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平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1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3000楼#
发布于:2016-01-23 19:41
中医经典特训一班张兴平申请签到。
 2016年1月23日《黄帝内经》第81节学习心得:    第三是:  你不了解贫富贵贱所处的环境,土地的薄厚,形体的寒温,不理解饮食上应该吃些什么,不能区別性情的勇怯,不知道应用此类异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像这样足以使自己头脑混乱,而不能够使自己有清楚的认识。
   第四:    诊断疾病,不问病起于何时,是由于精神方面的刺激,饮食方面的不节制,生活起居方面的越出常规,还是由于中毒?这些都没有问清楚,就贸然诊察病人的脉息,怎能诊断出什么病呢?信口胡说,杜撰病名,就会因粗技大叶,而使自己陷于困境。
             阴阳类篇    第七十九
   在初春的时候,黄帝问雷公:    按照阴阳的分折方法和关于经脉的理论,以及五脏生时的规律,你认为哪一脏最重要?雷公回答:  春季属甲己木,其色春,在五脏中主肝,肝旺于春季七十二日,也是肝脉当令的时候,我认为肝脏是最要的。
   帝道:  我依据上下经阴阳比类分析,的理论来体会,你认为最重要的,实际上却是最次要的。三阳(太阳)为经,二阳(阳明)为纬,一阳(少阳)为游部,从这就可了解五脏之气的运行络始,三阴(太阴)为表,二阴(少阴)为里,一阴(厥阳)是阴气之最络,也是阳气的开始,有如朔晦的交界,这就明确无误地印证了阴阳的道理。
   “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是指太阳,如果是三阳的脉,太阳的脉,进到手太阴,病人脉有弦浮而不沉的脉象,这是表邪,当表有邪,太阳经生病的时候,病在表,会在手太阴肺经的寸,关,尺上膜到浮脉,浮而不沉,代表有表邪。所谓二阳者,阳明也,是手太阴,阳明的脉如果跑到寸,关,尺的位置,脉出现弦而沉急,不鼓,常脉阳明的脉应该是浮大,但很短。如果脉比手上的寸脉加尺脉还短的叫短脉。如果脉是浮而短是阳朋脉。现在是沉急不鼓,这是疬跑到里面去了。这时就危险了。一阴是少阳,当少阳进入手太阴肺经的时候,会直接连到人迎脉的地方,脉如是悬绝,这就是少阳经的病脉,如见有阴而无阳的脉象,就要死亡。
  三阴讲的是太阴,三阴并为太阴,六阴之主也,这是气血的源头,所以太阴很重要,如果是太阴是浮而缓,脉在中间,缓而有力。如果是脉沉在很深的地方,这是有问题了。脉只要下沉,都是进入内脏了。脉如果浮起来,都是在表。
    二阴是少阴,其脉到达肺,其气归于膀胱,外与脾胃相连。一阴就是厥阴独至,厥阴脉是肝脏的脉,正常的肝脉是在肝的位置上有一点点弦,但是缓而有力,因为有胃气。
    三阳相当于高尊的父亲,二阳相当于外卫,一阳相当于枢纽。三阴相当于善养育的母亲,二阴像雄性那样内守,一阴如使者一般交通着阴阳。
    如果是二阳,一阴(二阳是阳明,一阴是厥阴),出现的时候,是阳明主病,如果遇到二阳,一阴,这个阴不能胜阳,阳是最大,当然病在阳这是观念。阳明就是二阳合并为阳明,一阴,二阳一定比一阴大,所以一阴不能胜二阳。所以我们治肝病,一定要通利肠子。
     如果是二阴二阳并在一起,则病在肺,少阴脉沉,少阴之气胜肺伤脾,在奴伤及四肢,二阴二阳交互为患,其病在肾。少阴出现的时候是心经,二阴一阳并出于肾,二阴讲的是少阴少阳,当少阴少阳两个并在一起的时候,并会从肾脏出来。寒气就会进入心脏。所以,会闭寒不通,四肢别离。
   二阳三阴,二阳者阳明,太阴,至阴皆在,阴很强,阴不能过阳,阳气又不能止阴,就是阴阳相亢,你不能控制我,我不能控制你,这是阴阳并绝,如果出现浮脉,因为阴阳两个相抗,力量差不多,不相互助,而互相抗争的时候,而产生肚子里长积块,如果是脉沉,代表里面化脓了。
     冬季三月的病,如这个脉应该是冬天的脉,脉症相同,就没有问题,结果冬天看到阳症,这就是脉症不合,是逆症,因为这是阳要绝了,当阳往外浮的时候,病人会显现热症,这就很危险了。
           方盛哀论篇       第八十
    雷公问:  气的盛哀,怎么样的算是逆,怎么样的算是顺?    黃帝说:  阳气从左而右,阴气从右而左,老年之气从上而下,少年之气从下而上,所以阳归春夏则为順为生,阳归秋冬则为逆,为死,反过来说,阴归秋冬则为顺,为生,阴归春夏则为逆,为死。所以不论气盛气衰,只要不顺都全是成为厥症。
    雷公又问:   气有余也能成厥吗?    
   黄帝说:   阳气一味上行而不下,那么足部会厥冷到膝,如果是少年的,在秋冬见到这样症状就会死。但是,老年的在秋冬却可生。阳气上而不下,会发为头痛或巅顶疾患,这种厥征,说它属阳,找不出阳热,说它属阴,辨不清阴寒,五脏部分又隔得远,沒有显著形记,可作验证,病人好像置身旷野,又像伏居穴室,细微的东西,就是全神贯注,仍然看不完全。
    肝气虚,就会使人梦见白色东西,或梦见有人被杀流血,尸体交横,当金旺的时候,就会梦见战争,肾气虚就会梦见船淹死人,当水旺的时候,就会梦见自己潜伏在水里,好像遇到很害怕的事,肝气虚就会梦见茵香草木。当木旺的时候,就会梦见伏在树下不敢起来。心气虚就会梦见救火和见到雷电。当火旺的时候,就会梦见大火燔烧。脾气虚就梦见饮食不够充足,在其当旺的时候,就会梦见筑墙盖房子,这些都是五脏气虚,六腑的阳气有余,五脏的阴气不足,阴虚阳亢,所以才魂梦纷乱。当参合五内见证,调其阴阳,审察十二经脉而加以治疗。
     诊法有五变:   可用来衡量病人,那就是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如果诊法上彻底掌握了阴阳的原则,对病情就可以得到全面了解。
     脉息之动本无常规,或偏阴,或偏阳,或搏动并不明显,所以诊法也沒有固定的常规,诊时必须兼取人迎趺阳,又必考虑病人地位的高低,形志的苦乐。
杨诚
侠客
侠客
  • UID20147989
  • 粉丝10
  • 关注2
  • 发帖数10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001楼#
发布于:2016-01-23 20: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6年1月19日,《黄帝内经》77课心得:
2.人体脏腑和经脉之气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1)春之气在经脉:
春天是自然界中万物开始生长的季节,天地之间的阳气开始趋于生长、旺盛,阴气开始趋于衰弱,气候渐趋温暖,冰冻的大地开始融化、江河流通,与之相对应,人身之气在经脉。
2)夏之气在孙络:
夏天是自然界中万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阳气最旺盛,气候由温暖转为炎热,人身经脉中的气血充盈,并充溢到孙络中,孙络得到气血的营养,皮肤就变得润泽而充实;
3)长夏之气在肌肉:
长夏,人身上经脉和络脉的气血都很旺盛,所以能充分的营养滋润肌肉。
4)秋季人身之气在皮肤: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人体皮肤纹理、毛孔也随之收缩关闭;
5)冬季之气在骨髓中:
冬天是万物闭藏的季节,人身的气血也趋向于体内而闭藏,向内附着在骨髓,流通在五脏。
*所以,邪气在随着四时人体气血不同情况而侵入人体的不同部位,引起各种不同的病变。病邪侵入人体后产生的各种变化,是不容易预测的。所以要根据人体经脉中气血的四时变化,来确定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驱除邪气,邪气被除,人的气血就调和而不逆乱。

