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4020楼#
发布于:2016-02-28 22: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62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心得


(7)重阴重阳:以女性面部阴阳为例,左阴右阳,肝青在左边,如果一直往右边去,是阳上加阳,重阳,此即为亢进之象必死;肺白在右边,如果一直往左边去,是阴上加阴,重阴,生机已绝,生命机能停顿下来,故必死。重阳和重阴都为逆症,阴阳要平衡。


(7) 男子左为逆,右为从:男人左阳右阴,与女子相反。


2.3脉诊


(1)正常情况下阳脉浮(气长)、阴脉沉(气短),如果阳脉沉、阴脉浮,是凶脉。脉短若有若无而呼吸微弱,气绝死。


(2)脉症不符时病很难治疗如果是浮脉却自述没有表症(即为真脏脉,如溢脉和覆脉)、如果是沉脉却没有表症,都是阴阳反逆的症,不好治。如明明是燥热而不想喝水。


(3)关脉阳、尺脉阴,正常情况下,关脉大,脉形从手腕向后是从浅到深。


如果阴脉越来越小、阳脉越来越大抵到皮肤了,是阳要出来了,说明有表邪。本来皮肤有阳,足够抵御外邪的入侵,不需要内脏的阳向表过来。但当表邪很厉害时,内脏的阳会出来与外邪相抗,此时人就生病了,即寒热交锋;如果感到寒就是外邪胜,如果感到热就是阳气胜。


只摸到寸脉,说明阴气已经衰减,是孤阳脉,是阳热太盛、精气受损;只摸到尺脉,说明阳气已经衰减,是孤阴脉,是阴寒太盛阳气受抑制。孤阴脉、孤阳脉都是重病不好治。


脉形中空即芤脉,血不足,脉会变大,因为里面是空的,代表失血、血不够。手臂尺内青筋很多或者脸上比较暗看不到胃气表明血不足(贫血)。


病人在病重到正常过程中,脉是由开始的实脉到虚脉到正常,即病去掉后人呈现纯虚症,滋补一下即可。


人体按照阴阳平衡的道理在走。与天地阴阳平衡是相通的。


第十六篇 诊要经终论


1.脏气与时令之气的对应关系


一月二月,天地之气萌动,人体中肝气与之对应;


三月四月,天地之气壮大,人体中脾气与之对应;


五月六月,天地之气旺盛,人体中头脑之气与之对应;


七月八月,天地间阳气下降、阴气始生,人体中肺气与之对应;


九月十月,阴气渐盛地气闭藏,人体中心脏之气与之对应;


十一十二月,阴气盛极,阳气密藏,人体中肾气与之对应。


动物的本性都是按照节气走,人要向动物学习。


2.针灸刺法


2.1春夏浅刺、秋冬深刺


总原则:春天下针到筋,夏天下针到血脉,秋天和冬天下针到骨边。


诊断与治疗都要适度,太过及不及都不好,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深。针刺深度不对,不及产生的是静,使人无力少言,伤的是正气,而病气没有去掉,气会乱,病邪趁机而入;太过产生的是动,动到脏气,使人情志高亢,受到惊吓,多话等。


