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会员
会员
  • UID202242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6
3255楼#
发布于:2016-02-15 22:24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可怡申请签到2016年2月15日《皇帝内经》第10课心得
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治病法则阴阳调和天之纪地之道

1、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极伤形,形分两种:一种极瘦,一种极胖。热伤气,气伤痛。痛则是气不通,形受伤会肿,肿加痛则是形气均伤也。气会痛,所以下完针气通则不会痛,但是形(肿)不会当场消。先痛后肿者,气先伤,再伤到形,先肿后痛,形先伤,再伤到气,但治则都一样。不用加以区分。
2、风症
     风过则动,热盛则肿,燥盛则干,寒盛则浮(颜色很淡),湿盛则泻。
     以肚脐为中心,脐左边有动悸,是肝风,脐右边有动悸,是肺脏,脐上有动悸,是肾脏,脐下有动悸,是心脏。
3、五脏化五气
      五脏化五气,中医认为两种原因会致病:(1)自然界的气:风、寒、暑、湿、燥、热(2)身体的气:怒、喜、思、忧、恐,情志不能太过,过则伤。
      恐胜喜,忧胜怒,怒胜思,思胜恐,喜胜忧,喜怒伤气,寒暑伤形,心脏是阳中之阳,过喜伤阳;厥气上行,厥气是浊气,阴气应该在横膈下,不可以上行,情志会影响浊气往上走。情志不稳定,又不知避暑、避寒,生命就会受影响,不会那么长寿。
      冬天伤于寒,则春得温病,春伤于风,夏则泻利,夏伤于暑热,因为夏天很热造成津液丧失,肺里津液不够,秋则咳疟,秋伤于湿,如久坐湿地,冬天则容易咳嗽。
4、阳太盛则会身热,腠理闭,气粗而喘息,呼吸短促,汗流不出来,热太甚,宜用发表药发汗。
5、七损八益,女人以七为主,男人以八为主
。四十岁开始阳气阴气各半,起居开始衰弱,超过五十岁,身体笨重,耳不聪,目不明,阳气衰弱,阴气盛起来,下虚上实,眼泪鼻涕经常无知觉流出来。人要下实上虚,上实下虚走路会飘。所以50岁以后要开始补肾,因为肾开始衰,肾在管人的寿命有多长。
(null)
会员
会员
  • UID202242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36
3256楼#
发布于:2016-02-15 22:25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可怡申请签到2016年2月15日《皇帝内经》第10课心得
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治病法则阴阳调和天之纪地之道

1、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极伤形,形分两种:一种极瘦,一种极胖。热伤气,气伤痛。痛则是气不通,形受伤会肿,肿加痛则是形气均伤也。气会痛,所以下完针气通则不会痛,但是形(肿)不会当场消。先痛后肿者,气先伤,再伤到形,先肿后痛,形先伤,再伤到气,但治则都一样。不用加以区分。
2、风症
     风过则动,热盛则肿,燥盛则干,寒盛则浮(颜色很淡),湿盛则泻。
     以肚脐为中心,脐左边有动悸,是肝风,脐右边有动悸,是肺脏,脐上有动悸,是肾脏,脐下有动悸,是心脏。
3、五脏化五气
      五脏化五气,中医认为两种原因会致病:(1)自然界的气:风、寒、暑、湿、燥、热(2)身体的气:怒、喜、思、忧、恐,情志不能太过,过则伤。
      恐胜喜,忧胜怒,怒胜思,思胜恐,喜胜忧,喜怒伤气,寒暑伤形,心脏是阳中之阳,过喜伤阳;厥气上行,厥气是浊气,阴气应该在横膈下,不可以上行,情志会影响浊气往上走。情志不稳定,又不知避暑、避寒,生命就会受影响,不会那么长寿。
      冬天伤于寒,则春得温病,春伤于风,夏则泻利,夏伤于暑热,因为夏天很热造成津液丧失,肺里津液不够,秋则咳疟,秋伤于湿,如久坐湿地,冬天则容易咳嗽。
4、阳太盛则会身热,腠理闭,气粗而喘息,呼吸短促,汗流不出来,热太甚,宜用发表药发汗。
5、七损八益,女人以七为主,男人以八为主
。四十岁开始阳气阴气各半,起居开始衰弱,超过五十岁,身体笨重,耳不聪,目不明,阳气衰弱,阴气盛起来,下虚上实,眼泪鼻涕经常无知觉流出来。人要下实上虚,上实下虚走路会飘。所以50岁以后要开始补肾,因为肾开始衰,肾在管人的寿命有多长。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3257楼#
发布于:2016-02-15 22: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15日 《黄帝内经》第10课心得
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形分为极瘦和极胖两种。胖人多数是热症。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形受伤会肿,如脚踝肿为伤形,又痛又肿为形、气同伤。故先痛而后肿者,先伤气后伤形;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形伤气和气伤形治症相同。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浮指颜色很清淡。湿胜就会出现大便洞泻的现象。
