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4620楼#
发布于:2016-03-09 20: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09日 《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十九、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15.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a. 病色浮在皮表好治,脉顺四时好治。
b. 胃气之脉是弱而滑,柔和,有胃气的脉好治。
c. 面色没有光泽较难治。
16. 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
a. 无胃气、逆四时之脉皆难治。
b. 病显示是热症但脉很静,下利但脉大,脱血但脉实,脉症不合者难治。
c. 新病一定是气色在但脉形有问题;久病一定是气色和脉形都有问题。
17. 黄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原闻其情。
岐伯曰:五实死,五虚空死。
帝曰:愿闻五实五虚。
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
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a. 五实:脉盛,皮肤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眼睛看不清楚。
b. 五虚:脉细,皮肤凉,气少,大小便失禁,吃不下东西。
c. 虚症时能吃稀饭时能活;实症时能出汗再大小便通畅能活。
二十、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1.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著之骨髓,藏于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冬阴夏阳,以人应之奈何?愿闻其方。
岐伯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
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
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帝曰:何谓三部?
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神藏五,形藏四,合为九藏。五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a. 耳聋时耳前的脉会消失,脉大为实症,脉小为虚症,用于治疗耳聋。
b. 头角之气正常为四到五至,如果过速为阳亢会发癫痫,可灸阳踽、申脉、照海,针百会均可使脉降到四到五至即可。
2. 帝曰:以候奈何?
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血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这,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这,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以形之肥瘦而调其气血的虚实,实而泻虚而补,而不必去管其病因,将气血调均匀去掉瘀血,内脏病即可治好。
3. 帝曰:决死生奈何?
岐伯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
a. 身格高大但脉很细,气短为危险。形小脉大,胸中气多者危险。形大脉大,形小脉小为正常。
b. 各部脉相不协调时,无规律时也是症。
c. 眼眶凹陷者死。
4.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
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
a. 三部九候之脉必须相同才是脉,脉过大过小都是有病。
b. 诊断健康与病危的方法:左手握着腿外侧距外脚踝五寸处,右手指轻弹外脚踝,如果感觉到阳踽脉气冲过左手的位置,即表明健康;如果未超过此位置,越接近脚踝处表示身体越差。
5. 中部乍疏乍数者死。其脉代而钩,病在络脉。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俱也。察其藏府,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真藏脉见者,胜死。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
a. 中部的天地人脉(肺、心、大肠经)忽快忽慢是死症。
b. 如果中部的脉常常变更则病在络脉。
c. 冲阳和人迎脉分别是胃脉的头和尾脉气,可知其胃气的情况,常人头尾处的脉气应该一致。如果一处脉大,别一处无脉气,表示在胃经上有累积,导致阳气只往一个方向走,中间被累积截住。
d. 后指按上去没有反应,比如胃气在人迎处按不到脉时表明胃气有病;如果在人迎和冲阳处均没有脉气表示胃气的病已经很重了;如果三处的胃气均无表示病危。
e. 查其脉气可知病在哪里,查脏腑知其死期。
f. 足太阳膀胱经气绝时脚不可以伸直,死时会翻白眼。
6. 帝曰:冬阴夏阳,奈何?
岐伯曰: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
a. 九候之脉都是沉细悬绝的纯阴脉,一般在半夜死;如果脉是盛躁的纯阳脉,一般在中午死;如果是寒热病,早上死;中焦湿热及热病正中午死;风病(肝病)黄昏死;水病半夜死;脉时快时慢时迟时急(脾脉)会在辰戌丑未时死。
b. 病人的身瘦脱形即使九候之脉协和也是死症。形肉在即使重病九候脉顺可治。
c. 七诊指七种脉。
贵阳-李广合
侠客
侠客
  • UID2015068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4621楼#
发布于:2016-03-09 20: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3月9《黄帝内经》第34课心得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二)
五、冬阴夏阳怎么讲
  九候的脉象,都是沉细弦绝的,为阴;好像冬令一样,这样的病死在半夜。如都是盛疾搏数的,为阳,好像夏令一样,这样的病死在日中。寒热交作的,死在阴阳交会的平旦。内里有热和外表有热的,死在日中阳极的时候。伤于风的,死在日夕申酉的时候。伤于水的,死在夜半阴极的时候。如果脉象忽疏忽密、忽慢忽快,是脾气内绝,可能死在辰、戌、丑、未的时候,也就是日乘四季的时候。假如形肉已脱,即便是九候调顺,也是死的征象。假如七诊之脉虽然出现,而九候顺于四时,也能够不死。所说不死的病,如风病和经脉间的轻病,虽见了类似七诊的脉,而实际上与七诊的病脉并不相同,所以说不是死候。若有七诊的脉象,而脉候又见败坏的现象的,这是死证、死的时候,必发呃逆。治病的时候一定得详问病人刚开始得病时怎样,而现在的症状又怎样?然后切循它的脉搏,观察它的经络浮沉,以及上下逆顺。
  可治之病的治疗:病在经,剌其经。病在孙络,刺其孙络使之出血。属血病而身有疼痛症状的,就剌其经与络。如果病邪留在大络,就用右病剌左,左病刺右的缪刺之法治之。倘久病体瘦,证候并不变易的,应该酌量剌之,上实下虚的,应该先切脉后再行针刺,要寻求络脉郁结的所在,刺其出血,以通其气。眼睛上视的,是太阳经气不足。目上视而不转睛的,是太阳经气已绝。这是判断生死的要诀,不可不仔细体察啊
经脉别论第二十一(一)
一、各种因素对疾病形成的作用
  人在惊恐、忿怒、劳累、活动或安静的情况下,静脉血气都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夜间远行,惊恐出于肾,气过妄行,就要伤害肺脏。若因坠堕而受到恐吓,恐惧出于肝脏,气过妄行,就会伤害脾脏。因为大惊,恐惧出于肺脏,气过妄行,就会伤害到心脏。渡水而跌仆,跌仆,恐惧出于肾和骨。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强壮的人,气血畅行,病会全愈;怯弱的人,气血留滞,就会发生病变。
所以说:诊察疾病,就要观察病人的强弱及骨骼、肌肉、皮肤的形态,从而了解病情,并以此作为诊病的方法。
在饮食过饱的时候,则食气蒸发而汗出于胃。受惊而影响精神的时候,心气受伤而汗出于心。负重而远行的,则骨劳气越,肾气受伤而汗出于肾。疾走而恐惧,肝气受伤而汗出于肝。肢体摇动劳累过度的进修,脾气受伤而汗出于脾。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变化中,人在这些变化中所发生疾病,就是因为对身体的劳用过度所致,这是通常的道理。
郭新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3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13
4622楼#
发布于:2016-03-09 20: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03-09黄帝内经第34课心得
1三部九侯其治疗方法
病在经,则治经,虚则补之实则泄之。

