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85楼#
发布于:2015-12-04 21: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邓小兰申请签到
2015年12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膈俞(第五椎下旁开1.5寸。找穴方式:两肩骨低部与脊柱交接点即是第五椎)
(血会膈俞) 血病(贫血、瘀血、内伤内脏出血、大、小便带血……)治此。
病人口渴但又不想饮水多为身体内有瘀血。瘀血在X光下看不到,久病必瘀(病的太久身体内就有瘀血)针膈俞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灸、针膈俞可治。受外伤或踢伤处刚好在足阳明胃经上,下膈俞活血、下胃经郄穴梁丘消炎镇痛,新伤针内庭。高处或者从马上摔下来所致五脏气乱,针天柱、大杼,让气平衡。
经脉奇穴消渴穴(胰俞)
第八椎下旁开1.5寸。治疗消渴症。
上消,胸隔以上,渴饮百杯不解渴;中消,中焦部位,饥食百碗不解饥;下消:尿多无性欲(多灸关元三阴交)。灸针消渴穴可治疗上消和中消症。治疗到口不渴、手脚温、头面凉、大便每日畅通、一觉能够睡到天亮就病愈了。
肝俞与胆俞穴
第九椎下旁开1.5寸,为肝俞。
 肝病(肝炎、肿瘤、硬块)治此,使用俞募治疗法,先取募穴,后取俞穴。背部的俞穴取左右双穴。可针可灸。治疗四肢上的病采用右病左治,左病右治的取穴方式。治疗中风时,先针健侧,再针患侧。有肝病时肝俞压痛明显。
第九椎下依次为胆(10椎下)、脾(11椎下)、胃(12椎下)、三焦(13椎下)、肾俞(14椎下)。全身只有肝经会经过男人阴器睾丸,女人阴部,因此阴部有病可在肝俞下针。睾丸疝气,小肠坠下疝气初病取井穴下针,如脾经隐白和肝井大敦。有强烈刺痛,新病下垂会立即缩回去。
胆俞
双侧下针或灸治胆结石、肺结核(TB),金克木。
四花灸(膈俞、胆俞共四穴)治疗肺结核非常好!杏仁核生吃可治疗肺结核。
脾俞
治疗四肢的痛和肌肉上的病,关节痛、风湿痛。灸脾俞与身柱,让孩子开胃长壮。
胃俞
俞募治疗:先针中脘穴、针胃俞穴可以治疗胃溃疡、出血、下垂等胃病。
胃痛、呕吐可以针足三里(止呕)+梁丘止痛+中脘。
三焦俞
募穴石门穴,三焦俞,两穴相配可治疗下痢、大便带水、排水、水肿、消化不良、腹部胀满等病症。
肾俞穴
肚脐正对背部为十四椎,肾主骨 藏志,其华在发。
陶圆红
新手
新手
  • UID20185733
  • 粉丝3
  • 关注9
  • 发帖数85
286楼#
发布于:2015-12-05 08: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陶圆红申请签到,2015年12月4日《针灸大成》第36课时心得。
膈俞穴,在第七椎,血会膈俞,骨会大柕,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脉会太渊。血病都在膈俞治疗,针、灸都可以,比如贫血、淤血,内脏出血,大小便出血(小便出血可能是肾脏癌,大便出血可能是痔疮、大肠癌)。因为膈俞在心和肝中间,心生血,肝藏血,所以膈俞统血。
从马上摔下来了就是五脏气乱了,就下天柱、大柕让气平衡。
经外奇穴:消渴穴,上消,饮百杯不止渴,在胸膈以上;肚脐到胸膈是中消,吃了百碗不能饱;下消,没有性欲。针、灸都可以。
肝俞,胆俞。肝痛,可以俞募治疗,针、灸都可以,先扎健侧,在扎患侧。
第九椎下是肝胆脾胃三焦肾,全身只有肝经经过男人的睾丸,女人的阴部,可以下肝俞。
四花灸是治疗肺结核常用的穴道,两个胆俞,膈俞,同时灸。
脾俞:肌肉、关节痛都可以在脾俞下针,脾主少腹,少腹就是肚脐以下,腹部水肿都在脾俞下针。脾主四肢,脾脏有问题会觉得身体很重,因为人的气往上升,就不会感觉到体重。脚是最底层,脚应该是热的,就不会有癌症。
胃俞: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都可以扎胃俞,胃疼扎足三里、梁丘郄穴止痛。
三焦俞:正肚脐后方是命门,旁开一寸半是肾俞。
三焦俞,是三焦的募穴,肚脐下2寸是石门穴,三焦的募穴就是石门。
肾俞:肾主骨,肾气旺就会骨头长得好,肾藏志,肾气旺人就会很有志气。
云南—保发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05
  • 粉丝5
  • 关注0
  • 发帖数127
287楼#
发布于:2015-12-05 10: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一、三焦穴与肾俞穴。三焦穴位第十三椎下旁开1.5寸,正面是肚脐,后面是命门。石门肚脐下2寸是石门,三焦是水道,治疗时用俞募治疗三焦配石门通调水道、水肿、消化不良等。肾俞位于第十四椎下l.5寸。肾主骨、藏志、开窍于耳、主水、司二阴。治疗肾所在的疾病如肾气虚、耳呜、耳聋、阳痿、大小便不利、消渴、骨关节病等。
二、气海穴与大肠俞穴。气海穴位于第十五椎下旁开1.5寸。气海治疗腰痛、痔疮是近取穴治疗。大肠俞穴位于第十六椎下,督脉旁开1.5寸。治疗腰痛、便秘等。
三、关元俞至白环俞穴。关元俞位于第十七椎下旁开1.5寸。主要治疗妇科病、腰痛。第十八椎下旁开1.5寸是小肠俞。主治小肠病、腰痛、痔疮。第十九柱下是膀胱俞,主治腰痛、小便失禁、妇科病。第二十椎下是中臂俞,可治疗肾虚、消喝病、大小便失调、腰痛、带下病。白环俞位于第二十一椎下旁开1.5寸,主要治疗疝气、大小便、腰痛、带下病。以上穴位都是就近取穴治疗。
四、八髎穴与会阳穴。八髎穴是全身最小穴,有八个穴,位于小肠俞和督脉中间是上髎,主治所有腰痛、不孕不育、带下病,下针左右找洞约1寸左右即可。次髎位于膀胱俞与督脉中间下针治疗。中膠位于中臀俞与督脉中间,旁开1.5寸,主治不孕不育、带下病。下髎位于白环俞中间,主治大小便下血、痔疮、漏血、大肠癌。会阳穴位于尾椎骨,一般很少用。
五、附分穴与魄户穴。膀胱经有两条一条是督脉旁开1.5寸,一条是督脉旁开3寸。附分穴位于第二椎下旁开三寸。主治与大杼穴一样治疗肩颈腰腿痛。魄户穴位于第三椎下旁开3寸。治疗与肺俞穴一样。
六、膏肓穴位于第四椎下旁开3寸。可以灸放血火罐急救穴,百病都可以治,膏肓穴大部分是灸和放血。
七、神堂穴至胃仓穴。神堂穴位于第五椎下3寸,是心脏的大穴。第六椎下旁开3寸是澺嘻。第七椎下旁开3寸是膈关。治疗与膈俞相同,第九椎下旁开3寸是魂门,治疗与肝俞一样同时治疗增強疗效。
张帆
新手
新手
  • UID20184716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1
288楼#
发布于:2015-12-05 14: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帆申请签到,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续

