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435楼#
发布于:2016-02-02 22: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2月2日《黄帝内经》第4课心得
尺脉太盛则寸脉溢,阳外散,阴虚时尺脉下走叫覆脉,溢脉和覆脉过去管这种脉叫胃气已无的脉,从脉诊看阴阳。吸入为阴,肝肾管,吐出为阳,心肺管,所以寸脉的地方为心肺,尺脉的地方为肝肾,呼吸之间为脾,所以中间关脉为脾胃。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六合指天地上下左右四方。通天气:人吸气入体内后沿督脉下行至命门,再到关元,此为吸,吐时从关元沿妊脉出去,所以呼吸之间就是命门至关元之间的小腹在振动,所以说生气通天。
阳气,如天日,失阳则折寿。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食物进入小肠后,食物的残渣和水会进入大肠,水再进入肺,肺主皮毛。喝的水进胃后就蒸发掉了,只有食物里的水才能进入大肠。如果阳气失掉,里寒盛时,阳气不能固表。如果太热,津液都蒸发掉了,话就多,叫阳明症,大肠和胃纯热现象。
阳受伤的四种情形:因于寒,阳气上浮;因于暑,谵语不断;因于湿,肌肉萎缩无力;因于气,为肿。
阳气是不断循环,如过于损耗则精力衰竭,夏日应随汗而出,如屯积在体内,会目盲耳闭,所有官能的感觉都是阳在起作用。大怒时会昏厥、中风、发心脏病。如阳气不足还会伤在经络,如手抖。阳气受损,汗流不断,肌肉萎缩。汗出又遇上湿气,会生疣。出汗后要用毛巾擦干。吃太营养,脚会生脓疮。出汗后遇寒出疹子,如不能出汗堵塞毛孔会生脓疮。皮肤病大都是出汗后遇到的寒湿引起的。
阳气者,精则神,柔则养筋。早上起来锻炼。阳气开合不好,易生佝偻。阳气不守时,传到内脏为惊骇。卫为气,营为血。脉外为气,脉内为血。脉柔和最好,实虚如葱白葱叶。身上的痈疽,阳气不行,阴累积形成。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436楼#
发布于:2016-02-02 22: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2月3日《黄帝内经》第5课心得
魄汗未尽,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神管魂魄。俞穴都是阳气走的地方,募穴是阴气走的地方。风为动,表症的现象,风为百病之始,也为病为终,即病快好了。腑为渲泻,脏为收藏,而这些依赖阳行,排掉浊物,收藏精华,如果阳不行,好坏都会在身体累积,肿瘤病变就是这样来的,阴会累积是因为阳受阻。阳在日中阳最盛,同时阴开始生,到半夜时阴极,开始阳生,天亮时阳开始盛,中午阳最盛,如此循环。
阴不用胜阳,则阳亢,阳不胜阴,则五脏乱。由腑看脏,如便秘,是肝的问题还是肺的问题,由时辰判断。强力抬东西时,用的骨的力量,则肾气受伤。阳强要密使阴不散。寒热症,是露风致,外来的。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表面的温病,实是伤于寒。开寒凉的药当下会去温,但没除根,过一段时间还会病,应除寒,故冬天不要出汗以免伤于寒。
五脏对五味,肝心脾肺肾,酸苦甘辛咸,青赤黄白黑,五脏藏五色,正常不表现出来,如甘太过伤肾,黑色就会出来。所以味要调和,不要太过。酸重之人无胆结石,吃青盐地区之人无肾结石。
许宏俊
新手
新手
  • UID2018568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437楼#
发布于:2016-02-02 23: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6年2月3日《黄帝内经》第4课心得
四气调神大论篇(续)
尺脉太盛则寸脉溢,阳外散,阴虚时尺脉下走叫覆脉,溢脉和覆脉都叫胃气已无的脉。从脉诊看阴阳,吸入为阴,肝肾管;吐出为阳,心肺管。所以寸脉的地方为心肺,尺脉的地方为肝肾,呼吸之间为脾(即中间关脉为脾胃)。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黄帝说自古能知天地之法则,即知生命之
