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0楼#
发布于:2016-02-27 13: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6年2月27日《黄帝内经》第30课心得
(十二)手部脉如浮且滑而快者,是新得之病,病人免疫系统受病激而壮盛之自卫能力表现。 (十三)手部脉如急状,此病乃疝气或脐之部位疼痛,此阳气受阻于下焦腹部,多因寒致也。 (十四)脉出现滑动上下状,此为风病,风中于表也。 (十五)脉形重按即散出,表示病人有麻木不仁的病。因气血不足,无法润养皮肤关节乃致。 (十六)脉形呈缓慢但滑动上下状,病人必有内热之病。 (十七)脉如盛大而紧,此必有胀满之病。 举凡脉象顺从阴阳之变化,此病易治;脉反逆阴阳不合于四时,此病必难治。 脉不合乎四季之变化,又有五脏榜相克之现象,此病难治。 吾人诊尺脉时须注意下列事项: (一)凡手臂多呈现青色之血管,表示病人失血过多。 (二)尺部之脉缓而散名之“解口”即易疲劳倦怠也。 (三)人安卧于床,但脉形却盛大,此即“脱血”现象,人必极虚也。 (四)尺脉如按而形散且上下滑动,必因津液不足,故知病人必过量出汗而致也。 (五)尺部之肤如冰冷且脉形细小,为里寒已盛,病人必下痢不止。 (六)尺部之肤若热,且脉又较粗大,此即“热中”,也就是中焦内热壅盛状也。 见到病人之脉为纯弦之象,此为肝绝,因金克木,故病人必于庚辛之金日而死。见到纯钩之心脉,心脏已衰,病人易死于属水之壬癸日。见到纯代之脉,病脾气已绝,病人常于木气最旺之甲乙日死,因木克土也。见到纯毛之肺脉,此肺气已失,病人常于丙丁火气最旺之日死,因火克金也。见到纯石之肾脏,为肾气已绝,病人常于戊已之日死,因土克水也。举凡见真藏之脉,皆为必死之象,且由脉状可知何日死。 人迎之脉动若速,病人必喘息咳嗽剧烈,此胸中有水也。目之四周稍种,有如蚕形横卧之状,必腹中有水,若病人小便黄且红,仍能安眠者,此为黄疸。刚吃完饭又生饿感者为“胃疸”,胃热过盛状。人面肿者,为风病。足胫生肿者,为水病。人目黄浊者为“黄疸”。妇人心经自通里到神斗处脉动甚者为有子也。 人之脉有违逆四季时节者,也有顺从时节者,从不隐藏其形式也。春夏乃生长之时节,脉形反瘦,秋冬为收藏之时节而脉形却反浮而大,这就是逮逆四时也。病人有风热之症而脉反静,下痢或失血频率反呈实状,病发在内而脉却虚而无力,病生在外而脉却重按乃得而形又散,此皆难治之病,这就是反逆之脉,同时反四时,皆为危症。 人所食之水谷为生命的本源,所以一旦水谷缺乏则人必死。如同人之脉中无胃气一样,为必死之兆。所谓“无胃气者”就是出现真藏之服象,诸脏皆不受胃纳之精也。脉中无胃气者,即是肝呈全弦无缓之象,肾呈全石无缓之象也。 人体之阳脉盛时,如见脉形洪大且长形,此为太阳脉,如脉现忽快忽散,时长时短,此为少阳之脉。如现浮大而形短者,则为阳明之脉。 平常的心脉,其来时滚滚如珠状,触按时如圆珠子在转动状,这名之为“心平”。夏季时以有胃气之脉为本,心脉在夏季最盛,心有病时,脉搏粗大且连续而至,脉行屈曲之状,此为“心病”。将死之心脉,会出现寸口脉曲,而后脉不断拥至,如兵器中之长钩,此为心死之脉。 正常的肺脉,如榆荚之落地,静静的飘动,软绵绵的,名曰“肺平”。秋季肺气当旺,仍需有胃气之缓象。病肺之脉,无论沉浮,按之如鸡羽一样,无依无靠,不浮亦不大,卓绝为“肺病”肺死时,其脉如物之浮水而,如风吹毛发状,此曰“肺死” 正常的肝脉,搏指软绵,如钓竿末稍般,有弹力中带软象,此日“肝平”。春季肝木正盛,但仍须带胃气之缓象,才是正常。肝病时,脉形会充实而滑腻,如手按长竿上下移动,此曰“肝病”。肝将绝死时,脉形必劲急如弓弦一样的绷紧,此曰“肝死”。 正常脾脏之脉,缓和且柔软,好像难足踩地一样柔软有力,此曰“脾平”长夏之季脾气当旺,仍须有胃之缓和脉为本。病脾时,其脉充实而满数,如鸡抬足之状,此曰“脾病”。脾死之脉,其形如鸟嘴之尖喙,如鸟足之细,如屋沿漏水下来一样,像水流去一样,此曰“脾死”。 正常肾脏之脉,期形沉而如钩,按之愈坚,此曰“肾平”冬季肾气当旺,即令肾脉亦不可无胃气之缓象。肾病时,其脉来如拉长之葛藤一样,按之愈坚,此曰“肾病”。肾死之脉,如拉索一样的绷紧,且急速移动,重按之如石头撞壁反弹回来的样子,此曰“肾死”。 |
|
3931楼#
发布于:2016-02-27 13: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2月26日《黃帝内经》21课学习心得:
吃魚可导致阴不足,阳有余。 因时因地制宜: 东方腠理黑,湿热偏重,多生痈,疽,针石多用。 西方金玉之生,林居多风,喜食肥厚,病生于内,宜毒攻之。 北方腠理偏厚,地高林居。多生脏寒,多用灸法。 南方阳之所生之处,喜食酸味,腠理偏虚,多生痉挛痹痿,多从针治。 中方多食少劳,多生寒热,治宜导引清修为主。 毒药剂量很重要,尽量少用,一剂最好,中病即止。 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 色脉相对: 肝青弦,心赤洪,脾黃缓,肺白浮,肾黑沉。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双目明亮,活动灵敏自如为得神。双目暗淡,活动迟缓者为失神。 粳米具有完整的阴阳之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药用之。 |
|
3932楼#
发布于:2016-02-27 14: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2月27日《黄帝内经》第23課心得:
人身上瘦肉是陽,肥肉是陰,一層肥一層瘦,應該是平衡的。 有病邪來襲時,人體表面的陽會和它相爭,如敗,則裡邊的陽出來繼續相爭;如再敗,則病 人體的病從治療到好了的時候,應該是呈現虛的狀況,此時進行滋補即可;就如同騎車剛修理好了之後,是虛的,需要加汽油、機油進行滋補之後,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一、二月份,天氣開始生發,地氣開始萌動,人氣在肝; 三、四月份,天氣正在發揚,地氣正在發育,人氣在脾; 五、六月份,天氣赫盛,地氣升高,人氣在頭; 七、八月份,天氣地氣肅殺,人氣在肺; 九、十月份,天氣陰氣凝結,地氣開始閉藏,人氣在心; 十一、十二月份,冰封大地,地氣開始密閉了,人氣在腎。 春夏下針比較淺,秋冬的時候下針比較深,隨著節氣的變化,下針的深淺不同 春天,刺經脈散俞穴,達到肌肉分理處,一出血就可以了;如果病較重,留針時間可長一點; 夏天,刺孫絡的俞穴,見血就止針; 秋天,刺皮膚,用手指根據肌肉的紋理來輕撫表皮,下針深淺皆可; 冬天,深刺入肉 古時候的針很粗,一般都是一號二號針,很粗。下針的時候,要根據節氣,來下不同的深淺。否則,若下的淺,不沒有碰到病氣卻傷了正氣;下針太深,會傷到內臟,會讓病人多語;而現在的針是毫針,都是30號左右的針,很細,不用太計較節氣對應的下針的深淺,影響不大。春夏下針淺,秋冬下針深,即可。 心藏神,神分陰陽,陰:魄,好靜; 陽:魂,好動。 凡是在胸腹部位下針的時候,一定要特別小心,避開五臟下針,否則可能會要命的。 順:知道膈與脾腎等臟的部位,並且能避開下針; 逆:傻乎乎的不知道臟的部位,下針刺傷臟器 短刺:用鐳射燈、激光筆對射,人站在中間,就可以找到前胸對應的後背的下針點,若是內臟痛的話,可以在病灶的胸背對應的點短刺,馬上可以去痛。 古時候由於天氣冷,扎針胸腹部的時候要穿著衣服扎;現在冬天有空調暖氣,則一定要把衣服拉開才好下針 扎針去身體種病的話,下針后要適當的搖針,搖大針孔,來瀉;如果經絡上病,就不要搖針了 |
|
3933楼#
发布于:2016-02-27 15: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6《黄帝内经》第23课心得 三、脉象 1、脉搏动很盛大时,表示寒热交合相争,身体会发生手足不遂。 2、脉独盛寸口,表示阳气太盛而损耗精气,叫孤阳脉。 3、脉独盛于尺,表示脉象非常微弱,阴寒削弱阳气的反映,叫孤阴脉。 孤为逆,虚为从。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一) 一、诊断疾病的要点 1、正月、二月,天阳之气始变,地阴之气始生,此时,人气在肝藏 2、三月、四月,万物长成,地气正生长发育,此时,人气在脾。 3、五月、六月,天气极盛,地气升高,此时,人气聚在头。 4、七月、八月,阴气呈肃杀,此时,人气在肺。 5、九月、十月,阴气渐盛,地气冰冻闭藏,此时,人气在心。 6、十一、十二,大地冰封,阳气伏藏,地气完全闭藏,此时,人气在肾。 二、四时针剌应根据之气所在而定 1、春剌散腧穴。 2、夏剌孙络腧穴。 3、秋剌皮肤。 4、冬深取腧窍。 5、病重深剌直入。 6、病轻上下左右散布而剌。 三、误剌的后果 略 四、针剌的一般原则 1、凡针剌避开五脏:伤心一日死,伤脾肺5日死,伤肾7日死,伤膈膜病好不出一年死。避开五脏的关键是懂得下针顺逆。 2、针剌时应肃静。 3、针剌治脓肿病,可用摇针手法;治经脉的病就不能用。 |
|
3934楼#
发布于:2016-02-27 16: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27日 《黄帝内经》第22课心得 十四、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2. 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 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辣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 现世之人因为环境劳作等原因,治病时会针灸和汤药一起用。 