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楼#
发布于:2015-11-09 17: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5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1、2课心得
一:针灸使用之时机 以下几点时禁用针:气血大虚、行完房事、大量运动过后、酒醉后 灸的禁忌:热症,流汗多的地方不灸如脖子、腋下、头皮、手心、眼球、阴部 针灸禁忌: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施是者炮烙刑。 根据《针灸大成》治病时遵循: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对称治疗法 二:艾灸的几种疗法 通过艾燃烧的向下特性,古时行兵打仗就用艾的向下性找到水源,《人纪》也是根据如何站在外面找里面而命名的。 膏肓穴适用于一切症状,万能穴 1、隔姜灸:用刀把姜切成一元硬币大小,再上面用牙签刺几个洞,再在上面放上艾柱,到姜烧到干时再换片姜,点燃,当烧到温热时移开并放入水中灭掉,如发生水泡,从皮肤旁用消毒了的针刺破,把水放出来。注:烧艾柱时只能是单壮数,单数为阳 2、隔盐灸:用炒熟的青盐,放凉,填满于肚脐眼,在盐上放艾柱。可用于治疗下利。3、隔蒜灸:把蒜切成一元硬币厚,放上艾柱。主要用于1、久咳(灸舌头)因为白色辛辣入肺。2、毒蛇,蝎子,蜘蛛咬伤和破伤风。3、疱疹:治疗方法①在疱疹的头尾用隔蒜灸同时点燃。②以前用蜘蛛网平铺于疱疹上点燃蜘蛛网,现今用棉花平铺于疱疹上③用全蝎粉放于胶囊里吃。 4、米粒灸:用手搓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固定于穴位上施灸。可用于鸡眼、鼻窦炎。 |
|
16楼#
发布于:2015-11-09 22: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2015-11-9《针灸大成》第一二课学习心得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 2015-11-9《针灸大成》第一二课学习心得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针、灸、中药都是中医独立的部门,所以我们学习针灸可以不谈中药,单靠针和灸调理身体。 1、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从感冒到癌症,但是针也有禁忌:气血大虚、重病、刚失血过多、完全没有元气及刚行完房、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酒后、体力不够后,这些时候是禁针的; 2、当体力不足,气血大虚时可以用灸,灸即久火,须用艾绒,取艾燃烧时烟向上,而性向下的特性,艾本性属阳,所以,当情志之人,即特别费脑的工作者,易伤膏肓穴,取艾绒捏成柱,日灸百壮,无所不疗。 3、艾灸的禁忌:热症及汗多部位忌灸。 4、针灸禁忌:针而不灸,灸而不针,若针灸并施,则徒增患者许多痛苦! 5、针灸要遵循“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对称治疗”的法则,特殊情况下也可选择阿是穴。 二、艾灸几种方法: 1、隔姜灸:姜切成一元硬币厚的片,穿孔,艾绒捏成金字塔状,以“壮”为单位,灸单数,单数为阳,灸后灸感强烈或起水泡为佳,用消过毒的三棱针沿皮肤刺破,慢慢放水出来即可,不用特殊处理。疱疹类皮肤病就是用隔姜灸法,沿疱疹头尾灸,两天,疱疹就变短了,继续灸,配合全蝎粉,疱疹很容易就治愈了! 2、隔盐灸:青盐炒熟,放凉,填满神阙穴,再送艾绒灸,治疗寒利或热利。 3、隔蒜灸:因为辛辣色白入肺,舌为心表,心脏功能加强就会强肺气,咳嗽就好了,所以常用隔蒜灸舌来治疗久咳不愈;毒物咬伤和破伤风都可以用隔蒜灸法治愈,确诊是否适合隔蒜灸的方法就是,看受伤部位的红肿消退情况,如果是从指端沿手掌手臂方向走,就说明处方错了;如果红肿消退情况是由身上往四肢走就说明病退了,适不更方,继续就可以了! 4、米粒灸,艾绒捏成米粒样,涂点凡士林固定在穴位或病处,可以治疗鼻窦炎和鸡眼,这类病症的治疗原则是“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这样才能使艾灸的性到达病根部位,使气血通达,打通阻滞! 小结:艾灸就是既治病又培补元阳的好方法!只是技巧很多,我们慢慢学习掌握。 |
|
17楼#
发布于:2015-11-09 22: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2015-11-9《针灸大成 》第一二课学习心得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 2015-11-9《针灸大成》第一二课学习心得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针、灸、中药都是中医独立的部门,所以我们学习针灸可以不谈中药,单靠针和灸调理身体。 1、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从感冒到癌症,但是针也有禁忌:气血大虚、重病、刚失血过多、完全没有元气及刚行完房、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酒后、体力不够后,这些时候是禁针的; 2、当体力不足,气血大虚时可以用灸,灸即久火,须用艾绒,取艾燃烧时烟向上,而性向下的特性,艾本性属阳,所以,当情志之人,即特别费脑的工作者,易伤膏肓穴,取艾绒捏成柱,日灸百壮,无所不疗。 3、艾灸的禁忌:热症及汗多部位忌灸。 4、针灸禁忌:针而不灸,灸而不针,若针灸并施,则徒增患者许多痛苦! 