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87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6
435楼#
发布于:2015-11-19 09:34
中医经典特训8班连永刚申请2015年11月18日《针灸大成》第19,20课学习心得:
1下关穴:位于面后耳后下方,张开嘴巴就有一个洞,闭起来就没有。闭口取穴。可治下巴脱臼,中耳炎,耳流脓,不灸。下脸针前先下对侧合谷。2颊车:咬牙时肌肉会起来,肌肉会跳动的地方即是。可治中风,口歪眼斜。3地仓透颊车:下针时,地仓透颊车,先针健侧,可治口张不开,口禁不语,面部中风。4承泣穴:眼睛下方,眼眶骨头上面凹陷处,禁针,因为扎着眼睛会黑眼圈瘀血,是足阳明,阳蹻,任脉会穴。5四白穴:眼下同身寸一寸的凹陷处,可治眼睛內翳的问题。6巨髎:在颧骨下方动脉处,可下针,但不要太深,治牙痛。7地仓:在嘴角旁边,是手阳明,足阳明,阳蹻的会穴,没有地仓表示是小偷或身体的胃气不足。
8大迎:地仓与颊车中间,很少用。9人迎穴:大迎穴在骨头上方,骨头下方是人迎穴,很少用,可以用来摸脉,很少下针,人迎脉有的话,胃气就有。9水突:水突位于颈部,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中点。水突治疗痈疬,甲状腺肿大。下针时把颈部大筋捉住,不要碰到血管,顺着指甲进去,扎五分进去。10缺盆穴 : 琵琶骨锁骨正中间,深扎伤肺,禁针。11气户:与缺盆隔一个骨头。12:乳中:乳中禁针灸。13乳癌的针灸治疗:中医认为,奶水就是月经,是心脏在管。心脏是神明所在,是意志,心情所在。如果妇人每天心平气和,开心,不动怒,月经来时胸会胀,等月经来了,奶水会顺着胃经冲脉入子宫卵巢,涨满月经排的时候,胸胀会消失。如果奶水沒有排出,淤积在管腺乳腺里,就会形成硬块,初期是把奶水吸出,或用按摩的方式,可软掉。产生硬块后,用生姜灸,也可下针,在有硬块的地方灸,然后要保持心情愉快,按摩、艾灸或针灸,使硬块变软,变为月经排出。摸到硬块,心情更慌,更紧张,又更伤心脏,又更排不出来,造成恶性循环,形成乳癌,到了后期,整个会变成岩块,会化脓,甚至到后来会连肋骨都能看到,所以要保持愉快的心情。14不容:巨阙旁开来到乳根,不容就是吃食物不容纳,吃东西胀,不容可治,不分虚实寒热。15承满:上脘旁开两寸。胃口不开吃一点就饱,吃不多,可在此治。增高三穴位,太乙,滑肉门,身柱,灸后胃口大开。16天枢:神阙外开两寸,左右各一,是大肠募穴,可排宿便。宿便有寒热两种,寒是大肠没有蠕动,没有蠕动累积很多,但病人不会感到难受。另一种是热,肠子有蠕动,但大便排不出来,肚子就会痛。小孩半夜肚子痛是热,便秘时肚子痛叫寒实。寒实,天枢穴灸比针好,隔姜灸。热实,天枢穴针比灸好,热实再灸,犹如火上浇油,更干。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436楼#
发布于:2015-11-19 09:41
中医经典魔鬼特练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8号《针灸大成》第19.20课学习心得
足阳明胃经:
1、头维穴.
头发拉起来,发际边正好在转角的地方有一个凹洞就是头维穴。大肠经走完后,进入了足阳明,足阳明是胃经。《内经》里面说: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为黄肠。五味,酸味入肝。比如柠檬是酸的,是天然的酸很好,入肝经。这酸是碱性的,是好的。仓廪之官管仓库,东西进来不好就把你排掉。苦味入心,心是红色。脾胃是黄色,所以胃又叫黄肠;大肠是白肠。正常人的脉息是一息四至。胃经,是多血多气的。早上七点到九点,是胃经在管。
2.下关与颊车穴。
下关穴我们在扎病人下关的时候,让病人躺到,侧卧,嘴闭起来就封住了,张开就有个洞,闭起来就没有了。当下巴脱臼了,就扎下关。主要治症包括,中耳炎,牙科。颊车穴就是咬牙时,肌肉会起来,跳动的地方。颊车穴可治中风,口歪眼斜。
3.承泣、四白与巨髎穴。
在眼睛下方、眼框骨头上面一点,不是在骨头的正上方,是在骨头上面凹的地方就是承泣穴。承泣是足阳明、阳蹻、任脉会穴,禁针。四白就是眼要正视,从眼框骨头看过来,下一寸,同身寸一寸的距离。巨髎穴是手阳明、足阳明、阳蹻脉的会穴。巨髎穴通常治牙痛多。
4.地仓、大迎与人迎穴。
地仓是手阳明、足阳明、阳蹻脉的会穴。地仓颊车中间是大迎。大迎穴在骨头上方,再往下是人迎。人迎很少下针,用来摸脉。人迎脉有的话,胃气就有,病人就不会死。
5.缺盆穴至膺窗穴。
缺盆穴在琵琶骨、锁骨正中间。这穴道不下针的,若深针会扎到肺脏。
6.乳中穴与乳根穴。膺窗,屋翳、乳根,是治乳房硬块的地方。乳房的下方就是乳根。乳头络到肝经,若切了乳癌又会变转到肝癌、肺癌的原因。膺窗,乳中、乳根,乳中不下针,膺窗、乳根都可以下。乳癌之针灸治疗。奶水就是月经,这个是心脏在管。初期的乳房有硬块,排不出来可以吸出来,吸不出来可以用按摩的方式,千万不要去做切片。过去有个针叫刀针,刀针跟切片是一样的,会把管腺,淋巴伤到,会产生很多结缔组织及淤块。产生硬块后,直接放生姜上去,用艾绒去烧。用灸和下针都非常好,下针要按经络来走,叫循经取穴。乳癌是在胃经上,你没扎到也没关系,只是没效果而已,不会有副作用出现。
7.不容与承满穴
承满穴
以男人为标准,俩乳中间就是膻中穴,这俩间相距是四寸,二寸就是三指头,穴道在俩条肌中间, 每个人都不一样。
不容在巨阙外开俩寸。不容就是食物不容纳,吃东西很胀,不能容纳,就在不容上治疗,就是所谓的近取穴。不分虚实寒热,只有在手脚上面,才有子母补泻。承满的意思吃一点就饱,胃口不开。关门穴就是不想吃东西和不容一样。太乙和滑肉门都可以用在长高,隔盐灸神阙后,肠鸣腹泻,还有就可以配合天枢穴。
8.天枢穴
