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楼#
发布于:2015-12-06 21: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06号,《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1、肓门穴至秩边穴 肓门,第十三椎下外开三寸,属三焦系统,可针可灸。乳疾(包含乳癌硬块),在三焦俞、肓门、石门(三焦募,绝育),乳癌不一定在十三椎有压痛点,但是有压痛点的此穴道最好。 志室,在第十四椎外开三寸,辅助肾俞,加强肾功能。 经外奇穴:痞根穴,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再往下到第十四椎之间的区域,痞块之根,用在诊断,查看是否有肿瘤及是否治好,也可下针,把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断掉。 胞肓,第十九椎下外开三寸,治大小便(近取穴)。 秩边,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治痔疮(极好的近取穴) 2、承扶穴至委阳穴 承扶,臀部与大腿交接处呈现一横纹,横纹的正中间,可针,可治坐骨神经痛(效果极好的近取穴),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下针时是用三寸针,一针透进去,针到骨头。 委中,又名血郄(血的郄穴,可放血里的毒),膝盖背后(腘中)两个筋的正中间,合穴,母穴(膀胱经的母穴是井穴,但本补井当补合的原则,变成在合穴补泻)中医的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以这边解,可针可放血不灸(汗多),可治麻风病(放血)、背痛(临床上所有的悲痛)、皮肤,卡波西肉瘤(委中放血)。 “腰背委中求”,腰背有痛、有病的时候,都可以下委中穴,针委中时,顺经快转,再慢慢反转回来(捻转法),补阳数,然后再将针提一点点出来(提豆许)。 委中放血:人身躯趴在墙上,腿部不着墙,略呈倾斜状,脚后跟踮起来,拿水或米酒,拍拍打打委中,就会看到有青筋冒出来,用放血针刺青筋,让脏血流出来。 殷门,承扶和委中连线的正中间,很好用,知道即好。 委阳,与委中平行,外侧大筋与肌肉之间,足太阳别络(络穴,非正络,是分支),原络治疗会用到,用的不多,可治淋巴肿大,腋下肿大, 浮郄,委阳上一寸,可治麻痹不仁,很少用,知道就好, 在治症上,如果是瘀血,则会产生刺痛,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果是痞块或积块,也就是硬块,或气闷在此处,则采用“行阳”,就是让阳气流畅。有肿块在的时候,因为气积此处,阳就不行,阳失守,阴累积。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阳走六寸后,阴再走,所以阴和阳永远差六寸的距离。 3、担法与截法 担法,扁担扛在肩膀上,叫做担,即取两痛点中间的穴道下针。 截法,一种用在出血的时候,在出血的位置近心端上一寸下针,用一寸半的针(手比较浅用一寸,腿部用一寸半),下进去后,如果还有出血,再上一寸再下一针(两针肯定会止血);还有一种带状疱疹是用的灸;另外五行上面,治疗时先治第一个会被影响的,再回头治疗,也是一种截法。 |
|
451楼#
发布于:2015-12-06 21:42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6号,《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魄门穴,肝俞开1.5寸,为魄门穴(肝藏魄),可以增加肝俞的效果。 阳纲穴 胆俞穴开1.5寸,为阳纲穴。 意舍穴 脾俞穴外开1.5寸,为意舍穴(脾藏意),脾虚的病人,有小便赤黄,以为黄色本来应该在脾的里面,但脾脏虚了,所以营养会跟着小便排出来。 盲门穴,三焦开1.5寸,为盲门穴。 乳房属于三角系统,很多黄色的营养都在三焦。所以书上写的乳房的疾病,例如乳房硬块等,可以在三焦俞、盲门,还有三焦的募穴石门都可以用,可下针,可灸 志室穴肾俞穴开1.5寸,为志室穴。 可以帮助增强肾俞穴的作用。 痞根穴------经外奇穴 从盲门穴和志室穴之间,有个痞根穴,意思是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就像树木有根一样,如果把根砍了,肿瘤,硬块就不会长出来了。 所以痞根穴可以诊断人有没有长肿瘤,或者有没有治好肿瘤,也可以在此穴治疗。 秩边穴------治疗痔疮的常用穴第二十椎开3寸,是秩边穴。治疗痔疮很有名的近取穴。可同时扎长强,秩边,孔最。 承扶穴臀部与大腿相接的横纹的中点,是承扶穴。用三寸真深刺,对坐骨神经痛效果好。 殷门穴,承扶穴和委中穴连线的中间,叫殷门穴。 委阳穴,委中穴往外大概1寸的位置,在两个大筋之间,叫委阳穴。 委阳穴是膀胱经的别络,淋巴结肿大的时候,可以在委阳穴下针。 治疗肿瘤的时候,遵循两个字“行阳”,就是让阳气流通起来,有肿瘤产生,就是因为阳不行,阴就堆积起来。“阳化气,阴成形” 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膝盖后,两筋之间,就是委中穴。 委中放血 血郄,血的郄穴,指当血液里有毒的时候,就可以在此放血。委中穴也是膀胱经的合穴。 所有的背痛都在委中穴下针。下针方向是顺着膀胱经气血运行的方向快转针慢回针,再往上提一些。用阳数(单数)来补。 担法:就是在两个穴道中间下针。例如病人肩膀痛和手腕痛的时候,就扎曲池穴。 截法:需要止血的时候用 |
|
452楼#
