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5楼#
发布于:2016-02-26 22:23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8班 -丁敏申请签到,2016-02-19《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同样的病治疗方法不同,要根据各地方环境、地域不同来治疗。 上古之人淡泊名利,无欲求,病邪无法深入,生病不用汤药,只需转移情志,加强体力就能抗病邪。而现今人人患得患失,懒于顺从四季节令生长收藏,因此病邪易入人体内,到五脏及骨髓。 治病之要法,细察病人之面色与脉像,不为病情所困惑。此为治法之大要,一旦违反此要法,则必失病情之要。 制造药用之汤液及酿酒最合适的为糯米,因为糯米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合于天地四时之顺序。 |
|
3886楼#
发布于:2016-02-26 22: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色疏时,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东方:气候温和,盛产鱼和盐的地方。人们以鱼盐为美食。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咸能走血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西方: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刚强,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 北方者,于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故灸者,亦从北方来。 北方: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艾火炙灼。 南方者,于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雾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 。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南方:自然界万物长养的气候,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雾露经常聚集。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发酵的食品,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治疗,宜用微针针刺。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中央之地:地形平坦而多潮湿,物产丰富,所以人们的食物种类很多获取容易,生活比较安逸少操劳,这里发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热等病,这些病的治疗,宜用导引按跷的方法。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变气,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几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古人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病就可以好了。因为古人生活简单,处在一个安静淡泊、不谋功利,没有贪念的意境里,邪气不能进入身体内。 现在的人用药物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疾病还有好,有不好。因为现代人内心常为忧患所牵累,外则为劳苦所形役,又不能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常常遭受到“虚邪贼风”的侵袭,正气先馁,外邪乘虚而客袭之,内犯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这样轻病必重,重病必死。 |
|
3887楼#
发布于:2016-02-26 22: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若病人厌恶针灸治疗者,绝不可与他谈论巧妙的技术。病人不接受医师治疗者,此病必因其无知而终不治,即令医师发于慈悲心为其治疗,亦必无功而返矣。 第十二篇:异法方宜论:热中、方位与治病 医师治病时,同样的病,却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有时方法不同,但病人皆会痊愈。那是因为各地方环境不同而造成的。 东方之地,乃日出之地,是天地阴阳始生之地,近海岸边,也为鱼盐生产之地。居此之民嗜食鱼类且嗜咸味,人民皆安居此处,且对此食物满足而习惯。鱼类贪物,能使人中焦气热,咸味能使血变粘稠,所以人民因过食鱼类与咸味,造成皮肤黑且纹理粗糙,其所得的病大都是痈疡之类的病症,此际治法直靠针灸,所以针灸的技术就是自东方发展来的。 热中:阴不足,阳有余。吃鱼会热中。 西域的地方,是出产金属和玉器的地方,砂石居多,是日落之地,也就是天阳地阴收隐之所。人民居在山陵之上,多风吹,土质水份少而坚硬,人民不穿细丝绸做的衣服,穿皮毛之衣而坐在地上。人民喜食肉类与酥酪等物,造成脂肪层较厚,所以邪气自外入侵身体内的病较少,体内发生的病较多,此时治病之药宜用较强烈且带有毒性的汤药内服入体内,是故强烈的毒药皆自西域传来。 发表不能用毒药,治内科病一定会用到毒药。中药的毒药可控,直达患处。 北部地区,乃天寒地冻之所,天阳地阴所闭藏的地方。地势较高,处处山陵,因日光较少,天寒地冻,人民乐于居住帐棚中,处野地上,而以奶酪油脂类食物较多,人们常因寒气深入体内,面呈现胀满之病,此时必治以艾灸热熏方有效,所以艾灸热熨皆自北方傅来。 南方地域是天阳高广,万物茂盛之地,该地区处于水份多且地势低洼之处,土质柔软且湿润,常年多雾及露水,人民食酸味及发酵后之食物较多,所以居民大多出现皮肤纹理细密,皮呈红色之日晒现象,因此多易发生痉挛麻痹的病症,此际较适合使用细针治疗较为妥当,所以世传九针之术,是由南方傅入的。 位居中央地区之人民,因地势平坦,湿气适中,物产丰盛,是天地交气最和之地,故物产也多而复杂,人民居此因食物较杂,劳动较少,所以多出现肌肉痿缩、往来寒热之病症,治法就宜用呼吸导引活动四肢等功夫方法,所以导引术及按蹻功夫皆自此生。因而圣人知此因,就混合各地之方术用以治疗,视病人状况各取所宜,所以有出现治疗方法不同,而病却痊愈的现象。故治病时能考虑到病人生活起居、环境状况之酱师,对不同病人施用不同之术,乃是知道治疗方法之高明医师也。 第十三篇:移精变气论 论良医 上古之治病法,其使病人移转情志,加强体力以抗病邪,皆由司祭祀之祝由任之。今世人之治病,服强烈汤药,针灸其外部,有时痊愈有时却不好。上古时,人民居住在野兽之间,利用运动来避免寒冷,蛰居阴暗的处所来避暑热。情志内无思虑过劳之状,对外又无求于飞黄腾达之愿,这是生下来就淡泊名利的世界,故病邪无法深入也。若内服强烈之汤药,外则施用针治,实多余也,因此仅由祝由的祭祀祈福即可达到安定心情,病邪退出体外的功效。今世则不能如此,人心患得患失,又担心外表不美观,讲求服饰的优质。