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5楼#
发布于:2016-03-13 14:55
@教官-伊犁-慕利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3月13日《黄帝内经》第38課心得: 酸:入肝; 辛:入肺; 苦:入心; 甘:入脾; 咸:入腎; 五臟之氣對應的病症: 心氣不舒:噫氣 肺氣不清:咳嗽 肝氣不達:無語 脾氣不運:吞酸 腎氣不足:呵欠 六腑之氣對應的病症: 胃氣不降:則上逆、呃逆; 大腸小腸病:則瀉泄; 下焦水液泛溢于皮膚:水腫; 膀胱之氣不化:則小便不通,或者遺尿; 膽病:易發怒 如果五臟中有一臟生病了,其它四臟之氣就會過來相并,使發生疾病: 并于心:則喜笑; 並於肺:則悲哀 並於肝:則多怒; 並於脾:則苦思; 并于腎:則驚恐 五臟各有所厭惡: 心:厭惡熱; 肺:厭惡嚴寒; 肝:厭惡風; 脾:厭惡濕; 腎:厭惡燥 五液:五臟所化之液 心液:化為汗; 肺液:化為涕; 肝液:化為淚; 脾液:化為涎; 腎液:化為唾 五禁:五臟治病對五味的禁忌 辛味:走氣,病在氣不能食辛; 苦味:走血,病在血不能食苦; 咸味:走骨,病在骨不能食咸; 甜味:走肉,病在肉不能食甜; 酸味:走筋,病在筋不能食酸。 五發:五病發生的部位或季節: 陰病:發生在骨;發生在夏季 陽病:發生在血;發生在冬季 五味為病:發生在氣; 五臟受邪氣侵擾,病理表現: 病邪入于陽:則發狂病;如過盛,則為癲頂疾患; 病邪入于陰:則發血痹之病;如過盛,則啞不能言; 病邪由陽變陰:則靜; 病邪由陰變陽:則多怒 五邪脈象:以下五種脈象,不治 春天見秋天的毛脈,夏天見冬季的石脈,長夏見春季的弦脈,秋天見夏季的鉤脈;冬天見長夏的濡脈。 五臟所藏: 心:神 肺:魄 肝:魂 脾:志 腎:精 五主:五臟各有自己所主宰的對象 心:主血脈 肺:生皮毛; 肝:主筋; 脾:主肉 腎:主骨髓 五勞所傷:五種過度勞累,會造成的傷害 長久的目視:則勞心而傷血 長久的臥睡:則勞肺而傷氣 長久的坐著:則勞脾而傷肉 長久的站著:則勞腎而傷骨 長久的行走:則勞肝而傷筋 五臟的脈象: 肝脈:春,弦 心脈:夏,鉤 脾脈:長夏,代 肺脈:秋,毛 腎脈:冬,石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人體氣血分佈: 太陽經、厥陰經:多血少氣 少陽經、少陰經、太陰經:少血多氣 陽明經:多氣多血 十二正經,六陰六陽,互為表裡。如果血液盛滿的,要先針刺放血,減輕病人痛苦;然後摸清虛實,實則瀉氣子,虛則補其母,瀉其有餘,補其不足。 針刺之前,要先準確的找到病人的穴位。 經脈有問題:實則瀉氣子,虛則補其母 臟氣有問題: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 |
|
4786楼#
发布于:2016-03-13 16: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13号,《黄帝内经》第37课心得 脾脏生病时,会在秋季痊愈。秋季没治好,春季来临时会加倍严重,能度过春季不死,夏季时病情不会生变。此病最忌热食与饱食,居住之地过湿或穿湿的衣物。脾病之人可同理推至会在庚辛之日痊愈,若在庚辛之日不愈,则甲乙日会趋严重;能够度过甲乙日不死,则在丙丁日不会生变化,然后在戊己日复发。 脾病在一日中未时会有明显的症状,日出之时会较严重,傍晚时趋于平静。脾气过亢时,立刻给予甘味之物来减缓,甘味可以健脾,苦味可以燥脾之过湿。 肺有病者,会在冬季痊愈,如在冬季没好,则夏季来临时会加倍严重。能度过夏季不死,则在长夏时节不会产生变化,到了秋季病再复发。此病严禁冷食冷饮,衣着过薄。肺病的人会在壬癸日愈,如果壬癸日不愈,则于丙丁日时会加倍严重,能度过丙丁日不死,在戊己日时会保持不变,庚辛日时病会再复发。 肺病之人,在黄昏时病情会显著,在中午时病情会严重,半夜时会趋于平静。肺阳外出太过须收敛胸中时,须给予酸味之食物或药物来收敛肺。因此酸味能固肺气,辛味能疏散肺气使之下降。 肾脏病的人,会在春天痊愈,如果春天不愈,会在长夏季节加重,能度过长夏不死,则在秋季会保持不变,然后冬季来临时会复发。此病切记不可用火烤热身体及吃过热的食物,不可穿用火烤过的衣服。肾病的人,在甲乙日会痊愈,若甲乙日不愈,则戊己日时会加重,能度过戊己日不死,于庚辛日必保持不变,俟壬癸日来临时,病又复发。凡肾有病之人,其在半夜时症状最明显,于辰、戌、丑、未四时,辰时病情最严重,日落黄昏时则趋平稳。肾脏受到感染,即予病人食苦味之物来消除,所以苦味之物能消炎清利肾脏,咸味能强化肾脏功能。 凡病邪之于人身上,遇到相克之时节会渐深,在相生的时节病会痊愈,遇到所不能胜克的时节病会加重,到了被生旺的时节,病会保持不变也不会恶化,遇到属性相同的节气,则会复发,这是不变的自然法则(人纪)。故诊脉时,必先确定何脏有病,然后可知其在时节中的变化如何,就可以预知病人生死的时间了。 肝病之人,其症状会使病人两胁肋疼痛并牵引小腹,让人易怒。如果肝虚了(肝藏血),会使人目视昏暗(气血不足),见物不明,耳听不明(胆气入耳,肝虚,胆气不能入耳),易生恐惧,好像有人要伤害他一样。此时治疗须选择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的穴道。肝气如果上逆,则会令人头痛(眼睛后面痛,百会痛)、耳聋、意识不清、两颊肿胀,此时须从有郁结的血脉来放血治疗。 心脏有病之人,会使人胸口痛,两胁胀满及疼痛,甚而痛到背部或向上痛到肩部,有时两臂之内侧疼痛。若心气不足时(心脏无力),会有胸腹胀大,牵引腰部而疼痛。此时治疗须取用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穴道。舌下之金津、玉液二穴放血,病发急重时,可刺阴郄、养老等穴位放血,及中指、无名指尖放血。 脾脏有病时,令人身体感觉沉重,也会有胸胁两肋的痛,肌肉消瘦萎缩,无法控制双足的行走,容易抽筋,腿下部会疼痛。脾气虚时,病人腹肿满,肠鸣且下痢,饮食入胃不化,此时应取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同时在足少阴肾经上找血淤之处来放血。 肺有病之人,主要症状为呼吸短促,气会上逆,肩后项背都会疼痛(阳不足),容易出汗,臀部、阴部、膝盖、大腿、小腿肚,足跟都会疼痛。肺气虚弱,则呼吸浅短无法深呼吸,耳聋咽喉干燥,此时宜选用手太阴肺经及足太阳经外侧背部,穴位,再从足厥阴肝经上找寻淤血之络位放血。 肾脏有病的人,会有腹胀水肿的现象,同时喘咳不止,身体沉重倦怠,睡觉时盗汗不止,又厌恶风吹。肾气虚时,必胸中疼痛,上下腹倶疼,四肢冰冷,情志郁闷不乐。治疗时必取其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经之穴位,有淤血阻碍于孙络,则采放血的方式。 肝在面上为青,五行中属木,肝主筋,筋急时宜食甘味之物以缓和,诸如糯米、牛肉、红枣、芹菜类等皆为甘物。 心为赤色,属火,心性宜缓,食酸物可使收敛,如小豆、狗肉、李子、韭菜等皆为酸物。 肺为白色,属金,宜食苦味以制金之肃杀,如小麦、羊肉、杏仁、薤白等皆为苦味。 脾为黄色,属土,宜食咸味以制土,如大豆、猪肉、栗子、豆的嫩叶等皆属咸味。 肾为黑色,属水,宜食辛味以润养,如黄黍、鸡肉、桃子、葱类等,皆为辛味之物。 看药,要从形、色、气、味以及药的象及数。 辛味之物其性发散,酸味之物其性收敛,甘味之物其性缓和,苦味之物其性干坚,咸味之物其性耎(ruan,同软)坚。药物之毒能攻病邪,五谷之物能营养五脏,五果之物为其辅助,五畜等肉类可益体力,五莱之属可补其不足。使酸苦甘辛咸五味互相调和,如此饮食,则能捕充体力精神。其五味各有所属,各有所利。有时须散,有时须收,有时须缓,有时须急,有时须坚,有时须软坚,五脏各应于四时之所须,病的治疗亦须谨慎的考处使用适宜之五味。 |