气海十五椎下旁,肚脐正下十四椎,肾俞在此下气海,腰痛痔疮近取穴。

大肠十六椎下旁,近取治疗腰弯痛。痛在中间只督脉,脏腑无恙膀胱经。

如例痛在十三椎,三焦俞下商丘子。十一椎痛针脾俞,导引法加子隐白。

指点气血十一椎,子穴调集气血上,本是脏腑不痛痒,十一椎渐热气来。

关元十七椎下旁,男腰妇科后关元。十四椎下可直针,隔姜灸柱皆亦可。

小肠十八椎下旁,膀胱十九椎下旁,两者雷同近取穴,小便失禁腰妇科。

中膂二十椎下旁,靠近臀部灸针可,肾虚消渴大小便,白带赤带女妇科。

白环二十一下旁,尾椎骨上外一半,阴部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白带。

八髎穴最小如豆,膀胱督脉中七五,小肠督脉中上髎,上髎统治腰痛病。

针灸上髎助孕阴,绿豆洞下一寸整,入骨五分选针长,肉骨共入一寸整。

膀胱督脉中次髎,归属上髎统八髎,阴茎睾丸赤白带,腰至脚麻次髎穴。

中膂督脉中中髎,妇人绝子不孕症,白环督脉中下髎,大便下血痔漏血。

妇人不孕上中髎,大肠癌选在下髎。八髎治症多雷同,区分不大下会阳。

膀胱经下一路行,上分两路加强排。督脉三寸一寸半,两排一路齐下行。

附分二路兵起始,二椎旁外三寸整。手足太阳之会所,肩中肩外俞大杼,

皆治頸项肩背痛,治法同期全无异,痛来知晓经络行,膀胱经二记分明。

魄户肺俞依督脉,名称近似肺藏魄,肺之病症或和并,加强针灸亦皆可。

膏肓最重无不疗,一招半式走江湖。好用穴位不好找,肩胛骨藏反坐椅,

前置枕头抱开骨,治症诸病膏肓痛。警察易得性情人,捉人摔门伤及痛。

痛如螺丝刀钻骨,背如重负三十谷。针灸功法力不够,三棱放血火罐吸。

肩胛压榨似剪刀,动脉管裂瘀血聚,上帝瞌睡安动脉,浮于体表总易伤。

艾灸膏肓五百壮,嘴巴燥渴嘴唇裂,灸得胸腔气旺滚,转而关元上气海,

中极石门阴交还,还有膝下足三里,热气下导至予脚,脚热中风癌症无。

热气停胸全无效,下导少腹足三里。胸腔腹腔水声叫,重病膏肓足三里。

神堂心俞心藏神,神堂心脏大穴场。譩譆督俞外一半,譩譆叫出穴自现。

度骨七椎外三寸,小便大便同隔俞。待续……
王淑芬
贫民
贫民
  • UID2018463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8
289楼#
发布于:2015-12-05 14: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王淑芬申请签到,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肾主骨,藏志,其华在发,肝主生发。
耳鸣耳聋,记忆,骨头,二便,三焦消渴,下半身积水(腿肿)出问题都在肾上治疗。只脚踝肿是心脏问题。
气海俞
第十五椎下旁开1.5寸处。腰痛,痔疮,可近取穴治疗。
大肠俞
第十六椎下旁开1.5寸,腰痛,下利,便秘都可治疗。
没有别的毛病,如果仅仅是单椎痛,可以针膀胱经上所属俞穴,还可以针对应经络子穴。比如第十一椎痛,可以针两边脾俞,还可以针脾经子穴商丘。
关元俞
第十七椎下旁开1.5寸
妇科,腰痛病
第14椎以下下针都可以直针。也可以隔姜灸。
小肠俞
18椎下旁开1.5寸。腰痛痔疮,小肠病。
膀胱俞(19椎下旁开1.5寸)
腰痛,小便失禁,妇科病治疗
中膂俞(20椎下旁开1.5寸)
针,灸都可,大小便,腰痛,肾虚,消渴,白带问题都可以用这个穴位治疗
白环俞(21)
腰酸,白带,等妇科毛病
八髎穴
全身最小穴位
上髎,督脉和小肠俞中点处。统治所有腰痛,女人不孕,灸上髎,阴部问题也可用此穴。
次髎
督脉和膀胱俞中间。八髎统归上髎管。阴茎痛,睾丸痛,从腰背到脚麻,妇人赤白带都可以用次髎
中髎
督脉和中膂俞中间,妇人不孕,白带问题
下髎
督脉和白环俞中间,大便带血等,临床八髎治病区别不大。
会阳
尾椎骨到腰俞中间旁开一寸处。治症和八髎差不多。
督脉旁开1.5寸和旁开3寸都是膀胱经经络路线