5、针灸要遵循“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对称治疗”的法则,特殊情况下也可选择阿是穴。 二、艾灸几种方法: 1、隔姜灸:姜切成一元硬币厚的片,穿孔,艾绒捏成金字塔状,以“壮”为单位,灸单数,单数为阳,灸后灸感强烈或起水泡为佳,用消过毒的三棱针沿皮肤刺破,慢慢放水出来即可,不用特殊处理。疱疹类皮肤病就是用隔姜灸法,沿疱疹头尾灸,两天,疱疹就变短了,继续灸,配合全蝎粉,疱疹很容易就治愈了! 2、隔盐灸:青盐炒熟,放凉,填满神阙穴,再送艾绒灸,治疗寒利或热利。 3、隔蒜灸:因为辛辣色白入肺,舌为心表,心脏功能加强就会强肺气,咳嗽就好了,所以常用隔蒜灸舌来治疗久咳不愈;毒物咬伤和破伤风都可以用隔蒜灸法治愈,确诊是否适合隔蒜灸的方法就是,看受伤部位的红肿消退情况,如果是从指端沿手掌手臂方向走,就说明处方错了;如果红肿消退情况是由身上往四肢走就说明病退了,适不更方,继续就可以了! 4、米粒灸,艾绒捏成米粒样,涂点凡士林固定在穴位或病处,可以治疗鼻窦炎和鸡眼,这类病症的治疗原则是“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这样才能使艾灸的性到达病根部位,使气血通达,打通阻滞! 小结:艾灸就是既治病又培补元阳的好方法!只是技巧很多,我们慢慢学习掌握。 |
|
18楼#
发布于:2015-11-09 23: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米粒灸:用香来点,灸的原则是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 二、针灸的急救法 1、针人中:唇上至鼻下水沟1/3处斜向上刺入 2、十宣放血:十个手指尖放血,一手抓五指,一下刺完一齐放血。 3、足十宣放血:脚的十个趾头放血。 4、涌泉穴:脚掌握起,人字纹头即涌泉,急救大穴。 5、百会放血:百会穴一般放血用,不下针。头顶正中向后半寸即是。放血时,病人躺下头靠床沿下垂。 三、火罐的使用时机 针灸的器具还有火罐。 四、火罐的使用 火罐可以吸脓、放瘀血(放血时颜色由黑变淡就起罐)、抽刺等。 不能拔火罐的地方:乳中,多汗的地方,头部(持保留意见,山西人常在额头上拔罐缓解头晕、头疼)。 第二章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穴位丈量法:同身寸法,中指弯起两横纹头为一寸,三指宽为二寸,四指宽为三寸。 腹胸另有独立的丈量法。 一、针刺的深浅讨论 1、受季节影响,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深。 2、病情决定,皮毛-肺、肌肉-脾脏、血脉-心脏、骨-肾脏。 3、腹深似井,背薄似饼。 二、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穴位:1、肌肉间;2、肌骨之间;3、肌筋之间;4、筋之间;5、筋与骨之间,如手、脚踝旁边的穴位。 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留针:留二十分钟,起针时指头放针旁慢慢拔,出毛孔时稍停二、三十秒,再慢慢出针。 幼儿不留针,单刺: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幼儿定义为十四岁以下。 下针时采用卧姿,防晕针,“药不瞑眩疾弗缪”,产生晕针,起针后效果好。姿势不良的晕针,采取急救法。 四、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如3215,32为针号,15是一寸半,号越大针越细。 五、黄帝时代九针型式 各种针的形状,各有不同使用方向。 第三章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一、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二、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十个,地支十二个,干支合起,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 阴阳五行理论学中医,脏是收藏,就是阴,腑是消化系统,就是阳。 阴木-肝、阳木-胆,阴火-心、阳火-小肠,阴土-脾、阳土-胃,阴金-肺、阳金-大肠,阴水-肾、阳水-膀胱。 体温的来源来自心脏的跳动,心脏与小肠是表里关系,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温度和压力,中医是物理医学,注重时间、速度、温度和压力,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 |
|
19楼#
发布于:2015-11-10 17: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米粒灸:用香去点,灸的原则是: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1:针灸用于急救的方式 ①针人中:斜着向鼻子的方向刺入。②十宣放血③足十宣放血④涌泉放血:用一寸半的针刺入⑤百会放血 2:火罐之用法:以前用蚂蝗吸疡,因蚂蝗喜欢腐败的味道。现今用气罐或火罐用于痔疮、淤血、化脓。禁灸的位置:如乳中、多汗的位置、头部等。 3:穴位的丈量方法都是同身寸法 4:一般针灸刺入穴位的方法和深浅①春夏较浅,秋冬较深。②背薄似饼,腹深似井③看症状出于哪个脏腑而针刺其经脉穴位,遵循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 5:穴位位置的找法:①肌肉与肌肉之间②肌肉于骨骼之间③肌肉与筋之间④筋与筋之间⑤血管旁边⑥筋与骨之间 6:成人与幼儿不同针刺入穴方式:采取卧姿最佳,这里说得成人和幼儿的界限是14岁。