以肚脐(神阙)为中心,左边有动悸是肝功,下方有动悸是心脏,右侧有动悸是肺脏,上方有动悸则是肾脏。产生动症的原因都是风,比如头晃动,一只眼珠飘动。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和五行木火土金水,管生长收藏。春夏秋冬对应风暑燥寒,长夏对湿。五藏化五气,肝心脾肺肾对应怒喜思忧恐。喜努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情志会导致厥气往上走。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哕指打嗝,嗝气:胃脾里有陈寒,加上新食物在陈寒的脾胃里不能被消化从而产生打嗝。治疗时要兼顾去陈寒和新食。去新食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用猛药。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野火,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热伤气,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五脏中,肝为酸,心为苦,脾为甘,肺为辛,肾为咸,相生相克的。当过咸时通过甘味来制衡,过酸时通过辛来制衡。比如酸辣汤过酸时会伤肝,通过加辣制衡酸可使其不伤肝。
贫血是寒症,需要先去寒才可能把贫血治好。
阴在里是因为阳固在外,阳能固在外是因为里面有阴在制衡。
阳过盛将出现身热,如肌肉和毛孔闭合,将出现呼吸短促,因为汗流不出而热,继续下去将出现牙齿(无津液)干掉,如皮肤毛孔可以发汗,阳热将随之散掉;如果皮肤毛孔不发汗,阳热将不能散掉。可吃解表药,如没有发表的药或者是吃了发表的药依然没法流汗,此时洗冷水澡,病人将得到汗解。
阴胜则感觉身寒,流清澈的汗,代表里寒重。厥指昏迷。
女人以七为主,男人以八为主。按此来调理身体,否则容易衰老的很快。四十岁开始,阴阳气将各半,起居开始衰弱;五十岁开始,阳衰阴胜,耳目不聪明;六十岁开始,阳气大衰,阴阳均受大损,出现下虚上实的现象。人能走但不能飘,飘的状态不好。

@教官-徐州-杨诚
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258楼#
发布于:2016-02-15 22: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15号,《黄帝内经》第10课心得
 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所谓重是指极限。寒热胜会伤形,极瘦的人多寒症,极胖的人多热症。热伤气,气生痛,气受伤产生痛(有痛说明有气通不过去了),形受伤就肿,先痛后肿是气伤到形,先肿后痛是形伤到气,又肿又痛是气形都受伤
 风胜则动风太过产生动症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浮指颜色清淡湿胜则濡泻,就是湿太盛就大便洞泻。
 脐诊法:神阙为中,如左有动悸,肝风;如下有动悸,心风;如右有动悸,肺风;如上有动悸,肾风只要是动症,就是风。
 天地间有春夏秋冬阴阳五行之消长,以生长收藏四大原则循环不已,所以会有寒(冬)、暑(夏)、燥(秋)、湿(长夏)、风(春)。人有五脏如同天地之有五气,其产生情志上的)、)、)、)、。情志不可太过,喜怒太过伤气,寒暑太过伤形;暴怒太过伤阴,暴喜太过伤阳,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亥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伤到津液,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
 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解毒之意);化生五味,道生智,玄(广大无边之意)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青色,正青色为青带一点点黄),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例:病人肝硬化,则无力握拳(肝主筋,在变动为握)。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口中的津液脾管);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yue打嗝,陈寒新食一起就会打嗝),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热伤气,寒伤血,治疗贫血,应该先去寒。
 天地之道,即是万物上下交流循环之道,所谓“阴阳”,如男女不同性;左右之分乃阴阳流通之道路。所谓“水火”,意指阴阳外显之表象。阴阳消长之定律,亦即为万物消长动能之始。故有言,阴能停留体内生长循环,乃因外有阳之固守也,而阳能随心所欲的在外固守,也因为有阴之在内控制,提供其源源不断之能源。
 体中之阳过热,则身体会出现热症,如果身体不能本身出汗泻掉,则进发表的药促排汗(汗解法),散热,如果没有发表的药,则可以泡冷水澡(寒极生热),让身体自身产生大量的热来应对表的冷,实现内热外排,得到汗解。
 体内阴过盛则生寒症,此时不出汗还好,如果不停的出汗(清澈的汗,代表里寒),阳不固守,夏天还好(外热里寒,可以一定程度上平衡),冬天则很危险(里外均寒)。
 人需要遵守自然消长之理,不然会过度消耗,提早衰老。阴阳本同一处生且平衡,其名相异,人应该上虚下实,智慧之人能察其同性,愚昧之人只察知其异。阴阳不足之人为愚昧,阴阳有余之人为智者,人有余则耳聪目明,身轻体健,老当益壮,壮者不病。
 例:病人关节痛,不要管其为何病,直接按同症治疗,不管病名,中医治症不治病。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3259楼#
发布于:2016-02-15 22: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2月15日《黄帝内经》第10课心得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寒重则形损浊物积而生肿病,如体形极胖之人为寒伤形。热盛则气损,气不通则生痛病。先痛后肿为气伤致形伤,先肿后痛为形伤而影响到气行。
