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友刘炳环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58
  • 粉丝3
  • 关注1
  • 发帖数15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635楼#
发布于:2016-03-09 22: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09号,《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治病必细察其外形、精神与气色之润泽,按其脉知何脏为主病,及病情是新病或陈年旧疾。外形气色皆未失真,这是可治之病。如果病人病色很浅,此病易治。按脉时,脉与四季相合时,此病可治,如果脉微弱但内里气血流畅,这是有胃气之兆,可称为易治之病。如果外形消痩精神不振,此即难治之病。正常之气色已失,面皮无光,这是很难痊愈的病。脉变为坚实且盛大,这代表病越深状,如果脉形已反逆四季节气时,此已为无法治愈之病。
 脉逆四时,即春季得到肺脉,夏季得到肾脉,秋季得到心脉,冬季得到脾脉,然后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深沈,有时中空无力且四散,这就是反逆四时之脉。
 病情为热症而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此皆难治之病,因为脉症不合。
 新病气色在,久病气色失。
 五实五虚(皆死)
 脉壮盛,皮肤炙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此为五种实症。
 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不吃食物,此为五种虚症。
 有五虚症者,而食物入胃,仍可吸收,且下痢止,则可存活。若有五实症之病人,其身汗出,且大小便亦通畅者,亦可存活下来。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天地之至数其始于一,而终止于九。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如此三倍三数而有九候,来决定死生,来治疗百病,来调合虚实,来去除病邪。
 三部九候:三部分上、中、下三部,而每部又各有三候,此三候又以天、地、人三位来区分。
 上部之天部,位在两额侧足少阳胆经上之悬厘,曲鬓位为足少阳脉气所在。上部之地部,在两颊下之人迎脉处,为足阳明脉气所行之处。上部的人部在耳前动脉位处(人要是聋了,这个脉就没了,脉很大为实症,脉很小为虚症),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之处。
 中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天部位在手太阴肺经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地部就是手阳明经的合谷位,为大肠脉气所在。人部位在手少阴心经之神门位,为心脉之所在。
 下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中下部的天位,在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位,为肝气之所在。下部之地部,在足少阴太溪脉之处,为肾气之所在。下部之人部,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位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位,因此下部之天位以诊察肝脏,地部以诊察肾脏,人部以诊察脾胃之功能。
 人身分三部,其中每部又分天、人、地三位,因此有三而有天,有三而有地,有三而有人,三的三倍合而成九数。如果区分九位为九处不同之地,那九地合于人体内之九脏,即肝、心、 脾、肺、肾脏,加上头角、耳目、口鼻、胸腔四脏,合为九脏。所以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人的外形藏于四脏之中,共为九脏之源。其中若五脏之衰败,则面上之气色必凶,失其常色乃为必死之候。
 有了三部九候之位,以此为标准,来度量其体形是否太肥或太瘦,依此来调理其脏气之虚实。遇实症则用泻法,遇虚症用补法。治时先放去血瘀之脉处,再来调理,不须去了解病人的病情,只须调节其过实或过虚之脏,使其正常为最终目的。
 病人体形硕大而脉反细小,兼之呼吸短促者病危矣。病人体形消瘦脉却反大,兼又胸(阳所在)中胀满者必死。凡人外形与脉气相符合者生,参差不调和者乃病。凡三部九候之脉皆失者死。又全身上下左右的脉出现有的正常,有的失常,此人已病。若到了上下左右的脉皆失,无法度衡量者亦死。中部之脉气正常,而上部下部脉已失,此人亦死,如中部之脉象愈弱,亦主死亡,凡目眶内陷(胃气没了,整个眼眶归胃管)者亦死。
 九脉一定要均衡,如果有一个不均匀,就是生病。
 如诊察九候脉气独有一处呈微小状者此部必病。独有一处脉大者,该处亦病。
独有一处急数者,这就是病处。独有一处脉迟者,其部亦病。独有一处脉浮者亦病。独有一处脉细小者,其亦病。独见一部凹者,也是有病。所以诊何脉知其失常乃知病处。
 用左手按住病人外踝裸上方五寸之处,弯起右手手指使平齐,抵住外踝裸,敲打该处(外踝裸),若回音能传到左手且按处有虫在蠕动似的感觉(跷脉之气),则此人健康无病。如果传音过快,有如水涌般,使人觉得刺激很强,则为有病兆。若传音很慢,病人反应迟钝者,亦有病。若回音不能传到左手五寸处,或敲打也不会反响者,此人必死。又病人病至肉消骨软,且无法走路者亦死。
 病人中部之脉忽快忽慢者,亦为死症。如果脉呈代而钩状,也就是脉跳动时常一止,而且脉形如长钩一样,有力而满溢状,就表示病邪居在经络上。是故三部九候之互相呼应,上下一致,切不可不协调。其中一候脉失常则有病,二候之脉同时失常,则病很严重,若三候之脉均失常,则病已危。
 病人的足太阳脉气已无,其足必屈曲而不直,死时眼向上吊。
 冬阴夏阳
 三部九候之脉,如果都呈细小若有若无时,就是阴脉,如冬天一样,一旦如此则病人必于半夜死亡。如果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者为阳脉,如夏日一样,则必在中午死亡。所以往来寒热的病,都是在早晨死。中焦热盛及但热不寒之病,都死在中午。得风(肝病)病死者,都在黄昏死。得水肿病者,都在半夜死。脉形呈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者为脾气已绝之脉,病人会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亡。体消肉脱时,即令三部九候之脉正常,病人亦死。脉如为大、小、速、迟、陷下等七种脉,若九候脉之同时出现此类之脉,有时亦不会死。这是因为是外感风寒之病,或女人月事之病,其像七诊的病,但并非真的,才会如此不会有危险。若有以上七种之病脉,而脉中又无胃气,此乃必死,此际会出现打嗝与噫气等症,表示胃气已绝。
徐淑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9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4636楼#
发布于:2016-03-09 23: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3月9《号黄帝内经》第33讲学习心得:
  一、诊病的次序:首先看病人的形体胖瘦,其次看病人的精神气色,再次问病人的症状时长,最后看病人的脉象。只要是有胃气的脉都是好治的。如果是形气相失,外形偿失(过胖〈水肿〉或是过瘦) ,气没有了(呼吸很短,胸阳就诸阳的地方,判断病人的阳气够不够,观察他的喘息咳嗽就明白了),色夭不泽(颜色失掉了不光泽),比较难治疗。病人外形消痩精神不振,正常的气色已失,面皮无光,脉变为坚实且盛大,脉形已反逆四季节气时,这些都是无法治愈之病。察知以上4种难治之病时,必须明白告诉家属。所谓脉逆四时,即春季得到肺脉,夏季得到肾脉,秋季得到心脉,冬季得到脾脉,(只要记得没有胃气的脉,脉很涩很小很弱,并不按四时来的脉形,都是重病)然后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深沉,有时中空无力且四散者,这就是反逆四时之脉。如果脏在春夏天脉应该是浮大,现见沉涩,秋冬见浮大,这是逆四时的脉;病情显现是热症而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脉应该细弱)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脉形应该是虚)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脉应该缓)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脉应该坚实)而脉反弱,此皆难治之病,因为脉症不合。因此脉症相符合的话-人虚就是虚脉,人实就是实脉,色脉来讲。颜色偿失,脉还是在的话,虽然难治,但还是可以治;色脉都没了的话,那就是凶兆。新病和旧病,新病:气色还在那边,脉形有问题;久病:气色没有了。
   二、黄帝说,我们以虚实来决生死,愿闻其详。歧伯曰:有五种实症主死,五种虚症也主死。五实、五虚的症状:脉壮盛(越来越洪大),皮肤炙热烫手,腹胀,大小便不通,(闷瞀,瞀mou眼晴看不清楚,眼睛不识人)目昏气闷,此为五种实症。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饮食吃不进,此为五种虚症。黄帝问,那有时病人有这种情况,为何还生存下来呢?歧伯说:有五虚症者,浆粥能吃下,且下痢停止的话会活过来;如果有五实的症状,一发汗出,且大小便亦通畅者,亦可存活下来,这就是有死症的患者,仍有生存机会的征候也。
