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楼#
发布于:2016-03-07 20: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6年3月7《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夏脉就是心脉,属南方,属火,万物因热而成长,脉气来时盛大去时衰弱,所以叫钩脉。脉的太过与不及:如果脉气来盛大,去时也大就是太过了,病生于外,令人身热而肤痛,甚而会皮肤化脓红肿这是丹毒;如果脉来不盛,去时反盛就是不及,病在体内,令人心情烦燥,热上肺生咳嗽吐涎,如热向下会气泄或下血等症状。 秋脉就是肺脉,属西方,属金,万物收成之时,脉来时轻浮于皮表,来急去散,所以叫浮脉脉的太过与不及,如脉气来时如按羽毛中间坚硬两傍空就是太过,病生于外,会让人气上冲胸而背痛,胸中不舒服而想吐,背是阳之所在,肺是诸阳之会。如脉气来如羽毛但微弱,就是不及,病在体中,会让人气喘,呼吸急促且咳嗽不断,气若上冲不止会咳血,气若下降会气喘不止。 冬脉就是肾脉,属北方,属水,万物收藏的时候,冬季的脉深沉且搏动有力,所以叫营脉。 脉的太过与不及,如脉气来时如石弹一样圆硬,脉太过了,病生体外,使病人出现极易疲劳,背脊痛呼吸浅,不爱言语。脉气去时如数多种细脉相聚,脉不及了,病在体内,令人胸中空也,有如饥饿,腰寒冷,脊椎酸痛下腹胀满,小便淋沥不畅。 脾脉是中央土地,在四脏之中央,是动能之源,脾脏正常时,为常态,不易知道。但脾有问题时,脉像会反应明显。正常理解是一呼二至,停一,一吸二至为5数则正常。脉的太过与不及,脉像流水,连续不停这是太过,病在体外,病人四肢不举有沉重感;脉如鸟啄物,跳停的,这是不及,病在体内,病人五官及大小便会丧失功能闭塞不通,使五脏之气混乱,这又叫重强。 血是由阳来固的,阴是归经的。如内脏有出血就要想办法加强阳,让它来固阳,这样便能止血。血管裂了,是因为里面寒气大,要用去里寒的药或方法来加强里面的阳气。太过时我们可以用母能令子虚的方法。举例尿毒症,这是因为肾出现了病因,但子能令母实,治疗先去强肝,强肝的同时要温肾,这样方法更快更好。 一日一夜是十二个时辰,它又可以分为五区,各主脏气的流注时间,可用这个来断出生死的时间。从地支的图来看,寅卯属木,辰属土;巳午属火,未属土;申酉属金,戍属土;亥子属水,丑属土;辰戍丑未属土。五脏中,一旦某一脏有病,会影响到被其所克的脏,我们有五行图可知。从脉上察出阳气的盛衰,就可察出病因,病从何来;从脉上察阴气的盛衰,可以断出病人的生死之期。 世间万物都要按季节,五色,阴阳来走,只有一直的向前推进,如有逆,即大大不好。 |
|
4501楼#
发布于:2016-03-07 20:49
31,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续: (2)夏心脉:心,南方,属火,万物因热而盛长 A,正常钩脉:脉气来时盛大去时衰弱。反之则有病。 B,太过:脉来时盛大,去时也大――胸痛身热,肤痛易化脓。 C,不及:脉来时不盛,去时反盛,会寸脉微弱,尺脉盛大,病在体内――心烦,上咳嗽痰水多,下气泄,大便出血――治疗方向:调理肠胃 (3)秋肺脉:属西方,金性,天地万物收成之季。 A,正常浮脉:气脉轻浮于皮表,势来急去而散 ,反之有病 A,太过:脉来如按羽状,中央坚硬羽边虚空,病生体外,不舒服,想吐,咳血 B,不及:脉形如羽毛一样,手按则微弱,病在体中,咳喘 C,常人阳能守,阴能归经,血不会在经脉里逆流。 例:大肠带血为虚症。血无止法,补充阳气 血管破裂:寒,去里寒 (4)冬肾脉,肾属北方属水,天地万物收藏之所, A,正常沉脉:深沉且搏动有力,像耕田一样,反之有病。 B,太过:来时如石弹一样圆圆硬硬的,病在体外,极易疲劳,背脊痛呼吸很浅,不喜发言 C,不及:去时如数种细脉相聚在一起,病在体内。 胸中空空如悬,似饥饿,腰部寒冷,脊椎酸痛下腹胀满,小便淋漓不止 D,尿毒症:强化肝脏,温肾 (5)脾脉中央土,位于四脏之中央。主要对肝心肺肾灌注胃气,动能之源。 A,正常人脾脉没有,生病才看得到 B,太过:似流水,连续而不停止,病在体外。 四肢不举有沉重感 C,不及:如鸟啄物,跳跳停停,病在体内――五官及大小便必丧失功能闭塞不通,五脏之气混乱,九窍不通――重强。 2、五脏相克 (1)五脏气之源于其所生之脏,传到所胜之脏,留舍于所生之脏,死于不胜之脏。 例:心是火,常人火生土,土生金。若心火回逆到肝脏,再回到肾脏,肾是水,不克火,逆气而走很危险。故冬天死于心脏病的人最多。 (2)一天一夜十二时辰,分为五区,主脏流注时间,可断生死的早晚。 (3)五脏互相运贯,依其相生的顺序而运作。一旦某一脏有病,影响其所克的脏,若无法给与正确治疗,相克顺序传遍五脏,常态为三个月、六个月,急性病短则三日,慢则六日死 |
|
4502楼#
发布于:2016-03-07 20:50
31,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续: (2)夏心脉:心,南方,属火,万物因热而盛长 A,正常钩脉:脉气来时盛大去时衰弱。反之则有病。 B,太过:脉来时盛大,去时也大――胸痛身热,肤痛易化脓。 C,不及:脉来时不盛,去时反盛,会寸脉微弱,尺脉盛大,病在体内――心烦,上咳嗽痰水多,下气泄,大便出血――治疗方向:调理肠胃 (3)秋肺脉:属西方,金性,天地万物收成之季。 A,正常浮脉:气脉轻浮于皮表,势来急去而散 ,反之有病 A,太过:脉来如按羽状,中央坚硬羽边虚空,病生体外,不舒服,想吐,咳血 B,不及:脉形如羽毛一样,手按则微弱,病在体中,咳喘 C,常人阳能守,阴能归经,血不会在经脉里逆流。 例:大肠带血为虚症。血无止法,补充阳气 血管破裂:寒,去里寒 (4)冬肾脉,肾属北方属水,天地万物收藏之所, A,正常沉脉:深沉且搏动有力,像耕田一样,反之有病。 B,太过:来时如石弹一样圆圆硬硬的,病在体外,极易疲劳,背脊痛呼吸很浅,不喜发言 C,不及:去时如数种细脉相聚在一起,病在体内。 胸中空空如悬,似饥饿,腰部寒冷,脊椎酸痛下腹胀满,小便淋漓不止 D,尿毒症:强化肝脏,温肾 (5)脾脉中央土,位于四脏之中央。主要对肝心肺肾灌注胃气,动能之源。 A,正常人脾脉没有,生病才看得到 B,太过:似流水,连续而不停止,病在体外。 四肢不举有沉重感 C,不及:如鸟啄物,跳跳停停,病在体内――五官及大小便必丧失功能闭塞不通,五脏之气混乱,九窍不通――重强。 2、五脏相克 (1)五脏气之源于其所生之脏,传到所胜之脏,留舍于所生之脏,死于不胜之脏。 例:心是火,常人火生土,土生金。若心火回逆到肝脏,再回到肾脏,肾是水,不克火,逆气而走很危险。故冬天死于心脏病的人最多。 (2)一天一夜十二时辰,分为五区,主脏流注时间,可断生死的早晚。 (3)五脏互相运贯,依其相生的顺序而运作。一旦某一脏有病,影响其所克的脏,若无法给与正确治疗,相克顺序传遍五脏,常态为三个月、六个月,急性病短则三日,慢则六日死 |
