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3405楼#
发布于:2016-02-18 08: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 年2月  16日《皇帝内经》第12课心得
治疗法则:吐法,吃的药反应出来的吐。病在下,中满者,攻下,从大小便排出来,如水利。病在表,汗而发之,其剧痛的,用按摩收之。比如痛风,用针刺的方法下针,边按摩边退针,重复几次,痛就去掉了,实者剧痛,把气散掉,按而散之,子穴也是。虚痛时痛。阳有问题要先固阴,如发现便秘一定要治好,不然会影响到阴,阴有痛先固阳,阴就不会再进,如肝病,便秘,先调大便,通畅了病就没了,先固阳再推阴。遇到有青筋瘀血就给他放掉,找大的放,再下药会比较快。气虚用针灸导引他,虚则补其母,使气血平衡。阴阳离合论:阴阳,地底下的阴中之阴,出地者,阳中之阳。人体把横膈当成地表,上面是阳,下面是阴,肾水生肝木筋膜,木又生个火心出来。生长都是因为春天,长高因夏天,秋收冬藏。可计算人的数。三阴三阳之离合:圣人面南而立,前为广明后为太冲,肾上面为太阳,阳经从阴而生,膀胱经起于至阴,结在命门,称阴中之阳。广明之下太阴脾,脾之前阳明胃,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少阳,三条阳经起于脚下。太阳开,阳明合,少阳为枢。三阳相交统称为一阳。太阳主开,与自然界开的门户,少阳是门枢,运输,阳气营养运行的时候,阳明是主合,比如早上起来睁眼就是开了,太阳。
三阴:外弟阳内为阴,横膈膜以下太阴,脾经,隐白,阴中之阴,少阴肾,起于涌泉,阴中之少阴,前为厥阴肝,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气的往来,与皮表相辅相成,中药很快代谢,西药会累积很长时间,自然界没有纯营养的东西。天然的比较好。阴阳别论第七:四经十二从,脉诊,常脉,坎卦阳在两阴间,阳要潜。离卦两阳一阴。四经心肝肺肾,十二经络十二个月。关上寸为阳下尺为阴。膈为关位,左血,右气脉,可以两手同按作比较,女人主血,肺气很旺奶水阳是白色的,左手要大些。上君下臣,寸九分,太长就到喉部了,往左往右,就是喉部有病了,尺一寸,知阴者知阳。知阳者知阴。右手关胃阳,吸入为阴肝胃吐为阳,心肺,间断为脾,脉跳五下。深沉阴脉,浅为阳脉,要大,如果尺脉很大,肾脾有问题了。溢复脉真藏脉。
张瑞芝
会员
会员
  • UID2019755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3406楼#
发布于:2016-02-18 08: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2课心得

30 脏脉分溢脉和覆脉
     溢脉:阴脉太盛使阳脉冲出去为溢脉
   覆脉:阳脉一直向下盖过阴脉是浮脉
  出现脏脉时,是阴阳分离,知道人什么时候要死,心脏9日,肝8日,肾7日,脾4日
31,1脉去者为阴,很静,缓慢,呼吸二至,若变为1至或七八至,均为不正常
2,太阳经为开(为三阳),少阳经位枢(为一阳),阳明经为合(为二阳)
  二阳之病,指阳明肠胃,当胃气无法共给心脏营养,必生隐病,男子精少女人月经停滞,日久不能消化生血,人会消瘦,当出现息闭就是脖子和肩膀帮助呼吸,是贫血后期的症状,人的死期将近
3,三阳发病,指膀胱经病,身材臃肿内有恶寒,肾水来肺,经小肠热,汽化后经督脉进入大脑,残渣进入膀胱再次气化,将净水进入肝,来清洁肝脏,然后排入胆囊,膀胱里一般存尿液是400cc,如果夜里常起夜是小肠火力不够,而且尿冷没力,用灸效果最好,膀胱你的寒水平时来保持身体温度,不让体温上升,如遇病邪,则寒水水不能透发,停在肌肤下,重寒后下体容易出问题,脚易寒,正常人脚温热,如热水,随经络运行很快,冷水会积滞,造成抽筋 生疮 脓痒等
  人经常不出汗,皮肤会粗糙,新汗换旧汗,可清理毛孔,冬天不能出汗,因毛孔开受寒,春必生瘟病,并要去里寒才能根治,膀胱经出问题,终极穴会下坠出现疝气 肠散
4.  一阳发病,指少阳胆经,少气善咳,缠绵日久导致心痛,食不下咽,大小便不利
5,二阳一阴发病,指肝和胃一起发病,主惊骇背痛,
   二阴一阳发病,指肾和胆,则出现胃胀心满,四肢肿胀,心胸气闷长吁短叹,只有跟胆有关,就会影响到心
  三阴三阳发病,指脾和膀胱会造成病人半身瘫痪,半身肌肉萎缩,中医认为,四肢为阳,脾主肌肉四肢,会造成四肢不举
6,脉诊
鼓一阳为沟,指心脏脉,在寸位置上,在脉上有凸起,是心脏出现问题
鼓一阴为毛,指肺脏,摸脉像摸到鸡羽毛,中间有一条硬硬的,是肺有问题
张瑞芝
会员
会员
  • UID2019755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3407楼#
发布于:2016-02-18 08:37
1
焦艳春
贫民
贫民
  • UID2018773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9
3408楼#
发布于:2016-02-18 08: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3课心得
脉之阴阳: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称为真脏脉象。阳脉:就是指有胃气之脉。辨别阳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病变的所在;辨别真脏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时期。三阳经脉的诊察部位,在结喉两旁的人迎穴,三阴经脉的诊察部位,在手鱼际之后的寸口。一般在健康状态之下,人迎与寸口的脉象是一致的。辨别属阳的胃脉,能知道时令气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别属阴的真脏脉,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时期。临证时应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凡诊得无胃气的真脏脉,例如:胃肠有病:则可影响心脾,如果是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经闭。太阳经发病:多有寒热的症状,或者下部发生痈肿,或者两足痿弱无力而逆冷,腿肚酸痛。少阳经发病:生发之气即减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泄泻。若病久传变,或为心虚掣痛,或为饮食不下,阻塞不通。阳明与厥隐发病,主病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曰风厥。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作胀,心下满闷,时欲叹气。太阳和太阴发病,则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钩脉:脉搏鼓动于指下,来时有力,去时力衰;是心脏脉;
毛脉:稍无力,来时轻虚而浮,是肺脏脉。
石丽
侠客
侠客
  • UID2018729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9
3409楼#
发布于:2016-02-18 08:40
@教官-深圳-林金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石丽申请签到,2016-2-17《黄帝内经》12课心得

