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楼#
发布于:2015-11-19 22: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彩云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学习心得 足阳明胃经之 9、外陵穴至气冲穴 脐的左右两寸是天枢,从神阙至曲骨五分之一是阴交穴,从阴交穴外开两寸叫外陵。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一路下来二寸全是阳明经。 再从石门穴外开两寸,这是大巨,关元穴外开两寸是水道,这都是近取穴,肠鸣 、腹泻都可以治。神阙上一寸叫水分,水道和水分一起用,可通利水肿 、腹水。 中极外开两寸是归来。睾丸上缩到腹部,下针归来就好了。 气冲是从曲骨外开二寸。怀孕的孕妇,肚脐以下的腹针,最好不要针。 气冲这个穴道平时可以用灸的。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在妇人子宫、卵巢这边,所以可以助孕 ,不需要用人工受精。 10、髀关穴至梁丘穴 髀关、伏兔、阴市、梁丘。伏兔穴从膝盖头往上六寸。从伏兔穴再往上六寸,就是髀关穴,伏兔有时用到,髀关几乎没有用到,这些穴道多半是治抽筋、脚没有力。 伏兔穴管的像脚膝冷 。临床上,有比伏兔穴更好的穴道,记得腿上的阳经,从中间分阴阳,内侧是阴,外侧是阳,翻过来找第六寸,绝不是在肌肉上,而是在肌肉缝中间,这样找就不会错。 阴市、梁丘与犊鼻穴。从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这个穴道是梁丘,梁丘上一寸是阴市。有个经外奇穴,在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这个直角骨头上一寸,有个奇穴叫解穴。 阴市是近取穴,平常是治膝盖冰冷,脚痛,脾经、胃经痛,在阴市下针就会不痛! 我们在膝盖以下才有井荣俞经合,膝盖以上没有,在这无所谓补泻,还有一个风市,风市在胆经上面,我们常用。 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我们在炎症时用来消炎用的。梁丘是消炎穴,而青春痘老是生在足阳明胃经上面,这是下梁丘很好的时候。针梁丘穴,摸两个肌肉中间,针下去。无所谓补泻,主要是消炎,像红肿啊都可以用。 解穴有几种功能,第一种,下完针以后,比如说下太渊、经渠时,不小心扎到动脉,胀起来了。这个时候,肿在这边,下对面的解穴,解穴就是当你下针后的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一下解穴,病人会感到有个东西跑,就那么快,压力马上就去掉了。 过去武功高强的点穴,点穴后解不掉,解穴一点就解掉了。一个在脚上,一个在手上少府穴。是经外奇穴的地方。 膝盖的盖子跟胫骨中间有个韧带,中间这个叫做犊鼻。犊鼻穴,很少下针。下针如果下得很深,会伤到膝盖的油囊。中间是韧带,韧带的正中间是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我们称膝眼,膝眼属经外奇穴,像个眼睛。 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 ) 我们在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的时候,有五穴四针。第一个穴在膝盖的头,不要扎到膝盖骨,骨头上没有穴道,要上来一点。这一针我们称鹤顶,鹤顶再加上两个膝眼,我们在双膝眼上下针时,要注意针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从前面看是八字。扎膝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因为有油囊在里面,如果是捻针的话,一旦把油带出来,膝盖会受伤,直进直出我们叫雀啄术。像鸟吃东西一样。下针速度很快,不要左右转,像鸟吃东西一样。 阳陵泉跟阴陵泉,我们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五穴用四支针,可治所有膝盖的问题,没有膝盖风湿痛会不好的,效果都很好。 11、足三里穴:胃经合穴 从膝盖头下去,在膝下三寸,用手指头顺着这个胫骨,从下往上推过来,推到这边开始高起来的地方,就是准备高的起点,外开一个指头,就叫足三里。摸到高起来外开一指头,穴道就出来。 足三里是非常常用的大穴,所有胃病都可以治(但吐血除外)。有个穴道叫冲阳脉,找到足三里,按住足三里,冲阳脉就没了,这代表你找到穴道了。我们叫度骨法,就是按照骨头来找。 一般中医的观念是男人年过三十,多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井荣俞经合嘛。阳经的合穴,五俞穴是金水木火土。合为井荣俞经合。那足三里这个穴,胃经本来就是土经,胃经的本穴就是足三里,属性相同。病人恶心想吐,扎足三里就去掉了。 有人脚不能走远,扎足三里。脚没有力扎足三里。灸和针都可以用,灸百壮都没有关系。它可以把燥热的气导下来,比如灸中脘、关元,灸得太过了。灸得很黑,灸到口干舌燥。 再灸足三里,它会把热往下导。灸膏肓穴感觉很燥热,就灸足三里,把火气往下导。 足三里是胃经本身的合穴,也是属土为本穴,虚症、实症都可以在这治疗。如果乳癌硬块正好在乳中的下方,足三里就很好用。如果硬块时间长用补。如果硬块压痛,就在足三里用泻的方法。 |
