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84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0楼#
发布于:2015-11-10 23: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针灸的急救
当有人昏迷过去时,我们首先针人中,人中穴位于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我们把它分3段,取从嘴到鼻子的三分之一处下针,下针时针要斜刺往上,如没有针就用大拇指掐人中,如果病人还不醒的话就用十宣放血法,就是在十只手指头的指尖放血,可以一把抓起病人的五个手指一并刺破再一齐放血,因为抢救需要速度!不要再一个手指一个手指的放。若病人还不醒,再将病人的十个足指放血,为足十宣放血,若还不行,我们便找涌泉穴,将脚掌握起来,会看到“人”字纹,人字纹的纹头就是涌泉穴道,涌泉是我们的急救大穴。还是不行的话,那我们就在“百会”放血,如果病人整个脸都呈现红色时,为刚刚中风,也需在百会放血,百会穴位于从额头往上到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往后半寸处。此处会摸到一个凹洞便为百会。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放血后病人会感觉一阵清凉由上至下。

二、火罐的使用
针灸的器具还有火罐,以前的火罐是用竹制而成,可以配合蚂蝗一起使用,蚂蝗会吸脓,而且它的唾液还有麻醉作用,现代在美国有消过毒的蚂蝗。
火罐除了可以吸脓,还能吸瘀血,如膝盖扭伤,我们可以在痛点放血,放血的时候注意看血的颜色,由黑变淡即可起罐

注意事项:
人体有些部位不能拔火罐:乳中(否则乳头会流出黄水)、多汗的地方及头部

三、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1、同身寸:
   因每个人高矮肥瘦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寸也不一样。同身寸的方法,即用病人的手来丈量病人自己的寸,中指弯起来,中指的两个横纹纹头的两点之间为一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3个手指的宽度为2寸,再加小指4个手指并拢的宽度为3寸,取连接手掌的指端宽度为标准。
同身寸主要运用在四肢上,胸腹部另有其他丈量方法。

四、针刺的深浅
下针有深有浅,一般在春夏下针较浅,秋冬下针较深,就像钓鱼,这是中医的一个观念。
另一个观念,中医认为: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脏在管,血脉是心脏在管,骨是肾在管,下针的时候,病在哪里我们就针到哪里。古话说:“腹深似井,背薄似饼”此话意为腹部比背部下针要深一点

五、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因以前针的制造技术较现代差,过去的针较粗较难进,进针时病人也比较痛,所以以前进针时会常叫病人咳嗽,而现代有针管可以直接拍进去了,就不用再叫病人咳嗽进针了。穴道的位置:一般穴道绝不会有肌肉、筋骨、血管上,一定是在肌肉与肌肉之间、肌肉与骨头之间、肌筋间、筋筋间或是筋骨间。要用手去摸质感。

六、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1、成人:需要留针,留20分钟,留针之后需要做补泻,如果是中风病人,留30、40分钟或者1、2个小时也没有关系。
2、幼儿:单刺,剌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幼儿的定义以14岁为一个界线。
   起针的时候很重要,要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30秒,再慢慢拔出,因针头很利,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拔,通常一滴血也不会有。
   下针时,让病人采用卧姿,针灸下针后有一种现象叫晕针,中医中有一句古话:“药不螟眩疾弗缪”意为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这个病不会好,若病人产生晕针的现象起针后效果会非常好!但是有一种晕针的现象是因为病人的姿势不对,所以我们要让病人采卧姿下针。站立或是坐姿下针都比较容易晕针。若因姿势不良产生的晕针,先叫病人平躺,将胸膛的扣子解开,让其气息顺畅一会病人通常会自己醒来,如果不醒的话可以采用针人中急救法,晕针不会伤及生命!

七、现代常用的针号
如3215,32表示针号,数字越大针越细,1号2号针最粗,15为长度,表示1.5寸,平常我们多用32号针。32号针已经很细了,有时也需要用28号针,比如开如后伤口变得很硬,或是有些有瘀肿的地方针不进去,1.5寸的针用得最多,常在用在肌肉、四肢、身上。手指通常用1寸针。
3230号针为32号3寸针,比较长,3寸针常用来透穴,身上有非常多的穴道可以用透针,透的时候不但不伤筋骨,也不伤血脉,也不会流一滴血,如脚伤、腕骨痛等,针一下可当场去痛,针灸做得好的话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八、黃帝时代九针型式:
黃帝时代九针型式见老师出示的样式。
以前的针不是金就是银,金太软银太脆,都必须做粗一点,而现在我们用的针是用不锈钢做的,已经很不容易断了,唯一容易断的地方是针身与针柄的接合处,所以我们下针时需留一点针身在外面。