附分
第二椎下旁开3寸(风门旁开1.5寸)手足太阳之会
主治项强,肩背痛

魄户
第三椎下旁开三寸(肺俞旁开1.5寸,身柱旁开三寸)魄户有加强肺俞治疗效果的作用
膏肓俞
把第五椎平分三等分,在上三分之一处旁开3寸为膏肓穴
起死回生妙穴,膏肓无所不治。坐下,抱枕,把肩胛骨打开取穴。
膏肓痛,针刺无效,只有放血。拿针刺破,火罐吸,膏肓痛马上去掉。
灸膏肓时间长后(百壮)会胸腔气旺,要配气海,阴交,足三里把气引下行。
神堂
神道(五椎下)旁开三寸,心俞旁开1.5寸,辅助心俞治疗。
譩譆
灵台旁开三寸(第六椎下),督俞旁开1.5寸,帮助督俞治疗血癌。针,灸都可以。病人在说穴位名譩譆时脉会跳动起来。
膈关
第七椎下,膈俞旁开1.5寸,至阳旁开3寸。小便黄,大便不畅都可以用。
魂门
筋缩(第九椎下)旁开三寸,肝俞旁开1.5寸处。







易岚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63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9
290楼#
发布于:2015-12-05 16: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集心得
肾其华在发,肾管耳朵,管记忆。肾俞治疗耳鸣、耳聋、听力不好、记忆不好,胸无大志、下消。
肾主水,下半身积水是肾管,两脚均匀肿是肾脏。只是脚踝关节肿是心脏有问题。
气海穴,第十五椎下旁开1.5寸。治疗腰痛、痔疮。
大肠俞,第十六椎下旁开1.5寸。治疗便秘、下利。
导引方法:当病人无内科病,痛在十三椎旁开的三焦俞穴上,在此俞穴下针,再取三焦经上的子穴下针,就是治当椎的痛。针下到子穴,对应的俞穴就会发热。
关元俞,第十七椎下旁开1.5寸。治疗妇科、腰痛、子宫肌瘤。第十四椎以下可下直针,可灸可针。
小肠俞,第十八椎下旁开1.5寸。治疗腰痛、痔疮。
膀胱俞,第十九椎下旁开1.5寸。治疗腰痛、小便失禁、妇科病。
中膂俞,第二十椎下旁开1.5寸。可针可灸,治疗肾虚、消渴、大小便的问题、腰痛、白带。
白环俞,第二十一椎下旁开1.5寸。治疗疝气、大小便、腰酸痛痛、白带。
上髎,小肠俞与督脉的中间点。治疗腰痛、不孕、阴部的问题。可针可灸。
次髎,膀胱俞与督脉的中间点。治疗腰到脚的麻,白带。
中髎,中膂俞与督脉的中间点。治疗不孕、白带。
下髎,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点。治疗大便出血。
八髎穴统归上髎管,八髎治症雷同。
附分,第二椎下旁开3寸。是手足太阳之会。和肩中俞、肩外俞、大杼同治颈项肩背。
魄户,第三椎下旁开3寸。肺有问题,下肺俞、魄户,以俞穴为主。可针可灸。
膏肓,第四椎下旁开3寸。是膀胱经里最重要的穴道,无所不疗。当膏肓痛时,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放血,不用针灸。让病人爬在带靠背的椅子上,这样膏肓才会出来,扣刺放血,上罐,把血吸出来就好了。平时灸膏肓时,可灸一百到五百壮,久灸嘴干舌燥,胸腔气旺,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气可往下走,最后灸足三里,可把热气往下导,最主要是把热气导到脚里去。书上说膏肓是起死回生的妙穴,当重病不知道怎么治时,就灸膏肓。
神堂,第五椎下旁开3寸。
譩嘻,第六椎下旁开3寸。治疗血癌,可针可灸。
膈关,第七椎下旁开3寸。治症和膈俞差不多,小便黄、大便不好。
魂门,第九椎下旁开3寸。
邓小兰
侠客
侠客
  • UID2018701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91楼#
发布于:2015-12-05 17: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邓小兰申请签到
2015年12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肾俞穴
肚脐正对背部为十四椎,肾主骨 藏志,其华在发,(头发乌黑,发亮),肝主头发的生长(化疗时会掉大量的头发)。耳鸣、耳聋、听力不好、记性差、脑部问题、头发问题、腰痛、骨头问题、胸无大志等问题都在肾俞治疗。肾二便。下消小便多、大便溏稀次数多。阳不举、下身积水:下半身脚都肿是肾脏问题如果腿不肿,仅踝关节肿是心脏问题。
针、灸都可以。
气海俞
第十五旁开1.5寸。近取穴,治疗腰痛、痔疮;
大肠俞
16下外开1.5寸。下大肠俞治疗肠道疾病(便秘、下痢……近取穴可治腰痛)。

单椎痛疗法:身体好,各方面都很正常,只是在椎上有疼痛。下针该经脉的子穴和俞穴。
比如十一椎痛,先下左右脾俞穴,再针脾经的子穴(商丘),下针子穴后,11椎即发热,此即为单椎痛的导引治疗法。
关元俞
17椎下外开1寸半关元俞

第十四椎以下的俞穴都要垂直进针。
需要垂直进针或者隔姜灸。
背椎下绝大数穴治疗男人腰痛,女人妇科的病。

小肠俞
18椎下外开1.5寸为小肠俞。可治疗腰痛及痔疮。
膀胱俞
19椎下外开1.5寸膀胱俞,可治疗腰痛、小便失禁、男妇科病。
中膂俞
20椎下外开1.5寸中膂俞针灸此穴可治肾虚消渴、二便不调、腰痛、赤白带、月经不调等。
白环俞
21椎下白环俞接近尾椎骨,可治疗疝气、二便、腰背酸痛、白带……。

