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15楼#
发布于:2016-02-27 08:34
@教官-南京-李宁@助教-中山-吴泳茵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岩龙申请签到2016年0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学习心得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经文: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歧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跦理。其病皆为痈痬,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砂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此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矫。故导引按矫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也。】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经文: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歧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 歧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入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
|
|
3916楼#
发布于:2016-02-27 08: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年02月26日《皇帝内经》第21课心得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皇帝问,许多医生同样的病,却用不同的方法,可都能治好,这是为什么? 歧伯说,那是因为各地方环境不同造成的,如东方,是日出之地,是天地阴阳始生之地,靠近海边,多产鱼和盐,这里的人吃海鱼和吃的比较咸。鱼类能使人中焦气热,咸味能使人血液变粘稠,所以这里的人皮肤黑且纹理粗糙,得得大多是痈殇之类的病,用针灸比较多。 西方是金属,玉器,砂石比较多,是天阳地阴收隐之所,居住在山上,多吹风,穿皮毛之衣坐地上,喜欢吃肉类和酥酪等物,造成脂肪层较厚,所以体内发病的较多,用带走毒性的药来治疗。 北方,天寒地冻,天阳地阴闭藏的地方,地势高,日光少,人们寄住在帐篷中,以奶酪油脂类为食,人们常因寒气入体,面部呈现胀满之病,此时用艾灸较有效。 南方地域天阳高广,万物茂盛之地,水分多地势低,多雾多水,人们吃酸的和发酵过后的食物,大多皮肤纹理细密,呈红色,因此多易发生痉挛麻痹的症状,此时用针比较好 中央地区的人,地势平坦,湿气适中,物产丰富,且复杂,人们吃的比较杂,劳动较少,就会出现肌肉萎缩,往来寒热之病症,治法用呼吸引导法。 所以圣人知道这些情况,就混合各个之术来治疗,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病,而都可以痊愈。治病时能考虑到病人生活起居,环境状况,对不同的病用不同的方法,这是高明的医师。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皇帝问,我听说上古治病,让病人情志转移,加上体力,有祝由任之,今世的人,服强烈汤药,针灸,有时都不好,这是为什么? 歧伯说,上古,人们居住在野兽之间,利用运动来避寒,阴暗的地方来避暑,情志没有过多的思虑,对外所求也不多,所以病邪无法深入。因此只要安定心神就可以好了。现今人患得患失,又担心外表不美观,得到食物也容易,不顺应四季来,反而逆之,所以病邪一来就没办法抵御,因此一的小病也严重,一得大病就没救了。所以光有祝由是不行的 皇帝说,我现在想实际的诊查病人,解决病人的痛苦,有什么好方法? 歧伯说,只要知晓面上气色和脉状者,这是合乎自然也是我上师赋予我的。把金木水火土于春夏秋冬及八方吹来的风及上下左右前后的六合,并入色脉的诊断中,知道正常的规律,仔细观察出其中细微的变化。人的气色,对应日属阳,脉之变化对应月属阴,能细微觉察出他们的变化,就可以知道万物的生死了。 到了中古,其治病之法,都是病人得病了才治,利用十日之汤药疗程来内攻,如果十日治不好,就用药的根茎果实炖汤内服,使病痊愈。近代治病不是这样,他们不依靠四季生长收藏的定律,不知日月之盈亏,不去细查病人得生活起居状况,使病情延误,粗劣的医师乱用方法,最后病人旧病复发,又得新病。 皇帝说正确的方法呢? 歧伯说,治病之要法,细微观察病人的脸色和脉象,并以此法则,不为病情所困惑,此为治法之大要。一旦违反,那么病人就危险了。因此去掉不正确的医术,提倡自然医术 皇帝说我还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歧伯说就是望病人得神气。 皇帝说,如何 歧伯说,就利用门户闭塞,外人不得入,医师直接问病人,仔细研判病情,观察病人得意识神情能知此者叫得神,不知此者叫失神。 |