源。生命源于天阳地阴之交会,存在(六合)四方上下之间,人之生气犹如天地之气是一样的,天地之气布达四方之下,人之气布达全身上下左右五脏六 腑全身关节,外应九窍,与天地之气相接,是全身动能之源。内部脏腑相互相生五行关系,不同之气,行不同之经脉功能不同,但皆相辅相成,合而为一,完全与自然界相同。人如不知养顺于天地间的法则,起居不节,情志不定,必生病变,
此为生命长寿之本源。人之气如天地之气,气清万物向荣,人则情志安和,人知顺应天地则阳气能固守生命,即令外在环境倏变,亦无法加害人身。这是因为能顺应一年二十四节气而成的,所以圣人教导百姓,调和精神状态顺天地之自然法
则而生,自然智虑清明,身体健康长寿。如失之 秩序,必造成身体九窍阻塞不通,浊物壅塞肌肉腠理间停留不去,无法正常排泄出来,人身自卫能力必因而衰弱,此皆因自己不知保养调整身心而自伤造成的。
人身之阳气,犹如天与太阳;天覆盖一切,
太阳照耀一切,此为天阳,与人身阳气相同,如一旦天阳运行失序,犹人身之阳气无法正常运作,必造成折寿且皮表枯萎不华。阳气在上如太阳,能保卫人之外表,使病邪不致内犯。一旦外界寒盛,则会加速运转以御外。此时若生活起居如受骛一样,不知自处,则阳气上浮,无法正常运作,寒邪必趁虚而入。如果外在环境过热,体内阳气外溢,毛孔开过量汗流出,造成体内水份不足而燥烦因成喘渴。如汗无法宣泄而闭塞体内,必生谵语不断,身体但热不寒,皮肤炙手,唯汗出乃散。如受困外在环境遇湿,头部如戴帽一样受到束缚,阳气与湿和,黏结体内不散,阳气无法正常运行,湿热停留大筋,会造成大筋缩短。细筋分布肌肉间,湿热停此则会使肌肉萎缩无力。如果阳气本身停滞不前,则会使人身形臃肿,营养无法布达全身,循环产生不正常之代谢,终至阳气衰竭而生危。
阳气之性是这样的,人一旦过于操烦,则令
阳气外张不与阴和,以致精力衰竭。夏日操劳,阳气应随汗出,一旦积屯体内无法出外,则会令人昏厥高热不退,造成目瞎无法正视,耳无法听闻而丧失意识。此际则如国家之溃败,堤防之决堤,一发不可终止。
阳气另一特性是一旦人在大怒之下,全身绷
紧怒目发张,血会随阳之上升而贯注于脑中,极易造成人昏厥中风。如此一来则令筋无法随意控 制而成弛缓状态,失去自主力。如造成半身出汗,则必生偏枯一侧不遂。如出汗时正好遇到外在之湿气,则皮肤必生病变如疣、疹等。平素太过讲究山珍海味,多食油腻之人,则易生脓疡于足部。人因劳动而汗出,阳虚之人于此时当风,则风邪必进入体内,如为寒风则生皮疱,如阻塞毛孔不出,则生脓疡。
六合指天地四方(上下+东西南北)。通天气,指人吸气入体内后沿督脉下行至命门,再到关元;吐时从关元沿妊脉出去,所以呼吸之间就是命门至关元之间的小腹在振动,生气通天。食物进入小肠后,食物的残渣和水会进入大肠,水再进入肺,肺主皮毛。喝的水进胃后就蒸发(吸收)掉了,只有食物里的水才能进入大肠。
李水华
会员
会员
  • UID201856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0
438楼#
发布于:2016-02-03 08: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年2月2日《黄帝内经》第4课心得
脉诊看阴阳:以手腕高骨为准线,高骨横线叫关,上至手腕横纹为寸,属阳,9分长;下叫尺,属阴,脉长一寸。阴太盛则使阳溢(脉长),为溢脉。阴虚尺脉长,超过一寸距离时为覆脉(脉短)。溢脉往上走,覆脉往下走,此为阴阳相克的现象,都是表示胃气已尽的脉象。
中医观念认为,吸入为肝肾,属阴;吐出为心肺,属阳;呼吸之间脾谷味。
生气通天论:
皇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于本,本于阴阳天地间,六合之内。六合:天地上下左右四方为六合。人的气分布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和关节,是全身动能之源。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相通的,顺乎自然,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气的吐纳是吸从鼻入,顺督脉下行至命门,入任脉关元为呼,顺任脉从口出,气行阳走,这是一个周天循环。人只喝水不吃食物时,水到胃里后马上就发散掉了。食物之水、食物入胃后,进入大肠,小肠之火蒸化大肠中水分,使清气上升入肺。
伤阳的原因有:因于寒,有里寒和外寒之分。当心和小肠的火不够时,称为里寒。外界寒盛时人体加速运转御外,此时若起居不定,阳气上浮,则寒邪入侵,为外寒。