四时的春夏秋冬(长夏),对应五脏、五行、五气(寒暑燥湿风)、五情,相生相克理论,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故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必下痢,夏伤于暑,秋必疟疾,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五脏、五味、五行、五色、五音、五情相对应的理论。
治疗法则:阳盛则身热,腠理开热外泄则无灾,闭则能冬不能夏。阴盛则身寒,毛孔闭阳不外出则无碍,若阳不固守则能夏不能冬。
调整二者: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故中医同症同治。
罗红灵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7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3
3260楼#
发布于:2016-02-15 23: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2月15日《黄帝内经》第11课心得
1,日出东方,清阳在上,东南方为低洼之地,阴不足阳盛,所以东南方为阳方,人的左手足不如右手足强劲有力
   日落西方,浊阴在下,西北方为高山峻岭,天势低窄,阳不足而阴生,所以西北方为阴,人的右耳目不如左侧敏感。
当在专心看报读书时,精气集中在上面而手脚不够灵活。是故,手脚在运动时,则头脑比较迟钝。
人靠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濡养生长。如果阴阳之间不能相互对应平衡,邪气乘虚而入,感邪上部则会因右侧阳弱则先受到病毒,感邪下部则左侧阴弱而邪先犯左
2,人的九窍,眼耳鼻口与二便出口
天之阳气(涕)通于肺,地之阴气(痰)通于咽,风气(眼泪)通肝脏,雷电(汗水)通于心,山谷之气(涎)通于脾脏
雨气(唾)通肾脏、六经为川,肠胃为海,治病的法则遵循天地间之纪律,当病开始犯在皮毛就发现则很容易治愈。如果病一步步进入到肌肉的时候才察觉到,或者病入到经脉,再到六腑才治,最差的是
病入到脏器中才去补救,都是生存机率只有一半的时候了。


天气不正常会伤人五脏,水谷寒热不适消化系统萎乱,人感受到地上的湿气损皮肉经脉。所以有巨刺,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利用健侧治患侧。
用望闻问切察病情位置轻重以审势用药。形衰以温药补气,神虚则以厚味补五脏,邪气犯上用吐法,发汗法,邪居下用攻下利尿剂,邪居中部用泻药催出,阳病固阴,阴病固阳,有淤血先泻掉,以达气足循环正常
3,手按寸.关.尺之脉,有浮.沉.滑.濇等脉象变化,其中浮.滑为阳脉,沉.濇为阴脉,关上九分为寸阳脉,关下一寸为尺阴脉。太过与不及都不行,阳脉很沉则阳不足,阴脉又浮又大则为阴过盛。
肺主皮毛,清阳在上,表现在脉上时,手指按下去在皮肤表面就能感受到脉的跳动,治时在尺泽.外关.鱼际的地方轻刮出汗或者下浅针即可。
4,难经:
   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如有一脏不平衡时,则用所剩下的脏去平它,所以要泻南补北,金不平木也,
比如肝木有问题重病时,肺金虚无法制衡肝木,所以去壮土(土生金),但是肝实过重补土的力量又不够的时候,则用泻南补北,也是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
【治疗法则】北方水,南方是火,五行水克火,泻火而肝会救火,由实变虚,水旺而生木,母能令子虚,则会更多的让木生火,同时子能令母实,补水时可以让金气
更壮实,然后去制衡木,从而让木虚掉。
    七十七难,上工治未病,肝脏有问题时会先传到脾脏,所以治肝先实脾。
5,病轻用发汗,病重者用固守的方式,所以处方常变动,比如肝病,东方实,正好在长夏时脾气最旺,治疗的时机最合适,此时下手治时不用管它的脾脏,不会伤害到它的气,再去治它的实病。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3261楼#
发布于:2016-02-16 00: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5日、《黄帝内经》第10课心得: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一、形伤与气伤
    气伤为痛,形伤为肿。倪师之前讲过,有形的能看见的为阴,无形的虽看不见但存在为阳,以阴阳的变换来看,气为阳,形为阴,肿能看见是阴,痛看不见是阳,因此气伤为痛,二者同为阳。形伤为肿,二者同为阴。
    先痛后肿是因为气伤到了,无端端的肿起来是因为形伤到了。我们扎针后痛去掉,但是肿还得几天才能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讲的就是气。气伤形和形伤气治法相同。
二、寒热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所谓物极必反,所以没有人因为寒病到最后冻成冰块的。热伤气,寒伤形。人身体左血右气,左升右降,合谷主气,太冲主血,热伤气,寒伤血。
三、五行相生相克
    风热燥寒湿,风胜则动,热盛泽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盛则大便洞泄。
东南西北对应春夏秋冬,对应五脏为肝心肺肾,人体四方可放大和缩小,以神阙为中央,如果四方有动悸则对应响应脏腑,如下方动悸,为心的病。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音 嘘 喝 呼 呬 吹
