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楼#
发布于:2015-11-17 00:44
@教官-南京-李宁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丽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6日《针灸大成》第15、16课心得。 一、手太阴肺经 1、经渠穴,在腕部高骨的下面是经穴,属金,肺经是阴金,因而经渠穴就是肺经的本穴(穴道跟这个经属性相同),在本穴上可补可泻。 2、尺泽穴属水是子穴,必须要是实症才下,虚症不能下。 3、太渊是俞穴,属土。因为土生金,脉病治此,如脉跳跳停停,西医说的心律不齐。太渊为母穴,肺的虚症在此治,如久咳,顺补逆泻,平补平泻也可,因穴性为母穴,扎到就为补 4、鱼际穴是荣穴,属火,可治乳癌。 5、少商穴在右拇指甲旁边,平常是点刺放血的。十三鬼穴:第一是人中,第二少商。井穴一定在指头旁边,所以井荣俞经合,从指头到手肘。少商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主要的治症是扁桃体发炎,发烧时可在少商放血。 扁桃腺发炎:扁桃腺放血,再下列缺、照海,然后少商放血。 乳蛾即扁桃腺。肺经是从中府、云门一直到少商穴,然后回到大肠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是阳经,五俞穴属性变成金水木火土。肺经流注是3-5点即(寅时);大肠是5-7点即(卯时)。养生揉丹田的时候,是顺时针方向揉,顺着大肠的方向推,可以帮助通便,缓解便密。 1、商阳穴是大肠第一个穴道。 中医认为,吸气是肾脏在管,吐气是肺在管。正常人吸气的时候,横膈膜会下降,挤压肝脏,肝脏的血就从肝进入大肠,大肠就会蠕动,挤压大便排出来。肺和大肠两个金在克木(肝),木要疏,所以叫疏肝利胆。 小肠把食物吸收后,食物跟水就会进入大肠,因为小肠属火,会把大肠的水气化掉,像热气往上升,再进入肺经,所以肺脏的水是来自大肠的。 中医在治疗的时候,少商、商阳、大椎放血,几乎所有的高烧都可以退。 2、二间与三间,二间是大肠经的子穴,治大肠的实症,可泻。大肠经走向是由手走到头。西医讲五十肩,就是在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上治疗。手掌的中心是劳宫,三间穴下到劳宫穴主治风湿关节炎的肿痛。三间透到后面的穴道是合谷穴。 3、合谷穴是非常大的穴道。合谷穴就是大肠经的原穴,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属性。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原络治疗法就是取它当病经的原穴。 虚实症之诊治: 实症 表现为痛,差不多一周之内,用子穴泻法。 实中带虚表现为痛多酸少,先泻后补,可以先下子穴再下母穴,也可以扎原穴,即扎病经。 虚中带实时表现为酸多痛少,先补后泻; 虚症时变现为酸,采取补(母穴)。 第二种手法 扎原穴(虚实皆拔之) 合谷的用法:生姜灸合谷,治青春痘、皮肤出油、美白。 牙痛合谷:合谷下至大拇骨与二指骨快到交叉的点。大肠经走上面的牙齿,上牙痛在大肠经治,对称治疗,左痛针右,门牙痛两边针,注意别扎到筋,别顺着骨边扎,会扎到骨膜。 合谷禁忌:孕妇不下针,可泻不可补,补会落胎。 合谷脉动:合谷脉跳,一路跳到食指,表示要生了,只有阵痛而脉没浮跳,假性阵痛。 4、阳溪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属火,很少用。四关穴在人身上有四个关很重要,手上合谷(两个关),脚上太冲穴(两个关)。在诊治过程中,病人喊到处痛,就下合谷、太冲四关,然后病人就知道哪里痛了。合谷还可以做诊断用,因合谷是气穴,所以合谷越大越高,气愈足。 6、偏历和温溜穴,偏历穴是手阳明的络穴,与肺经的络穴列缺是通的。由于有络穴存在,所以阴阳平衡。偏历穴治疗像肩痛、牙齿痛、耳鸣等症状。温溜穴在偏历上两寸,是大肠的郄穴,大肠经有炎症,可用它。小兒科,食指外側大腸經,自指根至指尖三節,分別叫風關、氣關、命關。小孩生病時,大腸經表現有一個黑的青筋。如果筋在風關,病在淺、在表,很好治;到了氣關,病就比較重;到了命關,小孩子就危險了。 手三阳控制三个动作:手没办法前抬-大肠经;手不能梳头-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摆-小肠经。 原络治疗法:“原”就是病经,“络”就是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先下原穴,再下表经或里经的络穴。如大肠经又痛又酸,先下左手合谷(大肠经原穴),再下右手列缺(肺经的络,肺与大肠相表里) 7、曲池与手三里 下廉、上廉、手三里都从曲池往回找,曲池,将手肘弯起,肘骨与肘纹头中间。 曲池是大肠经的合穴,属土,故为大肠经的母穴,大肠经的虚症在此补之。 捻转针手法:不方便使用迎随法时用,下针后快向手心捻慢回为补,泻相反,快向手外捻慢回为泻,补采阳数,泻采阴数,补五下,泻六下。 曲池也是上半身,肚脐以上的消炎穴,上半身皮肤痒最好的治疗是合谷、曲池同时下针,留针约二十分钟即好。 |
|
361楼#
发布于:2015-11-17 00:45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6日《针灸大成》第15、16课心得:
手太阴肺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6日《针灸大成》第15、16课心得: ※手太阴肺经: 6、太渊穴---手太阴肺经母穴 太渊,脉病治此。脉跳跳停停,心律不齐。摸到脉后,先用指甲把脉切开,再下针。这个穴道刚好在筋和血脉的中间。是肺经的母穴,肺虚,久咳。太渊对着大拇指方向为补,对着身体方向是泻,平补平泻也可以,因为穴性是母穴,只要针扎到就是补。 7、鱼际穴与少商穴 鱼际,下针在骨头和肌肉的缝中,是荣穴,属火。治乳痈(乳癌)。 少商,如右手大拇指左指甲旁边,井穴,点刺放血,主治扁桃腺发炎。发烧在少商、大椎、放血退烧。 《针灸大成》写“少商,肺脉之所出”。书上讲的乳蛾,就是讲扁桃腺。扁桃腺发炎,可直接用针在扁桃腺放血,再下列缺、照海,喉咙就不痛了;然后少商再放点血。 ※手阳明大肠经 阳经的五腧穴属性就改变:金(井)水(荣)木(俞)火(经)土(合)。 《内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又云白肠”。 大肠经:上午的五点到七点在卯时的时候,气血流注到此。 养生时,大肠属腑属阳,揉丹田时顺时钟方向揉,顺大肥皂剧方向可帮助排便。 1、商阳穴 商阳穴是大肠经第一穴道,井穴。大肠经是金,井穴属金,肺跟大肠查表里,一个是阴金,一个是阳金。肺脏是里,大肠是表,两个互为表里。 中医认为吸气是肾脏在管,吐气是肺脏在管。吸气时横膈膜下降,会挤压肝脏,肝脏的血就进入大肠,大肠受血产生力量蠕动,将大便排出。 大肠是白肠,小肠把食物吸收以后,食物跟水进入大肠,因为小肠是火,把大肠里面的水气化,水气上升到肺,肺的水气形成津液就不会口渴。 商阳与少商、大椎放血几乎所有的烧都可以去掉。 2、二间与三间穴 二间,大肠经荣穴,大肠经在经络五行属金,阳经荣穴属水,因大肠经是阳金,二间为大肠经的子穴。治大肠经实症,用泻法。 二间:食指根关节横纹头。 手三阳控制三个动作。手不能梳头,是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手没办法前抬是大肠经。 三间:食指根关节近手掌有个关节缝。三间透劳宫,主治风湿关节炎的肿痛。三间也可以透合谷穴。 3、合谷穴 合谷:手一握,虎口高起来的最高点。合谷穴就是大肠经的原穴,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属性。