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0楼#
发布于:2016-03-04 18: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6年3月4日黄帝内经第28课心得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前一年的冬天伤于寒春天才会温病。 季节的病,以其盛治之,如关节痛,平时不痛只冬季发病,水病,土胜水需强土。 春天打喷嚏,西医说是花粉、灰尘等过敏。西医认为,春天是木,金胜木,应该治肺。 四季不同而发生的疾病,要依据五行的法则,采用克制其时邪的方法,即可治愈。 久病在内脏中,引起病人色脉失常与新得之病所引起色脉失常,有所不同。 细微观察病人之脉,如见脉小面色不变仍正常,为新病。如果察肺正常,但病人面色已失其常,为久病。如果观察到脉与气色俱失常,为久病兆。察到病人脉与气色都属正常,是新病。 如果诊脉发现肝眩与肾二脉并至,病人面色青红,必有内伤出血但外面不见血,若是外伤有出血,病人脉如此,则必是病人伤后浴冷水以致湿滞中焦不去。外伤内伤都不可洗冷水。因为受伤后有淤血,洗冷水会有寒。 寸关尺与人的内脏相对应。尺脉部位可分为三处,尺之中部侧属肋位,尺之外侧为肾脏,尺之内里为腹中部位。 关肺部位左右手不同,左手关部篇外是肝脏,关内侧是横膈位。右手关外侧是胃,内侧是脾。 寸脉手右手亦不同,右手寸脉外侧为肺,内侧为胸中。左手寸脉外侧为心脏,内侧为纵隔位。 脉越向前,则病前面,脉越向后则病愈后。 寸脉向鱼际位伸展为胸上喉咙病,尺脉向尺泽位延伸超过一寸以上,则必在少腹或足部位生变。 寸脉超过鱼际网上,是病到喉咙,往下是膝盖和脚。 脉呈粗大形,则必阴之津液不足,造成阳热有余,此为中焦有热中征候。 脉形来时速去时慢,(按之即来)且寸脉大实有力,尺脉虚而无力,表示阳气盛于上,(上实下虚)下焦阴气不足,这就是手足冰冷癫痫的疾病。 脉来缓慢去时速,寸脉上弱尺脉强实,此人胸阳不足必会恶风。(上虚下实)所以人会厌恶风吹,因阳不足。 脉如果同时出现沉而形细且速时,就是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若又出现脉散状,则必寒热并结。附骨脉是有积。 虚脉按到骨边就没有了,实脉按到骨边还在。 正常人的脉寸是九分,尺是一寸。脉浮起来是阴盛阳衰。阳往上浮,是阴不能固阳,人会晕倒。出现脉浮而散,必生目眩而易倒的病。 脉形俱浮而不躁之脉,(吸呼七下为燥)此病必属热症,且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果有烦躁之脉,则病在手部。所有脉细而沉者病在骨,必病在里在脏,出现骨痛。如果脉属静者,则病在足。手是阳,足是阴。 脉有变更现象出现时会有脓血便,病在阳。 所有的脏腑都有血管,血归经时在经络里走的时候不应该溢出来,因为阴阳要合,阴阳不合的时候血就会离经叛道。阳虚阴盛就会往外走。阳要守,不守就会便脓血,阳虚阴外盛。 涩脉是标准的阴不足,脉中气血有不流畅,乱跑之感,是阳气有余,阴津不足。 脉滑脉呈滑动如珠转时,速度快,有力,寸高尺低,则为阴津有余的现象。 阳气有余,身热无汗,会感觉身体热但汗却不出。 阴气有余时阳不足,则必汗多身寒。阴阳皆有余时,病人会无汗且恶寒。 阴升阳降,阳升阴降,阴阳最好平衡。 脉会受情志变化而变化。所以望闻问切不符时,舍脉。望闻问为主,切为辅。 手按脉时,用手指推脉向外,但脉不动且附骨,此为胸腹中有积聚。 重按脉时,如向里推,脉会反弹朝外,此为身有热病。 |
|
4321楼#
发布于:2016-03-04 18: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6年3月4日黄帝内经第28课心得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前一年的冬天伤于寒春天才会温病。 季节的病,以其盛治之,如关节痛,平时不痛只冬季发病,水病,土胜水需强土。 春天打喷嚏,西医说是花粉、灰尘等过敏。西医认为,春天是木,金胜木,应该治肺。 四季不同而发生的疾病,要依据五行的法则,采用克制其时邪的方法,即可治愈。 久病在内脏中,引起病人色脉失常与新得之病所引起色脉失常,有所不同。 细微观察病人之脉,如见脉小面色不变仍正常,为新病。如果察肺正常,但病人面色已失其常,为久病。如果观察到脉与气色俱失常,为久病兆。察到病人脉与气色都属正常,是新病。 如果诊脉发现肝眩与肾二脉并至,病人面色青红,必有内伤出血但外面不见血,若是外伤有出血,病人脉如此,则必是病人伤后浴冷水以致湿滞中焦不去。外伤内伤都不可洗冷水。因为受伤后有淤血,洗冷水会有寒。 寸关尺与人的内脏相对应。尺脉部位可分为三处,尺之中部侧属肋位,尺之外侧为肾脏,尺之内里为腹中部位。 关肺部位左右手不同,左手关部篇外是肝脏,关内侧是横膈位。右手关外侧是胃,内侧是脾。 寸脉手右手亦不同,右手寸脉外侧为肺,内侧为胸中。左手寸脉外侧为心脏,内侧为纵隔位。 脉越向前,则病前面,脉越向后则病愈后。 寸脉向鱼际位伸展为胸上喉咙病,尺脉向尺泽位延伸超过一寸以上,则必在少腹或足部位生变。 寸脉超过鱼际网上,是病到喉咙,往下是膝盖和脚。 