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5楼#
发布于:2016-03-07 22: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3月07日《黄帝内经》第32课心得
风为百病之长,风寒直中,毛孔闭塞,用汗法。邪入里,麻木不仁或肿痛,热敷或针刺放血。施治不当,邪居于肺,“肺痹”。金克木,逆传入肝,“肝痹”。施用针术。肝邪传脾,“脾风”。脾病必内传肾,“疝瘕”。“瘕”为腹中有积。邪由肾传入心,“瘛”。针灸药物并施。急性病发作时,如情志因素,可造成疾病入体,因此要保持心态平和。情志不能太过,过则伤脏。 形伤之人气亦伤,造成喘息,形气二伤命不长久。气伤形不伤,形伤气不伤易治。形伤、胸中气满、腹内痛、肩项生热、目眶下陷(胃气已绝)、目不识人等症,是阴阳皆衰,神已去,是死证。如有脉停止不來,或脉一呼一吸五六次,而病人外形肌肉皆实,却不见真脏脉而死亡。真脏脉至的症状:真肝脉现,脉中外部皆急,如按琴弦,面色青白,此为金木相克之色,至毛折即死。真心脉至,脉坚而搏,面色黑红,此水火相克之色,毛折即死。真肺脉至,脉大且虚,色白赤,此火金相克之色,至毛折即死。真肾脉至,其跳时而有时终止,按之如同用指头去弹石子,感觉其很坚硬,病人面色黑且黄且无光泽,皮上毛折曲,必死。真脾脉现,柔弱无力,忽快忽慢,病人面色会有黄青色,此为木土相克之色,且无光泽,皮上毛卷曲者必死。五脏之气来源是胃气,古代讲胃,其实是指小肠,小肠是人体生命中枢。五脏之气不会自己到手太阴肺经中,因有胃气才会到,脏生病时,胃气已绝,脉上才会显示出真脏脉,所以为死证,因胃气已绝。 |
|
4516楼#
发布于:2016-03-07 23: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31课学习心得 难经里的治症大原则: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肝虚时会有两胁苦满的现象,阳不足,胸痛澈背。 五脏络五脉,正常的脉象肝为弦,心为洪,脾为缓,肺为浮,肾为沉。 心脉太过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病在外,身热、腹痛、皮肤易化脓,红肿。 不及是气来得不胜,病在中,烦心下为气泻。 心脏太过时,母能令子虚,治肝的时候就可以把心脏的太亢降下来,心脏不及时,子能令母实,治肠胃。 秋天肺主皮毛,毛脉中央坚而两边虚。太过时病在外,肺是阳之所在,肺为诸阳之汇,主华盖通百脉,所以背痛,人不舒服想吐,常人肺气肃降,阳太过了,冲在上面;肺气不及则病在中,病人会喘,呼吸少气而且咳,咳带血。 血的观念常人阳要守,阴才归经,血才会在筋脉里不会逆流,阳不守,血会逆流,肺阳虚,一咳就带血,大肠带血都是虚症。中医里血无止法,出血时尤其是内脏出血时千万不要去止血,需调阳,要把阳回头。如:腹部大动脉破裂,因为寒才会使血管破,所以要去里寒,把它热起来,会止血。冬天沉脉,肾主水,万物收藏的地方。太过时病在外,人会倦怠、没力、督脉背痛、少气懒言。 不及时脉细,病在内,肚子饿的感觉,腰部冷,脊椎痛,小腹胀痛,小便淋沥不畅尽。 肾太过时,母能令子虚,治肺。 肾不及时,子能令母实,治肝,强肝。也可用一些温肾的药。也可以土制水。 脾是孤脏位于中央,对其他四脏都能灌注胃气。脾主四肢、肌肉、少腹。 脾太过时四肢不举,不及时九窍不通,大小便堵塞,讲话无声。脾一虚,四个脏都会压下来。 五行相生,金木水火土一直循环,生生不息,不可回头,不可逆转。心火若回逆到肝,再回到水,水克火,这样就很危险。冬天心脏病死的多。 肝是青色的,肝有问题,脸色由青变红再变黄为正常,治疗以后脸色往相生的方向发展是对的,如果逆的方向发展则治疗错了就很危险。 天干-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地支-辰戍丑未为土,己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寅卯为木。十二时辰分为五区即一日一夜五分之。 五行正常相生,肝脏有问题,先实脾,病不会进展,如果脾也有问题,就要去强土,主要是不要让它克到对应的脏。 |
|
4517楼#
发布于:2016-03-07 23:51
@教官-德阳-韩辉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8班-长沙-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03-7《人纪-内经》第30课心得: 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至数之旦读之。必先也,故至肺而至肾而至肝而至心而至脾而,知头,其通顺,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藏府,每名曰玉机。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分之,此死生之早暮也。脉法的重点,天地理,五色的脉及变化,及揆度、奇恒的道其道本一也。人的生体运转不休,不舍回生命的代谢一旦受到阻力,必须即早使它俟病已至,方才察觉而去治疗,时机已失也。
|
|
4518楼#
发布于:2016-03-07 23: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3-7《皇帝内经》第31课心得