原络治疗法:“原”就是病经,“络”就是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 虚实症之诊治 实症,痛,差不多一周内,子穴去泻 实中带虚,痛多酸少,先泻再补 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先补后泻 纯虚,不痛只酸,补法 阴经没有原穴,阳经才有。大肠经原穴,合谷。“虚实皆拔之”。虚症 或实症都可以治疗。 灸合谷,隔姜灸:治青春痘、油性皮肤,女人美白。奇穴:牙痛合谷,在合谷穴往手腕方向推至骨头交接处,对牙痛非常有效。 上牙痛,下合谷穴,右边上牙痛,扎左边,因为左病右治。左边牙痛,扎右边合谷。门牙痛两边都下。牙龈肿胀,龈交放血。扎牙痛合谷不可靠近骨膜。 妇人怀孕时禁针,可泻不可补?(因补了会落胎)。 肩抬不起来,针扎到合谷穴引到气后,把它提起来,提到皮肤表层,再逆着大肠经的经下针,这是泻;如果痛没了,还有酸,就再提到皮肤表层,再顺着大肠经下针,酸就去掉了。 合谷是气脉之所在。在接生小孩时,孕妇阵痛,如果合谷脉动,表示要生了;如果只有阵痛而脉没有浮跳起来,就是假性的阵痛。 小儿科,看食指外侧大肠经,自指根至指尖三节,分别叫风关、气关、命关。小孩生病时,大肠经表现有一个黑的青筋。如果筋在风关,病在浅、在表,很好治;到了气关,病就比较重;到了命关,小孩子就危险了。(古医书记载如此,但实际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能轻言放弃。) 4、阳溪穴 阳溪穴,手握起来,大拇指靠手腕指筋根部处的凹洞。阳溪穴是足阳明胃经经经穴属火,“目风赤烂,寒热疾,往来寒热,” 5、四关穴 四关穴:手上合谷两个关,脚上太冲两个关。太冲就是脚的合谷,在脚大指跟二指中间。开四关目的:病人不知道哪个痛,无法确定哪条经络痛的时候,就下合谷、太冲,下四关。下完以后病经就出来了,就会知道痛在什么地方,然后再看经络取穴道。 合谷可以看到气的兴衰。因合谷是气穴,所以合谷穴越大越高,气愈足。病人久病的时候,合谷肉都没了,凹进去了。 6、偏历与温溜穴 偏历穴,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也是反关脉的地方,有络穴存在,所以阴阳是互相平衡的。治症:肩痛、牙齿痛、耳鸣等。虚则齿寒,怕冰冷、怕风吹,补之。络穴和原穴可以做补泻。大肠经遇到实症,用偏历穴。 温溜:偏历上两寸,是大肠经的郄穴,所以治大肠经的炎症 7、曲池与手三里 曲池:将手肘弯起来,在这个纹头与肘骨中间,直针下,是大肠经的合穴,在大肠经的阴阳五行里属金,土生金,面合穴是土穴,是大肠经的母穴。大肠经的虚症在这补之,如肩膀痛半年了或痛三四个月了,在曲池下针,本身就有补的效果。 捻转针手法: 捻转针手法:针下去,感到酸就是气到了;气到了开始做补泻,可以用捻转法。很快的过去,很慢回来。针卡住,上下一寸各下一针,就可以出来。捻转法,补是采阳数,泻是采阴数,常用补五下,泻六下。捻转法一般用在不方便使用迎随的地方。 迎随针手法:逆顺。曲池不适用。迎就是逆着它、迎就是气血这样来,逆着扎就是泻。随就是顺着它。 |
|
362楼#
发布于:2015-11-17 00: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程晓平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6日《针灸大成》第15、16课心得 一、手太阴肺经(由身走手) (一) 太渊 肺会太渊。肺经俞穴(土),母穴。 脉病治此,如心律不齐(即结带脉);肺虚治此。 母穴:穴性为补,治本经虚症;平补平泻亦为补。 子穴:穴性为泻,治本经实症。 (二) 鱼际穴与少商穴 1. 鱼际:肺经荣穴(火)。治乳痈(即乳癌)。 2. 少商:肺经井穴(木),井穴一定在指头旁边。“肺脉之所出”。十三鬼穴之一。 治法:点刺放血;主治:扁桃腺发炎、小孩发烧。 退烧:大椎、少商放血。 严重扁桃腺炎(乳蛾):扁桃腺放血后,针列缺、照海,再少商放血。 肺经从中府行至少商后,气血会回到大肠经。 时症:针俞穴(病在时间者取俞穴)或针鱼际(荣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由手走头) 起于商阳,终于迎香。 阳经:井(金),荣(水),俞(木),经(火),合(土)。 阴经:井(木),荣(火),俞(土),经(金),合(水)。 大肠:“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又云白肠”。属腑、属阳。由右向左顺时针方向运行。 大肠经:卯时(5-7点)流注。 (一) 商阳 商阳:井穴(金),本穴。 主治:退烧。在肺经的少商(井)、大肠的商阳(井)、大椎点刺放血,几乎可治所有的发烧,也可治扁桃腺,但以退烧为主。 肾管吸气,肺管吐气。 吸气时,胸腔中的横膈膜下降,挤压肝脏,肝脏受压,血液则通过血管进入大肠,血流产生的力量促使大肠蠕动、排便。 肺脏的水来自大肠:大肠中的水经过小肠加热气化,透过大肠壁上升至肺,形成津液,所以不会口渴。 (二) 二间与三间穴 1. 二间:荣穴(水),子穴。治大肠经实症,泻之。 大肠经:手前抬、平抬;三焦经:手上举(梳头);小肠经:手后摆。 2. 三间:三间透劳宫,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的肿痛。三间透合谷。 (三) 合谷穴 1. 合谷:大肠经的原穴(原穴没有五行属性);虚实均可治。气穴。 隔姜灸合谷:治油性皮肤、青春痘,美白。 肩痛不能抬:针合谷引气后,提到皮肤很浅层,再逆经下针是为泻;若痛没了还有酸,则气至后提到皮肤浅层,再顺经下针是为补,酸就去掉了。 怀孕不可针合谷,可泻不可补(补了会落胎。既不可针,为何又可泻?) 合谷是气脉之所在,直通子宫。 牙痛合谷:上牙痛,在大肠经治(大肠的脉是走到上面的牙齿),针牙痛合谷穴,左病右治,对称治疗;门牙痛则两边都针。牙龈肿胀,龈交放血。 小孩风关:病在浅在表,易治;气关:病较重,难治;命关:不治。 合谷可做诊断:合谷是气穴,越大越高,气越足。 2.原络治疗法:原—病经,络—与病经对应的表/里经的络穴。 3.虚实症的诊治: 实症:痛;一周之内;子穴泻之。 实中带虚:痛多酸少;一周以上;先泻后补。 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先补后泻。 虚症:只酸不痛;母穴补之。 有酸有痛时,方法一:先泻后补/先补后泻(看痛多还是酸多);方法二:原络治疗法,针对侧的原穴,再针与病经对应的表/里经的络穴。 (四) 阳溪穴 经穴(火),很少用。 (五) 四关穴 四关:手上合谷2个,脚上太冲2个。 开四关:病人不知痛在哪,先针四关,针完后可知,再看经络取穴位。 (六) 偏历与温溜穴 1. 偏历: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与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相通,是反关脉的地方。 因为有络穴的存在,所以阴阳是相互平衡的。 治:牙齿痛、喉痛等。 络穴和原穴可补可泻。 实症:牙齿痛、耳鸣,可针偏历泻之; 虚症:齿寒、怕冷、怕风,可针偏历补之。 2. 温溜:郄穴,治炎症。 (七) 曲池与手三里穴 1. 曲池:合穴(土),母穴。肚脐以上的消炎穴。一定要拱手取穴。 捻转针手法:二间、曲池等转角处的穴位不便使用迎随法时,采用捻转手法。下针后感到酸则气至,开始做补泻。,很快地过去,很慢地回来。补为阳数,如补5下,泻为阴数,如泻6下。 上半身皮肤痒,合谷、曲池同是下针是最好的治疗。(合谷是气穴;肺主皮毛,大肠与肺相表里,可以下大肠经的穴位,而大肠经上的曲池是肚脐以上的消炎穴,所以取曲池) |
|
363楼#
发布于:2015-11-17 00: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池钊和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6日《针灸大成》第十五、第十六课心得
(七)、鱼际穴与少商穴 1、鱼际穴,像鱼肚子,下针在骨头和肌肉的缝中,是荣穴属火,治疗乳痈就是乳癌。 2、少商穴,是手太阴肺经最后一个穴道,是井穴,拇指指甲旁边。常用放血,也有是下针。十三鬼穴(第一人中,第二少商),井穴一定在指头旁边,所以井荣俞经合,从指头到手肘。
