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保华
贫民
贫民
  • UID2018829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5
4485楼#
发布于:2016-03-07 08:45
@-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丁保华申情签到        2016年3月5日《黄帝内经》第29课学习心得
1、手臂内侧多青脉,病人有失血现象。尺脉缓而强,人非常疲劳。。一个人没有动非常安静却脉盛都是脱血。尺脉涩又滑则多汗,尺寒脉细会下痢不止,尺脉粗而热,则中焦会比较热。
2、人迎脉跳的速度很快,胸腔有积水。眼袋呈卧蚕有水病。小便黄红,但是睡眠还好,胆有问题。如果小便黄红,睡眠不好,则肝出问题。吃完饭又饿了则糖尿病。早上面肿是风症,脚胫肿是水病,眼睛黄是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则怀孕。
3、脉要顺从四时。风热之症脉反而静,下痢或失血脉实,病发在内而脉却虚而无力,病生在外而脉却重按才得,这都是难治之症,也就是反逆之脉。脉症不符,如便秘是实,本来应该脉大现在却脉很细。症状与节气逆四时都是难治。
4、胃气脉、三阳脉的关系:胃气来自食物,一个人断水不吃五谷杂粮会死,无胃气死。肝全是弦脉,肾全是石脉,没有胃气是真脏脉。病在皮肤表面,太阳脉洪大而长,少阳脉忽快忽慢,时长时短,少阳主开合,阳明脉浮大而短。
5、正常心脉:来时滚滚如珠状,触按时如圆珠子在转动。心有病,脉为勾,纯勾脉,心死;正常肺脉:像羽毛一样。肺有病,脉不上不下,如鸡的羽毛,没有胃气肺死;正常肝脉:像树枝一样,细软有力。肝有病:滑而有力,肝死:脉如弓弦一样绷紧;正常脾脉:很稳定很柔软。脾有病:尖锐如鸡之抬足;脾死:如鸟嘴之尖喙;正常肾脉:沉脉。肾有病:越按弹得越强,肾死:摸上去如弹石头一样。
6、玉机真脏论:常脉与病脉:春天是弦脉,肝脉太过:病在外,人会健忘,头昏、癫痫,肝实,母能令子虚,泻心火的药。不及:体内有病,胸痛澈背,虚,子能令母实。补心火,补肝的不及;泻心火,实则泻其子,肝家的实症泻心脏的实。
李水华
会员
会员
  • UID201856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0
4486楼#
发布于:2016-03-07 08:46
中医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0306《皇帝内经》第30课心得

9手部的脉出现盛大且内滑而坚搏者, 此病必在外,是阳气出表与病邪相抗之象。
10手部脉如出现小而坚实之状,这是内病
11手部脉呈小面微弱,重按之则四散, 此病已久,病人气血两虚。
12手部脉如浮且滑而快者,是新得之病,病人免疫系统受病激而壮盛之自卫能力表现。
13手部脉如急状,此病乃疝气或脐之部位疼痛,此阳气受阻于下焦腹部,多因寒。
14脉出现滑动上下状,这是风病
15脉形重按即散出,衰示病人有麻木 不仁的病。因气血不足,无法润养皮肤关节乃致。
16脉形呈缓慢但滑动上下状,病人必 有内热之病。
17脉如盛大而紧,此必有胀满之病。 举凡脉象顺从阴阳之变化,此病易治;脉反
逆阴阳不合于四时,此病必难治。
脉不合乎四季之变化,又有五臓相克之现 象,此病难治。
诊尺脉时须注意下列事项:
1凡手臂多呈现青色之血管,表示病人失血过多。
2尺部之脉缓而散,易疲劳倦怠。
3人安卧于床,但脉形却盛大,此即“脱血”现象,人必极虚。
4尺脉如按而形散且上下滑动,必因津液不足故知病人必过量出汗而致。
5尺部之肤如冰冷且脉形细小,为里寒已盛,病人必下痢不止。
6尺部之肤若热,且脉又较粗大,此即 “热中”,也就是中焦内热壅盛状。

见到病人之脉为纯弦之象,此为肝绝,因金 克木,故病人必于庚辛之金日而死。见到纯钩之心脉,心脏已衰,病人易死于属水之壬癸日。见到纯代之脉,病脾气已绝,病人常于木气最旺之甲乙日死,因木克土也。见到纯毛之肺脉,此肺气已失,病人常于丙丁火气最旺之日死,因火克金也。见到纯石之肾脉,为肾气已绝,病人常于戊己之土日死,因土克水也。举凡见真臓之脉, 皆为必死之象,且由脉状可知何日死。

人迎之脉动若速,病人必喘息咳嗽剧烈,此 胸中有水也。目之四周稍肿,有如蚕形横卧之状, 必腹中有水。若病人小便黄且红,仍能安眠者, 此为黄疸。刚吃完饭又生饿感者为“胃疸”,胃热过盛状。人面肿者,为风病。足胫生肿者,为水病。人目黄浊者为“黄疸”。妇人心经自通里 到神斗处脉动甚者为有子也。

人之脉有违逆四季时节者,也有顺从时节 者,从不隐藏其形式也。春夏乃生长之时节,脉 形反瘦,秋冬为收藏之时节而脉形却反浮而大, 这就是逮逆四时也。病人有风热之症而脉反静, 下痢或失血频率反呈实状,病发在内而脉却虚而 无力,病生在外而脉却重按乃得而形又散,此皆难治之病,这就是反逆之脉,同时反四时,皆为危症。
人食五谷为生命的本源,所以一旦水谷缺乏则人必死。如同人之脉中无胃气一样,为必 死之兆。所谓“无胃气者”,就是出现真藏之服象,诸臓皆不受胃纳之精也。脉中无胃气者,即是肝呈全弦无缓之象,肾呈全石无缓之象也。
人体阳脉盛时,脉形洪大且长形,为太阳脉,如脉现忽快忽散,时长时短,为少阳脉。如现浮大而形短者,为阳明之脉。
平常的心脉,其来时滚滚如珠状,触按时如
 圆珠子在转动状,这名之为“心平”。夏季时以 有胃气之脉为本,心脉在夏季最盛,心有病时,
脉搏粗大且连续而至,脉行屈曲之状,此为“心 病”。将死之心脉,会出现寸口脉曲,而后脉不 断拥至,如兵器中之长钩,此为心死之脉。
正常的肺脉,如榆荚之落地,静静的飘动, 软绵绵的,名曰“肺平”。秋季肺气当旺,仍需有胃气之缓象。病肺之脉,无论沉浮,按之如鸡羽一样,无依无靠,不浮亦不大,此为“肺病”。 肺死时,其脉如物之浮水面,如风吹毛发状,这叫“肺死”。