又因取得生活所需极易,所以懒于顺从四季节令之生长收藏,反逆于此,因此一旦病邪数至,必无抵御之力,随时病邪都能入侵身体之中,深入时可到五脏及骨髓之中,外部则入居松散肌肉之间。因此一得小病,亦甚严重,大病一至,必死无救。所以如此光靠祝由的祭祀就是绝对不够的。 辨色脉 只要知晓面上气色与脉状者,这是最合乎自然的诊断方法,也是吾师所傅予我的。 上古时,僦贷季祖师(岐伯的老师)所创立色与脉之规律,合于自然且能明确的诊察,把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与四季春、夏、秋、冬,及八方吹来的风,及上、下、左、右、前、后方的六合,并成于色脉的诊断中,再知其正常规律如何,故能仔细观察出其间变化之奥妙,如此择出其重点,唯色与脉而已。 人之气色,对应于日属阳,脉之变化是对应于月属阴,所以能察觉出此二法之妙要,即可如日月之明一样,洞烛万物之生与死。气色于面之变化配合于四季寒暑之脉形,这是天地间至尊之法,完全合于自然,故此凡能远离死亡,近趋生机知道生命之道理的,可称为“圣明之王”。 到了中古时期,其治病之法,皆待病至后,再施治病之法,利用十日之汤药疗程内攻,可以治疗各种风邪入皮肌肉麻痹之病,如十日之疗程不能治,就利用药之根茎果烹炖成汤药内服,互相协力之下,发挥药力作用,使病邪受制而病愈。近世之治病则不如此,其治病不依四季生长收藏之定律,不知日月之盈亏,不去细察病人之生活起居状况,使病情一再延误,此时却仍施用针治在体外,用汤药攻体内,粗劣之医师犹气势凌人的任意施用攻法,终致病人旧病未复,新病又起。 汤剂: 外洗 - 1、病在皮肤表面;2、无法内服药,通过皮肤毛孔吸收药力;3、伤口 内服 - 通过肠胃吸收 治病之要法,在细察病人之面色与脉象,并依此法则,不为病情所困惑,此为治法之大要也。一旦违反此要法,则必失病情之要,终致危亡立至矣。因此能去掉不正确之医术,提倡合于自然之医术,可谓真得人也。 观生死之法 观察病人生死之法,望病人有无神气。利用门户闭塞,外人不得入,医师直接问于病人,仔细分析病情,观察病人之意识神情,能知此者乃曰“得神”,不知此者曰“失神”。医师知此则可望到患者之神,神足即今病重亦必生,神失则即令病轻亦会死亡。 医生要知道病情的发展过程,问诊要有技巧,临症药有耐心。 第十四篇:汤液醪(lao)醴(li)论 用麻、麦、米、黍、大豆等五谷,来制造药用之汤液及酿酒。要制造所说的汤液及酒,最合适的为粳米即糯来,取火燃烧的材料直用稻草。因为糯米的毂味最完整,而稻梗是很坚硬的,适合燃烧来用。稻米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合于天地四时之顺序,其身首向阳,根在水中,是火水调和之物,本身又具五味中之甘味,营养丰富,于秋季收割,梗于冬季时受寒霜浸结,所以是至坚之物。 易经之象数 用形、色、气、味来辨别“象”。 |
|
3888楼#
发布于:2016-02-26 22: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若病人厌恶针灸治疗者,绝不可与他谈论巧妙的技术。病人不接受医师治疗者,此病必因其无知而终不治,即令医师发于慈悲心为其治疗,亦必无功而返矣。 第十二篇:异法方宜论:热中、方位与治病 医师治病时,同样的病,却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有时方法不同,但病人皆会痊愈。那是因为各地方环境不同而造成的。 东方之地,乃日出之地,是天地阴阳始生之地,近海岸边,也为鱼盐生产之地。居此之民嗜食鱼类且嗜咸味,人民皆安居此处,且对此食物满足而习惯。鱼类贪物,能使人中焦气热,咸味能使血变粘稠,所以人民因过食鱼类与咸味,造成皮肤黑且纹理粗糙,其所得的病大都是痈疡之类的病症,此际治法直靠针灸,所以针灸的技术就是自东方发展来的。 热中:阴不足,阳有余。吃鱼会热中。 西域的地方,是出产金属和玉器的地方,砂石居多,是日落之地,也就是天阳地阴收隐之所。人民居在山陵之上,多风吹,土质水份少而坚硬,人民不穿细丝绸做的衣服,穿皮毛之衣而坐在地上。人民喜食肉类与酥酪等物,造成脂肪层较厚,所以邪气自外入侵身体内的病较少,体内发生的病较多,此时治病之药宜用较强烈且带有毒性的汤药内服入体内,是故强烈的毒药皆自西域传来。 发表不能用毒药,治内科病一定会用到毒药。中药的毒药可控,直达患处。 北部地区,乃天寒地冻之所,天阳地阴所闭藏的地方。地势较高,处处山陵,因日光较少,天寒地冻,人民乐于居住帐棚中,处野地上,而以奶酪油脂类食物较多,人们常因寒气深入体内,面呈现胀满之病,此时必治以艾灸热熏方有效,所以艾灸热熨皆自北方傅来。 南方地域是天阳高广,万物茂盛之地,该地区处于水份多且地势低洼之处,土质柔软且湿润,常年多雾及露水,人民食酸味及发酵后之食物较多,所以居民大多出现皮肤纹理细密,皮呈红色之日晒现象,因此多易发生痉挛麻痹的病症,此际较适合使用细针治疗较为妥当,所以世传九针之术,是由南方傅入的。 位居中央地区之人民,因地势平坦,湿气适中,物产丰盛,是天地交气最和之地,故物产也多而复杂,人民居此因食物较杂,劳动较少,所以多出现肌肉痿缩、往来寒热之病症,治法就宜用呼吸导引活动四肢等功夫方法,所以导引术及按蹻功夫皆自此生。因而圣人知此因,就混合各地之方术用以治疗,视病人状况各取所宜,所以有出现治疗方法不同,而病却痊愈的现象。故治病时能考虑到病人生活起居、环境状况之酱师,对不同病人施用不同之术,乃是知道治疗方法之高明医师也。 第十三篇:移精变气论 论良医 上古之治病法,其使病人移转情志,加强体力以抗病邪,皆由司祭祀之祝由任之。今世人之治病,服强烈汤药,针灸其外部,有时痊愈有时却不好。上古时,人民居住在野兽之间,利用运动来避免寒冷,蛰居阴暗的处所来避暑热。情志内无思虑过劳之状,对外又无求于飞黄腾达之愿,这是生下来就淡泊名利的世界,故病邪无法深入也。若内服强烈之汤药,外则施用针治,实多余也,因此仅由祝由的祭祀祈福即可达到安定心情,病邪退出体外的功效。今世则不能如此,人心患得患失,又担心外表不美观,讲求服饰的优质。又因取得生活所需极易,所以懒于顺从四季节令之生长收藏,反逆于此,因此一旦病邪数至,必无抵御之力,随时病邪都能入侵身体之中,深入时可到五脏及骨髓之中,外部则入居松散肌肉之间。因此一得小病,亦甚严重,大病一至,必死无救。所以如此光靠祝由的祭祀就是绝对不够的。 辨色脉 只要知晓面上气色与脉状者,这是最合乎自然的诊断方法,也是吾师所傅予我的。 上古时,僦贷季祖师(岐伯的老师)所创立色与脉之规律,合于自然且能明确的诊察,把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与四季春、夏、秋、冬,及八方吹来的风,及上、下、左、右、前、后方的六合,并成于色脉的诊断中,再知其正常规律如何,故能仔细观察出其间变化之奥妙,如此择出其重点,唯色与脉而已。 人之气色,对应于日属阳,脉之变化是对应于月属阴,所以能察觉出此二法之妙要,即可如日月之明一样,洞烛万物之生与死。气色于面之变化配合于四季寒暑之脉形,这是天地间至尊之法,完全合于自然,故此凡能远离死亡,近趋生机知道生命之道理的,可称为“圣明之王”。 到了中古时期,其治病之法,皆待病至后,再施治病之法,利用十日之汤药疗程内攻,可以治疗各种风邪入皮肌肉麻痹之病,如十日之疗程不能治,就利用药之根茎果烹炖成汤药内服,互相协力之下,发挥药力作用,使病邪受制而病愈。近世之治病则不如此,其治病不依四季生长收藏之定律,不知日月之盈亏,不去细察病人之生活起居状况,使病情一再延误,此时却仍施用针治在体外,用汤药攻体内,粗劣之医师犹气势凌人的任意施用攻法,终致病人旧病未复,新病又起。 汤剂: 外洗 - 1、病在皮肤表面;2、无法内服药,通过皮肤毛孔吸收药力;3、伤口 内服 - 通过肠胃吸收 治病之要法,在细察病人之面色与脉象,并依此法则,不为病情所困惑,此为治法之大要也。一旦违反此要法,则必失病情之要,终致危亡立至矣。因此能去掉不正确之医术,提倡合于自然之医术,可谓真得人也。 观生死之法 观察病人生死之法,望病人有无神气。利用门户闭塞,外人不得入,医师直接问于病人,仔细分析病情,观察病人之意识神情,能知此者乃曰“得神”,不知此者曰“失神”。医师知此则可望到患者之神,神足即今病重亦必生,神失则即令病轻亦会死亡。 医生要知道病情的发展过程,问诊要有技巧,临症药有耐心。 第十四篇:汤液醪(lao)醴(li)论 用麻、麦、米、黍、大豆等五谷,来制造药用之汤液及酿酒。要制造所说的汤液及酒,最合适的为粳米即糯来,取火燃烧的材料直用稻草。因为糯米的毂味最完整,而稻梗是很坚硬的,适合燃烧来用。稻米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合于天地四时之顺序,其身首向阳,根在水中,是火水调和之物,本身又具五味中之甘味,营养丰富,于秋季收割,梗于冬季时受寒霜浸结,所以是至坚之物。 易经之象数 用形、色、气、味来辨别“象”。 |