   三、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1.三部九候:三部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各有三候,此三候又以天、地、人三位来区分。上部的天部在两额角足少阳胆经上悬厘,曲鬓位为足少阳脉气所在。上部之地部,在两颊下人迎脉处,为足阳明脉气所行之处。上部的人部在耳前动脉位处,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之处。中部也分天、人、地三位,中部的天部位在手太阴肺经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中部的地部就是手阳明经的合谷位,为大肠脉气所在。中部的人部位在手少阴心经之神门位,为心脉之所在。下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下部的天位,在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位,为肝气之所在。下部之地部在足少阴太溪脉之处,为肾气之所在。下部之人部,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位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位,一般是查冲阳穴,因此下部之天位以诊察肝藏,地部以诊察肾臓,人部以诊察脾胃之功能。中部的天位候肺,地位候胸中之气,人位以候心;上部以何候之?天以候头角之气(天部可以候到脑部处,该处的脉息也是一息四到五至,如果跳的很快,示阳亢,发癫痫,可以吃控涎丹或扎针百会,灸阳蹻,申脉,照海,那个脉会越来越小,缓下一来,缓到一息五至的时候代表他好了),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人部在耳朵旁边,如果有耳聋耳鸣的时候,该部的脉会没有,没有脉气,脉气很大是实证,脉气很小)以候耳目之气。头面上的经气可以在上面四个部位(天人部)查到,所以说五脏衰败的时候,脸上的气色会凶,因头上的脉气没有了。
  2.诊察三部九候的目的是什么:以三部九候为标准,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4637楼#
发布于:2016-03-09 23: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容申请签到2016年3月9《内经》第29集心得
如寸口脉较尺部脉强,腰部以下发冷。如寸脉不足尺脉反盛,病人必生头痛项强之病。重按脉至骨边,脉出现无力感,此脉气不足象,病人必腰推痛而且身体有麻木的现象。
正常人的脉象是怎样的?人一呼脉跳两次,一吸脉跳两次,呼吸之间有停息,脉跳一次,因此一呼吸脉跳五下。维持此脉动的人,是健康的人。以正常人为标准,来诊断病人,把病人的脉回复正常。如果医生一呼病人脉跳一下,一吸一下,是阳气不足的现象。医生一呼病人脉跳三下,一吸三下,有急躁的现象。如果尺部皮肤较热,是温病。尺部皮肤不热,脉滑,是风病。同样的脉出现流动不畅,病人有痹病。人的一呼,脉跳四次以上者必死。脉已不跳时亦死,脉形忽快忽慢者亦死。
正常人的气来源于胃,胃气的正常与否就是人的健康与否所在。人无胃气叫逆,是死症。春天的脉为弦脉,代表有胃气,是正常人。如果弦多胃气少是有肝病,如果是全弦,表示胃气无,现人毕死。胃气之脉中如果有细毛一样的脉,表示病人在秋季会发病,如果毛脉已强,表示金气甚强,在春季为木,为金克木,是肝气不足而致金盛,故必肝有病。春天摸到冬天的脉,春天会很好,但冬天会生病。肝里有筋膜,正常这脉必带微弦。夏天的脉摸上去带一点钩是正常的脉,钩多胃气少是心脏有病。脉全部是钩是胃气绝。夏天摸到冬天的脉,冬天会发病,夏季为心气最旺盛的时节,所有内脏都有血,都受于心。长夏季节为土时,胃气正旺,脉呈微软弱为正常,脉太弱是脾有问题,脉不稳定为死脉,软弱有石沉的脉,冬天会生病。微弱严重时,当季就有病。长夏真气藏于脾,脾管里肌肉。秋季脉带一点毛,毛多多胃脉少是肺病,全毛脉时是死脉。毛脉中有弦,春天会生病,弦多代表当季会生病。五脏之气由肺来布施,有肺气血液才能到达全身。冬天的脉稍微有点石沉,全石脉无胃气是死脉。石脉有钩脉,夏天会生病,沟脉严重,当季会生病。冬季精气藏在肾,肾主骨髓,脉为沈象。
胃的大络,叫虚里。在左乳头和膻中的倒三角尖上,运动会隔衣可见,这是宗气的所在。是胃气根的地方。病人喘的利害并数次昏厥,是病在胃之大络中,病邪聚此而积留不去造成。如果宗气脉位停止搏动,是心脏已停止,此人已死。左乳下搏动触衣,是宗气在活动的表现。跑步太过,会引起宗气剧烈的跳动。
寸口之脉过与不及所表现出来的病,依以下规则来看。脉太短,脉是阳,阳不足,阳降阴会上来会头痛。寸口脉太长,代表阳气有余,阴气上不来,脚会出问题。寸口脉浮、强,肩背会痛。脉沈而坚实,表示阳气在下面无法出来。寸脉浮在皮表且盛大,这是病在表。脉沈而弱,表示阳不足,会有寒热,下腹痛。脉横着跳,是肠下有积,胸阳无法下。脉沈而急缓不定,是往来寒热的表现。脉盛大且内滑,是病在外。脉小而坚实,病生内。脉小而微弱,重按则四散,是久病。脉急,是新病。脉急,腹痛,多因寒。脉上下滑动,此为风病。脉顺应阴阳变化,易治。脉逆阳阳变化,难治。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4638楼#
发布于:2016-03-09 23: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3月10日《黄帝内经》第34课心得
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孙络放血治疗。血液循环障碍疼痛,治其病经络。缪刺法在青筋处放血治疗。形瘦病停无变化,延经脉诊治,有压痛点时针刺放血。眼珠上吊的太阳脉气不足。
经脉别论篇经二十一
情志对五脏的影响。因恐伤肾,勇者气行就好,胆小害怕就会病入内脏。胆大之人骨肉粗壮,胆小之人皮肉较软。人饱食而汗出于小肠,受惊的冷汗出于心脏,负重之汗出于肾,因恐而跑生汗来自肝,运动劳累之汗来自脾。
气血相辅相生,血来自于饮食,进入小肠,气来自饮水,进入肺部的为气,进入心脏的是血,气血为人的心与肺。脾制水,也治水。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4639楼#
发布于:2016-03-09 23:1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0集心得
臂多青脉,乃血少脉空,代表失血,血不够。
尺脉缓而散,主气血不足,多为倦怠懈惰,但欲安卧。阴阳平衡人才有精神,阴虚会导致无力,尺脉发热而脉象盛大,是火盛于内,主脱血。血为阴,脱血为阴虚。阴虚阳会起来。尺脉涩而脉象滑,阳气有余于内,故为多汗。是津液不足所致。尺脉寒而脉象细,阴寒之气盛于内,主下痢不,故为泄泻。脉见粗大而尺脉常热的,阳盛于内,肚子大、舌头黃,为热中。主中焦有热。
天干是天气,地支是地气,五脏与四时、天干地支相应,以五行相生克。肝的真脏脉出现:病人之脉为纯弦之象,此为肝绝,因金克木,故病人必于庚辛之金日而死;心的真脏脉出现: 见到纯钩之心脉,心脏巳衰,病人易死于属水之壬癸日;脾的真脏脉出现: 见到纯代之脉,病人脾气已绝,病人常于木气最旺之甲乙日死,因木克土;肺的真脏脉出现:见到纯毛之肺脉,此肺气已失,病人常于丙丁火气最旺之日死,因火克金;肾的真脏脉出现:见到纯石之肾脉,为肾气已绝,病人常于戊己之土日死,因土克水。这是说的真脏脉见,均主死亡,且由脉状可知何日死。
颈部人迎之脉搏动快,且气喘咳嗽,主水病,胸腔有积水。眼睑浮肿如卧蚕之状,也是水病。小便颜色黄赤,而且嗜卧,是黄疸病。昼为阳,夜为阴,因此睡眠没有问题,属阳,是胆有问题;不能睡觉是夜间问题,属阴,肝有疾。诊断时,要细分阴阳。吃了饭马上就饿,是消渴症。分为上消、中消下消。风为阴邪,下先受之,面部浮肿,为风邪引起的风水病。水湿为阴邪,下先受之,足胫肿,是水湿引起的水肿病。眼白睛发黄,是黄疸病。妇人手少阴心脉搏动明显,是怀孕的征象。在手腕处下针治疗时,要避开少阴脉。脉与四时有像适应,也有不相适应的,如果脉搏不见本脏脉的正常脉象,春夏而不见弦、洪,而反见沉、涩;秋冬而不见毛、石,而反见浮大,这都是与四时相反的脉象。风热为阳邪脉应浮大,今反沉静;泄利脱血,津血受伤,脉因虚细,今反实大;病在内,脉应有力,乃正气尚盛足以抗邪,今反脉虚;病在外,脉应浮滑,乃邪气仍在于表,今反见脉强坚。以上脉证相反,都是难治之病,叫做“反四时”,主凶。
.人依靠水谷的营养而生存,所以人断绝水谷后,就要死亡;胃气化生于水谷,如脉无胃气也要死亡。所谓无胃气的脉,就是单见真脏脉,而不见柔和的胃气脉。所谓不得胃气的脉,就是肝脉见不到微弦脉,肾脉见不到微石脉等。胃气之脉:肝纯弦、夏纯钩、秋纯毛、冬純石、长夏纯缓。太阳之脉,是在皮肤表面,太阳病时,脉来洪大而长,轻触即得;少阳之脉,脉来不定,忽快忽慢,忽长忽短;阳明之脉,脉来浮大而短。心脉:正常的心脉来时,圆润象珠子一样,相贯而至,又象安抚琅杆美玉一样的柔滑,这是心脏的平脉。夏天以胃气为本,脉当柔和而微钩。如果脉来时,喘急促,连串急数之中,带有微曲之象,这是心的病脉。将死的心脉来时,脉前曲回,后则端直,脉形坚硬,全无和缓之意,这是心的死脉。肺脉:正常的肺脉来时,轻虚而浮,像榆荚下落一样的轻浮和缓,这是肺的平脉。秋天以胃气为本,脉当柔和而微毛。有病的肺脉来时,不上不下,如抚摩鸡毛一样,这是肺的病脉。将死的肺脉来时,轻浮而无根,如物之漂浮,如风吹毛一样,飘忽不定,散动无根,这是肺的死脉;
肝脉:正常的肝脉来时,柔软而弦长,如长竿之末梢一样的柔软摆动,这是肝的平脉。春天以胃气为本,脉当柔和而微弦。有病的肝脉来时,弦长硬满而滑利,如以手模长竿一样的长而不软,这是肝的病脉。将死的肝脉来时,弦急而坚劲,如新张弓弦一样紧绷而强劲。
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640楼#
发布于:2016-03-09 23: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3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所谓脉逆四时,即春季得到肺脉,夏季得到肾脉,秋季得到心脉,冬季得到脾脉,然后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深沈,有时中空无力且四散者,这就是反逆四时之脉。病情为热症而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此皆难治之病,因为脉症不合也。(脉和症不符,病的很重。)
五实,五虚:有五种实症主死,五种虚症亦主死。
五实:脉壮盛洪大,皮肤炙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此为五种实症。
五虚: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不太讲话,大小便失禁,不吃食物,此为五种虚症。
若有五虚症者,若食物能入胃,仍可吸收,且下痢止,则可存活。若有五实症之病人,其身汗出,且大小便亦通畅者,亦可存活下来,这就是有死症的患者,仍有生存机会的征候也。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天地之至数其始于一,而终止于九。一者为天,二为地,三为人,如此三倍三数而有九候,来决定死生,来治疗百病,来调合虚实,来去除病邪。
 “三部”:
三部分上、中、下三部,而每部又各有三候,此三候又以天、地、人三位来区分。必须用手指来指示,方可知其真位。
上部之天部,位在两额侧足少阳胆经上之悬厘,曲鬓位为足少阳脉气所在。上部之地部,在两颊下之人迎脉处,为足阳明胃脉气所行之处。上部的人部在耳前动脉位处,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之处。
中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天部位在手太阴肺经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地部就是手阳明经的合谷位,为大肠脉气所在。人部位在手少阴心经之神门位,为心脉之所在。
下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中下部的天位,在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位,为肝气之所在。下部之地部,在足少阴太溪脉之处,为肾气之所在。下部之人部,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位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位,因此下部之天位以诊察肝藏,地部以诊察肾臓,人部以诊察脾胃之功能。
中部也是有天、人、地三位,天位以察肺,地部诊察地气如何,人部可诊断心臓。天部来诊断,头角内的循环,地部来察口齿的运转,人部来察耳目之功能。所以人身分三部,其中每部又分天、人、地三位,因此有三而有天,有三而有地,有三而有人,三的三倍合而成九数。如果区分九位为九处不同之地,那九地合于人体内之九臓,即肝、心、脾、肺、肾臓,加上头角、耳目、口鼻、胸腔四脏,合为九脏。所以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人的外形藏于四脏之中,共为九脏之源。其中若五脏之衰败,则面上之气色必凶,失其常色乃为必死之候。
诊察三部九候的目的:
有了三部九候之位,以此为标准,来度量其体形是否太肥或太瘦,依此来调理其脏气之虚实。遇实症则用泻法,遇虚症用补法。治时先放去血瘀之脉处,再来调理,不须去了解病人的病情,只须调节其过实或过虚之脏,使其正常为最终目的。(在经脉上,例如胃经,摸到人迎脉很大,从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顺着经络若有青筋,在青筋上放血,调好经脉脉气顺,内脏病自然就能好了)
三部九侯知生死:
病人体形硕大而脉反细小,兼之呼吸短促者病危矣。病人体形消瘦脉却反大,兼又胸中胀满者必死。脉症不合。凡人外形与脉气相符合者生,参差不调和者乃病也。凡三部九候之脉皆失者死。又全身上下左右的脉出现有的正常,有的失常,此人已病也。若到了上下左右的脉皆失,无法度衡量者亦死。中部之脉气正常,而上部下部脉已失,此人亦死,如中部之脉象愈弱,亦主死亡,凡目眶内陷者亦死,眼眶内陷就是胃气没有了。
三部九侯知病之所在:
如诊察九候脉气独有一处呈微小状者此部必病。独有一处脉大者,该处亦病。独有一处急数者,这就是病处。独有一处脉迟者,其部亦病。独有一处脉浮者亦病。独有一处脉细小者,其亦病。独见一部凹者,也是有病。所以诊何脉知其失常乃知病处。
又可用按住病人足踝上方五寸之处,弯起右手手指使平齐,抵住足踝,敲打该处,若回音能傅到左手且按处有虫在蠕动似的感觉,则此人健康无病。如果传音过快,有如水涌般,使人觉得刺激很强,则为有病兆。若传音很慢,病人反应迟钝者,亦有病。若回音不能传到左手五寸处,或敲打也不会反响者,此人必死。又病人病至肉消骨软,且无法走路者亦死。
诊察出病人中部之脉忽快忽慢者,亦为死症。如果脉呈代而钩状,也就是脉跳动时常一止,而且脉形如长钩一样,有力而满溢状,就表示病邪居在经络上。是故三部九候之互相呼应,上下一致,切不可不协调。其中一候脉失常则有病,二候之脉同时失常,则病严重了。若三候之脉均失常,则病已危矣。一旦能察其臓腑之病根所在,就可测出病人的生或死之期(查经脉知道病在哪里,查脏腑能查到什么时候死)。所以医师必先知何为正常之脉,方可区分出何为病脉。凡一见真脏脉知为何臓病,从而推知所被克之时节,而预知其死亡期。又如病人的足太阳脉气已无,其足必屈曲而不直,死时眼向上吊。(查经脉的脉头脉尾可以查到经脉的气顺不顺,例如胃经脉,摸到人迎脉和冲阳脉,若人迎脉大,冲阳脉小,阳气往上走,就是阴实,阳气被截住了)
 “冬阴夏阳”:
三部九候之脉,如果都呈细小若有若无时,就是纯寒的阴脉,如冬天一样,一旦如此则病人必于半夜死亡。如果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者为阳脉,如夏日一样,则必在中午死亡。所以往来寒热的病,都是在早晨死。中焦热盛及但热不寒之病,都死在中午。得风病(风病就是肝脏的病)死者,都在黄昏死。得水肿病者,都在半夜死。脉形呈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者为脾气已绝之脉,病人会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亡。体消肉脱时,皮包骨,即令三部九候之脉正常,病人亦死。脉如为大、小、速、迟、陷下等七种脉,若九候脉之同时出现此类之脉,有时亦不会死。这是因为是外感风寒之病,或女人月事之病,其像七诊的病,但并非真的,才会如此不会有危险。若有以上七种之病脉,而脉中又无胃气,此乃必死,此际会出现打嗝与噫气等症,表示胃气已绝。
因此吾人在诊察病人时,必须细审病人开始病时的症状,还有现在病情的症状,然后再按脉来循经,察其经络的起伏,经脉上行下行气血走向,何者为顺?何者为逆?举凡脉速者必无病,脉气来迟者必病,脉气不来者必死。皮肤无油光润泽,摩擦时会涩手指者,此为阴阳俱绝之征,亦主死亡。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4641楼#
发布于:2016-03-10 00:56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3月8日《黄帝内经》第32课心得 :
玉机真藏论篇十九续
1、春天的时候受风最大第一个伤到肝脏,他是百病的源头,源头有三个:第一个是外来的风,第二是内发的,第三是外伤。风寒刚进来一定在皮肤表证,刚受到表风是寒是热,毛孔马上就闭起来,可以用发汗法。
1)风寒的时候,病情不在表面跑到肌肉里面去了,用一些汤药外洗就把他去掉或者是用针灸火烧的方法或者去刺他。
2)如果说病都没有治好跑到内脏里面了,病跑到肺里面去的时候肺痹,发咳上气。还没有治好的话肺传到肝脏里面去了,进入肝脏以后肝痹,这个就是“厥”,就是冷。双胁肋骨痛,会吐出来。这个时候会用按摩针刺的方法。
3)肝没有治好传到脾,脾上受风,脾风发瘅,全身发黄,这个时候可以用按摩用药或汤药内服也可以外洗。如果没有好,脾就会传到肾名曰“疝瘕”,瘕就是腹中有積,疝瘕就是少腹痛流出的汗都是白色的,小便也是白浊的,名曰“蛊”。女子胞或者是子脏,如果说男人膀胱,膀胱和小肠正中间一个包膜三焦,这个才是男人生精的地方,这个是精纯的血,经过小肠的火加热以后才出来就变成白色的精,女人卵巢的位置就是男人精胞的位置。当病在肾脏的时候我们可以按摩推拿。如果还是治不好就从肾传到心脏里面去了,这个时候可灸可药,如果不治,10天就死掉。当心没有传的地方就又开始进入肺,发寒热,这种病发最多三年死掉。
2、瞬间发生的你不必去治。急性病是外来的。病进入是由于情志的关系。一个脏有5种变化。形伤,一周瞬间少掉了20几斤就是形伤。讲胸中的时候就是阳气的位置,人形伤气在就没有关系,如果气伤形在就有问题。人的形就是阴。你的外形就是你的阴,你的动能就是你的阳。形伤到动伤到阴阳两伤就很危险。如果真脏脉现就快死了。阳气伤到越来越严重就开始痛,死的更快。如果是阴阳两伤的时候就可以算月,真脏脉一现就要算日子了。意外如果发生的时候西医还可以,西医看形。比如说是肝病容易在金的时辰容易出事。真脏脉至,你摸他的脉中外跳像按到琴,毛是气之余,发是血之余,如果是毛弯曲过来了是阳气完全丧失掉了。病人真脏脉出现,心脏出现,看见黑色起,毛一折人就要死掉了的。肺的真脏脉大而且是虚的,所有真脏脉现都是不治之病了。真脏脉长一定是超过寸九分,寸是九分尺是一寸,真脏脉一定是会超过这个长度,而且还大。 五臓的脉气来自于胃气,古代讲胃的地方就是心下,真正讲胃的地方就是讲的小肠,小肠是受盛之官,小肠把食物消化掉,小肠是关元,关元又名丹田。小肠是五臓之本,五臓的气自己不会跑到手太阴肺经那边去了,因为有胃气才会到手太阴肺经,食物里面的水进入大肠,小肠下面火在烧,大肠火克金,大肠里面的水就回到肺里面,这个水会进入我们的血液里面,喝的白开水进入肺下到脾胃,脾胃是土,喝下去就吸收掉了。晚餐以后吃宵夜食物里的水在胃里,食物里面的糖也很多,所以早上起来量血糖就会很高,饭前量血糖比饭后量血糖要高。当脏生病胃气阻绝了他没有办法去供应他,臓脉出现就会在手,所以真脏脉会死就是胃气没有了。小肠不受纳了。新病旧病都不要失掉时机,有治病的法则,看到新病快点下手治就不会变为重病。一般来说皮肤上病变的颜色浮在皮肤比较浅是最好治的,顺时,比如说春天得到冬天的脉这种病都是很好治的。
   如突然身中它物,身体立虚,造成五脏不受胃气之津液,血脉不通,无法正常呼吸(如突然溺水、高处坠物等),这是不可预测的死。也有一呼吸间脉来五六次,病人处形饥肉皆实,又不见真脉而却死亡的,
“眞肝脉至,中外急(脉纵行为寸关尺,横行走向两筋分为内、中、外),如循刀刃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4642楼#
发布于:2016-03-10 00:58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学习心得:
玉机真藏论篇十九续
1、治病时需先观察病人的气色,看其外形精神与气色之润泽,然後切其脉诊断是哪個脏腑的病变,看脉色和症是不是相符,脉色和易治,脉色不和或违逆四时之脉难治。一吸一呼四至到五至只要有胃气的脉都是好治的。不管是过胖水肿或者过瘦形气都伤到了,再加上气没有了呼吸很短,喘气,判断阳气够不够判断喘气,颜色失掉了,这种比较难治。脉坚,反逆四时,就不好治。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比如病人是热症,病人人很静,脉也很静;泻的时候脉大;脱血的时候脉实,这些都是不好治的。色和脉都没了,就比较难治。新病气色是有的,久病气色就没有了。