适用:病邪初起之时,对于内脏病而已针灸力量不足。


春天,病在皮肤腠理的缝隙处,即经脉处,浅刺出血即可。如果病情严重时会向内传到内脏(一二月肝脏,三四月脾脏)。


夏天,病邪在皮肤表面,刺络腧穴,即在孙络、四肢末梢放血即可,因为气当旺,病邪只在人体表面,不会深入,则需浅治。


秋天,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刺入,待病人的气色变正常即可起针。


冬天,因为寒气比较重,病都会很深,下针时下到背后俞穴和腹穴上。


2.2短针刺法


【原则】针刺胸、腹、背部要避五脏。


【禁忌】刺中心脏立即死,刺中脾五天死,刺中肾七天死,刺中肺五天死,刺中膈不超过一年。


【方法】胸腹部疼痛位置及背部正对的位置同时下针,短刺不超过肋骨。用两支激光笔对成一条水平直线,让病人站在中间可以精确定位。


【原理】前为阴,后为阳,下针后阴阳互通,疼痛即可解除。


【案例】心脏痛法


2.3摇针


【主治】肿病。


【适用】八风八邪、三皇穴。经络上不可以摇针。


【方法】下针引气至,摇针泻气,出针。


【临床应用】a手肿:刺八风后摇针。b脚肿:下三皇穴后摇针,起针后有水从穴位溢出,同时小便量增加。





3.神、魂、魄


神分阴阳,阴为魄、主静,在肺,如喜欢躲在暗处、人少言、无斗志;阳为魂、主动,在肝,如梦游、亢奋、好动。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4021楼#
发布于:2016-02-28 22: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心得
(7)重阴重阳:以女性面部阴阳为例,左阴右阳,肝青在左边,如果一直往右边去,是阳上加阳,重阳,此即为亢进之象必死;肺白在右边,如果一直往左边去,是阴上加阴,重阴,生机已绝,生命机能停顿下来,故必死。重阳和重阴都为逆症,阴阳要平衡。
(7) 男子左为逆,右为从:男人左阳右阴,与女子相反。
2.3脉诊
(1)正常情况下阳脉浮(气长)、阴脉沉(气短),如果阳脉沉、阴脉浮,是凶脉。脉短若有若无而呼吸微弱,气绝死。
(2)脉症不符时病很难治疗如果是浮脉却自述没有表症(即为真脏脉,如溢脉和覆脉)、如果是沉脉却没有表症,都是阴阳反逆的症,不好治。如明明是燥热而不想喝水。
(3)关脉阳、尺脉阴,正常情况下,关脉大,脉形从手腕向后是从浅到深。
如果阴脉越来越小、阳脉越来越大抵到皮肤了,是阳要出来了,说明有表邪。本来皮肤有阳,足够抵御外邪的入侵,不需要内脏的阳向表过来。但当表邪很厉害时,内脏的阳会出来与外邪相抗,此时人就生病了,即寒热交锋;如果感到寒就是外邪胜,如果感到热就是阳气胜。
只摸到寸脉,说明阴气已经衰减,是孤阳脉,是阳热太盛、精气受损;只摸到尺脉,说明阳气已经衰减,是孤阴脉,是阴寒太盛阳气受抑制。孤阴脉、孤阳脉都是重病不好治。
脉形中空即芤脉,血不足,脉会变大,因为里面是空的,代表失血、血不够。手臂尺内青筋很多或者脸上比较暗看不到胃气表明血不足(贫血)。
病人在病重到正常过程中,脉是由开始的实脉到虚脉到正常,即病去掉后人呈现纯虚症,滋补一下即可。
人体按照阴阳平衡的道理在走。与天地阴阳平衡是相通的。
第十六篇 诊要经终论
1.脏气与时令之气的对应关系
一月二月,天地之气萌动,人体中肝气与之对应;
三月四月,天地之气壮大,人体中脾气与之对应;
五月六月,天地之气旺盛,人体中头脑之气与之对应;
七月八月,天地间阳气下降、阴气始生,人体中肺气与之对应;
九月十月,阴气渐盛地气闭藏,人体中心脏之气与之对应;
十一十二月,阴气盛极,阳气密藏,人体中肾气与之对应。
动物的本性都是按照节气走,人要向动物学习。
2.针灸刺法
2.1春夏浅刺、秋冬深刺
总原则:春天下针到筋,夏天下针到血脉,秋天和冬天下针到骨边。
诊断与治疗都要适度,太过及不及都不好,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深。针刺深度不对,不及产生的是静,使人无力少言,伤的是正气,而病气没有去掉,气会乱,病邪趁机而入;太过产生的是动,动到脏气,使人情志高亢,受到惊吓,多话等。
适用:病邪初起之时,对于内脏病而已针灸力量不足。
春天,病在皮肤腠理的缝隙处,即经脉处,浅刺出血即可。如果病情严重时会向内传到内脏(一二月肝脏,三四月脾脏)。
夏天,病邪在皮肤表面,刺络腧穴,即在孙络、四肢末梢放血即可,因为气当旺,病邪只在人体表面,不会深入,则需浅治。
秋天,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刺入,待病人的气色变正常即可起针。
冬天,因为寒气比较重,病都会很深,下针时下到背后俞穴和腹穴上。
2.2短针刺法
【原则】针刺胸、腹、背部要避五脏。
【禁忌】刺中心脏立即死,刺中脾五天死,刺中肾七天死,刺中肺五天死,刺中膈不超过一年。
【方法】胸腹部疼痛位置及背部正对的位置同时下针,短刺不超过肋骨。用两支激光笔对成一条水平直线,让病人站在中间可以精确定位。
【原理】前为阴,后为阳,下针后阴阳互通,疼痛即可解除。
【案例】心脏痛法。
2.3摇针
【主治】肿病。
【适用】八风八邪、三皇穴。经络上不可以摇针。
【方法】下针引气至,摇针泻气,出针。
【临床应用】a手肿:刺八风后摇针。b脚肿:下三皇穴后摇针,起针后有水从穴位溢出,同时小便量增加。

3.神、魂、魄
神分阴阳,阴为魄、主静,在肺,如喜欢躲在暗处、人少言、无斗志;阳为魂、主动,在肝,如梦游、亢奋、好动。
张瑞芝
会员
会员
  • UID2019755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4022楼#
发布于:2016-02-28 22: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4课心得

一,经脉气绝时,如何症状?
  1,太阳经气绝时,眼往上翻,角弓反张,手足抓紧,面苍白,津液已无,唯皮毛有些微尚存,一旦再出汗如油,必死
2,少阳经气绝,耳聋,关节松弛无力,眼怒,睁无法闭合,眼无法转动,必一日内死去面由清转白面由青转白,然后死
3,阳明经气绝时,口眼乱动,易惊吓,胡言乱语,面黄,脉尽时猛升大,到手足麻痹时,死亡降临
4,少阴经脉死绝…脸黑无光,齿生黄够,腹膨胀,食不下咽,大小便不通,死亡

5…太阴经气绝,腹胀满,呼吸不畅,一旦呕吐剧烈,气必上升,脸赤红,如秽物积体内,造成食不下咽大小便不通,会造成毛发枯萎面黑无光,必死亡
6,厥阴经气绝,中焦发热喉干苦,烦躁,严重时舌上卷,睾丸缩体内
    短刺,治痹病,治风湿性关节炎,在骨边用浅针直进直出,中医诊断必变阴阳,如病体外脓肿,向外长是阳,脓肿相里长是阴,阳症好治,阴症难治,中药也分阴阳

     二脉要精微论17
脉的诊断法如何?
1脉诊,一般清晨最佳,因阴气未起,阳气在体内未达四肢,食物未进身体,此时经脉正常,络脉调和,气血平稳,此可诊出   ,有过的脉,观气色知五脏兴衰,查脉可知六腑强弱,观外形枯知气血足与不足,以上决定生死
张帆
新手
新手
  • UID20184716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1
4023楼#
发布于:2016-02-28 22: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帆申请签到,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5课心得。
@教官-孝感-郑其赛

【常脉寸浮尺部深,常尺一寸寸九分。脉中之气领血行,长脉气滞短气闭。

常脉数至一息五,过五数脉热心烦;洪大尺阴浮病进。瘦人脉大胖子细。

脉中邪气病势读:上部脉盛邪壅上,呼吸急促喘满症;下部脉盛邪滞下,

下焦胀满现之病;代脉气衰时大小;细脉正气衰少弱;涩脉停滞难弹回,

手按不回不按回,或时无力跑得偏,涩脉主心痛之症。革脉大常且收敛。

病体阳浮成回逆。脉大急速如泉涌,病势为进且危险。二至向好近五至,

八至向好近五至。脉来隐约微细无,或如弓弦猝然断,弦脉气血绝人绝。

精明见于目眼诊,五色现于脸面诊。赤色红润却不露,不象砂石赤带紫;

光泽白色象鹅羽,不象盐白带灰暗;青色明润如璧玉,不象蓝青带沉暗;