|
3889楼#
发布于:2016-02-26 22: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2月27日《黄帝内经》第22课心得
古人醪醴备用偶尔用之,中世之人道德稍衰服之万全,今世之人人心已乱必毒药攻其中针灸治其外。 强药攻病而病不退病人反而血气衰,因病人不相信,情志影响治疗的效果。 肺阳不足,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法:缪刺,井穴放血(一两滴),四肢静脉曲张处点刺放血,开鬼门即毛孔打开。五脏未有病变,但忧郁焦虑失眠,治法平脏气,用缪刺法,十二经的井穴放血,在四肢的青筋处放血,打开毛孔。 五脏与方位可对应在面部和肚脐周围。人体内的异常会在脸上呈现上下左右不同色泽,病色浅时用汤药十日可治,较深时治疗二十一日,大深时用米酒煮药百日可治,若色已失无油光不治。脉短,阳脉浮气长,阴脉触皮肤摸不到气短,此为常脉,若阴阳脉反为死脉。表症时脉症相符易治,脉症不符时死症。 面色,胃气由下向上走为凶,由上向下走为好。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右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 |
|
3890楼#
发布于:2016-02-26 23: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学习心得: 一、《异法方宜论》 治病之法,各有异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地势不同造成的。 1.五方之民,居处衣食,受病治疗,各有所宜。 (1)东方:天地始生之气源于此,鱼盐之地,海滨傍水,民食鱼嗜盐,鱼使人热中,即阴不足阳有余,所以如果有人阴盛阳虚,可以吃鱼食疗;咸味胜血,但不能过量。此地的人易得湿热病,治宜用砭石。 (2)西方:金玉之域,砂石之处,天地收降之气之所在。民陵居多风,金气肃坚,水土刚强,其民穿衣很厚实而且多皮衣,饮食以酥酪膏肉为主,所以表强,外邪不能伤其表,病从内发,治宜用毒药。中药的毒药剂量时机都很重要,用对了就能把浊排出。西药的毒性很发,破坏性强,吃了之后无法控制去向。 (3)北方:天地所闭藏之地,地高陵居,风寒冰冽,脏寒生满病,治宜用艾灸。 (4)南方:天地所长养,阳盛之处。地陷东南,低下则湿,雾露所聚。民嗜酸食腐。病多痉挛麻痹,治宜用九针。 (5)中央:地平以湿,气溉四方,所生万物广众。民食杂而不劳,病多痿厥寒热,治宜用导引按蹻。 所以治病要随天之气,合地之宜,杂合以治,各得其宜。 二、《移精变气论》 1.古人和今人治病之不同 古之人,居山野之间,与禽兽为邻,四季寒暑都能调节适应,无欲无求,恬淡虚无,邪不入五脏骨髓,外邪不伤空窍肌肤,所以可以移精变气,以通神灵。 今之人,心志忧虑,伤神,苦形劳烦,伤精,逆四时,伤气,所以贼风虚邪易入侵。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不能移精变气。 2.如何做一个好医生 望色,查脉,知五行,四时八风六合。综合以上,要知道何为正常人,以此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如肺为白,为金,为浮脉,肝为青,为木,为弦脉,如果摸肺脉为浮脉,春天面色惨白,那就是金克到木了。 如夏天,脸黄,脉为缓脉,就是脾反侮到心了。 3.治病的要点 古人治病,病到了才治,吃十天汤药就可。汤剂可以内服,如果药不能入口,也可以闻气味从鼻进入;汤剂也可以治疗皮肤病。 今人治病,不本四时,不识阴阳色脉,不别标本顺逆,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治病要点就是无失色脉,如果逆从倒行,标本不得,则亡神失国。治之要道,总归于一,即神。得其神,色脉精气皆得;失神者则亡。 三、《汤液醪醴论》 1.五谷:黍稷稻麦菽。 五行之谷,以养五脏。中央之稻米,即糯米,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按照季节生长。用稻梗烧最好。 |
|
3891楼#
发布于:2016-02-26 23: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学习心得:
第十二篇 异法方宜论篇 一同样的病,不同方法,因环境不同 1、东方 (1)习俗:天地之所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鱼者使人热中, (2)后果:吃盐太多,胜血(咸味),热中是阴不足,阳有余 鱼性阴不足而阳有余――状况相反可吃鱼。 东方之人,住海边较黑,一般会得痈疡之病――发脓化脓 (3)原因:热中,湿热比较盛 (4)治疗:针,砭石从此传来 2、西方 (1)习俗:金玉之城,天地之所收吸也,其民陵居而多风,穿皮毛,食肉脂肥(体表强壮) (2)毒药治内病 3、北方 (1)习俗: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多吃乳肉制品,居住在荒郊野外,脏较寒,生满病 (2)治疗:灸 4、南方 (1)习俗:天地所长养。等同夏天,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野。吃酸,发酵过的东西 (2)后果:皮肤较细腻,较红,多发痉挛和麻痹的病 (3)治疗:适合用细针,九针是从南方传来 5、中央 (1)地势习俗: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杂食而不劳, (2)后果:多萎厥寒热――充足的劳动 (3)治疗:导引按跷,练功夫运动 6,好医生,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要知道因时因地能制宜。 二、移精变气论 1,古人和现世的人不同 (1)、古代人治病,心理安慰一下 缘由:古人的居住环境,没有野心欲望,人非常恬淡,心理没有喜怒忧思悲恐惊,邪不能深入――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可移精祝由而已。病得很浅,只需发汗病就能好。 (2),现世 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没有办法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保养自己――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小病必甚,大病必死。 2、好医生 望色,查脉,知五行,四时八风六合。综合以上,要知道何为正常人,以此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例:肺为白,为金,为浮脉,肝为青,为木,为弦脉,若摸肺脉为浮脉,春天面色惨白,则金克木。 例:夏天,脸黄,脉为缓脉,脾反侮心 3,治病的要点 (1)古人治病,病到了才治,吃十天汤药即可。汤剂(可治皮肤病)可以内服,如药不能入口,亦可闻气味从鼻入 (2)今人治病 A,不按四季生长收藏定律,不知日月之盈亏,不去细察病人之生活起居状况,使病情一再延误,致病人旧病未复,新病又起。 B,治病之要点,细察病人之面色与脉象,不为病情所困惑。望病人有无神气。 |
