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楼#
发布于:2016-02-29 10: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2班-山东-姜绍艳申请签到
2016-2-28《黄帝内经》第22集心得 汤液醪醴论 十四篇 现代人杂念多,环境污染,病邪必盛,必须内攻强烈汤药,外使针刺艾灸才能治好。 某些病人这样也治不好,反而形体弊坏,气血竭尽,根本原因是病人不相信,以致精气败坏,卫气失去作用。病在横隔膜以上,治后会吐,病在以下治后会泻。 初病时,在皮肤表症,在十二俞穴和354穴道反应,此时不是病,调理好为上工,到现在基本都是得病后才开始治。有的病是由皮毛入里,有的病是因为五脏阳气衰弱而生的。肺气主肃降,少腹积液多,则堵塞肺阳气不下而反散出体外,病人逐渐消瘦,肾阳不上升反隔拒于内,阴阳相隔上下不交。治症:肺主皮毛,缪刺法,井穴放血(四肢末梢,青筋点刺放血,静脉曲张处),疏通瘀血、阻碍之处。缪刺可使全身上下气血加速流走,毛孔打开,发汗,促进肠胃及膀胱作用,促使排出腑内浊物,这时脏内的精气就会趋于稳定。 玉版论要: 《撰度》度量疾病深浅,《奇恒》说明异常疾病,《五色》《脉变》《揆度》都是观察色脉之间有无神色。 人体内不同的变化都在脸上显现。病色浅的用五谷汤十天可治愈。病色较深时,二十—曰内治愈。 病色过深而色黯,用药酒煮汤药治疗—百天治愈。面脱,油光没有了,很多灰尘一样,到—百天就死亡。短脉(阳气短,阴阳脉反逆),病温(燥热口渴又不想喝水),都是死症(脉正是合的好治,脉反逆不好治,如是表症脉,必定有表症,如果没有表症,则是脉反逆,危险)。 整个脸色如以胃气来观测,胃气上移为逆,凶(头为阳之极,阳极生阴,向下走为常态,反逆为凶);下移为顺,良。女子病色在右侧的为逆,左侧为顺,男子相反,如果病色变顺为逆,在男子则为阳,在女子则为阴,皆是死证。 |
|
4051楼#
发布于:2016-02-29 10: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2班-山东-姜绍艳申请签到
2016-2-28《黄帝内经》第22集心得 汤液醪醴论 十四篇 现代人杂念多,环境污染,病邪必盛,必须内攻强烈汤药,外使针刺艾灸才能治好。 某些病人这样也治不好,反而形体弊坏,气血竭尽,根本原因是病人不相信,以致精气败坏,卫气失去作用。病在横隔膜以上,治后会吐,病在以下治后会泻。 初病时,在皮肤表症,在十二俞穴和354穴道反应,此时不是病,调理好为上工,到现在基本都是得病后才开始治。有的病是由皮毛入里,有的病是因为五脏阳气衰弱而生的。肺气主肃降,少腹积液多,则堵塞肺阳气不下而反散出体外,病人逐渐消瘦,肾阳不上升反隔拒于内,阴阳相隔上下不交。治症:肺主皮毛,缪刺法,井穴放血(四肢末梢,青筋点刺放血,静脉曲张处),疏通瘀血、阻碍之处。缪刺可使全身上下气血加速流走,毛孔打开,发汗,促进肠胃及膀胱作用,促使排出腑内浊物,这时脏内的精气就会趋于稳定。 玉版论要: 《撰度》度量疾病深浅,《奇恒》说明异常疾病,《五色》《脉变》《揆度》都是观察色脉之间有无神色。 人体内不同的变化都在脸上显现。病色浅的用五谷汤十天可治愈。病色较深时,二十—曰内治愈。 病色过深而色黯,用药酒煮汤药治疗—百天治愈。面脱,油光没有了,很多灰尘一样,到—百天就死亡。短脉(阳气短,阴阳脉反逆),病温(燥热口渴又不想喝水),都是死症(脉正是合的好治,脉反逆不好治,如是表症脉,必定有表症,如果没有表症,则是脉反逆,危险)。 整个脸色如以胃气来观测,胃气上移为逆,凶(头为阳之极,阳极生阴,向下走为常态,反逆为凶);下移为顺,良。女子病色在右侧的为逆,左侧为顺,男子相反,如果病色变顺为逆,在男子则为阳,在女子则为阴,皆是死证。 |
|
4052楼#
发布于:2016-02-29 12: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6年2月29日《黄帝内经》第32课心得