脉呈粗大形,则必阴之津液不足,造成阳热有余,此为中焦有热中征候。 脉形来时速去时慢,(按之即来)且寸脉大实有力,尺脉虚而无力,表示阳气盛于上,(上实下虚)下焦阴气不足,这就是手足冰冷癫痫的疾病。 脉来缓慢去时速,寸脉上弱尺脉强实,此人胸阳不足必会恶风。(上虚下实)所以人会厌恶风吹,因阳不足。 脉如果同时出现沉而形细且速时,就是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若又出现脉散状,则必寒热并结。附骨脉是有积。 虚脉按到骨边就没有了,实脉按到骨边还在。 正常人的脉寸是九分,尺是一寸。脉浮起来是阴盛阳衰。阳往上浮,是阴不能固阳,人会晕倒。出现脉浮而散,必生目眩而易倒的病。 脉形俱浮而不躁之脉,(吸呼七下为燥)此病必属热症,且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果有烦躁之脉,则病在手部。所有脉细而沉者病在骨,必病在里在脏,出现骨痛。如果脉属静者,则病在足。手是阳,足是阴。 脉有变更现象出现时会有脓血便,病在阳。 所有的脏腑都有血管,血归经时在经络里走的时候不应该溢出来,因为阴阳要合,阴阳不合的时候血就会离经叛道。阳虚阴盛就会往外走。阳要守,不守就会便脓血,阳虚阴外盛。 涩脉是标准的阴不足,脉中气血有不流畅,乱跑之感,是阳气有余,阴津不足。 脉滑脉呈滑动如珠转时,速度快,有力,寸高尺低,则为阴津有余的现象。 阳气有余,身热无汗,会感觉身体热但汗却不出。 阴气有余时阳不足,则必汗多身寒。阴阳皆有余时,病人会无汗且恶寒。 阴升阳降,阳升阴降,阴阳最好平衡。 脉会受情志变化而变化。所以望闻问切不符时,舍脉。望闻问为主,切为辅。 手按脉时,用手指推脉向外,但脉不动且附骨,此为胸腹中有积聚。 重按脉时,如向里推,脉会反弹朝外,此为身有热病。 |
|
4322楼#
发布于:2016-03-04 18: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6年3月4日黄帝内经第28课心得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前一年的冬天伤于寒春天才会温病。 季节的病,以其盛治之,如关节痛,平时不痛只冬季发病,水病,土胜水需强土。 春天打喷嚏,西医说是花粉、灰尘等过敏。西医认为,春天是木,金胜木,应该治肺。 四季不同而发生的疾病,要依据五行的法则,采用克制其时邪的方法,即可治愈。 久病在内脏中,引起病人色脉失常与新得之病所引起色脉失常,有所不同。 细微观察病人之脉,如见脉小面色不变仍正常,为新病。如果察肺正常,但病人面色已失其常,为久病。如果观察到脉与气色俱失常,为久病兆。察到病人脉与气色都属正常,是新病。 如果诊脉发现肝眩与肾二脉并至,病人面色青红,必有内伤出血但外面不见血,若是外伤有出血,病人脉如此,则必是病人伤后浴冷水以致湿滞中焦不去。外伤内伤都不可洗冷水。因为受伤后有淤血,洗冷水会有寒。 寸关尺与人的内脏相对应。尺脉部位可分为三处,尺之中部侧属肋位,尺之外侧为肾脏,尺之内里为腹中部位。 关肺部位左右手不同,左手关部篇外是肝脏,关内侧是横膈位。右手关外侧是胃,内侧是脾。 寸脉手右手亦不同,右手寸脉外侧为肺,内侧为胸中。左手寸脉外侧为心脏,内侧为纵隔位。 脉越向前,则病前面,脉越向后则病愈后。 寸脉向鱼际位伸展为胸上喉咙病,尺脉向尺泽位延伸超过一寸以上,则必在少腹或足部位生变。 寸脉超过鱼际网上,是病到喉咙,往下是膝盖和脚。 脉呈粗大形,则必阴之津液不足,造成阳热有余,此为中焦有热中征候。 脉形来时速去时慢,(按之即来)且寸脉大实有力,尺脉虚而无力,表示阳气盛于上,(上实下虚)下焦阴气不足,这就是手足冰冷癫痫的疾病。 脉来缓慢去时速,寸脉上弱尺脉强实,此人胸阳不足必会恶风。(上虚下实)所以人会厌恶风吹,因阳不足。 脉如果同时出现沉而形细且速时,就是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若又出现脉散状,则必寒热并结。附骨脉是有积。 虚脉按到骨边就没有了,实脉按到骨边还在。 正常人的脉寸是九分,尺是一寸。脉浮起来是阴盛阳衰。阳往上浮,是阴不能固阳,人会晕倒。出现脉浮而散,必生目眩而易倒的病。 脉形俱浮而不躁之脉,(吸呼七下为燥)此病必属热症,且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果有烦躁之脉,则病在手部。所有脉细而沉者病在骨,必病在里在脏,出现骨痛。如果脉属静者,则病在足。手是阳,足是阴。 脉有变更现象出现时会有脓血便,病在阳。 所有的脏腑都有血管,血归经时在经络里走的时候不应该溢出来,因为阴阳要合,阴阳不合的时候血就会离经叛道。阳虚阴盛就会往外走。阳要守,不守就会便脓血,阳虚阴外盛。 涩脉是标准的阴不足,脉中气血有不流畅,乱跑之感,是阳气有余,阴津不足。 脉滑脉呈滑动如珠转时,速度快,有力,寸高尺低,则为阴津有余的现象。 阳气有余,身热无汗,会感觉身体热但汗却不出。 阴气有余时阳不足,则必汗多身寒。阴阳皆有余时,病人会无汗且恶寒。 阴升阳降,阳升阴降,阴阳最好平衡。 脉会受情志变化而变化。所以望闻问切不符时,舍脉。望闻问为主,切为辅。 手按脉时,用手指推脉向外,但脉不动且附骨,此为胸腹中有积聚。 重按脉时,如向里推,脉会反弹朝外,此为身有热病。 |
