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5楼#
发布于:2016-03-15 20: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39课学习心得: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按四时季节生长,天人合一,方可平安强健。 天阳地阴相合,分中央与八方,名九野。 木受制于金,会被伤残,水受到火而灭,土過木而通达,金過火而熔,水遇土而阻塞,万物如此。 针法五种: 一:治神。 二:知养身。 三:知毒药为真。 四:制针石大小。 五:知府藏血气之诊。 针法的运用,必先了然胸中,时机至时,立刻出击,抓住时机是唯一致胜的关键。 善针者,必善导引,导引之时,患者和医者都需心神合一。 针时,過虚证时不泻,過实证时不补。 本课通篇为天人合一,不管针时,治疗或保健养生都应与四时相对应。 |
|
4906楼#
发布于:2016-03-15 20: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5《内经》第39集心得 身体过于劳累而精神负担不重的人,即外险里健,疾病多数是筋病,应该用药温熨、导引的方法来治疗。身体疲劳而精神压力也大的人,即外险里险,疾病往往发生在咽喉部位,应该用各种药物治疗。精神多次受到惊恐刺激的人,其经脉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皮肤麻木不仁,治疗时用按摩和酒煮中药以药进入得更深,效果更好。 用刺法应注意,刺阳明经时可出血出气,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刺少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太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经可以出血,但忌出气。 宝命全角化篇第二十五 如何维持生病、保养身体。病人内里有病在外一定有症状,即望、闻诊。如果躺着都流汗等汗发不止,是表气出来了;声音变了,肯定有病;树木要疏不能密才会光鲜正常;重病时,病人会打嗝。病人一旦出现这种症状,说明病已经很严重了,即胃气绝,此时虽然用药、针刺就只是增加对气血的损害,不能收到什么功效了。如果再有气色晦暗而无光泽、皮肤或肌肉的衰败,就是气血运行紊乱,治不好了。 人在天地间,天地间有自然的规律,必须遵照这个规律。如果不遵照这个规律就会生病,与医生没关系,所以医生不要难过。天地间存在可以治病的东西,只要发现并利用就可以,不需要制造。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九野,即九宫,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补泻的道理:木太旺就用金去伐,火太旺用水去灭,土太盛用木去疏通,金太盛用火,水太盛用土固。针刺五法:治神、通晓养生方法、掌握药物特性、准备合适的砭石工具、掌握诊断疾病的方法。只知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不够的。针刺要领,首先要全神贯注,观察五脏虚实、查明三部九候脉的变化,才可以用针。也要让病人平心静气,第二看有无真脏脉,有无五脏败绝的现象,内外形气是否一致,不能只看外形,还要掌握经脉气血往来情况,才能用针。 五实:脉盛是心实,皮热是肺实,腹胀是脾实,大小便不通是肾实,心中昏闷神志不清是肝实。五脏邪气过盛是五实。用汗法,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身体汗出、大小便通畅,反映邪气已经有了外出的通道,五实可以痊愈。五虚:脉细是心虚,皮寒是肺虚,气少是肝虚,大小便不禁是肾虚,不能饮食是脾虚。五脏正气衰弱是五虚。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吃下浆粥,胃气渐渐恢复,大便泄泻也能停止,正气不再损失,五虚可痊愈。 针刺时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得气后马上起针,只要病人来看病,要及时给予治疗,不能拖延。用针时精神专一,穴道要准,手法要准,掌握虚实补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善针者善导引也,即由阴引导到阳,收阳引导到阴。如果病人是虚证,要治疗到实证、让经气回来为止;如果是实证,要治疗到虚证、经气虚掉为止为止。针的时间、深浅由医生决定。导引时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两手一起握针。一个人手阳明大肠经痛二三天,是实证,下子穴二间,气散掉就会好。治疗后仍感觉肩关节有一点点疼痛,这是少阳,因为是开合之处,就在肩髃处痛点下针,平补平泻,二间的针一起做泻。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针刺的方法必须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和季节气候的变化,以确定是否以针刺、用什么针法,然后再进行针刺。如果方法不正确,可能造成人体阴阳错乱,正气邪气不能分清,从而邪气停留在体内,体表阳气虚衰,体内阴气混乱,病邪乘机危害人体。气候温和,天气晴朗时,人体血行流畅,卫气运行于人体表,不要用灸法,否则伤人体的阴精。天气寒冷,阴云蔽日时,人体血行不畅,卫气沉伏在人体内,不要用刺法,否则伤人体阳气。月亮初生时,人体血液开始充盈,肌肉坚实有力,不要用泻法,如果用泻法会使内脏受伤,叫重虚;月亮正圆时,人体气血充实强盛,肌肉坚实有力,不要用补法,如果用补法会使气血过分外溢,造成络脉血液留滞。可以开药。月黑无光时,人体肌肉瘦弱无力、经络空虚,卫气衰弱,气血衰弱,不要用刺法,如果用针刺,会使经脉中气血紊乱。病气很实、正气很虚的时候不要泻病气,会把正气一起泻掉。要等到正气回头、病气开始虚的时候泻病气,脏虚:太阳月亮刚升的时候,气开始动的时候、气不饱的时候不可以泻,如果泻,就是脏虚。如果脏器虚、有虚证的时候不能用泻法,否则会让脏更虚。重实:满月的时候、气血很充足的时候,不可以用补法,否则实证会更盛。例,便秘时不可以补,否则便秘更厉害,会更实。乱筋:虚证不用刺法,否则经脉气血紊乱,病气会更深。遇到虚证不泻、遇到实证不补。 |
|
4907楼#