|
451楼#
发布于:2015-11-19 22:44
@助教-中山-吴泳茵@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0课心得:
六、足阳明胃经 8、天枢穴 辨寒热,是寒症,天枢上面灸比针好。是热实,下针会比灸好。若热实你又用灸的话是火上加油,会更干。寒实我们灸天枢,隔姜灸。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病人说胃口不好,又有便秘,肚子又痛,小便又淡白。怎么处理。中脘是肚脐上四寸(胃的募穴),肚脐下三寸是关元(小肠的募)。肚脐左右两寸是天枢(大肠的募),是这四个穴道。 小便淡白灸天枢,其它用下针。小便是深黄色,是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腑病最好治,没有什么虚实补泻,针下去左转右转就好了,病人感到酸麻胀就好了。 9、外陵穴至气冲穴 外陵:从阴交穴外开两寸叫外陵。 大巨:石门穴外开两寸,这是大巨。 水道:关元穴外开两寸是水道。神阙上一寸叫水分,水分跟水道常合并在使用。可通利水肿 、腹水两个穴道同时用。病人如果说,胀的很厉害,不能躺下去,下针,灸比较不好灸。 归来:中极外开两寸,我们叫归来。睾丸不见啦,睾丸 上缩到腹部,下针归来就好了。 气冲:从曲骨外开二寸是气冲。平时可以用灸的。 怀孕的孕妇,在针腹针时,肚脐以下的腹针,最好不要针。 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在妇人子宫、卵巢这边,所以可以助孕 。 10、髀关穴至梁丘穴 伏兔:这个穴道过去跪着时,肌肉隆起就像兔子一样,所以叫伏兔穴。从膝盖头往上六寸,叫伏兔穴。 髀关:从伏兔穴再往上六寸,就是髀关穴,伏兔有时用到,髀关几乎没有用到,这些穴道多半是治抽筋、脚没有力。 伏兔穴管的像脚膝冷 。腿上的阳经,从中间分阴阳,内侧是阴,外侧是阳,翻过来找第六寸,绝不是在肌肉上,而是在肌肉缝中间,这样找就不会错。 阴市:你从正面看他,从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叫阴市。平常是治膝盖冰冷 ,好像有水在里面一样 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我们在炎症时用来消炎用的。青春痘老是生在足阳明胃经上面,这都是下梁丘很好。针梁丘穴,摸两个肌肉中间,针下去。无所谓补泻,主要是消炎,像红肿啊都可以用 解穴:有个经外奇穴,摸摸自己的脚,在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这个直角骨头上一寸,有个奇穴叫解穴。解穴有几种功能,第一种,下完针以后,比如说下太渊、经渠时,不小心扎到动脉,胀起来了。这个时候,肿在这边,下对面的解穴,解穴就是当你下针后的针感、很痛、很难过,下针肿起来,一下解穴,病人会感到有个东西跑,就那么快,压力马上就去掉了。 另一个解穴,在手上是少府穴。 犊鼻:犊鼻穴在膝盖的盖子跟胫骨中间有个韧带,中间这个叫做犊鼻。犊鼻穴,很少下。下针如果下得很深,会伤到膝盖的油囊。 膝眼: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我们称膝眼,膝眼属经外奇穴,像个眼睛。 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 ) 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的时候,有五穴四针。第一个穴在膝盖的头,这一针我们称鹤顶,鹤顶再加上两个膝眼,双膝眼上下针时,要注意针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形。扎膝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因为有油囊在里面,如果是捻针的话,一旦把油带出来,膝盖会受伤,直进直出我们叫雀啄术。下针速度很快,再来是阳陵泉跟阴陵泉,我们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五穴但用四支针,可治所有膝盖的问题。 11、足三里穴:胃经合穴 足三里:膝盖头下去,在膝下三寸,足三里是很大的穴道,这是用书上的寸来找的。另一个方法,永远不会搞错。用手指头顺着这个胫骨,从下往上推过来,推到这边开始高起来的地方,就是准备高的起点,外开一个指头,就叫足三里。 所有胃病 都可以治(但吐血除外)。 冲阳脉:有个穴道叫冲阳脉,找到足三里,按住足三里,冲阳脉就没了,这代表你找到穴道了。我们叫度骨法,就是按照骨头来找。 男人年过三十,多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井荣俞经合。阳经的合穴,五俞穴是金水木火土。合为井荣俞经合。那足三里这个穴,胃经本来就是土经,胃经的本穴就是足三里,属性相同。 有人脚不能走远,扎足三里。脚没有力扎足三里。灸和针都可以用,灸百壮都没有关系。 它可以把燥热的气导下来,比如灸中脘、关元,灸得太过了。再灸足三里,它会把热往下导。灸的时候,感觉很燥热,就灸足三里,把火气往下导。 |
|
452楼#
