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0楼#
发布于:2016-02-18 04: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1、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2、三阳的离合: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合,为阴中之阳,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主运输。 3、三阴的离合:把横膈当做一个界限,以下是太阴,隐白是太阴之根,太阴为阴中之阴,主开,厥阴为阴之绝阴,为合。少阴根起于涌泉,为阴中之少阴,位于太,厥表里之间为枢。足少阴是阴之厥阴。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有问题先去治阴,这样病就在阳,不会进来。阴病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七篇 阴阳别论篇 阴阳別论第七: 这里专讲脉诊,脉也分阴阳,常脉: 是两条阴中间有条阳,还有就是两个阳包着一个阴,这是中虚,阳不在乎多,只要阳潛伏在里面,才能为人体受用,如果阳往外走,人的原气就沒有了。人的力气也来至阳,没阳就没有力气了。脉本身有分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手上的关脉就是阴和阳的交界处。关上为阳,关下为阴,把脉的时候讲寸,关,尺。 脉又分气跟血,一般来说左手的脉管血脉,右手的脉管气脉。女人跟男人不同,女人主血,所以女人以血为主,当她肺气很旺的时候,产生的乳汁是白色的,这是阳气,所以,阳气会化成血,血比较重,所以往下走,变成月经排出。男人主气,气比较轻,所以是往上升的。女人的脉左手要比右手脉大。男人右手脉要比左手脉大。阳的表比较刚,所以上面是忍,下面是臣。上面脉的力量要比下面脉的力量要大一点。这是一种常脉。寸脉不能过尺,寸脉是9分,尺脉是1寸,过了就是溢了。一般来说,阳要比阴大一点点,这就是知阴者知阳,知阳者知阴。 在脉诊的时候有个标准: 就以它为标准束丈量其它的东西。如膜右手关脉的时候,这是他的胃脉,就以这个胃脉做比较,哪个跟他相抗就是病在哪个脏腑,胃脉的标准是吸入为阴,吐出为阳,一吸一吐的中间就是阴阳在交挽。吸(肝,肾),吐(心,肺),中间是脾。这一呼一吸带中间的停顿是5下,5是土,最标准的,土能生万物,如心脏脉,心脉在上是阳,要浮一点点,这是常脉,如心脏脉只有一点点,就有问题了。 在比如迟脉,下焦主阴,正常阴脉比较陈一点,如果阴脉跳动比胃脉还大,那就是肾脏跟脾胃告急了。所以,以胃脉做标准,其它的脉都可以则出来了。 |
|
3391楼#
发布于:2016-02-18 06:33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病在上用吐法;病在下用疏导法;病在中为胀满的用泻法;其邪在外表可用汤药浸渍以使出汗;邪在皮肤可用发汗,使其外泄;病势急暴下针。实症则用散法或泻法。 肝病便秘,先调大便,保持大小便通畅,固好阳,阻止病进,再慢慢退阴。不能等到大小便都没了再去调。确定病邪在气在血,更防其血病再伤及气,气病再伤及血,所以血实用泻血法。四肢的青筋瘀血要先针刺拔罐放血去除瘀血,再用药物治。气虚用针灸导引,虚则补其母,使气血平衡。 阴阳离合论 未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对应人体的阴阳以横膈为界线,横膈之上为阳,横膈之下为阴。肝脾肾为阴,心肺为阳。 三阳:太阳经是从地下升起来的,起于至阴,我们称为阴中之阳,太阳之前是阳明,就是足阳明胃经。阙阴之表为少阳,少阳根于窍阳,这三条阳经都的井穴都在脚上面,所以,大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阳明主收合,太阳主开,少阳是门枢运输,人体里面的阳气营养在运行的时候,因有少阳,才有开合,能够运输。 三阴 人內者是阴,太阴是脾经,根取隐百,是阴中之阴,少阴是肾经,起于涌泉,是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为阙阴,根取于大敦,肝经是阴之阙阴,就是阴里到了极限的地方。太阴为开,阙阴为合,少阴为枢,少阴的传导输送,到了阙阴就到了最低限,只能合。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有问题先去治阴,这样病就在阳,不会进来。阴病也是同样的道理。 阴阳别论 常脉,阳在阴的中间,阳不在多而要潜才能为身体受用,形是阴,阴把阳包住。 寸为阳,横膈以上,为君,力量比尺脉大,大于九分为长。 关阴阳交界,对应横膈。 尺,为阴。横膈以下,为臣,力量比寸脉小,大于一寸为长。 左手血脉,右手气脉;女人主血,向下沉,女人常脉左手比右手大一些 。男人主气,向上升,男人常脉右手比左手大一些。 寸脉到鱼际为溢脉,说明病人上焦出问题,如果脉变弯成左右不定,说明病情加重了,也可能是喉咙长了东西。 右手关脉对应胃阳,以胃脉为基础。 如果胃脉与心脉一样强度频率的跳动,就是常脉;脉很深很沉为阴脉,很浮很表很快是阳脉。 心脉是阳脉应该大于胃脉,如果小,就说明心脏有问题;肝脉是阴脉应该小于胃脉,如果大,就说明肝脏有问题。 溢脉与覆脉是征兆脉,是死脉。 |