如果发生晕针,可能是姿势的原因,如果姿势没错,那么就不需要太担心,可以扎人中。有句话叫:药不瞑眩疾佛缪。往往眩晕过后都有较大的改善。 ①成人可留针,出针方式:先用一指固定,慢慢拔出针,到针头快出来时停3、4秒再拔出,这样就不会有血出来。②幼儿采用的是单刺法。 7:针号大小的使用。以前用的是九种针。现今较常用的是32号针,偶尔也会用到28号(用于较硬的地方)还有就是采血针。 8: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是肺,壬属膀胱癸肾藏。” 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9:西医看型,中医包含着神,中医为物理医学,受时间、速度、温度、压力的影响。如:为什么心和小肠互为表里都属火?答:因为心脏的不断搏动产生热量心产热上升到达肺,肺相当天,把热气往下引,所以小肠就会热,也属火的。 |
|
20楼#
发布于:2015-11-10 19: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 针灸的急救法 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当有人发病、昏迷过去时,可能是心脏病,也可能是中风,溺水。 第一个先针“人中”,就是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把它分三段,取上面三分之一处下针,下针时,针要斜刺往上,若没有针在手上,掐人中。 若是仍未醒,第二个就是十宣放血,可以一次捉五个手指,针拿起来,一下子就刺完,五个指头一起挤放血。 若是还未醒,第三个十个趾头放血,若还不醒,就再下涌泉,将脚掌一握起来,会看到人字纹,人字纹的纹头就是穴道。这是我们的急救大穴。若还不醒,就在百会放血。 二、 火罐的使用时机 针灸的器具还有火罐。 过去用大小不同的竹子,做成杯子一样。把杯子先用火烧一下,就罩在要拨的地方。 过去的郞中带着火罐,里面放只蚂蝗。这个蚂蝗会吸脓,还有麻醉作用。 三、 火罐的使用 我们用真空的拨火罐,有不同的大小,用真空的来吸。火罐用的时候要拿火罐枪将空气吸出来,拿的时候后面的尾巴一拨,气就放出来了。 火罐可以吸脓,还有方瘀血,我们在活血化瘀的时候,比如膝盖扭伤,我们会在痛点放血,用火罐放血的时候看颜色,由黑变淡,就起罐。 有些地方不能拨火罐,例如,乳中,否则乳头会流黄水出来。多汗的地方不上火罐,头部也不用火罐。 西医的放血针做得有好,针尖呈三角型,很锐利,放完后直接丢掉。 四、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同身寸:每一个的寸都不一样,怎么量这个寸,把中指头弯起来,这两个横纹头,点跟这个点之间我们定义为一寸。这是同身寸。 三个指头拿起来,这是两寸。四个指头是三寸。以连接手掌的指端为长度标准。看的时候要看病人的手。 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上面,还有经络之间的寸。而腹部跟胸部,另有个独立的丈量方式。 1. 针刺的深浅讨论 一般而言,受季节的影响。在春天下针就要比较浅,秋冬的时候,针下的比较深,这就好像钓鱼一样。 还有一句话:腹深似井,背薄似饼。腹部上扎针的时候,可深针,背上扎针,就不可以深针,否则会扎到内脏。扎到肺会引起肺气肿。还有胖瘦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 2. 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肌与肉之间 肌与骨之间 肌与筋之间 筋与筋之间 筋与骨之间 3. 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与幼儿有非常大的不同。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叫单刺。 留针留二十分钟,留针之后会做补泻,像中风的病人,留二十、三十、一两个小时都没关系。 起针的时候很重要,慢慢的拨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个三十秒,再慢慢出来,这们一滴血都没有。 幼儿的定义以十四岁做为标准。十四岁以下,单刺不留针。十四岁以上,就留针。 下针时,病人采用卧姿。 针灸下针后有一种现象就是晕针。中医《后汉书》有一名话:药不瞑眩疾弗缪。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螟眩的话,这个病不会好。 4.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常用的针,比如3215,32是针号,15是一寸半。数目字越大,越细。平常多用32,也会需要28号针。一寸半的针用得最多,通用在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手不像身体那么厚,通常用一寸针来扎。 针灸做得好是立竿见影的。做得不好,就没有感觉,但也不会坏事。身上有非常多的穴道,都可以用透针,透的时候不但不伤筋,不伤骨,不伤血脉,连一滴血都看不到。脚伤、腕骨痛,针一下去当场就去掉了。 5.黄帝时代九针形式 各种针的形状,各有不同使用的方向。毫针用得最多。 五、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 1.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胃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2.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中医的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在每一个行的中间,我们再分阴阳。 脏(藏)为阳,腑(消化系统)为阴。 阴木----肝,阳木-----胆; 阴火----心,阳火----小肠; 阴土----脾,阳土----胃; 阴金---肺,阳金----大肠; 阴水----肾,阳水----膀胱。 心脏跟小肠是表里,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心脏产生的热是往上走的,制造了肺,肺是金,火是克金的,它们相互制衡。 心脏的火往小肠下导,所以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温度、一样的压力。小肠因为有这个热,食物才会消化。所以中医是物理医学。 |
