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李广合
侠客
侠客
  • UID2015068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4920楼#
发布于:2016-03-15 22: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5《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二)
二、虚邪与正邪
虚邪,就是四时八节的虚邪贼风。
正邪,就是人在劳累时汗出腠理开,偶而遭受虚风。正邪伤人轻微,没有明显的感觉,也无明显病状表现,所以一般医生观察不出病情。
三、补法与泻法
1、泻法:泻掌握一个“方”字。方就是病人之气正盛,月亮正圆,天气正温和,身心尚安定的时候,并且要在病人吸气的时候进针,再等到他正吸气的时候转针,还要等他正呼气的时候慢慢的拔出针来。引出邪气、正气流畅,病就好了。
2、补法必须掌握一个“圆”字。 “圆”,就是行气。行气就是导移其气以至病所,针刺必须达到荣分,还要在病人吸气时推移其针。
所谓“圆”与“方”,并不是指针的形状。善针者,必须明了形体的肥瘦,营卫血气的盛衰。因为血气是人之神的物质基础,不可不谨慎的保养。
四、形与神
所谓形,通过诊察形体才知道病情,所以叫做形。
所谓神,就是望而知之,耳朵虽然没有听到病人的主诉,但通过望诊,眼中就明了它的变化,亦已心中有数,好象风吹云散,所以叫做神。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一、自然气候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
《针经》上说的气之盛衰,左右偏盛,取上以调下,去左以调右,有余不足,在荥输之间进行补泻。这些变化,都是由于容卫的偏盛、气血虚实而形成的病变。邪气侵入经脉之时,病人的症状怎样?又怎样来治疗?
  病邪侵入了经脉,寒则使血行滞涩,热则使血气滑润流利。治疗时应在吸气时进针,进针时勿使气逆,进针后要留针静侯其气,不让病邪扩散;当吸气时转念其针,以得气为目的;然后等病人呼气的时候,慢慢地起针,呼气尽时,将针取出。这样,大邪之气尽随针外泄,所以叫做泻。
  不足之虚症怎样用补法?答:首先用手抚摸穴位,然后以之按压穴位,再用手指揉按周围肌肤,进而用手指弹其穴位,令脉络怒张,左手按闭孔穴,不让正气外泄。进针方法,是在病人呼气将尽时进针,静侯其气,稍久留针,以得气为目的。当得气时,要好好保护,等病人吸气时候,拔出其针,气不至外出;出针以后,应在其孔穴上揉按,使针孔关闭,真气存内,大经之气留于营卫而不泄,这便叫做补。