发布于:2015-12-06 22: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06号,《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40魂门穴 【位置】第九椎下旁开3寸,肝俞穴旁边。 【穴性】 辅助肝脏,可增加肝俞的效果。 41阳纲穴 【位置】第十椎下旁开3寸,胆俞穴旁边。 42意舍穴 【位置】第十一椎下旁开3寸,脾俞穴旁边。 【穴性】 脾藏意。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脏在管,意舍是辅助脾俞的。 【主治】 a主治腹满虚胀(脾主少腹);b大便滑泻(脾脏湿,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而洞泄);c小便赤黄(脾主黄色,黄色本应在脾里,脾虚营养会跟着小便排出来);d呕吐消渴(脾是在中焦);e身热目黄(脾黄)。 43胃仓穴 【位置】第十二椎下旁开3寸,胃俞穴旁边。 【穴性】 辅助胃的穴道。 44肓门穴 【位置】第十三椎下旁开3寸,三焦俞穴旁边。 【主治】 乳疾、乳癌硬块、乳癌。 【方法】针灸皆可。 乳癌:乳房属于三焦系统,黄色的营养都在三焦。在三焦俞、肓门、三焦募石门下针皆可,石门有绝孕的功能。乳癌不一定在十三椎下有压痛点,有压痛点时,在三焦俞、肓门下针效果最好。 45志室穴 【位置】第十四椎下旁开3寸,肾俞穴旁边。 【穴性】 帮助肾的功能。 【方法】一般肾俞、志室都一起下针。 46痞根穴——经外奇穴 【位置】第十三椎旁开3.5寸和第十四椎旁开3.5寸之间。 【穴性】 痞块之根,肿瘤从此处获取营养。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如果只砍树不去根,树还会长。 【主治】 诊断和治疗肿瘤,使其去根。 47胞肓穴 【位置】第十九椎下旁开3寸。 【主治】 大小便、下焦排泄系统。 【方法】直针。 48秩边穴 【位置】第二十椎下旁开3寸。 【主治】 痔疮(临床上用的很多)。 痔疮:长强、秩边、孔最、温溜穴。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秩边对各种痔疮的效果都很好。 49承扶穴 【位置】臀部横纹正中间。 【主治】 骨神经痛、背痛、痔疮,臀肿、小便不利。 【方法】三寸针扎到骨头上。 50殷门穴 【位置】承扶和委中的中点为殷门穴。 膀胱经是阳经,在人的背面,膀胱经的外侧是阳经,内侧是阴经。 【方法】三寸针扎到骨头上。 51浮郄穴 【位置】委阳上一寸为浮郄穴。 【主治】 麻痹不仁。 52委阳穴 【位置】委中穴外侧肌肉和筋的中间为委阳穴。委阳上一寸为浮郄穴。 【穴性】 委阳是足太阳经别络。 【主治】淋巴结肿大(腋下、肘窝等转角的地方皆可)。 【方法】原络治疗。原络治疗大部分是用在阳经,阴经没有原穴。 瘀血产生的刺痛: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痞块、硬块或气闷在某处,如肿瘤的治疗是“行阳”,让阳气流畅。有肿块时气积住,阳气不走,阴就累积。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阳走六寸阴再走。所以阴和阳差六寸的距离。阴就是看得到的东西,如血。气其实就是水蒸气。 53委中穴(血郄) 【位置】腘横纹中点,两条筋正中为委中穴。 【穴性】又名血郄,血的郄穴,所以可以解毒。解毒大穴,可以解任何毒。是膀胱经的合穴(母穴,补井当补合)。 【主治】 膀胱经虚症。所有的背痛,腰背委中求。 【方法】放血(去毒),补法(捻转法单数次+提豆许)。方法:人面朝墙壁,上半身斜靠到墙壁上,脚后跟踮起(这样毒血会集中在委中穴),用水或米酒拍打委中穴后会看到青筋出来,用放血针刺破青筋,让脏血流出。 【临床应用】a卡波西肉瘤(艾滋):症状:从肚脐分上下,下半身很好,上半身有很多葡萄大的肉瘤,有津液流出来,背后也是。艾滋病是白虎汤症,与吸毒或小儿麻痹疫苗有关。 b麻风病:眉毛掉鼻子掉,头发也一块块的掉,身上长很多肿块。在委中放血效果非常好。治传染病一定要带手套。 c背痛:痛在督脉下后溪,痛在两侧这边下委中。 针刺的手法:a担法:扁担扛在肩膀上,叫做担。胳膊或腿上有两点痛,可以下痛点的中点。如承扶穴和委中穴痛下殷门穴,肩膀和手腕痛下曲池穴。担法不能乱用,要注意针灸的禁忌,如膻中穴不能灸,神阙穴不能针。 b截法:第一用于止血,在出血的位置上一寸下针。手用一寸针,腿部用一寸半针。下针后,如果还出血,在再上一寸再下一针。所谓的一寸,是靠近身体的一寸,不是往四肢末梢。无所谓穴道,下两针一定会止血。 |
|
453楼#
发布于:2015-12-06 22:24
中医经典特训17班鞠文盈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38课学习心得: 25、阳刚 【定位】第十椎下外开三寸(胆俞旁开一寸半) 26、意舍 【定位】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脾俞旁开一寸半)。脾藏意。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脏在管。 【主治】意舍主治腹满虚胀。如果脾有问题,湿不守就会进入大肠,就会洞泄。小便赤黄,因脾主黄色,脾虚没法吸收营养时候就会跟着小便排出来。又如呕吐消渴,身热目黄都可以扎意舍,它能辅助脾俞。 27、胃仓 【定位】第十二椎下的胃仓是辅助胃的穴道(胃俞旁开一寸半) 28、肓门 【定位】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肓门。(三焦俞旁开一寸半) 【主治】可以治疗乳房问题。乳房就是属于三焦系统。很多黄色的营养都在三焦。所以乳疾,在三焦俞、肓门、还有三焦募石门,通通可以用,石门有绝孕的功能。包括乳癌硬块,通通可以在三焦俞,肓门下针或者是灸。 29、志室 【定位】第十四椎外开三寸(肾俞旁开一寸半) 【主治】肾俞,志室都是一起下针可以治疗肾脏疾病。 30、胞肓 【定位】第十九椎外开三寸 【主治】大小便问题可在此治疗 31、秩边 【定位】第二十椎外开三寸 【主治】痔疮可在此治疗 32、经外奇穴:痞根穴 【定位】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然后你再往下到第十四椎,在这一带找。 【主治】顾名思义就是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就好像树木有根嘛。你如果把树砍了,根不砍,树还是会长出来。所以这个穴道用在诊断上,查有没有肿瘤及治好了没有?同时也可以在这穴道下针,把根断掉。 33、承扶穴 【定位】臀部横纹的中点是承扶 【主治】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 34、殷门 【定位】委中与承扶穴连线的中点。很少下针,很少用。 35、委阳—络穴 【定位】腘横纹正中间的穴道是委中,委中往外走,两个大筋中间,这个穴道我们叫委阳。 【主治】委阳又称太阳经的别络。不是正络是别络,意思是还有分支在这里,不是大络。可以治疗腋下淋巴肿大。 