|
3392楼#
发布于:2016-02-18 06: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吐未必是用吐的药,而是吃的药反应出来吐的症状。 治病法则:邪气在上者,用汗法发汗,汗法、吐法;邪居下者,则用攻下的利尿剂;邪居中部的,可用泻药攻内,使之尽出。 病在表,用汗法。张仲景《伤寒论》:用汗法有禁忌,处方按《神农本草经》。 病邪已盛达四肢,则可用按摩方式来缓和,如痛风,下针后顺经按摩至下针处,反复按摩直至不痛。 遇邪坚实(持续痛,相对的虚痛是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痛)者,先击散(散法)再泻出体外。治病必细审阴阳之消长,分别其刚柔之性,务使邪尽而不伤正,阳有病先固阴,阴有病先固阳,不使病进,守定其气血之流畅,不令其离经叛道。如肝病病人大便不好,先治疗大便使其通畅,病情就不会进。 血液阻塞成实体,则放瘀血,使其尽出,不生阻碍。气不足气虚而产生循环障碍,下针导引,使气足而恢复正常循环。 第六篇:阴阳离合 天为阳,地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历法上大、小月之分,共成三百六十日,而成一年,人也应是相同于此一天地间的纪律。但人体上的阴阳布列,并非对应于外界之阴阳;如天阳在上,地阴在下,但人身上却上有阴经,下也有阳经。 如果要尽分阴阳,粗分可数出十种,推演则至百种,细数阴阳可至千种不同,再依此推演则可至上万种不同。至万时数极大,无法胜数,如果知道要法,则可简化为一种规律即可明确。 天阳无所不覆,地阴能受纳万物之承载,万物因此而能生长。凡世上万物在地中的皆属阴,故可名之为“阴中之阴”。从地中出来的,可命名为“阴中之阳”,此际其因有阳而能有名有形,有内在之阴而有生命之主。所以大自然中,万物能生,则因春季之时令所成;万物能长大,则因夏季之阳盛;万物之收敛,乃因秋季之肃杀;万物之藏晦,乃因感受冬季之酷寒;自然界之常规一旦失去正常,会造成天地阴阳之不交流而阻塞。是故阴阳之变化在人体中亦如自然界一样,可以明确的区列出来。 三阳与三阴之离合 三阴三阳在人体内聚合互动。 如果以一个人面向南站立为标准,面前的空间名“广明”,因其受阳最足,背后之部位可称为“太冲”,因此处为阴阳相聚冲激之地,又可名“少阴”。在少阴以上的部位,名为“太阳”,而太阳乃如木之枝叶茂盛,其根出之地下,在人体双足小趾之端,此位名“至阴”,由至阴到背部第十四椎处即命门处,如根会结于树木之始出地之位,故名为“阴中之阳”。身体前方为“广明”,“广明”之下方即为“太阴”。“太阴”之前部,即是“阳明”。阳明是消化传导之系统,即中医之“胃气之源”,其根在足背上第二足趾之端,即“厉兑”穴位,阳明为“阴中之阳”,即阴阳交聚分合之所也。“厥阴”乃阴之至极,其与表阳相通之地即为“少阳”。少阳系统拫源于足第四趾端之“窍阴”穴,又可名为“阴中之少阳”。所以三阳之互动关系,吾人可说“太阳”即“开”,也就是人体与自然界交界之地;“阳明”为“阖”,也就是把自然界之食物收合分解各取所需之处所。“少阳”又叫“枢”,就是运输养份代谢废物排出之管道枢纽。此三阳经互相生化,各有其动,不得损一,否则必失其动能,其三阳之相搏而不相悖,又可名为“一阳”。 人之外表为阳,体内为阴。以阴内为论,人身之中位为阴。其下部位为“太阴”。“太阴”之根源于足大趾之“隐白”穴,此为“阴中之阴”。其后为“少阴”。少阴根源于足底之“涌泉”穴,为“阴中之少阴”。在少阴之前为“厥阴”,厥阴之根源于“大敦”穴,此为“阴中之至阴”,其绝无阳气,故名“绝对之阴”。这是三阴进退聚合之法则,“太阴”为司开之能,受纳由“阳明”进入之五谷精华,“厥阴”为“阖”,为血之尽,为营养供应之最末端,故为“阖”。而“少阴”为枢纽,主司太阴与厥阴之贯通能量之源也。此三阴互相帮助,不可失一也。其相搏而不相失,故可以“一阴”为名。阴阳互相来往,生生不息,运行身体周而复始。气行在里而形之于表,相辅相成也。 第七篇:阴阳别论 人体有四经与十二从,肝、心、肺、肾为四经,其与自然界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相同;十二从为十二经脉,即人体中手足之各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就如同一年之十二个月。 