发布于:2015-11-19 22: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岩龙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1.腹四针,遇到病人胃口不好,又便秘,肚子又痛,小便淡白,下四针,即中脘、关元,天枢两个。仅是小便淡白,灸左右天枢,其他三针;如果小便是深黄色,下四针。 2.阴交、石门、关元、中极、曲骨各旁开两寸为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水道和水分常并用,治疗水肿、腹水。归来治疗男人睾丸缩进腹中。气冲、中极、关元、归来都围绕妇人子宫、卵巢附近,可以助孕。孕妇腹部禁针。 3.阴市属就近取穴,治疗膝盖冰冷。梁丘是胃经的郄穴,治疗膝盖发炎或长在胃经的青春痘。解穴是经外奇穴可解针后遗痛以及对于下针后不小心引起的肿胀有立即消肿功效【人体一共有两个解穴,另一个是少府】。 4.五穴四针:双膝眼两针,直进直出不捻转,鹤顶穴一针,阳陵泉透阴陵泉一针,治疗所有膝盖问题,效果很好。犊鼻穴在髌韧带的中间取穴(很少用,有油囊)。 5.足三里是大穴,是合穴,是胃经的本穴。取穴的验证方法是按住足三里则冲阳脉就没了。治疗所有的胃病(但吐血除外);不能走长道可针足三里;艾灸引起的燥热可以灸足三里【可以把火气往下导】乳块如果长在胃经的位置,根据虚实在足三里补泻。 |
|
453楼#
发布于:2015-11-19 22:5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程晓平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八、天枢穴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胃口不好、便秘、肚子痛、小便清白:小便清白是寒,灸天枢,针中脘、关元; 胃口不好、便秘、肚子痛、小便深黄:小便深黄是实热,天枢、中脘、关元下四针,胃、肠一起治。 腑病最好治,近取穴没有虚实补泻,下针后左转右转即可。 九、外陵穴至气冲穴 从不容至气冲的胃经与任脉相距2寸。 天枢、外陵、大巨、水道等都是近取穴,治肠鸣、腹泻。 1. 外陵:阴交旁开2寸。 2. 大巨:石门旁开2寸。 3. 水道:关元旁开2寸。水道常用与水分合并使用,治水肿、腹水。可针可灸。 4. 归来:中极旁开2寸。治睾丸上缩到腹部(疝气?)。 肝经直接络到阴器。 5. 气冲:曲骨旁开2寸。可针可灸;孕妇禁少腹针。 中极、气冲、归来围绕着子宫、卵巢,可助孕,不需人工受精。 十、髀关穴至梁丘穴 1.伏兔:膝盖头往上6寸。治抽筋、脚无力、脚膝冷。偶用。 2.髀关:伏兔向上6寸。治症同伏兔。几乎不用。 腿上的阳经,从中间分阴阳,内侧是阴,外侧是阳。 3.梁丘:膝盖头上2寸,再旁开1寸。胃经的郄穴,主消炎、青春痘,无所谓补泻。 4.阴市:梁丘向上1寸。近取穴,治膝盖冰冷,无所谓补泻。 5.解穴: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此骨上1寸。经外奇穴。主:下针时不小心扎到动脉肿起来或下针后肿、痛等,则针对侧的解穴,很快就好。 6.犊鼻:膝盖骨下方与胫骨中间有条韧带,韧带中间则为犊鼻。很少下针。 7.膝眼:膝盖两边各有一个凹洞,为膝眼。经外奇穴。 8.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 鹤顶:膝盖头上方一点。 五穴四针:五穴为鹤顶、膝眼2个、阳陵泉、阴陵泉,治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等所有膝盖问题,效果很好。双膝眼下针时,正面看要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针直进直出(雀啄术),不要捻针。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 十一、足三里:胃经合穴 足三里:手指顺着胫骨,从下往上推,推到开始高起来的地方,旁开一个指头即为足三里。按住足三里,脚上的冲阳脉就没有了,表示穴位找对了。 是胃经的合穴,五行属土,胃经为土经,足三里亦是胃经的本经,虚实皆治。 是非常常用的大穴,可将燥热之气下导。治:所有胃病(除吐血外)、恶心想吐,可针;脚不能走远、脚无力,可针可灸;;乳房硬块,可针补(久病)或泻(硬块压痛);年过三十的男人,多灸可保健。 |
|
454楼#
发布于:2015-11-19 22:59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号《针灸大成》第21课学习心得
足阳明胃经(今天学习一下穴位) 天枢穴:大肠的募穴。用于诊断便秘。按天枢很痛,说明有宿便。寒实(大肠不蠕动,小便白色)灸比针好,隔姜或隔盐灸,热实(肠子蠕动,肚子疼,里有东西,小便黄赤)针比灸好。 1、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穴位组成:中脘穴(肚脐上四寸,胃的募穴)关元穴(肚脐下三寸,小肠募穴)天枢穴(肚脐旁开两寸-左右各一,大肠募穴) 功能主治:胃肠道功能失调,腹痛、腹泻、便秘等,小便淡白色为虚症天枢穴灸,小便发黄为实证天枢穴针刺。如遇到病人胃口不好,又便秘,肚子又痛,小便淡白,下四针,即中脘、关元,天枢两个。 仅是小便淡白,灸左右天枢即可。 2、外陵穴至气冲穴 以任脉穴为标准阴交旁开两寸为外陵,依次石门、关元、中极、曲骨各旁开两寸为大巨、水道、归来、气冲。这些穴位围绕妇人子宫、卵巢周围主治受孕和妇科疾病,值得一提的是水道和任脉的水分穴主要治疗水肿和腹水等证。水道和水分常并用,治疗水肿、腹水。归来治疗男人睾丸缩到腹中。 