3、治疗扁桃体发炎、小孩退烧,也可在大椎放血,就可以退烧。 4、用三寸长针往前推,把柄弯起来,针就不会往后跑。扁桃体放血完,再下列缺、照海喉咙就不痛。 5、当有时症发生时,可扎俞穴、鱼际穴,因为它们都是荣穴都有效果。
五、手阳眀大肠经 1、手阳明大肠经遇到阳经时,我们的五腧穴属性改变,变成金(井)水(荣)木(俞)火(经)土(合)。 2、肺经凌晨3到5点寅时。 3、大肠经5到7卯时大肠经是属脏又属阳。 (一)、商阳穴 1、商阳穴是大肠经的大穴,大肠经是属金,跟那个井穴的属性相同都是金。 2、肺与大肠表里关系,一个阴金,一个阳金。吸气是肾脏,呼气是肺脏管。正常人吸气时,横隔会下降,会挤压肝脏,一压肝脏的血就出来。肝与大肠中间有个管,肝脏就从而进入大肠。大肠受到这血会产生力量蠕动才把大便排出,二十四小时不断地进行。 3、大肠是白肠,小肠把食物吸收以后,食物跟水就进入大肠,因为小肠是火,会把大肠里面的水气化,像热气往上升,就形成天上的云,所以肺脏的来自大肠,大肠来自地上很热,形成一个循环。小肠火在下面烧,热气上升到肺,肺有水气形成津液,就不会口渴。
4、商阳、少商都是井穴,大椎也放血几乎所有的烧都可以退。扁桃体发炎也可以治,但主症还是退烧。 (二)、二间与三间穴 1、二间,指头弯起的横纹头,是大肠经的荣穴。 2、大肠经在五行属金,荣穴是属水,大肠经是阳金,二间是大肠经的子穴。 3、下针时要弯曲指头一压肉会比较多肉,不会那痛。 4、手没办法前抬是大肠经、手不能梳头是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 5、五十肩就在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上面治疗。
6、从二间穴进入手掌有个关节缝,这个缝叫三间穴。 7、下针角度,三间透劳宫主治风湿关节炎的肿痛,当手不能握拳,针二十分钟,起针,就好了。 8、三间也可以透合谷。
(三)、合谷穴 1、手一握,虎口高起的地方就是合谷穴。大穴。 2、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属性,那原络治疗,是指“原”就是病经,“络”就是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 3、虚实之诊断 【1】痛一周之内的属于实症;痛感一周以上的,病人会实带虚。 【2】实中带虚→痛多酸少→先泻后补
【3】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先补后泻 【4】大肠经又痛又酸,就用原穴,扎原穴,扎病经。 【5】针原穴就像跟你身体讲话,病在大肠上面,这肘扎肺经的络穴,表里经的络穴,肺经络是列缺,合谷(原穴)再下表经或里经的络穴,病就去掉,这就是原络治疗。
【6】灸合谷治疗青春痘油性皮肤。 【7】也叫牙痛合谷。 【8】孕妇合谷有脉在跳一直到食指表示要生了,如果只是肚子痛脉没有浮起来就是假痛。 【9】小孩食指青筋:风关第一节,病浅在表,易治。气关第二节,病较重。命关第三节,难治。 (四)、阳溪穴 1、阳溪是胃经的经穴属火。 (五)、四关穴
1、开四关,合谷与太冲,到处痛。 合谷俞丰气越旺。 (六)、偏历与温溜穴 1、偏历,络穴,与列缺相通。可治肩痛,耳鸣,牙齿痛 。 15、温溜,郄穴,治大肠炎症。从骨缝下针 。 (七)、曲池与三里穴 1、曲池,合穴,母穴,可补虚。肩膀痛半年就是虚了就是曲池下针。 2、捻转法补泻:下针,气到,快过去,慢回来,补阳五下,泻阴六下。 3、曲池是上半身,肚脐以上的消炎穴。 4、上半身的皮肤痒最好的治疗是曲池跟合谷同时下针,止痒非常的快。 |
|
364楼#
发布于:2015-11-17 02: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丽申请签到 2015年
11月16日《针灸大成》第15,16课心得 (六)4.西医的心律不整,可在太渊治。太渊是 母穴,肺虚,久咳,在此下针。 (七)鱼际与少商穴 1.鱼际穴,位于人体大拇指第一掌骨末端,这里 肉比较赤白,接近手腕。鱼际,是荣穴,治乳痈 。2.少商穴,拇指指甲底部靠里侧的位置。平常 是点刺放血,也下针。十三鬼穴,第一个是人中 ,第二个是少商。少商主治扁桃体发炎,小孩发烧,在大椎,少商放血,可退烧。 3.肺经,从中府云门一直到少商,走完少商,气血会回到大肠经。 五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经,传导之官。从四肢末梢往身上走。揉丹田顺时针方向,有助于排便。 (一)商阳穴 1.是大肠经井穴,退烧可在少商商阳大椎点刺放血,扁桃腺也可治。 2.肺脏和大肠相表里,中医认为吸气是肾脏在管,吐气是肺脏在管,吐气困难,病在肺,吸气困难,病在肾。 (二)二间与三间穴 1.二间是大肠经的荣穴,是大肠经子穴,可治大肠实症,用泻。 2.食指弯曲,在横纹头既是,在纹头上一点点下针,不能直下,要弯曲食指,然后一压,下针,不会痛。 3.大肠经走向是由手走头,手没法前抬,是大肠经,手不能梳头,是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虚实要看病多久,在该经子母穴下针。 4.二间穴往手掌方向,进入手掌有个关节缝,就是三间穴。三间透劳宫,就是三间穴下针透到手掌中心劳宫穴,主治风湿关节炎肿痛。三间也可透到合谷穴。 (三)合谷穴 1.握住病人的手,虎口高起的最高点,就是合谷,是阳经的原穴。 2.原络治疗法,原就是病经,络就是指表经或者里经的络穴。 3.实症,是痛,时间一周之内,针法是子穴泻。实中带虚,是痛多酸少,先泻后补。虚中带实,是酸多痛少,先补后泻。虚症,是酸,补。 4.大肠经又痛又酸,用原穴,再针肺经络穴,列缺,是原络疗法。 5.生姜灸合谷,治青春痘,油性皮肤,美白。 6.牙痛合谷,合谷穴往手腕方向,两骨快交叉点 ,可治牙痛。左痛右扎,右痛左扎,门牙痛,两 边都扎,牙龈肿痛,龈交放血。 7.合谷穴,怀孕妇人不可以下,可泻不可补。 8.肩抬不起来,针扎引到气,把针提起到皮肤表 层,再逆着大肠经的经气下针,这是泻,痛没了 ,还酸,再提起到皮肤表层,顺着大肠经下针, 可去酸。孕妇阵痛,合谷有脉跳,一路跳到食指,表示要生了,只有阵痛没有脉跳,是假性阵痛。 9.在小儿科,食指有风关,气关,命关。小儿 食指有一个黑的青筋,在风关,表明病在表,好 治,青筋到了气关,病重,到了命关,就不好治。 (四)阳溪穴 1.手握,手腕边的凹洞,两条筋中间,就是阳溪 ,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属火。 2.可治往来寒热,很少用。 (五)四关穴 1.2个合谷,2个太冲,太冲在脚大指与二指之间 ,这四关穴可作诊断用。 2.合谷穴是气穴,越大越高,气愈足,可看人的 气的兴衰。 (六)偏历与温溜穴 1.偏历穴,手阳明的络穴,与肺经络穴列缺是通 的,在反关脉。2.可治肩痛,大肠经遇到实症,牙齿痛,耳鸣,可用偏历。3.温溜穴,偏历穴上2寸,肺经在骨头阴侧,大肠经在外侧。温溜是大肠经郄穴,可治大肠经炎症。 (七)曲池与手三里 1.曲池是人体大穴,手肘弯曲,在肘纹头与肘骨 中间,直针进去,是大肠经合穴,属土。是大 肠经母穴,大肠经虚症在这补,肩膀痛,三个 月,在此下针。2.捻转针手法下针,感到酸引气到,针很快转过去,很慢回来,就是补泻,补是取阳数,泻取阴数。通常补五下,泻六下。卡针时,上下一寸各下一针,针可出。一般用在不方便使用迎随手法的地方。 3.上半身皮肤痒,可在曲池合谷同时下针。 |
|
365楼#
