法、
工具支持法:目的为缓解直接灸烧灼痛和手持灸的疲劳。

世界上的艾灸传播?
1920s,传染病肆虐日本,发起国民三里灸运动;
大长今中,艾灸治疗养父晕船症。
17世纪传到欧洲,有较大推广。
刘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209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74
20楼#
发布于:2015-11-07 21:21
20151107
艾的介绍:
1 南北方农村,田头野地随处可见。
2 在中国南方,用艾的根煲汤,祛风暖胃;安徽,产妇们用泡艾的水洗澡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焚烧艾驱除蚊虫;
3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和补肾;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者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
艾灸的特点:
1 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2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阳气始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3 艾在燃烧时,产生特殊短红外线,渗透力比一般长红外线强3-4倍,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4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体内阴阳升级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1 疾病发生是因为阴阳失调,疾病会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就会走向痊愈;
2 人体有经络现象,12经络和365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
3 艾灸跟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两者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
4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5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艾灸能治哪些病?
1 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热性病患者
2 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与经脉以培补能量;
3 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
4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六脏六腑共有12个,艾灸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5 感冒:取灸大椎穴,把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经常感冒: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6 胃肠不适: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胃热胃寒可灸中脘(脐上四指)
7 四大养生穴位: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

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
1 艾灸后至少1小时之内不要用凉水洗手或洗澡,比平时多喝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不能喝冷水冰水;
2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心脏部位,眼球不要灸;
3 艾灸的痛窜功能,告诉我们身体有自我调整能力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所以要用陈年艾,

如何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
绒,色,味,烟四方面入手
新艾颜色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
好的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温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现代温和灸疗法:手持移动法;工具支持法。
梁翠英
贫民
贫民
  • UID201474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4
21楼#
发布于:2015-11-07 21:45
 2015.11.07
山西   大同  梁翠英
一,艾草的民间应用
1艾,一种特殊的草,南北方田地随处可见,端午前后被采进信守传统的人家,
避邪祈福
2.广东客家艾根煲汤,祛风暖胃。
3.安徽农村产妇泡水洗澡或熏蒸:理气血,逐寒湿。
4.农村焚烧艾草驱赶蚊蝇
二、艾草在医疗的应用
药之不及,针之不及,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语的疾病都可以用艾灸治愈。保命之法,灼灸第一。针药无愈,艾灸愈之。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1、艾灸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2、艾火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太阳是天之阳,艾火为地之阳,阳气为生命之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艾天与日,失其所则寿而不障。艾火燃烧时产生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作用,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的阴阳的升降,起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三、艾灸为何可以治病?                                                 1艾灸与针灸的异同
疾病都是因为阴阳失调,积滞的病理产物。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扶阳祛邪的双重作用,艾灸:补多泄少。先泄后补,提高正气,泄气自除;针灸:主通经脉,不补元阳。“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泄,不足可补”是艾灸的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应用。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日常习惯: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四、艾灸治疗的范围:
1.体弱久病的慢性病人;
2.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
3.热性病患者;
4.元气虚弱的人;
5.肠胃功能差的人服药很难消化药物,药物耗用元气才可以发挥,艾灸可以不通过肠胃而直接执行作用与经脉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络经脉,祛除病邪。
6肾虚,失眠,虚胖,贫血,脊柱炎等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可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治愈.灸关元穴,以后天补先天的道理。
2.艾灸募穴(脏腑之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募穴;中府、膻中、巨阙、期门、中脘、日月、天枢、章门、石门、京门、关元、中极】
3.感冒;灸大椎穴,以皮肤发红,潮红,微微出汗为度。
4.预防感冒;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5.肠胃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6胃寒胃热均可灸中脘。
7.那里痛灸那里及阿是穴,也称天应穴。也可就近取穴灸之。
8.四大养生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命门穴。长期灸之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五、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至少1小时内不用冷水洗手和洗澡
2.艾灸后比平时要多喝温开水,不喝冷饮冰水
3.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颜面部不适宜艾灸。
4.艾灸后出现口干舌燥现象属正邪交战之像,逐步艾灸慢慢累积正气病邪逐就出离体外。
5.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胃脘部不适是肝,胃脘部由隐患。
6.灸关元穴会反应出妇科方面的隐患,前列腺,生殖器等病患。
六、艾条艾绒的选择
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选择艾绒或艾条,越陈越好。新艾色青,暗,火力强,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八、艾灸灸法
1.手持移动法:手持艾条对准穴位移动熏烤,可以自灸。
2.工具支持法:手持式,绑缚式,隔衣灸。
王芬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1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11
22楼#
发布于:2015-11-07 22:02
2015年11月7日,上海-王芬《艾灸养生》              
一、介绍艾草
1艾草是非常常见的一味中草药,中国的农村保留着艾草使用的最常用及最普遍的使用办法,以达到理气血,逐寒温的作用.中国很多医药古典中对艾灸都有很多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需灸之”,””保命之法,灼艾第一”都有提到,艾灸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2.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3.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古人将太阳称为天之阳,将艾称为地之阳,《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4.艾灸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奇邪何来,疾病何来?
