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峰
新手
新手
  • UID20185703
  • 粉丝7
  • 关注24
  • 发帖数87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0楼#
发布于:2015-11-12 22: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山西-马岩峰申请签到

2015-11-12   7、8课学习心得


 一、任脉经穴
1、中医有八纲辨证,八纲的观念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阴分表、虚、寒。阳分里、实、热。八纲除了能帮我们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协助诊断治疗,可看日后病人好转没有,病情转好转坏,以及预测这个病现在不治的话将来会怎样,这些都可以用八纲来做。
2、任脉是讲阴,身上所有的阴,经络直走的通通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称为络,所有阴经像河流一样汇入大海,就是回到任脉,任脉本身没有井荣俞经合,任督为标杆,这样选穴会非常准。
3、肚脐叫神阙,正中往下到耻骨,第一个穴道骨缝的位置叫曲骨穴。每个人的相不同,有人腹比较长,有人短有人胖等所以不能用同身寸。
4、神阙到耻骨连线,之间分成五段,四个点,空间是五段,四个点切入要用观想,曲骨往上第一段就叫曲骨上一寸,就是我们的中极穴,中极穴在上一寸就是关元穴,关元上一寸是石门穴,石门往上一寸是阴交穴,石门和阴交这两个穴中间脐下一寸半的地方我们叫气海穴。
5、找穴道最标准的一个方式,病人平躺,一个手找肚脐一个手找曲骨,在用观想按比例来找穴道。
6、 以正经十二经为主,其它都是锦上添花,气脉的流注是后升前降,后升是背后的督脉,前降是任脉,人的气血从后面上去,从前面下来,所以叫后升前降。
7、脖子是热的一个冷却系统,热气上升因为脖子在这,所以不会把脑部烧坏,当冷却系统有问题时,人就发烧啦。
8、曲骨穴,一般我们不灸,可以下针,治疗一般的赤白带,小便、膀胱、尿道发炎等,也是所谓的就近取穴。
9、平补平泻,针扎到身上以后,左转右转,左转右转就好,左转多少就右转回来多少,病人感觉,酸、麻、脹这三种感觉就是气至,针下去以后气会到,气到后病人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下针的周围可以看到一圈粉红色,粉红色就是气,扎到淤血是青黑色不是粉红色,红的大小看病人的部位和身体状况,没有红色,是因为气很虚。
二、膀胱的募穴---中极穴
1、中极穴又是膀胱的募穴,募就是开口的地方,有治疗法则,其中一个法则叫俞募治疗法。
2、中极穴针灸都可以用,下针不要太深,肚子很大的可以深一点,肚子平坦的,针就比较浅。留针会留二十分钟,小孩不留针,小便不出或小便多都用这个穴道。
3、简单分析一下寒热,小便清淡,苍白就是寒,鲜红是热,比较痛的大部分是热症,隐痛按着比较舒服的是寒,切脉时,寒的脉比较沉,热的脉比较洪大比较快,热症时小便很痛,膀胱也痛,也许发炎,也许其它不管什么原因,我们要的是辩证,按症来开处方下穴道。
三、小肠的募穴---关元穴
1、中级往上一寸,就是脐下三寸,曲骨上二寸,这就是关元穴,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中医非常注重小肠,因为小肠是第二心脏。
2、男女都可以灸关元,女人如果月经痛,灸关元中极穴,当场热气一进去就不痛了,我们有热痛和寒痛,但痛经都是因为寒。
3、用灸把寒去掉,关元上通通可以做,关元是大穴,因为心和小肠是表里,临床上心脏病急救,心律不齐,心脏快停了,针一下去,一摸脉,脉就起来了,平常灸灸关元,最好隔姜灸。只有在孕妇怀孕的时候,不要动关元。
四、三焦的募穴---石门穴
1、石门穴,关元上一寸,脐下两寸是石门穴三焦经的募穴,什么叫三焦?中医三焦的观念,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这个油网就是三焦。
2、石门穴,妇人禁针灸,犯之绝子。在石门穴和关元穴的中间有个奇穴,叫绝孕穴,绝孕穴扎针或灸,就不会生小孩,但务必穴道要找对。
3、小肠的病可以在关元上治,膀胱的可以在中极上治,三焦的病可以在石门上治。
五、三焦的募穴---阴交穴
1、阴交穴,脐下一寸,当膀胱上际,又是三焦之募,任脉少阴冲脉之会。怎么两个三焦之募呢?因为三焦是油网遍布全身,石门阴交下针都可以,不限制在哪,募是开口的地方。
六、任脉穴位歌诀
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关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紫宫华盖运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张华
侠客
侠客
  • UID2018789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15
31楼#
发布于:2015-11-12 22: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河北-张华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1日 《针灸大成》7.8课心得
       第四章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
任脉与经穴:中医有所谓的八钢即是阴阳 表里 虚实 寒热。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协助诊断,治疗,看病情转好转坏以及预测这个病不治将来会发生什么这些都可以用八钢来做。
   任脉就是阴,经络直走的通通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称之为络。任脉本身没有,井 荣 俞 经 合。
  肚脐叫神阙穴。耻骨上方第一个穴道骨缝的位置叫曲骨穴。
肚脐到曲骨画一条线就是任脉。任脉不能用同身寸丈量,它有自己独立的寸法:先把任脉分成四个点,这空间是五段,曲骨往上一段也叫曲骨上一寸就是中极穴,中极穴往上一寸是关元穴,关元穴往上一寸是石门穴,石门穴往上一寸是阴交穴。
  气脉的流注是后升前降,背后是督脉前面就是任脉。
  曲骨一般不灸,可以下针。一般治疗赤白带下,小便,膀胱,尿道发炎。这就是所谓的就近取穴。白带等妇科问题在下针时不管虚实寒热都可以治手法要平补平泻。酸麻胀这三种感觉是气至,针下去了以后,气会到,病人就会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你可以在下针周围看到一圈粉红,这个粉红色就是气。
1,中极穴——膀胱之募穴
  曲骨向上一寸是中极穴,是膀胱的募穴,募是开口的意思。
  中极可解决所有的腹部病。孕妇不针腹部,男人针灸都可以。
  治疗法则中有一个法则叫俞募治疗法, 任何膀胱的问题都可以中极穴上治疗,我们会选它的俞穴和募穴去治疗它,中极穴针灸都可以用下针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的地方,平常会留针二十分钟,小孩不留针。小便不出来,小便太多,失精绝子,月经痛,产后胎盘没有下来,转艀不得尿,都可以用中极穴。
2关元穴——小肠之募穴
  中极再往上一寸,也就是平时所说脐下三寸曲骨上两寸,关元是小肠的募穴。
  心和小肠相表里,所以心脏病急救在关元上,平常最好用隔姜灸。
  肌肤甲错的位置在小腿,皮肤会像蛇皮一样会有白白的像灰一样的东西落下来,多半是内有瘀血而且瘀血多半在左少腹的地方。
3石门穴——三焦之募穴
关元上一寸脐下两寸是石门穴是三焦的募穴。
三焦是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妇人禁灸,灸之绝子。
在石门穴和关元穴中间有个奇穴叫做绝孕穴。
三焦的病可以在石门上治,平常石门穴是禁针禁灸的。
气海穴是脐下一寸半,在气海针灸也是很好的。
4阴交穴——三焦之募穴
阴交也是三焦的募穴,阴汗湿痒,可能里面有寄生虫,可能湿热很多,我们都可以灸阴交穴。
姜绍艳
新手
新手
  • UID2018758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32楼#
发布于:2015-11-12 22: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山东-姜绍艳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2日 《针灸大成》7.8课心得
第四章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1、  任脉与督脉
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方,督脉是诸阳之会,脊椎骨上面。任督二脉会在鼻子人中处,讲话时任督二脉是开的,闭口时舌头顶着上颚时,任督二脉是通的,此时脑筋会很清楚,阴电阳电相通。
 任脉有三八二十四个穴道,任脉三八起会阴。会阴位置,男人在肛门和睾丸下方的中间,女人在阴道和肛门的中间。在溺水急救时会在会阴下针。日常治疗一般采取对侧治疗,也称对称治疗,百会跟会阴正好是相通的,会阴痛时下百会治疗。
2、  任脉经穴
 中医有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八纲可以帮我们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协助诊断,也可治疗,以及评定病人痊愈情况或者预测疾病发展趋势。
 任脉是阴,身上所有直走的都为经,经与经之间联系称为络,所有阴经最后都归到任脉。
 任脉第二个穴位,正面的穴道,肚脐叫神阙,下面耻骨上方的第一个穴道骨缝的位置叫曲骨穴。神阙和曲骨画一条线,可以看到腹部有条隐隐约约的黑线,这就是任脉。
腹部的寸:从神阙到曲骨丈量,以四个点均分为五段,相邻两点间为一寸。如曲骨上一寸,为中极穴,之后依次为关元穴、石门穴、阴交穴,以及神阙穴。石门与阴交中间(即肚脐下一寸半)的地方,是气海穴。扎腹部针的时候,最标准的找穴方式是,让病人平躺,然后一手找肚脐,一手找曲骨,按照比例找穴道。
 我们学习是以正经十二经为主,重点在气血的流注。气脉的流注为后升前降,后升是督脉,前降是任脉。
曲骨穴就近取穴下针,可以治疗一般的赤白带、小便、膀胱、尿道发炎等生殖系统问题。对于白带等妇科问题,不论虚实寒热,都如下治疗,平补平泻(进针后,左转多少右转相同数量)病人会有“酸、麻、胀”的感觉就是“气至”。下针时,周围一圈粉红色,即为气,如果没有红色,则因为气很虚,红圈一大圈表示身体很好,如果扎到淤血是青黑色。
(1)    膀胱之募穴-中极穴
募是开口的地方,俞是运输。任何膀胱的问题都可以在中极穴上治疗,我们以后会学到一个治疗法则,俞募治疗法,选它的俞穴及募穴治疗。中极穴上可针可灸,灸多于用寒症。寒为比较清淡、苍白;热为燥热、鲜红。寒多为隐隐作痛,按到比较舒服;热多为比较痛的。寒脉比较沉;热脉比较宏大急速。我们要辩证治疗,无需了解他的病名
(2)    小肠之募穴-关元穴
  中医非常注重小肠,因为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就要用到关元穴。平时保养都可以灸关元,另外如女人月经痛,可灸关元、中极,又如血管堵塞等里寒之症,以及临床心脏病急救都需要用到关元穴,关元是大穴。关元非常好用,除怀孕时不能动之外都可以用它针或灸。
  中极穴:关元下一寸,脐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症状如小便频数、失精绝子、月经痛、产后胎盘未落以及转脬不得尿(膀胱扭曲致小便排不出来),我们都可以用此穴。
  关元穴: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足三阴任脉会。上纪心募巨阙,下纪关元,孕妇关元下针会导致落胎,此为禁忌。
(3)    三焦之募穴-石门穴
  三焦,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石门为其募穴,此穴妇人禁针灸,会导致无法生孩子,更严重的是在石门和关元之间的“绝孕穴”,扎针或者灸到就会绝孕。
(4)    三焦之募穴-阴交穴
阴交穴:脐下一寸,当膀胱上际,又是三焦之募,人脉少阴冲脉之会。三焦是油网遍布全身,所以石门和阴交同为三焦之募穴,在这哪处下针都可以。如阴汗湿痒,灸阴交穴。
姜绍艳
新手
新手
  • UID2018758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33楼#
发布于:2015-11-13 14: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山东-姜绍艳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3日 《针灸大成》9.10课心得

