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楼#
发布于:2015-11-14 23: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程晓平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督脉的穴位可用来诊断和治病 一、命门与阳关穴 1. 阳关:十六胸椎下。很少用。可针可久;治腰痛。 2. 命门:十四胸椎下,正对神阙。可针可灸;治剧烈头痛、角弓反张(脑膜炎)。 二、悬枢穴 悬枢:十三胸椎下。三焦经经过。治:腰痛、水谷不化等,与阳关治症相似。 三、脊中与筋缩穴 1.脊中:十一胸椎下,脾的正后方(脊中外开1.5寸为脾俞)。只针不灸;治黄疸、便血; 2.筋缩:第九胸椎下,肝的正后方(筋缩下开1.5寸为肝俞);肝主筋,全身的筋是肝脏在管。可针可灸;治癫、痫、狂,抽筋,抖动,吐白沫等。 癫、痫、狂之眼诊法:眼珠上方三条血丝为癫,易治;眼珠上、下均有三条血丝为痫,难治;眼珠下方三条血丝为狂,不治。 精神上有问题,99%有便秘,所以要先治燥便。 3. 消渴:第八胸椎下,经外奇穴。治糖尿病。 四、至阳、灵台、神道、身柱 第七胸椎找法:趴着且手肘垂直上举,两个肩胛骨三角底端的连线与脊椎骨的交点即为第七胸椎。 1. 至阳:第七胸椎下,是血会的地方(外开1.5寸为膈俞—血之会)。血癌病人至阳有压痛点。 2. 灵台:第六胸椎下,(外开1.5寸为督俞—诸阳之会)。禁针;灵台有压痛,则是血癌。 3. 神道:第五胸椎下。心脏病神道会有压痛点。主要用来诊断。 4. 身柱:第三胸椎下。如是第三胸椎裂导致的瘫痪则完全没有办法治。小孩隔姜灸身柱可强身长个不感冒;阴症可灸身柱、筋缩,这些都是至阳的穴位。 脐下腰痛:阳关、腰俞;脐上腰痛:至阳。 五、大椎与陶道穴 1. 陶道:第一胸椎下。 2. 大椎:第一胸椎上。动骨与不动骨之间就是大椎。大椎是真正的大穴,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感冒发烧时三棱针刺放血。 太阳少阳并病:水上柴胡汤;或大椎放血。 六、哑门与风府穴 头部穴位用度骨法丈量 1. 风府:后脑的脑骨下方半寸,是中风的大穴。只针不灸,灸法同哑门。 2. 哑门:风府下半寸。治音哑、声音发不出来,中风舌强。只针不灸;下针方向:对着舌根方向,到位会碰到颈椎,舌头会吐出来。 中风舌强:卧姿针后脑的哑门穴;仰姿针正面的廉泉穴。 腰痛、中风、头项强痛、精神病:近取穴。 七、后顶与百会穴 1. 百会:鼻子向上至后脑勺连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再向后半寸,有一个小凹洞,即为百会。是阳经之会,诸阳之会(阴经只到脖子不到头)。头部是六阳之首。百会百病皆治,是中风的大穴,中风时必取此穴;治中风、头痛、急救、癫痫等。 2.后顶:百会下一寸半处。与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治疗头痛。 八、前顶、囟会与上星穴 1.前顶:百会向前一寸半处。只灸不针。 梅花针:百会,百会前后左右各一寸半处穴位。 头部下针时,下在头皮和头骨之间,不可直扎。 2. 囟会:百会向前三寸处。 3. 神庭:从鼻子顺着督脉向上,有弧度转上去的第一个凹点处;或由百会向五寸处即是。 4. 上星:百会向前三寸半处。米粒灸;治鼻炎、鼻窦炎。 八、素髎、兑端、龈交穴 1. 素髎:鼻头正中。不针不灸而是点刺放血;治鼻窦炎、鼻息肉。点刺放血治酒糟鼻效果非常好。 2. 水沟:即人中。主消渴饮水无度,癫痫,面肿。 3. 龈交:治牙痛、牙龈肿烂、牙周病。只针(不留针)不灸。 手太阴肺经 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魄在肺上,人才自律。肺是气之本。肺主皮毛,开窍于鼻。 |
|
286楼#
发布于:2015-11-14 23: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路顺利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命门:肚脐正对面的腰部穴道。第14腰椎。针灸均可,治疗剧烈头痛。练功夫的人会观想关元与命门这条线,吸气线下沉至会阴,吐气线上升,最后一口气要提肛,把最后一口气逼出来。 阳关:命门下2椎是阳关,第16腰椎。针灸均可,治疗腰部痛等。 脊中:第11椎下,下针不灸。脾脏正后方。治黄疸、便血。 如何找第11椎:肩胛骨底端连线与脊椎骨交错处是第7椎,第9椎处是筋缩(正肝脏的后方,肝主筋)。 癫痫狂眼诊法:1、眼珠上部有血丝,像鸡足。易治。2、眼珠上下都有血丝,难治3、眼珠下部有血丝,不治。癫痫狂症大部分都有便秘。 至阳:第七椎处穴道。血癌会压痛点。 消渴穴:第八椎处奇穴。糖尿病人压此穴会痛,可治消渴。 灵台穴:第六椎下。有压痛时可能是血癌,治疗到无压痛时就好了。 神道穴:第五椎下。任何心脏病都会有压痛点。可用于诊断。 身柱穴:第三椎下。第三椎骨头裂掉就会瘫痪。儿童灸身柱可助长。灸可治感冒。 大椎穴:第一椎上。高烧时三棱锥放血退烧。督脉之首。 陶道穴:第一椎下。 哑门穴:风府穴下方半寸处。病人俯卧,下针时对舌根,下针可深到脊椎。一般不灸,不然会哑掉。 风府穴:度骨法找穴道。脑骨下方中心处是风府穴。 脑户穴:后脑勺凸起枕骨下方。不灸只针。 强间穴:后脑勺凸起枕骨上方。不灸只针。 后顶穴:百会向后约1.5寸。是百会辅助穴。 百会穴:耳尖连线中心点向后约5分有小凹坑处。头发转向可看二胎性别,顺转同性,逆转异性。诸阳之会,百病皆治。中风大穴。人仰卧,百会前五分处向下斜刺。 前顶穴:百会向前约1.5寸。百会辅助穴。百会穴左右各1.5寸也是辅助穴。 发际的找法:从额头向后摸,前额头的凸起处是发际。 神庭穴:发际上五分处。从额头向后摸,弧度转上去的第一个凹点。 聪会穴:前顶穴前1.5寸。 上星穴:聪会穴前1.5寸。治鼻窦炎、鼻子发炎。米粒灸,头发分开后夹子夹住,凡士林加艾绒,点香灸9壮,11壮, 脑部穴道大部分治精神方面疾病。 素髎穴:鼻头正中央,对照会阴处。处女则鼻头是骨头。点刺放血治酒糟鼻。 人中穴:治消渴饮水无度, 兑端穴:上唇上部正中间。就近取穴 龈交穴:上门牙中间。扎针时上嘴唇翻开。治疗牙痛、牙周病、鼻痛等。扎针捻针即拿出,放点血出来。放血的概念治疗炎症非常好。 手太阴肺经 肺的作用:传导之官。心是皇帝,是君主之官,肺主身体规矩节制。肺藏魄。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是魄不守;怕见阳光,则是魄已失。 肺是气之本,气是热气蒸汽。头发有油,就是气的表现。肺主皮毛,皮肤好不好也能看出肺好不好。肺开窍在鼻。肺是治节之官,每天生活有规律按部就班的人,年长后眉毛在长,就长寿。 |
|
287楼#
发布于:2015-11-15 00: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赵芳芳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督脉|| 可以利用督脉穴位帮助诊断 腰俞穴(较少用) 在尾椎骨与脊椎交界处。可治疗月经不来。 命门穴(第十四椎\生命之门) 背部肚脐正对面的穴位 可治疗剧烈头痛、脑膜炎(角弓反张) 阳关穴(第十六椎,较少用) 可针可灸,主治腰痛 悬枢穴(第十三椎下) 作用同阳关,可治疗腰痛、水谷不化。三焦经经过。 脊中穴(第十一椎下,在脾脏正后方) 可针不可灸 治黄疸、便血 筋缩穴(第九椎下、在肝的后方,两肩甲骨连线和脊椎交点是第七椎,再向下属两椎) 可针可灸 肝主筋,肝脏管全身的筋。可治疗抽筋、抖动、癫、痫(多言)、狂、吐白沫等。 癫、痫、狂的眼诊(看眼睛来诊断,左右眼都可以) 眼珠上面有血丝,形如鸡脚的情况,容易治疗。 眼珠上下都有血丝的情况,难治疗。 眼珠下都有血丝的情况,无法治疗(古时的说法,现在有办法治疗)。 判断是否治好只要观察血丝是否还在就可以。 癫、痫、狂症属于精神上的问题,基本都有便秘,所以需要先去掉燥粪。 消渴穴(在第七椎、第九椎中间,经外奇穴) 可针可灸 用于诊断和治疗糖尿病 有压痛感即有糖尿病,反之乌鸦同感表示已治愈。 