|
4503楼#
发布于:2016-03-07 21: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03-07黄帝内经第32课心得
1病邪入体的传经顺序 人与天地之气相通,风者为百病之始生。 当风来袭时,人的毛孔会自动闭合起来,保护人体不受伤害,但同时人体的热也会因此发不出去,此时可用汗解法,使毛孔开而汗出,病邪就会离开身体。 如果不及时治愈,病邪就会透过体表,进入肌肉,人身则会麻木不仁或肿痛,此时当用热药,烫布或灸在痛处治疗,也可针刺放血拔罐治疗。 如果治疗方法不当,病邪就会穿过肌肉进入肺脏,病名(肺痹),病人会咳嗽,气逆不下。 如此时再不治愈,病邪就会传入肝脏,,病名(肝痹)又名(厥),病人会感覺肋痛且食入即吐。可采用针灸按摩來治疗。 如还沒有治愈,入肝之邪会传入脾脏,病名(脾风),病人会全身发黄且腹中盛热,烦躁不安,严重者可汗黄或小便黄,可用汤药针刺按摩來治疗。 如若施治不当,则脾病就会传入肾脏,病名(疝瘕,瘕为腹中积)病人会感覺小腹烦热,而刺痛,大小便出白津,又名(蛊),可用药去除病邪。 子脏指女子的子宫卵巢。男人的精宫。 如若還是不能治愈,病邪就会由肾再传入心,病人就会手足痉挛而拘谨,病名( ),此时可用针灸药并施,以求病愈,如再失去治疗时机,十日内死。 如若是慢性疾病,肾之病传入心,心为君主之官不受病,病邪会再次的传入肺中,肺在病初已经受损,病邪又再次传入肺,就会成为肺病,病人发寒发热,病已根深顽固。正常可活三年。 如果是卒发的意外伤害,和饮食不洁引起的疾病,见症治症,不用考虑传经的法则和治法。 假如病人在急性病期间受到七情的影响,就会改变人体的生长顺序,且一发就为重病。 2情致对人的影响 人因过喜,从而心气大虛,肾气乘虚而入。 人因盛怒而至肝气亢盛,从而营养到脾。 人过悲而肺气张,从而影响到肝脏。 人过恐而致肾气受损,以致脾气乘虚而入。 人过忧而致肺气虛损,心气乘虚而入。 3病的传乘内发五种,加上相克的五种变化,为五五二十五种。故名传乘。 当病人出现消瘦骨枯,皮骨相连,胸中气胀(气已伤),呼吸短促,大小便不利,呼吸则身体动摇不定,表示病人生命只剩六个月了。如若真脏脉现,会在相克之节气死亡。 胸中阳之位 气伤形不伤,形伤气不伤,易治。 气形皆伤难治。 如若上述症状病人同时有胸内痛而牵引肩头,大概一月之内死,真脏脉现必死于五皮相克之日。 如若上述症状病人同时有身体发热肌肉消失,真脏脉现病人只有十个月性命。 如若病人肉消骨陷,皮骨相连,同时动作缓慢无力,真脏脉现。病人一年之内死。 如病人骨消肉陷,胸肋背脊外观,胸中气胀,腹中疼痛,情绪不安,肩背生热,形消肉脱,目匡凹陷,目不识人,此立即死。 如能识人则在所克之日死。 假如发生意外,身体突然受到剧烈的撞击或从高处摔落,就会直接造成五脏不受胃气之津液,血脉水道阻塞不通,无法正常呼吸,不可预期死亡。 也有脉停止不來,或脉一呼一吸五六次,而病人外形肌肉皆實,却不见真脏脉而死亡。 4五脏真脏脉现的症状 肝 肝真脏脉现,是由寸口到尺部(中部和外部),都绷紧如刀刃,按压时感覺像琴弦一样,同时病人面色青白不光泽(相克之颜色出现),皮上毛(皮上毛为血之余)如折曲状,为必死之脉。 心之真脏脉现,其坚实而有力,按之如摸薏苡仁一样。一粒一粒的感觉,病人面色赤且黑,皮上毛如折曲状,必死。 肺之真脏脉现,其形发而中空无力,病人面色白且红且无光泽,皮上毛折曲,必死。 肾之真脏脉现,其跳时而有时终止,按之如同用指头去弹石子,感觉其很坚硬,病人面色黑且黄且无光泽,皮上毛折曲,必死。 脾之真脏脉现,柔弱无力,忽快忽慢,病人面色会有黄青色,且无光泽,皮上毛 |
|
4504楼#
发布于:2016-03-07 21: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帝曰:夏脉如钩,何如而钩? 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夏脉 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骨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帝曰:善。 夏脉就是心脉,属南方,属火,万物因热而成长,脉气来时盛大去时衰弱,所以叫钩脉。脉的太过与不及:如果脉气来盛大,去时也大就是太过了,病生于外,令人身热而肤痛,甚而会皮肤化脓红肿这是丹毒;如果脉来不盛,去时反盛就是不及,病在体内,令人心情烦燥,热上肺生咳嗽吐涎,如热向下会气泄或下血等症状。 帝曰:秋脉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帝曰:善。 秋脉就是肺脉,属西方,属金,万物收成之时,脉来时轻浮于皮表,来急去散,所以叫浮脉脉的太过与不及,如脉气来时如按羽毛中间坚硬两傍空就是太过,病生于外,会让人气上冲胸而背痛,胸中不舒服而想吐,背是阳之所在,肺是诸阳之会。如脉气来如羽毛但微弱,就是不及,病在体中,会让人气喘,呼吸急促且咳嗽不断,气若上冲不止会咳血,气若下降会气喘不止。 帝曰: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濡,故曰营。