脉也分左阴右阳,轻按为阳,重按为阴,能知晓阳者必知阴,反之亦然。因为阴阳关系紧密切合,必须全盘知晓。凡阳脉分五种,各因春、夏、长夏、秋、冬不同而有异,如再严格区分,则可分二十五脉。 阴脉,真脏脉,即弦、洪、缓、浮、沉五种脉,如阴脉全现此种完全之脉,则必危矣,其果必死。阳脉,能察到胃肠消化系统的运作能力,也就是胃气。如果胃气与五臓之阴脉十分调和,表示五脏能吸收由胃中摄取之营养,此必为健康之人。当阳脉不正常时,则可知何处无法受纳胃中之营养,其必生病变。 能辨别出阴脉气绝而现真臓脉,就可以利用四季生克关系,而预知患者之死期及愈后。身上阳脉部位可从颈部人迎脉察知,而阴脉可从手部之寸脉察之,部位虽异,其理则一。 |
|
3393楼#
发布于:2016-02-18 07:02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刘婷2016—2—17学习《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1.吐法可以用药。中满者攻下,可从大便或小便排出。病在表采取汗法。散法,按或者下子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2. 脉分阴阳,常脉是阳在两个阴中间,阳不在乎多,要潜,正常应阴把阳包住。 阴阳相交为关,寸为阳脉,尺为阴脉,关在中间。左手为血脉,右手为气脉,男人主气,女人主血,所以左手脉比右手脉大,男人的右脉比左脉大。寸脉九分,尺脉一寸,当寸脉溢出时,说明喉咙出现了问题,如长肿瘤脉气会弯曲。 右手的关脉是胃脉,吸入为阴是肝肾,吐出为阳是心肺,中间是脾。心脉在上为阳,应该较大,较浮,阴脉沉,阴脉跳的比胃脉还大就说明肾脏出了问题。阳脉9分,当阴太盛时,冲到九分以上称为缢脉,尺脉大于一寸时叫覆脉。这两个脉都是死脉。 |
|
3394楼#
发布于:2016-02-18 07: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3课心得
溢脉和覆脉都是真脏脉,单独或者同时出现,表示病人陰陽隔离,时日不多了。 三阴三阳中,去者为阴。至者为阳。 当我们摸脉时,感覺脉越来越小,是阴脉。感覺脉越来越大是阳脉。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脉静缓是阴,脉强劲有力是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一呼一吸之间脉动五次,当小于這個数时,就是脉的速度慢了,为阴脉。脉的速度很快超过五数,是阳脉。 太阳主开,少阳为枢,阳明主阖。 太阳病变在表,受病时先从皮肤表面开始,多在后背到颈项部分。身体和疾病抗争时会产生有寒有热的症状。太阳病沒有及时治好,病进入身体有两个选择,第一阳明,第二少阳。当病进入阳明时,病就会停,不會再进一步发展,阳明病是热症,阳明病不传经。当病进入少阳时,治疗不及时就会传入阴经。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当阳明胃气无法供给心脏营养时,必生隐疾(男子精少,女子月经停滞等)如缠绵不愈,则人体津液耗损,日益消瘦,喘息短气,到此程度病以深,死期近也。 “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臃肿,及为痿厥狷。太阳经病变,发热恶寒,或下半身臃肿,有时为肌肉萎缩发冷,腿肚抽筋酸痛,如沒有及时治疗,则必延伸成皮肤粗糙,或肠疝(中级是膀胱之募穴,当膀胱經虚弱时,肠子就会下坠,形成肠疝)等。如:肺水下降到肾,在肾进行第一步气化,好的营养上输給脑,差点的交给膀胱进行第二次气化,膀胱把水液再一次气化后,好的营养交给肝脏,差的排出体外。肝脏接受膀胱的水,清洗肝脏,好的营养交给心,残渣交给胆,胆络到胃,同时胆和心包连到(心包外膜把心脏包住,心包和心脏之间有很多清的水,预防心脏过热),所以胆汁排出的速度和心跳一致。 太阳寒水在外,保护阳气不外散,假如有一天身体发生病变,水停在那里,下肢就会水肿,(太阳起于至陰,阳气不能化水)水堵在腿里,汗水出不来,就会发生抽筋皮肤粗糙等现象。 “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泻;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缠绵日久导致心痛食不下咽,大小便不利。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嗌,善欠,名曰风厥。”是肝脏和胃一起发病。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是肾和胆,会胃脘胀痛四肢肿胀,心胸气闷,长吁短叹,的现象。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太阴太阳同时发病,半身不遂,且肌肉萎缩麻痹,四肢不听指挥等现象。 “鼓一阳曰钩”,是心脏的脉。是说寸脉的位置本来應該为九分,现在却只有二三分,摸上去还有東西鼓在上面。 “鼓一阴为毛”,是肺脏的脉,摸上去好像鸡毛一样,旁边是平的,有硬硬的一条在中间,是为毛脉。 |