2、五实死,五虚死: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这些都是危险的症候。是虚症,如果吃最好消化的米面能吃进去,就可以活下来。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本来是前后不通,大小便之后一发汗就通了,就可以有存活的机会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如此三倍三数而有九候,来决定生死、治疗、调理和祛邪。天地之间有九个访问,所以人有九个脉。何谓三部:上、中、下。部有三候,三候有天、地、人区分,必须用手指来指示,才知道其真位。上部的天部,为足少阳胆经上的悬厘,曲鬓位为足少阳脉气所在;上部的地部,在人迎处,为足阴阳脉气所行处,上部的人部在耳前动脉处,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处,天部来诊断头角内的循环,地部来观察口齿的运转,人部来观察耳目的功能。中部也分天、地、人三位,天部在手太阴肺经经渠处,地部在手阴阳经的合谷处,人部在手少阴心经的神门处,中部也有天、地、人三位,天位用以诊断肺脏,地位用以诊察地气,人位用以诊断心脏。下部也有天、地、人三位。其天部在足厥阴肝经的太冲,地部在足少阴肾经太溪,人部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或足阴阳胃经的冲阳,因此下部的天位用以诊断肝脏,下部的地位用以诊断肾脏,下部的人位用以诊断脾胃功能。所以人也分三部,每部也分天、地、人三位,因此有三个天,三个地、三个人,三的三倍而成九部。九脏即肝、心、脾、肺、肾,加上头角、耳目、口鼻、胸腔。精神藏五脏,外形藏四脏。诊察三部九候的目的是以此为标准,来调理脏气的虚实,实则泻,虚则补。
死症:形体大而脉细小,且呼吸短促,形体消瘦而脉大,且胸中胀满;凡三部九候的脉皆失者死。如上下左右的脉皆失,无法度量的,中部的脉气正常,而上下部脉已失;中部的脉象很弱;目眶内陷的。凡外形与脉气相符的生,参差不调者病。诊察九候脉气有病:独有一脉微小、脉大、脉急、脉迟、脉浮、脉细小、一部凹。三部九候的脉必须要均匀,相同就是正常,不均匀就为病。一候失常有病,二候同时失常病情加重,三候皆失常,疾病危重。所以医生先知道正常的脉象,区分病脉,从而预知死亡。冬阴夏阳:脉如大、小、速、迟、陷下等七种脉。
诊病人气脉法:脚外踝裸上五寸,绝谷上两寸,弹外踝裸的时候,上五寸有反应,是正常;没有过五寸,为有病;没反应者是死症。若九候脉的同时出现此类脉,有时可以不死。但脉中无胃气,必死。因此在诊察病人时,必须询问疾病开始的症状,以及现在的症状,再按脉来循经,察其经络的起伏,气血走向来判断。凡脉速必无病,脉迟者必病,脉气不来必死。皮肤无油光润泽,摩擦时会涩手指,为阴阳俱绝症状,也必死。九候之脉皆沉细旋绝者为阴,为纯寒的脉,主冬天,半夜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形肉没有伤,就不会死。
耿雪明
侠客
侠客
  • UID20182521
  • 粉丝1
  • 关注2
  • 发帖数215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643楼#
发布于:2016-03-10 01: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4集心得:
可治之病的治疗方法:
病在经的,治其经,用补泻手法 去虚实之症;
病在表面孙络的,刺其孙络使它出血;
血液循环有障碍时,造成身体疼痛,则治其经与络。
若病邪留在大络,则用右病刺左、左病刺右的缪刺法治之。若邪气久留不移,当于四肢八溪之间、骨节交会之处刺之。上实下虚,当切按气脉,而探索气脉络郁结的所在,刺出其血,以通其气。
如目上视的,是太阳经气不足。
目上视而又定直不动的,是太阳经气已绝。
这是判断死生的要诀,医者须明察。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人们的居住环境、活动、安静、勇敢、怯懦有所不同,其经脉血气也会随着变化:
人在惊恐、忿怒、劳累、活动或安静的情况下,静脉血气都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
所以夜间远行劳累,就会扰动肾气,使肾气不能闭藏而外泄,则气喘出于肾脏,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肺脏。
若因坠堕而受到恐吓,就会扰动肝气,而喘出于肝,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脾脏。
或有所惊恐,惊则神越气乱,扰动肺气,喘出于肺,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心脏。
渡水而跌仆,跌仆伤骨,肾主骨,水湿之气通于肾,致肾气和骨气受到扰动,气喘于肾和骨。
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强盛的人,气血畅行,不会出现什麽病变;怯弱的人,气血留滞,就会发生病变。
所以说:诊察疾病,观察病人的勇怯及骨骼、肌肉、皮肤的变化,便能了解病情,并以此作为诊病的方法。
汗水的不同来源:
在饮食过饱的时候,则食气蒸发而汗出于胃;
收到惊吓则心气受伤而汗出于心;
负重而远行的时候,则骨劳气越,肾气受伤而汗出于肾;
疾走而恐惧的时候,由于疾走伤筋,恐惧伤魂,则肝气受伤而汗出于肝;
劳力过度的时候,由于脾主肌肉四肢,则脾气受伤而汗出于脾。
生活中人病损耗津液之病是不可避免的。
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变化都有其常度。
人在这些变化中发生疾病,就是因为对身体的劳用过度所致,这是通常的道理。
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再由肝将此精微之气滋养于筋。
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精微之气,注入于心,再由心将此精气滋养于血脉。
血气流行在经脉之中,到达于肺,肺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最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
皮毛和经脉的精气汇合,又还流归入于脉,脉中精微之气,通过不断变化,周流于四脏。
这些正常的生理活动,都要取决于气血阴阳的平衡。气血阴阳平衡,则表现在气口的脉搏变化上,气口的脉搏,可以判断疾病的死生。
人饮水入胃,遇胃热化气则进上行入脾土之脏,脾之功能在区分清净之气上输入肺,供应人体正常的水份需要,脾又能通调水道,使不同之水从三焦油网系统渗入肾脏,再汇集于膀胱而出体外。
如此水之精气四散全身,外而布散于皮毛,内而灌输于五脏之经脉,均匀谐和的运行,并能合于四时寒暑的变易和五脏阴阳的变化,维持一定的水份。配合日月阴阳的纪律,作出适当的调节,这就是经脉的正常生理现象。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34集作业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4644楼#
发布于:2016-03-10 02: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外形气色失,是难治之病。常色已失,是难治之病。脉坚实且盛大,代表病越深。脉形逆四季,是不治之症。以上四种难治之病,必须明白告诉家属。
脉逆四时,是当季没有当季对应的脉,脉形时绷紧,时断绝,时深沈。没胃气的脉,很弱小,不按四时运行,都是重病。
五种实症主死,五种虚症也主死。
脉盛状大,皮肤炙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此五种为实症。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不吃食物,此五种为虚症。
五虚症,稀饭吃下去可以吸收,下痢止,可存活。五实症,出汗,大小便通畅,也可存活。这是死症患者仍有生存机会的征候。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一者为天,二为地,三为人,如此三倍三数而有九候,来决定死生,来治疗百病,调合虚实,去除病邪。
三部分上、中、下三部,每一部又分为三候。三候以天、地、人三位来区分。上部的天部,在两额侧足少阳胆经之上悬厘穴,是足少阳脉气所在。上部的地部,在人迎脉,是胃气所行之处。上部的人部在耳朵前动脉处,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之处。
中部的天部在手太阳肺经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地部是手阳明经的合谷位,为大肠脉气所在。人部在手少阴心经的神门位,为心脉之所在。
下部的天部,在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为肝气之所在。地部在足少阴太溪脉之处,为肾气之所在。人部,在足太阳脾经的箕门位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位,因此下部之天位以诊察肝脏,地部以诊察肾脏,人部以诊察脾胃的功能。
中部的天部察肺,地部察地气,人部察心脏。
上部的天部察头角内的循环,地部察口齿的运转,人部察耳目功能。
诊察三部九候的目的是什么?有了三部九候,以此为标准,来度量其体形是否太肥或太瘦,依此来调理其脏气之虚实。遇实则泻,遇虚则补。治时放去淤血,再来调理,不须去了解病人的病情,只须调节其过实或过虚的内脏,使其正常为最终目的。
体格形硕大而脉细小,呼吸短促者病危。形消脉大,胸中胀满者死。外形和气脉是相符合,不调和的是有病。三部九候之脉皆失者下左右的脉皆失,无法度衡量者亦死。中部之脉气正常,而上部下部脉已失,此人亦死,如中部之脉象俞弱,亦主死亡,凡内眶内陷者亦死。
如何知道病的出处;诊何脉知其失常及知病处。如诊察九候脉气独有—处呈微小状者或脉大者或急数者或脉迟者或脉细小者或脉浮者,其部亦病。独见—部凹者,也是有病。
如何判断健康法:可用左手按住病人足踝上方五寸之处,弯起右手手指使平齐,扺住足踝敲打该处,回音能传到左手且按处有虫在蠕动似的感觉为健康。如传音快,如水流,刺激性强,为病兆,如传音快,病人反应慢,为有病,如回音不能传到左手五寸之处,或敲打也不会反响者必死。又病人病至肉消骨软且无法走路者亦死。
脉诊:病人中部脉忽快忽慢为死症。脉跳动时常—止,而且脉形如长钩—样有力而满溢状,就表示病邪居在经络上。如其中—候脉失常则有病,二候脉同失常则病更严重,若三候脉均失常,则病已危矣。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4645楼#
发布于:2016-03-10 06:24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诊病原则
      凡是治病必细察其外形、精神与气色之润泽,按其脉知何脏为主病,脉的盛衰反应是新病或陈年旧疾,切不可失去治疗的时机