八髎穴全身最小的穴道(绿豆大小洞),下针深度5分即可。)
上髎:督脉与小肠俞中间的位置,统治所有的腰痛,灸治不孕,妇科病
次髎:督脉与膀胱俞中间的位置,治疗阴茎睾丸疼痛,腰腿脚麻;
中髎:督脉与中膂俞中间的位置,灸治不孕、赤白带;
下髎:督脉与白环俞中间的位置,治疗大便下血(痔疮及大肠癌)。
会阳
较少用,功效类同下.
附分及魄户  
在第二椎下外开3寸的位置,附分为手足太阳之会,可治项颈肩背痛。
魄户(针、灸都可以)
在第三椎下外开3寸的位置,跟肺俞的位置很近,治症也很接近,当有肺病时同时下两穴有加强的效果。
膏肓穴(不下针)
5骨分为三等份,第一等分的分界线处外开3寸。是膀胱经最重要的穴位。双手经常用力拉扯容易伤到膏肓穴疼痛如镙丝刀钻放血治疗效果好。取穴体位要坐位,椅子反座,双手抱枕,自然放松。肩胛骨打开,膏肓就在肩胛骨下(膏肓平时是藏在肩胛骨里面的),点刺放血后拨出瘀血即愈。平常膏肓是无所不治的,灸膏肓100-500壮,灸完膏肓口干舌燥唇裂胸腔的气很旺,肚子、胸腔里面有水跑的声音,说明灸的位置对了,然后可灸少腹的穴位关元、气海、中极、石门、三阴交。灸足三里引气下行,让热气导到无癌。是起死回生的妙穴,当你不知道怎么下手去治病的时候就炙膏肓。
神堂穴
在第五椎下外开3寸的位置(心俞外开一寸半)辅助心俞治疗心脏病的穴位。
譩譆
在第六椎下外开3寸的位置(督俞外开一寸半)辅助督俞治疗血癌的穴位。
膈关穴
在第七椎下外开3寸的位置(膈俞外开一寸半)辅助膈俞可治疗小便黄,大便不好的穴位。
魂门
在第九椎下外开3寸的位置。。。。。。
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92楼#
发布于:2015-12-05 17: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上接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穴
肾主骨,骨头生长肾脏管。
肾藏志,所谓藏志,就是当肾气很旺时,人就有志向。
肾其华在发,所谓其华在发,就是发容华。华就是花。头发会很油鲜光亮很黑。
肾脏管耳朵。耳鸣、耳聋、听力不好,都是肾脏在管。
肾又管记忆,健忘记忆不好,是肾脏有问题。
肾管大小便,若肾功能衰弱时,会有多便现象,一天两三次稀便。
肾主水是水脏,下半身积水,也是肾在管。区别:如果两脚平均的肿起来那是肾脏。如果腿没有肿只是脚踝裸关节肿那么就是心脏有问题。
肾阳不够的话,就阳不举了。

糖尿病分上消、中消、下消。治疗下消是在肾脏方面着手。
肾俞穴可针可灸。腰痛时可用此穴是近取穴。
★★★从脊椎第十四椎以下,通通可以直针下。直针下时,下一寸半的地方。灸也可以,用隔姜灸。
17、气海穴与大肠俞穴
气海穴找穴→在第十五椎下旁开1.5寸是气海穴。
气海穴治症→如腰痛、靠近肛门附近;治疗痔疮,都可以用。
大肠俞穴找穴→在第十六椎下旁开1.5寸是大肠俞。
大肠俞治症→大肠俞在腰椎的位置,近取穴时可以治疗腰痛。大肠的问题如便秘、下利都可以治疗。
单椎痛→若病人内脏没有病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只是脊椎某一椎痛,治疗时选择痛的那一椎两边旁开1.5寸的俞穴进行治疗。若要加重治疗,可以在俞穴所属的经络的子穴下针,就是治当椎的痛。
18、关元俞至白环俞穴
关元俞找穴→在第十七椎外开一寸半叫关元俞。
关元俞治症→治疗妇科、腰痛的病。如子宫肿瘤,近取穴通通可以用。
小肠俞找穴→在第十八椎下旁开1.5是小肠俞。
小肠俞治症→治疗小肠问题。亦可近取穴治疗腰痛;痔疮等。
膀胱俞找穴→在第十九椎下旁开1.5寸膀胱俞。
膀胱俞治症→近取穴可治疗腰痛,小便失禁,妇科的病,都可以用膀胱俞。
中膂俞找穴→在第二十椎下旁开1.5寸就是中膂俞。
中膂俞治症→如肾虚、消渴病,大小便的问题、腰痛,女人的赤带白带都可以治。此穴可灸可针。
白环俞找穴→在第二十一椎下,接近尾椎骨。外开一寸半就是白环俞。
白环俞治症→因为接近阴部,如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的白带,通通可以在这治疗。
19、八髎穴与会阳穴
八髎穴是全身上下最小的穴道,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和下髎穴,在脊椎两边共有八个点。
上髎穴找穴→从督脉外开一寸半小肠俞和督脉中间就是上髎。
上髎治症→统治所有的腰痛,不论腰痛在那个部位,都可以治;治妇女不孕,可以灸上髎或者针上髎都可以;阴部的治症,通通可以用上髎穴。
上髎穴下针→因为上髎穴很小(大概像绿豆这么大)。下针时可以左右找到一个洞,用一寸半的针,扎到洞里面去约一寸。
次髎穴找穴→在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在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下针。
次髎穴治症→遗精,睾丸炎(睾丸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水便不利;疝气;腰骶痛,下肢痿痹(从腰到脚麻)。

中髎穴找穴→在中膂俞跟脊椎骨的中间。
中髎穴治症→不孕、白带多。
下髎穴找穴→在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
这八髎统归上髎来管,八髎穴治症雷同。八髎穴治症区分:如大便下血(大便下血是指大便跟血混在一起,可能是痔疮漏血,也可能是大肠癌)可以用下髎治疗。
妇人不孕,可以用上髎、中髎,用灸。
会阳穴找穴→在尾椎骨旁开0.5寸就是会阳穴。用的很少,用于辩症。
20、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从督脉两边旁开1.5寸和旁开3寸分两条经一直往下走。
附分穴找穴→从脊椎第二椎下外开三寸就是附分穴。
附分穴→是手足太阳之会,如肩中俞、肩外俞、大杼都可以治疗颈项肩背,这都是一样
的治法。用于判断痛在那条经络。
魄户穴找穴→在第三椎身柱旁开3寸就是魄户穴。肺藏魄。魄户跟着肺俞,所以肺有问题时,在肺俞或魄户下针都可以,同时灸也可以。
21、膏肓穴→膏肓大部分是用灸和放血。
膏肓穴找穴→找到脊椎第四椎和五椎,把五椎分三份,在三分之一处旁开3寸就是膏肓穴。
膏肓穴→无所不疗。膏肓穴找穴时一定要把肩胛骨打开来,平常膏肓是躲在肩胛骨里面的。膏肓痛,膏肓痛代表这个人很卖力。痛时,像螺丝刀钻进去一样痛。治疗膏盲痛唯一治疗的方法是放血,不用针灸。把肩胛骨打开来,用手按找到膏盲穴,用三棱针或放血针刺破皮肤,火罐放上,把血吸出来,就可以了。
膏肓穴→在灸膏肓时,可以灸一百壮到五百壮。灸完膏肓后,会嘴巴燥渴、嘴唇会干裂(因为胸腔里面气很旺)。这时再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都可以,灸的时候,气就会往下走。或再去灸足三里,足三里灸完就会把热气往下导。把热气导到脚里面,治病才有效果。在灸膏肓时,胸腔里、肚子里会一直咕噜咕噜叫,这是水的声音在跑,就表示灸对了。膏肓穴→是起死回生的妙穴。如重病,不知道怎么治疗时,就灸膏肓。灸完膏肓后一定要灸足三里,把气引导脚里面。
22、神堂穴至胃仓穴
神堂穴找穴→在第五椎下外开三寸,就是神堂穴。心是藏神,神堂是心脏的大穴。
譩譆穴找穴→在第六椎外开3半就是譩譆穴。在治疗血癌时,可以用针或灸,来帮助督俞。
莫维春
贫民
贫民
  • UID20185656
  • 粉丝2
  • 关注2
  • 发帖数4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93楼#
发布于:2015-12-05 19: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 莫维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 莫维春 2015年12月5日  针灸大成  第37课学习心得

