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3315楼#
发布于:2016-02-16 23:40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6日《黄帝内经》第11课学习心得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续
1、西北方是阴,为高山峻岭,阳必不足而阴生。造成右耳没有像左耳那么敏感,因为右边是阴左边是阳,阳就指敏锐、动力,是能量。地不满东南,故东南为阳。一般人左手不如右手强,当人在专心注意在做事情的时候或者读书的时候,手脚就不会灵活。这是因为精气在上面,因向上集中而耳聪目明。人比较弱的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入。上边和左边易受到病毒。故阴阳不能两全,故邪居之,故天有精(精阳之气)地有形(浊阴之形)。天有八方之纪律以生四季,地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之生克,故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下地,天地之动静即阴阳之变化,因此有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永不变化。
2、食气(天之阳气、地之阴气),天之阳气是跟人体的肺相通的,地之阴气通于咽,咽就是喉咙。把人体跟自然界放在一起。人有九窍,两个耳朵,两个眼睛,两个鼻孔,嘴巴一个,上面有七窍,下面大便、小便出来的地方加起来九窍。水柱的地方,满就会溢出来,所以人常常流鼻涕、流口水,大沥小便就会出来。天地下的雨就是于人体身上的汗一样。因为人跟天地之间是相通的。所以治的方法任何医学你如果治疗的方法不按照天之季,不按照地的道理,天有风寒湿热暑,地有五味酸 、苦酸甘辛咸。如果邪风来的很快,最好的医生病一开始就治在皮毛上面,如果病人只是皮毛的病,皮毛是肺,肺在人体的上方,人的上方通通是阳,手上的脉太渊寸,中间是关,下面是尺的地方,上面是阳脉,下面是阴脉,皮在最表面的地方,医者的手轻轻一碰,就诊到脉。一开始的时候在皮毛,医者用针灸的时候,用针在皮毛上刮一下,吓都吓出一身汗。如在筋上,就治筋。如病在肌肉施治,或病如经脉方去治疗,就很慢。当病从表到了五脏以后,半死半生,治疗要十死九生。水谷寒热不适则必害消化系统。地上湿气太盛,湿气会害人体的皮肉筋骨。巨刺,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由表至里,由里治表
3、善于诊断的医者能察气色按脉,先辨阴阳先看他的阴阳及颜色,也知道是哪个地方。比如说肺是青阳所在,病人痰是黄色知道病在肺。望闻问切,眼睛看耳朵闻,可以知道判断这个人的病在什么地方。
4、浮和滑是阳脉(寸脉),沉、濇为阴脉(尺脉),当你手摸到阳脉就是浮,滑;当你手摸到阴脉就是沉,濇,好像摸到又好像没有摸到。如果摸到阳脉很沉,表明阳不足;如果摸到阴脉又浮又大,阴太盛了;阴和阳必须平衡,太过不行,不及也不行。真正的脉只有9分没有一寸,从关下来就是正常的一寸距离,超过一寸就代表太过。病之始生,刺之皮毛,病势盛时唯可待其衰施治。故病轻则用发散之法,病重减少用发散之法,以免阳过度流失。
难经: 七十五难,七十七难,上宫,中宫,下宫。第七十七难,比如说肝有病时要先治脾,因为肝病会传到脾臓去,先去治脾这叫实脾。第七十五难,东方(是木)实,西方(是金)虚,金不平木害死不少人,中医说有一个脏不平衡的时候要用所胜的脏来平他,比如说肝脏,肝有病的时候,金是克木的,所以说用金来平木,如果说金来平木的时候,现在肝木很盛,东方是实,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如果是肝有大实重病的时候,因为金很虚,金不能制衡肝木,这个时候肝木就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实,如果去壮土,肝有问题的时候你去补土,补土只有一个好处,土生金,可是你土再怎么生金,因为肝太实了,力量绝对不够,所以要泻南(是火)补北(是水)。五行里面水是制火,如果把火一泻,肝自然而然去救火,多给一些木头,肝就由实变虚,水一旺起来的时候水去生木,肝本来就已经很严重了,这个时候水去撞肝,肝已经是最大的了到极限大了,这个时候母
王岩龙
贫民
贫民
  • UID2018324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8
3316楼#
发布于:2016-02-16 23:40
@教官-南京-李宁@助教-中山-吴泳茵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岩龙申请签到2016年02月16日《黄帝内经》第11课学习心得【经文: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1.西北为高山峻岭,天势较低窄,阳必不足而阴乃生;地在东南方为低洼之地,此必阴不足而阳盛。2.右耳不如左耳灵,左手足不如右手足灵。【经文:帝曰,何以然?歧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1.东方为阳,阳气轻故清浮于上,耳聪目明,耳目因清阳在上,下必不足故手足必不便。2.西方为阴,阴即人之体力性沉降下,集中下部故使下盛而上虚,所以手足有力时,耳目必不聪。3.阳居上左胜右,阴居下右胜左,人一旦感邪,则在上部右侧阳较先犯,邪侵下部时邪先犯左。这是因为天地间阴阳不能同时相互对应平衡所产生的,邪才会乘虚而入。【经文: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新校正云:按千金方云,风气应于肝,雷气动于心,谷气感于脾,雨气润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经文: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大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沈、滑、濇,而知病所生以治(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作知病所在以治则无过,下无过二字续此为句)。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写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胁引之。】1.天气不正常即感邪,会伤到五脏。水谷寒热不适则必害消化系统。地中湿气过盛,人感受之,则必损伤皮肉经脉。2.善于用针者,能从阴中引阳出,也能从阳中引阴出,利用健侧治患侧。病在皮毛者,用针轻轻划即可出汗。3.从四肢上的穴位能探知内部臓腑之病变。4.医师通过观察气色和按脉,先要判断阴阳之消长,通过细审清浊之走向正常否,而知病于何部。用阴阳五行之大法规矩来判断病在何处。5.病轻则用发散之法,病重时减少用发散之法,以免阳过度流失,病势缓时则乘势而进。6.形衰弱者用温药补其气,精神不足者以厚味补其五脏,邪气在上者用汗法发汗,邪居下者则用攻下的利尿剂;邪居中部的,可用泻药攻内,使之尽出。始生之邪,则用汗法,因在皮毛,可一汗而尽出其邪。若病邪已盛达四肢,则可用按摩方式来缓和。遇邪坚实者,先击散再泻出体外。治病
佘勇辉
会员
会员
  • UID2018601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3317楼#
发布于:2016-02-17 00:38
                @教官-德阳-韩辉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8班-长沙-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02-16《人纪-内经》第10课心得:      其以春气,藏精畜羊,病之在色,入本。其上其数五,,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在皮毛歧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脉也。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中央黄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臭香。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
张莉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82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9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318楼#
发布于:2016-02-17 00: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6日《黄帝内经》第13课心得