发布于:2015-11-17 03: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彩云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6日《针灸大成》第15、第16课学习心得 一、手太阴肺经之鱼际穴与少商穴 鱼际是荣穴,属火。治乳痈。 少商穴是井穴。右手拇指指甲旁边就是穴道。少商穴平常是点刺放血。少商也有下针,十三鬼穴,第一个是人中,第二个是少商。 井穴一定在指头旁边,所以井荣俞经合,从指头到手肘。那少商就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主要的治症是治扁桃腺发炎。小孩子扁桃腺发炎的时候,在少商放血,一下就好很多。小孩子发烧在少商放血。在大椎放血,少商也放血,这可以退烧。扁桃腺怎么看呢,嘴巴张开来,这是牙齿。旁边两个凸出来的,就是扁桃腺。发炎时胀大像荔枝,在少商穴放血。我们拿个三寸长针,等扁桃腺放血完,再下列缺、照海,喉咙就不痛了。然后少商再放点血。这就是针刺的手法。 《针灸大成》写“少商,肺脉之所出”。书上讲的乳蛾,就是讲扁桃腺。肺经,从中府云门一直到少商穴,走完少商以后,这气血会回到大肠经上面。 二、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阳经的五腧穴的阴阳五行的性改变了,叫做金水木火土。 大肠经呢?大肠看《针灸大成》《内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又云白肠”。肺在上方,肺是三点到五点。大肠经是上午的五点到七点,在卯时的时候,气血流注到这边。平时练功夫,养生的时候,大肠是属于腑,是属于阳,所以在揉丹田的时候,是顺时钟的方向揉,这是我们揉的方向,顺着大肠的方向推,可帮助排便。 因为肺有肋骨,所以按不到。但别忘掉了,肺主皮毛,所以手掌轻轻碰,气就开始动了。 1、商阳穴 大肠经第一个穴道是商阳。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大肠经是金,跟那个井穴的属性相同,都是金。肺跟大肠是表里,一个是阴金,一个是阳金。肺脏是里,大肠是表,这两个互为表里。 中医认为吸气是肾脏在管,吐气是肺脏在管。所以有病人气喘时,问病人你是呼气困难还是吸气困难?如果是吐气困难,我们知道病在肺。如病人说“我是吸气困难”,那我们知道肺没有问题,病在肾。 木要长的好要看肺跟大肠的互动。大肠是白肠。小肠把食物吸收以后,食物跟水就进入大肠,因为小肠是火,会把大肠里面的水气化,像热气往上升,就形成天上的云。天上的彩云就是肺。所以肺脏的水是来自大肠。小肠火在下面烧。而热气上升到肺,肺有水气形成津液就不会口渴。 商阳也是井穴,少商跟商阳都是井穴。我们放血在少商和大肠经的井穴商阳上面。左手食指,点刺放血,少商商阳放血,大椎也放血,几乎所有的烧都可以去掉。扁桃腺也可以治,但主症是在退烧方面。 2、二间与三间穴 大肠经的荣穴是二间。大肠经属阳金,荣穴属水,二间是大肠经的子穴。大肠经的子穴,治大肠经实症。泻之。 所谓实症,大肠经的经穴走向是由手走头。例如,我们抬手有三个动作,第一个是手没办法前抬,就是大肠经。手不能梳头了,是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实症是痛是拒按,从二间穴跳过来,进入手掌有个关节缝,这个缝就叫做三间。三间透劳宫,主治风湿关节炎 的肿痛。三间也可以透到合谷穴。 3、合谷穴 把病人手一握,虎口最高点就是合谷。合谷是非常大的穴道。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合谷穴就是阳经的原穴,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属性。前面我们有治疗法则就是原络治疗法。 就是取它当病经的原穴。我们合谷穴就是大肠经的原穴,那所谓的原络治疗,这个“原”就是病经,“络”就是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 虚实症之诊治 实症呢,就是痛,差不多一周之内。超过一周以上,病人会实带虚,就是痛多酸少。再久一点变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如果说纯虚症,就不痛,只有酸。实症很简单,用子穴去泻它。实中带虚就先泻后补。虚中带实,先补再泻。纯虚症,用补。所以,病人是纯实症或纯虚症时,有的时候用一个穴道就好。 有酸有痛时。我到底要先下子穴还是母穴呢?痛比较多酸比较少时,先泻后补。第二种呢,扎原穴,扎病经。 大肠经又痛又酸,就用原穴,对面的原穴下针,针原穴就像你跟身体讲话,我知道你的病在大肠上面,这时候扎肺经的络穴,表经跟里经的络穴,肺经的络是列缺。你今天下原穴,再下表经或里经的络穴,病就去掉。这样就是原络治疗了。 阴经没有原穴,阳经才有。那大肠经的原穴,合谷。“虚实皆拔之”。虚症或实症都可以治疗。 用生姜灸合谷,冶脸上青春痘多。灸了以后脸会很干,就不会再出油,用在油性皮肤上,气很旺,灸合谷。美白灸合谷。牙痛用合谷。合谷穴,怀孕不可下针,可泻不可补。现在你知道补泻啦!大肠经是从四肢末梢往身上走,如果顺着气血下针,就是补。同样一个穴道,逆着下针就是泻。孕妇在合谷上可泻不可补(因补了会落胎)。 合谷是气脉之所在。 4、阳溪穴 内症“目风赤烂,寒热疟疾,往来寒热”。在临床,阳溪很少用过,除非对方有对称的痛点,会用到。 5、四关穴 人身有四个关,合谷是两个关。脚上还有两个穴道,就是太冲穴。太冲就是脚的合谷,在脚大指跟二指中间。那开四关目的是什么?有病人来找你,你问病人“你哪里痛?”,病人回答,“我到处都痛”。我们有十二经络,病人不说那个经络痛,要怎么下针呢?这时,就下合谷、太冲、下四关。下完以后,病人就会说,现在我知道了,我的痛在什么地方。然后我们再看经络取穴道。这是我们的合谷还可以做诊断用,因合谷是气穴,所以合谷穴越大越高,气愈足。病人久病的时候,合谷肉都没了,凹进去了。中风的人一堆都是这样子,肉都没了,所以合谷很重要,可以看到气的兴衰。 6、偏历与温溜穴 偏历穴是手阳明的络穴,与肺经的络穴列缺是通的。这也是反关脉的地方,大肠经络穴。正常人由于有络穴存在,所以阴阳是互相平衡的。 偏历穴治症很多,像肩痛。如果大肠经遇到实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偏历穴,像牙齿痛 、耳鸣 。虚则齿寒,怕冰冷、怕风吹,我们补之。所以络穴和原穴可以做补泻,一个穴道就可以做补泻。 温溜穴就是偏历上两寸。肺经一定在手肘骨头的阴侧,而大肠经在骨头的外侧。从偏历穴上两寸就是温溜穴。 温溜穴是大肠经的郄穴。因为大肠经的郄穴,所以大肠经的炎症,我们都可以用它。 7、曲池与手三里穴 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都从曲池往回头找。曲池是人身上的大穴。将手肘弯起来,曲池一定是拱手取,在这个纹头与肘骨中间,不能下太靠近手骨,要过来一点,不然会很痛。直针进去。曲池就是大肠经的合穴。而曲池的穴性,在大肠经的阴阳五行里属于金,那土生金,而合穴是土穴。变成曲池这个穴道呢,是大肠经的母穴。所以大肠经的虚症在这补之。什么是大肠经的虚症,我肩膀痛 ,痛半年了、痛三四个月了,就是虚症。在曲池下针,本身就有补的效果。 捻转针手法 在这用捻转法,不用迎随,因为顺啊逆啊的迎随很痛,但可以做捻转。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这样往上来的,这些穴道就是气血的流向。那你针下去,感到酸就是气到了。气到了开始做补泻,我们可以用捻转法。方向是这样子过去,很快的过去,很慢回来,很快的过去,很慢回来。不要一直过去,一直过去也不好,针会卡在那边。针卡住怎么办,上下一寸各下一针,这样就可以出来。如果硬扯肌肉都会一起缠出来。这是我们下针的手法,这是捻转法。既然要补,补是采阳数,泻是采阴数,所以我们常用补五下,泻六下。 捻转法一般用在不方便使用迎随的地方。迎就是逆着它、迎就是气血这样来,逆着扎就是泻。随就是顺着它。 迎随法要用在可以迎随的地方,像二间迎随很痛,那曲池穴迎随也很痛,那就用插提法、捻转法。曲池穴除了是大肠经的母穴以外,曲池也是上半身,肚脐以上的消炎穴。 所以皮肤痒 ,因大肠与肺表里,我们可以下曲池,而合谷是气穴,所以上半身的皮肤痒最好的治疗是合谷和曲池同时下针。因为曲池也有消炎的做用,皮肤痒时,针下去约二十分钟后,病就好了。下针的同时痒也就去掉了。止痒的效果非常快,上半身止痒以合谷和曲池最有名。 我们有个歌诀叫面口合谷收,意思是,面部的病,口部的病,都可以在合谷下针。比如说面部中风的时候,下合谷。我们常常下面针的时候,会先下合谷,因为有麻醉作用。