3.如果治疗时违反了四时变化的规律,就会使人体的气血紊乱
1)春气在经脉,要刺到经脉上,如果误刺:
误刺络脉,是不及,使人体气血向外散,就会使病人产生气短的症状
误刺肌肉,是太过,会使人体气血循环发生紊乱,使气血停留在体内而不通畅。
误刺筋骨,是太过,会使气血停留在体内而不通畅,病人就可以发生腹部胀满等症状。
2)夏气在络脉,要刺在络脉上,如果误刺:
误刺经脉,是太过,就会损伤人体气血,使气血衰竭,病人出现疲倦,懈怠无力等症状;
误刺肌肉,是太过,使气血内虚,病人容易恐惧。
误刺筋骨,是太过,使人气血运行紊乱而上逆,病人容易发怒
3)秋气在皮肤,要刺在皮肤上,如果误刺:
误刺经脉,是太过,使气血紊乱上逆,病人健忘
误刺络脉,是太过,使阳气不能运行于体表,会使病人嗜睡而不想活动
误刺筋骨,是太过,使内部气血受到损伤而紊乱,病人容易出现寒冷颤抖的症状。
4)冬气在骨髓,要刺到骨边,如果误刺
误刺经脉,是不及,使人气血受到损伤而虚弱,不能上行滋养双眼,就会产生视物模糊
误刺络脉,是不及,会使人气血外泄,内脏空虚,外部邪气乘机侵入而形成大病痹症。
误刺肌肉,是不及,会使阳气损伤衰竭,也会使人心神失养而健忘。
例如中风进针一定要扎到骨边,因为中风的病人病邪很深

4.针刺必须遵从四时规律,以驱除病邪、治疗疾病;否则使正气紊乱、气血失调,助长邪气,使邪气与正气纠缠在一起,互相抗争。所以治疗前必须仔细审察三部九候脉象的变化,并结合四时经气的部位,给予恰当的治疗,才能使正气不被扰乱、不受邪气的攻击。

5.误刺症状
1)误刺心脏,大约一天就会死亡,心在气为噫,若见噫气,即为死亡征兆。
2)误刺肝脏,大约五天内就会死亡,肝在气为语,若见有自言自语即为死亡征兆
3)误刺肾脏,大约六天内就会死亡,肾在气为嚏,若见有打喷嚏的症状,即为死亡的征兆。
4)误刺肺脏,大约三天内就会死亡,肺在气为咳,若见有咳嗽的症状,即为死亡的征兆。(督脉可以直刺,第十四椎以上要斜刺、不要直刺)
5)误刺脾脏,大约十天内就会死亡,脾在气为吞,若见有吞咽困难的症状,即为死亡的征兆。

第六十五篇    标本病传论


标本:指病发的先后次序;本,是病原发的地方,最早发生的地方;标,是病传经到表面的表现。
病传:指疾病的传变规律

1.治病前要分清病的阴阳、标病和本病,标急治标,本急治本。经方要先去表邪,再攻里邪。
例如:
一个人发烧,说一周没大便了,本是便秘,标是发烧,先治本、即先通便;
一个人发烧三四天了,昨天还大便了,今天没大便,本是发烧,开解表的药。
先患病后气血紊乱的,本是病,标是气血紊乱,先治本、即先治病;
例如:盲肠炎,腹痛,找阑尾点压痛,针药并施
先气血紊乱后患病的,本是气血紊乱,标是病,先治本、即先治气血紊乱;
先寒后产生其他病变的,本是寒,标是其他病变,先治本,即先治寒;
先患病后出现寒性病变的,本是先患的病,标是寒,先治本,即先治患的病;
先患热病后出现其他病变的,本是热病,标是其他病变,先治本,即先治热病;
先患热病后出现腹胀的,本是热病,标是腹胀,先治标,即先治腹胀;
先患病后出现泄泻的,本是先患的病,标是泄泻,先治本,即先治患的病;
先泄泻后患其他疾病的,本是泄泻,标是其他病变,先治本,即先治泄泻,治好后才能治其他的病;
先患病后出现腹胀的,本是先患的病,标是腹胀,先治标,即先治腹胀;
先腹胀后心烦的,本是腹胀,标是心烦,先治本,即先治腹胀;
先病而后引起大小便不利的,本是病,标是大小便不利,先治标,即先治大小便不利。
先大小便不利后出现其他病变的,本是大小便不利,标是其他病变,先治本,即先治大小便不利。
*原则:
由于邪气亢盛而导致的实性病,本是邪气亢盛,标是实性病,要治本,即先驱除邪气;
患病后引起正气不足的虚性病,本是病,标是正气不足,要先治标,即先扶正气再驱病邪;
病情浅的,可以标本同治
病情危重的,无论标本,先治最危急的病变。

