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5楼#
发布于:2016-02-17 22: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17日 《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用厚味的药来滋补。病在上,用汗法、吐法,吐是吃药后的反应要吐;病在下,下满,用泻法.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病在表采用汗法。汗法有禁忌,见神家本草经。慓悍指巨痛,指病来得很快,如痛风,采用按摩推拿法。实症是巨痛而且是持续地痛,要采用散法,按摩、子穴均是散法。虚症是隐隐作痛。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有病时,如果不治好会影响到阴,所以先固阴阻止阳进。肝病的人便秘,所以先调大便,先固阳阻止病进再治肝。 四肢的青筋瘀血,血实,先放血再用药物去攻比较快,单用药慢。应该先放血。时间不够时找大的青筋放血,再吃药。 气不足时采用针灸导引,有“虚者补其母”之说,经络的气虚使用当经的母穴进行补。 阴阳离合论 第六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未出地者,阴处,阴中之阴,则出地者,阴中之阳。人体的横膈定义为地表,横膈以上为阳,横膈以下为阴。 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因为有生长收藏,所以可算到人体的数,即确定人体各部分的阴阳。 人南面而立,正面是广明,背面为太冲。肾位于背后是少阴。少阴的上面是太阳,太阳经起于足部的至阴穴,终止在命门,称为阴中之阳。到胸前往上为广明,广明之下为太阴为脾。太阴之前为阳明,起于足部的厉兑,又称为阴中之阳。厥阳为肝经,其表经为少阳经,少阳经起于窍阴,少阳经又称为阴中之少阳。三条阳经都起于井穴。三阳经是相符相承的,抟而勿浮,统称为一阳。太阳管大门的开合,少阳管门栓,阳明主收合。太阳主开,是沟通人与自然;少阳主枢,是身体内的运输;阳明主合,到此为止。 外者为阳,内者为阴。横膈以下称为太阴,太阴是脾经,起于隐白,是阴中之阴。少阴是肾经,起于涌泉,又称阴中之少阴。太阴这前是厥阴,起于大敦,是阴之绝阳,又称为阴之绝阴。离合指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又是相互合作的。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少阴起传导输送的作用,厥阴在最里面,与阳明经相表里。中中指气的往来,气跟着皮表在里面走。抟而不沉,绝不可以有东西沉积在里,中药不会沉积,西药会沉积。自然界没有一样的东西是纯营养的。纯营养的东西会在身体里沉积可能会滋养病毒,比如营养片。 阴阳另论篇第七 脉诊,脉分阴阳。易经:常脉(坎:阳位于二阴之间)(离中虚:阴位于二阳之间,火)。阳不在多在于潜,潜指潜伏在内而不往外走为人体受用。阳往外走时伤元气。 四经指除脾经以外的其他四经(心肝肺肾),对应四时,春夏秋冬,脾为长夏。十二经络对12月,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第三难:以关的位置来看,在关以上找阳对应寸,关以下找阴对应尺。人体横膈对应关,横膈以上对应寸脉,以下对应尺脉。脉分气和血,左手管血脉,右手管气脉。女人主血,男人主气,刚好相反。女人左手脉比右手脉稍大,男人反之。寸脉为君,尺脉为臣,寸脉的力量要大于尺脉。寸脉九分,尺脉一寸。当寸脉出现溢脉时,代表上焦出问题即喉咙可能长肿块,如果肿块越来越大时,脉气将会往左或右转,脉越大时表示病进,脉小时表示病退。所以可用于判断病势的发展趋势。 右手脉的关对应横膈对应胃脘,以胃阳为准用于衡量哪个脏与其相抗,可确定病之处。吸入为阴由肾和肝所主,吐出为阳由心和肺所主。在吸吐中间为阴阳的交换由脾所主。常脉正常一呼一吸间跳五下。5为土,生万物。脉浮表为阳脉,深沉为阴脉。 真脏脉:包括溢脉和覆脉,代表死期将至。阳脉出现溢脉是因为阴过盛。出现真脏脉时代表阴阳分隔。 |
|
3376楼#
发布于:2016-02-17 22: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20课心得
人的服象有滑、涩、浮、沉等,此可以用手指来区分。五脏产生的现象,可以用理论去推演。五脏中发出的声音,可以用听法而能了然于胸。五色上细微之变化,可以用眼睛仔细的观察出来。只要脉正常,色也正常,人能色、脉吻合,必为一健康之人。 心脉洪大如滚水而来,按之力强而坚,面色红赤者,病人必呈现出喘呜严重之状,诊断时可说此因有多余之积气停滞胸中不去,有时因饮食不当引起,病名“心痹”,有时亦因病人思虑过重心气损伤至虚,病邪乘虚而入造成的。 病人面色苍白且脉浮又无力,喘患不止,此为下实上虚之症状,上气不足,病人易惊,且喘而虚弱,此名“肺痹”,因血无法灌入胸中产生的,有忽冷忽热之状,其病因为在醉之后强力入房而产生。 病人面色青,脉又如琴弦一样劲急,脉象呈长条状且重按时左右弹出不止,此乃气血不能,积滞于臂部及胸肋位,病名“肝痹”,此因久居寒湿之地,下焦寒且湿,此与疝病同类,病人必腰痛足冷头痛。 病人面黄且脉出现大而中虚空的时候,此必气血阻滞停聚少腹内,造成寒气停留,病名为“厥疝”,女人不同于男人,造成妇科问题,得到此病,必四肢沉重倦怠,乃肇因于大污后当风,风邪入肌肉所致也。 凡是病人面黑且脉盛大,按之脉上跳有力又粗大,此必气血停滞于小腹与会阴之所,名曰“肾痹”此病得之于冷水沐浴后立刻卧床睡觉而致。 凡是吾人视五色之变化脉象,如果呈现面色黄眼目发青或面色黄眼目发赤红,而色黄眼目白色,面色黄眼目发黑等等气色时,病人必不死。黄为土,色黄胃气犹存也。一旦病人面色青而眼袋赤,面色赤红而眼袋白,面色青而眼袋黑,而色黑而眼袋白,面色赤而眼周围呈青色时,必胃气已绝,故不见黄色,此皆必死之候。 第十一篇 五脏别论 黄帝问,常听道卫之士说,有人以脑髓为脏,有人以肠胃为脏,又有人以为是腑,众说纷云,互有出入,再经质问,每人皆坚持自己的主张,绝不退让。到底如何才是正确的。 歧伯答到,人的脑、髓、骨、脉、胆、女人子宫此六项,为受地气之生养而产生的,皆隐藏于阴中如同大地一样,其收藏营养生化而不宣泄,吾人名之“奇恒之府”。人身之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这五项乃禀天之阳气所生,其运动像天周而复始,动而不停,所以是排泄运输为主,不主收藏之功,且因其又受纳五脏肝、心、脾、肺、肾所不要的废弃物,将之排出体外,故又名“传化之府”。此部中停积之物必不久留,必输泄出体外也。人的肛门如同五藏之在外使节一样,饮水食物必不久居于此。人体中所谓五脏者,乃因其能收藏营养之精华,不使之流出体外,所以人能保持健康,精神良好,因其功能为藏而不泄,故必有一定之存量,新的营养进入,原存之营养为人体所消耗,如此代谢交替下去,正常是满而不过多的。人体中有六腑者,其能一边消化吸收食物,一边把残渣排出体外,所以是实而不满的。因此之故,一旦饮水食物自口入,首先会胃中充实而肠中空虚,食物经胃磨碎后进入小肠,则呈现出肠中实满而胃中空虚状,依此规律 ,故说是实而不满者,满而不实也。 黄帝问说,为何寸口之脉,可以主五脏之气呢? 歧伯答道,人的胃是水与食物聚合的地方,为六腑消化排泄系统之始源处所。饮食中的五味入口后,经胃磨碎后进入肠,小肠再消化食物之精华营养来供应脏之所需。而寸口位为手太阴肺气之所,肠胃吸收消化后食物之营养首先必入肺成津液,再由肺分配统一输送各种不同的营养,进入不同之脏,故此肺部是胃肠吸收营养交给五脏所需必经之路,故可见五脏气于寸口。 然又天之五气与地之五味正好相反,天之五气由鼻入,藏在胸腔中心肺之内,一旦心肺有病,鼻必生异常也。 故吾人凡是治病,必查问大小便排泄情形,适度谨慎的查脉,再仔细观察病人精神状态与病痛之所在。如果要依靠巫师或鬼神宗教协助,则不可对他谈论至高的医术道理。若病人厌恶针灸治疗者,绝不可与他谈论巧妙的技术。病人不接受医师治疗者,此病必因其无知而终不治,即令医师发于慈悲心为其治疗,亦必无功而返矣。 |