有时我们在面部透针的时候,因为会比较痛,所以先下合谷,这样可以少痛一些。先下合谷,下完合谷后再去透。要透这边的时候,记得下对侧。 曲池用的机会非常多,可治肩膀痛、皮肤痒等等。曲池穴往下两寸,叫三里。这个三里也叫手三里,另外一个名称叫扭伤穴。有人腰扭伤 ,扭伤穴针下去,左右捻捻,叫病人慢慢活动,扭伤就开了。落枕或脖子突然不能动了,针手三里。 那自己落枕时:有一种方法。早上起床,发现歪头一边不能动,马上躺回床上去,躺过来(掉头睡),让头自然下垂(在床沿外),手自然下垂,躺平,三分钟、四分钟,慢慢呼吸,让身体慢慢扭回来,让头慢慢扭回来,当场就好。所有受伤,撞车、打球受伤,高处跌下来等,真正受伤的是事后,不是事前,受伤是因你起来太快而受伤。一旦受伤时,要保持那个姿势不要动,让身体去适应那个姿势,再慢慢站起来,就不会受伤。 8、肘髎至巨骨穴 曲池直下连至阳溪穴,往下两寸是手三里。手三里往下一寸上廉,再往下一寸,就是下廉。在阳明经上都可以治疗乳痈、硬块,或手臂的问题、手臂的病。 在拱手的地方,往后有个大骨,过这个骨头就是肘髎。肘髎也可以下针,打网球受伤,就是这受伤,也可以放血,用火罐吸一点血。 五里穴:肘髎穴往上三寸,就是五里穴。这个穴道呢,禁针。 臂臑从手肘上七寸,也可从肩髃找,从肩髃最好找,我们手臂上有个凹洞,那个凹洞就是肩髃穴。从肩髃穴下两寸,就是臂臑,在两个肌肉的中间。臂臑是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是几个经络会到的地方,主瘰疬 、臂痛不得举等等。 中风八大穴 肩髃,是中风的大穴。我们中风有八大穴,百会,肩髃穴,曲池穴,风府,这都是大穴。手整个弯起来,针下合谷,一路透到后溪,用三寸针,这针从这边透过去,合谷透后溪,不要透出来。 穿过去透到了后溪。中风筋挛起来的时候,搬它都很硬。针一下去,自然就张开来了。还有脑后方的风府穴,舌强不语,突然不能说话,很痛苦,是中风大穴。 肩髃穴呢,这是手阳明、阳蹻脉之会。主中风,风病、半身不遂 ,不能张弓射箭。肩膀的问题,肩髃穴非常好。所谓近取跟远取,就是病在这边,就在这下针。而远取,这是肩髃,不在这下针。那近取穴,在天应的地方下,我们有必要在左边下针配合右边下针,治疗来说以对侧取穴最好,要看什么病。有的时候要近取,有时要远取。所以要记得肩髃穴是中风的大穴。我们有一针很有名,叫肩髃透极泉。极泉就是手胳肢窝下方的这个地方。肩髃可以透到极泉这个地方,只有一个角度透过去,这是治疗狐臭 的方法。那用什么角度呢,你看这个手臂,手放这边,病人手过来。病人的身体跟肩膀成九十度,手自然下垂,就这个角度,这样肩髃可以透到极泉,专治狐臭。 巨骨穴很好找,从肩髃上来,这两边骨头有个缝,这就是巨骨穴。是手阳明阳蹻之会,跟肩髃一样。禁针,帮助辨证。 9、天鼎、扶突穴 脖子上大筋的外侧,就是大肠经,内侧是胃经,所以大肠经跟胃经隔着一条大筋。这边有一个动脉,天鼎就是在一个大筋跟肋骨交接的地方。扶突是从廉泉一路下来到大筋的外侧,这个穴道很少下,这个位置属大肠经。有的时候肿瘤在这边,长在外侧就知道病在大肠经上面,在内侧就知道在胃经上面。像扶突穴正好在喉结这边,在脖子上下针时,用手指头先把筋捉住,然后顺指头推进去,有动脉在这边,要把脉移开来,下五分,要下很浅。这穴道用的不多,除非是很严重的喉咙肿胀,没有声音的,讲话讲不出来。书上说,喉中如水鸡(青蛙)声,声音比较尖锐,讲话声音变调。 10、禾髎与迎香穴 由鼻子下来到鼻头,这个是兑端、这是嘴唇,那中间是水沟(人中)。鼻孔下方这边,这就叫禾髎穴。禾髎穴,左右各两个。左边这个是从右边过来的。再过来鼻旁开五分,这个穴道我们叫迎香穴。 迎香穴是大肠经最后一个穴道。禾髎穴可治鼻子的问题,如鼻窦炎、鼻子不通。迎香,就是治鼻不闻香臭,就在迎香下针。香味就闻得到。 禾髎要下很浅,下约五分,迎香穴这针扎进去后,不要扎太深,透过皮层后然后倒下来,把肉拉起来,一路往这边透。将针倒下来刺,透到旁边差不多是山根的位置。不要扎太深而扎到眼骨。这个穴位我们叫内迎香。下针进去后,透到内迎香。外迎香透内迎香就厉害了,两个鼻孔不通,两边都透,一下就通了,鼻窦炎时效果非常好。在透迎香时,对侧合谷先下一针。一个鼻孔不通,同侧透一边就好了,要先扎对侧的合谷穴。 这个穴道是治鼻科的病,千万不要透出来,针下去是立竿见影,病人很严重的鼻塞,迎不了香,透过去到内迎香一下就好。脸上都是下针,不用灸。迎香穴是大肠经的最后一穴。 |
|
366楼#
发布于:2015-11-17 06: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珂娜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6日《针灸大成》第15、16。
1.太渊是母穴,肺虚,肺家的虚症,久咳为虚,在太渊下针。 2.鱼际穴与少商穴 鱼际,是荣穴,属火。治乳痈。中医讲乳痈就是西医乳癌。 少商穴,经穴,右手拇指,指甲左下角处,点刺放血。也是十三鬼穴, 井穴一定在指头旁边,所以井荣俞经合,从指头到手肘。少商穴,主要治扁桃腺发炎。小孩退烧可以在大椎 少商 放血。 扁桃体发炎,可在扁桃上放血。扁桃腺一放血后,旧的血、脏的血会出来,新的血会进去。扁桃腺放血完,再下列缺、照海,喉咙就不痛了 3·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揉丹田的时候,是顺时钟的方向揉,顺着大肠的方向推,可帮助排便。 4.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大肠经是金,跟那个井穴的属性相同,都是金。 肺跟大肠是表里,一个是阴经,一个是阳经。肺脏是里,大肠是表,这两个互为表里 5.病人气喘,吸气困难,是肾的问题,吐气困难,是肺的问题。少商、商阳、大椎放血,几乎所有的烧都可以退掉。 6·二间,荣穴属水,大肠经是阳经。所以,二间是大肠经的子穴,也就是说治大肠经实症。大肠有实症时,在这泻。 7.抬胳膊有三个动作,第一个是手没办法前抬,就是大肠经。手不能梳头了,是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摸是小肠经。手上面有三条阳经,手三阳控制三个动作。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上面治疗,而虚实要看病多久,在该经的子穴、母穴上下针即可,实症用子穴,虚症用母穴。 8合谷穴是阳经的原穴,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属性。 9. 原络治疗法:取它当病经的原穴。我们合谷穴就是大肠经的原穴,那所谓的原络治疗,这个“原”就是病经,“络”就是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 10. 虚实症之诊治:实症-痛差一周多,泻子穴。实中带虚-痛多酸少-先泻后补。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先补后泻。虚症,酸,补的手法。又酸又痛时,也可以扎原穴,扎病经。 病在大肠经上,扎肺经的络穴,表经跟里经的络穴,肺经的络穴是列缺。下原穴,再下表经或里经的络穴,病就去掉。这样就是原络治疗。 11. 隔姜灸合谷穴,治青春痘和皮肤出油多;对皮肤好; 12.牙痛合谷:大肠的经走上面的牙齿,牙痛合谷治上牙痛,对称治疗;有脉,要用指甲切一下;不要太靠近骨边,会伤到骨膜 13.牙龈肿痛:龈交放血,下针也可 14.合谷穴妇人怀孕时不可以下;孕妇在合谷上可泻不可补(因补了会落胎)。 15.肩抬不起来,痛在这边,针扎到合谷穴引到气后,把它提起来,提到皮肤表层,再逆着大肠经的经下针,这是泻。如果痛没了,还有酸,就再提起来到皮肤表层,再顺着大肠经下 针,酸就去掉了。 16.大肠经经过食指,在小儿科,食指三节分别为叫风关、气关、命关。如果食指上有黑的青筋,在风关,病在浅,在表,好治。到了气关,病就比较重。到了命关,小孩子就走人( 但是不要放弃)。 17.合谷是气穴,合谷穴越大越高,气愈足。 18. 阳溪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属火。主治 目风赤烂,寒热疟疾,往来寒热 |
|