|
4323楼#
发布于:2016-03-04 19: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3月4日《黃帝内经》28课学习心得;
冬伤于寒,春必发温病。 时令病以所胜来治为原则,如春天发病,春为木,所胜为金,故从金治。 新病色不会变,色夺者一般为久病。 不管内伤还是外伤,都忌洗冷水澡,受伤后体内一般有瘀血,得寒后瘀血更甚。 三部脉均洪大,示阳有余,阴不足,为热中。 脉来疾去徐为上实下虚,来徐去疾为上虚下实,为恶风。 脉俱沉细数者为少阴病,重按脉数止骨为跗骨脉,为有积,可能有癌肿。 脉细数而散者为寒热。浮而散者为阴盛阳衰,可致晕厥,为阴阳不和。 脉浮而不燥病在阳。浮而燥病在手。脉细而沉病在足。脉数动一代病在阳。 阴阳不和,血才会离经叛道,为离经之血,阳不守所致。 涩脉为阴不足阳有余,滑脉为阴有余而阳不足。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阴升阳降,阳升阴降,老师的观点其中主要用阳药来平衡阴阳。 |
|
4324楼#
发布于:2016-03-04 21:07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8班丁敏申请签到,2016-03-4《黄帝内经》第28课心得病人久病色才会变,尺脉部位可分为三处,尺之中部侧属胁肋位,尺之外侧为肾臟之位,尺之内里为腹中之位。关脉部位左右手不同,左手关部偏外是肝脏,关内侧是横膈膜位。右手关位外侧是胃,内侧为脾。寸脉左右手亦不同。右手寸脉外侧为肺,内侧为胸,左手寸脉外侧为心臟,内侧为纵隔膜位。脉愈向前则病在前面,脉愈向后则病越后。寸脉向鱼际位伸展为胸上喉咙位,尺脉向尺泽位延伸超过一寸以上则必在少腹腔的底部或足胫部位生变。脉呈粗大形,则必阴之津液不足,造成阳热有余,此为中焦有热的征候,脉形来时速去时慢,且寸脉实而有力,尺脉虚而无力,表示阳气盛于上,下焦阴却不足,这是手足冰冷癫痫的疾病。脉来缓慢去时速,寸脉上弱尺脉强实,此人胸阳不足必会恶风。所以人会厌风吹乃因阳不足。所有的脉如果同时都出现沉而形细且数时,是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若又出现脉散状,则必寒热并结。出现脉浮而散,必生目眩而易倒的病。脉形俱浮但不见烦燥之脉,此病必属热症,且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果有烦燥之脉,则病在手部,所有脉形细而沉骨,必病在里脏,出现骨痛。如脉属静者,则病在足。脉形出现脉数有时又一停者,是表示病在阳在腑,会有下便脓血的现象或下痢。所有病症在脉中都能诊察出来。濇脉即是脉中气血有不流畅的感觉时,这是阳气有余,阴津不足。脉呈滑动如珠转时,则为阴津有余的现象,阳气有余,则会感觉身体热但汗却不出;阴津有余则必汗多身冷;阴阳皆太过时,病人会无汗且恶寒。手按脉时,用手指推脉向外,但脉不动且附骨,此必胸腹中有积聚。重按脉时,如向里推,脉会反弹朝外,此为身有热病。如寸口脉较尺部脉强,乃腰部以下发冷。如寸脉不足尺脉反盛,病人必生头痛项强之病。重按脉至骨边,脉出现无力感,此脉气不足象,病人必腰椎痛而且身体有麻木的现象
|
|
4325楼#
发布于:2016-03-04 21: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6年3月4《内经》第28集心得 因季节不同而发生的疾病,要依据五行的法则,采用克制其时邪的方法,即可治愈。春天花粉过敏,春季肝气生发,金能胜木,所以春季不停打喷嚏治肺。 久病和新病引起的色脉失常,如何区分?新病色不会变,久病色会变。病人脉小面色仍正常,为新病。如果脉正常,但面色已失常,为久病,如果脉与气色都失常,也是久病。脉与气色都正常,是新病。肝弦和肾沉二脉并至,病人面色青又红,则必有内伤出血但外不见血,若是外伤有出血,病人如此,则必是病人伤后浴冷水以湿滞中焦不去。有伤后,不要用冷水洗澡,本身有淤血,再加上寒就更严重,最好不洗澡,用热毛巾擦一下即可。尺脉部位可分三处,尺之中部侧属胁肋位,尺之外侧为肾脏之位,尺之内里为腹中部位,关脉位左右手不同,左手关部偏外是肝脏,关内侧是横膈膜位。右手关位外侧是胃,内侧为脾。寸脉左右手亦不同。右手寸脉外侧为肺,内侧为胸中。左手寸脉外侧为心脏,内侧为纵隔膜位。脉愈向前,则病前面,脉愈向后则病愈后。寸脉向鱼际位伸展为胸上喉咙。心脉向尺泽位延伸超过一寸以上则必在少腹腔的底部或足胫部位生变。 脉形粗大,阴液不足,阳热有余,这是中焦有热的征候。脉形来时快去时慢,寸脉实而有力,尺脉虚而无力,表示阳气盛于上,下焦阴却不足,这是手足冰冷癫痫的疾病。脉形来时慢去时快,寸脉上弱尺脉强实,此人胸阳不足必会恶风。所以人会厌恶吹风因阳不足。所有的脉如果同时都出现沉而形细时,就是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若又出现脉散状,则必寒热并结。出现脉浮而散,会目眩而晕倒。脉浮不燥的脉,是热症,具病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果有烦躁之脉,则病在手部。所有脉形细而沉,病在脏,会骨痛。脉属静者,病在足。脉形再现脉数有变更现象时,病在阳在腑,会有便脓血或下痢。所有病都可在脉中诊察出来。濇脉是脉中有气血有不流畅的感觉时,是阳气有余,阴津不足。脉呈滑动如珠转时,则为阴津有余的现象。阳气有余,则会感觉身体热但汗却不出;阴津有余,则汗多身冷。阴阳太过时,病人会无汗且恶寒。阴升阳会降,阳升阴会降。手按脉时,用手指推脉向外,但脉不动,是胸腹有积聚。脉停在外面不往内走,是身有热。 |
