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楼#
发布于:2015-12-03 21: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03日《针灸大成》第35课心得 肺俞穴 第三椎旁开一寸半 ,肺主皮毛,变动在咳。肺有问题,压第三椎身柱就会痛。 肺的俞穴及募穴下针治气喘、咳血、肺瘘、皮肤痒、忧郁症(因忧伤肺)、小儿龟背(龟背就是肺里有很多痰)。 俞募治疗法 肺的募穴是从中府下针到云门,再下针在背面的肺俞,约二十分钟。俞募治疗大部分是用在治内脏病。子母穴大部分是用在经络痛或四肢痛。 正治法 发现木有问题的时侯,我们先去强土,再去强肾。就可以把病堵住了。 肺有问题时,先去治疗肝再去治疗脾脏,让金必须要去生水,让金没办法克木,这种我们称之为正治。肾主二便,大小便是肾脏在管。当我们肺的功能不正常,你去治肝、治脾,若肺的功能恢复,就可以看到肾脏管的大小便会变正常。 头项强痛针大杼,后溪都可以下针。 奶水逆流是肺癌的源头。 厥阴俞 第四椎下旁开1.5寸, 可针也可灸,治疗心脏病。心脏本身不受病,有病都在心包上面。 心俞穴 第五椎下旁开1.5寸,心脏病,压第五椎就会痛。 第五椎压下去有闷痛是虚症。当你压下去是刺痛就是实症。 心脏有问题,可能是有瘀血在那边,下针心俞、巨阙、肺俞、肝俞。下针时从一寸往一寸半的地方斜刺,下到两个肋骨中间, 心俞治心气不足、数岁不语、健忘(心藏神,神不守), 针、灸心俞都可以。 红斑性狼疮 第五椎有压痛点。通常会有便秘,月经不调、失眠的问题。心火是土的妈妈,心脏有问题时会影响到土,伴随而来的是关节肌肉痛。 心其华在面,红色是心脏,脸上本来不应该红色,因为营养进入不了心脏,反而逆流出来到脸。心脏有问题的时候,两个脸颊很红润。当有红斑性狼疮的时候,脸有赤红色蝴蝶斑,脸上的红皮退掉后,皮很硬是红色的。 治疗心脏的时候,针灸下心俞、肺俞、肝俞。女人会得到红斑性狼疮,男人很少。 督俞穴 第六椎下旁开1.5寸 ,血癌的时候,第六椎可以找到压痛点,督脉受到伤害,白血球增加高,是因为督脉得到不正常的营养所致。 可针也可灸。 |
|
406楼#
发布于:2015-12-03 21: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巩菲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3号,《针灸大成》第35课心得 1. 肺俞穴----俞募治疗法则 地三胸椎下旁开1.5寸,为肺俞穴。 俞的意思是在这运输气血。 俞穴在治疗的时候,是不分寒热的。 俞募治疗-----治内脏病。 子穴、母穴------大多用在经络通或四肢痛。 若上面用后还会痛,还有会郄治疗法则。 忧郁症----采用肺经的“俞募治疗”法则------在肺俞穴和云门、中府治疗。 中医正治法: 利用五行的原理,肺金有问题的时候,第一个会影响到肝木(以为金克木),这是要先治疗肝,再去治疗脾土(土生金),脾土强了,就会生金,让金再去生水,水生木,让金没办法克木。 小儿龟背-------原因是肺里有很多痰--------采用俞募治疗法则-----在肺腧和云门中府下针或灸。 头项强痛也可在大杼穴下针。 孕妇心情不好,会影响奶水的分泌。 2. 厥阴俞(又称心包俞) 第四胸椎下旁开1.5寸,为厥阴俞。可针可灸。可治疗心脏病。 3. 心俞 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手压心俞穴,如果有心脏病的话,会有压痛点。如果压下去是闷痛,这是虚证。如果是刺痛,则是实证,就是堵到了,可能有淤血在里面,可以运用俞募治疗法则在心俞穴和心脏的募穴—巨阙穴下针或灸。 从五行来看,如果心脏有毛病,那么第一个影响的就是肺脏。(利用相克原则)。那么在心俞下针的时候,要同时扎肺俞穴,可以强金,让病不再转移。 治疗心脏病,可在肝俞,心俞,肺俞穴下针。治完金再去治木,心脏火就会生土,心火也会被肝木生。 找压痛是在胸椎棘突下找,然后再旁开1.5寸下针,并不是在膀胱经上找痛点。 小儿心气不足,数岁不语---------可以在心俞穴下针,或灸。 健忘----心藏神,神不守-----可在心俞穴治疗。 4. 红斑狼疮(SLE) 在临症时,会在第五椎有压痛点。询问得知,便秘,月经不好,睡眠也不好,失眠,从五行来讲,心脏是土的妈妈,心脏不好,会影响土,脾土主四肢肌肉,所以会关节肌肉痛。 因心其华在面,所以心脏有问题的时候,脸颊很红,当有红斑狼疮的时候(狼的脸有红色蝴蝶斑),在脸上显现赤红色,就知道是心脏的问题。伤到心脏的病人,容易得红斑狼疮。 5. 督俞穴(血癌) 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专管督脉。 在临床上看血癌的时候,会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找压痛点,如果有痛,说明督脉收到伤害,跟西医说的白血球太高一样。在中医看来,白血球突然正好,是因为督脉得不到正常的营养所致。 |
|
407楼#