1、气海穴与大肠俞穴
第十五椎下的气海穴。在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旁开一寸半,是肾俞。下一椎就是第十五椎,外开一寸半,就是气海。像腰痛、靠近肛门这边,治疗痔疮,都可以用。因为这是近取穴。
第十六椎下是大肠俞。督脉左右各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大肠俞顾名思义,第一个它在腰椎的位置,近取穴也可以治疗腰痛。大肠的问题如便秘、下利都可以治疗。
2、关元俞至白环俞穴
第十七椎外开一寸半叫关元俞,在后面、背边下针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治疗妇科、腰痛的病。男人腰痛,女人妇科都在这下针。像子宫肿瘤,我们的近取穴通通可以在这找。
第十四椎以下,通通可以直针下,灸也可以,放片生姜做隔姜灸。
小肠俞再下来是第十八椎。第十八椎这个穴道就是小肠俞。第十九椎下,就是膀胱俞。那这个第十九椎下的膀胱俞也一样,除了治疗腰痛以外,小便失禁,妇科的病啊,都可以在这靠近的地方下针。

二十椎下就是中膂俞。靠近最后屁股、臀部的地方。你可以用灸,用针通通可以。像肾虚、消渴病,大小便的问题、腰痛,女人的赤带白带都可以。

第二十一椎下,接近我们的尾椎骨。外开一寸半,就是白环俞,像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的白带,通通可以在这治疗。


3 八髎穴与会阳穴
八髎穴是全身上下最小的穴道。八髎穴有八个点。一寸半的中间,就是七八分的地方,外面是小肠俞,小肠俞和督脉中间的地方是所谓的上髎。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上髎穴很小,大概像绿豆这么大。下针时可以左右找到一个洞,扎到洞里面去约一寸,平常是一寸半的针。
中髎穴就是中膂俞跟脊椎骨交接的中间。在一寸半距离的中间是中髎。中髎书上写妇人绝子、不会怀孕、白带很多。八髎穴治症雷同。

大便下血可能是痔疮漏血,也可能是大肠癌,所以大便跟血会混在一起,你可以在下髎这边做。 妇人没有怀孕,我们可以在上髎中髎这边做,用灸的。会阳在尾椎骨。中间这个点外开一寸的地方,叫做会阳。

4 、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在上背部分两条。第一条是在督脉外开一寸半,另外一条是从督脉算外开三寸。从颈椎,这是脊椎第一椎,这两个交接的地方就是督脉的大椎穴。从大椎穴下来,第一椎下我们叫陶道。如果从第二椎下外开三寸,是附分。藏魄。我们把他叫魄户,以俞穴为主。
5 膏肓①穴在四椎下,五椎分三份,一。从这开始到三寸,叫膏肓。膏肓无所不疗。平常膏肓是躲在肩胛骨里面。除了治症以外,最常见的就是膏肓痛。用针的效果到不了这儿,我们唯一治疗的方法是放血,针灸都不用。
灸完膏肓后一定要灸足三里。不然嘴唇都会裂掉了,舌头都干了,讲话的声音就好像磨沙子的声音,因为干掉了。6 神堂穴至胃仓穴
第五椎下外开三寸,就是所谓的神堂穴。督俞,第六椎外开一寸半。譩嘻是再外开一寸半,我们在治疗血癌的时候,你可以用针或灸,来帮助督俞。七椎外开三寸,就是膈关。外开一寸半就是膈俞,外开三寸,就是膈关。治症跟膈俞差不多,像小便黄,大便不好,都可以用。
第九椎外开三寸,就是魂门。辅助肝脏的,可增加肝俞的效果。
胆俞的外开一寸半,第十椎下外开三寸,就是所谓的阳刚穴。再来是意舍,在第十一椎下。是辅助脾俞的。
第十二椎下的胃仓是辅助胃的穴道。第十三椎是肓门。
江陈敏
贫民
贫民
  • UID2018547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6
294楼#
发布于:2015-12-05 20:38
@教官-孝感-郑其赛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一、气海穴与大肠俞穴
1.气海穴在第十五椎下外开1.5寸。腰痛,痔疮近取穴治疗。
2.大肠俞穴在第十六椎下外开1.5寸处。腰痛痛中间是督脉,痛两边是膀胱经。单椎痛,下俞穴及其相应经络的子穴便可治疗。可治腰痛,便秘,下利。
二、关元俞至白环俞
1.关元俞在第十七椎下旁开1.5。治疗妇科,腰痛病。
2.小肠俞在第十八椎下旁开1.5。近取穴治腰痛,痔疮。
3.膀胱俞在第十九椎下旁开1.5。治腰痛,小便失禁,妇科病。
4.中膂俞在第二十椎下旁开1.5。治肾虚,消渴病,大小便问题,腰痛,女人赤白带。
5.白环俞在第21椎下旁开1.5。因接近阴部,像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白带,可以在这里治疗。
三、八髎穴与会阳穴
1.八髎穴是全身最小的穴道。有八个点。在督脉与膀胱经之间的正中间是该穴。十八椎与小肠俞之间七八分的地方是上髎。统治所有腰痛。治症阴部,助孕等。一定要扎进小洞里。次髎居于十九椎与膀胱俞的中间。依次下来是中髎穴和下髎穴。
2.会阳穴在尾椎骨与腰俞中间旁开1.5。
四.附分穴与魄户穴
1.第二椎下旁开3寸是附分穴。是手足太阳之会。
2.第三椎下旁开3寸是魄户穴。
五、膏肓穴
1.把第五椎分成三分,第一分旁开3寸是膏肓穴。膏肓穴无所不疗。这穴位一定要打开肩胛骨才能找到。
2.膏肓痛,只能放血治疗。
3.灸膏肓后,一定要灸关元穴,气海穴,中极穴,石门,阴交穴,将热气引下来,最后灸足三里。灸膏肓时,肚子里会咕噜咕噜叫就表示灸对了。
六、神堂穴至胃仓穴
1.第五椎外开3寸是神堂。神堂是心脏大穴。
2.第六椎下旁开3寸是意喜穴。治血癌时,可以加强督俞的效果。
3.膈关就在膈腧旁开1.5,也就是第脾椎下外开3寸。和膈腧治疗差不多,如小抄黄,大便不好。
4.第九椎下外开3是魂门。增加肝俞的效果。
5.胆俞穴旁开1.5就是阳刚穴。
6.11椎下外开3是意舍,主治腹满虚胀。辅助脾腧穴。
7.12椎下外开3是胃仓穴。
张莉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82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9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95楼#
发布于:2015-12-05 20: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心得