36、浮郄 【定位】委阳往上一寸叫浮郄 37、委中穴—合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主治】委中有另一个名称叫血郄,血的郄穴。所以当血里面有毒,通通可以在委中放掉。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针。针委中的时候,手快转是顺经,再慢慢转回来,这是捻转法。用三补、五补、七补、九补都可以,用阳数来补。补完以后,针再提一点点出来,这是右边。而在左边,先顺转,再慢慢回,一样用三、五、七、九取阳数,补完再提一点出来,专治背痛。如果有病人是背痛 ,且痛在督脉上面,我们知道要扎后溪。如果病人不是病在脊椎骨上面,而是痛在两侧这边,这时就下委中,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腰背委中求”,腰背有痛、有病的时候,都可以下委中穴。 【针法】委中如何放血:人身躯趴在墙上,将脚后跟踮起来,拿水或米酒,拍拍且打一打委中,青筋露出然后用放血针刺。 二、区分阴阳 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阳走六寸后,阴再走。所以阴和阳永远差六寸的距离。阴就是 看得到的东西。像血就是阴,但西医看到血没有看到气。阳就是气,而这个气其实就是水蒸气。你到镜子上吐口气,那个气就是水蒸气。 三、针刺方法 担法与截法 1、担法:在两个痛点的穴道中间下针这叫担法。例如:病人肩膀痛 和手腕痛 ,扎曲池,背上这个点和那个点痛于是取两个痛点的中点穴道。 |
|
454楼#
发布于:2015-12-06 22: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0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1、魂门---第九椎外开三寸,就是魂门。肝藏魂在肝脏的旁边,辅助肝脏的,可增加肝俞的效果。 2、阳刚穴---第十椎下外开三寸。 3、意舍---在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脾藏意(意志、意念),主治腹满虚胀。 呕吐消渴,因脾是在中焦。身热目黄,因脾是黄色的。意舍是辅助脾俞的。 4、胃仓---第十二椎下外开三寸。胃仓是辅助胃的穴道 5、肓门穴 肓门在第十三椎外开三寸。乳房属于三焦系统。乳疾,在三焦俞、肓门、还有三焦募石门,通通可以用,石门有绝孕的功能。乳癌硬块,可以在这里针,或者是灸。有压痛点在这的时候,你就在三焦俞。 6、志室---在第十四椎外开三寸。肾俞,志室一起下可帮助肾脏,帮助肾的功能。 7、经外奇穴:痞根穴 在盲门穴和志室穴之间。顾名思义就是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在这穴道下针,把根断掉。 8、胞肓穴在第十九椎外开三寸的地方。胞肓是我们治大小便的近取穴是在下焦排泄系统。大便、小便,都可以在胞肓上治疗。 9、秩边穴---在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是秩边。治痔疮的近取穴,你可扎长强、 秩边、孔最。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秩边对各种痔疮的效果都很好。 10、承扶穴 在臀部股沟弯起来,正好在大腿的正中间横纹的地方,对坐骨神经痛的近取穴效果非常好。承扶下针时是用三寸针,透进去到骨头上面。深针才有效果。像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都可以用。 11、殷门穴在脚背后承扶和委中的正中点,殷门穴很少下针。 12、浮郄穴在委阳上一寸。浮郄穴常常用在治麻痹不仁 13、殷门穴 从承扶跟委中把它假想一条线,正中间的这个穴道就是殷门。 14、承扶穴--面臀部下缘横纹正中间,这个穴道我们叫承扶。膀胱经跟肾经是表里,所以下膀胱经 时,针下得很深,针一下去就会碰到骨头,所以要对准。 15、委阳穴 是足太阳经的络穴,足太阳之别络。 治淋巴肿大。在治症上面,当瘀血产生刺痛时,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如果是痞块或积块,也就是硬块在里面,或气闷在那个地方。 16、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膀胱经母穴 所以当血里面有毒,通通可以在委中放掉,是中医的第一个解毒大穴,任何的毒都可以这边解。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针。 *有一种病叫卡波西肉瘤 。 从肚脐分上下,上半身的肉瘤一个个长的跟葡萄一样大,下半身好好的。 在委中放血是去毒,用在几个地方。先告诉诸位委中怎么放血? 人身躯趴在墙上,将脚后跟踮起来。用水或米酒,拍拍且打委中穴。委中在两筋中间,就会看到有青筋冒出来,用放血针刺青筋,让它的脏血流出来。 实际上是与吸毒或小儿麻痹疫苗有关。 *第二个毒就是麻风病 。麻风病,病人眉毛也掉鼻子也掉,头发也一块块的掉,这麻风病也会传染,身上长很多肿块。我们也是在委中放血,效果非常好。 如果有病人背痛 ,且痛在督脉上面,我们知道要扎后溪。 如果病人痛在脊椎两侧就下委中。 17、担法就是下针在两个穴道中间,一针下去就解掉了。 如病人肩膀痛 和手腕痛 ,扎曲池。 |
|
455楼#
发布于:2015-12-07 00: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学习心得: 意舍: 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脾主少腹,脾主黄,小便黄,辅助脾俞。 肓门: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 乳房在三焦,三焦俞、石门可用。石门绝孕。 可治乳房硬块、乳癌。有压痛点。 痞根穴: 经外奇穴,诊断有没有肿瘤硬块,治好没。 可以下针,断根。可从肾脏里面获得营养的地方。 胞肓:第十九椎外开三寸,是胞肓。近取穴,大小便问题。 秩边:二十椎下秩边穴,近取穴的痔疮穴。对各种痔疮都有效。直针下。 常用穴。 承扶:股沟正下方横纹的地方是承扶。近取穴,治坐骨神经痛, 背痛,小便问题,深针。 殷门:委中与承扶中点。肌肉和筋的旁边是委阳,上一寸是浮郄。治麻痹不仁。 委阳: 委中外侧肌肉和筋的中间。