发布于:2016-03-15 20: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淑娟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学习心得:
一、(接上血气形志篇二十四)1.(形苦志乐)外面是险的里面是刚健的,人在生活上清苦但情志喜悦,病于筋,(治之以熨引)很多药煮熟了以后用布包裹在病处熨烫。(形苦志苦,重坎,外险内险重险)人在生活上清苦,情志不舒,病易生于咽喉,治之以百种草药。动作急速常生惊恐,以致经络不通,病发于麻木不仁,以按摩手法内服酒炖汤药。这是五种情志所生之病。 2.刺法时应注意:多血的经出血没有关系,少血的经尽量不要出血。阳明经多血多气,出气血都可以。太阳经是多血少气,出血可以,不能出气,少阳经可出气,忌出血。太阴经可出气,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忌出气。气的意思是扪针,即针拔起来,等一下再去按他,那是让气出来,马上扪针就是不让气泄。扎针下去就像是扎气球,一个针孔都要很小心。 二、宝命全形论第二十五篇 该篇讲如何维持生命保养身体,如何去查病之初,介绍了许多东西。1、黄帝问歧伯,天地之间人禀四季生长收藏,但有时候,病发起来不知道,从表面观察不到,慢慢从身体里面发出来,发现时已是病入骨髓了以致不治,这种情形不知可有好的方法?2、歧伯答(望和闻的诊)如果拿一杯咸的水在外面,过一下水气会透到杯子外面,因此当人有病变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症状表露在外面。如无事躺着都流汗(盜汗)或者坐着无事汗流不止(自汗),是表气出来了(气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有病的时候,声音就变了;弹琴的弦要断的时候会听到杂音。(木敷者,其叶发。)指树木树枝生长的大密会死,因此木要疏,让其呼吸到氧气;人的四肢手脚就好象树木,应该光鲜润泽才对,(病深者,其声哕)打嗝表示病情有加重。流汗不止,声音坏掉、打嗝,病情很不好,胃气已绝。药物都没办法治了。此时,吃药、针灸只会伤肌肉、皮肤、使血气伤更严重而已。(血气争黑)肝病的时候人皮肤本来是青色的,现在暗黄(木克土),治后变黑色,是逆气,这样也治不好。3、黄帝说,看到这么严重的病情,没法帮助他,我感觉心中很乱,百姓认为我不是好人,不知如何是好?歧伯说,人生病会死,是本身身体违反天地的道理,跟医生没有关系,你不要去难过。(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所以说人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理知不能欺也。只有不按春夏秋冬十二节气走,才会生病。生病了之后,自然界有许多和人一起形成的药物,我们可以去研究拿来用,不需要再去创造,制造出来东西,否则问题更大。4、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即九宫,东、南、西、北、中、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为四时。虚实呿吟,敢问其方。(你可以给我说明补泻的道理?)歧伯答:木太旺就用金去伐,火太旺用水去灭;(土得木而达)土太盛用木去克,光是土,没有树木,土会流失的,因此有树木才可以掌握住土;(金得火而缺)火太盛会伤金,(水得土而绝)水病遇到土就停止了,因此治水须强土。万物都是如此的,无法一一尽述。5、针刺五法有五种:治神、知养生、知药物使用法则、有针灸器材、知五脏六腑气血变化。这五种的方法俱立,各有所先。现代人的针刺法就是虚则补之,满则泻之,大家都知道的。这就是我们下针的时候不单单是虚则补,实则泻那么简单。6、治神养身,正神是不会生病的。针灸时,病人和医生都要平心静气。7、五虚能吃东西,大小便不能控制。五实吃不进东西,也拉不出来。五虚的病人能吃米汤后,下痢止住了,这个病有救,五实吃不下东西,大小便也没有了,唯一的方法是汗法,法汗后大小有了,这病人就有救了。下针时,要注意,得气后马上下针, |
|
4908楼#
发布于:2016-03-15 20: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39课心得: 身体保养: 提早发现病变症状,病人内里有病在外一定有症状,即望、闻诊。如果躺着都流汗等汗发不止,是表气出来了;声音变了,肯定有病;树木要疏不能密才会光鲜正常;病深时,病人会打嗝。病人一旦出现这种症状,说明病已经很严重了,即胃气绝,用药、针刺就只是增加对气血的损害。如果再有气色晦暗而无光泽、皮肤或肌肉的衰败,就是气血运行紊乱,治不好了。 人要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遵守自然界的规律。 五行相克规律: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九野就是九宫,即九宫,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补泻的道理:木太旺就用金去伐,火太旺用水去灭,土太盛用木去疏通,金太盛用火,水太盛用土固。 针刺五法:治神、通晓养生方法、掌握药物特性、砭石工具、掌握诊断疾病的方法。只知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不够的。 针刺精神: 首先要全神贯注,观察五脏虚实、查明三部九候脉的变化,才可以用针。也要让病人平心静气,施针人也要心平气和。 五实五虚及治疗: 五实:脉盛是心实,皮热是肺实,腹胀是脾实,大小便不通是肾实,心中昏闷神志不清是肝实。五脏邪气过盛是五实。用汗法,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身体汗出、大小便通畅,反映邪气已经有了外出的通道,五实可以痊愈。 五虚:脉细是心虚,皮寒是肺虚,气少是肝虚,大小便不禁是肾虚,不能饮食是脾虚。五脏正气衰弱是五虚。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吃下浆粥,胃气渐渐恢复,大便泄泻也能停止,正气不再损失,五虚可痊愈。 针刺时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得气后马上起针,只要病人来看病,要及时给予治疗,不能拖延。掌握时机。 善针者善导引也,如果病人是虚证,要治疗到实证、让经气回来为止;如果是实证,要治疗到虚证、经气虚掉为止为止。针的时间、深浅由医生决定。