发布于:2015-12-03 22: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3日《针灸大成》第35课心得 7.肺腧穴(腧募治疗法) 肺腧穴——第三椎下,外开一寸半。 腧穴治疗时部分虚实寒热。 肺的募穴是从中府下针到云门。如果再下针到背面的肺腧穴,约20分钟,这个治疗方法叫做腧募治疗法。此法主要用于内科病。 子母穴大部分是用作经络痛或者四肢痛。 肺腧穴——治疗“肺瘘,皮肤痒欲自杀(即忧郁症)。”因忧会伤肺,针灸用的时候,在肺的腧穴及募穴下针就可以了。这是针灸治疗忧郁症的方法。 五行治疗法。正治法——当发现木有问题的时候,先去强土,再去强肾,就可以把病堵住。同样的,肺部有问题时候,第一个会影响到木,所以要先去强土。在治疗肺的时候,要先去治疗肝,再去治疗脾脏,让金必须要去生水,让金没办法克木,这就是正治法。 肾主二便,大小便是肾脏在管。 小儿龟背——龟背就是肺里面有很多痰在里面,可以用肺腧穴下针或者灸,然后正面取募穴,这就是腧募治疗法。 头痛项强痛针大柕穴。 当肺正常时,肺气是很旺的,我们叫卫气。 奶水如果逆流就是肺癌的源头。压脊椎骨的话,第三椎身柱会很痛。 8.厥阴穴与心腧穴 厥阴穴——第四椎下。又称为心包,心包经就落在心包上面。此穴可以下针和艾灸。可以治疗心脏病。心脏有病都在心包上面。 心俞穴——第五椎下。如果有心脏病,按压第五椎会通。压痛点压下去有闷痛,是心虚,是虚症,压下去是刺痛,剧烈的痛时,就是堵住了,有淤血在里面,针和艾灸都可以。下针下在心腧下面和心的募穴(巨阙)下。背后下心腧。这就是腧募治疗。肺有问题,按第三椎会痛。 扎的效果——病人唐吸取,你按哪一椎最痛,就扎外开一寸半。下针时候斜刺从一寸往一寸半过下针。 小儿心气不足,数岁不语,就是心气不足,针心俞穴,灸心俞穴灸可以。 9.红斑性狼疮 在临症时,第五椎(心俞穴)有压痛点。治疗心脏的时候,针灸下心俞穴,肺腧穴,肝腧穴。 10.督腧穴(血癌) 督腧穴——第六椎下。专管督脉,督脉是诸阳之会。可以下针,可以灸。治疗血癌前,第六椎有压痛点,治疗后,压痛点消失,就是好了。 人身上有痛的反应,就是身体里面告诉你某些健康讯息。 |
|
408楼#
发布于:2015-12-03 22:18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3日 《针灸大成》第35课心得
1肺俞穴(俞募治疗法) 俞募治疗法(内科,内脏病) 下针:肺的募穴是从中府下针到云门,再下针在背面的肺俞,约二十分钟。若用后还会痛,还有郄穴及会穴合用的会郄治疗法。 :肺经痛,比如在手臂上痛一个星期尺泽子穴,好几个月了就用后溪母穴,子母穴大部分是用在经络痛或四肢痛。 忧郁症。在肺的俞穴及募穴下针就可以了。正治法(通用的治疗方法) 肾主二便,大小便是肾脏在管。当肺功能不正常,去治肝、脾,肺的功能恢复就可以看到肾脏管的大小便会变正常; 小儿龟背,龟背就是肺里面有很多痰在里面,用肺俞下针或灸,然后正面取它的募穴,就是俞募治疗法。 太阳少阳并病,针灸强的话,头项强痛针大杼、后溪; 妈妈怀孕生小孩的时候忧郁造成小孩子龟背(整个背弯起来),母子下同样的穴道。 2、厥阴俞与心俞作诊断用:用手指头压第五椎会痛是心脏病,有闷痛是心虚(虚症),有刺痛剧烈的痛是瘀血堵在心脏。肺有问题时压第三椎就可以感觉出来。 针、灸都可以; 俞募治疗:心的募穴巨阙、背后下心俞、再下肺俞(强金);治疗心脏病时常下六针:心俞肺俞肝俞(就是告诉病只能到此为止,心脏不准再坏下去); 小儿心气不足、数岁不语。针心俞、灸心俞都可以。 3、红斑性狼疮 第五椎有压痛点。心不好,土生火,所以脾土也不好,就会影响到身体肌肉痛;另外吃抗生素多了伤到心脏也会导致红斑性狼疮。 针灸下心俞、肺俞、肝俞; 4、督俞穴(血癌) |
|
409楼#
发布于:2015-12-03 23:25
2015年12月3日17班-惠州-赖惠平《针灸大成》第35课心得
(接上) 13.肺腧 第三椎下旁开1.5寸。 腧募治疗法:用病经的募穴配合腧穴。此法主要用于内科病,如肺结核.肺癌,忧郁症。 子.母穴大部分是用作经络痛或者四肢痛。 五行治疗法:正治法——当发现木有问题的时候,先去强土,再去强肾,就可以把病堵住。同样的,肺部有问题时候,第一个会影响到木,所以要先去强土。在治疗肺的时候,要先去治疗肝,再去治疗脾脏,让金必须要去生水,让金没办法克木,这就是正治法。 肾主二便,大小便是肾脏在管。 肺腧有压痛说明有肺癌的风险。 14.厥阴(心包腧)第四椎下旁开1.5寸。可以下针和艾灸。可以治疗心脏病。 15.心腧——第五椎下旁开1.5寸,如果有心脏病,按压心腧会痛。针和艾灸都可以。下针下在心腧和心的募穴(巨阙),这就是腧募治疗。 下针时从穴旁0.5寸处斜刺至穴,不要直刺。免伤心肺。 红斑性狼疮 在临症时,心腧有压痛点。治疗心脏的时候,针灸下心俞,肺腧,肝腧。 16.督腧 第六椎下旁开1.5寸。专管督脉,督脉是诸阳之会。可以下针,可以灸。此处有压痛可能有血癌,可针可炙。治疗后,压痛点消失,就是好了。 |
|
410楼#