|
4787楼#
发布于:2016-03-13 16: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5年3月13日《黄帝内经》第37课心得
一、1、脾脏有病,愈于秋季;若至秋季不愈,到春季病就加重;如果在春季不死,到夏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长夏的时间病即好转。脾病应禁忌吃温热性食物及饮食过饱、居湿地、穿湿衣等。脾有病的人,愈于庚辛日;如果在庚辛日不愈,到甲乙日加重;如果在甲乙日不死,到丙丁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戊己日病即好转。脾有病的人,在午后的时间精神清爽,日出时病就加重,傍晚时便安静了。脾脏病需要缓和,甘能缓中,故宜急食甘味以缓之,需要泄则用苦味药泄脾,以甘味补脾。 2、肺脏有病,愈于冬季;若至冬季不愈,到夏季病就加重;如果在夏季不死,至长夏时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秋季病即好转。肺有病应禁忌寒冷饮食及穿得太单薄。肺有病的人,愈于壬癸日;如果在壬癸日不愈,到丙丁日病就加重;如果在丙丁日不死,到戊己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庚辛日,病即好转。肺有病的人,傍晚的时候精神爽慧,到中午时病就加重,到半夜时便安静了。肺气欲收敛,宜急食酸味以收敛,需要补的,用酸味补肺,需要泻的,用辛味泻肺。 3、肾脏有病,愈于春季;若至春季不愈,到长夏时病就加重;如果在长夏不死,到秋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冬季病即好转。肾病禁食炙爝过热的食物和穿经火烘烤过的衣服。肾有病的人,愈于甲乙日;如果在甲乙日不愈,到戊己日病就加重;如果在戊己日不死,到庚辛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壬癸日病即好转。肾有病的人,在半夜的时候精神爽慧,在一日当中辰、戌、丑、未四个时辰病情加重,在傍晚时便安静了。肾主闭藏,其气欲坚,需要补的,宜急食苦味以坚之,用苦味补之,需要泄的,用咸味泄之。 二、凡是邪气侵袭人体,都是以胜相加,病至其所生之时而愈,至其所不胜之时而甚,至其所生之时而病情稳定不变,至其自旺之时病情好转。但必须先明确五脏之平脉,然后始能推测疾病的轻重时间及死生的日期。 三、1、肝脏有病,则两肋下疼痛牵引少腹,使人多怒,这是肝气实的症状;如果肝气虚,则出现两目昏花而视物不明,两耳也听不见声音,多恐惧,好像有人要逮捕他一样。治疗时,取用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的经穴。如肝气上逆,则头痛、耳聋而听觉失灵、颊肿,应取厥阴、少阳经脉,刺出其血。 2、心脏有病,则出现胸中痛,胁部支撑胀满,胁下痛,胸膺部、背部及肩胛间疼痛,两臂内侧疼痛,这是心实的症状。心虚,则出现胸腹部胀大,胁下和腰部牵引作痛。治疗时,取少阴心经和太阳小肠经的经穴,并刺舌下之脉以出其血。如病情有变化,与初起不同,刺委中穴出血。 3、脾脏有病,则出现身体沉重,易饥,肌肉痿软无力,两足弛缓不收,行走时容易抽搐,脚下疼痛,这是脾实的症状;脾虚则腹部胀满,肠鸣,泄下而食物不化。治疗时,取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和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4、肺脏有病,则喘咳气逆,肩背部疼痛,出汗,尻、阴、股、膝、髀骨、腨肠、胻、足等部皆疼痛,这是肺实的症状;如果肺虚,就出现少气,呼吸困难而难于接续,耳聋,咽干。治疗时,取太阴肺经的经穴,更取足太阳经的外侧及足厥阴内侧,即足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5、肾脏有病,则腹部胀大,胫部浮肿,气喘,咳嗽,身体沉重,睡后出汗,恶风,这是肾实的症状;如果肾虚,就出现胸中疼痛,大腹和小腹疼痛,四肢厥冷,心中不乐。治疗时,取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
|
4788楼#
发布于:2016-03-13 16:33
四、1、肝合青色,宜食甘味,粳米、牛肉、枣、葵菜都是属于味甘的。心合赤色,宜食酸味,小豆、犬肉、李、韭都是属于酸味的。肺合白色,宜食苦味,小麦、羊肉、杏、薤都是属于苦味的。脾合黄色,宜食咸味,大豆、猪肉、栗、藿都是属于咸味的。肾合黑色,宜食辛味,黄黍、鸡肉、桃、葱都是属于辛味的。
2、五味的功用:辛味能发散,酸味能收敛,甘味能缓急,苦味能坚燥,咸味能软坚。凡毒药都是可用来攻逐病邪,五谷用以充养五脏之气,五果帮助五谷以营养人体,五畜用以补益五脏,五菜用以充养脏腑,气味和合而服食,可以补益精气。这五类食物,各有辛、酸、甘、苦、咸的不同气味,各有利于某一脏气,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等,在运用的时候,要根据春、夏、秋、冬四时和五脏之气的偏盛偏衰及苦欲等具体情况,各随其所宜而用之。 |
|
4789楼#
发布于:2016-03-13 17:13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钟洁贞申请签到2016-3-12《皇帝内经》第36课心得