1、  任脉经穴
(1)    神阙穴
 神阙禁针,用隔盐灸,可治中风、肠炎、肠鸣等。
(2)    水分穴
 心蔽骨与神阙中间为中脘穴,下面依次为建里、下腕、水分。
中脘穴:心蔽骨与神阙中间一点
 水分穴:中脘与神阙中间一点,此点与神阙的中间一点即为水分穴
应用:水分穴主治水肿,正常人喝再多的水也不会进入小肠,只有混杂在食物中的水才能进入小肠,这就依赖于水分处分离水份,如果水不分了,直接进入小肠,就会造成肠鸣腹泻、水肿,可以针或灸治疗。水分为小肠上口,用灸最好。
 水分穴,“主水病,腹坚如鼓”腹胀大,宜灸水分穴。
(3)    下腕穴
 位置:神阙与中脘的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
应用:常有人下腕穴疼,发炎,即胃的下口有压力产生疼痛,纾解掉就好。
(4)    胃之募穴-中脘
  中脘是大穴,胃病治中脘,可针(针一寸即可)可灸。
 位置:脐上四寸(腹寸法,非同身寸),心蔽骨与神阙的正中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胃的募穴,《难经》说腑会中脘。人身上有八会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身上每一个腑,包括胆(消化系统)、小肠、胃、大肠、膀胱、子宫、胞户;脏包括肝心脾肺肾。
 应用:所有腑的病(包括肠胃方面所有的病)统统在中脘上治,用的非常多。如一些特殊治疗,印堂痛、胃有问题产生的头痛、怀孕妊娠恶心想吐都可对中脘针或灸。
(5)    心之募穴-巨阙穴
  位置:两个心蔽骨正中间为巨阙穴,巨阙与中脘的中间为上腕。
  上腕穴:是络穴。有一种灸法叫梅花灸,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形成梅花型,统治一切胃病。唯一禁忌是病人吐血时不要灸。
  巨阙穴:心之募穴,一个是巨阙一个是关元,对任何心脏病都可在这两个穴位下针治疗,针下一寸即可。
  补泻手法:最基本的补泻手法有“提豆许”,针扎下去,气到了往前推一点是泻,而往上拉一点、提一点就是补。
  人心下有隔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处肺和心脏中间。隔膜有问题主要症状叫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是因痰饮造成,痰前后滑动,就会感觉到穿心痛。隔膜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使肠子产生的食物沼气不会上升,另外还可以挤压肝脏,使肝脏的血流到大肠,即疏肝。
(6)    鳩尾穴
  位置:巨阙上一寸处(还未到心蔽骨)
鳩尾穴:此穴不可重击,重击会内出血。可针不可灸。《灵枢》曰:“膏之源出于鸠尾”,我们身上很多黄油就是膏,来源于鸠尾。
(7)    膻中穴与天突穴
  天突穴:喉咙凹陷处,斜向下刺入一寸即可,不可直针防止扎到气管(中医称重楼),也不可斜入太深防止扎到肺。
玉堂穴:天突与鸠尾中间处为玉堂穴
  膻中穴:玉堂下一寸半是膻中,气会膻中(也可说是两乳中间)
中庭穴:膻中下一寸半或一寸六,手摸中间有个凹洞即是中庭,此穴极少用
  应用:心脏三针,病人躺平,下针巨阙、关元、天突,三个穴道下针,心痛就会去掉。上面是天突,中间是心募巨阙,下面是小肠募穴关元。小肠跟心脏是表里;天突在喉咙旁边,甲状腺肿、喉咙肿痛等,可就近取穴天突治疗。
(8)    廉泉穴
  位置:下巴稍下方凹陷处即是廉泉穴
  应用:病人中风,舌强不语,使其平躺,下针方向对着舌根,这样不会伤到食道,下一寸、一寸半。廉泉穴是阴维任脉之会,治舌头的病
(9)    承浆穴
  位置:下巴上面,嘴唇下面的凹陷处,下针时需要张开嘴巴
  应用:可针可灸,大多用于面部中风;治疗到面孔回正后,需要下承浆和人中。还可治喉咙痛声音发布出来,牙齿痛等。
2、  督脉经穴
  督脉是阳之会(诸阳之海)。阳气流行全身后会回到督脉,它跟任脉一样,也没有井荣俞经合。
(1)    长强穴(主治痔疮)
  位置:尾椎骨下方,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为足少阴、少阳之会,这个穴是痔疮的根本。
  应用:治痔疮,采用斜刺下针,引起到即可,不用补泻,下一寸。
(2)    腰俞穴
  位置:尾椎骨与脊椎交接处,第二十一椎,我们叫腰俞。
  应用:可治月经不来,不常用
马岩峰
新手
新手
  • UID20185703
  • 粉丝7
  • 关注24
  • 发帖数87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4楼#
发布于:2015-11-13 19: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山西-马岩峰申请签到