发布于:2015-12-04 00: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3日《针灸大成》第35课心得: 肺俞: 第三椎下外开一寸半是肺俞。俞:运输的意思。 所有的俞穴治疗是不分虚实寒热。 肺主皮毛,变动在咳。如气喘、咳血。 俞募治疗:大部分用在内科。 可治:咳、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气喘、肺癌。 若用后病人还会痛,就用郄穴及会穴治疗。 忧伤肺,人过度忧郁就会想自杀。 治病时有一种正治法,当我们发现木有问题,去强土, 肺有问题,就去强木,所以肺有问题,先去治肝,再治脾。 让金正常生水,无法克土。 肾主二便,肺功能下降治肝、治脾。若肺功能恢复,二便就会正常。 小儿龟背,是肺里很多痰,可针或灸肺俞。取募穴,就是俞募治疗法。 项强病针大柕。或者下太溪穴也可以。 心管奶水,喂奶期间若心情不好会想自杀,若心脏功能好, 决定断奶后的两个星期,奶水就会下行,月经就来了。 忧伤到肺,奶水会逆流,出现阳退阴进,阴阳不平衡, 肺原本只吸收脾脏营养、大肠的水,本应代谢营养却停留了, 病人咳痰时就是白色的,泡泡多是奶水。感冒的话会咳黄的浓痰, 或者咳血,两年后三点到五点会醒来,再去医院查已是肺癌了。 奶水逆流是肺癌的源头。从身柱一压有痛感,就要下肺俞、中府、 让病人保持好的心情。喜能胜忧。就好了。 抽烟实际上不会得肺癌,会影响到肝脏。金克木,抽烟伤金克木。 厥阴俞与心俞: 第四椎下旁开一寸半是厥阴俞,又称心包,心包经落在心包上。 可针可灸。止痛药、减肥药会伤到心脏。女性荷尔蒙会引发乳癌。 第五椎下旁开一寸半是心俞。可用于诊断心脏病。 肺有问题,压第三椎,心有问题,压第五椎会痛。 痛点压下去有点闷痛,是心虚,刺痛、剧烈痛是堵了,可能有淤血。 可针可灸。针心俞也要下心的募穴巨阙,用俞募治疗。 治疗心脏病通常下六针,心俞肺俞肝俞。扎法有两种,可以一椎一椎的找下去, 旁开一寸半,下针时在穴位前一寸斜刺下去,扎在两肋间。 心俞:小儿心气不足、数岁不语。可以针或灸心俞。 健忘,是神不守,心藏神。 红斑狼疮: 第五椎有痛点,是心俞的地方,大便、月经不好,睡眠不好,失眠, 月经不规则,关节肌肉痛,心有问题就影响到土。 心其华在面,心有问题,两颊红润,称红斑狼疮。 西医只能吃类胆固醇,女人得的几率较大。下心俞、肝俞、肺俞。 督俞: 第六椎下是督俞。专管督脉,是储阳之会。 第六椎压有痛点,就是血癌。是督脉得不到正常营养所致。 压第六椎没有痛点了就是血癌好了。 督俞可针可灸,当阴阳协调时督脉找不到痛点。 |
|
411楼#
发布于:2015-12-04 02: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3日、 《针灸大成》第35课心得: 肺俞穴(俞募治疗法) 肺俞穴,在第三椎下,外开一寸半。肺主皮毛,变动在咳。气喘,咳血等等,后面所有的俞穴,我们在治疗时,是不分虚实寒热的。 俞募治疗法:治疗时用到俞穴,也会用到募穴。我们到现在为止一共学了三种治疗方法,分别为子母穴疗法,会郄疗法,俞募治疗。其中子母穴大部分是用在经络痛或四肢痛,痛一个星期,就用子穴,好几个月了就用母穴。内科病用俞募治疗法。若用后,病人还会痛,还有郄穴及会穴合用的会郄治疗法。 当肺有问题时,肺俞可治 “肺瘘、皮肤痒欲自杀”,想去自杀,就是忧郁症。因忧会伤肺。 我们治病,有一种我们叫正治法。当我们发现木有问题的时侯,木克土,我们先去强土,防止病情恶化;水生木,再去强肾,这样就可以把病堵住了。 女人在喂乳期间,有忧郁症的时候,会影响到肺,除了想自杀以外,还有可能患上肺癌。正常情况下,心火通过肺到小肠,小肠将胃中食物消化,转至大肠,大肠将营养吸收,通过小肠气化到肺,从肺中出来奶水到乳房。要断乳,两周左右,就自动退了。 现在因为忧伤到肺,因为忧而奶水造成反逆的现象。阳是卫,当你阳退的时候,阴就会进。本来奶水是从肺脏渗透到乳房再排出来的,结果现在忧伤肺造成奶水回逆。所以病人在咳痰时,咳出来痰就是白色的,泡泡很多,这根本就是奶水。所以奶水如果逆流,就是肺癌的源头。当我们压脊椎骨,压到第三椎身柱时,若一压,很痛,我们就知道有这个风险。我们现在就要赶快下肺俞、中府,再叫病人不要生气,让她开心一下,喜能胜忧,就好了。 西医说抽烟会得肺癌,实际上不会,但金克木,会影响到。如果妈妈怀孕生小孩的时候,有这个问题,而造成小孩子龟背,龟背就是整个背弯起来。这时母子都是治同样的穴道。 8、厥阴俞与心俞穴 第四椎下是厥阴俞。厥阴俞又称为心包,可治疗心脏病。因为心脏本身不受病,有病都在心包上面。 第五椎下这个穴道是心俞。当用手指头压的时候,如果有心脏病,压第五椎就会痛。肺有问题时,压第三椎就可以感觉出来。 如果有病人失眠,又没有特定的时间,这是到底是胆、肝、肺都搞不清楚。就压他第五椎,若会痛,就是心脏造成的失眠。同样可以压肺俞穴、肝俞穴、胆俞穴来判断。当你压痛点压下去有闷痛,这是心虚,就是虚症。当你压下去是刺痛,剧烈的痛时,那就是堵到了。 心脏有问题,火克金,第一个会影响到肺。另外木生火,要墙肝。所以在治疗心脏病时,一下就是六针,心俞肺俞肝俞,再加巨阙,中府、期门穴。 小儿心气不足、数岁不语。针心俞、灸心俞都可以。健忘是因为神不守,心藏神。下心俞穴。 9、红斑性狼疮 临床上有一种病叫红斑性狼疮。临症时,每次都是第五椎有压痛点。心其华在面,心脏有问题的时候,两个脸颊很红润,我们在治疗心脏的时候,针灸下心俞、肺俞、肝俞。女人会得到红斑性狼疮,男人也会,但很少。 10、督俞穴(血癌) 再来是第六椎下,我们称之为督俞。督俞,顾名思义,专管督脉,督脉是诸阳之会。我在临床上,看血癌的时候,在第六椎可以找到压痛点。每一个进来,男女都是痛在第六椎,也就是说是督脉受到伤害,跟西医说的很接近,西医说白血球太高,高到十几万,这就是血癌。实际上,白血球增加那么高,是因为督脉得到不正常的营养所致。 营养逆流从第六椎进入督脉,就叫做血癌。在治疗之前,第六椎有压痛点,但治疗完以后,再去压第六椎检验治好没有。督俞可以下针,也可以灸。督脉是诸阳之会。当阴阳协调的时候,整个督脉找不到压痛点,不协调就会找到压痛点,身上有痛的反应,就是身体里面告诉你某些健康讯息。 |