黄如丝包雄黄润,不象土枯暗无华;黑色重漆光彩润,不象地苍枯暗尘。

五行五脏看五色,春天白色克贼邪。春常左青是为好。五脏真色暴露外,

真气外脱命不久。目之精明观万物,色状明暗皆不分,精气衰竭无眼神,

神失大病瘦不怕。安慰情志使无惧。五脏性守固增强,食不过饱言丹田,

正气劫夺会所致,重复言散神明乱。气满中焦多湿热,胃胀堵气声音浅。

体阴盖被四肢阳,饮水入胃饮食肠,残渣剩水到大肠,小肠气化水入肝,

汗出下痢尿失禁,阳虚汗出表阳虚。固守重要强五脏。望诊病人头背腰、

膝骨脏器见强弱,膝盖筋痹阳陵泉,天柱倾命不久矣,转摇不能阴阳离,

阳为主动阳见无。目深遂不识人矣,背曲肩垂呼吸动,姿势配合脏器弱。

背乃腧穴胸之府,腰乃肾阳肾之府,膝乃肝脏筋之府,脚无力量骨头病,

肾主骨来练功夫,打坐走路身体强。

春天脸青有光泽,脉跳有力常弦脉。五色主脉脉要和,不和危险如夏天:

人脸红润脉洪脉,肾水克细膀胱炎。五脏精气足为本。头部精明府低垂,

目陷无光神衰败。背悬五脏胸之府,背弯肩缩难转摇,伸展不开心肺衰。

膝筋汇聚筋之府,曲身附物肝衰惫。骨为髓府不久立,震颤摇摆髓虚衰。

脏气恢复强健生,脏气不回病难好,人亦无救人亡矣。】
张帆
新手
新手
  • UID20184716
  • 粉丝4
  • 关注0
  • 发帖数91
4024楼#
发布于:2016-02-28 22: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帆申请签到,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5课心得。
@教官-孝感-郑其赛

【常脉寸浮尺部深,常尺一寸寸九分。脉中之气领血行,长脉气滞短气闭。

常脉数至一息五,过五数脉热心烦;洪大尺阴浮病进。瘦人脉大胖子细。

脉中邪气病势读:上部脉盛邪壅上,呼吸急促喘满症;下部脉盛邪滞下,

下焦胀满现之病;代脉气衰时大小;细脉正气衰少弱;涩脉停滞难弹回,

手按不回不按回,或时无力跑得偏,涩脉主心痛之症。革脉大常且收敛。

病体阳浮成回逆。脉大急速如泉涌,病势为进且危险。二至向好近五至,

八至向好近五至。脉来隐约微细无,或如弓弦猝然断,弦脉气血绝人绝。

精明见于目眼诊,五色现于脸面诊。赤色红润却不露,不象砂石赤带紫;

光泽白色象鹅羽,不象盐白带灰暗;青色明润如璧玉,不象蓝青带沉暗;

黄如丝包雄黄润,不象土枯暗无华;黑色重漆光彩润,不象地苍枯暗尘。

五行五脏看五色,春天白色克贼邪。春常左青是为好。五脏真色暴露外,

真气外脱命不久。目之精明观万物,色状明暗皆不分,精气衰竭无眼神,

神失大病瘦不怕。安慰情志使无惧。五脏性守固增强,食不过饱言丹田,

正气劫夺会所致,重复言散神明乱。气满中焦多湿热,胃胀堵气声音浅。

体阴盖被四肢阳,饮水入胃饮食肠,残渣剩水到大肠,小肠气化水入肝,

汗出下痢尿失禁,阳虚汗出表阳虚。固守重要强五脏。望诊病人头背腰、

膝骨脏器见强弱,膝盖筋痹阳陵泉,天柱倾命不久矣,转摇不能阴阳离,

阳为主动阳见无。目深遂不识人矣,背曲肩垂呼吸动,姿势配合脏器弱。

背乃腧穴胸之府,腰乃肾阳肾之府,膝乃肝脏筋之府,脚无力量骨头病,

肾主骨来练功夫,打坐走路身体强。

春天脸青有光泽,脉跳有力常弦脉。五色主脉脉要和,不和危险如夏天:

人脸红润脉洪脉,肾水克细膀胱炎。五脏精气足为本。头部精明府低垂,

目陷无光神衰败。背悬五脏胸之府,背弯肩缩难转摇,伸展不开心肺衰。

膝筋汇聚筋之府,曲身附物肝衰惫。骨为髓府不久立,震颤摇摆髓虚衰。

脏气恢复强健生,脏气不回病难好,人亦无救人亡矣。】
何媛
贫民
贫民
  • UID201769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75
4025楼#
发布于:2016-02-28 23: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学习心得:
1,博脉
(1)症状:尺阴脉越来越小,寸阳脉变的越来越大,几乎到皮肤表面,即内脏的阳(生命力)往外走,脉博动很大时(阳主血主四肢关节)身体会发生手足不遂。
(2)原因:内脏里面的阳要往外走抗病邪,是表示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赢了即热,输了即寒。
凶脉
(3)A,脉独胜于寸,摸脉无阴脉,孤阳脉――阴气已消减了。
B,脉独胜于尺,阳脉无――阳气衰竭,阴脉太大,是孤阴脉
  2,脉形大中空无力示血不够,血不足时,阴尺脉会变大,里空,如葱一样。
(1)原因
A,手腕处关到尺泽青筋很多――贫血
B,脸无胃气,无法把入口的五味化成血
3,给人治病,把实脉治到虚脉是好转