2015-11-13   9、10课学习心得

一、神阙穴
1、神阙穴,就是我们的肚脐,神阙禁针。可以用灸,隔盐灸,神阙用处很多,中风,肠炎、肠鸣等都可以灸。
二、水分穴
1、心蔽骨跟神阙中间是中脘穴,中脘穴下面是建里、下脘、水分。先取中间那一点,中脘与神阙中间是下脘,下脘跟神阙中间这一点就是水分。
2、水直接进入小肠,造成的肠鸣腹泻,水肿,水分是小肠的上口,那有水病的话灸是最好,针和灸都可以用。
三、下脘穴
1、下脘在神阙和中脘的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
2、下脘在胃下口的地方,常常容易发炎,溃疡等,针灸都可以。
四、胃之募穴---中脘
1、中脘穴是胃之募穴,腑会中脘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心蔽骨和神阙的中间。
2、身上有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脉会太渊、骨会大柕、血会膈俞、髓会悬钟。有一个治疗法则,叫会郄治疗法。
3、中医的脾是包含胰腺在里面的,中脘是大穴,针或灸都可以,只要是肠胃方面的病都可以治,因为腑会中脘。
五、心之募穴---巨阙穴
1、巨阙是心之募穴,一个巨阙,一个关元,我们在治心脏病,胸痛等,对任何心脏病都可以,针不要下太深,一寸就好。
2、补泻手法,最基本的补泻手法有“提豆许”,针扎下去,扎到巨阙上面,要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了以后往前推一点,像绿豆那么大距离,这就是泻。往上提一点,就是补。所以开始针不要下太深。
六、鸠尾穴
1、鸠尾,巨阙上一寸是鸠尾,鸠尾穴还没有到心蔽骨,鸠尾穴不可重击,一打会内出血,是一个危险的穴道不可灸,可以针。
2、灵柩曰:“膏之源出于鸠尾”,我们身上有很多黄油,身上很多油网就是三焦,这个黄油就是膏,膏的源头来自鸠尾。
七、膻中穴与天突穴
1、先找天突穴,在胸骨上端中心喉咙处就是天突穴,再找鸠尾,两个穴道中间是玉堂,玉堂下一寸半就是膻中,气会膻中。
2、呼吸短促,气喘,肺痈,吐脓,呕吐,乳汁变少都在膻中治。所谓肺痈,一种是里面化脓,咳出来是脓,一种咳出来是白色泡沫,完全是白色的泡沫,那就是肺癌了。
3、天突这个穴道,我们有心脏三针,病人平躺,下针巨阙、关元、天突。治疗心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心肌梗塞。
八、廉泉穴
1、手握拳,中指放在唇上,用拇指尖顶到下巴处就是廉泉穴。
2、这个穴道下针很特殊的角度,下针要对着舌根,,不是直针下,下针一寸到一寸半就好,治疗舌强不语,舌头的病都可针廉泉穴。
九、承浆穴
1、承浆穴,下嘴唇下凹进去的这有一个点,就是承浆穴。
2、中风的人,吃饭后流口水就下针承浆,舌头强硬就下针廉泉。中风脸歪,面孔回正以后在下针承浆和人中,治疗完后,承浆人中用几次,把它固定住。喉咙的地方,声音发不出,许多人牙齿痛,在承浆也可以治。
3、任脉到了承浆是最后一个穴位。
十、督脉经穴
1、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阳气在流行于全身之后就回到督脉。督脉跟任脉一样,没有井荣俞经合。
十一、长强穴
1、督脉的第一个穴道是长强穴,是足少阴、少阳之会,这个穴是痔疮的根本。在尾椎骨的下方,肛门与尾椎骨中间就是长强穴。
2、长强穴下针的时候,采用斜刺,无谓补泻,引气到就好,下针不要太深,一寸左右,主治痔疮,不管内痔、外痔都可以。
朱素芬
新手
新手
  • UID20185422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9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5楼#
发布于:2015-11-13 20:10
@教官-邢台-郑永丽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20班朱素芬申请签到
2015—11-13《针灸大成》第9、10课心得