3.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本身不相信中医中药者,不要医治。例将肺分上下两部分,当药下去时,病在上会吐,病在下会泻。 4. 帝曰:何谓神不使? 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无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一方面不相信,一方面情志方面的影响造成病不治。 5.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入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a. 病刚开始一定是极细微处,一定是入结于皮肤。现在的医生是等到病生成了才能知道生病。 b. 亲戚朋友天天相见知其色变,声变,一方面因其不相信中医,另一方面可能是医术不精皆不能治愈。 6.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已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岐伯曰:平治以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涂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a. 病不是起于外邪,而是因为五藏阳气不足所致。 b. 常人之肺气主肃降,当少腹中的津液多过导致肺气无法下降,将散到四肢,造成人不断消瘦的现象。 c. 藏病治则:肺主皮毛,缪刺法用于身上井穴放血,一滴即可,最多两滴。也可用于手脚青筋处(静脉曲张处)点刺放血,可使人身上的阳气全身分布自行处理问题。 d. 鬼门指身体上的毛孔。 e. 脏气不平衡时会导致人身形消瘦,但五脏又没有问题,可治精神上的阴阳相隔问题。 十五、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1. 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a. 揆度与奇恒是两本书。 b. 揆度里农历的一月都是寅月,是天之始。 2.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其死。 a. 人体的异常变化都在脸上显现。 b. 肝心脾肺肾可放在面上,其中鼻对应脾,左颊对肺,右颊对肝,嘴下对心,眉上对肾。对应于肚脐及周围,脾对肚脐,上对肾下对心,左对肺右对肝。 c. 最明显的脱色是头发立起来,蓬起来,代表阳气已脱,死期将近。 d. 短脉指尺寸脉均较标准值短。阳脉长而浮,阴脉短而沉,阴脉沉重压才能感知因其气短。如果阴阳脉相反,是大凶之脉。 e. 病温,指病人呈现燥热口渴的现象但又不想喝水,脉象不合,虚。 f. 脉症不符,好治;脉症不相符,不好治。真脏脉为浮脉皆其脏之阳气往外跑的现象。浮脉的同时有着项强等表症时好治,洪脉不对应表症是很危险的症状。 3. 色见上下左右,名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 a. 脸上为胃气,当胃气的颜色从下往上走,为凶。正常的气一定是从上往下走的。男女相反。 b. 头面为阳,阳极生阴,气色从上往下走,表明病在愈。例如,肾病在治疗过程中面部的黑色往下退表明治疗是有效的。 c. 揆度和奇恒讲的都是阴阳平衡。 d. 女子面部左边为阴,左边为阳,左为肝,右为肺,肝青往右走即阳上加阳即重阳;肺白从左往右走即阴上加阴即重阴。肺阳不足时,肺阴会出现累积,长久会造成肺阴实。 e. 人体的肥肉为阴,瘦肉为阳,肥肉包着瘦肉即阴包着阳,在外面还有一层皮为阳,互相之间为平衡的状态。 |
|
3935楼#
发布于:2016-02-27 18: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6年2月27日《黄帝内经》第22课心得
1、五谷是指麦,黍,稷,稻,豆。 2、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剂型随着社会的变迁,疾病的变化而发展,上古,中古,今世三个不同时期人们用汤液,醪醴防治疾病状况的对比,说明人体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趋严重,从而决定古代的治疗方法由汤液,醪醴,到针石,艾灸,毒药这一演变过程。 3、神不便:1)生理性神不使,指机体处于“形弊血尽"的状态,无法对各种治疗作出反应,此类患者多由于“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正气衰竭,脏腑功能衰退,阴阳濒于离绝,即“病成",故“针石不不能治,良药不能及”。