阳脉有5种,细分有25种。真脏脉,即弦、洪、缓、浮、沉五种脉象。脉形为真脏脉,即肝弦、心洪、脾缓、肺浮、肾沉。有任一种都是死脉,早晚而已。
阳脉可从人迎脉查知。通过区分阳脉气之强弱能预知病人的生死之期。
三阴经在手,三阳经在头。脉形欲去不留为阴,脉愈强之势为阳;脉静而微为阴,动而速为阳;脉迟缓无力为阴,脉数而有力为阳。如正常一呼二至,一吸二至,如病人都是一至为阴脉;快很多就是阳脉。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合。拿眼睛来讲,眼睁不开是病在太阳,眼合不上是病在阳明,少阳管眨眼睛。太阳主外,故皮肤毛孔打开是太阳,合起来是阳明。初感风邪都在太阳,在表,身体和风邪相抗争就表现出寒热往来,项强、肩背痛的症状。
若在表时没治好,病邪会通过两个途径继续前进,一是少阳,一是阳明。若侵入到阳明病会停止,只现热证不见寒。如病人多年便秘却无大碍,就是阳明症,不会连累其他。若侵入到少阳就会有阴症出现。
阳明之胃气无法供给心和脾营养,必生隐疾,如男人少精,女人停经等。再不愈,人会日益消瘦,常呼吸短促,气喘,危及生命。重度贫血者即如此。
太阳经病变表现为发热恶寒或下半身臃肿。因膀胱经为寒水,平常保卫人体温度正常。当寒水遇到病邪不能充分透发,停在皮肤底下时,水较重就沉在下面,所以腿变臃肿,脚也会出问题。有时表现为肌肉萎缩发冷,腿肚抽筋酸痛,发脓瘍,脚生疮等。再治不好,皮肤会变得粗糙,或得肠疝气。夏天若汗能透发,皮肤就可深度清洁,变得光滑细腻。
若冬天受风,春天发热病。治疗必须把里寒散掉,才能根治,否则会病情反复。
少阳胆经发病,病人呈现短气,易咳,下痢现象;如缠绵日久,必导致心臌痛或食不下咽,大小便不利。如胆结石严重者会食不下咽,用药把胆管打通疏解胆汁,配合化结石的药,同时加强心脏心包的力量可治。
胆汁来源于膀胱,是肝的代谢物。胆与心包相连,心包包在心外面,中间有清水可调控心脏搏动的热度。胆汁喷射出来的速度与心脏跳动的速度相同,胆有问题首先影响心脏,因胆汁会回逆心脏。胆汁过多或过少还会引发腹泻。
厥阴在胃和肝中间。阳明胃经与厥阴肝经合病,病人呈现易惊、易怒、背痛,常生噫气,喜欠伸等症状,此名“风厥”。
少阴肾经和少阳胆经合病时,会有胃脘胀满、四肢肿胀、心胸气闷、常长嘘短叹的现象。太阳膀胱经和太阴脾经合病,会有半身不遂、肌肉萎缩麻痹、四肢不听指挥的现象。
五种脉象:
鼓脉:寸部脉呈一圆形鼓包状,触摸有凸出感。
钩脉:寸、关、尺部脉如钩状,像串坚硬的果实。有钩脉说明心脏出问题了。
弦脉:脉形像琴弦一样绷紧而坚急如刀,是肝脉。
石脉:脉坚如石且坚而不变,轻按重按都一样,是肾脉。
溜脉:阴阳之脉如流水一样时阴时阳,忽大忽小,是脾脉。
胡林波
贫民
贫民
  • UID2017752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2
3319楼#
发布于:2016-02-17 00: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6日《黄帝内经》第11课学习心得

      天不足西北,西北方是阴,造成人右耳没有左耳敏感。地不满东南,东南方是阳,所以一般人左手不如右手其强。
       专心作事或读书时,手脚力量不够,因为精气在上面。当手足很强时耳目会不便。
        人会感于邪,较弱的地方易受伤害,所以在上的右边容易生病,在下的左边容易生病。这是阴阳不能全。
       食气之人,把自己观想成树,人靠天地之间的气来生养。天地之间下的雨就是人流的汗。阳的气像天地的疾风。
       因人与天地是相通的,所以治的方法要按照天之纪地之纪来做。

       皮毛是肺,肺在人之上方,上方通通是阳,太渊为寸,是阳脉,是皮肤,轻轻摸到脉,病就在皮毛。尺为阴脉。
       肺为清阳之气所在,吐黄浊痰,知道病在肺,肺脉是浮脉。
      善治者,治皮毛,针在皮毛上刮一下就好,汗就出来了。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所以用针,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用巨刺。
       用望闻问切来诊断病在何处。
      浮滑为阳,沉涩为阴。阳脉沉为阳不足,阴脉浮大,为阴太盛。
      