2.疾病的传变:
1)疾病传变的规律:
按五行生克规律,先传病到病脏所克脏中
2)疾病传变的治疗:
传变的疾病不可以用针刺方法治疗。如果不按下述次序传变,而是间一脏或者间隔三、四脏传变的,可以针刺治疗。
(下文中的一天、三天、五天应当是一候、三候、五候,其余类推)
(1)本病为心脏病的传变(心为火,同属性病起,相克属性病重)
心脏有病,心痛,(心有病先实肺,病就不会传)
不愈↓(大约过一天时间)
传到肺脏(火克金),咳嗽,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传到肝脏(金克木),胁肋部胀满、疼痛,
不愈↓(大约过五天时间)
传到脾脏(木克土),腹胀、大便不通、身体疼痛沉重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五脏都受损而死亡。(冬天多死于半夜、夏天多死于日中)
(2)本病为肺脏病的传变
肺脏有病,咳嗽气喘(肺有病先强木,病就不会传)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传到肝脏(金克木),胁肋部胀满、疼痛,
不愈↓(大约过一天时间)
传到脾脏(木克土),腹胀、大便不通、身体疼痛沉重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传到胃(脏病传腑),腹胀闷
不愈↓(大约过十天时间)
死亡。(冬天多死于日落之时、夏天多死于日出之时)
(3)本病为肝脏病的传变
肝脏在病,头晕目眩,胁肋部胀满、疼痛,(肝有病先强土,病就不会传)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传到脾脏(木克土),腹胀、大便不通、身体疼痛沉重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传到胃(脏病传腑),腹胀闷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传到肾(土克水),腰、脊背、小腹部疼痛、小腿肌肉发酸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死亡。
(4)本病为脾脏病的传变
脾脏有病,腹胀、大便不通、身体疼痛沉重(脾有病先强肾,病就不会传)
不愈↓(大约过一天时间)
传到胃(脏病传腑),腹胀闷
不愈↓(大约过二天时间)
传到肾(土克水),腰、脊背、小腹部疼痛、小腿肌肉发酸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传到膀胱(脏病传腑),脊背疼痛,小便不通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传到小肠(水克火),腹部胀满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传到心包(),胸部及两胁部胀痛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死亡。(冬天多死于天亮之时、夏天多死于黄昏之时)
(5)本病为胃病的传变(胃病是最好治的)
胃有病,腹部胀满(胃有病先强肾,病就不会传)
不愈↓(大约过五天时间)
传到肾(土克水),腰、脊背、小腹部疼痛、小腿肌肉发酸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传到膀胱(脏病传腑),脊背疼痛,小便不通
不愈↓(大约过五天时间)
传到心脏(水克火),身体沉重
不愈↓(大约过六天时间)
死亡。(冬天多死于半夜之后、夏天多死于中午之后)
(6)初病为膀胱病的传变
膀胱有病,脊背疼痛,小便不通
不愈↓(大约过五天时间)
传到肾(腑病传脏),腰、脊背、小腹部疼痛、小腿肌肉发酸
不愈↓(大约过一天时间)
传到小肠(水克火),腹部胀满
不愈↓(大约过一天时间)
传到心脏(腑病传脏),身体疼痛
不愈↓(大约过三天时间)
死亡。(冬天多死于鸡鸣之时、夏天多死于下午)
*病不传变,人就不会死,治疗时要先切断疾病传变的路线。
徐佩凤
贫民
贫民
  • UID2014428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4
3002楼#
发布于:2016-01-23 20: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01班徐佩凤申请签到,2016年01月23日《黄帝内经》第81课学习心得。〈—〉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医生失手的四种原因:〈1〉医者本身不集中,志意不够果决,人体内外病机无法掌握,所以常疑虑于病情,诊断时无法确实掌握阴阳相从相逆的正确走向,这是失手之—。〈2〉随师学习没有卒业,学术不精,乱用杂术,以错误为真理,变易其说,而自以为功,乱施砭石,给自已遗留下过错,这是失手之二。〈3〉不知贫富贵贱之居所不同,生活起居之差异,环境造成的寒温不同,不了解饮食之正确与否,不区分强勇与怯弱之人之不同,凡不知比较分类,此必造成医者不明,自乱手脚,这是失手之三。〈4〉诊察病人不详问始末,不考虑病人饮食失其常度,生活起居不正常,有时伤于外毒,就仓促去诊视寸口脉,妄下定论,立么病名,就用很粗糙不细致的方法治疗,这是失手之四。〈二〉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A经脉之学:〈1〉阳经中的太阳经为主要经脉,阳明掌司表里维系的关系,少阳经游走于脏腑之间,太阴经是走表的,少阴是走里的,厥阴为经脉与脏腑的终点。〈2〉.“三阳”就是手足之太阳经,当太阳之脉气进入肺而达于寸口脉时,必呈浮洪且大状,如是弦浮且重按则无脉,表示有病,此时须取决于阳不足有多少,细心观察,使之合于阴阳之常规。〈3〉“二阳“是手足阳明经,其脉至手太阴寸口脉时。必会浮大且短有力,若脉弦细且沉数无力即有病,表示夏季炎热时节,病会恶化至死。〈4〉“—阳”是手足少阳二经,脉气至手太阴寸口脉时,会与人迎脉—样,忽大忽小,—旦出现弦急如悬吊不下状,这是少阳有病,若出现纯阴之弦脉则主死亡。〈5〉“三阴”是六条经脉气血之主司来源者,其交于手太阴经,脉气入寸口会有缓有力的脉形。若是伏沉如击鼓,脉不浮出,表示生病了,令人肺气虚而胸无大志。〈6〉“二阴”是手足少阴二经,其络肺,但气行归于膀胱,其络脉与脾胃相连。〈7〉“—阴”是手足厥阴二经,若其脉气独出寸口,为真臟之脉,表示此人经脉巳无气血可存,阳气上浮头面,脉动无鼓动之力,呈钩状滑动快速。B阴阳相互之间的消长,相互影响情形:太阳为诸阳之首,称为“父”,阳明之阳是卫外固守用的,少阳之阳是协调其间的纪律,使气血不妄行,使五脏尽能受惠。阴中之太阴为诸阴之首,为“母”,阴中之少阴为雌性,柔而强韧,是主生育之气机,称之为“雌”,阴中之厥阴,为独阴无阳之所。如〈1〉阳明症与厥阴症互见,是阳明主病,二阳不胜—阴,则阳明脉软而动九窍之气沉滞不利。〈2〉太阳,厥阴为病,则太阳脉盛,寒水之气大盛,—阴肝气不能制止寒水,故内乱五脏,外现惊骇。〈3〉少阴,阳明同时并见,病必生于肺,少阴脉沉,表示肺气受损,脾气已伤,外症可见病人谩骂不休,行为狂妄,甚而入脑发为癫疾。〈4〉少阴,少阳相并见,病出于肾,肾阴之气必入居胸阳之位,行走于心脘之间,以致下焦空虚,大小便不通,手足不听使唤。〈5〉厥阴,少阳并见,脉现代结,食欲断绝,这是阴寒之气入心,进出又不按时,时进时出无法预知,外症是咽喉干燥无津,其病因土脾脏运化无力。〈6〉阳明,太阴并见,互相抗衡不容,阴无法胜阳,又不容阳,阳又无法抑止阴之盛势,终致两败俱伤,阴阳并绝断,此际如脉浮,必生血积成块之病,脉沉下则生附骨之脓疡。
刘艳娟
新手
新手
  • UID201905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1
3003楼#
发布于:2016-01-23 21: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医经典魔鬼特训0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201612381:学中医要找对老师,找错老师是失误之二。没有去了解他的贫富贵贱和居处,也了解病人的个性,不明了病人此为失误之三,不问病人饮食及生活起居,或吸毒或吃不干净的东西,却在那里摸脉,只会任意立出病名,都用很粗糙不细致的方法治疗,这是失误之四。
中医是遵循望闻问切,精神望而知之,闻而知神,闻而知之为之圣,问而知之为之功,切脉是巧匠,巧匠不能治病。
当你发现有错误时,要及时改正。你问诊也问得很清楚,也知道他的心情如何,也认为判定没有错,下针效果很好,结果处方下去有问题,你要心里想是不是错了,常常要了解自己有没有错,诊断处方还有药对不对,发生错误要赶紧修正。
阴阳类论篇:太阳为经,阳明为维,少阳为游部。太阳为表,少阳为里,厥阴至绝。阴阳并行,人的身体是个圆形,有始有终,一年十二个月,一月为寅月,从月上来看十二经络,从寅月手太阴肺经开始算,一年十二个月一循环,经脉的循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说哪个脏,五脏都重要,人是循环的,循环绝对不能停止,一停止哪个脏就会有问题,如果一个人两年来1——3点不睡觉,肝经生病,不及早治疗,会入脏,在脏之前是经络,经络生病很简单,针它的荣穴。
三阳是太阳,如果太阳之脉气进入肺而达于寸口脉时,呈浮洪且大状,是浮脉表示表有邪,如果是弦浮且重按则无脉,表示有病。
二阳是阳明,其脉至寸口脉时,必会浮大而短有力,若出现脉弦细且沉数无力即有病了,表示夏季炎热时节,病会恶化至死。
一阳是少阳,脉至寸口脉时,会与人迎脉一样,忽大忽小,一旦出现弦急,如悬吊不下状,是少阳有病,少阳只剩一阳,脉很脆弱马上会进入阴脏。少阳症:忽冷忽热,恶心,胸胁苦满,少阳的脉是肝胆的脉,本来应该比较细,弦变得很大很浮,就是真脏脉,因为阳后面就是进入阴了。阴脉出现是死症。
三阴是太阴,是六条经脉气血之主司来源者,其交于手太阴经,脉气入寸口,会有缓有力的脉形,若是沉得很深一定会出问题,脉下沉都进入内脏,脉上浮都在表。
二阴是少阴,络肺,但气行归于膀胱,其络脉与脾胃相连。
一阴是厥阴,厥阴是肝脏的脉,肝脉一点点弦而有力,一息五至左右。
以上六脉,有时摸到阴脉,有时摸到阳脉,脉一直在循环,按照节气来走,按照四时来走。
三阳为父,二阳为保卫,少阳是协调其间的纪律,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二阳一阴:阴不能胜阳,当然病在阳,肝有病一定要通利肠。三阳一阴,一阴怎能胜阳,如果肝有问题,照理说内脏有问题不会得到感冒,内脏问题很严重,从表往里走根本没有能力固表,居然还会得到太阳症,如果这个人有表症代表里症没有什么,也就是阳气够才会有表症。
二阴二阳相抗,病在肺,少阴脉沉。二阴二阳互相相交,病在胃。二阴一阳,病从肾脏出来,寒气会进入心脏(水克火),肾脏有问题大小便就会有问题。一阴一阳时时停停,没有力量,寒气跑入心脏,咽喉干燥,病在脾脏,肝脏和肾脏有问题,我们治脾两脏都会好,木克土,肝有问题固脾。二阳三阴,阴很强,阴阳相抗,互不能控制,出现浮脉,肚子里长积块,脉沉,肚子里化脓。
人体阴阳都呈旺盛时,能通全身十二经脉。上则能令人神清目明,下入体则五脏相安无事,各司其职。
冬天生病,摸到是冬天的脉,脉症相符是没有问题的。冬天看到阳症,病很危险。如有病人吐血,表症应该是脸色苍白,人很累,身体应该冷,脉很小,现在病人的脉很大,身体不疲劳,这是脉症相反,因为阳绝,阳要离开身体,阳往外浮,病人会显现热症。
节气相克时会产生死症,相同时病会起来,相生的节气病会好。
方盛衰论篇:阳气一定是从身体的左边往右边走,阴气从右边往左边走。老年人从上往下走,少年人从下往上走,年龄越大呼吸越高,年龄越小呼吸越低。春夏阳气渐盛,阴气渐少,见到阳症是好的,见到阴症是不好的。气有余和不足都会生病。
阳气往上走,并且阳下不来,阴停在下面,阴阳分隔,脚从趾甲冷到膝盖(代表阳在上面没有下来),年纪轻的人秋冬死,老年人反而不会有事,阳上不下,造成头痛发癫。
少气:多梦,甚至会昏迷。肺气虚:梦见白色之物,或见人用刀斩杀鲜血淋漓,若是秋季,会梦见打仗。肾气虚:梦见覆船人溺。肝气虚:梦见菌类香木及青草遍地,若是春季梦到躲到树下不敢站起来。心气虚:梦见在救火或盛阳之物,若在夏季会梦见被火炙热的烘烤。脾气虚:梦见吃不饱饭,若是长夏会梦到修建房屋。
阴不足阳有余,可以适度的调理经脉。诊有十度:脉度(分为阴阳)、脏度(阴阳)、肉度(阴阳)、筋度(阴阳)、俞度(阴阳)。
贾付民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09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11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004楼#
发布于:2016-01-23 21: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 1月23日作业请审查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贾付民申请签到2016/1/23 81集学习心得:


1、  授业的老师不精,只会乱做一些旁斗左道的方术,又慌称是真理,甚而自立名目引以为功,滥施针灸术于病人,造成许多后遗症,这是治疗失败的第二因。
2、  不知贫富贵戚人之居所不同,生活起居之差异,环境造成的寒温不同。不了解饮食之正确与否,不区分强勇与怯弱之人之不同,凡不知比较分类,此必造成医者不明,自乱手脚,这是治疗失败的笫三因。
3、  诊察病人不详问始末,不考虑病人饮食失其常度,生活起居不正常,有时伤于外毒,不先谈此,就立刻手按寸口之脉,什么病因能察出来呢?只会任意立出病名,都用很粗糙不细致的方法治疗,遭是治疗失败的第四因。
4、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5、  阳经中的太阳经为主要经脉,阳明经掌司表里维系的关系,少阳经游走于脏腑之间。由此而知五脏的起始与终点的关系。三阴中,太阴经是走表的;二阴,即少阴是走里的;一阴,即厥阴,为经脉与脏腑的终点,其如同一月中之朔日、晦日一样循环不巳,有其正常的循环规矩,永不燮更。
6、  所谓“三阳”者,就是手足之太阳经。当太阳之脉气进入肺而达于寸口脉时,必呈浮洪且大状。如杲是弦浮且重按则无脉,表示有病,此时须取决于阳不足有多少,细心观察,使之合于阴阳之常规。
7、  所谓“二阳”者,就是手足阳明经了。其脉至手太阳寸口脉时,必会浮大而短有力。若出现脉弦细且沈数无力即有病了,表示夏季炎热时节,病会恶化至死。
8、  所谓“一阳”者,即手足少阳二经,脉气至手太阴寸口时,会与人迎脉一样,忽大忽小。一旦出现弦急如悬吊不下状,这是少阳有病了。若出现纯阴之弦脉则主死亡。
9、  所谓“三阴”者,是六条经脉气血之主司来源者。其交于手太阴经,脉气入寸口会有缓有力的脉形。若是伏沈如击鼓,脉不浮出,表示生病了,令人肺气虚而胸无大志。
10、              所谓“二阴”者,就是手足少阴二经,其络肺。但气行归于膀胱,其络脉与脾胃相连。
11、              所谓“一阴”者,即手足厥阴二经。若其脉气独出寸口,为真臓之脉,表示此人经脉已无气血可存,阳气上浮头面,脉动无鼓动之力,呈钩状滑动快速。
12、              以上“六脉”,时为阴,时为阳,互相交通相合并,其通达五脏之内,且合于阴阳消长之理,先到之脉气为主,后到之脉气为客居,随时替换。
13、              太阳为诸阳之首,可以称为“父”。阳明之阳是卫外固守用的,少阳的阳是协调其间的纪律,使气血不妄行,使五脏尽能受惠。阴中之太阴为诸阴之道,可以称为“母”。阴中之少阴为雌性,柔而强轫,是主生育之气机,称之为“雌”。阴中之厥阴,为独阴无阳之所。
14、              如二阳一阴,即阳明证与厥阴证互见,此必主病在阳明。因阳明固卫之力无法承受厥阴之独盛阴寒之气,脉形必呈耎绵中空的形式搏动,全身九窍功能必然衰退。
15、              太阳盛阳之脉与厥阴阴极之脉相并合,则太阳脉气必胜,厥阴之寒必无法抑止其盛阳,此过盛之阳因无阴来调和,必影响五脏之协调性及功能。外证可见易发惊骇状。
16、              少阴与阳明同时并见,病必生在肺。手少阴之脉如沈紧,表示肺气受损,脾气已伤。外证可见病人谩骂不休,行为狂妄,甚而入脑发为癫疾。
17、              少阴与少阳相并见,此病必出于肾,肾阴之气必入居胸阳之位,行走于心脘之间,以致下焦空虚,终于大、小便不通,手足不听使唤。
18、              厥阴与少阳相并见,脉现代结,时欲断绝,这是阴寒之气入心,进出又不按时,时进时出无法预知。外证是咽喉干燥无津,其病因土脾脏运化不力。
19、              阳明与太阴相并见,亘相抗衡不容,阴无法胜阳又不容阳,阳又无法抑止阴之盛势,终致两败倶伤,阴阳并绝断。此际如脉浮,必生血积成块之病,脉沈下则生附骨之脓疡。
20、              人体中阴阳都呈旺盛时,能通全身阴阳十二经脉,上则能令人神清目明,智虑清明。下入体则五脏相安无事,各司其职不殆。吾人用此来诊断病人生死之期必无误差,合于一年四季阴阳消长之理了。
21、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22、              气的流行是阳气由左行向右,阴气由右行向左。老人气衰,故气由上而下为正常。少年人气旺,故气由下向上,与此相反的称为逆。
23、              诊断人有十种标准,从脉来度量,臓来度量,肉来度量,筋来度量,俞来度量,其间细审阴阳之消长,故共有十种标准。
24、              阴阳气衰时,人体有具体的外症显现出来如:脉的搏动失常轨时,有时是阴气散去,有时是阳气过盛,有频率气已脱,则依症来治。故诊断并无常法,临症而定,治病不分贵贱,庶民公卿一视同仁。
慕利敏
新手
新手
  • UID2015150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97
3005楼#
发布于:2016-01-23 22:20
中医经典特训01班慕利敏申请签到
2016.01.23日内经第81集作业
征四失论第78篇
医生失手的四种原因
*医者本身不集中,志意不够果决,人体内外病机无法掌握,所以常疑虑于病情,诊断时无法确实掌握阴阳相从相逆的正确走向,这是失败第一因。
*拜师错误,学术不精,乱用杂术,以错误为真理,变易其说,而自以为功,乱施砭石,给自已遗留下过错,这是失败第二因。
*不问贫富贵贱之居所不同,生活起居之差异,环境造成的寒温不同,不了解饮食之正确与否,不区分强勇与怯弱之人之不同,凡不知比较分类,此必造成医者不明,自乱手脚,这是过失之三因。
*诊察病人不详问始末,不考虑病人饮食失其常度,生活起居不正常,有时伤于外毒,仓促去诊视寸口脉,妄下定论,立病名,就用很粗糙不细致的方法治疗,这是过失之四因。
*望闻问切都须有。
阴阳类论篇第79
人有阴阳并行,农历一月为寅月。
经脉之学,阳经中的太阳经为主要经脉,阳明掌司表里维系的关系,少阳经游走于脏腑之间,太阴经是走表的,少阴是走里的,厥阴为经脉与脏腑的终点。
*三阳就是手足之太阳经,当太阳之脉气进入肺而达于寸口脉时,必呈悬浮洪且大状,如是弦浮且重按则无脉,则表有病,此时须取决于阳不足有多少,细心观察,使之合于阴阳之常规。
*二阳是手足阳明经,其脉至手太阴寸口脉时。必会浮大且短有力,若脉弦细且沉数无力即有病,病入里,表示夏季炎热时节,病会恶化至死。
*一阳是手足少阳二经,脉气至手太阴寸口脉时,会与人迎脉—样,忽大忽小,一旦出现弦急如悬吊不下状,这是少阳有病,胸胁苦满,若出现纯阴之弦脉则主死亡。
*三阴是六条经脉气血之主司来源者(气血源头),其交于手太阴经,脉气入寸口会有缓有力的脉形。若是伏沉如击鼓,脉不浮出,表示生病了,病入脏,令人肺气虚而胸无大志。
*二阴是手足少阴二经,其络肺,但气行归于膀胱,其络脉与脾胃相连。
*一阴是手足厥阴二经,正常玹而缓,若其脉气独出寸口,又大又长,为真臟之脉,表示此人经脉巳无气血可存,阳气上浮头面,脉动无鼓动之力,呈钩状滑动快速。
*三阳为父二阳为保卫,少阳是协调其纪律,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阴阳相互之间的消长,相互影响情形,太阳为诸阳之首,称为“父”。
阳明之阳是卫外固守用的,少阳之阳是协调其间的纪律,使气血不妄行,使五脏尽能受惠。阴中之太阴为诸阴之首,为“母”。
阴中之少阴为雌性,柔而强韧,是主生育之气机,称之为“雌”。
阴中之厥阴,为独阴无阳之所。
治肝病必治大肠,怕便秘。
如阳明症与厥阴症互见,是阳明主病,二阳不胜一阴,则阳明脉软而动九窍之气沉滞不利。
太阳,厥阴为病,则太阳脉盛,寒水之气大盛,一阴肝气不能制止寒水,故内乱五脏,外现惊骇。
二阴二阳相亢,少阴,阳明同时并见,病必生于肺,少阴脉沉,表示肺气受损,脾气已伤,外症可见病人谩骂不休,行为狂妄,甚而入脑发为癫疾。
二阴一阳,少阴,少阳相并见,病出于肾,肾阴之气必入居胸阳之位,行走于心脘之间,以致下焦空虚,大小便不通,手足不听使唤。
一阴一阳,厥阴,少阳并见,脉现代结,食欲断绝,这是阴寒之气入心,进出又不按时,时进时出无法预知,外症是咽喉干燥无津,其病因土脾脏运化无力。木克土,肝病在脾脏。
阴阳并绝,阳明,太阴并见,互相抗衡不容,阴无法胜阳,又不容阳,阳又无法抑止阴之盛势,终致两败俱伤,阴阳并绝断,此际如脉浮,必生血积成块之病,脉沉下则生脓疡在骨边。
人体阴阳都呈旺盛时,能通全身十二经脉。上则能令人神清目明,下入体则五脏相安无事,各司其职。
冬天生病,摸到是冬天的脉,脉症相符是对的。冬天看到阳症,病很危险。如有病人吐血,表
韩辉
侠客
侠客
  • UID201780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5
3006楼#
发布于:2016-01-23 22: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韩辉申请签到,2016年1月23日《黄帝内经》第81集学习心得:
医生要先了解病人的治病原因,再摸脉,即望闻问切。当医生发现有错误的时候,要及时更正。辩证很重要。
第七十九篇   阴阳类论
1、阳经中的太阳经为主要经脉阳明经掌司表里维系的关系,少阳经游走于脏腑之间。由此而知五脏的起始与终点的关系。三阴中,太阴经是走表的;二阴,即少阴是走里的;一阴,即厥阴,为经脉与脏腑的终点,其如同一月中之朔日、晦日一样循环不已,有其正常的循环规矩,永不变更。