1.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
2.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3.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艾灸补多泻少,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通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补而后泻,”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
在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在人反其道而行之。
三、艾灸能治哪些病?
其适用范围广泛,即可通过艾灸达到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肾虚,虚胖,失眠,各种慢性妇科病,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
四、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穴.
五、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
1.艾灸后一小时不准冷水洗手洗澡
2.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颜面部及大血管处禁灸,眼球不可灸。
有人灸后不适是正常反应,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炙火则伤人肌脉.    六、艾灸后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                              1.如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时刻,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如有肝区、胃脘部不适,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调整。如灸关元,也许会反应生殖系统方面的疾患。
   2.经络敏感度不一样,灸感就不一样。青壮年的灸感较老年人强和快,女性比男性高。
    七、艾叶的选择必须是陈久者。《本草纲目》记载: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如何分辨艾的优劣呢?从艾的绒、色、味、烟来分辨艾的优劣。新艾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23楼#
发布于:2015-11-07 22:22

@教官-南京-李宁 8班-徐州-张君娴学习心得
1、认识艾灸:艾是一种特殊的草,无毒副作用。性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制、止痛,燃烧可驱蚊,煎汤可治湿疮疥癣,补湿止痒之功效。
2、艾草的治疗好处:能续命补肾,因其渗透力强又无副作用,可补充阳气直达病位,打通经络,调节阴阳平衡。估有壮阳、养生、治病之功效。
3、认识阳气及四大养生要穴:太阳为天之阳,艾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之本。通过艾灸,补充体内阳气。四大养生要穴是指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和命门穴。
4、艾灸能激活细胞免疫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有扶正祛邪之功效,补多泻少、先补后泄为主,可随意找病穴,通经络,起到通经活络达到止痛去病的效果。
5、艾灸的适应症:对体弱病乏的慢性病人,颈腰椎疾病,感冒,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妇科病及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热性病等患者都可以艾灸。对元气虚弱胃功能差的人,艾灸可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 ,提高正气、通天经脉、去除病邪。
6、艾灸的禁忌症:孕妇极度虚弱、过饱过饥、酒醉大汗淋漓 、大血管部位、心脏部位、眼球等颜面部不能灸。
7、艾灸的注意事项:艾灸后一小时不能用冷水洗手洗澡,艾灸后多喝温水,不能喝冷水。
8、艾灸的正常反应:口干,舌燥,为为正邪交战之正常现象。有时灸中脘偶有胃腕脘部或肝区不适,提示有胃部或肝部隐患,艾灸可以帮助调理。
9、灸感:青壮年较老人感觉强快,女性较男性感觉快。一般通常选用陈艾效果好。
10、艾条应绒,色,味,烟四方面挑选。新艾色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燃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色土黄金黄,烟色淡白不浓烈。燃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味温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效果好。                                            11、艾灸疗法:有两种①手持移动法,病人可长期自灸②工具支持法。
程晓平
新手
新手
  • UID20186214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79
24楼#
发布于:2015-11-07 22:28
2015-11-07 8班-南京-程晓平<<古法养生—艾灸>>学习心得
一、认识艾灸
1.艾灸地位: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很多针药无愈病症,艾灸能够治愈。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能继命,艾能补肾。
2.艾灸特点:无毒副作用。
3.艾灸原理:
利用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毒的目的。
4.艾火:是纯阳之火。太阳为天之阳,艾为地之阳。
而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养生贵在保养、强壮阳气。
艾燃烧时产生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可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5.艾灸功能:自动找病位、通经络。
艾炎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表皮透达体内,通达病灶,打通阻塞,自动调节体内阴阳的升降,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1.人体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阴阳失调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积滞某种病理产物,此病理产物如能找到出路则病势顿挫,最终痊愈。
   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