导引时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两手一起握针。 如:一个人肩膀手阳明大肠经痛二三天,是实证,下子穴二间,气散掉就会好。治疗后仍感觉肩关节有一点点疼痛,是少阳,因为是开合之处,就在肩髃处痛点下针,平补平泻,二间的针一起做泻。扎针时一定要心神合一,不要戴手套。 八正神明论(二十六) 针灸法则: 方法不正确,可能造成人体阴阳错乱,正气邪气不能分清,从而邪气停留在体内,体表阳气虚衰,体内阴气混乱,病邪乘机危害人体。 天寒地冻不宜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时,人体血行流畅,卫气运行于人体表,不要用灸法,否则伤人体的阴精。月亮初生时,人体血液开始充盈,肌肉坚实有力,不要用泻法,如果用泻法会使内脏受伤,叫重虚;月圆时,人体气血充实强盛,肌肉坚实有力,不要用补法,如果用补法会使气血过分外溢,造成络脉血液留滞。可以开药。月黑无光时,人体肌肉瘦弱无力、经络空虚,卫气衰弱,气血衰弱,不要用刺法,如果用针刺,会使经脉中气血紊乱。病气很实、正气很虚的时候不要泻病气,会把正气一起泻掉。要等到正气回头、病气开始虚的时候泻病气。脏虚:太阳月亮刚升的时候,气开始动的时候、气不饱的时候不可以泻,如果泻,就是脏虚。如果脏器虚、有虚证的时候不能用泻法,否则会让脏更虚。重实:满月的时候、气血很充足的时候,不可以用补法,否则实证会更盛。例,便秘时不可以补,否则便秘更厉害,会更实。遇到虚证不泻、遇到实证不补。关于虚实:实就是有东西,虚就是没东西;实则拒按,虚则喜按;新病为实,久病为虚;实症痛,实中带虚痛多酸少,虚中带实酸多痛少,虚症纯酸;实脉即脉按得越重越强,虚脉刚开始按很大,按下去没有脉。 天地之风按四季正常风向吹的风是正风,比如,春天东南风,冬天刮西北风;如果不按四季正常风向吹的风是不正的风,春夏交接时吹西北风,不正的风一吹就会入脏、会很深,人会受病。 |
|
4909楼#
发布于:2016-03-15 20: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者,身无劳也。志苦者,心多虑也。心主脉,深思过虑则脉病矣。脉病者当治经络,故当随其宜而灸刺之。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乐者逸,志乐者闲。饱食终日,无所运用,多伤于脾,脾主肌肉,故病生焉。肉病者,或为卫气留,或为脓血聚,故当用针石以取之。石,砭石也。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者,身多劳。志乐者,心无虑。劳则伤筋,故病生于筋。熨,以药熨。引,谓导引。熨音郁。 ★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药:形苦志苦,必多忧思,忧则伤肺,思则伤脾,脾肺气伤,则虚而不行,气必滞矣。脾肺之脉,上循咽嗌,故病生于咽嗌。如人之悲忧过度,则喉咙哽咽,食饮难进;思虑过度则上焦痞隔,咽中核塞,即其征也。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惊者气乱,恐者气下,数有惊恐,则气血散乱而经络不通,故病不仁。不仁者,顽痹 弱也,故治宜按摩以导气行血,醪药以养正除邪。醪药,药酒也。 ★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此明三阴三阳血气各有多少,而刺者之出血出气当知其约也。手足阳明多血多气,故刺之者出其血气。手足太阳多血少气,故刺之者但可出其血而恶出其气。总而计之,则太阳厥阴均当出血恶气,少阳少阴太阴均当出气恶血,唯阳明可出气出血。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之间,唯人为贵,干称乎父,坤称乎母,故以天地之气生。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故以四时之法成。 ★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病在皮毛,浅而未甚,不早治之,则留淫日深,内着骨髓,故可虑也。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盐味咸,水之化也。其性浸淫透物,久在器中则津液外泄而器无固者,喻言人之肾气有损,则二阴不守也。 ★弦绝者,其音嘶败:凡琴瑟之弦将损绝者,音必嘶败,喻言人之肺气有损,则声音不清也。嘶音西,破声曰嘶。 ★木敷者,其叶发;敷,内清也。发,飘堕也。木敷于外者,凋残之兆也。喻言人之肝脾已损,则色夭肉枯也。 ★病深者,其声哕:哕,呃逆也。按口问篇曰∶哕出于胃。又曰∶肺主为哕。夫胃为五脏之本,肺为主气之脏,今以上文三证而复加声哕者,肺亏胃竭,病必危矣。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腑:腑,犹宫府也。人之伤残日久,则形体损败如此,故谓之坏腑。 ★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中腑既坏,则毒药不能治其内,短针不能取其外,病不可为而强施针药,徒致绝皮伤肉以败其形,血气争黑以变其色,此皆因循已久,不为早治,故无济也。官能篇曰∶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正此之谓。 ★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形以地成,故生于地。命唯天赋,故悬于天。天,阳也。地,阴也。阴精阳气,合而成人,故人位乎中而为三才之一。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能合于阴阳,调于四时,处天地之和以养生者,天必育之寿之,故为父母。 ★知万物者,谓之天子。知周万物,则能参天地,赞化育,以寿国寿民,是谓天之子也。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六阴六阳,人亦有六阴六阳,皆相应也。 |
|
4910楼#
发布于:2016-03-15 20:37