2)心理性神不使,指机体处于“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的状态,不能对各种治疗作出反应,此类患者多“嗜欲无穷,忧患不止",使精神状态或心理活动处于反常状态,故“精坏神去,荣卫不复收"。 4、患者的病情和神机为本,医生的治法和措施为标,医生的治法与病情不合,病邪必不愈。 5、水肿病可由外感而致,也可发于内伤,本文所论水肿为内伤因素使“五脏阳以竭",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紊乱而发为水肿,其症状为“四极急而动中",系全身肿胀,以四肢为甚。内伤导致五脏阳以竭,脏腑阳气阻滞或衰竭,导致津液代谢障碍,津液充郭,对于水肿病的治疗与护理,用“平治于权衡"的治则,权衡医患之间的主次关系,权衡患者神使或神不使,权衡疾病的各种矛盾的标本缓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开鬼门",发汗。2)“洁净府"利小便。3)“去莞陈莝",治血行水。4)“缪刺其处",刺络放血。护理方法采取“微动四极",宣通阳气,“温衣"顾护阳气,防止外感,“精以时服",服用精良食物,使五脏阳气得以正常输布,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筋节相配合,阴阳相隔拒的现象方可除去。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1、人体内异常的变化,都会在脸上呈现上下左右不同的颜色,这是一定的。若见到病色,是很淡的一种,则用汤药来治,10日内必痊愈。如颜色较深时,就必须备齐药材,这样可以在21日内痊愈。如果见病色范围已大且深而且色黯,则需要把药材与酿制的酒混合起来煮,用此治疗则需要百日左右方可痊愈,如果色己失,且精神不振,则必不冶,病人会在百日之内死亡。病人出现脉短若有若无且呼吸微弱,也是死症。病人燥热口渴不饮,不恶寒的外象,且其脉如中空一样极为虚弱,此乃色脉不合,也是死者。 2、人体内的异常变化都会在脸上呈现上下左右不同色泽。五脏对应到人的脸上,左为肝,右为肺,下为心,上为肾,中为脾。脸上的气色以胃气为准。如果病色延展的方向是由下往上的,此为凶兆。如果病色由上往下发展,则是良性易治之病。女人面上病色如从左向右的方向进行,也是病加重之征,反之,从右向左延伸,则是病走浅的征兆。男人与女人正好相反,这是因为男人左阳右阴,女人左阴右阳的关系,。 3、脉症不符:当摸脉洪大,浮,但病人却没有表症,内脏有病,摸到的脉是沉,但是症状却是表证,这称为脉证不符,死症。 4、正常的脉长一寸九分,小于一寸九分的脉为短脉,阴脉形看起来长,但是气短,沉,阳脉形看起来短,但气长,浮,正常脉阳浮阴沉,阴阳反逆死。 |
|
3936楼#
发布于:2016-02-27 20: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2月27日《黄帝内经》第23课心得
玉版论要第十五 本篇论述诊断时首先要辨明正常与反常,分辨轻重缓急,予以对症治疗。对病色进行论述。 女子左阴右阳,如观其五色左向右,是重阳,反之为重阴。男子反之。重阴重阳都是病情加重,是阴阳失衡,因此阴阳平衡非常重要。 诊脉时尺为阳,寸为阴,尺九分寸一尺,阴脉越来越小,阳脉越来越大,是阳往外走,此时病在表,因有外邪侵袭,体内阳气会出来与之对抗,对抗时会产生寒热交替的现象。仅有寸脉,表示阴气消减,仅有尺脉,表示阳气消退,是为独脉。脉中空而无力,是血不足。从尺脉到尺泽处如有很多青筋,是贫血。孤阳或孤阴都是重症。脉还有虚实之分,虚脉好治,实脉难治,如将实脉治为虚脉,是好转。 诊要经终论第十六 本篇论述针刺治疗应结合四时气候,有轻重分寸。因天地人三气是紧密联系的,违背了自然的规律,非但不能治病,还会造成不良后果。 本篇总结前面所讲,同时更加深入。首先讲述一年中各月所主之天气及脏。 一月、二月:天气初升,此时人气在肝。 三月、四月:天气渐盛,此时人气在脾。 五月、六月:天气极盛,此时人气在头。 七月、八月:天气渐转,此时人气在肺。 九月、十月:阴气渐盛,此时人气在心。 十一、十二:阳气伏藏,此时人气在肾。 治疗时,要按照四时节气,掌握针刺的深度、力道,如病在皮肤,浅刺即愈,病较重应留针,夏季针刺时,要刺孙络腧穴。 下针的原则,是春夏浅,秋冬深。 如违背了四时下针的深浅,下针深度不足为不及,过深则为过,这样不会有什么效果,反而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心藏神,神分阴阳,阴为魄,阳为魂,魄为静,魂为动。因此明辨阴阳非常重要。 针刺胸腹时要避开五脏。 短刺止痛法:胸痹疼痛,可在痛点处假想一条直线,在前后各下一针,用短针即可。 天气太冷下针要注意保温。遇到肿证下针出针时要摇针,此为泻法,但经络上的穴位不可摇。 |