天枢正在神阙外开俩寸,是大肠的募穴。确定便秘堵在大肠的方法,就看大肠的募穴天枢,手放肚脐旁,一按天枢,病人惨叫,这是燥矢,就是有宿便,干的大便。像石头一样。这种燥矢若不出来,会让人发精神病,当燥矢太强时,横膈膜挡不住了,人就会发狂奔走。@教官-南京-李宁
任立业
新手
新手
  • UID20187910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58
437楼#
发布于:2015-11-19 16:29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任立业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号《针灸大成》第21课学习心得
十二正经之足阳明胃经
1、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2、本经脉腧穴有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共45穴,左右合90穴。
3、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穴位组成:中脘穴(肚脐上四寸)关元穴(肚脐下三寸)天枢穴(肚脐旁开两寸)
功能主治:胃肠道统调,腹痛、腹泻、便秘等,小便淡白色为虚症天枢穴灸,小便发黄为实证天枢穴针刺。
4、外陵穴至气冲穴
以任脉穴为标准阴交旁开两寸为外陵,石门穴旁开两寸为大巨,关元旁开两寸为水道,中极旁开两寸为归来,曲骨旁开两寸为气冲穴。这些穴位围绕妇人子宫、卵巢周围主治受孕和妇科疾病,值得一提的是水道和任脉的水分穴主要治疗水肿和腹水等证。
5、髀关穴和梁丘穴
髀关穴在膝盖上十二寸比较少用,伏兔穴在膝盖上六寸,这两个穴位主要治疗抽筋、脚无力和脚膝冷痛等,接下来是阴市、梁丘穴、解穴,阴市在膝盖上三寸主治膝盖冷痛,梁丘穴为足阳明胃经郄穴,其穴性为消炎穴,主治膝关节炎和青春痘急性期,解穴主要第一种是解除因吴针导致的血肿可以消肿,在一个解除后遗针感引起的疼痛。
6、五穴四针主治膝关节问题
穴位:鹤顶、膝眼穴、阳陵泉、阴陵泉
针刺手法:鹤顶直刺,膝眼直刺内成直角外看成八字型不能捻转用雀琢术。胆经阳陵泉用三寸针透脾经的阴陵泉穴,主治一切膝关节疼痛,以上穴位没有补泻。
7、足三里胃经合穴
足三里为阳明经大穴也是土穴,顺胫骨从下往上推,开始高起的地方外开一个指头为足三里穴,主治所有胃病可以引气下行,同时足三里也是保健养生大穴,自古就有“若想身体安,三里不能干之说”。
      中医的可贵之处在于灵活,学习中医不能拘泥关键在于“悟”字诀
沈莉红
新手
新手
  • UID2018737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84
438楼#
发布于:2015-11-19 16:55
@南京-教官-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沈莉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1、腹四针
遇到病人胃口不好,又便秘,肚子又痛,小便淡白,下四针,即中脘、关元,天枢两个。
仅是小便淡白,灸左右天枢即可。
2、外陵穴至气冲穴
阴交、石门、关元、中极、曲骨各旁开两寸为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
水道和水分常并用,治疗水肿、腹水。归来治疗男人睾丸缩到腹中。
气冲、中极、关元、归来都围绕妇人子宫、卵巢附近,可以助孕。
3、髀关穴至梁丘穴
膝盖往上六寸是伏兔,从伏兔往上六寸是髀关穴,伏兔会用到,髀关很少用,大半用来治疗抽筋,脚膝冷,腿无力。
从膝盖头两寸,旁开一寸,是阴市,阴市下一指为梁丘。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骨头上一寸为奇穴,叫解穴。阴市就近取穴,治疗膝盖冰冷。梁丘是胃经的欷穴,治疗膝盖发炎或长在胃经的青春痘。解穴对于下针不小心引起的肿胀有立即消肿功效。
无穴四针:双膝眼两针,直进直出,膝盖头的鹤顶穴一针,阳陵泉透阴陵泉一针,治疗所有膝盖问题。
4、足三里:胃经的合穴
膝盖头下三寸,旁开一指,是足三里穴。足三里是大穴,治疗所有的胃病,乳癌在胃经的位置,根据虚实在足三里补泻。
足三里是合穴,是胃经的本穴。灸足三里可以将火气往下导。
韩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87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56
439楼#
发布于:2015-11-19 19:11
  8:28:18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韩玲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号《针灸大成》第21课学习心得