|
21楼#
发布于:2015-11-11 00: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针灸急救 针人中穴: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分三段,取上三分之一下针,斜刺往上,若没针,也可手掐人中。 十宣放血:就是十只手指头的指尖放血。要将患者5个手指靠近快速施针。 足十宣放血:将脚的十个趾尖放血。 针涌泉穴:将脚掌握起来,看到“人”字纹的纹头便是。这是我们的急救大穴。 百会穴放血:从额头往上到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往后半寸,会摸到一个凹洞,就是百会穴。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后,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就可以讲话,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了。急救时也可以嘴对嘴人工呼吸。 二、火罐的使用:火罐可以吸脓,还可以吸淤血。比如膝盖扭伤,在痛点放血,用火罐放血的时候看颜色,由黑变淡,就起罐。被竹子或海胆刺到,都可以拔罐。有些地方不能拔火罐,如乳中,否则乳头会流黄水出来。多汗的地方不上火罐。头部也不用火罐。急性扭伤、痔疮都可以拔罐。古代在罐内放蚂蝗吸毒血,也可起到麻醉作用。 三、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同身寸:把中指头弯起来,这两个横纹头,点跟这个点之间我们定义为一寸。就是同身寸。三个指头是两寸,四个指头是三寸,以连接手掌的指端为长度标准。要看病人的手,不能看自己的手,大概就可以了。同身寸一般用于四肢。 等分法:用于肢体丈量学位。 四、针刺的深浅:根据天人感应思想,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深。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如果病在皮毛,针就下在皮毛,病在肌肉,针就下到肌肉,病在血脉,就扎到血脉的旁边,病在肾脏,下针就下到骨头的旁边去。穴位的位置:一般在肌肉间、肌骨之间、肌与筋之间、筋与筋之间、筋与骨之间。病情的程度,决定下针的深浅。“背薄似饼,腹深似井”指的就是针刺的深浅。腹部宜深针,背部宜浅刺。 五、成人与幼儿不同入穴方式 :14岁以上可以留针,14岁以下及幼儿不留针,单刺。起针方法:指头放在那,慢慢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以下,停30秒钟,在慢慢出来,这样一滴血都没有。因针头很利,不能用挑沟出力的方式,会把血带上来。下针是宜采用卧姿。 关于晕针,“药不暝眩疾弗繆”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暝眩的话,这个病不会好。晕针处理 就是刚才的急救方式,先下人中,会很痛。晕针叫病人不要怕,平躺,将胸腔的扣子打开,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 六、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通。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 百度知道:天干地支所属脏腑经络与五行的对应关系——甲乙主春属木,与肝、胆(经)配合,胆属阳木旺于甲日,肝属阴木旺于乙日;丙丁主夏属火,与心、小肠(经)配合,小肠属阳火旺于丙日,,心属阴火旺于丁日;戊己主长夏属土,与脾、胃(经)配合,胃属阳土旺于戊日,脾属阴土旺于己日;庚辛主秋属金,与肺、大肠(经)配合,大肠属阳金旺于庚日,肺属阴金旺于辛日;壬癸主冬属水,与肾、膀胱(经)配合,膀胱属阳水旺于壬日,肾属阴水旺于癸日。 |
|
22楼#
发布于:2015-11-11 01: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2015-11-10《针灸大成》第三四课学习心得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2015-11-10《针灸大成》第三四课学习心得 一、针灸的急救法,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当有人发病昏迷,我们尚不清楚原因,1、首选“人中”穴,人中下针要斜刺往上,或掐。2、次选“十宣”放血,可以下把抓住五个手指,一下刺完。3、选脚的十趾尖放血。4、选“涌泉”放血。5、最后可选“百会”放血,在病人刚中风,脸色发红时,让病人躺床沿头往下垂针百会放血,病人感到清凉至嘴最手脚即可活动了。 二、火罐的使用,罐可以和针灸一起用,以吸脓排瘀血,如1、膝盖扭伤,可在痛点放血,颜色由黑变淡即可起罐,2、竹刺和海胆刺皆可治疗,3、痔疮.4、蚂蟥可以配合罐吸脓,还有麻醉的作用。拔罐的禁忌:乳中及汗多部位不可上罐。 