因此能从诊脉上察出胃之阳气盛衰者,就可察出病人,病从何而来,能从脉上察出五脏阴气之盛衰者,就能断出病人生死之期。这就是因为时节属性与所病之脏腑,依五行相克的法则,知道何时会受到病邪最强力之伤害,终致运转停止而死亡。因此人体与自然界的节气是相通的,所以风邪是百病之始生所在,风寒直中于人,令人的皮毛直竖,毛孔闭,体热充斥于内无法散出,于此时,可以用发汗的方法,使毛孔开而汗出,病邪就会离开身体。病邪若已离表而较深入到肌肉,则会成为麻木不仁或生肿痛,此时当以热药烫布或火灸来慰贴所痛之处,或用针刺放血等来使病去,如果施治不当,病邪会入居于肺中,病名“肺痹”,造成病人咳嗽气逆不下。如此时再不治愈,则病邪就会传到肝上,这就是肺金克肝木,也就是逆传,病名“肝痹”,又名为“厥”,会令病人胁痛且食入即吐,此时可按症状取用穴道,施用针术来治,如未及治愈,入肝之邪就会再传到脾,病名“脾风”,病人会全身发黄且腹中热盛,烦躁不巡,甚而汗黄或小便黄。此时仍可用汤药内服或按摩穴位或以热药水浸泡身体。如施治不当,则脾病必内传肾,此病名“疝瘕”,症状为小腹烦热而刺痛,大小便出白津,另一病名为“蛊”。这时候,,也可按症施药去除病邪。如果治疗失当,病邪必由肾再传入心,病人此时就会呈现出手足痉挛而拘急,此病名“瘛”,此际吾人可用针灸药物并施,以求病愈。如再失去治疗时机,只须满十日未除,必造成死亡。这是病人体内病邪移转的次序。若病邪属慢性疾病,肾之病传入于心,心为群主之官不受病,此时病复传回肺,就成为肺病之发寒发热,此病已深且顽固,正常可再活三年,这是病势较缓时所传变的法则。 但是像一些突发的急性病,则不须考虑其传变的法则与治法。因为有时它会不按照传化的顺序来发展病情,这是由于人的忧恐悲喜怒等情志上的影响。而改变正常顺序,且一发即成重病矣。人常因遇喜而心气大虚,造成肾气乘虚而入。人常因盛怒而致肝气亢奋影响到脾;人过悲而肺气张而影响到肝;人过恐而致肾气受损以致脾气乘虚而入;人忧而致肺气虚损心气乘虚而入。这是情志过劳而生传变的五种变化。如果从脏中发出的病有五种,再加相克的五种变化,则有五乘以五倍的二十五种变化产生,此二十五种传乘会影响到正常之传化。故名“传乘”。 病人呈现消瘦骨枯,皮骨相连之外形,胸中气胀,呼吸短促大小不利,一呼吸则身体动摇不定,此生命只剩六个月。如果出现真脏之脉,则可依据其相克之节气而预知其死亡。如果是同样症状,但病人胸内痛而牵引肩头,这可预期一月这内必死,若出现真脏之脉,则必死于与其相克之日。如果同一症状出现,加上病人身发热,肌肉消失,再现真脏无胃气之脉,病人只剩十个月寿命。如果肉消骨现,皮骨相连,病人动作缓慢无力,再有真脏之脉,如此可断言病人一年内乃死。再见到真脏之色,就可以知其所克之日死。又如病人骨消肉陷,胸肋背脊外现,胸中气胀,腹中疼痛,情绪不安,肩背生热,形消肉脱,目眶凹陷,又有趁脏之脉,目已不识人,此为立即死亡之征兆。如果仍能认人,则必在所被克之日死。 亦有突然身中他物,身体立虚,造成五脏不受胃气之津液,血脉水道皆阻塞不通,无法正常呼吸,例如高处坠下或溺于水中,这就不可预期死亡了,亦有脉停止不来,或人一呼吸间脉来五、六次,而病人处于饥肉皆实,又不见真脏之脉,而却死亡的。 肝的真脏脉形,是由寸口到尺部都绷紧如刀刃,按压时如按到琴弦一样,一旦出现此脉,加上病人面色青白不光泽,皮上毛如折曲状,此为必死。心的真脏脉形,其坚实有力,按之如摸薏苡子一样,一粒粒的感觉,病人面色赤且黑,皮上毛如折曲状,亦为必死。肺的真脏脉形,其形大而中空无力,如像羽毛触到人的皮肤一样。病人面色白且红,又无光泽,皮上毛折曲,则病人必死,肾之真脏脉形,其跳时力经而有时中止,按之有如用指头去弹石子一样,感觉其很坚硬的样子,病人面色黑且黄,又无光泽,皮上毛卷曲者,病人必死,脾的真脏脉形,且无光泽,又皮上毛卷曲者必死。凡各脏见其真脏之脉及色,皆为必死之兆。 黄帝问道,为什么出现真脏之脉会死呢? 歧伯答道,因为五脏皆受气于胃,此其故也。胃,为五脏津液能源之所在也。五脏之气,不会来自手太阴肺经,都是因为有胃气,而后再输送到肺中。五脏各有其气血流注之时,但都来自手太阴肺经之运送,一旦病邪严重,则人之精气必衰弱。所以严重的病人,其胃之气必然无法与脏气同时贯注于手太阴肺经中,于是就使真脏之气独现。凡独见真脏之脉,此必病邪已完全破坏其脏之功能,故其必死。 |
|
4054楼#
发布于:2016-02-29 12:46
您好楼主,我乳腺增生有块,月经不来,我应该怎么灸谢谢
