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4935楼#
发布于:2016-03-16 08: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黄旭红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1.常态:寒得虚症,热得热症
2.寒热反过来病就比较重,如天冷的热症,天热得寒症,这是不合时节的,病比较重。人受天地之间所影响,如夏天,很热摸得是冬天的脉是病态,在实际注意春夏秋冬四季就够了。
3.虚邪,是外来的,不合于八正风的异常风向,造成人生病的使因。<正邪,从里面发出的病,有时亦伤于八正风。治病要在病邪始入之时,已开始动手,先查三部九侯的脉,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
4.三部九侯之脉,乃为人体的门户一样,即使外表上不见其病症,而仍可由此察出病邪之所在也。
二、补泻
1.泻法:须其方盛之时用之,如气之方盛,月之方满时,日之方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等。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针,等几秒钟再按针孔。
2.补法必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补之时机。吐气时进针,吸气时拔针,扪针。
三、形神
看病,不看病人脸色,只摸脉是只有形没有神,一定要色脉同诊。眼睛要看病人。1、形,外形,眼不知观察病人的神色,只问何处有症状,再按照疼痛部位来决定在何处;按三部九侯之脉,不知病之所在,不知其发展如何,就是“形”。
2.神 能掌握治病的神,就是能很专注的听病人讲话,问诊,知道抓重点。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一、邪气从外进入人体经脉的症状
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乘机而入体内,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一样。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也,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则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外邪之行并无常规亦无定处,不可以手寸部之脉来决定病邪之在阴或阳。检查三部九侯之脉,知病邪之气于何处,提早阻断其行进之路,以遏制病邪之蔓延。1、泻:吸气时入针,不可令患者气逆,完全采取自然呼吸,再静针久留体内,如此可阻止病邪散布。再吸气时捻针,至气充盈时止,欲起针时须呼气至尽头时,乃出其针,如此邪气必出尽。
2、补:先用指按穴道前后循经移动,再用指甲切压穴位使血脉避开,利用指节来弹揉穴位,两指尖夹住穴位之皮肤,如此可防止针进入时产生正气外泄,然后等患者呼气将尽时进针,静候气至,如侍候贵人一样的守在其侧,不论时间之长久,气充盈时,就会产生自卫能力。再等病人吸气时出针,可令正气不外泄,散布在不足之处,再按揉针孔,使之尽合,如此可令正气存于体内,不再外散。气到,针周围皮肤为粉红色,气来的越大,粉红色越大,身体越好,粉红色越大。针扎进去,半天有一点粉红色,则身体很虚。如针扎进去那样,取针时还那样,则极虚。
三、候气 邪入于人身,其始必在络脉上,邪不去,则会再深入经脉。再不治,邪就进入血脉之中,但邪会令人生寒或生热,反应症状尚未明显之前,其脉气会如波涛之涌起,时来时去,没有一定的常规。从三部九侯之脉来察知其病邪将至之经脉,利用针去邪气,但不可在邪气最盛之时,用泻法来去它。人体内的眞气就是经脉之气,若经之气太虚弱,病邪炽盛,泻之必伤正气。一旦体力消损无法立时恢复,病邪必又跟进,造成病邪更深留体内不去;病邪已离此经又进入其它地方了,切不可追击此原病邪所在之经。要把握时机的在邪气刚至未盛时,迅速下针利用泻法。治病要讲时机:痛时下针,不痛不下针。病气到的时候下针,内科病同理,如胃痛时吃药。
四、补泻作用 攻邪。就是补泻。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淤血堵到一定要先把淤血去掉,在经络上放血。在内脏有淤血,开处方去血。
男子:脉右>左,为平人。
女子:脉左>右
丁保华
贫民
贫民
  • UID2018829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5
4936楼#
发布于:2016-03-16 08:19
@-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丁保华申情签到        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学习心得
1情志造成的病症及治法;一但求外在亨乐,而内心痛苦,病生于血脉,用针或灸治疗。人求欢乐避甚志悦过甚,病于肌肉,以针石治疗。人在生活上清苦但情志喜悦,生病于筋,以热药来熨灸。人生活清苦,情志不舒,病易生于咽喉,以草药治之。动作急速常生惊恐,以致经络不同,病发为麻木不仁,以按摩手法和内服酒炖汤药配合治疗。2十二经络用刺法事项:刺阳明时可出血出气。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刺少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太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但忌出气。3针刺五大关健:〈—〉精神专—。〈二〉要了解养生之道。〈三〉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针刺时手法要快,准,穴道也要准。针灸治虚实:虚补实泻。导引术:近穴取—针,远穴取—针,扎针时,两手—起握。如有—个人肩膀痛。沿着阳明大肠经下来,痛了三天,扎二间,感觉肩髃附近还有点痛,就—手在二间捻针,—手在肩髃补—针。痛没了。