|
4326楼#
发布于:2016-03-04 21: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3月4日《黄帝内经》第30课心得 诊尺脉需注意事项: 1、手臂内侧青血管多,为病人失血多致血少了;2、尺脉缓而散,病人易疲劳倦怠;3、人安卧脉形却盛大为脱血,病人极虚;4、尺脉按而形散且上下滑动,病人出汗过多致津液不足;5、尺部冰冷且脉形细小,为里寒太盛,病人必下痢不止;6、尺部很热,脉形粗大为“热中”,病人中焦内热很盛。肚子大或舌苔黄都是热中之症。 病人脉为纯弦脉为肝绝,于庚辛日死。心脉呈纯钩状,病人壬癸日死。病人纯代脉,说明脾气已绝,见甲乙日死。纯毛之脉表示肺气已绝,见丙丁日死。纯石之肾脉,见戊己日死。凡有真脏脉者必死。 人迎脉跳很快,病人必气喘咳嗽剧烈,为胸内积水。目四周肿,眼袋如卧蚕状,腹内必有水。小便黄且红还能安睡者,为黄疸。目黄浊者也为黄疸。晚上不能安眠是脏有问题。吃完就饿为胃疸,又曰消渴症,因胃中热盛。人面肿为风病,睡时被风吹所致。足胫肿为水病,脸和脚都肿为风水病。妇女心经通里到神门处脉动很强为有孕在身。尺脉很盛寸脉分成两道也为孕脉。 下针神门一般对着少府方向,这样不易伤动脉。因阳受伤恢复快,阴受伤不易恢复。 脉形应顺从四时。春脉浮、大为常脉,夏脉洪大,秋冬脉深沉。若春夏脉形瘦小,秋冬脉形浮大皆为凶兆。 一般得风热病者脉浮、数。若风热症脉反静;下痢或失血者脉呈实状;病在内而脉却虚而无力;病在外脉却重按乃得且形散,以上皆为反逆之脉。脉症不符又反四时,均为危症。如便秘已久本为实症,脉却细小无力,属脉症不符,难治。 真脏脉即无胃气之脉。超过寸脉或尺脉的正常尺寸,脉形不变且很硬,病人必死。感冒等表症初按浮大,重按即消失。 太阳脉脉形洪大且长,少阳脉时大时小,时长时短;阳明脉浮大而形短。 正常心脉来时滚滚如珠,触按如珠转,名曰“心平”。不论何季,不论何脉,一定得有胃气,即脉跳缓而有力,速度是一呼一吸5至左右。若心脉粗大且连续而至,脉形曲屈,为心病。将死之心脉,寸脉弯曲而后脉不断涌至,呈长钩状,即纯钩脉。 正常肺脉如羽毛状。脉跳缓而有力,一次呼吸5至,名曰“肺平”,是有胃气之脉。病肺之脉如鸡羽忽上忽下不稳定,为“肺病”。将死之肺脉,如物浮水面,风吹毛发,名为“肺死”。 正常肝脉,软绵如钓鱼竿末端,有弹力且软,名曰“肝平”,也要缓而有力为常。肝病之脉形充实而滑腻,此曰“肝病”。脉形劲急如紧绷之弦为“肝死”。 正常脾脉缓和柔软且有力,曰“脾平”。长夏脾气当旺,仍需有胃之缓和脉为本。脾病之脉充实而满、数,曰“脾病”。脾死之脉如水流去,曰“脾死”。 正常肾脉沉至骨边,重按即无,为“肾平”,一呼一吸5至为有胃气。肾病之脉像拉长的葛藤,越按弹地越强,此为“肾病”。肾死之脉如紧绷的绳索,急速移动,重按如石撞壁反弹回来。 玉机眞藏论篇第十九 春脉即肝脉,万物始生,故其气软而虚滑,形如弓弦,故名弦脉。于此不合之脉均为病脉。肝脉实而强为太过,病在外,会使人善忘,头昏,眼发黑而昏厥。肝脉虚微为不及,病在内,人会胸背疼痛,甚者两膝胀满。太过为实,不及为虚。实则泻其子,肝实要泻心火。虚则补其母,肝虚要补肾。还可用泻南补北法,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 |
|
4327楼#
发布于:2016-03-04 22: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04号,《黄帝内经》第28课心得 各种痈脓,肿胀,筋挛,骨节痛等因为寒气久居不去而成的。始因都是由于四季风向异常变化而起的。是因季不同而发生的疾病,只要依据五行的法则,采用克制其时邪的方法,即可治愈。 例:关节痛,平时不痛,冬天才会发病,冬为水,土克水,强土才会治好。 春天打喷嚏,西方医学称过敏。春为木,金克木,强金。 如何通过色脉失常判断久病与心病 脉小面色仍正常者,此必新病。 脉正常,但病人面色已失其常,必为久病。 脉与气色倶失常,此亦为久病兆。 脉与气色都属正常者,必是新病。 诊脉发现肝弦与肾沉二脉一样高一样强(常脉应该一高一低),病人面色青又红,则必有内伤出血但外不见血,若是外伤有出血,病人如此,则必是病人伤后浴冷水以湿滞中焦不去。 不论外伤内伤,忌冷水,最好不要洗澡,尤其是冷水澡。 尺脉部位可分三处,尺之中部侧属胁肋位,尺之外侧为肾脏之位,尺之内里为腹中部位。关脉部位左右手不同,左手关部偏外是肝脏,关内侧是横膈膜位。右手关位外侧是胃,内侧为脾。寸脉左右手亦不同。右手寸脉外侧为肺,内侧为胸中。左手寸脉外侧为心脏,内侧为纵隔膜位。脉愈向前,则病前面,脉愈向后则病愈后。寸脉向鱼际位伸展为胸上喉咙位,尺脉向尺泽位延伸超过一寸以上则必在少腹腔的底部或足胫部位生变。 脉呈粗大形,则必阴之津液不足,造成阳热有余,此为中焦有热的征候。 