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5楼#
发布于:2016-02-07 04:01
中医经典特训1班慕利敏申请签到
2016.02.06日《本草》第6集学习心得 芒硝主软坚,心下痞坚,腹中石鞭。用量,不宜多用,炮制后拣去杂质即可。 8、滑石,味甘寒,主泻下,用于肾膀胱结石,小便不利,女人奶水不下。 病人湿热用滑石,虚汗体质不用滑石。 滑石性寒无毒,清热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 用法应用棉布包起来煮,要不然汤就会变得很浓。 凡是阴津不足的都是有内热,以致小便短少赤涩,或不利,及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热水涸者均禁忌,脾胃俱虚者虽不做泄亦忌,因其性滑。 用时不需要炮制,捡去杂质,洗干净磨成粉。 9、石胆,又名胆矾,为蓝色结晶,产铜的矿区可以找到。味酸辛,性寒,有小毒。(可做颜料蓝色,过去用朱砂、胆矾、空青、增青做颜料) 胆矾为腐蚀催吐要药,皮肤化脓收不了口。可内服,也可外用。 药性寒凉,胃弱的人不能吃。 经方用胆矾治疗狐臭。 胆矾和铁一抹会出现蓝色,此为鉴别法。 10、空青(色深) 空青即石头钻一个孔,就像眼珠里的水,可治夜盲。 空青主治目青、目痛,青盲耳聋。过去中药最好的眼药水是炉甘石。 炉甘石、硼砂、海螵蛸三者炮制后打粉加少许朱砂可用于眼科外用药。 眼科外用药,空青和贝母也可以一起点眼睛。 空青可治多年青盲,内障,疗目赤痛,止泪出,利水道,利九窍通血脉,养神益肝。 11、曾青,也是青色,味酸小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养肝胆,除寒湿,杀百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气。 石类的药磨成粉都可杀虫。 青色的石头里中间有水的是空青,没水的是曾青。 12、禹粮又称禹粮石,味甘寒,主治赤白血痢,咳逆寒热烦满,大便下血多。热利用得多,固下焦,下焦淤堵可用禹粮固。涩剂,大肠炎症用,固下焦。 |
|
3226楼#
发布于:2016-02-07 08: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吴泳茵申请签到2016年2月6日《神农本草经》第6课笔记:
八、滑石 味甘寒(味甘性寒无毒),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母乳不下),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生,为去暑之要药,去暑只宜清气利湿,不可用燥药,如黄连亦然,甘草也可。。产我国山东及西南诸省山中。色青白或黄白及银灰色。 主治:滑石为去湿热利小便要药,主通六府九窍津液。上开肌理下通膀胱,治淋疾,水肿,黄疸。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为要药。主治小便不利(结石所堵),旁治渴(治消渴)。荡肠胃热,利大小便。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四钱。 禁忌:凡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便短少赤涩,或不利,及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热水涸者,均忌,脾胃俱虚者虽不做泄亦忌,因其性滑也。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研细粉,即可。 膀胱结石,肾结石常用来排之,多用于热症。 九、石胆(又名胆矾) 味酸寒,性寒,有小毒,主明目目痛金创,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令人有子,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 产山中,为蓝色结晶。(以前与空青都是颜料材料),产于铜坑,天蓝色,胆矾与铁一抹变铜色。 主治:胆矾为腐蚀催吐要药,功能蚀恶疮散症积,涌吐风痰,治咽喉口鼻疮毒及目患。 倪注神农本草经。治虫牙,鼻内息肉。入吐风痰药最快。 用量:入煎剂一钱至二钱,研末服一分许。 禁忌:胃弱人不宜多服。 胆矾有腐蚀性与收敛性,故能治恶疮,吐顽痰,喉痹欲死,研末醋调灌之,大吐胶痰而愈,治狐臭,胆矾枯矾各一钱,轻粉百药煎各五分,为细末敷之效,著名方剂有铁桶 膏(铜绿胆矾五倍子白芷轻粉郁金麝香)治发背将溃时,根脚走散不收者,用以涂疮四周根上效。 炮制:拣去杂质即可。 