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楼#
发布于:2015-11-07 17:55
6班-黄冈-张权 11月7日
艾灸知识学习心得 艾草在中国的南北方农村,田头野地到处可见,端午时割艾插在门上辟邪祈福。在中国南方,广东客家人喜欢用它的根煲汤,祛风暖胃。 安徽农村地区,产妇们依老人言:用艾草泡的水洗澡或者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而农村或者郊区,夜晚则常焚烧艾草用来驱赶蚊蝇。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提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艾灸,是一种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艾绒产生的艾热,刺激皮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灸经历了漫长的试验,研究,发扬,沿用至今。 艾之火,是纯阳在之火。故而 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之为天之阳。把艾称之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热的热,非其他发热的热能比,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具有自动找 病位通经络的功能。艾火持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通过身体的皮肤表层,渗透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作用。中医研究机构用其他药材和其他各种物质,与艾做对比研究,结果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必然有积滞,而消除积滞,疾病才能好。中医发现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腑脏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泄少,针灸的作用是泄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原阳,艾灸是先补而后泄,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现代人一般在空调、冷饮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下,人体健康所依赖的阳气被加速损耗。艾灸适应范围广泛,体弱久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热性患者、元气虚弱、胃功能不好、各种妇科病、慢性肾病等对于西医所说的不治之症均可以艾灸治疗。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疾病。 感冒艾灸大椎穴,灸至发红微潮。操作至微微出汗最好。预防感冒: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一般胃肠不适: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均可艾灸中脘。 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名门穴。长期温灸之,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艾灸后1小时内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灸后多喝一些温开水。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特殊部位、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不宜艾灸。艾灸有排病反应。艾灸用熟艾陈艾。 艾条好坏:从绒、色、味、烟来入手,好的陈艾,颜色金黄或土黄,烟的颜色淡白不浓烈。现代温和灸疗法有:手持移动法和工具支持法。艾灸如今已广泛流传至海内外。 |
|
32楼#
发布于:2015-11-07 19:38
2015年11月7日成都-吴旭萍的学习心得:艾灸知识-艾的介绍:艾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草,可煲汤,泡水洗澡熏蒸,可焚烧驱蚊蚁。艾灸的好处: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可以治疗。古代称为,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艾能补肾,续命。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艾灸治疗的原理:艾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能刺激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穴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之火是纯阳之火,艾热之热是其它发热物质不能比拟的,艾在燃烧过程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同是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阴阳的升降,从而迖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艾灸为什么能治病: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阴阳的失调,中医了解到,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腑脏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艾灸和针灸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艾灸和针灸都有扶正去邪的双重作用,区别在于,艾灸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艾灸疗法的基本原则:先补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艾灸能治哪些病: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肾虚,失眠,体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治愈。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12个募穴,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感冒时可取大椎穴。预防感冒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关元中脘足三里。胃功能差,灸,神阙,关元,足三里。人体的四大养身穴位:中脘,关元,足三里,命门穴。可常温灸。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古人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在患处不远处取穴称之为就近取穴。艾灸注意事项:灸后一小时不能用冷水洗手洗澡,灸后多喝温开水,以助'排毒。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可灸,眼球和颜面部不可灸 艾叶的选择:选用陈年艾,从绒,色,味,烟。四方面入手。好的陈艾,颜色金黄或土黄,烟的颜色淡白不浓烈。现代温和灸疗法有:手持移动法和工具支持法。艾灸的流传,保命之法,艾灸第一。所以艾灸如今已广泛流传至海内外。
|
|
33楼#
发布于:2015-11-07 19:41