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4937楼#
发布于:2016-03-16 08: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黄旭红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1.常态:寒得虚症,热得热症
2.寒热反过来病就比较重,如天冷的热症,天热得寒症,这是不合时节的,病比较重。人受天地之间所影响,如夏天,很热摸得是冬天的脉是病态,在实际注意春夏秋冬四季就够了。
3.虚邪,是外来的,不合于八正风的异常风向,造成人生病的使因。<正邪,从里面发出的病,有时亦伤于八正风。治病要在病邪始入之时,已开始动手,先查三部九侯的脉,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
4.三部九侯之脉,乃为人体的门户一样,即使外表上不见其病症,而仍可由此察出病邪之所在也。
二、补泻
1.泻法:须其方盛之时用之,如气之方盛,月之方满时,日之方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等。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针,等几秒钟再按针孔。
2.补法必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补之时机。吐气时进针,吸气时拔针,扪针。
三、形神
看病,不看病人脸色,只摸脉是只有形没有神,一定要色脉同诊。眼睛要看病人。1、形,外形,眼不知观察病人的神色,只问何处有症状,再按照疼痛部位来决定在何处;按三部九侯之脉,不知病之所在,不知其发展如何,就是“形”。
2.神 能掌握治病的神,就是能很专注的听病人讲话,问诊,知道抓重点。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一、邪气从外进入人体经脉的症状
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乘机而入体内,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一样。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也,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则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外邪之行并无常规亦无定处,不可以手寸部之脉来决定病邪之在阴或阳。检查三部九侯之脉,知病邪之气于何处,提早阻断其行进之路,以遏制病邪之蔓延。1、泻:吸气时入针,不可令患者气逆,完全采取自然呼吸,再静针久留体内,如此可阻止病邪散布。再吸气时捻针,至气充盈时止,欲起针时须呼气至尽头时,乃出其针,如此邪气必出尽。
2、补:先用指按穴道前后循经移动,再用指甲切压穴位使血脉避开,利用指节来弹揉穴位,两指尖夹住穴位之皮肤,如此可防止针进入时产生正气外泄,然后等患者呼气将尽时进针,静候气至,如侍候贵人一样的守在其侧,不论时间之长久,气充盈时,就会产生自卫能力。再等病人吸气时出针,可令正气不外泄,散布在不足之处,再按揉针孔,使之尽合,如此可令正气存于体内,不再外散。气到,针周围皮肤为粉红色,气来的越大,粉红色越大,身体越好,粉红色越大。针扎进去,半天有一点粉红色,则身体很虚。如针扎进去那样,取针时还那样,则极虚。
三、候气 邪入于人身,其始必在络脉上,邪不去,则会再深入经脉。再不治,邪就进入血脉之中,但邪会令人生寒或生热,反应症状尚未明显之前,其脉气会如波涛之涌起,时来时去,没有一定的常规。从三部九侯之脉来察知其病邪将至之经脉,利用针去邪气,但不可在邪气最盛之时,用泻法来去它。人体内的眞气就是经脉之气,若经之气太虚弱,病邪炽盛,泻之必伤正气。一旦体力消损无法立时恢复,病邪必又跟进,造成病邪更深留体内不去;病邪已离此经又进入其它地方了,切不可追击此原病邪所在之经。要把握时机的在邪气刚至未盛时,迅速下针利用泻法。治病要讲时机:痛时下针,不痛不下针。病气到的时候下针,内科病同理,如胃痛时吃药。
四、补泻作用 攻邪。就是补泻。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淤血堵到一定要先把淤血去掉,在经络上放血。在内脏有淤血,开处方去血。
男子:脉右>左,为平人。
女子:脉左>右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4938楼#
发布于:2016-03-16 08:24
@教官-徐州-杨诚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身体过于劳累而精神负担不重的人,即外险里健,疾病多数是筋病,应该用药温熨、导引的方法来治疗。
         身体疲劳而精神压力也大的人,即外险里险,疾病往往发生在咽喉部位,应该用各种药物治疗。
      精神多次受到惊恐刺激的人,其经脉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皮肤麻木不仁,治疗时用按摩和酒煮中药以药进入得更深,效果更好。
