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楼#
发布于:2015-11-08 13:43
2015.11.07 艾灸知识学习
艾草:端午节为南北方辟邪祈福之物。 南方客家人用根煲汤,可祛风暖胃。 北方人用来洗澡或熏蒸可理气、逐寒湿。 焚烧可以驱蚊蝇。 艾灸疗法古书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能续命,能补肾。 艾之火,纯阳之火,称地之阳。 艾热所产生的短红外的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的3-4倍。 艾灸具有自行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 自动调节身体阴阳的升降,达到壮阳治病的作用。 艾灸可以治病的原理: 人体阴阳失调导致疾病。 人体的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器官的驿站和通路。 体内所积滞的病理产物可以通过学位气孔宣泄而出。 艾灸与针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 艾灸:补多泄少、先补后泻。 针灸:泻多补少、主通经脉,不补元阳。 艾灸可以治疗: 感冒、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虚、类风湿、脊柱炎等。艾灸墓穴可以治疗本脏 腑的病症。 感冒-灸大椎;预防经常性感冒-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肠胃不适-足三里、神阙、关元、中脘。 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 找不到穴位时可以就近取穴。 艾灸注意事项: 1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不可喝冷水冰水, 多喝温开水协助身体排毒。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大汗、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宜艾灸。 特殊部位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 艾灸具有通窜功能。 艾条的挑选: 新艾:青、暗、火力强。烟青黑,呛。 陈艾:土黄或金黄,烟淡白,不浓烈。烟雾缭绕, 气味温和,不刺鼻,渗透力强,效果好。 艾灸用法: 1、手持移动法。(移动熏烤—) 2、温灸器。 @教官-徐州-杨诚 |
|
16楼#
发布于:2015-11-08 14:33
2015.11.07 艾灸知识学习
艾草:端午节为南北方辟邪祈福之物。 南方客家人用根煲汤,可祛风暖胃。 北方人用来洗澡或熏蒸可理气、逐寒湿。 焚烧可以驱蚊蝇。 艾灸疗法古书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能续命,能补肾。 艾之火,纯阳之火,称地之阳。 艾热所产生的短红外的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的3-4倍。 艾灸具有自行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 自动调节身体阴阳的升降,达到壮阳治病的作用。 艾灸可以治病的原理: 人体阴阳失调导致疾病。 人体的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器官的驿站和通路。 体内所积滞的病理产物可以通过学位气孔宣泄而出。 艾灸与针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 艾灸:补多泄少、先补后泻。 针灸:泻多补少、主通经脉,不补元阳。 艾灸可以治疗: 感冒、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虚、类风湿、脊柱炎等。艾灸墓穴可以治疗本脏 腑的病症。 感冒-灸大椎;预防经常性感冒-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肠胃不适-足三里、神阙、关元、中脘。 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 找不到穴位时可以就近取穴。 艾灸注意事项: 1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不可喝冷水冰水, 多喝温开水协助身体排毒。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大汗、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宜艾灸。 特殊部位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 艾灸具有通窜功能。 艾条的挑选: 新艾:青、暗、火力强。烟青黑,呛。 陈艾:土黄或金黄,烟淡白,不浓烈。烟雾缭绕, 气味温和,不刺鼻,渗透力强,效果好。 艾灸用法: 1、手持移动法。(移动熏烤—) 2、温灸器。 @教官-徐州-杨诚 |
|
17楼#
发布于:2015-11-08 15:07
一、艾草的作用:
1、在传统习俗中可以避邪祈福 2、泡水洗澡或熏蒸可以理气血、逐寒湿 3、焚烧可以驱赶蚊蝇 4、艾草根煲汤可以祛风暖胃 二、艾灸的特点 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绿色原生态疗法 三、艾灸的作用 续命、艾能补肾 四、艾灸的原理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具体如下: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是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地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五、经络、穴位和内脏器官的关系 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能与官能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六、艾灸和针灸的异同 1、相同点: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 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 2、不同点: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只不过从补泻意义上讲,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 七、养生的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至少在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八、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适用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 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很多药物还必须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长期服用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又必然更损伤元气。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 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 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椎炎等通过灸关元等穴都可以治愈 感冒:取灸大椎穴,把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预防经常性感冒:用温和灸的方式灸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 肠胃不适:一般性肠胃问题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穴,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穴。 九、穴位 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 募穴:人体内自有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脏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强流去疏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灶,效果非常好。 灸关元穴:是以后天补 |
|
18楼#
发布于:2015-11-08 17: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报到
2015年11月8号,山东-刘炳环《艾灸知识》心得 一、艾灸古法养生 艾灸是无毒副作用的原生态疗法,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其样貌普通,在我国南北方农村田头野地随手可见,端午前后被采进信守传统习俗的人家,用于辟邪祈福;在我国南方客家人用艾根煲汤,祛风暖胃;安徽农村产妇依老人言用艾泡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在农村或者郊区,人们经常焚烧艾草以驱赶蚊蝇。 古医书言艾灸疗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指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灸是中国在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肠胃常规常法而在诸典籍,经历了漫长的试验、研究、发扬,沿用至今。 1、特点: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绿色原生态疗法。 