1、横膈是分清浊的位置,身体的浊物统统从下面大小便排掉,清气上升到肺里面去,流出来的汗是清的。全身的排水系统由脾脏管。三焦是决渎之官,管水,三焦油网源生于脾脏,脾脏有很多油脂的东西,三焦从脾脏生出来之后在全身的内脏之间,脏腑和肠胃之间统统有这个油网连到,这个油网就是三焦,也是水道,就是因为有油在里面,所以其能够利水,像地上撤了油,水一下去就过去了输送到膀胱,水精四布。所以脾脏管水道。因此凡是出现水的问题都需要调治脾脏。体内水应该是以热气的形式运行。 2、太阳经脉气独行造成病人手脚厥冷、喘息、呼吸短促等症状,这是阴不足而阳气有余,太阳是阳脉,阳气非常旺,很轻可以走在四肢上,阳气很旺的时候,独盛于上,跑到头上去,所以四肢会比较冰冷;表里两经俱当用泻法,取足太阳经的俞穴通谷和足少阴经的太溪穴。太阳、少阳之气并重于阳明,当用泻阳补阴的治疗方法,当泻足阳明经的陷谷穴,补太阴经的太白穴。少阳经脉偏盛,是厥气上逆,所以阳蹻脉前的少阳脉猝然盛大,当取足少阳经的俞穴临泣。因为阳蹻脉跟胆经是并在一起的,所以少阳经脉出问题的时候,气会逆行,造成阳蹻脉的肿胀。在三阳传变的时候,刚开始是太阳症,一是进入少阳,一是进入阳明,进入阳明到此为止不会再进了,因为阳明是纯阳。进入少阳的时候,在半表半里中间的时候,可以停留在表上,也有机会入里。经络上的俞穴可以治疗脏气过旺,少阳是一阳,阳明是二阳,太阳是三阳。 3、太阴经脉鼓搏有力,应当审查是否真脏脉至。若五脏之脉均气少,胃气又不平和,这是足太阴脾太过的缘过,应当用补阳泻阴的治疗方法,补足阳明之陷谷穴,泻足太阴之太白穴。一阴经脉独盛,是少阴厥气上逆,而阴气并越于上,心、肝、脾、肺四脏受其影响,四脏之脉争张于外,病的根源在于肾,应治其表里的经络,泻足太阳经的经穴昆仑、络穴飞扬,补足少阴的经穴复溜,络穴大钟。二阴经脉偏盛,是厥阴所主,出现真气虚弱,心中痠痛不适的症状,寒气留于身体厥阴经的时候,肝是母的话,可从母进入子至心脏,病人会感觉有一股冷气,很冷,与正气相搏而发为白汗,应该注意饮食调养和药物的治疗,如用针刺,当取肝经下部的太冲穴,以泄其邪。整个内经从这个段落可以看到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到厥阴的时候就是病的极限。经方是用的六经辨证,不是用气血营卫辨证。六经的传变是从太阳到少阳至阳明,病就止了,另有从少阳至太阴至少阴至厥阴,厥阴是阴之尽,肝脏是人身体上的最后的脏 4、太阳是三阳之气最表,所以是浮脉,轻轻一按到皮肤表面就有。少阳脉象似一阳之初生,阳不盛,滑而不实。阳明脉象大而浮,因为阳明是纯热症。阳明但热不寒,太阳症还有寒,少阳症是往来寒热。太阴经的脉象藏搏,也就是脉搏时大时小,像伏鼓一样,右手关脉脾。少阴经的脉象在左手的尺脉肾,搏动是沉而不浮。到了厥阴的时候,因为是阴的极限,阴极会生阳反弹,摸到厥阴脉的时候会反逆,大而缩小,时大时小。 5、肝属木、旺于春,肝与胆为表里,春天是足厥阴肝和足少阳胆主治的时间,甲乙属木,足少阳胆主甲木,足厥阴肝主乙木,所以肝胆旺日为甲乙;肝在志为怒,怒则气急,甘味能缓急,故宜急食甘以缓之。心属火,旺于夏,心与小肠为表里,夏天是手少阴和手太阳小肠主治的时间;丙丁属火,手少阴心主丁火,手太阳小肠主丙火,所以心与小肠的旺日为丙丁;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心气过缓则心气虚而散,酸味能收敛,故宜急食酸以收之。脾属土,旺于长夏,脾与胃为表里,长夏是足太阴脾和足阳明胃主治的时间;戊已属土,主太阴脾主已土,主阳明胃主戊土,所以脾与胃的旺日为戊已;脾性恶湿,湿盛则伤脾,苦味能燥湿,故宜急食苦以燥之。肺属金,旺于秋;肺与大肠为表里,秋天是手太阴肺和手阳明大肠主治的时间;庚辛属金,手太阴肺主辛金,手阳明大肠主庚金,所以肺与大肠的旺日为庚辛;肺主气,其性清肃,若气上逆则肺病,苦味能泄,故宜急食苦以泄之。肾属水,旺于冬,肾与膀胱为表里,冬天是足少阴肾与足太阴膀胱主治的时间;壬癸属水,足少阴肾主癸水,足太阳膀胱主壬水,所以肾与膀胱的旺日为壬癸;肾为水脏,喜润而恶燥,故宜急食辛以润之。咸能软坚,所有的肿瘤硬块,可用咸而软坚。如此可以开发腠理,运行津液,宜通五脏之气。这就是五种酸苦甘辛咸用药的目的,取药的原因在这里,前面学过辛甘得阳,酸苦涌泄得阴。 6、病随四时的变化,相生的时节则愈,相克的时节则凶。如果一个人病在肝,在夏季当愈,若至夏季不愈,到秋季病情就要加重因金克木;如秋季不死,至冬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来年春季,病即好转。因风气通于肝,故肝病最禁忌受风,不要到海边去吹风,应安居于室内。有肝病的人,愈于丙丁日;如果丙丁日不愈,到庚辛日病就加重;如果庚辛日不死,到壬癸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回到了甲乙日病情又会恶化。患肝病的人,在早晨寅卯属木,看他的病情最清楚,下午申酉属金病就加重。到半夜亥子属水便安静下来。肝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病急用辛味以散之,若需要补以辛味补之,若需要泻,以酸味泻之。 7、心有病时,长夏痊愈,不愈则冬季加重,能度,不死,春季持恒不生变,夏季又复发,禁热食厚衣,不可让身体过暖。心脏病会在戊己日愈,戊己日不愈,壬癸日加重;不死则甲乙日不生变化,丙丁日复发。心脏病在中午时会有明显之症状出现,在丑辰未戌时(属土,土克水)轻松点,到半夜亥子时(属水,水克火)很严重,在清晨寅卯时(属木,木生火)平静。 治疗:心脏亢进时,咸药缓和,甘物活动心脏。 |
|
4790楼#
发布于:2016-03-13 17: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2016年3月12日《黄帝内经》第37课心得。
心脏有病,愈于长夏,若长夏不愈,到冬季病情就会加重,如果在冬季不死,到明年的春季病情就会维持不变状态,到夏季病就好转,心有病的人应禁忌温热食物,衣服也不能穿的太暖。有心脏病的人,愈于戊己日,如果戊己日不愈,到壬癸日病就加重,如果在壬癸日不死,到甲乙日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丙丁日病即好转,心脏有病的人,在中午的时候神清气爽,半夜亥子时病就加重,因为木克土。早晨寅卯时便安静,因为木生火。心病欲柔软,宜急食咸味以软之,需要补则以咸味补之,以甘味泻之。 脾脏有病,愈于秋季,若至秋季不愈,到春季病就加重,如果在春季不死,到夏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长夏的时间病即好转,脾病应禁忌吃温热性食物及饮食过饱、居湿地、穿湿衣等。脾有病的人,愈于庚辛日,如果庚辛日不愈,到甲乙日加重,如果在甲乙日不死,到丙丁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戊己日病即好转。脾有病的人,在午后的时间精神清爽,日出时病就加重,傍晚时便安静。脾脏病需要缓和,甘能缓冲,故宜急食甘味以缓之,需泻则苦味药泻脾,以甘味补脾。 肺脏有病,愈于冬季,若冬季不愈,到夏季病就加重,如果在夏季不死,至长夏时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秋季病就好转,肺有病应禁忌寒冷饮食及穿得太单薄。肺有病的人,愈于壬癸日,如果在壬癸日不愈,到丙丁日病就加重,如果在丙丁日不死,到戊己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的状态,到了庚辛日,病即好转。肺有病的人,傍晚的时候精神爽慧,到中午时病就加重,到半夜时便安静。肺气欲收敛,宜食酸味以收敛,需要补的。用酸味补肺,需要泻的,用辛味泻肺。 肾脏有病,愈于春季,若至春季不愈,到长夏时病就加重,如果在长夏不死,到秋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的状态,到冬季病即好转,肾病禁忌食焠火热食和穿经火烘烤过的衣服。