     形气皆伤,如一个人过胖或者太瘦,同时呼吸短促,难治。
面色枯槁,失去光泽者,难治。脉象实而坚硬,代表病越深状,难治。脉与四时变化相反者,如夏天摸到冬天的脉,不可治。春天见到肺脉,是金克木,夏天见到肾脉,是水克火,秋天见到心脉,是火克金,冬天见到脾脉,是土克水,春夏阳气生长旺盛脉象反而沉涩,秋冬阳气收藏脉象反而浮大。脉症不合者,难治。
       热病脉应数急反而静。泄泻脉应小反而大。失血脉应虚反而实。病在里正气虚脉应软弱反而坚实病在外邪气盛脉应坚实反而虚弱。
       五实五虚及治疗
五实:脉盛是心实,皮热是肺实,腹胀是脾实,大小便不通是肾实,目昏气闷是肝实。五脏邪气过盛是五实。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身体汗出、大小便通畅,反映邪气已经有了外出的通道,五实可以痊愈。
五虚:脉细是心虚,皮寒是肺虚,气少是肝虚,大小便不禁是肾虚,不能饮食是脾虚。五脏正气衰弱是五虚。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吃下浆粥,胃气渐渐恢复,大便泄泻也能停止,正气不再损失,五虚可痊愈。
第二十篇三部九候论
1.三部九候
1.1人与自然的联系
人体要符合天地规律,上应日月星辰,下合春夏秋冬以及阴阳五行的变化。
天地之至数:数字从一到九。一是奇数为阳以应天,二是偶数为阴以应地,三是人。天地人三方面又分为三,三三得九,与地上九州相应。九州与人九脏相应,九脏即肝、心、脾、肺、肾脏,加上头角、耳目、口鼻、胸腔。所以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人的外形藏于四脏之中,共为九脏之源。若五脏衰败,则面上没有气色,必死。
三部:人身上有上中下三部。
九候:每部又各有三处候诊的脉搏,称为天、地、人三候。一般也是一息五至。九候与天地间九个方向相对应。
1.2三部九候的位置及作用
三候
三部 天 地 人
上部 位置 额部两侧,胆经悬厘、曲鬓处动脉 两颊下之人迎脉 耳前动脉
诊气 头角之气、胆经脉气 口齿之气、胃经脉气 耳目之气、三焦脉气
   病症 跳得快代表阳亢,是实,发巅疾,灸申脉、照海、下百会 耳聋没有脉,脉小是虚证,脉大是实证
中部 位置 肺经经渠穴 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 手少阴心经神门穴
诊气 肺气 大肠脉气、胸中之气 心气
下部 位置 足厥阴肝经,太冲穴 足少阴经,太溪穴 足太阴脾经,箕门穴
足阳明胃经,冲阳穴
  诊气 肝气 肾气 脾胃之气
     三部九候的作用
先看病人的胖瘦,依此来调理其脏气的虚实。遇实症则用泻法,遇虚症用补法。治时先放血去掉经络上的青筋瘀堵之处,再来调理。不须去了解病人的病情,不需要调内脏,只须调节其脉气,血脉均匀后内脏病就好了。
      治症方法:根据三部九候的脉象判断出虚实,然后在其所在的经络上采用虚补实泻的方法下针治疗。
     脉诊的应用
常人:形脉相合,三部九候脉相互协调、上下一致,速度相同,一息四至或五至。
方法:通过三部九候脉象,确定病在哪个脏腑,根据脏腑诊断知其死期。
应用:通过查脉的头尾的脉象差异,就知道这条经络气是否顺畅:如上部人迎脉和下部冲阳脉一起就知道整个胃气如何,如果人迎脉大,冲阳脉小,有阴实堵在中间,如胃癌。
     死症
     形脉,脉症不合者体形硕大而脉反细小,且呼吸短促者病危,体形消瘦脉却反大,且胸中胀满者必死
     三部九候的脉不协调
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4646楼#
发布于:2016-03-10 06: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逆四时之脉
呼吸一息五至,只要是有胃气的脉都是好治的。如果形气伤到,胸为阳,看喘气,比较难治。
凡是治病必细察其外形、精神与气色之润泽,按其脉知何脏为主病,及病情是新病或陈年旧疾,切不可失去治疗的时机。外形气色皆未失真,这是可治之病。如果病人病色很浅,此病易治。按脉时,脉与四季相合时,此病可治,如果脉微弱但内里气血流畅,这是有胃气之兆,可称为易治之病,治之必不失良机。如果外形消痩精神不振,此即难治之病。正常之气色已失,面皮无光,这是很难痊愈的病。脉变为坚实且盛大,这代表病越深状,如果脉形已反逆四季节气时,此已为无法治愈之病。察知以上四种难治之病时,必须明白告诉家属。
所谓脉逆四时,即春季得到肺脉,夏季得到肾脉,秋季得到心脉,冬季得到脾脉,然后所有的脉形又有时绷紧,有时断绝,有时深沈,有时中空无力且四散者,这就是反逆四时之脉。病情为热症而脉反安静,病人下痢不止而脉反现大形,病人大量失血而脉反坚实,病生在里而脉却坚硬有力,病生在外表而脉反弱,此皆难治之病,因为脉症不合也。
新病气色在,久病气色无;新病好治,久病难治。
 