2、作用原理:使用由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燃烧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从生到死,阳气不断下降,所以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热与其他热不同,其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中医研究机构屡次试验其它热能,无一能替代艾热。 中文的“艾”字,“乂”本意为治理,恢复如初的意思。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及时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 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和针灸存同异,相同点: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折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不同点:从补泻意义上,艾灸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针灸是泻多补少,主通经络,不能补元阳。 “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对中医原则的灵活运用。 古人强调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至少,在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作息时间、空调、冷饮、不恰当的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身体保温不当、熬夜。人体健康所依赖的阳气被加速损耗,亟需增加炉膛中的生命之火。 三、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的适应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病人,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药物很难消化吸收,而且很多药物要耗掉元气才能消化利用,长期服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必然更损伤元气。艾灸法,可以不通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培补能量、提高正气、 |
|
19楼#
发布于:2015-11-09 00: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9日 《针灸大成》第1、2课心得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不可针灸的时候:气血大虚,重病,失血过多,病患无元气,行完房事后,时机不好,运动后,大汗后,酒后,体力不够,这些时候不针。 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针灸和中药都是独立中医的一个部门。 艾灸,需要用艾绒。这和艾的特性有关,一是有向下功能,自动找病患,通经脉的功能。在户外的时候,可以利用艾向下的功能来寻找水源。把艾草在地上点燃,从地面冒烟的地方就是水源之处。这个给我的启示和昨天看的艾灸知识中,不就是通过艾灸找到身体病患,从而调整身体里的阳气吗?二是艾属阳,是纯阳之物,太阳被称为天之阳,艾之火称为地之火。 气血大虚的时候,就可以用艾灸。 二、几种常见艾灸方式: 1.隔姜灸:姜片切成厚片,戳几个洞,艾绒捏为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这为“一壮”,姜片灸到温热时就换一壮。灸单数,艾为纯阳,取阳数。灸后如果有泡,沿着皮肤用消毒过的针戳破,把水排掉,就不会留疤。无论什么病,灸膏肓穴(位于人体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无所不疗。 2.隔盐灸:用青盐,青海的盐,颗粒较大,青色,炒过后是红色。这个方法主要针对下利,不管是寒利(排便后食物没有消化是寒利,无味。热利的话味道会很臭),用炒过的盐巴填满神阙穴(肚脐),再放艾绒上去灸。 3.隔蒜灸:针对久咳。蒜是白色,辛辣色白,入肺,放在舌上,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心肺最接近,咳嗽就会好。 4.米粒灸:用在鼻窦炎,鸡眼的地方,用香来点,灸三个,五个。把艾灸捏成米粒一样大,用凡士林涂在灸的穴道上,放在上面灸。 艾灸的大原则: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之前我乳房硬块痛,灸了三四天就不痛了,肿块明显变小,这说明灸对了。 三、艾灸的用途广泛。 比如:1.被毒蛇咬伤,蝎子,蜘蛛咬伤,任何的毒物咬伤,破伤风(隔姜灸)都可以用灸。 病进的时候: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 病退的时候:由身上往四肢走。病退时,处方、穴道都不能改。 2.疱疹,蛇腰,锦蛇。长疱疹有两种处理方式: a.在疱疹的头尾隔姜灸。 b.古法:拿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瞬间一烧就烧掉,烧完后,五天到一个星期,疱疹灸好了。 c.用干棉花,放点凡士林贴在疱疹上,烧掉。 d.去药房买全蝎粉,放到胶囊里,吃8-10颗就好了。 四、针灸禁忌: 热症不灸。感冒发烧,不灸。流汗多的地方,手掌,眼睛,阴部这些部位不能灸。病人有痔疮(热症)时不灸。 针灸禁忌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针灸大成》上写的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意思就是要对称治疗。像带状疱疹灸是在天应穴上灸。(天应穴即是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多位于病变附近,也可以在与其距离较远部位。) |