病在孙络上用缪刺法在患处放血。

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身体疼痛,再其病所在的经络治疗。

病邪在奇邪之腑,在奇邪之经脉之井穴及四肢青筋上放血。

如病人瘦弱且体力不支,但病沒有产生变化时,需要用合適的方法去除病邪同时不能伤及正气。(比如针刺的深浅,用药的量等)

上实下虚的病人,须沿着经脉检查,找出淤结所在,针刺放血,通其氣血。

眼珠上吊者,表示太阳经脉气以断绝。

眼珠上翻看人,则是足太阳脉气不足状。

2经脉别论篇二十一
七情六欲,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天气变化都可影响到脉的变化。
(1)喘息之因果
夜间行房,喘息出于肾脏,太过则病邪入肺。

高空坠落或恐惧产生的喘息,来自于肝脏,病邪易入肺。

易受到惊吓之人,喘息出于肺,此时的病邪易入心,从而影响心脏。

人落水的喘息出于肾于骨。

以上喘息伤脏者,有胆识之人(胆气旺)行其气,只要氣血回复流畅,病就会康复。
胆气不足之人,病邪容易入体而生病变。
所以看病时还要观察病人的胆子大小。

(2)汗之所出
人过饱流的汗出于胃
人受惊之汗出于心
人搬动重物之汗出于肾
人恐惧而又奔走之汗来源于肝
人过劳之汗来自于脾
所以,生活中人病损耗津液之病是不可避免的。

常人饮食入胃,胃(指小肠)把吸收的营养交给脾脏,脾脏把五色营养交给各脏腑,肝能生筋,心生血,肾生骨,肺生皮毛,脾生肌肉。
三焦通条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为常人。
昆明郭艳
会员
会员
  • UID2018248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8
4623楼#
发布于:2016-03-09 20: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郭艳申请签到,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一、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喘气咳嗽来鉴别病人的阳气够不够。没有胃气的脉,逆四时的脉(脉弱以滑是有胃气,春弦夏洪秋浮冬沉是顺四时的脉)难治,脉证不合,泄而洪大,泄应虚弱而洪大,脱血本应虚而脉实,病为热症而脉反而安静。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而脉却软弱,此皆难治之病,因脉证不合。

  二、虚实决生死,五实死,五虚死。

  1、脉盛,脾热,腹胀,前后不通,眼睛看不清东西,此为五实主死。

  2、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为无虚主死。

  3、浆粥入胃,泄注止,虚者活,发汗后,大小便通,实者活。

  三部九候论篇

  一、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止于九。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如此三倍三数而有九候,来决定死生,来治疗百病,来调合虚实,而除邪疾。

  1、人有三部九候脉,
a,三部是指上,中,下部。上部有三脉,分别是天部-胆经悬里和曲鬓的位置,少阳脉系的地方,眉骨靠后一点。地部,既喉咙两边,仁迎脉的地方。胃气所行之处,人部脉在耳朵的前面。属三焦脉。
b,中部也分天,人,地三脉,天部肺经经曲的位置,地部阳明经合谷的位置,人部手少阴心经神门的位置。

  2.下部之天部在太冲,地部在太溪,人部在脾经的箕门或胃经到冲阳。

  3.中部的天位以察肺,地部以察胸中之气,人部可诊断心脏。

  4、上部之天部候头角之气,地以后口角的运转。人部以候耳目的功能。耳聋耳鸣脉气没有。脉大实证,脉小虚证。天部脉跳的大,阳盛,易发癫痫。

  三、诊察三部九候的目的

  1、不需了解病人的病情,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去血瘀滞脉处,只需调节其过实或过虚之脏,调匀血脉,使其正常为最终目的。

  2、如人迎脉大,实则泻其子,扎内庭穴。如上部天脉大,实证扎阳辅,虚则扎侠溪,经脉上沿经找,有青筋,就把淤血放掉。

  3、外形与脉气相合者生,不合则死。形盛脉细,少气不足,形瘦脉大,胸中多阳,都为形脉不合。有的脉跳的快,有的跳的慢,有的脉不跳,中部脉气正常,而上部下部脉已失,中部脉象微弱,眼眶内陷无谓气,都是死脉。

  四、

  1、三部九候的脉均匀为合,不均匀为病。

  2、外踝上5寸,一手抓住,另一手弹脚外踝,应为健康,应不足五寸为病,不应者死。

  3、中部的脉呼快呼慢死,如脉代而钩,病在经络。九候相应,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相失病,二候病甚,三候病危。