      用刺法应注意,刺阳明经时可出血出气,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刺少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太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经可以出血,但忌出气。
       病人内里有病在外一定有症状,即望、闻诊。如果躺着都流汗等汗发不止,是表气出来了;声音变了,肯定有病;树木要疏不能密才会光鲜正常。
     重病时,病人会打嗝。病人一旦出现这种症状,说明病已经很严重了,即胃气绝,此时虽然用药、针刺就只是增加对气血的损害,不能收到什么功效了。如果再有气色晦暗而无光泽、皮肤或肌肉的衰败,就是气血运行紊乱,治不好了。
     人在天地间,天地间有自然的规律,必须遵照这个规律。如果不遵照这个规律就会生病,与医生没关系,所以医生不要难过。天地间存在可以治病的东西,只要发现并利用就可以,不需要制造。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九野,即九宫,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补泻的道理:木太旺就用金去伐,火太旺用水去灭,土太盛用木去疏通,金太盛用火,水太盛用土固。针刺五法:治神、通晓养生方法、掌握药物特性、准备合适的砭石工具、掌握诊断疾病的方法。只知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不够的。针刺要领,首先要全神贯注,观察五脏虚实、查明三部九候脉的变化,才可以用针。也要让病人平心静气,第二看有无真脏脉,有无五脏败绝的现象,内外形气是否一致,不能只看外形,还要掌握经脉气血往来情况,才能用针。
     五实:脉盛是心实,皮热是肺实,腹胀是脾实,大小便不通是肾实,心中昏闷神志不清是肝实。五脏邪气过盛是五实。
     用汗法,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身体汗出、大小便通畅,反映邪气已经有了外出的通道,五实可以痊愈。五虚:脉细是心虚,皮寒是肺虚,气少是肝虚,大小便不禁是肾虚,不能饮食是脾虚。五脏正气衰弱是五虚。如果经过治疗病人能吃下浆粥,胃气渐渐恢复,大便泄泻也能停止,正气不再损失,五虚可痊愈。

      善针者善导引也,即由阴引导到阳,收阳引导到阴。如果病人是虚证,要治疗到实证、让经气回来为止;如果是实证,要治疗到虚证、经气虚掉为止为止。针的时间、深浅由医生决定。导引时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两手一起握针。一个人手阳明大肠经痛二三天,是实证,下子穴二间,气散掉就会好。治疗后仍感觉肩关节有一点点疼痛,这是少阳。
凤翔
贫民
贫民
  • UID2018415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4939楼#
发布于:2016-03-16 08: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深圳-凤翔,申请签到。2016-03-15,内经视频第40课心得,请教官审阅。
寒热反过来病就比较重。人受天地影响。夏天出现冬脉,秋脉。病态。
虚邪与正邪:
虚邪是外来的,中风,下工案例,治已病,一有小毛病就应该来。感冒初,大青龙汤。
泻必用方,月满气定时吸气下针,吐气出来散气。补气吐气扎。泻的话等几秒按针孔。
形与神:
色脉同诊,神是专注。问诊要简要。
二十七,离合真邪论
邪气在经是表症,没必要看太细。冷的时候经血会凝固,寒会瘀血,热的时候满则溢,大水来时大风,过寒过热病邪入体。寸脉太大,病邪来了,方子吃下去,脉变细了就是好转。
不足者补之,久病为虚。先揉揉再扎,久留候气,气至红晕。呼气进针,吸气拔针。补气。
邪入血脉,会跑到络里面去,等到痛的时候来治疗,病气到了。如果过早、太晚治疗,治疗时机不好。
补泻攻邪: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瘀血一定要放血拔掉,内脏瘀血就吃药治。
常人之辨别:
常人脉男子右大于左,左血右气。女子左大于右。三部九候的脉速要一样,如某条经络忽大忽小就出问题了。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4940楼#
发布于:2016-03-16 08: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   3  15《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一般寒得虚症,热得热症,寒热反过来病就比较重,如天冷的热症,天热得寒症,这是不合时节的,病比较重。虚邪,是外来的四时八节的贼风,造成人生病的使因。正邪,人在劳累时汗出腠理打开,偶尔遭受虚风所得。治病要在病邪始入之时,开始动手,先查三部九侯的脉,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三部九侯之脉,乃为人体的门户一样,即使外表上不见其病症,而仍可由此察出病邪之所在也。补泻泻法:须其方盛之时用之,如气之方盛,月之方满时,日之方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等。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针,等几秒钟再按针孔。补法:病人吐气进针,在吐气时进行捻针、插提等,在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住针孔,不使气泄。实证泻,虚证补。形神治病,不看病人脸色,只摸脉是只有形没有神,一定要色脉同诊。能掌握治病的神,就是能很专注的听病人讲话,问诊,知道抓重点。《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邪气从外进入人体经脉的症状,病在十二针正经,一般是表证。