|
|
4055楼#
发布于:2016-02-29 14: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2月29日《黄帝内经》第25課心得:
一個脈週期有5跳,一息五至,2+2+1=5 勀色:春天臉色應該青色,結果是白色,說明是金克木,臉上顯剋色 自然死亡:神沒了,平常要心平氣和,無欲無求,不要害怕,才能長壽。 脈診:脈是血液會聚的地方,而血的循行要依賴氣的統帥,氣現行,血后至 脈長:說明氣機順達 脈短:氣虛氣滯、血液運行無力 脈快:體內有熱邪 脈大:病熱進增 上部脈盛:病氣塞于胸 下部脈盛:病氣脹于腹 代脈:病氣衰 細脈:氣血虛少 澀脈:氣滯血瘀 脈:非常剛硬,勢如湧泉,這是病情加重,很危險 脈:脈來似有似無,脈去如弓弦斷絕,必死 面色:是精氣的外在表現,如果極敗之象顯現,那麼壽命就不長了 赤色:應該象白綢里過著硃砂,白裡透紅;不應該象赭石一樣紅里透紫 白色:應該象鵝的羽毛,白亮;不應該象鹽一樣白而雜暗 青色:應該象碧玉青而潤澤,不應該青而暗沉 黃色:應該象羅裹雄黃,黃中透紅,不應該象土一樣黃而沉滯 黑色:應該象重漆一樣黑而亮,不應該象碳那樣黑而暗枯 眼睛:如果長短不分、黑白不分,則證明精氣衰敗了 五臟:作用是藏經守內。如果五臟能夠守護精氣,病人的健康就能恢復;否則,病人就瀕於死亡了。 腹氣盛,臟氣虛滿,說話聲音重濁,象從屋子里發出的一樣,這是重漆被濕邪所蒙蓋的原因; 說話聲音低微,說了再說,這說明正氣已經衰敗了; 病人不知收拾衣被,胡言亂語,部分親疏遠近,這說明神氣紊亂; 腸胃不能納藏水谷,大便不禁,這說明腎虛不能禁固了; 小便不禁,這說明是膀胱不能閉藏了。 汗尿同源: 汗:來自肺,汗流不止,說明表皮無法固住汗,表皮屬陽,因此叫陽虛,或表陽虛, 尿:腎的水二次蒸餾后殘渣進入膀胱 五腑:如果五腑由弱轉強,可活;否則,就會死亡。 頭:精明之腑,天柱是用來撐天的,用來撐頭的,如果某天天柱傾,則病人精神要衰敗了 胸:背之腑,如果背彎曲而肩下垂,則胸要壞了 腰:腎之腑,如果腰不能轉動,腎氣要衰竭了; 膝:筋之腑,如果屈伸困難,走路有曲背低頭,則是筋疲憊了; 髓:骨之腑,如果不能久立,行走動搖不定,則是骨要衰頹了 走路是最好的運動,可以鍛煉臟腑 關格:人的臟腑與四時相違背,陰陽不相應和。如果五臟的精氣過盛,六腑的傳化之物則不足;如果五臟遲於四時的變化相應,則五臟的精氣不足,導致六腑的傳化之物有餘。 |
|
4056楼#
发布于:2016-02-29 15: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2016年2月28日《黄帝内经》第23课学习心得 女人的脸是左边阴右边阳。如果当阴阳不平衡时,左边肝的青色一直往右走就是“重阳”。若肺的白色一直往左走就是“重阴”。“重阳”和“重阴”都是重症。如肝内有阴有阳,阴阳本来是平衡的。若肝阳往外走,阴就会在肝里累积,日久就会出现阴实症,危险。例如,人身上的瘦肉是阳,肥肉是阴,肥肉是包着瘦肉,外面的表皮又是阳,阴阳总是互相制衡的。 脉寸关尺,上为阳下为阴,从侧面看关脉比较大,常脉的走向是从外侧向内倾斜。因阳脉浮潜,阴脉下沉。若阴脉渐小,阳脉渐大,欲浮出表皮,为搏脉。说明脏的阳气正往外走,寒热就会相争。阳主四肢皮毛,脉搏盛大,会手足不遂。出现此现象因为表。本来体表就有阳,若这个阳气够,足以抵抗外邪入侵,人不会生病。若体表的阳气不足,体内的阳会出来与外邪相抗,人就会出现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赢了就会热,输了就会寒。 脉独盛于寸口,如果只有阳脉无阴脉,是阴气已消减;脉独盛于尺,只有阴脉无阳脉,是阳气已衰。孤阴和孤阳都是孤脉,脉大而中空如茐管软弱,是血不足,出现芤脉,危症。尺部到尺泽这一段,若青筋很多就是贫血,五味入口不能化生为血,脸色暗黄也是血不足。 脉虚症易治,孤阴孤阳脉脉实难治。摸到脉虚说明体内没长异物,摸到实脉说明里面长东西,一般都是重病。病人从生病到恢复正常的阶段都是纯虚症,以滋补为上。肺经寅时是气行之始,循环不断。气行不通就会逆,逆盛则死。只要气血能依时流畅巡行,人就不会为病邪所犯。