正常的肝脉,搏指软绵,如钓竿末稍般,有 弹力中带软象,这叫“肝平”。春季肝木正盛, 但仍须带胃气之缓象,才是正常。肝病时,脉形会充实而滑
胡林波
贫民
贫民
  • UID2017752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2
4487楼#
发布于:2016-03-07 08: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6年3月6日《黄帝内经》第30课心得
       脉顺阴阳易治,逆阴阳难治。如摸到心脏脉小而无力,看气色讲话无力,面色苍白,此为脉色相合。脉大如钩却无力,面色苍白为脉色不合,是心脏到极限了。
      阴丧失到极限阳一定会浮出来,阴和阳是相对的。
        手臂内侧青经很多是病人失血过多缺血的现象。
        尺脉缓而濇,人非常疲劳,倦怠,人之所以精神好,是阴的平衡,阴如果虚了,营养又不够了,病人就没有力量。一个人安静的状态下脉盛,为脱血(脱血者阴虚,阴虚阳就亢)。
       尺涩脉滑,为多汗,因尺部属肾,肾主水。尺寒脉细,会下利不止。尺脉粗常热者为热中,中焦热甚。
      天干地支讲的是奇恒揆度。
      肝病见庚辛日(金)会死,心有病见壬癸日(水)会死,脾见甲乙(木)日死,肺见丙丁(火)日死,肾见戊己(土)日死。
      是谓真脏脉见者死,是按照五行相克理论来推算。
     颈脉(人迎)动喘疾咳,为胸中有水。
望诊
      眼袋肿起如卧蚕之状,为有水,眼袋光亮代表子息非常好,只有右边有生下是女儿,只有左边有生下都是儿子,如果有黑黑的出现,儿子会夭折。
     小便黄且红但睡眠好,是胆出问题,不能睡是肝的问题,吃完饭就饿为胃疸,即消中(糖尿病),晨起脸肿为风证,要吃去风药,夜间不要吹风。足胫肿是水,面脚都肿是风水。目黄者为黄疸。
妊娠脉
         1,手少阴脉动甚,在手腕尺侧筋的附近。  
         2,尺脉盛,阳脉分两路。
下针时伤到动脉即伤到阴,伤到阴不易恢复。
       脉要顺从四时春浮,夏洪,秋毛冬石,春夏脉沉,秋冬浮大,为逆四时之脉,为凶。
       风热而脉静,泻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涩坚者,为反四时,都难治。
      逆四时是指节气,反四时是指症状。
胃气脉与三阳脉的关系
       人以水谷为本,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胃气来自食物,所以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以失胃气就是真脏脉。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病在皮肤表面。
       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时大时小,时快时慢,因少阳主开合。
       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胡林波
贫民
贫民
  • UID2017752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2
4488楼#
发布于:2016-03-07 08: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6年3月6日《黄帝内经》第30课心得
       脉顺阴阳易治,逆阴阳难治。如摸到心脏脉小而无力,看气色讲话无力,面色苍白,此为脉色相合。脉大如钩却无力,面色苍白为脉色不合,是心脏到极限了。
      阴丧失到极限阳一定会浮出来,阴和阳是相对的。
        手臂内侧青经很多是病人失血过多缺血的现象。
        尺脉缓而濇,人非常疲劳,倦怠,人之所以精神好,是阴的平衡,阴如果虚了,营养又不够了,病人就没有力量。一个人安静的状态下脉盛,为脱血(脱血者阴虚,阴虚阳就亢)。
       尺涩脉滑,为多汗,因尺部属肾,肾主水。尺寒脉细,会下利不止。尺脉粗常热者为热中,中焦热甚。
      天干地支讲的是奇恒揆度。
      肝病见庚辛日(金)会死,心有病见壬癸日(水)会死,脾见甲乙(木)日死,肺见丙丁(火)日死,肾见戊己(土)日死。
      是谓真脏脉见者死,是按照五行相克理论来推算。
     颈脉(人迎)动喘疾咳,为胸中有水。
望诊
      眼袋肿起如卧蚕之状,为有水,眼袋光亮代表子息非常好,只有右边有生下是女儿,只有左边有生下都是儿子,如果有黑黑的出现,儿子会夭折。
     小便黄且红但睡眠好,是胆出问题,不能睡是肝的问题,吃完饭就饿为胃疸,即消中(糖尿病),晨起脸肿为风证,要吃去风药,夜间不要吹风。足胫肿是水,面脚都肿是风水。目黄者为黄疸。
妊娠脉
         1,手少阴脉动甚,在手腕尺侧筋的附近。  
         2,尺脉盛,阳脉分两路。
下针时伤到动脉即伤到阴,伤到阴不易恢复。
       脉要顺从四时春浮,夏洪,秋毛冬石,春夏脉沉,秋冬浮大,为逆四时之脉,为凶。
       风热而脉静,泻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涩坚者,为反四时,都难治。
      逆四时是指节气,反四时是指症状。
胃气脉与三阳脉的关系
       人以水谷为本,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胃气来自食物,所以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以失胃气就是真脏脉。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病在皮肤表面。
       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时大时小,时快时慢,因少阳主开合。
       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4489楼#
发布于:2016-03-07 08: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 蔡彩婵 申请签到
2016年3月06日《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玉机真脏论篇
1.春~肝,东方木,弦脉。春季万物始生,因此脉气较软而虚滑轻松,形如弓弦一样较长且直,为弦脉。
春脉太过,气来实而强,病在外。太过会使人善忘,头昏而两眼发黑而晕阙。
春脉不及,气来实而微,病在里。不及会使人胸部作痛,牵连背部,往下则两膝位胀满。
2.夏~心,南方火,钩脉。夏季万物生长茂盛,脉气来盛去衰,来时充盛,去时轻微,犹如钩之形象。
夏脉太过,气来去亦盛,一息5-7至,病在外。身热肤痛,甚至出现皮广化脓红肿的浸淫疮,又称丹毒。治疗原则“母能令子虚”。
夏脉不及,气来时不盛去时反盛,同寸脉微弱,尺脉盛大,病在里。人心情烦躁,热上入肺则生咳嗽吐痰,热向下则气泄或下血。“子能令母实”,补益肠胃,肠胃调好,心气不足即愈。
3.秋~肺,西方金,浮脉(毛脉)。秋季万物收成,肺主皮毛应浮于表面,因此脉气来时轻虚以浮,轻浮于皮表,来急去散。
秋脉太过,气来如按羽状,中央坚硬两边虚空。病在外,病人气上冲胸而背痛,胸中不舒服而欲吐。背是阳气所在,肺是诸阳之会,常人肺气肃降,现阳太过,阳气上冲,则出现背痛、欲吐。
秋脉不及,气来浮软而微,脉形如羽毛一样但应手则微弱,一息3至。病在里,会发生气喘,呼吸急促且咳嗽不断。气若上冲不止,会咳血,气若下降则会气喘不止,有喘息声音。常人阳能守,阴归经,血才能在经络中不逆流,阳不足,经脉会逆流,因此肺阳虚时会吐血。出血时无止血法,只要补足阳气。血自然止住。
4.冬~肾,北方水,沉脉。冬季万物闭藏,脉气来时沉以搏。
冬脉太过,气来如弹石坚硬。病在外,使人精神不振,极易疲劳,身体懈怠,脊骨疼痛,气短,呼吸很浅,病人不喜发言。
冬脉不及,脉去虚数,如同数种细脉相聚在一起。病在里,令人胸中空空如悬,好像饥饿一样。腰部寒冷,脊椎酸痛,下腹胀满,小便淋沥不畅。
5.长夏~脾,中央土,脾之常脉。脾在四脏中央,脾主四肢、肌肉、少腹,为孤脏。主要功用是对肝、心、肺、肾脏贯注胃气,是动能之源。脾脏正常时,为人之常态,一般无法知道,但脾一旦失去作用,则脉会明显的反应出来。
脾脉太过,气来如流水,连续状而不停止。病在外,人四肢不能举。
脾脉不及,气来尖锐如鸟之喙,跳跳停停。病在中,使人九窍不通,曰重强。
陶原
侠客
侠客
  • UID2018322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9
4490楼#
发布于:2016-03-07 08: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636日《黄帝内经》第30节学习心得:  