  4、足太阳气绝,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

  五、1九候脉都是细小,若有若无,是阴脉,如冬天一样,病人必半夜死。
2.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为阳脉,如夏天,则必在中午死亡。
3往来寒热的病早点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肝病,黄昏而死,水病者以半夜死。
4.脉形成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脾气已绝,病人会在辰,戌,丑,未4个时辰转换处死亡。体消肉脱时,即使三部九候脉正常,人也会死。
5.九候脉如果出现大,小,速,迟,陷等7种脉时,有时也不会死,是因为外感风寒之病,或女人月事之病,虽象七诊的脉,但并非是真脉。不能把他当病治。
文霞
贫民
贫民
  • UID2018455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624楼#
发布于:2016-03-09 21: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学习心得
外形气色都不变或病人病色很浅或按脉时,脉与四季相合时或如脉微弱但内里气血流畅,这是有胃气之兆,为可治之病。如外形消瘦精神不振或正常之气色已失,面皮无光或脉变为坚实且盛大或脉形已反逆四季节气时,为难治之病。反逆四时之脉:春季得到肺脉,夏季得到肾脉,秋季得到心脉,冬季得到脾脉,然后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中空无力且四散者。脉症不合之病:病情为热症而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这就是脉症不合之病,是难治之症。
五种实症:脉壮盛,皮肤炙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病人能存活的原因:能把病人的汗排出体外,大小便能通畅。
五种虚症: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不吃食物。虚症患者能存活的原因:能吃东西且能消化吸收,不再下痢就可以活下来。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三部之上部:天部为太阳穴处,以此处来诊断头角内的循环。地部为人迎脉处,可诊察口齿的运转。人部为耳前动脉处(即为三焦脉之处),可诊察耳目的功能。中部:天部以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可诊察肺。地部以合谷位为大肠脉气之处,可诊察地气。人部以神门位为心脉处,可诊察心脏。下部:天部以太冲位为肝气所在,可诊察肝。地部以太溪脉为肾气所在,可诊察肾。人部以箕门位或冲阳位为准,可诊察脾胃功能。九地合于人体九脏为肝心脾肺肾(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头角,耳目,口鼻,胸腔(人的外形所藏之处)。诊察三部九候的目的:是用三部九候为标准来度量其体形是否太肥或太瘦。依此来调理其脏气的虚实。治时先放去血瘀之脉处,再来调理,不须去了解病人的病情,只须调节其过实或过虚之脏,使其正常为最终目的。
决定病人死生的法则:病人体形硕大而脉反细小,兼之呼吸短促者,病危。病人体形消瘦而脉却反大,兼又胸中胀满者死。凡人的形与脉相符合生,反之者死。凡三部九候之脉皆失者死。全身上下左右的脉出现有的正常,有的失常者已病。若到了上下左右的脉皆失,无法度衡者亦死。中部脉气正常,而上下部脉已失者亦死。中部脉象愈弱,亦主死亡。凡目眶内陷者亦死。
如何知道病的出处;诊何脉知其失常及知病处。如诊察九候脉气独有—处呈微小状者或脉大者或急数者或脉迟者或脉细小者或脉浮者,其部亦病。独见—部凹者,也是有病。
如何判断健康法:可用左手按住病人足踝上方五寸之处,弯起右手手指使平齐,扺住足踝敲打该处,回音能传到左手且按处有虫在蠕动似的感觉为健康。如传音快,如水流,刺激性强,为病兆,如传音快,病人反应慢,为有病,如回音不能传到左手五寸之处,或敲打也不会反响者必死。又病人病至肉消骨软且无法走路者亦死。
脉诊:病人中部脉忽快忽慢为死症。脉跳动时常—止,而且脉形如长钩—样有力而满溢状,就表示病邪居在经络上。如其中—候脉失常则有病,二候脉同失常则病更严重,若三候脉均失常,则病已危矣。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4625楼#
发布于:2016-03-09 21: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9.诊病原则
凡是治病必细察其外形、精神与气色之润泽,按其脉知何脏为主病,脉的盛衰反应是新病或陈年旧疾,切不可失去治疗的时机。
10.易治之症
(1) 外形气色皆未失真者,(形神一致,反应体内阴阳协调)。
(2)病色很浅者。
(3) 脉与四季相合者,如春天得到夏、冬的脉称为顺脉。
(4) 脉微弱但内里气血流畅者(滑),这是有胃气之兆。