|
3892楼#
发布于:2016-02-26 23: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医师治病时,同样的病,却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有时方法不同,但病人皆会痊愈,这是为何呢? 歧伯对曰,地势使然也(地方不一样)。故东方之域,夭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热中的定义:阴不足阳有余就是热中,就是鱼的性。反之若阴太盛阳不足就多吃鱼治)。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跦理。其病皆为痈痬(湿热较盛就会生脓疮),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不同地方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 注解:歧伯回答道,那是因为各地方环境不同而造 成的。例如柬方之地,乃日出之地,是天地阴阳 始生之地,近海岸边,也为鱼盐生产之地。居此 之民嗜食鱼类且嗜咸味,人民皆安居此处,且对 此食物满足而习惯。鱼类贪物,能使人中焦气热, 咸味能使血变粘稠,所以人民因过食鱼类与咸 味,造成皮肤黑且纹理粗糙,其所得的病大都是痈疡之类的病症,此际治法直靠针灸,所以针灸 的技术就是自东方发展来的。 西方者,金玉之域,砂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住在丘陵高山之上,风又多),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因为气候的关系身体不受外邪,病都是从内发出来的)。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注解:西域的地方,是出产金属和玉器的地方,砂石居多,是日落之地,也就是天阳地阴收隐之所。 人民居在山陵之上,多风吹,土质水份少而坚硬,人民不穿细丝绸做的衣服,穿皮毛之衣而坐在地 上。人民喜食肉类与酥酪等物,造成脂肪层较厚, 所以邪气自外入侵身体内的病较少,体内发生的 病较多,此时治病之药宜用较强烈且带有毒性的 汤药内服入体内,是故强烈的毒蘖皆自西域傅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 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此方来。(热灸治寒症最好) 注解:北部地区,乃天寒地冻之所,天阳地阴所闭藏的地方。地势较高,处处山陵,因日光较少, 天寒地冻,人民乐于居住帐棚中,处野地上,而以奶酪油脂类食物较多,人们常因寒气深入体 内,面呈现胀满之病,此时必治以艾灸热熏方有效,所以艾灸热熨皆自北方傅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夏天),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注解:南方地域是天阳高广,万物茂盛之地,该地 区处于水份多且地势低洼之处,土质柔软且湿 润,常年多雾及露水,人民食酸味及发酵后之食物较多,所以居民大多出现皮肤纹理细密,皮呈红色之日晒现象,因此多易发生痉挛麻痹的病症,此际较适合使用细针治疗较为妥当,所以世传九针之术,是由南方傅入的。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 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矫。故导引按矫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真正好的医生),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也。 注解:位居中央地区之人民,因地势平坦,湿气适中,物产丰盛,是天地交气最和之地,故物产也多而复杂,人民居此因食物较杂,劳动较少,所以多出现肌肉痿缩、往来寒热之病症,治法就宜 用呼吸导引活动四肢等功夫方法,所以导引术及按蹻功夫皆自此生。因而圣人知此因,就混合各地之方术用以治疗,视病人状况各取所宜,所以 有出现治疗方法不同,而病却痊愈的现象。故治病时能考虑到病人生活起居、环境状况之酱师, 对不同病人施用不同之术,乃是知道治疗方法之高明医师也。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 可祝由而已(祝由就是法师)。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注解:黄帝问,我听闻上古之治病法,其使病人移转情志,加强体力以抗病邪,皆由司祭祀之祝由任之。今世人之治病,由服强烈汤药,针灸其外部,有时痊愈有时却不好,这是为什么呢? 歧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 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邪不会深入到身体里,身体有点点病,精神上安慰一下病就好了)。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 故祝由不能已也。 注解:歧伯回答道,上古时,人民居住在野兽之间, 利用运动来避免寒冷,蛰居阴暗的处所来避署 热。情志内无思虑过劳之状,对外又无求于飞黄 腾达之愿,这是生下来就淡泊名利的世界,故病邪无法深入也。若内服强烈之汤药,外则施用针 治,实多余也,因此仅由祝由的祭祀祈福即可达到安定心情,病邪退出体外的功效。今世则不能 如此,人心患得患失,又担心外表不美观,讲求 服饰的优质。又因取得生活所需极易,所以懒于顺从四季节令之生长收藏,反逆于此,因此一旦病邪数至,必无抵御之力,随时病邪都能入侵身 体之中,深入时可到五赃及骨髓之中,外部则入 居松散肌肉之间。因此一得小病,亦甚严重,大病一至,必死无救。所以如此光靠祝由的祭祀就 是绝对不够的。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 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 注解:黄帝说,答的好。我希望能实际诊察病人, 视生死之道,解决病人之疑虑。若要使此知识, 能明确的深入我心,有无好方法呢? 歧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当个好医生一定要会看颜色和脉),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入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治病抓住色和脉很重要)。