张仲景的处方按神农本草经的药性开药。
始生之邪,则用汗法,因在 皮毛,可一汗而尽出其邪。若病邪已盛达四肢, 则可用按摩方式来缓和。遇邪坚实者,先击散再泻出体外。 阳有病而先固其阴, 阴有病则先固其阳,不使病进 。
虚痛有时痛,隐隐痛。
血液阻塞成实体,放瘀血,使其尽出,不生阻碍。气不足而产生循 环障碍,则用针来作导引,使气足而恢复正常循 环。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凡世上万物在地中的皆 属阴,“阴中之阴”。从地中出来的, “阴中之阳”,此际其因有阳而能有名 有形,有内在之阴而有生命之主 。
所以大自然中, 万物能生,则因春季之时令所成;万物能长大, 则因夏季之阳盛;万物之收敛,乃因秋季之肃杀; 万物之藏晦,乃因感受冬季之酷寒;阴阳之变化在人体中亦如自然界一样, 可以明确的区列出来。
太阳主·开,少阳为·枢,阳明主·合。
三阳经互相生化,各有其动, 不得损一,否则必失其动能,其三阳之相搏而不 相悖,又可名为“一阳”。
太阴”为司开之能,受纳 由“阳明”进入之五谷精华,“厥阴”为“阖”, 为血之尽,为营养供应之最末端,故为“阖”。 而“少阴”为枢纽,主司太阴与厥阴之贯通能量 之源也 。
太阴主开,少阴为枢,厥阴主合。
阴阳别论篇第七
常脉
寸部为阳,尺部为阴; 脉形欲去不留为阴,脉至有愈强之势为阳;脉静 而微为阴,动而快速的为阳;脉迟缓无力者为阴, 脉数而有力者为阳。
真臓之脉:肝 弦、心洪、脾缓、肺浮 。
男主气,气向上。女主血,血向下沉。通常男子左手脉比右手脉大一点,而女子反之。
张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2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192
3410楼#
发布于:2016-02-18 11: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2月18日《黄帝内经》第14课心得

阴阳别论第七

脉如鼓阳很急,如琴弦,是为弦脉,主肝。脉如石头,停留不动,是为石脉,主肾。阴阳相过是阴阳两脉忽大忽小,是为溜脉,主脾。

正常人阳在表,可把毛孔闭合,包住阴,但某一脏不相生而成相克,阳会不稳定,不能固阴,造成津液外散,会有手脚冰凉、肺里干燥。因此心肺功能平衡时,上焦下沉,阴液上升,化为津液。

正常人手是粉红色,是肺气在手上的表现,手色暗红,主肝有疾。

正常的阴要和。如阴太盛,则会阳虚,阴和因有阳,没有阳的制约,阴会散去。阴散的方式很多,可能是汗出不止,大小便失禁,因其阳虚,不能固阴,收不住。

脏可满不可实,腑可实不可满。满是充满了东西,实是有实在的东西在里面。如肝实,会推到心,因肝生心,会使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一息9-10至都有可能。此为肝阳上亢。

心肺为死阴:心肺之间本是相互制衡,肾是从因。造成死阴是因肺的津液不足,但心火一直在气化津液,造成肺的津液越来越少,从而发展为津液干枯,造成死阴。

肾与脾,是土与水的关系,应是土克水,正常治疗积水要强脾,这是一般的认识,但是肾为先天之本,肾本有肾阳,肾阳充足,人才有力量、记忆,阳要固守,就需要土在外包住。阳不怕多,但要潜。如果出现肾阳不固,此时需要以土治之,使其不逸散。