二、诊察看邪气
  阻止邪气,使用泻法,须待邪气初到,随即下针。在邪至之前,或在邪去之后用泻法,都是不适时的,非但不能去邪,反使血气受伤,病就不容易退了。
  怎样进行补泻呢?答:应以攻邪为主。应该及时刺出盛血,以恢复正气,因为病邪刚刚侵入,流动未有定处,推之则前进,引之则留止,迎其气而泻之,以出其毒血,血出之后,病就立即会好。
三、三部九候法诊察
 1、正当的诊法
用心审察+用手诊脉:循其三部九候之盛衰而调治+审其左右上下之相合相减:察其病脏。
  2、不正当的诊法
A、攻邪不当:使正气受伤难复、大惑。
B、虚实不明,以邪为正:用针反损正气。
C、用针无义:以从为逆,营卫散乱,正气失而邪气旺。
赖惠平
侠客
侠客
  • UID201901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1
4921楼#
发布于:2016-03-15 22: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平2016年03月15日 《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炙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于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
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阳出气恶心血,刺少阴出气恶心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 。知万物者,谓之一辈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馀食,莫之知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这,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弗近,五实弗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息,观适之变,是渭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徒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
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其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
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凝,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
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行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
何媛
贫民
贫民
  • UID201769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75
4922楼#
发布于:2016-03-15 22:25
39,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3,生活和情志对身体的影响及治疗
(1)求外在享乐,内心痛苦,病于血脉――针或灸
(2)人求欢乐避甚志悦过甚,病于肌肉――针石
(3)生活清苦,情志喜悦,病于筋――热药来熨灸
(4)生活清苦,情志不舒,病于咽喉――草药(5)动作急速常生惊恐,致经络不痛,病发于麻木不仁――按摩手法和内服酒中煮药配合
4,十二经刺血法注意事项
阳明经(多血多气)可出血出气
太阳经(多血少气)可出血,但忌出气(取针时扪针)
少阳经可出气,但忌出血
太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
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
厥阴经可出血,但忌出气
第二十五 宝命全角论篇
1,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水木金火土
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
2,针刺治疗疾病的五大关健
(1)精神专一,教民如何养神之正,神正气足病不生
(2)了解养身之道,教民如何养身,使本强病邪不入
(3)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教民正确认识和恰当使用药
(4)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规范针灸砭石等保健器材制作规格
(5)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教民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之变化。
3,针刺注意事项
(1)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
(2)三部九候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
(3)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从外形为依据
(4)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
(5)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
(6)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
(7)针刺时手法要快,准,穴道也要准。
3,针灸治虚实:虚则补,实则泻
当针下感到经气至,则应慎重掌握,不失时机,运用补泻手法。针刺无论深浅,全在灵活掌握,取穴无论运近,候针取气的穴道是—致的。针刺时要精神专—,心到手到,不为其他事物所分心
4,导引术
(1)由阴引到阳,由阳引到阴。由虚治成实,由实治成虚
(2)近穴取—针,远穴取—针,扎针时,两手—起握。如有—个人肩膀痛。沿着阳明大肠经下来,痛了三天,扎二间,感觉肩髃附近还有点痛,就—手在二间捻针,—手在肩髃补—针。痛没了。
黄帝内经之素问――第二十六篇 八正神明论
1,日月星辰盈亏消长及四时八正之气候与针刺(1)气候温和,日色晴朗――血液流行滑润,而卫气浮于表,血容易泻,气容易行
(2)气候寒冷,天气阴霾――血行也滞涩不畅,而卫气沉于里
(3)月亮初生的时候,血气开始流利,卫气开始畅行;月正圆的时候,则人体血气充实,肌肉坚实;月黑无光的时候,肌肉减弱,经络空虚,卫气衰减,形体独居。
(4)总结:顺着天时而调血气法则――天气寒冷,不要针刺;天气温和,不要迟缓;月亮初生的时候,不可用泻法;月亮正圆的时候,不可用补法;月黑无光的时候,不要针刺
(5)缘由
A,月牙初生时而泻――内脏虚弱
B,月正圆时而补,使血气充溢于表――络脉中血液留滞,重实
C ,月黑无光的时候用针刺――扰乱经气(乱经)
D,阴阳相错,真气与邪气不分,使病变反而深入,致卫外的阳气虚竭,内守的阴气紊乱,淫邪发生
2,古人的经验,必先要知道日之寒温,月之盈亏,四时气候的浮沉,而用以调治于病人
焦艳春
贫民
贫民
  • UID2018773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9
4923楼#
发布于:2016-03-15 22: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3月15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虚邪:四时八节的虚邪贼风。正邪:人在劳累时汗出腠理开,偶尔遭受虚风。正邪伤人轻微。治病必精三部九候。补泻之法:泻法:病人吸气进针,在吸气时进行捻针、插提等泻法,在吐气时出针。泻时,要在正气方盛,月亮方满的时候。补法:病人吐气进针,在吐气时进行捻针、插提等,在吸气时出针。实证泻,虚证补。久病为虚,酸、麻、隐隐作痛,用补法。形:反映于外的体征,体表只能察之概况,因此诊病要四诊合参。神:就是望而知之。通过望诊,明了病情的变化。寸口脉过大,就是邪入。小即邪退。虚证补法:病人呼气将尽时进针,静候其气,留针得气。出针后按揉针孔。治疗时要把握治疗的时机,如有的征候在发作时,是最好的治疗时机。过早、过晚治疗,都会错失时机。补泻以攻邪为主。平脉:男子脉右大左小,女子脉左大右小,从脉象中,可以查知身体之变化。手上查不到,要仔细审察三部九侯的盛衰虚实来调治。
吴静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9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5
4924楼#
发布于:2016-03-15 22:57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申请签到
2016-3-15学习《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者,身无劳也。志苦者,心多虑也。心主脉,深思过虑则脉病矣。脉病者当治经络,故当随其宜而灸刺之。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乐者逸,志乐者闲。饱食终日,无所运用,多伤于脾,脾主肌肉,故病生焉。肉病者,或为卫气留,或为脓血聚,故当用针石以取之。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者,身多劳。志乐者,心无虑。劳则伤筋,故病生于筋。
  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药:形苦志苦,必多忧思,忧则伤肺,思则伤脾,脾肺气伤,则虚而不行,气必滞矣。脾肺之脉,上循咽嗌,故病生于咽嗌。如人之悲忧过度,则喉咙哽咽,食饮难进;思虑过度则上焦痞隔,咽中核塞。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惊者气乱,恐者气下,数有惊恐,则气血散乱而经络不通,故病不仁。不仁者,顽痹 弱也,故治宜按摩以导气行血,醪药以养正除邪。
  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此明三阴三阳血气各有多少,而刺者之出血出气当知其约也。手足阳明多血多气,故刺之者出其血气。手足太阳多血少气,故刺之者但可出其血而恶出其气。总而计之,则太阳厥阴均当出血恶气,少阳少阴太阴均当出气恶血,唯阳明可出气出血。
    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故以四时之法成。
  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病在皮毛,浅而未甚,不早治之,则留淫日深,内着骨髓,故可虑也。
    弦绝者,其音嘶败:凡琴瑟之弦将损绝者,音必嘶败,喻言人之肺气有损,则声音不清也。嘶音西,破声曰嘶。
    夫胃为五脏之本,肺为主气之脏,今以上文三证而复加声哕者,肺亏胃竭,病必危矣。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腑:腑,犹宫府也。人之伤残日久,则形体损败如此,故谓之坏腑。
  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中腑既坏,则毒药不能治其内,短针不能取其外,病不可为而强施针药,徒致绝皮伤肉以败其形,血气争黑以变其色,此皆因循已久,不为早治,故无济也。官能篇曰∶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正此之谓。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能合于阴阳,调于四时,处天地之和以养生者,天必育之寿之,故为父母。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六阴六阳,人亦有六阴六阳,皆相应也。
  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阳进则物盛,阴进则物衰,此天地之虚实也。阳固则神全,阴强则鬼见,此人之虚实也。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水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此以病者之神为言。神者,正气也。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故刺之真要,必先以正气为主。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再定五脏之属,悉九候之诊,得其虚实所在,然后存意于针而用之。,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也。虚病不利于针,故五虚勿近。实邪最所当用,故五实勿远。盖针道难补而易泻耳。
    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郭玉斐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5
4925楼#
发布于:2016-03-15 23: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以热药熨炙。形苦志苦,病生于喉,以百药治之。形带而生恐,经络不通,病发为麻木不仁,以按摩内服酒炖汤药。
多血的经可出血,少血的经不要出血,所谓的气就是下针是要扪针不要出气。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病若先期无症状,侵入体内以致不治,用针去其病治法。有病变时汗流不止,声音嘶哑,打嗝不止胃气已绝,此三种内脏已损,无法治疗。
九野为九宫方位。
虚实补泻之理: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
针治方式:一治神,二养身,三知毒药用药物,四制针石,五知腑脏气血之诊。
下针要掌握时机,穴道要准,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远近若一,导引时两针起动。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天地气很足时不适合治病,天寒地冻不下针,天温下针,月刚升时不要泻,满月时禁用补法,得时而调。虚症不泻,实症不补。实痛拒按,虚隐痛。
九宫天地之风,四时之风为正风,不正之风会受病,直接入脏。
学中医者,先懂针灸。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诊脉之浮沉,调和异常,观察效果。
张亮荧
会员
会员
  • UID2018715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4926楼#
发布于:2016-03-15 23: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03-15《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1、刺法须注意
刺阳明经时可出血出气
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扪针)。
刺少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
刺太阴、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
刺厥阴经可出血,但忌出气。
起针后马上按针口,不让气出来,扪针,过一下再按,是让气出来。

2、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人若汗流不止,打嗝,声音又变,表示胃气已绝,有此三种现象是无治。
天有三阴三阳的六气,人亦有三阴三阳的十二经。天有寒暑的交替,人身上有虚实的变化。能够经历天地阴阳之变化而生存者,乃因不违反四季之变化法则。人能知十二经脉之理法者,则不会为任何邪说影响理智的判断。能知自然中八风的变化,阴阳五行的互相关系,熟于虚实的消长情形,随心所欲的施用针法,不会有误差,这都得依靠了解透澈于自然法则与人体关系,从而明察秋亳,用心体悟方可做到。

3、人体内有形可见的运化过程,绝不出阴阳的范畴。天阳地阴之相合,分为中央与八方,名为九野,分别受四季之影响。月有盈亏,日有长短,天地万物,不可胜数,但其根本所在,仍在虚虚实补泻原理。
木受到金,会被伤伐,火受到水而灭,土遇木而能通达,金遇到火而会熔缺,水遇到土而阻塞,万物都是如此。