九、十二经纳天干与十二经纳地支
1、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已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葵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葵水。
2、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肠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成,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我们用纳天干,就是取它的五行属性,木火土金水,八纲辨证法,须用阴阳五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每一个行我们再分阴阳,如阳木、阴木;阳火、阴火等
由十个天干数表示十个天干,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是肾脏,我们说的脏,皆音藏,表示收藏,属阴,腑为消化系统,属阳。如:阴木是肝,阳木为胆,阴火是心,阳火为小肠,阴土是脾,阳土为胃,阴水是肾,阳水是膀胱,阴金是肺,阳金为大肠,为什么我们把心脏定义为火?因为心一直跳动产生热。体温的来源于心脏,小肠为阳火,是消化系统,与心脏相表里,肺是金,阴阳五行里火克金,肺与心脏相制衡。肺让心脏所产生的热往下走,因此小肠的温度变得非常的热,小肠因为有这个热,食物才能消化,一但失去温度它就不会消化食物了。食物消化后会进入到大肠,大肠环绕着小肠,大肠的水分因为热而蒸发,蒸发的水气透过肠壁上升,回到肺中形成津液,而残渣则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Autumn⊙~
精灵王
精灵王
  • UID20140146
  • 粉丝21
  • 关注21
  • 发帖数199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31楼#
发布于:2015-11-10 23:24
值得学习
吴超菁
贫民
贫民
  • UID20181958
  • 粉丝4
  • 关注15
  • 发帖数3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2楼#
发布于:2015-11-10 23: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吴超菁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针灸的急救法:我们可用在很多地方。当有人发病,昏迷过去时,他可能是心脏病,也可能是中风,溺水。
     1、第一个先针“人中”(嘴唇至鼻,三分之一处,从下向上倾斜剌入),若没有针在手上呢,掐人中;2、手十宣放血。(若仍未醒,第二个就是“十宣”放血。可以一次捉五个手指,针拿起来,一下子就刺完,五只指头一起挤放血);3、足十宣放血。(若仍未醒,再将脚的十个趾头尖放血);4、双脚涌泉(若还没醒,就再下“涌泉”穴。将脚掌一握起来,会看到“人”字纹,人字纹的纹头就是穴道,针斜入一寸半);5、“百会”放血(若还不醒,就在“百会”放血。“百会穴”一般是放血用。我们不下针。当病人整个脸都是呈现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放血。百会穴怎么找呢?从额头往上到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会摸到一个凹洞,就是百会穴。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后,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就可以讲话,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了。)。
二、火罐的使用:针灸的器具,还有火罐。古代火罐是竹筒制作成大小不等的杯子状,把杯子先用火烧一下,就罩在要拔的地方。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类型的火罐,还发明了真空拔火罐,使用方便,还避免了操作火罐不当的烫伤。
用火罐:1、脓肿、疮疡;2、淤血;3、关节扭伤,在痛的地方放血。放血从暗黑色放到颜色变淡,古代用竹子刺到或海胆刺到,都可以抽出来。 现代人
用三菱针在痛点放淤血而后上火罐的处理方法。
火罐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用在乳中、腋下、头面部位。临床上对痔疮的治疗就可采取放血针放血加火罐拔脓的方式。
    三、针灸穴位的丈量法则:   1.同身寸(对方中指弯曲,两横纹间为一寸;三指并拢为两寸;四指并拢为三寸),一般用于四肢上或经络之间;2.均等法-胸腹有独立的丈量方法。
    四、针刺的深浅讨论:下针注重节气:春夏下针浅,秋冬下针较深。
    病在肺刺皮毛,病在肌肉下在肌肉,病在血脉扎在脉的旁,在肾刺入骨边。中医认为:皮毛——由肺来管理;肌肉——由脾来管理;血脉——由心来管理;骨——由肾来管理。看这个病情在那里,决定我们下针的深浅。
    背薄似饼,腹深似井。腹部上扎针的时候,可深针,背上扎针,就不可以深针,还有,胖子瘦子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
    五、一般针刺入穴方法:穴位的位置:穴位一般是在肌肉与肌肉之间,肌肉与筋之间,肌肉与骨之间,筋与筋之间,筋骨间,
    六、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与幼儿不同的入穴方式1.成人留针(留针20分钟左右);2.幼儿单刺(14岁以下)。
      出针时,中指压于皮肤上,拇指与食指慢慢上提针,快要出针时,停留3-4秒钟,可不出血。
   下针的时候要求病人采用卧姿。
    药不暝眩,疾弗蓼(药不产生暝眩,病不会好)
    因姿势不好的晕针:可刺激人中。
   七、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针号:越小越粗,尺寸号小短。
    一般用32、28号(硬),(15=一寸半),肌肉、四肢、身体
     手、脚,用一寸针3210。有时候开刀后伤口变得很硬,针扎不进去。或还有一些脚肿在那,有瘀血块,就用28号针扎进去。
     3230(32号3寸针)用于透穴。
     黄帝时代的九针型式(见针灸大全图)
    八、十二经纳天干歌:
    十二經納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白话:每一个天干代表一个(有的代表两个)脏腑和一条(或两条)经脉。其关系是:甲为胆,乙为肝,丙为小肠,丁为心,戊为胃,己为脾,庚为大肠,辛为肺,壬为膀胱与三焦,癸为肾与心包。
    甲乙(阴木是肝,阳木是胆)属木,丙丁(阳火是小肠、阴火是心) 属火,戊已(阳土是胃、阴土是脾)属土,庚辛(阳金是大肠、阴金是肺)属金,壬癸(阳水是膀胱、阴水是肾脏)属水。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古人把内脏分为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收藏系统为阴)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消化系统为阳)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此外还有一个心包络,它是心的外卫,在功能和病态上,都与心脏相互一致,因此,它也是属于脏,五脏和六腑互为表里关系。
    西医是看形,化学医学;中医(学中医悟最重要)是看神,物理医学(注重:速度、时间、温度、压力)。
     人的体温的来源是心脏。
     倪海夏医生健康人的标准:1、正常的胃口,不会超量吃,也不会没胃口,饮食津津有味,一日三餐有正常的饱与饿感;2、每天早上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大号,如果没有就要注意了;3、一天小便五到七次,夏天出汗多自然小便就少些,冬天出汗少自然尿就多些,小便颜色呈淡清黄色;4、每天睡觉一觉到天亮,没有失眠或无故会半夜醒来等现象;5、一年四季无论在北方或是南方,每天晚上睡觉时双脚必须露在外面,一盖被就热的受不了,长年都感觉头面冷而手足温热 ;6、每天早起时都有阳反应,男人要勃起,女人要感觉双乳很敏感。
    九、十二经纳地支歌:
    十二经纳地支歌(用于诊断、验证):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白话解】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分有纳干法、纳支法两种。纳支法又称广义的纳支法,它是以一天中的十二地支时辰配十二经来取穴。寅时(3点到5点)为肺经,卯时(5点到7点)为大肠经,辰时(7点到9点)为胃经,巳时(9点到11点)为脾经,午时(11点到13点)为心经,未时(13点到15点)为小肠经,申时(15点到17点)为膀胱经,酉时(17点到19点)为肾经,戌时(19点到21点)为心包经,亥时(21点到23点)为三焦经,子时(23点到1点)为胆经,丑时(1点到3点)为肝经。
    肺为白色;心为赤色的——产生手掌的颜色(肚脐以上的地方,肺和心的颜色混合而成,健康为粉红色),肝是心脏的妈妈(木生火),肝病病人的手掌是暗红色。
    有东西在里面中医成为实;没有东西在里面中医为虚。
    睡觉到晚上12点就一定醒一般患胆结石,胆发病一般晚上11点1点钟。
刘桂玲
贫民
贫民
  • UID2018916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
33楼#
发布于:2015-11-10 23: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七班刘桂玲学习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七班刘桂玲中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一、针灸的急救方式
针灸的急救法可以用到很多地方,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昏迷倒地,都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式,根据病人情况一步一步进行,直至病人醒来。1.先针“人中”。将鼻唇沟均分三段,取下1/3处进针,下针方式为针斜刺往上,若没针则掐人中。 2.就是“十宣”放血。 将手指握住聚拢,快速三菱针点刺放血。3.下针“涌泉”穴。 4.“百会”穴放血。百会穴放血时需要注意病人体位的正确。
二、穴位的丈量方法
1.同身寸丈量法。弯曲中指取中指两横纹的距离就是一寸,这种丈量法一般运用在四肢部位。
2.均等丈量法。用在腹部、背部、胸部身体躯干。
另外,下针的深浅与季节相关,春夏季下针较浅,秋冬季下针深。暗应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有相同的循行轨迹。“背部似饼 腹部似井”是下针的基本常识,人体的胖瘦也是下针深浅的一个指标。
三、下针的方式
古人用的九针,缺点是针粗、下针疼损伤大,而现在我们使用针筒针,具有下针不疼损伤小的特质。找穴位要凭借手感探找,穴位一般是在肌肉与肌肉之间,肌肉与筋之间,肌肉与骨之间,筋与筋之间。
四、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1、成人:需要留针,留20分钟,留针之后需要做补泻,如果是中风病人,留30、40分钟或者1、2个小时也没有关系。
2、幼儿:单刺,剌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幼儿的定义以14岁为一个界线。
   起针的时候很重要,要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30秒,再慢慢拔出,因针头很利,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拔,通常一滴血也不会有。
   下针时,让病人采用卧姿,针灸下针后有一种现象叫晕针,中医中有一句古话:“药不螟眩疾弗缪”意为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这个病不会好,若病人产生晕针的现象起针后效果会非常好!但是有一种晕针的现象是因为病人的姿势不对,所以我们要让病人采卧姿下针。站立或是坐姿下针都比较容易晕针。若因姿势不良产生的晕针,先叫病人平躺,将胸膛的扣子解开,让其气息顺畅一会病人通常会自己醒来,如果不醒的话可以采用针人中急救法,晕针不会伤及生命!
罗能
贫民
贫民
  • UID2018645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
34楼#
发布于:2015-11-11 01: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罗能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号《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补充一点,还有一种灸法是米粒灸,把艾绒捏成米粒一样大,将它放在要灸的穴道上
,一般用在鼻窦炎、鸡眼等。灸的大原则,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
针灸的急救法
针灸的急救方式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当有人发病晕过去了,我们不管怎么原因,第一

个先针“人中”,下针时针要斜刺往上。如果没有针,可以掐人中。第二个,“十宣

"放血。十宣指的是十个手指头的指尖。第三个,足十宣放血,十个脚趾头放血。第

四个针刺涌泉穴。第五个百会穴放血,百会穴不下针。

火罐的使用时机
火罐也是针灸器具的一种,过去用的是竹杯。用火烧一下,罩在要拔的地方。现在用

的火罐多是用真空的火罐枪。火罐可以用来放血吸脓,还经常用在外科的急性扭伤。
火罐有些地方不能用的,多汗的地方不上火罐,头部也不用火罐。
放血吸脓还用到蚂蝗,吸血吸脓是蚂蝗的天性,用蚂蝗还有麻醉的作用。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穴道的丈量方法很重要,知道什么量才可以找到穴道,否则即使找到要扎什么穴道,

结果心到了手没有到,扎错了穴道等于没有扎。第一个叫同身寸,所谓同身寸是指每

个人的身高体重不一样,尺寸也会不一样。一寸的定义是把手指中指弯起来时内侧两

端纹头之间的距离长度为一寸,不用一个一个去量,三个手指头并拢就是两寸,四个

手指就是三寸,以连接手掌的指端长度为标准,此法可用于腰背和四肢等部位。看的

时候是看病人的手,不是看自己的手,小孩要看小孩的手,所以每个人的同身寸是不

一样的,胸部和腹部会有不同的丈量方式。

针刺的深浅

下针受季节的影响,刺入时有深有浅,春夏的时候天气鼻尖热,下的针灸比较浅,秋

冬时,下针就比较深。还有中医认为,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脏在管,血脉是心脏

管,骨是肾脏管,下针的时候看这个病情在哪里决定我们下针的深浅。
过去有句话;腹深似井,背薄如饼,这指的是针刺的深浅。还有胖子瘦子下针的深浅

也不一样。

一般针刺入穴的方法
知道穴位的位置,针什么进去这是由原则的,一般穴道不会在肌肉上面,穴道所在的
位置1、肌肉之间  2肌与骨之间  3肌与筋之间  4筋与筋之间  筋与骨之间

 成人与小孩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与幼儿有非常的的不同,成人要留针,留二十分钟,刘针之后要做补泻。幼儿单

刺不留针,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不留针。幼儿的定义是以十四岁为标准,十四岁以

下单刺,十四岁以上就留针。

起针
起针的时候要慢慢拔出来,要出来的时候稍微停个二三十秒,在慢慢拔出来,这是起

针的方式。因为针头很利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会带出血来。

下针的时候叫病人采取卧姿,,针灸下针后有一种现象叫晕针,出现晕针现象往往是

病人采用的姿势不对,所以我们要病人采用卧姿,不站着或坐着扎,这样容易晕针。

黄帝九针与现代常用针号的概念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

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十二正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一有六十个成一个循环。
用天干地支最主要是它的属性,就是木火土金水,中医的五行理论是不易让人了解,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在每一个行的中间,我们再分阴阳。阳木,还有