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诊断和治疗的要点:寅月农历一月、二月天阳之气始变,地阴之气始生,此时人气在肝脏。三月、四月,天阳已规律运转,地气向上升,气随节气,人气聚于脾。五月、六月,天阳正盛,地气升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开始肃杀受损,此时人气在肺。九月、十月天气开始变冷,地气下行,人气在心脏。十一月、 十二月寒气与地阴之气合并,人气在肾。人要像动物冬眠,保护起来。 春季得的病,一般在皮肉交界处,用针浅刺出血即可停止。病势严重的会传入内脏,气只是环绕在针刺部位,不会深入。夏季得病,则用针刺更细的孙络,微出血即止,中病即止,不要太过和不及,所以下针时春夏浅,秋冬深
。秋季初病,须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而剌,全身都如此,待病人神色变正常而止。冬季得病必深,针刺背后俞穴为主,病深重者下针深,病轻者下针亦浅,用散刺法。 春夏秋冬四时不同,刺法亦有别。春夏浅针,秋冬深针。春用夏刺法必不及且伤元气。病邪会因毛孔大开侵入骨髓,使病人血脉混乱,食欲不振,呼吸短促。春用秋刺法,病邪无法尽出,病人会抽筋,挛急,气逆,咳嗽,还会有易惊,爱哭症状。春行冬刺法,会把病邪引入体内深处附于脏内,造成腹胀满,多话。一般治地不及病人会静,治地太过病人多动。 现在的针都很细,临床操作本着春夏浅,秋冬深的原则,但也不用过于计较深浅。 夏用春刺法,因邪无法尽出滞留体内,病人会无力,怠惰懒散。夏用秋刺法,病人气伤,会少气懒言,易惊。夏用冬刺法,病人气血皆伤,呼吸短浅,精神萎靡,易怒。 神分阴阳。阴主魄,阳主魂。魄有病,人静,话少,治肺,用阴药;魂有病,人动,亢奋话多,治肝,用阳药。 秋用春刺法,病邪无法散尽,病人健忘。秋用夏刺法会伤气,病人嗜睡常做噩梦。秋用冬刺法,病人伤及气血,阵发恶寒。 冬用春刺法,损失表气,病邪日深,病人有想睡又无法入眠之虚烦症状。冬用夏刺法,表阳之气四散,病人会手足麻痹。冬用秋刺法,会伤及欲收藏之津液,病人极易口渴。 胸腹部下针,一定要避开内脏。古时针粗,刺中心脏1日即死,刺中脾脏5日死,刺中肾脏7日死,刺中肺脏5日死,刺中膈膜1年死。故临床下胸背部针都是斜刺,14椎下才直刺。现代的针比较细,如胸痛前后扎一针,痛就消失,这叫短针。天气寒凉可以隔布进针,现代人必须脱衣,放暧气保温扎针最好,一般不易刺到内脏,施针需专注严肃。治肿病要摇针,使针孔加大,病邪尽出。刺经络上的穴道不可摇针。 |
|
4057楼#
发布于:2016-02-29 16: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9日《黄帝内经》第24课心得: 十二经脉断绝: 太阳经脉气绝:两目上视,眼往上翻,角弓反张,手脚抽搐,面色苍白,绝汗如油,脸上无油,很快死亡。少阳经脉气绝:耳聋(虚证),骨节无力,两眼直视,面色青白,很快死亡耳聋分两种:一是实证,如果当时耳朵聋,再次回到现场,慢慢慢离开,让耳朵慢慢习惯,就会好。此时是虚症而发的耳聋。少阳胆经脉气绝:两眼直直,手脚松开。阳明经脉气绝:口眼乱动,胡言乱语,面色发黄,回光返照一次,一时盛大的现象。少阴经脉气绝:面色发黑,齿松牙长牙龈回缩且积满污垢,肾主大小便,大小便不通。 太阴经脉气绝: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呕吐气逆,面色发红,气不上逆,面色发黑。厥阴经脉气绝:胸中发热,咽喉干燥,舌头卷缩,睾丸上缩。 汗、吐、下法: 汗:外邪在表、在上部时,用汗法 吐:在内脏脏腑之间、经络之间,和解法。 下:大小便不通用下法,恢复肾脏功能。 十二刺法: 偶刺:即直对病痛所在,一刺前,一刺后,于胸脘部及背部进行斜刺。由于这种刺法是前后对偶,因称。 方法:以一手按前心,相当胸部募穴等处,一手按其后背,相当于相应的背俞处,当前后有压痛处进针。 说明:这种一前一后阴阳对偶的针法又称“阴阳刺”。临床脏腑病痛以胸腹部募穴和背俞穴相配同刺即属本法。 短刺指治疗骨痹的针刺方法。其法进针后稍许摇动针柄,逐渐深入至骨所,然后短促提插。