1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胃口不好,又有便秘,肚子又痛,小便又淡白,下针中脘穴(肚脐上四寸)关元穴(肚脐下三寸,是小肠的募穴),灸天枢穴(肚脐旁开两寸,左右各一,是大肠的募穴)。这是进取穴,没有什么虚实补泻,针下去左转右转,病人感到酸麻胀就好了。2外陵穴至气冲穴:从阴交旁开两寸为外陵,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一路下来二寸全是阳明经,从石门穴旁开两寸为大巨,关元旁开两寸为水道,这都是近取穴,肠鸣,腹泻都可以治。神阙上一寸叫水分,水分和水道合并用,可通利水肿,腹水,可下针,不好灸。中极旁开两寸为归来,曲骨旁开两寸为气冲穴。怀孕的孕妇,在针腹针时,肚脐以下的腹针最好不要针,怀孕不要针,平时可以用灸的这个穴位,中级,气冲,关元这些穴位围绕妇人子宫、卵巢周围可以助孕,不需要用人工受精。3髀关穴至梁丘穴,伏兔穴在膝盖上六寸,从伏兔再往上六寸就是髀关穴,这两个穴位主要治疗抽筋、脚无力和脚膝冷痛等,平时很少用。4阴市阴市在膝盖上两寸,外开一寸,主治膝盖冷痛,很少用。5梁丘穴:是经外奇穴,在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这个直角骨头上一寸,有个奇穴叫解穴,有几种功能,第一种,下完针后,不小小扎到动脉肿起来,这时下对面的解穴,当下针后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一下解穴,压力就去了,有两个,一个在角上,一个在手上少府穴。5犊鼻:膝盖的盖子和胫骨中间有个韧带,中间这个就叫犊鼻,很少下针,会伤到膝盖的油囊。6五穴四针:在治疗风湿,膝关节痛的时候用,第一个穴道在膝盖的头,不要扎到膝盖骨,骨头上没有穴道,要上来一点,这一针我们称鹤顶,在双膝眼上下针时,注意扎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形,膝眼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因为有油囊在里面,一旦把油带出来膝盖会受伤,再来阳陵泉和阴陵泉,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五穴单用四针,可治膝盖问题。7足三里胃经合穴:足三里为阳明经大穴,顺胫骨从下往上推,开始高起的地方外开一个指头为足三里穴,主治所有胃病可以引气下行,同时足三里也是保健养生大穴。
丁敏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7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0
440楼#
发布于:2015-11-19 20: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丁敏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号《针灸大成》第21课学习心得
.不容:巨阙外开两寸,治吃东西很胀
承满:中脘旁开两寸。治一吃就饱。
关门,太乙,滑肉门:治一吃就吐。后两者加身柱一起三穴可增高。以任脉上的穴位为主,比如胃疼,先下中脘,不好,可以在旁边旁开两寸的穴位上再扎。
天枢这个穴道,正在神阙外开两寸,是大肠的募穴
俞募治疗法,大肠的俞穴加大肠的募穴就是俞募治疗法。
大肠的募穴天枢,手放肚脐旁,一按天枢,病人大叫一声、惨叫,这是燥矢,就是病人有宿便,就是干的大便嘛。燥矢若不出来,会让人发精神病。
便秘时肚子痛就叫热实。还有一种是寒,叫寒实,寒就是没有动。若还是搞不清楚,看小便,热实的病人,小便是黄褐色的,寒实是清白的。。如果是寒症,在天枢上面灸比针好。如果是热实,下针会比灸好。若热实你又用灸的话是火上加油,会更干。寒实我们灸天枢,当然是隔姜灸。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临床治症的时候,病人说我胃口也不好,又有便秘,肚子又痛,小便又淡白。中脘是肚脐上四寸(胃的募穴),肚脐下三寸是关元(小肠的募)。肚脐左右两寸是天枢(大肠的募),是这四个穴道。小便淡白的时候,灸天枢,其它用下针。小便是深黄色,我们知道是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腑病最好治,当然这是近取穴嘛,没有什么虚实补泻,针下去左转右转就好了,病人感到酸麻胀就好了。
中极旁开两寸为归来,曲骨旁开两寸为气冲穴怀孕的孕妇,在针腹针时,肚脐以下的腹针最好不要针,怀孕不要针,平时可以用灸的这个穴位,中级,气冲,关元这些穴位围绕妇人子宫、卵巢周围可以助孕,不需要用人工受精
髀关穴至梁丘穴,伏兔穴在膝盖上六寸,从伏兔再往上六寸就是髀关穴,这两个穴位主要治疗抽筋、脚无力和脚膝冷痛等,平时很少用。
阴市阴市在膝盖上两寸,外开一寸,主治膝盖冷痛,很少用。
梁丘穴:是经外奇穴,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我们在炎症时用来消炎用的。
在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这个直角骨头上一寸,有个奇穴叫解穴,有几种功能,第一种,下完针后,不小小扎到动脉肿起来,这时下对面的解穴,当下针后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一下解穴,压力就去了,有两个,一个在角上,一个在手上少府穴
犊鼻:膝盖的盖子和胫骨中间有个韧带,中间这个就叫犊鼻,很少下针,会伤到膝盖的油囊
五穴四针:在治疗风湿,膝关节痛的时候用,第一个穴道在膝盖的头,不要扎到膝盖骨,骨头上没有穴道,要上来一点,这一针我们称鹤顶,在双膝眼上下针时,注意扎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形,膝眼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因为有油囊在里面,一旦把油带出来膝盖会受伤,再来阳陵泉和阴陵泉,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五穴单用四针,可治膝盖问题。
足三里胃经合穴:足三里为阳明经大穴,顺胫骨从下往上推,开始高起的地方外开一个指头为足三里穴,主治所有胃病可以引气下行,同时足三里也是保健养生大穴。
有人脚不能走远,扎足三里。脚没有力扎足三里。灸和针都可以用,灸百壮都没有关系。它可以把燥热的气导下来。