4、五种针法
一、治神,教民如何养神之正,神正病不生焉知养身,
二、知养身,使本强病邪
三、知毒药为真,教民运用药物的正确法则。
四、制针石小大,制作针灸器材,使有一定的规格。
五、知府藏血气之诊,教民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之变化。

5、刺法之精神是首先患者与医师必先凝神静气,精神专一,待患者神志已定,再诊察患者的三部九候之脉,再施予刺法,针刺入后,俟各脉病状完全消失,所在症状都消除,这就是内外阴阳都已调和了,切不可以病情的变化为优先处理,如此可以用针轻易的调和人体内的气血。

6、刺虚者要把经气充实起来,刺实者,须待气至而病处渐虚下去。凡经脉之气因针刺而至,则须谨慎的守住,勿令其散失。至于针刺的深浅,决定在临床上施针之人依病人状况而定,近取穴与远远取穴合而为一。针刺时,施术者全神贯注,心无二用的专心完成,这方是万全的针术。
善针者,善导引也。导引由阴引阳,由阳引阴。如肩膀痛,治大肠经,实证,泄二间,留针后在肩头关节处还有个痛点,泄二间同时痛点下针,此为近取穴远取穴各一针。

7、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篇
凡刺法,须顺应日月星辰之移转,四季交替八风之方向,待气定神闲时,方施予刺法。所以天寒冷时, 人体内血亦较凝涩, 阳气易内走,气血就较不流畅,勿施予刺法。
天气暖和时, 人体内血亦缓和流行,气浮于表上, 则不生疑虑的施予刺法。
月始出之时, 血气亦会较流畅, 不施用泻法。
月满时, 人体内气气会达到最充实的阶段,肌肉会坚硬。 不施用补法。
 暗夜无月时,肌肉会减衰,经脉与络脉中血气亦虚,阳气潜藏不出,形体外无固卫的能力, 不施治法。
这就是得到时机来调和血气的正法。依照天理顺序,了解其盛衰时机,依此法来调和气血,心神气定的居患者身侧,待机而动。
若不知此理,在日月始生之时,气血正缓和流行,却给病人用泻法,必令病人脏气虚。
若月满之时,气血充实,却反加补于患者,必致血气四散奔走,以致络脉会有残留之瘀血,此名“重实”,即实上加实也。
月蔽不出,天阳不出,血气真空时,施以治疗,则令病人正气反伤,邪气不去,是名“乱经”。如此一来,造成阴阳相错杂,正气邪气不分,病邪必深入而止之不动,造成外虚内又乱之情况。则外邪就不时的入侵体内,使病情加重。

8、星辰者是控制日月运行的,八正者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
云南—保发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05
  • 粉丝5
  • 关注0
  • 发帖数127
4927楼#
发布于:2016-03-15 23: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2016年3月14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形体安逸但精神苦闷的人,病多发生在经脉,治疗时宜用针灸。形体安逸而精神也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肌肉,治疗时宜用针刺或砭石。形体劳苦但精神很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筋,治疗时宜用热熨或导引法。形体劳苦,而精神又很苦恼的人,病多发生在咽喉部,治疗时宜用药物。屡受惊恐的人,经络因气机紊乱而不通畅,病多为麻木不仁,治疗时宜用按摩和药酒。以上是形体和精神方面发生的五种类型的疾病。
刺阳明经,可以出血出气;刺太阳经,可以出血,而不宜伤气;刺少阳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刺太阳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刺少阴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刺厥阴经,只宜出血,不宜伤气。
第二十五篇 宝命全形论

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
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
岐伯说:一个人的生活,和自然界是密切相关联的。人能适应四时变迁,则自然界的一切,都成为他生命的泉源。能够知道万物生长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条件承受和运用万物。所以天有阴阳,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盛衰。能够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背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弄糊涂了。掌握八风的演变,五行的衰旺,通达病人虚实的变化,就一定能有独到的见解,哪怕病人的呵欠呻吟极微小的动态,也能够明察秋毫,洞明底细。
黄帝道: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更是不可胜数,根据患者微细呵欠及呻吟,就能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请问运用什麽方法,能够提纲挈领,来加以认识和处理呢?
岐伯说: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但人们都弃余不顾,不懂得这些道理。所谓五大关键:一是要精神专一,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黄帝道: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
岐伯说:凡用折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真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洁净而均匀,平心静意,看适当的时间,好象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象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形迹的起落。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黄帝道:怎样治疗虚症?怎样治疗实症?
岐伯说:刺虚症,须用补法,刺实症,须用泻法;当针下感到经气至,则应慎重掌握,不失时机地运用补泻方法。针刺无论深浅,全在灵活掌握,取穴无论远近,侯针取气的扫道是一致的,针刺时都必须精神专一,好象面临万丈深渊,小心谨慎,又好象手中捉着猛虎那样坚定有力,全神贯注,不为其他事物所分心。
第二十六篇 八正神明论

黄帝问道:用针的技术,必然有他一定的方法准则,究竟有什麽方法,什麽准则呢?
岐伯回答说:要在一切自然现象的演变中去体会。
黄帝道:愿详尽的了解一下。
岐伯说:凡针刺之法,必须观察日月星辰盈亏消长及四时八正之气候变化,方可运用针刺方法。
所以气候温和,日色晴朗时,则人的血液流行滑润,而卫气浮于表,血容易泻,气容易行;气候寒冷,天气阴霾,则人的血行也滞涩不畅,而卫气沉于里。月亮初生的时候,血气开始流利,卫气开始畅行;月正圆的时候,则人体血气充实,肌肉坚实;月黑无光的时候,肌肉减弱,经络空虚,卫气衰减,形体独居。所以要顺着天时而调血气。
因此天气寒冷,不要针刺;天气温和,不要迟缓;月亮初生的时候,不可用泻法;月亮正圆的时候,不可用补法;月黑无光的时候,不要针刺。这就是所谓顺着天时而调治气血的法则。因天体运行有一定顺序,故月亮有盈亏盛虚,观察日影的长短,可以定四时八正之气。
所以说:月牙初生时而泻,就会使内脏虚弱;月正圆时而补,使血气充溢于表,以致络脉中血液留滞,这叫做重实;月黑无光的时候用针刺,就会扰乱经气,叫做乱经。这样的治法必然引起阴阳相错,真气与邪气不分,使病变反而深入,致卫外的阳气虚竭,内守的阴气紊乱,淫邪就要发生了。
黄帝道:星辰八正观察些什麽?
岐伯说:观察星辰的方位,可以定出日月循行的度数。观察八节常气的交替,可以测出异常八方之风,是什麽时候来的,是怎样为害于人的。观察四时,可以分别春夏秋冬正常气候之所在,以便随时序来调养,可以避免八方不正之气候,不受其侵犯。假如虚弱的体质,再遭受自然界虚邪贼风的侵袭,两虚相感,邪气就可以侵犯筋骨,再深入一步,就可以伤害五脏。懂得气候变化治病的医生,就能及时挽救病人,不至于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说天时的宜忌,不可不知。
黄帝道:讲得好!关于取法于星辰的道理,我已经知道了,希望你讲讲怎样效法于前人?
岐伯说:要取法和运用前人的学术,先要懂得《针经》。要想把古人的经验验证于现在,必先要知道日之寒温,月之盈亏,四时气候的浮沉,而用以调治于病人,就可以看到这种方法是确实有效的。
罗红灵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7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3
4928楼#
发布于:2016-03-15 23: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40集心得
得的病症与四时不符,例,热天得寒症,寒天得热症,病都会比较重。
摸脉看诊,注意气候的寒温,月的盈亏,以察脉中气之沉浮,调和异常。
虚邪,外来的,不合于八正风之异常风向。人生病的始因。人在出汗后肌肉毛孔开,风至,伤人皮表,上工即已察觉病邪始入而施治。
庸医则因不知三部九候脉相互间的得失,得在病重时才察觉。