阴木,阳火,阴火,阳土阴土,木火土金水刚好都有分阴阳。所以有十个天干数,代

表十个天干。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肾脏,同样的,水又

分阴阳,五行都有阴阳的现象。
杨秋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7687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61
35楼#
发布于:2015-11-11 07: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7班杨秋丽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二:针灸急救法
①首先针人中。把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分成三段,取上面的三分之一处下针,下针时斜刺向上,若没针在手可以掐人中。
②十宣穴放血:若未醒,再十宣穴放血,一次抓五个手指,拿起针一下子刺血,一起挤放血。
③十个脚趾放血:若未醒,再十个脚趾头放血。
④涌泉穴放血:还是不醒,则可以涌泉穴放血。
⑤百会放血:又还是不醒,就该把人放平卧,头靠着床沿往下垂,下面接个桶,在百会放血。刚中风的人也可以在百会放血。放血后,病人会感觉到一阵冰凉,凉到嘴巴,嘴巴能说话凉到手脚,手脚能活动。
三、火罐的使用时机和应用
①针灸的器具,还有火罐。火罐在古时,款式也挺多的,有竹筒,还有带蚂蟥的等等。蚂蟥的主要作用是借助它吸伤口的脓血,再个起麻醉作用。
②介绍现在常用的是真空气罐:用气罐枪抽掉气变真空,用来吸瘀血,吸脓包等。在受伤的地方拔罐放血,活血化瘀,放血时候,看颜色由深变浅就可以起罐了,起罐时把尾巴一拔放气出来就可以了。
③拔火罐的禁忌和适用地方:
a:乳中,多汗的地方,头部都不拔罐。
b:急性扭伤的地方马上放血

第二章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一:丈量方法:同身寸,用病人的手来量。长度不用很精准大概就可以了。
①一寸定义:把中指弯曲,两个关节之间的横纹头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寸。
②两寸定义: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为两寸。
③三寸定义:拇指以外四指并拢为三寸。

二、针刺的深浅讨论
①下针受季节影响,春夏浅,秋冬深。
②病情所在的位置决定下针深浅。病在皮毛,针下在皮毛,病在肌肉,针下在肌肉,病在血脉,针下在脉旁边,病在肾脏,针下到骨头的旁边去等等。
③腹深似井,背薄似饼,指的是针刺的深浅依据。还有肥胖瘦人下针深浅也不一样。

三、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①穴道在肌肉与肌肉间
②肌肉与筋之间
③穴道在肌肉与骨头之间
④穴道在筋与筋之间,
⑤穴道在筋与骨头之间,
③穴道在肌肉与血管旁,以上都是在两者之间下针。

四、成人与幼儿不同方式入穴
①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幼儿下针又叫单刺。单刺是指针进去捻捻就出来了。
②起针技巧,拔针是把指头放在下针地方,慢慢拔出来,出毛孔时停留三十秒再慢慢出来,就不会见针孔出血。
③晕针是一种治疗方式。若是姿势不对引起的晕针则采用上述急救方式救人。扎针一般采用卧姿,站着坐着都容易晕针。

五、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①针的数字编号越大,针越细。常用一寸针扎肌肉,四肢,身上。三号针用来透穴。
②针灸做得好立竿见影,做不好就没感觉。

六、介绍黄帝时代九针型式

第三章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一、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葵水。
二、十二经纳地支歌
①歌诀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②五行属性
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
中医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目的是不易被他人破解。
③阴阳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也分阴阳:
阴木(肝)阳木(胆),
阴火(心)阳火(小肠),
阴土(脾)阳土(胃),
阴金(肺)阳金(大肠),
阴水(肾)阳水(膀胱)
④五脏属阴,是收藏。腑是消化系统属阳。
文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694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6楼#
发布于:2015-11-11 08: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米粒灸,先在须灸的穴位涂上凡士林,再将艾绒捏成像米粒大小放在上面灸。适用于如鼻窦炎 、鸡眼等 ,用香来点燃艾绒,灸三或五个,视病情而定。灸的原则: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不痛灸到痛,例如皮上脂肪瘤用灸,须一直灸到患部病根。当艾绒燃烧生成了高温药力,高温药力因随向下的特性,接触到健康皮肤时会产生灼痛感就停止,也就是说艾绒燃烧的艾火药性已直击到病根。
痛灸到不痛,像肿瘤,在肿瘤疼痛处一直灸,直到不痛就停住。也就是说明高温艾火的药性已将肿瘤控制、扼杀。
治疗的目标是将患者的疾病痛苦完全根除,又不伤元气。
针灸的急救法
突然发病,昏迷 ,可能是心脏病,中风,溺水等须急救情况。
不管何因,先针人中,就是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均分三段,取下面三分之一处下针,下针时,针要斜刺往上;也可掐人中,指甲长时不方便时用拇指用力往上推按。
若仍未醒,第二个就是十宣放血。就是十只手指头的指尖一起放血。一手紧握患者的五个手指尖,针迅速刺破五指尖,然一起挤出血。这是老师傅的手法,不要一个一个手指挤血这样轮着来,太慢。
若仍未醒,再将患者的十个脚趾头尖放血。还没醒,就找涌泉穴下针。这是急救大穴。还不醒,就在百会放血。百会穴一般是放血用,不下针。当患者整个脸都呈现红色时,是刚中风,马上在百会放血。
百会穴怎么找呢?从额头往上到顶,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往后半寸,摸到一个凹洞,就是百会穴。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百会穴放血后,患者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就可以讲话,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了。
以上只是急救措施,并不是说采取此法就将病给治愈了。
火罐,竹罐,完整无损缺的杯子等都可用作火罐。
吸血的活蚂蟥,利用其喜食腥、腐的特性,象化脓等可用消毒的活蚂蟥来吸脓。
真空拔罐器,使用方便;
玻璃罐,用火时,须小心烧伤、烫伤;
吸脓、扭伤瘀血等可用拔罐,注意伤口处出鲜红的血液时就停止,并起罐。
乳中,即乳头;多汗处,头部,大血管,即动脉处,不能拔罐。
痔疮,用针放血,再用拔罐吸污。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
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如腕横纹至肘横纹为12寸,也就是把这段长度分成12等份,取穴就以它作为折算的标准。
体表标志法   可分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等。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曲池必屈肘于横纹头处取
之,取阳溪穴时应将拇指翘起,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是穴,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当闭口等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可用患者本人的手指来测量定穴。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称中指同身寸。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称拇指同身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以中指第二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称横指同身寸。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为列缺穴;垂肩屈肘取章门;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等。
针刺的深浅
一般受季节的影响,春天下针较浅,秋冬时,下针较深。
《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一般下针,病在皮毛,针下在皮毛;病在肌肉,针下在肌肉;病在血脉,针扎在脉旁边;病在肾脏,从皮肤下针至骨头旁边。视患者病情,决定下针的深浅。
腹深似井,背薄似饼。是指针刺的深浅。腹部扎针,可深针;背上扎针,不可深针,小心会扎到内脏或刺破内脏,扎到肺引起肺气肿。
也不能说腹深似井,就扎深,也得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乱来。胖瘦的人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下针有规距,不能随便,有的穴位本就浅,不能强行刺进。
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针灸大成》提到入针方式,下针,要病人咳嗽一下,同时下针。
为什么以前要这样子,因古时没有针管,制造针的技术粗糙,《针灸大成》九针的图,那九种针根根都像粗,所以扎针比较痛。就用咳嗽,一咳,立马下针,能减轻患者在粗针刺入皮肤时的痛苦。
要知道穴位的位置,如何下针,针如何进去,这是有原则的。要用手去摸质感——皮肤上的感觉。
肌肉、血管、骨头、筋等、阳具、睾丸等特殊器官部位是没有穴位的,也绝不能在这些地方强行下针。穴位一般在肌肉旁、筋旁、血管旁、骨旁、两条肌肉之间,肌肉和骨之间、筋和肌肉之间、在筋与筋之间。
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与幼儿下针有非常大的不同,成人要留针,幼儿有一个特别的名称,我们叫单刺。
成人留针——二十分钟,留针之后会做补泻,像中风的病人,留二十——两个小时,视具体情况而定时间。
起针的时候很重要,拔针时,指头捏针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时,稍停三十秒,再慢慢出针,这样一滴血都没有。这是出针方式。因针头很利,出针不能挑勾,会把血带上来;也不能一直用力拔针。
小孩子用的是单刺。当小孩子发烧感冒,拉肚子,用针的方法治疗效果很快。
什么是单刺?下针捻一捻就出针,根本不留针。
小孩子穴位治疗快,小孩子就算是须留针,也不能超过二十分钟。幼儿的定义是指十四岁以下的小孩。十四岁以下,单剌不留针,十四岁以上,就留针。下针时,病人一般采用卧姿。
有时治疗某方面的病时,针灸下针后有须出现晕针。为什么?《后汉书》记载:药不瞑眩疾弗缪,说的是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这个病不会好。 每次扎针,若病人产生晕针的现象,出针后,效果更好。
但是有一种晕针现象,是因病人的姿势不正确。扎针时患者最好不要站着,坐着,都容易晕针,躺着扎最好。
姿势不正确时,产生的晕针怎么处理?就是刚才的急救方式,先下人中,会很痛。晕针叫病人不要怕,先叫病人躺平。将胸腔的扣子打开。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晕针不会死的,到现在还没有因晕针而死的。如果你是很性急的人,不醒就十宣放血,脚趾头再放血,回家叫病人怎么走回去,太过也不好。
针灸做得好立竿见影,做得不好,就没有感觉,却也不会坏事。除非下针太深。
身上有很多穴位,都可用透针,透的时候不伤筋、不伤骨、不伤血脉,连一滴血都看不到,脚伤、腕骨痛,针下痛速止。针灸的普及能使全世界的医疗费用大幅减少。
古时的九针、《针灸大成》里的九针,手工做的,很是粗糙。
针的形状不同,各有不同使用的方向。
现代用的针,针身与针柄接合处易折断,下针都会留一点针身在外面,不会全部刺进。若出现一段断在皮肤里,两指同时一下压断针处旁边的肉,针就出来了。有人说断了针会在身体内乱跑,胡说八道,从古至今任何医书里都没有过断针留在身体内走动的记录。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
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次序不重要,心包就是癸,三焦就是壬,甲是胆,乙是肝,丙是小肠。