十、空青(今名丹青) 味甘寒(味甘酸,性寒,无毒),主青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养精神益肝,久服轻身延年不老,能化铜铁铅锡作金。产河南山西陕西山中,色青质轻,近罕见。【性味】 主治:空青为一切眼目要药,主治目赤目痛,青盲耳聋,利九窍通血脉,养神益肝。疗目赤痛,去肤翳止泪出,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治头风镇肝,瞳仁破者,得再见物。 钻孔取浆,点多年青盲,内障翳膜,养精气,其壳摩翳。 用量:内服外用,分许至一、二钱,外用点目可以与贝母同用。 禁忌:勿过量使用。一日点二次即止。 炮制:拣去杂质即可。 空青石内有水,如人眼瞳水,治人眼睛,治青盲之类的。以下方子制眼药水多为古人所用:炉甘石1两,硼砂1两,海螵硝1两,所有烘干后打成粉,尔可加空青(或温凉水)便可,如有涩意,可加一丁丁点朱砂起润滑的作用。 十一、曾青 味酸性小寒无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瘕积聚,久服轻身不老, 能化金铜。养肝胆,除寒热,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气。 味酸,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瘕积聚。 炮制:拣去杂质即可。 十二、禹余粮 味甘寒,无毒,主咳逆寒热烦满,痢赤白(便血),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产于山岛或是池泽,乃石中黄粉,石头外灰里黄。主崩中。是石谷中之土质,又具涩性,故以填涩胃肠,甘而微咸,甘能补正以止利,咸能入肾以涩精。因而涩,可以止痢。 主治:禹余粮为固补下焦要药,主治滑泄下血,血闭血虚,四肢虚而不仁,崩露赤白,疗小腹痛结烦疼。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露等疾,久服耐寒暑。除热燥湿,止利消瘀。 用量:入煎剂钱半至三钱,水飞用五分至一钱。 禁忌:重可去怯,故为镇纳固补之剂,下焦有实热者忌,虚者良。 此药多使用于下脓血利不止,常与赤石脂同用。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捣碎,置铁锅内,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晒干,研粉即得。 课外笔记:粉类的可以用棉布包起来在里面煮。 石类的药都可以外用来杀虫,如头蚤,抺粉撒上。 现在所学的是单味的药,不可乱用,待学伤寒与金匮后再进行实际配药。 |
|
3227楼#
发布于:2016-02-09 23:06
现在报名截止了吗?我见有的还没截至,还能进去学习吗?
|
|
3231楼#
发布于:2016-02-12 00:13
海外的可以报名吗?美国的应该报哪个班?谢谢!
太子灸: |
|
3232楼#
发布于:2016-02-12 00:59
请问黑龙江绥化还在招生可以加进群吗
太子灸: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 527154483 河北石家庄 正在招生 |
|
3235楼#
发布于:2016-02-14 23:20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6.02.14《神农本草经》07-08课学习心得
质重而咸的药攻坚,用在肿瘤、硬块、癌症;微咸的药入肾,过咸伤身。 质重的药(金石类中药大多都是质重之药)袪怯、治疗焦虑、担忧、害怕等症。 实症即有、有存在的异物。表有实,即毛孔闭锁了,汗在皮肤下无法透发;里实,如大便堵到了、出不来。 实症也分寒热。寒即冷,是不动的静止状态,肠子不动是寒,肠子有蠕动排不出来是实热。 中医有的药是去实的、有的药是去热的,有实热时需要开去实和去热的药。 禹余粮是涩剂,实热者大便堵到了,如果再用禹余粮之涩剂,病人更加便秘。 如果大便细长条是实证;如果大便细长又坚硬,小便色黄浓稠气味大表示有实热症,宜用芒硝+大黄;便秘十天但小便清白,无腹胀腹痛者为寒秘宜用去寒实的药。中医共有7种处方治疗不同的便秘(具体处方呢?),西医则少有辩证,仅以通便剂难以取得良效。 十三、太一余粮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除邪气,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生泰山上,石如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如鸡子黄色,又名太乙余粮,与禹余粮同,唯质较佳者。 【抱朴子金丹篇】灵丹经用丹砂雄黄雌黄石硫磺曾青矾石戎盐太一余粮,亦用六一泥及神室祭蘸合之三十六日成。 