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解,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如病饥,中清,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帝曰:善。 冬脉就是肾脉,属北方,属水,万物收藏的时候,冬季的脉深沉且搏动有力,所以叫营脉。 脉的太过与不及,如脉气来时如石弹一样圆硬,脉太过了,病生体外,使病人出现极易疲劳,背脊痛呼吸浅,不爱言语。脉气去时如数多种细脉相聚,脉不及了,病在体内,令人胸中空也,有如饥饿,腰寒冷,脊椎酸痛下腹胀满,小便淋沥不畅。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 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也。 帝曰:然则脾善恶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帝曰:恶者何如可见? 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帝瞿然而起,再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脏腑,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这逆行也。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者之早暮也。 一日一夜是十二个时辰,它又可以分为五区,各主脏气的流注时间,可用这个来断出生死的时间。从地支的图来看,寅卯属木,辰属土;巳午属火,未属土;申酉属金,戍属土;亥子属水,丑属土;辰戍丑未属土。五脏中,一旦某一脏有病,会影响到被其所克的脏,我们有五行图可知。从脉上察出阳气的盛衰,就可察出病因,病从何来;从脉上察阴气的盛衰,可以断出病人的生死之期。 |
|
4505楼#
发布于:2016-03-07 21: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肝虚会胸痛彻背。夏脉如钩,钩脉即洪脉,来盛去衰,反之为病脉,来盛去盛为太过,病在外,身热肤痛,来不盛去反盛为不及,病在内,心烦咳嗽吐痰,气泄下血。秋脉为浮脉,反脉为中央尖而两边虚,太过,毛而微,不及。太过时背痛,不舒服欲吐,不及呼吸急促咳嗽带血。血无止法,出血为虚,阳补回来,血就止了。冬脉沉而搏,脉如弹石为太过,如数个细脉时为不及,太过易疲劳懒言,不及胸中空如饿感,腰椎痛下腹胀,小便不畅。脾脉常人不可见,病时才显现,脉如流水为太过,如鸟之啄物跳跳停停为不及,过时四肢不举,不及时九窍不通。 五行相生则生,逆则死。一日一夜十二个时辰分五个区,对应相应五行五脏,天干地支不同 巳 午 未 申 辰 酉 卯 戌 寅 丑 子 亥 甲 丙 戊 庚 壬 乙 丁 己 辛 癸 木 火 土 金 水 正常相生,病态相克。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
|
4506楼#
发布于:2016-03-07 21: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郭艳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一、 1夏脉主应心脏,属南方之火,在这个季节里,万物生长茂盛,因此脉气来时充盛,去时轻微,犹如钩之形象,所以叫做钩脉。 2.五脏应五脉肝-弦脉,心-洪脉,脾-缓脉,肺-浮脉,肾-沉脉假如违反咯就是病脉。 3.其脉气来盛去亦盛,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气来时不盛,去时反充盛有余,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太过会使人身体发热,皮肤痛,热邪侵淫成疮;此时我们就用母穴来令子虚。不及会使人心虚作烦,上部出现咳嗽涎沫,下部出现失气下泄。此时用子来令母实。强胃气病就好咯。 4.秋脉主应肺脏,属西方之金,在这个季节里,万物收成,因此脉气来时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所以叫做浮。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其脉气来浮软而中央坚,两旁虚,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其脉气来浮软而微,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太过会使人气逆,背部作痛,应背部是诸阳之会,肺是阳,所以阳太过就会痛。愠愠然郁闷而不舒畅;其不及会使人呼吸短气,咳嗽气喘,其上逆而出血,喉间有喘息声音。 5.冬脉主应肾脏,属北方之水,在这个季节里,万物闭藏,因此脉气来时沉而搏手,所以叫做沉,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其脉来如弹石一般坚硬,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去虚数,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太过会使人精神不振,身体懈怠,脊骨疼痛,气短,懒于说话;不及则使人心如悬,如同腹中饥饿之状,季胁下空软部位清冷,脊骨作痛,少腹胀满,小便变常。 6.脾脉属土,位居中央为孤脏,以灌溉四旁。正常的脾脉不可能见到,有病的脾脉是可以见到的。脾脉其来如水之流散,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脾脉其来尖锐如鸟之喙,这叫做不及,主病在中。太过会使人四肢不能举动,不及则使人九窍不通,名叫重强。 二、五脏疾病的传变,是受病气于其所生之脏,传于其所胜之脏,病气留舍于生我之脏,死于我所不胜之脏。当病到将要死的时候,必先传行于相克之脏,病者乃死。这是病气的逆传,所以会死亡。 