 第十六篇  诊要经终论篇
 1,诊断与治疗的要领
肝:正月二月天阳始变,地阴始上升
脾:3,4月天阳始运转,地阴之气往上升
头:5,6月天阳之气正盛,地气亦升高,此际肺:7,8月主萧杀,阴气开始受损
心:9,10月阳气始冷,地气渐向下
肾:11,12月寒冷与地阴之气合并
  2,春夏秋冬刺血原则
(1)春天病在皮肤肌肉交接之处,浅刺出
(2)夏季病针刺更细的孙络,微出血即可
(3)秋季病时顺着皮肤纹理的空隙而刺,病人神色变为正常停止。
(4)冬季病必深,刺法必以背部俞穴为主,病重者针下必深及病处。轻者针下亦浅,用散刺法即可。
3,诊断和治疗原则:
(1)不要过也不要不及,病浅,刺浅,病深,刺深
(2)春夏针浅,秋冬针深(天冷可下到骨头旁)
  (3)四季乱用针刺法会造成以下几种情况
Aa,春季用夏季针刺法,不及而伤元气,后果是病人血脉混乱,气息欲绝,病邪则因毛孔大张而入骨髓,疾病法痊愈,反使病人食欲不振,呼吸会变得短促。
b,春季使用秋季针刺法,病邪无法尽出,病人会呈现抽筋拘挛气不下而上逆为咳嗽,病亦无愈,病人会呈现易惊或无事而哭等情志症状。
c,春季使用冬季针刺法,则会把病邪引入体内深处附于臟内,造成病人腹胀满,病不会好反而出现多话的现象。
Ba,夏季用春季针刺法,因邪无法尽出而滞留体内,使病人感到无力且怠惰懒散,疾病无法痊愈。
b,夏季使用秋季针刺法,病人气伤,导致病人懒于言语,时易受惊如被人逮捕似的。
c,夏季用冬季针法,病不但无法治愈,反而使病人气血皆伤,造成病人呼吸浅短,精神萎靡,时常动怒的现象。
C秋季使用春季刺法,使病邪无法尽散,造成病人健忘而无法成事。
秋季使夏季针刺法,病无法愈反而伤及气,使病人出现嗜眠又常作恶梦的现象。
秋季使用冬季针刺法,病人不愈反而因过重之针刺手法伤及气血,使病人呈现阵陴恶寒的症状。
Da,冬季使用春季针制法,病不愈反使表气损伤,病邪日深,使病人出现想睡又无法入眠之虚烦现象。
b,冬季使用夏季针刺法,病不好反使表阳之气四散不守而造成手足麻痹不仁的症状。
c,冬季使用秋季针刺法,病不好反而伤及欲收藏之正常津液,结果令病人出现极口渴的现象。

  5(1)针刺胸腹时注意事项:如刺中心脏,1日必死。刺中脾脏,5日必死。刺中肾脏,7日必死。刺中肺脏5日必死。刺中膈膜者,必损及中气管道,如病虽病好,但不足1年必死。
(2)肚脐到十四椎以下――直刺。下针度量的方法以横隔为准
难经短刺:很短的针,一般不穿过肋骨,心脏痛,前面下一针,后面正对的位置下一针
(3)刺针时不要裸身要盖布,隔布施刺,无效再刺,现代则开暖气。
(4)刺法大要:针刺肿病时,针出时必须摇针泻气。凡刺经络上穴道时不可摇动针柄。
例:肿的地方是形肿,手肿起,脚踝裸关节肿起来商丘透丘墟摇大针孔
凤翔
贫民
贫民
  • UID2018415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4026楼#
发布于:2016-02-28 23: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凤翔申请签到2016-28内经视频第24课心得
病人脚水肿,三皇穴出针摇一摇,水肿会去掉。
十二经脉完全断决是什么样子?太阳脉断,眼睛往上翻,反弓,色白绝汗出油。少阳终耳聋,同气相求,慢慢适应,关节都松掉,没力,眼睛直视,一天半死,色青白。阳明终口眼乱动,乱语,回光瓞照。少阴绝,黑色,牙齿变得很长,大小便不通。太阴绝腹胀,呼吸不畅,呕吐,面赤。二便不通用下法,表用汗法,面黑便秘,要把肾强起来,找到病因。厥阴肝经绝,中焦发热,口干舌卷,睾丸上缩。
十七脉要精微论:
十二刺法,偶刺,专治心痹,对刺,短刺用在短刺。针刀容易伤到筋。
清晨阴气未动阳气未散,内部阴盛,早上喝冷水是对的,四肢的阳会回到胃里面,不会得胃病,可以吃一些六味地黄丸保养。
脉是血之府,阳脉比较浮一点,脉长则气滞。
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027楼#
发布于:2016-02-28 23: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心得
搏脉庳躄(pichu),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 夺血。孤为逆,虚为从。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 行不所胜曰逆,逆见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复可数。 论要毕矣。
注解:脉搏动很盛大时,阳主四肢,所以身体发生手足不遂,是表示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脉独盛于寸口,如果只摸到寸口的脉,尺部没有脉了,表示阴气已消减了。如果脉独盛于尺,则表示阴脉过胀,阳气已衰之象,这叫做“孤脉”服形大又中虚空且软弱无力,表示血失不足了。孤脉乃危症,虚脉乃易治之脉,虚就是没有。使用“奇恒、揆度”之法,都以手大阴 肺经寅时为气行之始,周而复始,一旦气行之处无法通过,则为“逆”,逆盛则必死。只要气血能贯注依时而行,不为病邪所阻,则可生存。自然界由八方吹来的风,依循四季变换而改变方向,如此能周而复始,则万物必生。人体也同自 然界一样,如果一旦倒行逆施,则万物受损,伤 害无法计较矣,此纶之大要全矣。

搏脉:正常的脉是从寸脉往关脉斜下,因为寸脉阳脉浮,尺脉阴脉比较沉。若尺脉越来越深,寸脉又很浮突出来,就是内脏的阳要往外走,就是搏脉。当身体受邪时在表,内脏的阳会出来与外邪相抗衡。
血不足(贫血)的脉象:血不足时脉反而变得很大,因为里面是空的,如同摸到葱身一样,就是芤脉,芤脉就是中空的脉。从关到尺泽穴这一段手臂如果青筋比较多人就是贫血。气色,胃气看不到,脸色有黄有点暗,胃气没办法化身为血所以会有血不足现象。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诊断与治疗的要领在何处?
歧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 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 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 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注解:歧伯回答道,农历一月、二月,天阳之气始 变,地阴之气始生,此时人气在肝脏。三月、四 月,天阳已规律运转开始升,地阴之气向上升,人之气则聚于脾。五月、六月时,天阳之气正盛,地气亦升高,此际人之气聚在头。七月、八月时,阴气开始受损,此时人之气在肺中。九月、十月, 阴气开始变冷,地气渐向下行,此时人之气在心脏。十一月、十二月时,寒冷之气与地阴之气合并,此际人之气在肾。冬天要收藏少消耗能量。