难经七十七难
      上工治未病,如肝病,先实脾,因肝生病会传到脾。
难经七十五难
        东方实,西方虚,用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金平木也。
       一脏不平,所胜来平,如木病。用金来平木。肝木盛,是因东方实。
       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肝有大实,重病时,金很虚,没办法制衡木,所以肝木就越来越实,如果补土,只有一个好处,土生金,但土再生金,力量是不够的,所以要泻南补北。
         北方是木,南方是火,五行水是克火的,如果泻火,木就会去给火木来救火,肝就会由实变虚。水旺起来时,水会克火,生木,但木已经是最实的壮态了,母能令子虚,肝木往火里走,肝就会虚。对金和水来说,子能令母实,所以补水会使金旺起来,金气旺就可制木,所以补水泻火,泻火时水旺把火变的很小,木就会来救它,余脏皆类此!
       子能令母实,是病因,母能令子虚,是治法。
    
        病刚开始时,可以刺。当病正盛时,要等它衰弱下来,要等时机,不可与病争。时机到时下重手来治,胃口开时,赶快追击。
        病轻用宣扬的方法,如发表,病重时减少,采固守的方式,病盛时固元气,病衰时进击。
       例如:用土的王时,治肝病东方实,在夏末秋初,为脾之王时,脾气最旺,此时不用管脾脏,要好好治肝,不会伤到脾。王时不开时,用固守,病势盛时,即胃口不开,大小便不通,此时要固守,用开胃药,大便出来就好,等胃口好了再下手,要攻时,攻一次,不要攻太多。

       病在高的地方,即靠近上焦的地方,采汗法,吐法。
本身开的是吐药,是形。上吐下泻一起来,是神。吐不见得用吐药,而是用了药反应有一种会吐出来。
@教官-徐州-杨诚
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320楼#
发布于:2016-02-17 01:00


难经77难和75难。
77难: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如:肝有病先实脾,因为肝病会传到脾脏。
75难: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东方是木,西方是金,金平木也。一藏不平,所剩来平(意为,身体一脏不平衡,要用剩下的脏来让其平衡)。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因为金克木,所以用金来平木。东方是实肝木旺盛,当肝有问题,肝有大实有重病时,因为肺金很虚不能制衡肝木,肝有问题时去补脾土,脾土能生肺金,虽然土能生金,但肝木太实力量不够,这时就要用泻南补北,北方是水,南方是火,五行里,水克火,泻南方火,肝木就会去救火,肝就会由实变虚,补北方水,当水旺时,水去生木,木不断的去救火(母能令子虚);对于水和金,水是子,金是母,所以子能令母实。所以一补水肝木疏解了,金也旺盛了,金旺后就会去治木。这是治症原则。当泻南补北出现时,子能令母实是病因,母能令子虚是治法。