2015年11月7日成都-吴旭萍的学习心得:艾灸知识-艾的介绍:艾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草,可煲汤,泡水洗澡熏蒸,可焚烧驱蚊蚁。艾灸的好处: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可以治疗。古代称为,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艾能补肾,续命。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艾灸治疗的原理:艾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能刺激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穴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之火是纯阳之火,艾热之热是其它发热物质不能比拟的,艾在燃烧过程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同是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阴阳的升降,从而迖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艾灸为什么能治病: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阴阳的失调,中医了解到,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腑脏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艾灸和针灸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艾灸和针灸都有扶正去邪的双重作用,区别在于,艾灸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艾灸疗法的基本原则:先补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艾灸能治哪些病: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肾虚,失眠,体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治愈。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12个募穴,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感冒时可取大椎穴。预防感冒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关元中脘足三里。胃功能差,灸,神阙,关元,足三里。人体的四大养身穴位:中脘,关元,足三里,命门穴。可常温灸。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古人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在患处不远处取穴称之为就近取穴。艾灸注意事项:灸后一小时不能用冷水洗手洗澡,灸后多喝温开水,以助'排毒。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可灸,眼球和颜面部不可灸 艾叶的选择:选用陈年艾,从绒,色,味,烟。四方面入手。好的陈艾,颜色金黄或土黄,烟的颜色淡白不浓烈。现代温和灸疗法有:手持移动法和工具支持法。艾灸的流传,保命之法,艾灸第一。所以艾灸如今已广泛流传至海内外。
|
|
34楼#
发布于:2015-11-07 19:46
2015年11月7日成都-吴旭萍的学习心得:艾灸知识-艾的介绍:艾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草,可煲汤,泡水洗澡熏蒸,可焚烧驱蚊蚁。艾灸的好处: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可以治疗。古代称为,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艾能补肾,续命。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艾灸治疗的原理:艾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能刺激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穴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之火是纯阳之火,艾热之热是其它发热物质不能比拟的,艾在燃烧过程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同是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阴阳的升降,从而迖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艾灸为什么能治病: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阴阳的失调,中医了解到,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腑脏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艾灸和针灸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艾灸和针灸都有扶正去邪的双重作用,区别在于,艾灸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艾灸疗法的基本原则:先补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艾灸能治哪些病: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肾虚,失眠,体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治愈。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12个募穴,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感冒时可取大椎穴。预防感冒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关元中脘足三里。胃功能差,灸,神阙,关元,足三里。人体的四大养身穴位:中脘,关元,足三里,命门穴。可常温灸。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古人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在患处不远处取穴称之为就近取穴。艾灸注意事项:灸后一小时不能用冷水洗手洗澡,灸后多喝温开水,以助'排毒。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可灸,眼球和颜面部不可灸 艾叶的选择:选用陈年艾,从绒,色,味,烟。四方面入手。好的陈艾,颜色金黄或土黄,烟的颜色淡白不浓烈。现代温和灸疗法有:手持移动法和工具支持法。艾灸的流传,保命之法,艾灸第一。所以艾灸如今已广泛流传至海内外。
|
|
35楼#
发布于:2015-11-07 19:50