|
3395楼#
发布于:2016-02-18 07: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病在.上要发表。病在下,要攻下,引 而竭之,如利尿。中满者要攻下,有时会从大便排出。 病在表采汗法,病出来速度很快如有剧痛,可用按摩针灸的方式。实证散之,也可按摩。 阳有问题先去固阴,阴就不会影响到阴,病就不会进。阴有问题先去固阳,阴就不会影响到阳。比如肝病,病人便秘,先调大便,就不会再进。 一开始病的时候就先把阳固好。 有青筋有淤血,把血放掉再配合药物,会很快恢复。 气虚者宜针灸导引,使气血恢复平衡。 阴阳离合论第六 阴阳可以无限的分,但是有一个大原则:未出地者,就是在地底下的为阴中之阴,出地者为阴中之阳。 对应人体,横隔为地表,肾在下为阴。心肺在上为阳。 所有东西,生是因为春天,长高是因为夏天,收因秋藏因冬。因有生长收藏,在人体可计算他的数。 人面南而立,正面是广明,后面是太冲,肾在后面,肾脏上面称为太阳,太阳经起于至阴,结于命门。为阴中之阳。阳经也是从地下生。中身之上,为广明,广明之下有太阴,太阴之前为阳明,就是胃,阳明根于历兑,为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根取于窍阴,三条阳经根都是从足上来。 三阳之离合,太阳主开,少阳主枢运,阳明主合。合,即到此为止。 横隔以下是太阴,脾经根起于隐白,少阴是肾经,起于涌泉,厥阴起于大敦。 三阴之离合,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合。 博而勿沉,绝对补可以有东西沉在里面。自然界没有一样东西是纯营养的,所以不赞成吃营养素,会沉,要吃天然的东西。 阴阳别论篇第七 脉诊 常脉是坎(八卦之坎卦),阳要潜,平常是阴把阳包在里面。 诊脉先定关,关上为寸为阳,关下为尺为阴,以人体来说,横隔就是关,横隔上就是寸,下是尺。 左手管血脉,右手管气脉。 左手 女人主血,以血为主,血往下沉,所以肺气旺时脉水是白色,往下沉就形成月经是红色。男人主气,气较轻是往上升的。 所以常脉时,女人左手比右手脉大,因女人主血,男人右手比左手脉大,因男人主气。 知阳者知阴,上面阳为君,下面阴为臣,故寸比尺大,寸不过九分,超过腕横纹,就病到喉咙。尺不过一寸,女人左手阴脉比右手阴脉大。 右手 关脉是胃脉,看哪一个跟它相抗,就是病在哪。 一呼一吸间,脉有四至,吸入为阴,主肝肾,吐出为阳,主心肺,中间一停顿,主脾。故有五至。五之数为土数。所以关为脾与胃阳之所在。 脉很深很沉,属阴脉,脉浮在表属阳脉,胸为阳,有心肺,阳脉应大,但要小了说明心肺有问题。 肾在下,如阴脉比胃脉还大,说明肾有问题,所以以胃脉为标准来知其他脉是否正常。 真脏脉 1.溢脉 当阴太盛时,阳就会被逼着往外走,冲到上面去直接向鱼际方向去是溢脉。 2.覆脉 阳太盛向阴的方向冲下来,超过尺脉正常范围,是覆脉。 出现真脏脉是阴阳分隔了,关已无用了,摸到此脉是死定了。 @教官-徐州-杨诚 |
|
3396楼#
发布于:2016-02-18 07: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魏小芳申请签到 2015-02-17《黄帝内经》第13课时心得
一、脉诊(续) 1.溢脉和覆脉都是真脏脉,表示病人陰陽隔离,时日不多了。摸到真脏脉后,因肝病18日死,因心病9日死,因肾病7日死,因肺病12日死,因脾病4日死。 2.去者为阴,至者为阳。当我们摸脉时,感覺脉越来越小,是阴脉。感覺脉越来越大是阳脉。 3.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脉静缓是阴,脉强劲有力是为阳。 4.迟者为阴,数者为阳。一呼一吸之间脉动五次,当小于這個数时,就是脉的速度慢了,为阴脉。脉的速度很快超过五数,是阳脉。 5.鼓一阳曰钩,是心脏脉。是说寸脉的位置本来應該为九分,现在却只有二三分,摸上去还有東西鼓在上面。 6.鼓一阴为毛,是肺脏脉,摸上去好像鸡毛一样,旁边是平的,有硬硬的一条在中间,是为毛脉。 二、病的传变 太阳主开,少阳为枢,阳明主阖。太阳病变在表,身体和疾病抗争时会产生有寒有热的症状。太阳病沒有及时治好,病进入身体有两个选择,第一阳明,第二少阳。当病进入阳明时,病就会停,不會再进一步发展,阳明病是热症,阳明病不传经。当病进入少阳时,治疗不及时就会传入阴经。 1.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其传为隔。