因于暑,外界过热阳气需外溢,毛孔张开体能排出过量则体内干燥成喘渴,若汗受阻不出,则言语很多,皮肤炙手,排汗方可散邪。中医上讲就是阳明症,纯热证,胃和大肠呈现纯热的现象。当把干燥的食物残渣清理掉,津液自然会回来。
因为湿,湿会伤阳,湿气太盛,伤到阳气,头为诸阳之会,头如带帽束缚。阳气与湿和,粘结体内不散,湿热停留大筋则大筋缩,细筋分布肌肉间,湿热可伤细筋致肌肉萎缩。
因为气,人体阳气需顺应天时不断行走。脉气受伤时,阳气停滞则伤脉,脉伤气,气伤形,或形伤气。
人过于操劳令阳气外张不能阴和,夏日不出汗,会令人昏阙高热不退,造成目盲不能正视,耳背丧失意识。人都是因有阳气存在,才能正常的看、听、嗅和品尝。若阳气受损,就会影响所见、所闻、所嗅及味觉。如肾开窍于耳,耳不能闻说明肾阳受损,使肾气恢复正常病就好了。人大怒之下全身紧绷怒目发张,血会随阳气上贯入头部和大脑,极易昏厥和中风,筋不能自主,则造成半身出汗或一侧不遂或发心脏病。出汗时出油,谓之湿气,一定要用毛巾檫干。皮肤病一般都是出汗时遇到湿气或者寒气,湿气生疣,寒气生疱疹(红肿),如久坐时屁股会出汗,遇潮湿的环境会长疙瘩;遇寒易化脓长痘。平时多吃海味油腻之人,脓疡一般长在足部。阳气开合不会得佝偻。
阳气之性,在很精纯时则能养人之元神生命,柔和时能养全身之筋。清晨日出时,阳气由里走表,至正午时最盛,日落阳气内敛。故不在夜间运动筋骨逼阳气而出汗,不受寒。
李欣
新手
新手
  • UID201860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2
439楼#
发布于:2016-02-03 08:37
2016-2-2《黄帝内经》第4课学习心得
脉诊看阴阳:吸为阴,归肝肾管;吐气为阳,归心肺管,寸脉处为心肺,尺脉处为肝肾,呼吸之间归脾,中间关脉为脾胃。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六合:天地上下左右四方,通天气:人吸气入体内后沿督脉下行至命门,再到关元,此为吸,吐气从关元沿任脉向上,呼吸就是命门至关元之间的小腹在运动,所以生气通天。
阳气,如天日,失阳则折寿。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食物进入小肠后,残渣和水进入大肠,水再进入肺,肺主皮毛喝水入胃即蒸发,食物里的水才能进入大肠,如果阳气不足,内寒太盛,阳气就不能固表,太热,津液都蒸发掉,话就多,大肠和胃即纯热。
阳受伤:1、因于寒,阳气上浮;2、因于暑,谵语不断;3、因于湿,肌肉萎缩无力;4、因于气,为肿。
阳气不断循环,损耗过多就会精力衰竭,夏天应随汗而出,夏日汗不出屯积在体内,会导致目盲耳闭,体内所有官能都是阳在起作用:大怒致昏厥中风心脏病;阳气不足伤在经络,致手抖;阳气受损,致汗流不断肌肉萎缩;汗出遇湿气,会生疣,出汗后及时擦干营养过剩,脚生脓疮,出汗后遇寒出疹子,不能出汗堵塞毛孔会生脓疮,皮肤病都是出汗后遇到的寒湿所致。
阳气者,精纯养元神生命,柔和养全身之筋,晨炼时,阳气由里走表,正午时阳气最盛,日落阳气内敛,所以夜间不宜剧烈运动伤筋骨,出汗则受寒。阳气开合不好,易生佝偻,阳气不守,至内脏为惊骇,卫为气,营为血,脉外为气,脉内为血,脉柔最好,身上的痈疽,都是阳气弱阴盛累积。
王雅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92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40楼#
发布于:2016-02-03 11: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 。
2016年02月02日《黄帝内经》第4课心得 。
1. 阴阳脉诊:寸关尺,以关(手掌处高骨)为线,寸在上为阳上焦,9分寸
为阳的极限。尺在下为阴下焦,1寸位为阴的极限,主吸。阴太盛阳会溢出,比9分长的叫溢脉;阴虚会下沉,比一寸还长叫复脉。溢脉和复脉都是胃气已无的脉。吸入肝肾(阴)对应尺,呼出心肺(阳)对应寸,脾胃对应关。
2. 生气通天论
人和自然是相通的。呼吸的过程:吸气从鼻子入顺着督脉从上往下走,到命门处假想一直线到关元,呼气从关元沿着任脉往上走,再从鼻子吐气。
3. 如里寒很盛之时,阳气不能固表;如里太热,肺里的津液不够了,人就会
表现得话多,出现阳明症。因为里面是纯热状态,纯热伤及阳明的大肠和胃。
4. 伤及阳气的原因
(1)因于寒 心和小肠的火不够,里寒盛阳气不能固表卫外,神气就会浮动。