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病刚开始时可以去刺去治)。其盛,可待衰而已(如果病很盛的时候,要等到病衰弱下来再去治,不可以去和病争,等病衰的时机,时机到时下重手)。故因其轻而扬之(轻的话,用宣阳的方法,如发表、发汗),因其重而减之(病重时减少用固守的方式。所以治病如同作战,病在重在大盛时,要固它的元气,当病衰弱时再去进击,所以处方常常再变动)。例如:利用土的王时治肝病,东方实,正好在夏季末秋季初称长夏,长夏是属脾脏的王时脾气最旺,当在这个时节是脾气最旺盛,天地之气在滋养脾气,这时不要去动脾,这两周猛治,不会伤到脾。所以治病时机很重要,当没有进入王时时,就用固守的方法。例如病人没有胃口,大小便不通,就先开开胃口和通便的药,等到时机到,胃口好了,就下手,一次攻一处不要攻太多。
因其 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温热的药,灸也是温的)。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所以有开厚味的补药,精气不够,要看精不够在哪个地方来滋补它)。其高者,因而越之(如果病在高的地方,在靠近喉咙上焦,采用汗法和吐法。两种方式,一种开的药就是吐药,这是形;另一种神,处方对症,病上中下都有,处方下去该吐吐,该泻泻就结束了,就是神。吐不一定是开吐的药,而是吃的药反应出来的吐)。其下者,引而竭之(攻下开的利尿的药)。中满者,写之于内(若是中满,肚子是满的,就攻下,有时是大便排出来,有时是小便排出来)。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病在表,采汗法,发汗)。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胁引之。
注解:故可说,病之始生,刺之皮毛立已,待病势盛时,唯可待其衰时方施治,所以若病轻则用发散之法,病重时减少用发 散之法,以免阳过度流失,病势缓时则乘势而进。形衰弱者,用温药补其气,精神不足者,必以厚 味来补其五脏,邪气在上者,用汗法发汗;邪居 下者,则用攻下的利尿剂;邪居中部的,可用泻 药攻内,使之尽出。始生之邪,则用汗法,因在皮毛,可一汗而尽出其邪。若病邪已盛达四肢, 则可用按摩方式来缓和。遇邪坚实者,先击散再 泻出体外。治病必细审阴阳之消长,分别其刚柔之性,务使邪尽而不伤正,阳有病而先固其阴, 阴有病则先固其阳,不使病进,守定其气血之流畅,不令其离经叛道。血液阻塞成实体,则必放 其瘀血,使其尽出,不生阻碍。气不足而产生循 环障碍,则用针来作导引,使气足而恢复正常循环。
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321楼#
发布于:2016-02-17 01: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2月16日《黄帝内经》第11课心得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注解:西北为高山峻岭,天势较低窄,阳必不足而阴乃生,所以西北方为阴。如同人之右耳目不如左侧之明也,人左为阳,右为阴。地在东南方为低洼之地,此必阴不足而阳盛,所以东南为阳方,故人之左手足不如右手足之强劲有力也。
帝曰,何以然?黄帝说,为何如此呢?
歧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当人在专心做事时,手脚就不太灵活,因为精气在上面)。 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所以当手足强时,耳目会不便)。
注解:歧伯回答道,自然界中东方为日出地,故东 方为阳也。阳气轻故清浮于上,因向上集中故能 耳聪目明,察精密于微处,但此处耳目因清阳在 上,下必不足故手足必不便。西方为日落之地, 阴之生也,故属阴。阴即人之体力性沉降下,集 中下部故使下盛而上虚,所以手足有力时,耳目 必不聪也,阳居上但左胜于右,阴居下但右胜于 左,人一旦感邪在上部,则会因右侧阳较弱邪必 先犯。邪侵下部时,则会因左侧阴较不足邪先犯 左。这是因为天地间阴阳不能同时相互对应平衡 所产生的,邪才会乘虚而入。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天上的气与人体的肺相通),地气通于嗌(嗌就是咽喉),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耳朵2个、眼睛2个、鼻孔2个、嘴巴1个,上有七窍,加小便和大便口,一共九窍。水注的地方满就会溢出来,如流鼻血、流口水、鼻涕、大小便等)。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天地之间下的雨就如同人身上流的汗一样)。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
注解:是故唯有贤能之人,能知天道之运行一如人 之头部,养头而顺天道;下足如地,以养地之道 来养足;中则从人事间知所进退来养五臓。天之 阳气入通肺,地之阴气入通于咽,风气通肝臓, 雷电通于心,山谷之气入通脾脏,雨气通于肾臓。 体内三阴三阳经络为自然界之河川,肠胃如大海 之能受纳,人之九窍乃水溢出之地。如用天地来 比喻人体内阴阳之作用,则可说雨就如同人身上 的汗属阳,阳的气化就如同天地间之疾风一様, 人之暴怒如天地间之雷,故气向上升如同阳一样。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因为人和天地之间是相通的,所以治疗的方法不按照天之纪,地之理,地有五味酸苦甘辛咸,天有四季节气风寒?湿燥热,若不按照这种方法做就会有害。西药都是酸味如阿司匹林,酸味都是肝)。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若病来的时候速度很快)。故善大治者,治皮毛(最好的医生病一开始治皮毛。如病在皮毛,肺主皮毛,肺在上方,上方都是阳,寸关尺,寸是上方是阳,在皮毛时,摸脉,手指碰到皮肤就能摸到脉,那么病就在皮毛,在表,最表面的地方。病在皮毛针灸在皮毛刮一下大汗就出来了,病就好了。如在肺上,在尺泽、外关、合谷上都可以轻轻刮刮汗就出了),其次治肌肤(若病在肌肉针就下到肌肉里面),其次治筋脉(若病在筋上,针就下到筋上),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当病从表到肌肤到筋脉再到五脏六腑时半死半生,救回来的几率一半)。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天之邪气例如传染病,害人五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吃到或喝道不干净食物或水,会伤到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若湿气太胜会伤到皮肉筋骨)。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左病右之右病左治,对策治疗)。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先看阴阳,看颜色)。审清浊而知部分(看清浊知道在哪个部位,例如吐浊痰黄痰,就知道病在肺,因为正常的肺是清,黄痰是浊,再摸脉浮在皮肤上,就可以断定是肺的问题)。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中医诊断的方式望闻问切就知道病在什么地方)。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沈(cheng)、滑、濇(se,同涩的意思)(浮、滑是阳,沈、濇是阴。摸到寸是浮滑就是阳脉,摸到尺部是沈涩就是阴,涩力量不大,常常摸不到,感觉有又好像没有。如果摸到寸部脉很沉就是阳不足,如果摸到尺部脉浮大就是阴太胜。阴阳要平衡,过而不及。寸脉9分,尺1寸,超过都为过)。
注解:所以治病之法如不遵循天地间之纪律,则灾 祸必立至。天地间之邪风,来时快如风雨,所以 最好之医师,能治病之始在皮毛,再次之医师是 待病入肌肉方察觉而施治,更次的则俟邪入经脉, 方去治疗,再次的俟邪入腑后方察觉而去治疗, 最差的是病已入脏再去设法补救的。人病至五臓始治,生存机率只有一半矣。是故天气不正常必 伤人五脏,水谷寒热不适则必害消化系统。地中 湿气过盛,人感受之,则必损伤皮肉经脉。所以善于用针者,能从阴中引阳出,能从阳中引阴出,利用健侧治患侧,以穴位的侦测而知其它病变, 从四肢上的穴位而能探知内部臓腑之病变。从而 察知其间过与不及之理,知进退之机,始终如一的不怠慢。善于诊断的医师,能察气色按脉,区 别阴阳之消长,细审清浊之走向正常否,而知病 于何部。看病人之喘息,听其发出之声音如何,
可知其为何所苦。用阴阳五行之大法规矩来判断 病在何处。手按寸、关、尺之脉,察其为浮、沉、 滑、濇等脉象之变化,而得知病之所生,从而治 之。诊断不失则必无过矣。

难经77难和75难。
77难: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如:肝有病先实脾,因为肝病会传到脾脏。
75难: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东方是木,西方是金,金平木也。一藏不平,所剩来平(意为,身体一脏不平衡,要用剩下的脏来让其平衡)。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因为金克木,所以用金来平木。东方是实肝木旺盛,当肝有问题,肝有大实有重病时,因为肺金很虚不能制衡肝木,肝有问题时去补脾土,脾土能生肺金,虽然土能生金,但肝木太实力量不够,这时就要用泻南补北,北方是水,南方是火,五行里,水克火,泻南方火,肝木就会去救火,肝就会由实变虚,补北方水,当水旺时,水去生木,木不断的去救火(母能令子虚);对于水和金,水是子,金是母,所以子能令母实。所以一补水肝木疏解了,金也旺盛了,金旺后就会去治木。这是治症原则。当泻南补北出现时,子能令母实是病因,母能令子虚是治法。