3、髀关穴和梁丘穴 在膝盖上六寸是伏兔穴,在伏兔穴上六寸是髀关穴,此穴比较少用。这两个穴位主要治疗抽筋、脚无力和脚膝冷痛等,接下来是阴市、梁丘穴、解穴,阴市在膝盖上三寸主治膝盖冷痛,梁丘穴为足阳明胃经郄穴,其穴性为消炎穴,主治膝关节炎和青春痘急性期,解穴主要第一种是解除因吴针导致的血肿可以消肿,在一个解除后遗针感引起的疼痛。 4、五穴四针主治膝关节问题 穴位:鹤顶、膝眼穴、阳陵泉、阴陵泉 针刺手法:双膝眼两针,直进直出,膝盖头的鹤顶穴一针,阳陵泉透阴陵泉一针,治疗所有膝盖问题。以上穴位没有补泻。 5、足三里-胃经合穴 足三里为阳明经大穴也是土穴,顺胫骨从下往上推,开始高起的地方外开一个指头为足三里穴或膝盖头下三寸,旁开一指,是足三里穴,足三里是合穴,是胃经的本穴。灸足三里可以将火气往下导。主治所有胃病,可以引气下行,同时足三里也是保健养生大穴,自古就有“若想身体安,三里不能干之说”。 乳癌在胃经的位置,根据虚实在足三里补泻。 |
|
455楼#
发布于:2015-11-19 23:00
中医经典广魔鬼特训8班梁海霞申请
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学习心得 1.腹四针(中晥、关元、天枢) 中脘是肚脐上四寸(胃的募穴) 关元是肚脐下三寸(小肠的募穴) 天枢是肚脐左右两寸(大肠的募穴) 在临床上,胃口不好,便秘,肚子痛,小便又淡白属寒症可炙天枢。 小便深黄色属实症,可针,下四针,胃肠一起治疗。属腑病最好治,近取穴,针下去,左转右转就好,使病人感到酸麻胀就好。 2.外陵穴至气冲穴 从天枢往下走,是从神阙到曲骨用目测三比二的交接地方,叫关元。 关元(小肠的募穴) 这个中点叫石门,石门与阴交中间是气海。 从阴交穴外开两寸叫外陵,天枢,大巨,水道,归来,气冲,一路下来二寸全是阳明经。 从石门穴外开两寸,这是大巨;关元外开两寸是水道,水道与水分常合并使用这都是近取穴。治疗水肿,腹水,肠鸣,腹泻。 中极外开两寸叫归来,气冲是从曲骨外开二寸。孕妇禁针腹部。 3.髀关、伏兔、阴市、梁丘 从膝盖痛头往上六寸就是伏兔; 从伏兔穴再往上六寸,就是髀关; 伏兔专沾腿膝冷,抽筋,脚无力。脚上的阳经,从中间分阴阳,内侧是阴,外侧是阳,在肌肉缝中找穴。 阴市,梁丘与犊鼻穴 从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叫阴市。在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上寸叫解穴。 梁丘是阳明胃经的郄穴,治疗青春痘,消炎,红肿。 犊鼻穴在膝盖子跟胫骨中间有个韧带,这中间就是。 犊骨旁边有两个凹洞就是膝眼。属于经外可穴。 4.五穴门针(治疗关节炎) 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有五穴四针,第一个穴在膝盖头,骨头上没有穴道,要上来一点,这一针我们称为鹤顶,鹤顶再加了两个膝眼,在双膝眼上下针要注意针下去的角度。是八字形。从上面看直角,从前面看是八字。扎膝眼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因为有油在里面,如果捻针 的话,膝盖会受伤,直进直出我们叫雀啄术。 阳陵泉与阴陵泉,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阴陵泉用三寸针,五穴用四支针治疗所有膝盖风湿症。 5.足三里胃经 足三里是膝盖头,膝下三寸。度骨法,是大穴道。治疗胃病。(吐血除外) 足三里是胃经本身的合穴,属土,为本穴,虚症,实症在足三里都可`补泻。都可以治疗。炙足三里,能把火气往下导。 |
|
456楼#
发布于:2015-11-19 23: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路顺利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宿便有寒热两种,寒是大肠没有蠕动了,累积很多。热就是大便排不出,肠子还在蠕动,所以有宿便,肚子痛——热实(有东西就是实)——小便褐色黄色,寒实——小便清白。寒实应灸,热实应针。天枢隔姜灸,肚脐隔盐灸。 11、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肚脐上4寸中脘(胃的募穴),下3寸关元(小肠募穴),左右2寸天枢(大肠募穴)。病人胃口不好,又便秘,肚子又痛,小便淡白,下四针。仅小便淡白则灸天枢,中脘、关元下针,如热实则都四针。病人酸麻胀就是气到了。 12、 外陵穴至气冲穴 阴交穴外开2寸是外陵穴,石门穴外开2寸是大巨穴。 关元穴外开2寸是水道穴。水道穴常与水分穴合并使用,下针治疗水肿。 中极穴外开2寸是归来穴,(下针治疗睾丸缩腹、睾丸抖动)。 曲骨外开2寸是气冲穴,气冲可灸。这些穴道都在子宫旁,长期灸就会助孕。 13、 髀关穴至梁丘穴 伏兔穴:膝盖直上6寸。手脚痉挛、抽筋、脚无力时针。 梁丘穴:膝盖头上2寸,外开1寸。足阳明胃经的郄穴,主治膝关节炎和青春痘急性期。 阴市穴:梁丘穴上1寸。主治膝盖冷痛。 解穴:经外奇穴,可解针后遗痛以及对于下针后不小心引起的肿胀有立即消肿功效【人体一共有两个解穴,另一个是少府】。扎针时很痛,可扎对称侧的解穴。 犊鼻穴:膝盖盖子下有一个韧带,韧带中间是犊鼻。犊鼻穴两边凹坑是膝眼。 五穴四针 两侧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膝盖顶上一点叫鹤顶穴,治所有膝盖问题。两膝眼处扎针直进直出,不拧针, 以防油囊破裂。阳陵泉透阴陵泉一针,鹤顶一针。以上扎针没有补泻。 14、足三里(胃症):外膝眼直下三寸。胫骨高起处外开1指处。所有胃病都可治。男人过30岁要灸足三里,是胃经的合土穴,与胃经属性相同,是本穴。恶心呕吐针足三里。足三里可把燥气导下来,燥热可灸。本穴,虚证、实证都可治疗,长期乳房硬块则灸足三里。阳经精气方向下行,针到足三里,顺着精气快转,再慢慢回来就是补。 |