★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阳进则物盛,阴进则物衰,此天地之虚实也。阳固则神全,阴强则鬼见,此人之虚实也。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如上文天地万物四时十二节寒暑虚实等义,只阴阳二字包罗尽之。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圣智之道无遗蕴矣,又何有能欺之者? ★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 吟至微,秋毫在目。存,存于心也。八动之变,八风之动变也。五胜更立,五行之衰王也。独出独入,独得其妙用也。凡此者,皆天地阴阳之化,知乎此则无所不知,故虽 吟之声至微,秋毫之形至细,无不在吾目中矣。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水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一曰治神,(医必以神,乃见无形,病必以神,血气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汤液醪醴论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神不使也。正此之谓。)二曰知养身,(不知养身,置针于无用之地,针家不可不知,如终始篇云新刺勿内,已刺勿醉,已刺勿怒,已刺勿劳,已刺勿饱、已刺勿饥、已刺勿渴之类皆是也。)三曰知毒药为真,(治病之道,针药各有所宜,若真知非药不可而妄用针者,必反害之。如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根结篇曰∶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此即病传论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之义。)四曰制砭石小大,(古者以砭石为针,用为外治之法,自黄帝始造九针以代石,故不曰九针而曰砭石。然制有小大,必随病所宜,各适其用也。)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不知腑脏,则阴阳表里不明,不知血气,则经络虚实不辨,皆不足以言针。)五法俱立,各有所先。(针治未施,法应预立,五者之用,当知所先。)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此以病者之神为言。神者,正气也。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故刺之真要,必先以正气为主。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再定五脏之属,悉九候之诊,得其虚实所在,然后存意于针而用之。,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玉机真藏论》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也。虚病不利于针,故五虚勿近。实邪最所当用,故五实勿远。盖针道难补而易泻耳。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淖,濡润也。天温日明,阳盛阴衰也,人之血气亦应之,故血淖液而易泻,卫气浮而易行。天寒日阴,阳衰阴胜也,故人血凝泣而卫气沉,凝则难泻,沉则难行矣。淖,乃豹切。泣,涩同。)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精,正也,流利也。月属阴,水之精也,故潮汐之消长应月。人之形体属阴,血脉属水,故其虚实浮沉,亦应于月。)是以天寒无刺,(营卫凝泣也。)天温无凝,(血气易行也。)月生无泻,(恐伐其生气也。)月满无补,(恐助其邪也。)月郭空无治,(阴气不充也。)是谓得时而调之。(合乎天也。)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日月之光移,则岁时之位定。南面正立,待而察之,则气候可得也。)故日月生而泻,是谓脏虚;(虚其虚也。日当作曰。)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实其实也。)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月郭空时,血气方弱,正不胜邪,则邪气沉留不去。于此用针,故致阴阳错乱,真邪不辨,而淫邪反起矣。) |
|
4911楼#
发布于:2016-03-15 20:49
@教官-德阳-韩辉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8班-长沙-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03-15《人纪-内经》第37课心得: 天地合气,别为九野,万物过程,绝不出央与八盈亏,之理。土得木然,不食,莫知府藏血刺也。若夫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火受到灭,土遇木而能通达,金遇到火而会熔缺,水遇到土而阻塞,万物都是如此的,无法一一尽述。人生有形,不离阴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人体内有形可见的运化阴阳的范畴。天阳地阴之相合,分为中方,名为九野,分别受四季之影响。月有日有长短,天地万物,不可胜数,但其根本所在,仍在虚实,请扼要为我说明虚实补泻。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毒药为眞。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气之诊。五法倶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法天则地随应而动,无鬼神,独来独往。
|
|
4912楼#