|
3938楼#
发布于:2016-02-27 20: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2月27日《黄帝内经》22课学习心得:
病人不信医,虽下良药亦无效。 现代人欲念多,私欲重,少动懒言,多食肥厚,环境污染。不象远古之人清心寡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故汤药与针灸并施,甚则毒药,方可去病。 缪刺法:所有井穴放血一滴,四肢青筋点刺放血,可开鬼门(毛孔),洁脏腑,可治疗忧郁症,失眠等。 面色脱,百日死。阳脉短,阴脉浮,阴阳反逆为危为凶。 脉症合为顺,脉症不合为逆。 头为诸阳之汇,脸上的气色由下往上走,为逆为凶,气色由上往下为叫顺。 |
|
3939楼#
发布于:2016-02-27 21: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7日《黄帝内经》第24课心得 十二经脉脉气绝时的症状:太阳经脉气断绝时,病人目上翻,角弓反张,手足紧握,面色苍白。此际只有皮毛尚存些许津液。若再汗出如油,必死。 少阳经脉气尽时,病人耳聋,全身关节松弛无力,目怒睁不能闭。待其眼珠不能转动,病人一天半内会死,死前面色会由青转白。 外因造成的耳聋,以“同气相求”法来治。即模拟病人受伤时的情景,让其采取措施,做好心理准备后逐渐适应即可慢慢恢复。 阳明经脉气尽时,病人口眼乱动,易惊,胡言乱语,面色发黄。脉气将尽前病人的脉会突然盛大一下,又称回光返照,但等其手足麻痹时就会死亡。 少阴经脉气尽时,病人面黑无光,齿龈退缩而生黄垢,腹部膨胀,食不下咽,二便不通而死。 太阴脾经脉气尽时,病人腹部胀满,呼吸不畅,多噫气呕吐。当呕吐剧烈时气上升,病人脸呈赤色。若秽物吐不出来积留体内,病人会饮食不进,二便不通,面色漆黑无光,皮毛干枯萎缩,必死。 治病法则:汗、吐、下法 一般病在表用汗法;病在上,如在肺、喉、头部等,用吐法;病在下,如大小便不通,用下法把浊物排出。病在脏腑间,经络间,肌肉和经络之间,用和解的方式。如病人面黑,大便不通,是肾脏功能衰弱所致,须帮助病人恢复肾脏正常功能,让其自己排出浊物,而不能用外力帮他。若病人只是大肠太干燥导致便秘,病人面呈赤红色。一定要找对病因,不要人为干预,想法让病人恢复机体正常功能,调动自身力量与病邪相抗。 厥阴经脉气尽时,病人中焦发热,喉咙苦干,多尿,心烦躁,严重时舌上卷,睾丸上缩入腹而死。气脉绝时身体都呈收缩状。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针灸素难要旨》,明朝高武撰述。在卷二中详细讲述了十二刺法,第一个刺法为偶刺,专门治心痹(心痛),即在胸前痛点和后背相对的地方分别刺一针。短刺法治骨痹,即用毫针浅刺至骨边痛处,然后直进直出摩挲。 阴阳之分:长在皮表外的肿块、青春痘等为阳,易治;往下长的硬块为阴,难治。病人声大为阳病,好治;病人色白,言语无力,为阴病,难治。 脉诊方法:清晨日出时诊脉为最佳,因此际阴气未起,尚未进食,气血最平稳,可诊出有问题的脉。人睡眠时阴气聚集体内,阳气布达四肢。早起喝杯冷水,阳气可迅速回到体内,不易得胃病。可于睡前倒杯开水,放一点盐。早上醒来迅速服下3-4颗六味地黄丸(成分有山药、熟地、山茱萸、泽泻、茯苓和丹皮6种)。阳气会马上回到胃里把药消化掉,此为很好的养生方法。 脉为血之府。常脉1.9寸,因阳脉浮,阴脉沉,故脉形是从上到下由外往内倾斜,脉形正常说明人健康。 |
|
3940楼#
发布于:2016-02-27 21: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2月27日《黄帝内经》第22课心得: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 岐伯对曰:必发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 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辣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谓神不使? 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无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现世之人因为环境劳作等原因,治病时会针灸和汤药一起用。病人本身不相信中医中药者,不要医治。例将肺分上下两部分,当药下去时,病在上会吐,病在下会泻。一方面不相信,一方面情志方面的影响造成病不治。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入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病刚开始一定是极细微处,一定是入结于皮肤。