结阳:是阳气通道被阻塞,阳气被阻,会发生四肢水肿。

结阴:阴的通道被阻塞。中央为脾,与其他四脏相连,某一脏受阻,血不回流脾,造成逆血。一脏结便血一升,二脏结便血二升,三脏结便血三升。阴阳同时受阻,阴盛阳少称为石水,少腹会肿。二阳结是胃气被结,不能下散,只能上升,造成胃气上逆,水不能进入大小肠,会造成下利,胃气上升造成胃很热,强化水的气化,人会觉得很渴,造成消渴。三阳结是小肠与膀胱,谓之隔,证见小便不出。

三阴结叫水,寒结时,水不能汽化,原汽化的水又重新成为水,积于身体。

一阴一阳是厥阴,会造成喉部问题。

阴搏阳别:阴脉很大,阳脉诊断时,摸到似乎成为了两条,这是孕脉。左手是男孩,右手是女孩。

阴阳均虚,且同时证见下利不止,很危险。表示人已经虚到了极点,为死证。阳加于阴,会流汗不止;是因为阳脉跑到阴脉上,阴脉会倒走,造成阴津外泄。

阴虚阳搏是为崩,大量出血。人虚弱时,阴脉会浮起来,虚脉在诊断时,能够摸到一点脉,但在接近骨边时,就没有脉了,虚脉阳会很大,造成外走。

三阴俱搏是太阴,有肺、脾二脏,太阴病二十天后半夜死。

节气与五行相通,也有生克之道,通晓节气,可知生死。

二阴俱搏是少阴,十三天后死。

一阴俱搏是厥阴,十日死。

三阳俱搏 且有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会满,太阴太阳俱搏,五日死。

钟洁贞
侠客
侠客
  • UID2017690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4
3411楼#
发布于:2016-02-18 12:08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钟洁贞申请签到2016-2-17《皇帝内经》第12课心得
1、吐不一定是用吐的药,吃了药反应出来有吐的现象。治疗的法则有汗法,吐法、下法。如果病在下,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中满肚子满,要攻下,从大便或小便排出。病在表,我们用汗法,彪悍者按而收之,所谓慓悍者,就是有剧痛,病来的速度快,比如痛风,就是用按摩推拿的方式。而针刺的方法就是针下去后,轻轻的在其周围按摩,按到针的位置,把针拿起来,再下再按,连续几次痛可去之。
2、实痛:是剧痛,持续痛,24小时都痛;虚痛:是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要把气散开,所谓散法,按也是散,下子穴也是散。
3、“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病先去治阴,否则马上会伤到阴,如大肠便秘,先治阴,固阴病在阳就不会进,同样的阴有病会伤到阳,马上固阳,病就不会再进了。
4、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血实:手臂或腿上有青筋、淤血,把放血,可挑大的放。如果不放掉,靠药物治疗时间会比较长。气虚、气不足,用针灸导引,虚则补其母,经络上气虚用当经母穴做补泻,这是导引。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1、阴阳的划分有一大原则,未出地者,在地底下都是阴,名为阴中之阴;出地为阴中之阳。肝和脾在地表之下,再下是肾,像两个种子埋在土下,水生木,木生筋,筋生心脏,人横膈下为阴,膈上为阳,会生长是因为春天,长高是夏天,收是秋天,藏是冬天。太阳主开,是身体和自然界的门户,阳明主合,是到此为止的意思,少阳是枢,是运输的意思。三阳经相辅不相悖,名一阳。
2、三阳
肾脏上称为太阳,是足太阳膀胱经,井穴是至阴,结于命门 ,阴中之阴,太阳为开,管大门开合。
阳明,胃经,井穴是厉兑,为阴中之阳。阳明为合,合是到到此为止。
少阳,胆经,根起于窍阴,阴中之少阳。少阳为枢,少阳管门栓,是门的枢纽,运输。
3、三阴
太阴,脾经,根起隐白,称为阴中之阴,太阴为开。
少阴,肾经,起于涌泉,阴中之少阴,少阴为枢。
厥阴,肝经,根起大敦,阴之绝阴,厥阴为合。
阴阳别论篇第七
1、易经中有两卦,坎卦,阳在两阴间,坎是常脉,阳不在乎多,要潜伏在里面才能为人体所用,阳往外走,元气就没有。
离是两阳包着阴,离是火,中虚。
2、四经十二从,指是除脾经外,心、肝、肺、肾对应四时,春夏秋冬,脾是长夏;十二经络对应十二个月。
3、脉上分阴阳,关为阴阳交界处,关上为阳,关下为阴。以人体来说,横膈就是关,横膈上是寸,横膈下是尺。诊脉时,左手脉代表血,右手脉代表气,女人主血,血比较沉重,所以女人正常脉左手比右手大。
男人主气,气比较轻,往上升,所以男人右手脉比左手脉大。
4、寸脉不过九分,尺脉不过一寸,寸脉穿过脘横纹到手掌是溢脉,这是喉咙上焦有问题,若上面长肿瘤很大,脉不会直走,会往左边或右边走,治疗时,脉越弯代表病进,变直是病退。
5、呼吸:吸入为阴,属肝肾;呼出为阳,属心肺,吸与呼之间是阴阳的交换,属脾。正常脉,一个呼吸跳五下,吸,脉跳两下,呼,跳两下,吸与呼间断为一下,共五下。
阳脉在表、浮、快,心与肺脉;阴脉很深沉、慢,肝与肾脉。当阴太盛时,阳冲到九分以上称为缢脉,尺脉大于一寸时叫覆脉。二者都是死脉。
云南—保发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05
  • 粉丝5
  • 关注0
  • 发帖数127
3412楼#
发布于:2016-02-18 12: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2016年2月17日《黄帝内经》第13课学习心得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右手寸关尺,从阳脉盖下来,超过尺脉为覆脉,超寸脉为溢脉,这就叫真脏脉。当出现真脏脉时,判定什么时死。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阴阳也,无与医生参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为阴,动为阳。迟为阴,数为阳。如遇有真脏脉肝弦,心洪,脾缓、肺浮、肾沉如石等,如肝脉为弦至急者,十八日必死。心脉洪大而坚搏,则九日死。肺脉至浮如羽毛,则十二日死。肾脉沉至沉如河中之石,则七日死。脾脉若缓如雀啄屋漏,则四曰内死。我们只要知道真脏脉必死。
上节讲太阳开,少阳枢,阳明为阖。如治疗脸部中风,眼睛合不起来,是阳明的问题,眼睛皮抖是少阳,眼睛闭不下来是太阳。太阳主外管皮毛,打开是太阳,关是阳明。当外感风邪时,首先是太阳表症,因太阳经很长,病没有治好,病从两方面发展一是阳明或者少阳。进到阳明时出现热症,太阳症有寒或有热。由阳明转入少阳再转入少阴经,出现阴经的病。