11.难治之症
(1) 形气皆伤,如一个人过胖(水肿)或者太瘦,同时呼吸短促(胸为阳,可以判断阳气是否足),难治。
(2) 面色枯槁,失去光泽者,难治。
(3) 脉象实而坚硬,代表病越深状,难治。
(4)脉与四时变化相反者,如夏天摸到冬天的脉,不可治。
①春天见到肺脉,是金克木。②夏天见到肾脉,是水克火。③秋天见到心脉,是火克金。④冬天见到脾脉,是土克水。⑤春夏阳气生长旺盛脉象反而沉涩。⑥秋冬阳气收藏脉象反而浮大。
(5) 脉症不合者,难治。
①热病脉应数急反而静。②泄泻脉应小反而大。③失血脉应虚反而实。④病在里正气虚脉应软弱反而坚实。⑤病在外邪气盛脉应坚实反而虚弱。
(6)色脉都失者。
12.五实五虚及治疗
五实:脉盛是心实,皮热是肺实,腹胀是脾实,大小便不通是肾实,目昏气闷是肝实。五脏邪气过盛是五实。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身体汗出、大小便通畅,反映邪气已经有了外出的通道,五实可以痊愈。
五虚:脉细是心虚,皮寒是肺虚,气少是肝虚,大小便不禁是肾虚,不能饮食是脾虚。五脏正气衰弱是五虚。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吃下浆粥,胃气渐渐恢复,大便泄泻也能停止,正气不再损失,五虚可痊愈。
第二十篇三部九候论
1.三部九候
1.1人与自然的联系
人体要符合天地规律,上应日月星辰,下合春夏秋冬以及阴阳五行的变化。
天地之至数:数字从一到九。一是奇数为阳以应天,二是偶数为阴以应地,三是人。天地人三方面又分为三,三三得九,与地上九州相应。九州与人九脏相应,九脏即肝、心、脾、肺、肾脏,加上头角、耳目、口鼻、胸腔。所以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人的外形藏于四脏之中,共为九脏之源。若五脏衰败,则面上没有气色,必死。
三部:人身上有上中下三部。
九候:每部又各有三处候诊的脉搏,称为天、地、人三候。一般也是一息五至。九候与天地间九个方向相对应。
1.2三部九候的位置及作用
三候
三部 天 地 人
上部 位置 额部两侧,胆经悬厘、曲鬓处动脉 两颊下之人迎脉 耳前动脉
诊气 头角之气、胆经脉气 口齿之气、胃经脉气 耳目之气、三焦脉气
病症 跳得快代表阳亢,是实,发巅疾,灸申脉、照海、下百会 耳聋没有脉,脉小是虚证,脉大是实证
中部 位置 肺经经渠穴 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 手少阴心经神门穴
诊气 肺气 大肠脉气、胸中之气 心气
下部 位置 足厥阴肝经,太冲穴 足少阴经,太溪穴 足太阴脾经,箕门穴
足阳明胃经,冲阳穴
诊气 肝气 肾气 脾胃之气
1.3三部九候的作用
先看病人的胖瘦,依此来调理其脏气的虚实。遇实症(邪气盛)则用泻法,遇虚症(正气不足)用补法。治时先放血去掉经络上的青筋瘀堵之处,再来调理。不须去了解病人的病情,不需要调内脏,只须调节其脉气,血脉均匀后内脏病就好了。
治症方法:根据三部九候的脉象判断出虚实,然后在其所在的经络上采用虚补实泻的方法下针治疗。
案例:①人迎脉大,说明胃实,实则泻其子,下内庭。腿部有青筋要先刺血。
②上部天候脉(胆经),实下阳辅,虚下侠溪。
③耳聋、上部人脉无,是三焦经虚,虚则补其母,夏至后冬至前灸中诸,冬至后夏至前灸天井。
1.4脉诊的应用
常人:形脉相合,三部九候脉相互协调、上下一致,速度相同,一息四至或五至。
方法:通过三部九候脉象,确定病在哪个脏腑,根据脏腑诊断知其死期。
应用:通过查脉的头尾的脉象差异,就知道这条经络气是否顺畅:如上部人迎脉和下部冲阳脉一起就知道整个胃气如何,如果人迎脉大,冲阳脉小,有阴实堵在中间,如胃癌。
1.4.1死症
(1)形脉/脉症不合者:①体形硕大而脉反细小,且呼吸短促者病危;②体形消瘦脉却反大,且胸中胀满者必死(胸就是阳的位置)
(2) 三部九候的脉不协调者,是死证。
(3) 三部九候的脉不协调,而且有的脉没有了,危险。
(4) 三部九候的脉不协调,且没有规律者,死。
(5) 中部之脉气正常,而上部下部脉已失者,死。
(6) 中部之脉象愈弱者,死。
(7) 目眶内陷者,胃气已无,死。
(8) 肌肉极度消瘦,即使三部九候脉正常者,死。
(9) 中部之脉(经渠、神门、合谷)忽快忽慢者,死。
(10)太阳经脉气绝,足屈曲而不直,死亡时,会眼睛上翻(睛明穴)。
1.4.2病脉
(1) 九候脉中,独一候脉异常(独大、独小、独疾、独迟、独热(浮)、独寒(细小)、独陷),是有病;
(2) 一候脉失常则有病,二候之脉同时失常,则病严重了。若三候之脉均失常,则病已危。
(3) 中部的脉呈代而钩状,也就是脉跳动时常一止,而且脉形如长钩一样,有力而满溢状,就表示病邪居在经络上。
1.4.3全诊
(1) 三部九候脉沉细悬绝的(细小若有若无),为纯阴脉,纯寒之脉,与冬季相应,死于半夜。
(2) 三部九候脉盛大急躁,呼吸短促者,为纯阳脉,纯热之脉,与夏季相应,死于中午。
(3) 往来寒热的病,是半夜与中午的折中,与春季相应,死于早晨。
(4) 中焦热盛及但热不寒之病,死于阳气最盛的中午。
(5) 风气的病(肝病),与肝胆木相应,金克木,死于黄昏。
(6) 阴盛的水肿病者,死于阴气最盛的半夜。
(7) 脉形呈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者为脾气已绝之脉,病人会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亡。
(8) 肌肉极度消瘦,即使三部九候脉正常者,死。如果形肉不失,说明阴阳还在,即使重病,如果脉正常也不会死。
(9) 虽然出现独大、独小、独疾、独迟、独热(浮)、独寒(细小)、独陷的脉象,但是若九候脉之同时出现此类之脉,有时也不会死。这是因为是外感风寒、女人月事、怀孕等病,脉象像七诊,但并非真的,才会如此不会有危险。
(10) 若有以上七种病脉,而脉中又无胃气,说明胃气已绝,必死,死时出现打嗝与噫气。
2.弹踝诊法
左手抓住病人足踝上五寸的地方,用右手指在踝骨上轻微地弹击。如果振动之气超过手按的部位,而且柔和有力,是健康无病。随着手向脚踝的方向移动,距离脚踝越近,病越重,甚至不治。
3.诊断原则
诊病时需详细问开始病时的症状,还有现在病情的症状,然后切三部九候脉,观察经络的沉浮,以及经脉上行下行气血走向。切脉时或轻按浮取、或重按沉取、或迎经逆取、或顺经从取,即切脉时上下浮沉左右推移循按,仔细辨别是正常脉、病脉、还是死脉。如果脉正常脉则无病,如果脉来迟无力是气虚、有病,如果脉气不来是阴阳俱脱的反映,死。皮肤无油光润泽,摩擦时会涩手指者,此为阴阳俱绝之征,死。
正常人,皮肤上有阳,会有一点点油,头是诸阳之会,脸上的油多,是正常;脸上没有油、手上的皮肤要很干涩像是要沾到一起了是死症。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626楼#
发布于:2016-03-09 21: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所胃脉与四时相逆,就是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而且脉来的时候都是沉涩的脉象,这是逆四时。
脉在春夏天本来是比较浮,大,结果都比较沉涩。秋冬反而浮大是逆四时的脉。还有一种症状,病人是显现一种热症,热症应该动,脉很亢奋,很紧张。但是病人很静,脉也静,很沉,细小这都是很难治的症状。
病属热而脉反而清静,发生泄痢而脉不细反倒而洪大,出现脱血而反见实脉,病在里而脉反而实坚,病在外而脉反而不实坚,这些都是脉证不合相反的情况,是不易治愈的。
虚实可以预先判断死生,凡有五实就得死,凡有五虚也得死。脉来势盛,皮肤发热,肚腹胀满,大小便不通,心里烦乱视物不清这就叫做五实,脉象极细,皮肤发冷气短不足,大便泄泻,不欲饮食,这就叫做五虚。