2015年11月7日成都-吴旭萍的学习心得:艾灸知识-艾的介绍:艾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草,可煲汤,泡水洗澡熏蒸,可焚烧驱蚊蚁。艾灸的好处: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可以治疗。古代称为,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艾能补肾,续命。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艾灸治疗的原理:艾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能刺激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穴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之火是纯阳之火,艾热之热是其它发热物质不能比拟的,艾在燃烧过程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同是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阴阳的升降,从而迖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艾灸为什么能治病: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阴阳的失调,中医了解到,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十二经络和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腑脏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艾灸和针灸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艾灸和针灸都有扶正去邪的双重作用,区别在于,艾灸作用是补多泻少,针灸的作用是泻多补少。艾灸疗法的基本原则:先补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艾灸能治哪些病: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肾虚,失眠,体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治愈。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12个募穴,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感冒时可取大椎穴。预防感冒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关元中脘足三里。胃功能差,灸,神阙,关元,足三里。人体的四大养身穴位:中脘,关元,足三里,命门穴。可常温灸。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古人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在患处不远处取穴称之为就近取穴。艾灸注意事项:灸后一小时不能用冷水洗手洗澡,灸后多喝温开水,以助'排毒。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可灸,眼球和颜面部不可灸 艾叶的选择:选用陈年艾,从绒,色,味,烟。四方面入手。好的陈艾,颜色金黄或土黄,烟的颜色淡白不浓烈。现代温和灸疗法有:手持移动法和工具支持法。艾灸的流传,保命之法,艾灸第一。所以艾灸如今已广泛流传至海内外。
|
|
36楼#
发布于:2015-11-07 21:02
6班-成都-李玲11.7艾灸心得 艾草在我国民间用于1.辟邪祈福2.用其根煲汤祛风暖胃.3.洗澡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4.焚烧驱赶蚊蝇。而我国中医呢把艾灸用于治病的原因是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要灸之。 艾能续命,艾能补肾,保命之法,灼艾之。艾灸的好处,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原生态疗法。艾灸通过艾绒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和部位,通过激发特定的经气的活动去调整身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太阳为天之火,艾为地之火。。阳气乃生命之本。养生贵在保养阳气。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物质能比拟的。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短红外线的渗透力是普通红外线的3-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俞活素,提高人体免于能力。艾灸有自动找定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持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到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艾为什么能治病呢?艾是治理恢复如初的意思。而人体是阴阳对立统一的整体。疾病是因为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病理产生的积滞。这种积滞如果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 经络是各官与官之间的相互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理状态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系统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产物和缺口。 艾灸和针灸一样,选择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病的效果。 艾灸和针灸的区别1.艾灸补多泻少,而针灸是泻多补少。2.艾灸是先补后泻,提高正气让邪气自除。而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 以益奇邪,以行营卫,有途可卫,不足可补。是艾灸的基本原则。而古人养生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是现代人一天却空调,冰箱,冷饮,不恰当大量使用寒凉的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身体保温不当,熬夜,人体所依赖的阳气加速损伤。增加了炉膛的生命之火被现代人需要。 艾灸适合哪些病呢? 1.体弱久病的慢性病人2.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3.热性病也可以治。4.元气虚弱的人,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全吸收药物,很多药物,还要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 艾灸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赔补能量,提正气调经脉,祛病除邪。 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疾病,肾病,类风湿,脊柱炎,重灸都可以治愈。灸关元穴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升降有规律,元气足,阴阳就会按规律运行。该升升,该降降,不必人为调整。人体自有大药。 脏腑之气汇聚胸腹部俞穴称为募穴。六脏六府有十二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疏通经脉,同时像开闸一样冲刷病炤,效果相当好。 1.感冒灸大椎,灸到发红,发热,每次灸到微微出汗。 2.预防感冒灸关元穴,足三里,中腕穴。 3.肠胃,灸足三里,神阙穴,关元穴,中脘穴,胃热胃寒都可以。 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足三里,中腕穴,命门穴 如果我们找不到穴位,就哪里不舒服灸哪里,灸患处。就是所谓的阿是穴,天应穴,或者近取穴。 艾灸后的禁忌1.一小时后不能用冷水洗手,喝冷水,或者洗澡。2.多喝温开水3.不喝冷水,冰水。 孕妇,酒醉,极度疲劳,过饥,过饱,大汗淋漓,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特殊部位,大的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颜面,禁灸。 艾灸后的病理反应,1.口干舌燥,2.肝区不适3.胃部不适4.灸关元穴反应妇科,前列腺,生殖系统的疾患。这是因为艾草的通穿功能,告诉我们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协调工作。而每个人的敏感度不一样,灸感差异很大,青壮年比老年人强,快,而女性比男性要高。 用陈年艾治疗效果好,而用生艾会伤经脉。如何分辨艾绒的好坏呢,从艾绒的色,味,烟来分辨。好的艾色黄,或者土黄,烟熏的颜色淡白不浓烈。 现代温和的灸法有,手持移动法,工具支持法。 |