病人恶心想吐,扎足三里就去掉了
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441楼#
发布于:2015-11-19 20:35
学习心得
天枢:大肠的募穴。用于诊断便秘。按天枢很痛,说明有宿便。寒实(大肠不蠕动,小便白色)灸比针好,隔姜或隔盐灸,热实(肠子蠕动,肚子疼,里有东西,小便黄赤)针比灸好。
17、腹四针治疗法 胃口也不好,又有便秘,肚子又痛,小便又淡白。中脘是肚脐上四寸(胃的募穴),肚脐下三寸是关元(小肠的募)。肚脐左右两寸是天枢(大肠的募),是这四个穴道。小便淡白的时候,灸天枢,其它用下针。小便是深黄色,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
18、孕妇肚脐以下的穴位最好禁针
19、伏兔膝盖上六寸 治疗痉挛 抽筋 脚无力(很少用),伏兔再上六寸 髀关穴,基本不用。从膝盖头两寸,旁开一寸,是阴市,阴市下一指为梁丘。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骨头上一寸为奇穴,叫解穴。阴市就近取穴,治疗膝盖冰冷。梁丘是胃经的欷穴,治疗膝盖发炎或长在胃经的青春痘。犊鼻穴很少下针。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属经外奇穴,叫膝眼。
20、梁丘 胃经的希穴,希穴用于消炎。用于治疗青春痘效果好。
21、解穴 恢复疼针 ,还有一个在手上,是少府。
22、五穴四针 治疗风湿关节炎 ,第一个穴在膝盖的头,叫鹤顶,再加上两个膝眼,针是直进直出,叫雀啄针,下针速度很快,不能捻针,因为膝盖里有油囊,一旦把油带出来,容易伤到膝盖。然后用三寸针,阳陵泉透阴陵泉,五穴用四针,效果很好。
23、足三里 大穴 胃经合穴 主治一切胃症  中医认为:男人年过三十,应常灸足三里。恶心 呕吐 针灸都可用,效果很好;常灸去燥;实症虚症皆可治 。新症补泄手法 针刺入,逆转为泄,顺转为补,快转,慢回,轻提豆许气到(补为单数转)。足三里下五分斜刺45度进入足三里,降压;常灸足三里,健康长寿(中医说法-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刚死;常吃海带海藻长寿;疾病定义--疾病在体内处于休眠状态,有胃气在,能吃能睡,不必过于纠结于疾病本身)--过饱过饥都不利于健康。
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442楼#
发布于:2015-11-19 20: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1、足阳明胃经: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 (下腹部)
天枢:神阙外开两寸。左右各一,是大肠的募穴。灸天枢:隔姜灸。
外陵:阴交穴外开两寸。
大巨:石门穴外开两寸。近取穴,治症肠鸣、腹泻。
水道:关元穴外开两寸。近取穴,治症肠鸣、腹泻。水分跟水道合并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
归来:中极外开两寸。治症睾丸上缩到腹部。
气冲:曲骨外开二寸。灸,助孕。