367楼#
发布于:2015-11-17 07: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 2015.11.16.《针灸大成》第15.16课学习心得
一. 鱼际穴与少商穴: 1.鱼际穴,像鱼肚子,下针在骨头和肌肉的缝中,是荣穴属火,治疗乳癌。 2.少商穴,是手太阴肺经最后一个穴道,是井穴,拇指指甲旁边。常用放血,也有是下针。十三鬼穴(第一人中,第二少商),井穴一定在指头旁边,所以井荣俞经合,从指头到手肘。治疗扁桃体发炎、小孩退烧,也可在大椎放血,可退烧。用三寸长针往前推,把柄弯起来,针就不会往后跑。扁桃体放血完,再下列缺、照海喉咙就不痛。当有时症发生时,可扎俞穴、鱼际穴,都是荣穴都有效果。 二. 手阳眀大肠经 1.手阳明大肠经遇到阳经时,五腧穴属性改变,变成金(井)水(荣)木(俞)火(经)土(合)。肺经凌晨3到5点寅时。大肠经5到7卯时大肠经是属脏又属阳。 三.商阳穴 1、商阳穴是大肠经的大穴,大肠经是属金,跟井穴的属性相同都是金。肺与大肠表里关系,一个阴金,一个阳金。吸气是肾脏,呼气是肺脏管。正常人吸气时,横隔会下降,会挤压肝脏,一压肝脏的血就出来。肝与大肠中间有个管,肝脏从而进入大肠。大肠受到这血会产生力量蠕动才把大便排出,二十四小时不断地进行。大肠是白肠,小肠把食物吸收以后,食物跟水就进入大肠,因为小肠是火,会把大肠里面的水气化,像热气往上升,就形成天上的云,所以肺脏的来自大肠,大肠来自地上很热,形成一个循环。小肠火在下面烧,热气上升到肺,肺有水气形成津液,就不会口渴。 2.商阳、少商都是井穴,大椎也放血几乎所有的烧都可以退。扁桃体发炎也可以治,但主症还是退烧。 三. 二间与三间穴 1.二间,指头弯起的横纹头,是大肠经的荣穴。大肠经在五行属金,荣穴是属水,大肠经是阳金,二间是大肠经的子穴。下针时要弯曲指头一压肉会比较多肉,不会那痛。手没办法前抬是大肠经、手不能梳头是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五十肩就在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上面治疗。从二间穴进入手掌有个关节缝,这个缝叫三间穴。下针角度,三间透劳宫主治风湿关节炎的肿痛,当手不能握拳,针二十分钟,起针,就好了。三间也可以透合谷。 四. 合谷穴 1.手一握,虎口高起的地方就是合谷穴。大穴。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属性,那原络治疗,是指“原”就是病经,“络”就是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 2.虚实之诊断: 痛一周之内的属于实症;痛感一周以上的,病人会实带虚。实中带虚,痛多酸少,先泻后补,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先补后泻,大肠经又痛又酸,就用原穴,扎原穴,扎病经。 针原穴就像跟你身体讲话,病在大肠上面,这肘扎肺经的络穴,表里经的络穴,肺经络是列缺,合谷(原穴)再下表经或里经的络穴,病就去掉,这就是原络治疗。灸合谷治疗青春痘油性皮肤。也叫牙痛合谷。孕妇合谷有脉在跳一直到食指表示要生了,如果只是肚子痛脉没有浮起来就是假痛。小孩食指青筋:风关第一节,病浅在表,易治。气关第二节,病较重。命关第三节,难治。 五.阳溪穴 1.阳溪是胃经的经穴属火。 六.四关穴 开四关,合谷与太冲,到处痛。 合谷俞丰气越旺。 七.偏历与温溜穴 偏历,络穴,与列缺相通。可治肩痛,耳鸣,牙齿痛 。温溜,郄穴,治大肠炎症。从骨缝下针 。 八. 曲池与三里穴 曲池,合穴,母穴,可补虚。肩膀痛半年就是虚了就是曲池下针。 捻转法补泻:下针,气到,快过去,慢回来,补阳五下,泻阴六下。曲池是上半身,肚脐以上的消炎穴。上身皮痒曲池跟合谷同时下针,止痒快,效果好。 |
|
368楼#
发布于:2015-11-17 08:34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冯羡群请签到,2015年11月15日,针灸大成15、16课学习笔记
太渊穴:脉病治此,如心律不整,可用此脉。摸到脉后,先用指甲切一下,把脉切开,针再进去。太渊要补的话是对着大拇指方向为补。对着身体方向是泻。太渊是母穴,治肺的虚症、如久咳。 手太阴肺经 一 鱼际和少商 鱼际是荣穴属火,主治乳痈。 鱼际穴怎找?打开手掌,位于大拇指本节后凹陷处。约在第一掌骨中点挠侧。 少商穴位于手掌大拇指指甲中部外侧,是井穴,穴位放血,治扁桃体炎,咳嗽,少商配合大椎放血可以退烧。少商是手太阴肺经最后一个穴位,气血走完少商回到大肠经上。 十二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阳经的井荣俞经合五行属性和阴经五行属性正好相反。 大肠经是5点到7点。 1、商阳穴:位于手食指末节稍侧距指甲角0·1寸。 是大肠经的第一个穴位,是井穴,属金。井穴都在手指的末稍。 肺是里,大肠是表,互为表里。若有人气喘,吐气是肺在管,吐气困难病在肺。吸气是肾在管,吸气困难病在肾。 发烧时在少商、商阳、大椎放血,几乎所有的烧都可以退去。 2、二间与三间穴 二间穴是大肠经的荣穴。 二间位于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前挠侧凹陷中。 二间是荣穴属水,大肠经是阳金,金生水,所以二间是大肠经的子穴。大肠经有实症在二间泻它。 手不能前抬,是大肠经。 手不能梳头发,是三焦经。 手不能往后摆,小肠经。 三间穴,是募穴,属木,手风湿关节痛,针此即好。 3、合谷穴 手握起来虎口高起来的最高点就是合谷。 阳经有原穴,合谷就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原络治疗法:原就是病经的原穴,络是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 实症就是痛,痛多酸少,时间在一周之内,超过一周以上会带虚,再久一点变虚中带实,酸多疼少。 实症:用子穴去泻。实中带虚:先泻后补。虚中带实:先补后泻。 隔姜灸合谷可以袪痘、美白。 牙痛合谷:在合谷上面,大拇指骨端与食指指骨骨端,快到交叉点就是牙痛合谷。对称治疗法,左边牙痛扎右边,右边痛扎左边,门牙痛两边都下。 食指的指腹从手掌方向向指尖分,风关、气关、命关,小孩生病时看指腹上的青筋,到风关、病浅,在表好治,到气关、病比较重。到命关、小孩就有生命危险。 4、阳谿穴 手背一撑开,手拇指上翘时,拇短伸肌健与拇长伸肌健之间的凹陷就是阳谿穴。很少用此穴。 5、四关穴 合谷两关,脚大指和二指中间就是太冲穴。在病人不知道哪里痛的时候,就下两手的合谷、两脚的太冲,就知道病人病征了。 6、偏历与温溜穴 偏历是手阳明经的络穴,与肺经的络穴是相通的 温溜穴在偏历穴上两寸,温溜是大肠的郄穴, 可以治大肠经的炎症。肩痛、牙痛、耳鸣、都可以在偏历穴上治。 肺经在骨头的内侧为阴,大肠经在骨头外侧为阳。 7、曲池与手三里穴 手拱起纹头与肘骨中间就是曲池。 曲池是大肠经的合穴,合属土、土生金、所以曲池是大肠经的母穴。大肠经虚的时候在这里补。 上半身皮肤痒的时候,可以同时下针曲池、合谷。 捻转针手法 |
|
369楼#
发布于:2015-11-17 15:43
@教官-南京-李宁,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沈莉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7日17、18课学习心得