|
37楼#
发布于:2015-11-07 21:31
艾灸所感
学了第一集视频课程认识到原来中医的灸这么博大精深,比西药治标有用多了,灸能激活自身精元增强免疫,先补后泄扶阳去邪,讲到具体的什么情况灸穴不同,感觉中医博大精深。老家也有很多艾叶,可以学习一下以后不说治病救人,自家倒是可以养生调理。视频中的各种艾灸手法让人感觉是一种美的享受,犹如梦回春秋,也许这就是传统中医的魅力 |
|
38楼#
发布于:2015-11-07 22: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柳州-陈文洁学习心得2015-11-7作业-艾灸知识
艾草:是随处可见的草,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端午被人们采来辟邪祈福。广东人喜欢用它的根来煲汤暖胃,安徽人刚用它来煮水洗澡去除寒湿,同时在夜晚焚烧艾草还可以驱赶蚊蝇。 艾灸:古代医书上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的绿色原始生态疗法,艾灸是通过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古人把太阳称之为“天之阳”,艾则是“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贵在保养阳气。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的,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艾”的本义:是治理恢复如初的意思。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奇邪何来? 疾病何来?人体是阴阳对立的一整体,疾病发生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中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自然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是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使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防病与治病的效果,具有扶正驱邪的双重作用。从补泻作用讲,艾灸是补多泻少。古人强调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日常生活习惯中,“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艾灸主要治疗哪些病: 艾灸适宜范围广泛,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宜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治疗,元气虚弱,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的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固定规律的,人体内自有大药房。对感冒及预防经常性感冒,一般性肠胃问题,胃热胃寒等症状,效果非常好。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哪里痛灸哪里,痛的地方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 艾灸养生的讲究: 须注意:艾灸后至少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吸收或洗澡,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协助排毒,绝对不能喝冷水,冰水, 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艾灸不适合人群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极度虚弱,无自制能力者 艾灸后出现加重反应 口干舌燥: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逐步出体外 肝区不适,胃脘部不适: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 通过关元穴,可以了解妇科隐患,前列腺、生殖系统疾患,艾灸有通窜功能。灸感个体差异较大。 生艾容易伤人肌脉,施艾须用陈艾。 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势 主要从绒,色,味, 烟 四个方面入手: 新艾的颜色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呛人; 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色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渗透力强。 现代的温和灸疗法,常用的大致有两种:一是手持移动法,二是工具支持法。 |
|
39楼#
发布于:2015-11-07 22:06
6班-海岗 2015年11月7号 艾灸学习 一、艾草介绍:在民俗里,艾草的运用遍布全国各地,广东地区用艾根煲汤,可驱风暖胃;安徽用艾叶烧水产妇洗澡,可以祛寒湿;燃烧气味驱赶蚊虫 二、艾灸疗法的机理: 宋·窦材《扁鹊心书》为艾灸的指导性理论著作。提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先哲有云“药之不及直至不到,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火为纯阳之火,它能激发经气,调整奇穴,艾灸之火,为纯阳之火,有地阳之火之称,养生贵在温壮阳气,艾灸在温壮阳气的同时能自动找病位,通调静脉,穴位是病邪的入路也是出路,艾灸和针灸一样能打破身体的不良循环,通过艾灸穴位使正气得养,邪气得祛,但针灸多泻少补,艾灸则补多泻少。 三,为什么大家需要艾灸: 现在人不健康的方式使阳气过早衰退:1外因:空调的-外寒侵袭。2内因:冰箱-损伤里阳,3不内外因:熬夜,房事不节。养生的遵旨是宁事温补,不事寒凉,可以说,艾灸在不同时期人人都需要。 四、艾灸治病的范围: 慢性病人,热性病人? 总之,一切西医认为的不治之症。 五,常见疾病的艾灸穴位: 原则:募穴可以治疗本脏的疾病
3、四大基础养生大穴:关元穴(通过后天补先天,补充人体的元气)、中脘(胃寒胃热都可以灸)、足三里(强健后天之本脾胃)、命门(温补肾阳) 票友专业知识不足,可以哪里不适艾灸哪里 六、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1小时不要用冷水洗手及洗澡、不可喝冷水 2、孕妇、过于疲乏、醉后、饥饿、心脏区、大血管处、眼球等地方不要灸; 3、艾灸后有些人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比如口干舌燥等,这是正邪交战,当身体内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正气,邪气就自动排出体外了。如在艾灸中脘穴时出现肝区、胃脘部不适,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灸关元,也许会反应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疾患,艾灸会主动调整; 4、如何选择艾条:选择金黄且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这样的艾渗透力强,疗效特别好。 随着灸法和灸具的运用,艾灸这种古老的疗法方兴未艾,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运用,将对人类健康做出卓越的功效 |
|
40楼#
发布于:2015-11-07 22: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王锡兰11-7学