 (2)因于暑 如果太热,肺里面的津液不够会出现纯热症,病在阳明经上,就是阳明症。
 (3)因于湿 久坐温病,阳气受到湿伤,伤到头的督阳和肌肉。
 (4)因于气 脉气受伤,人的形就会变臃肿。形受伤了也会伤到气。
有阳气所有五官才能正常运作
5. 湿热与疣:当汗流出来应当尽快用干毛巾擦干,不要让汗在皮肤停留太久
与外面的空气里的湿气相遇太久会产生疣(皮肤病)皮肤病,红疹,青春痘都是受湿受寒所致。人阳气很精纯时,能养人之元神生命,柔和时能养全身之筋。开合不好,寒气侵之。
6. 早做运动晚不宜运动。褥疮是因阳气不行阴累积所致。阳气包括卫(指气
,脉外)、营(指血,脉里)。摸脉的感觉像摸葱,脉实是葱白处的感觉,脉虚是葱叶处的感觉。
 
王雅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92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41楼#
发布于:2016-02-03 21: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6年2月3日《黄帝内经》第5课心得。

1.风为百病之始
背后俞穴走阳气,前面募穴走阴气,阴阳互相制衡。如果俞穴的气不足,即阳气不足,就产生风,风就是动,风为百病之始。
风为百病之始的理解:1)所有的病最初都是由风引起;2)当病治到有风症时,代表病要痊愈。
如果人保持心情愉悦,阳气就会把人封闭起来,外邪就不会伤害到人体。。
风邪伤肝;再吃太饱就会生痔疮;过度饮酒肺气上逆而气喘;过度提举重物,伤肾脏。
人要健康,必须阴阳协调,才能阴平阳密。
春天受风邪,夏天泄泻;夏天受暑邪,秋天得疟疾;秋天受湿邪,冬天引发咳嗽;冬天受寒邪,春天生温病。

2.腑,宣泻,为阳;脏,收藏,为阴。阳气受阻时,宣泻不正常,就会有累积。阳气行,阴就不会累积。正常人体代谢时间24小时。

3.四象: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午时阳最盛,阴开始生,是少阴;从酉时到子时是太阴;子时,阴极,阳开始生;子到卯时,是少阳;卯时到午时,是太阳。

4.阴不胜阳,就会发狂;阳不胜阴,五脏失调。脏腑间要协调,阴阳要制衡。
由腑发生的问题联系到与其对应的脏也会有问题,是他们的不协调才产生的病症。
【原理】金和木互相制衡,
【病例1】大便不通,晚上1点到3点醒来。
【原因】肝的原因导致便秘,在通便的同时疏肝
【病例2】大便不通,晚上3点到5点醒来,
【原因】肺的原因导致便秘,在通便的同时补肺气

5.五味之伤:
过酸,肝气盛,克脾脏;
过咸,骨质受伤,心气抑郁;
过甜,心烦气喘,肾气受制;
过苦,脾气受伤;
过辛,伤筋伤神。
*五味调和,气血充盈,肌肉丰满,身体健康。
李水华
会员
会员
  • UID201856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0
442楼#
发布于:2016-02-04 01: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年2月3日《黄帝内经》第5课心得
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魂和魄都是神在管,因为心最大。 腑为宣泄,脏为收藏。阳气正时反应出来的就是吸收好的营养,排泄掉坏的东西。养生行阳最重要;阴不能累积,阴积生瘤。风为动,病人抖就是风的症状,此时治疗用祛风的药。 风为百病之始,一开始治风则病不进。治脏病或治腑病时出现表病或风病提示病退,将要痊愈。腑的宣泄,脏的收藏都靠阳气才能运行,阳要行,食物按时进出说明阳在行,否则累积不出会变腐烂,身体则累积很多东西。养生行阳最重要;阴不能累积,阴积生瘤。阴与阳相互制约,阴不制阳,使阳气亢盛,血流急速,脉搏急迫有力,影响到心脏等部位引起发狂;阳不制阴,会五脏之气不调,九窍闭塞不通。圣人以调和阴阳平衡,筋脉和同,气血皆从。脏和腑之间相互协调才不会生病,所以医生应当通过腑去看脏的问题或通过脏去看腑的问题。天地间的风定义为肝脏,吃太饱筋脉输送力量不够易生痔疮,喝酒太多会气逆、短气、呼吸短。用力抬东西靠肾脏,大杼、承山、绝骨,抬重物是用骨去抬,强力抬伤肾脏。阴阳两者不和就如有春无秋,有冬无夏,阳强要密才不会耗损阴,不够密则耗阴,阴气乃绝。阴和阳互相牵制,缺一不可,阴伤到了会影响阳,阳无法守住,阳伤到了,阴会耗散掉。身体暴露在风中,就会产生寒热。