肾有病的人,愈于甲乙日,如果在甲乙日不愈,到戊己日病就加重,如果在戊己日不死。到庚辛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壬癸日病即好转。肾有病的人,在半夜的时候精神爽慧,在一日当中辰、戌、丑、未四个时辰病情加重,在傍晚时便安静。肾主闭藏,其气欲坚,需要补的,宜急食苦味以坚之,用苦味补之,需要泻的,用咸味泻之。 凡是邪气侵袭人体,都是以胜相加,病至其所生之时而愈,至其所不胜之时而甚,至其所生之时而病情稳定不变,至其自旺之时病情好转,但必须先明确五脏之平脉,然后始能推测疾病的轻重时间及死生的日期。 肝脏有病,则两肋下疼痛牵引少腹,使人多怒,这是肝气实的症状,如果肝气虚,则出现两目昏花而视物不明,两耳也听不见声音,多恐惧。好像有人要逮捕他一样。治疗时,取用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穴,如肝气上逆,则头痛、耳聋而听觉失灵、颊肿,应取厥阴、少阳经脉,刺出其血。 心脏有病。则出现胸中痛,胁部支撑胀满,胁下痛,胸膺部、背部及肩胛间疼痛,两臂内侧疼痛,这是心实的症状,心虚,则出现胸腹部胀大,胁下和腰部牵引作痛。治疗时,取少阴心经和太阳小肠经的经穴,并刺舌下之脉以出其血,如病情有变化,与初起不同,刺委中穴出血。 脾脏有病,则出现身体沉重,易饥,肌肉痿软无力,两足弛缓为收,行走时容易抽搐,脚下疼痛,这是脾实的症状,脾虚则腹部胀满,肠鸣,泄下而食物不化。治疗时,取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和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肺脏有病,则喘咳气逆,肩背部疼痛,出汗,尻、阴、股、膝、髀骨、(月行)、足等部皆疼痛,这是肺实的症状,如果肺虚,就出现少气,呼吸困难而难于接续,耳聋。咽干。治疗时,取太阴肺经的经穴,更取足太阳经的外侧及足厥阴内侧,即足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肾脏有病,则腹部胀大,胫部浮肿,气喘,咳嗽,身体沉重,睡后出汗,恶风,这是肾实的症状,如果肾虚,就出现胸中疼痛,大腹和小腹疼痛,四肢厥冷,心中不乐。治疗时,取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肝合青色,宜食甘味,粳米、牛肉、枣、葵莱都是属于味甘的。 心合赤色,宜食酸味,小豆、犬肉、李、韭都是属于酸味的。 肺合白色,宜食苦味,小麦、羊肉、杏、薤都是属于苦味的。 脾合黄色。宜食咸味,大豆、猪肉、果、藿都是属于咸味的。 肾合黑色,宜食辛昧,黄黍、鸡肉、桃、葱都是属于辛味的。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的功用:辛味能发散,酸味能收剑,甘味能缓急,苦味能坚燥,咸味能软坚。凡毒药都是可用来攻逐病邪,五谷用以充养五脏之气,五果帮助五谷以营养人体,五畜用以补益五脏,五莱用以充养肮脏。气味和合而服食。可以补益精气。这五类食物,各有辛、酸、甘、苦、咸的不同气味,各有利于某一脏气,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烫等,在运用的时候,要根据春、夏、秋、冬四时和五脏之气的偏盛偏衰及苦欲等具体情况。各随其所宜而用之。 |
|
4791楼#
发布于:2016-03-13 19: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13日《黄帝内经》第38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13日《黄帝内经》第38课心得 宣明五气论第二十三 五气之病:心气失调:嗳气;肺气失调:咳嗽;肝气失调:多言;脾气失调:吞酸;肾气失调:呵欠、喷嚏;胃气失调:气逆为哕,或有恐惧感;大肠、小肠病:不能泌别清浊,传送糟粕,而为泄泻;下焦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溢与皮肤而为水肿;膀胱之气化不利,则为癃闭,不能约制,则为遗尿;胆气失调则易发怒。 五精所并:五脏之中有一个虚,其他脏气会并过去。 并于心:喜;并于肺:悲;并于肝:忧;并于脾:畏;并于肾:恐惧。 五脏之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指五脏所厌恶, 五脏之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五味所禁:辛味走气,气病不可多食辛味,因食辛味会使气行更快;咸味走血,咸伤血,血病不可多食咸味;苦味走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甜味走肉,肉病不可多食甜味;酸味走筋,筋病不可多食酸味。 五病所发:中医要明阴阳。发于骨上是阴,发于血上是阳。骨为阴,血脉为阳;肌肉为阴,皮肤为阳。因此阴病发生于骨,阳病发生于血,阴病发生于肉。 阳病发于冬,因冬季阳为潜藏,冬季如阳不潜藏跑出来了,是为阳病。阴病发生于夏,因夏季阴为潜藏,阳在外,此时发病,是为阴病。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分,则阳偏盛,而发为痹病;邪搏于阳则阳气受伤,而发为癫疾;邪搏于阴侧则阴气受伤,而发为音哑之疾;邪由阳而入于阴,则从阴而为静;邪由阴而出于阳,则从阳而为怒。这就是所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病到厥阴会怒,是因为肝气虚了,五精并于肝所致。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知其所藏,可知病自何来。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知其所主,可知治何脏。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少血多气,阳明:多气多血。 少阴:少血多气,厥阴:多血少气,太阴:多气少血。 六经表里关系: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疾病发生在手足阴阳十二经脉的那一经,其治疗方法,血脉壅盛的,必须先刺出其血,以减轻其病苦;再诊察其所欲,根据病情的虚实,然后泄其有余之实邪,补其不足之虚。 三部九候诊脉时,脉气一定要一致,这时气血才流畅。上下不一是病态。 治疗的法则:十二正经,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治疗五脏气病时,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 石:使用玉石烤热,再进行治疗。 形体安逸但精神苦闷的人,病多发生在经脉,治疗时宜用针灸。形体安逸而精神也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肌肉,治疗时宜用针刺或砭石。形体劳苦但精神很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筋,治疗时宜用热熨或导引法。形体劳苦,而精神又很苦恼的人,病多发生在咽喉部,治疗时宜用药物。屡受惊恐的人,经络因气机紊乱而不通畅,病多为麻木不仁,治疗时宜用按摩和药酒。以上是形体和精神方面发生的五种类型的疾病。 |