发布于:2016-03-15 20:5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三、常态:寒得虚症,热得热症 寒热反过来病就比较重,如天冷的热症,天热得寒症,这是不合时节的,病比较重。人受天地之间所影响,如夏天,很热摸得是冬天的脉是病态,。在实际注意春夏秋冬四季就够了。 四、虚邪,是外来的,不合于八正风的异常风向,造成人生病的使因。 正邪,从里面发出的病,有时亦伤于八正风。 治病要在病邪始入之时,已开始动手,先查三部九侯的脉,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 三部九侯之脉,乃为人体的门户一样,即使外表上不见其病症,而仍可由此察出病邪之所在也。 五、补泻 1、泻法:须其方盛之时用之,如气之方盛,月之方满时,日之方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等。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针,等几秒钟再按针孔。 2、补法必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补之时机。 吐气时进针,吸气时拔针,扪针。 六、形神 看病,不看病人脸色,只摸脉是只有形没有神,一定要色脉同诊。眼睛要看病人。 1、形,外形,眼不知观察病人的神色,只问何处有症状,再按照疼痛部位来决定在何处;按三部九侯之脉,不知病之所在,不知其发展如何,就是“形”。 2、神 能掌握治病的神,就是能很专注的听病人讲话,问诊,知道抓重点。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一、邪气从外进入人体经脉的症状 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乘机而入体内,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一样。 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也,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则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 外邪之行并无常规亦无定处,不可以手寸部之脉来决定病邪之在阴或阳。检查三部九侯之脉,知病邪之气于何处,提早阻断其行进之路,以遏制病邪之蔓延。 二、治疗方法 1、泻:吸气时入针,不可令患者气逆,完全采取自然呼吸,再静针久留体内,如此可阻止病邪散布。再吸气时捻针,至气充盈时止,欲起针时须呼气至尽头时,乃出其针,如此邪气必出尽。 2、补:先用指按穴道前后循经移动,再用指甲切压穴位使血脉避开,利用指节来弹揉穴位,两指尖夹住穴位之皮肤,如此可防止针进入时产生正气外泄,然后等患者呼气将尽时进针,静候气至,如侍候贵人一样的守在其侧,不论时间之长久,气充盈时,就会产生自卫能力。再等病人吸气时出针,可令正气不外泄,散布在不足之处,再按揉针孔,使之尽合, 如此可令正气存于体内,不再外散。 气到,针周围皮肤为粉红色,气来的越大,粉红色越大,身体越好,粉红色越大。针扎进去,半天有一点粉红色,则身体很虚。如针扎进去那样,取针时还那样,则极虚。 三、候气 邪入于人身,其始必在络脉上,邪不去,则会再深入经脉。再不治,邪就进入血脉之中,但邪会令人生寒或生热,反应症状尚未明显之前,其脉气会如波涛之涌起,时来时去,没有一定的常规。 从三部九侯之脉来察知其病邪将至之经脉,利用针去邪气,但不可在邪气最盛之时,用泻法来去它。人体内的眞气就是经脉之气,若经之气太虚弱,病邪炽盛,泻之必伤正气。 一旦体力消损无法立时恢复,病邪必又跟进,造成病邪更深留体内不去。 病邪已离此经又进入其它地方了,切不可追击此原病邪所在之经。要把握时机的在邪气刚至未盛时,迅速下针利用泻法。 治病要讲时机:痛时下针,不痛不下针。病气到的时候下针,内科病同理,如胃痛时吃药。 四、补泻作用 攻邪。就是补泻。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淤血堵到一定要先把淤血去掉,在经络上放血。在内脏有淤血,开处方去血。 男子:脉右>左,为平人。 女子:脉左>右,为平人。 手上脉查不到,查三部九候的脉,头面和手脚的脉速度要一样,速度不一样,忽大忽小,则这条脉有问题。 |
|
4913楼#
发布于:2016-03-15 21:00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1、形苦志乐,外面是险的里面是刚健的,人在生活上清苦但情志喜悦。病于筋,治之以熨引,很多药煮熟了以后用布包裹在病处熨烫。形苦志苦,人在生活上清苦,情志不舒,病易生于咽喉,治之以百种草药。 2、多血的经出血没有关系,少血的经尽量不要出血。阳明经多血多气,太阳经是多血少气,少阳经多气少血。太阴经可出气,忌出血,少阴经时可出气,忌出血,厥阴经可出血,忌出气。 3、坐着无事汗流不止,是表气出来气泄。有病的时候,声音就变了;弹琴的弦要断的时候会听到杂音。指树木树枝生长的大密会死,因此木要疏,让其呼吸到氧气;人的四肢手脚就好象树木,应该光鲜润泽才对,打嗝表示病情有加重。流汗不止,声音坏掉、打嗝,病情很不好,胃气已绝,药物都没办法治了。此时,吃药、针灸只会伤肌肉、皮肤、使血气伤更严重而已。 4、不按春夏秋冬十二节气走,才会生病。生病了之后,自然界有许多和人一起形成的药物,我们可以去研究拿来用,不需要再去创造,制造出来东西,问题更大。 5、五虚能吃东西,大小便不能控制。五实吃不进东西,也拉不出来。五虚的病人能吃米汤后,下痢止住了,这个病有救,五实吃不下东西,大小便也没有了,唯一的方法是汗法,法汗后大小便有了,这病人就有救了。 6、导引就是由阴引到阳,由阳引到阴。善针者善导引也。如果病人是虚证,要治疗到实证、让经气回来为止;如果是实证,要治疗到虚证、经气虚掉为止。针的时间、深浅由医生决定。导引时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两手一起握针。一个人肩膀痛,沿着手阳明大肠经下来,痛二三天,是实证,下子穴二间,气散掉就会好。治疗后仍感觉肩关节有一点点疼痛,如何散它呢?这是少阳,开合之处都是少阳。在肩髃穴痛点下针,平补平泻,二间捻转做泻,这就是做导引治疗。导引时,医生(如临深渊,心情一定要专一,就可以感觉到气在导引。 7、当天地之间气实时,气足时,不宜下针。病气很强的时候,正气一定是虚的,这时下针泻他,结果实泻不掉,会把正气泻掉。因此我们会找时机。等气衰掉后,正气回来了,再下针泻他。当天气温暖日正当空之时,人体内血亦缓和流行,气浮于表上,此时血易动,气也易行。天气寒冷,日蔽云中,人体内血亦较凝涩,阳气易内走,血气就较不流畅。月亮刚出来时,血气亦会较流畅;月满之时,人体内气血会达到最充实的阶段,肌肉会坚硬。暗夜无月时,肌肉会减衰,经脉与络脉中血气亦虚,阳气潜藏不出,形体外无固卫的能力。因此须看准天时来调合患者的血气。天寒冷时,勿施予刺法;天气暖和时,则很适合针刺;月亮初升时,气刚开始走,不施用泻法;月满时,不施用补法;月亮被遮住不出时,不施治法。所以一定要按照天理顺序,了解其盛衰的时机,依此法来调和气血,心神气定,待机而动。若不知此里,在日月始生之时,气血正缓和流行,却给病人用泻法,必令其脏气虚。气没有饱,不可以泻,会脏虚。有虚症时,不可泻,会加倍虚。若月满之时,气血充实,却反加补于患者,必致血气四散奔走,以致经络会有残留之淤血,此名“重实”,即实上加实。便秘时,不可补,会更加排不出来。长东西都是实症,实症巨痛拒按,隐隐作痛是虚症。酸多痛少,虚多实少,先补后泻。月蔽不出,天阳不出,血气真空时,施以治疗,则令病人正气反伤,邪气不去,叫“乱经”。这样一来,造成阴阳相错杂,正气邪气不分,病邪必深入而止之不动,造成外虚内又乱之情况。外邪会不时的入侵,使病情加重。 |