春天是风的节气,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人有两种寒,一种是从里面发出,大部分是饮食不节,吃坏东西造成的;另一种就是外面发出的,就是冬伤于寒。所以冬天尽量不要出汗,容易伤于寒。饮食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如过食酸味,肝气津液产生过多伤到土,木克土;咸味太重伤到骨骼,肝肾主吸入所以会“气劳”,肾水会影响心脏,心气压抑;甘太盛会伤到肾脏,肾脏受伤营养待不住往外散,看到气色就是黑色,黑的没有光泽,就是肾脏功能受损。五色对应五脏青入肝,黄入脾,赤入心,黑入肾,白入肺。正常人五色存于脏,反应到气色上就是不正常了,谓之过溢,如黑色营养不入肾,反逆出来,心气喘满,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比如蔬菜),脾气不濡,胃气乃厚。饮食要淡,治病用药时味道厚重是正常的。 青盐可以预防肾结石,食醋可以预防胆结石。 吃太饱了,阳气没办法行走,容易累积诱发盲肠炎。
李欣
新手
新手
  • UID201860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2
443楼#
发布于:2016-02-04 08:36
2016-2-3《黄帝内经》第5课学习心得
一、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 腑为宣泄,脏为收藏。阳气足就会吸收营养,排泄体内垃圾。所以人体行阳最重要;阴累积就会生瘤。风为动,病人抖就是风的症状,此时治疗用祛风的药。 风为百病之始。治脏病或治腑病时出现表病或风病提示病退,将要痊愈。腑的宣泄,脏的收藏都靠阳气才能运行,阳要行,食物按时进出说明阳在行,否则累积腐烂,身体累积很多垃圾,阴与阳相互制约,阴不制阳,使阳气亢盛,血流急速,脉搏急迫有力,影响到心脏等部位引起发狂;阳不制阴,会五脏之气不调,九窍闭塞不通。圣人以调和阴阳平衡,筋脉和同,气血皆从。脏和腑之间相互协调才不会生病,所以医生应当通过腑去看脏的问题或通过脏去看腑的问题。天地间的风归为肝脏,吃太饱筋脉输送力量不够易生痔疮,喝酒太多会气逆、短气、呼吸短。用力抬东西靠肾脏,大杼、承山、绝骨,抬重物是用骨去抬,强力抬伤肾脏。阴阳两者不和就如有春无秋,有冬无夏,阳强才不会耗损阴,不够密则耗阴,阴气乃绝。阴和阳互相牵制,缺一不可,阴伤到了会影响阳,阳无法守住,阳伤到了,阴会耗散掉。身体暴露在风中,就会产生寒热。春天是风的节气,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人有两种寒,一种是从里面发出,大部分是饮食不节,吃坏东西造成的;另一种就是外面发出的,就是冬伤于寒。所以冬天尽量不要出汗,容易伤于寒。饮食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如过食酸味,肝气津液产生过多伤到土,木克土;咸味太重伤到骨骼,肝肾主吸入所以会“气劳”,肾水会影响心脏,心气压抑;甘太盛会伤到肾脏,肾脏受伤营养待不住往外散,看到气色就是黑色,黑的没有光泽,就是肾脏功能受损。五色对应五脏青入肝,黄入脾,赤入心,黑入肾,白入肺。正常人五色存于脏,反应到气色上就是不正常了,谓之过溢,如黑色营养不入肾,反逆出来,心气喘满,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比如蔬菜),脾气不濡,胃气乃厚。饮食要淡,病时口味则厚重, 青盐预防肾结石,食醋预防胆结石, 吃太饱,阳气不行,易诱发盲肠炎。
王雅斌
新手
新手
  • UID2018492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0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44楼#