|
3377楼#
发布于:2016-02-17 23: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3课心得
溢脉和覆脉是真脏脉,单个或者同时出现,摸到此脉命将不久矣. 三阴三阳中,脉去者为阳,脉来者(静、缓、迟)都为阴, 太阳(三阳)主开,少阳(一阳)主枢,阳明(二阳)主合,像面部中风的时候,其它的症状都治好后,只剩下眼睛不能闭,说明阳明经的阳气不够,治此经。、 眼睛睁不开是太阳症,眼睛可眨动是少阳经的作用, 二阳之病发心脾,是说阳明之胃气无法供给心脏.脾脏的营养,男子必精少,女子必停经。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则日益消瘦,而时常如气喘样的喘息短气, 病深死期近。 三阳为病发寒热,是说太阳病变时恶寒发热,或下半身痈肿,时有肌肉萎缩发冷,腿肚抽筋酸痛,如不治,则发展到皮肤粗糙,或肠疝气等 一阳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是说少阳受病时会呈现短气易咳下痢现象,如久不治,大小便不利。像胆结石是因胆汁排进过多或过少,少阳经堵到,而吞不下东西, 胆汁回逆,首先会影响心脏,治时先导药入少阳,再加强心脏力量 二阳一阴,为阳明胃气与厥阴肝脏有病变,会出现易惊.怒.背痛,等风厥现象、 二阴一阳,为少阴少阳病合时,会出现胃脘胀满 三阴三阳,四肢为阳,身体为阴,四肢不举, 鼓脉,鼓一阳曰钩,是在摸脉时,寸为9分,能够摸到寸脉上只有2分或3分长,有凸起 毛脉,鼓一阴曰毛,是指摸脉时感到中间是硬硬的一条,旁边是平,感觉像摸到鸡的羽毛一样 |
|
3378楼#
发布于:2016-02-17 23:15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写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吐不一定是吃了吐的药,而是吃了药反应出吐的症状。病在下,攻下的药剂。汗法,吐法,下法都是从《黄帝内经》出来。中满者,腹部满。邪居中部,可用泻药攻内。从大小二便排出。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表,病在表时,汗法,怎么发汗,用什么药发汗。张仲景用汗法禁忌在伤寒论中会讲解。 其慓悍者,按而收之,慓悍剧痛,病来的速度快,例如:痛风。按而收入,按摩推拿。针刺方法:例如:痛风在手脚,肿痛,下针后,手轻轻在下针部位按摩将针取出再下针再按摩,连续几次,痛就去掉。 而实者,散而泻之。实痛:剧痛持续的痛,将气散掉,散法按摩,子穴都是散法。 实痛与虚痛的区别: 虚症痛:隐隐作痛,有时痛,有时不痛。 实症痛:持续的痛,因为是长了东西,在里面痛。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当阳有病,例如:大肠便秘, 首先治阴,因为不治好会引响到阴,将阴治好,病在阳阻止进入阴。同样,阴有病也会引响到阳,先固阳,阴就不会再进, 例如:肝病, 肝病患者出现便秘,先调他便秘,阻止病进,再慢慢退阴,肝病到后面严重,大小便都没了,再去治便秘就已晚,所以一开始治病先调大小二便,固好阳,再培阴,病就不会前进,会很好治。 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肋引之。 例如:患者手脚青筋血实 针灸治疗时看到血实患者,将青筋全部放掉。临床时间不足,可找大的青筋先放血,再开药会缩短疗效。气虚牵引它,用针灸导引,虚则补其母,使气血恢复平衡。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 ,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歧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正。 阴阳可分到很细,无限量分,但是大原则:地以下为阴,阴中之阴。出地为阴中之阳。例如:人体将横膈膜为地表,分地上,地下,肝脾肾在最下,肾水生肝木,筋膜生心脏,人的循环就出来,将横膈膜为界线,上阳,下阴。 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先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故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所有东西会生长都是因为有春天关系,因为有生长收藏,所以在人体内可数到它的数。 三阴三阳之离合 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少阳篇、阳明篇来源于《黄帝内经》 歧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人的正面广明,背面太冲,背后肾脏上为太阳,太阳经足太阳膀胱经井穴至阴。阳经从地下开始升。足部三条阳经井穴起于足下上行。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三阳相互相辅相成,统称为一阳。 例如:1.太阳 大门 开合 2.少阳 门栓 3.阳明 主收合 太阳为开,人身体与自然界开的门户。 少阳为枢,人身体里阳气营养运行有少阳才有开合运输。 阳明为阖,主收合。 歧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中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命曰一阴。阴阳,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横膈膜以下称太阴,脾经,井穴隐白,阴中之阴,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阴中之少阴,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阴之绝阳,三条阴经相互助益,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中药吃进身体不累积,西药会长时间累积,不可以让身体累积任何东西,自然界的东西天地六合之内没有一样是纯阴阳。纯阴阳会累积,新陈代谢,中医不赞成吃营养剂。 