十二正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最主要是其属性——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属性。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用纳天干,就是取它的五行。中医五行——木火土金水。八纲辨证法,要用阴阳五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分阴阳——阴木、阳木;阳火、阴火;阳土、阴土等。木火土金水都有阴阳之分。
《黄帝内经》记载:“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这里所谓的心肝脾肺肾,不是指肝脏、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而指的是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完全是不同的两种概念。
余娇
贫民
贫民
  • UID201815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0
37楼#
发布于:2015-11-11 17:47
中医魔鬼特训7班余娇申请签到:2015年10月11日观看倪海厦老师《针灸大成》心得:
一、十二经纳地支
地支有十二,分别对应一天中的二十四小时,以两个小时为一支。对于地支的运用,临床应用于根据发病时间来判断疾病的病根,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简单点讲就是时间和时机的选择,以及治疗和治愈与否的判断。
二、十二正之经井荣俞原经合穴
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十二正经有六阳经六阴经,而奇经八脉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十二正经都有井荣俞经合穴,均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阴经的井、荣、俞、经、合穴分别对应五行属性的木火土金水。而阳经的井、荣、俞、经、合穴分别对应五行属性的金水木火土。阴经与阳经上分别有一个络穴相互沟通,相互为属。六阴经俞穴与原穴为同一个,六阳经有一个单独的原穴。井穴治疗脏病,荣穴治疗偏离正常肤色的它色出现时的病。俞穴治疗以时间发病时取之。另外按时间发病也可取荣穴,只是治疗效果的好坏而已。经穴治疗发音不出、音嘶哑这类声音类疾病。合穴治疗饮食不节引起的疾病及涨满病,味觉和嗅觉的改变取合穴。原穴是安五脏是用的,是五脏阴阳失衡时取用。真正长夏的定义是每个季节转换的那个时间段,是四季交替时前一个季节的最后两个星期与与之相衔接的季节的头两周合起来的一个月。而对于阴阳的定义,阴为有形物质,可以看见的。阳为无形物质。
三、任脉与督脉
任脉是全身所有阴汇聚之所,督脉是全身所有阳汇聚之处。任脉决定女性生殖,督脉在背部正中间脊椎处,而脊椎骨古又称之为龙骨,足以看出脊椎骨在古人眼中是及其重要的。因而我们现在在治疗疾病时是严禁运用创伤性介入疗法动脊椎骨的。任脉督脉都出于会阴,交汇在鼻下人中对应的口内龈中穴。任脉有24个穴位,第一个穴位是会阴,男性在生殖器根部和肛门的中间。女性在生殖道与肛门中间。会阴一般不针不灸,只是在溺水急救时可以用三寸针对准心脏方向扎会阴穴,急救体位为四脚跪姿,臀部高头部低的姿势。如果有因前列腺肥大、碰撞引起的会阴疼痛,我们取对称治疗,取百会穴扎针。
灸友50008
贫民
贫民
  • UID2019000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
38楼#
发布于:2015-11-11 17: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黄薜桦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第二章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针灸穴位丈量的方法,第一个我们叫 同身寸。所谓同身寸,因为每个人的高矮体格都不一样, 每一个人的寸都不一样。怎么量这个寸,把中指头弯起来,这两个横纹头, 点跟这个点之间我们定义为一寸,这是同身寸。你不用去一个一个量,三个指头拿起来,这 是两寸,四个指头是三寸,以连接手掌的指端为长度标准。你看的时候要看病人的手,不能 看你的手,大概就可以了。 这是我们的同身寸,小孩子要看小孩子的手。所以每个人的寸都不一样,这是同身寸。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上面,还有经络之间的寸。而腹部跟胸部,另有 个独立的丈量方式。待介绍任督二脉,我会再讲,基本上是以同身寸为主。
一、针刺的深浅
我们下针有深有浅,一般言,我们有受季节的影响,比如说在春天下针就要比较浅,秋 冬的时候,针下的比较深,  还有,就是中医认为,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脏在管,血脉是心脏在管,骨是肾脏在 管。一般下针的时候,如果病在皮毛,我们针就下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我们下在肌肉, 病如果是在血脉上面,我们就扎在脉的旁边,如果病是在肾脏,我们会从皮肤上面下针下在 骨头的旁边去。看这个病情在那里,决定我们下针的深浅。 腹部上扎 针的时候,可深针,背上扎针,就不可以深针,否则会扎到内脏。扎到肺会引起肺气肿,但 也不能说腹深似井,就扎那么深,不能乱搞。还有,胖子瘦子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 下针有个规距在那边,不能随便,有的穴道本来就浅,你也不能硬要把它刺过去,也无 此需要。
二、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要知道穴位,知道大概的位置,针怎么进去,这是有原则的。你要用手去摸质感,这是 皮肤上的感觉,一般穴道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你摸两个肌肉中间穴位永远在肌肉、筋旁, 你摸上去有两条,就在缝隙上下针,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没有这种穴道,穴道都在两条肌 肉中,或者是肌肉和骨之间。 比如说,我们下脚上的针,都下在骨头旁边,一定是在肌肉和骨旁边,不会说直接扎在 骨头上面。穴道或者是在肌肉和筋之间,身上有很多筋,穴道也不会在筋上面,一定在筋和 肌肉中间,或者是在筋与筋之间,绝对不会在筋上面。比如说,心包经,我们有两条经把它 分开来,从这缝隙下进去,绝对不会下在筋上面,也没有任何穴道在血管上面,一定是在血 管旁边,你不能说摸到一个血管,以为找到了,正对它下进去,那不是穴,根本不是穴道。 穴道一定在血管旁边或在筋和筋之间、筋和肌之间、筋与骨中间。绝不会在骨上面。不 要看到一个骨头,硬要戳进去。所以说,穴道一定在筋和骨之间。筋骨之间的穴道我们常碰 到,像脚踝的地方,都是筋骨之间,不要直接扎在肌肉上面,也不要扎在骨头上面,也不要 扎在筋上面。当你们穴道位置找到以后,就用摸的,就知道哪个是正确的,针下进去就对了。
      这是我们基本上找穴,下针位置的取舍。
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与幼儿有非常大的不同,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幼儿我们有一个特别的名称, 我们叫单刺。 我们留针,留二十分钟,留针之后会做补泻。 起针要求:这个指头放在那,慢慢的拔出来, 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个三十秒,再慢慢出来,这样一滴血都没有。这我们出针的方式,因针头很利,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会把血带上来。这是起针的方式。不要一直用力 拔出来。那小孩子用单刺。当小 baby 发烧感冒,拉肚子,下针效果很快,什么叫单刺?针 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根本不留针。哪些穴道可以单刺,我们经络学再讲。小孩子穴道治疗 很快,所以你不能让小孩子留针二十分钟。幼儿的定义以十四岁做为标准,十四岁以下,单 剌不留针,十四岁以上,就留针。下针时,叫病人采用卧姿。 针灸下针后有一种现象就是晕针 。为什么?因为中医有一句话“药不瞑眩疾弗缪”。这 句话,出自《后汉书》,所谓“药不瞑眩疾弗缪”,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 这个病不会好。 我们每次扎针,若病人产生晕针的现象,起完针,病人会感觉效果很好。可是有一种晕 针的现象,是因为病人的姿势不对。姿势不对会产生的晕针,所以我们要病人采卧姿。  姿势不良,产生的晕针怎么处理?就是刚才的急救方式,先下人中,会很痛。晕针叫病 人不要怕,先叫病人躺平。将胸腔的扣子打开。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晕针不会死的,到现 在还没有因晕针而死的。  
四、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现在我们常用的针,比如说 3215,32 是针号,数目字越大,越细,一号,二号,三号 四号,很粗就像螺丝一样,32 号已经很细了,15 是一寸半,号码小,粗一点,有 2815, 平常多用 32。也会需要 28 号针。有时候开后伤口变得很硬,针扎不进去。或还有一些脚 肿在那,有血块,就用 28 号针扎进去。 一寸半的针用得多,通常用在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手指头旁呢?手再肥也不 会像身体那么厚,通常用一寸针来扎,刚才这针就是一寸针,你看这代号 321O,32 不变, 粗细不变,尺寸变。像这比较长,这是所谓 3230,32 号三寸针用来透穴。
 