|
4914楼#
发布于:2016-03-15 21: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03-15黄帝内经40课心得
1寒冷的天气人得寒症,热天人得热症,是为正常状态。 当寒冷的天气人的热症,热天反得寒症时,這是不合时节之病,病情都比較严重。 2虛邪:指不合乎时节的风伤到人体,使人得病。 正邪:天气正常,但人在劳动过程中,腠理打开,刚好遇到风至,此邪伤人很微弱,甚至看不到症状在表面。 3补泄之精义 实症泄之,泄必用方,待病人心情安逸,气定神闲,气盛之时(月圆或日温),吸气时入针,吸气时逆气捻针,呼气时起针。 虛则补之 补必用圆,待气移动时,方为补之时机。刺时必中营血。利用吸气时拔针,呼气时进针为补。 4醫生看病时,不能只观察病人的形体,一定要观察到病人的色,脉,神,同时查看三部九侯之脉是否一致,知道病在身体的情况,并知道病症在人体的发展状况,才是上工。 5离合真邪论篇二十七 脉之气的盛衰,常左右变换,上下转换醫生当知,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道理,调氣血的过与不及。 可用荣穴和俞穴來做补泄。(以上都是内发病症) 6外邪是怎麼进入人体的 人与天地相应,人身之经脉就像大地之河流,天气暖,江河亦静。 天寒地冻,江河亦凝固不行。 天热地湿时,江河之水亦蒸发气化而满溢出來。 疾风來时,江河必波涛汹涌而至。 同理用于人体,寒邪入体,则氣血凝涩不通。 湿热之邪入体,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做。 体虛病邪入体,就取江河起疾风一样。 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在,邪气至,必波涛汹涌。邪顺气脉而行到寸口之位。 脉大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 诊察外邪,不能以寸口脉來决定邪在阴或阳,要检查三部九侯之脉,只在病在何处。 治疗外邪时,用自然呼吸,吸气时入针,吸气时捻针,起针要等到病人呼出的尽头取针。 |
|
4915楼#
发布于:2016-03-15 21: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通评虚实论第二十八篇
虚实定义:人血气盛大名“实”,精气被夺为“虚”。 虚实状况:气虚者,肺虚;气逆者,足寒。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 注:肺主肃降,肺虚时阳气无法下达,脚就冷。正常人脚背凉,脚掌热,因阳潜藏于阴。脚是阴阳交接的极处,是病之初始。人一感冒脚就变凉了,脚越凉病越重,肾病患者严重时会感觉从骨头里往外冒寒气。若冷感从脚一直往身体发展,说明病在加重。 从四季和五行来讲,非克肺之时节生,遇被克之时节死。肝病起于当季(春),愈于其所生(夏),在相生时节(冬)病情稳定;在相克时节(秋)加重或死亡。其他脏同理类推。 时日亦如此。干支搭配中属性相同,如甲卯、乙卯,甲寅、乙寅,均为纯木日,肝病遇此会盛起。遇纯火日如丙巳、丙午、丁巳、丁午病愈,且愈于火时(巳-午时)。遇纯金日如庚申、庚酉、辛申、辛酉死(金克木),且死于纯金时,即申—酉时。 1、重实:有表症且是热病,不但表热且脉气满而大。 2、经络俱实:寸脉急,尺脉缓。寸部为经,尺部为络。 治法:脉滑病则顺,脉涩则逆。从身体流向手为滑顺,反之为逆。五脏骨肉滑利说明人健康。 3、经满络虚:寸脉热,较速,尺脉寒,较沉、细。秋冬有此脉为病进,春夏有此脉为正常。 治法:灸阳刺阴,即灸阳经脉,针阴经脉,导阳入阴。 4、经虚络满:寸脉寒涩,尺脉热满,此种较危险。春夏主死,秋冬主生。 治法:灸阴刺阳,即灸阴经脉,固阴;针阳经脉,守阳。 5、重虚:寸脉、尺脉皆虚。 治法:气虚者言语不清,讲话无常。寸脉代表胸腔以上,尺脉是腹腔以下。尺脉虚即下焦虚,病人步行蹒跚、胆怯,为阳虚,须补阳而非滋阴。因阳虚了阴就会盛,大虚时才要滋阴。 若寒气自手足四肢向头面胸部逆行而上,寸脉又充实者,脉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者,名“阴实”。逢春秋二季则生,逢冬夏季则死。如在春秋季脉浮而涩,兼有身热手足冷者,亦死。正常人上为阳,下为阴,上冷下热是常态,反之为病。 阴脏可满不可实,实就长东西。阴实症几乎都是死症。 全身肿胀,脉急、数、大而坚硬者,尺脉涩与之不应,凡手足温热则生,手足冰冷则死。 |
|
4916楼#
发布于:2016-03-15 21:44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钟洁贞申请签到。2016年3月13日《黄帝内经》第37讲学习心得:
一、脾脏有病,痊愈在秋季(秋属金,脾属土,金克木,以减弱木对土的制约);如果秋季未愈,到第二年春天就会加重(春属木,木克土);如果春天没死,到夏天就相对稳定(夏属火,火生土);到了长夏(长夏属土)脾气旺盛病就再循环了。但要注意禁忌热性食物、过饱及居住潮湿环境、穿湿衣服等,以免助长湿热病邪。脾脏病人,在庚辛日(属金,土生金相生)就可以痊愈;如果庚辛日不好,到甲乙日(属木,木克土)会加重;如果甲乙日没死,到丙丁日(属火,火生土)就相对稳定;到戊己日(属土,脾气旺)会再发。脾脏病人,在申酉时(属金,金克木)会感觉轻松点,到寅卯时(属木,木克土)病情会加重,到巳午时(属火,火生土)又会安静些。 脾属土,脾的功能为柔软和缓,以减弱土对水的制约);如果春天没好,到第二年长夏就会加重;如果长夏没死,到秋天就相对稳定;到了冬天肾气旺盛病就再发作。但要注意禁吃烧烤、火锅、煎烤及过热的食物,禁穿用火烘烤过的衣服,以免引起燥热。肾脏病人,在甲乙日就可以痊愈;如果甲乙日不好,到戊已日就相对稳定;到壬癸日会再发。肾脏病人,在半夜亥子时症状最清楚。在寅卯时会感觉轻松点,在一日四季的辰戌丑未交接之时病情会加重。辰时病情最严重,到日落黄昏之申酉时趋于稳定。肾属水,主闭藏,肾精宜坚固闭藏于内。肾精外泄用苦味之物 消炎清利肾脏,用咸味强化肾之功能。苦味能清肾脏里面的东西,咸味能强化肾脏,因此人需要吃一点点盐,海盐会很好,大咸会伤血,血会浓稠。如与尿毒症的病人,苦能入心,因此常用黄连解毒。 二、凡是邪气侵袭人体,都是以胜相加(遇到相克之时节会渐深),病至其所生之时而愈,至其所不胜之时而甚,至其所生之时而病情稳定不变,至其自旺之时,复发。这是不变的自然法则。但必须先明确五脏之平脉,然后始能推测疾病的轻重时间及死生的日期。所以说我们只要知道脏在哪边,同时知道节气的变化,同时知道一天的地支的变化,十二个时辰,在黄历上面的日子干支。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好,什么时候死。当然还可以看气色,气色相吻合。 五脏生病主要的症状有:肝病的肝实,两胁下疼痛,并放射牵连到下腹部,男人睾丸会痛,病人情绪不稳,容易发怒。 |