阴阳别论篇第七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歧伯对曰,对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脉分阴阳,用易经了解常脉:易经二个卦:常脉如坎、阳在二阴间;离(火)二阳包一阴。肝心肺肾为四经,应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季,脾为长夏。在季节交换中出现十二经脉络十二个月。脉分阴阳,左手脉管血脉,右手脉管气脉。诊脉时会两手同时作比较,按患者左右脉,医者左手气,右手血。女人与男人不同,女人主血,血为主,当肺气旺才生奶水为白色阳气,女人主血阳气化生为血,血较沉重,往下沉变为月经,男人主气,气轻往上升。女人脉左手比右手大,男人脉右手比左手大。寸为君,尺为臣,寸脉力量大于尺脉为常脉。寸脉过横纹快到手掌为溢。病人喉咙有问题,如果患者喉咙长东西会让脉偏于一边。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脉越来越弯,说明方法有问题,慢慢回正说明己恢复。女人脉左手阴、右手阳。女人左手阴脉比右手阳脉大。 右手关脉对应胃阳,脉诊以胃脉为标准,与胃脉相抗的脏腑为病之所在。 胃脉的标准:正常脉一呼一吸之间跳5下(对应河图中脾五之数):吸入为阴,对应肝肾,跳2下;吐出为阳,对应心肺,跳2下;呼吸之间,对应脾,跳1下。 阳脉能察到胃肠消化系统的运作能力,即胃气。如果胃气与五臓之阴脉调和,表示五脏能吸收由胃中摄取之营养,为健康。当阳脉不正常时则可知何处无法受纳胃中之营养。如心脉与胃脉强度频率一样,心脉在上为阳,较浮,则是常脉;心脉是阳脉应该大于胃脉,如果小就说明心脏有问题;肝肾脉是阴脉应该深下去,如果大于胃脉,就说明肝肾有问题。 真脏脉:溢脉与覆脉是真脏脉,是阴阳分隔的脉,是死脉。 如有遇脉形为真臓之脉即肝弦、心洪、脾缓、肺浮、肾沉如石等,如肝脉为弦至急者,十八日必死;心脉洪大而坚搏,则九日死;肺脉至浮如羽毛,则十二日死;肾脉至沉如河中之石,则七日死;脾脉若缓如雀啄屋漏,则四日内死。 |
|
3379楼#
发布于:2016-02-17 23:15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写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吐不一定是吃了吐的药,而是吃了药反应出吐的症状。病在下,攻下的药剂。汗法,吐法,下法都是从《黄帝内经》出来。中满者,腹部满。邪居中部,可用泻药攻内。从大小二便排出。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表,病在表时,汗法,怎么发汗,用什么药发汗。张仲景用汗法禁忌在伤寒论中会讲解。 其慓悍者,按而收之,慓悍剧痛,病来的速度快,例如:痛风。按而收入,按摩推拿。针刺方法:例如:痛风在手脚,肿痛,下针后,手轻轻在下针部位按摩将针取出再下针再按摩,连续几次,痛就去掉。 而实者,散而泻之。实痛:剧痛持续的痛,将气散掉,散法按摩,子穴都是散法。 实痛与虚痛的区别: 虚症痛:隐隐作痛,有时痛,有时不痛。 实症痛:持续的痛,因为是长了东西,在里面痛。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当阳有病,例如:大肠便秘, 首先治阴,因为不治好会引响到阴,将阴治好,病在阳阻止进入阴。同样,阴有病也会引响到阳,先固阳,阴就不会再进, 例如:肝病, 肝病患者出现便秘,先调他便秘,阻止病进,再慢慢退阴,肝病到后面严重,大小便都没了,再去治便秘就已晚,所以一开始治病先调大小二便,固好阳,再培阴,病就不会前进,会很好治。 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肋引之。 例如:患者手脚青筋血实 针灸治疗时看到血实患者,将青筋全部放掉。临床时间不足,可找大的青筋先放血,再开药会缩短疗效。气虚牵引它,用针灸导引,虚则补其母,使气血恢复平衡。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 ,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歧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正。 阴阳可分到很细,无限量分,但是大原则:地以下为阴,阴中之阴。出地为阴中之阳。例如:人体将横膈膜为地表,分地上,地下,肝脾肾在最下,肾水生肝木,筋膜生心脏,人的循环就出来,将横膈膜为界线,上阳,下阴。 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先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故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所有东西会生长都是因为有春天关系,因为有生长收藏,所以在人体内可数到它的数。 三阴三阳之离合 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少阳篇、阳明篇来源于《黄帝内经》 歧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人的正面广明,背面太冲,背后肾脏上为太阳,太阳经足太阳膀胱经井穴至阴。阳经从地下开始升。足部三条阳经井穴起于足下上行。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三阳相互相辅相成,统称为一阳。 例如:1.太阳 大门 开合 2.少阳 门栓 3.阳明 主收合 太阳为开,人身体与自然界开的门户。 少阳为枢,人身体里阳气营养运行有少阳才有开合运输。 阳明为阖,主收合。 歧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中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命曰一阴。阴阳,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横膈膜以下称太阴,脾经,井穴隐白,阴中之阴,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阴中之少阴,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阴之绝阳,三条阴经相互助益,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中药吃进身体不累积,西药会长时间累积,不可以让身体累积任何东西,自然界的东西天地六合之内没有一样是纯阴阳。纯阴阳会累积,新陈代谢,中医不赞成吃营养剂。 阴阳别论篇第七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歧伯对曰,对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脉分阴阳,用易经了解常脉:易经二个卦:常脉如坎、阳在二阴间;离(火)二阳包一阴。肝心肺肾为四经,应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季,脾为长夏。