1、肝受病气于心脏,而又传行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肾脏,传到肺脏而死。2.心受病气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肝脏,传到肾脏而死。 3.肺受病气于肾脏,传行于肝脏,病气留舍于脾脏,传到心脏而死。 4.脾受病气于肺脏,传行于肾脏,病气留舍于心脏,传到肝脏而死。 5.肾受病气于肝脏,传行于心脏,病气留舍于肺脏,传但脾脏而死。凡此都是病气之逆传,以一日一夜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属五脏,就可以推测死后的早晚时间。 6.、五脏是相通连的,病气的转移,都有一定的次序。假如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若不能掌握治病的时机,那麽三个月或六个月,或三天,或六天,传遍五脏就当死了,这是相克的顺传次序。所以说:能辨别三阳的,可以知道病从何经而来;能辨别三阴的,可以知道病的死生日期,这就是说,知道他至其所不胜而死。 |
|
4507楼#
发布于:2016-03-07 22:0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脉微弱但里面气血流畅为有胃气,易治。外形消瘦,精神不振者难治。气色失常无光泽,病难痊愈。脉坚实盛大表示病已深,脉形反逆四季和节气的病无法治愈。 所谓脉逆四时,即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且脉形时而绷紧时而断绝,时而深沉时而软散。 脉症不合的病皆难治。如热病脉反静,病人下痢不止脉形却大,病人大失血脉反坚实,病在内脉却坚硬有力,病在表而脉反弱。 虚症得虚脉,实症得实脉为脉症相合,易治。如便秘者脉大,下痢者脉细小。 新病脉会不正常但气色还在,久病者气色都不正常。面色失常了但脉还正常也能治,色脉尽失为凶。 五实症:脉盛,皮热,腹胀,二便不通,目昏气闷,此五实症为死症。若病人能吃饭且能消化吸收,下痢也止住了,即可存活。 五虚症:脉细、皮寒、气少、大小便失禁、饮食不进,此五虚症亦为死症。若病人能出汗,二便通畅则可存活。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三倍三数而有九候,人有三部,部有三候,可决生死,治百病。三倍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位。 八个方位加上中间共9个,故人有9脉。上部之天部,位于胆经悬厘和曲鬓之间,是胆经脉气所在;地部位于人迎脉处,为胃经脉气所在;人部位于耳前动脉处,为三焦经脉气所在。天部查头角内循环,地部查口齿运转,人部查耳目功能。耳前脉很大为实症,很小为虚症,耳聋者此脉消失。 中部之天部,位于肺经经渠处;地部位于大肠经的合谷处;人部在心经的神门处。故天部查肺,地部查大肠,人部查心脏。 下部之天部,位于肝经的太冲处;地部位于肾经的太溪处;人部位于脾经的箕门或胃经的冲阳处。故天部查肝脏,地部查肾脏,人部查脾胃功能。 人身分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位,故有九位,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加上头角、耳目、口鼻、胸腔四脏,合为九脏。人精神藏于五脏,外形藏于四脏,共为九脏之源。若五脏衰败,面色必凶,失常色则死。 有了三部九候之位,可依此为标准度量人的体型偏胖或偏瘦,调理其脏气虚实,实则泻,虚则补。治时先放掉青筋上淤血,只需调治过实或过虚之脏使其恢复正常。 病人体格高大脉反细小,且呼吸短促为危。病人体形消瘦脉反大,兼胸中胀满者必死。形与脉符则生,失调则病,三部九候皆失者死。身上脉有的正常,有的不正常,身已病。中部脉正常,上、下部脉已失者,亦死。中部之脉形愈弱,亦死;目眶内陷者亦死。病至肉消骨软,无法走路者亦死。 九候脉气独有一处过小或过大、过急或过迟,过寒或过热者,或独有一处凹陷者都是病态,诊何脉失常既是病处。另法:左手按在病人足外踝上5寸处,用右手指敲其足踝。若回音能传到左手且有虫蠕动感为健康,距离越高越好。传音很快或很慢均为病,传不到5寸亦病。敲打无反应,病人必死。 病人中部脉忽快忽慢为死症。脉呈代而钩状,有力而满溢,表示病在经络。三部九候的脉应上下一致而协调,有一候脉失常即为病;有二候脉失常病更重,三候脉失常就病危了。如人足太阳脉气快尽时,脚会曲屈,死时眼上翻,此时不要去动病人。 冬阴夏阳:三部九候脉全细小,若有若无如冬天一样寒,为纯阴脉,病人于半夜死。脉盛大急躁,呼吸短促如夏天一样,为纯阳脉,病人于中午死。往来寒热的病死于早晨,中焦热盛但不寒的病死于中午,得风病者(肝病)黄昏死。水肿病者半夜死。脉形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者为脾气已绝,病人会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体消肉脱者,即使三部九候脉都正常,亦死。 九候脉同时出现大、小、速、迟、寒、热和下陷类的脉,有时是因外感风寒或女人经期症状,不会死。病人具有以上7种脉,又无胃气,必死,且死前不断打嗝、噫气。 |
|
4508楼#