五实五虚
可以用虚实来决定死生:五实死,五虚死
五种实症:脉壮盛,皮肤炙热,腹胀,大小便不通,目昏气闷(闷瞀mou)。
五种虚症:脉细小,皮肤冰冷,呼吸短促,大小便失禁,不吃食物。
有五虚症者,而易消化食物(粥饭米面)入胃,仍可吸收,且下痢止,则可存活。若有五实症之病人,其身汗出,且大小便亦通畅者,亦可存活下来,这就是有死症的患者,仍有生存机会的征候。


第二十篇:三部九候论
九针,其理必合天地之道,有始有末,上对应日月星辰之历数,下符合于春、夏、秋、冬四季及阴阳五行的变化。其蕴含吉凶之变化,春为阴夏为阳。将天地间至深的数与人体气血配合起来,来了解人的生死奥妙。
 
天地之至数其始于一,而终止于九。一者为天,二为地,三为人,如此三倍三数而有九候,来决定死生,来治疗百病,来调和虚实,来去除病邪。
 
三部九候之脉
三部分上、中、下三部,两每部又各有三候,此三候又以天、地、人三位来区分。必须用手指来指示,方可知其真位。
上部之天部,位在两额侧足少阳胆经上之悬厘,曲鬓位为足少阳脉气所在。上部之地部,在两颊下之人迎脉处,为足阳明脉气所行之处。上部的人部在耳前动脉位处,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之处。
中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天部位在手太阴肺经经渠位,为肺气之所在。地部就是手阳明经的合谷位,为大肠脉气所在。人部位在手少阴心经之神门位,为心脉之所在。
下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其中下部的天位,在足厥阴肝经之太冲位,为肝气之所在。下部之地部,在足少阴太溪脉之处,为肾气之所在。
 