是足太阳经的别络穴。 主治淋巴肿大、肘窝不适。偶尔用到。 淤血里产生的刺痛,采取活血化瘀,硬块肿瘤、痞块,采取气治疗。 产生淤块是因为气於在里面。行阳让阳气流通。阳气不走就积阴。 阳先走六寸阴才走,阴就是血,气就是阳就是水蒸气。 委中: 卡波西肉瘤:肚脐分开,上半身有很多葡萄大的肉瘤, 有津液流出来,后背也是。吸毒或小儿麻痹疫苗有关。 称白虎汤证。 放血去毒,补法。人面向墙壁,上半身斜靠墙壁上,后脚跟点起, 毒会集中在委中,用水或米酒拍打委中就会看到青筋出来,用针刺破青筋,放血。 麻风病:眉毛鼻子掉,传染。头发也一块块的掉,委中放血,要带手套。 委中又名血郄。可以解毒。是膀胱经的合穴。补井当补合。母穴。 可以治背痛,因为是母穴,针到委中,捻转单数,提一点。 腰背委中求。腰背有病都可以下委中。 针法: 担法与截法。 两个痛点的穴道中间下针是担法。也可以采取左病右治。 不能乱担。肩膀、手腕可下曲池。膻中、神阙不能担禁针。 截法:截肢大出血的位置用于止血。一截病就停掉了。 |
|
456楼#
发布于:2015-12-07 02: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6日、 《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阳刚穴:胆俞外开一寸半,辅助胆俞的。 意舍,在第十一椎下,脾藏意。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脏在管,意舍是辅助脾俞的。主治腹满虚胀。大便滑泻,小便赤黄,呕吐消渴,身热目黄。 胃仓:第十二椎下,是辅助胃的穴道。 23、肓门穴至秩边穴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是肓门。乳疾,在三焦俞、肓门、还有三焦募石门,通通可以用,石门有绝孕的功能。 志室,在第十四椎外开三寸。肾俞,志室一起下的,帮助肾的功能。 24、经外奇穴:痞根穴 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再往下到第十四椎,在这一带有个穴道,叫做痞根穴。是痞块之根。因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在这穴道下针,可以把根断掉。 胞肓,第十九椎外开三寸的地方,治大小便的问题。 秩边,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是很有名的治痔疮的近取穴,学到目前,治痔疮的穴道有:长强、秩边、孔最,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 25、承扶穴至委阳穴 承扶,在,臀部股沟大腿的正中间横纹处。对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 殷门,承扶和委中正中点。殷门穴很少下针,膀胱经是阳经,它的外侧,通通是阳经,内侧就是阴经。 浮郄穴,在委阳上一寸,治麻痹不仁,用的不多。 委阳穴,和委中平行。是足太阳经的络穴,不是正络是别络,淋巴肿大,腋下肿大,瘀血刺痛。 如果是痞块或积块,也就是硬块在里面,或气闷在那个地方。我们治肿瘤的时候就是 “行阳”,让阳气流畅。 阴和阳的区分是阳先走六寸后,阴再走。阴就是看得到的东西。比如血,阳就是看不到的东西,比如气。 26、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委中是非常有名的大穴,别名叫血郄,血的郄穴。当血里面有毒,通通可以在委中放掉。是中医第一个解毒大穴,麻风病在委中放血,效果非常好。 委中怎么放血?人身躯趴在墙上,将脚后跟踮起来,拿水或米酒,拍拍且打一打委中穴。就会看到有青筋冒出来,你用放血针刺青筋,让脏血流出来,人脚踮着,毒血通通会集中在委中,可一次把毒血拿掉。 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针。如果有人背痛,痛在督脉上面,扎后溪。如果是痛在两侧,就下委中,所以说 “腰背委中求”。 27、担法与截法 针剌的手法有担法、截法。 担法,在两个穴道中间下针。 截法,有出血的时候,如手被砍断出血,在出血的位置上一寸下针。下下进去后,如果还有出血,再上一寸再下一针。 如果是被刀子砍到。上一寸下一针,下完还在流,再下一寸下一针,两头堵,这是截法。 五行上,心脏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先去治金,病不会再进了,再去强木,硬把火推到土上,循环就回来了,这是一种截法的观念。 委中汗多不灸,放血、下针。牛皮癣,发癣,委中放血,下针下去,再用火罐,效果会非常的快。 |
|
457楼#
发布于:2015-12-07 08: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王香香申请签到,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阳纲:第十椎下外开三寸,治肠鸣,腹痛,黄疸。
意舍: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旁开1.5寸脾俞。脾藏意。脾主少腹。是辅助脾俞的。治腹满虚胀,呕吐。 胃仓:第十二椎下外开三寸,是辅助胃的穴道。 肓门:第十三椎下外开三寸,三焦俞穴旁边。乳房属三焦系统。治乳癌硬块,便秘。针和灸都可以。肓门有压痛点,针灸三焦俞、肓门。 志室:第十四椎下外开三寸,下针时,肾俞,志室一起下帮助肾的功能。 经外奇穴:痞根穴:第十三椎下外开三寸半到十四椎的地方。顾名思义就是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的。诊断和治疗肿瘤,使其去根。 胞肓:第十九椎下外开三寸,大小便、下焦排泄系统。治大小便的问题。 秩边: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是很有名的治痔疮的近取穴。痔疮消炎镇痛扎长强、秩边、孔最(肺经郄穴,肺与大肠相表里)、温溜。 承扶:臀下横纹的中点。治坐骨神经痛,臀肿,小便不利。下针时要用三寸针深刺。对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 殷门:委中与承扶的中点。临床上少用。 浮郄:委阳上一寸。治:麻痹不仁。 委阳:在腘横纹外侧端。太阳经的别络,委阳、委中、承山用的比较多。腋下肿大可在委阳下针。治淋巴肿大,小便不利。 委中:在腘横纹的中点,是中医的第一解毒大穴,委中又称血郄,所以当血里面有毒,通通可以在委中放掉。委中又可以治腰背痛。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针。若背痛在督脉脊椎骨,扎后溪。若病痛在两侧边,扎委中。“腰背委中求”。委中汗多,不灸。就用放血、下针。所有的皮肤病都可以放血。 |