2、所谓“三阳”者,就是手足之太阳经。当太阳之脉气进入肺而达于寸口脉时,必呈浮脉且大状。如果是弦浮且重按则无脉,表示有病,此时须取决于阳不足有多少,细心观察,使之合于阴阳之常规。
3、所谓“二阳”者,就是手足阳明经。其脉至手太阳寸口脉时,必会浮大而短有力。若出现脉弦细且沉数无力即有病了,表示夏季炎热时节,病会恶化至死。
4、所谓“一阳”者,即手足少阳二经,脉气至 手太阴寸口时,会与人迎脉一样,忽大忽小。一 旦出现弦急如悬吊不下状,这是太阳有病。若出现纯阴之弦脉则主死亡。
5、所谓“三阴”者,是六条经脉气血之主司来源。其交于手太阴经,脉气入寸口会有缓有力的脉形。若是伏沉如击鼓,脉不浮出,表示生病了,令人肺气虚而胸无大志。
6、所谓“二阴”者,就是手足少阴二经,其络 肺。但气行归于膀胱,其络脉与脾胃相连。
7、所谓“一阴”者,即手足厥阴二经。若其脉气独出寸口,为真脏脉,表示此人经脉已无气血可存,阳气上浮头面,脉动无鼓动之力,呈钩状滑动快速。
以上六脉,时为阴,时为阳,互相交通相合并,其通达五脏之内,且合于阴阳消长之理,先到之脉气为主,后到之脉气为客居,随时替换。
正常人的寸脉和尺脉是有一定斜度的,正常的肝脉在肝的位置,弦,缓而有力,如果出现滑而急就是真脏脉。常人的脉按照节气走。
主要的病症发生在哪个脏。
7、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保卫),一阳为纪(纪律),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
1)如果是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二阳合并为阳,因为一阴不能胜二阳,所有说肝病的人最怕便秘。
2)如果三阳一阴,三阳病内脏有问题,表症在,代表阳气很足。
3)如果二阴二阳会相抗,二阴产生问题病在肺,少阴脉沉,二阴二阳相交病在肾。
4)二阴二阳是少阴和阳明。二阴一阳病出于肾,二阴是少阴和少阳病时,寒气会进入心脏,肾有问题,大小便就会有问题。
5)一阴一阳,厥阴和少阳有问题时,寒气会进入,病在咽喉会干燥,病在脾脏。厥阴是肝脏,少阳是胆经,出现问题时,先治脾,因为木克土。
6)二阳三阴,阳明、太阴,阴很强,阴阳相抗,互相不能辅助,互相抗争。出现浮脉,肚子里长积块。脉沉,肚子里化脓。
如果人的十二经脉人体神清目明,下入体则五脏相安无事,各司其职。阴阳都呈旺盛时,能通全身十二经脉。
8、冬天的病,脉症相合就没有问题,如果脉症不合,就会有问题。冬天看到阳症,病很危险。如有病人吐血,表症应该是脸色苍白,人很累,身体应该冷,脉很小,现在病人的脉很大,身体不疲劳,这是脉症相反,因为阳绝,阳要离开身体,阳往外浮,病人会显现热症。
节气相克时会产生死症,相同时病会起来,相生的节气病会好。
第八十篇  方盛衰论
1、阳气一定是从身体的左边往右边走,阴气从右边往左边走。老年人从上往下走,少年人从下往上走,年龄越大呼吸越高,年龄越小呼吸越低。春夏阳气渐盛,阴气渐少,见到阳症是好的,见到阴症是不好的。气有余和不足都会生病。
只要一个人梦很多,就是气不够,严重气虚会昏过去。三阳决,
2、阳气往上走,并且阳下不来,阴停在下面,阴阳会分隔,脚从趾头冷到膝盖。膝盖以下到脚趾头都是冰的,代表阳没有下来。气由下往上,气上去后下不来 。
年纪轻的人秋冬死,老年人反而不会有事。阳气上去后一定要下来,循环才好,否则会头痛发癫痫。
3、少气会多梦,甚至会昏迷。
4、肺气虚会梦见白色之物,或见人用刀斩杀鲜血淋漓,若是秋季,会梦见打仗。5、肾气虚会梦见覆船人溺。
5、肝气虚会梦见菌类香木及青草遍地,若是春季梦到躲到树下不敢站起来。
6、心气虚会梦见在救火或盛阳之物,若在夏季会梦见被火炙热的烘烤。
7、脾气虚会梦见吃不饱饭,若是长夏会梦到修建房屋。
因为脏是阴脏,脏气虚的时候,是阳有余,阴不足,可以调理阴阳。
诊断的方式要因时因地制宜,诊有十度(诊断的方法有十种):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均分阴阳。
吴泳茵
侠客
侠客
  • UID20175622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007楼#
发布于:2016-01-23 23: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6年1月23日《黄帝内经》第81课笔记:
微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诊断时无法确实掌握阴阳相从相逆的正确走向,这是治疗失败的笫一因。
授医的老师不精通医术,又慌称是真理,乱立名目,乱施针灸术于病人,造成许多后遗症,这是治疗失败的第二因。
不知贫富人的居所不同,不知生活起居的差异,不知生活环境造成的寒温,不了解饮食习惯,不区分强勇与怯弱的人的不同,不知道如比较去分别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医者都不知所措,这是治疗失败的第三因。
诊察病人不细问病因始末,不考虑病人饮食的当否,生活起居正常否,有时伤于外毒的却不问,就立刻手按寸口之脉,察不出病就任意立出病名,用粗糙不细致的方法治疗,这是治疗失败的第四因。
所以要常检视自己的医德和医术。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五脏重要,经络的循环最重要,阳经中的太阳经为主要经脉,阳明经掌司表里维系的关系,少阳经游走于脏腑之间。由此知五脏的起始与终点的关系。
三阳,是手足的太阳经,太阳为诸阳之首可以称为“父”。
二阳,是手足的阳明经,阳明之阳是卫外固守用的。
一阳,是手足的少阳经,少阳的阳是协调其间的纪律,使气血不妄行,使五脏尽能受惠。
三阴,是手太阴经,是六条经脉气血的主要来源,阴中之太阴为诸阴之道,可以称为“母”。
二阴,是手足的少阴经,阴中之少阴为雌性,柔而强轫,是主生育之气机,称之为“雌”。
一阴,是手足的厥阴经,阴中之厥阴,为独阴无阳之所。
以上六脉,时为阴,时为阳,互相交合,通达五脏之内,合于阴阳消长,脉不停的循环,这是正常人的状态。
如二阳一阴:阳明与厥阴互见,主病在阳明。因二阳比一阴大,所以主治二阳大肠,肝有病最怕便秘。会令全身九窍功能衰退。
如三阳一阴:太阳盛阳之脉与厥阴阴极之脉相并合,则太阳脉气必胜,厥阴之寒必无法抑止其盛阳,此过盛之阳因无阴来调和,必影响五脏之协调性及功能。易发惊骇。
如二阴二阳:少阴与阳明同时并见,病出现在心经处。手少阴之脉如沈紧,表示肺气受损,脾气已伤。外证可见病人谩骂不休,行为狂妄,甚而入脑发为癫疾。
如二阴一阳:少阴与少阳相并见,此病必出于肾,肾阴之气必入居胸阳之位,行走于心脘之间,以致下焦空虚,令大、小便不通,手足不听使唤。
如一阴一阳:厥阴与少阳相并见,脉现结节,时欲断绝,这是阴寒之气入心,进出又不按时,进出无法预知。外证是咽喉干燥无津,其病因是土脾脏运化不力。
如二阳三阴,阳明与太阴相并见,相抗衡不容,阴无法胜阳又不容阳,阳又无法抑止阴之盛势,
终致两败倶伤,阴阳并绝断。此际如脉浮,必生血积成块之病,脉沈下则生附骨之脓疮。
人体中阴阳都呈旺盛时,能通全身阴阳十二经脉,上则能令人神清目明,智虑清明。下入体
则五脏和施其职。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气在人体中运作的状态是:阳气由左行向右,阴气由右行向左。
                        老人气衰,气由上而下为正常。
                        少年人气旺,气由下向上,与此相反的气流为逆。(14岁以下的人都用腹式来呼吸的,这是儿时呼吸;14岁以上就多用胸式呼吸。但最好的呼吸是用腹式,用关元来呼吸。
阳气并合却一直向上而不下行,则寒冷会从足趾到膝部。1、年少之人遇此,秋冬季节必死。2、年老者,反而秋冬季得生。3、气若聚头上而不下,会造成头痛癫疾。
1、若是气少引起的厥逆,会有多梦的现象。2、若是气少严重时,甚至会昏迷。所谓“少
气”,就是三阳之气巳渐断绝入阴分,三阴之气又微弱。因此:
1、若是肺气虚弱,会使人梦见白色的物品,或见人用刀斩杀鲜血淋漓。若在秋天时节,为肺当令之时,会梦见战争。
2、肾气虚弱,会使人梦见覆船人溺。若在冬季肾气当旺的时节肾气衰,则会梦到躺在水中时生骛恐。
3、肝气虚弱,则会梦见菌类香木及青草遍地。在春季肝气当旺时节肝气衰弱,则会梦到藏匿树下不敢站起。
4、心气虚弱,会梦见人在救火或盛阳之物。若在夏季当旺的时节心气衰弱,会梦见被火炙热的烘烤。
5、脾气虚弱,则会梦见吃不饱饭。若逢长夏土气当旺季节脾气衰弱,则会梦到修建房屋。
以上都是因为五脏之气虚,而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产生的病征。
诊断人有十种标准:从脉来度量,脏来度量,肉来度量,筋来度量,俞来度量,又分阴阳两数。
掌握原则,分辨阴阳,因时因地作辩症诊断。
李宁
新手
新手
  • UID2014845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6
3008楼#
发布于:2016-01-24 09: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李宁申请签到,2016年1月23日《黄帝内经》第81课学习心得:

一、《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1.治疗失败的原因
(2)授业的老师知识不精,只会一些旁门左道的方术,又谎称是真理,滥施针灸于病人,造成许多后遗症,这是治疗失败的第二因。
(3)不知病人的背景,生活起居的差异,生活环境的不同,不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不区别胆大胆小的不同,不知做此分类,必造成医者不明,自乱手脚,这是治疗失败的第三因。
(4)诊病时不息问始末,不考虑生病是否饮食不节,生活起居不正常,或是有时伤于毒物,不问这些直接就切脉,就查不出病因。这是粗工巧匠干的事情。这是治疗失败的第四因。因为望而知之为神,闻而知之为圣,问而知之为工,切而知之为巧匠。
注:问诊要清楚,知病人背景,情志再治疗,下针效果好,但处方下去有问题,医生就要反思药物用的对不对,医生泽会有失误的时候,发生错误要马上修正。

二、《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1.身体里的气血循环如环无端,但有始有终,十二个月以一月寅月为始,十二经络对应十二个月份,肺经对应寅月。经络循环不能停止,停在哪里哪里就生病,所以五脏都很重要。
2.三阳三阴的责任
(1)三阳:太阳经为主要经脉;阳明经负责表里维系的关系;少阳经游走于脏腑之间。
(2)三阴:太阴经是走表的;少阴是走里的;厥阴为经脉与脏腑的终点。
注:经络如同一月之中的朔日,晦日一样循环,永不变更。
3.三阳三阴症
(1)太阳症:三阳脉进入寸尺部,脉浮大短而有力,若脉弦浮且重按无脉,表示有病,此时要看阳不足有多少,要细心观察,使之合于阴阳常规。
(2)阳明症:阳明常脉浮到短,如果至手太阴,脉沉急不鼓,表示到夏天炎热时节病会恶化至死。。
(3)少阳症:忽冷忽热,胸胁苦满,肝胆脉正常应该细弦,如果脉浮大就是真脏脉,因为阳后就是阴,阴脉一线,孤阴就是死症。
(4)太阴症:三阴是六条经脉气血之来源。其交于手太阴经,脉气入寸口脉形会缓而有力,如果脉沉如击鼓,脉不浮出,表示生病了,人会肺气虚而胸无大志。
(5)少阴症:其络肺,但气行归于膀胱,其络脉与脾胃相连。
(6)厥阴症:如果脉气独出寸口,脉钩而滑,为真脏脉,表示经脉已无气血可存,阳气上浮头面,脉无鼓动之力。
注:以上六脉,时为阴,时为阳,互相交通相合并,通达五脏。合于阴阳消长之理,先到脉气为主,后到脉气为客,随时替换。
4.阴阳之间的消长如何影响
太阳为诸阳之首,可以称为父;阳明之阳是卫外固守用的;少阳之阳是协调其间的纪律,使气血不妄行,使五脏都受惠;
太阴为诸阴之道,可以称为母;少阴为雌性,柔而强韧,主生育之气机,称为雌;厥阴为独阴无阳之所。
(1)二阳一阴:即阳明症与厥阴症互现,主病在阳明,因阳明固卫之力无法承受厥阴之独盛阴寒之气,脉形软绵中空,全身九窍功能衰退。
(2)三阳一阴:太阳盛阳之脉与厥阴阴极之脉相并,则太阳脉气必胜,厥阴之寒无法抑制其盛阳,过盛之阳无阴来调和,必影响五脏的协调性和功能。外症易发惊骇。
(3)二阴二阳:少阴与阳明同时并现,病生在肺,手少阴心经之脉沉紧,表示肺气受损,脾气受伤。外症人谩骂不休,行为狂妄,严重的入脑会发癫疾。
(4)二阴一阳:少阴与少阳相并,病出于肾。肾阴之气上到胸阳之位,行走于胸腕之间,下焦空虚,大小便不通,手足不听使唤。
(5)一阴一阳:厥阴与少阳相并,脉会跳跳停停,时欲断绝,这是阴寒之气入心,进出又不按时,时进时出无法预知。外症是喉咙干燥无津,病因是脾土运化不力。
肾和心脏出现问题,治脾两边都会好;治肝一定要治土,因为木克土,肝固住了脾脏就好。
(6)二阳三阴:阳明与太阳相并,
杨诚
侠客
侠客
  • UID20147989
  • 粉丝10
  • 关注2
  • 发帖数10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009楼#
发布于:2016-01-24 10: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6年1月21日,《黄帝内经》78、79课心得:
第七十五篇    著至教论篇

1.学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中医是需要掌握天地运动法则、结合四时阴阳、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学问,中医是与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等最基本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响应的道理。