|
412楼#
发布于:2015-12-04 07: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3日《针灸大成》第35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肺俞穴 在第三椎下,外开一寸半。 俞同输,是运输气血的意思。 肺主皮毛,变动在咳。气喘,咳血等,不分虚实寒热都可以治。 俞募治疗法 俞募治疗法大部分是用于内脏病,内科病(子母穴大部分用在经络痛或四肢痛)。 下针肺俞及肺的募穴云门(从中府下针到云门),可治疗的病症: 1.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气喘,肺癌等。 2.肺瘘,皮痒欲自杀。即忧郁症,因忧伤肺。 3.太阳少阳并病,头项强痛。 治病按五行治疗,有正治法,是通用的治疗方法。发现木有问题时,先强土,再强肾。就可把病堵住。 肺有问题时,先强木,先治疗肝再治疗脾,让金生水而无法克木,称为正治。 肾主二便,肺功能不正常,治肝治脾后,肺功能一恢复,大小便会正常。 女人哺乳期,有忧郁症,会影响到肺。因心脏管奶水,心情好,心脏功能好,奶水会很好,断奶时,大约二个星期,奶水会下行,月经会来。 忧伤到肺,奶水会反逆,因肺正常时,肺气旺,即卫气旺,卫为阳,阳退阴就会进。阴就是有形的东西。所以奶水进来时会入肺,忧伤肺时奶水回逆,停留在肺。所以病人咳痰是白色,泡泡很多。 这就是肺癌的源头。 第三椎身柱有压痛,有肺癌的风险。 下针肺俞,中府,叫病人不要生气,喜能胜忧。 母亲怀孕期间有这个问题,造成小儿龟背,就是肺里有很多痰在里面,整个背弯起来,母子都治同样的穴道。 厥阴俞 第四椎下外开一寸半。又称心包。可治疗心脏病。针灸都可。 心俞穴 第五椎下外开一寸半。 小儿心气不足,数岁不语。健忘。心俞针或灸都可用。 心脏病压第五椎会痛。 压痛点是闷痛,是心虚证,如是刺痛,痛剧时,是堵到了。可用俞募治疗法,心俞加募穴巨阙。先扎正或背都可。 同时下肺俞,因要强金,让病不再转移。 治疗心脏病时,一下六针,心俞肺俞肝俞。 下针时,找到最痛点,外开一寸半,就不会错。从一寸的地方向一寸半处斜刺。 红斑性狼疮 临症时,第五椎会有压痛,会伴便秘,月经不好。心脏有问题时,会影响到土,伴随而来的是关节肌肉痛。 心脏有问题时,脸颊很红润,狼疮时红色的蝴蝶斑,退皮后很硬。当赤红色蝴蝶斑出现时,就知道是心脏的问题。针心俞肺俞肝俞。女人易得红斑狼疮,因奶水在上面,最接近心脏。 督俞穴 第六椎下外开一寸半。专管督脉,督脉是诸阳之会。 血癌第六椎会有压痛。 阴和阳是相互协调的,当它是协调的时候,整个督脉找不到压痛点,不协调就会有压痛点。 @教官-徐州-杨诚 |
|
413楼#
发布于:2015-12-04 14:20
2015年12月4日17班-惠州-赖惠平《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接上) 17.膈俞 第7椎下旁开1.5寸。先找第7椎:两肩胛骨下端连线与胸椎相交处为第7椎。血会膈俞,血病治此,如贫血.瘀血.打击所致出血,便血等。 18.经外奇穴:消渴穴,第8椎下旁开1.5寸,针炙皆可。 19.肝俞 第9椎下旁开1.5寸,肝病治此,可针可炙。躯干外都是同时两边下针。女人阴部疾病,男人睾丸有病都可治此。 四花炙:两胆俞,两膈俞四点同时炙。治疗肺结核。 20.胆俞 第10椎下旁开1.5寸 21.脾俞 第11椎下旁开1.5寸,脾虚时明显觉得身重,胃口不开可炙此。长期炙脾俞.身柱可使胃口好,身体壮。 22.胃俞 第12椎下旁开1.5寸,胃病时可有多种治疗方法,如会郄治疗,俞募治疗。 23.三焦俞 第13椎下旁开1.5寸,俞募治疗时配合石门,水的问题如下痢,大便出血,肚子胀满可用。 24.肾俞 第14椎下旁开1.5寸, 中医认为肾主骨,藏志,肾气不旺,志不长,其华在发 |
|
414楼#
发布于:2015-12-04 16: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0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1、膈俞穴(贫血、瘀血)--- 血会 在第七椎(两个肩胛骨底端与脊椎骨交接的地方)下。 那如果压了很痛,膈俞叫做血会。 八大会穴 气会---膻中 血会---膈俞 骨会---大杼 髓会---绝骨 脏会---章门 腑会---中脘 筋会---阳陵泉 脉会---太渊 膈俞穴治疗贫血,瘀血,内伤造成内脏出血(大便出血可能是大肠癌或是痔疮,小便出血可能是肾脏癌都可以)。 膈俞在肝的上面,心的下面,它夹在中间。心生血,肝脏血,所以它统领全身的血。 我们如果遇到血症的时候,灸或针膈俞穴都可以。 血症有很多很特定的现象。比如口渴但不想喝水。这是身体里面有瘀血的缘故。瘀血块就会造成很多特殊的怪病。久病必瘀的道理,所以要用活血化瘀来治疗。 膈俞就是活血化瘀的穴道,比如说病人说他痛,可能是遭打击,或从马上掉下来,被踢到胸部,正好是乳中穴,这个经络正好是在足阳明胃经上,有瘀血,我们就下膈俞。