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病刚开始时可以去刺去治)。其盛,可待衰而已(如果病很盛的时候,要等到病衰弱下来再去治,不可以去和病争,等病衰的时机,时机到时下重手)。故因其轻而扬之(轻的话,用宣阳的方法,如发表、发汗),因其重而减之(病重时减少用固守的方式。所以治病如同作战,病在重在大盛时,要固它的元气,当病衰弱时再去进击,所以处方常常再变动)。例如:利用土的王时治肝病,东方实,正好在夏季末秋季初称长夏,长夏是属脾脏的王时脾气最旺,当在这个时节是脾气最旺盛,天地之气在滋养脾气,这时不要去动脾,这两周猛治,不会伤到脾。所以治病时机很重要,当没有进入王时时,就用固守的方法。例如病人没有胃口,大小便不通,就先开开胃口和通便的药,等到时机到,胃口好了,就下手,一次攻一处不要攻太多。
因其 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温热的药,灸也是温的)。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所以有开厚味的补药,精气不够,要看精不够在哪个地方来滋补它)。其高者,因而越之(如果病在高的地方,在靠近喉咙上焦,采用汗法和吐法。两种方式,一种开的药就是吐药,这是形;另一种神,处方对症,病上中下都有,处方下去该吐吐,该泻泻就结束了,就是神。吐不一定是开吐的药,而是吃的药反应出来的吐)。其下者,引而竭之(攻下开的利尿的药)。中满者,写之于内(若是中满,肚子是满的,就攻下,有时是大便排出来,有时是小便排出来)。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病在表,采汗法,发汗)。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胁引之。
注解:故可说,病之始生,刺之皮毛立已,待病势盛时,唯可待其衰时方施治,所以若病轻则用发散之法,病重时减少用发 散之法,以免阳过度流失,病势缓时则乘势而进。形衰弱者,用温药补其气,精神不足者,必以厚 味来补其五脏,邪气在上者,用汗法发汗;邪居 下者,则用攻下的利尿剂;邪居中部的,可用泻 药攻内,使之尽出。始生之邪,则用汗法,因在皮毛,可一汗而尽出其邪。若病邪已盛达四肢, 则可用按摩方式来缓和。遇邪坚实者,先击散再 泻出体外。治病必细审阴阳之消长,分别其刚柔之性,务使邪尽而不伤正,阳有病而先固其阴, 阴有病则先固其阳,不使病进,守定其气血之流畅,不令其离经叛道。血液阻塞成实体,则必放 其瘀血,使其尽出,不生阻碍。气不足而产生循 环障碍,则用针来作导引,使气足而恢复正常循环。
耿雪明
侠客
侠客
  • UID20182521
  • 粉丝1
  • 关注2
  • 发帖数215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322楼#
发布于:2016-02-17 01: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2月16日《黄帝内经》第12集心得:
上接第11集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4:
汗法:病在表,用汗法,禁忌见于张仲景伤寒论,用药见神农本草经,有详解。
泻法:病在下,攻下,使其排出。如中满,攻下,可从大小便排出,或可出现水痢等现象。
剧痛:“其慓悍者,按而收之”,慓悍即指剧痛,病来得速度快,可用推拿的方式。如痛风,手掌肿大等,下针后,同时从身体向关节方向轻轻按摩手掌,然后起针,再下针,再按摩,如此反复。
实痛:长了东西,持续的痛,剧痛,散而泻之,按也是散,针子穴也是散。
虚痛:是断续的、隐隐的痛,喜按。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病会影响到阴,固阴则阳不进,反之亦然。
如肝病便秘,先调大便,固阳,让大小便通畅,病即不会再进,先固阳,再培阴,进行治疗。
血实宜决,气虚宜引:
四肢有青筋,为血实,要先放淤血,再用药,效果更快;
气虚要导引它,可用针灸,使气血恢复平衡。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关于阴阳:
天地阴阳的范围,及其广泛。
原则:不外乎对立统一的阴阳道理。
天地之间,万物初生,未长出地面的时候,叫做居于阴处,称之为阴中之阴;
若已长出地面的,就叫做阴中之阳。
有阳气,万物才能生长,有阴气,万物才能成形。
万物的发生,因于春气的温暖,万物的盛长,因于夏气的炎热,万物的收成,因于秋气的清凉,万物的闭藏,因于冬气的寒冷。
如果四时阴阳失序,气候无常,天地间的生长收藏的变化就要失去正常。这种阴阳变化的道理,在人来说,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可以推测而知的。
如人体的横膈似地表,肝、脾、肾为地下,肾像两颗种子,水生木,木生火,生心脏,横膈以上心肺为阳。
三阴三阳的离合情况:
伤寒论中的太阳篇、少阳篇、等的出处。
圣人面向南方站立,前方名叫广明,后方名叫太冲,行于太冲部位的经脉,叫做少阴。在少阴经上面的经脉,名叫太阳,太阳经的下端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其上端结于睛明穴,因太阳为少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
再以人身上下而言,上半身属于阳,称为广明,广明之下称为太阴,太阴前面的经脉,名叫阳明,阳明经的下端起于族大指侧次指之端的历兑穴,因阴阳是太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
厥阴为里,少阳为表,故厥阴精之表,为少阳经,少阳经下端起于窍阴穴,因少阳居厥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少阳。
三阳经的离合,分开来说,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阳。
三阴的离合情况:在外的为阳,在内的为阴,所以在里的经脉称为阴经,行于少阴前面的称为太阴,太阴经的根起于足大指之端的隐白穴,称为阴中之阴。太阴的后面,称为少阴,少阴经的根起于足心的涌泉穴,称为阴中之少阴。少阴的前面,称为厥阴,厥隐经的根起于足大指之端的大敦穴,由于两阴相合而无阳,厥阴又位于最里,所以称之为阴之绝阴。三阴经之离合,分开来说,太阴为三阴之表为开,厥阴为主阴之里为阖,少阴位于太、厥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不能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协调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阴。