泻法,等待时机,气盛正气方至,气定神闲方可下针,吸气时入针,呼气出针。
补法,吐气时进针,使气不往外散,吸气时再做插提。做完补泻后,吸气时气往身体走,再拔针出来、扪针。。
形与神,形是外形,诊治时不看病人的脸色,只摸脉,却又不知病之所在,发展如何,为形。
神,神是内在,神志。专注于色脉同诊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内发的疾病,脉气盛衰,左右变换,上部穴道调下部盛衰,左侧气血调右侧盛衰。过与不及之气利用荣穴输穴做补泻。
外邪侵入人体十二经脉,都是表症,如扭伤,伤寒。若为寒邪,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浊气不降反升。因体虚外邪入内,邪顺脉气行至寸口手脉位,脉大则邪至。用泻的手法。
不足之症,如病人会麻木,酸,隐隐作痛,久病为虚,都要用到补的手法。揉按穴道,切开脉,呼气尽时下针。气至时,吸气时出针。
候气,等病气到了时才下针。若发现络上有淤血时要把它放掉


常人,男子右脉大于左,女子反之。如在手上查不到脉,在其三部九候脉查之,头面部与手脚上脉速必须一样。如脉速不一,忽大忽小,则其经有问题。
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929楼#
发布于:2016-03-16 00: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3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天包含万物,地又承载万物,其间孕育了世上一切生物,而其又以人为最贵。人禀受天地之精华,按照四季循环的自然法则而生成,不断重复的生、长、收、藏四大功能,即令王侯庶民每人都有愿望,希望一生中都不至患病。但很多疾病,常没有表症,人们不知何时疾病已入侵体内,日久病深,常附着在骨髓上,以致不治。若用针去其病,不知可有好的方法吗?
咸味重的水,放在器皿中,其外壁会有湿气渗出,将断的琴弦,会发出嘶浊的败音(生病时,声音就变了)。春季树木兴发茂盛,是因为此树在冬季有收藏许多养份而致。病已深重的,病人会发出打嗝儿或噫气,表示胃气已绝。人若有此三种现象,就是内臓已然损壤,再强的药亦无法治疗,治疗只会增加皮肤损伤,肌肉消弱,以致腐败殆尽,无法挽救。例如-肝病:脸青色,暗黄(木克土),如果治的变成黑色,就是反逆,就治不好了。
人会生病是逆天地之行才会生病。人的生命,受制在天地之间,天阳地阴相合而生成“人”,人能不违反天地四季之运行,则天地会像父母一样对待你。能知万物发生之大道的人,名叫“天子”,犹天之子一样。
天有三阴三阳的六气,人亦有三阴三阳的十二经。天有寒暑的交替,人身上有虚实的变化。能够经历天地阴阳之变化而生存者,乃因不违反四季之变化法则。人能知十二经脉之理法者,则不会为任何邪说影响理智的判断。能知自然中八风的变化,阴阳五行的互相关系,熟于虚实的消长情形,随心所欲的施用针法,不会有误差,这都得依靠了解透澈于自然法则与人体关系,从而明察秋亳,用心体悟方可做到的。
人体内有形可见的运化过程,绝不出阴阳的范畴。天阳地阴之相合,分为中央与八方,名为九野(九野称为九宫: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中央),分别受四季之影响。月有盈亏,日有长短,天地万物,不可胜数,但其根本所在,仍在虚实。
虚实补泻之理:
金克木:木受到金,会被伤伐;水克火:火受到水而灭;木克土:土遇木而能通达;火克金:金遇到火而会熔缺;土克水:水遇到土而阻塞会停止,万物都是如此的,无法一一尽述。
针法可公布给天下的有五种,今人民居盛世只知如何暖衣饱食,对于此类学术已无法尽知了。
(一)治神,教民如何养神之正,神正病不生焉。
(二)知养身,教民如何养身,使本强病邪不入焉。
(三)知毒药为真,教民运用药物的正确法则。
(四)制针石小大,制作针灸器材,使有一定的规格。
(五)知府藏血气之诊,教民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之变化。
以上五法能确实建立,人人都知何时当先用何法。观今世之刺法,但知虚证用补法,实满者用泻法,人人都仅止于此。如果知顺应天,则地必随之更动,和顺之速如石落地响声随起一样,针法之立竿见影在此。道中本无鬼神之分,只是它是一贯的,从未改变过的。
歧伯回答道,刺法之精神是首先患者与医师必先凝神静气,精神专一,患者神志已定,再诊察患者的三部九候之脉,然后再施予刺法,针刺入后,各脉病状完全消失,所在症状都消除,这就是内外阴阳都已调和了,切不可以病情的变化为优先处理,如此可以用针轻易的调和人体内的气血,方可施术于他人。
人的病分虚实。得五虚的病人,切勿任意施用补法,对五实的病人勿避而远之,不敢接近。医者须凝心静气,掌握患者气之动向,抓住时机,间不容瞬的施予针刺,如此针术的运用方可出神入化,好象完全无我的存在一样,其至微至妙无法形容。气聚之时,好象乌鸦一样不知从何而来都聚在一起,气散之时,则如群鸟四散飞走一样的快速。因此针的运用,好象拉满的石弓一样,时机至时,立刻发射,抓住时机是唯一致胜的要诀。扎针是穴道要准,要掌握好时机。
导引术:善针者善导引,导引就是由阴引到阳,由阳引到阴。
刺虚者,须让经气至且充实起来,治到实;刺实者,须让经气至而病处渐虚下去。凡经脉之气因针刺而至,则须谨慎的守住,勿令其散失。至于针刺的深浅,决定在临床上施针之人依病人状况而定,近取穴与远远取穴合而为一,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举例:肩膀痛痛在大肠经,新痛,下针二间让经气散掉就好了。若下二间后那一点还痛,气哽到哪里,一手肩髃平补平泻一手二间捻针做泻法。这就是导引术)。针刺时,须如临深渊一样的小心谨慎。手如握住老虎一般不使其伤人。施术者全神贯注,心无二用的专心完成,这方是万全之针术。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用针之术,法天地之阴阳,配合日月星辰。
气实,气血很足的时候不是治病的时机,例如肺气很实,病气很强时,正气是虚的,这时泻实泻不掉反而会把正气泻掉,所以扎针要掌握好时机。白天温热时下针,天气冷不适合下针,不适合下针时可以用处方。晚上下针要看月亮走向。在时机不对时下针会让经气乱。针刺原则:遇到虚症不泻,遇到实症不补。虚:就是没有力,隐隐作痛;实:就是有阳亢的现象,如长东西,大小便不出,实症产生的痛都是拒按。
凡刺法,须顺应日月星辰之移转,四季交替八风之方向,俟气定神闲时,方施予刺法。所以当天气温暖日正当空之时,人体内血亦缓和流行,气浮于表上,此时血易动,气也易行。天气寒冷,日蔽云中,则人体内血亦较凝涩。阳气易内走,气血就较不流畅。月亮刚出来的时候,血气亦会较流畅,月满之时,人体内气气会达到最充实的阶段。肌肉会坚硬。暗夜无月时,肌肉会减衰,经脉与络脉中血气亦虚,阳气潜藏不出。形体外无固卫的能力,因此须看准天时,来调和患者的血气,才是正确的。所以天寒冷时,勿施予刺法;天气暖和时,则不生疑虑的施予刺法。月始出之时,不施用泻法;月满时,不施用补法,月受蔽不出时,不施治法。这就是得到时机来调和血气的正法。吾人能依照天理之顺序,了解其盛衰之时机,依此法来调和气血,心神气定的居患者身侧,待机而动。
若不知此理,在日月始生之时,气血正缓和流行,却给病人用泻法,必令病人脏气虚。