|
|
3917楼#
发布于:2016-02-27 08: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黄旭红申请签到,2016年2月25日《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一、异法方宜论~圣人治病因时因地视病人具体情况而治疗。比如:东方之地,乃日出之地,是天地阴阳始生之地,靠近海岸,人們的食物以鱼和盐居多,鱼类多食使人中焦气热(热中指阴不足阳有余,吃鱼多容易如此)。食盐多容易伤血,使血液变得粘稠(盐入肾,水克火,肾主黑)所以生活在這裡的人们皮肤黑且纹理粗糙,所得病大部分是痈疡之类的病症,适合用针灸來治疗。西方之地为日落之地。天阳地阴始收之所,出产金玉,沙石居多,人们住在山岭上,多风吹,穿皮衣吃肉类较多,所以脂肪层较厚(表比較實),外邪不能伤其身体,多的内发病。适合用毒药來治疗(毒药指中药饮片)。北方之地,天地闭藏之所,地势较高,日光较少,天寒地冻,人们居住在帐篷中,饮食上多食奶类和肉类,容易的藏寒生满病,适合用艾灸來治疗。南方之地,天高地广,万物茂盛。其地柔软湿润,常年多雾多露水,人们喜食酸,及发酵之食物,所以人们大多皮肤细腻,皮肤成赤色,易的痉挛麻痹之症,适合用九针來治疗疾病。中央者,其地平和湿,物产丰富,人们食杂而不劳,故多病厥寒热,适合用导引按摩來治疗。 二、移精变气论篇13上古之人劳逸结合,无欲无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就算身体有病症的出现,只要用祝由之数,转移情致,然後加强锻炼,身体很快就好了。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不知持满,患得患失,不顺应四季的生长收藏,不锻炼身体,内忧外患,一旦病邪数至,就会深入人的身体,甚至到达内脏,所以虽服用强烈的汤药,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三、看病一定要观察病人的色和脉。色也就是望诊,脉指摸脉。肝心脾肺肾~青赤黄白黑~玄洪缓浮沉。举例:当病人面色青而脉玄时,脉色和是肝脉。如果病人肝脉区出现浮脉,面色白,代表金克木,对于肝脏来说是贼邪。肝区出现心脉,面色红,代表火太过,累及木,对于肝来说是實邪。肝区出现沉脉,是肾脉,代表水不能生木是虛邪。 四、汤剂分为外洗和内服。外洗总在皮肤病和病人汤药不入时,可让病人用鼻子和皮肤吸收药气來治疗病症。内服就是汤药类。看病一定要观察病人的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
|
|
3918楼#
发布于:2016-02-27 09: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郭艳申请签到,2016年0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1.吃鱼太多会热中既阴不足阳有余。 东方,乃日出之地,是天地阴阳始生之地,近海岸边,也为鱼盐生产之地。居此之民嗜食鱼类且嗜咸味,人民皆安居此处,且对此食物满足而习惯。鱼类贪物,能使人中焦气热,咸味能使血变粘稠,所以人民因过食鱼类与咸味,造成皮肤黑且纹理粗糙,其所得的病大都是痈疡之类的病症,此际治法直靠针灸,所以针灸的技术就是自东方发展来的。 2.西方,是出产金属和玉器的地方,砂石居多,是日落之地,也就是天阳地阴收隐之所。人民居在山陵之上,多风吹,土质水份少而坚硬,人民不穿细丝绸做的衣服,穿皮毛之衣而坐在地上。人民喜食肉类与酥酪等物,造成脂肪层较厚,所以邪气自外入侵身体内的病较少,体内发生的病较多,此时治病之药宜用较强烈且带有毒性的汤药内服入体内,是故强烈的毒药皆自西方传来。 3.北部,乃天寒地冻之所,天阳地阴所闭藏的地方。地势较高,处处山陵,因日光较少,天寒地冻,人民乐于居住帐棚中,处野地上,而以奶酪油脂类食物较多,人们常因寒气深入体内,面呈现胀满之病,此时必治以艾灸热熏方有效,所以艾灸热熨皆自北方传来。 4.南方.是天阳高广,万物茂盛之地,该地区处于水份多且地势低洼之处,土质柔软且湿润,常年多雾及露水,人民食酸味及发酵后之食物较多,所以居民大多出现皮肤纹理细密,皮呈红色之日晒现象,因此多易发生痉挛麻痹的病症,此际较适合使用细针治疗较为妥当,所以世传九针之术,是由南方傅入的。 5.位居中央地区之人民,因地势平坦,湿气适中,物产丰盛,是天地交气最和之地,故物产也多而复杂,人民居此因食物较杂,劳动较少,所以多出现肌肉痿缩、往来寒热之病症,治法就宜用呼吸导引活动四肢等功夫方法,所以导引术及按蹻功夫皆自此生。因而圣人知此因,就混合各地之方术用以治疗,视病人状况各取所宜,所以有出现治疗方法不同,而病却痊愈的现象。