脉形来时速去时慢(即按下去时脉很强,一松开脉就变的很小),且寸脉实而有力,尺脉虚而无力,表示阳气盛于上,下焦阴却不足,手足冰冷癫痫的疾病。 脉来缓慢去时速,寸脉上弱尺脉强实,此人胸阳不足必会恶风。所以,人会厌恶风吹乃因阳不足。 所有的脉如果同时都出现沉而形细(沉在骨边,骨即肾)且数时,就是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 脉如果同时都出现沉而形细(沉在骨边,骨即肾)且数,重按,指头跟骨头贴到一起时,脉还在那边,此为有积在,此脉称跗骨脉。跗骨脉一般都是有肿瘤。 脉散状,则必寒热并结。 按到骨边还有为实脉,按到骨边没有了为虚脉。 脉浮而散,必生目眩而易倒的病,因为阴不能固阳,阳上浮,阴阳分开,阴阳平衡即会好。脉形俱浮但不见烦躁(常脉一呼一吸2+1+2,燥脉一呼一吸间3+1+3)之脉,此病必属热症,且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果有烦躁之脉,则病在手部。所有脉形细而沉骨,必病在里在脏,出现骨痛。如果脉属静者,则病在足。 脉形出现脉数有时又一停者,脉很规律的在跳动,会突然变更一下,并不一定会停下来,这是表示病在阳在腑,会有下便脓血的现象或下痢。人,所有脏腑里面都有血管,不管是什么原因便血,出血量判断脏节数量,一天几升(一升为40cc)几个脏结。阴阳合,血不会流出来,阴阳不合时,阳不能固守,阴就外渗,血才会离经叛道。 濇脉即是脉中气血有不流畅的感觉时,这是阳气有余,阴津不足。 脉呈滑动如珠转时,则为阴津有余的现象。 脉会随情志改变。 阴阳平衡中,大部分用阳药,阴药少用。原则为固阳,而使阴自动回来(阳长阴消,阳消阴长)。 阳气有余,固表太强,毛孔闭锁,无法透发,则会感觉身体热但汗却不出;阴津有余,则必汗多身冷。阴阳皆太过时,病人会无汗且恶寒。 手按脉时,用手指推脉向外,但脉不动且附骨,此必胸腹中有积聚也。重按脉时,如向里推,脉会反弹朝外,此乃身有热病也。如寸口脉较尺部脉强,乃腰部以下发冷也;如寸脉不足尺脉反盛,病人必生头痛项强之病也。重按脉至骨边,脉出现无力感,此脉气不足象,病人必腰推痛而且身体有麻木的现象。 |
|
4328楼#
发布于:2016-03-04 22: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3月4日《黄帝内经》第28课心得:
帝曰:诸肿筋挛骨痛,此皆安和? 岐伯曰:此寒气之钟,八风之变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各种痈脓,肿胀,筋挛,骨节痛等因为寒气久居不去而成的。始因都是由于四季风向异常变化而起的。是因季不同而发生的疾病,只要依据五行的法则,采用克制其时邪的方法,即可治愈。 例:关节痛,平时不痛,冬天才会发病,冬为水,土克水,强土才会治好。 春天打喷嚏,西方医学称过敏。春为木,金克木,强金。 帝曰: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之病乎?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来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 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如何通过色脉失常判断久病与心病 脉小面色仍正常者,此必新病。 脉正常,但病人面色已失其常,必为久病。 脉与气色倶失常,此亦为久病兆。 脉与气色都属正常者,必是新病。 诊脉发现肝弦与肾沉二脉一样高一样强(常脉应该一高一低),病人面色青又红,则必有内伤出血但外不见血,若是外伤有出血,病人如此,则必是病人伤后浴冷水以湿滞中焦不去。 不论外伤内伤,忌冷水,最好不要洗澡,尤其是冷水澡。 尺内丙傍,则季胁也。尺外经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竞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竞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尺脉部位可分三处,尺之中部侧属胁肋位,尺之外侧为肾脏之位,尺之内里为腹中部位。关脉部位左右手不同,左手关部偏外是肝脏,关内侧是横膈膜位。右手关位外侧是胃,内侧为脾。寸脉左右手亦不同。右手寸脉外侧为肺,内侧为胸中。左手寸脉外侧为心脏,内侧为纵隔膜位。脉愈向前,则病前面,脉愈向后则病愈后。寸脉向鱼际位伸展为胸上喉咙位,尺脉向尺泽位延伸超过一寸以上则必在少腹腔的底部或足胫部位生变。 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不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仆。 脉呈粗大形,则必阴之津液不足,造成阳热有余,此为中焦有热的征候。 脉形来时速去时慢(即按下去时脉很强,一松开脉就变的很小),且寸脉实而有力,尺脉虚而无力,表示阳气盛于上,下焦阴却不足,手足冰冷癫痫的疾病。 