阴阳之气,运行不息,递相传注于全身,气运于里,形立于表,这就是阴阳离合、表里相成的缘故。
阴阳别论篇第七:诊脉
四经十二从:
四经:是指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肝、心、肺、肾为四经,其与自然界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相同;
十二从:是指与十二个月相应的十二经脉。
脉有阴有阳,轻按为阳,重按为阴;关上寸为阳,关下尺为阴;能了解什麽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能了解什么是阴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
男左手主血,右手主气,右手脉跳比左手强,女反之;
寸脉不超9分,尺脉不过1寸,如寸脉溢出横纹则喉咙出问题,如喉咙长肿块,脉会呈现L型走向,治疗时若缩回为有效,反之加重。
阳脉有五种,就是春微弦,夏微钩,长夏微缓,秋微毛,冬微石,各因春、夏、长夏、秋、冬不同 而有异。
五时各有五脏的阳脉,所以五时配合五脏,则为二十五种阳脉。
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称为真脏脉,即弦、洪、缓、浮、沉五种脉。真脏脉是胃气已经败坏的象征,败象已见,就可以断其必死。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12集作业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3323楼#
发布于:2016-02-17 01: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6日、《黄帝内经》第11课心得: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一、四方地形与人体的对应
    四方地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对应人体为头北脚南,右侧西,左侧东。四方地势,西北地势高为阴盛,阴盛阳不足,东南地势低矮,阳盛阴不足,耳目聪明阳在管,手脚有力都属于阴在管,因此人右耳处西北,不如左耳灵敏,手脚左侧属东南,不如右侧强壮。同时西北阴盛当地人身体粗壮,四肢发达而东南阳盛人体格瘦小头脑精明。
    上工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由阴治阳,由阳治阴,以左引起治右,右病左治。
二、脉象
    以手部高骨为界,上为寸脉下为尺脉,中为关脉。寸脉为阳,有浮、滑,寸脉为阴有沉、涩。人生于天地之间,当效法天地,天人合一,治疗的方法也要符合天地四时八方的纲纪。
三、难经七十五难
    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
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五行相生相克,与肝木相关的有三个,为肾水母,心火子,肺金克,病在母,为虚邪;病在子,为实邪;病在克,为贼邪。课程里所讲的肝实,出自难经,其病症为肝实,肺虚。病变过程如下:病因为心火实,子能令母实,故肝实;心太旺,不走土而直接去克肺,故肺金虚。肺金虚故肾水虚,土接收不到母心火的能量,故也虚,此时五行能量圈已经转不动了,而且能量都集中在心火和肝木的地方。因此此病症制法应当以心为主,泻心火,补肾水,(肾水强而克火,火弱身体自救用木生火,)肝木实得以解决,心火实也得以解决,火正常了,就不去克肺金而转向土,能量圈就转起来了,达到阴阳平衡。
视频里讲到的有上下文的背景,我们截取其中部分,所以理解起来容易困惑。病有五邪,肝木的实证,可能是本身病变导致,也可能是心火实导致,要辩证看待病因,如果是肝木正邪导致实证,就该泻肝了。总之最终目的是让五行圆圈转起来,并且达到阴阳平衡。
详细推演过程:
    五行本阴阳平衡,某天某种原因心火开始旺,最先反应过来的是肾水,要克制住它,但心火增长太快,肾水渐渐克制不住,后来反被心火微邪所克,不过此时肾水只是克不住火,还能正常运行,给肝木输能量。心火强大了,不需要肝木能量,肝木到心的线已经断了,肝木能量积累下来,此时肝有变实的趋势,肺金就第一个反应过来去克制,但同时心火因太强,就不走土,直接去克肺金,肺被克虚,无法克制肝木,肝渐渐变为实证,此时,肝木和心的线断掉,心火和土的线断掉,肺金虚同时导致肾水虚,能量排序为:心火>肝木>肾水>脾土>肺金。
四、治病的时机选择
    病如果很厉害,势大,采用防守,待时机一到,反守为攻,并且下重手,而且要一击而中。
    合王时,如季节交替为长夏,此时为脾的王时,治疗时就不用考虑脾,因为此时不会伤到脾,所以利用脾的王时抓住时机治疗,过了王时,立马停手。
(null)
会员
会员
  • UID2022379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
3324楼#
发布于:2016-02-17 02:41
f
(null)
会员
会员
  • UID2022379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
3325楼#
发布于:2016-02-17 03:16
  p r
灸友96732
会员
会员
  • UID2023673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
3326楼#
发布于:2016-02-17 05:56
喜欢你的笔记
灸友96732
会员
会员
  • UID2023673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
3327楼#
发布于:2016-02-17 05:58
喜欢你的笔记,向你学习
杨诚2015年10月26日,徐州-杨诚《针灸大成》69、70课心得:
1.瘀血与便秘
1)瘀血:左腹关元外开三寸有压痛点代表有瘀血,活血化瘀。
2)便秘:寒实,不蠕动,不难过;热实,不上厕所难过;秘,就是实。
小肠便秘:宿食累积在小肠,大肠排气多。关元(小肠募)
脾虚便秘:一粒粒像羊粪状大便,小肠干燥,强心生热,强脾生湿。关元+巨阙+章门+照海+支沟+太白
大肠头便秘:寒实,灸天枢+关元四花灸+足三里。
大肠便秘:天枢压痛,小便浊黄,病人腹部很痛。支沟+照海+中极+巨阙+天枢
*照海(阴跷脉)+支沟(即飞虎,三焦经上)不管寒热,实证可以下针。