故春剌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闲 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死循环,痛 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 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闲者散下。
注解:所以春季时得病,可用针刺络脉之处及皮肤上肉之交界处,只要浅刺出血即可停止。病势严重的会传入脏中,气者即环绕在针刺部位,不会深入也。夏季得病,则用针刺更细的孙络,四肢末梢的地方,微出血即止,病邪就会消除,气血循环就会正常。秋 季中病,则须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而剌,全身上 下都一致如此,病人神色变为正常即停止。冬季得病寒气重,所以深,故刺法必以背部俞穴为主,病势重者针下必深及病处,病轻者,则针下亦浅,用散剌法即可。(因为根据季节,气当旺时,病邪不容易进入身体,都在表。诊断不能过也不能及,所以针灸时,春夏要浅针,秋冬要深针。)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 脉乱气微。入淫骨髋,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 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着藏。 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夏刺春分,病不 愈,令人解堕。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 人少气,时欲怒。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 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 洒时寒。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 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
注解:春夏秋冬四季气候不同,各应用之刺法亦殊,翳师须遵行此常规所在。如在春季时却使用 夏季之针刺法,必然不及而伤及元气,结果造成病人血脉混乱,气息欲绝,病邪则因毛孔大张而入侵骨髓,无法痊愈,使病人食欲不振,呼吸会变短促。春季针时如使用秋季之针刺法,则会造成病邪无法尽出,故呈现抽筋拘挛气不下而上逆为咳嗽,病亦不愈,病人会呈现易惊或无事而哭等情志症状。春季时如使用冬季之刺法,则会把病邪引入体内深处附于臓内,造成病人腹胀满,病不会好,且栾为多话的现象。
夏季时用春季之刺法,病必不愈,因邪必无法尽出而滞留体内,如此一来,病人必会无力且怠惰懒散。夏季时使用秋季之剌法,病亦不愈, 病人气伤,以致病人呈现懒于言语,时易受惊如 遭人逮捕一样。夏季时使用冬季之刺法,病亦不愈,且气血皆伤,造成病人呼吸浅短,精神萎靡,时常动怒的现象。
秋季时使用春季之刺法,病必不愈,病邪无法尽散,造成病人健忘而无法成事。秋季时使用 夏季之剌法,病亦不愈,亦必伤及气,则会出现 嗜眠又常作恶梦的现象。秋季而用冬季之剌法, 病人亦不愈,必因过重之针刺手法伤及气血,此 时病人呈现阵陴恶寒的症状。
冬季时如使用春季刺法,病亦不愈,反使表 气损伤,病邪日深,使病人出现想睡又无法入眠 之虚烦现象。冬季时使用夏季刺法,病也不会好, 反使表阳之气四散不守,而造成手足麻痹不仁的 症状。冬季时使用秋季剌法,病不会好,反而伤 及欲收藏之正常津液,结果令病人出现极易口渴 的现象。
四季下针图解:侧面抛开来看。骨在肌肉中间为冬,骨上筋为春,血脉脉搏为夏,骨边为秋。按照四季下针,若春天下针没有下到筋处,只下到了脉搏处,就为不及,不但不能治症反而容易动气,不及时影响到正气,病气没有去掉,正气乱了,病气就会乘虚而入。表现出来的症状:不想吃东西,呼吸很短少气。
辨症法:不及表现的症状:静,少言,不想讲话,就是少气。
过表现的症状:动,情志高亢,话多。
心藏神,神分阴阳。神分到阴就是魄,魄主静(小孩白天不喜欢到太阳下玩,喜欢躲在阴暗的地方,就是静,就是肺),神分到阳就是魂,魂主动。(如小孩晚上梦游就是动,就是魂不守,就是肝)。阴和阳区分开来,所以处方会不一样。

凡刺胸腹者,必闭五藏。中心者环死,中脾 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鬲 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鬲与脾胃之处。 不知者反之。刺胸腹者,必以布憿着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复刺。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
注解:凡施用针术于胸腹之部时,必须避免刺到五脏,如刺到中心脏者一天便死,剌中脾臓者五日必死,刺中肾脏者七日死,刺中肺脏者五日死。刺中膈膜者,必损及中气之管道,如病虽治好,不足一年必死。施刺之人,知道要避免中脏者,乃是知道顺应之法则也。所谓“从”意,是指熟悉五脏与膈之间,不熟悉五臓膈位之人必会伤及它。凡刺胸腹者,必不裸身,身体以布盖, 隔布施刺,无效时再刺,施刺之人必须专心严肃的用针。凡针刺肿病(肿大)时,必摇动针柄,使针孔加大,病邪顺之而出;凡刺经络上穴道时不可摇动针抦,这是刺法之大要也。
短刺:心脏痛,心脏的前面和背后相对应的地方下两针短针,浅针。针下后痛马上去掉。
罗红灵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7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3
4028楼#
发布于:2016-02-29 00: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4集心得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十二经脉脉气完全断绝时的症状:
1,太阳经的脉气断绝时,病人目必上翻,角弓反张,手足紧抓不放,面色苍白,如再汗出如油时,病人必死
2,少阳经脉气尽时,会出现耳聋(虚证),全身关节松弛无力,眼目怒睁无法闭合,一日半内死,死前脸色呈青白色
3,阳明经气脉尽,口眼乱动,易惊,胡言乱语,面色发黄,手足麻痹出现后,死亡降临之际,会出现回光返照的现象。
4,少阴经脉气尽,脸黑无光,齿龈退缩,腹部胀满,食不下咽,二便不通而死
5,太阴经及气尽,腹胀满,呼吸不畅,呕吐,食不入,二便不通,面黑无光,至死
6,厥阴经脉气尽,中焦发热,喉咙苦干,舌头向上卷,睾丸上缩入腹至死
治病法则,有汗、吐、下法,如病在皮肤表面采用汗法,病在上,头面部或者喉咙,都用吐法,二便不通,攻其下法,如在
脏腑或经络之间,肌肉和肌肉中间时,采用和解的方式。