2.三阳独至即三阳并至
1)太阳经的作用。
太阳经的经脉之气护卫着人体的表层,太阳经气在人身的功能类似于天上阳气的作用,太阳经主管着各条阳经之气。如果太阳经的经气上下运行失常,就会造成外邪与内邪相合而生病,并使人体阴阳偏盛而危害身体。
2)三阳并至的表现
所谓太阳之气单独到来,其实是少阳经、阳明经、太阳经三条阳经之气合并到来(原来三条阳经各行其道)。太阳经自身阳气就很旺盛,再加上三条阳经的阳气一起积聚到太阳经中,其力量非常大、速度非常快,而且病前没有预兆。同时三阳并至病情变化复杂,而且并不是在经脉上表现,同时在身体外部没有明显的迹象可以预料,在身体内部与一般疾病的变化规律也不相同。
侵犯到人体上部就会发生癫痫;
侵犯到人体下部就会大小便失禁。
会让人的九窍闭塞不通。
阳气亢盛而溢就会损伤津液,让人咽干喉塞
阳气太盛就会使阴经之气上下运行紊乱
影响到肠就会发生肠澼
上冲心膈,会让人能坐不能站、躺着更舒服
3)三阳并至的治疗
治疗时可以用百会放血、十宣放血、井穴放血,其目的是让阳不并在一起。

3.病邪损伤人的五脏,人体筋骨就会失去而日渐消瘦
肾气将要断绝时,病人终日心中郁闷不安,在天将黑时更加严重,总想在安静的地方呆着,精神懈怠,不想出门,也懒得应酬人事。

4.辨别阴阳的方法
地上三寸是天地交接的地方
人睡觉时,人会受到天地的滋养。人站起来时,是有受天之阳比较多,是阳中带点阴,阳多阴少。
老鼠是在地面三寸以下,是受地气多、天阳少,即阴多阳少。阴盛
阴阳平衡互济,是常态,是正常人。一个人阳太盛时,阴会受伤;如果一个人阴太盛,阳会受伤。
阳盛则阳实,阴受伤则阴虚;阴盛则阳虚,阴盛则阳受伤则阴实
人秉天阳而生,鼠秉地阴而生。尽管鼠的基因与人差不多,但鼠与人阴阳不同,所以鼠做试验成功的药不可以用在人身上。

第七十六篇    示从容论

1.做医生要稳,不管病人发生何种状况都要从容冷静地望闻问切、分析病情,进行诊断。

2.水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人最初生于水,水的运行在人体中是平衡的,如果发生偏差,人就会生病。西药化学反应最后都有水析出、人体中的水被释放掉,就会伤到水液的代谢。吃西药、吃味精一样都会伤水液的代谢。

3.为医者应当学医术、诵医书,同时博览群书、旁通杂学,掌握取类比象方法,医学理论融会贯通。
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宫、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人体水液运行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也是治疗时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必须把这些道理弄明白,才能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不出错误,达到百分之百的治疗效果,否则容易出错。
缘物比类,天地之间的现象都可以体现在人体上

2.年龄不同,病位不同
年长者治病先看腑,年长者这些人脏已衰
年少者治病先看经
年壮者治病先看脏,这个年龄的人工作多,容易受伤,劳碌再加风寒暑湿燥火,
痛邪侵入人体,郁结不去,都会化为热而损伤五脏的阴精,邪气在体内流传,会引起各种病理变化。

3.看病时以一脏为主,其他的病都是由此脏引出的。
1)【病例】头痛、筋脉痉挛、骨节沉重、虚弱气短、干呕嗳气、腹部胀满、常常惊骇、不能安卧,
【脉象】脉轻取弦、沉取石,
【分析】脉轻取弦是肾脏之气不足、肾阳外越的表现
脉沉取石是肾中阳气不足阴气停留不运行的表现
病人虚弱气短,是因为水液和气通行道路不畅,不能正常输送分布
咳嗽、心情烦闷,是肾气上逆造成
总结病变都在于肾脏。
如果认为是肺脏、脾脏和肾脏三个脏器造成就错了。
2)【病例】四肢沉重、软弱无力、咳嗽、气喘、大便带血
【脉象】脉浮大而虚
【分析】脉浮大而虚,是脾阳气虚的表现。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是缓而沉,因为有胃气在。脾气虚不能正常输布水液,水液停留在脉浮是轻取即得,皮表即是表,若此时脉虚,即表虚;若脉很强很硬,即表实,受了风寒,汗发不出去,人的卫气与风寒在抗争,脉就会很强很硬。
阳明经中,胃中阳气受损,脾虚不能运化精微,经脉得不到胃摄入饮食的营养,导致脉象紊乱,失去正常状态。
脾脏主管四肢,脾不能输布水液和饮食精华,就会出现四肢沉重、软弱无力。四肢的问题基本都是脾脏问题
咳嗽和气喘是因为水气停聚在阳明胃中,而肺的经脉起始于胃,水气循经脉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大便带血,是由于血脉不通利,血液不能正常循环溢出脉外而引起。血无止法,阳若不乱行,血不会外泄。只要阴阳平衡,血自然就会止。
总结】脾脏病变。
【区别】肺脏病变与脾脏病变:
肺脏受伤也会引起脾气虚弱、胃功能紊乱,使经脉之气不能运行到全身各个部位,而反过来又使肺脏精气衰竭,经脉之气也衰竭,最终导致五脏功能受损,精气外泄,出现鼻出血和皮下肌肉间出血或呕血,但不是大小便带血。
贾英然
新手
新手
  • UID2017545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3
3010楼#
发布于:2016-01-24 14:10
中医经典魔鬼
贾英然
新手
新手
  • UID2017545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3
3011楼#
发布于:2016-01-24 14:11
中医经典魔鬼
杨诚
侠客
侠客
  • UID20147989
  • 粉丝10
  • 关注2
  • 发帖数10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012楼#
发布于:2016-01-24 19: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杨诚报到
2016年1月22日,《黄帝内经》80课心得:
第七十七篇    疏五过论


1.医生诊疗过程必须掌握的五种情况
1)诊治疾病必须问清有没有生活情况的变化。病人由于生活变化导致的情绪不畅、五脏之气郁结。病情越来越重是因为情绪抑郁,在体表耗损了正气,在体内耗损了血液。病人会一天天消瘦、精气衰竭、毫无气力并且怕冷,常常到惊恐不安,病情越来越重。
脱营:血会不够。如果病人以前地位高贵后来失势变得卑微了,这种病人容易有屈辱感,情绪抑郁,即使没有遭受外界邪气侵袭,疾病也会从内部产生。
失精:精气丧失。病人以前富有而后来贫困,这种病人自言自语在饮食和情绪上受到影响而产生疾病。
2)必须问清病人饮食情况和居住环境,有没有突然而来的怒喜悲思恐,以前是否过度安逸或过度劳累。这些因素都可能损伤人体精气,使精气逐渐衰竭,形体衰败。
暴怒会损伤人体的阴气,暴喜会损伤人体的阳气,造成气运行紊乱,向上逆行,形成经脉胀满,但躯体消瘦。如果不采取有效治疗,病人正气会一天天虚损,邪气就会乘虚而入。
3)必须把病人的脉象进行分类归纳,与正常的脉象进行比较,以判断病情。切脉时,要结合男女性别不同来进行分析判断
4)必须问清病人地位的高低、经历中的挫折,是否有当官的欲望
如果原来位高权重,一旦失势,尽管没有被邪气侵犯,但精神上已经有内伤,往往抑郁不快而导致身体败坏甚至死亡
如果原来很富有,一旦贫困,尽管没有外来邪气侵犯,也会发生皮肤毫毛焦枯不泽、筋脉拘挛,甚至两腿拘挛软弱而不能行走。
5)必须详细地了解疾病的全过程,还要了解其他与疾病有关的事情。
了解疾病的前因后果。例如:脖子痛,有的人是车祸后脖子痛——伤到还带有点惊吓;有的晚上睡觉没事早上起来痛;有的是感冒后脖子痛。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肚子痛,什么时候痛的,怎么个痛法?
凡生离死别、情绪不畅、惊恐喜怒等因素,都能使病人五脏功能失常、气血运行紊乱。
病人受过严重的外伤,筋脉受损,营养断绝,病人再不注意休养,就会消耗精华物质,从而影响物康复,使气血停留在经脉的局部,日久会腐烂成脓,而发热寒战。如果再针刺,更消耗本已虚弱的正气,病人的身体会越来越虚弱,更加难以行动,四肢经常痉挛拘急,这样离死期就不远了。

2.医生必备“四德”
一要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及与人体的关系。通晓天地间阴阳之气的变化,四时气候的变迁。
二要掌握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正确使用针刺、方药等治疗手段,了解五脏六腑经脉阴阳表里的关系,针刺、艾灸、砭石、药物治疗的适应证。
三要全面了解病人的社会、生活、精神、体质等方面的情况,能细心观察人事关系。
四要仔细诊察五色和脉搏的变化,结合八个重要节气的气候因素,参照人体三部九候脉象,明白诊治疾病的常规。