|
458楼#
发布于:2015-12-07 08: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6日《针灸大成》第38课心得
肓门穴 第十三椎下外开三寸。 乳房属于三焦系统。很多黄色营养都在三焦 ,所以乳疾乳癌硬块可在三焦俞,肓门,三焦募石门下针。 有压痛在此处选穴最好。 志室穴 第十四椎下外开三寸。帮助肾的功能。 痞根穴 顾名思义,痞块之根。 经外奇穴,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的地方,再往下到第十四椎的地方找。用于诊断及治疗肿瘤,硬块。 脚上有消积穴,不管是痞块积在哪里,或者是水积在那里,还有腹胀,通通可以用消积穴。 秩边穴 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很有名的痔疮近取穴,可扎长强,秩边,孔最。温溜也可以。 承扶穴 臀部下缘横纹正中间。 近取穴对坐骨神经痛效果非常好,用三寸针,一针透进去到骨头上面。深针才有效果。 年久痔疮,臀肿,小便不利,近取穴都可以用。 殷门穴 承扶与委中的正中间。很少用。 委阳穴 在膀胱经的外侧,通通是阳经,内侧就是阴经。 委中子往外走,两个大筋的中间就是委阳。 是足太阳经的络穴,在原络治疗的时候会用到。 原络治疗,大部分用在阳经。 原穴为病经,治疗的络穴在它的表经或里经上。 委阳又称太阳经的别络,淋巴肿大,可以用委阳。 如果是痞块或积块,或气闷在那个地方,治肿瘤的时候就用两个字,行阳。就是让阳气流畅。 浮郗穴 委阳上一寸。常用在治疗麻痹不仁,近取穴时,用在治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 腘横纹处两筋的中间。解毒大穴。膀胱经的合穴。 卡波西肉瘤 委中放血: 人趴在墙上,脚后跟掂起来,拿水或米酒,拍拍打打委中,会看到有青筋冒出来,用放血针刺青筋,让脏血流出来。 麻风病 也可在委中放血。 委中另有个名称叫血郄,血的郄穴。所以当血里面有毒,通通可以在委中放掉。脚掂着,毒血通通会集中在这,可一次把毒血拿掉。 对于有传染的病,放血一定要戴手套。避免感染到自己。 解毒大穴,任何毒都可以在这边解。 因膀胱经的母穴刚好在井穴上,补井当补合,所以就把委中变成膀胱经的母穴,在此做补泻。 腰背委中求。 几乎所有的背痛,都可以在委中下针。 在委中可以用捻转法,用阳数来补,补完后针再提一点出来。 担法与截法 担法: 两个痛处的中间取穴扎针,也可左病右治。 截法: 用于出血,在出血部位上一寸处下针,如还有出血,再上一寸再下针。 @教官-徐州-杨诚 |
|
459楼#
发布于:2015-12-07 14: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7日《针灸大成》第39课心得 b截法:截法就是一截,病就不进了。第一用于止血,在出血的位置上一寸下针。手用一寸针,腿部用一寸半针。下针后,如果还出血,在再上一寸再下一针。所谓的一寸,是靠近身体的一寸,不是往四肢末梢。无所谓穴道,下两针一定会止血。第二用于带状疱疹,灸两头就是截法。第三是正治法,心脏有问题,先治肺,病就不进了,再去强木,把火推到土上就循环了,是截法的观念。 类比法:臀部横纹在肛门处形成“人”字纹,脚踮起时膀胱经承山穴的位置也是“人”字纹,握拳时肺经的孔最穴的位置也是“人”字纹。采用类比“象”的思想,承山和孔最和肛门都是对应的,治疗痔疮效果都很好。以腰疼为例,委中对应腰,承山对应肛门,患者背部左膀胱经痛,现在右边委中下针,下完针后膀胱经上腰和肛门之间还有一个点痛,就在委中和承山之间的腿肚上找压痛点,然后下针就不痛了。(即整条膀胱经痛就下委中,一个点痛就用类比法找阿是穴。)从临床上看,痛点越靠近督脉,阿是穴就越接近腿肚内侧;越离开督脉,就越接近外侧。 54合阳穴 【位置】委中直下三寸。 【穴性】 委中的辅助穴。 55承筋穴 【位置】委中和承山的正中间。 【主治】抽筋、脚不能动、痉挛、霍乱抽筋。 56承山穴 【位置】脚踮起时“人”字纹交点处。 【穴性】 伤科的大穴。 【主治】 脚无力、脚后跟痛、脚抽筋、痔疮及大量出血(针灸承山、孔最都可以)。 【方法】脚抽筋时重压承山穴即可。下针一定要透到胫骨上。尤其是抽筋,同时用手去按住筋,筋就慢慢松开来了。 【临床应用】a痔疮:下长强、承山、孔最,同时天应放血拔罐即可止痛。 b中风:委中和承山常并用。委中下针后,腰背力量加强。中风患者脚没有力,下承山穴,脚就会有力。 c尾椎骨受伤:很痛,新伤时,承山穴青筋浮出,一腿有或者两腿都有,承山穴放血立刻就好了。 57飞扬穴 【位置】承山穴下一寸旁开一寸人字横纹肌旁边。 【穴性】 膀胱经的络穴。 【主治】 脚没有力量、痔疮、不能久坐久立、风湿关节炎。 【方法】足三里、飞扬、承山都是让脚强壮的穴道。 58跗阳穴 【位置】昆仑上三寸。 【穴性】阳蹻脉的郄穴。 【主治】加强脚部力量。 59昆仑穴 【位置】大筋和外踝的中间。 【穴性】膀胱经的经穴,属火。 【主治】项背痛、胎盘不下。 【方法】孕妇禁针。 60消积穴——经外奇穴 【位置】脚后跟上三寸大筋的正中,在筋上。 【穴性】用于诊断肿瘤。 【主治】硬块、痞块。 【方法】用手抓住大筋,下针穿过筋下到骨头上去。 【临床应用】肿瘤诊断方法:患者俯卧,脚垂在床沿上,用笔管压筋上的穴位,不痛代表身上没有积,有压痛(不管左脚或右脚)代表身上有积,在消积穴下针治疗,没有痛了就表明治好。 61仆参穴 【位置】昆仑直下,骨头旁边。 【主治】足跟痛(脚后跟的问题是肾脏在管,六味地黄丸专治脚后跟痛)。 62申脉穴 【位置】外踝下五分骨缝处。 【穴性】主管阳蹻脉。蹻=足+喬,脚往外转是阳蹻脉管,往内转是阴蹻脉管。阳蹻、阴蹻,刚好是脚踝的两侧。阴蹻、阳蹻阴阳平衡可以左转、右转。 【主治】癫痫。 【方法】从上往下斜针45°。 【临床应用】癫痫:痫病昼发,白天发痫病,灸阳蹻,即申脉。夜发就灸阴蹻,即照海。一天灸八、九壮以上都可以。灸到眼上的鸡爪和黑眼珠不接触就不会发病了。继续灸,让血丝整个都退掉。 63金门穴 【位置】脚外侧有个凸骨,凸骨的身体侧为金门穴,脚趾侧为京骨穴。 【穴性】膀胱经的郄穴。 【主治】身颤、不能久立、消炎、镇痛。 【方法】直针下在第五脚掌骨和肌肉中间。 64京骨穴 【位置】膀胱经的原穴。 【穴性】越靠脚边,穴道的力量越强。 【主治】虚实皆可。强烈膀胱经的头痛。 【方法】直针下在第五脚掌骨和肌肉中间。 65束骨穴(专治膀胱经之病) 【位置】脚趾头后面有个凸骨,凸骨后方为穴。。 【穴性】膀胱经的子穴,俞穴,属木。 【主治】膀胱经的实症。背膀胱经痛,膀胱经上的脓疮、红肿。 【方法】下对侧束骨。 66通谷穴 【位置】脚趾头后面有个凸骨,凸骨前方为穴。 |