得了五实五虚之症也有病好的,是因为如果病人能够吃些浆粥,胃气渐渐恢复,泄泻停止,那么得五虚的病人就可以痊愈。而患五实之症的人,如果出汗大便又通畅了,表里合也可以痊愈,这是根据虚实而能决死生的道理。
三部九候论,天地间的至理,从而使它合于人的形体,通利血气,并决定生死,天地至数,是从一开始的,至九终止,一为阳代表天,二为阴代表地,人生天地之间用三代表人,而天地人又合而为之,三三为九与九野之数对应,所以人有三部脉,每部各有三候,根据他决定生死,诊断百病,调和虚实,祛除疾病。
  三部是下部、中部、上部,而每部又名有三候,三候是以天地人来代表的。上部是天,在两额的动脉,胆经的悬厘跟曲鬓这个位置。这是少阳脉气发的地方,这是天部。
上身的地部在人迎脉这里,这是胃气的所行之处。
上部的人部在耳朵前面,这是少阳三焦的脉气。
人的中部也分为天人地三部,天部在肺经的经渠的地位置,是肺气的所在。
中部在阳明经合谷的位置是大肠的脉气所在,中部的人部在手少阴,心经神门的位置。
人分上中下三部,上部有三部,中部有三部,下部也有三部。下部的三部在肝经的太冲,肾经的太溪,脾经的箕门。还有胃经的冲阳穴,这是下三部。
 诊察的方法不必问里面的病是什么,只要把血脉调均就好了,看到哪里有瘀血把它放出来,看气的虚实。用三步九候来查看其脉气所在。知道这些脉气的所在再按照经络来调,比如人迎脉很大表示胃气很实,实则泻其子来调其脉气。
如何决断生死:形体盛脉反细,气短,呼吸像连续不上就有危险。形体瘦、脉反大、胸中多气的也死。形体和脉象相复合的生,脉搏错杂不相协调的有病,如果三部九候都失其常态则死。
所谓生与死:顺的就是生,逆的就是死。体格很高大,但脉细小是形与脉不合。少气不足这是短气很危险。
 如果是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如果一头快,一头慢就是不调和,也是死。找不出规则也是死。凡是目眶下内陷都是死症,因为胃气沒有了。
三步九候的脉必须要均匀,相同才是正脉,如果脉过小过大不均匀的话都是有病。所以说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热,独寒,都是病。
诊断病危重程度,在脚外踝上5寸的地方,用左手握住这里,在用右手指在外环踝上弹一下,左手马上有感应。如果这个感应超过了5寸的地方表示正常,如果一弹这里沒反应就是不正常,如果越靠近脚环踝,就是危险了。完全没有反应是死症。
中部脉忽快忽慢,为实症。
足太阳脉气要绝的时候,脚不可伸因为脉气一直到脚上去,上面是睛明穴,眼睛往上翻是死症了。
冬阴夏阳,如果九候的脉全部显现出来沉细,而且弦又细又小。这是纯阴脉,九候的脉是全身上下的脉都膜了,全是弦细的时候,是阴脉是纯寒的脉。主冬天一般半夜死。如果是纯热,盛燥的脉。喘而数者为阳,主夏是白天中午的时候死。
 如果是寒热症,一下寒、一下热就是早上死;中焦湿热,是热病,温热的病,在正中午的时候会死;病风,如果是因为风而得到的病。日西而死,风就是肝病到了黄昏的时候死;如果是水肿的病人是半夜死;脉如果时快时慢是脾脏的脉,会在一天的辰戌丑未这四个时辰死;一个病人如果形肉均脱,皮包骨了,三步九候的脉即使是调合还是死;如果形肉都在,即使是重病,但形沒有失,这这九候的脉还顺也不会死。
所以,一个人的形肉很重要,如果形伤,神伤就没有救了。
如果是得了一些表症,比如妇女来月经不舒服,或者妇女怀孕了不舒服,都不能把它当做病。
王芝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66
  • 粉丝0
  • 关注2
  • 发帖数14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627楼#
发布于:2016-03-09 21: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4集心得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九、脉如为大、小、速、迟、陷下等七种脉,若九候脉之同时出现此类之脉,有时不会死。因外感风寒之病,或女人月事之病,其像七诊的病,但并非真的,才会如此不会有危险。若有以上七种病脉,且无胃气,必死,会出现打嗝与噫气等症,表示胃气已绝。
诊察病人,查开始病时的症状,现在的症状,然后按脉查经络,气血的走向。
凡脉速者无病,脉气来迟者必病,脉气不来者必死。
皮肤无油光润泽,摩擦时会涩手指者,此为阴阳俱绝之征,主死亡。
十、治疗法则
1、病在经上则治其经,用补泻手法去虚实之症。
2、病在表面孙络上,可在孙络的部位放血。人体有经、络、孙络。
3、血液循环有障碍时,都是外伤或跌打损,造成身体疼痛,让经络气很顺就好了,治其病的经络。
4、若病在表面,不在经络上,可用在井穴及四肢的青筋上放血的缪刺法。如有人痛既不在经上、络上也不再孙络上,用缪刺法。
5、形瘦,病不进或未改变,用针治。
6、上实下虚的,须延着经络找痛点,针刺放血,通气血。
7、眼球上翻看人的病人,是太阳脉气不足。
8、眼珠上吊者,表示太阳经的脉气已绝断。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一、人的情志、劳动状况、关系到日常起居的都会影响到脉。
1、夜间行房事,其喘息是出于肾脏,过度易导致病邪入肺。2、因堕落且极度恐惧,其喘息则来自于肝,易使病邪入脾。3、常易受惊恐,其喘息出于肺,易入心。
4、溺水,其喘息出于肾与骨。胆大的气血恢复顺畅病就好;胆小的,令病入体内而生变。
所以诊病的方法:须看胆大或胆小,从骨肉皮肤的状况(胆大人骨肉坚实,胆小的人骨肉软)
5、根据情志汗的源头
①人于饱食时,其汗水乃出于小肠之津液。
②受到惊吓时,冷汗出于心之液。
③人持重物远行,所出之汗出于肾脏。
④人因恐惧而奔走,所生之汗出于肝脏之津液。
⑤人因运动或过于劳累,其所生之汗是来自脾脏之津液。
胆是中正之官,胆气很旺,则无惧。让人无惧,则温胆。
二、春夏秋冬,人之所病乃起因于过于耗损内脏之津液。
血和气是相辅相成的,血是饮食进入小肠,消化变成血进入心脏。气来自饮水和食物的精华,进去肺的是气,进入心脏的是血。所以人身上到处都有血脉,血会到身上的所有地方。肺像皮毛,气把血包住,气和血就是心和肺,都是阳,在上利用胸阳判断一个人的生死。
人饮水入胃,遇胃热化气则进入脾,脾区分清净之气上输入肺,供应人体正常的水份需要,脾又能通调水道,使不同之水从三焦油网系统渗入肾脏,经小肠气化后进入膀胱而出体外,如此水之精气四散全身,符合四季和五脏的变化。
何媛
贫民
贫民
  • UID201769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75
4628楼#
发布于:2016-03-09 21:53
33,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续:
8,脉症不合,难治――热症而脉安静,下痢不止而脉现大形,大量失血而脉坚实,病生在里而脉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
9,五种虚实来决定生死
(1)五种实症:
A,主死:脉壮盛,皮肤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
B,可活:出汗,大小便亦通畅
(2)五种虚症
A,主死: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泄利前后,不能吃东西
B,可活:食物可入胃,可吸收,且下痢止
第二十篇   三部九候论篇
一,三部:天地间有9个方向,人有9脉。三部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各有三候,此三候又以天、地、人三位来区分。
二,三部具体位置
1,上部
(1)天部――两额侧足少阳胆经上之悬厘、曲鬓,足少阳脉气,诊察头角内循环
(2)地部――两颊下之人迎脉处,足阳明胃经脉气――诊察口齿运转
(3)人部――耳前动脉位处,手少阳三焦脉气――诊察耳目功能