若月满之时,气血充实,却反加补于患者,必致血气四散奔走,以致络脉会有残留之瘀血,此名“重实”,即实上加实也。例如便秘时还用补法就是重实。
月蔽不出,天阳不出,血气真空时,施以治疗,则令病人正气反伤,邪气不去,是名“乱经”。
如此一来,造成阴阳相错杂,正气邪气不分,病邪必深入而止之不动,造成外虚内又乱之情况。则外邪就不时的入侵体内,使病情加重。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4930楼#
发布于:2016-03-16 00:48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03-14《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续:
1、五形和五志所主之病,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疗上选择针或灸。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用针或砭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须用热药來熨敷。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喉,用百药治之。形数惊恐(动作急且常惊恐),经络不通,易生麻木不仁病症。治疗上用按摩和用酒煮药。
2、针刺的注意事项:刺阳明经可以出血出气。因阳明经多血多气。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不可出气,因太阳经多血少气。刺少阳经时可以出气但不可出血,因少阳经多气少血。刺太阴经时可出气但是忌出血,因太阴经多气少血。刺少阴经可出气忌出血,因少阴经多气少血。刺厥阴经可出血,但忌出气,因厥阴经多血多气。忌出气之经络在起针时可采用扪针(即把针眼按住)。
宝命全角论篇二十五
1、怎样从病之始探查疾病?通过望、闻来诊断。咸味重的水,放在器皿中会有湿气渗出,将断的琴弦会发出嘶浊的败音。春天的树长得茂盛是在冬天吸收很多养分。人身上会出现各种症状,好的医生马上就能察觉,如果出现汗流不止,声音嘶哑,当病人有打嗝或噫气表示胃气以绝。人若有此三症,内脏已损坏,再强的药亦无法治疗,治疗只会增加皮肤损伤。人逆天地四时而病或死,人顺天地四时而生。补泻的道理,木太旺用金去砍,火太旺用水来救,心脏有病用肾水來治疗。土太盛需要木来克土,有木土不会流失,木太过又会过多的吸收土的养分。金遇到火会熔缺,火大伤肺。水遇到土而堵塞,治水会强土,所以水的問題用土治疗。万物都是如此,万变不离其宗。
2、针刺的步骤:现今只知道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如顺天而动,针法是立竿见影;医生和病人首先都要凝神静气,精神专一,神智稳定,然后诊脉施于针刺。针法有五种:治神,教人养神;知养身,教人养身强体使病邪不入;知毒药真伪,教人会用药;制针石大小,制作针灸器材的规格;知府藏血气,教民诊断五脏六腑气血变化。
3、五实和五虚的病人基本上为不治之症,但是如果五虛的病人尚能吃饭且消化吸收,就有治愈的可能。五实的病人能够发汗就有可能治愈。导引术善针者善导引,治病时先辨阴阳,由病情而定,由阴引到阳,由阳引到阴。下针时,病人是虚证,一定要他气充实起来,病人是实证,一定要想办法让他经气虚掉。等经气到后,深浅由你定。导引术是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如肩膀痛在手阳明大肠经,痛三天,下对侧的二间后痛立消,如尚有痛的,在痛的部位肩髃穴下针,两手同时,肩髃穴平补平泻,二间穴泻;施针者必须心神专一,感到气在走,经络通了才能起针。
八正神明论二十六
1、针刺之法则是要配天地阴阳,配合日月星辰。当气实时,不是治病的时机,如肺气很实时,不仅泻不掉病气,还会泻掉正气。等气衰正气回来时才能泻。满月时,气实,肌肉坚硬。天寒地冻时禁针。刮风下雨不针。月亮初升无泄。月满无补。月亮蒙蔽不出时勿针。天气晴朗下针时机最好。脏虚:气刚开始时泻为虚,不要用泻法,会出现加倍虚。遇到虚证不泻。虚证表现为无力,隐隐作痛、喜按等。乱经:阴阳相错,病就更深或停滞不前。
2、星辰是控制日月运行,八正者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天地八节司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面各节之风向。正风即季节中应吹之风,如遇到风向与节气不一致时,即为邪风,易于重病,这种虚邪会直接入脏,人需避之。如医师能察知其入体内,即去除病邪,病必不入五脏。
胡林波
贫民
贫民
  • UID2017752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2
4931楼#
发布于:2016-03-16 06: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心得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外面刚健,里面很危险,即乾坎卦,(会有诉讼官司)病在血脉,治疗宜针灸。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外健内健,乾乾卦。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外险内健,坎乾卦,屈伸不利是筋的问题,药煮好后外敷。
      形苦志苦,病生咽嗌,治之以百药。外险内险,坎坎卦,二重险,多事不顺,故病咽嗌。治疗用百药。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即用酒熬药。
      这是五种形志产生的病态。
      阳明经多血多气,出气血都可以,太阳经多血少气,可出血不可出气,要扪针,少阳经可出气不可出血,太阴可出气不可出血,少阴可出气不出血,厥阴经出血不出气。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病在表时看不到,但身上会有症状体现出来,如汗出不止,声音变掉,四肢头面应光鲜润泽,身体有病,马上会有症状出现,病深时,会有打嗝的症状出现。
      病人是违反天地的道理,才会生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气之理,就不易生病。
虚实补泄的道理
       木太旺就用金去伐,火太旺用水去灭,土太旺用木来疏,金太旺用火,水太旺要治水强土。
     针刺之道,变化很多,不易了解。
五法: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生,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只知虚则补之,实则泄之是不够的。
      但凡刺者,必先治神,病人与持针者都应平心静气,方可下针。
      五实之证,如吃不下拉不出,可用汗法,有大小便出,可治。五虚之证,如吃不下又下利,可吃下米汤又止利,可治。