第四篇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
一、任脉与督脉
二、任脉经穴
1、膀胱之募穴——中极穴
2、小肠之募穴——关元穴
3、三焦之募穴——石门穴
4、三焦之募穴——阴交穴
5、神阙穴   神阙及时肚脐这个位置,是大穴,禁针,可隔盐灸。可用于治疗中风、肠炎、肠鸣等。
6、水分穴   一手按心蔽骨一手按神阙,两者的中点是中脘穴,把中脘和神阙之间均分三个点,依次为: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水分通常用来治疗水肿。有水病时,灸之。“鬼击鼻出血”,中医认为,14岁以下流鼻血,不管它,流鼻血的孩子不发烧,14岁以上才用来治疗。
7、下脘穴    下脘穴为太阴任脉之会,在胃的下口(幽门),痛时可以艾灸、针灸,不是杀菌,而是改变环境。
8、胃之募穴——中脘  中脘穴时重要的大穴 ,是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所有腑的病都在此穴上治疗。肠胃病、妊娠呕吐、胃痛导致的头痛等可艾灸,针灸此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经、脉、骨、髓等精气所汇聚的俞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
9、心之募穴——巨阙穴   心蔽骨和中脘穴两者中间的位置就是巨阙穴,巨阙和中脘的中点是上脘穴,上脘穴时络穴。以中脘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这个灸法叫梅花灸,统治一切胃病。上脘、下脘、建里是中脘的辅助穴道。出血时禁灸。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可以治疗任何心脏病,下针一寸左右。心的募穴,得气即泻。最基本的补泻手法:“提豆许”:比如下针到巨阙穴之后,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了之后,往前推像绿豆那么大一点点就是泻,往上拉一点、提一点就是补。孕妇昏倒,针下巨阙。
肺和心脏有一横膈膜,心脏有问题时,会有穿心痛,主要症状: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是痰饮造成的,痰会滑动,造成了穿心痛。金疏木,肝脏和大肠之间的血管相同。
10、鸠尾穴   鸠尾穴在巨阙上一寸的位置,此穴禁灸禁击打(会内出血)可下针。
11、膻中穴与天突穴   天突(禁直针,下一寸)在喉咙旁边,可用于甲状腺肿大、喉咙肿痛等。天突和鸠尾的正中间就是膻中穴,膻中穴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气会膻中,气病(肺痈、催乳等)治此穴, 此穴禁针可灸。
心脏三针:下针于巨阙(心脏的募穴)、关元(小肠的募穴)、天突(气脉经过的地方,气很强),治疗一切心脏病。
12、廉泉穴    廉泉穴是阴维任脉之会。位置:手握拳,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指尖到处是廉泉穴。此穴位下针角度特殊,要对着舌根,斜刺一寸或一寸半,直针会伤到食道。中风不语者可下此穴。
13、承浆穴   嘴唇下面凹进去的一个点就是承浆穴。此穴用于治疗:中风流口水者、面部中风,牙痛等。如果面部中风,导致头歪,治疗完成以后,可承浆穴,人中多用几次。下针时候,注意要把嘴巴张开。
此穴是任脉的最后一个穴道。
任脉穴道依次为:会阴、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穴、承浆穴。

任脉穴位歌诀
任脉穴行二十四
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
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
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
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运璇玑
天突廉泉承浆止

三、督脉经穴
张华
侠客
侠客
  • UID2018789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15
36楼#
发布于:2015-11-13 20:14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20班-河北-张华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3日,学习《针灸大成》9.10课心得
一,任脉经穴
5.神阙穴
神阙就是肚脐。禁针。所以用灸,隔盐灸,中风 肠炎 肠鸣都可以灸。
6水分穴
肋骨就是所谓的心蔽骨。心蔽骨和神阙正中间的地方就是中脘,中脘的下面分别是:建里 下脘 水分。
  肠鸣,腹泻,水肿都可以用水分穴治,针和灸通通可以,水分是小肠的上口水有病的话灸是最好的。
  糖尿病人中医称消渴,中医有三种,上消:口渴,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喝一杯水小便就是一杯水。中消:吃百碗不解饥。下消:阳不举。
7下脘穴
下脘在神阙和中脘的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阳  任脉之会。
8中脘穴——胃之募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胃病治此,下针也可以灸也可以,针一寸差不多就到了,灸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中脘在脐上四寸,不要用同身寸,要用腹寸,心蔽骨和神阙的正中间是中脘穴。
我们身上有八会穴,将来会有指定治疗法则叫会郄治疗法。
9巨阙穴——心之募穴
心蔽骨和中脘的正中间是巨阙穴。
   巨阙和中脘的正中间是上脘穴。
  上脘是络穴我们有一个很有名的灸法,梅花灸: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梅花形,隔姜灸通治一切胃病。只有在病人吐血时不要灸。
   上脘 下脘 建里是中脘的辅助穴。
巨阙是心之募穴,一个巨阙一个关元对任何心脏病都可以治下针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
补泻手法:心得募穴得气即泻最起码的补泻手法:提豆许  针扎下去扎到巨阙上我们要泻,一开始先捻针左转右转气到了以后,往前推一点点,推的像绿豆那么大,就是泻什么叫补,往上提一点就结束这就是补。
10鸠尾穴
巨阙往上一寸是鸠尾穴。
鸠尾穴不可以重击,不可灸可针。
人身上有很多油网这就是三焦,这里的黄油是膏,膏的源头就是鸠尾穴。
11膻中穴与天突穴
  天突穴:喉咙凹陷处,斜向下刺入一寸即可,不可直针防止扎到气管(中医称重楼),也不可斜入太深防止扎到肺。
玉堂穴:天突与鸠尾中间处为玉堂穴
  膻中穴:玉堂下一寸半是膻中,气会膻中(也可说是两乳中间)
中庭穴:膻中下一寸半或一寸六,手摸中间有个凹洞即是中庭,此穴极少用
  应用:心脏三针,病人躺平,下针巨阙、关元、天突,三个穴道下针,心痛就会去掉。上面是天突,中间是心募巨阙,下面是小肠募穴关元。小肠跟心脏是表里;天突在喉咙旁边,甲状腺肿、喉咙肿痛等,可就近取穴天突治疗。
(8)    廉泉穴
  位置:下巴稍下方凹陷处即是廉泉穴
  应用:病人中风,舌强不语,使其平躺,下针方向对着舌根,这样不会伤到食道,下一寸、一寸半。廉泉穴是阴维任脉之会,治舌头的病
(9)    承浆穴
  位置:下巴上面,嘴唇下面的凹陷处,下针时需要张开嘴巴
  应用:可针可灸,大多用于面部中风;治疗到面孔回正后,需要下承浆和人中。还可治喉咙痛声音发布出来,牙齿痛等。
2、  督脉经穴
  督脉是阳之会(诸阳之海)。阳气流行全身后会回到督脉,它跟任脉一样,也没有井荣俞经合。
(1)    长强穴(主治痔疮)
  位置:尾椎骨下方,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为足少阴、少阳之会,这个穴是痔疮的根本。
  应用:治痔疮,采用斜刺下针,引起到即可,不用补泻,下一寸。
(2)    腰俞穴
  位置:尾椎骨与脊椎交接处,第二十一椎,我们叫腰俞。
  应用:可治月经不来,不常用
刘桐清
贫民
贫民
  • UID2018528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9
37楼#
发布于:2015-11-14 09: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广州-刘桐清申请签到 2015-11-10 《针灸大成》5、6课心得:

地支歌:肺3-5点
              大肠5-7点
胃7-9点   脾9-11点
心11-13点  
小肠13-15点
膀胱15-17点
肾17-19点
心包19-21点
三焦21-23点
胆23-1点   肝1-3点

五行:木火土金水对五色:青赤黄白黑

十二正经之井荣腧原经合穴
正经有十二条,六阳经,六阴经。奇经有八条,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蹻、阴蹻、阳维、阴维。十二正经中所有的阳经和阴经都有井荣兪经合,这些都是手不过肘,足不过膝,所以下针在手肘膝盖以下。任何阴经的井穴通通是木,荣穴是火,每条阴经和阳经上都有络穴,阳经比阴经多一个原穴,每个穴位有它的属性和功能。

病在脏取井穴
井穴都在指头末端,病越深取井穴,比如动脉血管阻塞,取足阳明胃经脚趾末端井穴厉兑很好用。

病变于色取荣穴
《皇帝内经》指出病变在颜色上,我们取荣穴治疗。

病在时间者取腧穴
按时间发病的,比如每天晚上十二点起来,病是发在胆经上,取胆经腧穴。

病起于饮食取合穴
当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还有胀满的病,取合穴,合理饮食七八分饱即可,能不断训练胃气。

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
原穴是五脏的,五脏不平衡用原穴。

与四季的关系
井穴主冬、脏主冬,冬天刺井穴,如出现问题时是夏天取腧穴,只要有味道的问题治疗在合穴,主秋。
为什么要去春夏秋冬呢?中医观念: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随着节气定,春夏多运动,秋冬少运动多收敛,就会健康长寿,反着就会有病。

五行
五行的相生关系,正常人应该是按规律的,当器官有病变时就不这样了,而是相克,所以克就是越来越坏的意思,因为中医知道上工治未病的观念,当我们发现肝病的时候,会看到面色有点黄,手掌有点热,半夜无法睡,诊断就出来了。

第四章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任脉,走在前面,是所有阴汇集的地方,督脉是阳气汇集,走在后面,全身的运动能量都在督脉上,任督二脉交会在鼻子人中这边,讲话是任督分开,舌头顶着上顎时,任督是通的,阴电阳电相通。
任脉有二十四穴位,起会阴,这个穴很少针和灸,会阴痛时用百会治疗。
刘桐清
贫民
贫民
  • UID2018528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9
38楼#
发布于:2015-11-14 09: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广州-刘桐清申请签到  《针灸大成》9、10课心得:
任脉穴位:
神厥--不针可灸,治疗中风、肠鸣、肠炎

脐上四寸中脘穴(胃之募穴),很常用穴位,所有腑的病都可用中脘治,可针灸治疗胃肠类疾病。人体有八会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
建里、下脘、水分,治疗水肿类疾病,巨阙(心之募穴)在中脘与巨阙中间为上脘,很有名的灸法-梅花灸,以中脘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梅花状,统治一切胃病,吐血时不灸。
补泻手法:基本补泻手法有“提豆法”,针扎下去气到了后、往前推一点就是泻,气到后往上提一点就是补。
鸠尾穴--巨阙上一寸,不针不灸。
膻中穴,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气会膻中,气病治此,呼吸短促,气喘在这里治,禁针可灸。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廉泉穴为阴维任脉之会,治疗舌强不语,用灸少针。承浆穴,大部分用在面部中风、牙齿痛。

督脉阳气之会,督脉第一个穴:长强,足少阴、少阳之会,主治痔疮,无畏补泻,得气就好。
腰腧穴,治疗月经不来。
马岩峰
新手
新手
  • UID20185703
  • 粉丝7
  • 关注24
  • 发帖数87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9楼#
发布于:2015-11-14 20: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山西-马岩峰申请签到