1、夏天主心,属火,万物因热而成长,脉气来时盛大去时衰弱,钩脉(洪脉)。 脉气来时去时盛大,是太过,病生于外,会身热而肤痛,皮肤化脓红肿这是丹毒,因为里热。 脉来不盛,去时反盛就是不及,病在体内,令人心情烦燥,热上肺则生咳嗽吐涎,热向下会气泄或下血等症状,是心气不足(心虚),子能令母实,所以调肠胃要调心脏。 2、秋脉是肺脉,属西方属金,万物收成之时,主肃杀,脉来时轻浮于皮表,来急去散,浮脉。 脉气来时如按羽毛中间坚硬两傍空就是太过,病生于外。阳气太过上冲会胸背痛,胸中不舒服想吐。 脉气微弱,一息三至就是不及,病在体中,肺气不够会喘,呼吸急促且咳嗽不断,气若上冲不止会咳血,气往下走会气喘不止。 正常阳守,则阴归经,血在经脉不逆流,如肺阳虚不守,肺里血管没力量固守,咳则血管破裂,吐血。血无止法,特别内脏出血,千万不要止血,把阳掉回来血自然停。 3、冬脉是肾脉,属北方属水,万物收藏的时候,冬脉深沉(骨边)且搏动有力,叫营脉。 脉气来时如石硬,太过,病生体外。会倦怠无力,疲劳,背脊痛呼吸浅,不爱说话。 脉气去时如数,脉非常细小,少阴症,不及,病在体内。会肚子饥饿,心空空像悬在空中,腰寒冷,脊椎酸痛下腹胀满,小便淋沥不畅。 不及症状是尿毒症,肾脏衰竭,子能令母实,强肝脏,同时开温肾药,用土治水,固心脏。太过:母能令子虚,不及:子能令母实。 4、脾脉是中央土,在四脏之中央,脾脏正常时,为常态,不易知道。但脾有问题时,脉像会反应明显。 脉像流水,连续不停这是太过,病在体外,会四肢不举有沉重感。 脉如鸟啄物,跳跳停停,是不及,病在体内,会五官及大小便丧失功能闭塞不通,使五脏之气混乱,这又叫重强。重强是脾脏在中央,脾虚,四脏一起压过来,好几重压力在一起。 5、一日一夜是十二个时辰,它又可以分为五区,各主脏气的流注时间,可用这个来断出生死的时间。 从地支来看分为五对应五行,一、寅卯属木,二、巳午属火,三、申酉属金四、亥子属水,五、辰戍丑未属土。五脏中,一旦某一脏有病,会影响到被其所克的脏。 |
|
4519楼#
发布于:2016-03-08 00:59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03-07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玉机真藏论篇十九续 1、春脉-弦脉-肝脉。春之弦脉应肝,肝属东方木,天地万物自春季始生,因为是生发的开始,故其气比較软而虛滑轻松,形如弓弦一样比較长且直,故名弦脉。如果脉气来时坚实且强,这是太过之脉,病生体外。春之脉太过,病人会出现善忘,头脑不清,昏昏然,眼目发黑而晕厥。(因肝之气落在眼后的大筋,还会入脑里直通百会穴,当肝气太旺时,本该固守在体内的阳气会随肝气上升入脑,使人产生健忘等症状)。如果脉气来时空虚而微小,就是不及,表示体内有病。病人会出现胸肋痛牵引背部,向下发展则为两膝位胀满等症状。肝太實时用泻南补北的方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这是治症大法。 2、夏脉-钩脉-心脉。夏天之脉应心,心为南方火,在这个季节里,万物生长茂盛,因此脉气来盛去衰,来时充盛,去时轻微,犹如钩之形象,所以叫做钩脉(也就是洪脉)。如果其心脉其气来盛去亦盛,一息5-7至,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果太过时,今人全身发热而皮肤痛,甚而出现皮广化脓红肿的浸淫疮(丹 毒);治法:母能令子虚。如果脉气来时不盛,去时反盛,这叫做不及,同于寸脉微弱,尺脉盛大,主病在里。不及时,会今人心情烦躁,热上入肺则生咳嗽且吐,热向下则生气泄或下血。治疗时,原则是“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太过时可治疗肝,不及时,补益肠胃,肠胃调好,心气不足即愈。 3、秋脉-浮脉-肺脉。秋脉应肺,肺为西方金,此时为天地万物收成之季节,故此脉气来时,必轻浮于皮表,且其势來急去而散也,故名浮脉。假如肺脉来时如按羽状,中间坚硬,两边虚空,表示脉太过,病生体外。病人会出现气上冲胸而背痛,胸中不舒服而欲吐(因背是阳气所在,肺是诸阳之会,常人肺气肃降,现阳太过,阳气上冲,则出现背痛、欲吐)。如果肺脉形如羽毛一样,手摸上去感觉微弱,这是不及,病在体中。病人会出现气喘,呼吸急促且咳嗽不断,气若上冲不止,会咳血。气若下降则病人会气喘,咻咻不止(正常人阳守阴归位,当阳不守时,阴就会到处乱跑,就会咳血,或大便带血,这都是阳虚引起的。血管破解引起的出现是因为里寒太盛,中医认为血无止法,去里寒同时让阳回头,血自然就止住了。即吐血是因为常人阳能守,阴归经,血才能在经络中不逆流,阳不足,经脉会逆流,因此肺阳虚时会吐血。出血时无止血法,只要补足阳气。血自然止住)。 4、冬脉-营脉-肾脉。冬天之脉应肾,肾为北方水,此季节天地万物收藏不出,因此冬之脉必深沉且搏动有力,就像耕田一样,故名为“营”。如果肾脉来时如石弹一样,圆圆硬硬的,是为脉太过,病生体外,病人会出现极易疲劳的症状,督脉痛且呼吸很浅,病人不喜发言。如果肾脉去时如同数种细脉聚在一起者,此为不及,病在体内。病人会出现胸中空空如悬,好像饥饿一样,腰部寒冷,背锥酸痛,下肢胀满,小便淋漓不畅。 5、脾脏为中央土位,位于四脏之中央,主要功能是对其它四脏灌注营养,這是其它四脏的力量之源,脾脉正常时不见,一旦出现表示病人出问题了。如果脾脏脉出现像流水一样,连续状而不停止,是脾脉太过,病在体外,太过会使人四肢不能举动,有沉痛感。常人均应是五行相生循环,不逆、不断,生生不息,有逆即为病态。如果脾脉如鸟啄物,跳跳停停,是不及,病在内,不及则使病人出现九窍不通,五官和大小便皆失去功能,会令人五脏气乱。(脾虚时四个脏腑会一齐压下来,名曰重强)12地支一天之中,丑,辰,未,戌,四时主土。寅卯主木,巳午主火,申酉主金,亥子主水。对应到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五脏相生无病,相克即死。常 |
|
4520楼#
发布于:2016-03-08 01: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2集心得:
病邪入体的传经顺序: 风:六淫之首,百病之长。风寒中人,使人毫毛直竖,皮肤闭而发热,在这个时候,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 至风寒入于经络,发生麻痹不仁或肿痛等症状,此时可用汤熨(热敷)及火罐、艾炙、针刺等方法来祛散。 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气内传于肺,叫做肺痹,又叫做肝厥,发生胁痛、吐食的症状,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药物或热汤沐浴等方法; 如不及时治疗,就会传行于脾,叫做脾风,全身发黄,腹中热,烦心,小便黄色等症状,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药物或热汤沐浴等方法; 如再不治,就会传行于肾,叫做疝疸,少腹烦热疼痛,小便色白而混浊,又叫做盅病,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或用药物; 子脏指女子的子宫卵巢。男人的精宫。 如再不治,病就由肾传心,发生筋脉牵引拘挛,叫做瘛病,在这个时候,可针、药并施; 如再不治,十日之后,当要死亡。 倘若慢性病邪由肾传心,心为君主之官不受病,此病邪再反转回归肺中,肺于始病时即已受损,此时病复传回肺,就成为肺病之发寒发热,此病已深且顽固,正常可再活三年,这是病势较缓时所传变的法则。 假如是骤发的病,意外伤害,和饮食不洁引起的疾病,见症治症,就不必根据这个相传的次序而治。 假如病人在急性病期间受到情志的影响,就会改变人体的生长顺序,而发重病。 情致与人体: 有些病不依这个次序传变的,如忧、恐、悲、喜、怒情志之病,病邪就不能依照这个次序相传,因而使人生大病了。 如因喜极伤心,心虚则肾气相乘;心气大虚,造成肾气乘虚而入; 或因大怒,则肝气乘脾; 或因悲伤,则肺气乘肝; 或因惊恐,则肾气虚,脾气乘肾; 或因大忧,则肺气内虚,心气乘肺。 这是情志过劳而生传变的五种变化。 如果从脏中发出的病有五种,再加上相克的五种变化,则有五乘以五倍的二十五种变化产生,此二十五种传乘会影响到正常之传化,故名“传乘”。病的传乘内发五种,加上相克的五种变化,为五五二十五种变化。故名传乘。 病人呈现消瘦骨枯,皮骨相连之外形,胸中气胀,呼吸短促、大小便不利,呼吸时身体振动,此生命只剩六个月。 出现真脏之脉, 则可依据其相克之节气而预知其死亡。 如果是同样症状,但病人胸内痛而牵引肩头,可预期一月之内必死; 若出现真脏之脉,则必死于与其相 克之日。 如果同一症状出现,加上病人身发热,肌肉消失,再现真脏无胃气之脉,病人只剩十个月寿命。 如果肉消骨现,皮骨相连,病人动作缓 慢无力,再有真脏之脉,如此可断言病人一年内乃死。 再见到真脏之色,就可以知其于所克之日死。 又如病人骨消肉陷,胸肋背脊外现,胸中气胀,腹中疼痛,情锗不安,肩背生热,形消肉脱,目眶凹陷,又有真脏之脉,目已不识人,此为立即死亡之征兆。 如果仍能识人,则必在被克之日死。 如果正气暴虚,外邪陡然中人,仓卒获病,五脏气机闭塞,造成五脏不受胃气之津液,周身脉道不通,气不往来,无法正常呼吸。譬如从高堕下,或落水淹溺一样,猝然的病变,就无法预测死期了。 其脉息绝而不至,或跳动异常疾数,一呼脉来五、六至,虽然形肉不脱,真脏不见,仍然要死亡的。 肝脏真脏脉至: 中外劲急,如象按在刀口上一样的锋利,或如按在琴弦上一样硬直,面部显青白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乃死。 肺脏真脏脉至: 大而空虚,好象毛羽着人皮肤一般地轻虚,面部显白赤。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皮上毛折曲,病人必死。 肾脏真脏脉至: 搏手若索欲断,或如以指弹石一样坚实,面部显黑黄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皮上毛卷曲,病人必死。 脾脏真脏脉至: 软弱无力,快慢不匀,面部显黄青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卷曲,必死。 阴阳两伤,以月来判断病人的生死。 真脏脉现,以日子来判断病人的生死。 凡各脏见其真脏之脉及色,皆为不治必死之兆。 见到真脏脉象即亡: 真脏脉形特别长,寸超九分,尺超一寸,阴阳离绝,没有胃气。 五脏之气来源是胃气,古代讲胃,其实是指小肠,小肠是人体生命中枢。心下指胃。 五脏皆受气于胃。五脏的营养,都赖于胃腑水谷之精微,因此胃是五脏的根本。故五脏之脏脉气,不能自行到达于手太阴寸口,必须赖借胃气的敷布,才能达于手太阴。 因此,五脏之气能够在其所主之时,出现于手太阴寸口,就是有了胃气。 如果邪气胜,必定使精气衰。 因此病气严重时,胃气就不能与五脏之气一起到达手太阴,而为某一脏真脏脉象单独出现,真脏独见,是邪气胜而脏气伤,因此说是要死亡的。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32集作业 |
|
4521楼#
发布于:2016-03-08 02: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夏天的脉是钩脉,其脉形是怎样的呢?夏季脉为心脉,心属南方属火,万物因热而盛长,所以脉气来是盛大去时衰弱,此为钩脉,与此相反表示有病。心脉来的大,去的也大,是太过。病生在外。脉来不盛,去时反盛,是不及,病在体内。夏脉的太过与不及的病症是怎样的?太过全身发热而皮肤痛,出现皮肤化脓的疮。不及令人心情烦燥,热上入肺则咳嗽,热向下则生气泄或下血等症。 秋季脉为浮脉,怎样为浮脉?秋季的脉为肺脉,肺属西方属金。此时为万物收成的时节。故此服气来时必轻浮于皮表,其势来急去而散,是浮脉。与此相反是有病。怎样是与它相反的脉呢?其脉来如按羽状,中央坚硬两边虚空,这是太过。病生在外。脉像羽毛一样,是不及,病在体中。秋脉太过和不及的症状是怎样的?太过时,病人会气上冲胸而背痛,不及会气喘,呼吸急促且咳嗽不断。气若上冲不止,会咳血,气若下降则病人会气喘。 冬脉:而冬脉好像耕田一样,为何会如此呢?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沈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注解:冬脉为肾之脉,肾属北方属水,天地万物收藏之所,因此冬季之脉必深沈且搏动有力,如像耕田一样,故名为“营”,凡脉状与此相反者为病。 动脉“反脉”?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脉非常的细小),此谓不及,病在中。注解:脉气来时如石弹一样圆圆硬硬的,遣就是太过的脉,病生体外。脉气去时如同数种细脉相聚在一起者,此为不及之脉,病在体内。 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当冬季之脉出现“太过”与“不及”时,病人症状如何?