五情 怒 喜 思 忧 恐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方 东 南 中央 西 北
五风 风 热 湿 燥 寒
 五窍 筋    血    肉 皮毛 骨、髓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哕指打嗝,嗝气:胃脾里有陈寒,加上新食物在陈寒的脾胃里不能被消化从而产生打嗝。治疗时要兼顾去陈寒和新食。去新食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用猛药。
贫血是寒症,需要先去寒才可能把贫血治好。
阴在里是因为阳固在外,阳能固在外是因为里面有阴在制衡。
四、病的机理
    阳过盛将出现身热,如肌肉和毛孔闭合,将出现呼吸短促,因为汗流不出而热,继续下去将出现牙齿(无津液)干掉,刚好在冬天的季节还可活命,夏天就危险了。如果皮肤毛孔不发汗,阳热将不能散掉。可吃解表药,如没有发表的药或者是吃了发表的药依然没法流汗,此时洗冷水澡,病人将得到汗解。阴胜则感觉身寒,流清澈的汗,代表里寒重。
    女人以七为周期,男人以八为周期。按此来调理身体,否则容易衰老的很快。四十岁开始,阴阳气将各半,起居开始衰弱;五十岁开始,阳衰阴胜,耳目不聪明;六十岁开始,阳气大衰,阴阳均受大损,出现下虚上实的现象。人能走但不能飘,飘的状态不好。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的好坏决定人的寿命长短,人过了五十就要补肾。脾胃后天本,要保持有胃口,病人没胃口就危险了。
王岩龙
贫民
贫民
  • UID2018324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8
3262楼#
发布于:2016-02-16 01:52
@教官-南京-李宁@助教-中山-吴泳茵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岩龙申请签到2016年02月15日《黄帝内经》第10课学习心得【经文: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1.寒盛则外形损伤,热盛则人精气散而易伤。一旦气受损,通行无力,则生病痛;形受损,则浊物堆积而生肿病。因此,如病人先产生痛,后生肿胀者,为气伤而使形伤。如先生肿而后生痛者,乃属形受伤再影响到气之行。形有两种,一种 是极瘦的人,一种是极胖的人。2.风强大则万物动,热太过则生肿胀膨满,过于燥则必干,寒冷太过则必浮于表面如冰雪,湿太盛则必流动而泄走。风太过就会产生动证,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盛则浮,浮就是颜色很清淡,湿盛则脓泻,大便就有泄泻的动态风胜则动,3.肚脐动悸上为肾,下为心,左为肝,右为肺。动悸大小随意。风胜则动......(东南西北,中间放一个人形,把人形缩成一 个肚脐,肚脐的左边有动是肝风,肚脐的下方有动悸是心脏,肚脐的右边有 动悸是肺燥,肚脐的上方有动悸是肾脏。)【经文: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署,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欬嗽。】1.五脏化五气生五志,只要不过就好。相克可以相互制约即治疗作用。2.厥气是浊气。气一旦离经叛道必向上行,血脉过满则体形必伤,因必有不洁之物屯积脉内而致。3.冬季之收藏不泄,如汗出于冬必受寒伤,到了春天来时,病人就发生津液不足为阴寒所困之热性病出现。春季不知生养之道,过于当风而伤,夏季来临则产生下痢之消化不好的病症。夏日过度暴露于暑气之中,肺津液不生长,秋季来时必生往来寒热如疟疾等症。秋日不知收养之道以备冬日之需,过度处于湿地则冬季必生咳嗽不止。【经文: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歧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1.端,是校正的意思。2.化,制化的意思。3.苍,青色,青带一点点黄为正青色。4.通过握手,有力无力判断肝的功能。【经文: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经文: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1.四季交替时产生的空挡,吾人名之中央地带,其为湿之起源,湿能润土使土能生出甘味之食物,甘味食物能助长脾脏,脾强肉生,肉壮后则肺脏乃能收藏脾之津液。2.脾主口中之湿,在自然界中为湿气,在地与土合为湿土,在人体中为肉。3
张洪玮
贫民
贫民
  • UID201793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0
3263楼#
发布于:2016-02-16 07:35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到2016年2月15日《黄帝内经》第10课心得
  1、阳气偏盛就产生热,阴气偏盛就产生寒,寒极生热,热生寒。太冷伤形,形有两种,一种是极瘦的人,一种是极胖的人,胖人绝大多数是热症,但也有寒症,热伤气,气伤产生痛,有痛是气通不过去。脚踝扭伤肿起来是形伤,又肿又痛是形气都伤到。针灸以后痛可以去掉,肿两三天后才会消。先痛后肿是先伤到气再伤到形,先肿而后痛,是形伤到气。风邪太过,形体就会动摇、颤抖,手足痉挛。热邪太过,肌肉就会红肿,燥气太过,津液就会枯涸,湿气太过,就会发生泄泻。风胜则动。