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注解:歧伯回答道,只要知晓面上气色与脉状者,这是最合乎自然的诊断方法,也是吾师所傅予我的。上古时,僦贷季祖师所创立色与脉之规律, 合于自然且能明确的诊察,把木、火、土、金、 水的五行,与四季春、夏、秋、冬,及八方吹来 的风,及上、下、左、右、前、后方的六合,并成于色脉的诊断中,再知其正常规律如何,故能 仔细观察出其间变化之奥妙,如此择出其重点, 唯色与脉而已。人之气色,对应于日属阳,脉之变化是对应于月属阴,所以能察觉出此二法之妙 要,即可如日月之明一样,洞烛万物之生与死。气色于面之变化配合于四季寒暑之脉形,这是天 地间至尊之法,完全合于自然,故此凡能远离死 亡,近趋生机知道生命之遒理的,可称为『圣明 之王」,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 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 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暮世之治病也,则 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 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 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到了中古时期,其治病之法,皆俟病至后, 再施治病之法,利用十日之汤药疗程内攻,可以 治疗各种风邪入皮肌肉麻痹之病,如十日之疗程 不能治,就利用药之根茎果贲炖成汤药内服,互相协力之下,发挥药力作用,使病邪受制而病愈。 近世之治病则不如此,其治病不依四季生长收藏之定律,不知日月之盈亏,不去细察病人之生活 起居状况,使病情一再延误,此时却仍施用针治 在体外,用汤药攻体内,粗劣之医师犹气势凌人的任意施用攻法,终致病人旧病未复,新病又起。 脉诊: 肝:青色配合弦脉就是肝; 心:红色配合洪脉就是心脏; 脾:黄色配合缓脉就是脾脏; 肺:白色配合浮脉就是肺脏; 肾:黑色配合沉脉就是肾脏。 克脉:如,金克木,就是贼邪;摸肝脉时摸到了肺的脉就是贼邪,春天脸色应该带点春色,若看到白色,就是和季节不合。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 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暮世之治病也,则 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汤剂有两种:外洗和内服;外洗:1、病在皮肤;2、伤口清洗;3、汤药不入,用药气透进毛孔;治病先吃汤药十天,若不好在用汤药加外洗一起用。) 注解:到了中古时期,其治病之法,皆俟病至后,再施治病之法,利用十日之汤药疗程内攻,可以 治疗各种风邪入皮肌肉麻痹之病,如十日之疗程 不能治,就利用药之根茎果贲炖成汤药内服,互相协力之下,发挥药力作用,使病邪受制而病愈。 近世之治病则不如此,其治病不依四季生长收藏之定律,不知日月之盈亏,不去细察病人之生活 起居状况,使病情一再延误,此时却仍施用针治 在体外,用汤药攻体内,粗劣之医师犹气势凌人的任意施用攻法,终致病人旧病未复,新病又起。 歧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 治之大则。逆从到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 故就新,乃得眞人。 注解:岐伯回答道,治病之要法,在细察病人之面 色与脉象,并依此法则,不为病情所困惑,此为 治法之大要也。一旦违反此要法,则必失病情之 要,终致危亡立至矣。因此能去掉不正确之医术, 提倡合于自然之医术,可谓真得人也。 治之极于一:“一”看病人的神,有神好治,无神不好治。如何看“神” 歧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 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保护病人的隐身,单独和病人交流。和病人交流要有技巧,临症要有耐心,这样才能得到神) 注解:歧伯答道,就利用门户闭塞,外人不得入, 医师直接问于病人,仔细分析病情,观察病人之意识神情,能知此者乃曰“得神”,不知此者曰 “失神”。医师知此则可望到患者之神,神足即 今病重亦必生,神失则即令病轻亦会死亡。 |
|
3893楼#
发布于:2016-02-27 01:04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一、五藏别论篇第十一续 凡是治病,必查问大小便、精神状态与病痛之所在。若病人厌恶针灸治疗者,绝不可与他谈论巧妙的技术。病人不接受医师治疗者,此病必因其无知而终不治,即令医师发于慈悲心为其治疗,亦必无功而返矣。 二、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热中、方位与治病 医师治病时,同样的病,却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有时方法不同,但病人皆会痊愈。那是因为各地方环境不同而造成的。 1、东方:东方之地,乃日出之地,是天地阴阳始生之地,近海岸边,也为鱼盐生产之地。居此之民嗜食鱼类且嗜咸味,人民皆安居此处,且对此食物满足而习惯。鱼类贪物,能使人中焦气热,咸味能使血变粘稠,所以人民因过食鱼类与咸味,造成皮肤黑且纹理粗糙,其所得的病大都是痈疡之类的病症,此际治法直靠针灸,所以针灸的技术就是自东方发展来的。 热中:阴不足,阳有余。吃鱼会热中,因为鱼就是阴不足,阳有余。 2、西方:西域的地方,是出产金属和玉器的地方,砂石居多,是日落之地,也就是天阳地阴收隐之所。人民居在山陵之上,多风吹,土质水份少而坚硬,人民不穿细丝绸做的衣服,穿皮毛之衣而坐在地上。人民喜食肉类与酥酪等物,造成脂肪层较厚,所以邪气自外入侵身体内的病较少,体内发生的病较多,此时治病之药宜用较强烈且带有毒性的汤药内服入体内,是故强烈的毒药皆自西域传来。 西药是毒药,西药进入体内会漫无目标,作用全身而受累。中药很简单,只作用于病变部位。中药的毒药可控,直达患处。发表不能用毒药,治内科病一定会用到毒药。 3、北方:北部地区,乃天寒地冻之所,天阳地阴所闭藏的地方。地势较高,处处山陵,因日光较少,天寒地冻,人民乐于居住帐棚中,处野地上,而以奶酪油脂类食物较多,人们常因寒气深入体内,面呈现胀满之病,此时必治以艾灸热熏方有效,所以艾灸热熨皆自北方傅来。 4、南方:南方地域是天阳高广,万物茂盛之地,该地区处于水份多且地势低洼之处,土质柔软且湿润,常年多雾及露水,人民食酸味及发酵后之食物较多,所以居民大多出现皮肤纹理细密,皮呈红色之日晒现象,因此多易发生痉挛麻痹的病症,此际较适合使用细针治疗较为妥当,所以世传九针之术,是由南方傅入的。 5、中央:位居中央地区之人民,因地势平坦,湿气适中,物产丰盛,是天地交气最和之地,故物产也多而复杂,人民居此因食物较杂,劳动较少,所以多出现肌肉痿缩、往来寒热之病症,治法就宜用呼吸导引活动四肢等功夫方法,所以导引术及按蹻功夫皆自此生。因而圣人(包括医者)知此因,就混合各地之方术用以治疗,视病人状况各取所宜,所以有出现治疗方法不同,而病却痊愈的现象。故治病时能考虑到病人生活起居、环境状况之酱师,对不同病人施用不同之术,乃是知道治疗方法之高明医师也。 三、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1、论医道 黄帝问:上古之治病法,其使病人移转情志,加强体力以抗病邪,皆由司祭祀之祝由任之。今世人之治病,服强烈汤药,针灸其外部,有时痊愈有时却不好。 岐伯答道:上古时,人民居住在野兽之间,利用运动来避免寒冷,蛰居阴暗的处所来避暑热。情志内无思虑过劳之状,对外又无求于飞黄腾达之愿,这是生下来就淡泊名利的世界,故病邪无法深入也。若内服强烈之汤药,外则施用针治,实多余也,因此仅由祝由的祭祀祈福即可达到安定心情,病邪退出体外的功效。因病表浅之故,用针轻轻划一下,病人因惊吓阳气即出,病就好了。今世(现代人)则不能如此,人心患得患失,又担心外表不美观,讲求服饰的优质。又因取得生活所需极易,所以懒于顺从四季节令之生长 |