针灸基本理论与原则里提到的十二刺法,偶刺:专治心脾,心痛,在其的正面与背面各一针。
短刺法:治骨头的病,如风湿关节炎,在骨头上面磨搓。
辩阴阳,阴阳可以有很多细分,如脾经在中间,上面长痘,是阳,好治,如痘凹进去,是阴,不好治,药分阴阳,诊断也可以分阴阳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诊脉的时机,在清晨,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因晚上睡觉时阳气会散在四肢,内部身体中阴气聚盛,所以身子盖好,手脚头面露在外头
如此可以找到一个保养身体的方法,在刚醒之际,慢慢起来,即刻喝杯带海盐冷水,吃几粒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方药组成淮山、泽泻、山茱萸、茯苓、丹皮),如此坚持,永不沾胃病。。


脉诊,关为界,寸为阳,九分,尺为阴,一寸,阳脉的地方在表,阴脉在里一点
李水华
会员
会员
  • UID201856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0
4029楼#
发布于:2016-02-29 00: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0228《皇帝内经》第23课心得
女人左面为阴,右面为阳,左面部为肝,右面部为肺。在观察病人气色时,如肝的青色一直从左向右边去,是阳上加阳为重阳。当右部肺的白色一直从右向左边去,是阴上加阴为重阴。重阴重阳都是病情加重,是阴阳失衡。治疗法则就是让阴阳平衡。  
诊脉时寸为阳,尺为阴,阴脉越来越小,阳脉越来越大,是阳往外走,为搏脉,此时病在表,因有外邪侵袭,体内阳气会出来与之对抗,对抗时会产生寒热交合相争的现象。仅有寸脉,表示阴气消减,仅有寸脉,表示阳气消退,为独脉。脉中空而无力,是血不够。从尺脉到尺泽处如有很多青筋,是贫血。孤阳之脉或孤阴之脉都是危险。虚脉好治,实脉难治。
诊要经论篇第十六
  农历一月二月,天阳之气始变,地阴之气始生,此时人气在肝脏。三月四月,天阳已規律运转,地阴之气向上升,此时人之气在脾。五月六月,天阳之气正盛,地气亦升高,此时人之气在头。七月八月时,阳气开始受损,此时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渐盛,地气开始向下行,此时人气在心脏。十一月十二月,寒冷之气与地阴之气合并,此时人之气在肾。 治疗时,要按照四时节气,掌握针刺的深度、力道,如病在皮肤,浅刺即愈,病较重应留针,夏季针刺时,要刺孙络腧穴。 春夏病在表者下针浅,秋冬病在脏者下针深。病在表者针下至皮毛,病在骨者针下到骨边。下针要恰到好处,不能太过和不及-太过者伤氣血,并把病邪引入体内。不及者病邪无法尽出体外。下针时,必避开五脏之心肝脾肺肾,如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隔者皆为伤中一岁必死。短刺止痛法:胸痹疼痛,可在痛点处假想一条直线,在前后各下一针,用短针即可。天冷时下针要注意保温。要严肃手不要抖,如遇到肿症下针出针时要摇针,为泻法,经络上的穴位不可以摇动针柄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4030楼#
发布于:2016-02-29 00:40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心得: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续