缠绵日久,必导致心膨痛或食不下咽,大小便不利的现象。 2.二阳发病。当阳明胃气无法供给心脏营养时,必生隐疾(男子精少,女子月经停滞等)如缠绵不愈,则人体津液耗损,日益消瘦,喘息短气,到此程度病以深,死期近也。 3.三阳发病。发寒热,或下半身臃肿。太阳经病变,发热恶寒,或下半身臃肿,有时为肌肉萎缩发冷,腿肚抽筋酸痛,如沒有及时治疗,则必延伸成皮肤粗糙,或肠疝(中级是膀胱之募穴,当膀胱经虚弱时,肠子就会下坠,形成肠疝)等。太阳寒水在外,保护阳气不外散,假如有一天身体发生病变,水停在那里,下肢就会水肿,(太阳起于至阴,阳气不能化水)水堵在腿里,汗水出不来,就会发生抽筋皮肤粗糙等现象。 4.二阳一阴发病。(指肝脏和胃一起病时)主惊骇背痛,容易惊和怒。善膈,善欠,名曰风厥。 5.二阴一阳发病(肾和胆)则会出现胃脘胀满,四肢肿胀,心胸气闷,长吁短叹,的现象。 6.三阴三阳发病(太阴太阳同时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半身不遂,且肌肉萎缩麻痹,四肢不听指挥等现象。 三、案例 1.肺水下降到肾,在肾进行第一步气化,好的营养上输给脑,差点的交给膀胱进行第二次气化,膀胱把水液再一次气化后,好的营养交给肝脏,差的排出体外。肝脏接受膀胱的水,清洗肝脏,好的营养交给心,残渣交给胆,胆络到胃,同时胆和心包连到(心包外膜把心脏包住,心包和心脏之间有很多清的水,预防心脏过热),所以胆汁排出的速度和心跳一致。 |
|
3397楼#
发布于:2016-02-18 07: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8日《黄帝内经》第13课心得 1.尺脉超过一寸是覆脉,溢脉:寸脉超过了鱼际。 2.三阳在头,三阴在手。呼气是二至,吸气也是二至。 3.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合。眼睛打不开,是太阳症;眼睛合不起来,是阳明症;汗毛孔打不开是太阳症,汗一直在出没法止是阳明症; 外邪入表最先侵入太阳经,太阳受病在后背,项强部分,在表症。体力和病抗争时就会产生寒热。太阳有寒热之分。 病进入身体,一是进少阳,右转进阳明,左转进入阴经,阴会停;一是进阳明,病的表现为热症,不会传经。 二阳即阳明,病发在心脾,心脾主血,男人精子少、女人月经少,这个是贫血症状。,因为阳明主血,肠胃消化能力差,病人就会有血虚的现象,就会日益消瘦,是血症, 三阳即太阳,病发寒热。生痈肿是因为太阳是寒的,肾水的源头是肺,肺水进入肾脏后汽化进入脑,残渣进入肾脏膀胱,膀胱里的水再次汽化进入肝脏去冲洗肝脏,进入胆变成胆汁(肝脏的代谢物),然后变成小便排出。 如果太阳受外邪,水没办法透发,停在皮肤下,下肢会出问题,皮肤变得粗糙,(夏天流汗最好,从里面向外清洗皮肤,可以让皮肤变得细腻。)中极穴是膀胱的募穴。中极穴在关元的下方,当膀胱经出问题时,小肠会下坠,形成肠疝。冬伤于寒,春有温病。 酸入肝,酸太多,木克土,会影响脾胃。胆汁的水源头来自膀胱。胆汁是肝脏的代谢物。心脏搏动产生的热进入小肠,心包和胆相联络。胆汁出来是喷射的,其速度和心脏跳动的速度一样。 一阳即少阳,病发气短无力回逆到心脏,当胆结石大时,吃不下东西。可以化石疏解胆,也可以增加心脏的搏动动能。心脏搏动时的动能把胆汁喷射出去,胆汁喷射速度与心脏搏动速度一样。 二阳(阳明)与一阴(厥阴)发病,肝脏主惊骇(发脾气容易伤肝),肾病主恐,背痛,肚胀,心满、吐气。 二阴(少阴)与一阳(少阳)同时发病,腹部与两胁胀满。 三阳(太阳)与(三阴)太阴同时发病,会造成病人半身肌肉萎缩,四肢不能动(四肢主阳,在内脏里,脾主管四肢,脾主肌肉)。 4. 脉象: 鼓脉——摸上去圆圆的集中在一起,手指像被顶到,而不像正常时是平的。 钩脉——像钩子,在寸脉摸到,是心脏的症脉,心脏本来是洪脉,是钩脉的话就有问题。 毛脉——像羽毛,中间是硬硬的,旁边的平的,在寸脉摸到,是肺脏的症脉。 |
|
3398楼#
发布于:2016-02-18 07:45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3课心得。
三阴在手,三阳在头,都是以手掌脉为主,阴阳者摸到脉的时候,脉去为阴,至者为阳。脉很静很慢而缓为阴,脉动而快为阳,脉迟缓无力者为阴,脉数而有力者为阳。正常的脉是一呼二至,一吸二至;如果一呼一至就太慢了,如果一呼八、九至太快了。
太阳(开),少阳(枢),阳明(阖),太阳主外,皮肤毛孔打开是太阳症,能合上是阳明症;外邪入表最先侵入太阳经,太阳受病是在后背、项部的地方,在抗争的时候体力会产生有寒有热的现象 ,因为病在表。病邪进入人体有两条路,进入阳明,只见热症,而且不会传进。进入少阳,右转进阳明,左转进入阴经就会有阴症出现。
二阳即为阳明,病发在心脾,心脾主血,男人精子少、女人月经少,是贫血的症状,因为阳明主血,肠胃消化能力差,病人就会有血虚的现象,日益消瘦,呼吸是脖子肩膀用力。