   健康状态下: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
   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就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2.针灸、艾灸均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
     针灸:泻多补少,主通经脉,不能补充元阳。
     艾灸:补多泻少,先补后泻。提高正气,邪气自除。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
3.养生法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三、艾灸能治哪些病
慢性病、急性病、寒病、热病均可治疗。
艾灸是将热力作用于经脉 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
1.重灸关元等穴,可治愈如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西医所谓的不治之症。
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元气充足,阴阳则必定按其规律运行,不必人为再去调整。
2.人体内自有大药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六脏六腑共有12个募穴(六脏:心、肝、脾、肺、肾、心包;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募穴与相关脏腑在体内的位置大约对应:
心为巨阙,胃为中脘,大肠为天枢,三焦为石门,小肠为关元,膀胱为中极,心包为膻中,肺为中府,肝为期门,胆为日月,脾为章门,肾为京门。
艾灸募穴,可治本脏腑的病症,用强气流输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灶,效果非常好。
3. 常见病的灸治
 感冒:灸大椎,灸到微微出汗,效果很快。
 预防感冒: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肠胃问题:均可灸中脘。
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长期温灸可强身健休,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阿是穴:哪里不舒服灸哪里。
就近取穴:在患处附近取穴。
四、艾灸养生禁忌
1.灸后1小时不下冷水;
2.多喝温开水,协助排毒;
3.孕妇、无自制能力者、极度衰竭者不灸;
4.过劳、过饥、过饱、醉酒、大汗不灸;
5.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不灸。
五、排病反应
灸的过程中病情加重,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如:
1.灸后口干舌燥:此为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人体有各种反应,逐步艾灸,体内累积足够多的正气,病邪就会逐渐出离体外。
2.灸中脘后,肝部或胃部不适:可能因为肝或胃部有疾病,艾灸会帮调整。
3.灸关元,可能会反应出妇科、前列腺、生殖系统的疾病。
六、灸感
青壮年敏于老年人,女性敏于男性。
七、如何分辨艾绒
从绒、色、味、烟等方面分辨。
新艾:色青、暗,点燃后火力强烈,易伤人肌脉,烟青、黑,味呛人。
陈艾:色土黄或金黄,火力温和、渗透力强,烟淡白不浓烈,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不刺鼻。
  
八、温和灸疗法
 1.手持移动法:上下或左右移动。
 2.工具支持法:温灸器。
赵芳芳
新手
新手
  • UID20183122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8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5楼#
发布于:2015-11-07 23:28
艾灸疗法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绿色原生态疗法。
艾草中国南北方都有,端午前后最茂盛,南方人用艾草根煲汤暖胃,安徽人用艾草水洗澡熏蒸以理气血、逐寒湿、农村常焚烧艾草驱赶蚊蝇。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需灸之;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能补肾)。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贵在保养阳气。艾燃烧产生的短红外线渗透力强,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力。
艾灸能自动找病位、通经脉,自动调节体内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作用。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疾病源于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某种病理产物积滞,如果这种积滞产物能找到出路,疾病就会痊愈。
所有人都有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传递信息的通路。

健康状态下,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相通;病理状态下,穴位是宣泄病理产物的渠道和缺口。针灸和艾灸都能扶正祛邪,而艾灸是补多泻少,先补后泻,提高正气,让邪气自除;针灸则是泻多补少,主通经脉但不能补原阳。
古人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而现代人日常习惯导致损耗阳气更多,需要补充原阳。
2.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既适用于慢性病也适用于急性病以及热性病。
肾虚、失眠、肥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类风湿、脊柱炎等通过重灸关元都可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人体内自有大药。六脏六腑共有募穴十二个,艾灸墓募穴可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感冒时灸大椎穴到皮肤发红发潮,灸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预防经常性感冒可温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一般性肠胃问题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穴。
人体四大养生要穴是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
不知道穴位可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啊是穴、天应穴)或就近取穴。
3.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
艾灸后一小时内不用冷水洗手洗澡,多喝温开水,协助排毒,绝不能喝冷水冰水。
4.哪些人不适合艾灸?那些部位不适合艾灸?