现在的医生是等到病生成了才能知道生病。亲戚朋友天天相见知其色变,声变,一方面因其不相信中医,另一方面可能是医术不精皆不能治愈。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已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岐伯曰:平治以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涂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帝曰:善。 病不是起于外邪,而是因为五藏阳气不足所致。常人之肺气主肃降,当少腹中的津液多过导致肺气无法下降,将散到四肢,造成人不断消瘦的现象。藏病治则:肺主皮毛,缪刺法用于身上井穴放血,一滴即可,最多两滴。也可用于手脚青筋处(静脉曲张处)点刺放血,可使人身上的阳气全身分布自行处理问题。鬼门指身体上的毛孔。脏气不平衡时会导致人身形消瘦,但五脏又没有问题,可治精神上的阴阳相隔问题。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揆度与奇恒是两本书。揆度里农历的一月都是寅月,是天之始。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其死。 人体的异常变化都在脸上显现。肝心脾肺肾可放在面上,其中鼻对应脾,左颊对肺,右颊对肝,嘴下对心,眉上对肾。对应于肚脐及周围,脾对肚脐,上对肾下对心,左对肺右对肝。最明显的脱色是头发立起来,蓬起来,代表阳气已脱,死期将近。短脉指尺寸脉均较标准值短。阳脉长而浮,阴脉短而沉,阴脉沉重压才能感知因其气短。如果阴阳脉相反,是大凶之脉。病温,指病人呈现燥热口渴的现象但又不想喝水,脉象不合,虚。脉症相符,好治;脉症不相符,不好治。真脏脉为浮脉皆其脏之阳气往外跑的现象。浮脉的同时有着项强等表症时好治,洪脉不对应表症是很危险的症状。 色见上下左右,名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 脸上为胃气,当胃气的颜色从下往上走,为凶。正常的气一定是从上往下走的。男女相反。头面为阳,阳极生阴,气色从上往下走,表明病在愈。例如,肾病在治疗过程中面部的黑色往下退表明治疗是有效的。 揆度和奇恒讲的都是阴阳平衡。女子面部左边为阴,左边为阳,左为肝,右为肺,肝青往右走即阳上加阳即重阳;肺白从左往右走即阴上加阴即重阴。肺阳不足时,肺阴会出现累积,长久会造成肺阴实。人体的肥肉为阴,瘦肉为阳,肥肉包着瘦肉即阴包着阳,在外面还有一层皮为阳,互相之间为平衡的状态。 |
|
3941楼#
发布于:2016-02-27 21: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石丽申请签到,2016-2-27《黄帝内经》23课心得
面部气色 男人左阳右阴, 女人左阴右阳的关系。所以女人病色向右时,表 示阳上加阳,名之“重阳”,此即为亢进之象必 死。如果女人病色向左发展,此为阴上加阴,名 之“重阴”,生机已绝,生命机能停顿下来,故必死 。故阴阳要平衡,此为治疗法则,就是奇恒所陈述的,也是 揆度所说明的。 脉独盛于寸口,表示 阴气已消减了。如果脉独盛于尺,则表示阳气已 衰之象,这叫做“孤脉”服形大又中虚空且软弱 无力,表示血失不足。 脉搏动很盛大时,乃身体发生手足不遂,是 表示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 孤脉是危症,虚脉比较好治。 诊要经终论篇16 农历一月、二月,天阳之气始 变,地阴之气始生,此时人气在肝脏。三月、四 月,天阳已规律运转,地阴之气向上升,人之气 则聚于脾。五月、六月时,天阳之气正盛,地气 亦升高,此际人之气聚在头。七月、八月时,阴 气开始受损,此时人之气在肺中。九月、十月, 阴气开始变冷,地气渐向下行,此时人之气在心 脏。十一月、十二月时,寒冷之气与地阴之气合 并,此际人之气在肾 。 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深些。 骨一冬天,筋一春天,血脉一夏天 春天下针要下到筋,不及会另气乱。 秋冬下针要下到骨边。 神:阴一魄一静 阳一魂一动 在胸腹下针,要避开五臟。如果刺中心脏,1日死。刺中脾脏5日死。刺中肾7日死。刺中肺5日死。刺中膈膜,病虽治好,但不足一年必死。 |
|
3942楼#
发布于:2016-02-27 21: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02-27黄帝内经23课心得