三阳即为太阳,病发寒热,生痈肿,因为太阳经是寒水。肾脏在小肠的后方,小肠的火来自心脏,肾水的源头是来自肺,肺水进入肾脏后,汽化后营养进入脑部,津液会进入筋脉,残渣的水进入肾脏膀胱,膀胱里的水再次汽化进入肝脏去冲洗肝脏,残渣变成尿液排出。
如果太阳受外邪,膀胱的水没办法透发,停在皮肤下,皮肤变得粗糙,夏天流汗最好,从里面向外清洗皮肤。 一阳即少阳,病发气短无力回逆到心脏,当胆结石时,吃不下东西。可以化石疏解,也可以增加心脏的动能。心脏搏动时的动能把胆汁喷射出去,胆汁喷射速度与心脏搏动速度一样。
阳明与厥阴发病,肝脏主惊骇,怒伤肝,易惊、易怒。背痛,叫风厥。少阴与少阳发病,胀满,腹胀,因少阴是肾脏和心包,少阳是胆和三焦。 太阳与太阴发病,半身瘫痪,肌肉萎缩,四肢不举。脾主四肢和肌肉。
鼓脉:寸脉摸上去圆圆的集中在一起,手指像被顶到,不像正常时是平的,9分的,只有2分或3分。
钩脉:像钩子,在寸脉摸到,是心脏的症脉。
毛脉:像羽毛,很轻,在寸脉摸到,是肺脏的症脉。
|
|
3399楼#
发布于:2016-02-18 07: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韩松坡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3课心得
太阳主开,少阳为枢,阳明主阖。 太阳病变在表,受病时先从皮肤表面开始,多在后背到颈项部分。太阳没有治好会进入少阳,因为少阳是运输,它会传输到阳明,阳明是热症,到了阳明就停止了。少阳没有治疗及时会传输到阴经。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臃肿,及为痿厥狷。 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泻;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缠绵日久导致心痛食不下咽,大小便不利。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嗌,善欠,名曰风厥。”是肝脏和胃一起发病。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是肾和胆,会胃脘胀痛四肢肿胀,心胸气闷,长吁短叹,的现象。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太阴太阳同时发病,半身不遂,且肌肉萎缩麻痹,四肢不听指挥等现象。 鼓一阳曰钩,是心脏的脉。是说寸脉的位置本来應該为九分,现在却只有二三分,摸上去还有東西鼓在上面。 鼓一阴为毛,是肺脏的脉,摸上去好像鸡毛一样,旁边是平的,有硬硬的一条在中间,是为毛脉。其实就是浮脉。 |
|
3400楼#
发布于:2016-02-18 07:47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1、吐不一定用吐的药,吃的药反应出来有吐的效果。中满者攻下,可从大便或小便排出。病在表采取汗法张仲景有一些禁忌。彪悍者就是有剧痛,病来得很快,比如说痛风,针下去以后从前方轻轻的按摩。然后起针,再接着下针,用同样的方式按摩再起针。“实"是剧痛,持续的痛,虚是隐隐作痛,有时痛,要把气散开,所谓散法,按也是散,下子穴也是散。 2、“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病先去治阴,否则马上会伤到阴,同样的阴有病会伤到阳,马上固阳,病就不会再进了。 3、手脚有许多青筋淤血,是血实,要放血,如果不放掉,靠药物治疗时间会比较长。气虚则补其母,补的手法来做,这是导引,使气血恢复到平衡。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1、把人体的横膈当成地表,肝和脾在地表之下,再下是肾,像两个种子埋在土下,水生木,木生筋,筋生心脏,横膈之上为阳,下为阴。太阳主开,是身体和自然界的门户,阳明主合,是到此为止的意思,少阳是枢,是运输的意思。三阳经相辅不相悖,名一阳。 2、太阴根源于隐白,阴中之阴,足少阳肾经起于涌泉,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是厥阴肝经,起大敦,阴中之绝阴。三条不同的经络功能合在一起,太阴主开,厥阴主合,少阴为枢。中药不会堆积身体之内,而西药就不同,西药可抗生素可以在肝脏里堆积27年,就像橘子,自然界的东西没有纯营养,它有纤维和水份帮助排除体外,营养维他命片是纯的没有东西可以帮助排除,所以中医不赞成吃营养片。 阴阳别论篇第七 脉分阴阳,阴阳相交为关,寸为阳脉,尺为阴脉,关在中间。如果把脉对应到人体上,人体的横膈对应关,那么横膈之上为寸,下为尺。左手为血脉,右手为气脉,女人主血,当肺气旺时,奶水白色,是阳气,阳气化成生成血,往下沉变成月经。男人主气,气清往上升。因为女人主血,所以左手脉比右手脉大,男人的右脉比左脉大。寸脉是阳是君,尺脉是阴是臣,所以寸脉的力量比尺脉大是常脉。寸脉九分,尺脉一寸,当寸脉溢出时,说明喉咙出现了问题,长肿瘤脉气会弯曲,脉气回,说明病在好转。右手的关脉是胃脉,以胃脉做比较看哪一个和他相抗,就知道病在哪个脏腑。吸入为阴是肝肾,吐出为阳是心肺,中间是脾。呼的时候脉跳两下,吸的时候脉跳两下,中间增加一下,正常人一个呼吸脉跳5下。如果要知道心脏是否接受胃气的滋润。心脉在上为阳,比胃脉较大。阴脉应该沉,阴脉跳的比胃脉还大就说明肾脏出了问题。真脏脉,当阴太盛时,阳冲到九分以上称为缢脉,尺脉大于一寸时叫覆脉。二者都是死脉。 |