女人左面为阴,右面为阳,左面部为肝,右面部为肺。在观察病人气色时,如肝的青色一直从左向右边去,是阳上加阳(重阳)。当右部肺的白色一直从右向左边去,是阴上加阴(重阴)。重阴重阳都是病情加重,是阴阳失衡。揆度和奇恒讲的就是分辨阴阳。阴阳要平衡,如同人的皮层,肌肉为阳,肥肉(脂肪)包裹肌肉为阴,皮肤为阳。
脉搏动很盛大时,乃身体发生手足不遂,是表示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脉独盛于寸口,表示阴气已消减了。如果脉独盛于尺,则表示阳气已衰之象,这叫做“孤脉”服形大又中虚空且软弱无力,表示血失不足了。孤脉乃危症,虚脉乃易治之脉。使用“奇恒、揆度”之法,都以手大阴肺经寅时为气行之始,周而复始,一旦气行之处无法通过,则为“逆”,逆盛则必死。只要气血能贯注依时而行,不为病邪所阻,则可生存。自然界由八方吹来的风,依循四季变换而改变方向,如此能周而复始,则万物必生。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如果一旦倒行逆施,则万物受损,伤害无法计较矣,此纶之大要全矣。
虚实脉:虚脉代表体内没有长东西,实脉则有东西。人体病去后,呈现虚的症状。虚脉好治,治病时将实脉治疗为虚脉表示治疗有效。
正常脉:阳脉浮,阴脉沉(表)人体内的阳气会自发抵抗病邪。
独脉:如捏葱管,血不足,脉变大。孤脉:分孤阴脉(只有阴脉)、孤阳脉(只有阳脉)都很危险。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黄帝问;诊断与治疗的要领在何处?
岐伯答道:十二节气与气血变化
    农历一月、二月,天阳之气始变,地阴之气始生,此时人气在肝脏。三月、四月,天阳(天气)已规律运转,地阴(地气)之气向上升,人之气则聚于脾。五月、六月时,天阳之气正盛,地气亦升高,此际人之气聚在头。七月、八月时,阴气开始受损,此时人之气在肺中。九月、十月,阴气开始变冷,地气渐向下行,此时人之气在心脏。十一月、十二月时,寒冷之气与地阴之气合并,此际人之气在肾,就像动物要冬眠,而现在的人就打乱了。
治疗时,要按照四时节气,掌握针刺的深度、力道,如病在皮肤,浅刺即愈,病较重应留针。春夏病在表者下针浅,秋冬病在脏者下针深。病在表者针下至皮毛,病在骨者针下到骨边。下针要恰到好处,不能太过和不及-太过者伤氣血,并把病邪引入体内。不及者病邪无法尽出体外。
所以春季时得病,可用针刺络脉之处及皮肤上肉之交界处,只要浅刺出血即可停止。病势严重的会传入脏中,气者即环绕在针刺部位,不会深入也。夏季得病,则用针刺更细的孙络,微出血即止,病邪就会消除,气血循环就会正常。秋季中病,则须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而刺,全身上下都一致如此,俟病人神色变为正常即停止。冬季得病必深,故刺法必以背部俞穴为主,病势重者针下必深及病处,病轻者,则针下亦浅,用散刺法即可。
四季下针方法
    春到筋,夏到血脉,秋冬下针到骨边。诊断和治疗不要太过或不及,病在浅则治浅,病在深则治深。太过或不及都不好。太过可导致“动”,不及可导致“静”。现代针很细,无论春夏秋冬,下针一般不会乱到气。
    春夏秋冬四季气候不同,各应用之刺法亦殊,医生须遵行此常规所在。如在春季时使用夏季之针刺法,必然不及而伤及元气,结果造成病人血脉混乱,气息欲绝,病邪则因毛孔大张而入侵骨髓,无法痊愈,使病人食欲不振,呼吸会变短促。春季针时如使用秋季之针刺法,则会造成病邪无法尽出,故呈现抽筋痉挛气不下而上逆为咳嗽,病亦不愈,病人会呈现易惊或无事而哭等情志症状。春季时如使用冬季之刺法,则会把病邪引入体内深处附于臓内,造成病人腹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4031楼#
发布于:2016-02-29 01: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心得:
女性左阴右阳,重阴重阳都是逆症,很危险。阴阳要平衡,如同人的皮层,肌肉为阳,脂肪包裹肌肉为阴,皮肤为阳。
奇恒和揆度就是分辨阴阳
脉搏动很盛大时,乃身体发生手足不遂,是表示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脉独盛于寸口,表示阴气已消减了。如果脉独盛于尺,则表示阳气已衰之象,这叫做“孤脉”服形大又中虚空且软弱无力,表示血失不足了。孤脉乃危症,虚脉乃易治之脉。使用“奇恒、揆度”之法,都以手大阴肺经寅时为气行之始,周而复始,一旦气行之处无法通过,则为“逆”,逆盛则必死。只要气血能贯注依时而行,不为病邪所阻,则可生存。自然界由八方吹来的风,依循四季变换而改变方向,如此能周而复始,则万物必生。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如果一旦倒行逆施,则万物受损,伤害无法计较矣,此纶之大要全矣。
虚实脉
正常脉:阳脉浮,阴脉沉(表)
人体内的阳气会自发抵抗病邪。
芤脉:如捏葱管,血不足,脉变大。
孤脉:孤阴脉(只有阴脉)、孤阳脉(只有阳脉)都很危险。
人体病去后,呈现虚的症状。虚脉好治,治病时将实脉治疗为虚脉表示治疗有效。
1)正月二月,天阳之气始变,地阴之气始生,此时人气在肝脏。
2)三月四月,天阳已規律运转,地阴之气向上升,人之气聚在脾。
3)五月六月,天阳之气正盛,地气亦升高,此时人之气聚在头。
4)七月八月时,阳气开始受损,此时人气在肺。
5)九月十月,阴气渐盛,地气开始向下行。此时人气在心脏。
6)十一月十二月,寒冷之气与地阴之气合并,此时人之气在肾。故春病针刺在络脉,夏病针刺在孙络,秋病顺着皮肤腠理而刺,冬病刺人体俞穴为主。
春夏病在表者下针浅,秋冬病在脏者下针深。病在表者针下至皮毛,病在骨者针下到骨边。下针要恰到好处,不能太过和不及-太过者伤氣血,并把病邪引入体内。不及者病邪无法尽出体外。下针时,必避开五脏之心肝脾肺肾,
1-如误扎到心脏,一日死。
2-扎到脾脏,五日死。
3扎到肾脏,七日死。
4~扎到肺脏,五日死扎到中膈者,必损中气之管道,病虽愈,但不足一年必死。凡刺實症或身体有积水,肿胀等病,必摇动针柄,使气孔加大,让病邪顺之而出。刺经络上的穴道不可摇动针柄。這是刺法之大要。
张洪玮
贫民
贫民
  • UID201793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0
4032楼#
发布于:2016-02-29 06:53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心得。
 1、女人的脸右边是阳,是肺,左边是阴,是肝,如病色一直往右边去,阳一直往上加是重阳,阳上加阳;如果说是从右边往左边走,那是重阴,阴上加阴,重阳和重阴都逆症。阴阳平衡是常态,如果阳外走,肝里面没阳的时候,阴就会凝聚在里面,久了就成阴实。肥肉是阴,瘦肉是阳,肥肉是包着瘦肉,外面还包着一层皮,皮是阳,阴和阳一层一层保持着阴阳平衡。
2、如果尺阴脉变的越来越小,寸阳脉变的越来越大,几乎到皮肤表面上来了,即内脏的阳往外走是博脉,脉博动很大时是内脏里面的阳要往外走抗病邪,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赢了就热,输了就是寒。脉独胜于寸,就是摸脉时,后面的尺脉没有了,是孤阳脉,表示阴气已消减了。阳脉没了,则表示阳气衰竭,阴脉太大,是孤阴脉。两者都是凶脉。脉形大中空无力示血不够,血不足时,看手臂阴尺脉这段,脉就会变大,里面是空的,压下去像空的葱一样。从手腕处关的位置到尺泽这段青筋很多是贫血。看气色,脸上本来是胃气带一点黄,比较暗,胃气看不到,五味入口到胃以后,没有办法化成人血,都会有血不足现象。孤阴之脉或是孤阳之脉都是危象,虚脉很好治。简单讲虚实,摸脉是虚的代表里面没有长东西。阳实和阴实就是实脉,摸到实脉就不好。本是实脉,把病人从实脉治到虚脉这很好。病人在从生病回到正常之前都呈现纯虚症。
 3、正月二月天阳开始变,地阴开始往上升,人气在肝脏。三四月天阳开始运转,地阴之气往上升,人的气要跟时节走,人气聚脾。五六月天阳之气正盛,地气亦升高,此际人气聚在头。七八月主萧杀,阴气开始受损,此际人气在肺中。九十月阳气开始变冷,地气渐渐向下行,此时人气在心脏。十一二月寒冷与地阴之气合并,人气在肾。因为合并,所以很多动物冬眠,尽量不要消耗人体内的能量,收藏起来。春天得病时是在皮肤肌肉交接之处,浅刺出血即可。夏季得病时针刺更细的孙铬,微出血即可。秋季得病时需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而刺,病人神色变为正常停止。冬季得病必深,刺法必以背部俞穴为主,病重者针下必深及病处。轻者针下亦浅,用散刺法即可。诊断和治疗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病在很浅,我们就很浅的治,病的很深,我们就刺的很深。总之就是春夏针浅,秋冬针深,天冷的时候下针可以下到骨头的旁边。不及的时候产生的症状都是静,不讲话少言,太过产生的症状是动,情志变得很亢奋,讲话很多。
  4、下针胸腹时一定要避开五脏,刺到心脏一日便死,刺到脾脏五日便死,刺到肾者七日死,刺到肺者五日死,刺中隔膜就算病好了,也会一年必死。肚脐到十四椎以下才用直刺。我们下针度量的方法以横隔为准,横隔有一些在心蔽骨的上面,有一些在肋骨的上面,隔上是心肺,隔下是肝肾脾。难经上讲短刺,很短的针,心脏痛,前面下一针,后面正对的位置下一针,一般不穿过肋骨。针刺肿病时,针出时摇针泻气。凡刺经络上穴道时不可摇动针柄。肿起来下针后摇大针孔。脚踝裸关节肿起来用商丘透丘墟。
魏小芳
侠客
侠客
  • UID2017985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24
4033楼#
发布于:2016-02-29 07: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魏小芳申请签到 2015-02-28《黄帝内经》第24课时心得
一、十二经脉的脉气尽绝时的症状
1、太阳经的脉气断绝时,病人目必上翻,角弓反张,手足紧抓不放,面色苍白, 此际津液已亡,唯皮毛上有些微尚存,一旦再汗出如油,乃津液尽矣,病人必死。
2、少阳经脉之气尽时,病人必有耳聋现象,全身关节松弛无力,眼目怒睁无法闭合,目睛无法转动时,病人必一日半内死亡,死前色会先呈青色再转白色,后死。
3、阳明经脉之气尽时,病人会口眼乱动,易受惊吓,胡言乱语,面色发黄,在脉气将尽时会出现一时之盛大,但等到手足麻痹时,也是死亡之时。
4、少阴经脉气尽时,病人脸黑无光,齿龈退缩而生黄垢,腹部膨胀,食不下咽,大小便不通而死亡。
5、太阴经脉气尽时,腹会胀满,呼吸不畅,善于噫气与呕吐,一旦呕吐剧烈时,气必上升,病人脸上会呈现赤色状。如杲呕吐不出秽物积留体内,造成食物不入,大小便不通,终而产生面色黑无光,皮毛呈现干燥枯萎的现象,而直到死 。
6、厥阴经脉气尽时,病人中焦发热,喉咙苦干, 多溺而心情烦燥,严重时舌向上卷。睪丸上缩入腹而死。
二、十二刺法
偶刺,治心痹,正面一针后面一针;短刺,治骨痹,哪点痛在骨头上下针直针。
三、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1.诊脉一般在清晨日出时为最好,因为此时人初醒乃阴气未起, 阳气聚于体中尚未达于四肢,食物又尚未进入身体,此际经脉最正常且络脉调和,气血最平稳。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4034楼#
发布于:2016-02-29 07: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62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心得:
关脉阳、尺脉阴,正常情况下,关脉大,脉形从手腕向后是从浅到深。
如果阴脉越来越小、阳脉越来越大都抵到皮肤了,是阳要出来了,说明有表邪。本来皮肤有阳,足够抵御外邪的入侵,不需要内脏的阳向表过来。但当表邪很厉害时,内脏的阳会出来与外邪相抗,此时人就生病了,即寒热交锋;如果感到寒就是外邪胜,如果感到热就是阳气胜。只摸到寸脉,说明阴气已经衰减,是孤阳脉,是阳热太盛、精气受损;只摸到尺脉,说明阳气已经衰减,是孤阴脉,是阴寒太盛阳气受抑制。孤阴脉、孤阳脉都是重病不好治。
脉形中空即芤脉,人血不足,脉会变大,因为里面是空的,代表失血、血不够。尺内青筋很多是贫血。病人在病重到正常过程中,脉是由开始的实脉到虚脉到正常。
人体按照阴阳平衡的道理在走,与天地阴阳平衡是相通的。