2015-11-14   11、12课学习心得

一、腰俞穴
1、督脉第二个穴道叫腰俞穴,在尾椎骨上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椎,我们叫腰俞。
2、腰俞可治月经不来,非常多的穴道可医治月经不顺,不一定要用腰俞,很少用。知道在哪就好。
二、命门与阳关穴
1、找阳关穴,先找命门,命门是第十四椎,肚脐正对面的穴道是命门穴,命门下两椎就是阳关穴。
2、命门穴针和灸都可以,剧烈的头疼,脑膜炎等在命门上都可以治疗。治腰疼时可用阳关穴。
三、悬枢穴
1、悬枢穴,在第十三椎下,治症跟阳关同治腰疼等,三焦经会经过。
四、脊中与筋缩穴
1、脊中这个穴道只能下针,不可以灸,第十一椎下,周围是脾脏,主要治黄疸,便血。
2、第九椎是筋缩穴,肝主筋,全身的筋都是肝脏在管,这个穴道正在肝的后方。可帮助诊断,针和灸都可以,治癫痫狂症。
五、至阳穴,灵台穴,神道穴,身柱穴
1、至阳穴在第七椎下,是经外奇穴,我们叫消渴穴,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在这治疗,治到压至阳穴没有痛感就好了。下针,也可以灸,也可以用来诊断糖尿病好了没有。腰脊痛分多种,十四椎为分界,脐下痛,是带脉,脐上横的痛是阳维脉的地方,我们选穴都不一样,在督脉上,上面就用至阳,下面就用阳关,叫近取穴。
2、第六椎下,是灵台穴,灵台穴是帮我们诊断用的,灵台这个穴道禁针,督脉是诸阳之会,每一个穴道都络到一个脏。
3、神道穴,第五椎下就是神道穴,神道穴是任何心脏病的压痛点,初诊时压它,治疗后再压它,就发现痛没那么多了,病好了,压的时候就不痛了。也是诊断穴,很少下针。
4、身柱穴,第三椎是身柱,身柱骨很好用,小孩子没事就灸身柱,灸灸身柱可以长得高大、身体壮,不易感冒。不喜欢看到人、火,这是阴症,可以灸身柱及至阳。
六、大椎与陶道穴
1、第一胸椎之上,这个穴道就是大椎穴,第一椎之下,就是陶道穴。
2、大椎穴,是头椎与胸椎的区分点,手按那个骨头,头椎是会转动的,但胸椎不动,动骨与不动骨之间就是大椎,陶道穴是大椎的助手,大椎穴是个大穴,发烧感冒时,针刺放血主退烧,大椎的主力就是用在高烧放血。
七、哑门与风府穴
1、在脑骨下方半寸就是风府穴,风府下半寸,只有一点就是哑门穴。
2、哑门和风府都不灸,灸的话容易哑。
3、后脑有个枕骨,有点突出的一块骨头,上下各有一穴道,一个是脑户、一个是强间,都不能灸都会让喉咙失掉声音。
八、后顶与百会穴
1、后顶从百会开始找,两耳尖和头部中心交叉点往面部方向五分有一个凹洞,可以摸到这就是百会,所有的阳经都会在这个地方,从百会往下一寸半,就是后顶,后顶和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一般来说都是治疗头疼。
2、百会穴百病皆治当你完全想不到怎么办时,就治百会,中风时百会是大穴,必取的穴道。
九、扁鹊典故
扁鹊是针灸的祖师爷,我们用的手法,治疗法则都是来自扁鹊。徐扁鹊,原秦越人,去虢国给太子治病,百会放血救了太子性命,虢国国王下令,天下医生改名叫郎中,(郎中)属官职。郎中一词沿用至今。
十、前顶、卤会与上星穴
1、前顶,从百会往前一寸半就是前顶。都是加强百会的效果。前顶往前一寸半就是卤会(地方也叫卤门),卤会再往前一寸半就是上星,上星跟神庭只差五分。
2、治鼻窦炎,鼻子发炎时,可用米粒灸,灸上星,九壮左右就行。
十一、素髎、兑端、龈交穴
1、素髎在鼻头的正中间,主治酒糟鼻,鼻子红,鼻息肉,点刺放血就好。
2、兑端在上嘴唇唇上面正中间。很少用。
3、龈交在门牙肉正中间,这是督脉最后一个穴,治疗牙龈肿、腐烂,牙周病,用放血就好。
十二、手太阴肺经
1、相傳之官----肺,肺是气之本,中医喜欢用气、血两个字,气可以表现在很多的地方。头发出油就是气的表现。
2、肺主皮毛,就是说皮肤毛孔都是肺管,皮肤病在肺上治疗,这个人皮肤好不好也可以看肺好不好。
姜绍艳
新手
新手
  • UID2018758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0
40楼#
发布于:2015-11-14 21: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山东-姜绍艳申请签到  11.12课心得
3.命门与阳关穴
位置:肚脐正对面的穴道是命门穴(在第十四椎)命门下两椎就是阳关穴(第十六椎)。
应用:命门穴可针可灸,可治剧烈的头疼,脑膜炎等。阳关穴治腰疼,较少使用。
4.悬枢穴
位置:第十三椎下
应用:治腰疼,三焦经会经过
5.脊中与筋缩穴
位置:脊中在第十一椎下,脾的后方,筋锁在第九椎,在肝的后方,肝主筋
应用:脊中只能针不能灸,主治黄疸、便血;筋锁可针可灸,可治癫痫狂
至阳穴在第七椎下;消渴穴在第七椎和第九椎中间,经外奇穴,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治到压此穴不痛,此穴可针可灸
6.至阳、灵台、神道、身柱
灵台穴:第六椎下,它与第七椎的穴道都是帮助诊断用,第七椎是血会的地方,如病人血癌,此处会有压痛点,灵台穴有压痛,是标准的血癌,灵台禁针
神道穴:第五椎下,任何心脏病,神道都有压痛,一般下针
身柱穴:第三椎下(第四椎无穴道),如果受重创瘫痪,第三椎未断,则基本可以救回
7.大椎与陶道穴
位置:大椎和陶道在头部,陶道是头椎和胸椎的区分点,转头时,在动骨和不动骨之间是大椎穴
应用:陶道是大椎的助手,大椎是真正的大穴。主要用于高烧放血,用三棱针放血,因为它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
8.哑门与风府穴
位置:脑骨下方半寸是风府穴,风府下半寸,只有一点点,是哑门穴
应用:哑门专治声音发不出。病人中风舌强,正面下廉泉,趴下下哑门。哑门和风府下法都是对着舌尖下。哑门是督脉阳维之会,若灸会哑,风府穴也不能灸,风府是中风大穴
9.后顶与百会穴
百会下一寸半是后顶
应用:后顶与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百会用于治头痛,百会百痛皆治,不知道怎么办时就针百会,因为百会是诸阳之会,六条阳经都经过百会,所以百病皆治,癫痫、中风都可治
10.前顶,顖会与上星穴
百会前后左右各一寸半,都是加强百会的效果。百会凹洞前五分,斜下针可刺到百会,不可直刺
11.素髎、兑端、龈交穴
位置:素髎在鼻头正中间,很少下针,一般放血,治酒糟鼻、鼻窦炎、鼻息肉等。兑端在上唇上面正中间,近取穴,很少用。龈交在门牙肉正中间,近取穴,治牙痛、牙周病,扎针捻捻就出针,不留针。这是督脉最后一个穴,治牙龈肿、腐烂、牙周病,放血就好。
朱素芬
新手
新手
  • UID20185422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9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1楼#
发布于:2015-11-14 22: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20班朱素芬申请签到2015-11-14《针灸大成》第11、12课心得
三、督脉经穴篇
         督脉,阳之海 。督脉跟任脉一样,没有井荣俞合经。
1、长强穴(主治痔疮)   长强穴是督脉的第一个穴道,是足少阴少阳之会。位置: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下针注意事项:(1)、斜刺,气到即可,(2)、下针不要太深,一寸左右。(3)、外痔时,可见肿大,用三棱针放血,放血时可用小点的火罐把痔吸住,把脓血抽出来,把痛去掉。
2、腰俞穴      位置:脊椎骨在尾椎上呈三角形,在尾椎上,脊椎交接的地方即第二十一椎。可治月经不调,但是很少用,一般常用来治疗痔疮。
3、命门与阳关穴     位置:名门在第十四椎,肚脐正对面。位于第十六椎的是阳关穴。功能:阳关针、灸都可以,腰痛、剧烈头痛、脑膜炎。
4、悬枢穴      位置:第十三椎下。功能:头痛、腰痛等等
5、脊中与筋缩穴   (1)、脊中      只针不灸。 位置:第十一椎下。功能:主治黄疸、便血。(2)、筋缩穴   位置:第九椎下。肝主筋,此穴在肝的后方。功能:可治病、诊断。