故名短刺。阳病好治,阴病不好治。 脉要精微论(十七) 诊脉法:理论上是平旦诊脉,延伸出一个好的保养方式, 常态时,清晨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时,睡觉时身体里阴气很盛,阳在四肢和头。有的人胃很好,天生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喝杯常温水喝,是对的,因为冷水下肚是寒,四肢的阳迅速从四肢回到胃里,早上起来不想喝水的,基本胃都不好。早上起来喝水的一般不会有胃病。 保养身体方法: 早上用六味地黄丸: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早上未起床时用常温淡海盐水冲服。含三补三泻,温和的补泻药。早上放床边一杯冷水,捏一滴海盐,三四克六味地黄丸,盐巴吃太多会让血凝,盐洒在水里,第二天醒来不要动,拿六味地黄丸用盐水冲喝下去。 脉诊: 脉的标准:阳脉比较表面,阴脉比较深。脉长最好一寸九分,从手腕高骨到手腕横纹头是寸脉九分,关下尺脉一寸比寸脉长一点,代表五脏的气非常平衡。 脉动数量:以医生平静呼吸为一个标准呼吸长,病人心跳一呼二至,一吸二至,一停一至,一次呼吸共五下脉动为正常;超过五下为速;治疗心动异常时,无论是心动过速还是心动过缓,如果脉搏离一息五至越近说明治疗过程正确,反之是病越来越坏。 脉的大小要与人的体形成比例,瘦人的脉比胖人的脉应该小,胖人的脉应该比瘦人的脉大。 |
|
4058楼#
发布于:2016-02-29 16: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9日《黄帝内经》第24课心得 十二经脉气绝的症状: 太阳(小肠、膀胱)经脉气绝:两眼上视,身背呈现角弓反张,手足抽搐,面色发白,汗出如油(出绝汗)。 少阳(三焦、胆)经脉气绝:耳聋,骨节松懈,两眼直视,到了目珠不转,一日半便要死了;临死的时候,面色先见青色,再变为白色。 阳明(大肠、胃)经脉气绝:口眼牵引歪斜而搐动,言语胡乱失常,面色发黄,其经脉上下所过的部分,都表现出盛燥的症状,由盛燥而渐至肌肉麻木不仁。 少阴(心、肾)经脉气绝:面色发黑,齿松牙长,并积满污垢,腹部胀闭,上下不相通。 太阴(肺、脾)经脉气绝:腹胀闭塞,呼吸不利,呕则气上逆,气上逆则面赤,上下不通,面色发黑,皮毛枯樵。 厥阴(心包、肝)经脉气绝:胸中发热,咽喉干燥,时时小便,心胸烦躁,渐至舌卷,睾丸上缩。 十二刺法: 偶刺治心脾,短刺治骨痹,刀针治骨痹但易伤筋。 脉要精微论篇 诊脉的时机,以清晨日出最为恰当,清晨时阴气未动,阳气为散,饮食还没有进,此时经脉正常且络脉调和,气血平稳。诊脉时,要细察脉的动静,还有病人气色的变化知五脏盛衰,查脉过于不及知六腑之强弱,外形荣祜知气血足与不足,以上各种观察来决定病人的生与死。 诊脉:以清晨的时间为最好,此时人还没有劳于事,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还没进,经脉之气尚未充盛,络脉之气也很匀静,气血未受到扰乱,因而可以诊察出有病的脉象。 有的人早起喝冷水,这很好。因为喝冷水下去是寒的,四肢的阳瞬间就会回头在胃里面蠕动,所以早起喝冷水的永远没有胃病。 六味地黄丸是很温和的补泻方法,有三补三泻。早上把冷水杯里放一点盐服用六味地黄丸,早晨睡醒不起床就吃。 男人的手越肥财路越多,女人不可以。 阳脉比较表面,阴脉比较沉一点这是常脉,脉长刚好是九分一寸。高骨到手掌横纹头下一点点为九分,反下来稍微多一点点就是一寸,心里面就这样想,高,矮,小孩子的脉都不一样,基本上就是这样。标准的长度代表五脏气血平衡。 |
|
4059楼#
发布于:2016-02-29 17: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2月29日《黃帝内经》24课学习心得:
三皇治疗小腿水肿,出针时用泻法摇大针孔。 膀胱经断绝,病人可出现戴眼反拆,面色苍白,绝汗乃出,出则死。 少阴经断绝,病人可出现耳聋,百节皆纵,目還绝系,一日半死,死时脸色先青白。 阳明经绝,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上下经盛,不仁则绝矣。 少阳经绝,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 太阴绝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死。 厥阴绝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舌卷,卵上缩而死。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临床治则,简称八法。 偶刺:专治心痺,前后对称进针。 短刺:专治骨痺,短针入骨连刺数下,直进直出。 阳生外,易治。阴证内陷,难治。 入睡之时,阳气散于四肢头面,阴归身体,清晨时,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此时饮一杯凉水,同服六味地黄丸,可使阳气即刻归于身体,且吸收六味地黄丸之精华,可一辈子不生胃病,且身强体壮。 脉长则气滞。 |
|
4060楼#
发布于:2016-02-29 17: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6年2月29日《黄帝内经》第24课学习心得: 一、《诊要经终论》 1.刺肿摇针,刺经勿摇 如果腿部水肿,因为脾统水,可以下针三皇穴,即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下此三穴可摇针,起针后会出水,病人小便量也会增加,肿就消了。 经络上下针不要摇针。 2.十二经脉经绝之症状 (1)太阳脉终,戴眼反折,手足屈伸,色白,绝汗乃出。 指人眼睛上翻,人向后弯,因为气脉绝人会收缩,面色苍白,头是六阳之会,阳气来自脾胃,胃气没有了。绝汗就是油,鼻头上有油是气,如果摸不到油就是气没了。 (2)少阳终,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 耳聋如果是外来的声音刺激造成的为实症,如果是内脏虚造成的是虚证。肝主握,所以关节肌肉都无力了,眼睛直了,死之前面色显肝色青白,如蜡烛燃尽之前的瞬间返照。 (3)阳明终也,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 人会口眼乱动,胡言乱语,易受惊吓,面色发黄。脉气会突然盛大,手足麻木,人之将死。 (4)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 因为牙龈上缩所以牙齿看起来变长,大小便不通,面色发黑。 (5)太阴终者,腹胀闭,善嗌善呕。 呕吐严重气会上升,就面色发红,不呕吐就会便秘,面色发黑。汗法一般总在皮肤表面的病,吐法用在鼻子心肺上焦的病,下法用在大小便的病。肌肉和经络的病采用和解之法。 (6)厥阴终者,中焦发热,喉咙苦干,舌头卷,睾丸上缩,心烦。 二、《脉要精微论》 明朝高武撰述的《针灸素难要旨》介绍了十二刺法,偶刺法专治心痺,在痛处前后下针;短刺法专治骨痺,如风湿关节痛,在骨头上磨搓。刀针就是短刺法,但很痛,容易伤到筋,短刺用毫针就可以了。 1.脉诊之法 分清阴阳,因为诊断用药都是要分阴阳。如皮肤表面出来一个肿块,为阳,好治,如皮下凹进去,为阴,难治。 清晨阴气未动,阳气未散,气血未乱,可诊有过之脉。理论如此,到实际操作不现实。不过可以以此作为养生之法的依据。人睡觉时身体为阴,四肢为阳,早晨起来一杯冷水喝下去,四肢的阳马上回到胃里,让胃开始蠕动,这种人胃都很好。有种养生法,晚上备好一杯淡盐水和六味地黄丸30多颗(三补三泻:淮山,山茱萸,熟地,泽泻,茯苓,丹皮),早上起床一坐起来就用冷淡盐水送服下六味地黄丸,可以养胃。 2.常脉 正常的脉为寸部9分,尺部1寸,共一寸九分长。 |
|
4061楼#
发布于:2016-02-29 18: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