|
460楼#
发布于:2015-12-07 16: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07日《针灸大成》第39课心得 1、截法--截法就是一截它的话,病就不进了,就堵到了。 用法: A、用在有出血的时候,如手被砍断了出血。在出血位置靠近身体的上一寸下针用一寸的针。下进去后,如果还有出血,再上一寸再下一针。两针下去一定止血。这是一个截法。 B、如在灸带状疱疹的时候,灸灸两头,也就是截法。 C、五行正治法也是截法。如心脏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先去治金,病不会再进了,再去强木,硬把火推到土上,循环就回来了,这是一种截法的观念。 2、合阳穴 合阳穴在委中直下三寸。辅助委中的,以委中为主 3、承筋穴在委中和承山的正中间。抽筋、痉挛等可以在这下针 4、承山穴 A、治脚抽筋。游泳时抽筋,重压承山, B、痔疮大量出血时,针承山,灸孔最都有止血的效果。若痔疮很严重,走过来腿都是弯的,因为痔疮很痛,我们就下长强,下承山,下孔最,痛就去了。若还有痛,比如说那个痔疮很大,我们就天应放血,把脓血放掉。痛是来自压力,脓血一放掉,压力从此就去掉了。再用火罐套在痔疮上面抽。 承山刚好跟肛门是对到的。所以承山是很有名的痔疮大穴。 孔最穴。孔最穴对痔疮一样有很好的效果。既然这是肛门,这是腰,中间这是腰下的地方。现在有一个人背痛(膀胱经痛),这是督脉。这膀胱经最痛的地方是这个点,病在左边,我们在膀胱经右边的委中下针。下完针以后,这个点最痛,在这肛门和腰,我们在这后方(指腿肚对应处)用手指头按,就找到一个压痛点。这压痛点没有定位,找到压痛点,针从这压痛点一下去,痛就没了,一击就中。 C、新伤的时候,在承山穴你会看到青筋在那,有时在右腿,有时在左腿,有时两腿都有,这是针对尾椎骨受伤。这时候你拿放血针,承山穴血一放出来,当场就好了如脚后跟痛啊,脚无力、抽筋通通可以在这里治。记得承山穴下针,一定要透到骨头上,透到胫骨上。尤其是抽筋,你同时用手去按它,筋就慢慢松开来了。 5、飞扬穴在承山穴再往下一寸,再外开一寸。飞扬是膀胱络穴。 飞扬穴刚好就在我们人字横纹肌这边,下针一定是在两个肌肉中间,飞扬针下去,脚就像飞毛腿一样。当脚不能跑步,前面讲的足三里,后面讲的飞扬、承山,都是让脚有力的穴道。 6、跗阳穴在昆仑往上三寸,跗阳穴是阳蹻脉的郄穴,治症跟飞扬、承山差不多。 7、昆仑穴在脚后大筋跟外踝裸的正中间,是专门治疗项背痛很有名的穴道。昆仑穴是膀胱经的经穴,是火。孕妇不能下针,下针会落胎。所以生完小孩后,胎盘没有下来,可以用昆仑,把胎盘掉出来,这是用在生完小孩以后的。 8、奇穴:消积穴(判断肿瘤) 从脚后跟往上三寸,脚后面两个筋的中间,里面有聚积、痞块,都可以用消积穴。 消积穴没有痛,代表这个人身上没有积,如果有压痛代表身上有积,你一样可以在这下针,治疗完以后压它不痛就好了。 这个穴道刚好在两个大筋中间,所以下针的时候,手指把大筋捉住,针直接从这个筋的正中间扎下去,扎到骨头上。一针从这边进去到骨头上,病人躺倒的时候,针是这样下进去,从大筋的中间穿到骨头上面去,正扎在筋上面。 9、仆参穴 从昆仑再下来到骨头旁边是仆参穴,治足跟痛或脚后跟痛,脚踝或下半身水肿 申脉穴在外踝裸下五分的地方。 下针的时候,手法斜的成四十五度 10、申脉穴 申脉穴主管阳蹻脉。 阳蹻脉是申脉在管。所以脚可以往外转。 *癫痫病 白天发痫病,用隔姜灸申脉。夜发就用隔姜灸照海。白天晚上都发,就申脉、照海都灸。一天灸八、九壮以上都可以。脚上的火气是不会上来的,有空就灸,灸到眼上的鸡爪慢慢退下去,跟黑眼珠没有碰到就不会发了。 11、金门穴是膀胱经的郄穴。 主治的症状:不能久立。金门穴在脚掌的旁边骨头的前面就是金门 下针时候金门穴和京骨穴都是直针下。正好要扎在脚掌骨或脚趾骨跟肌肉的中间。金门是膀胱经的郄穴,再来是京骨穴。郄穴可以止痛,消炎,镇痛的穴道。 12、束骨穴---膀胱经的子穴 小脚趾头后面有个凸的骨头,骨头的后方就是束骨穴。 膀胱经上的新痛可以扎子穴。左边背痛三、五天,扎右边的束骨穴。 背痛、生疮、生脓疮、化脓,因为都是长在膀胱经上面,都是属于膀胱经的实症,所以你看到的脓疮、脓疡、红肿,都可以在束骨穴来下针。所以记得束骨穴专治足太阳经络上的病。 京骨穴是膀胱经的原穴。虚症、实症通通可以在原穴上来扎。越靠脚旁边,穴道的力量越强,所以强烈膀胱经的头痛,我们下京骨穴也可以。 |
|
461楼#
发布于:2015-12-07 18: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巩菲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7号,《针灸大成》第39课心得 足太阳膀胱经 1. 合阳穴 委中穴直下3寸,是合阳穴。辅助委中穴的作用。 针灸的模拟法: 2. 承山穴 踮起脚跟,小腿肌肉收紧,会出现人字纹,顶点就是承山穴。 可以治疗腿抽筋。在痔疮大出血的时候,针承山,在孔最艾灸,都有止血的效果。 痔疮-----下针长强,承山,孔最。 若痔疮很大,就在天应穴放血,把脓血放掉。 中风的病人,一般在委中穴和承山穴一起下针,腰背委中求---在委中穴下针,腰背的力量就加强了,下承山穴可以让人的脚变的有力。 若摔倒的时候,碰到尾椎骨:新伤的时候,会有青筋出现在承山穴处,在左侧或者右侧,用针在承山穴点刺放血,就好了。 承山穴下针,一定要透到骨头上,尤其是抽经,要用力按。 3. 飞扬穴 承山穴下1寸,在外开1寸,就是飞扬穴。是膀胱经的络穴。 脚受伤不能动,脚没有力都可以在-----足三里,飞扬,承山下针。 4. 昆仑穴 在脚后大筋与外踝的中点,就是昆仑穴,是专门治疗项背痛的穴道。 昆仑穴是膀胱经的经穴,是火。孕妇不能下针。但是生产完后,如果胎盘不下来,可以在昆仑穴下针。 5. 消积穴------经外奇穴 脚后跟往上三寸,在大筋的正中央,在筋上面,是消积穴。里面有聚积,有痞块,都可以用消积穴。 