太过则令人解㑊,督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䏚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注解:太过之脉使病人出现极易疲劳的症状,背脊痛且呼吸很浅,病人不喜发言。若是“不及”之脉,则会令人胸中空空如悬,好像饥饿一样。腰部寒冷,脊椎酸痛下腹胀满,小便淋沥不畅。肾毒:子能令母实,强化肝脏。 脾脉: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脾脉是中央土也,位四臓之中央,主要功用在对肝、心、肺、肾脏贯注胃气,这是动能之源。脾脏正常时,为人之常态,一般无法知道;但脾一旦失去作用,则脉会明显的反应出来。 有病的脾脉又如何呢?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注解:脉会出现像流水一样,连续状而不停止,这是“太过”之脾脉,主病生体外。如脉现如鸟之啄物,跳跳停停的,就是“不及”之脉,这是指病在体内。 脾是孤赃,位于中央,像土一样营养四周臓腑,如果脉现“太过”或“不及”,那又有哪些症状呢?(脾主四肢,主肌肉,主少腹。)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脉呈“太过”状,表示病人四肢不举且有沉重感;若呈“不及”状,则病人的五官及大小便必丧失功能闭塞不通,会使五脏之气混乱,又名“重强”。 人的生命运转不休,不舍回头,其生命的代谢一旦受到阻力,会生病。五脏气源于其所生之脏,五脏有病时,如未能治好,会傅到所胜这脏中,这是依阴阳五行之法而推演的。生命之元气会居于其所生之脏,会断绝于所无法傅之脏处,生病这人会死,其初必先传到其所不能胜之胜处,于是病乃致死。五行相生是顺行所生。如果气是逆行,病人乃死。肝气足生心气,再传到脾脏,这是正常。如果肝气反居于肾,又逆到肺中,金克木,病人必死。心脏生脾气,再传给肺,是相生,如果心气居在肝中不传,反逆行到肾脏,病人必死。一日一夜十二时辰,可分为五区,各主脏气之流注时间,可以断生死之早晚。 五脏相生而运作。一脏有病,会影响到其所克的脏,无法正确治疗,常态时有三个月,时则六个月,急病短的三天,慢则六天,传五脏不治而死。 |
|
4522楼#
发布于:2016-03-08 05: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1节学习心得:
一、1.我们治症的大原则是: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这是从难经来的; 肝经虚的时候在两胁肋的地方会苦满。有胸痛彻背,胸是阳位,阳居于胸,肝一虚的时候,阳就不足,因此就会胸痛彻背。2.黄帝问: 夏天的脉象钩,那要怎样才算钩呢?岐伯答: 夏脉就是心脉,属于南方的火,具有万物生长的气象。因此脉气来时盛,去时反哀。故曰有钩的形象,所以叫做钩脉。实际就是洪脉,如果与此相违背的,就是病脉。(钩脉就是洪脉,五脏络五脉,肝络弦脉,心络洪脉,脾络缓脉,肺络浮脉,肾络沉脉。)什么是反?岐伯说: 心脉来的时候大(盛),去的时候也大(盛),这是太过,病在外;脉气来不大,去时反而大,这叫做不及,病在中;任何的脉都要带胃气,一息五至。如果超过五至属于大过, 夏(心)脉太过与不及,都会发生怎样的病变呢?岐伯说: 太过会使人身热,肤痛,皮肤里面像火烧一样,发淫疮(易化脓,红肿);不及会使人心烦,在上部会使人发生咳嗽吐涎,在下部会发生气泄,下痢等症。大过的时候我们讲母能令子虚,所以我们去治肝的时候,就可以把心脏的实-大亢的降下来。如果是不及,子能令母实,所以一个人的心脏看到心烦的时候有咳唾吐口水,咳嗽痰水很多,下为气泄(下痢或者是下血),心气不足的时候,去治他的肠胃,肠胃调好了,心脏就好了。3.秋天的脉象如浮,怎样才算浮呢?岐伯说: 秋脉是肺脉,属西方的金,具有万物收成的气象,因此脉气来时,轻虚而且浮,来急去散,所以叫做浮脉。实际上讲的是肃杀,因肺主皮毛,所以秋天气一到树上的叶子马上变成黄色了,与此相违背的就是病脉。其脉气来时浮软而中央坚实,两边是空虚的,这叫做太过,病在外;其脉气来浮软而微,这叫做不及,病在内脏里;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症状是什么呢?岐伯说:太过会使人气逆,背都作痛,郁闷而不舒畅,因为背是阳气的所在,肺本身是诸阳之会,肺主华盖,能通百脉,阳大过会造成背痛,愠愠然就是不舒服想吐,因为常人肺气要肃降(下降),现在阳大过了,冲在上部当然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不及脉虚弱的或者说一息三至,病人会出现喘,呼吸少气而咳,在上部会发生咳嗽带血,在下的胸部则可以听到喘息的声音。中医对血的观念,常人阳会守,血就会归经,血会在经脉里面不逆流,如果阳不守,经脉就开始逆流了,所以阳一定要有,现在肺阳虚了,肺里的血管没有阳气固守,因此一咳就会出血。遇见大肠带血都是虚证。中医中血无止法,把阳气调整过来了,血就止了。4. 冬时的脉象如营,那么怎样才算营(沉脉)呢?岐伯说: 冬脉是肾脉,属于北方的水,具有万物收藏的气象。因此脉气来时深沉且搏动有力(一息五至),所以叫做营脉,如与此相违背,就是病脉。什么是反? 岐伯曰:其脉气来时如弹石击手,这叫做太过,病在外;如果脉象非常的细小,这叫做不及,病在体內。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症状怎样? 岐伯答: 太过会使人身体倦怠无力,督脉痛(背脊痛很严重)而少气不愿说话。不及会使人感觉饥饿,心里空空的如悬在空中一样,似饿非饿的感觉,腰部清冷,脊椎酸痛,小腹胀满,小便淋漓不畅。例: 肺过(大实)的时候,母(肺)能令子虚,治在肺,让大过的脉降下来。(不及)在肾病尿毒症可强肝来做治疗-子能令母实。5.四时的顺序是导致脉相逆顺变化的根源,但是脾脉主那个时令呢?岐伯答: 脾属土,位四脏之中央,它的作用是对肝,心。肺,肾脏贯注胃气,这是动能之源; 脾的状况怎样查得出来呢?岐伯说: 正常的脾脉膜不到,他存在任何地方,如膜到缓脉,缓脉就是脾脏。有胃气就是脾脏,正常 |
|
4523楼#