三、针灸穴位丈量方法:找穴位一定是同身寸。1、针刺的深浅不同主要考虑这几个方面,季节,春夏下针较浅,秋冬则较深;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所以,不同脏腑的问题也是深浅有别;腹深似海,背薄如纸,所以腹部可以下针深,背部则要轻浅;胖瘦也是下针深浅有别。2、一般针刺入穴方法,分为肌肉、肌骨、肌筋、筋筋、筋骨。3、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只单刺,留针与起针都有补泻的讲究,留针一般20分钟,起针则要慢出,到毛孔处稍停30秒再出针。十四岁以下的幼儿不留针,留针的成人须卧姿,姿势不对易晕针,出现晕针,马上要调整病人的姿势至卧姿,打开胸腔扣子,空气流通即可,晕针不可怕,反而效果好针感强。4、针灸用针的针号概念如3215、32说明是很细的,数字越小则针越粗,15是一寸半,3210是粗细不变,针短至一寸。 四、十二经纳天干地支:1、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2、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中医的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生为发展;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为平衡,行中又分阴阳,脏为阴,主收藏,腑为阳,主消化,阴木—肝,阳木—胆,阴火—心,阳火—小肠,阴土—脾,阳土—胃,阴金—肺,阳金—大肠,阴水—肾,阳水—膀胱,心与小肠相表里,里是脏,表是腑,心火向上受到肺金的平衡,心火向下至小肠,小肠才有足够的热消化食物,这是人体二十四小时的物理过程。 |
|
23楼#
发布于:2015-11-11 18: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一、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我们听说得各种癌,没人得心脏癌。为什么?因为心脏很热,癌细 胞经过心脏,就像飞蛾扑火。 比如水生木,小肠很热是火,当膀胱有400CC尿时,会变成热汽球一 样,膀胱会产生力量、压力,把尿排出体外。膀胱汽化过的干净的 水交给肝脏,肝得到干净的水,就可以排毒,再交给胆,化成胆汁。 地支歌简单讲: 肺→3:00--5:00 大肠→5:00--7:00 胃→7:00--9:00 脾→9:00--11:00 心→11:00--13:00 小肠→13:00--15:00 膀胱→15:00--17:00 肾→17:00--19:00 心包经→19:00--21:00 三焦经→21:00--23:00 胆→23:00--1:00 肝→1:00--3:00 知道这些可以帮助我们诊断。 1.在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中,又可分成青赤黄白黑。 肝→木---青 心→火---赤 脾→土---黄 肺→金---白 肾→水---黑 手掌是粉红色,手掌表示是肚脐以上的颜色。肝脏是心脏的妈妈,心 脏里的血的来源来自肝脏,肝脏是提供者。 中医实:里面有东西 中医虚:里面没有东西 2.中医和西医的健康标准完成不一样。中医分成三个阶段:正常、症、 病人。等到病了,经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阙阴六个阶 段,进入病西医才查到了。这就太慢了,中医的高手在一动就晓得了。 3.按地支歌,最早讨论就是时间和时机,时机很重要。当中医能掌握 住时机,就可以诊断、治疗、验证。 4.人纪是站在外面就知道里面。 二、 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 正经有十二条:六条阴经,六条阳经。 奇经有八脉:任、督、冲、带、阳蹻、阴蹻、阳维、阴维 井荣俞经合过肘都是手不,足不过膝。 阳经 穴 阴经 金 井 木 水 荣 火 木 俞 土 火 经 金 土 合 水 阳经还多一个原穴。 阴经和阳经的每一条经,经上面都一个络,叫络穴。 每一个穴道都有他的属性,都有他的功能所在。 三、 病在脏取井穴 四、 病变于色取荣穴 五、 病在时间者取俞穴 六、 病变于音者取经穴 七、 病取于饮食取合穴 八、 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 九、 与四季的关系 井穴主冬天,脏主冬,冬天的时候刺井穴。 声音主长夏,我们对长夏的定义,是节气在转换或季节的交换。 中医的观念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人纪关于阴阳的定义,阴是有形的,阳是无形的。 如果按照节气走,不违逆节气,寿命会延长,就不会生病。生病的人是反着走的。 十、 五行 中医的阴阳五行,所谓的生、克,就是越来越坏的意思。 中医主张上工治未病。治疗肾的时候,要会先去顾心脏,先把心脏顾好,肾就不会恶化。 |
|
24楼#
发布于:2015-11-11 22:30