(接上集)
肾其华在发。头发油鲜光亮,白发晚,说明肾气很足。肝主生发,是让头发长地快,二者有别。
耳鸣、耳聋、听力差,记性差,尿频,大便多而稀,男人阳不举,下半身积水,包括胸无大志,问题都是出在肾,需强肾。
两脚肿地很平均要治肾脏。腿不肿只是脚裸关节肿治心脏。
肾俞是治腰痛的近取穴,用灸,针均可。
十八、气海俞与大肠俞
第十五椎下外开一寸半是气海俞。腰痛、痔疮都可在此治。
第十六椎下外开一寸半是大肠俞。
特殊情形:若内脏没病,只痛在某一椎,就下当椎旁的俞穴,治疗单椎痛。若想加强治疗,还可在该经子穴下针。如病人脾脏很好,其他都正常,只是第十一椎痛。除下脾俞外,还下脾经的子穴商丘,此为导引法。
大肠俞,近取穴时可治疗腰痛及便秘、下利等大肠的问题。
十九、关元俞至白环俞
第十七椎外开一寸半是关元俞,常用于治疗妇科和腰痛病。
第十四椎以下穴位都可直针,下一寸半深即可,或用隔姜灸。
第十八椎外开一寸半是小肠俞。近取穴时治腰痛,痔疮等症。
第十九椎外开一寸半是膀胱俞。腰痛,小便失禁,妇科病都可在此近取穴。
第二十椎外开一寸半是中膂俞,灸,针均可。治肾虚、消渴病,大小便问题、腰痛,女人赤白带等症。
三角形的尾椎骨上面突起处是第二十一椎,从此外开一寸半是白环俞,治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白带等症。
二十、八髎穴与会阳穴
八髎穴是全身最小的穴,由八个点组成,均由上髎统管。
从督脉外开七八分处,在小肠俞和督脉的中间是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和阴部病症。妇女不孕,也可针灸上髎。
上髎穴如绿豆大小。常用一寸半针,下针时可左右找到一个洞,扎约一寸深,要下在骨头里面。
次髎是在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近取穴治阴茎痛、睾丸痛,从腰到脚麻,妇女赤白带等症。
中髎在中膂俞跟脊椎骨交接的中间,治妇人绝子、不孕、白带多。
下髎在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如大便带血,不管什么原因都可在此治。
腰俞和尾椎骨连线的中点外开一寸半处是会阳穴,很少用。
二十一、附分穴与魄户穴
膀胱经在背部分两条,一条是在督脉外开一寸半往下走,另一条是从督脉外开三寸往下走。
附分在第二椎下外开三寸处,是手足太阳之会,近取穴可治颈项疼痛等症。
第三椎外开三寸是魄户,跟肺俞很近。
治症是以俞穴为主,扎魄户可加强效果,用艾灸也可。
二十二、膏肓穴
膏肓穴在膀胱经里最为重要,可谓无所不疗,特别是对重大病有起死回生之妙效。
定位:先把第五椎平分三段,从上三分之一处外开三寸就是膏盲穴。
找穴:一定要把肩胛骨打开,因为膏肓是藏在肩胛骨里面。让病人反着坐,前面抱个枕头,肩胛骨就露出来了。
常用灸和放血,但膏肓痛必须放血治。拿三棱针或放血针刺破皮肤,再用火罐把血吸出来,痛当场就没了。
灸膏肓灸100--500壮都没关系。若灸地口干舌燥、口唇开裂,是因为胸腔里面气很旺。再继续灸阴交、石门、气海、关元、中极和足三里,热气就一路导到脚里面去了。一定要把热往下导到脚上,让脚热起来,这样才能增强免疫力,抵抗疾病,此乃中医治病的理念。
二十三、神堂穴至胃仓穴
第五椎下外开三寸是神堂。跟心俞很近,心藏神,所以叫神堂,是辅助心脏的大穴。
第六椎下外开三寸是譩嘻。治血癌时,可针或灸此穴帮助督俞强化效果。
第七椎下外开三寸是膈关。跟膈俞临近,如尿黄,大便不好都可在此治。
第九椎外开三寸是魂门。
陶圆红
新手
新手
  • UID20185733
  • 粉丝3
  • 关注9
  • 发帖数85
296楼#
发布于:2015-12-06 08: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陶圆红申请签到,2015年12月5日《针灸大成》第37课时心得。
肾其华在发,肾气足的会头发乌黑亮丽,肝也是主发的,但是肝是生发的。做化疗的人掉头发,就是说明肝脏伤到了。耳鸣、耳聋、听力不好就是肾脏的管,记忆也是肾脏管理。骨头的问题、胸无大志,都是肾脏。
大小便、阳不举、身上积水(肾主水),都是肾脏的原因,脚肿起来是肾脏的原因,如果是脚踝肿是心脏的问题。
第十五椎外开一寸半是气海穴,腰痛、治疗痔疮都可以用,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旁开一寸半是肾俞穴。
第十六椎是大肠俞,督脉左右各开一寸半,是膀胱经,腰痛的话,在中间是督脉,在两边是膀胱经。
其他地方没有问题,就是某一椎痛,就用导引法,把气血引到到这里,会发热,气血流注到这里了。
第十七椎外开一寸半是关元俞,治疗女人妇科,腰痛的病都下关元。
第十八椎是小肠俞,靠近这里进取穴。第十九椎下是膀胱俞,小便失禁,妇科都可以在这里治疗。第二十椎是中榘俞,靠近屁股、臀部,针、灸都可以,像肾穴、消渴病,大小便、腰痛,女性白带都可以治疗。第二十一椎,靠近尾椎骨,外开一寸半是白环俞,靠近阴部,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白带都可以在这里治疗。
八髎穴:全身最小的穴位,可以助孕;阴茎痛,腰到脚麻下次髎。不怀孕、白带多可以用中髎。大便下血可以做下髎。
附分穴,是手足太阳之会,这条经络疼也是膀胱经。
膏肓穴,是膀胱经里最重要的,无所不疗,很好用,但是不好找,膏肓痛,很多警察、情报人员都会膏肓痛,下针效果都到不了,唯一的方法就是放血,三棱针刺破后,火罐放上去,血吸出来。
伤到膏肓唯一的方法就是放血,下针俞募、子母补泻都没用。
灸膏肓肚子会有水在跑,咕噜咕噜叫。就灸对了,就完了膏肓一定要灸足三里,把热气往下引,不然嘴唇都会干裂。
神堂是心脏的大穴。
第七椎外开三寸是膈关,外开一寸半是膈俞,外开三寸是膈关。治疗大便不好、小便发黄。
第九椎外开三寸就是魂门穴。
王淑芬
贫民
贫民
  • UID2018463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8
297楼#
发布于:2015-12-06 13: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王淑芬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魂门,增强肝俞治疗效果
阳纲
胆俞旁开1.5寸(第十椎下旁开3寸)。
意舍
脾俞旁开1.5寸。(第十一椎下旁开3寸)脾藏意。主治少腹涨满,小便黄,洞泻。呕吐消渴,身热目黄。
胃仓
胃俞旁开1.5寸(第十二椎下旁开3寸)辅助胃俞治疗
肓门穴
第十三椎下旁开3寸。三焦俞旁开1.5寸
乳房属于三焦系统,三焦俞跟三焦募穴石门,还有肓门穴,可以用来治疗乳腺疾病。乳癌,硬块都可治。如果乳房有病,在第十三椎找压痛点,有压痛点,在三焦俞和肓门处下针,灸效果很好,有些乳房病在第十三椎下是没有压痛点的。
志室
(十四椎下)命门旁开3寸,肾俞旁开1.5寸。志室加强肾俞功能。
痞根穴(经外奇穴)
第十三椎旁开3.5寸和第十四椎旁开3.5寸处两点的中点处。(肓门旁开半寸和志室旁开半寸然后两点中间点)
痞根穴即痞块的根。在诊断是否有肿瘤,治好了没有来帮助确诊。身体有肿瘤,肿瘤就是通过痞根穴来从肾脏处取得营养。可以下针痞根穴。
胞肓
第十九椎下旁开三寸处(膀胱俞旁开1.5寸),治下焦病。