经脉如同河流,受寒时如江河封冻,也可能阻塞。过热则可能使其外溢。病邪侵入了经脉,寒则使血行滞涩,热则使血气滑润流利。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乘机而入体内,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一样。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也,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则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治疗方法,外邪之行并无常规亦无定处,不可以手寸部之脉来决定病邪之在阴或阳。检查三部九侯之脉,知病邪之气于何处,提早阻断其行进之路,以遏制病邪之蔓延。麻木、酸、隐痛、久病等都是虚证,补之。泻法:吸气进针,吸气捻针、插提,吐气出针,使其气泄。补法:病人吐气进针,在吐气时进行捻针、插提等,在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住针孔,不使治疗时要把握治疗的时机,如有的征候在发作时,是最好的治疗时机。过早、过晚治疗,都会错失时机。补泻的目的,是为攻邪。泄气方来,必须按而止之,阻止它的发展,用针泻之,但不要正当邪气冲突,遂用泻法,反十经气大虚,所以说气虚的时候不可用泻。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淤血堵到一定要先把淤血去掉,在经络上放血。在内脏有淤血,开处方去血。男子之脉右大左小,女子之脉左大右小,从脉象中,可以查知身体之变化。手上查不到,就要通过三部九候之脉,诊察征候。如面和手脚的脉速度要一样,速度不一样,忽大忽小,则这条脉有问题。
张瑞芝
会员
会员
  • UID2019755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4941楼#
发布于:2016-03-16 08: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一,用针法则
凡针刺之术,理应日月星辰,四季交替,八风之方向气定神闲,方施针法。
日正当空体内血缓行,气浮于表,此时血易动,气易行

二,虚邪,不和于四时八节正风,是人生病的始因
  正邪,任伤予把整风,如劳动出汗,毛孔张开,正逢风致,吃风伤人微弱

三,补泻之道
   泻法,必有时机,须气盛时用,如气之方胜,月之方难,日之方温,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利用吸气时入针,吸气时捻针,赛吐气时出针,用苍龙摆尾,或摇针等。  邪气乃行,正气方行。
  补法,气移动时用补法,刺入是扎在血脉边上,吐气时入针,吸气时出针,
四,形与神
     形,只是外形,观人神色问其症状,按其痛处,来定病位      
   神,指内在,神志,涩脉同枕,专心摸脉诊断

        离合真邪论篇27
一, 外邪侵入经脉的症状?及治疗 ?  
   当邪入经脉,若寒邪,则血凝滞不通,若湿热邪,则浊气不升反降,阻碍清阳运作 。
   1 ,若体虚导致外邪入体,邪会顺经脉气行,直到寸口手脉,脉大则邪致,小色平安。
   外邪无常规,不可以手脉定邪阴阳脉,须查三部九候脉,早断邪进之路。
  治法,用吸气入针,搖针,不可逆气,在吐气至尽出针,让邪气尽出,为泻。
2,遇不足补法治症?
   酸麻,隐隐作痛,用补法?须循经揉按经络穴道,在指压皮肤,让其尽时下针,静候气至,塞西一起出征,不令气外泄,揉针孔
4,补泻的作用
   在攻击病邪时用,速出针去血瘀,求正气请回复。
  若发现洛脉上有淤血,速放,其病必愈。若於在内脏则用药。
5,真气邪气相搏,脉又不变化,如何查出?
  正常脉,男右大于左,女左大于右,手脉和三部九候脉应一致,如果大小不一样,是此脉出问题。
耿雪明
侠客
侠客
  • UID20182521
  • 粉丝1
  • 关注2
  • 发帖数215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942楼#
发布于:2016-03-16 08: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40集心得:
取法和运用前人的学术,先要懂得《针经》。要想把古人的经验验证于现在,必先要知道日之寒温,月之盈亏,四时气候的浮沉,而用以调治于病人,就可以看到这种方法是确实有效的。
所谓观察其冥冥,就是说荣卫气血的变化虽不贤路于外,而医生却能懂得,他从日之寒温,月之盈亏,四时气候之浮沉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然后进行调治。
因此医生对于疾病,每有先见之明,然而疾病并未显露于外,因此说这是观察于冥冥。能够运用这种方法,通达各种事理,他的经验就可以流传于后世,这是学识经验丰富的医生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然而病情是不显露在表面,因此一般人都不容易发现,看不到形迹,尝不出味道,因此叫做冥冥,好象神灵一般。
虚邪:四时八节的虚邪贼风。
正邪:是人在劳累时汗出腠理开,偶而遭受虚风。正邪伤人轻微,没有明显的感觉,也无明显病状表现,因此一般医生观察不出病情。
技术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初起,三部九侯之脉气都调和而未败坏之时,就给以早期救治,因此称为“上工”。
“下工”临证,是要等疾病已经形成,甚或至于恶化阶段,才进行治疗。
因此说下工要等到病成阶段才能治疗,是因为不懂得三部九侯的相得相失,致使疾病发展而恶化了。要明了疾病之所在,必须从三部九侯的脉象中详细诊察,知道疾病的变化,才能进行早期治疗。