中医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接上节课的,因小肠是属火的,而大肠包围着小肠,小肠热上升把大肠,膀胱里的水气化了。当膀胱里的水达到400cc时,人就会拍尿,把浊水排除体外而干净的水通过气化到达肝,肝得到水开始工作,排毒,转化成胆汁。脏腑之间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 一:通过地支歌来帮助我们诊断病情,也就是根据子午流注来的。肺为凌晨三点到五点,大肠为五点到七点,胃为七点到九点,脾为九点到十一点,心为十一点到十二点,小肠为十二点到十五点,膀胱为十五点到十七点,肾为十七点到十九点,心包为十九点到二十一点,三焦为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胆为二十三点到一点,肝为一点到三点 西医只是將人分为正常和疾病两种状态,而中医可分为正常,症状,疾病三种状态。 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五行为木,火,土,金,水。再对应的五色为青,红,黄,白,黑。根据这些的变化可以来诊断病情,如:手掌的颜色是有心和肺的颜色组成的,所以手掌呈现粉红色。如果手掌为暗红色,那么可以说明肝出现问题了。 二: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为六条阳经(胆,胃,膀胱,大肠,小肠,三焦)六条阴经(肝,脾,肾,肺,心,心包)。奇经八脉为任,督,冲,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 十二正经分布在手肘和膝盖以下的穴位可分为井,荥,俞,经,合穴,这些穴位又可分为阴,阳。对应的阴为木,火,土,金,水。对应的阳为金,水,木,火,土。病在脏为井,主心下满。当人有颜色变化是可以取荥穴。俞穴的取法可根据发病的时间来。经穴根据声音的变化。合穴当有味道时取之。注:每条经络都有一个络穴肺为列缺,大肠为偏历,胃为丰隆,脾为公孙,心为通里,小肠为支正,膀胱为飞扬,肾为大钟,心包为内关,三焦为外关,胆为光明,肝为蠡沟,六条阴经的俞穴既是原穴,而六条阳经的原穴就没有这个规律。原穴是为安五脏,既五脏不平衡时用。 三:一年四季分为春夏秋冬,长夏定义:为每个季节前后的一个月。 春夏养阳,秋冬阳阴,我们应顺应节气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顺之则能长寿,不生病,反之则衰老的快。 五行是相生相克的,可根据五行对应的五脏来调节身体。有句古话叫“上工治未病”就是高明的医生把病厄杀在摇篮里。如:肝有问题先强肾,因木生水。肺有问题,先强肝,因金生水。就是怕病情转移。 四:任督二脉:任女子之妊也,督脉为诸阳之会 任脉起于会阴,如果会阴痛,可以采用对称治疗的方法,针刺百会。如果溺水不醒,可让患者采用跪姿,用三寸针往心脏的方向刺入,就可以把肺里的积水排出。 |
|
25楼#
发布于:2015-11-11 23: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大肠将食物残渣的水吸走,大肠环小肠,小肠是火,将大肠水气化运输到肺,变成正常津液,残渣排出,这个过程24小时完成。其他脏器会得癌,但心脏不会,因为温度高,如果把全身变得象心脏一样,癌细胞就没有了。比如水生木,膀胱在小肠前面,当膀胱有400CC的尿时,将浊水排出,而干净的水交给肝,肝把毒排掉,再交给胆,化成胆汁。 地支歌: 肺:凌晨3-5点; 大肠:5-7点; 胃:7-9点; 脾:9-11点; 心:11-下午1点; 小肠:下午1-3点; 膀胱:3-5点; 肾脏:5-7点; 心包经:7-9点; 三焦经:9-11点; 胆:11-凌晨1点; 肝:凌晨1-3点。 地支歌的作用:根据时辰帮助诊断、治疗病情,并用来验证病症是否好转。 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的颜色青赤黄白黑,对应的内脏为肝心脾肺肾,不同的病情反应出来的颜色不同,如手掌表示肚脐以上的颜色。 中西医健康的标准:西医只有正常人和病人之分,而中医在二者之间多一个症,这个过程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才进入西医的病。“上工治未病”。 三、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 十二正经:六阳经、六阴经。 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桥、阴桥、阳维、阴维。 阴阳:井荣俞经合 阴经:木火土金水 阳经:金水木火土 井荣俞经合行针歌诀:手不过肘,足不过膝。 阴经和阳经的每一条经上都一个络穴,阳经比阴经多一个原穴。 四、病在脏取井穴 病得越深要取井穴,井穴在手指或脚趾的末稍,用一寸针,刺一点即可。如动脉血管堵塞,针厉兑(第二脚趾右下侧)。 五、病变于色取荣穴 病变在颜色上取荣穴,青为肝、红主心、脾主黄、肺是白、肾是黑。 六、病在时间者取俞穴 凡按照时间发病的取俞穴,按地支歌去判断。 七、病变于音者取经穴 如感冒,声音变了,就用经穴治疗。 八、病起于饮食取合穴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胀满就用合穴。饮食要七八分饱,不断训练胃气,治病时,只要病人还有胃口就有救。 九、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 原穴是安五脏的,阳经都有原穴。 十、与四季的关系 井穴主冬天,脏主冬,冬天的时候刺井穴。 夏天取俞穴。 声音主长夏,长夏为季节交替时前后各取两周合为一月,叫长夏,即节气转换或季节交换。 味主秋,合穴主秋,味道有问题,包括嗅觉,治在合穴。 春夏养阳,意在多运动,秋冬养阴,运动要有节制。何为阴阳,有形的东西为阴,如看得见的手臂,无形的东西为阳,如手臂的力量为阳。 十一、五行 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果乱了顺序就是克,克就是越来越坏。上工治未病,肝病时先强脾,病停,肺病先强肝,病停,肾病先强心,病停,心脏不好先强肺,忧伤肺,等等。 第四章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一、任脉与督脉 任,妊也,女人怀孕靠任脉。找穴道要从任、督二脉为基准。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方,而督脉是诸阳之会,全身的能量都在督脉上。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处。 任脉有二十四个穴道,起会阴,会阴位于男性肛门和睾丸下方的中间,女性阴道和肛门的中间。溺水急救针此穴,将病人采取跪趴姿式,用三寸长针,针入会阴时对着心脏的方向下针。会阴痛时对称治疗,百会与会阴相通,下百会穴治疗。 |