消积穴可以用来判断人体有没有痞块----脚垂下来,用笔去压消积穴,如果痛,不管左右脚,说明有积。那么就可以在此下针,等到再次按压不痛的时候,说明治好了。 下针的时候,要用手把大筋捉住,针从大筋的中间扎下去,扎到骨头上。 6. 仆参穴 昆仑穴下,骨头旁边,就是仆参穴。专治脚后跟痛。 中医认为,脚后跟痛,不能踩地上,是肾脏的问题,所以《金贵要略》里讲,六味地黄丸专治脚后跟痛。 下半身水肿是肾脏的问题,脚踝处水肿是心脏的问题。 7. 申脉穴 外踝尖下5寸的地方,有个骨缝,就是申脉穴。下针的时候,手要斜45度。 申脉穴主管阳蹻脉,蹻是一个足加一个乔,人体有阳蹻脉,也有阴蹻脉(照海穴),人在往右侧走的时候,右脚往外,左脚往外,是阴阳平衡的结果。有些人不能转弯,或走两步退三步,都是阴阳的不平衡。阴蹻脉和阳蹻脉主管了人体的左转和右转。 阳蹻脉治癫痫-----癫痫的时候,可灸阳蹻,阳蹻就是申脉穴。用隔姜灸。白天发作,灸阳蹻---申脉穴,夜晚发作,灸阴蹻----照海穴。每天8,9壮以上,灸到眼睛里的红色鸡爪慢慢退下去,跟黑眼珠没有碰到就不会发了,灸到整个退掉。 8. 金门穴 脚掌外侧的凸骨后就是金门穴。金门穴是膀胱经的郄穴,郄穴可以消炎,止痛,镇痛。主要治疗:不能久立等。 9. 京骨穴 是膀胱经的原穴。虚证、实证都可以在原穴上治疗。所以对膀胱经的强烈的头痛,可以下京骨穴。 10. 束骨穴 小脚趾后凸骨的后方,就是束骨穴。是膀胱经的子穴,又是膀胱经的俞穴。膀胱经是阳经,俞穴是木,木又刚好是水的母亲,所以,束骨穴优势膀胱经的子穴。专治膀胱经的实证。 例如:有个病人刚刚左边背痛了3,5天,那我们就扎右边的束骨穴。 用子母补泄选穴治疗,一般是应用于经络痛。 |
|
462楼#
发布于:2015-12-07 18: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陶原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7日《针灸大成》第39课心得 带状疱疹:灸两头,这就是截法。截法就是一截它的话,病就不进了,就堵到了。五行上面来说,心脏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先去治金,病不会再进了,再去强木,硬把火推到土上,循环就回来了,这是一种截法的观念。 委中穴:汗多,不灸,放血、下针。所有的皮肤病都可以放血。牛皮癣,委中放血,或下针下去,再用火罐,效果好。发癣,委中放血效果非常好。解毒的大穴。 合阳穴:委中直下三寸。辅助委中的,以委中为主。 模拟法:比如腰,屁股的人字纹,委中从腿下来,脚踮起来时,腿肚子人字纹,人字纹下面就是承山。承山刚好跟肛门是对到的。所以承山是很有名的痔疮大穴。手臂上肌肉出现人字纹是孔最穴。孔最穴对痔疮一样有很好的效果。 承筋穴:委中和承山的正中间。抽筋等可以在这下针,脚不能动,痉挛通通都可以在这下针。霍乱抽筋通通可以用。 承山穴:治脚抽筋,游泳时抽筋重压承山就解掉了。痔疮大量出血,针承山,灸孔最都有止血的效果。 痛是来自压力,痛不是来自发炎。脓血一放掉,压力从此就去掉了。 委中和承山常常并用,用在中风上面。腰背委中求,所以委中一下去,腰背力量就加强了。下承山可让脚有力,因为中风的人脚没有力,下承山穴,脚就会有力。伤科的大穴。其它如脚后跟痛啊,脚无力、抽筋通通可以在这里治。记得承山穴下针,一定要透到骨头上,透到胫骨上。尤其是抽筋,你同时用手去按它,筋就慢慢松开来了。 飞扬穴:阳经往外走,承山穴再往下一寸,再外开一寸。膀胱络穴,刚才那个络是别络,就是比较细的络,飞扬是络穴。就在人字横纹肌这边,下针一定是在两个肌肉中间,筋和肉的中间或筋和骨的中间。它是在两个肌肉中间,叫飞扬。飞扬针下去,脚就像飞毛腿一样。当脚不能跑步,前面讲的足三里,后面讲的飞扬、承山,都是让脚有力的穴道。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你如果手受伤,没关系,手受伤不能动,没关系,但脚受伤不能动,你要赶快让它好,一旦坐上轮椅就完了,所以脚受伤要让它赶快好。这是一个病理。人被设计很奇怪,手的力量没有脚大,所以脚受伤恢复速度也比较快,比手的恢复速度还快。 昆仑穴:右腿外侧,外踝裸,大筋和外踝裸的中间,治疗项背痛很有名的穴道。膀胱经的经穴,是火。孕妇不能下针,下针会落胎,小孩子会掉。所以平常用在生完小孩,胎盘没有下来,可以用昆仑,把胎盘掉出来,这是用在生完小孩以后的。 跗阳穴:昆仑往上三寸的距离。阳蹻脉的郄穴,治症跟飞扬、承山差不多。 消积穴 :脚后跟往上三寸,从足后跟这里往上三寸的距离,脚后面这个大筋的正中央,就在筋上面,奇穴,治聚积、痞块。可以用来诊断身上有积。这个穴道刚好在两个大筋中间,所以下针的时候,手指把大筋捉住,针直接从这个筋的正中间扎下去,扎到骨头上。一针从这边进去到骨头上,病人躺倒的时候,针是这样下进去,从大筋的中间穿到骨头上面去,正扎在筋上面。平常筋上没有穴道,但在这是个例外 仆参穴:昆仑下来到骨头旁边是仆参。仆参穴治疗足后跟痛。脚后跟的问题是肾脏在管,所以在介绍《金匮》的时候,会看到六味地黄丸专治脚后跟痛,这是肾脏在管。而脚踝裸这边会水肿大部分是心脏的问题。全部下半身水肿的话是肾脏的问题。这些病可以下仆参穴。 申脉穴:外踝裸下五分的地方。右腿外侧的骨缝,我们下针的时候,手法斜的成四十五度,不是直针进去。这个申脉穴主管阳蹻脉。脚可以往右边,右转,往外转就是阳蹻。可以往内转是阴蹻。所以往右侧走的时候,右脚往外,左脚往内,所以阴阳是平衡的才可以控制自如。蹻脉,阴蹻、阳蹻管我们的左右转。 癫痫,痫病的时候,我们灸阳蹻,灸阳蹻就是申脉穴。用隔姜灸,放生姜在这灸,这是癫痫用的。痫病昼发,就是白天发痫病,我们灸阳蹻,就是灸申脉。夜发就灸阴蹻,照海。白天晚上都发,就阳蹻阴蹻都灸。灸到什么程度,一天灸八、九壮以上都可以。脚上的火气是不会上来的,有空就灸,灸到眼上的鸡爪慢慢退下去,跟黑眼珠没有碰到就不会发了。若鸡爪还在那,你虽知道不会发,但还要继续灸,不要停,让它整个都退掉。这是我们用针灸来治癫痫的方法。 金门穴:膀胱经的郄穴。主治身站,不能久立等。脚外侧凸大骨的前面,直针下。正好要扎在脚掌骨或脚趾骨跟肌肉的中间。膀胱经的郄穴,可以止痛,消炎,镇痛的穴道。 京骨穴:凸骨的后面, 跟金门隔一个骨头。 金门穴和京骨穴,都是膀胱经的原穴。大家都知道虚症、实症通通可以在原穴上来扎。只要扎原穴就不管虚实,平补平泻都可以。那越靠脚旁边,它的穴道的力量越强,所以强烈膀胱经的头痛,我们下京骨穴也可以。 束骨。骨尖小脚趾头的后面有个凸的骨头,前方就是我们的通谷穴,后方就是束骨穴。 膀胱经的子穴,又是膀胱经的俞穴,膀胱经的俞穴是木,木刚好是水的母,他的穴性是木,所以束骨穴是膀胱经的子穴。专治膀胱经的实症。俞募治疗大部分是用在内科病,子母补泻都是治疗经络上的痛。像背痛、生疮、生脓疮、化脓,因为都是长在膀胱经上面,都是属于膀胱经的实症,所以你看到的脓疮、脓疡、红肿,都可以在束骨穴来下针。所以记得束骨穴专治足太阳经络上的病。 |