在季节交换中出现十二经脉络十二个月。脉分阴阳,左手脉管血脉,右手脉管气脉。诊脉时会两手同时作比较,按患者左右脉,医者左手气,右手血。女人与男人不同,女人主血,血为主,当肺气旺才生奶水为白色阳气,女人主血阳气化生为血,血较沉重,往下沉变为月经,男人主气,气轻往上升。女人脉左手比右手大,男人脉右手比左手大。寸为君,尺为臣,寸脉力量大于尺脉为常脉。寸脉过横纹快到手掌为溢。病人喉咙有问题,如果患者喉咙长东西会让脉偏于一边。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脉越来越弯,说明方法有问题,慢慢回正说明己恢复。女人脉左手阴、右手阳。女人左手阴脉比右手阳脉大。 右手关脉对应胃阳,脉诊以胃脉为标准,与胃脉相抗的脏腑为病之所在。 胃脉的标准:正常脉一呼一吸之间跳5下(对应河图中脾五之数):吸入为阴,对应肝肾,跳2下;吐出为阳,对应心肺,跳2下;呼吸之间,对应脾,跳1下。 阳脉能察到胃肠消化系统的运作能力,即胃气。如果胃气与五臓之阴脉调和,表示五脏能吸收由胃中摄取之营养,为健康。当阳脉不正常时则可知何处无法受纳胃中之营养。如心脉与胃脉强度频率一样,心脉在上为阳,较浮,则是常脉;心脉是阳脉应该大于胃脉,如果小就说明心脏有问题;肝肾脉是阴脉应该深下去,如果大于胃脉,就说明肝肾有问题。 真脏脉:溢脉与覆脉是真脏脉,是阴阳分隔的脉,是死脉。 如有遇脉形为真臓之脉即肝弦、心洪、脾缓、肺浮、肾沉如石等,如肝脉为弦至急者,十八日必死;心脉洪大而坚搏,则九日死;肺脉至浮如羽毛,则十二日死;肾脉至沉如河中之石,则七日死;脾脉若缓如雀啄屋漏,则四日内死。 |
|
3380楼#
发布于:2016-02-17 23: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帆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4课心得。
阴 阳相过脉,溜脉溜来去, 平衡火克金,肺金生肾水。 肺水下沉汽上升。手泛粉红为常态。肺白配心红。 阴阳相和是为水。-- — -- , 西医百分之二十血研究,中医百分之七十水研究。 阴盛则阳虚,阴外散,大汗不止,大小便失禁,是阳虚不能收守。 肝阴盛…… 脏可满不可实,腑可实不可满。实,被占领;满,充满。 结阳四肢水肿,结阴身体排血,小便,呕吐。见脏结。 二阳病伤结胃气,饮水入胃来升消。 下肠小肠结伤病膀胱,小便不出。 下痢太阳还有肺,水汽不热阴寒水。 春肝王时,脉阴,沉稳。@教官-孝感-郑其赛 |
|
3381楼#
发布于:2016-02-17 23: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2-17《皇帝内经》第12课心得
1、吐不一定是用吐的药,是吃了药反应出来有吐的现象。中满者泻之于内,中满肚子满,要攻下,从大便或小便排出。其慓悍者,剽悍就是有剧痛,痛来的很快;如痛风,按而收之 ,采按摩推拿方式。 2、实痛:是剧痛,持续痛,24小时都痛;虚痛:是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如大肠便秘,先治阴,固阴病在阳就不会进,同样,阴病要先固阳,病就不会再进。 3、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血实:手臂或腿上有青筋、淤血,把它放掉,可挑大的放。气虚、气不足,用针灸导引,所以针灸大成里虚则补其母,经络上气虚用当经母穴做补泻,这是导引。 4、阴阳离合论第六 阴阳的划分有一大原则,未出地者,在地底下都是阴,名为阴中之阴;出地为阴中之阳。人横膈下为阴,膈上为阳,肾如种子在底下,生木,木的很多筋如筋膜生心脏。会生长是因为春天,长高是夏天,收是秋天,藏是冬天。 5、三阳 肾脏上称为太阳,是足太阳膀胱经,井穴是至阴,结于命门 ,阴中之阴,太阳为开,管大门开合。 阳明,胃经,井穴是厉兑,为阴中之阳。阳明为合,合是到到此为止。 少阳,胆经,根起于窍阴,阴中之少阳。少阳为枢,少阳管门栓,是门的枢纽,运输。 6、三阴 太阴,脾经,根起隐白,称为阴中之阴,太阴为开。 少阴,肾经,起于涌泉,阴中之少阴,少阴为枢。 厥阴,肝经,根起大敦,阴之绝阴,厥阴为合。 7、阴阳别论第七 易经中有两卦,坎卦,阳在两阴间,坎是常脉,阳不在乎多,要潜伏在里面才能为人体所用,阳往外走,元气就没有。 离是两阳包着阴,离是火,中虚。 8、四经十二从,指是除脾经外,心、肝、肺、肾对应四时,春夏秋冬,脾是长夏;十二经络对应十二个月。 9、脉上分阴阳,关为阴阳交界处,关上为阳,关下为阴。以人体来说,横膈就是关,横膈上是寸,横膈下是尺。诊脉时,左手脉代表血,右手脉代表气,女人主血,血比较沉重,所以女人正常脉左手比右手大。 男人主气,气比较轻,往上升,所以男人右手脉比左手脉大。 10、寸脉不过九分,尺脉不过一寸,寸脉穿过脘横纹到手掌是溢脉,这是喉咙上焦有问题,若上面长肿瘤很大,脉不会直走,会往左边或右边走,治疗时,脉越弯代表病进,变直是病退。 11、呼吸:吸入为阴,属肝肾;呼出为阳,属心肺,吸与呼之间是阴阳的交换,属脾。正常脉,一个呼吸跳五下,吸,脉跳两下,呼,跳两下,吸与呼间断为一下,共五下。 阳脉在表、浮、快,心与肺脉;阴脉很深沉、慢,肝与心脉。 |
|
3382楼#
发布于:2016-02-17 23:44
@教官-南京-李宁@助教-中山-吴泳茵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岩龙申请签到2016年0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学习心得阴阳离合论篇第六【经文: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也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1.人也应是相同于天地间的纪律。但人体上的阴阳布列,并非对应上天下地,而是上也有阴下也有阳,为什么?2.膈肌相当于地面分界线,肾是种子,水生木,肝生根生筋膜生心,膈上为阳。【经文:歧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故在人者,亦数之可数。】1.阴阳简化就是一种规律,可以无穷推演。2.天阳无所不覆,地阴能受纳万物之承载,万物因此而能生长。3.自然界之常规一旦失去正常,会造成天地阴阳之不交流而阻塞。是故阴阳之变化在人体中亦如自然界一样,可以明确的用数的变化区列出来。【经文: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1.希望你能说明三阴三阳在人体内聚合互动的情形。【经文:歧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1.三阳的互动关系是,太阳主开(睁眼),阳明主合(闭眼睡眠),少阳是枢纽。【经文:帝曰,愿闻三阴。 歧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命曰一阴。