脉来缓慢去时速,寸脉上弱尺脉强实,此人胸阳不足必会恶风。所以,人会厌恶风吹乃因阳不足。 所有的脉如果同时都出现沉而形细(沉在骨边,骨即肾)且数时,就是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 脉如果同时都出现沉而形细(沉在骨边,骨即肾)且数,重按,指头跟骨头贴到一起时,脉还在那边,此为有积在,此脉称跗骨脉。跗骨脉一般都是有肿瘤。 脉散状,则必寒热并结。 按到骨边还有为实脉,按到骨边没有了为虚脉。 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 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 气者,腰痛而身有痹也。 脉浮而散,必生目眩而易倒的病,因为阴不能固阳,阳上浮,阴阳分开,阴阳平衡即会好。脉形俱浮但不见烦躁(常脉一呼一吸2+1+2,燥脉一呼一吸间3+1+3)之脉,此病必属热症,且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果有烦躁之脉,则病在手部。所有脉形细而沉骨,必病在里在脏,出现骨痛。如果脉属静者,则病在足。 脉形出现脉数有时又一停者,脉很规律的在跳动,会突然变更一下,并不一定会停下来,这是表示病在阳在腑,会有下便脓血的现象或下痢。人,所有脏腑里面都有血管,不管是什么原因便血,出血量判断脏节数量,一天几升(一升为40cc)几个脏结。阴阳合,血不会流出来,阴阳不合时,阳不能固守,阴就外渗,血才会离经叛道。 濇脉即是脉中气血有不流畅的感觉时,这是阳气有余,阴津不足。 脉呈滑动如珠转时,则为阴津有余的现象。 脉会随情志改变。 阴阳平衡中,大部分用阳药,阴药少用。原则为固阳,而使阴自动回来(阳长阴消,阳消阴长)。 阳气有余,固表太强,毛孔闭锁,无法透发,则会感觉身体热但汗却不出;阴津有余,则必汗多身冷。阴阳皆太过时,病人会无汗且恶寒。 手按脉时,用手指推脉向外,但脉不动且附骨,此必胸腹中有积聚也。重按脉时,如向里推,脉会反弹朝外,此乃身有热病也。如寸口脉较尺部脉强,乃腰部以下发冷也;如寸脉不足尺脉反盛,病人必生头痛项强之病也。重按脉至骨边,脉出现无力感,此脉气不足象,病人必腰推痛而且身体有麻木的现象。 |
|
4329楼#
发布于:2016-03-04 22:18
中医经典特训9班3月04日,王毅泓申请签到《黄帝内经》第29集
推到关脉,按下去后,有尺脉无寸脉,表示头项痛。如摸到骨边,脉无力,脉气少,腰椎痛且身体麻木。 平人气论篇第十八 一、 正常人脉象 一呼二至,一吸二至,足息间1动,共5次,是正常人。常用正常人的呼吸来切病人的脉。如一呼一吸各一次,共3次,为少气;如一呼三动,一吸三动为躁,尺热曰病温,膀胱经是最大的经脉,如尺脉浮起是感冒了,脉濇,人呼吸间脉9次是死症。脉不跳也是死症,脉形忽快忽慢者死。 二、胃气 正常人阳气来自于胃,人无胃气则亡。胃气:速度上一息五至,强度上缓而有力。春天,弦脉中带缓,是正常。弦脉不平缓肝病;但弦无胃气者死。摸到秋天的脉,秋天会发病;摸到冬天的脉,冬天会发病;因五脏中都有筋,肝主筋,故春天能查到弦脉。 夏天:正常的胃脉带钩(有突起,如抛物线),代表有胃气;钩太大胃气少,心脏病;只有钩脉没有胃气者死;在夏天摸到冬天的脉,沉到骨边,在冬天发病;因为所有的内脏都有血,和心脏相通,心脉的脉也能查到其他脏器。 长夏:胃气软弱为正常,脉太弱胃气少是脾病;脉不稳定,时大时小,时快时慢死;摸到冬天的脉,冬天生病;因脾藏肌肉。 秋天:胃脉带点毛为正常,毛就像摸到羽毛,当中骨头,边上羽毛;毛多胃少肺有病,但全是毛脉无胃气是死。秋天摸到春天的脉,在春天发病;如果全是弦脉,现在就有病。肺是最高的脏器,统领血和阴阳。 冬天:脉像石头沉在下面,但重按下去到骨边脉还是没有是常脉;石多胃少是肾病;石脉有钩,是夏天会生病;钩脉盛则现在就病;因骨髓之气藏于肾,所有内脏会受到影响。 胃之大格,名曰虚里(在肾经的步廊穴的位置),一定是在左边,其脉动甚至隔衣可见,是宗气(胃气的根)所聚之所。所有的经络都是上下走,若横逆着走,是凶。病人喘得厉害是病在中。 寸口脉<9分,阳不足,阳无法入头,阴上来,产生头痛。 寸口脉>9分,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产生足胫痛。正常人的阳气是从头顶一路下来的。 寸口脉坚而搏出,有肩背痛,阳欲出而出不来。 寸口脉沉而坚实,阳气受阻于中,病在中。 寸口脉浮在皮表,病在表。 寸口脉沉而微弱,里阳不足,有往来寒热或肠子下坠或下腹痛。胃气阳不足时,胃会胀满下降,称胃寒。 寸口脉沉且横向走,向上斜着走,是喉部有东西。横着走代表胁下有积,腹中有淤积疼痛。 寸口脉沉而急缓不定,寒热。 寸口脉脉盛且坚硬,病在外,轻轻一摸就能摸到。 寸口脉小而坚实之状,病在内,沉的小的病在内,脉浮的病在外。但当有实证时脉也浮大。如何区别呢?病在表的,脉还是空的,即按到骨边则无;脏内有实时,阳就望外走,故脉变浮大,且轻按重按都大为实证。 寸口脉小时强时弱,久病,久病者阳虚。 寸口脉跳得快,新病,脉急者,疝气或有痛症。 寸口脉滑是风脉,脉濇是痹病,缓而滑是热中,盛大而紧,有胀满之病。 凡脉象顺从阴阳之变,此病易治,反逆阴阳不合于四时,此病难治。 |
|
4330楼#