故治病时能考虑到病人生活起居、环境状况之酱师,对不同病人施用不同之术,乃是知道治疗方法之高明医师也。 6.色与脉之规律合于自然且能明确的诊察,把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与四季春、夏、秋、冬,及八方吹来的风,及上、下、左、右、前、后方的六合,并成于色脉的诊断中,再知其正常规律如何,故能仔细观察出其间变化之奥妙,如此择出其重点,唯色与脉而已。人之气色,对应于日属阳,脉之变化是对应于月属阴,所以能察觉出此二法之妙要,即可如日月之明一样,洞烛万物之生与死。气色于面之变化配合于四季寒暑之脉形,这是天地间至尊之法,完全合于自然,故此凡能远离死亡,近趋生机知道生命之道理的。 |
|
|
3919楼#
发布于:2016-02-27 09: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学习心得
1、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同样的病,有各种不同的治法,都可以治好,为什么? 因为地方环境不同,所以东方之域,天地之所生,出生的地方,是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喜欢吃咸味的,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 鱼的性就是阴不足而阳有余,反之阴太盛阳不足可以多吃鱼。 盐者,咸太多,就会胜血,热中是阴不足,阳有余,咸味能胜血,但不能太过。东方之人,住海边会比较黑,容易有痈疡之病,发炎化脓,因为热中,湿热比较盛,这种病宜针治之。所以针灸从东方来的。 2、西方者,金玉之城,天地之所收吸也,其民陵居而多风,穿皮毛,食肉脂肥,所以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西域产金属、玉器的地方,住在高山,风比较多,穿皮毛吃肉类多,因为气候的关系,人的体表非常强,生病都是内发,内发的病治以毒药,所以毒药者也从西方来。 3、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住在高山上面,风寒冰冽,人乐野处而乳食,多吃乳肉制品,居住在荒郊野外,脏会比较寒,生满病,里寒用灸治,所以艾灸从北方来。 4、南方者,天地所长养。等同夏天,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野。南方很多地方有雾露,人们喜欢吃酸和发酵过的东西,人们的皮肤纹理比较细腻,红润,南方阳热,多发痉挛和麻痹的病,这时用微针,所以九针从南方传进来的。 5、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各种的产物都有,其民杂食而不劳,病得多萎厥寒热,因为取得食物太容易,没有充足的劳动运动不够,那治宜导引按矫,就是练功夫运动,故导引按矫者,从中央出来的。真正好的医生,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要知道因时因地制宜。 6、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为什么古代人治病,只需用心理安慰一下病就好了?现代人则不行,因为古人的居住环境,没有野心欲望,人非常恬淡,淡泊名利,心里没有喜怒忧思悲恐惊,邪就不能进入到身体里面去,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可移精祝由而已。如病人怕针,摸脉浮脉,用针头在皮肤上刮,没扎下去,一受惊阳气起,发汗病就好。 而现世就不行,忧患忧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工作赚钱劳力担忧,又失四时之从,没办法,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保养自己,所以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 7、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好医生一定要会分辨色脉(望诊和脉诊),然后配合五行,四时,八风,六合了解正常,以观其妙,色以应日,脉以应月。 |
|
|
3920楼#
发布于:2016-02-27 09:39
@-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丁保华申情签到 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1课学习心得