习艾灸知识心得:一,艾草是一种普通但又特殊的草,二:广东人用共根煲汤以袪风暖胃;安徽人用其熬水为产妇洗浴,以利通经络,袪寒湿。三:艾灸作用原理:用艾草制成药条或柱点燃所产生的热能推动发生病变的经络,让病祛除。并且艾火为纯阳之火,而阳气为生命之根 本,它能保养阳气,强壮阳气,激活细胞,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它也能自主寻找病位,通经络。 艾灸是补多泻少,先补后泻,扶正祛邪。 四,艾灸既能治身体虚弱的慢性病,也能治体壮病新的急性病。如:感冒,灸大椎穴;预防感冒,用温和灸中脘、关元、足三里;肠胃不适,会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寒、胃热都可灸中脘。四大养生穴是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还可以取那里不舒服就灸那里的阿是穴或就近取穴。 艾灸的注意事项:灸后一小时不能用冷水洗手洗澡;多喝温开水协助排毒;不喝冷水冰水;孕妇、极度疲劳、醉酒、大汗淋漓及极度衰竭、无自主能力者不能艾炙。并且注意部位,如大血管及眼球部位。如出现不适,应考虑相对应部位有疾病,并注意个体差异。 艾叶新陈的选择:以绒、色、味、烟四方面入手。而艾灸选陈艾。@教官-成都-曾从芬 |
|
41楼#
发布于:2015-11-07 22:49
2015-11-07艾灸知识学习心得:
2015-11-7学习心得:
艾草是中国古代医术重要组成部分,一种效用特殊的草,神奇而又普遍。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一艾灸养生: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阳气: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二艾灸的特点: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 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三艾灸适应范围:1‘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 2’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 3‘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 4艾灸取穴:1.感冒灸大椎,灸到灸到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灸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2.预防经常性感冒灸关元穴,足三里,中腕穴。 3.肠胃不适,灸足三里,神阙穴,关元穴,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穴,。 4如果我们找不到穴位,温灸四大养生要穴,中脘,关元穴,足三里,命门穴;找不到穴;哪里不舒服灸哪里,灸患处。就是所谓的阿是穴,天应穴,或者近取穴。 四艾灸注意事项:1’灸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但绝对不能喝冷水冰水。 2‘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 3’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于颜面部位,也不要灸。 五辨艾绒的优劣:1‘分辨艾绒的优劣,四个方面入手,艾的绒、色、味、烟来分辨艾的优劣。 2’新艾发青、暗,点着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 3‘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六现代温和灸疗:1’手持移动法,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处一定熏烤,可上下左右等,病人可长期自灸。 2‘工具支持法,各种各样的现代温灸器,手持的,绑缚的目的均是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法的疲劳。 七艾灸展望:但愿每一个现代人,都能从我们祖先的医学智慧里摄汲取营养,都能通过实践艾灸这种古法,让自己家人和朋友都真阳充足,脏腑功能强健,最大减少疾病,愿每一个人都能尽享自然寿命,能够更健康更好的体验生命的意义,广行利济群生的事业。 |
|
42楼#
发布于:2015-11-07 22: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卢昆鹏2015-11-07艾灸知识学习心得;
|
|||
43楼#
发布于:2015-11-07 23:49
2015年11月7日,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聂君芝学习心得
1.艾,一种具有特殊作用的草,中国民间运用广泛,可祛寒暖胃,驱蚊虫等,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2.艾之火为纯阳之火,故而中国古人把太阳成为天之阳,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物所能比拟。 3.艾灸为什么能治病?奇邪何来,疾病何来,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失调,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目的,针灸和艾灸都能扶正祛邪,从补泻意义讲艾灸补多泻少,针灸补少泻多,古人强调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 4艾灸的适用范围很广,可用于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也可用于体壮病新的急性病,一般一些西医认为的不治之症都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治愈,比如:肾虚,失眠,虚胖,贫血等一些慢性病,感冒可取大椎穴,效果佳,灸之潮红,微微汗出为度,一些脾胃病可取中腕,神阙,关元,足三里等。 5.艾灸注意事项:艾灸后要多喝温开水排毒,一小时内不能洗冷水,孕妇,神智不清的病人,极度饥饿,极度疲劳,过饱等一些病人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也不宜施灸。 6.艾的选择,以陈艾为佳,一般为金黄,土黄色,烟为淡白色,直上,不刺鼻为好。一般新艾发青,烟呛鼻。 |
|
44楼#
发布于:2015-11-08 06: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宁波-包小花 学习心得2015-11-7作业-艾灸知识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宁波-包小花 学习心得2015-11-7作业-艾灸知识
艾草:艾草是一种效用特殊的草,在中国南北方的农村,田头野地随处可见。 民间传统习俗应用:1. 在中国南方,广东客家人喜欢用它的根煲汤,祛风暖胃。2. 安徽农村地区,产妇们依老人言,懂得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3. 在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夜晚,可焚烧艾草以驱赶蚊蝇。 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提到艾灸,“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灸介绍: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特点: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2) 定义: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地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从一百到零的过程。故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艾热: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的功能: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 人为什么生病?