|
457楼#
发布于:2015-11-19 23: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梁玉英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临床治症,胃口不好,便秘,肚子痛,小便又淡白。 中脘-肚脐上四寸(胃的募穴);关元-肚脐下三寸(小肠的募);天枢-肚脐左右两寸(大肠的募)。小便淡白:灸天枢(如果小便是深黄色,针天枢),其他下针,胃、肠一起治。腑病最好治,近取穴,没有虚实补泻,针下去左转右转就好了,病人感到酸麻胀就好了。 禁忌:怀孕不要针肚脐以下的腹针,禁针。 经络要学好,针灸经络学不好,只会开处方,诊断实力就不够 1、足阳明胃经: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 。 a,外陵,阴交穴外开两寸。 b大巨,石门穴外开两寸。 c水道,关元穴外开两寸。近取穴,治症肠鸣、腹泻,可治。神阙上一寸叫水分,水分跟水道合并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灸较好 d,归来中极外开两寸。睾丸上缩到腹部,隐睾,针归来穴 e,气冲,曲骨外开二寸。怀孕不要针。平时灸。气冲,中极,关元都绕在子宫卵巢边,可助孕。 2、足阳明胃经:髀关,伏兔,阴市,梁丘 (大腿) a,髀关,从伏兔再往上六寸。治抽筋、脚没有力。髀关穴很少用到。 b,伏兔,从膝盖头往上六寸。伏兔穴管的脚膝冷。 c,阴市,从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这个穴道就是。近取穴,治膝盖冰冷。 d,梁丘,阴市下一寸。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消炎穴,治症红肿、胃经炎症、青春痘。 e解穴:膝盖头外侧直角骨头上一寸。下针后的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一下解穴,压力马上就去掉了。解穴还有两个,一个在手上,少府穴,一个在脚上 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 ) 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的时候,有五穴四针。第一个穴在膝盖的头,这一针我们称鹤顶,鹤顶再加上两个膝眼,双膝眼上下针时,要注意针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 形 3、足阳明胃经:胃经合穴, 足三里;从膝盖头下去,膝下三寸。度骨法:手指顺着胫骨,从下往上推到开始高起来的起点,外开一个指头。常用大穴,主治所有胃病。男人年过三十,多灸足三里。属土,胃经的本穴。针;恶心想吐、脚不能走远、脚没有力。灸:可以把燥热的气导引下来。治在胃经上的乳癌:虚症,针足三里用补;如果硬块压痛,针足三里用泻法。病人灸会出现燥热,再灸足三里把热导下去 |
|
458楼#
发布于:2015-11-19 23: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池钊和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1】、天枢穴是大肠募穴,关元穴是小肠募穴。 【2】、临床治症时,胃口不好,又有便秘,肚子又痛,小便又淡白,可用腹四针,小便淡白时,天枢用灸,小便深黄时是实热天枢用针。 【3】用针时左右捻转即可,无需补泻手法。 (九)、外陵穴至气冲穴 1、外陵穴,阴交穴外开二寸。 2、大巨穴,石门穴外开二寸。 3、水道穴,关元穴外开二寸,治疗肠鸣、腹泻,水分穴与水道穴合用,通利水肿、腹水,可针。 4、归来穴,中极穴外开二寸,治睾丸上缩腹部,用针。 5、气冲穴,曲骨穴外开二寸,用灸。 6、怀孕妇女,不针肚脐以下腹针。 7、中极穴、气冲穴、关元穴围绕在子宫可助孕。 (十)、髀关穴至梁丘穴 1、伏兔穴,膝盖头上六寸,管脚膝冷; 2、髀关穴,在伏兔穴上六寸,几乎没有用到该穴; 3、阴市穴,膝盖头上二寸,再往外开一寸,再往上一寸;近取穴,治膝盖冰冷。 4、梁丘穴,膝盖头上二寸,再往外开一寸;足阳明胃经郗穴,治疗炎症如膝盖摔伤,化脓。 5、解穴,膝盖头外侧直角骨头处上一寸;功能,如下针太渊、经渠时,不小心扎到动脉,肿胀,就可下对面(对侧)解穴,即好肿胀压力消失跑掉。 6、犊鼻穴,膝盖骨(髌骨)与胫骨连接的韧带中间,很少下针,下针深会伤到膝盖油囊。 7、膝眼(内外膝眼):犊鼻穴两侧凹陷为膝眼,属经外奇穴; 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 【1】、鹤顶穴在膝盖的头。 【2】、针下去的角度呈八字形,不要捻转,针直进直出(雀啄术)。 【3】、所有的膝盖问题风湿痛,可用五穴四针,针鹤顶穴、双膝眼,用三寸针从胆经的阳陵泉穴透脾经的阴陵泉穴。 (十一)、足三里穴,胃经合穴 1、足三里穴,膝盖下三寸,胃经合穴,本穴,虚症或实证都可治疗;可治疗所有胃病(吐血除外)。 2、灸足三里可把热往下导,如灸膏肓穴时,感觉很燥热,就可灸足三里,把火气往下导。 3、病人呕心呕吐,扎足三里就去掉了。 4、治疗乳癌,硬块在乳中的下方,足三里很好用。 5、硬块压痛就用泻的方法。 |