发布于:2016-03-08 06: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正常心脏脉来,累累如连珠,温润柔滑,连绵相贯,为心平,夏天以胃气为本。 心脉有病来,脉急,心气不安,微勾。心跳快停时,前曲后居,如操带勾,为存勾脉,没有胃气,脉就很强硬。 正常肺脉来时,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即像羽毛一样,旁边有脉,中间似有梗,在皮毛轻轻摸到就好,在右寸,一息五至,缓而有力为有胃气之脉。 肺有病,脉来不上不下,往来涩滞,如循鸡羽,肺死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虚无根,无胃气。 正常肝脉,软弱招招,如揭长杆末梢,肝脉在左关处,摸到细软有力。肝脉病来,盈实而滑,如循长杆,为肝病,肝死脉急劲,如新张弓弦,无胃气。 正常脾脉,和柔相离,如鸡轻轻踩在地上,摸上去柔软。脾病脉来,锐尖如鸟之喙,坚止而无柔和之像。 正常肾脉,左尺为肾,接近骨髓,重按到骨边就没有了病肾脉来,如引葛,越按越坚,像石头一样,非常硬,肾死脉如弹石样,硬。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常脉与病脉 弦脉:春时之脉,属肝,合于东方之木,如万物之所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 肝气来实而强为太过,病在外,气来不实而微,病在中。 肝脉太过令人善忘,因肝经络头顶,百会,肝气太旺冲到脑部,造成人头晕,巅顶痛。不及造成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因肝阳不足产生痛。 勾脉:夏时之脉,心脉通于夏气,合于南方火,如物之盛长,其气唯外出。故脉来盛而去悠,有如勾像。 来盛去亦盛,为太过,病在外,来不盛去反盛,为不及,病在中。 身热肤痛,为心火太过,皮肤生疮化脓红肿。不及令人心烦,反逆于内,上熏肺为咳唾,下走腹为气泻。 浮脉:秋时之脉,属肺,合于西方金,如物之收,秋气降收,外虚内实,内实故脉来急,外虚故浮而散。 如榆荚两旁虚中间实为肺之平脉,坚为太过,病在外,中央两旁都虚为不及,病在中。 太过令人逆气而背痛,不舒服,想吐,因背为阳气所在。不及令人气虚而喘,呼吸少气而咳,虚气上逆,里寒重,故小血管破裂,可咯血,虚气下逆,则病呻吟之声。 沉脉:冬时之脉,通于肾,合北方水,如万物之所合藏也。脉来沉而搏,沉而有石也。 气来如弹石者,为太过,病在外,脉细小者,为不及,病在中。肾为生气之源,主闭藏,太过则气外泄,伤根本,令人懈惰少气,生阳之气不足,故脊中痛。心主言而发源于肾,根气伤,故不欲言。不及则心肾水火之气不能交济,故令人心悬如病饥。肾之生阳不足,故腰部寒冷,肾合膀胱,肾虚不能施化,故小便少而腹满。 脾属土位居中央,为孤脏,灌溉四旁,太过则四脏之气太过,不及则四脏之气亦不及。 脾正常时不见,生病时可见。病脉来时如水之流者,为灌溉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为不及,病在内。脾主肌肉,主四肢,主少腹,脾为湿土主气,湿行太过,故令人四肢不举。胃为阳土而气强,脾为阴土而气弱,脾弱不得禀水谷之气,则胃气益强,故为重强。九窍为水注之气,脾不得为胃行其津液,故令人九窍不通。 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五脏之气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气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所以气不可逆着走,面上颜色也不可倒着走。 肝 |
|
4524楼#
发布于:2016-03-08 06: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2课心得
一,人的五脏是相互运贯,并且,依照相生的顺序运作,一脏一旦有病,会影响被克的脏,如果没有及时正确治疗,几日或几个月会死,是因为病而导致脏间以相克的方式 传递所致 2,能从脉上,查处内阳气的盛衰,就可查到病因,从何而来,能从麦茬初五上阴气盛衰,可判断病人的死期,这是因时节属性与所病 的脏腑,依照五行相克的法则,知道何时会受到病邪最强的伤害,导致运转停止死亡,所以人与自然节气相同,风邪是百病之始 3,风寒直中与人,令人皮毛直竖,毛孔闭,体热 充于内无法散出,可用发汗方式,令毛孔打开,病会离体。若病邪已离表而深入肌肉,会麻木不仁或肿痛,当以热药熨布或灸来熨帖所痛之处,或针刺放血使病离去 如实质不大,病邪会进入肺中为 肺痹,造成咳嗽气逆不下,如果此时再不治愈,则病协会传入肝,为“肝痹”,会令人胁肋疼痛 且食入即吐。 此时,俺正取血,施针术来治疗,如谓语,并会传入皮,为“脾痹”,病人发黄,腹中盛热烦躁不安,甚至汗黄小便黄,此时用汤药内服,或按摩穴位,或以热药水浸泡身体。 入始志不大,并会传入肾,为“疝瘕”,症状为小腹烦热而刺痛,大小便自津,另一名为 盅,这是,也可按正式要祛除病邪入治疗适当,病邪会由渗入心,会出现痉挛而拘急,名为 瘛,此时可用针灸药物并施,以求痊愈,如再失时机,只需满10日未除,必死。 这是病邪体内转移次序 如病邪属慢性疾病,肾之病传入心,因心不受病,病邪会返转回肺,肺开始已经受损,此石病再次入肺,成为肺病,发寒发热,此时已深且顽固,正常可活3年,这时病势较缓的法则 二,像一些突发的急性病,则不考虑传遍法则,因有时它不按,传化顺序发展病情,这是由于人的七情影响,改变正常顺序,并且一发即成重病 人常因遇喜而心气大虚,造成肾气气乘虚而入 人常因盛怒而致肝亢,影响脾 人过悲而肺气张影响到肝, 人过孔恐而致肾气受损,以致脾气乘虚而入,这是情志过劳而传变的5种变化,如从脏中发出病有5种,再加上相克的5种变化,则有25种变化产生,此25种变化会影响到正常传化,故名为传乘 2, 病人出现消瘦骨枯,皮肉相连的外形,胸中气胀,呼吸短促,大小便不利,一呼吸色身体动摇不定,此命只剩6个月 如出现真脏之脉,可根据其相克之节气,而预知其死亡 如果同样的症状,但病人胸内痛,而牵引肩头,可预期1月内死亡,若出现真脏之脉,则必死于相克之日 如同一症出现,加上病人身体发热,肌肉消失,再出现真脏之脉无胃气,则病人只剩10个月 如果肉削骨陷,皮骨相连,病人动作缓慢无力,再有真脏之脉,可断言一年内死,再有真脏之色,就可知其相克之日死 又如病人骨削肉陷,胸肋背肌外现,胸中气胀,腹中疼痛,情绪不安,肩背生热,形消肉脱,目眶凹陷,又有真脏之脉,目不识人,为立刻死亡之兆,如仍能识人,则被克之日死 |