阴阳????,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阴阳别论篇第七【经文: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歧伯对曰,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凡持眞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1.肝、心、肺、肾为四经,与自然界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相同。2.脉也分左阴右阳,轻按为阳,重按为阴,能知晓阳者必知阴,反之亦然。阳在阴的中间才算正常。左脉主血,右脉主气,男右强,女左强。3.凡阳脉分五种,各因春、夏、长夏、秋、冬不同而有异,如再严格区分,则可分二十五脉。4.阴脉,乃所谓真脏脉也,即弦、洪、缓、浮、沉五种脉,如阴脉全现此种完全之脉,则必危矣,其果必死。5.阳脉也就是能察到胃肠消化系统的运作能力,也就是胃气。如果胃气与五臓之阴脉十分调和,表示五脏能吸收由胃中摄取之营养,此必为健康之人。吸入为阴(肝肾),呼出为阳(心肺),呼吸交替之间出现的是脾,一呼一吸脉跳5下。判断五脏是不是能吸收脾胃的营养要以胃脉做标准。
|
|
3383楼#
发布于:2016-02-18 00:03
@教官-深圳-林金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阴阳离合论 1.万物阴阳皆可总结为一个规律:天覆地载。未出地者阴中之阴;出地者阴中之阳。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界常规失衡则阴阳阻塞。 人体与自然对应。以横膈为界,胃为关(关脉之关),在上为阳有心肺,在下为阴有肝脾肾。 2.三阳三阴经离合 三阳经离合:太阳(开),如睁眼:少阳(枢),指活动,根起窍阴穴;阳明(合),如睡觉,胃气之源,根起厉兑穴。 三阴经离合:体内为阴,中位为阴,其下部为太阴。太阴(开),根起隐白;少阴(枢),根起涌泉;阙阴(合),根起大敦,绝无阳气。 3.食药 中药不像西药,中药效果要求薄而勿沉。中药被人体利用完后要很快排出体外,因自然界中没有纯阳纯阴之物,阴阳总在互相变化和抗衡,所以不应有沉积,而应是动态的。 阴阳别论 1.四经十二从 常脉脉象:阳潜阴间,左手脉管血脉,右手脉管气脉。女主血,血下沉为月经,故女性左手脉较大,男主气,气往上,故男性右手脉较大。 四经(肝心肺肾)应四时,十二从(十二正经)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阴脉藏,浮现病了,阳脉浮。 超寸脉:寸脉到顶后(人迎)往右或往左走,是喉部有问题。 常脉正常一呼一吸间跳五下,吸为阴(肝肾),吐为阳(心肺)。 溢脉和覆脉都是真脏脉,有生命之危。 |
|
3384楼#
发布于:2016-02-18 00: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6年2月10日《黄帝内经》第12课学习心得:
吐不一定要吐药,是反应吐,病在表时用汗法,病在四肢用按麽方式来缓和,遇邪坚实者,先击散再泻出体外。治病必细审阴阳之消长,分别其刚柔之性,务使邪尽而不伤正,阳有病而先固其阴,阴有病则先固其阳,如肝病开始时一定要调大便,后后期就难了。实痛是持续痛,虚痛是断续痛。痛风在四肢关节时,按摩,下针帮助减轻。 气虚可以用针灸导引,虚则补其母。 血实,如大腿青筋,可以放血治疗。 阴阳细分可以千万种,简化为一种规律 天地之间,万物初生,未长出地面的时候,叫做居于阴处,称之为阴中之阴;若已长出地面的,就叫做阴中之阳。有阳气,万物才能生长,有阴气,万物才能成形。 如人面向南方站立,前方名叫广明,后方名叫太冲,行于太冲部位的经脉,叫做少阴。在少阴经上面的经脉,名叫太阳,太阳经的下端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其上端结于睛明穴,太阳为少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再以人身上下而言,上半身属于阳,称为广明,广明之下称为太阴,太阴前面的经脉,名叫阳明,阳明经的下端起于吴大趾侧次指之端的历兑穴,因阴阳是太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厥阴为里,少阳为表,故厥阴精之表,为少阳经,少阳经下端起于窍阴穴,因少阳居厥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少阳。因此,三阳经的离合,分开来说,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统一称为一阳。 在外的为阳,在内的为阴,所以在里的经脉称为阴经,行于少阴前面的称为太阴,太阴经的根起于足大指之端的隐白穴,称为阴中之阴。太阴的后面,称为少阴,少阴经的根起于足心的涌泉穴,称为阴中之少阴。少阴的前面,称为厥阴,厥隐经的根起于足大指之端的大敦穴,由于两阴相合而无阳,厥阴又位于最里,所以称之为阴之绝阴。因此,三阴经之离合,分开来说,太阴为三阴之表为开,厥阴为主阴之里为阖,少阴位于太、厥表里之间为枢。三者互有联系,统称一阴。 阴阳之气,运行不息,递相传注于全身,气运于里,形立于表,这就是阴阳离合、表里相成的缘故 脉像有两种卦,一种是阴在两阴之间,为坎卦,为常脉,另一种是阴在两阳之间,为离卦。离为中虚。阳不在乎多少,要替在里面身体才能够受用,阳浮的人无气就没有了。人有四经十二从,四经指心肝肺肾应四季,春夏秋冬,脾应长夏。十二个月应十二条经脉。人体横膈以上为寸脉,横膈之下为尺脉,横膈为关脉。是胃脉,脉分气血,女人左手为血右手为气,诊脉时可同时诊二只手的脉做比较。吸入为阴,肝,肾,吐出为阳,心肺,正常的一呼一吸为5下。 女人主血,血较重,所以左手脉应该比右手大一些,男人主气,所以右手脉会大一些。寸脉为君,尺脉为臣,所以寸脉要在一些。寸脉过长,溢到手掌上称为溢脉,表示喉咙出问题了,如果喉咙里长肿瘤,脉会弯曲着向上溢。在治疗时溢出的脉越来越弯,表示治疗方法错误,慢慢回来则表示治疗方法正确。把脉时,我们以胃脉为标准,别于胃脉的则表示其脏腑出现问题。溢脉表示阴盛,为真藏脉,覆脉,为阴不足,也为真藏脉。一般真藏脉现是很危险的脉,表示死定了。@教官-南京-李宁 |
|
3385楼#
发布于:2016-02-18 00:08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0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1、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续 1)病在高者(如喉咙),病在上半身,用吐法、汗法。形法:病人治疗后吐掉。神法:病人治疗后,高者吐,下者泻。神可以让其上下都通。 2)其慓悍者,按而收之,慓悍剧痛,病来的速度快,病在表,发汗法;如病来快剧痛如痛风,用按摩推拿后再下针,出针后再按摩的手法,连续几次,痛就去掉。 3)而实者,散而泻之。实者的痛是剧痛呈持续性,要把气散掉泻掉;虚症隐隐作痛或时痛时而不痛; 4)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有问题,会影响到阴,应先去固阴,病就不会进到阳;阴有问题会影响到阳,先去固阳,病就不会进到阳;如肝病患者便秘,先调整大便,病就不会进,先把阳固好,病就不会再进,阴就固了;虚则补其母。 