至阳穴(在第七椎下,是血会处,主要用于诊断) 血癌病人在第七椎都会压痛点。 治疗腰脊痛 腰痛病的分法,肚脐以上横(上腰)的痛是阳维脉的地方;肚脐以下(下腰)是带脉的地方,治疗选穴不同。上腰痛可用至阳穴,下腰痛可用阳关穴、腰俞穴。 灵台穴(在第六椎下,,主要用于诊断) 禁针! 标准血癌可以看到的地方 灵台有压痛点, 代表得到过多的营养,有过实的现象。就是西医的白血球增加。 灵台穴有压痛,就是标准的血癌。当无压痛感表示已经治愈。 神道穴(在第五椎下,用于诊断) 可针但少用,主要用旁边的膀胱经穴位下针治疗。 任何的心脏病都会在神道穴有压痛点。 初诊时按压的痛感和针灸后痛感相比若减轻,则治疗有效,无压痛感时,病痊愈。 身柱穴(在第三椎) 脊椎骨受伤而瘫痪,如第三椎裂掉,就完全没办法治,只要第三椎骨还在,第二、第四、五等坏,都还有办法救回来。 小孩子隔姜灸身柱可以长的高大 ,而且身体非常壮,不容易感冒。 大椎穴(第一胸椎之上,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 发烧 感冒时,用三棱针放血,挤一点血出来烧就退。 大椎的主力就是高烧放血。 陶道穴(第一椎之下,是大椎的助手) 风府穴(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中风大穴) (度骨法)在后脑,脑骨下方半寸是风府穴。 可针、不灸 (灸会变哑) 风之府(风很容易进去)。 是治疗中风、头项强痛的穴道 风府旁边有风池, 下面风门,脖子后方都和风有关。 哑门穴(督脉阳维之会) 可针、不灸 风府下半寸,是哑门穴。 下针时,病人面朝下,针对着舌根的方向,下到脊椎骨旁,碰到头椎,病人舌头会吐出。 治疗发声困难。病人中风舌强,正面下廉泉,趴着就下哑门。 脑户、强间(很少用,只针不灸) 后顶穴(百会下一寸半) 后顶跟前顶是百会的辅助穴,以百会为主,可治疗头痛 。 百会穴百病皆治,是诸阳之会。百会是六条阳经过的地方,所以百病皆治,癫痫也可以治。中风时,百会是大穴,必取的穴道。人有六条阳经,手有三阳足有三阳,而阴经只到脖子不到头。所以“头”部是六阳之首,头上没有阴经,头部都是阳经。 前顶穴 从百会往前找一寸半就是前顶。 下针时,百会前一寸半、后一寸半、左一寸半、右一寸半都是加强百会的效果。 下头针时要病人躺着, 这是耳朵,百会前五分有个凹洞,这凹洞的前五分处斜刺,刺到百会穴。我们在头皮下针, 顖会(囟门、少用) 百会往前三寸 上星穴(少用) 百会往前四寸半,跟神庭只差五分。 治鼻窦炎 、治鼻炎,在上星用米粒灸。把头发分开来用夹子夹住,(一般督脉的穴道都有个凹洞),在上星这个凹洞上放凡士林,艾绒用细细小小的放上去,用香点,,做七壮,九壮,十一壮。 神庭穴(不针可灸) 脑部或头部的穴道,多是治精神病 素髎穴(鼻头正中间) 不针、不灸、用来放血 跟女人的会阴穴是相对的。 通常用点刺放血治酒糟鼻、鼻窦炎、鼻子息肉等(近取穴) 水沟穴(即人中) 主消渴饮水无度、脸肿 兑端穴(上唇上面正中间,少用) 龈交穴(在门牙肉正中间,督脉最后一个穴位) 近取穴治牙痛、牙周病、牙龈肿。 下针后捻捻针就出针,不灸。 中医的放血让旧的血去掉,产生新的血会带来新的白 血球,可以去掉炎症,所以放血用于消炎很好。 ||手太阴肺经|| 肺为“相傅之官” (传导之官),身上的规矩节度是肺脏在管,肺是气之本。 肺藏魄(心藏神、肝藏魂) 中医常用气、血两个字。真正气的定义是热气、蒸气。气可表现在很多地方,如头发出油,就是有气才会出油。 肺主皮毛,皮肤毛孔是肺在管。中医治皮肤病是在肺上面治疗。肺开窍在鼻,鼻在呼吸,毛孔也在呼吸,都是肺在管。脸上的眉毛也是肺脏在管。 |
|
288楼#
发布于:2015-11-15 00: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任立业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3号《针灸大成》第11、12课学习心得
督脉篇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阳气在流行完全身之后,就会回到督脉。阳气就像河流,最后会流到大海。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也有说起于长强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共28穴: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神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自下而上)其中常用大穴为长强穴、命门穴、至阳穴、身柱穴、大椎穴、风府穴、百会穴、人中穴等 1、两篇内容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癫、痫、狂之眼诊法 把眼角切开分上下两半,第一种上半部有血丝如鸡爪为癫可治,第二种上下都有血丝难治,第三种下半部有 血丝无法治。以上三种情况为精神上问题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有便秘。 2、督脉即能治病又能帮助诊断疾病 后背腧穴取穴法多于体表解剖有关系,如肩甲下缘平第七胸椎,肚脐后面是命门,低头最高处动骨为第七颈椎,肩甲上缘平第二胸椎,头部穴位多有凹洞等 3、常用穴之长强穴 在尾椎骨与肛门之间,可针不可灸,功能主治痔疮不分内外痔,针刺多贴近尾椎骨病人采用跪卧姿势,外痔可以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小气罐拔吸。 4、至阳穴在背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至”指到达,“阳”指阴阳之阳。本穴与横隔持平,经气至此从隔下的阳中之阴到达隔上的阳中之阳。就如蛇有七寸一样,至阳穴就是人的七寸。该穴下的体腔内,上为肺,下为胃。肺主呼吸、脾主运化、四肢。根据腧穴的局部相邻近主治作用,故至阳穴为治疗消化和呼吸系统病症的常用穴。肢体沉重、身体羸弱、少气懒言、胸肋痞满、咳喘因水湿内停等引起的疾病都可通过温灸按摩至阳穴得到缓解,灵台穴压痛多用来诊断血癌用。 5、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与两侧肾俞穴相平。两肾之间的命门穴,乃生命之门户,肾气为一身之本,命门穴有培元补肾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可用于治五劳七伤、肾气、头晕、耳鸣以及肾阳亏虚所致的手足逆冷等病症。另外,因命门穴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肾藏精、主生殖、司二便,点按命门穴还可培元补肾,治疗虚损腰痛以及肾阳亏虚所引起的生殖、泌尿系统。 6、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即诸阳经交会穴,故本穴为纯阳主表之穴位。阳主表,取之通阳解表以清热,为解表退热的常用穴。此穴对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有退热作用,如在大椎穴拔罐或刮痧对外感引起的热度高,病程短的患者,点刺放血退热效果特别好。因其位于项部,下邻心肺,故也是治疗项强、咳喘、气逆的常用穴。 7、 风府在颈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风”指风邪,“府”指聚会之处,故“风府”意指穴处为风邪侵袭的部位。 8、百会穴 两耳尖与人体正中线连线中点,向后五分有一凹洞为百会。百会穴百病皆可治,针刺方向斜下刺禁直刺。 9、水沟穴位于口鼻之间人中沟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中穴。它沟通任督阴阳经气来协调阴阳。同时,督脉入于脑,其分支和心相联系,善开窍启闭,宁心安神,所以揉掐水沟穴可治疗昏迷、抽搐、中暑、癫狂、急慢性惊风等疾患。 10、十二正经之手太阴肺经 肺经简介,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司呼吸,肺藏魄(魄白日之鬼,见到为肺失魄)主皮毛开窍在鼻。 中医的可贵之处在于灵活,学习中医不能拘泥关键在于“悟”字诀 |