    脉与四时相应为順,即使患病,亦无其它危险。如脉与四时相反,病是难以治好的。 手臂内则青筋很多,表示失血,血不够,平血的现象。
     “
尺脉缓涩,谓之解亦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脉是阴脉,如果缓缓而强,人会很疲劳,疲倦。大,有精神,体力是因为阴和阳能够平衡,如果阴虚了,就没有力量了。如果一个人平躺着,脉还是很盛,这都是脱血的表现。当人失血后阴就虚了,这时阳就亢起来了。
      “
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部的脉又涩又滑,就会多讦。因尺主肾,主膀胱主水。尺寒脉细,肛门会下利不止。尺脉粗,常热者,中焦比较热。
     
肝之真脏脉出现,至庚辛日死,心之真脏脉出现,至壬癸日死。脾之真脏脉出现,至甲乙日死。肺之真脏脉出现,至丙丁日死。肾的真脏脉出现,至戊己日死,这就是真脏脉出现死亡的日期。
     
人迎脉博动很快,并见喘咳症壮,这是胸腔里有水。 目里微肿如卧蚕起之状,就是眼代的地方肿起来如蚕眠之状,也是有水病,溺黄赤安卧者,黃疸,小便颜色而且红,这个人睡眠又好,这是胆出问题了。如果小便黄赤,又不能睡,是肝出问题了。
       “
己食如饥者,胃疸,刚吃饭又饿了,是消中。 面肿曰风,是面部浮肿为风。 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皆妊子也。脚胫肿为水,如果脸也肿,脚也肿是风水。眼睛黄的是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的,是怀孕的现象。
     
脉要順从四时,春天的时候,脉要比较浮大,夏天脉要大。如果秋冬脉变得浮大,春夏的脉变得反而细小,也就是说:  春夏膜到秋冬的脉,秋冬膜到春夏的脉,这是逆四时,跟四时不能搭配,这是凶。 一般来说,如果得了风热的病,脉应该浮数,现在看这个风热但是脉很静,反而在里面,这是逆。 沲泻脱血的病,脉应该虚,反见实脉,病在中焦。 脉应实而反见虚,病在外,脉应浮滑,反见涩坚,这样,病全难治,是因为违反了四时。
     
人的生命以水谷为本,所以断绝了水谷,就要死亡。脉没有胃气,也是要死亡的。 什么是无胃气,就是仅见真脏脉,而攻有冲和胃气的脉,所以说脉无冲和胃气,就是肝脉不见弦象,肾脉不见石象。
      “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太阳脉至,洪大以长。所谓大阳脉就是皮肤最表面的病,病在皮肤最表面的时候,膜上去的脉是洪大而长,这是病也经进入少阳了。阳明的脉至,浮大而短,脉是9分与一寸,超过了,是长,没有9分就是短了。阳明脉短而盛大,太阳脉比较洪大,长一点。 心脉来时,像一颗颗珠子,连续不断地流转,这是正常平脉。 夏时是以胃气为本的,(胃气是缓,有力,一息4~5)
       
如果心脏有病了,脉就显出非常急数,带有微曲之象,这是病脉。在左手寸的地方是心脉,来时行如钩,微曲,这是心脏有问题了。 如果心脏快要停掉了,前是曲的后是居的,弯曲的,纯钩脉,也经沒有胄气了,没有胃气的脉来很强硬,这是死脉。
       
肺脉来时,轻浮虚软,就象羽毛一样,中闻有个梗,肺主皮毛,轻轻就可以膜到,肺脉是在右寸这里,在膜脉的时候,一息五至,而且缓而有力,这是有胃气的脉,是常脉。 秋季是以胃气为本,如果脉来上下,如摩鸡的羽毛一样,毛中含右坚硬之意,这是病脉。 如果脉来如草浮在水上,如风吹毛动,像这样的轻浮就足死脉,这是没有胃气了
       
肝脉来时,像举着竿子,竿子末梢显得长而软,这是平脉,春季是以胃气为本,肝脉在右边关的地方。膜上去细软,一息4~5至,有力。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就是脉变时,象膜到一根水管,水很实很快,这是肝生病了。 如果肝脉来急而有经,像新张弓弦似的,这是死脉。
       
脾脉来时,和柔相附有神,像鸡爪落地一样,是缓缓的,这是平脉。 长夏季节是以胃气为本的,如果脉来充实而数,像鸡的往来急走,就是病脉。 如果脉来如雀啄,如乌跃跳之数,如屋漏水一样,地点滴无伦,如水溜之速,这是死脉。
     