|
3894楼#
发布于:2016-02-27 01: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2集心得: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用五谷做成汤液及醪醴:必须要用稻米作原料,以稻杆作燃料,因为稻米之气完备,稻杆又很坚劲. 稻禀天地之和气,生长于高下适宜的地方,所以得气最完;收割在秋时,故其杆坚实。 上古时代有学问的医生,制成汤液和醪醴,但虽然制好,却备在那里不用,是以备万一的,因为上古太和之世,人们身心康泰,很少疾病,所以虽制成了汤液,还是放在那里不用的。 到了中古代,养生之道稍衰,人们的身心比较虚弱,因此外界邪气时常能够乘虚伤人,但只要服些汤液醪醴,病就可以好了。 现在的人,虽然服了汤液醪醴,而病不一定好,必定要用药物内服,砭石、针炙外治,其病才能痊愈。 一个病情发展到了形体弊坏、气血竭尽的地步,治疗就没有办法见效,这是因为病人的神气,已经不能发挥他的应有作用的关系。 针石治病,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已。现在病人的神气已散,志意已散,纵然有好的方法,神气不起应有作用,而病不能好。况且病人的严重情况,是已经达到精神败坏,神气离去,不可以再恢复的地步了。 由于不懂得养生之道,嗜好欲望没有穷尽,忧愁患难又没有止境,以致于一个人的经气败坏,容血枯涩,卫气作用消失, 凡病初起,固然是精微难测,但大致情况,是避先侵袭于皮肤,所谓表证。 现在经过医生一看,都说是病已经成,而且发展和预后很不好,用针石不能治愈,吃汤药亦不能达到病所了。现在医生都能懂得法度,操守术数,与病人象亲戚兄弟一样亲近,声音的变化每日都能听到,五色的变化每日都能看到,然而病却医不好。 这是因为病人为本,医生为标,病人与医生不能很好合作,病邪就不能制服。 有的病不是从外表毫毛而生的,是由于五脏的阳气衰竭,以致水气充满于皮肤,而阴气独盛,阴气独居于内,则阳气更耗于外,形体浮肿,不能穿原来的衣服,四肢肿急而影响到内脏,这是阴气格拒与于内,而水气弛张于外,对这种病的治疗方法,要平复水气,当根据病情,衡量轻重,驱除体内的积水,并叫病人四肢做些轻微运动,令阳气渐次宣行,穿衣服带温暖一些,助其肌表之阳,而阴凝易散。 用缪刺方法,针刺肿处,去水以恢复原来的形态。 用发汗和利小便的方法,开汗孔,泻膀胱,使阴精归于平复,五脏阳气输布,以疏通五脏的郁积。 这样,经气自会生成,形体也强盛,骨骼与肌肉保持着常态,正气也就恢复正常了。 玉版论要篇十五: 《揆度》:是权衡和度量疾病的深浅的。 《奇恒》是说明异常疾病的。 《五色》、《脉变》、《揆度》虽然所指不同,但道理只有一个,就是观察色脉之间有无神气。 人体神机的运转是不回折的,若回折就不能运转,人也就失去了生生之机! 色脉的诊察虽然浅近,而微妙之处却在于察神机。把它记录在玉版上,以便与《玉机真脏论》参合应用。 面色的变化,表现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应分别审察其主病的要领。 若病色浅的,说明病情尚轻,可用五谷汤液调治,十天可以治愈; 若病色深的,说明病情较重,须用药剂治疗,二十一天可以治愈; 若病色过深的,说明病情更重,必须用药酒治疗,一百天才能治愈; 若面色枯槁不泽、颜面瘦削,为不治之症,到一百天就要死亡。 若脉象短促而阳气虚脱的,是死证; 温热病而正气极虚的,也是死证。 病色表现在面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应分别审察其主病的要领。 病色上移为逆,下移为顺; 女子病色在右侧的为逆,在左侧的为顺; 男子病色在左侧的为逆,在右侧的为顺。 如果病色变更,变顺为逆,在男子则为重阳,是死证,在女子则为重阴,也是死证。 若阴阳相反,应尽快权衡病情的轻重,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使阴阳趋于平衡,这就是《奇恒》、《揆度》的目的。 脉象强劲搏指有力,肢体疼痛沉重、或痿软不能行走,这是寒热之邪侵犯人体、邪气亢盛所致。 脉孤而无胃气说明化源将绝,元气耗散; 脉见虚弱而又兼泄利,为阴血损伤。 凡脉见孤绝为逆,脉见虚弱为顺。 运用《奇恒》的方法,从手太阴肺经寸口脉来研究,出现"所不胜"的脉象叫做逆,预后多不良;出现“所胜”的脉象叫做从,预后良好。 自然界八风、四时之间的相互胜复,是循环无端、终而复始的,一旦失常,就不能用常理来推断了。 以上是《揆度》、《奇恒》论述的要点。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22集作业 |
|
3895楼#
发布于:2016-02-27 03: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气口诊断五脏疾病: 气口:即脉诊处,属于手太阴肺经。胃是水谷之海,生成营养物质供给五脏六腑活动,饮食入口皆藏于胃,化生的营养物质通过脾的运化滋养五脏之气。所以五脏六腑的气味都来源于胃、在气口上反应。 异法方宜篇(十二) 不同的地方的人治病方法不同。 东方:靠海傍水,盛产鱼盐,像春天升发。喜欢吃鱼和咸味,生活安定。热中体质,多吃鱼会使人阴不足、阳有余(如果有人阴太盛、阳不足,可以多吃鱼),吃盐多伤血。当地人皮肤颜色黑,肌肉疏松。痈、(化脓)、肿、疮、疡。采用砭石。 西方人:盛产金玉,地多沙石,气候干燥,像秋天肃降。喜欢吃肉类丰盛脂肪多的食物。肌肤紧密,外邪不容易入侵。由内向外生病,采用药物治疗。 北方人:地势高、高山多丘陵,气候严寒,像冬天闭藏。喜欢吃乳类食品。内脏受寒腹胀满, 用灸法热治(治寒症最好)。 南方人:气候炎热、地势低下。喜欢吃酸、发酵食物。肌肤紧密色红。麻痹。 中央,地势平坦、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像长夏万物繁茂。杂食而劳动少。痿厥寒热。导引按摩。治病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 移精变气论篇(十三) 保持身体健康: 上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与自然界的动植物和平相处,天冷就活动身体驱寒,天热就在荫凉的地方避暑。心里既没有眷恋思慕的情志,也没有追名逐利的劳碌,身心都很恬静安然,所以外邪不能侵入人体。治疗时药物、针石都不用,只要用祝由的方法就可以。 现在人患得患失伤害情志,追名逐利伤害身体,同时又不能依照四时变化调节自己的生活规律,甚至违反寒暑养生的原则,所以,一些细小的外邪都可能伤害他们的身体,从皮肤向内深入五脏,小病发展成大病,大病变成重病甚至死亡。用祝由的方法根本没用。 观色诊脉与自然: 肝心脾肺肾,青赤黄白黑,弦洪缓浮沉, 青色+弦脉是肝的色脉,如果在春天看到了惨白的面色,并在肝脉处摸到了肺脉,是贼邪。 赤色+洪脉是心的色脉,如果夏天在心脏处摸到了肝脉,病人脸色是青色,是虚邪; 如果夏天在心脏处摸到了脾脉,病人脸色是黄色,是实邪。治病时要根据四时的消长、日月的盈亏并结合色脉一起判断。 药剂:外洗:病在表用外洗;汤药没法入口,用外洗使药通过皮肤、呼吸进入体内。 内服:即汤药。 得神:病人准确诉说病情、面色润泽、脉象和平;得神的病人预后良好。失神:病人语言混乱,面色无华,脉象与四时不协调;失神的病人预后不良。粳米就是糯米,酿酒最好。 |