|
289楼#
发布于:2015-11-15 00: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任立业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号《针灸大成》第11、12课学习心得
督脉篇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阳气在流行完全身之后,就会回到督脉。阳气就像河流,最后会流到大海。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也有说起于长强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共28穴: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神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自下而上)其中常用大穴为长强穴、命门穴、至阳穴、身柱穴、大椎穴、风府穴、百会穴、人中穴等 1、两篇内容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癫、痫、狂之眼诊法 把眼角切开分上下两半,第一种上半部有血丝如鸡爪为癫可治,第二种上下都有血丝难治,第三种下半部有 血丝无法治。以上三种情况为精神上问题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有便秘。 2、督脉即能治病又能帮助诊断疾病 后背腧穴取穴法多于体表解剖有关系,如肩甲下缘平第七胸椎,肚脐后面是命门,低头最高处动骨为第七颈椎,肩甲上缘平第二胸椎,头部穴位多有凹洞等 3、常用穴之长强穴 在尾椎骨与肛门之间,可针不可灸,功能主治痔疮不分内外痔,针刺多贴近尾椎骨病人采用跪卧姿势,外痔可以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小气罐拔吸。 4、至阳穴在背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至”指到达,“阳”指阴阳之阳。本穴与横隔持平,经气至此从隔下的阳中之阴到达隔上的阳中之阳。就如蛇有七寸一样,至阳穴就是人的七寸。该穴下的体腔内,上为肺,下为胃。肺主呼吸、脾主运化、四肢。根据腧穴的局部相邻近主治作用,故至阳穴为治疗消化和呼吸系统病症的常用穴。肢体沉重、身体羸弱、少气懒言、胸肋痞满、咳喘因水湿内停等引起的疾病都可通过温灸按摩至阳穴得到缓解,灵台穴压痛多用来诊断血癌用。 5、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与两侧肾俞穴相平。两肾之间的命门穴,乃生命之门户,肾气为一身之本,命门穴有培元补肾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可用于治五劳七伤、肾气、头晕、耳鸣以及肾阳亏虚所致的手足逆冷等病症。另外,因命门穴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肾藏精、主生殖、司二便,点按命门穴还可培元补肾,治疗虚损腰痛以及肾阳亏虚所引起的生殖、泌尿系统。 6、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即诸阳经交会穴,故本穴为纯阳主表之穴位。阳主表,取之通阳解表以清热,为解表退热的常用穴。此穴对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有退热作用,如在大椎穴拔罐或刮痧对外感引起的热度高,病程短的患者,点刺放血退热效果特别好。因其位于项部,下邻心肺,故也是治疗项强、咳喘、气逆的常用穴。 7、 风府在颈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风”指风邪,“府”指聚会之处,故“风府”意指穴处为风邪侵袭的部位。 8、百会穴 两耳尖与人体正中线连线中点,向后五分有一凹洞为百会。百会穴百病皆可治,针刺方向斜下刺禁直刺。 9、水沟穴位于口鼻之间人中沟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中穴。它沟通任督阴阳经气来协调阴阳。同时,督脉入于脑,其分支和心相联系,善开窍启闭,宁心安神,所以揉掐水沟穴可治疗昏迷、抽搐、中暑、癫狂、急慢性惊风等疾患。 10、十二正经之手太阴肺经 肺经简介,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司呼吸,肺藏魄(魄白日之鬼,见到为肺失魄)主皮毛开窍在鼻。 中医的可贵之处在于灵活,学习中医不能拘泥关键在于“悟”字诀 |
|
290楼#
发布于:2015-11-15 00: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文杰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体会
督脉穴位, 1.腰俞 妇人月经不来可灸之 2.命门与阳关 命门第十四椎下,正对前方肚脐 针和灸都可以 向上斜刺0.5-1寸 治疗剧烈头痛,角弓反张,脑膜炎 阳关位于第16椎下 3.悬枢,第13椎下 可找到一突起来的地方下 为三焦经经过的地方 4.脊中,第11椎下 外开1.5寸是脾俞 此穴大多用针刺,少灸 5.筋缩,第9椎下,肝的正后方 治疗抽筋,癫,痫,狂,口吐白沫 癫痫狂眼诊法:白睛上方有红血丝-易治;下方有红血丝-不治;都有则不之(更难治) 癫急狂走痫多言 6至阳:第7椎下 糖尿病可压之,痛压为不痛则痊愈;腰背痛,脊强,肝胆病等 7.灵台:第6椎下 禁针可灸 治疗气喘不得卧 8.神道 第5椎下 心脏病有压痛,可用于诊断 9.身柱 第3椎下 此处不能伤,伤则全身瘫痪,如别的椎体伤了可灸好,此处除外 常灸此处可高大,不容易感冒 10.陶道与大椎,第一椎上为大椎下为陶道 第一椎和颈椎区别是不随转头而转之 大椎是主力而陶道是助理 发烧,刺大椎,放血就行 11哑门与风府 用度骨法找,后脑骨下方为风府,再下半寸为哑门 下针时向舌根方向刺 只针不灸,一灸就会哑 12.脑户与强间 枕骨粗隆中间突出来的地方上为强间下为脑户 也不能灸 13,百会 两耳尖从头上方正中间连线中点 头痛 14.后顶,百会后1.5寸前后顶都加强百会效果 阴经不上头,阳经上头 百会找到穴位时,要从前0.5寸处下针向着百会穴斜刺 扁鹊曾针刺百会放学救治昏迷的太子 15,前顶,百会前1.5寸 辅助百会 16.上星 治疗鼻炎 此处放凡士林再放艾绒 17神庭,不针,灸的较多, 18.鼻头是素髎穴 19.人中,急救,中风,消渴 20.兑端 上唇中点,上牙牙龈上 21.龈交 治疗牙肿痛 不留针,不灸,点刺放血 二,手太阴肺经 肺藏魄,肺为气之本,气,热气,蒸气头发油太多,肺的原因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 |
|
291楼#