1.东方人食鱼而嗜咸,鱼使人热中,阴不足,阳有余。咸能胜血,得病多痛疡。发脓发炎。 2.西方人邪不能伤其形体多病生于内。治宜毒药。我们治发表的病都不用毒药,但是治内病一定要用毒药。 3.北方人,脏寒而生满病,宜灸。南方人,易发生痉挛和麻痹的病。中央者,劳动不多治宜导引。 4.当医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常人,所以色脉特别重要,金克木可以简单理解为摸肝的脉时,居然摸到了肺脉。春天脸色应该发青,但是竟然是惨白。 5.心脏是洪脉,但是你居然摸到了弦脉说明母子的问题。还有脾的问题。 6.汤剂有内服和外洗两种。 7.中医在治病得时候一定是很确定,不会说随便去攻它。 8.稻米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糯米,酿酒好。因为它是秉承天地四时之气而生的。 |
|
|
3921楼#
发布于:2016-02-27 09: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2班-山东-姜绍艳申请签到
2016-2-26《黄帝内经》第20课心得 第十篇 五脏生长 正常的五脏的五色只在表面呈现一点光泽,当内脏出现问题的时,呈现病色,颜色变得很强烈。 肺痹:肺白,上升到脸上,为积气在胸中,正常肺主肃降,无法肃降(金不生水),气停在上焦造成喘,气下不去,一吸就喘,是上虚下实。 肝痹: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长脉指超过正常一寸九分,短脉是不足一寸九分。脉左右弹代表有积气在心下,支怯,名曰肝痹。 厥疝:脸色黄时(黄主脾胃,少腹),脉大而虚,气血阻滞少腹内,寒,曰“厥疝”。女子腹太寒不能受孕,可灸关元、中极。 肾痹:黑脉之至也,脉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名曰肾痹。正常肾脉是沉脉,浮脉代表肾出现了问题。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目赤,目白,或目黑者,皆不死也。脸上气色是胃在管,脸上是有光泽的黄气时,就说明胃气在,病人就不会有致命的危险。病好转,首先胃气恢复。治表病、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或感冒发烧时,好转都是中午的时候,感到饿。脏病(肝心脾肺肾),是半夜两点多胃气会回来,内脏的功能好转。 当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面色中胃气颜色没了,脸色是青色,是肝出问题,面为赤色,是心脏出问题。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如脑瘤,里面长东西营养输不进去就是不藏,该进去进不去后就变成脑积水。男女不同,男人脚女人头,水肿会比较危险。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是消化系统,如果不泻,如大肠则是便秘。食物消化后还有脏腑里的浊气,会累计在肠胃,由肠胃代谢出去。所以食物的残渣和五脏里的东西都通过肠胃来排。故所有疾病都要问大小便。 肺(里)和大肠(表)相表里,治肺实(如水或者是痰)由大肠宣泄。治肝病,肺与大肠,两金夹木,相互制衡。肝连胆,也连接大肠,吸气的时候肺下降,(金克木)将肝脏的血(浊物)压到大肠,才有力量排便。治肝一定会治大肠,正常的肝是清,若浊物排不出,肝脏输送大量浊血致心脏,心脏就会出问题。 魄门(肛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脏藏精气,满不能实(精里有浊物造成实),腑藏浊物,实不能满(要随时宣泄掉)。摸脉满是如水管装满水,饱满,实是水管冰冻硬邦邦的。 |
|
|
3922楼#
发布于:2016-02-27 09:53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6-02-26《黄帝内经》第21课心得。
同样的病治疗方法不同,要根据各地方环境、地域不同来治疗。 上古之人淡泊名利,无欲求,病邪无法深入,生病不用汤药,只需转移情志,加强体力就能抗病邪。而现今人人患得患失,懒于顺从四季节令生长收藏,因此病邪易入人体内,到五脏及骨髓。 治病之要法,细察病人之面色与脉像,不为病情所困惑。此为治法之大要,一旦违反此要法,则必失病情之要。 制造药用之汤液及酿酒最合适的为糯米,因为糯米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完全合于天地四时之顺序。@教官-深圳-李焕 |
|
|
3923楼#
发布于:2016-02-27 10:32