胃经上痛也可下胃的郄穴梁丘。刚被踢到,就下内庭。 从马上摔下来,五脏气会乱了啊,就下天柱、大杼,让气平衡。 2、经外奇穴:消渴穴 消渴穴在第八椎下,下针或灸的都可以。 消渴分上消、中消、下消。 上消是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在胸隔以上 中消是饥饮百碗不能解饥,在肚脐到胸膈 下消男人会阳不举,女人则完全没有性欲。也可以灸关元 3、肝俞 肝俞在是第九椎下旁开1.5寸。是肝脏的部位,就是肝脏的后方。肝俞有压痛 肝病,肝部肿瘤、硬块。治症都可以在肝俞上面治疗。 治此,同样可用俞募治疗,下肝经的募穴期门,再下肝经的俞穴。下针的时候或灸的时候,都是两边一起灸,一起下。在四肢上取穴的时候,才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治疗中风,我们下针的时候,一定是先扎好的地方,再扎患侧。所以医书上写先针健侧,再扎患侧。 全身只有肝经,会经过男人的阴器睾丸,或经过女人的阴部。所以阴部有病,可以在肝俞下针。 治睾丸疝气,可以在肝俞下针,下脾经的隐白,及肝的井穴大敦穴,因井穴很痛,你一下针,马上会痛得缩回去了。在针井穴时,病人会抽一下因为是初病,疝气、坠肠的地方,脱肠都会缩回去,效果很好。 4、胆俞穴(胆结石) 在第十椎外开一寸半是胆俞。按时间的时症,晚上十一点到半夜一点,它有问题,我们可以在胆俞穴上下针。诊胆有问题,在第十椎会有压痛点,尤其是胆结石时,压的会很痛。你帮他治疗好了以后,没压痛点就是病已经去了。 *肺痨(肺结核)病人全身是黄的,小便也黄,眼睛也黄。 治疗: A、 在胆经上可以治疗。因为金克木,会在胆上面走,很多TD的人不见得常会咳,他会被药压住而不咳 B、 吃杏的核就会好的。用新鲜的杏,把核打裂,把仁生吃了。 C、 胆俞,用四花灸就是两个胆俞和第七椎外开一寸半的两个膈俞同时在灸。 5、脾俞穴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 脾俞治:四肢上的问题(脾主四肢),包括肌肉、关节痛、风湿痛。土克水,脾主少腹(肚脐以下),少腹的水肿。用灸、用针都可以,效果都会很好。由于脾主肌肉,主四肢。所以脾脏有问题明显的表症就是身重。人的气是往上升的,气就是全身的水液,气是往上升的。所以站在那边,不会感觉到体重。 脚是身上最底层的地方。当你全身都在气化的时候,脚虽在最底下但却是温热的,这个热气一直往上来,全身都是在气化的状态。当全身充满气的时候,是没有癌症的,像个热水瓶一样。脚热没有癌症。 那脾主开胃,小孩子不吃东西,你都可以灸脾俞,再灸身柱,小孩会长得又高又大,肌肉又发达,骨头又大。 6、胃俞 胃俞在第十二椎旁开1.5寸。 治疗: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用俞募治疗,下胃俞和胃的募穴是中脘穴。 胃痛,足三里、梁丘郄穴可以止痛。足三里也可以止呕。 胃病用胃俞、中脘穴、梁丘、足三里。 7、三焦俞 三焦俞在第十三椎外开一寸半 三焦是水道。像水的问题,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治肚子胀满用俞募治疗。下三焦俞和石门穴。 8、肾俞穴 在第十四椎(命门)外开一寸半 肾主骨,肾藏志。肾其华在发 |
|
415楼#
发布于:2015-12-04 17: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飞燕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11.膈俞穴(贫血,淤血) 膈俞穴——两个肩胛骨底端画条线,跟脊椎骨交接的地方,第七椎下。 八大会穴——血会膈俞,骨会大柕,腑会中腕,脏会章门,气会膻中,脉会太渊。 这里的血病指的是贫血,淤血,内伤打击造成的内脏出血。血病,大便是血,小便是血,小便出血可能是肾脏癌。大便可能是大肠癌或者痔疮。血病可以在膈俞穴用针或者灸。 血症有很多特定现象:口渴又不喝水,是身体里有淤血的缘故。 唐容川在《血证论》里提出溜病必淤的道理。治疗思路就是活血化淤。 膈俞穴就是活血化淤的穴道。胃经上痛可以下胃的郄穴梁丘。五脏气乱的话,就下天柱,大柕。 12.经外奇穴:消渴穴 经外奇穴:消渴穴在第八椎下。必穴下针或者灸都可以。 消渴分上消,中消,下消。 上消——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在胸膈以上。 中消——肚脐到胸膈。饥饮百碗不能解饥,吃了半天还是饿。 下消——男人会阳不举,女人也变为性冷淡。 此穴可以针,灸。 正常人:手脚温热,头面身体冷,一觉到天亮,每天大便。 13.肝俞与胆俞穴(胆结石,肺痨) 肝俞穴——第九椎下。肝有痛,肝病治此。俞募治疗:下肝经募穴和俞穴。任何脏腑都有募穴和俞穴。俞穴可以灸和针。下针或者艾灸的时候,两边一起针,灸。不管是肺,心,肝,都是两边一起做,不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四肢上取穴时,才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下针时,一定先扎好的地方,再扎患处。 