因此说掌握三部九侯,好象看守门户一样的重要,虽然外表尚未见到病情,而医者已经知道疾病的形迹了。
针刺的补泻:
泻法:必须掌握一个“方”字。所谓“方”,就是正气方盛,月亮方满,天气方温和,身心方稳定的时候,并且要在病人吸气的时候进针,再等到他吸气的时候转针,还要等他呼气的时候慢慢的拔出针来。因此说泻必用方,才能发挥泻的作用,使邪气泻去而正气运行。
补法:必须掌握一个“圆”字。所谓“圆”,就是行气。行气就是导移其气以至病所,刺必要中其#穴,还要在病人吸气时拔针。所谓“圆”与“方”,并不是指针的形状。一个技术高超有修养的医生,必须明了病人形体的肥瘦,营卫血气的盛衰。因为血气是人之神的物质基础,不可不谨慎的保养。
形如神:
 形:就是反映于外的体征,体表只能察之概况,但只要问明发病的原因,再仔细诊察经脉变化,则病情就清楚的摆在面前,要是按寻之仍不可得,那麽便不容易知道他的病情了,因外部有形迹可察,因此叫做形。
神:就是望而知之,耳朵虽然没有听到病人的主诉,但通过望诊,眼中就明了它的变化,亦已心中有数,先得出这一疾病的概念,这种心领神会的速度独悟,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有如观察一个东西,大家没有看到,但他能运用望诊,就能够独自看到,有如在黑暗之中,大家都很昏黑,但他能运用望诊,就能够昭然独明,好象风吹云散,因此叫做神,诊病时,若一三不九侯为之本原,就不必拘守九针的理论了。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一个有修养的医生,再制定治疗法则时,必定体察于自然的变化。如天有宿度,地有江河,人有经脉,其间是互相影响,可以比类而论的。如天地之气温和,则江河之水安静平稳;天气寒冷,则水冰地冻,江河之水凝涩不流;天气酷热,则江河之水沸腾洋溢;要是暴风骤起,则使江河之水,波涛汹涌。
因此病邪侵入了经脉,寒则使血行滞涩,热则使血气滑润流利,要是虚邪贼风的侵入,也就象江河之水遇到暴风一样,经脉的搏动,则出现波涌隆起的现象。虽然血气同样依次在经脉中流动,但在寸口处按脉,指下就感到时大时小,大即表示病邪盛,小即表示病邪退,邪气运行,没有一定的位置,或在阴经或在阳经,就应该进一步,用三部就侯的方法检查,一旦察之邪气所在,应急早治疗,以阻止它的发展。
治疗时应在吸气时进针,进针时勿使气逆,进针后要留针静侯其气,不让病邪扩散;当吸气时转念其针,以得气为目的;然后等病人呼气的时候,慢慢地起针,呼气尽时,将针取出。这样,大邪之气尽随针外泄,因此叫做泻。
不足之虚症用补法:
首先用手抚摸穴位,然后以之按压穴位,再用手指揉按周围肌肤,进而用手指弹其穴位,令脉络怒张,左手按闭孔穴,不让正气外泄。
进针方法,是在病人呼气将尽时进针,静侯其气,稍久留针,以得气为目的。
进针侯气,要象等待贵客一样,忘掉时间的早晚,当得气时,要好好保护,等病人吸气时候,拔出其针,那末气就不至外出了;
出针以后,应在其孔穴上揉按,使针孔关闭,真气存内,大经之气留于营卫而不泄,这便叫做补。
邪气:
当邪气从络脉而进入经脉,留舍于血脉之中,这是邪正相争,或寒或温,真邪尚未相合,因此脉气波动,忽起忽伏,时来时去,无有定处。
因此说诊得泄气方来,必须按而止之,阻止它的发展,用针泻之,但不要正当邪气冲突,遂用泻法,反十经气大虚,因此说气虚的时候不可用泻,就是指此而言。
因此,诊侯邪气而不能审慎,当大邪之气已经过去,而用泻法,则反使真气虚脱,真气虚脱,则不能恢复,而邪气益甚,那病更加重了。
因此说,邪气已经随经而去,不可再用泻法,就是指此而言。阻止邪气,使用泻法,须待邪气初到的时候,随即下针去泻,在邪至之前,或在邪去之后用泻法,都是不适时的,非但不能去邪,反使血气受伤,病就不容易退了。
因此说,懂得用针的,象拨动弩机一样,机智灵活,不善于用针的,就象敲击木椎,顽钝不灵了。因此说,识得机宜的,一霎那时毫不迟疑,不知机宜的,纵然时机以到,亦不会下针,就是指此而言。
补泻:
应以攻邪为主。应该及时刺出盛血,以恢复正气,因为病邪刚刚侵入,流动未有定处,推之则前进,引之则留止,迎其气而泻之,以出其毒血,血出之后,病就立即会好。
病邪和真气并合以后,脉气不现波动的诊察:
仔细审察三部九候的盛衰虚实而调治。
检查的方法,在它左右上下各部分,观察有无不相称或特别减弱的地方,就可以知道病在那一脏腑,待其气至而刺之。假如不懂得三部九侯,则阴阳不能辨别,上下也不能分清,更不知道从上部脉以诊察下,从上部脉以诊察上,从中部脉以诊察中,结合胃气多少有无来决定疾病在那一部。
因此说,针刺而不知三部九侯以了解病脉之处,则虽然有大邪为害,这个医生也没有办法来加以事先防止的。如果诛罚无过,不当泻而泻之,这就叫做“大惑”,反而扰乱脏腑经脉,使真气不能恢复,把实症当作虚症,邪气当作真气,用针毫无道理,反助邪气为害,剥夺病人正气,使顺症变成逆症,使病人荣卫散乱,真气散失,邪气独存于内,断送病人的性命,给人家带来莫大的祸殃。
这种不知三部九侯的医生,是不能够久长的,因为不知配合四时五行因加相胜的道理,会放过了邪气,伤害了正气,以致断绝病人性命。
病邪新侵入人体,没有定着一处,推它就向前,引它就阻止,迎其气而泻之,其病是立刻可以好的。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40集作业
李水华
会员
会员
  • UID201856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0
4943楼#
发布于:2016-03-16 08: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0315《皇帝内经》第39课心得
人体中气血正常的比值如下:
1太阳为多血少气之经。
2少阳为少血多气之经。
3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
4少阴为少血多气之经。
5厥阴为多血少气之经。
6太阴为多气少血之经