下部之人部,在足太阴脾经的期门位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位,因此下部之天位以诊察肝藏,地部以诊察肾臓,人部以诊察脾胃之功能。
中部也是有天、人、地三位,天位以察肺,地部诊察地气如何,人部可诊断心臓。
上部也分天、人、地三位。天部来诊断,头角内的循环,地部来察口齿的运转,人部来察耳目之功能。
所以人身分三部,其中每部又分天、人、地三位,因此有三而有天,有三而有地,有三而有人,三的三倍合而成九数。如果区分九位为九处不同之地,那九地合于人体内之九臓,即肝、心、脾、肺、肾臓,加上头角、耳目、口鼻、胸腔四脏,合为九脏。所以人的精神藏于五脏之中,人的外形藏于四脏之中,共为九脏之源。其中若五脏之衰败,则面上之气色必凶,失其常色乃为必死之候。
 
诊察三部九候的目的
有了三部九候之位,以此为标准,来度量其体形是否太肥或太瘦,依此来调理其脏气之虚实。遇实症则用泻法,遇虚症用补法。治时先放去血瘀之脉处,再来调理,不须去了解病人的病情,只须调节其过实或过虚之脏,使其正常为最终目的。
 
三部九候之死:决定病人死生之法
病人体形硕大而脉反细小,兼之呼吸短促者病危矣。病人体形消瘦脉却反大,兼又胸中胀满者必死。形大脉要大,形小脉要小。如有不协调,人要生病。
凡人外形与脉气相符合者生,参差不调和者乃病也。凡三部九候之脉皆失者死。又全身上下左右的脉出现有的正常,有的失常,此人已病也。若到了上下左右的脉皆失,无法度衡量者亦死。中部之脉气正常,而上部下部脉已失,此人亦死,如中部之脉象愈弱,亦主死亡,凡目眶内陷者亦死(眼眶是胃在管)。
 
知病之所在
如诊察九候脉气独有一处呈微小状者此部必病。独有一处脉大者,该处亦病。独有一处急数者,这就是病处。独有一处脉迟者,其部亦病。独有一处脉浮者亦病。独有一处脉细小者,其亦病。独见一部凹者,也是有病。所以诊何脉知其失常乃知病处。
又可用按住病人足踝上方五寸之处,弯起右手手指使平齐,抵住足踝,敲打该处,若回音能传到左手且按处有虫在蠕动似的感觉,则此人健康无病。如果传音过快,有如水涌般,使人觉得刺激很强,则为有病兆。若传音很慢,病人反应迟钝者,亦有病。若回音不能传到左手五寸处,或敲打也不会反响者,此人必死。又病人病至肉消骨软,且无法走路者亦死。
诊察出病人中部之脉忽快忽慢者,亦为死症。如果脉呈代而钩状,也就是脉跳动时常一止,而且脉形如长钩一样,有力而满溢状,就表示病邪居在经络上。是故三部九候之互相呼应,上下一致,切不可不协调。其中一候脉失常则有病,二候之脉同时失常,则病严重了。若三候之脉均失常,则病已危矣。一旦能察其臓腑之病根所在,就可测出病人的生或死之期。所以医师必先知何为正常之脉,方可区分出何为病脉。凡一见真脏脉知为何臓病,从而推知所被克之时节,而预知其死亡期。又如病人的足太阳脉气已无,其足必屈曲而不直,死时眼向上吊。
 
“冬阴夏阳”
三部九候之脉,如果都呈细小若有若无时,就是阴脉,如冬天一样,一旦如此则病人必于半夜死亡(阴症半夜死)。如果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者为阳脉,如夏日一样,则必在中午死亡。所以往来寒热的病,都是在早晨死。中焦热盛及但热不寒之病,都死在中午(热中病正午死)。得风病死者,都在黄昏死。得水肿病者,都在半夜死。脉形呈忽快忽慢,时强时弱者为脾气已绝之脉,病人会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亡。
体消肉脱时,即令三部九候之脉正常,病人亦死。脉如为大、小、速、迟、陷下等七种脉,若九候脉之同时出现此类之脉,有时亦不会死。这是因为是外感风寒之病,或女人月事之病,其像七诊的病,但并非真的,才会如此不会有危险。若有以上七种之病脉,而脉中又无胃气,此乃必死,此际会出现打嗝与噫气等症,表示胃气已绝。
因此吾人在诊察病人时,必须细审病人开始病时的症状,还有现在病情的症状,然后再按脉来循经,察其经络的起伏,经脉上行下行气血走向,何者为顺?何者为逆?举凡脉速者必无病,脉气来迟者必病,脉气不来者必死。皮肤无油光润泽,摩擦时会涩手指者,此为阴阳俱绝之征,亦主死亡。
张瑞芝
会员
会员
  • UID2019755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4647楼#
发布于:2016-03-10 06: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4课心得

一,冬阴夏阳?
   三部九候之脉,都成细小,若有若无是阴脉,病人半夜死。如脉盛大急躁,呼吸短促,为阳脉,像夏日则中午死。所有往来寒热病,早晨死。
   中焦胜热不寒者,中午死。得风病死者, 黄昏死。
水肿病者,都半夜死
  买忽快忽慢,被脾气一掘,在辰 戌 丑 未时辰转换死
脉如大 小 速 迟 下 陷等七中。若九候脉同时出现,有时亦死
二,治症法则
  1, 病在经络,用补泻法在经络上治疗。表面孙络病,在部位放血。   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身体病,治病经。
2,若病停在奇邪之府,在奇邪之经脉,刺丼穴放血,及四肢青脉处放血之刺廖法。
   3,病人瘦弱,体力不足,病没有产生变化,需用很恰当的手法祛病邪,又不伤正气
   4,上实下虚者,须延经络诊察,找出於结所在,针刺放血,以通气血。
   5,眼睛上吊着,表示太阳买未起一段,眼球上翻看人,则太阳脉气不俗,都是,决定生死的要件,必须明察

      经脉别论篇21
一   人的居所已是活动状态,勇敢怯懦,是否影响到脉?
   1, 情志和劳动,只要能关系日常起居,脉都改变,象夜间行房,喘出于肾,若过度,则病邪易入肺
   2,极度恐惧,生喘息,来自肝脏,病邪入脾
   3,常以受惊孔的人,其喘息来死于肺,病邪入心脏
   4,有人过水跌倒而喘息,出于肾和骨
   5,有胆识的人气易 行,气血恢复顺畅,病就会好。胆小的人,病在体内生变,从骨肉皮肤状态,查属何种人,为诊断要法
   6,人饱食而流汗,是胃津液。受惊冒汗是心之液,人持重远行冒汗是肾之液,惊惧而奔走之汗,是肝之液。人劳动运动出汗脾之液