|
4525楼#
发布于:2016-03-08 07:19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第31课心得。
1、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肝经虚的时候在两肋的地方会苦满。有胸痛彻背,因胸是阳位,阳居于胸,肝虚的时候,阳就不足,就会胸痛彻背。夏脉是心脉,属于南方的火,具有万物生长的气象。因此脉气来时盛,去时反哀。故曰有钩的形象,所以叫做钩脉,就是洪脉,如果与此相违背的,就是病脉。肝络弦脉,心络洪脉,脾络缓脉,肺络浮脉,肾络沉脉。心脉来的时候大,去的时候也大,这是太过,病在外;脉气来不大,去时反而大,这叫做不及,病在中;任何的脉都要带胃气,一息五至。如果超过五至属于太过, 太过会使人身热,肤痛,皮肤里面像火烧一样,发淫疮化脓红肿;不及会使人心烦,在上部会使人发生咳嗽吐涎,在下部会发生气泄,下痢等症。母能令子虚,去治肝的时候,就可以把心脏的实亢降下来。子能令母实,心烦咳嗽痰水很多,下痢或者是下血,心气不足的时候,去肠胃,肠胃调好了,心脏就好了。脉气来时,轻虚而且浮,来急去散,所以叫做浮脉。脉气来时浮软而中央坚实,两边是空虚的,这叫做太过,病在外;其脉气来浮软而微,这叫做不及,病在内脏里。太过会使人气逆,背都作痛,郁闷而不舒畅,因为背是阳气的所在,肺本身是诸阳之会,肺主华盖,能通百脉,阳大过会造成背痛,愠愠然就是不舒服想吐,因为常人肺气要肃降,现在阳大过了,冲在上部当然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不及脉虚弱的或者说一息三至,病人会出现喘,呼吸少气而咳,在上部会发生咳嗽带血,在下的胸部则可以听到喘息的声音。中医对血的观念,常人阳会守,血就会归经,血会在经脉里面不逆流,如果阳不守,经脉就开始逆流了,所以阳一定要有,现在肺阳虚了,肺里的血管没有阳气固守,因此一咳就会出血。遇见大肠带血都是虚证。中医把阳气调整过来了,血就止了。冬脉是肾脉,属于北方的水,具有万物收藏的气象。因此脉气来时深沉且搏动有力,所以叫做营脉,如与此相违背,就是病脉。脉气来时如弹石击手,这叫做太过,病在外;如果脉象非常的细小,这叫做不及,病在体內。太过会使人身体倦怠无力,督脉痛而少气不愿说话。不及会使人感觉饥饿,心里空空的如悬在空中一样,似饿非饿的感觉,腰部清冷,脊椎酸痛,小腹胀满,小便淋漓不畅。脾属土,位四脏之中央,它的作用是对肝,心,肺,肾脏贯注胃气,这是动能之源; 正常的脾脉膜不到,他存在任何地方,如膜到缓脉,缓脉就是脾脏。有胃气就是脾脏,正常的看不到,要生病时才膜得到。 脾的病脉其脉来时,如水的流动,这叫做太过,病在外,其脉来时,如鸟的啄食,这叫做不及,病在里。脾主四肢,主肌肉,主少腹。脾在中央来灌四旁,太过令人四肢不举,不及令人九窍不通,大小便堵塞,病人说话没有声音,名曰重强。睥在中央,互相有拉力,互相牵制才能和平相处。如果脾虚,四个脏都压下来了,这时就会九窍不通,这就是重强。 2、五脏所受的病气来源于它所生之脏,传给它所克之脏,留止在生己之脏,死于克已之脏,当病到了要死的时候,必先传到克己之脏,病人才死,这就是病气逆行的情况。心是火,火去生土,土去生金,这是常态。如果心火回逆到肝脏上面去,然后在回到肾脏的时候,肾本身是水,水克火,所以,当心脏有问题,在遇到水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他是逆气而走。在治疗过程中,从青变红,变黄,变白,这是正常的,表示病在好转。如果从青色变成黑色,再变成白色,就危险了。肝受病气于心,传行到脾,其病气留止于肾,传到肺就死了;心受病气于脾,传行到肺,病气留于肝,传到肾就死了;脾受病气于肺,传行到肾,病气留止于心,传到肝就死了;肺受病气于肾,传 |
|
4526楼#
发布于:2016-03-08 07: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魏小芳申请签到 2015-03-07《黄帝内经》第32课时心得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续) 一、病邪 1.病邪入体顺序 a.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风寒中,人的毛孔会自动闭合起来,保护人体不受伤害,但同时人体的热也会因此发不出去,此时可用汗解法,使毛孔开而汗出,病邪就会离开身体。b.如果不及时治愈,病邪就会透过体表,进入肌肉,人身则会麻木或肿痛,此时当用热药,烫布或灸,也可针刺放血拔罐治疗。c.如果治疗方法不当,病邪就会穿过肌肉进入肺脏,叫做肺痹,病人会咳嗽,气逆不下。d.如再不治愈,病邪就会传入肝脏,叫肝厥,病人会肋痛且食入即吐。可采用针灸按摩來治疗。e.如还没治愈,入肝之邪会传入脾脏,叫脾风,病人会全身发黄且腹中盛热,烦躁不安,严重者汗黄或小便黄,可用汤药针刺按摩治疗。d.如若施治不当,则脾病就会传入肾脏,叫疝瘕,病人会感觉小腹烦热,刺痛,大小便出白津,又名蛊,可用药去除病邪。f.若还不能治愈,病邪就会由肾再传入心,叫做瘛病,病人就会手足痉挛而拘谨,此时可用针灸药并施,以求病愈,如再失去治疗时机,十日内死。g.若是慢性疾病,肾病传入心,心为君主之官不受病,病邪会再次的传入肺中,肺在病初已经受损,病邪又再次传入肺,就会成为肺病,病人发寒发热,病已根深顽固。正常可活三年。 2.如果是卒发的意外伤害,和饮食不洁引起的疾病,见症治症,不用考虑传经的法则和治法。 3.假如病人在急性病期间受到七情的影响,就会改变人体的生长顺序,且一发就为重病。 二、情志变化影响 1.情志过劳而生传变的五种变化 人因过喜而心气大虚,肾气乘虚而入; 人因盛怒而至肝气亢盛,从而营养到脾; 人过悲而肺气张,肝气乘虚而入; 人过恐而致肾气受损,以致脾气乘虚而入; 人过忧而致肺气虚,心气乘虚而入。 2.如果从脏中发出的病有五种,再加上相克的五种变化,则有五乘以五倍的二十五种变化产生,此二十五种传乘会影响到正常之传化,故名“传乘”。 