发布于:2016-03-07 22: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2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2课心得 玉机真脏论第十九 本篇论述四时之脉象,气候对于脉象的影响,太过、不及的表现,疾病之传变,真脏脉象,诊断要四诊合参等。 春季时,易发风证,风为百病之长。病有三个源头:一为风,一为内发,情志致病,一为外伤。风首先伤肝。 刚受风寒时,全身毛孔关闭,此时身体会发热,这时可以用汗法治之。发汗药即为解表药。有肌肉麻痹、肿痛时,可以用汤药外洗,或针刺、灸等方法治疗。 如果不及时治愈,病邪就会透过体表,进入肌肉,人身则会麻木不仁或肿痛,此时当用热药,烫布或灸在痛处治疗,也可针刺放血拔罐治疗。 病到内脏时,在肺时为肺痹会咳嗽、喘等,如果没有治好,病会反侮到肝,此为贼邪。此时为肝痹,证见双胁疼痛、呕吐等,此时可以用按摩的方法治疗。肝没有治好会反逆到脾,证见腹中热等,此时可用外洗、按摩或汤药等方法治疗。如果还是没有治好,会反逆到肾,证见腹中有积,发黄、少腹痛、出白汗等,此因男子膀胱与小肠之间有一胞膜,是出精之处,此处是纯血,小肠加热后成为精,此与女子女子胞与小肠处是一样。此时可以按摩、汤药等治之。如果没有治好,反逆至心,此时有十天的机会治疗,十天后不治。心布置会再次反逆到肺。这之间的时间最多三年,即会不治。 急性病发时,不需要去治疗反逆,其他的病要治疗反逆。这是为了防止病情恶化。 急性病发作时,如遇情志上的冲击,可能造成疾病入体,因此要保持心态平和。情志不能太过,过则伤脏。此时会造成脏气沉。 形伤之人气亦伤,造成喘息,形气二伤命不长久。气伤形不伤,形伤气不伤易治。形伤、胸中气满、腹内痛、肩项生热、目眶下陷(胃气已绝)、目不识人等症,是阴阳皆衰,神已去,是死证。如能识人则在所克之日死。如发生意外,身体突然受到剧烈的撞击或从高处摔落,就会直接造成五脏不受胃气之津液,血脉水道阻塞不通,无法正常呼吸,不可预期死亡。也有脉停止不來,或脉一呼一吸五六次,而病人外形肌肉皆实,却不见真脏脉而死亡。 真脏脉至的症状: 真肝脉现,脉中外部皆急,如按琴弦,面色青白,此为金木相克之色,至毛折即死。 真心脉至,脉坚而搏,面色黑红,此水火相克之色,毛折即死。 真肺脉至,脉大且虚,色白赤,此火金相克之色,至毛折即死。 真肾脉至,其跳时而有时终止,按之如同用指头去弹石子,感觉其很坚硬,病人面色黑且黄且无光泽,皮上毛折曲,必死。 真脾脉现,柔弱无力,忽快忽慢,病人面色会有黄青色,此为木土相克之色,且无光泽,皮上毛卷曲者必死。 真脏脉一定会超过寸、尺的长度。 五脏之气来源是胃气,古代讲胃,其实是指小肠,小肠是人体生命中枢。 五脏之气不会自己到手太阴肺经中,因有胃气才会到,脏生病时,胃气已绝,脉上才会显示出真脏脉,所以为死证,因胃气已绝。 脉象中。可以分辨老病、新病,各有其治疗法则。如病但脉顺,其病很好治。 |
|
4509楼#
发布于:2016-03-07 22: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
2016-3-7学习《黄帝内经》心得 夏脉主应心脏,万物生长茂盛,脉气来时充盛,去时轻微,犹如钩之形象,所以叫做钩脉。 秋脉主应肺脏,脉气来时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所以叫做浮。违反了就是病脉。其脉气来浮软而中央坚,两旁虚,这叫做太过,其脉气来浮软而微,这叫做不及。太过会使人气逆,背部作痛,应背部是诸阳之会,肺是阳,所以阳太过就会痛。愠愠然郁闷而不舒畅;其不及会使人呼吸短气,咳嗽气喘,其上逆而出血,喉间有喘息声音。 冬脉主应肾脏,属北方之水,在这个季节里,万物闭藏,因此脉气来时沉而搏手,所以叫做沉,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其脉来如弹石一般坚硬,这叫做太过,如脉去虚数,这叫做不及。 脾脉属土,正常的脾脉不可能见到,有病的脾脉是可以见到的。脾脉其来如水之流散,这叫做太过,脾脉其来尖锐如鸟之喙,这叫做不及,主病在中。太过会使人四肢不能举动,不及则使人九窍不通,名叫重强。 五脏疾病的传变,是受病气于其所生之脏,传于其所胜之脏,病气留舍于生我之脏,死于我所不胜之脏。 肝受病气于心脏,而又传行于脾 脏,其病气留舍于肾脏,传到肺脏而死。 心受病气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肝脏,传到肾脏而死。 肺受病气于肾脏,传行于肝脏,病气留舍于脾脏,传到心脏而死。 脾受病气于肺脏,传行于肾脏,病气留舍于心脏,传到肝脏而死。 肾受病气于肝脏,传行于心脏,病气留舍于肺脏,传但脾脏而死。 五脏是相通连的,病气的转移,都有一定的次序。 |
|
4510楼#
发布于:2016-03-07 22: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6年3月7《内经》第31集心得 夏天的脉是钩脉,其脉形是怎样的呢?夏季脉为心脉,心属南方属火,万物因热而盛长,所以脉气来是盛大去时衰弱,此为钩脉,与此相反表示有病。心脉来的大,去的也大,是太过。病生在外。脉来不盛,去时反盛,是不及,病在体内。夏脉的太过与不及的病症是怎样的?太过全身发热而皮肤痛,出现皮肤化脓的疮。不及令人心情烦燥,热上入肺则咳嗽,热向下则生气泄或下血等症。 秋季脉为浮脉,怎样为浮脉?秋季的脉为肺脉,肺属西方属金。此时为万物收成的时节。故此服气来时必轻浮于皮表,其势来急去而散,是浮脉。与此相反是有病。怎样是与它相反的脉呢?其脉来如按羽状,中央坚硬两边虚空,这是太过。病生在外。脉像羽毛一样,是不及,病在体中。秋脉太过和不及的症状是怎样的?太过时,病人会气上冲胸而背痛,不及会气喘,呼吸急促且咳嗽不断。气若上冲不止,会咳血,气若下降则病人会气喘。 冬天的脉如何叫沉脉?冬脉为肾这脉,肾属北方属水,天地万物收藏之所,因此冬天的脉必须深且搏动有力。与此相反为病。怎样是相反的脉呢?脉气来的时候象石弹一样圆硬,是脉太过。病生在体外。脉气去时如同数种细脉相聚在一起,为不及,病在体内。冬季的脉出现太过与不及时,病人症状如何?太过使病人易疲劳,督脉痛不喜欢说话。不及会令人胸空如悬,好像饥饿一样,腰部寒冷,脊椎酸痛下腹胀满,小便淋漓不畅。 脾脉是中央土,位四脏中央,主要用在对四脏贯注胃气。正常的脾脉为常态摸不到,但脾失去作用时,脉会明显反应出来。脉流水一样,是太过。病在体外。像鸟啄物,是病在体内。脾是孤脏,位于中央,像土一样营养四周脏腑。太过病人四肢不举且有沉重感,不及,病人五管及大小便闭塞不通,又名重强。 人的生命运转不休,不舍回头,其生命的代谢一旦受到阻力,会生病。五脏气源于其所生之脏,五脏有病时,如未能治好,会傅到所胜这脏中,这是依阴阳五行之法而推演的。生命之元气会居于其所生之脏,会断绝于所无法傅之脏处,生病这人会死,其初必先传到其所不能胜之胜处,于是病乃致死。五行相生是顺行所生。如果气是逆行,病人乃死。肝气足生心气,再传到脾脏,这是正常。如果肝气反居于肾,又逆到肺中,金克木,病人必死。心脏生脾气,再传给肺,是相生,如果心气居在肝中不传,反逆行到肾脏,病人必死。一日一夜十二时辰,可分为五区,各主脏气之流注时间,可以断生死之早晚。 五脏相生而运作。一脏有病,会影响到其所克的脏,无法正确治疗,常态时有三个月,时则六个月,急病短的三天,慢则六天,传五脏不治而死。 |