@教官-深圳-林金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第22课心得 汤液醪醴论篇 1.为何要用五谷汤液及醪(浊酒)醴(甜酒)? 五谷:麻、麦、米、黍、大豆等。 最适合制造汤液醪醴的是稻米(梗米、糯米)。烧火用其稻草,其谷味最完整。稻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应四时;首向阳根下水,乃水火调和之物,味甘,营养丰富。秋收割,冬受寒霜浸结,故乃至坚之物。 2.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上古圣人恬淡无欲病少且浅,作汤液醪醴只是备用。中古之世,养生之道渐衰,邪气易入,服之一般可愈。 当今之世,人心已乱,环境污染,病邪必盛。一般轻剂不能及,必齐毒药攻其中,石、针艾治其外也。 注:煮草药有用水煮,有用酒煮。 3.毒药攻病邪,病未消而人血虚形衰,何也? 神不使也。 *针石之道:把非常气血回归正常。若精神不佳,排斥治疗,故病不可愈。进而荣卫不可复收。此皆因嗜欲无穷,忧患不止。荣泣卫除,这是神去而病不愈。 4.病始生,必先入结于皮肤,且极微极精不易察觉。今良医皆在病入体内方曰病成,且知其病名及病因,难以施治,针药皆不及。亲近之人亦没有察觉病人的变化。 病为本,工(医者)为标,标本不得(医理与病情不符:如摸到脏脉而患者只说表瘙痒而无它异),邪气不服。 5.病或从皮毛入,或因脏阳弱而生。 少腹津液满,其魄独居(肺气不能肃降),精孤于内(肾阳无法上升),上下不交(肺阳不下,肾阳不升)致肺气从皮表出,日渐耗,形消。 治法:精神生理要平衡,疏通阻塞之处。先治四肢末梢能活动~身处环境温暖以助气血流畅~缪刺法疏通淤处(缪刺法:在所有井穴放血一滴,体形庞大者最多两滴+四肢末梢的青筋即静脉曲张处点刺放血。此法还用于治抑郁。)~毛孔开,发汗~强肠胃、膀胱,腑内排浊~汤液调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玉版论要 1.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揆度者,度病之浅深。奇恒者,言奇病。 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一之理总结在“合玉机”上。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心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天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2.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鼻、神阙为央左春下夏右秋上冬)。色浅汤液主治十日,颠色较深则汤药齐用二十一日,色深大且黯则用药材混合醪醴煮用百日,色夭面如蒙尘失油光且精神不振或脉短气短呼吸微弱百日内卒。病人燥热口渴,不饮不恶寒的外象,而其脉如中空一样极为虚弱,色脉不合,死症。 色往上为逆,往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女子病色向右则阳上加阳,重阳死,以此类推。 故“一”在阴阳调和。 3.搏脉而痹躄(手足不遂),为寒热相争。脉孤(脉形大而中虚空且软弱无力,危症)独盛于寸口为阴气消,独盛于尺则阳气衰。 行奇恒之法,以太阴肺经寅时始行。气受阻曰逆,逆则死;气行畅通曰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复可数,人体运作也是如此。 |
|
|
3924楼#
发布于:2016-02-27 10: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石丽申请签到,2016-2-26《黄帝内经》22课心得
古时的汤药是为了预防万一,并不需要用到。 现在的人,环境污染,人心乱欲望多,必须用汤药,内攻病人体内,再加上针刺艾灸在外才可以。 我们用强药去攻,病邪没有退,反而血虚形衰。因为病人不相信,所以药没有用。 针灸是要把不正常的气 血,回归于正常,但如病人精神状态不佳,意志 上又不完全配合治疗,所以病无法愈。故一旦精 力已衰神志又不能接受治疗,以致荣卫不调,而 无法收拾也。造成此因,最主要是病人嗜好欲望 无穷,又时怀忧伤悲哀之心情,造成精气耗损, 血枯气衰,所以治不好。 病初范时,在皮肤结聚。现在的人认为医生治疗好严重的病才是医术高。其实病在初范时就被发现更重要。 病是本,医师是标,标与本必须相符合方是至圣之医师。 五臟阳气不足就会容易生病。如果当一个人,其体内津 液充满在胸腹之内,而肺阳不足,无法分配津液 到五脏各部去,肾臓的精独守于内,无法供应动 能给各脏能源,致肺之阳气从皮表出日渐消耗, 身体日渐消痩,衣服成为宽松。造成这种因肺阳 气不下而反散出体外,肾阳不上升反隔拒于内, 阴阳相隔,上下不交。治疗用缪刺法:在十二经的井穴放一滴血,青筋放血。 玉版论要篇15 奇恒是一部专论特殊 奇病的书。如果用道的极点来看,五色之判断及 诊脉之变化,在揆度与奇恒中,其理是一致的 。 人体内异常的变化,都会在脸上呈现上下左 右不同色泽,这是一定的。若见到病色,是很淡 的一种,则用汤药来治,十日内必痊愈。如颠色 较深时,就必须备齐药材,亘相配合来治疗,这样可以在二十一日内痊愈。如果见病色范圃已大 且深而色黯,则需把药材与酿制的酒混合来煮, 用此治病则需百日左右方可痊愈。如果色己失, 病人面如麈无油光,且精抻不振,则必不治,病人会在百日之内死亡 。脉短若有若 无而呼吸微弱,也是死症 。病人燥热口渴 不饮不恶寒的外象,而其脉如中空一样极为虚 弱,此乃色脉不合,也是死症 。 面上的气色,臟气由下往上为凶。由上往下为好。男人与女人正好相反,这是因为男人左阳右阴, 女人左阴右阳的关系 。 |