十四、白石英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消渴,阴萎不足咳逆,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久服轻身延年。形如紫石英,选白泽长者二三寸。 【产地】产深山中。 【性味】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肺大肠枯燥,疗肺痿肺痈消渴。 【甄权】治肺痈吐脓,咳逆上气,黄疸。 【好古】实大肠。 【用量】普通煎用二至三钱,火炙过用。 【禁忌】不可久服,寇氏曰紫白二石英攻疾可暂煮汁,未闻久服之益,仲景只为咀嚼不为细末,岂无意焉。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捣碎,置铁锅内,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晒干,研粉即得。 十五、紫石英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久服轻身延年。 【产地】产深山中。 【性味】味甘辛,性温无毒。 【主治】主镇怯润枯,养心益肝,治女子风寒在子宫不孕。 【别录】疗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心,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令人悦泽。 【甄权】养肺气,治惊痫,蚀脓。 【灵胎】补血降气。 【用量】普通煎用二至三钱,火炙过后用量宜少。 【禁忌】凡绝孕由阴虚火旺,不能摄受精气者忌用。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捣碎,置铁锅内,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晒干,研粉即得。 面诊时可见患者三阴交压痛,小腿肌肤甲错有瘀血。 十六、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五色石脂)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黄疸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血(宫颈癌),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掻,久服补骨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 计然曰赤石脂出河东赤色者善,列仙传曰赤须子好食石脂。 【产地】产山西山东河南,他省亦多。 【性味】性味酸辛,性大温无毒。 【主治】为固肠收敛要药,主治赤白久痢,赤白带下,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甄权】补五脏虚气。 【括要】固肠胃,有收敛之能,下胞衣,无推荡之峻。 【灵胎】功能治温,分补五脏。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 【禁忌】凡火热暴注者不宜用,滞下全是湿热,于法当利,自非的受寒邪,下利白积者不宜用,崩中法当补阴清热,带下本属湿热积滞,法当去湿除积,止涩非宜。 【容川】赤石脂粘涩又味甘,能填补止泻利,土之质也,能燥湿。 【倪注】此药常与禹余粮合用,因同属涩剂,多用于温中止血痢不止。 【药征】主治水毒下利,故兼治便脓血。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捣碎,置铁锅内,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晒干,研粉即得。用醋淬可以增强收敛之功。 十七、白青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久服通神明,轻身延年不老。 十八、扁青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目痛明目,折跌痈肿,金创不疗,破积聚解毒气,利精神,久服轻身不老。神农雷公小寒无毒,治丈夫内绝令人有子。去寒热风痹,及丈夫茎中百病益精。 【别录】吐风痰,癫痫,平肝。 【灵胎】养肝明目。 十九、昌蒲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主耳聋痈疽,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生池泽。 吕氏春秋云冬至后五旬七日昌始生,昌者百草之先,于是始耕,又名兰荪。