       下针时,要掌握时机,穴位要准。
治虚实之法:
       治虚时要治到气至而实,治实时要治到气泄而虚。
       经气到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小心翼翼心无旁骛。
导引术:
       例如肩膀痛,新病,下针肩髃,二间,治疗后还有一点痛,应两手持两穴之针,同时做补泄,术者要心神如一。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用针的原则
       邪气足时,不是治病的时机。例如,肺气很强时,身体很虚,下针泻不掉。
      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天温地明则阳气盛,人体血气也一样,故宜泻血,天寒地冻,人血凝滞而卫气沉,不宜刺。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应天时,而调血气也。
     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气虚),月满无补(此时气太实),月郭空无治(真气虚邪气不去),是谓得时而调之。
     虚证不泻,实证不补。
     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气刚开始动时不可泄,会加倍虚。
     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
     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要知古法,必先知《针经》,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可察病之始,而调之于身。
@教官-徐州-杨诚
丁伊
会员
会员
  • UID2018193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9
4932楼#
发布于:2016-03-16 07: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寒得寒症,热得热症是正常的。寒热反过来病就比较重,如天冷得热症,天热得寒症,这是不合时节的,病比较重。人受天地之间所影响,如夏天,很热摸到的是冬天的脉是病态,摸脉看症注意春夏秋冬四季就够了。
        “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之其情,莫见其形。”虚邪,是外来的,是不合于八正风的异常风向,造成人生病的始因。正邪,从里面发出的病,有时亦伤于八正风。劳力时大量出汗,肌肉毛孔出汗,正逢风至,伤人微弱。
        治病要在病邪始入之时,已开始动手,先查三部九侯的脉,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三部九侯之脉,乃为人体的门户一样,即使外表上不见其病症,而仍可由此察出病邪之所在也。
        泻法:须等待时机,气盛正气方至,月之方满时,日之方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针,等几秒钟再按针孔。
        补法:吐气时进针,使气不往外散,吸气时插提,做完补泻后,吸气时气往身体走,再拔针,扪针。
        形与神:形是外形,神是内在,神志。看病,不看病人脸色,只摸脉是只有形没有神,一定要色脉同诊。眼不知观察病人的神色,只问何处有症状,再按照疼痛部位来决定在何处;按三部九侯之脉,不知病之所在,不知其发展如何,就是“形”。神,能掌握治病的神,就是能很专注的听病人讲话,问诊,知道抓重点。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病在十二经络上,大部分是表症,天地间的邪气从外进入人体经脉时,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形成淤血块;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乘机而入体内,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一样。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也,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则表示邪至,小则脉平缓则平安。外邪之行并无常规亦无定处,不可以手寸部之脉来决定病邪之在阴或阳。检查三部九侯之脉,知病邪之气于何处,提早阻断其行进之路,以遏制病邪之蔓延。
        “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吸气时入针,不可令患者气逆,完全采取自然呼吸,再静针久留体内,如此可阻止病邪散布。再吸气时捻针,至气充盈时止,欲起针时须呼气至尽头时,乃出其针,如此邪气必出尽就是泻。
        “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先用指按穴道前后循经移动,再用指甲切压穴位使血脉避开,利用指节来弹揉穴位,两指尖夹住穴位之皮肤,如此可防止针进入时产生正气外泄,然后等患者呼气将尽时进针,静候气至,如侍候贵人一样的守在其侧,不论时间之长久,气充盈时,就会产生自卫能力,再等病人吸气时出针,可令正气不外泄,散布在不足之处,再按揉针孔,使之尽合,如此可令正气存于体内,不再外散,这就是补。气到,针周围皮肤为粉红色,气来的越大,粉红色越大,身体越好,粉红色越大。针扎进去,半天有一点粉红色,则身体很虚。如针扎进去那样,取针时还那样,则极虚。
        “邪去络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
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4933楼#
发布于:2016-03-16 08: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人但求外在之享乐,而内心痛苦,此令病生于血脉,治法在针与灸上。人求欢乐避甚志悦过甚,则病生于肌肉,治疗以针石之术。人在生活上清苦但情志喜悦,此易生病于筋,则须以热药来熨炙。人生活清苦情志不舒,病易生于咽喉,治之则以百种草药。动作急速常生惊恐,以致经络不通,病发为麻木不仁,其治以按摩手法内服酒炖汤药(用酒熬药,使药力发散更快),这是五种形、志所生之病也。
用刺法时须注意,刺阳明经时可出血出气(因其多血多气),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刺少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太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但忌出气。
 