冬时是以胃气为本,在左边的尺脉是肾脉,肾脉沉到骨边去了,是一息5至,在重按脉就沒有了。 肾有病时,你越按,他弹的越强。速度加快了,如果肾脉膜上去象弹石一样,这是快死了,肾功能没有了。
     
春脉是肝脉,属东方的木,具有万物生长的气象,因此它的的脉气弱软轻虚而滑,正直而长,所以叫做弦。如果与此相违背,那就是病脉。 脉气平吋,实而且弦,这叫做太过,病在外,如脉气来时不实而且微弱,这叫做不及。病在内。 太过了会使人善忘,发生目眩冒闷头痛,如果不及,会使胸部作痛,牵引背部,向下两胁胀满。因我们的肝经终到眼晴,头顶到百会。所以太过会头昏,发癫痫,不及会造成胸痛引到背则丙胁胀满。 太过与不及,我们可以用补南泻北的方式,母能今孑虚,子能令母实。所以肝脏的实症我们泻心脏的实。
石丽
侠客
侠客
  • UID2018729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9
4491楼#
发布于:2016-03-07 09:20
@教官-深圳-林金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石丽申请签到,2016-3-6《黄帝内经》31课心得
正常的心脉,其来时滚滚如珠状,触按时如 圆珠子在转动状,这名之为“心平”。将死之心脉,会出现寸口脉曲,而后脉不 断拥至,如兵器中之长钩,此为心死之脉。
正常的肺脉,如榆荚之落地,静静的飘动, 软绵绵的,名曰“肺平”。秋季肺气当旺,仍需 有胃气之缓象。病肺之脉,无论沈浮,按之如鸡 羽一样,无依无靠,不浮亦不大,此为“肺病”。 肺死时,其脉如物之浮水面,如风吹毛发状,此 曰“肺死”。
正常的肝脉,搏指软绵,如钓竿末稍般,有 弹力中带软象,此曰“肝平”。肝将绝死时,脉形必劲急如弓弦一样的绷 紧,此曰“肝死”。正常脾臓之脉,缓和且柔软,好像难足踩地 一样柔软有力,此曰“脾平”。长夏之季脾气当 旺,仍须有冑之缓和脉为本。病脾时,其脉充实 而满且数,如鸡抬足之状,此曰“脾病”。脾死 之脉,其形如鸟嘴之尖喙,如鸟足之细,如屋沿 漏水下来一样,像水流去一样,此曰“脾死”。
正常肾臓之脉,其形沈而如钩,按之愈坚, 此曰“肾平”。冬季肾气当旺,即令肾脉亦不可 无胃气之缓象。肾病时,其脉来如拉长之葛藤一 样,按之愈坚,此曰“肾病”。肾死之脉,如拉 索一样的绷紧,且急速移动,重按之如石头撞壁 反弹回来的样子,此曰“肾死”。
玉机眞藏论篇第十九
春脉就是肝脉,弦脉。
脉呈太过表示病人善忘,头脑 不清昏昏然,眼目髪黑而晕厥。如为不及,会令 人胸痛牵引背都,向下发展为两膝位胀满等症 状。
夏脉心脉为钩脉,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欬唾,下为气泄。
今人全身发热而 皮肤痛,甚而出现皮广化脓红肿的浸淫疮(丹 毒)。不及时,会今人心情烦躁,热上入肺则生 咳嗽吐涎,热向下则生气泄或下血等症。
秋脉是肺脉,为浮脉。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 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 闻病音。
冬脉为肾脉,为沉脉。太过之脉使病人出现极易疲劳 的症状,背脊痛且呼吸很浅,病人不喜发言。若 是“不及”之脉,则会令人胸中空空如悬,好像 饥饿一样。腰部寒冷,脊椎酸痛下腹胀满,小便 淋沥不畅。
脾脉为缓脉,是中央土也,位四臓之中央, 主要功用在对肝、心、肺、肾脏贯注胃气,这是 动能之源。 脉呈“太过”状,表示病人四肢 不举且有沉重感;若呈“不及”状,则病人的五 官及大小便必丧失功能闭塞不通,会使五脏之气混乱,又名“重强”。
何丽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84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492楼#
发布于:2016-03-07 10: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6年3月6日《黄帝内经》第38课心得

第二十三篇  宣明五气

五味进入人体,各以其性而各入所应归之脏。酸味入肝,辛味入肺,苦味入心,咸味入肾,甘味入脾,这是五味之入。五脏的气有病时,如心病为噫气,肺为咳气,肝为多话,脾为吞酸或吞苦味,肾为喜欠易嚏。六腑有症状时则会出现,如胃有病则生逆气打嗝,精神易恐。大小肠有病时则生下痢。下焦有病时则生水气肿胀。膀胱有病则小便不通利,如缓弛则尿失禁。胆有病则易怒。这是五种病症。
五脏各有其独立精气,但有时会集中在一起。如精气集中在心则生喜,集中在肺则生悲,集中在肝则生忧,集中在脾则生惧,集中在肾则生恐,这是五气集中时产生的状况。人在虚弱时,气就会集中在虚弱之处,故反之亦可由病人的情志而察觉出何处生病。
五脏各有所恶,即有所伤也。如心会伤于热,肺会伤于寒,肝伤于风,脾伤于湿,肾伤于燥,这是五恶。
又五脏各有所主之津液不同,心之液为汗,肺之液为涕,肝之液为泪,脾之液为涎沫,肾之液为唾液,这是五液。
五味所禁忌的,如辛味能使气散走,故凡气病必不可多食辛味,咸味能使血脓,故凡血病之人不可多食咸味。苦味入骨生燥,故骨病之人不可多食苦味之物。甘味入肌,凡肌肉有病不可过食甘味。酸味走筋,过食酸味伤筋,故凡筋病之人不可食酸物。这是五种禁忌,切不可多食。
五病之所成,凡阴病必发于骨,阳病必发于血,阴病必发于肉。阳病多发于冬季,阴病反发生在夏季,这是五发。
邪入体内造成变乱,如邪进入阳腑则生狂症,邪入阴脏则生痹病。邪与阳气相争,则生癫疾,邪与阴气相争则生瘖哑。病邪由阳进入阴则病静,病邪由阴出入于阳则生怒,这是五乱。
五邪可由脉上察出,春季得秋之毛脉,夏季得冬之沉脉,长夏得春季之弦脉,秋季得夏之洪脉,冬季得长夏之缓脉,皆时节与脉症相克,此名“阴出于阳”,病人善怒且属不治之危症,是故五邪皆同样为不治之症。
五脏中所收藏的精神面,又各有其司,心藏神明,肺藏人之魄,肝藏人之魂,脾藏人之意念,肾藏人之志气,这是五脏各有其藏。
五脏又各有其主要之外象,心主人之血脉,肺主人之皮毛,肝主人之筋,脾主人之肌肉,肾主管人的骨骼,这是五脏各有其所主。
人受五种过劳所伤各有不同,人若久视必伤血,久以懒散必伤气,久坐不起必伤肉,久立工作必伤骨,久行于路必伤筋。这是五种过劳产生的人体伤害。
五脏之脉形各有不同,肝脉如弦,心脉呈长钩状,脾脉如代时缓时速,肺脉如羽毛,肾脉如水中之石。这是五藏之正脉。
何丽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84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493楼#
发布于:2016-03-07 10: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7班何丽苹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人受五种过劳所伤各有不同,人若久视必伤血,久以懒散必伤气,久坐不起必伤肉,久立工作必伤骨,久行于路必伤筋。这是五种过劳产生的人体伤害。
五脏之脉形各有不同,肝脉如弦,心脉呈长钩状,脾脉如代时缓时速,肺脉如羽毛,肾脉如水中之石。这是五藏之正脉。