即今之菖蒲也。 【产地】我国四川,今处处有之,多生水滨,可供盆栽,西洋及日本亦俱产之,根入药,一寸九节者良。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菖蒲为宣窍泄热,健胃行滞要药,主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治咳嗽上逆,霍乱转筋,健脾胃杀诸虫,疗噤口痢。 【别录】四肢湿痹不得曲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 【好古】心积伏梁。 【时珍】解巴豆大戟毒。 【灵胎】下逆开窍。 【用量】普通生用二三钱,干用五分至一钱半。 【禁忌】忌饴糖羊肉铁器。 【吴克潜】菖蒲南人多常用置食水中,或加矾少许,解一切毒,周颠仙日常食菖蒲饮水,永 无腹痛之疾,沈金鳌日治禁口痢,屡用屡效,道藏经日能治一切风,手足顽痹瘫痪不遂。正 传日九节菖蒲去毛捣末,入黑猪心一个,批开煮服,之癫痫风疾,著名方剂有菖蒲丸(石菖 蒲人参丹参天冬麦冬赤石脂)。治小儿心气不足,不能言语。又醋糊丸棉裹置耳中,治耳内 卒痛,聋闭不闻,有菖蒲益智丸(菖蒲远志人参桔梗牛膝附予茯苓桂心。治健忘恍惚,破 积聚止痛,安心定神聪明耳目均效。 【倪注】常用于鼻塞不通,脑部受损。内服外用皆宜。鼻窦炎不辨寒热处方:菖蒲3钱+苍术3钱+辛夷花2钱;如有肺中寒,加干姜去寒;如果肺中有热可加杏仁、麦门冬。心脏病重用菖蒲开九窍。治疗脑部受损,外用内服俱佳。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洗净晒干,去灰尘即得。 二十、鞠华(菊花)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血, 轻身耐老延年,生川野及田野。今之菊花。 【产地】处处有之,种类很多,黄白二种入药,味苦,家庭玩赏之菊不入药,今杭州出产多,号称杭菊。 【性味】味苦甘平无毒。 【主治】菊花为清风热明目解毒要药,主诸风头眩肿痛,目痛翳膜,利血脉,治疗疮。 【容川】菊叶为治疮之要药,因其性散,能去肌肉中之风邪也。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味苦辣者,陈久者,不堪用,其甘者亦名甘菊,可饮可食亦入药。 【吴克潜】近世用为平肝良药,头痛目疼多因肝经风热上乘所致,菊花入肝,兼行周身,血 脉不利而死肌,得菊花之利血脉皆效,特长于解毒,外科方剂用之治疔毒发背者,沈金鳌日 菊花并茎叶打汁饮,外涂内服皆可。时医用之因防邪热过久而酝酿化毒;平淡多奇功。 【附加菊叶】菊叶解毒之功胜于花,以鲜者良,捣汁敷一切肿毒,亦可内服。 【炮制】拣去杂质及梗叶,拍去灰尘即得。 二十一、人参 【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 服轻身延年。采根,竹刀刮,曝干,无令见风。人形皆具者能做儿啼。 【产地】我国吉林辽宁产者最良,山西长子县云南姚安县安徽舒城县亦有出产,高丽产出丰。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人参为大补元气要药,功能治一切衰弱痨瘵,通行周身补五脏之气,泻五脏之火, 效益多但功缓,红色曰高丽参,性温而力较峻。 【元素】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 【容川】人参多用于病后元气伤者、用人参佐他药来调理,病人邪去正脱者,用人参佐他药 调理之,现今人参多人工栽植,药力不如野参,我们可用黄耆甘草代人参,方剂中多以党参 代人参。 因生于阴湿之地,禀水阴润泽之气,故味苦甘而有汁液,发为三芽五叶,阳数也。因生 于阴而出阳,故于甘苦味中而有一番生阳之气。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而上达于肺,此亦 生于阴而出阳,与人参同一理,因此人参大能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为津液,所以 人参能生津也。人参生于北方、有阴中之阳药称,有化气补津之功。 【炮制】用湿布包裹,焖润用火烤,再晾干或烘干即可。 【药征】主治心下痞坚,痞鞭支结,旁治不食呕吐喜唾心痛腹痛烦悸等。 【灵胎】升提元气,兼补五脏,有崇正去邪之功,然非虚者勿服。 【用量】普通五分至三钱,大剂一两。 【禁忌】肺家有热诸症及阴虚火动之候与痘疹之初发,身虽热而斑点未形.与伤寒始作,形 症未定而邪热炽均忌,反藜芦。(湖北-郑其赛 2016.02.14) |
|
3236楼#
发布于:2016-02-15 00:06
中医经典特训1班郑其赛报到
2016.02.14《神农本草经》07-08课学习心得