6、至阳、灵台、神道、身柱   (1)至阳    位置:第七椎下。功能:治疗腰肌痛,诊断疾病,(2)、灵台    位置:第六椎下,功能:诊断疾病。(3)、神道   位置:第五椎下。功能:任何心脏病都可在此穴找到压痛点,(4)、身柱   位置:第三椎下。功能:儿童灸(隔姜灸)可增强免疫力。椎骨受伤产生的瘫痪,只要第三椎没有破裂,都有办法救回来。如第三椎破裂,就就会没有办法治疗而瘫痪。
7、大椎与陶道穴   (1)、大椎(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      
位置:第一胸椎下。
功能:感冒发烧时,用三棱针放血,挤一点出来,就烧退。(2)、陶道穴        位置:在头椎和胸椎之间,是二者的区分点。是大椎的助手。
8、哑门与风府穴     (1)风府穴       用度骨法来找穴道。
位置:在后脑脑骨下方半寸。功能:治疗中风、头项强痛,(2)、哑门   位置:风府穴下半寸。功能:病人中风、舌强时,正面针下廉泉,背面下哑门。注意事项:下针时,对着舌根方向,下到脊椎,到位时病人舌头会吐出来。禁灸,灸之变哑巴。
9、后顶与百会    
(1)、百会   位置:两个耳间到头顶中心,再往后五分有一凹洞,可以摸到,此处便是百会。功能:百会穴百病皆治,中风时候,百会是必取的穴道。
10、前顶、聪会、上星穴 (1)、前顶    位置:从百会找起,前找一寸半是前顶,(2)、聪会    位置:前顶再往前一寸半就是聪会 (出生的婴儿头上的凹洞就是聪会穴) ,(3)、上星穴    位置: 聪会再往前一寸半是上星,功能:鼻病
11、素髎、兑端、龈交穴    (1)、素髎     位置:鼻子尖正中   ,功能:点刺放血治酒糟鼻。(2)、兑端   位置:上唇上面正中间。(3)、龈交穴   位置:两颗门牙的正中间。功能:牙龈肿,、溃疡、牙周病等。下针方法:针扎上去后,捻捻针就出针,一出针,血就出来,不留针。
          这是督脉的最后一个穴道。
下一节:四、手太阴肺经
张华
侠客
侠客
  • UID2018789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15
42楼#
发布于:2015-11-14 23:25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20班-河北-张华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4日学习《针灸大成》11.12课心得
督脉经穴篇
3.命门与阳关穴
命门是第十四锥,看侧面,肚脐正对面的穴道是命门,从命门下两椎就是阳关穴。
阳关穴很少用,针,灸都可以,像治腰痛。
命门穴针灸都可以,剧烈头痛,脑膜炎(中医讲的角弓反张)命门都可以治。
4悬枢穴
在第十三椎下,治症跟阳关差不多,比如治腰痛,三焦经会经过。
脊中与筋缩穴
脊中只能针不能灸。第十一椎下围是脾脏。这个穴道主要治黄疸,便血,膀胱经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是
脾俞穴,第九椎是筋缩穴,筋缩穴针灸都可以像治癫痫狂。
癫痫狂是三种东西诊断上看眼睛。一般来说只要精神有问题百分之九十九都会有便秘。
筋缩穴可以治疗任何的抽筋,吐白沫,发狂奔走。
第七椎下为阳关。第七椎和第九椎中间是经外奇穴,叫消渴穴,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在这治疗,针灸都可以。
5,至阳穴,灵台穴,神道穴,身柱穴
腰脊痛分多种,十四椎为分界,脐下痛,是带脉,脐上横的痛是阳维脉的地方,我们选穴都不一样,在督脉上,上面就用至阳,下面就用阳关,叫近取穴。
第六椎下,是灵台穴,灵台穴是帮我们诊断用的,灵台这个穴道禁针,督脉是诸阳之会,每一个穴道都络到一个脏。
神道穴,第五椎下就是神道穴,神道穴是任何心脏病的压痛点。也是诊断穴,很少下针。
身柱穴,第三椎是身柱,身柱骨很好用,小孩子没事就灸身柱,灸灸身柱可以长得高大、身体壮,不易感冒。不喜欢看到人、火,这是阴症,可以灸身柱及至阳。
6,大椎与陶道穴
第一胸椎之上,这个穴道就是大椎穴,第一椎之下,就是陶道穴。
大椎穴,是头椎与胸椎的区分点,手按那个骨头,头椎是会转动的,但胸椎不动,动骨与不动骨之间就是大椎,陶道穴是大椎的助手,大椎穴是个大穴,发烧感冒时,针刺放血主退烧,大椎的主力就是用在高烧放血。
7,哑门与风府穴
在脑骨下方半寸就是风府穴,风府下半寸,只有一点就是哑门穴。
哑门和风府都不灸,灸的话容易哑。
后脑有个枕骨,有点突出的一块骨头,上下各有一穴道,一个是脑户、一个是强间,都不能灸都会让喉咙失掉声音。
8,后顶与百会穴
后顶从百会开始找,两耳尖和头部中心交叉点往面部方向五分有一个凹洞,可以摸到这就是百会,所有的阳经都会在这个地方,从百会往下一寸半,就是后顶,后顶和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一般来说都是治疗头疼。
百会穴百病皆治当你完全想不到怎么办时,就治百会,中风时百会是大穴,必取的穴道。
9,扁鹊典故
扁鹊是针灸的祖师爷,我们用的手法,治疗法则都是来自扁鹊。徐扁鹊,原秦越人,去虢国给太子治病,百会放血救了太子性命,虢国国王下令,天下医生改名叫郎中,(郎中)属官职。郎中一词沿用至今。
10、前顶、卤会与上星穴
前顶,从百会往前一寸半就是前顶。都是加强百会的效果。前顶往前一寸半就是卤会(地方也叫卤门),卤会再往前一寸半就是上星,上星跟神庭只差五分。
治鼻窦炎,鼻子发炎时,可用米粒灸,灸上星,九壮左右就行。
11,素髎、兑端、龈交穴
素髎在鼻头的正中间,主治酒糟鼻,鼻子红,鼻息肉,点刺放血就好。
兑端在上嘴唇唇上面正中间。很少用。
龈交在门牙肉正中间,这是督脉最后一个穴,治疗牙龈肿、腐烂,牙周病,用放血就好。
12,手太阴肺经
相傳之官----肺,肺是气之本,中医喜欢用气、血两个字,气可以表现在很多的地方。头发出油就是气的表现。
、肺主皮毛,就是说皮肤毛孔都是肺管,皮肤病在肺上治疗,这个人皮肤好不好也可以看肺好不好。
刘桐清
贫民
贫民
  • UID2018528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9
43楼#
发布于:2015-11-15 09: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广州-刘桐清申请签到《针灸大成》11、12课心得:
督脉穴位:腰腧,第二十一椎下,可治月经不来。
命门(生命之门),第十四腰椎,肚脐正对面,可针可灸,治疗剧烈的头痛。阳关穴,第十六椎,治疗腰痛。
悬枢穴,第十三椎下,治疗腰痛。
脊中,第十一椎下,脾的正后方,只针不灸,治疗黄胆、便血。筋缩穴,第九椎下,在肝的后方,全身的筋由肝主管,可治癫痫狂。
至阳穴,第七椎下,经外奇穴,也叫消渴穴,治疗糖尿病、腰痛。
灵台穴(诸阳之会),第六椎下,像病人血癌时,就会有压痛。
神道穴,第五椎下,任何心脏病都会在这有压痛。身柱穴,第三椎下,经常灸身柱可让小孩长高。
大椎,第一胸椎之上,在发烧、感冒时可放血,它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陶道穴,在第一胸椎下,为大椎的助手。
风府穴,用度骨法来丈量,在脑骨下方半寸,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不灸,是中风的大穴。哑门穴,督脉阳维之会,不灸。
百会穴,两个耳尖的地方往下到头顶中心点,再往后五分的地方有一个凹洞就是百会,从百会往下一寸半是后顶,都治疗头痛,癫痫。
前顶,百会往前一寸半。神庭,灸比较多。
素髎,鼻尖上正中间,点刺放血治疗酒糟鼻。兑端穴,在上嘴唇,齦交穴,在门牙肉正中间,督脉的最后一个穴位,治疗牙痛,可放血
马岩峰
新手
新手
  • UID20185703
  • 粉丝7
  • 关注24
  • 发帖数87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4楼#
发布于:2015-11-15 19: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0班-山西-马岩峰申请签到