第二十五篇:宝命全形论
天包含万物,地又承载万物,其间孕育了世上一切生物,而其又以人为最贵。人禀受天地之精华,按照四季循环的自然法则而生成,不断重复的生、长、收、藏四大功能,即令王侯庶民每人都有愿望,希望一生中都不至患病。但很多疾病,常没有表症,人们不知何时疾病已入侵体内,日久病深,常附着在骨髓上,以致不治。若用针去其病的方法。
咸味重的水,放在器皿中,其外壁会有湿气渗出,将断的琴弦,会发出嘶浊的败音。春季树木兴发茂盛,是因为此树在冬季有收藏许多养份而致。病已深重的,病人会发出打嗝儿或噫气,表示胃气已绝。人若有此三种现象,就是内臓已然损坏,再强的药亦无法治疗,治疗只会增加皮肤损伤,肌肉消弱,以致腐败殆尽,无法挽救。如肝病,本来脸色发青带黄,治疗后变黑色,水生木,表示逆气而走,无法医治。

人的生命,受制在天地之间,天阳地阴相合而生成“人”,人能不违反天地四季之运行,则天地会像父母一样对待你。能知万物发生之大道的人,名叫“天子”,犹天之子一样。人体生病是因为病人逆阴阳而至。
天有三阴三阳的六气,人亦有三阴三阳的十二经。天有寒暑的交替,人身上有虚实的变化。能够经历天地阴阳之变化而生存者,乃因不违反四季之变化法则。人能知十二经脉之理法者,则不会为任何邪说影响理智的判断。能知自然中八风的变化,阴阳五行的互相关系,熟于虚实的消长情形,随心所欲的施用针法,不会有误差,这都得依靠了解透彻于自然法则与人体关系,从而明察秋毫,用心体悟方可做到的。
 
九野九宫
人体内有形可见的运化过程,绝不出阴阳的范畴。天阳地阴之相合,分为中央与八方,名为九野,分别受四季之影响。

补泻之道
月有盈亏,日有长短,天地万物,不可胜数,但其根本所在,仍在虚实,说明虚实补泻之理:
木受到金,会被伤伐,火受到水而灭,土遇木而能通达,金遇到火而会熔缺,水遇到土而阻塞,万物都是如此的,无法一一尽述。

针法可公布给天下的有五种,今人民居盛世只知如何暖衣饱食,对于此类学术已无法尽知了。
(一)治神,教民如何养神之正,神正病不生焉。
(二)知养身,教民如何养身,使本强病邪不入焉。
(三)知毒药为真,教民运用药物的正确法则。
(四)制针石小大,制作针灸器材,使有一定的规格。
(五)知府藏血气之诊,教民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之变化。
以上五法能确实建立,人人都知何时当先用何法。观今世之刺法,但知虚证用补法,实满者用泻法,人人都仅止于此。如果知顺应天,则地必随之更动,和顺之速如石落地响声随起一样,针法之立竿见影在此。道中本无鬼神之分,只是它是一贯的,从未改变过的。
 
刺法之精神是首先患者与医师必先凝神静气,精神专一,俟患者神志已定,再诊察患者的三部九候之脉,然后再施予刺法,针刺入后,俟各脉病状完全消失,所在症状都消除,这就是内外阴阳都已调和了,切不可以病情的变化为优先处理,如此可以用针轻易的调和人体内的气血,方可施术于他人。

五实五虚
人的病分虚实。得五虚的病人,切勿任意施用补法,对五实的病人勿避而远之,不敢接近。医者须凝心静气,掌握患者气之动向,抓住时机,间不容瞬的施予针刺,如此针术的运用方可出神入化,好象完全无我的存在一样,其至微至妙无法形容。气聚之时,好象乌鸦一样不知从何而来都聚在一起,气散之时,则如群鸟四散飞走一样的快速。因此针的运用,好象拉满的石弓一样,时机至时,立刻发射,抓住时机是唯一致胜的要诀。
 
引导术:善针者,善导引也
刺虚者,须俟气至且充实起来,刺实者,须俟气至而病处渐虚下去。凡经脉之气因针刺而至,则须谨慎的守住,勿令其散失。至于针刺的深浅,决定在临床上施针之人依病人状况而定,近取穴与远取穴合而为一,两针齐动。针刺时,须如临深渊一样的小心谨慎。手如握住老虎一般不使其伤人。施术者全神贯注,心无二用的专心完成,这方是万全之针术。


第二十六篇:八正神明论
用针之术,必有其法则,法天地之阴阳,配合日月星辰。
【观念】气很足的时候,不是治病的时机。如病气很实的时候,正气很虚,如果此时采泻法,反而会泻掉正气。天寒地冻的时候不要下针;月初升的时候,为气上升的时候,不能用泻法。

凡刺法,须顺应日月星辰之移转,四季交替八风之方向,俟气定神闲时,方施予刺法。所以当天气温暖日正当空之时,人体内血亦缓和流行,气浮于表上,此时血易动,气也易行。天气寒冷,日蔽云中,则人体内血亦较凝涩。阳气易内走,气血就较不流畅。月亮刚出来的时候,血气亦会较流畅,月满之时,人体内气气会达到最充实的阶段。肌肉会坚硬。暗夜无月时,肌肉会减衰,经脉与络脉中血气亦虚,阳气潜藏不出。形体外无固卫的能力,因此须看准天时,来调和患者的血气,才是正确的。所以天寒冷时,勿施予刺法;天气暖和时,则不生疑虑的施予刺法。月始出之时,不施用泻法;月满时,不施用补法,月受蔽不出时,不施治法。这就是得到时机来调和血气的正法。吾人能依照天理之顺序,了解其盛衰之时机,依此法来调和气血,心神气定的居患者身侧,待机而动。

若不知此理,
[藏虚]在日月始生之时,气血正缓和流行,却给病人用泻法,必令病人脏气虚。
[重实]若月满之时,气血充实,却反加补于患者,必致血气四散奔走,以致络脉会有残留之瘀血,此名“重实”,即实上加实也。
[乱经]月蔽不出,天阳不出,血气真空时,施以治疗,则令病人正气反伤,邪气不去,是名“乱经”。如此一来,造成阴阳相错杂,正气邪气不分,病邪必深入而止之不动,造成外虚内又乱之情况。则外邪就不时的入侵体内,使病情加重。