2016-2-28学习《黄帝内经》第23课心得。 女人的脸右边是阳,是肺,左边是阴,是肝,如病色一直往右边去,阳一直往上加是重阳,如果是从右边往左边走,那是重阴,重阳和重阴都逆症。肥肉是阴,瘦肉是阳,肥肉是包着瘦肉,外面还包着一层皮,皮是阳,阴和阳一层一层保持着阴阳平衡。 尺阴脉变的越来越小,寸阳脉变的越来越大,几乎到皮肤表面上来了,即内脏的阳往外走是博脉,脉博动很大时是内脏里面的阳要往外走抗病邪,寒热交合相争的状态,赢了就热,输了就是寒。脉独胜于寸,是孤阳脉,表示阴气已消减了。阳脉没了,则表示阳气衰竭,阴脉太大,是孤阴脉。两者都是凶脉。孤阴之脉或是孤阳之脉都是危象,虚脉很好治。阳实和阴实就是实脉,摸到实脉就不好。本是实脉,把病人从实脉治到虚脉这很好。病人在从生病回到正常之前都呈现纯虚症。 正二月天阳开始变,地阴开始往上升,人气在肝脏。三四月天阳开始运转,地阴之气往上升,人的气要跟时节走,人气聚脾。五六月天阳之气正盛,地气亦升高,此际人气聚在头。七八月主萧杀,阴气开始受损,此际人气在肺中。九十月阳气开始变冷,地气渐渐向下行,此时人气在心脏。十一二月寒冷与地阴之气合并,人气在肾。尽量不要消耗人体内的能量,收藏起来。春天得病时是在皮肤肌肉交接之处,浅刺出血即可。夏季得病时针刺更细的孙铬,微出血即可。秋季得病时需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而刺,病人神色变为正常停止。冬季得病必深,刺法必以背部俞穴为主,病重者针下必深及病处。轻者针下亦浅,用散刺法即可。 下针胸腹时一定要避开五脏,刺到心脏一日便死,刺到脾脏五日便死,刺到肾者七日死,刺到肺者五日死,刺中隔膜就算病好了,也会一年必死。肚脐到十四椎以下才用直刺。我们下针度量的方法以横隔为准,横隔有一些在心蔽骨的上面,有一些在肋骨的上面,隔上是心肺,隔下是肝肾脾。 |
|
4062楼#
发布于:2016-02-29 19: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孙恒超申请签到,2016年02月29日《黄帝内经》第24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孙恒超申请签到,2016年02月29日《黄帝内经》第24课心得
太阳经的脉气断绝时,病人眼必上翻,角弓反张,手足紧抓不放,面色苍白,此时津液已亡,只有皮毛上有些微尚存,一旦再汗出如油,乃津液尽矣,病人必死。 少阳经脉之气尽时,病人必有耳聋现象,全身关节松弛无力,眼目怒睁无法闭合,到眼睛无法转动时,病人必一日半内死亡,死前色会先呈青色再转白色,然后死去。 阳明经脉之气尽时,病人会口眼乱动,易受惊吓,胡言乱语,面色发黄,在脉气将尽时会出现一时之盛大,但等到手足麻痹时,也是死亡降临之时了。 少阴经脉气尽时,病人脸黑无光,齿龈退缩而生黄垢,腹部膨胀,食不下咽,大小便不通而死亡。 太阴经脉气尽时,腹会胀满,呼吸不畅,善于噫气与呕吐,一旦呕吐剧烈时,气必上升,病人脸上会呈现赤色状。如杲呕吐不出秽物积留体内,造成食物不入,大小便不通,终而产生面色黧黑无光,皮毛呈现干燥枯萎的现象,而终至死亡矣。 厥阴经脉气尽时,病人中焦发热,喉咙苦干,多溺而心情烦燥,严重时舌向上卷。睪丸上缩入腹而死。 诊脉之时机,一般而言在清晨日出时为最恰当,因为此时人初醒乃阴气未起,阳气聚于体中尚未达于四肢,食物又尚未进入身体,此际经脉最正常且络脉调和,气血最平稳,此可诊出“有过的脉”。手指诊脉时,须细察脉之动静,审视病人面部气色如何,如此慎察五色知盛衰,可以知五脏之盛衰,查脉之有过与不及,可以知六腑之强弱,外形之荣祜可以知血气之足与不足,以上各种观察的结果,来决定患者的生与死。 |
|
4063楼#
发布于:2016-02-29 19: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6年2月29日《黄帝内经》第24课心得