二阳之病发心脾,是阳明病,心脾主血,男人出现精少,月经停滞不前,出现贫血现象,食物不能消化出现血虚,传经时血不够,出现日渐消瘦,呼吸喘息短气,到此程度病已深。
太阳发病,是寒水,晚上小便多,是小肠寒,必须用热药。表现出发热恶寒或下半身痈种,常人脚是热的,有时为有时肌肉瘘缩,腿肚抽筋酸痛,如无明医治疗,则必延伸成皮肤粗糙,或肠疝气等症状。发汗要根据四季气候㳘汗。
少阳发病,一阳就是少阳,则病人呈现短气易咳下痢的现象。如缠绵日久,其必导致心臌痛或食不下咽。大小便不利的现象。如为阳明胃气与厥阴肝脏有病变,则病人呈现易惊,易怒、背痛、常生噫气、喜欠伸等症状,此为风厥。如少阴、少阴合病时,则会出现胃脘胀满、四肢肿胀,心胸气闷、常长嘘短叹的现象。如是太阳、太阴同时受病,病人必有半身不遂且肌肉萎缩麻痹、四肢不听指挥现象。脉形如下,如全部寸、关、尺三部之脉如钩,其坚而搏,累累然如果子成串一样,如外形如毛,则其状为大且虚而无力状,如脉形成为琴弦一样绷紧而坚急如刀,就是弦脉。
孙恒超
新手
新手
  • UID2018025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413楼#
发布于:2016-02-18 12: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孙恒超申请签到,2016年02月18日《黄帝内经》第13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孙恒超申请签到,2016年02月18日《黄帝内经》第13课心得
脉去(脉越来越小)者为阴,至(脉越来越大)者为阳。
迟者(低于常人脉跳数)为阴,速者(高于常人脉跳数)为阳。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合,如果治疗面瘫时就剩眼睛合不起来,就在阳明经上治疗。
太阳管身体毛孔的开,外来病邪最初在身体表面,太阳受病在颈项的地方,病邪进入身体时会和身体抗争,出现寒热现象,如果病邪进入阳明,病就停止了,阳明是热症。如果病邪进入少阳,就会进入阴经,出现阴症。
肺里的水进入肾脏,肾脏的水在小肠作用下汽化,干净的水沿膀胱经进入脑部,营养沿骨髓进入脑部,津液进入经脉,剩余的残渣水进入膀胱,在膀胱进行二次汽化,好的水回到肝脏,残渣从小便排出。
寒水不能完全透发会沉在下面,造成腿肿。
夏天出汗排毒可以让皮肤变好。
膀胱经出问题时肠子会下坠,出现疝气、肠疝。
胆汁喷射速度同心脏搏动速度。
鼓脉,摸脉时只有一点鼓起的脉。
毛脉,像羽毛一样,中间鼓的两边平的。
王玲萍
侠客
侠客
  • UID20176952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19
3414楼#
发布于:2016-02-18 13: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6年2月18日巜黄帝内经》第13课心得
  1、摸脉时脉越来越小为阴,越来越大为阳。脉静而微为阴,动而快速的为阳。常人一个呼,脉二至,如果多于二为数为阳,少为阴。出现真脏脉时是死脉,是阴阳分隔了,关不起作用了。
  2、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主枢,如果人脸部中风治好以后,只有眼睛合不上,治阳明经,阳明经主合,眼睛可以眨眨是少阳,睁不开眼睛为太阳症。依此类推到皮肤,皮肤毛孔打开是太阳,合是阳明。太阳主外在表,感受外在风邪时一定先在太阳,皮肤表面,在后背项强。人体与病邪抗争会出现寒热,如果病没有治好,进入身体,有两种情况。a.进入阳明,不会再进是热症。b、如果没有进入阳明就会进入少阳,进入阴经,有阴症出现。
  3、“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二阳是指阳明,是大肠和胃,如果阳明受病造成胃之气无法供给心脏脾营养,会造成血虚现象,男子精少,女子月经停滞,如果病久不愈,贫血会加重,会导致人消瘦,气喘气短,此时病已经很深了。
  4、“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三阳"是太阳,太阳在外,寒水,背上是寒的,肾在小肠之后,火在下烧,水在上煮,水源于肺,金生水,水从肺进入肾以后,第一次气化,干净的水,进入膀胱经,营养入脑,津液入经脉,残渣进入膀胱。膀胱里的尿液再气化,水生木,残渣从小便排出来。膀胱像热气球一样,当尿液达到440cc排出,老年人一晚上很多次厕所,是因为小肠冷下焦寒,艾灸比较好。膀胱经里面是寒水,外冷内热才能保持体温,当寒水碰到病邪时,不能透发,停在皮肤下,水比较重,会沉在下面,腿脚就会出现问题。当太阳受邪,太阳本来是开,但是现在汗水出不来,会化脓生疮,腿抽筋,皮肤粗糙,要想皮肤细腻要常出汗,夏天出汗,冬天出汗会伤于寒,春必温病。中极是膀胱的募穴,上面是小肠,膀胱经出问题,经脉力量不够,肠子会下坠疝气。
  5、“一阳"是指少阳,但若为酸入肝胆,胆汁的水分来自于膀胱等于是肝脏的代谢物,心传热给小常,心包和心之间有水,心产生动能影响心包,胆,胆汁的喷出速度同心脏相同。治疗胆结石时一种是让药进入少阳,打开胆汁。一种是加强心脏的力量,使胆喷射胆汁的力量加强,再用化石药。
  6、二阳一阴发病是指阳明,厥阴有病变,病人呈现易惊、易怒、背痛,常生噫气,喜欠伸等症状,此名风厥。如少阴少阳合病时,会出现胃脘胀满,四肢肿胀,心胸气闷,长嘘短叹的现象。如太阳太阴同是受病,病人必有半身不遂且肌肉萎缩麻痹,四肢不听指挥之现象,四肢属阳是脾在管,脾主肌肉四肢。
  7、脉于微阳而见鼓者曰钩,鼓是有力也,其气来盛去衰,应心脉。脉于微阴而见鼓者曰毛,其气来轻虚以浮,应肺脉。鼓动阳脉而急者曰弦,其气来端直以长而不至甚急,应肝脉。鼓阳至而绝曰石,其气来沉以搏,应肾脉。阴阳相过曰溜,其气来柔缓而积,应脾脉。
文建宁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2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0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415楼#
发布于:2016-02-18 13: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2月18日《黄帝内经》第14心得:


鉤脈:心臟有病
毛脈:肺臟有病
弦脈:肝臟有病
石脈:腎臟有病
溜脈:陰陽相過,脾臟有病


陰爭時,內臟之間不平衡,肺中的津液無法收藏,會汗流不止,四肢冰冷。當陽氣無法下行與陰相和,必定會上浮至肺,病人會喘。


正常人手掌粉紅色,白+紅=粉紅
肝臟有病,有東西佔位,進入肝臟的血沒有完全解毒,直接超量的進入肺臟,紅色超量,手掌會變成暗紅,如果治療時,手掌顏色越來越淺,病快好了;反之,病情加重


如果陰太盛,陽就會虛,陽虛了就無法合,無法罩陰,陰就會散掉了,汗流不止或者尿多,
中醫看病是看水,西醫是看血的;實際情況是人體有70%以上是水,只有20%左右是血,如果只看血,就是以偏概全了


肝,如果陰盛的時候,如果實的話,會把多出來的肝木去生火,心臟會跳的很快


臟,收藏的時候,可以滿,比如充滿津液,但不可以實
腑,可以實,不可以滿,比如便秘


當腎有病是,無法容納肺提供的正常的水,
正常的人的土是用來克水的,如果腎陽不足,不能提供足夠多的精氣到全身,腎陽不固,需要強脾臟去治水,強腎陽


死陰:如果肺裡邊的津液不夠,而心臟有病又不停的燒,就會導致心臟把金給燒干了
重陰:肺臟的津液下沉到腎臟
辟陰:腎臟有病,無法容納肺過來的水,水會克到土,導致脾臟受損,此時先天(腎)後天(脾)都受損了,必死


如果陽不行,陰就會受阻,四肢就會水腫,
如果陰(脾)被結到了,血進不去脾,血回逆。如果一個臟結到了,會大小便血或吐血40CC,如果兩個臟受損,會大小便血或者吐血80CC