|
463楼#
发布于:2015-12-07 19: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7日 《针灸大成》第39课心得
截法呢?在出血的位置上一寸(靠近身体方向)下针。手用一寸,腿部用一寸半。常用于腰蛇(腰部疱症); 另一种截法观念是:五行上面,心脏有问题治金,强木,硬把火推回来。 委中因汗很多,所以不灸,再严重的牛皮癣用放血下针。所有的皮肤病都可以放血。 合阳穴与模拟法 【穴位、临床表现及运用】委中直下三寸叫合阳,辅助委中的,以委中为主。 模拟法(类比法)是倪师创建的;腰和屁股(有人字纹)区域对应腿就是委中到承山(腿肚子有人字纹)的区域,承山刚好跟肛门相对是很有名的痔疮大穴。在手臂肌肉出现人字纹是孔最穴(对痔疮一样有很好的效果)。 28、承筋、承山、飞扬穴 【穴位、临床表现及运用】 承筋穴在委中和承山的正中间。抽筋、脚不能动、痉挛都可以在这下针。 承山的作用 A:用在脚抽筋、重压承山就解掉了。 B:痔疮三针:长强、承山、孔最痛就去了,若还有痛痔疮很大天应放血,再用火罐把脓血放掉就好; C:委中和承山常常并用在中风上面。 D:高跟鞋摔倒尾椎骨被撞到。承山下针(透到骨头上,透到胫骨上)当场就好了,这是伤科的大穴。 E:脚后跟痛、脚无力、抽筋通通可以在这里治。 承山穴下一寸再外开一寸就是飞扬。飞扬是膀胱络穴;足三里、飞扬、承山都是让脚有力的穴道。 29、跗阳与昆仑穴 【穴位、临床表现及运用】 大筋和外踝裸的中间(昆仑穴)往上三寸就是跗阳。跗阳穴是阳蹻脉的郄穴,治症跟飞扬、承山差不多。 昆仑穴是专门治疗项背痛很有名的穴道。 奇穴:消积穴(判断肿瘤) 【穴位、临床表现及运用】 从脚后跟往上三寸,大筋的正中央是奇穴消积穴。里面有聚积、痞块,都可以用消积穴。 让脚垂在床沿上面,从这个地方找上三寸的距离,用原子笔管去压两个筋的中间,没有痛代表没有积,有压痛可以在这下针,压它没有痛那就好了。平常筋上没有穴道这是个例外。 昆仑穴是膀胱经的经穴,是火。孕妇不能下针,下针会落胎。用在生完小孩胎盘没有下来,可以用昆仑把胎盘掉出来。 30、仆参穴至京骨穴 【穴位、临床表现及运用】 从昆仑再下来到骨头旁边是仆参。 仆参穴治足跟痛或脚后跟痛(肾脏在管),六味地黄丸可治。全部下半身水肿是肾脏的问题。 而脚踝裸会水肿大部分是心脏的问题。 【穴位、临床表现及运用】 申脉穴在外踝裸下五分的地方。四十五下度,主管阳蹻脉。 A:阴蹻、阳蹻管脚的左右转。 B:癫痫用隔姜灸阳蹻。白天发痫病灸阳蹻,就是灸申脉。夜发就灸阴蹻,照海; 【穴位、临床表现及运用】 京骨穴的位置:脚的外侧有个凸大骨,凸的骨头的前面就是金门,凸骨的后面是京骨。直针下; 金门是膀胱经的郄穴(止痛,消炎,镇痛的穴道)。主治的症状:身站,不能久立等。 京骨穴是膀胱经的原穴(虚实都可下针)。越靠脚旁边穴道力量越强,膀胱经的头痛下京骨穴也可以。 31、束骨穴(专治经络之病) 【穴位、临床表现及运用】 脚趾头的后面有个凸的骨头,前方是通谷穴,后方就是束骨穴。 束骨穴是膀胱经的子穴,专治实症。背痛、生疮、生脓疮、化脓在束骨穴来下针。 俞募治疗大部分是用在内科病,子母补泻都是治疗经络上的痛。 |
|
464楼#
发布于:2015-12-07 19:17
2015年12月7日17班-惠州-赖惠平《针灸大成》第39课心得
(接上) 带状疱疹:灸两头,这就是截法。截法就是一截,病就不进了。五行来说,心脏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先去治金,病不会再进了,再去强木,这是一种截法的观念。 委中穴汗多,不灸,放血。所有的皮肤病都可以放血,如牛皮癣,体癣,委中放血效果非常好。是解毒的大穴。 54.合阳:委中直下3寸。辅助委中,以委中为主。 类比法:如屁股的人字纹,委中从腿下来,脚踮起来时,腿肚子人字纹,人字纹下面就是承山。承山刚好跟肛门是对到的。所以承山是很有名的痔疮大穴。手臂上肌肉出现人字纹是孔最穴。孔最穴对痔疮一样有很好的效果。 55.承筋:委中和承山的正中间。抽筋.脚不能动.痉挛等可以在这下针。 56.承山:伤科的大穴。治脚抽筋,游泳时抽筋重压承山就解掉了。痔疮大量出血,针承山,灸孔最都有止血的效果。 委中和承山常常并用于中风。下针时一定要透到骨头上。 57.飞扬:阳经往外走,承山往下1寸,再外开1寸。络穴,就在人字横纹肌这边,下针一定是在两个肌肉中间,强壮脚可配足三里。 58.附阳:昆仑往上3寸的距离。阳蹻脉的郄穴,治症跟飞扬、承山差不多。 59.昆仑:外踝与大筋的中间,治疗项背痛,很有名的穴道。孕妇不能下针,下针会落胎。 跗阳穴: 60.消积 :脚后跟往上3寸,脚后面这个大筋的正中央,就在筋上面,经外奇穴,治聚积、痞块。可以用来诊断。下针的时候,手指把大筋捉住,针直接从这个筋的正中间扎下去,扎到骨头上。 61.仆参:昆仑下来到骨头旁边。仆参治疗足后跟痛。脚后跟的问题是肾脏在管,所以在介绍《金匮》的时候,会看到六味地黄丸专治脚后跟痛。而脚踝这边会水肿大部分是心脏的问题。全部下半身水肿的话是肾脏的问题。这些病可以下仆参。 62.申脉:外踝裸下5分。右腿外侧的骨缝,我们下针的时候,手法斜的成四十五度,不是直针进去。这个申脉穴主管阳蹻脉。癫痫昼发的时候,我们灸阳蹻,灸阳蹻就是申脉,隔姜灸。夜发就灸阴蹻,照海。白天晚上都发,就阳蹻阴蹻都灸。一天灸八、九壮以上都可以。灸到眼上的鸡爪慢慢退下去,跟黑眼珠没有碰到就不会发了。若鸡爪还在那,还要继续灸,不要停,让它整个都退掉。 63.金门:脚外侧凸大骨的前面,直针下。主治不能久立等。正好要扎在脚掌骨或脚趾骨跟肌肉的中间。膀胱经的郄穴,可以止痛,消炎,镇痛的穴道。 64.京骨:凸骨的后面, 跟金门隔一个骨头。膀胱经的原穴。虚症、实症皆可用。强烈膀胱经的头痛,我们下京骨穴也可以。 65.束骨:骨尖小脚趾头的后面有个凸的骨头,前方就是我们的通谷穴,后方就是束骨穴。 膀胱经的子穴,俞穴,穴性是木。专治膀胱经的实症。子母补泻都是治疗经络上的痛。像背痛、生疮、生脓疮、化脓,因为都是长在膀胱经上面,都是属于膀胱经的实症,所以你看到的脓疮、脓疡、红肿,都可以在束骨来下针。所以记得束骨专治足太阳经络上的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