孕妇、过饥、过饱、醉酒,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
 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面部不要灸。
5.关于艾灸后疾病加重
有人艾灸后口干舌燥是正常现象。艾灸逐步累积体内正气对抗病邪。
有人艾灸中脘肝区不适或胃脘部不适,可能因为肝区和胃脘部有疾病
有人艾灸关元反应妇科隐患、前列腺问题和生殖系统问题。
艾灸通窜功能是身体自我调整功能。
各人经络敏感差异会导致灸感个体差异大。青壮年人比老年人灸感强和快。女性感传比男性高。


施艾要用陈年艾

分辨艾条质量从绒、色、味、烟判断。新艾颜色发青、暗,燃烧火力强,比较呛人;好的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燃烧的烟颜色淡白,不浓烈,烟雾由下而上,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好。
温和灸疗法常用两种:
一、手持移动法(上下或左右移动)
二、工具支持法(手持式、绑缚式温灸器。
艾灸不只在我国同时也在其他国家被应用,如日本的国民三里灸运动;韩国、欧洲等都有应用。

张文杰
贫民
贫民
  • UID2018806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7
  • 社区居民
26楼#
发布于:2015-11-08 00:04
8班-朔州-张文杰  2015-11-07  学习心得
一,认识艾灸
      1,艾,效用特殊的一种草,其根煲汤,祛风暖胃;其叶泡之熏洗,理气血,逐寒湿;夜晚焚之,驱赶蚊蝇。
      2,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紊乱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之目的。
      3,艾灸优点:a,艾为纯阳之火,古人比之为地之阳;b,艾之热燃烧产生短红外渗透力高,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免疫力;c,艾灸同时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之功能,打通阻寒,自动调节阴阳之升降而达到养生治病之功用.概而言之,它是一种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的绿色原生态疗法。《医学入门》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扁鹊心书》中记载"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可见它在祖国医学的重要地位。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中医讲疾病缘于阴阳失调,简言之就是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如有出路则可病愈。十二经络和365穴位是脏腑官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绎站和通路而脏腑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体表穴位气孔相通,而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渠道和缺口,通过特定因子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已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阻滞,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针与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艾灸补多泻少,而针刺泻多补少,针刺主通经脉,而艾灸先补元阳而后泻,也就是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而现代人作息不规律,饮冷,食生冷食物,熬夜,使阳气加速消耗 ,现代人需之
 三,艾灸能治疗那些病
        其治疗广泛,尤其是元气虚,肾虚,失眠,肥胖,体虚,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
       人体四大养生要穴为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常灸之可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十二募府穴可治疗对应脏腑病证
       具体例如,感冒灸大椎,到发红发潮,微微汗出,胃肠不好灸神阙,关元,足三里,中脘
四,艾灸注意事项
       1,灸后至少1小时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且多喝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但绝 不能喝冷水,冰水
       2,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或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宜艾灸。
       3,某些特殊部位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及颜面部位不要灸。
        4,艾灸后口舌干燥,胃脘不适属正常现象。
五,艾条的优劣