|
459楼#
发布于:2015-11-19 23:14
中医经典魔鬼特练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号《针灸大成》第21课学习心得
宿便有寒,热俩种,寒的定义是大肠没有蠕动了,没有蠕动了就累积很多了啊,但病人不会感到难过,一种是热,肠子在蠕动,但大便排不出来了,所以肚子痛,小朋友半夜肚子痛,就是热,有东西在里面,不管寒热,就叫实。 热实,便秘时肚子痛,小便是黄褐色的,天枢下针比较好。 寒实,寒就是没有动,小便是清白的,隔姜灸天枢。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症状:胃口不好,又有便秘,肚子又痛,小便淡白。处理方法,灸天枢,其它用下针,小便是深黄色,是实热。下四针(中脘胃的募穴,关元小肠的募,天枢大肠的募)没有虚实补泻。感到酸麻胀就是气到了。 外陵穴至气冲穴 阴交穴外开俩寸叫外陵,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一路下来二寸全是阳明胃经。知道这个可以帮助诊断。 大巨在石门穴外开俩寸,关元外开俩寸是水道,这都是近取穴,肠鸣,腹泻,都可以治疗。水道和水分常合并在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 中极外开俩寸是归来,睾丸上缩到腹部,下针归来就好了。 气冲在曲骨外开二寸,孕妇禁针。平时可灸,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在妇人子宫,卵巢这边,所以可以助孕。 髀关穴至梁丘穴 髀关位于膝盖往上六寸叫伏兔穴。从伏兔穴再往上六寸,就是髀关穴,伏兔有时用到,髀关几乎沒有用到,主治抽筋,脚没有力。伏兔穴管治脚膝冷。 阴市是近取穴,平常是治膝盖冰冷。膝盖以下才有井荣俞经合。 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在炎症时用来消炎用的。如膝盖伤口,青春痘长在胃经上。 解穴是一个奇穴,位于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上一寸。有几种功能,第一种,下完针,不小心扎到动脉,胀肿起来了,下对面的解穴,,解穴就是当你下针后的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一下解穴,病人会感到有个东西跑,压力马上就去掉了。过去武功高强的点穴,点穴后解不掉,解穴一点就解掉了。 犊鼻在膝盖的盖子和胫骨中间有个韧带,中间这个叫做犊鼻,很少下针,不可下深针,会伤到膝盖的油囊。膝眼属经外奇穴。 五穴四针 第一个穴在膝盖的头,叫鹤顶,鹤顶再加上俩个膝眼,扎膝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叫雀啄术。再来是阳陵泉跟阴陵泉,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五穴但用四支针。可治所有膝盖的问题。 足三里穴:胃经合穴 足三里是非常常用的大穴,所有胃病都可以治(但吐血除外)。是胃经的本穴,病人恶心想吐,扎足三里就去掉了。虚实症都可以治疗,如果乳癌硬块正好在乳中的下方,足三里就很好用,硬块俩年在足三里补,要是硬块压好痛,就在足三里用泻的方法。 |
|
460楼#
发布于:2015-11-20 00:52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新疆-陈兴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心得: 1、腹四针:中脘(胃募),脐下三寸关元(小肠募)。肚脐左右两寸是天枢(大肠募),是这四个穴道。腹部的病基本都治。 2、外陵至气冲:①气冲可以用灸的。中极、气冲、关元都围绕在妇人子宫、卵巢这边,所以可以助孕 ,不需要用人工受精。②水分水道合用,通利水肿,腹水,肠鸣腹泻。③归来,睾丸缩到腹部。 3、髀关至梁丘: 髀关、伏兔、阴市、梁丘。①这些穴道多半是治抽筋、脚没有力。 ②阴市治膝盖冰冷。无所谓补泻。③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炎症时用来消炎用的。可治青春痘,青春痘老是生在足阳明胃经上面,这都是下梁丘很好的时候。无所谓补泻。 4、解穴:膝盖外侧直角骨上一寸。功能,第一种,下完针以后不小心扎到动脉,胀起来了。这个时候,肿在这边,下对面的解穴,解穴就是当你下针后的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一下解穴,压力马上就去掉了。 第二种,解高手点的穴。少府为手上解穴。 5、犊鼻:犊鼻穴,很少下。下针如果下得很深,会伤到膝盖的油囊。中间是韧带,韧带的正中间是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我们称膝眼,膝眼属经外奇穴。 6、五穴四针: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第一个穴在膝盖的头鹤顶,再加上两个膝眼( 双膝眼上下针时,要注意针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从前面看是八字。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阳陵泉透阴陵泉。 7、足三里:胃经合穴本穴, 足三里是非常常用的大穴,所有胃病 都可以治(但吐血除外)。病人恶心想吐, 脚不能走远,脚没有力。灸和针都可以用,灸可以把燥热的气导下来,比如灸中脘、关元,灸得太过了。再灸足三里,它会把热往下导。 |