1女人左为阴,右为阳。 左面部为肝,右面部为肺。我们在观察病人气色时,如果肝的青色一直从左向右边去,是阳上加阳,名曰“重阳”! 当右部肺的白色一直从右向左边去,是阴上加阴,名曰“重阴”! 比如如果肝的动力不夠,浊物就会累积在裡面。 2当我们从侧面看脉时,寸关尺的部位應該是慢慢斜下来的,这就是阳浮阴沉。 当寸脉浮的厲害,尺脉向下沉的厲害时,這是内脏中的阳气向外走的表现,脉独胜于寸,我们称之为搏脉。 阳主关节四肢,所以搏脉很盛大时,阳向外走,手足就会不遂,身体是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 如若脉独胜于尺,则表示阳气以衰,我们称之为孤脉,孤脉形大中虛,空且软弱无力,表示血气不足了。血不足的時候脉表面上摸着很大,但裡面是空的,压下去什麼都沒有。 孤阴之脉和孤阳之脉都比較难治。 虛脉是該有的東西沒有,滋补下就行了。 疾病进入身体时,人体首先是表阳和疾病做斗争,当表阳的力量不夠时,脏腑裡面的阳气也会來助阵,身体寒热相争是身体在和疾病做斗争,热是身体胜,寒是病邪胜。 3诊要经终论篇16 诊断和治疗的要领 正月二月,天阳之气始变,地阴之气始生,此时人气在肝脏。 三月四月,天阳已規律运转,地阴之气向上升,人之气聚在脾。 五月六月,天阳之气正盛,地气亦升高,此时人之气聚在头。 七月八月时,阳气开始受损,此时人气在肺。 九月十月,阴气渐盛,地气开始向下行。此时人气在心脏。 十一月十二月,寒冷之气与地阴之气合并,此时人之气在肾。 故春病针刺在络脉,夏病针刺在孙络,秋病顺着皮肤腠理而刺,冬病刺人体俞穴为主。 春夏病在表者下针浅,秋冬病在脏者下针深。 病在表者针下至皮毛,病在骨者针下到骨边。 下针要恰到好处,不能太过和不及。 太过者伤氣血,并把病邪引入体内。 不及者病邪无法尽出体外。 4下针时,必避开五脏之心肝脾肺肾,如误扎到心脏,一日死。 扎到脾脏,五日死。 扎到肾脏,七日死。 扎到肺脏,五日死。 扎到中膈者,必损中气之管道,病虽愈,但不足一年必死。 凡刺實症或身体有积水,肿胀等病,必摇动针柄,使气孔加大,让病邪顺之而出。 刺经络上的穴道不可摇动针柄。 這是刺法之大要。 |
|
3943楼#
发布于:2016-02-27 21: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7日《黄帝内经》第22课心得 1. 汤液醪醴论: A.制造汤液及酒的米是燸米,燃料是稻草。 远古人恬淡无欲,满足于现状,很少有过度伤神之事,即使生病不必吃汤液治病。 中古人纵欲过度,繁杂事多,—旦得病极易深入,要吃汤液调理治病。 现代人杂念多,环境污染,病邪必盛,—般轻剂汤药不能治病,必须综合强烈的药混合使用内攻病人体内,结合针刺艾灸。 B.有些病人用强烈的猛药医治病邪,病情反而发展到形体弊坏,气血竭尽的地步。因为病人不懂得养生之道,嗜好欲望,以致于—个人的经气败坏,容血枯涩,卫气作用消失,所以神气失去应有的作用,对治疗上的方法以失去反应。 C.病人初病时,只是表证,甚至有些医生和患者是兄弟姐妹,每日从他们的声音,五色变化都可以看出病人是初病,应该很好治,病情的发展和预后都不好。原因是病人为本,医生为标,病人与医生不能很好合作,病情不能控制好。 D.有的病是由皮毛入里,有的病是因为五脏阳气衰弱而生的。如有的病人是因肺阳气不下而反散出体外,肾阳不上升反隔拒于内,阴阳相隔上下不交。治疗这种病的方法是:先使病人的四肢未稍皆能活动,再使病人全身周围温暖起来以助气血之流畅,再利用谬制法(在身上所有的井穴放血,四肢上有青筋的地方放血)来疏通有瘀血或有阻碍之处。使全身上下气血加速流走,毛孔打开,使能正常的发汗,再促进肠胃及膀胱作用,使腑内无浊物堆积,这时脏内的精气就会趋于稳定,使五脏之阳能受肺之润泽而布达四肢,利用汤药调理五脏之通与不及,其同时清除脏内堆积之代谢物,助其恢复正常功能,使精气自主肌肉外形,因而壮盛起来,骨肉筋节互相配合有力,阴阳相隔拒的现象方可除去。 2. 玉版论要: A.《撰度》是权衡和度量疾病的深浅,《奇恒》是说明异常疾病的,《五色》,《脉变》,《揆度》虽然所指不同,但道理都是观察色脉之间有无神色。人体神机的运转是不回折的,若回折就不能运转,人也就失去了生机,色脉的诊断虽然浅近,而微妙之处却在于察神机。 B.病人面色的变化: 病色浅的用五谷汤液调治十天可治愈。 病色较深时,必须备齐药材,互相配合治疗,在二十—曰内治愈。 病色过深而色黯。用药酒治疗—百天治愈。面色枯槁不泽,颜面瘦削,到—百天就死亡。 脉象短促而阳气虚脱或温热病而正气极虚,都是死症。 C.病色表现的部位是审察其主病的要领。病色以上移为逆,下移为顺。女子病色在右侧的为逆,左侧为顺,男子病色在左侧的为逆,右侧为顺,如果病色变顺为逆,在男子则为阳,在女子则为阴,皆是死证。若阴阳相反,应尽快权衡病情的轻重,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使阴阳趋于平衡,这就是《奇恒》《揆度》的目的。 D.脉搏动很盛大时,是表示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脉独盛于寸口,表示阳气已消减,盛于尺,则表示阳气已衰,这两种是危症。脉形大又中虚空且软弱无力,表示血失不足,这种虚脉易治症。《奇恒》《揆度》都以手太阴肺经寅时为气行之始,周而复始,—旦气行之处无法通过则为逆,逆盛必死。只要气血能贯注依时而行,不为病邪所阻,则可生存。 |