2,中部
(1)天部――手太阴肺经经渠,肺气――诊察肺
(2)地部――手阳明经的合谷,大肠脉气――诊察地气如何
(3)人部――手少阴心经之神门,心脉―― 诊察心
3,下部
(1)天部――足厥阴肝经之太冲,肝气――诊察肝
(2)地部――足少阴太溪脉,肾气――诊察肾
(3)人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诊察脾胃功能
4,九脏之源――区分九位为九处不同之地,那九地合于人体内之九脏,即肝、心、 脾、肺、肾脏,加上头角、耳目、口鼻、 胸腔四脏,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人的外形藏于四脏之中
三,诊察三部九候之位的目的与治疗方法
1,三部九候之位,为标准,来度量其体形是否太肥或太瘦,依此来调理其脏气之虚实。实则泻,虚则补。治时先放去血之脉处,再来调理,不须去了解病人的病情 ,只须调节其过实或过虚之脏,使其正常为最终目的。
例:人迎脉大,实则泻其子,扎内庭。
上部天脉大,实证扎阳辅,虚则扎侠溪,经脉上沿经找,有青筋,则放淤血
3、死脉
(1)外形与脉气相合者生,不合则死。形盛脉细,少气不足,形瘦脉大,胸中多阳,都为形脉不合。
(2)有的脉跳的快,有的慢,有的不跳,中部脉气正常,而上下部脉已失,中部微弱,眼眶内陷无谓气
(3)脉一顺内脏的病可调理好
(4)辩症法
A,无病:病人足踝上方五寸的位置,用右手弯抓使平齐,抵住足踝,敲打,脉动回右手的五寸处
B,病兆:传音快,如水涌,刺激很强,是病兆。
C,病兆与必死:传音慢,病人反应迟钝,病兆。没有回音传到右手处,则必死
D,死症:诊察出病人中部之脉忽快忽慢者
E,病邪在经络:脉呈代而钩状,即脉跳动时常一止, 而且脉形如长钩一样,有力而满溢状
(5)三部九候之互相呼应一致,切不可不协调。其中一候脉失常则有病;二候之脉同时失常,则病严重。三候之脉均失常,则病已危。
4,九候之脉死的时间
(1)阴脉:三部九候之脉,都呈细小若有若无时,冬天一样,纯寒脉,半夜死
(2)阳脉: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夏日一样,热病,中午死
(3)往来寒热的病,早晨死。
(4)中焦热盛及但热不寒之病,中午死。
(5)风病死者,黄昏死。
(6)水肿病者,半夜死。
(7)脉形呈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者为脾气已绝之脉,病人会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亡。
(8)体消肉脱时,即令三部九候之脉正常,死。
(9)九候脉同时出现为大、小、速、迟、陷下等七种脉,有时不会死――外感风寒之病或女人月事之病,不会有危险。若有以上病脉,而脉中又无胃气,必死,有打嗝与噫气等症――胃气已绝。
 凡是脉速者必无病,脉气来迟者必病,脉气不来者必死。
张华
侠客
侠客
  • UID2018789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15
4629楼#
发布于:2016-03-09 22:07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2班-河北-张华申请签到
2016年3月9日学习《黄帝内经》30课心得
1手臂上面青脉很多,是病人有血不够的现象
2天干地支,肝病,庚寅日容易死,心脏壬葵,肺是丙丁日,肾脏戊己日,
3人迎脉很快代表,胸腔里面有积水,眼袋肿起来是水病,小便黄红,睡得好胆的病,如果不能睡是肝有问题,吃完饭又饿了,消渴,,面肿是风症,脚肿是水,脸脚都肿是风水病,眼睛黄的是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厉害的是怀孕了,
4脉要顺从四时,
5摸脉以胃气为准,心脏的脉在左寸,肺脉在右寸,肝脉在左,关,左尺为肾,
6如果肝脉太过,病人善忘,头昏,晕厥,不及的话,胸痛
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4630楼#
发布于:2016-03-09 22: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黄旭红申请签到,2016年3月8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一、治病时需先观察病人的气色,看其外形精神与气色之润泽,然後切其脉诊断是哪個脏腑的病变,看脉色和症是不是相符,脉色和易治,脉色不和或违逆四时之脉难治。
二、1、春的肺脉,夏的肾脉等相克之脉是违逆四时之脉。2、观病人症热脉反静,病人下痢脉反大,病在里脉却坚硬有力,病在外脉反弱者,都是难治之症。3、五实症和五虚症决生死~五实:脉壮盛,皮肤炙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五虚: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饮食不入。得此五实五虚者死。<假如有五虚症但是饮食可以入胃,身体扔可吸收营养,同时下痢止,则可以存活。假如有五虚症,但病人其身汗出,且大小便亦通畅,亦可存活下来。
~三部九侯论篇二十
一、人身分上中下天地人三部,天地人三部又各自分出天部,地部,人部。合称为九侯。
1、上部之天部,位在两额侧足少阳胆经上之悬厘,曲鬓位为足少阳脉气所在。上部之地部,在两颊下之人迎脉处,为足阳明脉气所行之处。上部的人部在耳前动脉位处,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之处。
2、中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天部位在手太阴肺经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地部就是手阳明经的合谷位,为大肠脉气所在。人部位在手少阴心经之神门位,为心脉之所在。
3、下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中下部的天位,在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位,为肝气之所在。下部之地部,在足少阴肾经太溪脉之处,为肾气之所在。下部之人部,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位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位,因此下部之天位以诊察肝藏,地部以 诊察肾臓,人部以诊察脾胃之功能。
4、人体之九脏~肝心脾肺肾五脏,头,角,耳目,口鼻,胸腔四脏。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人的外形藏于四脏之中。面部失于常色,是五脏衰败的症状。
5、三部九侯之作用~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形体之肥瘦,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若与病人有血瘀于表,先放血在调理经络和脏腑。
6、三部九侯决定人生死之法~病人体形硕大而脉反细小,兼之呼吸短促者病危矣。病人体形消瘦脉却反大,兼又胸中胀满者必死。人外形与脉气相符合者生,参差不调和者病。凡三部九候之脉皆失者死。全身上下左右的脉出现有的正常,有的失常,表示人有病。 若到了上下左右的脉全失,无法度衡量者亦死。 中部之脉气正常,而上部下部脉已失,此人亦死, 如中部之脉象愈弱,亦主死亡,凡目眶内陷者亦死。
7、如何通过三部九侯知道病之所在~九候脉气独有一处呈微小状者此部必病。独有一处脉大者,该处亦病。 独有一处急数者,这就是病处。独有一处脉迟者,其部亦病。独有一处脉浮者亦病。独有一处脉细小者,其亦病。独见一部凹者,也是有病。