|
3401楼#
发布于:2016-02-18 07:59
@-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丁保华申情签到 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学习心得
1、初病用刺法,病盛,待其稍微衰退,然后刺之而愈。病轻,用发散轻扬之法治。病重使用消减之法治。气血衰弱,用补益之法治,形体虚弱的,当以温补其气,精气不足的,当补之以厚味。病在上的用吐法,病在下,用疏导法。病在中为胀满的,用泻法,其邪在外表,可用汤药浸渍以使出汗。邪在皮肤,可用发汗,使其外泄,病势急暴,急病下针时,针下去,用手按摩针部位附近,然后再拔针,再下针,同时按摩,反复三次,实症则用散法或泻法。阴有病,首治阳,阳有病,先治阴。如肝疾引起的便秘,先治大便通后到肝,这样病不会进。病邪在气在血,用泻血法,气虚宜用导引法。 2、地下为阴,出地者为阴中之阳,把人的横膈当地表,地表下的肝脾肾为阴,地表上心肺为阳,足三阳,太阳主开,少阳主输,阳明主阖,太阳就好早上醒来眼睛打开,阳明是晚上闭眼睡觉,少阳是白天的活动,三阳搭配的很好,统称一阳。太阴主开,厥阴主阖,为营养供应的最末端,少阴是枢纽。体内不可有东西沉淀在里面,不要吃纯营养的东西,要吃纯天然的东西。 3、阴阳别论脉诊坎卦,阳有阴包着,阳要潜在身体里面,如果往外走,人元气就无。人的左手为血脉,右手表气脉,女人主血,以血为主,肺气旺,产生奶水是白色,阳气会化身为血,血往下沉为变月经,女人左脉比右脉大。寸脉超过手横纹,脉的L形走,说明喉咙出问题。右手的脉,横隔是胃的地方,上下的脉要以胃脉做比较。 4、吸入为阴肝肾,吐出为阳心肺,一呼一吸之间跳五下,呼吸中间为脾。脉的浮表快为阳,沉深为阴,以胃脉为标准,关脉细小一点点说明心脏有问题,而正常阴脉肝肾跳动比较大,肝肾有问题。 5、真脏脉溢脉是阴太盛,逼阳往外走,冲到横纹上面;溢脉覆脉都是真脏脉。 |
|
3402楼#
发布于:2016-02-18 08: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2班姜绍艳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7日《内经》第11集心得
面南,左对东为阳,右对西为阴,阳升阴降,对应人体阴阳也是左边升右边降,所以左侧上部阳气旺盛,左侧耳目较右侧聪明,而腿脚不如右边的灵活。邪气能够乘虚而入,停留在虚弱的地方而成为疾病。所以受外邪侵袭,在上部,右侧的病情会严重,在下部,左侧的病情要严重。 自然界的清气从鼻而入通于肺,地气是指水谷之气,通过咽而入胃,肝在天为风,在脏为肝,故风气通于肝,雷气是火之气,心为火脏,故雷气通于心,谷是山谷之气,能够存储很多东西,生万物,脾土也是存储很多东西,化生精微来自养全身,所以谷气与脾气相通。雨是水之气,肾是水脏,所以雨气通于肾。人体中三阴、三阳六条经脉运行的气血犹如地上的河流,而肠胃就犹如大海,容纳水谷,耳、目、口、鼻、和前后二阴上下九窍为水气流通的通道。满就会溢。 最好的医生在病之初皮毛就治愈,肺与皮毛在上方,属阳,寸脉;当病由表入里进入心肝脾肺肾,救回是半死半生的几率。 难经七十七难,上工治未病,如肝病先实脾,因肝有病会传到脾脏,先治脾。第七十五难,东方实(木),西方虚(金),泻南补北,一脏不平,所剩来平。当肝有大问题时,金很虚,肝会越来越严重,这时去补土,土生金,但肝太实,力量不够,所以要泄南补北,即补水泻火。把火泻掉,肝自然就会去救火,肝会由实变虚,水旺会生木,肝最大,去壮不会更大,母能令子虚,肝木不断的往火里烧,肝会虚,对金和水来说,金是母,水是子,子能令母实,一补水,金的气旺起来,而后能制木。 治病时机,病开始可以刺,病盛要养元气,等它衰下来。胃口开赶快追击,病邪清用宣扬法,如发表、发汗,病重时减少,用固守方式。 病在高处,上焦、喉咙处,采汗法,吐法。 |
|
3403楼#