发布于:2015-11-15 00:47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督脉经穴篇 二.腰俞穴 1、督脉第二个穴道,在尾椎骨上,脊椎交接地方第二十一椎为腰俞。 2、可治月经不来,此穴很少用 三、命门与阳关穴 1、找阳关时,先找命门,命门在第十四椎。肚脐正对面的穴道是命门。命门下两椎是阳关第十六椎。 2、阳关穴很少用,针灸都可以,治腰痛 3、命门穴针和灸都可以,剧烈头痛,脑膜炎在命门可以治疗。 四、悬枢穴 1、在第十三椎下,三焦经会经过。 2、治疗腰痛等 五、脊中与筋缩穴 1、脊中这个穴道只能下针,不可灸。第十一椎下周围是脾脏。 2、主要治疗黄疸,便血。 3、第九椎是筋缩,先找七椎再往下摸两椎。可针可灸。 4、治疗癫痫、狂,这三个是不一样的东西,在诊断上看眼睛,第一种可以看到血丝在眼珠上面,如鸡脚,三个血丝串穿到黑珠,非常容易治。第二种上下都有血丝,就难治。第三种是血丝在下面,不治。癫痫、狂一般都有便秘。把燥粪去掉会有很多种治疗方法。 5、第七椎与第九椎中间是经外奇穴----消渴穴。糖尿病人可以在这治疗。治到压它时不痛就是好了。可针可灸,也是用来诊断糖尿病好了没有。 六、至阳、灵台、神道、身椎 1、至阳穴治腰脊痛。腰脊痛分多种,如果是上部在十四椎为分野,脐下痛都 是带脉,脐上横的痛是阳维脉。 2、灵台穴在第六椎下,从七椎往上推。灵台穴是帮我们诊断用。血癌病人第七椎有压痛点,灵台穴有压痛点就是标准的血癌。 3、神道穴在第五椎下,任何心脏病在神道穴都会有压痛点。神道穴主要用来诊断,下针很少下, 4、身椎穴在第三椎,假如脊椎受伤产生的瘫痪,三椎裂就完全没办法治。小孩灸身椎穴可以让长的高大,身体强壮,不易感冒。 大椎与陶道穴 陶道 ,大椎哏陶道,在头部的地方,是头椎和胸椎的区分点。头椎是会转动,但胸椎不动。所以动骨与不动骨之间就是大椎穴。 陶道是大椎的助手,大椎穴是真正的大穴。发烧、感冒时三棱针放血, 八、哑门与风府穴 1、先找风府穴,用度骨法来丈量,在后脑脑骨下方半寸是风府穴。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也不能灸。 2、风府穴下半寸就是哑门穴。专治声音发不出来。 3、病人中风舌强,正面下廉稍差,趴着下哑门, 4、哑门和风府都不灸,灸哑门的话一灸就哑 九、后顶与百会穴 1、强间后是后顶,后顶从百会开始找,在百会后一寸半的地方。 2、后顶跟前顶是百会的辅助穴,以百会为主,可治疗头痛。 3、百会穴百病皆治,是诸阳之会。是六条阳经过的地方,所以百病皆治,癫痫也可以治。中风时,百会是大穴,必取的穴道。 十、前顶穴、顖会、上星穴 1、从百会往前找一寸半就是前顶。下针时,百会前一寸半、后一寸半、左一寸半、右一寸半都是加强百会的效果。 2、下头针时要病人躺着, 这是耳朵,百会前五分有个凹洞,这凹洞的前五分处斜刺,刺到百会穴。一般我们用放血,让血流出来。 顖会(囟门、少用) 百会往前三寸, 上星穴(少用) 百会往前四寸半,跟神庭只差五分。 治鼻窦炎 、治鼻炎,在上星用米粒灸。一般督脉的穴道都有个凹洞,在上星这个凹洞上放凡士林,艾绒用细细小小的放上去,用香点,,做七壮,九壮,十一壮。灸的时候,会麻麻的一条直接到鼻子,效果不错 神庭穴(不针可灸) 脑部或头部的穴道,大多是治精神病。 十一、素髎穴、兑端、龈交穴 素髎穴(鼻头正中间) 不针、不灸、用来放血 跟女人的会阴穴是相对的。 通常用点刺放血治酒糟鼻、鼻窦炎、鼻子息肉等(近取穴) 水沟穴(即人中) 主消渴饮水无度、脸肿 兑端穴:上唇上面正中间,很少用 龈交穴(在门牙肉正中间,督脉最后一个穴位) 近取穴治牙痛、牙周病、牙龈肿。 下针后捻捻针就出针,不灸。 中医的放血让旧的血去掉,产生新的血会带来新的白 血球,可以去掉炎症,所以放血用于消炎很好。 ||手太阴肺经|| 肺为“相傅之官” (传导之官),身上的规矩节度是肺脏在管,肺是气之本。 肺藏魄(心藏神、肝藏魂) 中医常用气、血两个字。真正气的定义是热气、蒸气。气可表现在很多地方,如头发出油,就是有气才会出油。 肺主皮毛,皮肤毛孔是肺在管。中医治皮肤病是在肺上面治疗。肺开窍在鼻,鼻在呼吸,毛孔也在呼吸,都是肺在管。脸上的眉毛也是肺脏在管。 |
|
292楼#
发布于:2015-11-15 00:48
一中医经典魔鬼特练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号《针灸大成》第11,12课学习心得
1.督脉第二个穴叫腰俞,可治月经不来,位于21椎。 2.命门在肚脐的正对面,位于14椎,针,灸都可以,剧烈的头痛,脑膜炎,在命门上可以治疗。阳关穴位于16椎,针灸都可以,治腰痛。 3、悬枢穴 在第十三锥下,悬枢 治症跟阳关差不多,治腰痛等等 三焦经会经过。 4、脊中只能下针,不可以灸,在第十一椎下,主治黄疸 便血,第九椎筋缩,肝主筋,全身的筋是肝脏在管,针和灸都可以,治癫痫狂。癫痫狂分三种:1、可以看到血丝在眼珠上面,如鸡爪,这三个血丝会串到黑珠上,这种好治。2、眼睛上下都有血丝,难治,3、血丝在下,不治。也就是无法治。癫症、狂症、痫症 只要精神上有问题,99%都有便秘,把燥粪去掉后,再来会有很多种治疗方法,筋缩可以治疗,任何的抽筋,吐白沫,发狂奔走,都可以治,痫病症状就是不断讲重复的话。第7椎下,称为至阳穴,治腰椎痛,在第7和第9中间,是经外奇穴,糖尿病的人可以治,可针可灸。 5、第6椎,是灵台穴,帮助我们做诊断,禁针。第7椎,是血会的地方,血癌,会有压痛点,灵台穴有压痛点代表过多的营养,也就是西医讲的白血球增加,灵台穴有压痛就是标准的血癌。神道,在第5椎,任何心脏病按这里都会有压痛点,一般用针。第3椎叫身柱,由脊柱骨受伤产生的瘫痪,如果第3 椎裂掉,就完全没办法治了,只要第3椎还在,第2 3 4 5 坏,都有办法救回来,灸灸身柱可以让人长的高大,而且身体非常壮,而且不易感冒,不喜欢看到人火,这就是阴症,灸第3椎身柱,第9椎至阳。 大椎,感冒发烧 用放血退烧,因为它是手三阳 足三阳 督脉之会。陶道穴,是头椎和胸 6、椎区分点,大椎的助手。 7、度骨法,是用骨头来丈量,在我们的后脑勺,可以摸到脑骨,在脑骨下方半寸就是我们的风府穴,下半寸就是哑门穴,哑门专治声音发不出来,病人中风舌强,正面下廉泉,趴过来下哑门,哑门是督脉阳维之会。禁灸。风府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也不能灸,是中风的大穴。脑户,强间,一般都不灸,都会让喉咙失掉声音,用针。 8、后顶,和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治疗头痛。百会穴,百病皆治,因为百会是诸阳之会,六条阳经经过的地方,所以百病皆治,癫痫也可以治,中风时,是必取的穴道。 9、百会的前后左右各一寸半,都是加强百会的效果,我们在头下针,往这个凹洞的前5分斜刺,刺到百会穴,放血,采用斜刺的角度下去。上星穴,和神庭只差5分,主治鼻窦炎,鼻子发炎,用灸法,一般做7 、9 、11壮 。神庭穴,一般不针,灸比较多,脑部和头部的穴位,大部分治精神病,近取穴的道理。 10、素髎 在鼻子正中间,一般点刺放血治酒糟鼻,作用于鼻窦炎 鼻息肉。水沟,也就是我们说的人中,治癫痫,不识尊卑 胡说八道,面肿,下针效果很好。平的不会生儿子,有水沟代表有儿子。兑端,在上唇上面的正中间。龈交,这是督脉的最后一个穴道,治疗牙龈肿 腐烂,牙周病,用放血,中医放血的观念 旧的血去了新的血就会来,新的血会带来新的白血球,对消炎有效果。 11、肺藏魄,气的定义,就是热气真气,表现在头发出油,肺开窍于鼻,鼻在呼吸 毛孔也在呼吸 统统都是肺在管,长眉等于长寿。 |
|
293楼#
发布于:2015-11-15 02: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丽申请签到 2015年
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三)命门与阳关穴 1.命门穴,在第十四椎,肚脐正对面。命门下 两椎就是阳关,第十六椎。2.命门,可治剧烈头痛。角弓反张就是脑膜炎,阳关,可治腰痛。 3.2穴可针灸。 (四)悬枢穴 1.在第十三椎下。脊柱上的凸起是椎下,下针在软骨。2.可治腰痛,与阳关差不多,三焦经过。 (五)脊中与筋缩穴 1.脊中,只能下针,不可以灸。第十一椎下,在脾的正后方。外开一寸半,是脾俞。2.脊中可治黄疸,便血。3.人体背部肩胛骨下缘直线与脊椎骨交叉的点是第七椎,隔一个就是第九椎,是筋缩穴,在肝的后方,肝主筋,肝脏管筋。4.筋缩可针灸。可治癫痫狂。5.癫痫狂眼诊法看眼睛,血丝在眼珠三部分,像鸡脚,最好治。血丝在眼珠上下都有,难治。血丝在下部分,无法治。治好了,就没有血丝了。此症在筋缩可治。6.第七椎下,是至阳穴。第八椎下,是消渴穴,经外奇穴,可治糖尿病,可针灸,压不痛就是好了。 (六)至阳,灵台,神道,身柱 1.人体以十四椎为分野,脐下痛都是带脉,脐上 横的痛,是阳维脉的地方。在督脉上面,上面 就是至阳,下面就是阳关。2.第六椎下,是灵台穴。3.第七椎至阳穴,是血会的地方,血癌病人,在此会有压痛点。第六椎是灵台穴,旁边是督俞,诸阳之会。灵台有压痛,代表得到过多营养。会有压痛的,就是血癌。治到没有压痛,病就好了。此穴禁针。4.第五椎是神道,心脏病会有压痛点。