发布于:2016-02-04 21:30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6年2月4日《黄帝内经》第6课心得。 暴饮暴食,又过饱时,不要急走或奔跑,容易得盲肠炎。 金匮眞言论篇第四 天有八风:东南来风为弱风,南方来风为大弱风,西南来风为谋风,西方来风为刚风,西北来风为折风,北方来风为大刚风,东北来风为凶风,东方来风为婴儿风。 四时之胜者,春盛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者。 春天吹东风,此时受风病在肝,病邪侵入管道在颈项。夏天吹南风,此时受风必伤心,病邪进入胸胁。秋天吹西风,受风易伤肺,邪风进入位置在肩背、风门、肺俞穴。冬天吹北风,受风病发在肾脏,邪风进入位置在腰部的肾俞穴。季节交替的中间阶段为长夏,此时受风易患脾病,邪风进入位置在脊背的第十一、十二椎俞穴部位。 春季发病先犯头,易流鼻血。夏季发病会殃及内脏,胸胁苦满。秋季病多发在肩背,必成风疟。冬季病多发于四肢关节,易生麻痹晕厥。长夏为脾,位处中央,主土生湿,得病阳气就不能固湿,必里寒下痢。 冬天不要过度运动和出汗,春天保护好颈项。如此类推,夏天就不会胸胁生病,长夏就不洞泄里寒;秋天就不会得疟疾,冬天也不会生麻木痹病,下痢而流汗不止了。 “精”者,乃生命之泉源。冬天善于藏精之人,春天不会得热病。夏天炎热就当把汗发透,不发透秋天易得疟病。 人之阴阳是内里为阴,外表为阳。人身的阴阳是男人胸为阴,背为阳。女人胸为阳,背为阴。颜色淡的为阳,深色为阴。 脏腑的阴阳:脏为阴,腑为阳。再细分下去,横膈以上心、肺为阳,为清;横膈以下肝、脾、肾为阴,为浊。正常情况下清在上,浊在下。若大肠的燥矢之气随胃经上冲,超过横膈后会一路上达头部,停留于印堂,就会出现头痛。扎中脘穴。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是指冬病、春病在阴,夏病、秋病在阳。心是阳中之阳,肺是阳中之阴,肾是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阴中之至阴为脾。 五脏对五色:东方为肝,青色。南方为心,赤色。西方为肺,白色。北方为肾,黑色。中央为脾,黄色。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445楼#
发布于:2016-02-04 22: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2月4日《黄帝内经》第6课心得
    暴饮暴食易得盲肠炎。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天有八风:东为婴儿风,东南为弱风,南为大弱风,西南为谋风,西为刚风,西北为折风,北为大刚风,东北为凶风。
风 季节 病脏 入口 发病 易生
东风 春 肝 颈项 头 流鼻血
南风 夏 心 胸胁 内脏 胸胁胀满
西风 秋 肺 肩背 肩背 风疟
北风 冬 肾 腰股 四肢 麻痹晕厥
中央 长夏 脾 脊 里寒下痢
经有五风:







故,冬天不过度运动,春不会流鼻血,春天保护好项背,夏天不会胸胁苦满,长夏不里寒下痢,秋天不会有风疟,冬天也不会麻痹晕厥、下痢汗流不止。这是病的原因。
人之阴阳,外为阳,内为阴,人身阴阳,男人胸为阴背为阳,女人胸为阳背为阴,脏为阴,腑为阳。
夏秋之病在阳,春冬之病在阴。上焦心肺为阳,下面肝脾肾为阴,因为中间有膈,阳是清,阴是浊,膈分清浊为常人,超过界限为反常需要治疗。阳明头痛是浊冲上去,针中脘让浊下去。
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腹为阴,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至阴。肝有一半在膈之上,春冬在膈之下,夏秋在膈之上。
五脏与四时关系:五行五色五脏,以人直立而站,上北肾黑下南心赤左西肺白右东肝青中脾黄。
许宏俊
新手
新手
  • UID2018568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446楼#
发布于:2016-02-04 23: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6年2月4日《黄帝内经》第5课心得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续)
腑为宣泄,脏为收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阳气足就会吸收营养,排泄体内垃圾。所以人体行阳最重要;阴累积就会生瘤。风为百病之始。风为动,病人抖就是风的症状,此时治疗用祛风的药。治脏病或治腑病时出现表病或风病提示病退,将要痊愈。腑的宣泄,脏的收藏都靠阳气才能运行,阳要行,食物按时进出说明阳在行,否则累积腐烂,身体累积很多垃圾,阴与阳相互制约,阴不制阳,使阳气亢盛,血流急速,脉搏急迫有力,影响到心脏等部位引起发狂;阳不制阴,会五脏之气不调,九窍闭塞不通。