这是天生的正 常值。又足太阳与足少阴互为表里经,足少阳与足 厥阴互为表里经,足阳明与足太阴互为表里经, 这是足的阴阳关系。手太阳与手少阴亘为表里经,手少阳与手厥 阴互为表里经,手阳明与手太阴互为表里经。这 是手的阴阳关系。
人但求外在之享栾,而内心痛苦,此令病生 于血脉,治法在针与灸上。人求欢乐避甚志悦过 甚,则病生于肌肉,治疗以针石之术。人在生活 上清苦但情志喜悦,此易生病于筋,则须以热药 来熨炙。人生活清苦情志不舒,病易生于咽喉, 治之则以百种草药。动作急速常生惊恐,以致经 络不通,病发为麻木不仁,其治以按摩手法内服 酒炖汤药,这是五种情志所生之病也。
用刺法时须注意,刺阳明经时可出血出气, 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刺少阳经时可出 气,但忌出血。刺太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 刺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 但忌出气。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惊者气乱,恐者气下,数有惊恐,则气血散乱而经络不通,故病不仁。不仁者,顽痹 弱也,故治宜按摩以导气行血,醪药以养正除邪。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此明三阴三阳血气各有多少,而刺者之出血出气当知其约也。手足阳明多血多气,故刺之者出其血气。手足太阳多血少气,故刺之者但可出其血而恶出其气。总而计之,则太阳厥阴均当出血恶气,少阳少阴太阴均当出气恶血,唯阳明可出气出血。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故以四时之法成。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病在皮毛,浅而未甚,不早治之,则留淫日深,内着骨髓,故可虑也。
弦绝者,其音嘶败:凡琴瑟之弦将损绝者,音必嘶败,喻言人之肺气有损,则声音不清也。嘶音西,破声曰嘶。
 夫胃为五脏之本,肺为主气之脏,今以上文三证而复加声哕者,肺亏胃竭,病必危矣。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腑:腑,犹宫府也。人之伤残日久,则形体损败如此,故谓之坏腑。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中腑既坏,则毒药不能治其内,短针不能取其外,病不可为而强施针药,徒致绝皮伤肉以败其形,血气争黑以变其色,此皆因循已久,不为早治,故无济也。官能篇曰∶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正此之谓。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能合于阴阳,调于四时,处天地之和以养生者,天必育之寿之,故为父母。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六阴六阳,人亦有六阴六阳,皆相应也。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阳进则物盛,阴进则物衰,此天地之虚实也。阳固则神全,阴强则鬼见,此人之虚实也。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水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此以病者之神为言。神者,正气也。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故刺之真要,必先以正气为主。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再定五脏之属,悉九候之诊,得其虚实所在,然后存意于针而用之。,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也。虚病不利于针,故五虚勿近。实邪最所当用,故五实勿远。盖针道难补而易泻耳。
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
王芬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1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11
4944楼#
发布于:2016-03-16 08:41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6-3-15《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1. 形苦志乐:外面是险的里面是刚健的,人在生活上清苦但情志喜悦,病于筋,治之以熨引:很多药煮熟了以后用布包裹在病处熨烫。
形苦志苦,重坎,外险内险重险:人在生活上清苦,情志不舒,病易生于咽喉,治之以百种草药。动作急速常生惊恐,以致经络不通,病发于麻木不仁,以按摩手法内服酒炖汤药。这是五种情志所生之病。
2. 刺法时应注意:多血的经出血没有关系,少血的经尽量不要出血。阳明经多  血多气,出气血都可以。太阳经是多血少气,出血可以,不能出气,少阳经可出气,忌出血。太阴经可出气,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忌出气。气的意思是扪针,即针拔起来,等一下再去按他,那是让气出来,马上扪针就是不让气泄。扎针下去就像是扎气球,一个针孔都要很小心。
  
宝命全形论第二十五篇

1、黄帝问歧伯,天地之间人禀四季生长收藏,但有时候,病发起来不知道,从表面观察不到,慢慢从身体里面发出来,发现时已是病入骨髓了以致不治,这种情形不知可有好的方法?