主要用来诊断,下针很少,可下膀胱经穴道。5.第四椎没有穴道,第三椎身柱。脊椎骨受伤导致的瘫痪,如果第三椎裂掉就没有办法治,只要第三椎在,第二四五椎坏,都有救。6.灸身柱,可助长高,强壮身体,不容易感冒。不喜欢看到人火的阴症,可灸身柱及至阳。 (七)大椎与陶道穴 1.头转动,头椎随之转动,胸椎是不动的,动骨 与不动骨之间是大椎穴,第一胸椎下是陶道。2.大椎穴是真正大穴,陶道穴是助手。发烧感冒,在大椎用三棱针放血,挤一点出来,烧就退。 (八)哑门与风府穴 1.脑骨下方半寸是风府,风府下半寸是哑门穴。 2.病人中风舌强,正面下针廉泉,趴下下哑门穴。下针时对着舌尖下。哑门和风府穴不灸。风府是中风大穴,头项强痛的穴道。3.人体后脑枕骨上方,是强间穴,下方是脑户穴。一般不灸,可针。 (九)后顶与百会穴 1.百会穴,所有阳经之会。两个耳朵尖往上到头顶中心点,再往后五分的地方的凹洞,就是百会。2.百会往下一寸半,就是后顶。3.后顶与前顶都是百会辅助穴,治疗头痛。4.百会百病皆治。中风必取穴道。 (十)前顶,聪会,上星穴 1.百会往前一寸半是前顶,前顶往前一寸半是聪 会,聪会往前一寸半是上星穴,上星往前五分是 神庭。2.治鼻炎,鼻窦炎时,在上星灸,用米粒灸,在上星这个凹洞放一点凡士林,艾绒细小一些放上去灸。3.神庭穴一般不针,可灸,多治精神疾病。 (十一)素髎,兑端,龈交 1.素髎在鼻头正中间,与女人会阴相对。处女,素髎这会有一片骨头,不是,就变成2片骨头,很少扎针,一般点刺放血,治疗酒糟鼻,鼻窦 炎,鼻息肉。2.水沟穴,就是人中。下针可消面肿。3.兑端,上唇正中间。龈交,门牙肉正中间,治牙痛,牙周病,捻捻针就出针,放血,不留针,不灸。 四.手太阴肺经 (一)相傅之官:肺 1.肺是相傅之官,所有身体的规距节度由肺管。2.肺藏魄。魄在肺上,人才知道治节,才知道进退。肺是气之本,肺主皮毛,皮肤毛孔就是肺在管,中医治皮肤病,在肺上面治。肺开窍在鼻,鼻在呼吸肺也在呼吸,是肺在管。 |
|
294楼#
发布于:2015-11-15 07: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彩云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十一、第十二课学习心得
督脉经穴 督脉为诸阳之海,无井荣俞经合。 一、长强穴(主治痔疮) 督脉第一个穴道是长强穴,是足少阴、少阳之会,这个穴是痔疮的根本。怎么找这个穴道呢?让病人躺在床上,在尾椎骨的下方,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长强穴下针的时候,采斜刺。长强穴,无谓补泻,引气到就好了,下针不用太深,一寸左右。 二、腰俞穴 督脉第二个穴道叫腰俞,这脊椎骨在尾椎上是成三角形的,在尾椎骨上,在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我们叫腰俞。腰俞可治月经不来,其实我们有非常多的穴道可以治月经不顺,不一定要在腰俞治,很少用。 三、命门与阳关穴 命门是第十四椎。肚脐正对面的穴道是命门,从命门下两椎就是阳关。阳关穴和命门穴,一个是第十四椎、一个是第十六椎。阳关穴很少用到。阳关穴针灸都可以,治腰痛时可用到。 命门穴针和灸都可以,剧烈的头痛,中医讲的角弓反张就是脑膜炎 ,在命门上都可以治疗。命门穴顾名思义是生命之门。练功夫的人在肚脐下三寸的关元和命门,先观想成一条线。吸气时,这条线往下沉,这条线沉到会阴的地方。吐气时这条气往上升,升到顶的时候,再吐最后一口气,再提肛门。肛门在医书叫榖道,说起来比较优雅。 提肛在练功是最后一步。比如说你在吐气,吐到最后在没气时,再把肛门提起来。 平常小便,男女都可以用,从小就要教你的小孩子,不要随时跑去小便,你要等到饱满时,忍不住了才去。在小便时,要大力地排出来,成为反射动作,大力地尽量排,要让力量很大,养成习惯时,每天都在运动下焦,就会长命百岁。 四、悬枢穴 悬枢,在第十三椎下。悬枢,治症跟阳关差不多,治腰痛等等。三焦经会经过。 五、脊中与筋缩穴 脊中这个穴道只能下针,不可以灸。第十一椎下周围是脾脏,这穴道主要是治黄疸 、便血 。因为它在脾的正后方。膀胱经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是脾俞。人体的背后,背后两个肩胛骨,这个脊椎骨在中间,两个三角形的底端画条线,交错过去的就是第七椎。病人是以趴到且手肘垂直上举的方式。这样子交叉到的是第七椎,往下摸,突起就是第八椎,再下突起就是第九椎。 第九椎是筋缩。全身上下,肝主筋,全身的筋是肝脏在管。这个穴道正在肝的后方。督脉的穴道除了治病以外,还可帮助诊断。筋缩用针和灸都可以,像治癫痫狂。癫、痫、狂之眼诊法。癫、痫、狂,这三个是不一样的东西,在诊断上要看眼睛。把眼睛分成上下两部分。第一种呢,可以看到血丝在眼珠的上面,如鸡的脚。这三个血丝串穿到黑珠。第二种呢,这是眼睛,这是黑珠,上下都有血丝。第一种是最好治的,非常容易治。若是第二种的血丝就难治。第三种是血丝在下面,不治,就是无法治。眼睛拉下来看,左眼右眼都一样。看到不治,不是你就可以不治疗,你还是要想办法把他治好。这是过去的医书分三种诊断的方式。怎么知道治好了,看鸡脚,鸡脚就是血丝,没有了鸡脚,就好了。 那这个癫症、痫症、狂症,一般来说,精神上有问题,百分之九十九都有便秘。把燥粪去掉之后,再来会有很多种治疗方法。这个在筋缩可以治疗,任何的抽筋,吐白沫,发狂奔走都可以治。痫病会不断的讲重复的话,有人在马路上自言自语,就是痫病。 六、至阳穴 第七椎下是至阳穴。在第七椎、第九椎中间,是经外奇穴,我们叫消渴穴。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在这治疗,治到压它时不痛就是好了,或针或灸,也可以用来诊断糖尿病好了没有。 至阳穴也是近取穴,治我们的腰脊痛。实际上腰脊痛分很多种,如果是上部。在十四椎为分野,脐下痛是带脉。脐上横的痛,是阳维脉的地方。我们选的穴道不太一样。在督脉上面,上面就是至阳,下面就是阳关。那你就要看那个穴道是近取穴。 七、灵台穴 第六椎下这是灵台穴。灵台穴这个穴道是帮我们诊断用的。第七椎是血会的地方。像病人血癌时,在第七椎都会有压痛点。而第六椎灵台穴进入脊椎骨,是现在标准血癌可以看到的地方。灵台的旁边是督俞,诸阳之会。灵台有压痛点,代表得到过多的营养,实际就是西医讲的白血球增加。在灵台这边就会有过实的现象。灵台穴有压痛,就是标准的血癌。反过来,治到没有压痛,血癌就好了。一般疗程四周,小朋友两周。灵台穴在书上说“第六椎下,铜人缺”,治病的缺掉了、遗失掉了。灵台这个穴道禁针。我们的督脉是诸阳之会,每一个穴道几乎都络到一个脏。 八、神道穴 神道,在第五椎下,从七椎往上找最好找。第五椎是神道。这个神道穴,在任何的心脏病都会有压痛点。在初诊时压它,在治疗后再压它,就发现痛没那么多了。如何知道病好了,压的时候不痛了,就是好了。神道一般来说用下针,因为汗水比较多,所以下针。治症你们可以在书上参考一下,用神道主要用来诊断,下针很少下,都下在旁边膀胱经的穴道。 七、身柱穴 第四椎没有穴道,第三椎叫身柱。这个身柱骨很有名。假如脊椎骨受伤产生的瘫痪,如果是第三椎裂掉,就完全没办法治。只要第三椎骨还在,第二、第四、五坏,都还有办法救回来。实务上,身柱骨很好用,小孩子没事就灸身柱。灸灸身柱可以让人家长的高大,而且身体非常壮。临床上,平时常感冒的小孩子,灸身柱后,五壮七壮九壮都可以。小孩就没感冒了。不喜欢看到人、火,这是阴症,可以灸灸第三椎身柱及第九椎的至阳。 八、陶道和大椎穴 大椎跟陶道,在头部的地方。第一胸椎之上,这个穴道,叫大椎。第一椎之下,就是陶道。 陶道穴,是头椎和胸椎的区分点,一个病人背对你的时候,你手按着那个骨头,头椎是会转动的,但胸椎不动。所以在动骨和不动骨之间的就是大椎穴。 陶道穴是大椎的助手,大椎穴是真正的大穴。我们在发烧感冒时,用三棱针放血,挤一点血出来烧就退。因为它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我们在退烧时可以用大椎穴。书上后段有讲到前面两个门牙躁、项强,心下痞硬者,在大椎穴治疗。还有仲景曰“太阳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当刺大椎",医圣张仲景《伤寒》《金匮》。太阳少阳并病就是小柴胡汤症。