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病势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 经络现象:所以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就像在一台运转的发电机身上,在金属导线上有电压和电流。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 健康的生理状态下: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 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与针灸的共性与差异 1. 共性: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 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 2. 区别:从补泻意义上讲,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泻少,是先补后泻,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以谥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 古人养生: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现代人的生活:反其道而行之,太难做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环境,加上不恰当地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经常身体保温不当,熬夜等等,人体健康所依赖的阳气容易被加速损耗。增加炉膛中的生命之火,变得越来越为现代人所需。 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适应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很多药物还必须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长期服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有必然更损伤元气。 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像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穴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充足,“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必人为的去调整,人体内自有大药。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日常生活应用: 1. 感冒:取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快,把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2. 预防感冒:预防经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3. 胃肠不适:一般性肠胃问题,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命门穴 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不知道穴位怎么办? 哪里不舒服,灸哪里。用艾灸直接作用于不舒服的患部,古人称为阿是或天应穴。也可以在患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处取穴,我们称之为“就近取穴”。 艾灸有什么讲究? 人体随时在消耗,虽说我们可以随时可灸, 艾灸注意事项: 1. 艾灸后都需要注意什么? 艾灸后至少1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 2. 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艾灸?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出,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于颜面部,也不要灸。 3. 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 如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些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这时候免不了有各种反应,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足够多的正气,病邪就会逐渐地出离体外了。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有胃脘不适,这有可能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帮助我们去调整。 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妇科方面的隐患,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者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艾灸的通窜功能就是在告诉我们,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得好,相关的部分都会齐心协力一起工作。 经络敏感度:每个人有不同的“经络敏感度”。所以灸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青壮年人的灸感,往往较老年人强和快。女性的感传也容易比男性高。 艾叶的选择:《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所以施艾需用陈年艾。历代医家反复强调的。 如何分辨艾条和艾绒的优劣? 主要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 新艾:新艾的颜色发青,暗,点着以后火力强烈,燃烧室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 陈艾: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者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温温和又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现代温和灸疗法:由于对艾灸养生的重视,现代条件下已经开发出许多艾灸器械,使用艾叶加工而成的艾条和各种温灸器具,因为一般都不会破皮损肉,安全稳妥,被称之为“温和灸”。 常用的温和灸大致有两种 (一) 手持移动法:点燃艾条,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者患痛处,移动熏烤,用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之诸多手法,病人可长期自灸。 (二) 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现代温灸器,有手持的,有绑缚式的。目的均是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法的疲劳。哪怕隔着衣服灸疗,也能使得渗透力源源不断地作用。 《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灸应用广泛,我国已经有悠久历史,日本,韩国,欧洲等都广泛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