五、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 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 同归入癸水。次序不重要,心包就是癸,三焦就是壬,甲是胆,乙是肝
六、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主要是它 的属性,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属性。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我们 会用纳天干,就是取它的五行。中医的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就是不易让他人了解。八纲辨 证法,用别的方法还不行,仍要用阴阳五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在每一个 行的中间,我们再分阴阳。阳木,还有阴木,阳火,阴火,阳土阴土,木火土金水刚好都有 分阴阳。 所以有十个天干数,代表十个天干。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 肾脏,同样的,水又分阴阳,五行都有阴阳的现象。那我们讲的脏,就好像收藏的藏。 五个脏,就是收藏,就是阴。腑是消化系统,就是所谓的阳,这里面阴木就是肝,阳木 就是胆,阴火就是心,阳火就是小肠,火有两个东西,心脏是一个,小肠是一个。脾土就是阴,脾是内脏,和阳土相对,就是胃。肺是阴脏,所以肺脏是阴,阳是大肠,水就有阳水跟 阴水。如果我们讲脏的话,就是阴,腑的话就是阳,所以肾脏的话,就是阴,阳水就是膀胱。 代号有他的意义,我先用个例子你听。 为什么我们中医把心脏定义为火?因为心一直跳产生热,西方医学不是这样子。一看, 你瓣膜闭锁不全,你有心律不整,你有心肌梗塞,动脉血管硬化,西医都是看到结构上的问 题,也就是只看到外形。所以西医定的病名都是形,他没有神。好像讲得很详细,但只有形, 没有神。就是因为心脏不断的搏动,一天大概十万次以上,你想想看心脏不断跳,热不热? 既然热的话,我们没办法讲,只好用“火”来代替,对不对?所以体温的来源,来自心脏, 因为心脏不断的搏动,全身上下,就是心脏不断地跳动,西医只知道后面,不知到前面,体 温华氏 98 但体温怎么来的不知道,它是由心脏来的。 小肠在这边,小肠是阳火,因为是消化系统,食物到胃里面,到小肠里面,小肠把食物 消化掉。为什么把小肠也定为火呢?因心脏跟小肠是表里,像这种关系我们叫表里关系。中 医讲表,讲的是腑,讲里的时候,指的是脏。心脏和小肠通通被定义成火,小肠是第二个心 脏,心脏产生的热,按照道理,热应该是往上走的,你没有听过冷气球,只有听过热气球上 升吧!所以,热本生的性是往上升的,那光上升不行,每天都会过热,一发高烧就走人啦。 脑袋烧坏掉了!所以,制造了肺,肺是金,在阴阳五行里面呢,火是克金的,而两个相互制 衡。 肺好像天空一样,天上都是寒冷的嘛。把心当成引擎的话,肺就是水箱,肺如果只有呼 吸,那就太简单了!你要有肺跟心脏有制衡的观念,正常肺的功能,肺会让热往下走,练气 的人让气往下走,丹田是小肠的募穴①,让气就往下走。因此小肠的温度,就变得非常的热。 原来热的来源是来自心脏。什么叫正常人,我在临床上常问病人,谁告诉你有肝病?答,肝 病专家。外面的招牌都是专科医生,而我是健康医生。中医跟西医正好是相反的,西医是把 病复杂化,中医是要知道什么叫做常人。如果你被训练出来,一开始就查病,查了半天还是 看不好病。如果你是被我训练出来,是不是不正常,你一看就知道了!中医不是要你看多少 书,而是你要“悟”,悟重要!我是想办法让你知道什么是正常人。 心脏的火往小肠下导,所以,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温度、一样的 压力。所以中医是物理医学。  中医就是物理医学 中医就是按照时间、速度、温度还有压力,你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这就 是中医,就是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小肠因为有这个热,食物才会消化。小肠那有那么聪 明,竟然会消化食物。你把小肠拿出来,看它会不会消化食物,一但失去温度它就不会消化 了。 所以小肠被定义为火,那食物消化以后,会进入到大肠,大肠会把食 物的水拿走。你吃猪大肠试试,大肠那么聪明会把食物的水拿走吗?大肠环绕着小肠,小肠 是火,水在上面走,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因为很热而气化。所以这个蒸气才能透过肠壁上 升,大肠与肺相表里,水会再回到肺里面,变成正常的津液,残渣才会排出来,这过程在二 十四小时一定要完成,这是一个初浅的概念。 慢慢讲到《黄帝内经》,我们会讲得越来越深。中医为何可以治疗癌症,很简单,你们 听过人死在乳癌、肺癌、淋巴癌、肝癌,却有没有人死在心脏癌?只有死在心脏病,而不是 心脏癌。心脏不会得癌,因为心脏很热,癌细跑经过心脏,像飞蛾扑火一样。
 黄薜桦
贫民
贫民
  • UID2019000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
39楼#
发布于:2015-11-11 18: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黄薜桦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0日《针灸大成》第3、4课心得
第二章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
针灸穴位丈量的方法,第一个我们叫 同身寸。所谓同身寸,因为每个人的高矮体格都不一样, 每一个人的寸都不一样。怎么量这个寸,把中指头弯起来,这两个横纹头, 点跟这个点之间我们定义为一寸,这是同身寸。你不用去一个一个量,三个指头拿起来,这 是两寸,四个指头是三寸,以连接手掌的指端为长度标准。你看的时候要看病人的手,不能 看你的手,大概就可以了。 这是我们的同身寸,小孩子要看小孩子的手。所以每个人的寸都不一样,这是同身寸。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上面,还有经络之间的寸。而腹部跟胸部,另有 个独立的丈量方式。待介绍任督二脉,我会再讲,基本上是以同身寸为主。
一、针刺的深浅
我们下针有深有浅,一般言,我们有受季节的影响,比如说在春天下针就要比较浅,秋 冬的时候,针下的比较深,  还有,就是中医认为,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脏在管,血脉是心脏在管,骨是肾脏在 管。一般下针的时候,如果病在皮毛,我们针就下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我们下在肌肉, 病如果是在血脉上面,我们就扎在脉的旁边,如果病是在肾脏,我们会从皮肤上面下针下在 骨头的旁边去。看这个病情在那里,决定我们下针的深浅。 腹部上扎 针的时候,可深针,背上扎针,就不可以深针,否则会扎到内脏。扎到肺会引起肺气肿,但 也不能说腹深似井,就扎那么深,不能乱搞。还有,胖子瘦子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 下针有个规距在那边,不能随便,有的穴道本来就浅,你也不能硬要把它刺过去,也无 此需要。
二、一般针刺入穴方法
  要知道穴位,知道大概的位置,针怎么进去,这是有原则的。你要用手去摸质感,这是 皮肤上的感觉,一般穴道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你摸两个肌肉中间穴位永远在肌肉、筋旁, 你摸上去有两条,就在缝隙上下针,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没有这种穴道,穴道都在两条肌 肉中,或者是肌肉和骨之间。 比如说,我们下脚上的针,都下在骨头旁边,一定是在肌肉和骨旁边,不会说直接扎在 骨头上面。穴道或者是在肌肉和筋之间,身上有很多筋,穴道也不会在筋上面,一定在筋和 肌肉中间,或者是在筋与筋之间,绝对不会在筋上面。比如说,心包经,我们有两条经把它 分开来,从这缝隙下进去,绝对不会下在筋上面,也没有任何穴道在血管上面,一定是在血 管旁边,你不能说摸到一个血管,以为找到了,正对它下进去,那不是穴,根本不是穴道。 穴道一定在血管旁边或在筋和筋之间、筋和肌之间、筋与骨中间。绝不会在骨上面。不 要看到一个骨头,硬要戳进去。所以说,穴道一定在筋和骨之间。筋骨之间的穴道我们常碰 到,像脚踝的地方,都是筋骨之间,不要直接扎在肌肉上面,也不要扎在骨头上面,也不要 扎在筋上面。当你们穴道位置找到以后,就用摸的,就知道哪个是正确的,针下进去就对了。
      这是我们基本上找穴,下针位置的取舍。
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与幼儿有非常大的不同,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幼儿我们有一个特别的名称, 我们叫单刺。 我们留针,留二十分钟,留针之后会做补泻。 起针要求:这个指头放在那,慢慢的拔出来, 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个三十秒,再慢慢出来,这样一滴血都没有。这我们出针的方式,因针头很利,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会把血带上来。这是起针的方式。不要一直用力 拔出来。那小孩子用单刺。当小 baby 发烧感冒,拉肚子,下针效果很快,什么叫单刺?针 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根本不留针。哪些穴道可以单刺,我们经络学再讲。小孩子穴道治疗 很快,所以你不能让小孩子留针二十分钟。幼儿的定义以十四岁做为标准,十四岁以下,单 剌不留针,十四岁以上,就留针。下针时,叫病人采用卧姿。 针灸下针后有一种现象就是晕针 。为什么?因为中医有一句话“药不瞑眩疾弗缪”。这 句话,出自《后汉书》,所谓“药不瞑眩疾弗缪”,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 这个病不会好。 我们每次扎针,若病人产生晕针的现象,起完针,病人会感觉效果很好。可是有一种晕 针的现象,是因为病人的姿势不对。姿势不对会产生的晕针,所以我们要病人采卧姿。  姿势不良,产生的晕针怎么处理?就是刚才的急救方式,先下人中,会很痛。晕针叫病 人不要怕,先叫病人躺平。将胸腔的扣子打开。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晕针不会死的,到现 在还没有因晕针而死的。  
四、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
现在我们常用的针,比如说 3215,32 是针号,数目字越大,越细,一号,二号,三号 四号,很粗就像螺丝一样,32 号已经很细了,15 是一寸半,号码小,粗一点,有 2815, 平常多用 32。也会需要 28 号针。有时候开后伤口变得很硬,针扎不进去。或还有一些脚 肿在那,有血块,就用 28 号针扎进去。 一寸半的针用得多,通常用在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手指头旁呢?手再肥也不 会像身体那么厚,通常用一寸针来扎,刚才这针就是一寸针,你看这代号 321O,32 不变, 粗细不变,尺寸变。像这比较长,这是所谓 3230,32 号三寸针用来透穴。
 