|
27楼#
发布于:2015-11-12 00: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2015-11-11《针灸大成》第五六课学习心得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2015-11-11《针灸大成》第五六课学习心得 一、1、中医可以治疗癌症,全身都可以有癌,唯独心脏没有,因为心脏是热的,癌细胞怕热,所以到心脏就化了。2、水生木,小肠的水高温汽化到膀胱再过滤干净到肝脏,经排毒后到胆,分泌胆汁,地支:肺三点-五点,大肠五点-七点,胃七点-九点,脾九点-十一点,心十一点-十三点,小肠十三点-十五点,膀胱十五点-十七点,肾十七点-十九点,心包十九点-二十一点,三焦二十一点-二十三点,胆二十三点-一点。知道地支歌,可以判断脏腑病变。3、在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中,又可分为青赤黄白黑,根据这样可以判断问题,例:手掌颜色是由肺和心组成的,心血来源于肝脏,所以手掌颜色可反应出肝的问题,粉色为正常,暗红、紫则说明肝代谢排毒有问题。 二、 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各 1、人体有正经十二条,奇经八条,所有的经都有井荣俞原经合,俞即运输,这些穴位都手不过肘,足不过膝。阴经有:肺心心包肝脾肾,在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任何阴经的井穴都是木,荣穴都是火;阳经有大肠三焦小肠胃胆膀胱,都有井荣俞原经合,属性是金水木火土,阴经阳经靠络穴连接。2、病在脏取其井,病在越深的地方,就要找井穴,井主心下满。3、病变于色取其荣。4、病在时取其俞。5、病在声取其经。6、病起于饮食取合穴。7、五脏不平衡用原穴,原穴安五脏,平衡五脏,阳经都有原穴。十二经纳的络穴:肺列缺大肠偏历胃丰隆脾公孙心通里小肠支正膀胱飞扬肾大钟心包内关三焦外关胆光明肝蠡沟,六条阴经的原穴即是俞穴。 三、1井主冬,脏主冬。2、夏取俞穴,声音主长夏,长夏指节气的转换或季节的交换。3、合主秋,味主秋,味道的问题治在合穴。4、阴阳的定义:阴是四肢看得见的地方,是有形的,力量是阳,是无形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说的是我们要顺应节气四季,顺则健康长寿,逆则病。四、五行相生相克、克是越来越坏的意思,中医讲“上工治未病”,就是高明的医生可以在病前就解决问题,肝的问题要先强肾,胃的问题要先养脾,肺的问题要先强肝,肾的问题要先强心,肾是胃之关,胃的关口,心的问题要先强肺,就是治未病。 五、任督二脉:任,女子妊也,女子怀孕靠任脉,任脉是所有阴汇集的地方,督脉是諸阳之会,全身的动能能量都在督脉上,任脉起于会阴,如果会阴疼,就针与之对应的百会,溺水不醒,可让患者用跪姿,用三寸针往心脏方向刺,就可排除肺里的积水。 |
|
28楼#
发布于:2015-11-12 01: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2日《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接上节)小肠是属火,大肠包围着小肠,小肠热气上升把大肠、膀胱里的水“气化”了。当膀胱里的水达到400毫升时,人就会拍尿,把浊水排除体外而干净的水通过气化到达肝,肝得到水开始工作、排毒,转化成胆汁。脏腑之间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分工配合的。 一、通过地支歌(天干歌诀是五行归属,地支歌诀是子午流注?)来帮助我们诊断病情,也就是子午流注。肺为凌晨3-5点,大肠为5-7点,胃为7-9点,脾为9-11点,心为11-12点,小肠为12-15点,膀胱为15-17点,肾为17-19点,心包为19-21点,三焦为21-23点,胆为23-1点,肝为1-3点。西医只将人分为正常和疾病两种状态,而中医可分为正常、症状、疾病三种状态。 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五行为木、火、土、金、水。再对应的五色为青、红、黄、白、黑。根据这些的变化可以来诊断病情,如:手掌的颜色是有心和肺的颜色组成的,所以手掌呈现粉红色;如果手掌为暗红色,那么可以说明肝出现问题了。 二、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为六条阳经:胆、胃、膀胱、大肠、小肠、三焦经,六条阴经:肝、脾、肾、肺、心、心包经。奇经八脉:任、督、冲、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脉。 十二正经分布在手肘和膝盖以下的穴位可分为井、荥、俞、经、合穴,这些穴位又可分为阴、阳。对应的阴为木、火、土、金、水。对应的阳为金、水、木、火、土。病在脏为井,主心下满。当人有颜色变化是可以取荥穴。俞穴的取法可根据发病的时间来。经穴根据声音的变化。合穴当有味道时取之。每条经络都有一个络穴:肺为列缺,大肠为偏历,胃为丰隆,脾为公孙,心为通里,小肠为支正,膀胱为飞扬,肾为大钟,心包为内关,三焦为外关,胆为光明,肝为蠡沟;六条阴经的俞穴即是原穴,而六条阳经的原穴就没有这个规律。原穴安五脏,即五脏不平衡时用。 三、一年四季分为春夏秋冬,但我们常说得长夏为每个季节后两个星期。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养生角度,我们应顺应节气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顺之则能长寿,不生病,反之则衰老的很快,甚至得病。 