|
4511楼#
发布于:2016-03-07 22:31
中医经典特训9班3月07日,王毅泓申请签到《黄帝内经》第32集
一、风者,百病之长,是病的源头,春天先伤肝;太阳症,毫毛毕现,毛孔闭塞以自我保护,体内产生热的现象,可以用汗法来解表,一剂就去。 中医认为外来风等可以致病,情志也可以致病。 病未愈,从皮毛入肌肉腠理,导致肌肉麻痹肿痛,用汤药外洗或针灸。未愈,如脏,先入肺,咳嗽气喘。未愈,入肝,表现为寒,病人胁痛且入食即吐,按摩用针药皆可;未愈,病入脾,全身发黄,用内服汤药或按摩或以药水浸泡全身;未愈,传到肾,少腹烦热刺痛,大小便出白津,呈白浊状,可以服药、按摩等。女子胞为女子子宫、卵巢;男子在小肠和膀胱之间有膜,为三焦所管,是生精的部位,最初是纯血,经小肠加热后成白色的精。不愈,病入心脏,手足痉挛而拘急,可以针灸药物并施。如不治,十天死;所以一般经治疗后十天也能看到是否有效。心为君主之官,反逆到肺,发寒热,最多三年死,一般从表及里,也是三年。 二、急性病 瞬间发病的,不必治他的传。 急性病:如急性胃肠炎,不用治他的传,因病是外来的。有的人患上急性病后,加上情志的问题,病进,生大病。 大喜伤心,肾气乘虚而入;怒伤肝,因肝气亢奋影响到脾;悲伤肺,肺气张影响到肝;恐使肾气受损,使脾气乘虚而入;忧使肺气虚心气乘虚而入。一脏有五种变化,五个脏器就有25种变化。 形伤:短时间内消瘦;气伤:胸中气满,因气伤到;胸为阳气之位,加上喘息不便,六月死。真脏脉现,几日内死。形伤、气伤后,胸痛牵引到肩项,一月死;如见真脏脉,可计算得出死期。形伤、气伤后,喘息不便,痛到肩项,病人发热,肌肉消失,剩十个月。如形伤、气伤后,肉消骨现,皮骨相连,病人动作缓慢,有真脏脉,一年内死(其实可能几日就死,因年代久远,可能编辑出现了问题);如形伤、气伤后,目陷(无胃气),目不见人,阴阳俱失,神又离开,立刻死。 因意外引起的五脏闭绝,真脏脉虽不见,形也未脱,也要死;西医对于意外伤害有效。 三、真脏脉 肝的真脏脉:关之中外都急,像刀刃一样,面色青白无光泽,体毛为气之余,发为血之余,毛折是阳绝的症状;心的真脏脉,摸上去像薏仁子,一粒一粒的,病人面色赤黑无光泽,皮上毛如折曲状,也是必死。 肺的真脏脉:形大而中空无力,如羽毛触到人的皮肤一样,脸色呈白赤无光泽,毛折即死。 肾的真脏脉:跳时强,时而中止,按之如指头弹石子,硬绷绷的,脸色黑黄无光泽,毛折乃死。 脾的真脏脉:柔弱无力,忽快忽慢,>1.9寸,面色黄青色无光泽,皮上毛卷曲者死。 胃:田下有日月,真正收藏生养的是小肠,古代将胃是心下,讲胃时是小肠。五脏者,受气于小肠,小肠是受盛之官,募穴是关元,是人生命的中枢。小肠是五脏之本,五脏的气,不会自己到手太阴肺经,是因胃气,才能到达手太阴肺经。只有大肠中的水经小肠的热烘烤后蒸化成水份到肺,成为津液入血;喝的水入胃后到达全身的肌肉。一旦脏器生病,胃气阻隔,真脏脉出现,必死。 |
|
4512楼#
发布于:2016-03-07 22: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2集心得
《玉机眞藏论篇第十九》 十一、风,百病之始。病人体内病邪移转的次序: 风寒直中于人,使人皮毛直竖,皮肤毛孔闭,体内热无法散出而热。此为太阳症,用汗法,发表的药。 致病:外来的风、内发的如情志、外伤。 未治好,进入肌肉,则会麻木不仁肿痛,这时可用热敷、艾灸。 未治好,进入肺,叫肺痹,会咳嗽气逆不下。 治疗不当,进入肝,叫肝痹,又叫厥,会胁痛呕吐。可用针刺治疗。 未治好,进入脾,叫脾风,会全身发黄且腹中热盛,烦躁不安,甚而汗黄或小便黄。用按摩、汤药或以热药水浸泡身体。 施治不当,进入肾,叫疝瘕,会小腹烦热而刺痛,大小便出白津,又叫蛊。可用按摩或汤药。 未治好,进入心,会呈现出手足痉挛而拘急,叫瘛,可用针灸药物并施。 未治好,10天之内死。 若病邪属慢性疾病,肾病传入心,心为君主之官不受病,此病邪再反转回归肺中,肺于始病时即已受损,就会发寒发热, 顽固,正常可再活三年,这是病势较缓时所传变得法则。 十二、一些突发的急性病如意外伤害、吃坏肚子等,则不须考虑其传变的法则与治法。 由于人的忧恐悲喜怒等情志,有时会不按照传化的顺序来发展病情。改变正常顺序,且一发即成重病。 如果从脏中发出的病有五种,再加上相克的五种变化,则有五乘以五倍的二十五种变化产生,故名传乘。 十三、 1、病人消瘦骨枯,皮骨相连之外形,胸中气胀,呼吸短促大小便不利。 如加上ー呼吸则身体动摇不定,则只剩六个月。 如加上胸内痛而牵引肩头,则一月之内必死。 如加上病人身发热,肌肉消失,再现真脏无胃气之脉,则活10个月。 如果出现真脏之脉,则可依据其相克之节气而预知其死亡。 2、如果肉消骨现,皮骨相连,病人动作缓慢无力,再有真脏之脉,病人一年内死(可能就几天)。 如病人骨消肉陷,胸肋背脊外现,胸中气胀,腹中疼痛,情绪不安,肩背生热,形消肉脱,目眶凹陷,又有真脏脉,目已不识人,此为立即死亡之征兆。如果仍能识人,则在所克之日死。 3、如发生意外,身体立虚,造成五脏不受胃气之津液,血脉水道皆阻塞不通,无法正常呼吸,如高处坠下或溺水,这就不可预期死亡。亦有脉停止,或人一呼吸间脉来五、六次时,肌肉皆实,又不见真脏脉,也会死亡。 十四、真脏脉脉形 1、肝的真脏脉形,寸口到尺部都绷紧如刀刃,按压时如按到琴弦一样,面色青白不光泽,皮上毛如折曲状,则必死。 2、心的真臓脉形,其坚实而有力,按之如摸薏苡子一样,一粒粒的感觉,面色赤且黑,皮上毛如折曲状,必死。 3、肺的真脏脉形,其形大而中空无力,如像羽毛触到人的皮肤一样,面色白且红,又无光泽,皮上毛折曲,则必死。4、肾之真脏脉形,其跳时力强而有时中止,按之有如用指头去弹石子一样,感觉其很竖硬的样子,面色黑且黄,又无光泽,皮上毛折曲,则必死。 5、脾的真脏脉形,柔弱无力,忽快忽慢,病人面色会有黄青色,且无光泽,皮上毛折曲者必死。 凡各脏见其真脏之脉及色,皆为必死之兆。 十五、真脏脉出现死的原因 因为五脏皆受气于胃。胃,为五脏津液能源之所在也。五脏之气,不会来自手太阴肺经,都是因为有胃气,而后再输送 到肺中。五脏各有其气血流注之时,但都来自手太阴肺经之运送,一旦病邪严重,则人之精气必衰弱。所以病严重,其胃之气无法与脏气同时贯注于手太阴肺经中,于是就使真脏之气独现。凡独见真脏之脉,此必病邪已完全破坏其脏之功能,故其必死。 胃理解为小肠,心下是胃,则会更深的理解。 |