五、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 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 同归入癸水。次序不重要,心包就是癸,三焦就是壬,甲是胆,乙是肝
六、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主要是它 的属性,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属性。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我们 会用纳天干,就是取它的五行。中医的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就是不易让他人了解。八纲辨 证法,用别的方法还不行,仍要用阴阳五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在每一个 行的中间,我们再分阴阳。阳木,还有阴木,阳火,阴火,阳土阴土,木火土金水刚好都有 分阴阳。 所以有十个天干数,代表十个天干。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 肾脏,同样的,水又分阴阳,五行都有阴阳的现象。那我们讲的脏,就好像收藏的藏。 五个脏,就是收藏,就是阴。腑是消化系统,就是所谓的阳,这里面阴木就是肝,阳木 就是胆,阴火就是心,阳火就是小肠,火有两个东西,心脏是一个,小肠是一个。脾土就是阴,脾是内脏,和阳土相对,就是胃。肺是阴脏,所以肺脏是阴,阳是大肠,水就有阳水跟 阴水。如果我们讲脏的话,就是阴,腑的话就是阳,所以肾脏的话,就是阴,阳水就是膀胱。 代号有他的意义,我先用个例子你听。 为什么我们中医把心脏定义为火?因为心一直跳产生热,西方医学不是这样子。一看, 你瓣膜闭锁不全,你有心律不整,你有心肌梗塞,动脉血管硬化,西医都是看到结构上的问 题,也就是只看到外形。所以西医定的病名都是形,他没有神。好像讲得很详细,但只有形, 没有神。就是因为心脏不断的搏动,一天大概十万次以上,你想想看心脏不断跳,热不热? 既然热的话,我们没办法讲,只好用“火”来代替,对不对?所以体温的来源,来自心脏, 因为心脏不断的搏动,全身上下,就是心脏不断地跳动,西医只知道后面,不知到前面,体 温华氏 98 但体温怎么来的不知道,它是由心脏来的。 小肠在这边,小肠是阳火,因为是消化系统,食物到胃里面,到小肠里面,小肠把食物 消化掉。为什么把小肠也定为火呢?因心脏跟小肠是表里,像这种关系我们叫表里关系。中 医讲表,讲的是腑,讲里的时候,指的是脏。心脏和小肠通通被定义成火,小肠是第二个心 脏,心脏产生的热,按照道理,热应该是往上走的,你没有听过冷气球,只有听过热气球上 升吧!所以,热本生的性是往上升的,那光上升不行,每天都会过热,一发高烧就走人啦。 脑袋烧坏掉了!所以,制造了肺,肺是金,在阴阳五行里面呢,火是克金的,而两个相互制 衡。 肺好像天空一样,天上都是寒冷的嘛。把心当成引擎的话,肺就是水箱,肺如果只有呼 吸,那就太简单了!你要有肺跟心脏有制衡的观念,正常肺的功能,肺会让热往下走,练气 的人让气往下走,丹田是小肠的募穴①,让气就往下走。因此小肠的温度,就变得非常的热。 原来热的来源是来自心脏。什么叫正常人,我在临床上常问病人,谁告诉你有肝病?答,肝 病专家。外面的招牌都是专科医生,而我是健康医生。中医跟西医正好是相反的,西医是把 病复杂化,中医是要知道什么叫做常人。如果你被训练出来,一开始就查病,查了半天还是 看不好病。如果你是被我训练出来,是不是不正常,你一看就知道了!中医不是要你看多少 书,而是你要“悟”,悟重要!我是想办法让你知道什么是正常人。 心脏的火往小肠下导,所以,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温度、一样的 压力。所以中医是物理医学。  中医就是物理医学 中医就是按照时间、速度、温度还有压力,你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这就 是中医,就是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小肠因为有这个热,食物才会消化。小肠那有那么聪 明,竟然会消化食物。你把小肠拿出来,看它会不会消化食物,一但失去温度它就不会消化 了。 所以小肠被定义为火,那食物消化以后,会进入到大肠,大肠会把食 物的水拿走。你吃猪大肠试试,大肠那么聪明会把食物的水拿走吗?大肠环绕着小肠,小肠 是火,水在上面走,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因为很热而气化。所以这个蒸气才能透过肠壁上 升,大肠与肺相表里,水会再回到肺里面,变成正常的津液,残渣才会排出来,这过程在二 十四小时一定要完成,这是一个初浅的概念。 慢慢讲到《黄帝内经》,我们会讲得越来越深。中医为何可以治疗癌症,很简单,你们 听过人死在乳癌、肺癌、淋巴癌、肝癌,却有没有人死在心脏癌?只有死在心脏病,而不是 心脏癌。心脏不会得癌,因为心脏很热,癌细跑经过心脏,像飞蛾扑火一样。
文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694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0楼#
发布于:2015-11-11 22: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文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黄帝内经》记载:“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这里所谓的心肝脾肺肾,不是指肝脏、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而指的是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完全是不同的两种概念。
   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人体内脏腑之间关系密切,互相配合,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
   五脏为阴,功能是生成和储藏精气;六腑为阳,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心与小肠在经络上互相联系,即心的经脉属心而络小肠。心属火,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脏属阴火,小肠属阳火。
   肝胆相表里,肝属木,肝脏属阴木,胆属阳木;
   脾胃相表里,脾属土,脾脏属阴土,胃属阳土;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属金,肺脏属阴金,大肠属阳金;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脏属阴水,膀胱属阳水。
   为什么中医里心属火?因人只要是正常健康的,心就象永动机一样,一直运转,并产生热;西方医学不是这样子。将之具体的物质化,如瓣膜闭锁不全、有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动脉血管硬化,都是结构上的问题,只看到外形。西医定义是将人体结构后再细化成一种实质体,病名有形而无神。这样它能利用仪器设备将之细化又细化,讲得详细又具体,但是只有形,没有神。
   心脏的搏动,一天大概十万次以上,不停地运转,就不停的产生热,这个“热”如何定义?没办法讲,只好用自然界中与之神似的属性——来代替!所以人体所需的热,来自心脏,是因为心脏不断的博动才产生了“热源”,西医只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体温华氏98,但体温怎么来的?不知道,它是由心脏来的。
   小肠属阳火,是消化系统,食物到小肠里后,再食物消化。为什么小肠也定为火呢?因心脏跟小肠相表里,也叫表里关系。中医讲:表是腑,里是脏。心脏和小肠被定义成火,小肠是第二个心脏。
   心脏产生的热,按理是往上走的。热的本性是上升,那光能上升?不行。如果人的身体每天过热,那就是高烧不止,越烧越高,早就走人啦,热往上全部集中在脑袋,脑子早烧坏了!所以,人体就有肺脏,肺属金,阴阳五行里,火克金,这是一种制衡。
   肺好像天空,天空寒冷。将人体比作一辆车的话,心好比汽车的引擎,肺就是水箱,肺如果只有呼吸,那就太简单了!要有肺与心脏制衡的观念。正常功能的肺,会让热往下降,练功夫的人讲究“气沉丹田”,让气往下走,丹田是小肠的募穴。因此小肠的温度,就变得很热。而这个热是源自心脏的。
   什么是正常人?临床上常问病人,谁能诊断你有肝病?答:肝病专家。诊室外挂的招牌是专科医生,而我是健康医生。中医跟西医正好相反,西医是把病复杂化,中医要知道什么叫做正常人。如果被训练出来,一开始就查病,查了还是治不好病。中医不是看多少书,而是要,悟最重要!想办法让你知道什么是正常人。
   心脏的火——热,往小肠下转导,所以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速度、温度、压力都是一样的。所以中医是物理医学。爱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学大师,一辈子没上太空,对不对?他的办公室很小,光用黑板、粉笔,就可以算出黑洞,从NASA收到的数据,证明爱因斯坦的推算是对的。
   中医就是物理医学,物理学非常注重——时间、速度、温度、压力等等。他没去过黑洞,就算出来。中医就是按照时间、速度、温度、压力等等来诊断的,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这就是中医,就是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
   小肠有这个热,食物才会消化。当小肠离开人体,看它会不会消化食物?正常人是这样子。所以小肠被定义为火,那食物消化以后,进入大肠,大肠就将食物的水拿走。大肠环绕着小肠,小肠是火,水在上面走,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被小肠里的热温蒸而气化。呈气化的水又透过肠壁上升,大肠与肺相表里,水再回到肺脏,变成人体所需的正常的津液,大肠里剩下的残渣才会排出来,这个过程二十四小时一定要完成,这是一个初浅的概念。
   中医为何可以治疗癌症?很简单,听过人死在乳癌、肺癌、淋巴癌、肝癌等等,那有心脏癌吗?心脏病患者到时不少,而心脏癌根本就没听说过,其因心脏很热,癌细跑经过心脏,似飞蛾扑火。若全身都能类似于心脏一样——很热,癌细胞就无法生存。怎么证明人身体很热?中医的观念——热气就是蒸气,例如寒冷冬天里口中呼出热气——白色的蒸气。
中国很早以前就提出了五行理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中国五千年来所发现出的生物界的生存现象。
   人体五脏亦属五行,五行、五色、五脏的现象为,
   肝属木,喜清凉,属绿色,多吃绿色蔬果杂粮,能清肝解毒,对肝脏很好,利于胆、面色、筋(包括肌腱、韧带和筋膜)、目、指甲,利藏血、疏泄;
   金属原色是白色,真正纯金是白金,肺属金,属白色,喜滋润,多吃白色食物,对肺部有帮助,并利于大肠、皮肤、毛发、鼻子、呼吸道、汗腺、泪腺、唾液腺及各种身体腺体水道、呼吸顺畅;
   心属火,属红色,火的颜色是赤色,红色,喜降火、清血,红色蔬果有清血、补血、通血的效果,调理心脏、血脉、小肠、舌、神明的功能;
   肾脏属水,喜滋补,属黑色,吃黑色食物,对肾脏有帮助,并利于膀胱、生殖系统、骨骼、关节、骨髓、耳、脑、二阴、卵巢及纳精气;
   脾脏属土,喜温热,属黄色,吃黄色食物,并利于胃、口、舌根、肌肉。
   肺比心脏大很多,很多的白加一点红,就是手掌的颜色粉红色,手掌表示是肚脐以上的颜色。心脏血来自肝脏,肝脏是血液提供者。肝脏能代谢掉所有毒素,如果血是正常的(量足、质好),跟白(肺)合成,颜色是最好的。
   肝硬化 ,肝肿瘤,有东西在里面,中医称为实;没有东西在里面,中医叫做虚。有东西在里面,空间变小,血流的量没变,毒素无法正常、完全代谢掉,大量污浊(含邪毒)的血又回流心脏,红色越加污浊,而白的不变,血色慢慢变黑了,肝病的人手掌肤色也就跟着变成暗红色。晚上一点到三点这个时间,是最好的睡觉的时间,如果晚上经常是一点醒来,三点以后才睡,身体本能反应肝脏有问题了。而西医的检验报告却说身体很好。
   中医健康的定义跟西医不一样。人不是机器,机器有时坏了就坏了,人不是这样子。
   中医分三阶段,正常的人,出现症状时,身体就会有本能反应。西医却还不知道。疾病出现时,有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此时西医才能查出,这就太慢!而中医在疾病来临前,身体出现反应就知道了,而不是出现反常时才明白。西医却是到身体已出现状况要检查才明白,已经太慢。
   正常人,大肠活动是在早上五点到七点,一般这时起床上大号,这是正常的身体。
   一天二十四小时,有十二时辰,一个周天。
    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又称十二正经,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 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蹻(qiao1)脉、阳蹻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针灸大成》:手不过肘,足不过膝歌。意思是下针时,在手肘以下,膝盖以下下针。
何丽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84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1楼#
发布于:2015-11-12 00: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地支歌简单讲:寅时开肺(03:00-05:00),大肠开卯时(05:00-07:00),胃开辰时(07:00-09:00),脾脏开巳时(09:00-11:00),心开午时(11:00-13:00),小肠 (13:00-15:00),膀胱(15:00-17:00),肾(17:00-19:00),心包经(19:00-21:00).三焦(21:00-23:00),胆(23:00-01:00),肝(01:00-03:00).这些可以帮我们做诊断
在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中,又可分成青赤黄白黑。肺为白色,肺属金,心属火,为赤色,肺比心脏大,很多的白色加一点点红色就是手掌的粉红色,手掌表明肚脐以上的颜色。肝脏是心脏血液的提供者,它负责代谢身上的毒素,再把净化后的血液提供给心脏。
如病人肝硬化或者肝肿瘤,有东西在里面的时候中医称为实,没有东西在里面中医称为虚。实时空间变小,而血流血不变,会导致肝脏将还没有完全净化掉的血液供给心脏,这样红的增加,白的不变,患者和手掌就会成暗红色。如果每天凌晨的1点至3点(丑时,肝经开窍时)总是处于失眠状态的的话,这便是你的身体在告诉你肝脏有问题了。
中医的健康标准跟西医不一样,西医只有两种状态,不是健康的就是已经病了,而中医在病这前会先有症,一有症身体会立刻反映出来!
病症会经过太阳、少阳、厥阳、太阴、少阴、厥阴6个阶段之后才产生病,而西医一定要在已经产生病了,才能检查出来。
中医讲究时间和时机,掌握住时机,可以帮我们诊断、治疗、验证。地之歌所讨论的就是时间和时机。