大椎的主力就是用在高烧放血。 九、哑门与风府穴 要用度骨法来找穴道。度骨法是用骨头来丈量。在我们的后脑,可以摸到脑骨,在脑骨下方半寸,是风府穴。风府下半寸,只有一点点,就是哑门穴。 下针的手法是这样子。平常我们有特别设计的枕头(中间是空的),病人面朝下,但病人头可以靠着。我们下针的时候,这个针下去是这样子,对着舌根的方向。下到已经到脊椎骨旁,已经碰到头椎。到位的时候,病人舌头会吐出来。哑门专治声音。病人中风舌强,正面的时候下廉泉,趴过来就下哑门。哑门跟风府下针手法都一样,对着舌尖下。哑门是督脉阳维之会。在脑部那边下针,你只要方向对,都不会有问题。一般来说,哑门跟风府都不灸,灸哑门的话,一灸就哑了。风府在后面,两穴差半寸,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也不能灸。风府就是风之府,风很容易进去的地方。所以,是中风的穴道、头项强痛的穴道,都是近取穴。风府,旁边有风池,下面风门,所以冬天时,缩脖子就不会冷。因为脖子它根本就是一个冷却系统。风府是中风的大穴。 我们的后脑有个枕骨,有点突出的一块骨头,在突骨的上方跟下方各有一个穴道,一个是脑户、一个是强间。这个脑户、强间,一般都不灸的,都会让喉咙失掉声音,都是用下针的。 骨头上方是强间。 十、后顶与百会穴 强间后是后顶,后顶从百会开始找。两个耳朵耳尖的地方往下到头顶中心点,再往后五分的地方有一个凹洞,凹洞可以摸到,这就是百会。所有的阳经都会在这个地方。从百会往下一寸半,就是后顶。后顶跟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我们以百会为主。一般来说,都是治疗头痛 。 看头旋的时候,凡顺时钟转的,顺为同性。如果是逆转的话就是异性,女的下面是男的,男的下面是女的,这样就可以知道下一个是弟弟还是妹妹。 百会穴百病皆治,也就是当你完全想不到怎么办时,就治百会。因为百会是诸阳之会。我们有六条阳经,手有三阳足有三阳。而阴经只到脖子,不到头。所以“头”部,人称六阳之首,头上没有阴经,头部是阳经。所以天气再冷,穿着夹克,头可以在外面,因为头部是阳经,没有阴经。百会是六条阳经过的地方,所以百病皆治,癫痫也可以治。中风时,百会是大穴,必取的穴道。扁鹊取三阳五会,这是讲治百会。扁鹊是针灸的祖师爷。 十一、前顶、顖会与上星穴 从百会往前找一寸半就是前顶,那平常下针的时候,百会前一寸半,后一寸半,左一寸半、右一寸半,都是加强百会的效果。下头针时,都是要病人躺着,找到百会在这边,在这个百会前五分的地方,你摸到百会有个凹洞,往这凹洞的前五分,在这个地方斜刺,刺到百会穴。在头下针,是下在头骨和头骨之间,没有人直扎进去的。一般我们用放血,让血流出来,平常下针的话是采斜刺的角度下去,不是直的下去。 顖会呢?小孩子生下来头上的凹洞,小孩长大才会慢慢长起来。那如果我们要找这个顖会呢,我们从上星开始找,从神庭上星。直线往上,一路顺着督脉,一路摸上去,当你的弧度转上去会有感觉。过去我们的发际实际上就是在这个交接。凸起来的角这边就是发际。你弧度转上去的第一个凹点就是神庭。 百会找到后,百会往前走一寸半就是前顶,前顶再往前一寸半就是顖会,顖会再往前一寸半就是上星,上星跟神庭只差五分,平常这些穴道我们很少用。我们大概会用到上星。我们在治鼻窦炎 、治鼻子发炎时,在上星灸。上星是用米粒灸,把头发分开来,头发用夹子夹住,找到上星穴的时候,一般督脉的穴道都有个凹洞,在上星这个凹洞上放一点凡士林,艾绒用细细小小的放上去,香一点,一下就烧完,做七壮,九壮,十一壮。灸的时候,会麻麻的一条直接到鼻子,效果不错。那灸到头上有个疤也没关系,和尚有九个疤,你才一个。搽一点外用伤口的药膏就可以。 神庭穴一般来说不针,你大概知道位置就好了。灸比较多,一般很少用针的,脑部或头部的穴道,大部分都是治精神病,你想近取穴就对了。比如说这个人精神病,你都可以取他的近取穴。 十二、素髎、兑端、龈交穴 素髎在鼻头的正中间,鼻头的地方就是素髎。这个素髎穴跟女人的会阴穴是相对的,女人如果是处女之身,素髎这会有一片骨头,鼻子一摸,就感觉得出来,如果不是就变成两片骨头。很少扎针在素髎的,通常用点刺放血治酒糟鼻,鼻子很红,效果非常好,不扎针也不灸用放血的,这是近取穴,鼻窦炎,鼻息肉都可以用。治疗酒糟鼻放血效果最好。 水沟就是我们的人中,在穴道上如何下针,书上:“主消渴饮水无度”,因为在嘴巴旁边嘛,你喝一杯就小一杯出来。癫痫、不识尊卑、胡说八道、面肿都可针。有的人人中是一个缝,像个水沟。有人没有水沟,平的代表没有小孩,没有儿子,有水沟代表有儿子。常常有的妇人,早上起来脸肿肿的,都可以下,效果都很好。 兑端,在上嘴唇上面正中间。这是近取穴,平时很少用。 龈交在门牙肉正中间,扎针时嘴巴拉开来,治牙痛,牙周病。这个针你扎上去,捻捻针就出针,一出针血就出来,不留针。这是督脉最后一个穴道,治疗牙龈肿 、腐烂,牙周病 ,用放血的就好了。中医的放血的观念很好,旧的血去了,新的血就来,新的血会带来新的白血球。所以,放血是很好的。放血对消炎很好。 |
|
295楼#
发布于:2015-11-15 08: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 8班严婷申请签到 2015.11.14《针灸大成》第11.12学习心得
一、命门与阳关穴 1.命门穴:肚脐正背面穴道一命门穴 2.命门穴:可针可灸,脑膜炎,剧烈头痛 3.阳关穴:位于十六椎,少用,治疗腰痛,可针灸。 二、悬枢穴 悬枢穴位于十三椎下,治腰痛等。 三、脊中与筋缩穴 1.脊中穴:只下针不可灸,主治黄疸,便血。 2.脊缩穴:位于第九椎,可针可灸,治癫痫,狂症。 四、至阳 灵台 神道 神柱 1.至阳穴:就近取穴,可针可灸,治疗腰脊痛。 2.灵台穴:第六椎下,灵台的旁边是督俞,诸阳之会。禁针 3.神道穴:在第五椎下。可针。神道穴诊断心脏病时用。 5.身柱穴:在第三椎下,小孩灸身柱,可长高,不感冒。 五、大椎与陶道穴 1.大椎穴:在第一胸椎之上,是大穴。高烧时三棱针刺放血可退烧,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 2.陶道穴:在第一胸椎下 六、哑门与风府穴 1.风府穴: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用度骨法定位,在后脑脑骨下方半寸,中风、头强痛,可针不灸,下针是对着舌尖方向。 2.哑门穴:在风府下半寸,对着舌尖的方向,扎到位时,病人的舌头会吐出来。哑门专治声音发不出来,可针不灸,一灸就哑。 七、后顶与百会穴 1、后顶穴:百会往下一寸半,后顶和前顶是百会的辅助穴,可治疗头痛。 2、百会穴:两耳尖连线中点后半寸的凹点,手、足三阳经过百会,是诸阳之会;百病皆治(中风、癫痫),可针不灸;针时:在百会穴前半寸向后斜刺半寸达百会穴。 八、前顶、顖会与上星穴 1.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半,下针要用斜刺,不能是直下。 2.顖会穴:前顶穴前一寸半 3.上星穴:顖会穴前一寸半,治鼻窦炎:米粒灸。 4.神庭穴:上星前半寸,可灸不针,少用。 5.头部或脑部穴位,主治精神病,就近取穴。 九、素髎、兑端、龈交穴 1、素髎穴:在鼻头正中间,不针不灸,三棱针点刺放血,治酒糟鼻,鼻窦炎,鼻息肉。酒糟鼻难看放血效果最好。 2、兑端穴:上唇正中间,就近取穴。 3、龈交穴:门牙肉正中间,针刺放血,治牙龈肿、腐烂、牙周病。 十.手太阴肺经 1.肺为相傅之官 |
|
296楼#
发布于:2015-11-15 08: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叶好华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三、督脉经穴篇 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阳气在流行完全身之后.就会回到督脉。 督脉跟任脉一样,没有井荣俞经合。
腰俞在尾椎骨上,在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腰俞可治月经不来,其实我们有非常多的穴道可以治月经不顺,不一定要在腰俞治,很少用。