|
|
3925楼#
发布于:2016-02-27 11:04
中医经典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2月26日《黄帝内经》21讲学习心得
一、(接前)(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若病人厌恶针灸治疗者,绝不可与他谈论巧妙的技术。(病不许治者,治之无功矣。) 二、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1.黄帝问道:医生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治愈,这是什麽道理?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条件不同,而治法各异所宜的缘故。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盛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热中:就是阴不足阳有余,鱼性就是阴不足阳有余,因此鱼吃的多了就会容易热中,湿热会比较盛。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2.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毒药。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3.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艾火炙灼。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疗方法,是从北方传来的。 4.南方地区,象自然界万物长养的气候,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雾露经常聚集。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发酵的食品,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治疗,宜用微针针刺。所以九针的治病方法,是从南方传来的。 5.中央之地,地形平坦而多潮湿,物产丰富,所以人们的食物种类很多获取容易,生活比较安逸少操劳,这里发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热等病,这些病的治疗,宜用导引按跷的方法。所以导引按跷的治法,是从中央地区推广出去的。 6.从以上情况来看,一个高明的医生,是能够将这许多治病方法综合起来,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使患者得到适宜治疗。所以治法尽管各有不同,而结果是疾病都能痊愈。这是由于医生能够了解病情,并掌握了治疗原则大法(因时因地人而有针对性)的缘故。 三、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1.黄帝问道:我听说古时治病,对病人移转情志和改变气的运行,都是由司祭祀的“祝由”来做,病1就可以好了。现在人治病,要用药物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疾病还是有好、有不好,这是什麽缘故呢?岐伯回答说:古时候的人们,生活简单,巢穴居处,在禽兽之间追逐生存,寒冷到了,多活动生热以除寒冷;暑热来了,就到阴凉的地方避免暑气,在内没有眷恋羡慕的情志牵挂,在外没有求于飞黄腾达之愿,他们处在一个恬淡虚无的意境里,邪气是不可能深入侵犯的。所以既不须要药物治其内,也不须要针石治其外。即使有疾病的发生,亦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精神安慰之术),用一种祝由的方法,病就可以好了。现代人内心常为忧患所牵累,外则为劳苦所形役,又不能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来生活起居,常常遭受到“虚邪贼风”的侵袭,正气先馁,外邪乘虚而客袭之,内犯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这样轻病必重,重病必死,此时单独用祝由的方法就不能医好疾病了 |
|
|
3926楼#
发布于:2016-02-27 12:39