2015-11-15   13、14课学习心得

一、手太阴肺经
1、相传之官:肺。相传之官,治节出焉。治节,就是非常有规律,生活有规律的人长寿。肺在五音主的是商声,五行里面肺属金因为肺是阴经,所以是阴金。肺在干支里是辛寅。
2、阴经之井荣俞经合,肺经有十一个穴道,起于中府,终于少商。这条经是多气少血,流注的时间是寅时。人纪是人身上的纪律,有人类以来就没有改变过。
3、手太阴肺经,时间是三点到五点(24时),如果睡觉老是这个时间段醒来,就代表产生了病变。正常的肺脉是浮脉,轻轻就能摸到的脉就是正脉,就是正常。过食瓜果,会造成轻微的下利,静息二日瓜果不是不好吃得多会伤到肺,以薤白粥加羊肾空心补之。
4、肺经第一个穴道叫中府,歌诀是:中府云门天府决,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5、肩膀肌肉跟锁骨下方这有个凹洞,就是云门穴,云门穴下一寸半,就是隔一个肋骨,就是中府穴,第一个穴道是中府,第二是云门。
6、云门是肺的募穴,这两个穴道离肺都很近,扁鹊针灸手法是一针透两穴,从中府刺到云门,不要刺到肋骨,这是治疗久咳气喘的俞募疗法,取俞穴和募穴。下针的方式,是顺着经走为补,逆着为泻,顺为补逆为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简单讲虚实,实拒按,虚喜按。
7、天府穴,这个穴道专治流鼻血,左鼻右治右鼻左治,采对称治疗。侠白在天府下一寸,有一种针法叫随寸针,比如天府下针血没有止,在针侠白加强效果。
8、手肘上面有大筋,大筋的外侧,弯曲的地方就是尺泽穴,按井荣俞经合,这是肺经的合穴。尺泽是合穴,属性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排最后,所以尺泽穴,也称肺经子穴。
9、孔最,尺泽穴下三寸压下去两个肌肉中间,就是孔最。孔最穴 是肺经的郄穴,郄穴一般发炎的时候用的,可针可灸。孔最还有个特别的治症,专治痔疮。
10、阿是穴的概念,阿是穴不是治痛,而是以痛点来判断病,诊断的时候确定位置在哪,比如孔最是尺泽下三寸,在两寸半找到压痛点或三寸半找到压痛点然后在痛点下针,这是阿是穴,下针治的是痔疮。
11、列缺,找法是把手虎口对虎口插起来,食指尖到的地方就是列缺穴,还有一个找法是找腕关节外侧处的高骨,高骨之下是经渠穴,后五分是列缺,经渠前靠手横纹的地方是太渊穴。
12、太渊穴又名脉之会,脉会太渊,气会膻中。列缺经渠太渊,这三个穴道是并列的,这是手上脉动的地方,这里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寸关尺,上面是寸中间是关下面是尺。诊脉时就是在寸关尺上面,各有对应的脏腑。这里不再详谈。
13、列缺管任脉,喉咙到阴部都可以在列缺上治。素问说:实则会手掌过热,逆为泻。虚则小便多,伸腰打哈欠,顺为补。直行的是经,旁出者谓之络,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经渠穴,是经穴。属性是金,手太阴肺经是阴金,碰到穴属性也是金,我们叫本穴。本穴可补可泻。
14、尺泽穴,必需要实症才下,虚症不下,因为穴性就是泻。寸口动脉陷中,肺脉所行,禁灸。手太阴肺经母穴是太渊穴,子穴是尺泽穴,本穴就是经渠穴。
15、太渊穴是母穴,所以肺上的虚症都用到太渊穴。我们一路从身上往四肢走,就是按气血流注的方向来说的。那么就很容易分出顺逆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