5)血实:青筋瘀血,看到血实要统统放掉;气虚,用针灸来导引它,让气血恢复到平衡; 2、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1)阴阳可分到很细,无限量分,但是大原则:地以下为阴,阴中之阴。出地为阴中之阳。例如:人体将横膈膜为地表,分地上,地下,肝脾肾在最下,肾水生肝木,筋膜生心脏,人的循环就出来,将横膈膜为界线,上阳,下阴。 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先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故在人者,亦数之可数。所有东西会生长都是因为有春天关系,因为有生长收藏,所以在人体内可数到它的数。 2)如果人正面是广明,后面是太冲,肾脏上面是太阳;太阳经井穴是至阴,至阴从地下开始生,横膈以下都是地下,所以阳经都是地下开始生; 3)太阳根起于至阴止于命门;阳明根从厉兑,少阳根源于窍阴,为阴中之少阳; 4)三阴三阳之离合,三阳相辅相成时统一称为一阳;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少阳篇、阳明篇来源于《黄帝内经》 太阳主开:人身体的一面与自然界之间的门;少阳主枢(运输):人身体里面的阳气因为有少阳,才会有开合运输;阳明主合:到此为止的意思。太阴根起于隐白,为阴中之阴;少阴根起于涌泉,为阴中之少阴;厥阴根起于大敦,为阴中之绝阴;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厥阴为合是血之尽,为营养供应之最末端;三阴互相帮助,其相搏而不相失,为一阴。 阴阳互相来往,生生不息,运行身体周而复始;气行在里而形之于表,相辅相成。中药吃进身体不累积,西药会长时间累积,不可以让身体累积任何东西,自然界不存在纯阴阳的东西,纯阴阳是累积;中医不赞成吃营养品,应多吃天然东西好。 3、阴阳别论篇第七 1)常脉如坎卦,阳要潜;阳潜在阴里面;阴把阳包住; 2)肝、心、肺、肾对应四时春、夏、秋、冬;脾为长夏;十二经脉对应十二月,脉分阴阳。脉分阴阳:用易经了解常脉:易经二个卦:常脉如坎、阳潜在二阴间;离(火)二阳包一阴。肝心肺肾为四经,应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季,脾为长夏。在季节交换中出现十二经脉络十二个月。脉分阴阳,以关为界,寸为阳脉九分,尺为阴脉一寸;人体将横膈膜以上为寸,主阳,横膈膜处为关,在阴阳之间,横膈膜以下尺主阴。以人的体型来看,左手脉管血脉,右手脉管气脉。诊脉时会两手同时作比较,按患者左右脉,医者左手气,右手血。女人与男人不同,女人主血,血为主,当肺气旺才生奶水为白色阳气盛,女人主血阳气化生为血,血较沉重,往下沉变为月经,男人主气,气轻往上升。女人脉左手比右手大,男人脉右手比左手大。寸为君,尺为臣,寸脉力量大于尺脉为常脉。寸脉过横纹快到手掌为溢。病人喉咙有问题,如果患者喉咙长东西会让脉偏于一边。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脉越来越弯,说明方法有问题,慢慢回正说明己恢复。女人脉左手阴、右手阳。女人左手阴脉比右手阳脉大。 3)右 |
|
3386楼#
发布于:2016-02-18 00:11
@教官-德阳-韩辉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8班-长沙-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02-17《人纪-内经》第11课心得: 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
二知阴者者,眞胃脘之知死生别于阳谨熟阴至者为为阳。死。心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应十二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凡持眞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 |
|
3387楼#
发布于:2016-02-18 00: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17号《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治疗法则: 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药。用厚味的药来补。 病在高,用汗法、吐法,吐的方式一种是直接开了吐得药,这种是形,一种不一定是吐药但反应出来的是吐的现象;病在下,用攻下,用泻法; 病在表,用汗法,汗法也有禁忌。病很剧痛,用按摩推拿方式;针刺后按摩。 实痛且持续的痛,用散法如下子穴;虚痛并隐隐作痛,有时痛有时不痛。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如肝病,便秘,要先治阴,阻止病进,阳有问题,先去固阴,同样地,阴有病,要先去固阳。先调大便,保持大小便通畅,固好阳,病就不会再进,再慢慢退阴。不能等到大小便都没了再去调,就晚了。 血实:四肢的青筋瘀血,先针刺拔罐放血,配合药物去攻会好的快。治病时间短。 气虚要用针灸牵引,气不足用针灸来导引,所以才有虚者补其母。经络上利用当经的母穴来补,使气血平衡。 阴阳离合论(六) 未出地者为阴中之阴,出地者为阴中之阳。 比如人体,横膈为地的界限,横膈以上为阳,以下为阴。万物能够生长是因为有春。因为有生长收藏,在人体可以算到它的数。 三阳:太阳主开,人体与自然界交界的门户;少阳门枢,人身体的阳气在表里之间的运输;阳明为收合,合就是到此为止,闭合收敛;三阳搭配的很好,统称为一阳。 三阴:太阴脾经为开,与表交界,少阴肾经为枢,传导输送;厥阴肝经,起于大敦为合,在最里面合住。 三阴与三阳是相互分开但是相互合作的整体,搏而勿沉,不能有东西在身体里累积。中药是博而勿沉,不会在身体内沉积。自然界没有任何纯阴阳的东西,单纯的营养片会在体内累积。 阴阳别论(七) 四经,除了脾经外心肝肺肾四经对应四时,脾是长夏,在季节交接的时候。十二经络对应十二月。脉本身分阴阳。 易经表示常脉:坎卦,阳在两阴中间,还有两阳包一阴为离卦,阳不在多要潜,才能为身体受用,阳往外走人的元气就没有了,形是阴,正常的应该是阴把阳包住,阳潜藏在阴里面。 关:上面是阳,下面是阴,是阴阳交接的地方。对应人身的横膈。尺脉,阴。横膈以下,为臣,以上为君,尺脉力量比寸脉小,一寸长。左手的脉管血脉,右手管气脉。诊脉时用两只手同时按病人左右手比较。女人主血,是以血为主,肺气很旺产生的奶水白色向下沉,女人的常脉左手比右手大。男人主气,气清往上升。男人的常脉右手比左手大。 寸脉长到横纹为溢脉,说明病人上焦有问题,如果脉弯成L形,一方面说明病加重了。可以诊断病情的转变。知阴者知阳。 右手关脉对应以胃脉为标准,与胃脉相抗的病就在那一脏。胃脉的标准:吸入为阴,吐出为阳,一吸一吐之间阴阳在交换,吐出是心和肺,呼和如之间是脾。脉跳两下,呼的是肝和肾。正常的脉一个呼吸是五下。胃是五谷之海,吃的所有食物为五脏所用,如果胃脉与心脉一样强度频率的跳动,就是常脉。脉很沉很深为阴脉,很浮很表很快是阳脉。 心脉是阳脉,应该大于胃脉,如果小说明心脏有问题,阴脉应该比较沉。肝脉是阴脉应该小于胃脉,如果大,就说明肝脏有问题,以此类推变可以诊断五脏的情况。溢脉与覆脉是真脏脉,摸到真脏脉是死脉。阴太盛阳就逼的往外走。覆脉尺脉是从上往下延伸过长,阴和阳分隔的脉。 |