有东西在里面,不管是癌症还是宿便,不管寒热,都叫实。
热实:便秘时肚子痛;小便是黄褐色。在天枢上下针会比灸好。
寒实:大肠没有动有宿便而便秘;小便是清白的。在天枢上灸比针好。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临床治症,胃口不好,便秘,肚子痛,小便又淡白。
中脘-肚脐上四寸(胃的募穴);关元-肚脐下三寸(小肠的募);天枢-肚脐左右两寸(大肠的募)。小便淡白:灸天枢(如果小便是深黄色,针天枢),其他下针,胃、肠一起治。腑病最好治,近取穴,没有虚实补泻,针下去左转右转就好了,病人感到酸麻胀就好了。

禁忌:怀孕不要针肚脐以下的腹针,禁针。

经络要学好,针灸经络学不好,只会开处方,诊断实力就不够。

2、足阳明胃经: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 (大腿)
髀关:伏兔再往上六寸。治抽筋、脚没有力。
伏兔:膝盖头往上六寸。治抽筋、脚没有力、脚膝冷。
阴市:从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近取穴,治膝盖冰冷。
梁丘:阴市下一寸。足阳明胃经的郄穴。在炎症时用来消炎,治症红肿、胃经炎症、青春痘。

【经外奇穴】解穴:膝盖头外侧直角骨头上一寸。下针后的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一下解穴,压力马上就去掉了。

3、足阳明胃经:梁丘->犊鼻->足三里 (小腿)
犊鼻:膝盖骨跟胫骨中间有个韧带的中间。
足三里;从膝盖头下去,膝下三寸。度骨法:手指顺着胫骨,从下往上推到开始高起来的起点,外开一个指头。常用大穴,主治所有胃病(吐血除外)。男人年过三十,多灸足三里。属土,胃经的本穴,虚症、实症都可治。针;恶心想吐、脚不能走远、脚没有力。灸:可以把燥热的气导引下来。治在胃经上的乳癌:虚症,针足三里用补;如果硬块压痛,针足三里用泻法。

【经外奇穴】膝眼:犊鼻旁边的两个凹洞,像个眼睛。
【经外奇穴】鹤顶:在膝盖的头,膝盖骨上方。

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鹤顶+两个膝眼+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五穴但用四支针,可治所有膝盖的问题。在双膝眼上下针时,注意针下去的角度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从前面看是八字。扎膝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雀啄术),不要捻针,因为里面有油囊,如果捻针的话,一旦把油带出来,膝盖会受伤。

胃经的募穴:中脘
胃经的井穴:厉兑,金,子穴
胃经的荣穴:内庭,水
胃经的俞穴:陷谷,木
胃经的原穴:冲阳
胃经的经穴:解溪,火,母穴
胃经的合穴:足三里,土,本穴
胃经的郄穴:梁丘
张鑫
贫民
贫民
  • UID20184211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4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43楼#
发布于:2015-11-19 21: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 张鑫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号《针灸大成》第21课学习心得
1.天枢穴:神阙外2寸,大肠的募穴。诊断用。
   寒实:大肠不蠕动,小便淡白,灸比针好,隔姜。
   热实:肠子蠕动,里有东西排不出,小便黄褐色,针比灸好。
2.腹四针:胃口不好,有便秘,腹痛,小便淡白时采用。中脘:脐上四寸(胃之募),关元:脐下三寸(小肠之募)。天枢:脐左右外两寸(大肠之募)四个穴位。小便淡白时,灸天枢,其他下针。小便是深黄色,皆下针。直到病人感到酸麻胀。
3.外陵穴至气冲穴,孕妇禁针
外陵:阴交穴外两寸。大巨:石门穴外两寸。水道:关元穴外两寸。外陵、大巨、水道:近取穴,治症肠鸣、腹泻。水分跟水道合并使用可治腹水。
归来:中极外两寸。治症睾丸疾病。
气冲:曲骨外二寸。灸,可助孕。
4.髀关至梁丘:位于股部
伏兔:膝盖头上六寸。针治抽筋、脚无力、脚膝冷。少用
髀关:伏兔上六寸。针治抽筋、脚没有力。
阴市:膝盖头上二寸,再外一寸。治膝盖冰冷,腿痛。
梁丘:阴市下一寸。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抗炎,治症红肿、胃经炎症、青春痘。无补泻作用。
5.解穴:胃经外的奇穴,位于膝盖头外侧有一直角骨头,上一寸。治下针后的痛觉,下针碰到脉肿起,血肿。还可以止血。
6.犊鼻:膝盖胫骨中间韧带的正中间,少针。(防止伤到油囊)
7.五穴四针:治疗风湿、关节病变时用:鹤顶、两个膝眼、阳陵泉、阴陵泉五个穴位。双膝眼上下针时,针要呈八字形刺入。三寸针阳陵泉透到阴陵泉。针直进直出不捻针(雀啄术),以防里面有油囊。
8足三里:位于膝下三寸,治一切胃病、脚无力,可针灸,将燥热引下来。胃经的合穴,木,本穴,虚症实症皆可治。历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为井荣俞原经合。
游南
新手
新手
  • UID2018506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5
444楼#
发布于:2015-11-19 21: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游南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足阳明胃经:
一、天枢穴
1、便秘分热实、寒实
①热实:大肠蠕动、痛、小便褐黄,用针;
②寒实:大肠不蠕动、不通、小便清白用灸;
2、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①天枢穴是大肠募穴,关元穴是小肠募穴;
②临床治症时:胃口不好,又有便秘,肚子又痛,小便又淡白,可用腹四针;小便淡白时,天枢用灸;小便褐黄时,天枢用针;
③用针时左右捻转即可,无需补泻手法;
二、外陵穴至气冲穴
1、外陵穴:任脉阴交穴外开二寸
2、大巨穴:任脉石门穴外开二寸
3、水道穴:任脉关元穴外开二寸,治疗肠鸣、腹泻;水分穴与水道穴合用:通利水肿(腹水),可针;
4、归来穴:任脉中极穴外开二寸,治睾丸上缩腹部,用针;
5、气冲穴:任脉曲骨穴外开二寸,用灸;
6、怀孕妇女,不针肚脐以下腹针;
7、中极穴、气冲穴、关元穴可助孕;
三、髀关穴至梁丘穴
1、伏兔穴:膝盖头(髌骨上缘)上六寸,管脚膝冷;
2、髀关穴:在伏兔穴上六寸,几乎没有用到该穴;
3、阴市穴:膝盖头(髌骨上缘)上二寸,再往外开一寸,再往上一寸;近取穴,治膝盖冰冷;
4、梁丘穴:膝盖头(髌骨上缘)上二寸,再往外开一寸;足阳明胃经郗穴,治疗炎症如膝盖摔伤,化脓;
5、解穴:膝盖头外侧(髌骨上外缘)直角骨头处上一寸;功能:如下针太渊、经渠时,不小心扎到动脉,肿胀,就可下对面(对侧)解穴,即好(肿胀压力消失跑掉);
6、犊鼻穴:膝盖骨(髌骨)与胫骨连接的韧带中间,很少下针,下针深会伤到膝盖油囊;
7、膝眼(内外膝眼):犊鼻穴两侧凹陷为膝眼,属经外奇穴;
8、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
①鹤顶穴:膝盖骨的头(髌骨上缘中间)
②双膝眼:针刺二穴,呈直角,八字行;不要捻转,针直进直出(雀啄术);
③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酸痛,所有膝盖问题可用五穴四针:针鹤顶穴、双膝眼,用三寸针从胆经的阳陵泉穴透脾经的阴陵泉穴;
四、足三里穴(胃经合穴)
1、足三里穴:膝盖(髌骨)下三寸,胃经合穴,本穴,虚症或实证都可治疗;可治疗所有胃病(吐血除外);
2、灸足三里可把热往下导,如灸膏肓穴时,感觉很燥热,就可灸足三里,把火气往下导;
3、治疗乳癌:可根据虚实进行补泻治疗。
刘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209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74
445楼#
发布于:2015-11-19 21: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集心得。