8、诊病人脉气法~可用一手按在内踝裸上五寸的地方,另一只手弹内踝裸处,如气脉向上冲到五寸处或五寸向上处,表示病人正常。如气脉到达不到五寸表示病人有病。气脉传达的越短病的越严重。
9、上三部之脉和中部下部之脉必須相和,否则表示人经络之气以失常,是病之始,若一侯失常则有病,两侯失常则病严重,三侯失常病以危。三部九候之脉,如果都呈细小若有若无时,就是阴脉,如冬天一样,一旦如此则病人必于半夜死亡。如果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者为阳脉,如夏日一样,则必在中午死亡。所以往来寒热的病,都是在早晨死。中焦热盛及但热不寒之病,都死在中午。得风病死者,都在黄昏死。得水肿病者,都在半夜死。脉形呈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者为脾气已绝之脉,病人会在辰、 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亡。体消肉脱时,即令三部九候之脉正常,病人亦死。
吴静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9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5
4631楼#
发布于:2016-03-09 22: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
2016-3-9学习《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通过观察病人的喘气咳嗽来鉴别病人的阳气够不够。没有胃气的脉,逆四时的脉,难治。
     虚实决生死,五实死,五虚死。脉盛,脾热,腹胀,前后不通,眼睛看不清东西,此为五实主死。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为无虚主死。
      三部九候论篇
      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止于九。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如此三倍三数而有九候,来决定死生,来治疗百病,来调合虚实,而除邪疾。
       人有三部九候脉,三部是指上部,中部,下部,每部都有三候,天,地,人。上部之天部在额两侧,在胆经悬厘和曲鬓的位置,地部在人迎脉属胃经,人部在耳前属三焦经上。中部之天部在肺经的中渠位,地部在手阳明经的合谷,人部在手少阴的神门位。下部之天部在太冲,地部在太溪,人部在脾经的箕门或胃经到冲阳。
中部的天位以察肺,地部以察胸中之气,人部可诊断心脏。上部之天部候头角之气,地以后口角的运转。人部以候耳目的功能。耳聋耳鸣脉气没有。脉大实证,脉小虚证。天部脉跳的大,阳盛,易发癫痫。
       诊察三部九候的目的:不需了解病人的病情,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去血瘀滞脉处,只需调节其过实或过虚之脏,调匀血脉,使其正常为最终目的。
外形与脉气相合者生,不合则死。形盛脉细,少气不足,形瘦脉大,胸中多阳,都为形脉不合。
         三部九候的脉均匀为合,不均匀为病。九候相应,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相失病,二候病甚,三候病危。足太阳气绝,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
      九候脉是细小,若有若无,是阴脉,病人必半夜死。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为阳脉,则必在中午死亡。往来寒热的病早点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脉形成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脾气已绝,病人会在辰,戌,丑,未4个时辰转换处死亡。体消肉脱时,即使三部九候脉正常,人也会死。九候脉如果出现大,小,速,迟,陷等7种脉时,有时也不会死,是因为外感风寒之病,或女人月事之病,虽象七诊的脉,但并非是真脉。
张洪玮
贫民
贫民
  • UID201793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0
4632楼#
发布于:2016-03-09 22:37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1、通过观察病人的喘气咳嗽来鉴别病人的阳气多少。没有胃气的脉,逆四时的脉难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春弦夏洪秋浮冬沉是顺四时的脉。脉证不合,泄应虚弱而洪大,脱血本应虚而脉实,病为热症而脉反而安静。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而脉却软弱,此皆难治之病。
2、脉盛脾热腹胀前后不通,眼睛看不清东西,此为五实,主死。脉细皮寒气少泄利饮食不入,此为五虚主死。浆粥入胃,泄注止,虚者活,发汗后,大小便通,实者活。
3、三部九候论篇。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止于九。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如此三倍三数而有九候,来决定死生,来治疗百病,来调合虚实,而除邪疾。人有三部九候脉,三部是指上,中,下部。上部有三脉,分别是天部在胆经悬里和曲鬓的位置,少阳脉系的地方,眉骨靠后一点。地部,在喉咙两边,人迎脉的地方。胃气所行之处,人部脉在耳朵的前面。属三焦脉。中部也分天,人,地三脉,天部肺经经曲的位置,地部阳明经合谷的位置,人部手少阴心经神门的位置。下部之天部在太冲,地部在太溪,人部在脾经的箕门或胃经到冲阳。中部的天位以察肺,地部以察胸中之气,人部可诊断心脏。上部之天部候头角之气,地以后口角的运转。人部以候耳目的功能。耳聋耳鸣脉气没有。脉大实证,脉小虚证。天部脉跳的大,阳盛,易发癫痫。
4、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去血瘀滞脉处,只需调节其过实或过虚之脏。如人迎脉大,实则泻其子,扎内庭穴。如上部天脉大,实证扎阳辅,虚则扎侠溪,经脉上沿经找,有青筋,就把淤血放掉。外形与脉气相合者生,不合则死。形盛脉细,少气不足,形瘦脉大,胸中多阳,都为形脉不合。有的脉跳的快,有的跳的慢,有的脉不跳,中部脉气正常,而上部下部脉已失,中部脉象微弱,眼眶内陷无谓气,都是死脉。三部九候的脉均匀为合,不均匀为病。外踝上5寸,一手抓住,另一手弹脚外踝,应为健康,应不足五寸为病,不应者死。
中部的脉呼快呼慢死,如脉代而钩,病在经络。
5、九候相应,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相失病,二候病甚,三候病危。足太阳气绝,足不可屈伸。九候脉都是细小,若有若无,是阴脉,如冬天一样,病人必半夜死。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为阳脉,如夏天,则必在中午死亡。往来寒热的病早晨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肝病,黄昏而死,水病者以半夜死。脉形成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脾气已绝,病人会在辰戌丑未4个时辰转换处死亡。体消肉脱时,即使三部九候脉正常,人也会死。九候脉如果出现大小速迟陷等7种脉时,有时也不会死。女人月事之病,不能当病治。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4633楼#