  2、动怒时,金克木,忧胜怒,太喜发病,恐胜喜,水胜火,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燥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心脏是阳中之阳,太喜会伤阳,肝脏是阴,太怒会伤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如果冬天没有伤于寒,春天就不会得瘟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泻,所以一定有病因和发病的现象,夏天飧泻是因为春天伤于风,如果夏天伤于暑,伤于热,秋必痎疟,暑热会造成身体里津液丧失掉,肺里津液很多,伤到就会发生痎疟现象。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秋天是很干燥的,久坐湿地,冬天就会有问题。
  3、肝在天为风,在地为木,人体中则为筋,在五脏中则为肝,在五色中则为苍,在五音中则为角,在五声中则为呼,在人体的变动中则为握。肝脏有病的人手握不起来,因为肝主筋。在七窍中则为目,在五味中则为酸,在情志中则为怒,怒伤肝,但悲伤能够抑制怒,风气伤筋,但燥能够抑制风,过食酸味能伤筋,但辛味能够抑制酸味。
  4、南方应夏,阳气盛而生热,热甚则生火,火气能产生苦味,苦味能滋长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血气充足,则又能生脾,心气关联于舌。在天为热气,在地为火气,在人体为血脉,在五脏为心,在五色为赤,在五音为徽,在五声为笑,在病变的表现为忧,在窍为舌,在五味为苦,在情志的变动为喜。喜能伤心,以恐惧抑制喜;热能伤气,以寒气抑制热;苦能伤气,咸味能抑制苦味。
    5、中央应长夏,长夏生湿,湿与土气相应,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气,脾气能滋养肌肉,肌肉丰满,则又能养肺,脾气关联于口。在天为湿气,在地为土气,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脏为脾,在五色为黄,在五音为宫,在五声为歌,在病变的表现为哕,在窍为口,在五味为甘,在情志的变动为思。思虑伤脾,以怒气抑制思虑;湿气能伤肌肉,以风气抑制湿气,甘味能伤肌肉,酸味能抑制甘味。
  6、过热会伤到气,过寒会伤到血,在五脏里,咸味过时,甜味治它。比如酸辣汤,酸太过伤肝,要用辣味,金来制它,就不会伤肝。热伤气寒伤血,如果病人贫血,要去寒,血才有机会恢复。
  7、阴在里面是因为有阳在外固摄,阴就不会散失掉,阳固在外面是因为里面有阴在支持它,阴阳相互制衡。如阳气太过,则身体发热,腠理紧闭,气粗喘促,呼吸困难,身体亦为之俯仰摆动,无汗发热,牙齿干燥,烦闷,如见腹部帐满,是死症,这是属于阳性之病,所以冬天尚能支持,夏天就不能耐受了。阴气盛则身发寒而汗多,或身体常觉冷而不时战栗发寒,甚至手足厥逆,如见手足厥逆而腹部胀满的,是死症,这是属于阴盛的病,所以夏天尚能支持,冬天就不能耐受了。这就是阴阳互相胜负变化所表现的病态。
  7、七损八益,女人以七为主,男人以八为主。不善于调摄的人,常感不足,而重视调摄的人,就常能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即使已经年老,亦可以身体强壮,当然本来强壮的就更好了。所以圣人不作勉强的事情,不胡思乱想,有乐观愉快的旨趣,常使心旷神怡,保持着宁静的生活,所以能够寿命无穷,尽享天年。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3264楼#
发布于:2016-02-16 07: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15号《黄帝内经》第10课心得:
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到了极限它会回头的。
寒太冷太过会伤形,极瘦的人是多寒症,极胖的人大多热症。
热伤气,气生痛,气受到伤产生痛,形受伤就肿,先痛后肿的是先气伤到形,先肿后痛是形伤到气,又肿又痛是气形都受伤。黄帝内经会讲的很详细。  
风盛则产生动症,风太过则产生动症热盛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浮是颜色清淡,湿太盛则濡泻,是湿太盛就大便洞泻。
风盛则动,有时病人的 一个眼睛动就是风症,两个眼睛都动就是小人了。
当人开始有情志波动,不过则不伤,太过伤五脏。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情志变化过大生命就会受到影响。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季飧泄,夏伤于暑,秋必亥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冬天伤于寒气,次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伤到津液,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
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玄广大无边,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真的正青色为青带一点点黄,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病人肝硬化,会无法握拳。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口中的津液脾管,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发yue,打嗝,是因为陈寒和新的食物一起就会打嗝,脾为后天之本,肾脏先天之本,后天脾胃没了就会打嗝。
 
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热伤气,寒伤血。
治疗贫血,应该先去寒。咸过甘制,酸过伤肝,同时放辣就好了。贫血是过寒,先去寒才能治好贫血。天地之道,即是万物上下交流循环之道,阴在里是因为阳固在外,阳能固在外是因为里面有阴在制衡。