|
3388楼#
发布于:2016-02-18 01: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3集心得:
上接第12集 阴阳别论篇第七:诊脉 真脏脉:必死无疑。包括:溢脉和覆脉,可预测病人死期。 脉之阴阳: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阴脉: 触之感觉越来越小、微弱、静缓、迟,速度很慢一呼一吸之间脉动少于五次; 阳脉:触之感觉越来越大、强劲有力、速度很快一呼一吸之间脉动超过五次。 阳脉:就是指有胃气之脉。 辨别阳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病变的所在; 辨别真脏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时期。 三阳经脉的诊察部位,在结喉两旁的人迎穴,三阴经脉的诊察部位,在手鱼际之后的寸口。 一般在健康状态之下,人迎与寸口的脉象是一致的。 辨别属阳的胃脉,能知道时令气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别属阴的真脏脉,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时期。 临证时应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 凡诊得无胃气的真脏脉,例如: 肝脉来的形象,如一线孤悬,似断似绝,或者来得弦急而硬,十八日当死;若脉来时,孤悬断绝,心脉九日当死;肺脉十二日当死;肾脉七日当死;脾脉四日当死。 胃肠有病:则可影响心脾,病人往往有难以告人的隐情,如果是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甚至经闭。 若病久传变,或者形体逐渐消瘦,成为“风消”,或者呼吸短促,气息上逆,成为“息贲”,就不可治疗了。 太阳经发病:多有寒热的症状,或者下部发生痈肿,或者两足痿弱无力而逆冷,腿肚酸痛。若病久传化,或为皮肤干燥而不润泽,或变为颓疝。 少阳经发病:生发之气即减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泄泻。若病久传变,或为心虚掣痛,或为饮食不下,阻塞不通。 阳明与厥隐发病,主病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曰风厥。 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作胀,心下满闷,时欲叹气。 太阳和太阴发病,则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钩脉:脉搏鼓动于指下,来时有力,去时力衰;是心脏脉; 毛脉:稍无力,来势轻虚而浮;是肺脏脉,摸上去好像鸡毛一样,旁边是平的,中间有硬硬的一条。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13集作业 |
|
3389楼#
发布于:2016-02-18 01: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阴阳别论: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 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区分可以无限的分,分阴阳有一个大原则)。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地底下的未出的都称为阴数,称为阴中之阴;出地的称为阴中之阳。例如:人体,把横膈当做地表界线,横膈上为阳,横膈下为阴,肾脏在下为根,水生木,木肝生筋膜,筋然后生心脏)。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所以人会生长是因为春天,春主生发),长因夏(长高因为夏天),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故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注解:如果要尽分阴阳,粗分可数出 十种,推演则至百种,细数阴阳可至千种不同,再依此推演则可至上万种不同。至万时数极大, 无法胜数,如果知道要法,则可简化为一种规律 即可明确。天阳无所不覆,地阴能受纳万物之承载,万物因此而能生长。凡世上万物在地中的皆属阴,故可名之为“阴中之阴”。从地中出来的, 可命名为“阴中之阳”,此际其因有阳而能有名 有形,有内在之阴而有生命之主。所以大自然中,万物能生,则因春季之时令所成;万物能长大, 则因夏季之阳盛;万物之收敛,乃因秋季之肃杀;万物之藏晦,乃因感受冬季之酷寒;自然界之常 规一旦失去正常,会造成天地阴阳之不交流而阻塞。是故阴阳之变化在人体中亦如自然界一样,可以明确的区列出来。 三阴三阳在人体内聚合互动的情形。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三阳: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歧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足少阴肾经)。少阴之上,名曰太阳(人正面是广明,背后为太冲,背后肾脏在上面称为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太阳经足太阳膀胱经井穴至阴,精气一直往上走,从地下开始生),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足太阴脾经)。太阴之前,名曰阳明(足阳明经胃经)。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足厥阴肝经),名曰少阳(足少阳胆经)。少阳根起于窍阴(足少阳胆经),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如果三阳太阳,少阳,阳明,三个互相相辅相成统称为一阳,太阳管大门开合,少阳管门栓,阳明管收合。延伸:太阳主开,人身体和自然界开的门户;少阳是门枢主运输,人身体阳气营养运行因为有少阳运输开合;阳明主阖,收阖到此为止。简单讲:早上起床睁眼睛太阳开,忙碌一天少阳运作,晚上睡觉眼睛一闭阳明。当阳明有问题时不能睡觉,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三阳互相搭配很好,统称为一阳) 注解:歧伯回答说,古之圣人是先立名的,如果以 一个人面向南站立为标准,面前的空间名“广 明”,因其受阳最足,背后之部位可称为“太冲”, 因此处为阴阳相聚冲激之地,又可名“少阴”。 