|
4792楼#
发布于:2016-03-13 19: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3月13日《黄帝内经》第37课心得: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良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已。脾病者,日慧,日出甚,下静。脾欲缓我,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 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已,起于庚辛。肺病者,下慧,日中甚,夜半静。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粹热食温灸衣。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已;戊已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郄中血者。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狗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肾色,宜食辛,黄黍、鸡肉、、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喷头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
|
4793楼#
发布于:2016-03-13 20:0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报到
2016年3月13日 《黄帝内经》37课心得: 3)脾脏病人,在秋天容易痊愈(秋属金,脾属土,金克木,以减弱木对土的制约);如果秋天没好,到第二年春天就会加重(春属木,木克土);如果春天没死,到夏天就相对稳定(夏属火,火生土);到了长夏(长夏属土)脾气旺盛病就会好转。但要注意禁忌热性食物、过饱及居住潮湿环境、穿湿衣服等,以免助长湿热病邪。 脾脏病人,在庚辛日(属金,金克木)就可以痊愈;如果庚辛日不好,到甲乙日(属木,木克土)会加重;如果甲乙日没死,到丙丁日(属火,火生土)就相对稳定;到戊己日(属土,脾气旺)会好转。 脾脏病人,在申酉时(属金,金克木)会感觉轻松点,到寅卯时(属木,木克土)病情会加重,到巳午时(属火,火生土)又会安静些。 脾属土,脾的功能为柔软和缓,用甘味药来补宁、和缓它,用苦味药来泻脾(燥湿)。 4)肺脏病人,在冬天容易痊愈(冬属水,肺属金,水克火,以减弱火对金的制约);如果冬天没好,到第二年夏天就会加重(夏属火,木克金);如果夏天没死,到长夏就相对稳定(长夏属土,土生金);到了秋天(秋属金)肺气旺盛病就会好转。但要注意禁忌寒冷饮食、衣物单薄,以免助长湿热病邪。 肺脏病人,在壬癸日(属水,水克火)就可以痊愈;如果壬癸日不好,到丙丁日(属木,火克金)会加重;如果丙丁日没死,到戊己日(属土,土生金)就相对稳定;到庚辛日(属金,肺气旺)会好转。 肺脏病人,在亥子时(属水,水克火)会感觉轻松点,到巳午时(属火,火克金)病情会加重,到丑辰未戌时(属土,土生金)又会安静些。 肺属金,其特点是清肃下行,故以收敛为顺。酸主收敛,故肺气上逆用酸味来收敛,并用酸味药物补肺,用辛味药物泻肺。 5)肾脏病人,在春天容易痊愈(春属木,肾属水,木克土,以减弱土对水的制约);如果春天没好,到第二年长夏就会加重(长夏属土,土克水);如果长夏没死,到秋天就相对稳定(秋属金,金生水);到了冬天(冬天属水)肾气旺盛病就会好转。但要注意禁吃烧烤、油煎及过热的食物,禁穿用火烘烤过的衣服,以免引起燥热。 肾脏病人,在甲乙日(属木,木克土)就可以痊愈;如果甲乙日不好,到戊已日(属土,土克水)会加重;如果戊己日没死,到庚辛日(属金,金生水)就相对稳定;到壬癸日(属水,肾气旺)会好转。 肾脏病人,在寅卯时(属木,木克土)会感觉轻松点,到丑辰未戌时(属土,土克水)病情会加重,到申酉时(属金,金生水)又会安静些。 肾属水,主闭藏,肾精宜坚固闭藏于内。肾精外泄用苦味药物坚固它,也用苦味药物补肾,用咸味药物泻肾。 五脏按相生相克时辰会感觉到舒服或不舒服,所以,由一个人感觉到不舒服的时辰,例如: 一个人中午感觉不舒服,是心脏病, 有的人在半夜不舒服,是水病(亥子时属水) 3.肝病 1)肝实:两胁下疼痛(肝在胁胁下,很大的一个脏),并放射牵连到下腹部,男人睾丸会痛,病人情绪不稳,容易发怒 2)肝虚:两眼昏花(肝开窍在目,肝藏血,血不够),视物不清,听力减退(肝胆相表里,胆气入耳,胆气不足),容易恐惧,心惊胆战,好像被人追捕一样。 3)肝气上逆属于实症:眼睛后面痛、头顶痛、耳聋、面颊肿胀等症状,在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上放血 4.心病 1)心气实:胸中疼痛(阳气不运转,如果运转就不痛)、胁肋部胀痛满闷,胸骨后及肩背部疼痛,以及两臂内侧疼痛等症状。 2)心气虚:胸腹胀大,胁下与腰背牵引作痛。 取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穴位进行治疗。刺舌下廉泉穴放血。 如果心病发生其他变化,刺阴郄穴、养老穴或中指、无名指尖放血。 5.脾脾有病 1)脾实:身体沉重,容易饥饿,肌肉萎缩、软弱无力,行走时举步维艰,容易发生抽搐痉挛或脚软、疼痛等症状 2)脾虚:腹胀肠鸣、腹泻完谷不化。 取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阴肾经三条经脉的穴位,针刺出血进行治疗。因为土克水,少阴肾经经络所经过的地方会有淤血,针刺放血。 6.肺脏有病 1)肺实:咳嗽、气喘等气逆症状,并见有肩背疼痛、阴部汗出,而且尾骨、阴部、大腿关节、髋部、足胫部、小腿腓肠肌等部位发生疼痛;肩后项背痛是阳气不足,胸阳不够。 2)肺虚:气短、呼吸急促不能接续、呼力减退、咽喉干燥 用手太阴肺经和足少阴肾经两条经脉穴位,足厥阴肝经上也可以放血 7.肾脏病 1)肾实:腹部肿胀(肾主纳气),足胫部浮肿(肾主水),气喘、咳嗽,身重无力,盗汗,恶风 2)肾虚:胸部腹部疼痛(整个腹部),四肢冰冷,心中闷闷不乐。 用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放血,瘀血在经络上都可以放血。 