重咸的药攻坚,用在肿瘤、硬块、癌症;微咸的药入肾,过咸伤身。 质重的药(金石类中药大多都是质重之药)袪怯、治疗焦虑、担忧、害怕等症。 实症即有、有存在的东西。表有实,即毛孔闭锁了,汗在皮肤下无法透发;里实,即大便堵到了、出不来。 实症也分寒热。寒即冷,是不动的静止状态,肠子不动是寒,肠子有蠕动排不出来是实热。 中医有的药是去实的、有的药是去热的,有实热时需要开去实和去热的药。 禹余粮是涩剂,实热者大便堵到了,如果再用禹余粮之涩剂,病人更加便秘。 如果大便细长条是实证;如果大便细长又坚硬,小便色黄浓稠气味大表示有实热症,宜用芒硝+大黄;便秘十天但小便清白,无腹胀腹痛者为寒秘宜用去寒实的药。中医共有7种处方治疗不同的便秘(具体处方呢?),西医则少有辩证,仅以通便剂难以取得良效。 十三、太一余粮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除邪气,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生泰山上,石如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如鸡子黄色,又名太乙余粮,与禹余粮同,唯质较佳者。 【抱朴子金丹篇】灵丹经用丹砂雄黄雌黄石硫磺曾青矾石戎盐太一余粮,亦用六一泥及神室祭蘸合之三十六日成。 十四、白石英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消渴,阴萎不足咳逆,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久服轻身延年。形如紫石英,选白泽长者二三寸。 【产地】产深山中。 【性味】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肺大肠枯燥,疗肺痿肺痈消渴。 【甄权】治肺痈吐脓,咳逆上气,黄疸。 【好古】实大肠。 【用量】普通煎用二至三钱,火炙过用。 【禁忌】不可久服,寇氏曰紫白二石英攻疾可暂煮汁,未闻久服之益,仲景只为咀嚼不为细末,岂无意焉。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捣碎,置铁锅内,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晒干,研粉即得。 十五、紫石英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久服轻身延年。 【产地】产深山中。 【性味】味甘辛,性温无毒。 【主治】主镇怯润枯,养心益肝,治女子风寒在子宫不孕。 【别录】疗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心,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令人悦泽。 【甄权】养肺气,治惊痫,蚀脓。 【灵胎】补血降气。 【用量】普通煎用二至三钱,火炙过后用量宜少。 【禁忌】凡绝孕由阴虚火旺,不能摄受精气者忌用。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捣碎,置铁锅内,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晒干,研粉即得。 面诊时可见患者三阴交压痛,小腿肌肤甲错有瘀血。 十六、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五色石脂)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黄疸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血(宫颈癌),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掻,久服补骨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 计然曰赤石脂出河东赤色者善,列仙传曰赤须子好食石脂。 【产地】产山西山东河南,他省亦多。 【性味】性味酸辛,性大温无毒。 【主治】为固肠收敛要药,主治赤白久痢,赤白带下,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甄权】补五脏虚气。 【括要】固肠胃,有收敛之能,下胞衣,无推荡之峻。 【灵胎】功能治温,分补五脏。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 【禁忌】凡火热暴注者不宜用,滞下全是湿热,于法当利,自非的受寒邪,下利白积者不宜用,崩中法当补阴清热,带下本属湿热积滞,法当去湿除积,止涩非宜。 【容川】赤石脂粘涩又味甘,能填补止泻利,土之质也,能燥湿。 