命门是肚脐正对面的穴道,命门是第十四椎,从命门下两椎就是阳关,阳关是第十六穴。 阳关穴针灸都可以,像治腰痛时,但很少用。 命门穴针和灸都可以,剧烈的头痛,中医讲的角弓反张就是脑膜炎,在命门上都可以治疗。 练功夫的人在肚脐下三寸的关元和命门,先观想成一条线。吸气时,这条线往下沉,这条线沉到会阴的地方。吐气时这条气往上升,升到顶的时候,再吐最后一口气,再提肛门。这样练气可以长命。
脊中:在第十一椎下,在脾的正后方。 这个穴道只能下针,不可以灸。 周围是脾脏,这穴道主要是治黄疸、便血。 筋缩:在第九椎下,肝主筋,这个穴道正在肝的后方 筋缩用针和灸都可以,像治癫痫狂,任何的抽筋,吐白沫,发狂奔走。 癫、痫、狂之眼诊法: 癫、痫、狂,这三个是不一样的东西,在诊断上要看眼睛。这是眼珠,左眼右眼都一样。三个血丝在眼珠的上面的为癫,易治;上下都有血丝的为痫,难治;三个血丝在眼珠的下面的为狂,治不了。 6. 至阳、灵台、神道、身柱 至阳穴:在第七椎下,是消渴穴。可治疗糖尿病,可针可灸。 是血会的地方,病人血癌时,在第七椎都会有压痛点。 至阳穴也是近取穴,治我们的腰脊痛。腰脊痛分脐下痛都是带脉,脐上横的痛,是阳维脉的地方。我们选的穴道不太一样。 灵台穴:在第六椎下,灵台穴有压痛,就是标准的血癌。灵台这个穴道禁针。 神道:在第五椎下,在任何的心脏病,神道穴都会有压痛点。可下针。 身柱:第三椎,身柱骨很好用,小孩子灸身柱,可以让小孩长的高大,而且身体非常壮,不容易感冒。
大椎:在第一胸椎之上,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我们在退烧时可以用大椎穴。门牙躁、项强,心下痞硬者,在大椎穴治疗。大椎的主力就是用在高烧放血,用三棱针放血。 陶道穴:在第一椎之下,陶道穴是大椎的助手。
度骨法是用骨头来丈量。 风府穴:在我们的后脑,可以摸到脑骨,在脑骨下方半寸,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风府是中风的穴道、头项强痛的穴道,也不能灸。 哑门穴:风府下半寸是督脉阳维之会。哑门专治声音都发不出来。针法是对着舌尖下。不灸,灸哑门的话,一灸就哑了。 后脑有个枕骨,这突骨的上方跟下方各有一个穴道,一个是脑户、一个是强间。这个脑户、强间,一般都不灸的,都会让喉咙失掉声音,都是用下针的。
百会:两个耳朵耳尖的地方往下到头顶中心点,再往后五分的地方有一个凹洞,凹洞可以摸到,这就是百会。 百会是诸阳之会,六条阳经,手有三阳足有三阳,头上没有阴经,头部是阳经。 百会是大穴,百病皆治,如癫痫,中风。 下头针时,都是要病人躺着,在这个百会前五分的地方斜刺,刺到百会穴。我们在头下针,是下在头骨和头骨之间,没有人直扎进去的。一般我们用放血。
前顶:百会往前找一寸半。很少用。 顖会:前顶再往前一寸半。很少用。 上星:顖会再往前一寸半就是,上星跟神庭只差五分。可灸,治鼻窦炎、治鼻子发炎。神庭穴一般来说不针,灸比较多。 脑部或头部的穴道,大部分都是治精神病,你想近取穴就对了。
素髎:在鼻头的正中间,作用就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不扎针,可点刺放血。 水沟:就是我们的人中,可下针。 兑端:在嘴唇的地方,上唇上面正中间。这是近取穴,平时很少用。 龈交:在门牙肉正中间,是督脉最后一个穴道,治疗牙龈肿、腐烂,牙周病。扎针时嘴巴拉开来,扎上去,捻捻针就出针,一出针血就出来,不留针。不能灸。 四、手太阴肺经 肺是“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所有身上的规矩节度是肺脏在管。 肺藏魄,魄就是白天见鬼,看到不应该看到的东西,你很惧怕,就是魄已失。魄在肺上,我们才知道治节,才知道进退,才知道客气、态度。 肺是气之本,气的定义,就是热气、蒸气。 肺主皮毛,也就是皮肤毛孔是肺在管。所以中医治皮肤病,在肺上面治疗。肺开窍在鼻,鼻在呼吸,毛孔也在呼吸,通通是肺在管。脸上的眉毛也是肺脏在管。那有的人眉毛掉了,就是魄不守。 肺主忧,忧太过,就伤到肺。喜能胜忧。 在五行时,木火土金水,木主肝;肝生怒;心主喜;脾主思;肺经主忧,肾管恐。这个是相生的,我们可以有一点点怒、一点点喜、一点点思、一点点忧、一点点恐,但不能过怒、过喜、过思、过忧、过恐。太过就会伤到,化解就是用相克,忧能伤肺,火克金,用喜能胜忧。 |
|
297楼#
发布于:2015-11-15 08: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冯羡群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1、腰俞穴 在第二十一椎,可治月经不来。很少用此穴。 2、命门穴 第十四椎,肚脐正对面腰部的穴道是命门,针和灸都可以,剧烈的头痛,脑膜炎在命门都可以治。练提肛练气可养生。 3、阳关穴 第十六椎,阳关针灸都可以,治疗腰痛,但很少用。 4、悬枢穴 在十三椎下,治腰痛等,三焦经会经过。 5、脊中穴 脊中在第十一椎下,只能针不能灸,治疗黄疸、便血,旁开1.5寸是脾俞。 6、筋缩穴 第九椎是筋缩,用针和灸都可以,可治疗癫、痫、狂。 癫、痫、狂之眼诊法:第一种,血丝在眼珠的上方,好治,第二种,上下都有血丝,难治。第三种,下面有血丝,不治。 7、消渴穴 第七、第九椎中间,是消渴穴,糖尿病在刺治,可针可灸。 8、至阳 第七椎下是至阳,治疗腰脊痛。 9、灵台 第六椎下是灵台穴,按此穴有压痛,标准的血癌,禁针。 10、神道 第五椎下是神道,任何的心脏病会有压痛点,一般做诊断,下针很少。 11、身柱穴 第三椎下是身柱,小孩子常灸身柱,可以长高,身体壮实,不易感冒。 12、大椎穴 第一胸椎之上是大椎,大椎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高热时可以放血治疗。 13、陶道穴 陶道在第一胸椎之下,是大椎的助手。 14、15、哑门穴和风府穴 先找风府,脑骨下方半寸,是风府穴,中风、头项强痛的穴位,不灸。 风府下半寸为哑门,下针为病人面朝下,下针对着舌根方向,到位的时候,病人舌头会吐出来,治疗声音发不出来。脑骨下方半寸,是风府穴,中风、头项强痛的穴位,不灸。 哑门穴不灸,一灸就哑。 16、17后顶与百会穴 百会穴:两耳尖的地方连线到头顶与鼻子延线相关中心点,再往后五分有一个凹洞,这是百会穴。百会是诸阳之会,所以百病皆治,中风、癫痫等。 后顶穴:百会往下一寸半是后顶,后顶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一般来说都是治疗头痛。 扁鹊典故 18、19、20、前顶、聪会与上星穴 百会前1.5寸是前顶,前顶前1.5寸是聪会,聪会前1.5寸是上星,上星前5分是神庭。平常这些穴道很少用,我们在治疗鼻窦炎、鼻炎时会用米粒灸在上星。神庭一般不针。脑部或头部的穴道大部分治疗精神病。 21、素髎:点刺放血治疗酒糟鼻。 22、兑端,在上嘴唇的正中间,就近取穴,很少用。 龈交穴治疗牙痛、牙周病,这是督脉的最后一个穴位,治疗牙龈肿、腐烂、牙周病,放血就好。 二、手太阴肺经 1、相傅之官:肺 所有身上的规矩节度是肺脏在官。肺藏魄,有魄在肺上,人才知道治节,进退。肺是气之本,头发过油,是气太足的表现。肺主皮毛,中医治疗皮肤病都在肺上治。 |
|
298楼#