一、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
正经有十二条,奇经有八条,十二正经由6阳经、6阴经组成。奇穴八脉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蹻、阴蹻、阳维、阴维。十二正经中,所有的阳经及所有的阴经都会介绍到井荣俞经合,井荣俞经合都是手不过肘,足不过膝。所以我们针灸大成中有:“手不过肘,足不过膝”歌。
阴经有:手太阳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等,它们也有五行的排行:木火土金水。任何的阴经,他的井穴都是木、荣穴都是火。每一条阳经都有井荣俞经合,它们的属性是:金水木火土,阴经和阳经的每一条经上都有一个络叫络穴。阳经比阴经多一个原穴。每一个穴道都有它的属性及功能。

二、病在脏取井穴
病在脏取井,意为病在越深的地方,我们要在指头末稍针,井穴都在手指或脚趾头的末稍。如足阳明胃经的井穴,我们叫厉兑,位于第二个脚趾头。身上虽然也有其它穴道可以用,但没有井穴的效果好。如堵塞,西医讲的动脉血管堵塞,中医说的心居烈疼痛。这时针井穴也马上去痛,此症为实症。

三、病变于色取荣穴
病变在颜色上,我们选取穴道的时候用荣穴,青色为肝,红色为心,黃色为脾,白色为肺,黑色为肾,当有颜色的病出现了,发黄是脾病,发红是心脏病,发黑是肾脏病。

四、病在时间者取俞穴
每一条经都有他的俞穴所在,凡按照时间发病的,如每天晚上十二点起来(此时为子时,是胆经开窍的时间)病发在胆经上,取胆经的俞穴。按照地支歌去判断。也可以用荣穴,都会有效果,但是荣穴比较痛。
五、病变于音取经穴

六、病起于饮食取合穴
当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是胀满引起的病,取合穴。

七、五腑不平衡时用原穴

八、与四季的关系
井穴主冬天,脏主冬,病时为夏天取俞穴,声音主长夏,每个季节的头两周和最末两周为长夏。味主秋
中医的观念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看得见的为阴,如肌肉、血管、骨骼,看不起的为阳,如精、气、神。古人说的春夏养阳,即为多运动多煅炼气力,秋冬养阳就是要收敛要节制。智者告诉我们养生要顺应节气,针灸也可用在保养上。

九、五行
中医说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正常人的五行是相生的,当器官发生病变时就会相克。
克就是越来越坏的意思,因为中医知道上工治末病这个观念,如当我们发现肝病的时候,要赶快去强脾,一强脾病就不会再前进了。上工治末病,而不治已病,如遇到肾脏病我们要先去顾心,以此类推。