|
4917楼#
发布于:2016-03-15 21: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夏天摸到冬脉,冬天摸到夏脉,是与季不合,其病重。 治证时要考虑到四时八风的影响,注意外面的节气,天人相应。 邪:四时八节的虚邪贼风。 正邪:人在劳累时汗出腠理开,偶尔遭受虚风。 病初起时即为治疗者是为上工,治病必精三部九候。 补泻之法:泻法:病人吸气进针,在吸气时进行捻针、插提等泻法,在吐气时出针,出针后不要按住针孔,使其气泄。泻时,要在正气方盛,月亮方满,天气方温和,身心方稳定的时候。 补法:病人吐气进针,在吐气时进行捻针、插提等,在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住针孔,不使气泄。 实证泻,虚证补。 形:反映于外的体征,体表只能察之概况,因此诊病要四诊合参,片面的依靠某种方式是有形无神。 神:体悟。诊病时,要专注的听病人讲述病情,在此前通过望诊,就要心中有数。 离合真邪论 病在十二针正经,一般是表证。经脉如同河流,受寒时如江河封冻,也可能阻塞。过热则可能使其外溢。病邪侵入了经脉,寒则使血行滞涩,热则使血气滑润流利,要是虚邪贼风的侵入,也就象江河之水遇到暴风一样,经脉的搏动,则出现波涌隆起的现象。 寸口脉可知是否受邪,如寸口脉过大,就是邪入。小即邪退。 麻木、酸、隐痛、久病等都是虚证,补之。 泻法:吸气进针,吸气捻针、插提,吐气出针,使其气泄。 补法:病人吐气进针,在吐气时进行捻针、插提等,在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住针孔,不使气泄。 治疗时要把握治疗的时机,如有的征候在发作时,是最好的治疗时机。过早、过晚治疗,都会错失时机。 补泻的目的,是为攻邪。 泄气方来,必须按而止之,阻止它的发展,用针泻之,但不要正当邪气冲突,遂用泻法,反十经气大虚,所以说气虚的时候不可用泻。 男子之脉右大左小,女子之脉左大右小,从脉象中,可以查知身体之变化。手上查不到,就要通过三部九候之脉,诊察征候。 |
|
4918楼#
发布于:2016-03-15 21: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郭艳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学习心得:
一、1.(形苦志乐)外面是险的里面是刚健的,人在生活上清苦但情志喜悦,病于筋,(治之以熨引)很多药煮熟了以后用布包裹在病处熨烫。 2.(形苦志苦,重坎,外险内险重险)人在生活上清苦,情志不舒,病易生于咽喉,治之以百种草药。动作急速常生惊恐,以致经络不通,病发于麻木不仁,以按摩手法内服酒炖汤药。这是五种情志所生之病。 3.刺法时应注意:多血的经出血没有关系,少血的经尽量不要出血。阳明经多血多气,出气血都可以。太阳经是多血少气,出血可以,不能出气,少阳经可出气,忌出血。太阴经可出气,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忌出气。气的意思是扪针,即针拔起来,等一下再去按他,那是让气出来,马上扪针就是不让气泄。扎针下去就像是扎气球,一个针孔都要很小心。而西医一大刀下去,厉害关系可想而知。 二、保养身体,如何去查病, 1有时候,病发起来不知道,从表面观察不到,慢慢从身体里面发出来,发现时已是病入骨髓了以致不治,这种情形要用望闻诊。 2、望和闻的诊如果拿一杯咸的水在外面,过一下水气会透到杯子外面,因此当人有病变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症状表露在外面。如无事躺着都流汗(盜汗)或者坐着无事汗流不止(自汗),是表气出来了(气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有病的时候,声音就变了;弹琴的弦要断的时候会听到杂音。(木敷者,其叶发。)指树木树枝生长的大密会死,因此木要疏,让其呼吸到氧气;人的四肢手脚就好象树木,应该光鲜润泽才对,(病深者,其声哕)打嗝表示病情有加重。流汗不止,声音坏掉、打嗝,病情很不好,胃气已绝。药物都没办法治了。此时,吃药、针灸只会伤肌肉、皮肤、使血气伤更严重而已。(血气争黑)肝病的时候人皮肤本来是青色的,现在暗黄(木克土),治后变黑色,是逆气,这样也治不好。 3、人生病会死,是本身身体违反天地的道理,跟医生没有关系,你不要去难过。(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所以说人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理知不能欺也。只有不按春夏秋冬十二节气走,才会生病。生病了之后,自然界有许多和人一起形成的药物,我们可以去研究拿来用,不需要再去创造,制造出来东西,否则问题更大。 4、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即九宫,东、南、西、北、中、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为四时。虚实呿吟。木太旺就用金去伐,火太旺用水去灭;(土得木而达)土太盛用木去克,光是土,没有树木,土会流失的,因此有树木才可以掌握住土;(金得火而缺)火太盛会伤金,(水得土而绝)水病遇到土就停止了,因此治水须强土。万物都是如此的,无法一一尽述。 5、针刺五法有五种:治神、知养生、知药物使用法则、有针灸器材、知五脏六腑气血变化。这五种的方法俱立,各有所先。现代人的针刺法就是虚则补之,满则泻之,大家都知道的。这就是我们下针的时候不单单是虚则补,实则泻那么简单。 6、治神养身,真神是不会生病的。针灸时,病人和医生都要平心静气。 7、五虚能吃东西,大小便不能控制。五实吃不进东西,也拉不出来。五虚的病人能吃米汤后,下痢止住了,这个病有救,五实吃不下东西,大小便也没有了,唯一的方法是汗法,法汗后大小有了,这病人就有救了。下针时,要注意,得气后马上下针,要把握时机,手法要准、穴位要准,要掌握虚实补泻。 8、导引就是由阴引到阳,由阳引到阴。善针者善导引也。如果病人是虚证,要治疗到实证、让经气回来为止;如果是实证,要治疗到虚证、经气虚掉为止。针的时间、深浅由医生决定。导引时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两手一 |