2、歧伯答(望和闻的诊)如果拿一杯咸的水在外面,过一下水气会透到杯子外面,因此当人有病变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症状表露在外面。如无事躺着都流汗(盜汗)或者坐着无事汗流不止(自汗),是表气出来了(气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有病的时候,声音就变了;弹琴的弦要断的时候会听到杂音。(木敷者,其叶发。)指树木树枝生长的大密会死,因此木要疏,让其呼吸到氧气;人的四肢手脚就好象树木,应该光鲜润泽才对,(病深者,其声哕)打嗝表示病情有加重。流汗不止,声音坏掉、打嗝,病情很不好,胃气已绝。药物都没办法治了。此时,吃药、针灸只会伤肌肉、皮肤、使血气伤更严重而已。(血气争黑)肝病的时候人皮肤本来是青色的,现在暗黄(木克土),治后变黑色,是逆气,这样也治不好。
3、黄帝说,看到这么严重的病情,没法帮助他,我感觉心中很乱,百姓认为我不是好人,不知如何是好?歧伯说,人生病会死,是本身身体违反天地的道理,跟医生没有关系,你不要去难过。(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所以说人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理知不能欺也。只有不按春夏秋冬十二节气走,才会生病。生病了之后,自然界有许多和人一起形成的药物,我们可以去研究拿来用,不需要再去创造,制造出来东西,否则问题更大。
4、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即九宫,东、南、西、北、中、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为四时。虚实呿吟,敢问其方。(你可以给我说明补泻的道理?)歧伯答:木太旺就用金去伐,火太旺用水去灭;(土得木而达)土太盛用木去克,光是土,没有树木,土会流失的,因此有树木才可以掌握住土;(金得火而缺)火太盛会伤金,(水得土而绝)水病遇到土就停止了,因此治水须强土。万物都是如此的,无法一一尽述。
5、针刺五法有五种:治神、知养生、知药物使用法则、有针灸器材、知五脏六腑气血变化。这五种的方法俱立,各有所先。现代人的针刺法就是虚则补之,满则泻之,大家都知道的。这就是我们下针的时候不单单是虚则补,实则泻那么简单。
6、治神养身,正神是不会生病的。针灸时,病人和医生都要平心静气。
7、五虚能吃东西,大小便不能控制。五实吃不进东西,也拉不出来。五虚的病人能吃米汤后,下痢止住了,这个病有救,五实吃不下东西,大小便也没有了,唯一的方法是汗法,法汗后大小有了,这病人就有救了。下针时,要注意,得气后马上下针,
8针刺时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得气后马上起针,只要病人来看病,要及时给予治疗,不能拖延。用针时精神专一,穴道要准,手法要准,掌握虚实补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9善针者善导引也,即由阴引导到阳,收阳引导到阴。如果病人是虚证,要治疗到实证、让经气回来为止;如果是实证,要治疗到虚证、经气虚掉为止为止。针的时间、深浅由医生决定。导引时近取穴一针、远取穴一针,两手一起握针。
病例:一个人肩膀痛,手阳明大肠经痛二三天,是实证,下子穴二间,气散掉就会好。治疗后仍感觉肩关节有一点点疼痛,这是少阳,因为是开合之处,就在肩髃处痛点下针,平补平泻,二间的针一起做泻。医者心神专一。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1. 针刺的方法必须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和季节气候的变化,以确定是否以针刺、用什么针法,然后再进行针刺。如果方法不正确,可能造成人体阴阳错乱,正气邪气不能分清,从而邪气停留在体内,体表阳气虚衰,体内阴气混乱,病邪乘机危害人体。气候温和,天气晴朗时,人体血行流畅,卫气运行于人体表,不要用灸法,否则伤人体的阴精。天气寒冷,阴云蔽日时,人体血行不畅,卫气沉伏在人体内,不要用刺法,否则伤人体阳气。月亮初生时,人体血液开始充盈,肌肉坚实有力,不要用泻法,如果用泻法会使内脏受伤,叫重虚;月亮正圆时,人体气血充实强盛,肌肉坚实有力,不要用补法,如果用补法会使气血过分外溢,造成络脉血液留滞。可以开药。月黑无光时,人体肌肉瘦弱无力、经络空虚,卫气衰弱,气血衰弱,不要用刺法,如果用针刺,会使经脉中气血紊乱。
2. .病气很实、正气很虚的时候不要泻病气,会把正气一起泻掉。要等到正气回头、病气开始虚的时候泻病气,脏虚:太阳月亮刚升的时候,气开始动的时候、气不饱的时候不可以泻,如果泻,就是脏虚。如果脏器虚、有虚证的时候不能用泻法,否则会让脏更虚。重实:满月的时候、气血很充足的时候,不可以用补法,否则实证会更盛。
例,便秘时不可以补,否则便秘更厉害,会更实。乱筋:虚证不用刺法,否则经脉气血紊乱,病气会更深。
针灸原则:遇到虚证不泻、遇到实证不补。
袁小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55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0
4945楼#
发布于:2016-03-16 08:42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1、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2、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总而计之,则太阳厥阴均当出血恶气,少阳少阴太阴均当出气恶血,唯阳明可出气出血。