发布于:2016-03-04 22: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黄旭红申请签到,2016年3月4日《黄帝内经》第28课心得:
季节治病 关节痛,冬天发病,属水,土生水,强土。感冒打喷嚏 春天发病,属木,金克木,治肺。脉象与面色不失于正常的,是新病。脉象与气色均失于正常的是久病。肝肾脉并至,面色青红,主内出血。若有外伤出血,冷水刺激受寒,会使淤血更加严重。 二、1.尺脉分三位,中部是胁肋位,外侧是肾,内侧是腹。 2.关脉,左手偏外是肝,偏内是横隔,右手关位外侧是胃内侧是脾。 3.寸脉,左右手不同,左手寸脉外侧是心脏,内侧是横膈。右手寸脉外侧是肺,内侧是胸中。寸脉伸向鱼际是胸上喉咙位置,尺脉向尺泽位延伸超过一寸在少腹或足胫部有病变。脉成粗大形,阴之津液不足,阳热有余,为热中。寸脉实而有力,尺脉虚而无力,是阳气盛于上,下焦阴不足,这是手脚冰冷癫痫。脉来缓慢去时快,寸脉弱尺脉强,此人胸阳不足,必恶风,厌恶风吹乃阳不足。所有脉如同时出现沉而形细且数时,是肾脏引起手脚冰冷症,若又出现脉散则心寒热并结。脉浮而散,必生眩易,脉形俱浮,不见烦躁之脉,病必热症,且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果有烦躁之脉,则病在手部,所有脉形细而沉骨,病在里在脏,会出现骨病。有躁脉,其病在手。涩脉,阴不足,阳有余。滑脉是阴气有余,脉来时,速度很快。脉象会随人的情志而变动。阳气有余,主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主多汗身寒。阴阳皆有余,主无汗身寒。脉往外推,内而不外,主心腹有积。脉往内推,外而不内,主身有热。脉往上推,上而不下,则寸脉较强,腰部以下发冷。脉往下推,下而不上,则尺脉较强,头项痛。脉按到骨边,脉气少者,主腰脊痛且身体有麻木的现象。 |
|
4331楼#
发布于:2016-03-04 22: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3-4《皇帝内经》第28课心得
1、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因四季不同发生的疾病,依据五行,用克制其时邪方法治疗。例:关节痛,平时不痛,冬天痛,冬是水,土胜水,强土。春天打喷嚏(过敏),春是木,金克木,治肺来治花粉过敏。 2、新病脉色正常,脉与色皆变是久病。 肝肾脉并至,正常关脉高(肝脉弦)尺脉低(肾脉沉),并至指两脉一样高,脸色青又红,是体内有内伤外但不见血,若外伤有血是伤后洗冷水澡,淤血遇寒所以湿滞中焦不去。 3、脉形粗大代表阴不足阳有余,称之为热中。 脉来的快去的慢,是上实下虚,寸脉实而有力,尺脉虚而无力,阳盛于上,下焦阴不足,是手足冰冷的癫痫疾病。 寸脉弱尺脉强,上虚下实,是胸阳不足,会恶风(怕风)。 脉细沉且数,沉到骨边(肾脉),是少阴问题,摸到骨边,脉数,重按脉还在,是有积(长肿瘤),称为跗骨脉。 脉按到骨边有是实,没有是虚。 4、脉细数散者,是寒热。 浮而散者,阳浮表面,阴盛阳衰,阳会散掉,必生目眩而易倒之病。 5、脉浮不躁,病在阳。只有躁者病在手,脉细沉到骨,病在脏,出现骨痛,手为阳,脚为阴,脉属静者病在脚。 正常脉速度很稳定,突然变快或慢,是病在阳。血归经不溢出,是阴阳能和,阴阳不和血会离经叛道,阳不固守阴会外渗 有便脓血或下痢现象。 6、濇脉是阴不足,阳有余,脉中气血不流畅,按到骨边脉左右转动。脉的速度、形状、力量是气。 滑脉是阴气有余,脉来的速度快,有力,气血流动顺畅。 7、阳气有余,身热无汗,阳有余则阴不足,阳有余时皮肤表会固的很强,太过毛孔(鬼门),闭锁不会透发,所以发热没汗。 阴有余代表阳不足,阳不足皮肤毛孔会打开,流汗,怕冷。阴阳皆有余时,无汗恶寒,无汗代表阳,寒代表阴。 8、手按脉时,手指推脉向外,脉不动,代表内有积。重按向里推,脉不动是身有热。 寸口脉较尺脉强,代表下焦寒;寸脉弱尺脉强,代表头顶会痛。重按到骨边,脉气不足、无力,必腰椎痛,身体有麻木现象。 |
|
4332楼#
发布于:2016-03-04 22:41
28,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3月4日《黄帝内经》第28课心得
1,季节的病依照五行相生相克治疗: 例:(1)病人关节炎,关节痛,只在冬季发生,冬肾是水,强土治疗。 (2)春天感冒流鼻涕,春天是肝木,治肺而不是吃抗过敏的药,金克木,虚症则补脾益肾。 2,新旧病脉色:新病,脉较小,面色不变。久病色才会变。脉不变,色变久病。色脉都无是久病。 3,发现肝弦与肾沉二脉一样的强,病人面色又青又红――内伤出血,但外不见血。 外伤有出血――伤后洗冷浴以湿滞中焦下不去。外伤内伤忌冷水澡,寒上加寒 4不同的脉代表的含义 (1)中焦有热――脉形大粗,阴不足阳有余,向手掌超过9分到鱼际,向下超过一寸到尺泽,脉来的急去的慢(你按它它就在的很快,放开来脉变的很小) (2)真脏脉:上下都很大超过鱼际和尺泽 (3)寸脉向手掌的方向冲,阴脉很正常,病在上,上实下虚――手足冰凉癫痫 (4)重按时脉变的很小,放开的时候脉变的很大,胸阳不足,恶风 (5)寸比较弱尺比较强,病人是上虚下实,上焦是虚脉时是肺管胸阳,管全身皮肤毛孔。 (6)所有的脉都同时出现在骨边且极细小――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 (7)附骨脉:摸到骨边脉很重,指头跟骨头贴在一起压下去的时候脉还在里面,有积在里面,长肿瘤。脉散状――寒热并结。 5,正常阴和阳是搭配在一起,阳脉浮到表面了而且散,阴盛――人眩晕,昏倒:阴不能固阳 6,脉形与病的位置 (1)脉形俱浮但不燥,是热症在消化系统或血(2)脉中,烦躁之脉,病在手部。 (3)脉形细而骨,病必在里脏,出现骨痛。 (4)脉细而静者,则病在足。 (5)所有脉都是稳定的在跳动,突然有一下变更,变更一定是会停一下,稍微变快或慢一下会病在阳在腑,会有脓血的现象或下痢。阴阳不合时血会离经判道,阳不能固守,阴就往外走――脓血。 7,脉之阴阳 (1)涩脉:脉中气血不流畅,阳有余,阴不足 (2)脉呈滑动如珠转时,阴津有余 (3)滑脉:阴有余,摸上去脉来的速度很快,非常有力,气血非常流畅。 (4)阳气有余――身体热但汗却不出 阴津有余――汗多身冷 阴阳都太过――无汗恶寒 |
|
4333楼#
发布于:2016-03-04 22:53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3月4日《皇帝内经》第28课心得。
1、四时之病,关节平时不痛,冬天痛,冬是水,土胜水,强土。春天打喷嚏,春是木,金克木,治肺来治花粉过敏。 2、正常关脉高,肝脉弦,尺脉低,肾脉沉,两脉一样高,脸色青又红,是体内有内伤,若外伤伤后不洗冷水澡,淤血遇寒湿滞中焦不去。脉形粗大代表阴不足阳有余,称之为热中。脉来的快去的慢,是上实下虚。寸脉实而有力,尺脉虚而无力,阳盛于上,下焦阴不足,手足冰冷,得癫痫。寸脉弱尺脉强,上虚下实,是胸阳不足,会恶风。脉细沉且数,沉到骨边,脉数,重按脉还在有积,称跗骨脉。脉细数散者,是寒热。浮而散者,阳浮表面,阴盛阳衰,阳会散掉,必生目眩而易倒之病。 3、脉浮不躁,病在阳。正常脉速度很稳定,突然变快或慢,是病在阳。血归经不溢出,是阴阳能和,阴阳不和血会离经叛道,阳不固守阴会外渗 有便脓血或下痢现象。涩脉是阴不足,阳有余,脉中气血不流畅,按到骨边脉左右转动。滑脉是阴气有余,脉来的速度快有力,气血流动顺畅。 4、阳有余,身热无汗,阳有余则阴不足,阳有余时皮肤表会固的很强,太过毛孔闭锁不会透发,所以发热没汗。阴有余代表阳不足,阳不足皮肤毛孔会打开流汗怕冷。阴阳皆有余时,无汗恶寒,无汗代表阳,寒代表阴。 5、手按脉时,手指推脉向外,脉不动,代表内有积。重按向里推,脉不动是身有热。寸口脉较尺脉强,代表下焦寒;寸脉弱尺脉强,代表头顶会痛。 |
|
4334楼#
发布于:2016-03-04 23: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3月4日《黄帝内经》第29集心得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正常人的脉象是一呼两至一吸两至,呼吸间停一次,脉五动。以健康的人为标准来诊断病人,回复其脉正常 医者吐一次气,病人脉跳一次吸一次气,阳气不足,或者脉跳三次,为急躁现象,尺部皮肤较热,就是津液不足引起的热性病 如尺之皮肤不热,脉虽速但感觉脉内气机有加速象,此为风病,也就是外感病。 人的一次吐气脉跳四次以上者死,脉不跳时或脉形忽快忽慢者也死证。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白天是阳腑,晚上是阴脏,经络顺经上下而走是正常人,如横逆走时则是 凶。 春季脉稍弦状,一息是四至,肝脏代谢最盛之时,五脏皆禀受于肝,如脉多弦,表示胃气已少,肝有病。脉呈全弦状,胃气无,必死。在春天摸到秋天的脉 ,则秋天会发病 夏季脉洪中带微钩为正常人,胃气充足,钩盛则胃气少,五脏内之血脉皆受于心,心脏有病,脉呈全钩胃气绝。 长夏胃气正旺,脉呈微软弱为常人,五脏之气禀受于脾,如过弱胃气灭少现象,脾有病。此时节脉时有时无,则为死脉 秋脉为微毛脉,毛脉盛多,胃气减少,肺有病。五脏之气肺来布施,脉呈全毛状,胃气全失。微毛脉中杂有弦脉,到春季发病。脉出现弦脉盛,则肺现在就有问题。 冬脉为沉脉,如沉脉较深,胃气减少,肾有病,肾主骨髓,五脏之气受于肾气,脉如石般坚残,胃气全失。沉脉出现微钩之脉,到夏季犯病。 左乳之下,胃的大络,名虚里,胃气根之所在,脉动甚。病人喘息剧烈时,病邪聚积于此。如此位停止搏动,代表心脏停止 寸口脉过与不及表现出来的病,规则: 1,寸脉短,阳不足,头痛2,寸脉过长,阳盛于上而不下,足胫之病3,寸脉坚而搏出表面,阳欲出受阻,肩背痛 4,脉沉而坚,病在内,阳气受阻于中无法出表5,寸脉浮在皮表且盛大,表症,阳气尽出与之相抗 6,寸脉如沉而微弱,里阳不足,往来寒热,肠子下坠或下腹疼7,寸脉如沉而左右两侧横跳,腹有瘀积 8,脉盛且内滑而坚搏者,病在外。9,手部脉弱,重按四散,气血两虚10.脉浮且滑而快,新病 11,脉急,寒致疝气,脐位疼痛12,脉上下滑动,风病13,脉重按即散,气血不足导致麻木 14,脉缓但上下滑动,内热15,脉盛而紧,胀满 脉不合四季之变化,又有五脏相克,病难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