石水: 如果陰陽同時被結到了,少腹會腫,多陰少陽


一陽:少陽,三焦、膽
二陽:陽明,胃、大腸
三陽:太陽,膀胱、小腸


消:陽明胃氣過熱無法渲泄,喝下去的水無法下行進入小腸,直接氣化掉了,病人會渴飲且消瘦
隔:太陽受困,小腸和膀胱不熱,病人大小便不出,污物無法排除
水:太陰受損,肺和脾有問題,病人會出現水腫


三陰結:小腸氣化的水氣,會繼續冷卻成水
如果厥陰少陽(肝膽心包三焦)不通,會喉嚨痛,呼吸困難


喜脈:尺中陰脈搏動壯盛,並且寸脈的陽脈區分為兩條


如果陰脈和陽脈都虛,病人又出現下痢、津液不受的現象,是必死的症狀


如果在尺部的陰脈部位摸到陽脈,表示陰臟的津液向外流走,會有出汗的症狀


正常的人運動的時候才會出汗;如果睡覺或者不運動的時候會出汗,有病


春天肝不容易生病,夏天心不容易生病;秋天肺不容易生病;冬天腎不容易生病


崩:如果在尺部陰脈極度虛弱,陽脈又搏動很厲害,此時會有大量出血的症狀出現


陰脈太陰脾脈、肺脈搏動強但不沉,必定會在22天內的半夜中死亡


如果少陰(心臟、腎臟)脈出現搏強而不沉的脈,必定會在13天內的黃昏時死去


如果厥陰(心包、肝臟)脈搏強而不沉,必定會在10天內死亡


如果太陽脈(膀胱、小腸)的脈氣出現強烈的搏動且互相不通相讓,必定會在3天內死亡,因為陽快散盡了
易岚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63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9
3416楼#
发布于:2016-02-18 14: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6年2月18日《内经》第13集心得
覆脉:从阳的位置穿过寸脉的位置,一直延生很长。这时关已经没有作用,很危险。
凡肝脉至急,心脉洪大而坚博,肺脉浮如羽毛,肾脉至沉如河中石,脾脉缓如雀啄屋漏,皆为死脉。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关。太阳主外,当太阳有问题时一定会项强。太阳有病会进到阳明或是少阳。当进一阳明时,病会停,阳明是热症。太阳有寒热,但阳明只见热症。当病进到少阳,少阳是枢纽,或进入阳明,也可进入阴经,就会有阴症出现。
阳明发病,使心、脾有隐疾,男子少精,女子月经停滞,是贫血现象。肠胃无法把食物化生为血,会有血虚,人会慢慢消瘦,贫血到最后会喘息短气,死期将近。三阳是太阳,太阳发病发寒热,下半身痈肿。
当老人一夜八次厕所,小肠冷,下焦寒。身体没发气化。西医:膀胱括约肌松弛,要开刀。开刀还是会冷。用艾灸效果好。
保持皮肤细腻的方法,让皮肤开合,出汗,用新汗换旧汗,增加新成代谢,夏天多出汗。
一阳是少阳,少阳发病,会短气易咳。酸入肝胆,胆的源头来自膀胱,小肠热,水会上升到肝脏,胆汁是膀胱的代谢物,心脏的热传导到小肠,心包像是心脏的外膜,把心脏包住,心脏波动产生的动力能影响心包,心包和胆连在一起,胆汁喷洒的速度和心脏的速度是同步的。胆结石,化解胆结石,加大心脏喷射的力量。
二阳是阳明,一阴是厥阴肝,有病变时,易惊、易怒、背痛,爱发脾气会伤肝。少阴、不阳合病,会胃脘胀满、四肢肿胀、心胸气闷。三阴四阳同时发病,病人会半身不遂、肌肉麻痹,四肢不听指挥。
身体分阴阳时,四肢是阳,脾管四肢,脾是土,土生枝,脾生肢。脾有问题,四肢就不举没力量。
鼓一阳曰钩。脉上有鼓。钩脉,是心脏的脉。
焦艳春
贫民
贫民
  • UID2018773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9
3417楼#
发布于:2016-02-18 14: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2月18日《黄帝内经》第14课心得
阴能生化,是由于阴阳的平衡,谓正常。人的心肺功能平衡时,上焦下沉,阴液上升,化为津液。正常人手是粉红色,是肺气在手上的表现,手色暗红,主肝有疾。如果以刚与刚,则阳气破散,气亦必随之消亡。若阴气独盛,则寒湿偏盛,为刚柔不和,经脉气血亦致败绝。脏可满不可实,腑可实不可满。满是充满了东西,实是有实在的东西在里面。所谓生阳、死阴:例如肝病传心,为木生火,得其生气,叫做生阳。心病传肺,火克金,心肺之间本是相互制衡,因肺的津液不足,但心火一直在气化津液,造成肺的津液越来越少,从而发展为津液干枯,造成死阴。肺病传肾,以阴传阴,无阳之候,叫做重阴。肾病传脾,水反侮土,叫做辟阴,是死症。邪气郁结于阳经,则四肢浮肿,四肢为诸阳之本。邪气郁结于阴经,则大便下血,阴络伤则血溢。阴经阳经都有邪气郁结,偏于阴经的,会发生“石水”,少腹肿胀。邪气郁结于二阳(胃、大肠),则肠胃俱热,多为消渴。三阳(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多为上下不通的隔症。邪气郁于三阴(脾、肺)多为水肿膨胀。郁结于一阴一阳(厥阴和少阳),多为喉痹。阴脉搏动有力,与阳脉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孕脉。左手是男孩,右手是女孩。阴阳脉(尺脉、寸脉)俱虚,且同时证见下利不止,很危险。表示人已经虚到了极点,为死证。阳加于阴,会流汗不止;是因为阳脉跑到阴脉上,阴脉会倒走,造成阴津外泄。阳脉加倍于阴脉,当有汗出,阴脉虚而阳脉搏击,火迫血行,在妇人为血崩。三阴俱搏是太阴,大约二十天半夜时死。二阴俱搏是少阴,大约十三天傍晚时死。一阴俱搏是厥阴,大约十天死。三阳俱搏 且有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胀满,大小便不通,五日死。