肝俞可以用来诊断,治疗和确定肝病好没。 第十椎,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椎,依次为肝胆脾胃三焦肾。 全身只有肝经会经过男人或者女人的阴部。所以阴部有病,可以在肝病下针。睾丸疝气,可以在肝俞下针。 积聚痞痛——就是讲肝里面有肿瘤,硬块。治疗都在肝俞上。 第十椎外开一寸半是胆俞,按时间发病,晚上十一点到半夜一点有问题的,可以在胆俞上下针诊断时,按压此处有痛点,尤其是胆结石。没压痛点就是病好了。 14.四花灸(膈俞,肝俞) 痨病,西西医叫肺结核,病人会发黄,全身是黄的,小便,眼睛也黄,可以在胆经上治疗。下针的话,可以扎两边的俞穴。 四花灸就是两个胆俞和第七椎外开一寸半的膈俞。这四个穴道同时灸,称为四花灸,是治疗肺结核非常好用的穴道。 15.脾俞穴与胃俞穴 脾俞——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脾主四肢,四肢问题,不管是肌肉还是关节,风湿痛都可以脾俞下针。脾主少腹(肚脐以下),也可以治疗腹部的水肿胀痛。脾主开胃,小孩不吃东西,可以灸脾俞,再灸身柱,孩子就会长得又高又大。 胃俞穴——第十二椎下,外开一寸半。胃病治此。用俞募治疗法,扎胃俞和胃的募穴中腕。胃痛,足三里,梁丘郄穴可以止痛,足三里也可以止呕吐。 胃病治疗——俞募和会郄治疗。腑会中腕,用会郄治疗时,下梁丘,再加足三里。 16.三焦俞与肾俞穴 三焦俞——第十三椎外开一寸半。 第十四椎是命门。腹部正面是肚脐,背后是命门穴。 肾俞穴—— 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 临床上扎背针,让病人趴着,手从肚子摸下去,就是摸肚脐,然后前后找穴道。从第一椎,第七椎,第十四椎开始就可以区分出来,这是度骨法。 三焦募穴是石门。三焦是水道,三焦有问题,可以用俞募治疗,下三焦俞和正面的石门穴。三焦有专门三焦的病,心包有心包的病。 肾主骨,骨头长得好,是肾脏管,肾藏志。肾气旺的时候,人就有志。肝主生发。 肾脏管耳朵,耳鸣,耳聋,听力不好是肾脏管,还管记忆。所以治疗记忆,脑部,头发,听力,骨头这些有问题时,通通是肾治疗,胸无大志也是肾上治疗。 两脚平均肿起来是肾脏,腿没有肿,只是脚踝关节肿是心脏有问题。 |
|
416楼#
发布于:2015-12-04 17: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17)膈俞穴(贫血、瘀血)——血会 【位置】肩胛骨底端连线与脊椎的交点是第七椎下,旁开1.5寸。 【穴性】血会,活血化瘀的穴道,统领全身的血,下面是肝俞穴(肝藏血),上面是心俞穴(心生血)。有压痛说明有血病。 【主治】血病治此,指贫血、便血、瘀血、内伤打击造成内脏出血。小便出血可能是肾脏癌,大便可能是大肠癌或是痔疮,都可以。 【方法】针灸皆可。会郄治疗法则。 身体有淤血:很渴但是不想喝水。瘀血X光看不到,瘀血块就会造成很多特殊的怪病。久病必瘀,要用活血化瘀来治疗。 案例:乳中穴受伤有瘀血,在足阳明胃经上,下膈俞和胃经的郄穴梁丘。刚被踢到,就下内庭(子穴)。 (18)消渴穴——经外奇穴 【位置】第八椎下旁开1.5寸。 【主治】消渴症。 【方法】针灸皆可。 消渴症: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是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在胸隔以上,所以会渴,但喝水不止渴。中消是肚脐到胸膈,饥饮百碗不能解饥。下消(从肾脏着手)是肚脐以下,男人阳不举,女人没有性欲,灸关元。 (19)肝俞穴 【位置】第九椎下旁开1.5寸。在肝脏的后方。 【穴性】肝病治此。肝病时第九椎有压痛点。 【主治】肝病,积聚痞痛(胸肋位置有肿瘤、硬块)。 【方法】针灸皆可,两边一起,不存在对侧治疗。俞募治疗,去肝经的募穴(期门)和肝经的俞穴。 【临床应用】全身只有肝经经过男人的阴器睾丸,或经过女人的阴部,阴部有病,都可以在肝俞下针。睾丸疝气,小肠下坠。脾经的隐白及肝的大敦,井穴很痛,下针后马上会痛得缩回去了。初病针井穴,疝气、坠肠效果都很好。 第九椎第十椎、第十一椎、十二椎、十三椎、十四椎旁开1.5寸,依次为肝胆脾胃三焦肾。 20胆俞穴(胆结石、肺结核) 【位置】第十椎下旁开1.5寸。 【穴性】胆病第十椎会有压痛点 【主治】按时间的时症(23-1点)、胆结石。 【临床应用】肺结核:痨瘵(肺结核、肺痨),病人全身发黄,小便、眼睛也黄。要在胆经上治疗,因为金克木。a胆俞是一个大穴,在脊椎上的压痛点和两边的俞穴处下针。b四花灸:膈俞、胆俞同时灸;c吃杏仁可以治愈。 21脾俞穴 【位置】十一椎下旁开1.5寸。 【主治】脾主四肢,四肢的问题(肌肉、关节痛、风湿痛)都可在脾俞下针。 【方法】针灸皆可。 【临床应用】 a脾主治水,脾主少腹:脾脏有问题,肚脐以下会水肿,用脾俞强土来治水。 b脾主肌肉,主四肢:脾脏有问题,表症就是身重。人的气是往上升的,气就是全身的水液,正常人站着不感觉体重。脚是身上最底层的地方,脚温热,说明热气一直往上来,全身都是气化状态。全身充满气就没有癌症。脚是热的就没有癌症。 c脾主开胃:小孩子不吃东西,灸脾俞,再灸身柱,小孩会又高又大,肌肉发达。 22胃俞穴 【位置】十二椎下旁开1.5寸。 