|
461楼#
发布于:2015-11-20 00:5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文杰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1.天枢 我们的宿便寒热之分,寒就是大肠没蠕动,另一种是热,肠子虽蠕动但大便不出来,还会痛,是热证,都是实证 。热实小便是黄褐色,寒实是清白色。寒实,在天枢穴上灸比针刺要好,而热实针比灸好。 2.腹四针:有人胃口不好,又有便秘,肚子又疼,小便又白,就要用中脘,关元,天枢。 小便淡白,灸天枢,其他用针刺;小便深黄,我们知道是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 3外陵至气冲 神阙穴到曲骨分五等分,从上而下的四个点分别是,阴交,石门,关元,中极,旁开2寸分别是外陵,大巨,水道,曲骨旁开2寸为气冲 用于治疗肠鸣,腹泻等 神阙上1寸叫水分,与水道合用治疗水肿腹水,胀的很厉害用针刺 归来:用于治疗睾丸缩回肚子里, 气冲:曲骨外2寸,平时灸,中极,气冲,关元,都可以助孕,肚脐以下穴位,怀孕了不针 4.髀关至梁丘 a,伏兔。膝盖头往上6寸,伏兔上6寸为髀关 都用于治疗抽筋,脚无力 b,阴市,膝盖头上2寸,外开1寸,叫梁丘,再上1寸叫阴市。还有个奇穴,在 膝盖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这个直角骨头上1寸,这个穴位叫解穴 阴市治疗膝盖冷痛, 梁丘胃经郄穴,用来消炎的,治疗膝盖的炎症,无补泻 膝盖骨下面有犊鼻,很少下针,如果下的深会伤到油囊。 5.五穴四针 主之风湿性关节炎, 鹤顶,双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快速扎进去叫雀啄针,直进直出,不捻转 6.足三里,胃经的合穴,主治一切胃病,不分虚实,都可以 。男人年过30岁就 可以灸之 治疗脚无力气,针和灸都可以,灸百壮都可以,灸到口干舌燥 |
|
462楼#
发布于:2015-11-20 01: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丽申请签到 2015年
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八)5.热实的病人,小便黄褐色,便秘时肚子 痛,寒实的病,是肠子沒有动力,小便是清白的 ,寒症,天枢穴上灸比针好,隔姜灸,热实,下 针比较好。 6.腹四针,是在中脘(胃的募)关元(小肠募) 天枢(大肠募)下针,治疗胃口不好便秘肚子痛,小便淡白或小便深褐色。小便淡白,天枢用灸, 中脘关元下针,小便深褐色,就下四针,不分虚实补泻,针下去左转右转即可。 (九)外陵穴至气冲穴 1.阴交穴外开2寸是外陵穴,石门外开2寸是大巨 ,关元外开2寸是水道,中极外开2寸是归来,曲 骨外开2寸是气冲。 2.水道,肠鸣腹泻可治。水道合并水分(神阙上一寸)可治疗水肿腹水。一般下针。 3.归来穴,男性睾丸上缩腹部,下针可治,还有一种睾丸扭转,也可治。 4.气冲穴,孕妇肚脐以下,不针。平时可以灸。中极气冲,关元围绕在子宫卵巢周围,是助孕穴道。 (十)髀关穴至梁丘穴 1.膝盖头往上6寸,是伏兔穴,伏兔往上6寸,是髀关穴,多治疗抽筋,脚无力。伏兔有时用,髀关几乎不用。 2.腿上的阳经,从中间分阴阳,内侧是阴,外侧是阳,穴位一定在肌肉缝隙中间。 3.腿的正面,膝盖头往上2寸,再往外侧开1寸,叫梁丘,梁丘往上1寸,是阴市,膝盖头外侧直角骨头往上1寸,有个经外奇穴,叫解穴。 4.阴市穴,近取穴,治疗膝盖冰冷。膝盖以上没有井荣俞经合,无所谓补泻。 5.梁丘是胃经郄穴,消炎用,青春痘长在胃经上,可下梁丘,无所谓补泻。 6.解穴,可以消肿。下针时,不小心扎到肿起来,或者很痛,下对侧的解穴,可解。心经的少府穴也有这功效。 7.犊鼻穴,膝盖和胫骨中间有个韧带,韧带中间就是犊鼻,很少下针,容易伤到油囊。韧带两侧的凹洞,叫膝眼。 8.五穴四针,可治疗关节炎,膝盖伤痛。第一个是鹤顶,鹤顶在膝盖头上一点,再加上双膝眼,双膝眼下针,注意针的角度,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前面看是八字形,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雀啄术),下针速度很快,再来是阳陵泉和阴陵泉,用3寸针从阳陵泉透到阴陵泉,可治疗所有膝盖问题,风湿痛,扭伤都很好用。 (十一)足三里,胃经合穴 1.膝盖下3寸,是足三里。用手指头顺着膝盖下胫骨,往下摸,摸到骨头开始高起来的地方,外开一个指头,是足三里。 2.有个冲阳脉,找到足三里,按住足三里,冲阳脉就没有了,可做验证(度骨法)。 3.足三里可治疗一切胃病(吐血除外),恶心呕吐,脚无力,可扎针足三里,也可以灸,实症虚症都可治疗。如果乳癌硬块正好在乳中的下方,就可在足三里治疗。 4.胃经属土,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属土,足三里是胃经本穴。 5.灸中脘,关元,灸过了,上火,灸足三里,可引火下行。 |
|
463楼#