圣人以调和阴阳平衡,筋脉和同,气血皆从。脏和腑之间相互协调才不会生病,医生应当通过腑去看脏的问题或通过脏去看腑的问题。天地间的风归为肝脏,吃太饱筋脉输送力量不够易生痔疮,喝酒太多会气逆、短气、呼吸短。用力抬东西靠肾脏,大枢、承山、绝骨,抬重物是用骨去抬,强力抬伤肾脏。阴阳两者不和就如有春无秋,有冬无夏,阳强才不会耗损阴,不够密则耗阴,阴气乃绝。阴和阳互相牵制,缺一不可,阴伤到了会影响阳,阳无法守住,阳伤到了,阴会耗散掉。身体暴露在风中,就会产生寒热。
春天是风的节气,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人有两种寒,一种是从里面发出,大部分是饮食不节,吃坏东西造成的;另一种就是外面发出的,就是冬伤于寒。所以冬天尽量不要出汗,容易伤于寒。饮食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如过食酸味,肝气津液产生过多伤到土,木克土;咸味太重伤到骨骼,肝肾主吸入所以会“气劳”,肾水会影响心脏,心气压抑;甘太盛会伤到肾脏,肾脏受伤营养待不住往外散,看到气色就是黑色,黑的没有光泽,就是肾脏功能受损。五色对应五脏。青入肝,黄入脾,赤入心,黑入肾,白入肺。正常人五色存于脏,反应到气色上就是不正常,谓之过溢,如黑色营养不入肾,反逆出来,心气喘满,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比如蔬菜),脾气不濡,胃气乃厚。饮食要淡,病时口味则厚重,青盐预防肾结石,食醋预防胆结石, 吃太饱,阳气不行,易诱发盲肠炎等。
内经说,四季之节气,因人不知顺应,必内伤于脏腑之间。人阴之生,在于饮食营养之酸、苦、甘、辛、咸五味之中,而伤阴的也因于此五味之中。例如过食酸物,肝中津液过盛,脾因而受损。人食咸味太过,肾气过大,造成骨大脾气易怒,肌肉较短皮肤粗糙,心脏受到压制。食味过甘甜,则胸内苦满胀闷,皮肤生黑,肾气受制而功能不正常。食味过于苦,脾赃无法运化营养,肌肉因
之衰退,但胃口过盛,造成恶性循环。食味过辛 辣,人之筋脉会失去力量,变为弛缓,精神变差。所以人食五味必相柔和,不可太过,则骨能正, 筋能柔,气血流畅,肌肉毛孔密合,人能如此则
精神与肉体必祥和无灾,谨慎严格的遵循此道,必能长寿健康。
李水华
会员
会员
  • UID201856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0
447楼#
发布于:2016-02-05 01: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年2月4日《黄帝内经》第6课心得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因天地有八方,东方吹的为婴儿风,东南方为弱风,南方为大弱风,西南方为鏌风,西方为刚风,西北方为大刚风,东北方为凶风。人随时都会被这八风所进,要是病邪趁身体虚时,进入五脏,这就是五风,春吹东风,要把颈项保护好,受病必先在头,易生鼻炎。夏吹南风,要保护要胸肋,受病及在脏,得病胸肋苦满。秋吹西风要保护好肩背风门肺俞穴位。受病其发在肩背位,风疾。冬吹北风,要保护好腰部肾俞穴,受病必中四肢关节,得病易生麻痹晕厥。长夏在四季交换时的中间地带,邪风进入位置在背椎的十一,十二椎俞穴位置,易患脾病时期,得病必里寒下痢。人在冬天不要过度运动,消耗体力,那就不容易生病。脾主湿,属土,主少腹。土湿生万物。任何东西都要一阳才会动,要是流汗湿了衣服就会换,疣就是汗主当湿造成。所谓精者,是生命之泉源,冬季懂得收藏不我外泄的人,春天不会得病,夏天出汗多的,秋天不生病,一般都一样。阳,在男为背,在女为胸,四季为春冬。腑,心肝脾肺肾。阴,男为胸,女为背,色淡,夏秋。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人的横膈膜是分清浊之用的,之上为心肺,为阳,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之下为肝,肾,脾,其中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为阴中至阴。当清浊不分时就会有病态,如大肠的浊气本来在横膈膜之下,可是太过时,冲过胃经到了印堂,就会阳明头痛,扎中脘,让浊气下降。阴阳交接的地方叫长夏,都为中央统治,春东方主青色,入通人体的肝脏,开窍于眼睛,主酸。