3.治病
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护人体的正气,以正气为依据,探求疾病的虚实。如果正气虚实变化不明显,病变就很可能是在表里之间。
气内为宝——要想办让气存在体内。不可以开刀,一开刀气就泄了。无论是大汗不止大下不止都是气泄不管是阴气,阳气,一不断地在流失,就是气泄。气要内固守。如果一个人的气沒有办法守在体内,一定在表里可找到,只要把气固在病人的体内,病人的病情就不会恶化。
阴阳不平衡、脏腑不平衡,就会有脏病,用俞募治疗背后的俞穴,面的募穴),可以身体过热,过寒的症状治好,在得大病之前就给散掉。如果医生在看病的时候,不仔细地看,不仔细的观察,就是失常,就会有失误的地方。
医生一定要清楚病情的来龙去脉,否则即使治好病,病也会再犯。

第七十八篇    徵四失论

做医生的,脑子一定要灵活,不可以死板。
人身有十二经脉和三百六十五络脉,需要遵循和运用,所以不能获得十全十美的疗效,是因为医生在治疗疾病时精神不专一,又没有认真分析思考,没有把病人身上外在的症状表现和内部的病理变化联系起来,所以常常会发生疑惑,从而造成治疗上的过失。
医生治病失败的原因:
1.不懂得阴阳逆从的道理。
2.学习半途而废,妄自用旁门左道,把荒谬的东西当作真理,巧立名目、好大喜功,乱用砭石,造成病人身体的损害。(倪师说是拜的老师不对)
3.不了解贫富贵贱的区别及水土气候、居住环境优劣对人体的影响,不能区别病人体质的强弱,不会用对比异同的方法进行分析,造成自己头脑混乱而不能保持清醒的认识。
4.粗枝大叶,不问题疾病开始发生的情况(精神刺激、饮食不当、生活起居没有规律、是否被毒药所伤等),直接去切脉,信口开河,杜撰病名。
望闻问切,切而知之谓之巧,当切脉与望闻问不符时,舍脉。
刘艳娟
新手
新手
  • UID201905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1
3013楼#
发布于:2016-01-24 19: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申请签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刘艳娟报到:2016年1月24日82: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常态阳比较高一点,阴比较低一点,反过来就是阴盛阳衰,统统跑到外面来,阳太盛,统统跑到里面来。阴盛,阳虚。一个人气弱(阳气虚),形虚(阴虚),气血两虚死症。
一个人看上去都正常,摸脉时脉气不足死症。脉气足,形气不足则生。气是在脉外,血是在脉中,手摸到气的位置,推过去,脉会把手指头顶回来,这是气旺;推过去脉就过去了,没有回来的力量,这是气不够。
脉症和,易治;脉症不和,难治。
解经微论篇: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常态:火在下面水在上边,这样才会气化。我们人一吐气热气就出来,小肠的火把大肠的水气化回到肺,肺里有很多水。水火相感应,眼睛里面就会有水,神志俱悲,泪涕会同时出来。很悲哀的时候全身会颤动,阴津会冲到头面去,志离开肾,神离开心,志和神进入眼目,则涕和泪俱出也。脚底热,脚面是冷的,脚面上是阳和阴并行,互相相持,互济的时候,阳经在脚背上,但是有阴经来辅助它,阳中会带阴,脚背上是阳经,但摸上去是冷的。脚底是阴经的地方,阳会来帮助它,所以脚底是热的。
刺法论:阴阳升降是正常的,若阴阳升降失控,气血交流会发生变化,造成突然死掉。凡欲前进而无法前进,凶险立生。肝木太过,树木太茂密会死掉,木不可郁,木要疏。肝气郁结:初病,待时机,冬至以后,肝木还没有升,这时下手不是时机,等到肝气升起来才是时机。肝气郁结用针灸去掉要等到立春的时候才可以动手,立春时肝经本气,下肝经井穴大敦。
夏天心脏本来升发,现在郁结,火气太大闷在里面出不来,春分后的清明时节,在心包的荣穴劳宫放血。
脾土应该升发,郁结在那里,湿很盛,肚子胀,立夏季节转换的时候扎脾经的俞穴太白穴。
肺经气本来要升发,现在不能升发,夏至之后,小暑大暑之时节,扎手太阴肺经的经穴经渠穴。
冬天时肾气本来往上升,往上升才会进入督脉,进入骨髓进入脑,肾气不上去,郁结,在秋分之后寒露霜降时节,下针足少阴肾经的合穴阴谷穴。
以上刺法都是先左后右,人的气从左到右,人的血从右到左。升发不畅可以事先预防,若升发太过盛,都是实症,不及大部分都是虚症。
肝气本来要下降,肝木生火,肝脏提供血到心脏,现在心脏不收,肝气会过盛(子能令母实),下肺经的井穴少商,刺合穴曲池,金气得泻,肝气就衰掉了。
心火反逆,上焦燥热,舌头干燥,心火发散掉,水克火,阳脏是膀胱经,阴脏是肾经,在膀胱经上的合穴委中下针,肾经的井穴涌泉上下针,这种情况都是不留针。
脾土之气欲降,肺金不收(木克土),可在肝经的井穴大敦上下针,足少阳胆经的合穴阳陵泉。
肺金生水,水不受(火克金),针心包经的井穴中冲,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天井。
徐佩凤
贫民
贫民
  • UID2014428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04
3014楼#
发布于:2016-01-24 19: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01班徐佩凤申请鉴到,2016年01月24日《黄帝内经》第82课学习心得。〈—〉方盛衰论篇第八十。〈1〉气之运行;气的流行是阳气由左行向右,阴气由右行向左。老人气衰,故气由上而下为正常。少年人气旺,故气由下向上,与此相反的称为逆。〈2〉由梦境判断何脏少气:A若是肺气虚弱,会使人梦见白色之物或见人用刀斩杀鲜血淋漓。若是秋天时节,为肺当令之时,会梦见战争。B肾气虚弱,会使人梦见覆船人溺,若在冬季肾气当旺的时节,肾气衰,会梦到躺在水中,时生骛恐。C肝气虚弱,会梦见菌类香木及青草遍地。在春季肝气当旺时节肝气衰弱,会梦到藏匿树下不敢站起。D心气虚弱,会梦见人在救火或盛阳之物。若在夏季当旺的时节心气衰弱,会梦见被火灸热的烘烤。E脾气虚弱,会梦见吃不饱饭。若逢长夏土气当旺季节脾气衰弱,则会梦到修建房屋。〈3〉诊之十度;从脉、臟、肉、筋、俞来度量,其间细审阴阳之消长。〈二〉解经微论篇第八十—。人厥逆则目必无所见的原因:因为阳气常态下降,阴气上升,令阳气逆行而上达头面,阴却居下不上,若阳集中头面,阴若集中下而不上,会使足部生寒,—旦足寒,必肿胀积水,少量的水无法盛过大量的火,就会使眼目昏盲。〈三〉刺法论第七十二。〈1〉五脏升发之术:A肝木之气本欲向上升入脑中(肝血入脑),但冬至之后,小寒,大寒节令过寒而压抑木气不使之升,要使木之升发顺畅,须待立春之时节,取用大敦穴。B心火之气本欲升发,但立春后之雨水,惊蛰气温不足,以致火气受抑不畅,要使火气能升发顺畅,则须待春分后之清明时节,取用劳宫穴。C脾土之气本欲升发,但春分后清明,谷雨大气热度不足,导致脾土之气受抑不发,要使土气升发畅达,则须在立夏之后,小满芒种时节,取用太白穴。D肺金之气本欲升发,但立夏之后小满,芒种之土气升发不足,导致肺金之气受抑不升,要使肺金之气升发顺畅,则须在夏至之后,小暑,大暑之时节,取用经渠穴。E肾水之气欲升发,但立秋之后处暑,白露时节金气不足,导致肾水之气受抑不升,要使肾水之气升发顺畅,则须在秋分之后,寒露霜降时节,取阴谷穴。〈2〉五脏泻盛之法:A肝木之气欲降,心火不受,木气降而不入,终至过盛,泻其被克之金气即可,取少商,曲池。B心火之气欲降,脾土不受,火气降而不入,乃致上焦过燥,只须泻其被克之水气即可,取涌泉穴,委中穴。C脾土之气欲降,肺金不受,土气降而不入,导致中焦湿过盛,只须泻其被克之木气即可,取大敦穴,阳陵泉。D肺金之气欲降,肾水不受,金气欲降不入,导致上焦过燥,只须泻其被克之火气即可,取中冲,天井穴。E肾水之气欲降,肝木不受,水气欲入不入,导致下焦水气过盛,只须泻其被克之土气即可。取隐白,足三里。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