九宫释九风、虚邪与正邪、下工案例
九宫:八风+中风=九风,上工在病之始即知病而治

星辰与八正,星辰之法度
星辰者是控制日月运行的,八正者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天地八节司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各节之风向。正风即季节中所应吹之风,如遇方向不对之风,即为邪风,这是以时节来判断风之正邪。四时乃分春夏秋冬,这是天气正常变化所在,利用四季的变化来调和生、长、收、藏之功。凡八风中属于不正常之风,人须避之勿违逆它必伤五脏。如医师能适时察知其入体内,即去除病邪,则病必不入五脏之中,不会造成大害了。故有云:天忌之期,人不可不知也。
若要效法古者,首先须了解“针经”。(中医要先学针灸)透彻了解之后,再来试验“针经”于患者。先知道每日气候的寒温,月的盈亏,用此来诊察经脉中气之浮沉,调和其异常,观察其是否立有效果。常人表面上看不出气血之盈亏,体内病邪之所在,唯有高明之医师(上工)可察出。再利用天日之温差,月夜之盈亏,四季之常规,互相参考且合而为一的施用正确的方法来调和,高明的医师,常于病人尚未显出现症状时,已事先察觉出病之所在,这就是“观之冥冥”。能通达此理的人,方可将医术传之后世。这是明医与庸医之所别也。庸医无法感受其间微妙之处,即令见也见不到,尝之也不知其味,好像神佛一样,不易察觉其真实存在,故亦曰“冥冥”。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934楼#
发布于:2016-03-16 08: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第二十五篇    宝命全形论
天包含万物,地又承载万物,其间孕育了世上一切生物,以人为最贵。人禀受天地之精华,按照四季循环的自然法则而生成,不断重复的生、长、收、藏,王侯庶民每人都有愿望,希望一生中都不至患病。但很多疾病,常没有表症,人们不知何时疾病已入侵体内,日久病深,常附着在骨髓上,以致不治。
咸味重的水,放在器皿中,其外壁会有湿气渗出。将断的琴弦,会发出嘶浊的败音。春季树木兴发茂盛,是因为此树在冬季有收藏许多养份而致。病已深重的,病人会发出打嗝儿或噫气,表示胃气已绝。人若有此三种现象,就是内脏已损坏,再强的药亦无法治疗,治疗只会增加皮肤损伤,肌肉消弱,以致腐败殆尽,无法挽救。
人的生命,受制在天地之间,天阳地阴相合而生成“人”,人能不违反天地四季之运行,天地会像父母一样对待你。能知万物发生之大道的人,名叫天子。天有三阴三阳的六气,人亦有三阴三阳的十二经。天有寒暑的交替,人身上有虚实的变化。能够经历天地阴阳变化而生存者,因不违反四季变化法则。人能知十二经脉理法者,则不会为任何邪说影响理智的判断。能知自然中八风的变化,阴阳五行的互相关系,熟于虚实的消长情形,随心所欲的施用针法,不会有误差,这都得依靠了解透澈于自然法则与人体关系,从而明察秋亳,用心体悟方可做到的。
天地分九野,即九宫,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中宫。
补泻的道理是木太旺就用金去伐,火太旺用水去灭,土太盛用木去疏通,金太盛用火,水太盛用土固。
针刺五法,治神,通晓养生方法,掌握药物特性,准备合适的砭石工具,掌握诊断疾病的方法。只知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不够的。
针刺要领
1).要全神贯注,观察五脏虚实、查明三部九候脉的变化,才可以用针。也要让病人平心静气。医生要神到。
2).看有无真脏脉,有无五脏败绝的现象,内外形气的一致性,不能只看外形,还要掌握经脉气血往来情况,才能用针。
3).针刺时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得气后马上起针,只要病人来看病,要及时治疗,不能拖延。用针时精神专一,穴道要准,手法要准,掌握虚实补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一个人肩膀痛,手阳明大肠经痛二三天,是实证,下子穴二间,气散掉就会好。治疗后仍感觉肩关节有一点点疼痛,这是少阳,因为是开合之处,就在肩髃处痛点下针,平补平泻,二间的针一起做捻转泻法。(即远近络一)医生一定要心神专一,就可以感觉到气。
五实五虚及治疗
脉盛是心实,皮热是肺实,腹胀是脾实,大小便不通是肾实,心中昏闷神志不清是肝实。五脏邪气过盛是五实。用汗法,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身体汗出、大小便通畅,反映邪气已经有了外出的通道,五实可以痊愈。
脉细是心虚,皮寒是肺虚,气少是肝虚,大小便失禁是肾虚,不能饮食是脾虚。五脏正气衰弱是五虚。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吃下浆粥,胃气渐渐恢复,大便泄泻也能停止,正气不再损失,五虚可痊愈。
第二十六篇  八正神明论
针刺的方法
必须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和季节气候的变化,以确定是否以针刺,用什么针法,然后再进行针刺。如果方法不正确,可能造成人体阴阳错乱,正气邪气不能分清,从而邪气停留在体内,体表阳气虚衰,体内阴气混乱,病邪乘机危害人体。
气候温和,天气晴朗时,人体血行流畅,卫气运行于人体表,不要用灸法,否则伤人体的阴精。
天气寒冷,阴云蔽日时,人体血行不畅,卫气沉伏在人体内,不要用刺法,否则伤人体阳气。
月亮初生时,人体血液开始充盈,肌肉坚实有力,不要用泻法,如果用泻法会使内脏受伤,叫做重虚。
月亮正圆时,人体气血充实强盛,肌肉坚实有力,不要用补法,如果用补法会使气血过分外溢,造成络脉血液留滞。可以开药,得时而调。
月黑无光时,人体肌肉瘦弱无力、经络空虚,卫气衰弱,气血衰弱,不要用刺法,如果用针刺,会使经脉中气血紊乱。
病气很实,正气很虚的时候不要泻病气,会把正气一起泻掉。要等到正气回头、病气开始虚的时候泻病气。
脏虚,太阳月亮刚升的时候,气开始动的时候、气不饱的时候不可以泻,如果泻,就是脏虚。如果脏器虚、有虚证的时候不能用泻法,否则会让脏更虚。
重实,满月的时候,气血很充足的时候,不可以用补法,否则实证会更盛。例,便秘时不可以补,否则便秘更厉害,会更实。
乱筋,虚证不用刺法,否则经脉气血紊乱,病气会更深。时间不对不可下针。
遇到虚证不泻,遇到实证不补。
虚实:实则拒按,虚则喜按,新病为实,久病为虚,实症痛,实中带虚痛多酸少,虚中带实酸多痛少,虚症纯酸,实脉即脉按得越重越强,虚脉刚开始按很大,按下去没有脉。
天地之风按四季正常风向吹的风是正风,如春天东南风,冬天刮西北风,如果不按四季正常风向吹的风是不正的风,春夏交接时吹西北风,不正的风一吹就会入脏、会很深,人会受病。这是天忌,即节气的忌讳。
天地有东南(弱风) 、南(大弱风)、西南(谋风)、东(婴儿风)、中、西(刚风)、东北(凶风)、北(大刚风)、 西北(折风)。
观察八个节气的正常交替,可以测定八方异常的风邪是什么时候来的。
观察四时,可以分清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以便按照时序的变化进行调理保养。
结合四时阴阳变化观察疾病,进而掌握疾病,并治疗疾病。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