发布于:2015-11-15 10:52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丁敏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长强穴(主治痔疮)长强穴(主治痔疮) 命门与阳关穴:命门第十四椎,肚脐正对面,为大穴,可针可灸,可治疗脑膜炎(角弓反张),阳关在十六椎下。针灸都可,主治腰痛。 悬枢穴 在第十三椎下,可治腰痛,三焦经会经过 悬枢穴 在第十三椎下,可治腰痛,三焦经会经过 脊中与缩筋穴:脊中在十一椎下,只针不灸。主治黄疸,便血。在第11椎下外开一寸半是脾俞。第九椎是筋缩,可针可灸。穴在肝后方,肝主筋,抽筋,癫痫狂可找此。可针可灸。 癫 痫 狂症,看眼睛,把眼角切开一分为二,①血丝在眼珠的上方,如3个鸡爪,好治②黑眼珠上下都有血丝,难冶,③血丝在下面,不治。一般精神上有问题,一般都有便秘。 消渴穴:靠大椎第7与第9椎之间为经外奇穴,即消渴穴,是糖尿病诊断穴,可针可灸; 至阳、灵台、神道、身柱 第七椎下是至阳,治疗腰脊痛。 第六椎下是灵台穴,灵台有压痛,标准的血癌,禁针。 第五椎下是神道,任何的心脏病会有压痛点,一般做诊断,下针很少。 第三椎下是身柱,小孩子常灸身柱,可以长高,身体壮实,不易感冒。 大椎和陶道穴 第一胸椎之上是大椎,大椎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高热时可以放血治疗。 陶道在第一胸椎之下,是大椎的助手。 .哑门穴与风府穴 风府穴:按度骨法找,在我们的后脑骨下方半寸。 哑门:风府穴下半寸,只有点点。 下针手法:对着舌根的方向,下到已经到脊椎骨旁到位时,病人舌头会吐出来,专治声音发不出。 中风舌强正面下针廉泉,趴过来下针哑门。哑门与风府下针都样,不可灸,哑门一炙会变哑。 中风的穴道、头项强痛的穴道都是近取穴。风府旁有风池穴。 后脑突骨上方与下方各有一个穴道,脑户穴,强间穴禁灸,一灸喉咙失声,可针法 后顶与百会:强间后是后顶。百会,脑正中后五分,百病皆知,阳经之会,中风时必取大穴。后一寸为后顶,前一寸为前顶,皆为百会辅穴。 前顶 顖会 上星穴:前顶前一寸半,上星:顖会前一寸半,治鼻窦炎,米粒灸。神庭:上星前五分,可灸不针 1素髎,兑端 龈交穴: 素髎在的正中间,鼻头正中间,与会阴相对,放血,治酒糟鼻,鼻窦炎。兑端:上唇正中间。龈交:门牙肉中间。治牙痛、牙周病,牙龈肿、腐烂 |
|
299楼#
发布于:2015-11-15 11: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柏风琴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4日《针灸大成》第11.12集学习心得
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阳气在流行完全身之后.就会回到督脉。阳气就像河流,最后会流到大海,督脉就像个大海。 督脉跟任脉一样,没有井荣俞经合。倪老师特别强调要知任督二脉之功,先将四门关闭,耳、目、口、鼻先闭起来。 1.首穴——长强穴(主治痔疮) 督脉第一个穴道是长强穴,是足少阴、少阳之会,这个穴是痔疮 的根本。取穴:让病人躺在床上,在尾椎骨的下方,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长强穴下针的时候,采斜刺。长强穴,无谓补泻,引气到就好了,下针不用太深,一寸左右。主要是治痔疮。 痔分两种,一种是内痔、一种是外痔。内痔时,中医定义它,是先血后便。大便的时候,血排出来后,再出大便,不会痛。外痔是先便后血,上完厕所,一擦屁股,看到流血,这是外痔,先便后血,外痔会很痛。长强穴,不管内、外痔都可以治疗。像痔疮就是个非常好的治症,不管是针、灸或中药。 2.腰 俞 穴 督脉第二个穴道叫腰俞,这脊椎骨在尾椎上是成三角形的,在尾椎骨上,在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我们叫腰俞。 3、命门与阳关穴 在找阳关穴时,先找命门,命门是第十四椎。看侧面的图,肚脐正对面的穴道是命门,从命门下两椎就是阳关。阳关穴和命门穴,先找命门,再找阳关,一个是第十四椎、一个是第十六椎。阳关穴很少用到。阳关穴针灸都可以,像治腰痛时。 命门穴针和灸都可以,剧烈的头痛,中医讲的角弓反张就是脑膜炎 ,在命门上都可以治疗。命门穴顾名思义是生命之门。练功夫的人在肚脐下三寸的关元和命门,先观想成一条线。吸气时,这条线往下沉,这条线沉到会阴的地方。吐气时这条气往上升,升到顶的时候,再吐最后一口气,再提肛门。 4、悬枢穴 在第十三椎下。在讲督脉时都是指第几椎下。在触诊摸背后的时候,会摸到一个凸,两个凸的。这个凸的才是椎下。因为骨头是这样子的,下针要在软骨下,所以凸起来的才是椎下。悬枢呢,治症跟阳关差不多,治腰痛 等等。三焦经会经过。 5、脊中与筋缩穴 脊中这个穴道只能下针,不可以灸。第十一椎下周围是脾脏,这穴道主要是治黄疸 、便血 。因为它在脾的正后方。以后会学到膀胱经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是脾俞。脊中我们大部分是下针。 人体的背后,背后两个肩胛骨,脊椎骨在中间,两个三的底端画条线,交错过去的就是第七椎。病人是以趴到且手肘垂直上举的方式。这样子交叉到的是第七椎,要注意是背面,若看图易误解,不是正面而是背面。往下摸,突起就是第八椎,再下突起就是第九椎。 第九椎是筋缩。全身上下,肝主筋,全身的筋是肝脏在管。这个穴道正在肝的后方。督脉的穴道除了治病以外,还可帮助诊断。筋缩用针和灸都可以,像治癫痫 狂。 至阳、灵台、神道、身柱(2-01:14:54) 至阳穴也是近取穴,治我们的腰脊痛 。实际上腰脊痛分很多种,如果是上部。在十四椎为分野,脐下痛都是带脉。脐上横的痛,是阳维脉的地方。我们选的穴道不太一样。在督脉上面,上面就是至阳,下面就是阳关。那你就要看那个穴道是近取穴。 那第六椎下,这是灵台穴。从第七椎往上一椎,就是第六椎,就是灵台。灵台穴这个穴道是帮我们诊断用的,第七椎这个穴道也是可以帮我们做诊断,这些都非常好用。 第七椎是血会的地方。像病人血癌时,在第七椎都会有压痛点。而第六椎灵台穴进入脊椎骨,是现在标准血癌可以看到的地方。灵台的旁边是督俞,诸阳之会。灵台有压痛点,代表得到过多的营养,实际就是西医讲的白血球增加。在灵台这边就会有过实的现象。灵台穴有压痛,就是标准的血癌。反过来,治到没有压痛,血癌就好了。一般疗程四周。 灵台穴在书上说“第六椎下,铜人缺”,治病的缺掉了、遗失掉了。灵台这个穴道禁针。我们的督脉是诸阳之会,每一个穴道几乎都络到一个脏。 神道,在第五椎下,从七椎往上找。第五椎是神道。这个神道穴,在任何的心脏病都会有压痛点。在初诊时压它,在治疗后再压它,就发现痛没那么多了。如何知道病好了,压的时候不痛了,就是好了。神道一般来说用下针,因为汗水比较多,所以下针。 哑门与风府穴 要先找到风府穴,要用骨度骨法来找穴道。度骨法是用骨头来丈量。在我们的后脑,可以摸到脑骨,在脑骨下方半寸,是我们的风府穴。风府下半寸,只有一点点,就是哑门穴。 下针的手法,平常我们有特别设计的枕头(中间是空的),病人面朝下,但病人头可以靠着。我们下针的时候,这个针下去是这样子,对着舌根的方向。下到已经到脊椎骨旁,已经碰到头椎。到位的时候,病人舌头会吐出来。哑门专治声音都发不出来。 病人中风舌强,正面的时候下廉泉,趴过来就下哑门。哑门跟风府下针手法都一样,对着舌尖下。哑门是督脉阳维之会。在脑部那边下针,你只要方向对,都不会有问题。一般来说,哑门跟风府都不灸,灸哑门的话,一灸就哑了。 风府在后面,两穴差半寸,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也不能灸。风府就是风之府,风很容易进去的地方。所以,是中风的穴道、头项强痛的穴道,都是近取穴。你看这个风府,旁边有风池,下面风门,所以冬天时,你缩脖子就不会冷。因为脖子它根本就是一个冷却系统。风府是中风的大穴。 我们的后脑有个枕骨,有点突出的一块骨头,在突骨的下方,这些穴道我们很少用,你知道位置就好了。这突骨的上方跟下方各有一个穴道,一个是脑户、一个是强间。这个脑户、强间,一般都不灸的,都会让喉咙失掉声音,都是用下针的。 骨头上方是强间。有一种人摸不到骨头的,东北的人脑后是平的。 9、后顶与百会穴 强间后是后顶,后顶从百会开始找。 后顶跟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我们以百会为主。一般来说,都是治疗头痛 。 素髎、兑端、龈交穴 素髎在鼻头的正中间,鼻头的地方就是素髎。这个素髎穴跟女人的会阴穴是相对的,女人如果是处女之身,素髎这会有一片骨头,鼻子一摸,就感觉得出来,如果不是就变成两片骨头。很少扎针在素髎的,通常用点刺放血治酒糟鼻 ,鼻子很红,效果非常好,不扎针也不灸用放血的,这是近取穴,作用就是鼻窦炎 ,鼻息肉 。 水沟就是我们的人中。 兑端,在嘴唇的地方,龈交,扎针时嘴唇拉开来,这门牙,在门牙肉正中间,扎针时嘴巴拉开来,一般来说是近取穴,治牙痛,牙周病。这个针你扎上去,捻捻针就出针,一出针血就出来,不留针。不要去灸,这是督脉最后一个穴道,治疗牙龈肿 、腐烂,牙周病 ,用放血的就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