|
4513楼#
发布于:2016-03-07 22: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夏天--钩脉—心脉: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注解:夏季为心脉也,心属南方属火,万物因热而盛长,所以脉气必来时盛大去时衰弱,此为钩脉。与此相反表示有病也。(钩脉就是洪脉)。 夏脉“反脉”是什么呢?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注解:如果脉来盛大,去时亦大,这就是“太过”了(太过:脉跳超过5下),病生于外。如脉来不盛,去时反盛,这就是“不及”,也可说是寸脉微弱,尺脉盛大亦同,其病在体内也。 夏脉呈过分与不及时,其病症如何呢?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欬唾,下为气泄。注解:如果太过时,今人全身发热而皮肤痛,甚而出现皮广化脓红肿的浸淫疮(丹毒)。不及时,会今人心情烦躁,热上入肺则生咳嗽吐涎,热向下则生气泄或下血等症,肠胃治好了,心脏就好了。 秋季脉--浮脉—肺脉: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注解:秋季之脉为肺脉也,肺属西方属金性,此时为天地万物收成之时节也。故此服气来时必轻浮于皮表,且其势来急去而散也,这就是“浮脉”之意,与此相反者病也。 肺的反脉: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注解:其脉来如按羽状,中央坚硬雨边虚空,这就是“太过”了。病生体外(鼻子皮肤)。脉形如羽毛一样但应手则微弱,这是“不及”也,病在体中。 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当秋季之脉出现“太过”与“不及”时,病人有何症状?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注解:出现“太过”的秋脉,病人会气上冲胸而背痛(背是阳气所在,阳太过会造成背痛),胸中不舒服而欲吐(正常的肺气要往下走,阳气太过冲在上面就会背痛想吐的现象)。若是“不及”的秋脉(如一吸三至),则会发生气喘。呼吸急促且咳嗽不断。气若上冲不止,会咳血,气若下降则病人会气喘咻咻不止(因为肺气虚,气下不去,所以会气喘)(血:常人是阳守,阴才能归经不会逆流。如果阳不守就会逆流。肺阳虚,不能固守血管一咳就容易破裂血就容易流出来,大肠带血很多都是虚症。咳血吐血:血无止法,只要把阳补起来,血自然就止住了。) 冬脉:而冬脉好像耕田一样,为何会如此呢?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沈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注解:冬脉为肾之脉,肾属北方属水,天地万物收藏之所,因此冬季之脉必深沈且搏动有力,如像耕田一样,故名为“营”,凡脉状与此相反者为病。 动脉“反脉”?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脉非常的细小),此谓不及,病在中。注解:脉气来时如石弹一样圆圆硬硬的,遣就是太过的脉,病生体外。脉气去时如同数种细脉相聚在一起者,此为不及之脉,病在体内。 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当冬季之脉出现“太过”与“不及”时,病人症状如何?太过则令人解㑊,督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䏚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注解:太过之脉使病人出现极易疲劳的症状,背脊痛且呼吸很浅,病人不喜发言。若是“不及”之脉,则会令人胸中空空如悬,好像饥饿一样。腰部寒冷,脊椎酸痛下腹胀满,小便淋沥不畅。肾毒:子能令母实,强化肝脏。 脾脉: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脾脉是中央土也,位四臓之中央,主要功用在对肝、心、肺、肾脏贯注胃气,这是动能之源。脾脏正常时,为人之常态,一般无法知道;但脾一旦失去作用,则脉会明显的反应出来。 有病的脾脉又如何呢?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注解:脉会出现像流水一样,连续状而不停止,这是“太过”之脾脉,主病生体外。如脉现如鸟之啄物,跳跳停停的,就是“不及”之脉,这是指病在体内。 脾是孤赃,位于中央,像土一样营养四周臓腑,如果脉现“太过”或“不及”,那又有哪些症状呢?(脾主四肢,主肌肉,主少腹。)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脉呈“太过”状,表示病人四肢不举且有沉重感;若呈“不及”状,则病人的五官及大小便必丧失功能闭塞不通,会使五脏之气混乱,又名“重强”(重强:当脾虚时,其他四个脏的压力会同时压在脾脏) 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读之。名曰玉机。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注解:脉法的重点,天地间的真理,五色的脉及变化,及揆度、奇恒的道理,知其道本一也。