|
3896楼#
发布于:2016-02-27 05: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26号,《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为什么同样的病症,却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治愈 地域原因。地域不同,环境不同。 例:1)东方之地,乃日出之地,是天地阴阳始生之地,近海岸边,也为鱼盐生产之地。居此之民嗜食鱼类且嗜咸味,人民皆安居此处,且对此食物满足而习惯。鱼类食物,能使人中焦气热(鱼者,使人热中,热中即阴不足阳有余),咸味能使血变粘稠,所以人民因过食鱼类与咸味,造成皮肤黑且纹理粗糙,其所得的病大都是痈疡之类的病症,此际治法直靠针灸。 2)西域的地方,是出产金属和玉器的地方,砂石居多,是日落之地,也就是天阳地阴收隐之所。人民居在山陵之上,多风吹,土质水份少而坚硬,人民不穿细丝绸做的衣服,穿皮毛之衣而坐在地上。人民喜食肉类与酥酪等物,造成脂肪层较厚,所以邪气自外入侵身体内的病较少,体内发生的病较多,此时治病之药宜用较强烈且带有毒性的汤药内服入体内,是故强烈的毒药皆自西域传来。 3)北部地区,乃天寒地冻之所,天阳地阴所闭藏的地方。地势较高,处处山陵,因日光较少,天寒地冻,人民乐于居住帐棚中,处野地上,而以奶酪油脂类食物较多,人们常因寒气深入体内,面呈现胀满之病,此时必治以艾灸热熏方有效,所以艾灸热熨皆自北方传来。 4)南方地域是天阳高广,万物茂盛之地,该地区处于水份多且地势低洼之处,土质柔软且湿润,常年多雾及露水,人民食酸味及发酵后之食物较多,所以居民大多出现皮肤纹理细密,皮呈红色之日晒现象,因此多易发生痉挛麻痹的病症,此际较适合使用细针治疗较为妥当,所以世传九针之术,是由南方传入的。 5)位居中央地区之人民,因地势平坦,湿气适中,物产丰盛,是天地交气最和之地,故物产也多而复杂,人民居此因食物较杂,劳动较少,所以多出现肌肉痿缩、往来寒热之病症,治法就宜用呼吸导引活动四肢等功夫方法,所以导引术及按蹻功夫皆自此生。 因而圣人知此因,就混合各地之方术用以治疗,视病人状况各取所宜,所以有出现治疗方法不同,而病却痊愈的现象。故治病时需考虑到病人生活起居、环境状况,对不同病人施用不同之术。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上古时,人民居住在野兽之间,利用运动来避免寒冷,蛰居阴暗的处所来避暑热。情志内无思虑过劳之状,对外又无求于飞黄腾达之愿,这是生下来就淡泊名利的世界,故病邪无法深入也。若内服强烈之汤药,外则施用针治,实多余也,因此仅由祝由的祭祀祈福(精神安慰)即可达到安定心情,病邪退出体外的功效。 今世则不能如此,人心患得患失,又担心外表不美观,讲求服饰的优质。又因取得生活所需极易,所以懒于顺从四季节令之生长收藏,反逆于此,因此一旦病邪数至,必无抵御之力,随时病邪都能入侵身体之中,深入时可到五赃及骨髓之中,外部则入居松散肌肉之间。因此一得小病,亦甚严重,大病一至,必死无救。所以如此光靠祝由的祭祀就是绝对不够的。 只要知晓面上气色与脉状(望诊与脉诊),这是最合乎自然的诊断方法,也是吾师所传予我的。上古时,僦贷季祖师所创立色与脉之规律,合于自然且能明确的诊察,把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与四季春、夏、秋、冬,及八方吹来的风,及上、下、左、右、前、后方的六合,并成于色脉的诊断中,再知其正常规律如何,故能仔细观察出其间变化之奥妙,如此择出其重点,唯色与脉而已。人之气色,对应于日属阳,脉之变化是对应于月属阴,所以能察觉出此二法之妙要,即可如日月之明一样,洞烛万物之生与死。气色于面之变化配合于四季寒暑之脉形,这是天地间至尊之法,完全合于自然,故此凡能远离 |
|
3897楼#
发布于:2016-02-27 06: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一、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圣人治病因时因地视病人具体情况而治疗。 1.东方之地,乃日出之地,是天地阴阳始生之地,靠近海岸,人们的食物以鱼和盐居多。a.食鱼多使人中焦气热。中焦热指阴不足阳有余,吃鱼多容易如此。b.食盐多容易伤血,使血液变得粘稠,盐入肾,水克火,肾主黑。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皮肤黑且纹理粗糙,所得病大部分是痈疡之类的病症,适合用针灸治疗。 2.西方之地为日落之地。天阳地阴始收之所,出产金玉,沙石居多,人们住在山岭上,多风吹,穿皮衣吃肉类较多,所以脂肪层较厚(表比较实),外邪不能伤其身体,多的内发病。适合用中药饮片来治疗。 3.北方之地,天地闭藏之所,地势较高,日光较少,天寒地冻,人们居住在帐篷中,饮食上多食奶类和肉类,容易的藏寒生满病,适合用艾灸來治疗。 4.南方之地,天高地广,万物茂盛。其地柔软湿润,常年多雾多露水,人们喜食酸,及发酵之食物,所以人们大多皮肤细腻,皮肤成赤色,易的痉挛麻痹之症,适合用九针来治疗疾病。 5.中央者,其地平和湿,物产丰富,人们食杂而不劳,故多病厥寒热,适合用导引按摩来治疗。 二、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1.上古之人劳逸结合,无欲无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就算身体有病症的出现,只要用祝由之数,转移情致,然后加强锻炼,身体很快就好了。 2.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不知持满,患得患失,不顺应四季的生长收藏,不锻炼身体,内忧外患,一旦病邪数至,就会深入人的身体,甚至到达内脏,所以虽服用强烈的汤药,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3.诊病 a.看病一定要观察病人的色和脉。色也就是望诊,脉指摸脉。 (肝心脾肺肾—青赤黄白黑—玄洪缓浮沉)如病人面色青而脉玄时,脉色和是肝脉;如果病人肝脉区出现浮脉,面色白,代表金克木,对于肝脏来说是贼邪;肝区出现心脉,面色红,代表火太过,累及木,对于肝来说是实邪;肝区出现沉脉,是肾脉,代表水不能生木是虚邪。 b.看病一定要观察病人的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
|
3898楼#