       新艾颜色发青发暗,点着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呛人;而好的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气颜色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不刺鼻。
六,现代温和灸疗法
       1,手持移动法    上下或左右移动
       2,工具支持法    手持,绑缚式温灸器  目的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灼伤痛与手持法的疲劳
七,艾灸在国外的流传
陈兴
贫民
贫民
  • UID2018744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17
27楼#
发布于:2015-11-08 00:20
@教官-南京-李宁
2015年11月7日。8班-新疆-陈兴 艾灸养生心得
1、艾草民间应用:避邪祈福、艾根煲汤(祛风暖胃)、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泡水洗澡或熏蒸(理气血,逐风寒、焚烧艾草驱赶蚊蝇等
2、药之不及,针之不及,必须灸之。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3、绿色原生态疗法,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4、艾灸的特点:艾之火是纯阳之火,为地之阳,而阳为生命之根本。
5、艾在燃烧时产生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三到四倍。能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保养阳气,强壮阳气的目的。
6、艾灸还可以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自动调节身体内部的阴阳的升降,壮阳,达到养生,治病的功用。
7、穴位气孔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出口。
8、艾灸是补多泄少,先补后泻。有余可泄,不足可补。针灸是泄多补少,擅通经脉,不补元阳。
9、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10、艾灸:体弱久病,慢性病人 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 某些热性病患者 元气虚弱的人 胃功能差,久服药物者等。肾虚,失眠,虚胖,贫血,脊柱炎等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可通过重灸关元
11、关元穴,以后天补先天。感冒取灸大椎穴,以皮肤发红,潮红,微微出汗为度。经常感冒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肠胃 足三里,神阙,关元。胃寒胃热均可灸中脘。 那里痛灸那里及阿是穴天应穴。可近取。
12、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命门穴为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13、注意: 艾灸后至少1h不用冷水洗手和洗澡 艾灸后喝温水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颜面部如眼球也不适宜艾灸。
14口干舌燥现象属正邪交战之像,随着正气逐渐提高会消失。 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胃腕部不适艾灸会主动调整
15、选择:绒,色,味,烟四个方面选择艾绒或艾条,越陈越好。新艾色青,暗,火力强,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16、艾灸灸法 、手持移动法 工具支持法 隔姜灸 隔盐灸 米粒灸 隔蒜灸
西安-连永刚
贫民
贫民
  • UID2018667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9
28楼#
发布于:2015-11-08 00:35
艾灸是中医中神奇而又普遍的,无任何毒副作用原生态治疗法.简单易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人人可学,人人可用,老少皆宜。艾叶遍及大江南北,田间地头均可采集。艾根煲汤可祛风暖胃;艾叶煮水洗澡熏蒸,可理气血祛寒湿;艾叶生烟可驱蚊蝇。从古至今,深受喜爱。
中国古医典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口服之药,必依赖于肠胃吸收,肠胃不好,影响药效;且是药三分毒,药本身又对肠胃或多或少亦有所损伤。以药治病,药却伤胃,影响药效,长此以往,要么病不可根治,要么医好病,治坏胃。针灸之法可灸穴位,但难以触及整个经络、每个细胞及病灶积滞之处。艾灸的本质是热量传递,可迅速传遍至身体任何部位。
中医认为,人体有12经络365穴,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与穴位表面的气孔息息相通,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阴阳失调,由于经络穴位的积滞而引发,如果通过艾灸能疏通通道,使这种积滞找到出路,再通过艾灸的能量,扶正人体体内的阳气迅速驱邪,病势必然减轻并痊愈。
艾灸的根本原理就是扶阳气/扶正、驱邪。通过穴位向身体经络输入能量,达到疏通、扶正/扶阳、散邪的目的。艾之火为纯阳之火,太阳为天阳,艾为地阳,阳气是生命之根本,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不断削减殆尽的过程,保阳气壮阳气是养生、延年益寿的根本和途径。