阳盛身会热,如肌肉和毛孔闭上时,呼吸会非常短促,因为汗流不出来而热,继续下去将出现牙齿都会干掉,牙为骨之余,津液不够。如果皮肤毛孔发汗阳会散掉,如果皮肤毛孔不发汗,阳热将不能散掉。就危险,流汗是常态,新的津液会代替旧的津液。可用解表药,如没有药或者是吃了发表的药没有流汗,就洗冷水澡,寒极生热,病人将得到汗解。阴胜则感觉身寒,是清澈的汗,代表里寒重。寒则缺,能夏不能冬。

调整阴阳,女人以七为主,男人以八为主。年四十岁开始,阴阳气将各半,起居开始衰弱,年五十岁开始,耳目不聪明,阳衰阴胜,六十岁开始,阳气大衰,阴阳均受大损,出现下虚上实的现象。人要下实上虚,不能飘。补肾很重要,肾管人的寿命。
罗飞燕
新手
新手
  • UID20182212
  • 粉丝2
  • 关注4
  • 发帖数97
3265楼#
发布于:2016-02-16 07: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6日《黄帝内经》第11课心得
1.不同方位人的生理、病理特点:
人面南背北,左为东右为西,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
东南方,天阳足、地阴不足,所以东南方人上部、左侧阳气充盈,下部、右侧阳气虚弱;于是东南方人左边耳目比右边耳目聪明,而左边的手脚不如右边的手脚灵巧;如果人感受外邪,比较弱的地方,比如上部右侧、下部左侧容易发病。
西北方,天阳不足、地阴足,所以西南方人上部、左侧阳气虚弱,下部、右侧阳气充足;于是西北方人右边耳目比左边耳目聪明,而右边的手脚不如左边的手脚灵巧;如果感受外邪,上部左侧、下部右侧容易发病。
人靠天地之间的气来生养。人要顺应自然养生、治病。
印度人在树下打坐,食气。
2.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咽,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天气之间下的雨就像人身上的汗。
人和天地之间相通。任何的治疗方法都要按照天之纪,地的道理来做。天有节气,风寒暑湿燥热;地有五味,酸苦甘辛咸。
最好的医生当外邪在皮毛时就开始治疗。皮毛是肺,肺在人体上方,为阳,摸手上的脉,寸是阳,尺是阴,病在皮毛,在表的时候,为阳,用针在皮毛上刮一下,出汗即解表。尺泽,外关,合谷都可以。
病在进五脏,半死半生,治疗这到这个标准很简单,最好医生要做到十病九生。
天的邪气害人五脏,水谷的寒热伤六腑,地的湿气伤皮肉筋脉。
3.巨刺:(对称治疗)左病右治,右病左治。过和不及都不好。先辨别阴阳,看清浊知道部位,肺是清阳所在,吐黄浊的痰,病在肺。望闻问切来判断病在哪里。
4.脉诊:阴脉和阳脉应该平衡,太过和不及都不好,通过浮滑沉涩可以判断病在什么地方。真正的脉是九分。超过了就是太过了。
浮、滑应该是阳脉,应该在寸部摸到;如果寸脉很沉,则阳不足。
沉、涩应该是阴脉,应该在尺部摸到;如果阴脉又浮又大,则阴太盛。
5.在《难经》77难里,上工治未病,比如:肝有病先实脾。75难讲:当东方(木)实,西方(金)虚就用泻南补北的治疗方法。北方是水,南方是火。
内经里讲,一脏不平,所胜来平。比如:肝木有问题时,金胜木,用金来平木。
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
【病例】治疗肝实
【分析】因木克土,所以要先截断病程,要强土;同时东方实西方虚,因为东方木反克西方金,应该强金以克木。
【方案】肝病先实脾(因木克土),强金以克木;泻南补北(泻南方火,补北方水),一个脏不平衡时,用所胜的脏来平。
【解析】如果东方实(肝木有问题),即西方虚,金没办法制衡木,会让木越来越实;
肝病先实脾(补土,一是截断病程;二是令土生金),但肝木太实,补土生金的力量太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泻南方火时,肝木主动去救心火,肝木就会由实变虚;
补北方水时,肾水生肝木,本来肝木是最大、是极限,水生木力量太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但母能令子虚,补水令水之子木虚(因为补水令火降低,木自然就会去救火,木也会由实变虚,即补水让木虚,让肝木加速生火),肝木得以疏解;对于金来说,水是子、金是母,子能令母实,即补水也强金,让金直接克木。补水一举两得——疏肝强肺。
【总结】子能令母实是病因,母能令子虚是治疗方案。
6.病之始,可刺;其盛,固元气待其衰而已;病邪退,赶快追击;病轻用发表的药,病重用固守的方式;所以治病像作战一样,处方也会经常变动。
比如:东方实,正好在夏秋中间,夏末秋初时,脾的王时,脾脏应顺应天时,功能很强。治疗肝实症时,不管脾脏,只针对肝脏治疗。在这个时间快关闭时停止治疗,不会伤害到脾胃。如果没有进入王时,用固守。病势很盛时,没有胃口,二便不同,就开药护脾胃,而不去动病位,等胃口开了,才进攻病位,而且一次不能进攻太厉害。
7.治疗法则:
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用厚味的药来滋补。
病在上,用汗法、吐法,吐是吃药后的反应要吐;病在下,下满,用泻法。
钟洁贞
侠客
侠客
  • UID2017690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4
3266楼#
发布于:2016-02-16 07:49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钟洁贞申请签到2016-2-15《皇帝内经》第10课心得
一、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指严重到了极限。寒太冷会伤形,形有两种:一是极瘦之人,二是极胖之人(多数是热症,也有寒症)。气受伤会产生痛症,痛是气通不过去,形受伤会肿。