二,1,人病常因过于消耗内脏津液,是常态。  饮食入胃产生阴津入肝,去滋养筋。
饮食入胃,产生血入心脏,使血脉畅通,气血气顺延血脉形行,阳气聚于肺,肺通气全身百脉,在灌输与皮毛,心肺合力生之精气,聚于膻中为宗气,分别输送队伍上,使有动能
  2,  饮水入胃遇胃热,化气入脾,脾分好水入肺,使身体需求,无用水通过三焦入肾膀胱排出
李水华
会员
会员
  • UID201856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0
4648楼#
发布于:2016-03-10 07: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0309《皇帝内经》第33课心得
玉机真藏论篇十九续
凡是治病必细察其外形、精神与气色之润泽,按其脉知是哪个脏为主病,及病情是新病或陈年旧疾,切不可失去治疗的时机。外形气色 皆未失真,这是可治之病。如果病人病色很浅, 此病易治。按脉时,脉与四季相合时,此病可治, 如果脉微弱但内里气血流畅,这是有胃气之兆, 可称为易治之病,治之必不失良机。如果外形消 痩精神不振,此即难治之病。正常之气色已失, 面皮无光,这是很难痊愈的病。脉变为坚实且盛 大,这代表病越深状,如果脉形已反逆四季节气 时,此已为无法治愈之病。察知以上四种难治之 病时,必须明白告诉家属。
逆四时脉,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比如病人是热症,病人人很静,脉也很静;泻的时候脉大;脱血的时候脉实,这些都是不好治的。色和脉都没了,就比较难治。新病气色是有的,久病气色就没有了。
五实死,五虚死: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这些都是危险的症候。是虚症,如果吃最好消化的米面能吃进去,就可以活下来。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本来是前后不通,大小便之后一发汗就通了,就可以有存活的机会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如此三倍三数而有九候,来决定生死、治疗、调理和祛邪。天地之间有九个访问,所以人有九个脉。何谓三部:上、中、下。部有三候,三候有天、地、人区分,必须用手指来指示,才知道其真位。上部的天部,为足少阳胆经上的悬厘,曲鬓位为足少阳脉气所在;上部的地部,在人迎处,为足阴阳脉气所行处,上部的人部在耳前动脉处,为手少阳三焦脉气所行处,天部来诊断头角内的循环,地部来观察口齿的运转,人部来观察耳目的功能。中部也分天、地、人三位,天部在手太阴肺经经渠处,地部在手阴阳经的合谷处,人部在手少阴心经的神门处,中部也有天、地、人三位,天位用以诊断肺脏,地位用以诊察地气,人位用以诊断心脏。下部也有天、地、人三位。其天部在足厥阴肝经的太冲,地部在足少阴肾经太溪,人部在足太阴脾经的箕门,或足阴阳胃经的冲阳,因此下部的天位用以诊断肝脏,下部的地位用以诊断肾脏,下部的人位用以诊断脾胃功能。所以人也分三部,每部也分天、地、人三位,因此有三个天,三个地、三个人,三的三倍而成九部。九脏即肝、心、脾、肺、肾,加上头角、耳目、口鼻、胸腔。精神藏五脏,外形藏四脏。诊察三部九候的目的是以此为标准,来调理脏气的虚实,实则泻,虚则补。死症:形体大而脉细小,且呼吸短促,形体消瘦而脉大,且胸中胀满;凡三部九候的脉皆失者死。如上下左右的脉皆失,无法度量的,中部的脉气正常,而上下部脉已失;中部的脉象很弱;目眶内陷的。凡外形与脉气相符的生,参差不调者病。诊察九候脉气有病:独有一脉微小、脉大、脉急、脉迟、脉浮、脉细小、一部凹。三部九候的脉必须要均匀,相同就是正常,不均匀就为病。一候失常有病,二候同时失常病情加重,三候皆失常,疾病危重。所以医生先知道正常的脉象,区分病脉,从而预知死亡。冬阴夏阳:脉如大、小、速、迟、陷下等七种脉。诊病人气脉法:脚外踝裸上五寸,绝谷上两寸,弹外踝裸的时候,上五寸有反应,是正常;没有过五寸,为有病;没反应者是死症。若九候脉的同时出现此类脉,有时可以不死。但脉中无胃气,必死。因此在诊察病人时,必须询问疾病开始的症状,以及现在的症状,再按脉来循经,察其经络的起伏,气血走向来判断。凡脉速必无病,脉迟者必病,脉气不来必死。皮肤无油光润泽,摩擦时会涩手指,为阴阳俱绝症状,也必死。
孙钦粉
侠客
侠客
  • UID2018490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6
4649楼#
发布于:2016-03-10 07: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6年3月9日《黄帝内经》第33课心得
可治之症:形神一致,反应体内阴阳协调。面色润泽鲜明,反映人体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脉柔弱滑利,是有胃气。脉顺四时,即春弦、夏洪、秋毛、冬沉的
难治之症:
形神不一致,说明体内阴阳失调,阴阳偏盛或偏虚。面色枯槁,失去光泽(形神俱失),说明五脏之气受伤。脉象实而坚硬,缺少缓和之象,是胃气衰弱的现象。脉与四时变化相(相反),说明人体已不能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春天见到肺脉,是金克木的现象。夏天见到肾脉,是水克火。秋天见到心脉,是火克金。冬天见到脾脉,是土克水。春夏阳气生长旺盛脉象反而沉涩。秋冬阳气收藏脉象反而浮大。脉象与证不一致。
脉症不和:
1)热病脉应数急反而静
2)泄泻脉应小反而大
3)失血脉应虚反而实
4)病在里正气虚脉应软弱反而坚实。
5)病在外邪气盛脉应坚实反而虚弱。

五实五虚:
五实:脉盛是心实,皮热是肺实,腹胀是脾实,大小便不通是肾实,心中昏闷神志不清是肝实。五脏邪气过盛是五实。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身体汗出、大小便通畅,反映邪气已经有了外出的通道,五实可以痊愈。
五虚:脉细是心虚,皮寒是肺虚,气少是肝虚,大小便不禁是肾虚,不能饮食是脾虚。五脏正气衰弱是五虚。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吃下浆粥,胃气渐渐恢复,大便泄泻也能停止,正气不再损失,五虚可痊愈。

三部九候论(二十)
三部九候:
数字从一开始到九。一是奇数为阳以应天,二是偶数为阴以应地,三是人。人生于天地间要符合天地的道理与阴阳五行、四季的变化。
天地人三方面又稳中有降分为三,三三得九,与地上九州相应。九州与人九脏相应,即肝心脾肺肾小肠胃大肠膀胱。人身上有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各有三处候诊的脉搏,称为天、地、人三候。一般也是一息五至。
天部:胆经额角处,地部:人迎,胃经。人部:耳朵前,三焦脉。
九候脉中,独一候脉异常(独大、独小、独数、独迟、独滑、独紧、独沉),是有病;九候脉中,有两候与其他肪象不一致,是病重。九候脉中,有三候与其他脉象不一致,病危。三部九候脉与四时阴阳相协调的,不是死证。
通过上下脉的对比,就知道这条经络气是否顺畅:如上部人迎脉和下部冲阳脉一起就知道整个胃气如何,如果人迎脉大,冲阳脉小,就是阴实堵在中间。
上部天脉跳动很数,是胆经实,实则泻其子,胆经的子穴是阳辅。
耳聋、上部人脉无,是三焦经虚,虚则补其母,夏至后冬至前灸中诸,冬至后夏至前灸天井。
上部地脉人迎脉很大,胃经实,实则泻其子,扎内廷。在胃经上如果有青筋,把血放掉就可,顺好脉气,内脏就好。五脏败,气色变,是死候。

死证:形体肥盛、脉象反细,又少气无力、呼吸微弱而不持续的,多属病危;形体消瘦、脉象反大,又胸中憋闷胀满的,多属死证。(胸就是阳的位置)中部脉调和,却与其他脏腑不协调的,是死证。中部脉衰减,却与其他脏腑不协调的,是死证。中部脉忽快忽慢、节律失调,是死候。(中部的脉是肺经、心经、大肠经)
两目内陷而无光彩,是脏腑精气衰竭的反映,是死证。(眼眶是胃气在管)。肌肉极度消瘦,体弱不能行动
,是死亡的征象。太阳经脉气绝,两足不能屈伸,死亡时,会眼睛上视,呆定不动。

弹踝诊法:左手指轻轻地按在病人足踝上五寸的地方,用右手指在踝骨上轻微地弹击。
如果振动之气超过手按的部位,而且柔和有力,是健康无病。随着手向脚踝的方向移动,距离脚踝越近,病越重,甚至不治。

七诊之脉:
七诊之病:脉细欲绝、脉盛躁动数、寒热交作、阳热过盛、风气病、水病、邪气在脾、形坏肉脱。七诊之病,若三部九候脉又有衰败之象,是死证。风气之病和女子月经之病,像七诊但并非七诊,所以不是死证。七诊之病再加三部九候脉又有衰败之象,就是死证,临死时发生干哕和噫气等胃气败绝的症状也是死症。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