2.盲肠炎与奔豚症
1)慢性盲肠炎:便秘在大肠头处
现象少腹隐隐作痛,闷闷的痛
治疗阑尾(足三里下一寸,奇穴)+关元+天枢+中脘+支沟+照海
2)急性盲肠炎:
病因大量的吃,吃完跑来跑去。
诊断两边足三里痛,或一边痛,同时足三里下一寸(阑尾穴)可以摸到像绿豆那么大的疙瘩。
治疗阑尾直接下针
3)急性盲肠炎合并腹膜炎
诊断肚子旁边很冷,中间很烫。
治疗阑尾+足三里+灸肘尖
*肘尖:灸治腹膜炎、瘰疬、淋巴肿瘤。
3)奔豚症
病因便秘堵在右侧大肠转弯处,受惊吓后,吸了燥矢的浊气并不经过膈膜,而是通过肝脏一路进入心脏,刺激心脏跳得很快。
症状心脏搏动的很快,严重时,肚脐旁的动脉血管都在不断地跳动
治疗先强心脏,将浊气逼至大肠头:巨阙+心俞+少府+神门+内关+劳宫
       大肠便秘:天枢+中脘+关元+支沟+照海

3.痔疮、血痢、肠漏与大肠癌
1)外痔:放血,用火罐去吸,用枯痔散。
2)肠风下血:
症状大便跟血混合一起,是鲜血,下利很多。
病因内痔或大肠炎
治疗从尾椎向上一寸寸向上按,每个关节会有一个痛点,一般是三个椎,做隔姜灸。
3)肠漏:在尾椎、腰椎做隔姜灸。
4)大肠癌:
症状用很多方法大便排不出来,脚冷手干脱皮
病因痞块堵住下焦

4.月经寒实症、助孕与绝孕
1)月经: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竭。心脏按月把胸腔白色的奶水沿冲脉、任脉、胃经,下到腹腔的卵巢子宫,小肠(在子宫卵巢后面)火去烧,白色的奶水变成红色的月经。现在人营养过剩。人要控制口腹之欲。
  月经周期28天,提前是热症,推迟是寒症。
  月经来前一周胸部会胀,月经开始胸部的压力开始慢慢减少,月经停了刚好压力去掉,代表全部排净。
  月经推后:灸合谷、三阴交、中极、关元。
2)乳房硬块:天应穴隔姜灸,再强心脏,心俞。
3)助孕:灸三阴交+关元+中极,灸到经期变成28天
4)绝孕:石门+阴交

5.痛经、赤白带与子宫卵巢肿瘤
1)痛经:痛时下针,三阴交+血海;灸三阴交+关元+中极
病因小肠火太弱
禁忌生理期禁生冷、行房
2)血不止
鼻流血,天府
吐血,中脘、内关
肠漏下血,尾椎到腰椎做隔姜灸
月经不止,隐白
3)赤白带:
小肠是赤肠,赤利治小肠,下小肠俞;
大肠是白肠,白利治大肠,下大肠俞;
赤带是湿热,隐白+临泣+三阴交+血海,下针
白带是寒湿,隐白+临泣+三阴交+血海,可针可灸
脾主少腹,阴陵泉+地机+三阴交
4)子宫卵巢肿瘤:天应穴隔姜灸,止血用隐白
实症拒按,虚症喜按
八髎为妇科用穴,哪个有压痛点针哪个。