@教官-德阳-韩辉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8班-长沙-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02-26《人纪-内经》第20课心得: 如坏者如翠羽如豕骨酸味,脾喜甘五味之如青草功能,黄如枳若面色上出现出现像这是病生色。如猪油亮如羽也。以上则是见到病人呈现此五色而知其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炱者死。赤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所以心喜苦味,肺喜辛味,肝喜
味,肾喜咸味,这是五味应合于五脏,精气造成五臓生气之源也。若见病人面色一样,是因为肝巳不受酸味之精气,失去以致应入肝之酸味,上升到面上而呈现木之原色,为大凶之死兆。依此类推,病人面色实一样,呈现深黄而无光泽,也是死症。出现如煤一样黑而无光,也是死症。若面赤红色如坏血一样的黯色,亦为死症。若枯骨一样没有光泽的灰白色,也是死症。人呈现于脸上的五种死色。但如青色而光泽鲜艳,此为生也。赤色如鸡冠之鲜红,也是黄色如蟹黄一样的润泽,也是生色。白色一样的油光,也是生色。黑色时呈现出光毛者必生必生也。 |
|
|
3927楼#
发布于:2016-02-27 13: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孙恒超申请签到,2016年02月27日《黄帝内经》第22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孙恒超申请签到,2016年02月27日《黄帝内经》第22课心得
针灸之道理,是要把不正常的气血,回归于正常,但如病人精神状态不佳,意志上又不完全配合治疗,所以病无法愈。故一旦精力已衰神志又不能接受治疗,以致荣卫不调,而无法收拾也。造成此因,最主要是病人嗜好欲望无穷,又时怀忧伤悲哀之心情,造成精气耗损,血枯气衰,这就是神去之而病不愈之意。 人体内异常的变化,都会在脸上呈现上下左右不同色泽,这是一定的。若见到病色,是很淡的一种,则用汤药来治,十日内必痊愈。如颠色较深时,就必须备齐药材,亘相配合来治疗,这样可以在二十一日内痊愈。如果见病色范圃已大且深而色黯,则需把药材与酿制的酒混合来煮,用此治病则需百日左右方可痊愈。如果色己失,病人面如麈无油光,且精抻不振,则必不治,病人会在百日之内死亡。又且病人出现脉短若有若无而呼吸微弱,也是死症。又如见病人燥热口渴不饮不恶寒的外象,而其脉如中空一样极为虚弱,此乃色脉不合,也是死症。面部的气色到处可见,它有一定法则的。如果病色延展的方向是由下往上的,此乃凶兆;如果病色是由上往下发展,则是良性易治之病。女人面上病色如从左向右的方向进行,也是病加重之征;反之,从右向左延伸,则是病走浅的征兆。男人与女人正好相反,这是因为男人左阳右阴,女人左阴右阳的关系。所以女人病色向右时,表示阳上加阳,名之“重阳” ,此即为亢进之象必死。如果女人病色向左发展,此为阴上加阴,名之“重阴” ,生机已绝,生命机能停顿下来,故必死。阴阳产生不平衡的现象时,其使阴阳能平衡,就是治疗法则,这就是奇恒所陈述的,也是揆度所说明的。 |
|
|
3928楼#
发布于:2016-02-27 13: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7日《黄帝内经》第23课学习心得 女人属阴,左边阴右边阳,重阴重阳均不可取,阴阳要平衡。肥肉为阴,瘦肉为阳,皮是阳。关脉阳、尺脉阴,关脉比较大,脉形从手腕向后是从浅到深。如果阴脉越来越小、阳脉越来越大都抵到皮肤表面,阳走四肢关节,当人体受到外邪时,身体表面的阳不能抵抗,内脏的阳就会出来抵抗,皮肤有阳,健康的阳足够抵御外邪的入侵,当表邪很厉害时,内脏的阳会出来与外邪相抗,出现即寒热抗争的情况,如果感到寒就是外邪胜,如果感到热就是阳气胜,赢了就是热输了就是寒。独胜于寸口,尺脉没有,说明阴气已经消减,是孤阳脉;独胜于尺,阴脉太大了,说明阳气已经衰减,是孤阴脉。脉形中空没有力量,是血不足,血不够时脉会变大,因为里面是空的,压下去像空的葱一样,孔脉,代表失血,从关的地方到尺泽青筋很多是贫血,看气色正常人脸上都有一点黄色的胃气,如果食物到了胃里没有办法生化成血,都会有血不足的现象,人的面色会很暗。孤阴脉、孤阳脉都是很难治。虚脉很好治,里面没有长东西。病人在病重到正常过程中,脉是由开始的实脉到虚脉到正常。人体按照阴阳平衡的道理在走。 诊要经终论篇 农历一月、二月,天阳之气始变,地阴之气始生,此时人气在肝脏。三月、四月,天阳已规律运转,地阴之气向上升,人之气聚于脾。五月、六月时,天阳之气正盛,地气亦升高,人之气聚在头。七月、八月时,阴气开始受损,此时人之气在肺中。九月、十月,阴气开始变冷,地气渐向下行,人之气在心脏。十一月、十二月时,寒冷之气与地阴之气合并,人之气在肾。动物的本性都是按照节气走,人要跟着时节走。春季得病,可用针刺络脉之处及皮肤上肉之交界处,浅刺出血即可,病势严重的会入脏。夏季得病,用针刺更细的孙络,微出血即止,因为气当旺,人的气和天地的气是相和的,病邪不会深入;秋季得病,须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而剌;冬季得病必深,以背部俞穴为主,病势重下针深,病轻者,针下亦浅,用散刺法即可。