|
23楼#
发布于:2015-11-09 10: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王晴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09日《针灸大成》第1、2课心得 一、不能针灸的情况: 1、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 2、刚行完房事后 3、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 4、喝酒后和体力不够的时候 二、针灸的禁忌 “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三、针灸的原则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对称治疗。 四、艾灸 1、使用艾灸的情况:针力不足的时候或者气血大虚时 2、艾草性向下,使用艾灸是为了在人体内找水。艾灸的原则是灸单数不灸双数,热症不灸,汗水多的地方不灸(如头部、腋下、手掌等),阴部不灸。 3、艾灸的方法: 1)隔姜灸:切一片大概五十元大小的生姜,戳几个洞,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灸的时候不用换生姜片,灸到温热不用很烫时就换一壮艾绒,未烧完的艾丢到水里熄灭。若灸后起了水泡,就从皮肤旁边用消毒的针刺一个小洞,把水慢按排出来,不要把皮肤撕掉,撒上一些硫磺粉及大黄粉就可以了。 2)隔盐灸:把海盐或青盐炒熟,待到温凉时放在神阙穴(就是肚脐)处,再把艾绒放上去灸。不管是寒利还是热利,灸神阙就可以。 3)隔蒜灸:灸肺的问题时使用。蒜辛辣色白能入肺,舌为心表,心和肺最接近,故把蒜放在舌头上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咳嗽等肺部问题就会好。 4)米粒灸:鼻窦炎和鸡眼等可以用米粒灸。先用凡士林涂在欲灸的穴道上,再把艾绒捏成像米粒一样大,放在穴道上,用香点燃。原则是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痛的地方是病根。 4、艾灸的用途: 1)被毒蛇、蝎子、蜘蛛等咬伤或者破伤风的时候,都可以灸。判断病进的原则:由四肢往身体走。判断病退的原则:由身体往四肢走。 2)疱疹:头尾放姜灸,把疱疹包围。或者用干棉花,拉开薄薄的一层,放一些凡士林,平摊在疱疹上,用火烧,烧完就会整个干掉。或者把全蝎粉放在胶囊里口服。 |
|
24楼#
发布于:2015-11-09 10:56
2015年11月8日,徐州-张倩《艾灸知识》笔记
2015年11月8日,徐州-张倩《艾灸知识》笔记
一、艾灸古法养生 艾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其样貌普通,在我国南北方农村田头野地随手可见,端午前后被采进信守传统习俗的人家,用于辟邪祈福;在我国南方客家人用艾根煲汤,祛风暖胃;安徽农村产妇依老人言用艾泡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在农村或者郊区夜晚,人们经常焚烧艾草以驱赶蚊蝇。 古医书提到艾灸疗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指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灸是中国在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特点: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绿色原生态疗法。 2、 作用原理:使用由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燃烧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从生到死,阳气不断下降,所以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热与其他热不同,其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中医研究机构屡次试验其它热能,无一能替代艾热。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及时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 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和针灸存同异,相同点: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折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 不同点:从补泻意义上,艾灸是补多泻少,先补而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针灸是泻多补少,主通经络,不能补元阳。 “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对中医原则的灵活运用。 古人强调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至少,在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作息时间、空调、冷饮、不恰当的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身体保温不当、熬夜。人体健康所依赖的阳气被加速损耗,亟需增加炉膛中的生命之火。 三、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的适应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病人,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药物很难消化吸收,而且很多药物要耗掉元气才能消化利用,长期服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必然更损伤元气。艾灸法,可以不通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病除邪。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西医而言的不治之症,都可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有固定规律。元气充足,“阴阳”就按其规律运行,不必人为调整。人体内自有大药!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12个募穴。艾灸募穴可治本脏腑病症,像用一股强气流去疏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灶,效果极佳。 日常生活中常见病症的艾灸部位: 1) 感冒: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2) 预防经常性感冒:可用温和灸的方法,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3) 一般性肠胃问题: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4) 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长期温灸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这四大养生要穴,可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不知道穴位如何艾灸? 1、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古人称为阿是穴或者天应穴; 2、在患处附近或者病患处不远处取穴,称为“就近取穴”。 四、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 1、艾灸后的注意事项:一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比平时多喝些温开水,协助排毒,决不能喝冷水冰水。 2、禁灸患者类型: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 3、特殊部位禁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等颜面部。 4、艾灸后疾病加重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疾病加重反应,如出现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正气逐步累积增多,病邪会逐步被驱除体外;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胃脘部不适,这有可能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帮我们的身体去调整;灸关元穴,也许会反映妇科隐患、前列腺或生殖系统的疾患。艾灸的通窜功能说明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调动得好,相关部分就会齐心协力工作。 5、经络敏感度:每个人的经络敏感度都不同,灸感个体差异非常大。青壮年较老人强且快,女性的感传比男性高。 五、如何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生艾灸火易伤人肌脉,所以历代医家反复强调:施艾需用陈年艾。 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 新艾:颜色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烟气发青,发黑,呛人。 陈艾:颜色土黄、金黄,烟色淡白,不浓烈,烟雾自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好。 六、现代温和灸疗法 现代已经开发出许多艾灸器械,安全稳妥,称之为温和灸。常用的有两种用法: 1)手持移动法,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痛处,移动熏烤,有上下,左右移动等诸多手法,人可长期自灸。 2)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式温灸器,有手持式的、绑缚式的,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式的疲劳,哪怕隔着衣服灸疗,也是很有效的。 |