三、真脏脉判断疾病深浅 出现真脏之脉, 可依据其相克之节气而预知其死亡。阴阳两伤,以月来判断病人的生死。真脏脉现,以日子来判断病人的生死。 凡各脏见其真脏之脉及色,皆为不治必死之兆。 1.病人呈现消瘦骨枯,皮骨相连之外形,胸中气胀,呼吸短促、大小便不利,呼吸时身体振动,此生命只剩六个月。 2.如果是同样症状,但病人胸内痛而牵引肩头,可预期一月之内必死; 3.若出现真脏之脉,则必死于与其相克之日。 4.如果同一症状出现,加上病人身发热,肌肉消失,再现真脏无胃气之脉,病人只剩十个月寿命。 5.如果肉消骨现,皮骨相连,病人动作缓慢无力,再有真脏之脉,如此可断言病人一年内死。 6.再见到真脏之色,就可以知其于所克之日死。 7.若病人骨消肉陷,胸肋背脊外现,胸中气胀,腹中疼痛,情锗不安,肩背生热,形消肉脱,目眶凹陷,又有真脏之脉,目已不识人,此为立即死亡之征兆。 8.若仍能识人,则必在被克之日死。 9.若正气暴虚,外邪陡然中人,仓卒获病,五脏气机闭塞,造成五脏不受胃气之津液,周身脉道不通,气不往来,无法正常呼吸。譬如从高堕下,或落水淹溺一样,猝然的病变,就无法预测死期了。 10.若其脉息绝而不至,或跳动异常疾数,一呼脉来五、六至,虽然形肉不脱,真脏不见,仍然要死亡的。 四、真脏脉 1.肝脏真脏脉至。中外劲急,如象按在刀口上一样的锋利,或如按在琴弦上一样硬直,面部显青白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乃死。 2.肺脏真脏脉至。大而空虚,好象毛羽着人皮肤一般地轻虚,面部显白赤。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皮上毛折曲,病人必死。 3.肾脏真脏脉至。搏手若索欲断,或如以指弹石一样坚实,面部显黑黄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皮上毛卷曲,病人必死。 4.脾脏真脏脉至。软弱无力,快慢不匀,面部显黄青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卷曲,必死。 |
|
4527楼#
发布于:2016-03-08 07: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6年3月7日《黄帝内经》31课心得: 脉里必须要有胃气,即柔缓且一息五至,太过即太快,是实,主病在外。治病原则是母能令子虚,实则泻其子 不及即太慢,是虚,是阳不守,主病在内。治病原则是子能令母实,虚则补其母。 春脉弦:春气与肝脏相通,春脉即肝脉。春天属东、属木,具有万物开始生发的气象。春脉软弱轻虚而滑、端直而长 太过:脉气太强劲有力,速度太快太强,主病在外。因为肝从身体内部直接络到眼睛和百会,肝阳正常时会固守在肝脏里,肝阳太过会上冲到头顶、眼睛,所以会使人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头痛眩晕、巅顶痛。肝实泻心火是实则泻其子 不及:脉气不充实而软弱无力,主病在内。因为肝在两胁处,肝虚时即肝阳不足,会使人胸痛彻背、两胁胀满。肝虚补心火是子能令母实 夏脉钩(洪):夏气与心脏相通,夏脉即心脉。夏天属南、属火,具有万物生长繁茂的气象。夏脉来时充实旺盛、去时轻微,叫钩脉。 太过:脉气来时又大又快,去时也是又大又快,主病在外。使人发热、皮肤疼痛,热邪不去皮肤像被烧那样痛,会红肿化脓。母能令子虚,治肝时可以把心实降下来。 不及:脉气来时不充实旺盛,去时反而充实旺盛,主病在内。使人心烦不安、虚气上逆成咳吐涎唾,气下陷就表现下利、下血。子能令母实,治好肠胃心脏就会好。 秋脉浮:秋气与肺脏相通,秋脉即肺脉。秋天属西、属金,具有万物成熟收敛的气象。秋脉轻虚而浮,来时快去时飘散,即肃杀。 太过:脉气来时浮软、中央坚实、两旁空虚(毛脉),主病在外。因为背为阳气所在,肺主华盖,肺气肃降,而阳太过胸中之气上逆,使人肩背疼痛、胸中郁闷不舒、想吐。 不及:脉气来时浮软、微弱,主病在内。使人呼吸气短、咳嗽喘息,气上逆会咯血,气喘吁吁。 冬脉营(沉):冬气与肾脏相通,冬脉即肾脉。冬天属北、属水,具有万物闭藏的气象。冬脉沉而濡缓,沉在骨边但有力,一息五至。太过:脉气坚硬撞击手指有力,主病在外。会使人身体倦怠无力,脊背疼痛,少气懒言。母能令子虚,治在肺 不及:脉气退去时虚软,似数非数,非常细小(少阴证),主病在内。会使人心空悬惊惧,好像饥饿时的感觉,两胁下清冷,脊背酸疼痛,少腹胀满,小便淋漓不畅。如尿毒症。子能令母实,治在肝,强肝,还要强心固土。 长夏缓柔:长夏气与脾脏相通,长夏脉即脾脉。脾属中央、属土,是孤脏,滋养灌溉其他四脏,即脾主四肢、主肌肉、主少腹。正常的脾脉看不出来。 太过:脉气来时洪盛,主病在外。会使人四肢沉重。不及:脉气短硬尖锐,主病在内。全使人重强(九窍壅塞不通,如大小便不通,讲话没有声音)。脾虚时四个脏的压力都会压下来。 出血症: 常人阳守阴藏血归经、不会逆流。阳虚时,阴血无法留在血管里,会咯血、吐血、便血。中医认为,血无止法,对于出血证,尤其是内脏出血只要阳回头,血自然止住。 腹腔主动脉破裂,出血被腹膜包裹成大血块,好发于55到60岁。西医不让动,开腹腔换一个人工血管。破裂原因是因为里寒,去掉里寒让里面热起来,血自然止住,用寒凉的药想止血却根本止不了血。 五脏病气的受、传、舍、死: 肝脏接受心脏传来的病气,再把病气传给脾脏,若反逆到肾脏,再传到肺脏即金克木而死; 心脏接受脾脏传来的病气,再把病气传给肺脏,若反逆到肝脏,再传到肾脏即水克火而死;冬天死于心脏病的人多 。脾脏接受肺脏传来的病气,再把病气传给肾脏,若反逆到心脏,再传到肝脏即木克土而死;肺脏接受肾脏传来的病气,再把病气传给肝脏,若反逆到脾脏,再传到心脏即火克金而死;肾脏接受心肝传来的病气,再把病气传给心脏,若反逆到肺脏,再传到脾脏即土克水而死;五脏生病不能及时治疗,长则三个月,短则三天或六天,病气传遍五脏,人就会死亡。 正常人是相生,病态是相克,肝有问题先实脾,病就不会再传;阳气的变化就知道病从何处生,从阴气的变化就知道什么时候生。心是火,火生土、土生金是正常人。如果心火反逆到肝木、再反逆到肾水,肾水克心火,就不治了。一个人生病脸色发青,治疗后脸色慢慢由青变红、变黄、变白、再停在黄白之间,人的病就好了。如果脸色由青变黑再变白,人就不治了。即脸色按生的方向变化是正常,按逆的方向变化就是不正常。 十二地支五行属性: 十天干: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寅卯时属木主肝,巳午时属火主心,申酉属金主肺,亥子时属水主肾,辰戌丑未时属土主脾。这样就可以占出死亡的时辰。肝病(木)庚辛日申酉时(金日金时)凶。心病(火)壬癸日亥子时(水日水时)凶。脾病(土)甲乙日寅卯时(木日木时)凶。肺病(金)丙丁日巳午时(火日火时)凶。肾病(水)戊己日辰戌丑未时(土日土时)凶。 |