【倪注】此药常与禹余粮合用,因同属涩剂,多用于温中止血痢不止。 【药征】主治水毒下利,故兼治便脓血。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捣碎,置铁锅内,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晒干,研粉即得。用醋淬可以增强收敛之功。 十七、白青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久服通神明,轻身延年不老。 十八、扁青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目痛明目,折跌痈肿,金创不疗,破积聚解毒气,利精神,久服轻身不老。神农雷公小寒无毒,治丈夫内绝令人有子。去寒热风痹,及丈夫茎中百病益精。 【别录】吐风痰,癫痫,平肝。 【灵胎】养肝明目。 十九、昌蒲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主耳聋痈疽,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生池泽。 吕氏春秋云冬至后五旬七日昌始生,昌者百草之先,于是始耕,又名兰荪。即今之菖蒲也。 【产地】我国四川,今处处有之,多生水滨,可供盆栽,西洋及日本亦俱产之,根入药,一寸九节者良。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菖蒲为宣窍泄热,健胃行滞要药,主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治咳嗽上逆,霍乱转筋,健脾胃杀诸虫,疗噤口痢。 【别录】四肢湿痹不得曲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 【好古】心积伏梁。 【时珍】解巴豆大戟毒。 【灵胎】下逆开窍。 【用量】普通生用二三钱,干用五分至一钱半。 【禁忌】忌饴糖羊肉铁器。 【吴克潜】菖蒲南人多常用置食水中,或加矾少许,解一切毒,周颠仙日常食菖蒲饮水,永 无腹痛之疾,沈金鳌日治禁口痢,屡用屡效,道藏经日能治一切风,手足顽痹瘫痪不遂。正 传日九节菖蒲去毛捣末,入黑猪心一个,批开煮服,之癫痫风疾,著名方剂有菖蒲丸(石菖 蒲人参丹参天冬麦冬赤石脂)。治小儿心气不足,不能言语。又醋糊丸棉裹置耳中,治耳内 卒痛,聋闭不闻,有菖蒲益智丸(菖蒲远志人参桔梗牛膝附予茯苓桂心。治健忘恍惚,破 积聚止痛,安心定神聪明耳目均效。 【倪注】常用于鼻塞不通,脑部受损。内服外用皆宜。鼻窦炎不辨寒热处方:菖蒲3钱+苍术3钱+辛夷花2钱;如有肺中寒,加干姜去寒;如果肺中有热可加杏仁、麦门冬。心脏病重用菖蒲开九窍。治疗脑部受损,外用内服俱佳。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洗净晒干,去灰尘即得。 二十、鞠华(菊花)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血, 轻身耐老延年,生川野及田野。今之菊花。 【产地】处处有之,种类很多,黄白二种入药,味苦,家庭玩赏之菊不入药,今杭州出产多,号称杭菊。 【性味】味苦甘平无毒。 【主治】菊花为清风热明目解毒要药,主诸风头眩肿痛,目痛翳膜,利血脉,治疗疮。 【容川】菊叶为治疮之要药,因其性散,能去肌肉中之风邪也。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味苦辣者,陈久者,不堪用,其甘者亦名甘菊,可饮可食亦入药。 【吴克潜】近世用为平肝良药,头痛目疼多因肝经风热上乘所致,菊花入肝,兼行周身,血 脉不利而死肌,得菊花之利血脉皆效,特长于解毒,外科方剂用之治疔毒发背者,沈金鳌日 菊花并茎叶打汁饮,外涂内服皆可。时医用之因防邪热过久而酝酿化毒;平淡多奇功。 【附加菊叶】菊叶解毒之功胜于花,以鲜者良,捣汁敷一切肿毒,亦可内服。 【炮制】拣去杂质及梗叶,拍去灰尘即得。 二十一、人参 【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 服轻身延年。采根,竹刀刮,曝干,无令见风。人形皆具者能做儿啼。 【产地】我国吉林辽宁产者最良,山西长子县云南姚安县安徽舒城县亦有出产,高丽产出丰。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人参为大补元气要药,功能治一切衰弱痨瘵,通行周身补五脏之气,泻五脏之火, 效益多但功缓,红色曰高丽参,性温而力较峻。 【元素】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 【容川】人参多用于病后元气伤者、用人参佐他药来调理,病人邪去正脱者,用人参佐他药 调理之,现今人参多人工栽植,药力不如野参,我们可用黄耆甘草代人参,方剂中多以党参 代人参。 