发布于:2016-02-18 08:16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南阳-李欣申请签到 2016 -2-16《黄帝内经》第11课学习心得 西北为阴,东南方为低洼地,阴不足而阳盛,东南阳方,人之左手足不如右手足强劲有力, 东方是日出地,为阳,阳气轻故清浮于上,向上集中能耳聪目明,察精密于微处,耳目因清阳在上,下不足所以手足不便。西方为日落之地,阴之生,故属阴,阴即人之体力性沉降下,集中在下部所以下盛上虚,手足有力时,耳目必不聪,阳居上左胜于右,阴居下右胜于左,人若感邪在上部,会因右侧阳较弱邪必先犯。邪侵下部时,则会因左侧阴较不足邪先犯左。这是因为天地间阴阳不能同时相互对应平衡 所产生的,邪才会乘虚而入。所以天有精阳之气,地有浊阴之形,天有八方纪律以生四季,地有五行生克,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升到天,浊阴下沉入地,天地的动静即阴阳之变化,自然界运行有纲有纪一丝不苟,才有能力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永远不变。 贤能之人,能知天道运行,上如人之头部,养头而顺天道;下足如地,以养地之道来养足;中则从人事间知所进退来养五臓。天之阳气入通于肺,地之阴气入通于咽,风气通肝臓,雷电通于心,山谷之气入通脾脏,雨气通于肾臓。体内三阴三阳经络为自然界之河川,肠胃如大海受纳,人之九窍乃水溢于地。用天地来比喻人体内阴阳之作用,雨如同人身上 的汗属阳,阳气化如同疾风,人之暴怒如雷,气向上升如同阳。 所以治病之法要遵循天地间纪律,反之灾祸立至。天地间之邪风,来时快如风雨, 最好的医师,能治病始在皮毛,再次之医师是病入肌肉方察觉而施治,更次的则病邪入经脉方,再次病邪入腑后方察觉而去治疗, 最差的是病已入脏再去设法补救的。病入五脏再去治,生存机率只有一半。所以天气不正常必伤人五脏,水谷寒热不适必害消化系统,地中湿气过盛,损伤皮肉经脉。所以善于用针者,能从阴中引阳出,能从阳中引阴出, 用健侧治患侧,以穴位的侦测而知其它病变,从四肢上的穴位探知内部臓腑的病变,察知其间过与不及之理,知进退之机,不怠慢,善于诊断的医师,能察气色按脉,区别阴阳消长,细审清浊走向正,知病于何部。看病人之喘息,听其发出之声音如何,可知其为何所苦。用阴阳五行判断病在何处。手按寸关尺之脉,察其为浮沉滑濇等脉象之变化,而得知病之所生,治之。诊断不失则必无过。病之始生,刺之皮毛,待病势盛时,唯可待其衰时方施 治,病轻则用发散之法,病重时减少用发散法,以免阳过度流失,病势缓时乘势而进。 形衰弱者,用温药补其气,精神不足者,以厚味来补其五脏,邪气在上者,用汗法发汗;邪居下者,则用攻下的利尿剂;邪居中部的,可用泻药攻内。始生之邪,则用汗法,因在皮毛,可一汗而尽出其邪。若病邪已盛达四肢,则可用按摩方式来缓和。遇邪坚实者,先击散再泻出体外。治病必细审阴阳之消长,分别其刚柔之性,务使邪尽而不伤正,阳有病而先固其阴,阴有病则先固其阳,不使病进,守定其气血之流畅,不令其离经叛道。血液阻塞成实体,刺血,气不足,用针来作导引。 |
|
3404楼#
发布于:2016-02-18 08: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30 脏脉分溢脉和覆脉 溢脉:阴脉太盛使阳脉冲出去为溢脉 覆脉:阳脉一直向下盖过阴脉是浮脉 出现脏脉时,是阴阳分离,知道人什么时候要死,心脏9日,肝8日,肾7日,脾4日 31,1脉去者为阴,很静,缓慢,呼吸二至,若变为1至或七八至,均为不正常 2,太阳经为开(为三阳),少阳经位枢(为一阳),阳明经为合(为二阳) 二阳之病,指阳明肠胃,当胃气无法共给心脏营养,必生隐病,男子精少女人月经停滞,日久不能消化生血,人会消瘦,当出现息闭就是脖子和肩膀帮助呼吸,是贫血后期的症状,人的死期将近 3,三阳发病,指膀胱经病,身材臃肿内有恶寒,肾水来肺,经小肠热,汽化后经督脉进入大脑,残渣进入膀胱再次气化,将净水进入肝,来清洁肝脏,然后排入胆囊,膀胱里一般存尿液是400cc,如果夜里常起夜是小肠火力不够,而且尿冷没力,用灸效果最好,膀胱你的寒水平时来保持身体温度,不让体温上升,如遇病邪,则寒水水不能透发,停在肌肤下,重寒后下体容易出问题,脚易寒,正常人脚温热,如热水,随经络运行很快,冷水会积滞,造成抽筋 生疮 脓痒等 人经常不出汗,皮肤会粗糙,新汗换旧汗,可清理毛孔,冬天不能出汗,因毛孔开受寒,春必生瘟病,并要去里寒才能根治,膀胱经出问题,终极穴会下坠出现疝气 肠散 4. 一阳发病,指少阳胆经,少气善咳,缠绵日久导致心痛,食不下咽,大小便不利 5,二阳一阴发病,指肝和胃一起发病,主惊骇背痛, 二阴一阳发病,指肾和胆,则出现胃胀心满,四肢肿胀,心胸气闷长吁短叹,只有跟胆有关,就会影响到心 三阴三阳发病,指脾和膀胱会造成病人半身瘫痪,半身肌肉萎缩,中医认为,四肢为阳,脾主肌肉四肢,会造成四肢不举 6,脉诊 鼓一阳为沟,指心脏脉,在寸位置上,在脉上有凸起,是心脏出现问题 鼓一阴为毛,指肺脏,摸脉像摸到鸡羽毛,中间有一条硬硬的,是肺有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