1、面口合谷收,面部、口部的病都可以在合谷下针,如面部中风,同时合谷有麻醉作用,面部透针时,可扎对侧合谷。 曲池可治肩膀痛、皮肤痒等。 曲池下两寸,是手三里,同时叫扭伤穴,腰扭伤或落枕,针下后活动患即可。 2、肘蓼至巨骨穴 曲池和阳溪连线,曲池下两寸手三里,再往下一寸上廉,再一寸下廉。阳明经都可治疗乳痈、硬块,手臂的问题。 曲池拱手的地方往后有个高骨,后面就是肘蓼,网球肘可此刺血把罐。 肘蓼往上三寸时手五里,禁针,很少用。 肩隅血是手阳明、阳跷脉治会。是中风大穴,对半身不遂、不能张弓举剑等治疗。手弯,肩隅透后溪,狐臭肩寓透极泉。 肩隅下两寸,是臂蓼,治臂痛不能举等。 巨骨在肩隅后两骨缝之间,很少用。 3、天鼎和扶突穴 脖子的大筋与肋骨交接处为天鼎,从廉泉到大筋外侧为扶突。一般不下针,除非很严重的喉咙肿痛,不能发声。 大筋内侧为胃经,外侧为大肠经。 4、禾蓼和迎香穴 禾蓼在嘴唇和鼻孔中点,可治鼻窦炎、鼻子不通。 迎香是大肠经最后一个穴道,迎香透内迎香,治鼻科问题,效果显著。 足阳明胃经 1、头维 五味入五脏,酸入肝经,甜入脾经,辛入肺经,苦入心经,咸入肾经。 正常人一息四至五至。比如说吸气、一吸胃动两下,一呼胃也动两下。 胃为肾之关,所以严重的肾脏病,尿毒症除了晕眩外,就是恶心,吐,因为水太重,害到胃。水反侮土。 |
|
370楼#
发布于:2015-11-17 18: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7日《针灸大成》第17、18集心得。
7) 曲池与手三里穴 1. 曲池,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是土穴,土生金,大肠经是金,所以曲池是大肠经的母穴,可以治大肠经的虚症(肩膀痛了三四个月,虚症) 2. 捻转针手法: 针下去,感到酸就是气到了。气到了开始做补泻,我们可以用捻转法。方向是这样子过去,很快的过去(往身体外侧旋转),很慢回来(往身体内侧旋转),很快的过去, 很慢回来。不要一直过去,一直过去也不好,针会卡在那边。针卡住,上下一寸各下一针,这样就可以出来。 捻转法,是用在不好用迎随(逆顺,迎就是逆着它、迎就是气血这样来,逆着扎就是泻。随就是顺着)。 补是采阳数,泻是采阴数,所以我们常用补五下(捻5次后,往外提一下),泻六下(反方向捻6次,往下插一下)。 3. 曲池穴除了是大肠经的母穴以外,曲池也是上半身,肚脐以上的消炎穴。 4. 皮肤痒,因大肠与肺(管皮肤)表里,下曲池,而合谷是气穴,所以上半身的皮肤痒,最好的治疗是合谷和曲池同时下针。因为曲池也有消炎的做用,皮肤痒时,针下去约二十分 钟后,病就好了。 5.面口合谷收,所谓面口合谷收的意思是,面部的病,口部的病,都可以在合谷下针,因为有麻醉作用,对侧下针。 6.曲池穴往下两寸,三里,也叫手三里,也叫扭伤穴。 7. 腰扭伤,扭伤穴针下去,左右捻捻,叫病人慢慢活动,扭伤就开了。 8. 落枕:让头自然下垂(在床沿外),手自然下垂,躺平,三分钟、四分钟,慢慢呼吸,让身体慢慢扭回来,让头慢慢扭回来,当场就好。 9. 受伤后,保持不动,三分钟后慢慢起来,受伤就去掉了。你受伤是因为气血还没有习惯,所以说受伤是事后。 8) 肘髎与巨骨穴 1.曲池直下连至阳溪穴,往下两寸是手三里。手三里往下一寸上廉,再往下一寸,就是下廉 2. 肘髎可以下针,打网球受伤,可以放血,用火罐吸一点血。 3. 肘髎穴往上三寸,就是五里穴 4. 五里穴禁针,有大动脉在 5. 中风八大穴:百会,肩髃穴,曲池穴,风府穴,肩髃穴 6. 治疗中风,手整个弯起来,针下合谷,一路透到后溪,用三寸针,手会放开 7. 肩髃穴,是手阳明、阳蹻脉之会。主中风 8. 肩膀的问题,肩髃穴非常好 9. 肩髃透极泉:极泉就是手胳肢窝下方。肩髃可以透到极泉,可以治疗狐臭,病人的身体跟肩膀成九十度,手自然下垂,就这个角度,这样肩髃可以透到极泉, 10. 巨骨穴,禁针,下面是肺 9)天鼎、扶突穴 1. 脖子两侧各有一根大筋,大筋的外侧,就是大肠经,内侧是胃经 2. 天鼎就是在一个大筋跟肋骨交接的地方 10) 禾髎和迎香穴 1. 鼻孔下方这边,这就叫禾髎穴 2. 鼻旁开五分,迎香穴。迎香穴是大肠经最后一个穴道 3. 禾髎穴可治鼻子的问题,如鼻窦炎、鼻子不通 4. 迎香,针扎进去后,不要扎太深,透过皮层后然后倒下来,把肉拉起来,一路往内迎香(鼻子的山根跟眼角中间)透。鼻塞通。合谷要扎一下,对侧 六、足阳明胃经 1)头维穴 1. 任何的阳经从四肢末梢,井荣俞经合,就是金水木火土,膝盖以下 2. 胃经从头上,一路下去,到脚趾头, 3. “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为黄肠 4. 酸味入肝,天然的酸是碱性,好; 5. 脉息是一息四至,一呼一吸,病人脉跳四下,四至到五至都可以。一吸胃就动两下,吐气,一吐胃跟着动两下 6. 胃是肾之关,肾关门的地方。所以严重的肾脏病、尿毒症,除了极度的晕眩以外,就是恶心,不断的吐,是因为水太重,害到胃,并不是有胃病。 |
|
371楼#
发布于:2015-11-17 18: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丽申请签到 2015年
11月17日《针灸大成》第17,18课心得 (七)4.面口合谷收,脸口部的病,中风,在合谷下针,先下合谷,麻醉镇痛,再透针,在伤的对侧下针。 5.曲池穴下2寸是手三里,也叫扭伤穴,腰扭伤,下手三里,左右捻针,同时病人慢慢活动,就好了。落枕或脖子不能动,也针手三里。 6.自治落枕,一发现,躺回床上,头自然下垂在床沿外,手自然下垂,三四分钟,慢慢呼吸,身体慢慢扭回床上,头与慢慢扭回,可以好。 7.撞车,打球受伤,高处跌下,受伤是因为起来太快,受伤时,要保持姿势不动,让身体适应,再慢慢起来。 (八)肘髎至巨骨穴 1.手三里往下一寸是上廉,再往下一寸,是下廉,在阳明经上都可以治乳痈,硬块或者手臂的病。 2.曲池穴往肘弯大骨方向,过大骨就是肘髎,也可以下针,打网球受伤,可以放血,用火罐吸一点血。 3.肘髎往上三寸,是五里穴,禁针,有大动脉在,很少用。 4.抬高手臂,手臂近肩处有一凹洞,是肩隅穴。肩隅穴下2寸,是臂月需。在两个肌肉中间。臂月需穴是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主瘰疬,臂痛不举。 5.肩龋是中风大穴,还有百会,曲池。中风后手握不开,针下合谷,透到后溪,手自然张开,脑后的风府穴,也是中风大穴。 6.肩隅透极泉,治疗狐臭。病人手臂和身体成90度,手自然下垂,这个角度可以透到极泉穴,没有补泻,左转右转。 7.从肩隅上来,两个骨头有个缝隙,就是巨骨穴。禁针的,可帮助辩证,可治胸中有淤血,肩臂不能屈伸。 (九)天鼎扶突穴 1.天鼎穴,脖子大筋外侧与肋骨交接处。扶突位于天鼎上面,与喉结水平位置。很少用,但可助诊断。 2.大筋外侧是大肠经,内侧是胃经。比如肿瘤长在大筋外侧,就知道病在大肠经,在内侧,就是胃经。 (十)禾髎与迎香穴 1.禾髎,人中旁,鼻孔下方,左右各一,鼻子旁开五分,是迎香穴,左边的禾髎连接右边的迎香穴,右边的连接左边。 2.迎香是大肠经最后一个穴道,鼻孔不通,从迎香下针透到内眼角下的内迎香穴,治鼻窦炎,要先下针对侧合谷。一个鼻孔不通,透同侧迎香穴。 3.禾髎下针很浅,约五分。 六.足阳明胃经 (一)头维穴 1.大肠经完了,气血进入头维,阳明胃经的第一 个大穴,发际转角处的凹洞是头维。很少下针, 讲话时摸着会有脉在动。 2.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为黄肠。酸味入 肝,苦味入心,甜味入脾胃。麦芽糖是天然的糖 ,入脾胃。 3.常人,脉息是一息四至。一息是指医生的吸吐 ,四至,是指病人的脉跳四下。 4.胃是肾之关,肾关门的地方。严重的肾病尿毒 症,极度晕眩外,会恶心呕吐,不是胃病,是肾 水太重,害到胃。即恶心呕吐是表象,真正有病 的是肾脏。因为水克土,肾属水,胃属土。 |
|
372楼#
发布于:2015-11-17 19: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丁敏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7日《针灸大成》第17,18课心得