秩边穴,白环俞旁开1.5寸
治痔疮大穴,孔最,温溜,长强,秩边。

承扶
股沟正下方,大腿正中间,治坐骨神经痛,背痛。三寸针,一针深透下去到骨头。
久痔疮,小便不利,背痛,坐骨神经痛都可以。下针没有危险
殷门
委中到承扶直线中点处为殷门。很少下针。
浮郄,委阳
膀胱经外侧为阳,内侧为阴。委阳上一寸为浮郄。
委阳跟委中平齐。
原络治疗法
取病经的原穴和与病经相表里经的络穴上。
委阳也是膀胱经的别络
治淋巴结肿大等
瘀血产生刺痛,用活血化瘀法。有很多穴有此功效
痞块,(气滞)要行阳。阳不走,阴就积。

委中(合穴)
腘窝中间。
卡坡西肉瘤。(美国认为是艾滋表症)肚脐以上全身长满肉瘤,葡萄大,肚脐下不长。用委中放血。面墙,斜靠墙壁,踮脚,用酒拍打委中,青筋露出。委中放血。
中医解毒大穴,委中穴。(麻风病,血里任何的毒,)对于有传染的病,放血时要带手套。
委中也叫血郄穴。(非常有名的解毒穴)
井穴为母穴时,补井当补合。
所有背痛都可以针委中。阳数补。
病人背痛,痛在脊椎骨,针后溪。
痛在脊椎骨两侧,下委中。腰背委中求。
针刺手法,担法和截法。
担法,比如承扶和委中两个地方痛,可以下针两处中点殷门处。这个叫担法。
再如,肩膀痛,手腕痛,下针曲池。







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98楼#
发布于:2015-12-06 17: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上接足太阳膀胱经
膈俞穴:
找穴→在第七椎外开三寸,就是膈关。外开一寸半就是膈俞。
治症→与膈俞差不多,如小便黄;大便不好,都可以用。
魂门穴:
找穴→在第九椎外开三寸,就是魂门。
治症:肝藏魂,辅助治疗肝脏,可增加肝俞的效果。
阳纲穴:

找穴→第十椎下外开三寸,就是阳刚穴。胆俞的外开一寸半。
意舍穴:
找穴→在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是意舍。
治症→①主治腹满虚胀→因为脾藏意(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脏在管);
②治大便滑泻→因为脾主少腹(因为脾藏湿的缘故,脾有问题的时候,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会洞泄);
③治小便赤黄→因为脾主黄色,黄色本来应在脾里面,因脾脏虚,所以营养会跟着小便排出来。
④治呕吐消渴→因脾在中焦。身热目黄,因脾是黄色的。意舍是辅助脾俞的。
胃仓穴:
找穴→在第十二椎下外开三寸就是胃仓。辅助胃的穴道。
肓门穴:
找穴→在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肓门穴。
治症→乳病,包括乳癌硬块,通通可以用此穴,针、灸都可以。有时候有乳癌,在十三椎没有压痛点,有压痛点时选用肓门穴最好。
志室穴:
找穴→在脊椎第十四椎外开三寸。治症→辅助肾俞。可帮助肾脏肾功能。
经外奇穴:痞根穴
找穴→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再往下在第十四椎一带,有个穴道叫做痞根穴。
治症→痞根意为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痞根穴用在诊断上,判断有没有肿瘤及是否治好?可在痞根穴下针,把肿瘤、硬块根断掉。
胞肓穴:
找穴→在脊椎第十九椎外开三寸是胞肓。
治症→是治大小便的近取穴,都是在下焦排泄系统。大便、小便,都可以在胞肓上治疗。
秩边穴:常用穴道▲▲
找穴→在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是秩边。
治症→秩边穴有名的治痔疮的近取穴,治痔疮时可扎长强、秩边、孔最(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秩边对各种痔疮的效果都很好。
承扶穴:
找穴→在臀部后边与大腿交界处横纹的正中间就称承扶。
治症→①近取穴对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②如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都可以用。③如坐骨神经痛,也可以下针。扎承扶穴危险性较轻。
下针→承扶下针时用三寸针,一针透进去到骨头上面。因为此处肉比较多所以只有深针才有效果。
殷门穴:很少用
找穴→在大腿后面,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中间就是殷门。承扶穴下6寸就是殷门。
委阳穴:足太阳之别络(所谓别络是指还有分支在这里,不是大络)。用的少。
找穴→与委中穴平行,在委中外侧,股二头肌腱内缘就是委阳穴。
治症→如淋巴肿大;腋下肿大;都可以在委阳上下针。因为委阳穴在转角,三角的地方。
浮郗:很少用
找穴→从委阳上一寸就是浮郄穴。浮郄穴只要知道就好了,我们也很少用它。
治症→浮郄穴常常用在治麻痹不仁。
治症时:
瘀血在里面产生刺痛→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肿瘤(痞块、极块、硬块或气闷)→采用行阳(行阳就是让阳气流畅)。原理:当有肿块时,是因为气积,阳不通,阳失守的时候,阴就累积。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阳走六寸后,阴再走。所以阴和阳永远差六寸的距离。阴就是看得到的东西(如血就是阴),阳就是气,(气就是水蒸气。如口吐出的气就是水蒸气)。
委中穴:常用穴道▲▲
找穴→在腿后腘窝横纹中间,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腿后弯中间。
治症→①放血去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②治所有的背痛。如果痛在脊椎督脉上,要扎后溪穴。若痛在脊椎两边膀胱经上面时都可以下委中穴。亦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
委中穴放血去毒治病。如卡波西肉瘤。症状,从肚脐分开,上半身有肉瘤(如同葡萄一般大小,有精液流出)下半身没有。在美国称为AIDS
委中穴放血去毒方法:人踮脚站立离墙一点距离,上半身趴到墙上,在委中(委中穴在两条筋中间)可以看到一根青筋(毒血通通会集中在青筋上),用放血针刺青筋,让脏穴流出来就可以了。
委中穴→第一个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以用委中穴解。第二个毒就是麻风病。麻风病症状:
身上长很多肿块,头发一块块掉,掉眉毛,鼻子也掉。麻风病会传染,。在委中放血,效果非常好。对于治疗有传染性的病,要带手套。
委中→别称血郄,血的郄穴。当血里面有毒时,都可用委中放穴。
委中→是膀胱经的合穴。按照五行,阳经的井穴是金,膀胱经是水经,金生水,所以井穴就是母穴。当井穴是母穴时,就不能在井穴上进行补泻。原则:补井当补合,补的手法是遇到母穴是井穴的时候,因补井当补合,所以就补合穴。所以,因膀胱经母穴正好是井穴,所以就把膀胱经的委中,变成膀胱经的母穴,做补泻时就在委中穴上做。补法:针下手快速向外侧顺转再慢慢转回来,往上提一点,补用单数。
针剌手法→担法与截法:
担法就是指病人刚好是两个点痛,在治疗是就如同扁担一样选择两个痛点中间的穴位下针治疗就是所谓的担法。例如:病人肩膀痛和手腕痛,担法就是扎曲池。担法也不能乱用。例如两个乳房痛,不能用担法。如肚子痛和小腹痛,也不能用担法,不能担到神阙,神阙是禁针的。也不能两个承扶痛,扎中间。
云南—保发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05
  • 粉丝5
  • 关注0
  • 发帖数127
299楼#
发布于:2015-12-06 17: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一、神堂穴至胃仓穴。神堂穴位于第五椎下3寸,肺藏魄,心藏神,是心脏的大穴。第六椎下旁开3寸是澺嘻。治疗血癌,邦助督俞治疗。第七椎下旁开3寸是膈关。治疗与膈俞相同,小便黄,大更不好治疗。第九椎下旁开3寸是魂门,肝藏魂,治疗与肝俞一样同时治疗增強疗效。第十椎下旁开3寸是阳刚穴,协助肝俞治疗。第十一椎下旁开3寸是意舍,脾藏意,主治腹满虚胀、大便滑泻、小便赤黄、消喝,辅助脾俞治疗。第十二椎下旁开1.5寸胃仓是辅助胃的穴位。第十三椎下旁开3寸是肓门。
二、肓门穴与秩边穴。第十三椎下旁开3寸是肓门。乳房属三焦系统,治疗三焦俞、肓门、三焦募石门。石门有绝孕功能。诊断肓门有压痛点。志窒位于第十四椎处开3寸,治疗肾脏用肾俞、志室下针。
三、经处奇穴:痞根穴。位于第十三椎外开3.5寸,之第十四椎间。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可用痞根穴治疗。第十九椎下处开3寸是胞肓,治疗大小便。秩边位于第二十椎下外开3寸,治疗痔疮就近取穴,孔最、温溜穴对痔疮止痛止血消炎镇痛。
四、承扶穴至委阳穴。承扶位于臂部大腿正中间横纹处,对冶疗坐骨神经痛很好,深刺,配合委中治疗。殷门在承扶与委中的联线中间。委阳位于委中外开1寸。委阳上1寸是浮郄穴。
五、殷门与委阳穴。一般很少用,多用委中穴。
六、委中穴(放血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委中穴是大穴,放血去毒,人一般站直,用手拍打委中使其冲血露筋,针刺放血洽疗。麻风病委中放血治疗。委中穴别名血郄穴,是合穴。腰背委中求,配后溪治疗腰背部疼痛。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