|
25楼#
发布于:2015-11-09 12: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9号《针灸大成》第1,2课心得
针灸的使用时机 1,在病人气血大虚时,行房后,运动后,大汗,酒醉后,体力不够,元气虚时不下针。 解酒穴在古时女孩打耳洞处,用三棱针刺下挤两滴血出来即可解酒。 2.除此外可用于任何疾病。 灸,是当针力不足的地方,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灸的方法 1,隔姜灸 取新鲜的生姜片如一元硬币大小厚薄,姜片上戳洞,灸时生姜不用换,点燃艾柱置于姜片上至病人感觉温热即换下一壮,一般灸时取单数,灸单不灸双,取阳数,因艾性纯阳。 膏肓灸百壮,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也可以。 灸出水泡的处理: 消毒过的针沿皮刺破水泡,把水慢按排出来。不要撕掉皮肤以免留疤,洒些硫磺粉或大黄粉。 2.隔盐灸,一般用于神阙处,用炒过的海盐或青盐,用于下痢不止的寒痢。提炼的精盐不能用。 寒痢大便有未消化食物,无臭味,热痢大便腥臭。一般灸法用于寒证。 3.隔蒜灸,要用独头蒜,一般用于久咳,将蒜片放于舌头上灸,因蒜是白色,味辛辣均入肺,舌为心表,心和肺最接近,舌往前顶灸后心脏力量可加强。 肺的问题都是隔蒜灸。 毒蛇,蜘蛛,蝎子咬伤,破伤风等都可用灸。 判断病进病退 病进: 不管是痛还是什么都是沿着四肢末梢向身上走。 病退: 是沿着身上向四肢末梢走。 灸时一定要在病头处灸,见病退接着向下灸。 长疱疹时,有两种灸法:1.疱疹为长条状时,在头部跟尾部隔姜灸,就不会再蔓延,疱疹变短后用同样的方法灸,即把疱疹包围起来。2. 用干棉花薄薄一层沾凡士林放在上面烧,烧完就会整个干掉。用全蝎粉装胶囊里,吃8到10颗。 灸疗的禁忌 热症不灸,流汗多不灸,手掌汗多不灸,津液多处不灸,眼睛,阴部不灸,痔疮是热症不灸。 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针灸以《针灸大成》做教科书,所有地方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意思是叫我们对称治疗。但像带状疱疹要在天应穴上灸。 米粒灸 艾绒搓成米粒大小,凡士林涂在欲灸穴道上,将它放在上面灸。用于鼻窦炎,鸡眼。灸的原则是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 不痛灸到痛止的意思是一直灸到患病部根部时,那儿产生了疼痛,就表示到了。痛灸到不痛就是比如肿瘤痛处一直灸,直到不痛的地方就停住。 最好的就是把病治好了,又不伤病人的元气!@教官-徐州-杨诚 |
|
26楼#
发布于:2015-11-09 14: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9日 《针灸大成》第1、2课心得 人纪就是告诉大家如何站在外面看见里面。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1. 针 禁针的情况:患者气血大虚时(如重病者,刚刚失过很多血,完全没有元气),行房事后,剧烈运动大汗淋漓,酒后,体力不够。(醉酒后醒酒的方法:耳垂扎耳洞的地方用三棱针刺一下,几秒钟就醒过来了。) 针适用范围:所有疾病,如感冒、头痛、胃痛、内科病、癌症都可以。 2. 艾灸 艾的性质之一:向下。艾草的生命力很强,再艰难的环境下都可以找得到。野外找水源的方法:把艾草堆积在地上点燃,方圆5里冒烟的地方就是水源所在。烧的时候就会去找水,找到水以后就往上升。看着烟是往上,实际上药力是往下走的。艾的性质之二:纯阳。灸单不灸数,取阳数(三、五、七、九)。 艾灸使用时机:在针力不足的地方,就会用到灸,比如气血大虚时,扎针会损伤元气,就用灸法。膏肓穴,无所不疗,当遇到重病,病入膏肓束手无策的时候可以灸这个穴位,几百壮都可以。 禁灸的情况:热症(如痔疮),感冒发烧等已经很热的人,汗水、津液多的地方(比如鼻子、头顶、腋下、手掌、眼睛),阴部。 3. 针灸禁忌 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二、艾灸方式 1. 隔姜灸 新鲜的生姜切片,一元硬币大小、厚度,上面用牙签戳几个洞。拿一撮艾绒用手搓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为“一壮”。灸到温热不用很烫就换一壮灸的时候,姜片不用换。未烧完的艾温度很高,要丢到水里熄灭。 若灸后起水泡,沿着皮肤用消毒过的针刺破,从水泡上面慢压把水排出来。这样水泡和皮肤会很好贴合,不会留下疤痕,从其他位置刺会留下凹洞。 2. 隔盐灸 灸神阙穴(肚脐)的时候用到隔盐灸,盐不能用精盐,要用海盐或者青盐(青海的盐,颗粒较黄豆大,淡青色),必须用炒过的熟盐(一般是红色)。熟盐变温后填满神阙穴,再放艾绒上去灸。 主要针对下痢,因为艾是火性,所以用于寒痢比较多。寒痢热痢的区别:排便后食物没有消化是寒痢,无味。热痢的味道会很臭。 3. 