经络针灸一样可以治脏病,用子母补泻、原络治疗、俞募治疗、会郄治疗等方法。放血时看到青筋都可以放血,去掉瘀堵经络就会通畅。 8.五脏、五色、五味、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关系及五脏病的药食疗养原则。 1)肝病面青,宜吃甘味食物,如粳米、牛肉、大枣、葵菜,甘味缓和 2)心病面红,宜吃酸味食物,如小豆、狗肉、李子、韭菜,酸味收敛 3)肺病面白,宜吃苦味食物,如小麦、羊肉、杏子、野蒜、苦味干燥和 4)脾病面黄,宜吃咸味食物,如大豆、猪肉、栗子、豆叶,坚固软化硬块 5)肾病面黑,宜吃辛味食物,如糯小米、鸡肉、桃子、葱,辛味发散 五谷营养身体,五果辅助营养,五畜补益身体,五菜补充营养。把谷、肉、果、菜的气味适当调和后信用,可以补养身体的精气,有益健康。这些食物呼吸道、作用各不相同,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应该根据季节气候及五脏的功能性质、病变特点等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利用药物食品的五味属性。 |
|
4794楼#
发布于:2016-03-13 20: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3《内经》第37集心得 心脏病人,在戊己日可痊愈;如果戊己日不好,到壬癸日会加重;如果壬癸日没死,到甲乙日就相对稳定;到丙丁日复发。心脏病人,在中午会有明症状,到半夜病情会加重,到清晨又会平静些。心躁急时,用咸味药来缓和它,用甘味药来泻心。 脾脏病人,在秋天容易痊愈,如果秋天没好,到第二年春天就会加重,如果春天没死,到夏天就相对稳定,到了长夏,脾气旺盛病就会好转。禁忌热性食物、过饱及居住潮湿环境、穿湿衣服等,以免助长湿热病邪。脾脏病人,在庚辛日就可以痊愈;如果庚辛日不好,到甲乙日会加重;如果甲乙日没死,到丙丁日就相对稳定;到戊己日会好转。脾脏病人,在日昳时会有明显感觉,到日出时病情会加重,到哺时会安静些。用甘味药来和缓它,用苦味药来泻脾。 肺脏病人,在冬天容易痊愈,如果冬天没好,到第二年夏天就会加重,如果夏天没死,到长夏就相对稳定,到了秋天,肺气旺盛病就会好转。禁忌寒冷饮食、衣物单薄,以免助长湿热病邪。肺脏病人,在壬癸日就可以痊愈;如果壬癸日不好,到丙丁日会加重,如果丙丁日没死,到戊己日就相对稳定;到庚辛日会好转。肺脏病人,在黄昏时会显著,到中午时病情会加重,到半夜会安静些。酸主收敛,肺气上逆用酸味来收敛。酸味药物补肺,辛味药物泻肺。 肾脏病人,在春天容易痊愈,如果春天没好,到第二年长夏就会加重,如果长夏没死,到秋天就相对稳定,到了冬天,肾气旺盛病就会好转。禁吃烧烤过热的食物,禁穿用火烘烤过的衣服,以免引起燥热。肾脏病人,在甲乙日就可以痊愈;如果甲乙日不好,到戊已日会加重;如果戊己日没死,到庚辛日就相对稳定;到壬癸日会好转。肾脏病人,在半夜会显著,到丑辰未戌时病情会加重,到申酉时又会安静些。肾精宜坚固闭藏于内,肾精外泄用苦味药物坚固它,也用苦味药物补肾,用咸味药物泻肾。 肝病,两胁下疼痛,射牵连到下腹部,男人睾丸会痛,病人情绪不稳,容易发怒。肝虚:两眼昏花,视物不清,听力减退,容易恐惧,心惊胆战,好像被人追捕一样。在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上放血。肝气上逆属于实症,眼睛后面痛、头顶痛、耳聋、面颊肿胀等,从郁结的血脉上放血。 心病,胸中疼痛,阳气不运转,如果运转就不痛。胁肋部胀痛满闷,胸骨后及肩背部疼痛,以及两臂内侧疼痛等症状。心气虚:胸腹胀大,胁下与腰背牵引作痛。取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穴位进行治疗。刺舌下廉泉穴放血。如果心病发生其他变化,刺阴郄穴、养老穴或中指、无名指尖放血。 脾有病,脾实:身体沉重,容易饥饿,肌肉萎缩、软弱无力,行走时举步维艰,容易发生抽搐痉挛或脚软、疼痛等症状。脾虚:腹胀肠鸣、腹泻完谷不化。取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阴肾经三条经脉的穴位,针刺出血进行治疗。因为土克水,少阴肾经经络所经过的地方会有淤血,针刺放血。 肺脏有病,肺实:咳嗽、气喘等气逆症状,并见有肩背疼痛、阴部汗出,而且尾骨、阴部、大腿关节、髋部、足胫部、小腿腓肠肌等部位发生疼痛;肩后项背痛是阳气不足,胸阳不够。肺虚:气短、呼吸急促不能接续、呼力减退、咽喉干燥。用手太阴肺经和足少阴肾经两条经脉穴位,足厥阴肝经上也可以放血。 .肾脏病,肾实:腹部肿胀,肾主纳气,足胫部浮肿肾主水,气喘、咳嗽,身重无力,盗汗,恶风。肾虚:胸部腹部疼痛,四肢冰冷,心中闷闷不乐。用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放血,瘀血在经络上都可以放血。 经络针灸一样可以治脏病,用子母补泻、原络治疗、俞募治疗、会郄治疗等方法。放血时看到青筋都可以放血,去掉瘀堵经络就会通畅。 肝病面青,宜吃甘味食物,如粳米、牛肉、大枣、葵菜,甘味缓和。心病面红,宜吃酸味食物,如小豆、狗肉、李子、韭菜,酸味收敛。肺病面白,宜吃苦味食物,如小麦、羊肉、杏子、野蒜、苦味干燥和。脾病面黄,宜吃咸味食物,如大豆、猪肉、栗子、豆叶,坚固软化硬块。肾病面黑,宜吃辛味食物,如糯小米、鸡肉、桃子、葱,辛味发散。 从药的形、色、气、味、象、数来判断药的入经:八角,数字8是木的成数、入肝,其味辛辣、入肺,所以八角在肝和肺中间。柠檬,象为心脏,青色入肝,味为酸,入肝入心。到处都是五气。 辛味性发散,酸味性收敛,甘味性缓和,苦味性干坚,咸味性软。药物之毒能攻病邪,五谷养五脏,五果辅助,五畜可益体力,五菜补不足。使五味调和,以补充体力精神。五味各有所属,各有所利,各有特性,应四时五脏,治病时谨慎考虑使用合适的五味。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味入脏要适量,均匀地摄取,不可以太过和不及。吃饭以七八成饱为宜,吃太饱会热中,会热盛。 |
|
4795楼#