五行是相生相克的,可根据五行对应的五脏来调节身体。有句古话叫“上工治未病”就是高明的医生及早发现病症的萌芽状态并把病厄杀在摇篮里(注:这里既有时间上预防的概念,也有空间上生克的关系)。如:肝有问题先强肾,因木生水。肺有问题,先强肝,因金生水。就是怕病情转移。 四、任督二脉:任即妊,女人怀孕靠任脉。找穴道要从任、督二脉为基准。任脉是阴汇聚之地,而督脉是诸阳之会,全身的能量都在督脉上。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处。任脉有24穴道,起会阴(会阴位于男性肛门和睾丸下方的中间,女性阴道和肛门的中间)。溺水急救针此穴,将病人采取跪趴姿式,用三寸长针,针入会阴时对着心脏的方向下针。会阴痛时对称治疗,百会与会阴相通,下百会穴治疗。 |
|
29楼#
发布于:2015-11-12 11: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2日《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第四章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一、任脉与督脉 任,女子妊也。女人会怀孕是靠任脉。找穴道从任、督二脉为基准人,找到标准,就可以很快速的找到穴道。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 方。而督脉是诸阳之汇。全身的动能、能量、都在督脉上面。督脉走在后面,脊椎骨上面,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这边。舌头顶到上鄂的时候,任督二脉是通的。阴电阳电相通,脑筋会很清醒。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切入的角度很多,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从头到尾要有这个观念。常讲这个穴道可以治,其它穴道也一样可以治这个病。因为可以从不同角度切。 二、任脉经穴 中医八纲: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任脉是阴,身上所有的阴。经络直走的通道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为络,所有的阴经像河流一样,总有一天会流入大海,阴经总有一天会回到任脉。任脉本身没有井、荣、俞、经、合。 任脉一定要会,用得非常多。 任脉在24个穴道,起会阴。溺水的时候可针下会阴,用三寸长针。平常不会灸会阴,也很少下针。这是第一个穴道。 正面的穴道,肚脐叫神阙,下面耻骨的地方,叫曲骨穴。要先找到这两个穴。神阙和曲骨画一条线,腹部有条隐约的黑线,这条线就是任脉。分段,四个点,分别是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阴交穴。门穴和阴交穴之间是气海穴。 扎腹部针的时候,病人要平躺,一个手找肚脐,一个手找曲骨,用观想的按照比例来找穴道。 气脉的流注叫后升前降。后升是督脉,前降是任脉。 中医理论练气应该是练关元。 中医的讲法,脖子是用来冷却的。 曲骨穴,我们一般不灸,可以在这下针,功用是治疗一般的赤白带,小便,膀胱、尿道发炎。 平补平泻 酸、胀、麻这 三种感觉是气至。针下去,气会到,针的周围,看到一圈粉红色,这个粉红色就是气。有人扎下去,没有粉红色,因为气很虚。 1.膀胱之募穴---中极穴 中极穴又是膀胱的募穴。膀胱募,正在膀胱的上方,募就是开口的地方。 一个法则叫俞募治疗法。还有会郄、原络等治疗法。 中极穴针、灸都可以。成人留20分钟,小孩不留针。小便小不出来用这个穴道,小便太多也是用这个穴道。灸的目的多半是寒症。我们要的是辨证论治,不一定要了解病名,按症状开处方下穴道,不要被病吓到了。 简单分一下寒热: 寒:白色,清淡、苍白、脉沉 热:鲜红、比较痛、脉比较洪大、比较速、 2.小肠之募穴---关元穴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中医非常注重小肠,因为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小肠由关元穴来管。 关元是练气的所在,气降下去累积的地方,生精的所在。平常保养身体男女都可以灸关元。 中医的观念,所热痛和寒痛。痛经是因为寒,灸最好,慢慢灸,整个硬块就去掉了。 心脏管动脉,小肠管静脉。动脉、静脉一样长,血液回流到心脏,就要靠小肠。血液系统分成两个,一个上面的心脏在管,而从四肢流回来的是小肠在管。我们做腹式呼吸,会让小肠的热不断在增加。 脚是冰的,代表一天24小时不断在制造血块。脚热的没有心病,脏,没有中风。血管会破裂,表示里面有寒。病人里面有寒和表寒是不一样的。现在西药全是寒药,也就是越吃越冷。 中医遇到寒的情形,我们用针把血管堵塞去掉,再用灸把里寒去掉,关元上通通可以做。关元在大穴,因为心和小肠是表里,所以心脏病急救在关元上面。平时最好是隔姜灸。 肌肤甲错的位置是小腿这段,这段皮肤会像蛇皮一样,多半是内有瘀血,而且瘀血一般多半是左少腹的地方。 3.三焦之募穴---石门穴 石门是三焦的募穴。 中医三焦的观念:古体是膲,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 石门,针灸大成,说妇人禁针灸,犯之绝子。在右门穴、关元穴中间,有个奇穴,叫绝孕穴。 气海穴是脐下一寸半,书上说气海是男人生气之源,但实际上关元比气海好,关元是小肠的募穴,代表第二个心脏。 4.三焦之募穴---阴交穴 因为油网遍部全身,你在石门下针,阴交下针通通可以。不一定限制在哪里,募是开口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