隔蒜灸 用于肺的问题,如久咳。用独头蒜,切片(和生姜一样),放在舌上。蒜是白色,辛辣色白都入肺;舌为心表,灸的时候把舌头往外伸,心脏力量加强,心肺最接近,咳嗽就会好。 4. 米粒灸 用于鼻窦炎,鸡眼。把艾绒捏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固定在待灸穴道上,然后放在上面灸。用香来点,灸三个,五个。 三、治病原则 1. 判断病情发展好坏 ①病进时,是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如手有伤口被感染或被毒蛇咬到,会感到毒往身上走。若病仍进,就表示你的处方、穴道错了。②病退时,由身上往四肢走。如原来是病在肩或者腰,施治后疼痛转移到手臂或者腿上了,说明病在退。当病退时,处方不能改,所针的穴道也不能改,要等它病好了为止。 2. 针灸施治部位选择 《针灸大成》上写的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意思就是对称治疗。但是像带状疱疹当然是在天应穴上灸。 3. 艾灸的大原则 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所谓“不痛灸到痛止”的意思是,一直灸到碰到患部病根时开始产生痛了。“痛灸到不痛”,像“肿瘤”就是,在肿瘤痛的地方一直灸,直到不痛的地方就停住。 四、艾灸的用途举例 1. 毒物咬伤:如毒蛇、蝎子、蜘蛛; 2. 破伤风——方法:隔姜灸,从手指头一路红到手臂上,在手臂的红线头部施灸,随着红线慢慢退,艾灸位置移动直至全部退去。 3. 疱疹、腰蛇、锦蛇、带状疱疹。疱疹有两种方式,a是在疱疹的头尾隔姜灸,把疱疹包围起来,疱疹慢慢就变短了。b用蜘蛛网(不用凡士林),或是将干棉花拉成薄薄一层,涂上一些凡士林,盖在有疱疹的地方,然后瞬间一烧就烧掉,烧完后,五天到一个星期,疱疹就治好了。c全蝎粉外敷内服,吃八到十颗即可痊愈。 |
|
27楼#
发布于:2015-11-09 15: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9日 《针灸大成》第1、2课心得 一、 针灸的使用时机 以下几种情况下一般不进行针灸: 1. 病人气血大虚时,比如重病刚失血过多 2. 刚进行完性生活后 3. 运动过后大量出汗后 4. 醉酒后不灸,可在打耳洞的地方(即为醒酒穴)用三棱针五棱针扎针放两三滴血用于醒酒 大原则就是人在体力很虚,元气不够时不下灸。 在治病过程中,针可用于所有疾病,比如感冒,头痛,胃痛,内科病,癌症,肾衰竭等。学针灸时一定要中药部分忘掉,过去有专门的部门用于研究针灸,就针灸。学经方时要把针灸忘掉,到最后两者要结合使用。 二、 灸的起源 过去炙用艾绒。为何用艾绒?过去军队里的中医用艾草找水,将艾聚于一处点燃,在方圆5里的范围内有烟冒出的地方就有水。艾可用于找水,生命力极强,艾的性是向下,目的在于找水。端午节门口放艾也是因其纯阳之性可辟邪。 在针力不及的地方就用灸。 三、 艾灸的类型: 1. 隔姜灸:使用最多,使用新鲜的生姜切硬币大小,用牙签扎几个洞,用双手将艾绒搓成撮,取一半为一壮,用火点燃,到病人感觉温热,用镊子将艾绒移至加有水的玻璃杯或碗中,不用等到病人感觉到烫。 灸的过程中是灸单不灸双,就是说灸的壮数是三,五,七,九,取其阳数,因为艾是纯阳的。 遇到重病,可灸膏肓,灸百壮都没关系,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关系。灸多壮时如果姜片干掉换掉即可,不用灸一壮换一片生姜片。 如果灸的过程中出现了水泡,用消过毒的针沿着与皮肤平行的方向将水泡扎破,慢慢将水挤出,可保证起泡处不留疤。 2. 隔盐灸:一般用于肚脐(中医称神阙穴),用于下利,寒是没有消化的,大便没有什么味道;热的时候大便会比较腥臭。寒的时候用灸比较多。 隔盐灸的时候不能用生盐,一定要用炒过的盐巴,不能用提炼过的盐巴,一定要用青盐或是海盐,青盐炒前是青色的,颗粒有黄豆大小,炒后变成红色,海盐炒过后也会变红。晾至温热时填满整个肚脐,然后放上艾绒点燃 3. 隔蒜灸:取一整颗是一个的蒜切片,置于舌头上灸,常用于久咳。蒜为白,辛辣,入肺,舌为心表,舌头往外伸,心脏力量加强。心和肺最接近,这个时候去灸,咳嗽就好了。灸肺的问题一般用蒜。 4. 米粒灸:将艾绒搓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固定于穴位上,将它放在上面灸,用于治疗鼻窦炎,鸡眼等。 四、 灸的用途 1. 判断病的发展情况的原则: 病进:由四肢往身上走,向心脏和头的方向发展,病情越来越严重,医者需思考并调整治疗方案。 病退:由身上往四肢走,比如在做针灸原来疼在腰上转移至脚上,肩膀疼转移到手臂上,实在是病在退,处方不用改,针灸穴位也不能改,继续治疗直到消失。 2. 灸的用途很广,被毒物咬伤,毒蛇,响尾蛇,蝎子,破伤风等均可炙治,比如破伤风,在其发展的尾部采用隔姜灸,其发展情形将被抑制而回退,继续在其尾部灸直至消失,也可在其退离劳宫穴后可停止。 3. 疱疹,腰蛇,颈蛇,有两种烧的方式,在头尾放姜艾炙;另外可用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用火烧,现在可用干棉花拉开薄薄一层平摊在疱疹上再涂摸凡士林用火烧。用全蝎粉制成胶囊,吃8-10颗可治疱疹。 4. 一般热症不灸,有些位置不炙,流汗多汗的位置如鼻子、头顶,腋下,手掌心不灸,津液多的地方不灸,阴部不灸。 五、 针灸的禁忌 1. 针灸的歌决:“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2. 平常的治疗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采用对称治法。 |