6.插花:这种穴道只在一个病
肩井用在胸腔内科及治疗淋巴结肿胀。

7.怀孕忌针、安胎、堕胎与胎位不正
怀孕时,女人血旺气衰,所以补血安胎,补气堕胎。所以腹部穴位不针,合谷三阴交也不针。
安胎:隐白+三阴交,可针可灸
胎位不正:至阴
孕吐:内关,同时让病人心想“我不想吐”,中脘、足三里也可以。
怀孕发烧:少商、商阳、大椎放血
怀孕便秘:支沟+照海(不要动孕妇的腹部)
怀孕水肿:三皇穴(三阴交+阴陵泉+地机)+太冲+水泉+太溪
分娩脉像:合谷到商阳脉动
产后大出血:隐白
胎盘不出:昆仑+太溪+天应+中极+关元
无痛分娩:三阴交+合谷
*没有隐白,取脾经最后一个穴道,即经络最后一个穴道。
丁伊
会员
会员
  • UID2018193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9
3328楼#
发布于:2016-02-17 07: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2月16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澤形以为汗”如病在下则攻下,排出大小便;在表用汗法。“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慓悍是剧痛,病来的速度快,以推拿按摩治之,如痛风,手掌肿大;要下针,也要辅以按摩,连续数次。实证有持续痛、剧痛,要散气;虚证痛是断续的,隐隐作痛,喜按。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治证时要明辨阴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不治阴,阳会影响到阴,如肝病便秘,先调大便病就不会发展;,阳病固阴,阴病固阳,这样病情就不会发展,这是治病的原则。有血实时,如有淤血,要把它放掉,如果面积太大,就找大的将其放去,辅以药物,会好的很快。气虚时要导气,虚则补其母,使得气血归于平衡。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阴阳可以分得非常细致,但大原则是,在地下的为阴,出地的,为阴中之阳。如将人体以隔膜分割,隔膜为地表,隔膜以下为阴中之阴,如肾脏;水生木,木为肝,木有根系,是为筋膜,木生火,生心,如此类推。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阳施正气,万物方生。阴为主持,群形乃立。春夏为阳故生长,秋冬为阴故收藏。若失其常道,则四时之气闭塞,阴阳之气无所运行。三阴三阳之离合,阳在外,阴在内,肾脏在上面,称为太阳,因此太阳为少阴之表三阳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太阳如门,主开,少阳如枢,主运输,阳明主收合。因而有少阳阳气才能运输,阳明主收合,是指到此为止,病到阳明就不会再发展。三阴之离合:太阴主开,少阴为枢,厥阴为合。三阴之间也是相辅相成。自然界的东西,没有一样是纯营养的,因此不能吃维生素,因其系纯营养,会发生沉积,从而致病。
《阴阳别论篇第七》
         本篇论述的重点是脉诊。指出四时正常脉象和十二经络的变化,以阴阳辨明脉象,诊断疾病,推测预后。
        “人有四经十二从”“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脉分阴阳。正常情况下,阳是潜的,阳往外走就不正常。因此要阴包住阳,才是正常。四经:除脾外,心肝肺肾定四季,十二经络应十二月。脉分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手上的脉,以关脉为界,上为阳,下为阴,诊脉时,寸为阳,尺为阴,关为中央。引申至人体,人体以隔膜为界,上为寸,下为尺。脉又分气和血,男子左手为气,右手为血,女子左血右气。因此女子左手比右手大,男子右手比左手大,是为常脉。诊脉时,寸脉不能过9分,尺脉不能过一尺,寸脉过则溢出,是上焦有问题。如是有肿瘤,脉会散出如L形,如果治疗后脉回收,是有好转。阳脉有25种,右手也有关,就是胃脘之气,右手关脉就是胃脉。吸入为阴,呼出为阳,肝肾主吸入,心肺主呼出。呼吸之间一息四至,为正常。以胃脉为主是,心脉要比胃脉浮一些才是正常,如果比胃脉沉,则代表心脏出了问题。其他以此类推。如是阴脉比胃脉大,则是脾肾出了问题。
        真脏脉:无胃气之脉,脉出败相,时日不多。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3329楼#
发布于:2016-02-17 07: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16号《黄帝内经》第11课心得:

 
天不足西北,造成人的右耳根不足,阳为敏锐。人面南背北,左为东右为西,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阳居上但左胜于右,阴居下但右胜于左:西北为高山峻岭,阳虚阴盛,为阴。阴性沉降下,集中下部使下盛上虚,所以手足有力、耳目不聪。地不满东南,阴虚阳盛,为阳。阳气轻清浮于上,向上集中使耳聪目明、手足不便。人比较弱点地方比较容易受到病毒。人靠天地之间的气来生养。人要顺应自然养生、治病。
人与天地之间相通。治疗方法不按照天纪地的道理,灾难就来了。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咽,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天气之间下的雨就像人身上的汗。天有节气,风寒暑湿燥热;地有五味,酸苦甘辛咸。
最好的医生当外邪在皮毛时就开始治疗。皮毛是肺,肺在人体上方,为阳,摸手上的脉,寸是阳,尺是阴,病在皮毛在表的时候,用针在皮毛上刮一下,出汗即解表。在尺泽,外关,合谷轻轻刮刮都可以。病在肌肉针扎肌肉,经脉上就下到经上。病在五脏,半死半生,
天的邪气害人五脏,传染病。水谷的寒热伤六腑,吃到不干净的的东西。地的湿气伤皮肉筋脉,自然界的侵害。
巨刺:采用对称治疗,左病右治,右病左治。过和不及都不好。要先辨别阴阳,看清浊知部位,如肺是清阳所在,吐黄浊的痰,病在肺。中医诊断方式望闻问切来判断病在哪里。
脉诊:通过浮滑沉涩可以判断病在什么地方。真正的脉是九分。超过了就是太过了。浮、滑应该是阳脉,应该在寸部摸到;如果寸脉很沉,则阳不足。
沉、涩应该是阴脉,应该在尺部摸到;如果阴脉又浮又大,则阴太盛。
太过与不及都不行。
在《难经》77难里,上工治未病,比如:肝有病先实脾。75难讲:当东方(木)实,西方(金)虚就用泻南补北的治疗方法。内经里讲,一脏不平,所胜来平。如:肝木有问题时,金胜木,用金来平木。
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
治疗肝实:因木克土,所以要先截断病程,先强土,同时东方实西方虚,因为东方木反克西方金,应该强金以克木。肝病先实脾(木克土),强金以克木;泻南补北(泻南方火,补北方水),一个脏不平衡时,用所胜的脏来平。如果东方实(肝木有问题),即西方虚,金没办法制衡木,会让木越来越实,肝病先实脾(补土,一是截断病程;二是令土生金),但肝木太实,补土生金的力量太微弱,可以忽略不计。泻南方火时,肝木主动去救心火,肝木就会由实变虚;补北方水时,肾水生肝木,本来肝木是最大、是极限,水生木力量太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但母能令子虚,补水令水之子木虚,肝木得以疏解;对于金来说,水是子、金是母,子能令母实,即补水也强金,让金直接克木。补水一举两得——疏肝强肺。治病要等时机,病很盛等它衰弱下来,下重手,赶快追击。病轻用发表的药,病重用固守的方式,所以治病像作战一样,处方也会经常变动。如:东方实,正好在夏秋中间,夏末秋初时交接的时候,脾的王时,脾脏应顺应天时,功能很强。治疗肝实症时,不管脾脏,只针对肝脏治疗。在这个时间快关闭时停止治疗,不会伤害到脾胃。王时不开时,用固守。病势很盛时,没有胃口,二便不通,就开药护脾胃,而不去动病位,等胃口开了,开始下手,而且一次不能进攻太多。
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味,用厚味的药来补。
病在高,用汗法、吐法。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