发布于:2016-03-09 22: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无胃气的脉,逆四时的脉,症脉不合,均难治。新病气色未失,久病气色失。
五实五虚主生死:脉盛、皮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为五实,脉细、皮寒、气少、大小便失禁、饮食不入为五虚。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人有三部,上、中、下三部,每部又有三候。上部之天部为两额侧之动脉,足少阳脉气所在,地部为两颊下之人迎脉,足阳明脉气所行,人部为耳前动脉处,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中部之天部在手太阴肺经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地部在手阳明经的合谷位,为大肠脉气所在,人部位于手少阴心经之神门,为心脉之所在。下部之天部肝经的太冲,地部肾经的太溪脉处,人部脾经的箕门或胃经的冲阳。
中部天地人三部作用,天部以查肺,地部查胸中气,人部查心脏。上部,天部查额角的气,地部查口齿之所,人部查耳目之气,耳聋此脉无。
以三部九候为标准判断人之胖瘦,以此调理脏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治时先放血去瘀,再调理,只须调节过实过虚之脏。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生者得生,三部九候皆失者死,上下左右不协调,快慢不一者病。凡目眶内陷者死。
三部九候脉,独小、独大、独急、独慢、独浮、独细、独凹者为病处。手握小腿外侧踝上五寸,另一手弹外踝,则有感应,为常人,若感应不至则病,无感应者死。中部的脉时快时慢为死症。三部九候应相互响应,上下一致为正常,一候脉失则有病,二候脉同时失常则病重,三候均失则病危。
冬阴夏阳,九候之脉沉细小,为阴,如冬天一样,则半夜死。如脉盛急为阳脉,如夏天一样,则中午死。往来寒热的症早晨死。中焦热及温热病中午死。风病者黄昏死。水肿病者半夜死。脉忽快忽慢时强时弱为脾气绝,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形消肉脱,九候脉调亦死。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4634楼#
发布于:2016-03-09 22: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3月9《号黄帝内经》第33讲学习心得:
  一、诊病的次序:首先看病人的形体胖瘦,其次看病人的精神气色,再次问病人的症状时长,最后看病人的脉象。只要是有胃气的脉都是好治的。如果是形气相失,外形偿失(过胖〈水肿〉或是过瘦) ,气没有了(呼吸很短,胸阳就诸阳的地方,判断病人的阳气够不够,观察他的喘息咳嗽就明白了),色夭不泽(颜色失掉了不光泽),比较难治疗。病人外形消痩精神不振,正常的气色已失,面皮无光,脉变为坚实且盛大,脉形已反逆四季节气时,这些都是无法治愈之病。察知以上4种难治之病时,必须明白告诉家属。所谓脉逆四时,即春季得到肺脉,夏季得到肾脉,秋季得到心脉,冬季得到脾脉,(只要记得没有胃气的脉,脉很涩很小很弱,并不按四时来的脉形,都是重病)然后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深沉,有时中空无力且四散者,这就是反逆四时之脉。如果脏在春夏天脉应该是浮大,现见沉涩,秋冬见浮大,这是逆四时的脉;病情显现是热症而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脉应该细弱)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脉形应该是虚)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脉应该缓)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脉应该坚实)而脉反弱,此皆难治之病,因为脉症不合。因此脉症相符合的话-人虚就是虚脉,人实就是实脉,色脉来讲。颜色偿失,脉还是在的话,虽然难治,但还是可以治;色脉都没了的话,那就是凶兆。新病和旧病,新病:气色还在那边,脉形有问题;久病:气色没有了。
   二、黄帝说,我们以虚实来决生死,愿闻其详。歧伯曰:有五种实症主死,五种虚症也主死。五实、五虚的症状:脉壮盛(越来越洪大),皮肤炙热烫手,腹胀,大小便不通,(闷瞀,瞀mou眼晴看不清楚,眼睛不识人)目昏气闷,此为五种实症。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饮食吃不进,此为五种虚症。黄帝问,那有时病人有这种情况,为何还生存下来呢?歧伯说:有五虚症者,浆粥能吃下,且下痢停止的话会活过来;如果有五实的症状,一发汗出,且大小便亦通畅者,亦可存活下来,这就是有死症的患者,仍有生存机会的征候也。
   三、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1.三部九候:三部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各有三候,此三候又以天、地、人三位来区分。上部的天部在两额角足少阳胆经上悬厘,曲鬓位为足少阳脉气所在。上部之地部,在两颊下人迎脉处,为足阳明脉气所行之处。上部的人部在耳前动脉位处,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之处。中部也分天、人、地三位,中部的天部位在手太阴肺经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中部的地部就是手阳明经的合谷位,为大肠脉气所在。中部的人部位在手少阴心经之神门位,为心脉之所在。下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下部的天位,在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位,为肝气之所在。下部之地部在足少阴太溪脉之处,为肾气之所在。下部之人部,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位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位,一般是查冲阳穴,因此下部之天位以诊察肝藏,地部以诊察肾臓,人部以诊察脾胃之功能。中部的天位候肺,地位候胸中之气,人位以候心;上部以何候之?天以候头角之气(天部可以候到脑部处,该处的脉息也是一息四到五至,如果跳的很快,示阳亢,发癫痫,可以吃控涎丹或扎针百会,灸阳蹻,申脉,照海,那个脉会越来越小,缓下一来,缓到一息五至的时候代表他好了),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人部在耳朵旁边,如果有耳聋耳鸣的时候,该部的脉会没有,没有脉气,脉气很大是实证,脉气很小)以候耳目之气。头面上的经气可以在上面四个部位(天人部)查到,所以说五脏衰败的时候,脸上的气色会凶,因头上的脉气没有了。
  2.诊察三部九候的目的是什么:以三部九候为标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