发布于:2016-03-13 20: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3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形苦志乐即外险内健,为水天卦,人生活清苦内心喜悦,易生筋病,需把药煮沸后用棉布包起来熨患处。形苦志苦,病易生于咽,以百药治之。动作急速常生惊恐,经络不通,病发为麻木不仁,按摩并内服酒炖汤药治之,用酒熬药可增强药力。 阳明经多血多气,针刺可出血出气。厥阴经、太阳经多血少气,刺可出血,忌出气(用扪针)。刺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可出气,忌出血。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一个人若流汗不止,声音嘶哑,又不断打嗝,表示其胃气已绝,内脏已损坏。 五种针法:一、治神,教人如何养神之正,神正病不生;二、知养身,教人如何强身防病;三、知毒药为真,教人如何正确运用药物;四、制针石大小,即制作不同规格的针灸器材;五、教人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之变化。 针刺法之精神在于医者必先心定神专。待患者神志笃定,再诊察患者的三部九候之脉,然后再施针。施针后患者各脉症状完全消失,表示内外阴阳都已调和。 病分虚实。五虚病者不可任意施用补法,对五实病者也无需避而远之。医者须凝心静气,掌握患者气之动向,抓住时机迅敏施针,此为治病要诀。 刺虚症者,需待气至且充实起来;刺实症者,需待气至且病处渐虚下去。针刺经脉气至后要谨慎守住,勿令其散失。下针深浅要依据病人状况,近取穴、远取穴合而为一。 善针灸者善导引。导引既是在近取穴和远取穴各下一针,同时施治。如病人肩痛,为i大肠经实症,可分别在痛点和二间下针。一手在近取穴肩髃平补平泻,一手在二间捻针补泻,即为导引法。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针刺之时机:下针要看天时,寒冷勿施针,暖和时施针。月始出之时不用泻法,月满之时不用补法,月不出时不施治。月始出用泻法会令病人脏气虚,月满之时用补为补上加补,会致气血四散奔走,脉络残留淤血,此名“重实”。月蔽不出,天阳不出时施针,会反伤病人正气,致邪气不去,造成外虚内乱,此名“乱经”。 针刺原则:遇虚不泻,遇实不补。 八正: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分别对应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之风向。八正对八风。正风为本季应吹之风,方向不对即为邪风。人受邪风得病就深,要尽快去除病邪。 |
|
4797楼#
发布于:2016-03-13 21: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3《黄帝内经》第37课心得 脾有病者,会在秋季痊愈。秋季没治好,春季会加倍严重,能度过春季不死,夏季病情不会生变。此病最忌热食与饱食,居住之地过湿或穿湿的衣物。脾病之人可同理推至会在庚辛之日痊愈,若在庚辛之日不愈,则甲乙日会趋严重;能够度过甲乙日不死,则在丙丁日不会生变化,然后在戊己日复发。 脾病在一日中未时会有明显的症状,日出之时会较严重,傍晚时趋于平静。脾气过亢时,立刻给予甘味之物来减缓,甘味可以健脾,苦味可以燥脾之过湿。 肺有病者,会在冬季痊愈,冬季没好,则夏季会加倍严重。能度过夏季不死,则在长夏时节不会产生变化,到了秋季病再复发。此病严禁冷食冷饮,衣着过薄。肺病的人会在壬癸日愈,如果壬癸日不愈,则于丙丁日时会加倍严重,能度过丙丁日不死,在戊己日时会保持不变,然俟庚辛日时病会再复发。 肺病之人,在黄昏时病情会显著,在中午时病情会严重,半夜时会趋于平静。肺阳外出太过须收敛胸中时,须给予酸味之食物或药物来收敛肺。因此酸味能固肺气,辛味能疏散肺气使之下降。 肾脏病的人,会在春天痊愈,如果春天不愈,会在长夏季节加重,能度过长夏不死,则在秋季会保持不变,然后冬季来临时会复发。此病切记不可用火烤热身体及吃过热的食物,不可穿用火烤过的衣服。肾病的人,在甲乙日会痊愈,若甲乙日不愈,则戊己日时会加重,能度过戊己日不死,于庚辛日必保持不变,俟壬癸日来临时,病又复发。凡肾有病之人,其在半夜时症状最明显,于辰、戌、丑、未四时,辰时病情最严重,日落黄昏时则趋平稳。肾脏受到感染,即予病人食苦味之物来消除,所以苦味之物能消炎清利肾脏,咸味能强化肾脏功能。 凡病邪之于人身上,遇到相克之时节会渐深,在相生的时节病会痊愈,遇到所不能胜克的时节病会加重,到了被生旺的时节,病会保持不变也不会恶化,遇到属性相同的节气,则会复发,这是不变的自然法则。故吾人诊脉时,必先确定何脏有病,然后可知其在时节中的变化如何,就可以预知病人生死的时间了。 五脏有病时的症状: 肝病之人,其症状会使病人两胁肋疼痛并牵引小腹,让人易怒。如果肝虚了,会使人目视昏暗,见物不明,耳听不明,易生恐惧,好像有人要伤害他一样。此时治疗须选择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的穴道。肝气如果上逆,则会令人头痛、耳聋、意识不清、两颊肿胀,此时须从有郁结的血脉来放血治疗。 心脏有病之人,会使人胸口痛,两胁胀满及疼痛,甚而痛到背部或向上痛到肩部,有时两臂之内侧疼痛。若心气不足时,会有胸腹胀大,牵引腰部而疼痛。此时治疗须取用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穴道。舌下之金津、玉液二穴放血,病发急重时,可刺阴郄、养老等穴位放血,及中指、无名指尖放血。 脾脏有病时,令人身体感觉沉重,肌肉消瘦萎缩,无法控制双足的行走,容易抽筋,脚下部会疼痛。脾气虚时,病人腹肿满,肠鸣且下痢,饮食入胃不化,此时应取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同时在足少阴肾经上找血郁之处来放血。 肺有病之人,主要症状为呼吸短促,气会上逆,肩背都会疼痛,容易出汗,臀部、阴部、膝盖、大腿、小腿肚,足跟都会疼痛。肺气虚弱,则呼吸浅短无法深呼吸,耳聋咽喉干燥,此时宜选用手太阴肺经及足太阳经外侧背部,穴位,再从足厥阴肝经上找寻郁血之络位放血即可。 肾脏有病的人,会有腹胀水肿的现象,同时喘咳不止,身体沉重倦怠,睡觉时盗汗不止,又厌恶风吹。肾气虚时,必胸中疼痛,上下腹倶疼,四肢冰冷,情志郁闷不乐。治疗时必取其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经之穴位,有郁血阻碍与孙络,则采放血的方式。 五脏有病时在食物上的选择: 肝在面上为青,五行中属木,肝主筋,筋急时宜食甘味之物以缓和,诸如糯米、牛肉、红枣、芹菜类等皆为甘物。 心为赤色,属火,心性宜缓,食酸物可使收敛,如小豆、狗肉、李子、韭菜等皆为酸物。 肺为白色,属金,宜食苦味以制金之肃杀,如小麦、羊肉、杏仁、薤白等皆为苦味。 脾为黄色,属土,宜食咸味以制土,如大豆、猪肉、栗子、豆的嫩叶等皆属咸味。 肾为黑色,属水,宜食辛味以润养,如黄黍、鸡肉、桃子、葱类等,皆为辛味之物。 辛味之物其性发散,酸味之物其性收敛,甘味之物其性缓和,苦味之物其性干坚,咸味之物其性耎坚。药物之毒能攻病邪,五谷之物能营养五脏,五果之物为其辅助,五畜等肉类可益体力,五莱之属可补其不足。使酸苦甘辛咸五味互相调和,如此饮食,则能捕充体力精神。其五味各有所属,各有所利。有时须散,有时须收,有时须缓,有时须急,有时须坚,有时须软坚,五脏各应于四时之所须,病的治疗亦须谨慎的考处使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五味进入人体,各以其性而各入所应归之脏。酸味入肝,辛味入肺,苦味入心,咸味入肾,甘味入脾,这是五味之入。 五味的摄取不及不可用,太过也不可用,适量均匀的摄取。吃饭七八分饱最好,太过了会热中。 |
|
4798楼#