二、风症,风太过会产生动症,以肚脐为中心,脐左边有动悸,是肝风(东),脐右边有动悸,是肺脏(西),脐上有动悸,是是肾脏(北),脐下有动悸,是心脏(南),会晃头、眼珠动。热太胜会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浮是颜色很淡),湿太胜大便会有洞泻现象。
三、天有春、夏,长夏、秋、冬。阴阳五行来管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寒冬、暑夏、燥秋、湿长夏、风春,对应五脏肾、心、脾、肺、肝,五脏化五气(情志),中医认为两种原因会致病,外面的风、寒、暑、湿、燥、热和身体的情志怒、喜、思、忧、恐,情志不能太过,过则伤。喜怒伤气,寒暑伤形,心脏是阳中之阳,太喜伤阳;厥气上行,厥气是浊气,阴气应该在横膈下,不可以上行,情志会影响浊气往上走。情志不稳定,又不知避暑、避寒,生命就会受影响,不会那么长寿。冬天受到寒邪,春天就容易发温病,夏天有泻利现象是春天伤于风,夏天很热造成津液丧失,肺里津液不够,秋天会有咳疟现象,秋天比较干燥,湿太胜,如久坐湿地,冬天容易咳嗽。
四、肝在色为苍,苍色是青色,真正的青是青中带点黄。脾在变动为哕,哕是打嗝,产生哕是胃与脾里有陈寒,寒加新的食物,脾胃太冷没法消化,两个碰一起会产生打嗝,治疗要祛新食和胃寒。脾为后天之本,后天之本丧失,脾胃之气没有也会产生哕症。
五、阳太胜身会热,若此时腠理(肌肉与毛孔)闭,气粗而喘息,呼吸短促,身体前俯后仰想办法呼吸,汗流不出来,热太甚,继续发展,会牙齿干,牙齿里的津液来自脾脏与肾脏,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正常人要流汗才能把身上的热散掉,从小到大不流汗,会很累呼吸不过来,运动就全身燥热难呼吸,因为正常人用三万六千个毛孔和两鼻孔呼吸,他仅用两鼻孔,此刻用发表药发汗,不行可洗冷水澡,寒极生热,就会得到缓解。
六、七损八益,女人以七字为主,男人以八字为主,按生长收藏调理身体就能长寿反之提早衰老,四十岁开始阳气阴气各半,起居开始衰弱,超过五十岁,身体笨重,耳不聪,目不明,阳气衰弱,阴气盛起来,下虚上实,眼泪鼻涕经常无知觉流出来。人要下实上虚,上实下虚走路会飘。
昆明郭艳
会员
会员
  • UID201824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8
3267楼#
发布于:2016-02-16 08: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郭艳申请签到,2016年2月15日《黄帝内经》第10课学习心得。
 1.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就是很严重到了极限的时侯转回头,不会无限量到底,寒转热,热转寒。寒热大冷会伤到形,这个形有二种:一是极瘦的人,一种是极胖的人,胖子极大多数是热证,但是也有寒证。热伤气,气伤痛,气受到伤的时候就,会产生痛证,所以唯有痛是气通不过去了。形受到伤的时候病人就会肿起来。如脚踝扭伤后肿起来就是形受伤了,又肿又痛形气都受伤。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两种情况治疗方法都是一样的。
  2.风太过产生动症,肚脐的左边有动悸是肝风,肚脐的下方有动悸是心,肚脐的右边有动悸是肺脏。肚脐的上方有动悸是肾脏,大小随意;肿起来都是因为热大胜(热盛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浮就是颜色很淡,清淡;湿胜则濡写,大便有洞泄的现象。我们有祛风祛热祛寒祛湿的药物。
 3.天有四时五行是指天有春夏秋冬四季,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来管生长收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时候以生寒暑燥湿风,寒就是冬天,暑就是夏天,秋天是燥,湿是长夏,春天就是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五脏化五气,讲的就是情志,中医观念认为两个地方会致病,外面的风寒暑湿燥热,天的五个气,身体里面的情志:(肝)怒、(心)喜、(脾)思、(肺)忧、(肾)恐,这五种情我们都会有,但上古的真人贤人圣人会把这情志丢掉,常人情志不能太过,过的会使人生病,如怒可以用(忧)制,过喜用恐来抑制。
 4.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肝),暴喜伤阳(心)。厥气(浊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生命受到伤害)。这些是讲(情志)大过的时侯就伤一些地方。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浊,冬生欬嗽。
  5.在变动为哕,哕音同“月”,是打嗝,嗝气的意思,其病机是:胃和脾里面本来就有陈寒,加上吃了新的食物,脾胃太冷了,没有办法消化食物,碰到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打嗝。治疗他的措施就是一个祛新食,再就是针对胃寒治疗。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如果后天之偿失了之后就会脾胃没有气了就会产生哕症。
  6.恐伤肾,思胜恐。热伤气,寒伤血(贫血的病人用大量的寒凉的药,是不对的,贫血是治不好的),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在五脏里面,肝-酸-木,心-苦-火,脾-甘-土,肺-辛-金,肾-咸-水。辛就是辣,辛可以胜酸,酸脏甘,甘胜咸,咸胜苦,苦胜辛。
  7.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里是讲阴阳律,阴在里面,因为阳在外面固守,阴就不会偿失掉;阳那么听话的固守在外面,是因为有阴在支持他,指导他,这两个是互相制衡的。