李欣
新手
新手
  • UID201860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2
448楼#
发布于:2016-02-05 08:21
 2016-2-4《黄帝内经》第6课学习心得
金匮真言论第四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东方婴儿风,东南为弱风,南方为大弱风,西南方为鏌风,西方为刚风,西北方为大刚风,东北方为凶风。病邪趁体虚进入五脏就是五风,春吹东风护好颈项,受病先在头,易生鼻炎;夏吹南风,护好胸肋,受病在脏,胸肋苦满;秋吹西风要护好肩背风门肺俞穴位,受病在肩背;冬吹北风,要保护好腰部肾俞,受病在四肢关节,易生麻痹晕厥。长夏在四季交换中间地带,邪风常在背椎的十一十二椎俞,易患脾病,得病必里寒下痢。人在冬天不要过度运动,消耗体力。脾主湿,属土,主少腹,土湿生万物,阳动则消,汗湿衣服则生疣。精是生命泉源,冬季要少欲,春天不会得病,夏天出汗多的,秋天不生病。阳,在男为背,在女为胸,四季为春冬。腑,心肝脾肺肾。阴,男为胸,女为背,色淡,夏秋。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人的横膈膜是分清浊之用的,之上为心肺,为阳,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之下为肝,肾,脾,其中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为阴中至阴。当清浊不分时就会有病态,如大肠的浊气本来在横膈膜之下,可是太过时,冲过胃经到了印堂,就会阳明头痛,扎中脘,浊气下降。阴阳交接为长夏,中央统治,春东方主青入肝开窍于目主酸。
许宏俊
新手
新手
  • UID2018568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449楼#
发布于:2016-02-05 11: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许宏俊申请签到,2016年2月5日《黄帝内经》第6课心得
金匮真言论第四
天地有八方,风向依四季的变化而有不同,由东方吹来的风名“婴儿风”,东南方吹来的风名“弱风”,南方吹来的风名“大弱风”,西南方吹来的风名“谋风”,西方吹来的风名“刚风”,西北方吹来的风名“折风”,北方吹来的风名“大刚风”,东北方吹来的风名“凶风”。
吾人随时都浸润此八风之中,当环境突变或起居不正常时或情志郁结不畅或饮食不节,身体内阴阳消长不平衡时,病邪就趁虚而入,渐渐进入五臓,这就是五风,造成病变。要深入了解,必须要从其生克制化之五行关系着手,有所谓四时之胜者,春盛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者。春吹东风护好颈项,受病先在头,易生鼻炎;夏吹南风,护好胸肋,受病在脏,胸肋苦满;秋吹西风要护好肩背风门肺俞穴位,受病在肩背;冬吹北风,要保护好腰部肾俞,受病在四肢关节,易生麻痹晕厥。长夏(四季交换中间地带),邪风常在背椎的十一、十二椎俞,易患脾病,得病必里寒下痢。人在冬天不要过度运动,消耗体力。脾主湿,属土,主少腹,土湿生万物,阳动则消,汗湿衣服则生疣。精是生命泉源,冬季要少欲,春天不会得病,夏天出汗多的,秋天不生病。阳,在男为背,在女为胸,四季为春冬。阴,男为胸,女为背,色淡,夏秋。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属阳。心肝脾肺肾五脏,皆属阴。人的横膈膜是分清浊之用的,之上为心肺,为阳,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之下为肝,肾,脾,其中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为阴中至阴。当清浊不分时就会有病态,如大肠的浊气本来在横膈膜之下,可是太过时,冲过胃经到了印堂,就会阳明头痛,扎中脘,浊气下降。阴阳交接为长夏,中央统治,春东方主青,入肝开窍于目,主酸。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