诊断与治疗太过及不及都不好,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深。春天下针到筋,夏天下针到血脉,秋天冬天下针到骨边。针刺深度不及产生的是静,使人无力,少言不想说;太过产生的是动,动了人的脏气,使人受到情志不稳,讲话多,多动。临床上不用计较太多,因为现在的是细针,以前的比较粗。心藏神,神分阴阳,处方药有阴有阳,阴是魄阳是魂,神魂魄三样东西都是神,魄主静魂主动,小孩梦游是动,不愿意出去玩,躲在柜子里是静。刺胸腹,必须避免刺到五脏,刺中心脏者一日死,刺中脾五日死,刺中肾脏者七日死,刺中肺脏者五日死。刺中膈膜者,损中气之管道,如病虽治好,不足一年必死。施刺之人,要避免中脏者,要熟悉五脏与膈的部位。心脏痛短刺法,从痛的部位前后短针直刺,阴阳通了,立刻不痛,用两支激光笔对成一条水平直线,让病人站在中间可以精确定位。针刺肿病时,必摇动针柄,使针孔加大;刺经络上穴道时不可摇动针抦。施刺之人必须专心严肃的用针。 |
|
|
3929楼#
发布于:2016-02-27 13: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6年2月27日《黄帝内经》第30课心得
(十二)手部脉如浮且滑而快者,是新得之病,病人免疫系统受病激而壮盛之自卫能力表现。 (十三)手部脉如急状,此病乃疝气或脐之部位疼痛,此阳气受阻于下焦腹部,多因寒致也。 (十四)脉出现滑动上下状,此为风病,风中于表也。 (十五)脉形重按即散出,表示病人有麻木不仁的病。因气血不足,无法润养皮肤关节乃致。 (十六)脉形呈缓慢但滑动上下状,病人必有内热之病。 (十七)脉如盛大而紧,此必有胀满之病。 举凡脉象顺从阴阳之变化,此病易治;脉反逆阴阳不合于四时,此病必难治。 脉不合乎四季之变化,又有五脏榜相克之现象,此病难治。 吾人诊尺脉时须注意下列事项: (一)凡手臂多呈现青色之血管,表示病人失血过多。 (二)尺部之脉缓而散名之“解口”即易疲劳倦怠也。 (三)人安卧于床,但脉形却盛大,此即“脱血”现象,人必极虚也。 (四)尺脉如按而形散且上下滑动,必因津液不足,故知病人必过量出汗而致也。 (五)尺部之肤如冰冷且脉形细小,为里寒已盛,病人必下痢不止。 (六)尺部之肤若热,且脉又较粗大,此即“热中”,也就是中焦内热壅盛状也。 见到病人之脉为纯弦之象,此为肝绝,因金克木,故病人必于庚辛之金日而死。见到纯钩之心脉,心脏已衰,病人易死于属水之壬癸日。见到纯代之脉,病脾气已绝,病人常于木气最旺之甲乙日死,因木克土也。见到纯毛之肺脉,此肺气已失,病人常于丙丁火气最旺之日死,因火克金也。见到纯石之肾脏,为肾气已绝,病人常于戊已之日死,因土克水也。举凡见真藏之脉,皆为必死之象,且由脉状可知何日死。 人迎之脉动若速,病人必喘息咳嗽剧烈,此胸中有水也。目之四周稍种,有如蚕形横卧之状,必腹中有水,若病人小便黄且红,仍能安眠者,此为黄疸。刚吃完饭又生饿感者为“胃疸”,胃热过盛状。人面肿者,为风病。足胫生肿者,为水病。人目黄浊者为“黄疸”。妇人心经自通里到神斗处脉动甚者为有子也。 人之脉有违逆四季时节者,也有顺从时节者,从不隐藏其形式也。春夏乃生长之时节,脉形反瘦,秋冬为收藏之时节而脉形却反浮而大,这就是逮逆四时也。病人有风热之症而脉反静,下痢或失血频率反呈实状,病发在内而脉却虚而无力,病生在外而脉却重按乃得而形又散,此皆难治之病,这就是反逆之脉,同时反四时,皆为危症。 人所食之水谷为生命的本源,所以一旦水谷缺乏则人必死。如同人之脉中无胃气一样,为必死之兆。所谓“无胃气者”就是出现真藏之服象,诸脏皆不受胃纳之精也。脉中无胃气者,即是肝呈全弦无缓之象,肾呈全石无缓之象也。 人体之阳脉盛时,如见脉形洪大且长形,此为太阳脉,如脉现忽快忽散,时长时短,此为少阳之脉。如现浮大而形短者,则为阳明之脉。 平常的心脉,其来时滚滚如珠状,触按时如圆珠子在转动状,这名之为“心平”。夏季时以有胃气之脉为本,心脉在夏季最盛,心有病时,脉搏粗大且连续而至,脉行屈曲之状,此为“心病”。将死之心脉,会出现寸口脉曲,而后脉不断拥至,如兵器中之长钩,此为心死之脉。 正常的肺脉,如榆荚之落地,静静的飘动,软绵绵的,名曰“肺平”。秋季肺气当旺,仍需有胃气之缓象。病肺之脉,无论沉浮,按之如鸡羽一样,无依无靠,不浮亦不大,卓绝为“肺病”肺死时,其脉如物之浮水而,如风吹毛发状,此曰“肺死” 正常的肝脉,搏指软绵,如钓竿末稍般,有弹力中带软象,此日“肝平”。春季肝木正盛,但仍须带胃气之缓象,才是正常。肝病时,脉形会充实而滑腻,如手按长竿上下移动,此曰“肝病”。肝将绝死时,脉形必劲急如弓弦一样的绷紧,此曰“肝死”。 正常脾脏之脉,缓和且柔软,好像难足踩地一样柔软有力,此曰“脾平”长夏之季脾气当旺,仍须有胃之缓和脉为本。病脾时,其脉充实而满数,如鸡抬足之状,此曰“脾病”。脾死之脉,其形如鸟嘴之尖喙,如鸟足之细,如屋沿漏水下来一样,像水流去一样,此曰“脾死”。 正常肾脏之脉,期形沉而如钩,按之愈坚,此曰“肾平”冬季肾气当旺,即令肾脉亦不可无胃气之缓象。肾病时,其脉来如拉长之葛藤一样,按之愈坚,此曰“肾病”。肾死之脉,如拉索一样的绷紧,且急速移动,重按之如石头撞壁反弹回来的样子,此曰“肾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