|
4528楼#
发布于:2016-03-08 07: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3月7《黄帝内经》第32课心得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三) 五脏是相通的,病气转移都有它的次序。五脏有病就会传给各自所克之脏;若不及时治疗,那么 多则三个月、六个月,少则三天、六天,只要传遍五脏就肯定要死,这是指顺所克次序的传变。所以,能够辨别外证,就可知病在何经;能够辨别里证,就可知危在何日,就是说某脏到了它受困的时候,就死了。 四、疾病传行顺序 风是百病之始,当风寒侵入人体,人毫毛竖立,皮肤闭塞,内部发热。此时可以用汗法治疗。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麻痹不仁、肿痛等症状,可以用热敷、火、灸或针刺治疗好。如再耽误病就会传行留止在肺部,这就是肺痹,发为咳嗽上气。如还不治疗就会从肺传到肝,这时叫肝痹,又叫肝厥,会出现胁痛,不欲食等症,此时可以按摩或针刺。如果仍不及时治疗,病气由肝传脾,这时叫脾风,会发生黄疸、腹中热、烦心、小便黄色等症状。此时用按摩、药物和汤浴等治疗。如再不及时治疗,病气从脾传肾,此时病名叫疝瘕,会出现少腹蓄热作痛,小便白浊等症,又叫蛊病。此时用按摩、药物等治疗。继续耽误下去,病气从肾传到心就人出现筋脉相引拘挛的症状,叫瘛病。此时可用艾灸、药物来治疗。如仍治不好,十天以后,就会死亡。 如果突然发病,就不用根据这个顺序治疗,有的病本身也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顺序。忧、恐、悲、喜、怒等情志就会使病气不按着这个次第传变,而能突然发病。如过喜伤心,克它的肾气就会乘虚而入……。 五、五脏的真脏脉 大骨枯痿了,大肉消陷了,胸中气满,喘息不安,一呼吸则身体动摇不定,约 6个月死亡;只要见了肺的真脏脉就可预知死期。如内痛牵引肩项不遂,一月死,若见脾的真脏脉,就可预知其死期;如再加上全身发热、肌肉消瘦,此时见真脏脉约十个月死;如两肩下随,肉亦消脱,动作也显得衰颓,如未见肾的真脏脉约一年死;见了肾的真脏脉,就可预知它的死期了;如腹痛,心里不安,全身发热,骨肉消脱,目眶下陷,见了肝的真脏脉,目不能见人,就会很快死亡;如果目能见人,到了它所被克之日死。 亦有突然身中他物,身体立虚,五脏隔塞了,脉道不通了,大气已不往来,就好像跌坠或溺水一样,这种突然的病变是不可预测死期的。如果其脉绝而不至,或一吸五六至,形肉不脱,又不见真脏脉,也是要死的。 1、肝的真脏脉:内外劲急如循刀刃震震作响,如按琴弦,面色显著青白没有光泽,毫毛也枯损不堪。 2、心的真脏脉:坚而搏指,如循摩薏苡仁那样小而坚实,面色明显赤黑而不润泽,毫毛也枯损不堪。 3、肺的真脏脉:洪大而又非常虚弱,像羽毛着人皮肤一样,面色明显白赤而不润泽,毫毛也枯损不堪。 4、肾的真脏脉:坚而沉,像用指弹石那样硬,面色明显黑黄不润泽,毫毛也枯损不堪。 5、脾的真脏脉:软弱并且忽数忽散,面色明显黄青而不润泽,毫毛也枯损不堪。 总之,凡见真脏脉,都是不治之证。 真脏脉显就死的道理:五脏之气,都依赖胃腑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所以胃是五脏的根本。五脏之气,不能直接到达手太阴的寸口,必须借助于胃气,才能到达寸口。如果邪气盛了,精气必然衰败;所以病气严重时,胃气就不能同脏气一起到达手太阴,真脏脉就单独出现了。独见就是病气胜了脏气,就是要死亡的。 |
|
4529楼#
发布于:2016-03-08 07:45
中医魔鬼训练营9班 韩松坡申请签到32课黄帝内经
风百病之始,风寒于人,皮肤毛孔闭,体内热无法散出而热。此为太阳症,用汗法,发表的药。 未治好传入肌肉,则会麻木不仁肿痛,这时可用热敷、艾灸。 未治好,传入肺,叫肺痹,会咳嗽气逆不下。 然后进入肝,叫肝痹,又叫厥,会胁痛呕吐。可用针刺治疗。 未治好,进入脾,叫脾风,会全身发黄且腹中热盛,烦躁不安,甚而汗黄或小便黄。用按摩、汤药或以热药水浸泡身体。 施治不当,进入肾,叫疝瘕,会小腹烦热而刺痛,大小便出白津,又叫蛊。可用按摩或汤药。 未治好,进入心,会呈现出手足痉挛而拘急,叫瘛,可用针灸药物并施。未治好,10天之内死。 若病邪属慢性疾病,肾病传入心,心为君主之官不受病,此病邪再反转回归肺中,肺于始病时即已受损,就会发寒发热,正常可再活三年,这是病势较缓时所传变得法则。 急性病发时,不需要去治疗反逆,其他的病要治疗反逆。这是为了防止病情恶化。 急性病发作时,如遇情志上的冲击,可能造成疾病入体,因此要保持心态平和。情志不能太过,过则伤脏。此时会造成脏气沉。 如果从脏中发出的病有五种,再加上相克的五种变化,则有五乘以五倍的二十五种变化产生,故名传乘。 病人消瘦骨枯,皮骨相连之外形,胸中气胀,呼吸短促大小便不利。 如呼吸则身体动摇不定,则只剩六个月。 如胸内痛而牵引肩头,则一月之内必死。 如病人身发热,肌肉消失,再现真脏无胃气之脉,则活10个月。 如果出现真脏之脉,则可依据其相克之节气而预知其死亡。 如果肉消骨现,皮骨相连,病人动作缓慢无力,再有真脏之脉,病人一年内死(可能就几天)。 如病人骨消肉陷,胸肋背脊外现,胸中气胀,腹中疼痛,情绪不安,肩背生热,形消肉脱,目眶凹陷,又有真脏脉,目已不识人,此为立即死亡之征兆。如果仍能识人,则在所克之日死。 如发生意外,身体立虚,造成五脏不受胃气之津液,血脉水道皆阻塞不通,无法正常呼吸,如高处坠下或溺水,这就不可预期死亡。亦有脉停止,或人一呼吸间脉来五、六次时,肌肉皆实,又不见真脏脉,也会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