发布于:2016-02-27 06: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26日 《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十二、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1.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域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盐,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a. 热中指阴不足阳有余,即鱼之性,当人阴盛阳不足时多吃鱼。 b. 痈疡指发脓化脓,是因为湿热比较重,用针灸法比较好。 2. 西方者,金玉之域,砂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实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a. 西方是产金玉之地,居民多住于高山多风处,多穿皮毛的衣服。 b. 生病多是内发,治病时宜使用毒药。其剂量和使用时机很重要。西药的毒性很大,因为没有目的性,没法控制,比如类固醇的使用会造成月亮脸。 3.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艾焫,故艾焫者,亦从北方来。 a. 北方风寒冰冽,吃食乳食,脏寒多生满病,采用灸治法。 b. 灸法治寒症好,针法治热症好。 4.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孪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南方是长养所在,雾露多,民多食酸和发酵的东西,皮肤纹理红润细腻,多发痉挛麻痹的病,治疗时多采用针法。热带采用针法多。寒带采用灸法多。 5.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众也。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踽者,亦从中央出也。 中央生万物,可以不劳而获得食物,多发痿厥的问题。治疗时多采用导引接踽法。 6.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好的医生治病时会综合考虑地域的区别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十三、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1.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 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上传也。上古全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木,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人,命曰圣王。 a. 色指望诊,脉指脉诊。 b. 肝青对弦脉,心赤对洪脉,脾黄对缓脉,肺白对浮脉,肾黑对沉脉。 c. 克脉:当金克木时即肝受贼邪时,肝脉摸到肺脉相,春天面色呈惨白色。其他类推。 2.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a. 十日汤液未去病,会用到汤药和外洗类的药物。 b. 汤液类的药物有两种,一是外洗类的;二是内服类的。外洗类的用于皮肤病类的或者是汤药不入。 3. 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a. 不按四季生长收藏的规律,不察日月盈亏,不管病人的生活起居,仍然采用针灸法和汤药治病,会加重病情。 b. 治病时一定是很确定才可以下手。 4. 帝曰:愿闻要道。 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到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 岐伯曰:治之极于一。 帝曰:奈何? 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a. 治之极于一,一指病人的神,有神好治,无神不好治。 b. 看病时一定是和病人在一个小房间里才好问病人情况。 十四、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1.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乃醪醴奈何? 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帮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a. 酿酒最好用稻米指粳米,指糯米。烧火时最好用稻薪。 b. 糯米是完全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生长的。其象似人皮肤上的毛。 |
|
3899楼#
发布于:2016-02-27 07:01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不同地方的人,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东方:气候温和,盛产鱼和盐的地方。人们以鱼盐为美食。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咸能走血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 西方: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刚强,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 北方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艾火炙灼。 南方:自然界万物长养的气候,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雾露经常聚集。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发酵的食品,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治疗,宜用微针针刺。 中央之地地形平坦而多潮湿,物产丰富,所以人们的食物种类很多获取容易,生活比较安逸少操劳,这里发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热等病,这些病的治疗,宜用导引按跷的方法。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古人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病就可以好了。因为古人生活简单,处在一个安静淡泊、不谋功利,没有贪念的意境里,邪气不能进入身体内。 现在的人用药物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疾病还有好,有不好。因为现代人内心常为忧患所牵累,外则为劳苦所形役,又不能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常常遭受到“虚邪贼风”的侵袭,正气先馁,外邪乘虚而客袭之,内犯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这样轻病必重,重病必死。 肝青弦 ,心赤洪 , 脾黄缓 , 肺白浮 ,肾黑沉 春天面带青色为常色脉弦为正脉,面色惨白则为贼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