第二十四篇   血气形志

人体中气血正常的比值如下:
(一)太阳为多血少气之经
(二)少阳为少血多气之经
(三)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
(四)少阴为少血多气之经
(五)厥阴为多血少气之经
(六)太阴为多气少血之经,这是天生的正常值。
又足太阳与足少阴互为表里经,足少阳与足厥阴互为表里经,足阳明与足太阴互为表里经。
手太阳与手少阴互为表里经,手少阳与手厥阴互为表里经,手阳明与手太阴互为表里经。这是手的阴阳关系。
吾人从脉诊或经格之走向,察知各阳经阴经病变所在。治病之初,必先去郁结不通之血络,可立去其病之苦痛,再观察病邪之有余与不足,然后对症去其所过之处,补其不足之处。
背部俞穴的测量法,首先以草量两乳之距离,取中间位对折成正三角形,再把其顶点置大椎穴位,使底边成水平时,则两下角所到之处即为肺俞穴也。再将三角形下挪三椎,两底角所到之处即为心俞。再向下挪三椎处,两底角左侧之位在正是肝俞穴,右角之位是脾俞穴,再向下挪三椎,两底角所到之处即肾俞穴。这是五脏的俞穴施用针灸的穴位也。
人但求外在之享乐,而内心痛苦,此令病生于血脉,治法在针与灸上。人求欢乐避甚志悦过甚,则病生于肌肉,治疗以针石之术。人在生活上清苦但情志喜悦,此易生病于筋,则须以热药来熨炙。人生活清苦情志不舒,病易生于咽喉,治之则以百种草药。动作急速常生惊恐,以致经络不通,病发为麻木不仁,其治以按摩手法内用酒炖汤药,这是五种情志所生之病也。
用刺法时须注意,刺阳明经时可出血出气,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刺少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太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但忌出气。