8)天枢穴
1. 天枢,神阙外开两寸,天枢穴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是大肠的募穴
2. 要确定便秘是堵在哪里----大肠、小肠、十二指肠,还是在胃里面
3. 手放肚脐旁,一按天枢,大叫一声,这是燥矢(宿便)
4. 燥矢若不出来,会让人发精神病
5.宿便有两种,一种是寒,一种是热;寒的定义是大肠没有蠕动了,累积很多,但病人不会感到难过;一种是热,肠子有蠕动,大便排不出,所以肚子会痛
6.有东西在里面,不管寒热,就叫实
7. 便秘时肚子痛就叫热实,小便是黄褐色;寒实,寒就是没有动,小便是清白的。
8. 寒症,在天枢上面灸比针好。如果是热实,下针会比灸好
9. 若热实又用灸的话是火上加油,会更干。寒实我们灸天枢,隔姜灸。
10. 腹四针(中脘:胃募穴;关元:小肠募穴;天枢:大肠募穴):小便淡白的时候,灸天枢,其它用下针。小便是深黄色,是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没有虚实补泻,针下去左转右转,病人感到酸麻胀就好。
9)外陵穴至气冲穴
1. 阴交穴外开两寸叫外陵,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一路下来二寸全是阳明经
2. 水分跟水道常合并在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下针
3. 归来,睾丸上缩到腹部,下针归来就好
4. 肝经直接络到阴器
5. 怀孕的孕妇,在针腹针时,肚脐以下的腹针,最好不要针
6. 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在妇人子宫、卵巢,可以助孕,不需要用人工受精
10)髀关穴至梁丘穴
1. 伏兔穴管的像脚膝冷
2. 腿上的阳经,从中间分阴阳,内侧是阴,外侧是阳
3. 阴市是近取穴,平常是治膝盖冰冷
4. 膝盖以下才有井荣俞经合,膝盖以上没有,无所谓补泻,只是一个穴性
5. 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在炎症时用来消炎。可治青春痘
6. 解穴就是当你下针后的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在对侧下解穴,病人会感到有个东西跑,压力马上就去掉了
7. 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五穴:鹤顶(膝盖骨上面,不在骨头上)、两个膝眼、胆经的阳陵泉和脾经的阴陵泉。四针:在鹤顶上扎针,不要扎到骨头上;两个膝眼,要呈八字形下针,针直进直出,不能捻针,像啄木鸟一样;用三寸针从阳陵泉透到阴陵泉。
11)足三里:胃经合穴
1. 取穴:用手指头顺着胫骨,从下往上推过来,推到开始高起来的地方,外开一个指头,就叫足三里(度骨法:按照骨头来找)。
2. 可以治所有胃病,除吐血
3. 按住足三里,冲阳脉就没了,这代表你找到穴道
4. 胃经的本穴就是足三里
5. 病人恶心想吐,脚不能走远,脚没有力,扎足三里;身体燥热,疚足三里
6. 本穴,虚症、实症都可以治疗。
叶好华
贫民
贫民
  • UID2018763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5
  • 忠实会员
446楼#
发布于:2015-11-19 21: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叶好华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阳经           金      水        木          火        土


              井      荣        俞          经        合           原穴


足阳明胃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冲阳      足三里(本)