发布于:2016-03-13 21: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13日 《黄帝内经》第37课心得 二十二、藏气法时论第二十二 4.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脾病者,日昳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a. 食过咸会伤到血,使血液粘稠。 b. 尿毒症的病人是尿跑到血里,苦入心,苦能补肾,黄莲可解尿毒。 5. 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知脏之所在,知节气变化,知一天的干支即可知何时死何时死,同时会观脉。 6.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a. 肝病的人会两胁下痛直至少腹睾丸,令人善怒。虚症会让人看不清楚是因为血不足,耳朵听不到是因为胆气入耳。治疗时取足厥阴与足少阳经的穴位。实症会使肝气上逆造成头痛(眼睛后面痛),头顶痛,耳聋颊肿,从瘀结的血脉处放血。 b. 胸有痛阳气不能运转。开刀的影响:肺积水,开刀清水后伤口处会有血,恢复卫气时会治愈,但因为有伤口仍然会有痛。 7.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郄中血者。 心病会有前胸痛至后背,胁下痛,两臂内痛的现象。虚症痛会从胁下痛到腰间,治疗时取其少阴太阳经,或者是在舌下的金津、玉液两穴放血。当其传变时,可以刺其郄穴(阴郄、养老、中指无名指尖)放血。 8.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脾病会有身体沉重,肌肉痿缩,脚软不受控制,容易抽筋,小腿肚容易痛。虚症会腹满肠鸣下利吃东西不消化。治疗时取少阴、阳明经治疗,也可在少阴经肾经上有瘀血的地方放血。 9.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脾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 肩背、后项痛是因为胸阳不足。肺虚时会呼吸浅促兼带有耳聋喉咙干燥。治疗时可取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取瘀血点放血。 10.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肾病时会腹大胫肿,喘咳身重,盗汗怕风。肾气虚时胸痛,上下腹痛,四肢冰凉,闷闷不乐。治疗时取足少阴和足太阳经上的瘀血点放血。可加速恢复,在青筋点处放血。 11.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蒮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 a. 粳米指糯米。选药一般包含形色气味,再加象和数。比如八角,数八,为辰入肝,其味辛,同时入肺。其在肝与肺之间。 b. 厚味能益形。中医治病时会懂得病与谷味的相益相忌。 |
|
4799楼#
发布于:2016-03-13 21: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3日《黄帝内经》37课学习心得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心恶热,所以不能吃太热的食物,穿太多衣服。可洗冷水澡用冷水冲脚,用外在的冷寒刺激心脏。心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壬癸会厉害;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一日分为四时,朝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心病日中(夏)症状最明显,夜半(冬)最严重,平旦(春)人安静,因为木生火。心为火脏,宜食咸软之,饮食中以精炼盐不好,海盐最好。心病用咸味补,用甘味泻。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要吃凉的食物,不能吃太饱,不能去湿地,少穿湿衣服。脾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脾病日昳(长夏)症状明显,日出(春)加重,下晡(秋)安静。脾病食甘以缓。用苦泻之,甘补之。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不能吃冰冷的食物,穿的要厚实。肺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五庚辛。肺病下晡(秋)症状最明显,日中(夏)甚,夜半(冬)安静。肺要收,食酸收之,用酸补辛泻。 病在肾,愈于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忌吃烫热的食物,忌穿烘烤过的衣服。肾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肾病夜半(冬)症状明显,四季(辰戌丑未时)甚,下晡(冬)安静。肾要坚,食苦坚之,用苦补咸泻。 五脏生病的症状 1.肝生病:两胁下痛引少腹,因为肝脉在胸胁,抵少腹;容易发怒,因为肝为将军之官,肝气不舒,易怒。肝虚目不明;耳无所闻,因为胆气入耳,肝胆互为表里;人会害怕如有人要抓。气逆则头痛,因肝经和督脉会于头顶;耳聋不聪,两颊肿,因为肝经多血少气,在肝经的青筋处点刺放血。 2.心生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肩胛及两臂内痛,因为心经和小肠经都是此循行路线。心虚则胸腹大,因为心火虚,浊水会上去。可在舌下金津,玉液放血,中指无名指指尖放血。因为心脉开窍于舌。 3.脾生病:身重,肌肉萎缩,脚软,没法控制方向,胸胁痛,容易抽筋,小腿肚疼。脾虚就会腹满肠鸣,下利,吃的食物不消化。可以在太阴,阳明,少阴经有青筋处点刺放血。 4.肺生病:喘咳逆气,气逆于上,肩背痛而且出汗,气逆于下,尻阴胻膝都痛且出汗。肺虚则少气,因为肺主周身之气,肾为生气之原,肺气衰不能正常呼吸,肾气衰则耳聋,金水之气都不足,就会嗌干。取肺经,足少阴肾经青筋处点刺放血。 5.肾生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盗汗,怕风。肾虚会胸中痛,因为气不能交于心;大腹小腹都会痛;手足冰冷,人会忧郁。取少阴经太阳经青筋处点刺放血。 五脏对应的五色五味 1.肝色青,其气苦急,宜食甘。如糯米,牛肉,红枣,葵。 2.心色赤,心志喜,喜则气缓,宜食全。如小豆,狗肉,李子,韭菜。3.肺色白,其气主秋金之降令。宜食苦。如羊肉,麦子,杏韭菜。 4.脾色黄,脾苦湿,宜食咸。如大豆,猪肉,李子,霍香。 5.肾色黑,其气喜润,宜食辛。如黄米,肌肉,桃,葱。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