  8.阴阳的消长变化如何?阳胜则身热,腠理闭(肌肉和毛孔是闭着的),喘麤为之俛仰(呼吸变粗大的俯仰不定)。汗不出而热,齿干(脾脏肾脏里面的精液,都干枯了所以齿干),以烦冤腹满死。(顺应四时休养生息,到夏天应该出汗,新的津液取代旧的津液,流汗是一种常态,不出汗就会容易得喘息病证。可以用发表的药来治疗)。阴盛则生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这是阴阳变更的方法。
  9.如果调和阴阳?能知七损八益(女人以七岁为一组,男人以8岁为一组)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阴气阳气各一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倶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知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李欣
新手
新手
  • UID201860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2
3268楼#
发布于:2016-02-16 08:27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   2016-2-7《黄帝内经》第9课学习心得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就是天地间的真理:世间万物都离不开阴阳纲纪,万物变化都始于阴阳消长,自然界所有生命都源于阴阳,大地之神的表征。治病必求其本源,自然界中所有的阳气累积而成为天,所有的阴屯积而成为地,所以天阳地阴,当阴静止不动阳反生躁,无阴之津液来润泽,阴要盛必先阳气生,阳一旦受损则阴必内藏,阴阳互为消长,是仲景伤寒论大法之秘。阳散,则内阴必堆积,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都是极不平衡时身体的反应 。寒气是身体不用的废弃物,停留身体则必生污秽,热气是生命动能来源,并清受用于身体,如果下行,必因胃肠不吸收而流失,产生洞泄于外。反之如废物停留体内不向下行,必发生胀满气闷,这种阴阳反其道而行,病乃生焉,人如天地,清阳向上升为天,浊阴必下沉而为地。地之阴气一旦化浊为清必向上升为云,天阳之清气上升到一个阶段必下降为雨,为地阴化生动能来助阴消化分解其浊物,再化生为清阴之气,再上升为天阳。雨本身出于地之阴气, 云本出于天之阳气,所以中医把人比作天地自然定律,认为人之清阳必出上窍:目口鼻耳,浊废之阴则由下窍:尿道肛门离开身体,清阳之性能使表之肌肉强壮,混浊之阴进入五臓,由五赃生化后把营养留下,分解出的废物再转入腑的排泄系统排出体外。所以高单位之营养物即清阳能充实四肢,对人体有害之物质则进入腑来排泄。水属于阴较冷,火属阳为热,阳如气一样看不见,但却是动能之源,阴有味可察觉出为津液,来滋养全身,津液足则形体成,但形体又靠气之动能来维持。气为人身之精华,此精华由食入体中之髙单位营养所化生,故人之精神靠气之足,人之形体靠阴之津 液维持。过食厚味之物,人体无法完全代谢消化,则形体变。气不足则人之精神精力必受损,人体摄取食物之精华乃化生为气,气之清浊又受味之厚重影响,味厚气伤。人体代谢出的浊物,必须完全离开身体自下道而出,阳气之尽头必在上窍气满而出。食物之味重者为阴,较淡者为阴中之阳,食物营养高的为阳,营养差的为阳中之阴,味食过厚重则生泄下,清淡的则易消化 为身体所受用。阳气过于清薄则易离开身体,过于厚重则引起发热,人体内阳火过盛必造成气衰,阳火之气较少则气必强盛,故太过的火也就是太干燥,津液不足必反蚀气,所以此时必食助气之物使之火降,火过盛则气易散,火小气乃 生。阴阳相互牵制、相克相生、相互转化、相互平衡是中医的核心。
刘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8252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8
3269楼#
发布于:2016-02-16 08: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刘婷2016年2月15《黄帝内经》第10课心得
    1.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气伤会产生痛。
   2、   风症:风太过会产生动症,以肚脐为中心,脐左边是肝风,脐右边是肺脏,脐上是肾脏,脐下是心脏。晃头、眼珠动。都是有风。热太胜会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太胜大便会有泄泻现象。
    3、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热和身体的情志怒、喜、思、忧、恐会致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太喜伤阳。冬天受到寒邪,春天就容易发温病,夏天有泻利痢现是春天伤于风,夏天很热造成津液丧失,肺里津液不够,秋天会有咳疟现象,秋天比较干燥,湿太甚,冬天容易咳嗽。
      4、阳太胜则身会热,肌肉闭,气粗而喘息,呼吸短促,身体前俯后仰想办法呼吸,汗流不出来,热太甚,会牙齿干,牙齿里的津液来自脾脏与肾脏,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正常人要流汗才能把身上的热散掉。
      5七损八益,女人以七字为主,男人以八字为主,按生长收藏调理身体就能长寿反之提早衰老,四十岁阳气阴气各半,起居衰弱,超过五十岁,身体笨重,耳不聪,目不明,阳气衰弱,阴气盛起来,下虚上实,眼泪鼻涕经常无知觉流出。所以五十岁以后要补肾气。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