足阳明胃经:天枢穴
天枢:正在神阙外开两寸。天枢穴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是大肠的募穴。
诊断便秘是不是堵塞在大肠里,方法是在大肠的募穴天枢,手放肚脐旁,一按天枢,病人大叫一声、惨叫,这是燥矢,就是病人有宿便。
这种燥矢若不出来,会让人发精神病。十个精神病人九个便秘。
宿便有两种,一种是寒,一种是热。便秘时肠子有蠕动、肚子痛就叫热实,小便是黄褐色的。寒实是大肠没有蠕动,不痛,小便是清白的。
如果是寒症,在天枢上面灸比针好,采用隔姜灸。如果是热实,下针会比灸好。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四个穴位:中脘(胃的募穴),关元(小肠的募),左右天枢(大肠的募)
病人胃口也不好,又有便秘,肚子又痛,小便又淡白,灸天枢,其它用下针。小便是深黄色,下四针,胃、肠一起治。

足阳明胃经: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
大巨: 石门穴外开两寸,治肠鸣、腹泻。
水道: 关元穴外开两寸, 治肠鸣、腹泻。水分跟水道常合并在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
归来:中极外开两寸。治睾丸上缩到腹部,下针。
气冲:曲骨外开二寸。
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在妇人子宫、卵巢这边,可以助孕。
孕妇,在针腹针时,肚脐以下的腹针,最好不要针。

足阳明胃经:髀关->伏兔->阴市->梁丘->解穴
伏兔穴:从膝盖头往上六寸。
髀关穴:从伏兔穴再往上六寸。这些穴道多半是治抽筋、脚没有力。
腿上的阳经,从中间分阴阳,内侧是阴,外侧是阳。
梁丘:正面看,从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我们在炎症时用来消炎用的。青春痘老是生在足阳明胃经上面,这都是下梁丘很好的时候。无所谓补泻,主要是消炎。
阴市:梁丘往上一寸。平常是治膝盖冰冷。
经外奇穴-解穴:摸摸自己的脚,在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这个直角骨头上一寸。
解穴就是当你下针后的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一下解穴,病人会感到有个东西跑,压力马上就去掉了。解穴有两个,一个在脚上,一个在手上是少府穴。
犊鼻:膝盖的盖子跟胫骨中间有个韧带,韧带的正中间。
膝眼:旁边有两个凹洞。
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
第一针下在鹤顶(膝盖的头要上来一点)。
双膝眼下针:针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从前面看是八字。扎膝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称雀啄术。
阳陵泉跟阴陵泉: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
五个穴道四根针,可治所有膝盖的问题,膝盖风湿痛。
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胃经合穴)
足三里:从膝盖头下去,在膝下三寸。度骨法来找:用手指头顺着这个胫骨,从下往上推过来,推到这边开始高起来的地方,就是准备高的起点,外开一个指头处。
所有胃病都可以治(但吐血除外)。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属性为土,胃经本来就是土经,胃经的本穴就是足三里。
有人脚不能走远、脚没有力,扎足三里。灸和针都可以用,灸百壮都没有关系。
灸足三里,还可以把热往下导。
可治疗乳癌硬块正好在乳中的下方,胃经上,根据虚症、实症在足三里进行补泻这治疗。