第四章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一、任脉与督脉
任,女子妊也,女人会怀孕是靠任脉。找穴道以任、督二脉为基准,找到标准,就可以快速的找到这穴道。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方,督脉是诸阳之会!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这边,长嘴说话时任督二脉是开的,舌头顶着上颚的时候,任督二脉是通的。
任脉有三八二十四个穴道,任脉三八起于会阴,女人会阴位于阴道和肛门中间,男人的会阴位于睾丸与肛门中间,当溺水急救时会针会阴,下针时让病人采取趴势,小腿跪着,用三寸针,针下会阴时要对着心脏的方向下针,一下针病人会将水喷出去。
如遇会阴痛排除鬼附身后,我们采取对称治疗,百会跟会阴相通,会阴痛时下百会治疗,如若是鬼附身则用十三鬼针。
吴超菁
贫民
贫民
  • UID20181958
  • 粉丝4
  • 关注15
  • 发帖数3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2楼#
发布于:2015-11-12 00: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吴超菁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1日学习《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
一、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
1、人有正经十二条:六阳经+六阴经,奇经八脉(任、督、冲、带、阳蹻、阴蹻、阳维、阴维)。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分六阳经和六阴经。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2、下针注意——《针灸大成》有手不过肘,足不过膝歌。歌:阳日阳时气在前,血在后兮脉在边,阴日阴时血在前,气在后兮脉归原。阳日阳时针左转,先取阳经俯病看,阴日阴时针右转,行属阴经脏腑痊。
3、经络五行属性: 阴经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阴经五行的排行(属性):木火土金水。任何的阴经,他的井穴通通是木,任何荣穴都是火。 阳经五行的排行(属性):金水木火土。每一条阳经都有井荣俞经合。
     络穴:经络与经络之间靠络穴相连,阴经和阳经的每一条经,经上面都有一个络,叫络穴,什么叫络穴,这两条不交接,平行,是经,光这样不行,人就是散了。所以,每一条经都一定要有它的络穴。
    阳经比阴经多一个东西—原穴,每一个穴道都有它的属性。
4、疾病与取穴 : 岐伯日: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荣;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回味主合。是谓五变也。
    病变于脏取井穴:病在越深的地方下针刺井穴,井穴位于手指与脚趾的顶端。 治疗效果很快(心、肝、脾、肺、肾均可采用)——厉兑穴(井穴): 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病变于颜色取荣穴。 青色主肝,红色主心,脾主黄色,肾主黑色,肺主白色——病有颜色的变化时,下针刺荣穴。
    病变于时间取俞穴。  病以时间为规律发病,下针刺俞穴。
    病变于音者取经穴。 病人的声音发生变化,下针刺经穴。
    病变于饮食取合穴。病在胃,因为饮食没有规律产生(暴饮暴食,喝酒等)的疾病,下针取合穴。 保持七、八分饱训练胃气是对胃最佳的状态。
    五脏不平衡用原穴。原穴是安五藏(不平衡时)用。
    足阳明胃经的井穴,我们叫厉兑,位在第二个脚趾头。我们下针的时候,“井主心下满”,临床上,在动脉血管堵塞,针一下去,病人会感到有个人在里面扫地,有人在清洗,速度就那么快,刚才有看过针的大小。用一寸针刺一点点即可。身上虽有其它穴道可用,但没有井穴好。所谓堵塞,西医讲的动脉血管堵塞,中医是讲心剧烈的疼痛,这个针一下去的时候,痛马上去掉,就是所谓的实症。
 5、季节与取穴 
    井穴主冬天,脏主冬,冬天的时候刺井穴;夏天取俞穴,声音主长夏(春夏秋冬交接时的最后两周与下一季节的最前两周称为长夏);味道(味觉和嗅觉)问题取合穴,主秋,秋天。春夏要多运动,不是秋冬不用运动,而是要收敛,包括词要节制。
    中医养生观念: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阴是有形的,阳是无形的但存在。 
      春、夏、长夏、秋、冬。
    长夏(一个月):节气在转换的时候,季节的交换。它的位置在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秋冬之交、冬春之交。(春夏之交——春天的最后两周,夏天最初的两周)。
      春夏养阳(无形的,看不见的:气、力),秋冬养阴(有形的、看得到的)。
      当有肝病时,先治脾或胃,将病停止在肝;得了肺癌初期,先治肝;治疗肾脏,先固心;心脏好的手脚温热;心不好先去强肺。
6、五行生克: 
   生:木→火→土→金→水→木 
   克:火→金→木→土→水→火 
   上工治未病:例,肝脏有问题,肝属于木,木克土,所以先抢脾(土),病就不会再进。 
二、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1、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2、任脉与督脉:
任脉:诸阴之汇。督脉:诸阳之汇。 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方,而督脉是诸阳之会。
任脉有二十四穴位,起于会阴。 女人怀孕全靠任脉。督脉走在后面,地、诸阳之会,脊椎骨上面,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这边。舌头顶到上颚的时候,任督二脉是通的。全身的动能都在督脉,谨记:不要人碰你的脊椎骨(龙骨)。
     任脉和督脉交接在人中。
任脉:24个穴道——起于会阴穴、曲骨穴(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肚脐)、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溺水急救针会阴:病人采取爬的姿势,用三寸的针对着会阴穴下针,对着心脏的方向。
对称治疗:会阴穴和百会穴相对,会阴痛可以采取对称疗法取百会下针。
杨秋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7687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61
43楼#
发布于:2015-11-12 08: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7班杨秋丽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1日《针灸大成》第5、6课心得

第三章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一、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葵水。
二、十二经纳地支歌
①歌诀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肺经:3——5:00 Am(寅)  膀胱:3——5:00 Pm(申)
大肠:5——7:00 Am(卯)   肾  :5——7:00 Pm(酉)
胃  :7——9:00 Am(辰)  心包:7——9:00 Pm(戌)
脾  :9:——11:00 Am(巳)  三焦:9——11:00 Pm(亥)
心  :11——1:00 Pm(午)   胆  :11——1:00 Am(子时)
小肠:1——3:00 Pm(未)    肝  :1——3:00 Am(丑时)

 
②五行属性
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 中医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目的是不易被他人理解或者破解。
③阴阳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也分阴阳:
阴木(肝)阳木(胆),
阴火(心)阳火(小肠),
阴土(脾)阳土(胃),
阴金(肺)阳金(大肠),
阴水(肾)阳水(膀胱)
④五脏属阴,是收藏。腑是消化系统属阳。
⑤中医的表里关系指的是腑为表(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脏为里(五脏:肝、心、脾、肺、肾)
⑥西医讲形,中医讲神
 
 
三: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
1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是指:
正经12条(六阳六阴),
奇经8条(任脉,督脉,冲脉,阳跷,阴跷.阳维,阴维)
2 十二经脉中的井荣俞经合穴分布原则:手不过肘,足不过膝。井荣俞经合的属性是金水木火土

四、病在脏取井穴:
井穴:是指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源泉,穴位均在手指或者足趾末端
病在脏取井穴指的是病在脏腑深处
五、病变于色取荣穴
荣穴:指经脉流注方面好像刚流出泉源时的细小水流一样。
病变在颜色上取荣穴如:
青色取肝
红色取心
黄色取脾
白色取肺
黑色取肾
六、病在时间取俞穴
指的是按时间发病,就按时间去治疗,按地支歌去找对应的经络和对应的俞穴
七、病变于音者取井穴
八、病变于饮食取合穴
九、五脏不平衡时取原穴
十、与四季的关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十一、五行
中医利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治病
上工治未病:肝病先治脾,肺病先治肝,肾病先治心,心好则强肺。
第四章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任脉:任就是妊,走前面,诸阴之会        
督脉:走背后,诸阴之会。任督二脉交汇在鼻子人中,牙齿顶着上颚,此时任督二脉是相通的。
任脉有二十四个穴道:任脉三八起会阴。会阴穴也是急救的穴位之一,三寸针朝心脏方向刺,如溺水时候可以用。根据对称取穴治疗原则,会阴病可以取百会治疗。
杨秋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7687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61
44楼#
发布于:2015-11-12 19: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7班杨秋丽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2日《针灸大成》第7、8课心得
二、任脉经穴
1、八纲的定义: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通过八纲帮助我们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以协助诊断,通过原则来治病。
2、任脉为阴脉,全身诸阴之海。任脉没有井荣俞井合。
3、经络直走的统统称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交叉点)为络。
4任脉上的穴位介绍
腹部的7个穴位(曲骨,中极,关元,石门,阴交,气海,神阙)
①        会阴(上一课提到)
②        曲骨:耻骨上方第一个个穴道骨缝的位置叫曲骨穴。曲骨一般不灸。可以     下针。主治赤白带,小便,膀胱,尿道发炎等
③        中极:曲骨与神阙之间五等份,曲骨上一寸为中极穴,
A:是膀胱之募穴,任何膀胱的问题都可以用中极穴治疗尿多或者尿不出来都可以用此穴。
B:热症:燥热,鲜红是热,较痛的是热证,切脉时是洪脉,过动儿
寒症:小便白色,清淡,苍白是寒,隐隐作痛,按到比较舒服的是寒,切脉时是沉脉,过静儿是寒症,寒症用灸

④        关元:中极上一寸
A:关元穴是小肠之募穴。小肠是人第二个心脏。
B:平时保养身体,男女都可以灸关元,女人痛经灸关元、中极,热气一进去,痛就不痛了。痛经是因为寒,寒的话久火最好,慢慢灸,灸多几次,双脚一热,血块灸去掉了。
C:心脏管动脉,小肠管静脉,血液能回流至心脏,靠的是小肠,是静脉。所以从四肢流回来的血是小肠管的。腹式呼吸目的是让小肠的热不断增加,让四肢的血回流。
D:遇到寒堵:用针把血管堵塞去掉,用灸把寒去掉,关元穴统统可以做到。
E:心与小肠是表里。所以心脏病,急救再关元穴上面。临床上,心率不齐,心脏快停了,一针关元,心跳有了,脉搏也也有了。
F:妇人要怀孕,男人精子稀都可以灸关元。
G:肌肤甲错:位置在小腿这段,皮肤像蛇皮一样,一开始有白白的东西掉下来。
      
⑤        石门:关元直上一寸为石门
A:三焦之募穴是石门。经方家唐容川称三焦是油网,石门是三焦的募穴
B: 石门禁灸
⑥        阴交:石门直上一寸为阴交,是三焦的募穴,阴汗湿痒可以灸阴交
⑦        气海:石门与阴交之间是气海(脐下一寸半)
⑧        神阙:就是肚脐眼,禁针,用灸,隔盐灸。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灸。
5:气脉的流注叫后升前降:即是督脉升任脉降。按照中医理论,练气应该练关元。
前降后生:肺主肃降,将心脏的火,热气下导到小肠,到四肢末梢,,小肠把肾脏的水气化(津液从肺里面进到肾脏的水是凉的,所以小肠的热能让肾脏的水气化),肾脏气化出来的水和营养液会进入我们得督脉,由督脉上升到脖子降温后进入脑部,滋养大脑。再从前面循线回到小肠,回到关元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