第二十五篇  宝命全角论

黄帝问道,天包含万物,地又承载万物,其间孕育了世上一切生物,而其又以人为最贵。人禀受天地之精华,按照四季循环的自然法则而生成,不断重复的生、长、收、藏四大功能,即令王侯庶民每人都有愿望,希望一生中都不至患病。但很多疾病,常没有表症,人们不知何时疾病已入侵体内,日久病深,常附着在骨髓上,以致不治。我曾深思过,若用针去其病,不知可有好的方法吗?
歧伯回答道,咸味重的水,放在器皿中,其外壁会有湿气渗出,将断的琴弦,会发出嘶浊的败音。春季树木兴发茂盛,是因为此树在冬季有收藏许多养份而致。病已深重的,病人会发出打嗝或噫气,表示胃气已绝。人若有此三种现象,就是内脏已然损款,再强的药亦无法治疗,治疗只会增加皮肤损伤,肌肉消弱,以致腐败殆尽,无法挽救。
黄帝问,我遇到如此患者,心中会乱而迷惑,无从施治,病情愈演愈烈。若百姓知晓,必以为我是极不仁之贼,其如何是好呢?
歧伯回答,人的生命,受制在天地之间,天阳地阴相合而生成“人”人能不违反天地四季之运行,则天地会像父母一样对待你。能知万物发生之大道的人,名叫“天子”犹天之子一样。
天有三阴三阳的六气,人亦有三阴三阳的十二经。天有寒暑的交替,人身上有虚实的变化。能够经历天地阴阳之变化而生存者,乃因不违反四季之变化法则。人能知十二经脉之理法者,则不会为任何邪说影响理智的判断。能知自然中八风的变化,阴阳五行的互相关系,熟于虚实的消长情形,随心所欲的施用针法,不会有误差,这都很依靠了解透彻自然法则与人体关系,从而明察秋毫,用心体悟方可做到的。
黄帝问,人体内有形可见的运化过程,绝不出阴阳的范畴。天阳地阴之相合,分为中央与八方,名为九野,分别受四季之影响。月有盈亏,日有长短,天地万物,不可胜数,但其根本所在,仍在虚实,请扼要为我说明虚实补泻之理。
歧伯回答道,木受到金,会被伤伐,火受到水而灭,土遇木而能通达,金遇到火而会熔缺,水遇到土而阻塞,万物都是如此的,无法一一尽述。
针法可公布给天下的有五种,今人民居盛世只知如何暖衣饱食,对于此类学术已无法尽知了。
(一)治神,教民如何养神之正,神正病不生焉。
(二)知养身,教民如何养身,使本强病邪不入焉。
(三)知毒药为真,教民运用药物的正确法则。
(四)制针石小大,制作针灸器材,使有一定的规格。
(五)知府藏血气之诊,教民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之变化。
以上五法能确实建立,人人都知何时当先用何法。观今世之刺法,但知虚证用补法,实满者用泻法。人人都仅止于此。如果知顺应天,则地必随之更动,和顺之速如石落地响声随起一样,针法之立竿见影在此。道中本无鬼神之分,只是它是一贯的,从未改变过的。
黄帝问,请问什么是道?
歧伯回答道,刺法之精神是首先患者与医师必先凝神静气,精神专一,俟患者神志已定,再诊察患者的三部九候之脉,然后再施予刺法,针刺入后,俟各脉病状完全消失,所在症状都消除,这就是内外阴阳都已调和了,切不可以病情的变化为优先处理,如此可以用针轻易的调和人体内的气血,方可施术于他人。
人的病分虚实。得五虚的病人,切勿任意施用补法,对五实的病人勿避而远之,不敢接近。医者须凝心静气,掌握患者气之动向,抓住时机,间不容瞬的施予针刺,如此针术的运用方可出神入化,好象完全无我的存在一样,甚至微妙无法形容。气聚之时,好象乌鸦一样不知从何而来都聚在一起,气散之时,则如群鸟四散飞起一样的快速。因此针的运用,好象拉满的石弓一样,时机至时,立刻发射,抓住时机是唯一致胜的要诀。
黄帝问,要如何虚其实,如何实其虚呢?
歧伯回答道,刺虚者,须俟气至且充实起来,刺实者,须俟气至而病处渐虚下去。凡经脉之气因针刺而至,则须谨慎的守住,勿令其散失。至于针刺的深浅,决定在临床上施针之人依病人状况而定,近取穴与远取穴合而为一。针刺时,须如临深渊一样的小心谨慎。手如握老虎一般不使其伤人。施术者全神贯注,心无二用的专心完成,这方是万全之针术。
袁小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55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0
4494楼#
发布于:2016-03-07 11:29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3月5日黄帝内经第29课心得
1、 正常人的脉象:一呼脉跳二次,一吸脉跳二次,呼吸之间,脉跳一次,因此呼吸间,脉共跳五次,称“平人”。
2、 如医生吐一次气,病人脉跳一次,吸一次脉跳一次,这是阳气不足。如医生一呼,病人脉跳三次,一吸,病人脉跳三次,有急躁的现象。如尺之皮肤较热,是温病,尺之皮肤不热,脉速但内气机有加速象,此为风病,如脉内出现流动不畅之感,是涩脉,病人必有痹病。人的一次叶气,脉跳四次以上者必死,脉已不跳动时亦死,脉形忽快忽慢者亦死。
3、 人身上的阳气都源于胃,人一旦无胃气,就是“逆”,凡逆者必死。春季为弦脉,夏季为钩脉,秋季为毛脉,冬季为沈脉。
4、 胃的大络,名“虚里”。于左乳之下,是胃气根之所在。(1)寸脉出现短脉,此人必头痛。(2)寸脉出现过长之脉,病人必有足病。(3)寸脉坚而搏出表面,病人必有肩背痛。(4)寸脉沈而坚实,病在中在内部。(5)寸脉浮在皮表且盛大,病在表。(6)寸脉如沈而微弱,病人里阳不足,有往来寒热或肠子下附或下腹疼痛。(7)寸脉如沈而横跳,必腹中有瘀积之病。(8)寸脉沈而缓,也是往来寒热。(9)寸脉盛大且滑而坚,病必在外。(9)脉小而坚实,必病生内。(11)脉小而微弱,按之则四散,此为久病。(12)脉动浮且滑而快者,是新病。(13)脉动如急状,此病为疝气或脐之部位疼痛。(14)脉出现滑动,为风病。(15)脉天重按即散出,病人有麻木不仁之病。(16)脉缓慢但滑动上下状,病人必有内热之病。(17)脉如盛大而紧,必有胀满之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3月6日黄帝内经第30课心得
1、 诊尺脉注意下列事项:(1)凡手臂呈青色之血管,表示病人失血过多。(2)尺脉缓而散,即易疲劳倦怠。(3)人卧于床,但脉形却盛大,人必极虚。(4)尺脉形散且上下下滑动,必过量出汗而致。(5)尺之肤如冰冷且脉形细小,病人必下痢不止。(6)尺部之肤热,且脉又粗大,即为“热中”。
2、 肝病之脉为纯弦之象,病人必于庚辛之金日而死。见到纯钩之心脉,病人易死于属水之壬癸日。见纯代之脉,病人常于木气最旺之日死。见到纯毛之肺脉,病人常于丙丁火气最旺之日死。见到纯石之肾脉,病人于戊已之土日死。
3、 病人小便黄且红,为黄疸。刚吃饭又饿了为“胃疸”,人面肿者,为风病。足生肿者,为水病,人目黄浊者为“黄疸”。
4、 病人有风热之症而脉反静,下痢或失血频率反呈实状,病发在内而脉却虚而无力,病生在外而脉却重按乃得而形又散,此为难治之病。
5、 人所食五谷为生命的本源,若无水则人必死。脉中无胃气者,必死。
6、 人体之阳脉盛时,如见脉形洪大且长形,此为太阳脉,如脉现忽快忽散,时长时短,此为少阳之脉。如现浮大而升腾短者,则为阳明之脉。
7、 正常的心脉为来时滚滚如珠状。正常的肺脉,如榆荚之落地,软绵绵。正常的肝脉,搏指软绵,有弹力中带软象。正常脾脉,缓和且柔软。正常肾脉,其形沈而如钩,按之愈坚。
8、 春脉就是肝脉,是肝气最旺之时。脉气来时坚实且强,这就是太过,病生体外。脉天太过表示病人善忘,头脑不清昏,眼目发黑而晕厥。如为不及,会令人胸痛牵引背部,向下发展为两膝位胀满等症状。
文建宁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2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0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495楼#
发布于:2016-03-07 15:05
@教官-伊犁-慕利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2課心得:




风是百病的源头。
风寒侵入了人体,就会让人的毫毛都竖起来,皮肤闭塞,内里发热。此时,用汗法可治好。(太阳症,可汗解)
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麻痹、肿痛等症状,此时可以用热敷、拔火罐、艾灸或针刺等方法治好。
如果再耽误下去,病气就会传行病留止在肺部,这就是肺痹,表现为咳嗽气喘
如果还不治疗,就会从肺传行到肝(金克木),这时病名叫“肝痹”“肝厥”,表现为肋痛、不思饮食等,此时可以按摩或针刺治疗好
如果仍不治疗,就会从肝传行到脾(木克土),这时病名叫“脾风”,表现为黄疸、腹中热、烦心、小便黄色等,此时可以按摩、药物和汤浴治好
如果仍不治疗,就会从脾传行到肾(土克水),这时病名叫“疝瘕”“蛊病”,表现为少腹蓄热作痛,出汗等,此时可以按摩、药物治好
如果仍不治疗,就会从肾传行到心(水克火),这时病名叫“稧病”,此时可以艾灸、药物治疗
如果仍治不好,十天以后死
如果病邪由肾脏传行到心脏,心又反传到肺(火克金),又发寒热,三天就死