云南—保发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05
  • 粉丝5
  • 关注0
  • 发帖数127
3418楼#
发布于:2016-02-18 15: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2016年2月18日《黄帝内经》第14课学习心得
脉形如下,如全部寸、关、尺三部之脉如钩,其坚而搏,累累然如果子成串一样,如外形如毛,则其状为大且虚而无力状,如脉形成为琴弦一样绷紧而坚急如刀,就是弦脉。又如脉坚如石且坚而不变,轻按重都一样,则名为石脉。阴阳之脉中,如流水一样时阴时阳,则为溜脉。如里阴盛而起争,阳受扰于外,阴阳不和时,必念肺中津液无法收藏,必汗流不止,造成四肢冰泠的现象。阳气不能下降与阴和,必上浮至肺,念病人喘呜不止。
常人,心肺是相克,心火才能传导到小肠,肺里的津液传到肾,金生水,阴往上升,肺的津液是大肠回流的,肝脏是木生火。如手伸开呈粉红色,白色与红色形成粉红色,肺西方金白,心脏是赤色,阳中有阴这是正常的。肝有问题,手是青红色。
人体中阴之作用在于与阳和,如果过盛则阴盛阳必衰则破散,阳一旦失去作用,阴无阳在外面守,阴也必流失而亡,如阳气弱则阴会盛而不柔,以至经脉流行必断绝,三日死。脏可满不可实,腑可实不可满。如胃可实消化到小肠,满如便秘,脏为阳。阳过盛而阴竭,也不出四日死。有所谓生阳死阴者,肝脏之生乃有心脏,此相生的状态既生阳。心脏有病造成肺脏的衰竭,谓之死阴。肺脏津液下降入生肾津,则谓之重阴。如是肾脏衰竭乃至脾脏受损,谓之辟阴,因先天与后天皆大损,必死不治。
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便血一升,再二升,三结三升。结阴阳同时受阻不通,呈阴盛阳弱,病人小腹肿胀,小使不出,名之死水。阴明结,胃气过热无法宣泄,名之消,病人渴饮而消瘦。又如太阳受困,则名为隔,病人污便不出。如太阴受损,名为水,病人出现水肿。又如厥阴少阳不通,则生喉痛,呼吹困难。又如尺中阴脉主血,如搏动状盛,且寸脉之阳脉区分为二条,乃意病人怀孕了。如果阴阳脉皆虚,病人又呈现下痢津液不守的现象,乃必死之候。在尺部阴脉部位摸到阳脉,表示阴之津液同外走,乃出汗之症。如果尺部阴脉极虚弱,阳脉又搏胜,其名为崩,乃大量出血之候。阴脉本沉今搏,如太阴脾脉、肺脉搏而不沉,必22日半夜死亡。又如少阴的心脏、肾脏出现搏而不沉之脉,则在13日内,黄昏时必死。如厥阴之肝与心包脉搏而不沉,失去作用,10日内必死。如果太阳脉即膀胱、小肠的脉气出现强列搏动互不相让,则3日必死,此因阳欲尽出故也。又如太阳之脾肺和太阳之膀胱小肠,其脉皆呈现搏盛之状,必造成心腹胀满,大小便不通,做不得卧,其5日内必死。如果阳明胃与大肠互相搏盛而失其作用,病人必生热病不见寒症,此也必死,不出十日便死。
何丽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84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419楼#
发布于:2016-02-18 16: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6218日《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第十二篇  异法方宜论


许多医师治病时,同样的病,却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有时方法不同,但病人皆会痊愈,这是为何呢?
那是因为各地方环境不同而造成的。例如东方,乃日出之地,是天地阴阳始生之地,近海岸边,也为鱼盐生产之地。居此之民嗜食鱼类且嗜咸味,人民皆安居此处,且对此食物满足而习惯。鱼类贪物,能使人中焦气热,咸味能使血变粘稠,所以人民因过食鱼类与咸味,造成皮肤黑且纹理粗糙,其所得的病大都是痈疡之类的病症,此际治法直靠针灸,所以针灸的技术就是自东方发展来的。
西域的地方,是出产金属和玉器的地方,砂石居多,是日落之地,也就是天阳地阴收隐之所。人民居在山陵之上,多风吹,土质水份少而坚硬人民不穿细丝绸做的衣服,穿皮毛之衣而坐在地上,人民喜食肉类与酥酪等物,造成脂肪层较厚,所以邪气自外入侵身体内的病较少,体内发生的病较多,此时治病之药宜用较强烈且带有毒性的汤药服入体内,是故强烈的毒药皆来自西域。
北部地区,乃天寒地冻之所,天阳地阴所闭藏的地方。地势较高,处处山陵,因日光较少,天寒地冻,人民东于居住帐棚中,处野地上,而以奶酪油脂食物较多,人们常因寒气深入体内,面呈现胀满之病,此时必治以艾灸热熏方有效,所以艾灸热慰皆北方传来。