|
4919楼#
发布于:2016-03-15 22: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15号,《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用刺法时须注意,刺阳明经时可出血出气,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扪针)。刺少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太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但忌出气。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人身上会呈现很多症状,不过很多很浅的症状,只有很高明的医生才能看的出来。 例:肝病,本来脸是青色的,现暗黄,经治疗结果成黑色,逆气循环,死症。 人的生命,受制在天地之间,天阳地阴相合而生成“人”,人能不违反天地四季之运行,则天地会像父母一样对待你。能知万物发生之大道的人,名叫“天子”,犹天之子一样 天有三阴三阳的六气,人亦有三阴三阳的十二经。天有寒暑的交替,人身上有虚实的变化。能够经历天地阴阳之变化而生存者,乃因不违反四季之变化法则。人能知十二经脉之理法者,则不会为任何邪说影响理智的判断。能知自然中八风的变化,阴阳五行的互相关系,熟于虚实的消长情形,随心所欲的施用针法,不会有误差,这都得依靠了解透澈于自然法则与人体关系,从而明察秋亳,用心体悟方可做到的。 人体内有形可见的运化过程,绝不出阴阳的范畴。天阳地阴之相合,分为中央与八方,名为九野,分别受四季之影响。月有盈亏,日有长短,天地万物,不可胜数,但其根本所在,仍在虚实。 虚实补泻原理: 木受到金,会被伤伐,火受到水而灭,土遇木而能通达,金遇到火而会熔缺, 水遇到土而阻塞,万物都是如此。 针法: 1)治神,教民如何养神之正,神正病不生焉。 2)知养身,教民如何养身,使本强病邪 不入焉。 3)知毒药为真,教民运用药物的正确法则。 4)制针石小大,制作针灸器材,使有一定的规格。 5)知府藏血气之诊,教民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之变化。 刺法之精神是首先患者与医师必先凝神静气,精神专一,待患者神志已定,再诊察患者的三部九候之脉,然后再施予刺法,针刺入后,俟各脉病状完全消失,所在症状都消除,这就是内外阴阳都已调和了,切不可以病情的变化为优先处理,如此可以用针轻易的调和人体内的气血,方可施术于他人。 人的病分虚实。得五虚的病人,切勿任意施用补法,对五实的病人勿避而远之,不敢接近。医者须凝心静气,掌握患者气之动向,抓住时机,间不容瞬的施予针刺,如此针术的运用方可出神入化,好象完全无我的存在一样,其至微至妙无法形容。气聚之时,好象乌鸦一样不知从何而来都聚在一起,气散之时,则如群鸟四散飞走一样的快速。因此针的运用,好象拉满的石弓一样,时机至时,立刻发射,抓住时机是唯一致胜的要诀。 刺虚者,须俟气至且充实起来,刺实者,须待气至而病处渐虚下去。凡经脉之气因针刺而至,则须谨慎的守住,勿令其散失。至于针刺的深浅,决定在临床上施针之人依病人状况而定,近取穴与远远取穴合而为一。针刺时,须如临深渊一样的小心谨慎。手如握住老虎一般不使其伤人。施术者全神贯注,心无二用的专心完成,这方是万全的针术。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用针法则: 法天地之阴阳,配合日月星辰。 凡刺法,须顺应日月星辰之移转,四季交替八风之方向,待气定神闲时,方施予刺法。所以当天气温暖日正当空之时,人体内血亦缓和流行,气浮于表上,此时血易动,气也易行。天气寒冷,日蔽云中,则人体内血亦较凝涩。阳气易内走,气血就较不流畅。月亮刚出来的时候,血气亦会较流畅,月满之时,人体内气气会达到最充实的阶段。肌肉会坚硬。暗夜无月时,肌肉会减衰,经脉与络脉中血气亦虚,阳气潜藏不出。形体外无固卫的能力,因此须看准天时,来调和患者的血气,才是正确的。所以天寒冷时,勿施予刺法;天气暖和时,则不生疑虑的施予刺法。月始出之时,不施用泻法;月满时,不施用补法,月受蔽不出时,不施治法。这就是得到时机来调和血气的正法。依照天理顺序,了解其盛衰时机,依此法来调和气血,心神气定的居患者身侧,待机而动。若不知此理,在日月始生之时,气血正缓和流行,却给病人用泻法,必令病人脏气虚。若月满之时,气血充实,却反加补于患者,必致血气四散奔走,以致络脉会有残留之瘀血,此名“重实”,即实上加实也。月蔽不出,天阳不出,血气真空时,施以治疗,则令病人正气反伤,邪气不去,是名“乱经”。如此一来,造成阴阳相错杂,正气邪气不分,病邪必深入而止之不动,造成外虚内又乱之情况。则外邪就不时的入侵体内,使病情加重。 星辰与八正 星辰者是控制日月运行的,八正者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天地八节司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各节之风向。正风即季节中所应吹之风,如遇方向不对之风,即为邪风,这是以时节来判断风之正邪。四时乃分春夏秋冬,这是天气正常变化所在,利用四季的变化来调和生、长、收、藏之功。凡八风中属于不正常之风,人须避之勿违逆它必伤五脏。如医师能适时察知其入体内,即去除病邪,则病必不入五脏之中,不会造成大害了。故有云:天忌之期,人不可不知。 若要效法古者,首先须了解“针经”。透彻了解之后,再来试验“针经”于患者。 先知道每日气候的寒温,月的盈亏,用此来诊察经脉中气之浮沉,调和其异常,观察其是否立有效果。常人表面上看不出气血之盈亏,体内病邪之所在,唯有高明之医师可察出。 再利用天日之温差,月夜之盈亏,四季之常规,互相参考且合而为一的施用正确的方法来调和,高明的医师,常于病人尚未显出现症状时,已事先察觉出病之所在,这就是“观之冥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