因生于阴湿之地,禀水阴润泽之气,故味苦甘而有汁液,发为三芽五叶,阳数也。因生 于阴而出阳,故于甘苦味中而有一番生阳之气。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而上达于肺,此亦 生于阴而出阳,与人参同一理,因此人参大能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为津液,所以 人参能生津也。人参生于北方、有阴中之阳药称,有化气补津之功。 【炮制】用湿布包裹,焖润用火烤,再晾干或烘干即可。 【药征】主治心下痞坚,痞鞭支结,旁治不食呕吐喜唾心痛腹痛烦悸等。 【灵胎】升提元气,兼补五脏,有崇正去邪之功,然非虚者勿服。 【用量】普通五分至三钱,大剂一两。 【禁忌】肺家有热诸症及阴虚火动之候与痘疹之初发,身虽热而斑点未形.与伤寒始作,形 症未定而邪热炽均忌,反藜芦。(湖北-郑其赛 2016.02.14) |
|
3237楼#
发布于:2016-02-15 12: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2016年2月15日《黄帝内经》第10课心得:
1.五气对人的伤害 风太过产生动症,热太过产生肿胀,燥太过就干,寒太过就会颜色很清淡,湿太过就会大便洞泄 以肚脐为中心,脐左为东,为肝,则动悸因肝;脐下为南,为心,则动悸因心;脐右为西,为肺,则动悸为肺;脐上为北,为肾,则动悸为肾。 一个眼睛在动,肝主目,动为风,是肝风内动,祛肝风。 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风暑湿燥寒,怒喜思忧恐。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冬天被寒伤,春风会生温病;春天被风伤,夏天会下痢;夏天被暑伤,秋天易发咳疟;秋天被湿所伤,冬天易发咳嗽。 2.阴阳平衡 阴在内是因为阳卫外,阳动是因为阴的控制。 阳盛,如常年夏天吹空调,体表闭塞,不出汗,能冬不能夏,就会呼吸困难。流汗是常态,解表的药即汗解法,如果没有药或吃解表药还不出汗,洗冷水,用寒极生热来汗解。 阴盛,出冷汗,腹满,易昏厥,能夏不能冬。 3.调整阴阳:, 一般人四十岁阴阳各半,五十岁。行动不灵活,耳不聪,目不明;六十岁,阳气大虚,上实下虚。 同症同治,不管内症是否相同。智者察同,愚者察易。 按生理七损八益的生长化收藏调理身体,五十岁后吃保肾的药,保持平常心、恬淡无欲。 |
|
3238楼#
发布于:2016-02-15 13: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6年2月15日《黄帝内经》第10课心得
1、阴阳在人体内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偏盛,阳气必然受损,同样阳气偏盛,阴气必然受损,阳气偏盛就产生热,阴气偏盛就产生寒,寒到极点又会生热,热到极点又会出现寒象。寒太冷会伤到形,形有两种,一种是极瘦的人,一种是极胖的人,胖人绝大多数是热症,但也有寒症,热伤气,气伤痛,气受到伤就会产生痛症,有痛是气通不过去,形受到伤,病人就会肿起来,比如运动脚踝扭伤,脚踝肿起来是形伤了,又肿又痛是形气都有伤到。针灸以后痛可以去掉,但是邢还肿在那里,两三天后才会消,先痛后肿是先伤到气再伤到形,先肿而后痛,是由形伤到气。风邪太过,形体就会动摇,颤抖,手足痉挛,热邪太过,肌肉就会生发红肿,燥气太过,今夜就会枯涸,湿气太过,就会发生泄泻。 2、肚脐左侧有动悸是肝风,下面动悸是心脏的问题,右面是肺脏,上面为肾脏。看到动,无论是什么病,哪里动?如眼睛飘动,是肝风,风胜则动,有祛风的药。热盛则肿有去肿的药,燥胜则干有润燥的药,寒胜则浮有驱寒的药,湿盛则濡泻有去湿的药。 3、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木火土金水五行来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寒就是冬天,暑就是夏天,燥是秋天,湿是长畠,风是春天,人有五脏化5个气,讲的是情志。两种原因人会生病,寒暑燥湿风5气,另外是身体的情志,怒喜思忧恐不要太过,过才会伤,动怒时,金克木,忧胜怒,太喜发病,恐胜喜,水胜火,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燥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这些讲的都是当情志很过的时候,有的会伤气,有的会伤心,有的会伤阴,有的会伤阳。心脏是阳中之阳,太喜会伤阳,肝脏是阴,太怒会伤阴。“厥气上行“中的“厥气"是指浊气,浊气应该在横膈之下。