|
28楼#
发布于:2015-11-09 15: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9日 《针灸大成》第1、2课心得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气血大虚、失血过多,行房事后,剧烈运动大汗后,醉酒时不下针 原则就是元气大伤和体力不够时不能下针,。 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 *醒酒的针法:耳垂打耳孔处用三棱针扎一下后挤2滴血 “灸”用艾绒灸。灸有向下找水的特性,当针力不足的地方,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以用灸的方式处理。 二、几种常见艾灸方式: 1、隔姜灸:鲜姜切片戳几个洞,艾绒搓成金字塔状放在姜片上,姜片灸到温热时就换一壮。艾灸灸单数(阳数)。重病时就灸膏肓穴(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不管什么病都可以灸。万一灸起泡,用消毒过的针沿着皮肤刺破用手挤把水排掉,就不会留疤。 2、隔盐灸:用青盐炒红放至温热后放神阙穴把艾绒放上去灸。这个方法主要针对寒利(排便后食物没有消化是寒利,无味。热利的话味道会很臭) 3.隔蒜(独蒜)灸:肺的问题用隔蒜灸。蒜是白色辛辣,入肺,放在舌上,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心肺最接近,咳嗽就会好。 病进由四肢往身体上走就要改方案,病退为身体往四肢走 4.米粒灸:把艾灸捏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涂在灸的穴道上固定后灸。如鼻窦炎,鸡眼 *疱疹的灸法: 1、隔姜头尾灸; 2、古人在疱疹上平铺蜘蛛网、现在人用干棉花薄薄一层用凡士林贴上瞬间烧,针对绿豆大小非常疼的那种,一般三至五次就可以 3、全蝎烤干磨成金黄色粉,也可以买现成的全蝎粉装胶囊里吃八至十粒。 艾灸的大原则: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 三、艾灸禁忌: 1、热症不灸。如感冒发烧,痔疮 2、流汗多的地方,阴液多的地方不灸。如腋下,手掌,眼睛,阴部这些部位不能灸 针灸禁忌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针灸大成》: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意思就是要对称治疗 疱疹在天应穴上灸 |
|
29楼#
发布于:2015-11-09 18: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9日 《针灸大成》第1、2课心得 一、 针灸的使用时机 以下几种情况下一般不进行针灸:元气不足时,体力不够时。 二,起源艾可用于找水,生命力极强,艾的性是向下,目的在于找水。端午节门口放艾也是因其纯阳之性可辟邪。 在针力不及的地方就用灸。 三、 艾灸的类型: 1. 隔姜灸 灸的过程中是灸单不灸双,就是说灸的壮数是三,五,七,九,取其阳数,因为艾是纯阳的。 遇到重病,可灸膏肓,灸百壮都没关系,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关系。 2. 隔盐灸:一般用于肚脐(中医称神阙穴),用于下利,寒是没有消化的,大便没有什么味道;热的时候大便会比较腥臭。寒的时候用灸比较多。 隔盐灸的时候不能用生盐,一定要用炒过的盐巴,不能用提炼过的盐巴,一定要用青盐或是海盐,青盐炒前是青色的,颗粒有黄豆大小,炒后变成红色,海盐炒过后也会变红。晾至温热时填满整个肚脐,然后放上艾绒点燃 3. 隔蒜灸:取一整颗是一个的蒜切片,置于舌头上灸,常用于久咳。蒜为白,辛辣,入肺,舌为心表,舌头往外伸,心脏力量加强。心和肺最接近,这个时候去灸,咳嗽就好了。灸肺的问题一般用蒜。 4. 米粒灸:将艾绒搓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固定于穴位上,将它放在上面灸,用于治疗鼻窦炎,鸡眼等。 四、 灸的用途 1. 判断病的发展情况的原则: 病进:由四肢往身上走,向心脏和头的方向发展,病情越来越严重,医者需思考并调整治疗方案。 病退:由身上往四肢走,比如在做针灸原来疼在腰上转移至脚上,肩膀疼转移到手臂上,实在是病在退,处方不用改,针灸穴位也不能改,继续治疗直到消失。 2. 灸的用途很广,被毒物咬伤,毒蛇,响尾蛇,蝎子,破伤风等均可炙治,比如破伤风,在其发展的尾部采用隔姜灸,其发展情形将被抑制而回退,继续在其尾部灸直至消失,也可在其退离劳宫穴后可停止。 3. 疱疹,腰蛇,颈蛇,有两种烧的方式,在头尾放姜艾炙;另外可用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用火烧,现在可用干棉花拉开薄薄一层平摊在疱疹上再涂摸凡士林用火烧。用全蝎粉制成胶囊,吃8-10颗可治疱疹。 4. 一般热症不灸,有些位置不炙,流汗多汗的位置如鼻子、头顶,腋下,手掌心不灸,津液多的地方不灸,阴部不灸。 五、 针灸的禁忌 1. 针灸的歌决:“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2. 平常的治疗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采用对称治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