诊要经终论篇(十六)
诊断和治病的要理:人体经脉之气与时令之气的对应关系。一月二月,天地之气萌动,人体中肝气与之对应;三月四月,天地之气壮大,人体中脾气与之对应;五月六月,天地之气旺盛,人体中头脑之气与之对应;七月八月,天地间阳气下降、阴气始生,人体中肺气与之对应;九月十月,阴气渐盛地气闭藏,人体中心脏之气与之对应;十一十二月,阴气盛极,阳气密藏,人体中肾气与之对应。动物会按节气走。

四季刺法:
诊断与治疗都要适度,太过及不及都不好,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深。
春天,病在皮肤腠理的缝隙处,即经脉处,针刺出血后就停止。如果病情严重时会向内传到内脏,一二月肝脏,三四月脾脏。如果针刺到孙络。夏天,病邪在皮肤表面,刺络腧穴,即在孙络、四肢末梢放点血就会好,因为气当旺,人的气和天地的气是相和的,病邪只在人体表面,不会深入。秋天,病在皮肤及皮肤与肌肉交接处,浅刺,只要病人的气色变正常就可以停。冬天,因为寒气比较重,病都会很深,下针时下到背后俞穴上。春天下针到筋,夏天下针到血脉,秋天下针在皮肉之间,冬天下针到骨边。由皮肉到血脉。
针刺深度不对,不及产生的是静,动气,气会乱,少言,使人无力,不想吃饭,伤的是肺气;
太过产生的是动,动了人的脏气,使人受到惊吓,多动,亢奋,话多等。下针原则:春夏浅,秋冬深。针过与不及,正气未至邪气未走。神分阴阳,阴为魄、主静,在肺;阳为魂、主动,在肝。

针刺要避五脏:
刺中心脏立即死,刺中脾五天死,刺中肾七天死,刺中肺五天死,刺中膈不超过一年。
扎背针时要斜刺以避开五脏。
心脏痛短刺:从痛的部位前后短针直刺,阴阳就通,立刻不痛。天冷时扎针要提高环境温度保证病人不要受凉。现在不要隔衣扎针,开暖气。
摇针:经络上不可以摇针。在肿病时用,八风下针,得气后,摇针泻气。
行肿:病人脚肿用摇针,天地人三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水道扎完会出水。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