在少阴以上的部位,名为“太阳”,而太阳乃如 木之枝叶茂盛,其根出之地下,在人体双足小趾 之端,此位名“至阴”,由至阴到背部第十四椎 处即命门处,如根会结于树木之始出地之位,故 名为“阴中之阳”。身体前方为“广明”,“广明” 之下方即为“太阴”。“太阴”之前部,即是“阳 明”。阳明是消化传导之系统,即中医之“胃气 之源”,其根在足背上第二足趾之端,即“厉兑” 穴位,阳明为“阴中之阳”,即阴阳交聚分合之 所也。“厥阴”乃阴之至极,其与表阳相通之地 即为“少阳”。少阳系统拫源于足第四趾端之“窍 阴”穴,又可名为“阴中之少阳”。所以三阳之 互动关系,吾人可说“太阳”即“开”,也就是 人体与自然界交界之地;“阳明”为“阖”,也就 是把自然界之食物收合分解各取所需之处所。 “少阳”又叫“枢”,就是运输养份代谢废物排 出之管道枢纽。此三阳经互相生化,各有其动, 不得损一,否则必失其动能,其三阳之相搏而不 相悖,又可名为“一阳”。 三阴: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歧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 其冲在下,名曰太阴(横膈膜以下称为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足太阴脾经),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足少阴肾经),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足厥阴肝经),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阳到了极限的地方)。是故三阴之离合也(这就是三阴之间的离合,三条不一样的经络合在一起的功能,互相制衡。离合不同的东西放到一起配合合作),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厥阴最里面合住),少阴为枢(少阴传到输送)。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命曰一阴。阴阳中中(中中意为气的往来),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肉眼能看到肌肤表面,看不到气在里面运行,相辅相成。阳和阴都是搏而勿沉,意思就是绝对不可以有东西沉积在里面。中药不会累积在身体里,而西药却会累积在身体里。自然界的东西都没有纯营养的东西,例如橘子,橘子有营养有纤维有水,吃下去容易被人体吸收,纤维能帮助代谢消化。而纯的维生素就是纯营养的东西,不容易吸收容易累积在身体里面。所以吃天然的东西比较好) 注解:歧伯回答,人之外表为阳,体内为阴。以阴 内为论,人身之中位为阴。其下部位为“太阴”。 “太阴”之根源于足大趾之“隐白”穴,此为“阴 中之阴”。其后为“少阴”。少阴根源于足底之“涌 泉”穴,为“阴中之少阴”。在少阴之前为“厥 阴”,厥阴之根源于“大敦”穴,此为“阴中之 至阴”,其绝无阳气,故名“绝对之阴”。这是三 阴进退聚合之法则,“太阴”为司开之能,受纳 由“阳明”进入之五谷精华,“厥阴”为“阖”, 为血之尽,为营养供应之最末端,故为“阖”。 而“少阴”为枢纽,主司太阴与厥阴之贯通能量 之源也。此三阴互相帮助,不可失一也。其相搏 而不相失,故可以“一阴”为名。阴阳互相来往, 生生不息,运行身体周而复始。气行在里而形之 于表,相辅相成也。 阴阳别论篇第七:四经十二从,主要讲脉诊,脉分阴阳,用易经方式定基本概念。常人:坎卦:两个阴包着一个阳,为常脉,用手摸脉隐藏在下面,阳不在多要浅,潜伏在里面才能为人体受用,若阳往外走人元气就没有了,力气就没有了。形还在形是阴,人的力量是阳。正常人,应该是阴把阳包裹在里面。离卦:两个阳包着一个阴。(“— —”两横为阴。“—”一长横为阳) 歧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四经,就是心肝脾肺肾除脾经,剩下四个经应四季春夏秋冬,四季交接称长夏应脾经)。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十二条经脉应十二个月)。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难经第三难: 脉上分阴阳。寸关尺,关上寸部是阳,关下尺部为阴,关在中间为界线。对应人体,关的位置对应人体横膈(横膈相当于身体的阴阳界线)。脉分气和血,左手脉管的血脉,右手脉管气脉。号脉时两只手都摸,做比较。女人和男人不一样,女人主血,以血为主。当肺气旺时产生的奶水是白色的,这是阳气,阳气会化身为血,血比较沉重往下沉变成月经。男人主气,气比较轻往上升。若诊男女要分开:女人脉,常脉女人左手脉要比又手脉大;男人则是右手脉比左手脉大,因为男人主气。所谓滋阳则滋阴,阳比较表比较刚,常脉:寸脉应该比尺脉大。寸脉不能过手腕横纹,而尺脉不能超过1寸。若寸脉超过手腕横纹就到喉部,阳气外溢,喉咙出问题,上焦出问题了。若喉部长肿块肿瘤,脉不会直走,就会开从两边走或左边或右边走;当在治疗时,若脉慢慢回到直线上说明病再慢慢好转恢复,若脉离中间越来越远越来越弯,则说明病在发展。滋阴则滋阳,滋阳则滋阴,女人左手阴脉要比右手大。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眞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定义:右手关部对应横膈地方,横膈刚好是胃脘的地方,也就是说关是中间胃阳的所在,所以右手关脉就是胃脉。脉诊时以右手关脉胃脉来做比较,看哪个与之相抵抗,就知道病在哪个脏腑。胃脉标准:吸入为阴,吐出为阳,一吸一吐之间阴阳交换,吸肝肾,吐心肺,呼和吐之间脾。呼吐之间脉细四至,呼脉跳2下,吐脉跳2下,中间间断增加1个脉,正常脉一呼吸脉跳5下。合图,5之数就是脾之数,土能生万物。摸脉:如何知道心脏有没有受到胃气的滋养,因为胃是五谷之海,食物进入胃消化后为内脏所受用,受用为正常不受用为不正常,如何判断,摸心脉和胃脉一样有力,心为阳,心脉在上比较浮一点为正常;若摸胃脉正常而心脉只有很小一点点很沉,就是心脏出问题了。脉很深很沉都是阴脉,阳脉则是很浮在表很快。胸为阳,心脏和肺脏在上为阳,脉应该很大。若摸尺脉,尺脉应该是很深很沉,若比胃脉跳动还大,就说明肾和脾告急。) 注解:歧伯回答道,肝、心、肺、肾为四经,其与 自然界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相同;十二从为 十二经脉,即人体中手足之各三阴三阳十二经 脉,就如同一年之十二个月。脉也分左阴右阳, 轻按为阳,重按为阴,能知晓阳者必知阴,反之 亦然。因为阴阳关系紧密切合,必须全盘知晓。 凡阳脉分五种,各因春、夏、长夏、秋、冬不同 而有异,如再严格区分,则可分二十五脉。而阴脉,乃所谓真脏脉也,即弦、洪、缓、浮、沉五 种脉,如阴脉全现此种完全之脉,则必危矣,其果必死。阳脉也就是能察到胃肠消化系统的运作 能力,也就是胃气。如果胃气与五臓之阴脉十分调和,表示五脏能吸收由胃中摄取之营养,此必为健康之人。当阳脉不正常时,则可知何处无法受纳胃中之营养,故知其必生病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