|
3944楼#
发布于:2016-02-27 22: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27号,《黄帝内经》第22课心得 古时虽制作出汤液及酒,因其时之人恬淡无欲,满足于现状,所以很少有过度伤神之事,即令有病,亦必甚浅,所以病人不多,圣人制造它,只为预防万一也。中古时期,人们道德颓丧,纵欲过度,且繁杂事多,一旦中病邪,必易深入,故非汤药,则无治。 今世因人心已乱,环境污染,病邪必盛,一般轻剂必不能治病,必须综合强烈之药混合使用,内攻病人体内,再加上针刺艾灸在外方可。 若用强烈之猛药进攻病邪,而病邪未去,反而造成病人血虚形衰,这是因为病人根本不相信。 例:如果病人病在肺部,将肺分上下两部分,如果在上面一部分,痰将通过吐的方式出来,在下面一部分,则将通过大便排出来。结果病人看到吐,泻,忽略了好转的状况,从而不相信。 针灸之道理,是要把不正常的气血,回归于正常,但如病人精神状态不佳,意志上又不完全配合治疗,所以病无法愈。故一旦精力已衰神志又不能接受治疗,以致荣卫不调,而无法收拾也。造成此因,最主要是病人嗜好欲望无穷,又时怀忧伤悲哀之心情,造成精气耗损,血枯气衰,这就是神去之而病不愈之意。 病之初犯人体时,是很微小面不易察觉的,且病开始是在皮肤上结聚的。但现代被认为是很高的医师,却都是在病已深入体内,且已严重的状态时才发现,只能说已患病且病名为何,却难施治了,针药都不及。 病是本,医师是标,标与本必须相符合方是至圣之医师,如果医术与病情不合,病邪必不愈,这就是原因。 精神方面的五脏病治则(实病无用) 原因:五脏阳气衰弱而生。 症状:体内津液充满在胸腹之内,而肺阳不足,无法分配津液到五脏各部去,肾脏的精独守于内,无法供应动能给各脏能源,致肺之阳气从皮表出日渐消耗,身体日渐消痩。肺阳气不下而反散出体外,肾阳不上升反隔拒于内,阴阳相隔,上下不交。 原则:让病人精神与生理平衡,把郁结阻塞之处疏通 治法:首先须使四肢末稍皆能活动,再使全身周围温暖起来,以助气血之流畅,再利用缪刺法来疏通有瘀血或有阻碍之处,使全身上下气血加速流走,毛孔打开,使能正常的发汗,再促进肠胃及膀胱作用,使腑内无浊物堆积,这时脏内的精气就会趋于稳定,待五脏之阳能受肺之润泽,而布达四肢时,利用汤药,调理五脏之通与不及,其同时清除脏内堆积之代谢物,助其恢复正常功能,使精气自生,肌肉外形因而壮盛起来,骨肉筋节亘相配合面有力,阴阳相隔拒的现象方可去除弥平。 缪刺法,在身上所有的井穴放血,只需一滴,病患形体比较大的,两滴足已。青筋及静脉曲张的地方,点刺放一点血,此法能开毛孔(鬼门),使之能正常出汗。 揆度这本书,主要是教人如何度量诊断病之深浅的书;而奇恒这本书,是一部专论特殊奇病的书。 所有的正月都是寅月,手太阴肺经也是寅,为始,一年之始与十二经之始均为寅。 天地四季对应面部及肚脐周圈(肚脐为脾) 东春肝,南夏心,西秋肺,北冬肾,中长夏脾。 人体内异常的变化,都会在脸上呈现上下左右不同色泽,这是一定的。 病色,是很淡的一种,则用汤药来治,十日内必痊愈。 颜色较深时,就必须备齐药材,亘相配合来治疗,这样可以在二十一日内痊愈。 病色范围已大且深而色暗,则需把药材与酿制的酒(小米酒)混合来煮,用此治病则需百日左右方可痊愈。 色己失,病人面色已无,好像脸上很多灰尘(两种情况:1)病人脸色灰灰的,好像没洗脸一样,整个气色脱掉;2)刚从牢里出来,牢狱之灾,面色灰灰,但面色还在;最明显的面色脱掉状态:头发稀稀并且都蓬起来,毫无油光,阳气的最上端都缺损了,此时病人一两天就会离去),无油光,且精神不振,则必不治,病人会在百日之内死亡。 病人出现脉短若有若无而呼吸微弱,也是死症。阳脉,形比较短,但气比较长,浮在表面,接触皮肤即可摸到;阴脉,形比较长,但是比较深,在表面摸不到,气比较短。如果摸到是反的,阳脉沉下去,而阴脉浮起来,此为胸脉。 短脉,是指尺脉和寸脉达不到正常的长度。 病人表现燥热口渴,但不又不喝水,不恶寒的外象,而其脉如中空一样极为虚弱,此乃色脉不合,也是死症。 面部气色法则 病色延展的方向是由下往上的,此乃凶兆; 病色是由上往下发展,则是良性易治之病。 女人面上病色如从左向右的方向进行,也是病加重之征;反之,从右向左延伸,则是病走浅的征兆。男人与女人正好相反,这是因为男人左阳右阴,女人左阴右阳的关系。所以女人病色向右时,表示阳上加阳,名之“重阳”,此即为亢进之象必死。如果男人病色向左发展,此为阴上加阴,名之“重阴”,生机已绝,生命机能停顿下来,故必死。阴阳产生不平衡的现象时,其使阴阳能平衡,就是治疗法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