如果是受外伤、或者卒发的疾病,就不用按照以上的顺序和时间来判断死期
人的情志(忧恐悲喜怒)也会影响病气的传行:
过喜伤心,肾就会过来再伤它,加重病情(水克火)
过怒伤肝,肺就会过来再伤它,加重病情(金克木)
过思伤脾,肝就会过来再伤它,加重病情(木克土)
过忧伤肺,心就会过来再伤它,加重病情(火克金)
过恐伤肾,脾就会过来再伤它,加重病情(土克水)


以上5个情志,配合5脏,共有25种病的传化


形伤+气伤,6个月死
胸:阳气之位
人的形是阴,力量是阳


形伤、气伤,是月计算死期
见真脏脉,是按日子来计算死期


毛:气之余,
发:血之余




如果由于争气一时暴虚,外邪突然侵入人体发病,五脏阻塞了,脉道不通了,比如高空坠落或者溺水等,这样的突发疾病,无法预测死期。
如果摸不到脉了,或者脉一息六至以上,也看不到有形伤,并且也摸不到真脏脉,也是要死 的


肝脏的真脏脉:来的时候内外劲急,如同摸这刀刃一样,又好像是张开的弓弦,面色青白而不润泽,毫毛也枯损不堪,死症
心脏的真脏脉:来的时候坚而搏指,象摸到一串薏仁小而坚实,面色赤黑而不润泽,毫毛也枯损不堪,死症
肺脏的真脏脉:来的时候洪大而非常虚弱,象羽毛抚过皮肤一样,面色白赤而不润泽,毫毛也枯损不堪,死症
脾脏的真脏脉:来的时候软弱无力而忽快忽慢,面色黄青而不润泽,毫毛也枯损不堪,死症
肾脏的真脏脉:来的时候坚而沉,象弹石那样硬的厉害,面色黑黄而不润泽,毫毛也枯损不堪,死症


五脏之气,都是依赖于胃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所以胃是五脏的根本。五脏之气不能直接到达我们把脉的关和寸尺处,一定要借助胃气才可以送达。所以五脏在有问题的时候,才能以不通的脉象出现在手的关隔处,让我们把脉摸到。
如果邪气盛,精气必然衰败,我们把脉的时候就可以隐约摸到了,就可以诊断病情;
如果病气严重,胃气就不能到达关隔处,我们摸脉的时候,就摸不到胃气了,只能摸到五脏对应的真脏脉。此时,就可以判断出病人死症。


小肠和膀胱中间的一层油膜是三焦所处,是男人和女人生精生胞的地方,小肠火把纯血加热变为精
祁峰
侠客
侠客
  • UID201858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68
4496楼#
发布于:2016-03-07 17: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31课学习心得:
钩脉即洪脉,夏天脉来盛去衰,故曰钩脉。
心脉太过,身热肤痛,可致皮肤化脓,可从肝治,因母能令子虚。
秋脉为浮,秋主肃杀为金,气清虚于浮,来疾去散。
肺脉太过,可令人逆气而背痛,晕晕然欲呕。
肺脉不及,可使人喘,咳,阳不守甚或咳血。
中医认为:血无止法,可调阴阳,血可自止,重在调阳,血多因寒而成离经之血。
冬脉为沉,为水,万物收藏,为沉脉。
肾脉太过,可使人倦怠乏力,督脉少气无为,懒言疲劳,可从肺治。
肾脉不及,使人心悬而饥,腰背冷痛,小便淋漓不畅,可从肝治。
脾为孤脏,主肌肉四肢少腹,可灌四方,故脾虚可致四压。
五脏相生相克,一世生生不息,不可回逆,逆则死,死于其所不胜。
天干地支断生死:
辰,戌,丑,未为土。寅,卯为木。己,午为火。申,酉为金。子,亥为水。
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必先实脾。
陶原
侠客
侠客
  • UID2018322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79
4497楼#
发布于:2016-03-07 18: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637日《黄帝内经》第31课学习心得:

   治症大原则:实则泻其子,虚得补其母;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 肝经在胁肋的地方,肝虚就会胸胁苦满,阳居于胸。肝阴虚的时候阳就会痛。
     夏季为心脉,心属南方属火,万物因热而盛长,所以脉气来时盛大去时衰弱,为钩脉。与此相反表示有病。 脉来时盛大,去时也大,是太过,病生于外,太过会胸痛。脉来时不盛,去时反盛,是不及,会寸脉微弱,尺脉盛大,其病在体内。 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痰水多,下为气泻或下血。肠胃调好心脏就调好了。
     秋季为肺脉,肺属西方属金性,此时为天地万物收成之时节。此时气脉轻浮于皮表,其势来急去而散,是浮脉。 脉来如按羽状,中央坚硬羽边虚空,是太过,病生体外。脉形如羽毛一样但应手则微弱,是不及,病在体中。常人的肺气会往下降,阳太过了,就会不舒服,想吐。肺气不够,会咳、喘。气若上冲不止会咳血,气若下降则病人会气喘咻咻不止。 常人阳能守,阴能归经,血才会才经脉里不逆流。如果阳不守则会逆流。大肠带血为虚症。血无止法,阳一回头,血就止住了。血管破裂是因为寒。去里寒,让里面热起来就会止血。
   冬天的脉为沉脉,是因为肾属北方属水,天地万物收藏之所,因此冬脉必深沉且搏动有力,好像耕田一样。凡脉状与此相反为病。 脉气来时如石弹一样圆圆硬硬的,是太过的脉,病在体外。脉气去时如数种细脉相聚在一起,为不及之脉,病在体内。 太过病人极易疲劳,背脊痛呼吸很浅,病人不喜发言。不及会胸中空空如悬,好饥饿一样。腰部寒冷,脊椎酸痛下腹胀满,小便淋漓不止。 尿毒症要强化肝脏,开温肾的药。
     脾脉是中央土,位四脏之中央。主要对肝心肺肾灌注胃气,是动能之源。正常的人脾脉不可见,要生病才看得见。 脉会像流水一样,连续状而不停止,是太过,主病在体外。脉现如鸟啄物,跳跳停停,是不及,病在体内。 脾是孤脏,位于中央,像土一样营养四周脏腑。脾主肌肉,脾主少腹。脉现太过病人四肢不举且有沉重感,不及则病人的五官及大小便必丧失功能闭塞不通,会使五脏之气混乱,九窍不通,叫重强。 人的身体运转不休,不能回头,生命的代谢一旦受到阻力,必须早使它通顺,当病来时在去治疗,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机会。
     五脏气之源于其所生之脏,五脏有病时,如未能治好,会传到所胜之脏中,这是依阴阳五行之法而来推演的。比如心是火,常人火生土,土生金。如果心火回逆到肝脏,再回到肾脏,肾是水,不克火,逆气而走很危险。冬天死于心脏病的人最多。 一天一夜十二时辰,可分为五区,是各主脏流注时间,用此可断出生死之早晚。 五脏互相运贯,依其相生的顺序而运作。一旦某一脏有病,就会影响到被其所克的脏,如果无法给与正确的治疗,常态为三个月、六个月,急性病短则三日,慢则六日。这是因病而致脏间以相克的方式传递所致
王玲萍
侠客
侠客
  • UID20176952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19
4498楼#
发布于:2016-03-07 18: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一、1、①夏脉主应心脏,属南方之火,在这个季节里,万物生长茂盛,因此脉气来时充盛,去时轻微,犹如钩之形象,所以叫做钩脉,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②其脉气来盛去亦盛,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气来时不盛,去时反充盛有余,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③太过会使人身体发热,皮肤痛,热邪侵淫成疮;不及会使人心虚作烦,上部出现咳嗽涎沫,下部出现失气下泄。?
  2、①秋脉主应肺脏,属西方之金,在这个季节里,万物收成,因此脉气来时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所以叫做浮。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②其脉气来浮软而中央坚,两旁虚,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其脉气来浮软而微,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黄帝道:秋脉太过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③太过会使人气逆,背部作痛,愠愠然郁闷而不舒畅;其不及会使人呼吸短气,咳嗽气喘,其上逆而出血,喉间有喘息声音。?
  3、①冬脉主应肾脏,属北方之水,在这个季节里,万物闭藏,因此脉气来时沉而搏手,所以叫做营。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②其脉来如弹石一般坚硬,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去虚数,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③太过会使人精神不振,身体懈怠,脊骨疼痛,气短,懒于说话;不及则使人心如悬,如同腹中饥饿之状,季胁下空软部位清冷,脊骨作痛,少腹胀满,小便变常。
  4、①脾脉属土,位居中央为孤脏,以灌溉四旁。?正常的脾脉不可能见到,有病的脾脉是可以见到的。?②脾脉其来如水之流散,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脾脉其来尖锐如鸟之喙,这叫做不及,主病在中。?③太过会使人四肢不能举动,不及则使人九窍不通,名叫重强。?
  二、五脏疾病的传变,是受病气于其所生之脏,传于其所胜之脏,病气留舍于生我之脏,死于我所不胜之脏。当病到将要死的时候,必先传行于相克之脏,病者乃死。这是病气的逆传,所以会死亡。
  1、①肝受病气于心脏,而又传行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肾脏,传到肺脏而死。②心受病气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肝脏,传到肾脏而死。③肺受病气于肾脏,传行于肝脏,病气留舍于脾脏,传到心脏而死。④脾受病气于肺脏,传行于肾脏,病气留舍于心脏,传到肝脏而死。⑤肾受病气于肝脏,传行于心脏,病气留舍于肺脏,传但脾脏而死。凡此都是病气之逆传,以一日一夜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属五脏,就可以推测死后的早晚时间。?
  2、五脏是相通连的,病气的转移,都有一定的次序。假如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若不能掌握治病的时机,那麽三个月或六个月,或三天,或六天,传遍五脏就当死了,这是相克的顺传次序。所以说:能辨别三阳的,可以知道病从何经而来;能辨别三阴的,可以知道病的死生日期,这就是说,知道他至其所不胜而死。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4499楼#
发布于:2016-03-07 19: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07日 《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十九、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2. 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
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a. 钩脉即洪脉。
b. 肝络弦脉;心络洪脉;脾络缓脉;肺络浮脉;肾络沉脉。
c. 心之常脉也是一息五下,如果超过此数即为太过,少于此数即为不及;太过与不及治法仍然可用“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和“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d. 心脉太过时人会身体发热皮肤痛,皮肤会化脓红肿。
e. 心气不足时可能出现烦恼,不停吐口水,下利下血的现象。
3. 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a. 肺气太过时会造成背痛因为背为阳气所在,肺为诸阳之会,阳太过时会造成背痛。常人的肺气是肃降,阳往上冲时会不舒服想吐。
b. 肺气不足时往上走会咳嗽带血,往下走会气喘嘘嘘。
c. 常人的血因为阳守阴归经,血才能在经脉里里流动。如果阳不守,阴会经脉里逆流。肺阳虚时肺里的血管在咳嗽时会破裂从而导致咳嗽会带血。大肠出血很多都是虚症。
d. 血无止法:内脏出血一定不能止血,要让阳回头血自然会停。腹腔出血会腹膜包裹成血块,是因为里寒导致血脉破裂,治疗时要先去里寒。
4.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解亦,督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眇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a. 肾脉是沉而有力,但不能如石头般硬。
b. 少阴症出现是病人脉很细小。
c. 肾气太过时母能令子虚,治肺能让肾脉降下来,治肝能让肾脉升起来。
d. 尿毒症是肾虚所致,采用治肝来治肾,同时要用温肾的药,同时也要治土固心脏。
5.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
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
帝曰:然则脾善恶心可得见之乎?
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帝曰:恶者如何可见?
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为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a. 正常是摸不到脾脉,只有生病的人才能摸到脾脉。
b. 脾主四肢,主肌肉,主少腹。当脾不及时会影响到其它四脏,大小便功能闭塞不通。
c. 脾虚时其它四脏会同时压向脾脏,就象决堤。
6.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 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五行按肝心脾肺肾的方式不停地在运行,也不能回头。逆就会出问题。
7. 五藏受于其所生,传之于其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
常人是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当心火返逆至肝木再回到肾水,因为肾水克心火,当病传到肾水时最危险。例如心脏病人在冬天去世的最多。
8.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a. 当气逆五行相生的方向运行时,当气至其相克之脏则将死于被克之脏的病变。
b. 十二天干与十地支与五行之间的关系:将一日一夜分五分。
巳(火) 午(火) 未(土) 申(金)
辰(土) 酉(金)
卯(木) 戌(土)
寅(木) 丑(土) 子(水) 亥(水)

甲 丙 戊 庚 壬
乙 丁 己 辛 癸
木 火 土 金 水
9. 黄帝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a. 常人五行按木火土金水相生的方向运行,病人五行按相克的方向(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方向运行,当传完五脏则为死症,不得治。当肝生病时,先实脾让病不再传化,如果脾已伤只能治肾。
b. 观察阳气的变化就能知道病因;观察阴气的变化就能知道死生之期。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