1、治疗肿症下针时都可以用摇针法,有水症时下阳陵泉地机三阴交,天人地三皇穴,用摇针。 2、1)如果太阳膀胱经脉气断绝时,病人会目向上翻,角弓反张,手足紧抓不放,面色苍白,一旦面部无油了干干的病人必死。2)少阳经脉气尽时,病人必有耳聋现象,耳聋有两种,一种是实症,巨大声响伤到耳膜造成的,另外一种是内脏虚弱造成的,全身关节出现松弛无力,眼目怒睁无法闭合而无法运转,病人必有一日半内死亡,死前色会先成青色再转白色,然后死去。3)阳明经脉之气尽时,病人会口角乱动,易受惊吓,胡言乱语,面色发黄,在脉气将尽时会出现一时之盛大,但等到手足麻痹时,也是死亡降临之时。4)少阴气绝,病人脸黑无光,齿龈退缩而生黄垢,腹部膨胀,食不下咽,大小便不通而死亡。5)太阴经脉气尽时,腹会胀满,呼吸不畅,善于噫气与呕吐,一旦呕吐剧烈,气必上升,病人面赤呕吐不出秽物积体内,造成食物不入,大小便不通,最终产生面色黑无光,皮毛出现干燥枯萎的现象,最终死亡。6)厥阴经脉气尽时,病人中焦发热,喉咙苦干,多溺而心情烦躁,严重时舌向上卷,睾丸上缩入腹而死。 3、大小便不通,病在肺以上的用吐法,在皮肤表面的用汗法,在内脏经络肌肉之间的采用和解的方法,例如病人大便不通,脸黑是肾脏的问题,先恢复肾功,大便就会恢复了,而不是帮助排大便,肾会更虚,要找到病因,如果是大肠干燥造成的便秘,阳明热上逆,病人脸会红亮。 |
|
4064楼#
发布于:2016-02-29 19: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2月29日 《黄帝内经》第24课心得 十六、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5.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断绝时,病人会出现眼珠往上翻,身体往后弯(脚弓反张),面色苍白,面上没有油,即为死症。绝汗指油,头为六阳之会,阳气来源于脾胃,苍白代表没有脾胃之气已无。当面色没有油代表气绝。 6.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先青白,乃死矣。 手足少阳经的脉气断绝时,造成耳聋,关节处无法握肾,眼睛不能转动,一天半内将死,死时面色先看到青白。 7.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手足阳明经的脉气断绝时,会出现口眼乱动,同时容易受到惊吓,胡言乱语,面色发黄,在脉气将尽时,会出现一时盛大,待手足麻时死亡降临。 8.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 手足少阴经的脉断绝时,会出现面色发黑,牙齿变长并且长垢,大小便不通。 9.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a. 手足太阴经的脉气断绝时,会出现腹胀,呼吸不畅,常发噫气呕吐,呕吐严重时气会往上升,气上逆时面色发赤,气不逆时会造成大小便不通,面色会发黑,皮肤干燥。 b. 汗吐下法:大小便不通时攻之使其通;病在上采用吐法;病在表采用汗法;病在内脏、经络之间采用和解的方式。 c. 肾脏功能弱时造成的便秘时采用治肾脏使其排出的方式。 10. 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卵上缩而终矣。 手足厥阴经的脉气断绝时,会出现中焦发热喉咙苦干,多溺而心情烦燥,严重时会出现舌头往上卷睾丸往上缩的现象。 更正:短刺治骨痹,偶刺治心痹。 十七、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1.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 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馀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a. 延伸出的养生之道:清晨时,五脏内阴盛,四肢的阳盛,喝一杯凉水会使得四肢的阳气回到胃里。早上起来喝一杯凉水的人永远没有胃病。 b. 六味地黄丸的构成:淮山,山茱萸,熟地,泽泻,茯苓,丹皮,三补三泻。 c. 床边放一杯淡盐水及一瓶六味地黄丸,起床后未下地前吃三四十粒六味地黄丸喝一杯淡盐水是养生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