【主治】胃病治此。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胃痛。 【方法】俞募治疗(胃俞+中脘)+会郄治疗(腑会中脘+梁丘)+足三里。 23三焦俞 【位置】十三椎下旁开1.5寸。 【穴性】三焦是水道。 【主治】水的问题,如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肚子胀满。 【方法】俞募治疗(三焦俞+石门)。 24肾俞穴 【位置】肚脐正后方为十四椎(命门),旁开1.5寸。 【主治】脑部、记忆、头发、听力、骨头、胸无大志、下消,腰痛(近取穴)。 【方法】针灸皆可。 a肾主骨:骨头好坏,归肾脏管。 b肾藏志:肾气很旺,人就有志。有人什么都不想干,就是肾气不旺志不藏。 c肾其华在发:就是发容华,华就是花。肾气旺,头发油鲜光亮,都是黑的,肾气很旺。肝主的是生发,是让头发往上长。化疗伤肝,当场掉头发。 d肾主耳:耳鸣、耳聋、听力不好,是肾脏在管。 e肾管记忆:记忆不好肾脏有问题。 |
|
417楼#
发布于:2015-12-04 17: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17)膈俞穴(贫血、瘀血)——血会 【位置】肩胛骨底端连线与脊椎的交点是第七椎下,旁开1.5寸。 【穴性】血会,活血化瘀的穴道,统领全身的血,下面是肝俞穴(肝藏血),上面是心俞穴(心生血)。有压痛说明有血病。 【主治】血病治此,指贫血、便血、瘀血、内伤打击造成内脏出血。小便出血可能是肾脏癌,大便可能是大肠癌或是痔疮,都可以。 【方法】针灸皆可。会郄治疗法则。 身体有淤血:很渴但是不想喝水。瘀血X光看不到,瘀血块就会造成很多特殊的怪病。久病必瘀,要用活血化瘀来治疗。 案例:乳中穴受伤有瘀血,在足阳明胃经上,下膈俞和胃经的郄穴梁丘。刚被踢到,就下内庭(子穴)。 (18)消渴穴——经外奇穴 【位置】第八椎下旁开1.5寸。 【主治】消渴症。 【方法】针灸皆可。 消渴症: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是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在胸隔以上,所以会渴,但喝水不止渴。中消是肚脐到胸膈,饥饮百碗不能解饥。下消(从肾脏着手)是肚脐以下,男人阳不举,女人没有性欲,灸关元。 (19)肝俞穴 【位置】第九椎下旁开1.5寸。在肝脏的后方。 【穴性】肝病治此。肝病时第九椎有压痛点。 【主治】肝病,积聚痞痛(胸肋位置有肿瘤、硬块)。 【方法】针灸皆可,两边一起,不存在对侧治疗。俞募治疗,去肝经的募穴(期门)和肝经的俞穴。 【临床应用】全身只有肝经经过男人的阴器睾丸,或经过女人的阴部,阴部有病,都可以在肝俞下针。睾丸疝气,小肠下坠。脾经的隐白及肝的大敦,井穴很痛,下针后马上会痛得缩回去了。初病针井穴,疝气、坠肠效果都很好。 第九椎第十椎、第十一椎、十二椎、十三椎、十四椎旁开1.5寸,依次为肝胆脾胃三焦肾。 20胆俞穴(胆结石、肺结核) 【位置】第十椎下旁开1.5寸。 【穴性】胆病第十椎会有压痛点 【主治】按时间的时症(23-1点)、胆结石。 【临床应用】肺结核:痨瘵(肺结核、肺痨),病人全身发黄,小便、眼睛也黄。要在胆经上治疗,因为金克木。a胆俞是一个大穴,在脊椎上的压痛点和两边的俞穴处下针。b四花灸:膈俞、胆俞同时灸;c吃杏仁可以治愈。 21脾俞穴 【位置】十一椎下旁开1.5寸。 【主治】脾主四肢,四肢的问题(肌肉、关节痛、风湿痛)都可在脾俞下针。 【方法】针灸皆可。 【临床应用】 a脾主治水,脾主少腹:脾脏有问题,肚脐以下会水肿,用脾俞强土来治水。 b脾主肌肉,主四肢:脾脏有问题,表症就是身重。人的气是往上升的,气就是全身的水液,正常人站着不感觉体重。脚是身上最底层的地方,脚温热,说明热气一直往上来,全身都是气化状态。全身充满气就没有癌症。脚是热的就没有癌症。 c脾主开胃:小孩子不吃东西,灸脾俞,再灸身柱,小孩会又高又大,肌肉发达。 22胃俞穴 【位置】十二椎下旁开1.5寸。 【主治】胃病治此。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胃痛。 【方法】俞募治疗(胃俞+中脘)+会郄治疗(腑会中脘+梁丘)+足三里。 23三焦俞 【位置】十三椎下旁开1.5寸。 【穴性】三焦是水道。 【主治】水的问题,如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肚子胀满。 【方法】俞募治疗(三焦俞+石门)。 24肾俞穴 【位置】肚脐正后方为十四椎(命门),旁开1.5寸。 【主治】脑部、记忆、头发、听力、骨头、胸无大志、下消,腰痛(近取穴)。 【方法】针灸皆可。 a肾主骨:骨头好坏,归肾脏管。 b肾藏志:肾气很旺,人就有志。有人什么都不想干,就是肾气不旺志不藏。 c肾其华在发:就是发容华,华就是花。肾气旺,头发油鲜光亮,都是黑的,肾气很旺。肝主的是生发,是让头发往上长。化疗伤肝,当场掉头发。 d肾主耳:耳鸣、耳聋、听力不好,是肾脏在管。 e肾管记忆:记忆不好肾脏有问题。 |
|
418楼#