人的生体运转不休,不舍回头,其生命的代谢一旦受到阻力,必须即早使它通顺,病已至,方才察觉而去治疗,时机已失也。 这些奥妙的重点,相差极微,必须刻在玉版之上,收藏在内府之中,每日清晨来阅读它,我为其立名为“玉机”。五脏气之源于其所生之脏,五脏有病时,如未能治好,会傅到所胜之脏中,这是依阴阳五行之法而来推演的。生命之元气会居于其所生之脏,会断绝于所无法傅之臓处,生病之人之所以会死,其初必先传到其所不能胜之脏处,于是病乃致死。也就是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顺行所生。如果气是逆行的状况,病人乃死。 肝气足乃生心气,再傅到脾脏,这是正常;如果肝气反居于肾,又逆傅到肺中,病人必死。 心脏气旺乃生脾气,再傅给肺,这是相生故吉,一旦心之气居于肝中不传,反逆行到肾脏,则病人亦死。 脾气足则传入肺,再进入肾脏,这是顺气;如果气居于心不傅脾,反逆传给肝,则主死亡。 肺气足则傅入肾脏,再顺傅给肝,这是相生;如果气反居于肾,更逆传入心,此乃死兆。 肾气足则傅之入肝,再顺傅给心,此为顺治;若气反居于肺中,更逆傅给脾时,病人必死。 这都是因为气逆走而致死的。一日一夜十二时辰,吾人可将之分为五区,各主脏气之流注时间,吾人可用此断出生死之早晚也。 地支: 天干:
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人体中五脏都互相运贯,且依其相生的顺序而运作。五脏中,一旦某一脏有病,会影响到被其所克的脏,如果无法施予正确之治疗,常态时有三个月,有时则六个月,急性病的短则三日,慢则六日,其傅入五臓不治而死。这是因病而致脏间以相克的方式傅递所致了。因此能从诊脉上察出冑之阳气盛衰者,就可察出病因,病从何而来,能从脉上察出五脏阴气之盛衰者,就能断出病人生死之期。五行相生相克 |
||||||||||||||||||||||||||||||
4514楼#
发布于:2016-03-07 22: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07号,《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夏季为心脉,心属南方属火,万物因热而盛长,所以脉气必来时盛大去时衰弱,此为钩脉(洪脉)。与此相反表示有病。 如果脉来盛大,去时亦大,这就是“太过”了,病生于外。如脉来不盛,去时反盛,这就是“不及”,也可说是寸脉微弱,尺脉盛大亦同,其病在体内。 如果太过时,今人全身发热而皮肤痛,甚而出现皮广化脓红肿的浸淫疮(丹毒),母能令子虚,治肝就可以将心脏的实降下来。不及时,会今人心情烦躁,热上入肺则生咳嗽吐涎,热向下则生气泄或下血等症,子能令母实,强脾胃。 秋季之脉为肺脉,肺属西方属金性,此时为天地万物收成之时节。故此服气来时必轻浮于皮表,且其势来急去而散也,这就是“浮脉”之意,与此相反者病。 脉来如按羽状,中央坚硬两边虚空,是“太过”,病生体外。脉形如羽毛一样但应手则微弱,这是“不及”,病在体中。 出现“太过”的秋脉,病人会气上冲胸而背痛,胸中不舒服而欲吐。背为阳气所在,肺本为诸脉之会(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所以阳太过会造成背痛。而正常人肺气要速降,阳太过,气不能下,就会让人想吐。 若是“不及”的秋脉,则会发生气喘。呼吸急促且咳嗽不断。气若上冲不止,会咳血,气若下降则病人会气喘咻咻不止。 中医看血: 常人,阳能守,阴归经,血才会在经脉里面,不会逆流。 阳不守,经脉逆流,肺阳虚,阳无力固守,一咳血管就会破裂。大肠带血同样也是虚症。 中医认为血无止法,不要想着止血,阳补回来,血自然固守。 例:腹腔主动脉破裂,在腹膜内形成血肿泡(常发于55-60岁的人群),内寒太盛,导致血管破裂(理同冬天室外的水管),去里寒,使其热起来,血即可止住。 冬脉为肾之脉,肾属北方属水,天地万物收藏之所,因此冬季之脉必深沉且搏动有力,如像耕田一样,故名为“营”,凡脉状与此相反者为病。 脉气来时如石弹一样圆圆硬硬的,就是太过的脉,病生体外。脉气去时如同数种细脉相聚在一起者,此为不及之脉,病在体内。 太过之脉使病人出现极易疲劳的症状,背脊痛且呼吸很浅,病人不喜发言。母能令子虚。 若是“不及”之脉,则会令人胸中空空如悬,好像饥饿一样。腰部寒冷,脊椎酸痛下腹胀满,小便淋沥不畅。子能令母实,强化肝脏(适用于尿毒症)。 脾脉是中央土也,位四脏中央,主要功用在对肝、心、肺、肾脏贯注胃气,这是动能之源。 脾脏正常时,为人之常态,一般无法知道;但脾一旦失去作用,则脉会明显的反应出来。 脉会出现像流水一样,连续状而不停止,这是“太过”之脾脉,主病生体外。如脉现如鸟之啄物,跳跳停停的,就是“不及”之脉,这是指病在体内。 脾是孤赃,位于中央,像土一样营养四周脏腑,脾主四肢,主肌肉,主少腹。 脉呈“太过”状,表示病人四肢不举且有沉重感;若呈“不及”状,则病人的五官及大小便必丧失功能闭塞不通,会使五脏之气乱,又名“重强”。 人的生体运转不休,不舍回头,其生命的代谢一旦受到阻力,必须即早使它通顺,待病已至,方才察觉而去治疗,时机已失。 五脏气之源于其所生之脏,五脏有病时,如未能治好,会传到所胜之脏中,这是依阴阳五行之法而来推演的。生命之元气会居于其所生之脏,会断绝于所无法传之脏处。 一日一夜十二时辰,吾人可将之分为五区,各主脏气之流注时间,可用此断出生死的时间。 地支与五行:亥子(冬,水)丑(长夏,土)寅卯(春,木)辰(长夏,土)巳午(夏,火)未(长夏,土)申酉(秋,金)戌(长夏,土) 天干与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人体中五脏都互相运贯,且依其相生的顺序而运作。五脏中,一旦某一脏有病,会影响到被其所克的脏,如果无法施予正确之治疗,常态时有三个月,有时则六个月,急性病的短则三日,慢则六日,其傅入五脏不治而死。这是因病而致脏间以相克的方式传递所致。 从诊脉上察出胃之阳气盛衰,就可察出病因,病从何而来,能从脉上察出五脏阴气之盛衰,就能断出病人生死之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