合谷 面口合谷收,脸口部的病,中风,在合谷下针,先下合谷,麻醉镇痛,再透针,在伤的对侧下针。 曲池穴下2寸是手三里,也叫扭伤穴,腰扭伤,下手三里,左右捻针,同时病人慢慢活动,就好了。落枕或脖子不能动,也针手三里。 曲池可治肩膀痛、皮肤痒等 肘蓼至巨骨穴 曲池和阳溪连线,曲池下两寸手三里,再往下一寸上廉,再一寸下廉。阳明经都可治疗乳痈、硬块,手臂的问题。 曲池穴往肘弯大骨方向,过大骨就是肘髎,也可以下针,打网球受伤,可以放血,用火罐吸一点血。 肘髎往上三寸,是五里穴,禁针,有大动脉在,很少用 中风八大穴我们中风有八大穴,百会,肩髃穴,曲池穴,这都是大穴。手整个弯起来,针下合谷,一路透到后溪,用三寸针,这针从这边透过去,合谷透后溪,不要透出来。。还有脑后方的风府穴,舌强不语,突然不能说话,很痛苦,这都是我们的中风大穴。 肩髃穴呢,这是手阳明、阳蹻脉之会。主中风,倒数第三段,风病、半身不遂,不能张弓射箭。肩膀的问题,肩髃穴非常好。 肩髃可以透到极泉,专治狐臭,没有补泻,左转右转 从肩隅上来,两个骨头有个缝隙,就是巨骨穴。禁针的,可帮助辩证,可治胸中有淤血,肩臂不能屈伸。 脖子的大筋与肋骨交接处为天鼎,从廉泉到大筋外侧为扶突。一般不下针,除非很严重的喉咙肿痛,不能发声。大筋内侧为胃经,外侧为大肠经 禾蓼在嘴唇和鼻孔中点,可治鼻窦炎、鼻子不通。禾髎下针很浅,约五分。 迎香是大肠经最后一个穴道,迎香透内迎香,治鼻科问题,效果显著。 足阳明胃经。 任何的阳经从四肢末梢,井荣俞经合,就是金水木火土,膝盖以下。,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三里,为井荣俞原经合。 头维头发拉起来,发际这边,正好在转角的地方。足阳明跟足少阳之会,一般来说也是禁灸 五味入五脏,酸入肝经,甜入脾经,辛入肺经,苦入心经,咸入肾经。 正常人一息四至五至。比如说吸气、一吸胃动两下,一呼胃也动两下。 胃为肾之关,所以严重的肾脏病,尿毒症除了晕眩外,就是恶心,吐,因为水太重,害到胃。水反侮土.. |
|
373楼#
发布于:2015-11-17 20: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7日《针灸大成》第17、18课心得:
一、手阳明大肠经 2、手阳明大肠经: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 合谷:“面口合谷收”,面部的病,口部的病,都可以在合谷下针,比如面部中风。合谷有麻醉作用:在面部透针的时候会比较痛,所以先下合谷,下完合谷后再去透,记得要对侧下针。 曲池:可治肩膀痛、皮肤痒等。 手三里:曲池下两寸,亦称扭伤穴,可治腰扭伤、落枕 下廉:手三里上一寸,治症乳痈、硬块,或手臂的问题、手臂的病。 上廉:手三里下一寸,治症乳痈、硬块,或手臂的问题、手臂的病。 落枕时:马上躺回床上去,让头自然下垂在床沿外,手自然下垂,躺平,三、四分钟,慢慢呼吸,让身体慢慢扭回来,再慢慢起来,当场就好。 受伤是因动作太快而造成。一旦受伤,要保持那个姿势不要动,让身体去适应那个姿势,再慢慢站起来,就不会受伤。受伤是因为气血还没有习惯。 3、手阳明大肠经:曲池->肘髎->五里->臂臑->巨骨 肘髎:肘后大骨边,可以下针,也可以放血,治疗打网球受伤。 五里:肘髎穴往上三寸,禁针。 臂臑:手肘上七寸,肩髃穴下两寸,在两个肌肉的中间。是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主瘰疬、臂痛不得举。 肩髃:手臂与肩膀处凹点,中风大穴。手阳明、阳蹻脉之会。主中风、风病、半身不遂 ,不能张弓射箭。肩髃透极泉:治疗狐臭;下针角度:病人的身体跟肩膀成九十度,手自然下垂,3寸针可从肩髃透至极泉,没有补泻。 巨骨:肩膀外侧,两骨之间,禁针。 中风八大穴:百会,肩髃,曲池,后溪,风府,。。。 4、手阳明大肠经: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天鼎:颈根部与颈部大筋交接处外侧, 扶突:天鼎上方约二寸颈部大筋外侧处,治症严重的喉咙肿胀,失声。在脖子上下针时,用手指头先把筋捉住,然后顺指头推进去,有动脉在这边,要把脉移开来,下五分,要下很浅。一般不下针。 禾髎:鼻孔下方与嘴唇正中间,左右各一,治症鼻窦炎、鼻子不通。禾髎要下很浅,下约五分 迎香:鼻旁开五分,治鼻不闻香臭。鼻窦炎透迎香:下针迎香不要太深,透过皮层后针倒下来,把肉拉起来,一路往内眼角透,透至内迎香。一个鼻孔不通,同侧透一边,要先扎对侧的合谷穴。 脖子大筋外侧是大肠经,内侧是胃经。 脸上都下针,不用灸。 二、足阳明胃经 胃经从头上,一路到脚趾头。手上的阳经由四肢往身上走,脚上的阳经是身上往四肢末梢走。(气血走向) 1、足阳明胃经:头维-> 头维:发际拐角凹陷处(指感)骨缝,跟本神在同一条线。 《内经》里面说:“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为黄肠。仓廪之官管仓库,东西进来不好就排掉。当胃一吃到是不好的东西,就开始反胃、恶心想吐。 全身最小的穴道是八髎,其它穴道都蛮大的,血海更大。 五味:酸味入肝,苦味如心,甘味入脾,辛味如肺,咸味如肾。 一息四至:一呼一吸之间,病人脉跳四下,四至到五至都可以,因为中间会停一下。医生需要调息。吸气,一吸胃就动两下;吐气,一吐胃跟着动两下。 胃是肾之关,肾关门。所以严重的肾脏病、尿毒症,除了极度的晕眩以外,就是恶心,不断的吐,是因为水太重,害到胃,并不是有胃病。 |
|
374楼#
发布于:2015-11-17 20: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连永刚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7日《针灸大成》第17,18课心得
1.面口合谷收,面部的病,口部的病,都可以先在合谷下针,有麻醉作用,对侧下针。 2..三里 曲池穴往下两寸,也叫手三里,也叫扭伤穴。腰扭伤、落枕、脖子突然转不动,都可下针。 落枕还有一种治法:让头自然下垂(在床沿外),手自然下垂,躺平,三分钟、四分钟,慢慢呼吸,让身体慢慢扭回来,让头慢慢扭回来,当场就好。 3. 受伤是事后 受伤是因为气血还没有习惯新姿势,所以,受伤后,要保持不动,三分钟后慢慢起来,伤就去掉了。 4. 上廉 曲池直下连至阳溪穴,往下两寸是手三里。手三里往下一寸上廉,再往下一寸,就是下廉。 在阳明经上都可以治乳痈,硬块或者手臂的病。 5. 肘髎 臂外侧,屈肘,曲池穴上方 1寸,可下针,打网球受伤,可以放血,用火罐吸一点血。 6.五里穴 肘髎穴往上三寸,有大动脉在,禁针, 7.中风八大穴:百会,肩髃穴,曲池穴,风府穴。 8.肩髃穴,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手阳明、阳蹻脉之会。主中风,半身不遂、肩膀的问题。 9.肩髃透极泉:极泉就是手胳肢窝下方。肩髃可以透到极泉,可以治疗狐臭,注意:病人的身体跟肩膀成九十度,手自然下垂,只有这个角度肩髃可以透到极泉。 10. 巨骨穴 从肩隅向上,两个骨头缝隙处,。下面是肺,禁针的,可帮助辩证,可治胸中有淤血,肩臂不能屈伸。 11.脖子有一根大筋,大筋外侧就是大肠经,内侧是胃经。比如肿瘤长在大筋外侧,就知道病在大肠经,在内侧,就是胃经。 天鼎穴在脖子大筋跟肋骨交接处。 扶突穴 从廉泉到大筋外侧。一般不下针。 12. 禾髎穴 鼻孔下方,左右各两个。禾髎穴可治鼻子的问题,如鼻窦炎、鼻子不通,下针要浅。约五分。 迎香穴 鼻旁开五分,是大肠经最后一个穴道。迎香,针扎进去后,不要扎太深,透过皮层后然后倒下来,把肉拉起来,内眼角下的内迎香穴。迎香穴前先下对侧合谷,麻醉。 脸上用针不用灸。 六、足阳明胃经 胃经从头上,一路下去,到脚趾头,手上的阳经由四肢往身上走,脚上的阳经由身上往四肢末梢走。 1头维穴 发际转角处的凹洞即是。阳明胃经的第一个大穴,讲话时摸着会有脉动,很少下针。 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好的胃吸收,坏的胃排斥,所以吃到不好的东西,就恶心反胃想吐。 五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2.正常人脉息是一息四至,医生正常一呼一吸,病人脉跳四到五下,一吸胃就动两下,吐气,胃跟着动两下, 3. 水肾土胃,土克水,但水有问题,太强,就会把土淹掉,就是水(肾脏)反土(胃), 所以严重的肾脏病、尿毒症,除了极度的晕眩以外,就是恶心,不断的吐,是因为水太重,害到胃,并不是有胃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