现代人,因空调、冰箱、冷饮以及不当用药之缘故与中医“养生多温补,少寒凉”之理论背道而驰。再加上环境、饮食、工作、压力等等原因,加速了阳气的损耗。所以扶阳去写就显得更加重要。
艾热,能产生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的长红外线的3-4倍,能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通过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通过穴位及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升降,达到驱邪壮阳养生治病之功效。
研究表明,艾灸之功效用其他物材,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都不可替代。
    针灸泻多补少,以疏通为要。艾灸补多泻少,既补元阳,又疏经脉,让阳气进的去,让邪气出的来,可谓扶正驱邪并举。
人体365穴,最为重要大众养生也最易掌握的有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和命门四大穴。大众可就病取穴(哪里不舒服灸哪里),也可就近取穴。
艾灸,本为疏通扶阳驱邪,故艾灸之后一小时内不可让身体受寒凉,也不可接触寒凉之物,以免寒邪入侵,比平时更甚。过劳过饱过饥,大汗孕妇亦不宜艾灸,同理也。
每个人有不同的经络敏感度,所以个体的灸感有差异,有个别灸后加重,是正邪交战的外在体现,如有严重不适,不可强攻,可缩减艾灸时间及力度。或换个部位,逐步增加正气能量,逐渐逼除邪气。
艾叶有新陈生熟之分,艾灸以陈熟为佳。可通过绒色味烟加以区分。陈熟艾,土黄或金黄色,烟淡白不浓烈,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生新艾,色或暗或青,火力强,烟发青发黑,刺鼻呛人。用艾者不可不详知。
周华阳
贫民
贫民
  • UID2018821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
29楼#
发布于:2015-11-08 00:52
@教官-南京-李宁 20151107 8班-上海-周华阳 艾灸知识(学习心得)
艾灸-一种无毒副作用的原生态疗法。民俗中有端午前后采集艾叶祈福,南方用艾根煲汤来祛风暖胃,中部地区有产妇将艾叶泡水洗澡熏蒸,有理气血,逐寒湿之效。焚烧艾草还能驱赶蚊蝇。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扁鹊心书有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有续命补肾之效,是一种不用服药,无毒副,绿色原生态的疗法。利用艾叶燃烧之艾热来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调整人体,达到治病的效果。
太阳为天之阳,艾为地之阳。用来保养强壮自身的阳气。艾燃烧产生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免疫力。有自动找穴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效果。疾病发生于阴阳失调,艾能扶正驱邪,提高正气的前提下,让邪气驱除。它是补多泻少,先补后泻的,这点与针灸不同。“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养生的道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艾灸的适应证:慢性,急性,热性病皆宜。久病之人,元气虚弱,肠胃功能差,吃很多药,需要耗元气才能发挥药的作用,艾不需经肠胃,通调经脉,祛病除邪。对肾虚,失眠,虚胖,贫血,慢性妇科并,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西医认为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可以治愈。后天补先天的道理。阳气充足了,阴阳就协调了,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必再人为调整。六脏腑对应募穴十二个,可以相应对症艾灸治疗。感冒发烧可灸大椎穴,见效快。皮肤发红发痒微汗为好。预防经常性的感冒用温和灸灸中脘,关元,足三里。胃肠不适一般可以灸足三里,神阙,关元。四大养生要穴,长期温灸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衰老: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穴。不知道穴位还有一种疗法是哪里不舒服灸哪里,称阿是穴,以及就近取穴。
注意事项:灸后一小时内不用冷水洗手洗澡,多和温开水协助排毒。不适应人群: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特殊部位,大血管处,心脏,眼球,脸面部不适合艾灸。灸后若有口干舌燥为正邪交战正常现象。有时艾灸中脘,会有肝区,胃脘不适,或者艾灸关元,会有妇科,前列腺,生殖部位的不适,说明相关部位存在病症。艾灸的这种通窜功能告诉我们身体的相互协调功能。不同的人经络敏感度不同,青壮年,女性的感传高。
应选用熟艾(陈艾),看绒,色,味,烟。新艾颜色发青,发暗,燃烧强烈,烟气发青,呛人,熟艾色泽土黄或金黄,白烟,味淡不刺鼻。手持移动法:上下或左右移动。工具支持法。为了缓解烧灼痛以及疲劳。艾灸古方很早就传到日本和韩国,并得到很好的效果,在十七世纪传至欧洲,为世人造福。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