南方地域是天阳高广,万物茂盛之地,该地区处于水价多且地势低洼之处,土质柔软且湿润,常年多雾及露水,人民食酸味及发酵后之食物较多,所以居民大多出现皮肤纹理细密,皮呈红色之日晒现象,因此多易发生痉挛麻痹的病症,此际较适合使用细针治疗较为妥当,所以世传九针之术,是由南方传入的。
位居中央地区之人民,因地势平坦,湿气适中,物产丰盛,是天地交气最和之地,故物产也多而复杂,人民居此因食物较杂,劳动较少,所以多出现肌肉痿缩、往来寒热之病症,治法就宜用呼吸导引活动四肢等功夫方法,所以导引术及按蹻功夫皆自此生。因而圣人知此因,就混合各地之方术用以治疗,视病人状况各取所宜,所以有出现治疗方法不同,而病却痊愈的现象。故治病时能考虑到病人生活起居、环境状况之医师,对不同病人施用不同之术,乃是知道治疗方法之高明医师也。

第十三篇 移精变气论
黄帝问,我听闻上古之治病法,其使病人移转情志,加强体力以抗病邪,皆由祭祀之祝由任之,今世人之治病,由服强烈汤药,针灸其外部,有时痊愈有时却不好,这是为何?
歧伯回答道,上古时,人民居住在野兽之间,利用运动来避免寒冷,蛰居阴暗的处所来避署热。情志内无思虑过劳之状,对外又无求于飞黄腾达之愿,这是生下来就淡泊名利的世界,故病邪无法深入也。若内服强烈之汤药,外则施用针治,实多余也,因此仅祝由的祭祀祝福可达到安定心情,病邪退出体外的功效。今世则不能如此,人心患得患失,又担心外表不美观,讲求服饰的优质。又因取得生活所需极易,所以懒于顺从四季节令之生长收藏,反逆于此,因此一旦病邪数至,必无抵御之力,随时病邪都能入侵身体之中,深入时可到五脏之骨髓之中,外部则入居松散肌肉之间。因此一得小病,亦甚严重,大病一至,必死无救。所以如此光靠祝由的祭祀是绝对不够的。
黄帝说,我希望能实际诊察病人,视生死之道,解决病人之疑虑。若要使此知识,能明确的深入我心,有无好方法呢?
歧伯回答道,只要知晓面上气色与脉状者,这是最合乎自然的诊断方法,也是吾师所传予我的。上古时,僦贷季祖师所创立色与脉之规律,合于自然且能明确的诊察,把木、火、土 、金、水的五行,与四季春、夏、秋、冬,及八方吹来的风,及上、下、左、右、前、后方的六合,并成于色脉的诊断中,再知其正常规律如何,故能仔细观察出其间变化之奥妙,如此择出其重点,唯色与脉而已。人之气色,对应于日属阳,脉之变化是对应月属阴,所以能察觉出此二法之妙要,即可如日月之明一样,洞烛万物之生与死。气色于面之变化配合呈四季寒暑之脉形,这是天地间至尊之法,完全合于自然,故此凡能远离死亡,近趋生机知道生命之真理的,可称为【圣明之王】。
到了中古时期,其治病之法,皆俟病至后,再施治病之法,利用十日之汤药疗程内攻,可以治疗各种风邪入皮肌肉麻痹之病,如十日之疗程不能治,就利用药之根茎果贲炖成汤药内服,互相协力之下,发挥药力作用,使病邪受制而病愈。近世之治病则不如此,其治病不依四季生长收藏之定律,不知日月之盈亏,不去细察病人之生活起居状况,使病情一再延误,此时却仍施用针治在体外,用汤药攻体内,粗劣之医师犹气势凌人的任意施用攻法,终致病人旧病未复,新病又起。
治病之要法,在细察病从之面色与脉象,并依此法则,不为病情所困惑,此为治法之大要也。一旦违反此要法,则必失病情之要,终致危亡立至矣。因此能去掉不正确之医术,提倡合于自然之医术,可谓真得人也。
黄帝说,观察病人生死之法,我已知晓。老师说其不出色与脉也,可否简要的说明呢?
歧伯说,若要简单的说,只有一也。
一之法,就是望病人有无神气。利用门户闭塞,外人不得入,医师直接问于病人,仔细分析病情,观察病人之意识神情,能知此者乃曰“得神”不知此者曰“失神”。医师知此则可望到患者之神,神足即今病重亦必生,神失则令病轻亦会死亡。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