刘人中
新手
新手
  • UID2018734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62
  • 社区居民
447楼#
发布于:2015-11-19 21:46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刘灵中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号《针灸大成》第21课学习心得
1.天枢:大肠的募穴。用于诊断便秘。有东西在里面,不管是癌症还是宿便,不管寒热,都叫实。按天枢很痛,说明有宿便。寒实(大肠不蠕动,小便白色)灸比针好,隔姜灸。热实(肠子蠕动,肚子疼,里有东西,小便黄赤)针比灸好。
2、腹四针治疗法:中脘是肚脐上四寸(胃的募穴),肚脐下三寸是关元(小肠的募)。肚脐左右两寸是天枢(大肠的募),是这四个穴道。小便淡白的时候,灸天枢,其它用下针。小便是深黄色,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
3、孕妇肚脐以下的穴位最好禁针
4、伏兔膝盖上六寸 治疗痉挛 抽筋 脚无力(很少用),伏兔再上六寸 髀关穴。从膝盖头两寸,旁开一寸,是阴市,阴市下一指为梁丘。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骨头上一寸为奇穴,叫解穴。阴市就近取穴,治疗膝盖冰冷。梁丘是胃经的郗穴,治疗膝盖发炎或长在胃经的青春痘。犊鼻穴很少下针。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属经外奇穴,叫膝眼。
5、梁丘 胃经的郗穴,郗穴用于消炎。用于治疗青春痘效果好。
6、解穴 下针后的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一下解穴,压力马上去掉。还有一个在手上,是少府。
7、五穴四针 治疗风湿关节炎 ,第一个穴在膝盖的头,叫鹤顶,再加上两个膝眼,针是直进直出,叫雀啄针,下针速度很快,不能捻针,因为膝盖里有油囊,一旦把油带出来,容易伤到膝盖。然后用三寸针,阳陵泉透阴陵泉,五穴用四针,效果很好。
8、足三里  胃经合穴 主治一切胃病  中医认为:男人年过三十,应常灸足三里。恶心 呕吐 针灸都可用,效果很好;常灸去燥;实症虚症皆可治 。新症补泄手法 针刺入,逆转为泄,顺转为补,快转,慢回,轻提豆许气到(补为单数转)。足三里下五分斜刺45度进入足三里,降压;常灸足三里,健康长寿(中医说法-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刚死;常吃海带海藻长寿;疾病定义--疾病在体内处于休眠状态,有胃气在,能吃能睡,不必过于纠结于疾病本身)--过饱过饥都不利于健康。
连永刚
贫民
贫民
  • UID2018667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9
448楼#
发布于:2015-11-19 22: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连永刚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集心得。
1.腹四针:中脘(胃募穴)、关元(小肠募穴)、左右天枢(大肠募穴)。小便淡白时,灸天枢,小便是深黄色,是实热,下四针。
2.外陵穴 阴交穴外开两寸,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一路下来二寸全是阳明经
3.大巨: 石门穴外开两寸,治肠鸣、腹泻。
4.水道: 关元穴外开两寸, 治肠鸣、腹泻。跟水分合并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
5.归来:中极外开两寸。治睾丸上缩,下针。
6.气冲:曲骨外开二寸。
7.中极、气冲、关元围绕子宫、卵巢,可以助孕。
8.伏兔穴:从膝盖头往上六寸。
9.髀关穴:从伏兔穴再往上六寸。多治抽筋、脚没有力。
腿上的阳经,从中间分阴阳,内侧是阴,外侧是阳。
10.梁丘:从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无所谓补泻,主消炎。
   膝盖以下才有井荣俞经合,膝盖以上没有,无所谓补泻,
11. 解穴  就是当你下针后的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在对侧下解穴,病人会感到有个东西跑,压力马上就去掉了解穴有两个,一个在脚上,一个在手上是少府穴。。
12. 犊鼻:膝盖的盖子跟胫骨中间有个韧带,韧带的正中间。
膝眼:犊鼻旁边的两个凹洞。
13. 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五穴:鹤顶(膝盖骨上面)、两个膝眼、胆经的阳陵泉和脾经的阴陵泉。四针:在鹤顶上扎针,不要扎到骨头上;两个膝眼,要呈八字形下针,针直进直出,不能捻针,用三寸针从阳陵泉透到阴陵泉。
14.足三里:胃经合穴  胃经的本穴。本穴,虚症、实症都可以治疗
手指头顺着胫骨,从下往上推过来,推到开始高起来的地方,外开一个指头,就是足三里
. 可治胃病,除吐血。
15病人恶心想吐,脚不能走远,脚没有力,扎足三里;身体燥热,疚足三里。
赵芳芳
新手
新手
  • UID20183122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8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49楼#
发布于:2015-11-19 22: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赵芳芳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天枢穴(大肠的募穴)
神阙外开两寸
按天枢穴,如果很痛,表示有宿便(会引起精神问题)。
宿便分寒,热。寒是大肠没有蠕动,累积很多大便, 但病人不会感到难过;一种是热, 肠子有蠕动,但大便排不出来,所以肚子会痛,小朋友半夜肚子痛,就是热。有东西在里面就叫实,分热实(小便黄褐色)和寒实(小便青白色)。寒症,在天枢上隔姜灸比针好。热实,下针会比灸好。
【腹四针】-中脘(肚脐上四寸)关元(肚脐下三寸)天枢(肚脐左右各两寸)-胃、小肠、大肠的募穴-近取穴-无需补泻
实热可下四针,同时治疗便秘、腹痛、小便深黄色、胃口差。


外陵穴
阴交穴(神阙下1/5处)外开两寸
近取穴,肠鸣 、腹泻
大巨
石门(神阙下2/5处)穴外开两寸
近取穴,肠鸣 、腹泻


水道穴
关元穴(神阙下3/5处)外开两寸
近取穴,肠鸣 、腹泻
常和水分穴(神阙上一寸)一起使用,通利水肿 、腹水。


归来穴
中极穴外开两寸
主治男性睾丸问题(如上缩、转动) (肝经可用来治疗阴器的穴位更多)


气冲穴
曲骨外开二寸
常灸(归来穴、中极穴、气冲穴、关元)可助孕


【孕妇禁针肚脐以下的穴位】


髀关穴(很少用)
伏兔穴上六寸


伏兔穴
膝盖上六寸
手脚痉挛、无力、治抽筋、脚没有力
【腿上靠手一侧走阳经,靠里一侧走阴经】


阴市穴
梁丘上一寸
近取穴,主治治膝盖冰冷



梁丘穴(胃经郄穴)
膝盖头上二寸再往外开一寸
用于消炎,下针会感觉痒。
如有青春痘长在胃经上,也可以下梁丘。


解穴(奇穴)
膝盖头外侧直角骨上一寸
下针扎到动脉皮肤肿胀,下对侧解穴


犊鼻穴
膝盖下和胫骨中间
少下针(容易伤到膝盖的油囊)


膝眼穴(奇穴)
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所有膝盖问题
鹤顶穴、两膝眼穴、阳陵泉透阴陵泉
进膝盖的针都是直进直出,不转针(雀啄术),针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


足三里穴(合穴、属土-胃经本穴)
膝下三寸,顺胫骨从下往上推,开始高起来的地方外开一个指头是穴。
主治所有胃病(但吐血除外)、恶心、呕吐、 脚没有力扎足三里
年过三十要常灸足三里(可多壮)
重灸膏肓,可灸足三里把气向下导。


本穴可治实症、虚证,看症状决定补泻。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