一个人情志不稳定,常常会动怒,再加上又不知避寒暑,生命就会受到影响,不会长寿,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如果冬天没有伤于寒,春天就不会得瘟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泻,所以一定有病因和发病的现象,夏天飧泻是因为春天伤于风,如果夏天伤于暑,伤于热,秋必痎疟,暑热会造成身体里津液丧失掉,肺里津液很多,伤到就会发生痎疟现象。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秋天是很干燥的,久坐湿地,冬天就会有问题,所以冬天有问题是因为秋天,夏天有问题是因为春天,秋天有问题是因为夏天,这些都是有病因,病的源头。 4、“化"是生化的意思,“玄"就是天广大无边之际,肝在天为风,在地为木,自然界的东西放到身体上,中医的观念认为人活在地球上,适合生存在这里,所以人就生活在这里。就是因为环境象人,人体中则为筋,在五脏中则为肝,在五色中则为苍,在五音中则为角,在五声中则为呼,在人体的变动中则为握。肝脏有病的人手握不起来,因为肝主筋。在七窍中则为目,在五味中则为酸,在情志中则为怒,怒伤肝,但悲伤能够抑制怒,风气伤筋,但燥能够抑制风,过食酸味能伤筋,但辛味能够抑制酸味。 |
|
3239楼#
发布于:2016-02-15 13:14
5、 南方应夏,阳气盛而生热,热甚则生火,火气能产生苦味,苦味能滋长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血气充足,则又能生脾,心气关联于舌。它的变化在天为热气,在地为火气,在人体为血脉,在五脏为心,在五色为赤,在五音为徽,在五声为笑,在病变的表现为忧,在窍为舌,在五味为苦,在情志的变动为喜。喜能伤心,以恐惧抑制喜;热能伤气,以寒气抑制热;苦能伤气,咸味能抑制苦味。中央应长夏,长夏生湿,湿与土气相应,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气,脾气能滋养肌肉,肌肉丰满,则又能养肺,脾气关联于口。它的变化在天为湿气,在地为土气,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脏为脾,在五色为黄,在五音为宫,在五声为歌,在病变的表现为哕,在窍为口,在五味为甘,在情志的变动为思。思虑伤脾,以怒气抑制思虑;湿气能伤肌肉,以风气抑制湿气,甘味能伤肌肉,酸味能抑制甘味。
6、“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太过热会伤到气,太过寒会伤到血,在五脏里,咸味过时,甜味治它。比如酸辣汤,酸太过伤肝,要用辣味,金来制它,就不会伤肝。热伤气寒伤血,如果有病人贫血,还开寒凉的药,怎么会去治贫血呢?要去寒,血才有机会恢复。 7、天地之间,万物上下,阴在里面是因为有阳在外固摄,阴就不会散失掉,阳固在外面是因为里面有阴在支持它,阴阳相互制衡。 8、如阳气太过,则身体发热,腠理紧闭,气粗喘促,呼吸困难,身体亦为之俯仰摆动,无汗发热,牙齿干燥,烦闷,如见腹部帐满,是死症,这是属于阳性之病,所以冬天尚能支持,夏天就不能耐受了。阴气盛则身发寒而汗多,或身体常觉冷而不时战栗发寒,甚至手足厥逆,如见手足厥逆而腹部胀满的,是死症,这是属于阴盛的病,所以夏天尚能支持,冬天就不能耐受了。这就是阴阳互相胜负变化所表现的病态。 9、黄帝问道:调摄阴阳的办法怎样?歧伯说:如果懂得了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则人身的阴阳就可以调摄,如其不懂得这些道理,就会发生早衰现象。一般的人,年到四十,阴气已经自然的衰减一半了,其起居动作,亦渐渐衰退;到了五十岁,身体觉得沉重,耳目也不够聪明了;到了六十岁,阴气萎弱,肾气大衰,九窍不能通利,出现下虚上实的现象,会常常流着眼泪鼻涕。所以说:知道调摄的人身体就强健,不知到调摄的人身体就容易衰老;本来是同样的身体,结果却出现了强弱不同的两种情况。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注意共有的健康本能;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只知道强弱异形。不善于调摄的人,常感不足,而重视调摄的人,就常能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即使已经年老,亦可以身体强壮,当然本来强壮的就更好了。所以圣人不作勉强的事情,不胡思乱想,有乐观愉快的旨趣,常使心旷神怡,保持着宁静的生活,所以能够寿命无穷,尽享天年。这是圣人保养身体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