发布于:2015-12-04 18: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王香香申请签到,2015年12月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膈俞穴(贫血、瘀血):第七椎下,旁开一寸半。两个肩胛骨底端画条线,跟脊椎骨交接的地方,就是第七椎。血会膈俞,血的会穴,也就是血病治此。贫血,瘀血,内伤打击造成内脏出血。
膈俞:上面有心,下面有肝,其中间。心生血,肝藏血,所以它统领全身的血。遇血症可针、可灸。血症有很多很特定的现象。比如说,口渴不喝水,身有瘀血故。久病必瘀用活血化瘀来治疗。膈俞就是活血化瘀的穴道。 消渴穴:第八椎下,经外奇穴,消渴穴,针或灸都可以。 肝俞与胆俞穴(胆结石、肺痨):第九椎下旁开一寸半是肝俞。第十椎外开一寸半是胆俞。
应用:任何脏腑都有募穴与俞穴。俞穴可针可灸,左、右一起做。四肢上取穴时才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治疗中风,一定是先针健侧,再针患侧。胆结石时在第十椎会有压痛点。 结核,病人会发黄,全身是黄的,小便也黄,眼睛也黄。叫肺痨,在治结核病时胆俞是一个大穴。在治症时手一压会压到痛点即是下针的地方,也可以扎两边的俞穴。 四花灸:即两个胆俞,还有第七椎外开一寸半的膈俞,这四个穴道同时在灸。我们称为四花灸,是用在治疗肺结核非常好用的穴道。 脾俞穴与胃俞穴: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叫做脾俞。第十二椎是胃,脾主四肢,四肢上的问题,不管是肌肉,还是关节痛、风湿痛都可以在脾俞下针。针灸都可以,效果很好。 胃病: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扎胃俞,用俞募治疗,胃的募穴是中脘穴。中脘+胃俞就是俞募治疗。 胃痛:足三里、梁丘郄穴可以止痛。足三里也可以止呕。
三焦俞与肾俞穴:第十三椎外开一寸半是三焦俞,第十四椎命门。正面是肚脐,背后是命门穴。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是肾俞。三焦俞也是讲水道。水的问题,如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都可以用三焦。 |
|
419楼#
发布于:2015-12-04 19:13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04日《针灸大成》第36课心得 1、膈俞穴(贫血、瘀血)--- 血会 在第七椎下 八大会穴 血症有很多很特定的现象。比如口渴但不想喝水。这是身体里面有瘀血的缘故。瘀血块就会造成很多特殊的怪病。久病必瘀的道理,所以要用活血化瘀来治疗 膈俞就是活血化瘀的穴道,比如说病人说他痛,可能是遭打击,或从马上掉下来,被踢到胸部,正好是乳中穴,这个经络正好是在足阳明胃经上,有瘀血,我们就下膈俞。胃经上痛也可下胃的郄穴梁丘。刚被踢到,就下内庭。 从马上摔下来,五脏气会乱了啊,就下天柱、大杼,让气平衡。 经外奇穴:消渴穴 消渴穴在第八椎下,下针或灸的都可以。 2肝俞 肝俞在是第九椎下旁开1.5寸。是肝脏的部位,就是肝脏的后方。肝俞有压痛 肝病,肝部肿瘤、硬块。治症都可以在肝俞上面治疗。 治此,同样可用俞募治疗,下肝经的募穴期门,再下肝经的俞穴。下针的时候或灸的时候,都是两边一起灸,一起下。在四肢上取穴的时候,才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治疗中风,我们下针的时候,一定是先扎好的地方,再扎患侧。阴部有病,可以在肝俞下针。 治睾丸疝气,可以在肝俞下针,下脾经的隐白,及肝的井穴大敦穴,因井穴很痛,一下针,马上会痛得缩回去了。在针井穴时,病人会抽一下因为是初病,疝气、坠肠的地方,脱肠都会缩回去,效果很好。 3胆俞穴(胆结石) 在第十椎外开一寸半是胆俞。按时间的时症,晚上十一点到半夜一点,它有问题,我们可以在胆俞穴上下针。 4、脾俞穴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 脾俞治:四肢上的问题(脾主四肢),包括肌肉、关节痛、风湿痛。土克水,脾主少腹(肚脐以下),少腹的水肿。用灸、用针都可以,效果都会很好。由于脾主肌肉,主四肢。所以脾脏有问题明显的表症就是身重。人的气是往上升的,气就是全身的水液,气是往上升的。所以站在那边,不会感觉到体重。 脚是身上最底层的地方。当你全身都在气化的时候,脚虽在最底下但却是温热的,这个热气一直往上来,全身都是在气化的状态。当全身充满气的时候,是没有癌症的,像个热水瓶一样。脚热没有癌症。 那脾主开胃,小孩子不吃东西,你都可以灸脾俞,再灸身柱,小孩会长得又高又大,肌肉又发达,骨头又大。 5、胃俞 胃俞在第十二椎旁开1.5寸。 治疗: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用俞募治疗,下胃俞和胃的募穴是中脘穴。 胃痛,足三里、梁丘郄穴可以止痛。足三里也可以止呕。 胃病用胃俞、中脘穴、梁丘、足三里。 6、三焦俞 三焦俞在第十三椎外开一寸半 三焦是水道 7、肾俞穴 在第十四椎(命门)外开一寸半 肾主骨,肾藏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