发布于:2015-11-20 01: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5.11.19.《针灸大成》第21课学习心得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1.天枢穴是大肠募穴,关元穴是小肠募穴。 2.临床治症时,胃口不好,又有便秘,肚子又痛,小便又淡白,可用腹四针,小便淡白时,天枢用灸,小便深黄时是实热天枢用针。 3.用针时左右捻转即可,无需补泻手法。 一.外陵穴至气冲穴 1.外陵穴,阴交穴外开二寸。 2.大巨穴,石门穴外开二寸。 3.水道穴,关元穴外开二寸,治疗肠鸣、腹泻,水分穴与水道穴合用,通利水肿、腹水,可针。 4.归来穴,中极穴外开二寸,治睾丸上缩腹部,用针。 5.气冲穴,曲骨穴外开二寸,用灸。 6.怀孕妇女,不针肚脐以下腹针。 7.中极穴、气冲穴、关元穴围绕在子宫可助孕。 二.髀关穴至梁丘穴 1.伏兔穴,膝盖头上六寸,管脚膝冷。 2.髀关穴,在伏兔穴上六寸,几乎没有用到该穴。 3.阴市穴,膝盖头上二寸,再往外开一寸,再往上一寸;近取穴,治膝盖冰冷。 4.梁丘穴,膝盖头上二寸,再往外开一寸;足阳明胃经郗穴,治疗炎症如膝盖摔伤,化脓。 5.解穴,膝盖头外侧直角骨头处上一寸;功能,如下针太渊、经渠时,不小心扎到动脉,肿胀,就可下对面(对侧)解穴,即好肿胀压力消失跑掉。 6.犊鼻穴,膝盖骨(髌骨)与胫骨连接的韧带中间,很少下针,下针深会伤到膝盖油囊。 7.膝眼(内外膝眼):犊鼻穴两侧凹陷为膝眼,属经外奇穴。 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 1鹤顶穴在膝盖的头。 2针下去的角度呈八字形,不要捻转,针直进直出(雀啄术)。 3所有的膝盖问题风湿痛,可用五穴四针,针鹤顶穴、双膝眼,用三寸针从胆经的阳陵泉穴透脾经的阴陵泉穴。 三. 足三里穴,胃经合穴 1足三里穴,膝盖下三寸,胃经合穴,本穴,虚症或实证都可治疗;可治疗所有胃病(吐血除外)。 2灸足三里可把热往下导,如灸膏肓穴时,感觉很燥热,就可灸足三里,把火气往下导。 3病人呕心呕吐,扎足三里就去掉了。 4治疗乳癌,硬块在乳中的下方,足三里很好用。 5硬块压痛就用泻的方法。 |
|
464楼#
发布于:2015-11-20 02:46
@教官-南京-李宁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丽申请签到,2015年11月19日《针灸大成》第21课心得。 足阳明胃经 十个精神病人九个便秘。 宿便有两种,一寒,一热。便秘时肠子有蠕动、肚子痛就叫热实,小便是黄褐色的。寒实是大肠没有蠕动,不痛,小便是清白的。 寒症,天枢上面灸比针好, 中脘,天枢,关元,称为腹四针。 小便淡白,灸天枢隔姜灸,其它用下针。小便深黄色,为实热,下四针,胃、肠一起治。 腑病好治,近取穴,针下左转右转就好。 石门旁开两寸是大巨.关元旁开两寸是水道,可治肠鸣,腹泻. 水分跟水道常合并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 中极旁开两寸,是归来。睾丸上缩到腹部,下针归来。 曲骨外开二寸是气冲。针腹针时孕妇不针肚脐以下.中极、气冲、关元可以助孕,因其围绕着妇人的子宫卵巢。 阴市是近取穴,平常是治膝盖冰冷。 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我们在炎症时用来消炎用的。 解穴的功能,下完针以后,不小心扎到动脉时胀起来了。这个时候就下对面的解穴。 犊鼻穴很少下针如果下得很深,会伤到膝盖的油囊。 五穴四针 在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的时候,有五穴四针。第一个穴鹤顶,鹤顶再加上两个膝盖骨,双膝眼上下针时,要注意针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形。扎膝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 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五穴用四支针,可治所有膝盖的问题。 足三里穴是胃经合穴 足三里是非常常用的大穴,所有胃病都可以治,但吐血除外。脚没有力扎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本身的合穴,虚症、实症都可以在这治疗。如果乳癌硬块正好在乳中的下方,就下足三里。 治疗病人血压高,可在足三里下五分,斜刺到足三里穴。 常灸足三里,可健康长寿。 足三里下一寸,是阑尾穴。 足三里找到后,在它下一寸的上、 下都找压痛点。如果有压痛,就是盲肠炎。 足三里下三寸叫上巨虚。那再下三寸,我们叫下巨虚。下巨虚上一寸叫条口穴。上巨虚穴顾名思义,可治疗乳房的硬块。 肚脐以下硬块,比如女人子宫卵巢有肿瘤在这边,可以在下巨虚治疗。 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 条口透承山专治五十肩,病人肩抬不起来,从对侧条口穴下去,拿三寸针,一路透到承山穴,透针时叫病人抬手,这样就好了。 丰胸用丰隆穴,用补。还可以去痰,丰隆穴是很有名的导痰穴。 针扎丰隆后气至提至表层针不出,45度角往上下针气至后45度角往下下针有酸胀感后留针20分,乃导痰术. 解溪是胃经的母穴。治虚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