3、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故以四时之法成。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病在皮毛,浅而未甚,不早治之,则留淫日深,内着骨髓,故可虑也。
4、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中腑既坏,则毒药不能治其内,短针不能取其外,病不可为而强施针药,徒致绝皮伤肉以败其形,血气争黑以变其色,此皆因循已久,不为早治,故无济也。官能篇曰∶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正此之谓。
5、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能合于阴阳,调于四时,处天地之和以养生者,天必育之寿之,故为父母。6
6、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六阴六阳,人亦有六阴六阳,皆相应也。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阳进则物盛,阴进则物衰,此天地之虚实也。阳固则神全,阴强则鬼见,此人之虚实也。
7、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也。虚病不利于针,故五虚勿近。实邪最所当用,故五实勿远。盖针道难补而易泻耳。
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4946楼#
发布于:2016-03-16 09:02
@教官-深圳-林金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八正神明论
1.用针法则
合天地阴阳,应日月星辰,气定乃刺之。气实非治病的时机,如肺气很实,不仅泻不掉病气,还会泻掉正气。等气衰正气回来时才泻;满月时,气实,肌肉坚硬不针;天寒地冻时禁针;刮风下雨不针;月亮初升无泄,月满无补;月亮蒙蔽不出时勿针;天气晴朗下针时机最好。
2.虚邪与正邪
八正(八节),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八节司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各节之风向。
正风即季节吹所应之风,风向不对即为邪风。
虚邪,八正之虚邪气。
正邪,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正邪伤人轻微,无明显感觉,明显病状,所以一般医生观察不出病情。
3.补法与泻法
泻必用方。方者,病人之气正盛,月亮正圆,天气正温和,身心安定时,病人吸气时进针,再等到他正吸气时转针,还要等他正呼气时慢慢出针。邪气乃行,正气方至病就好了。
补必用圆(行气)。行气就是导移其气以至病所,针刺必须达到荣分,还要在病人吸气时推移其针。
离合真邪论篇
1.外邪入侵之症
《针经》上说的气之盛衰,左右偏盛,通常对侧治疗(左右上下),过与不及,在荣输之间进行补泻。这些变化,都是由于气血偏向,有内而发的病变。
病邪侵经脉,寒则令血凝涩不通;湿热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运作。虚邪因而入,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甚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
2.外邪入侵之治法
吸气则进针,无使气逆,静置针候其气,不让病邪扩散;吸则转针,以得气,候呼拔针,呼尽乃去出,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不足之虚症,补法。用手按穴循经移动,再用指甲切压穴位使血脉避开,进而用指节弹其穴位,令脉络怒张,两指尖夹住穴位之皮肤,不让正气外泄。呼尽入针,静候其气。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出针后揉按针位使真气内存,故命曰补。
按三部九候之脉,诊得邪气已入经脉。阻止邪气再深入,使用泻法,须待邪气初到,随即下针。邪气盛,在邪至之前,或在邪去之后用泻法,都是不适时的,非但不能去邪,反使血气受伤,病就不容易退了。
补泻应以攻邪为主。应该及时刺出盛血,以恢复正气,因为病邪刚刚侵入,流动未有定处,推之则前进,引之则留止,迎其气而泻之,以出其毒血,血出之后,病就立即会好。
3.三部九候脉诊
真气与邪气相搏,脉气又不发生变化,如何察觉病变?
循三部九候脉之盛衰而调之,再察左右盛衰上下不调于何处,察脏气减弱者,病居何脏。先调和胃气以定三部。
攻邪不当,命曰大惑,反乱大经,真气不可复;用实为虚,以邪为正,用针无义,反为气贼,夺人正气;以从为逆,荣卫散乱,正气失而邪气旺。
灸友115744
会员
会员
  • UID2025574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4947楼#
发布于:2016-03-16 09:14
楼主,请问什么是天应穴?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4948楼#
发布于:2016-03-16 09: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人但求外在之享乐,而内心痛苦,此令病生于血脉,治法在针与灸上。人求欢乐避甚志悦过甚,则病生于肌肉,治疗以针石之术。人在生活上清苦但情志喜悦,此易生病于筋,则须以热药来熨炙。人生活清苦情志不舒,病易生于咽喉,治之则以百种草药。动作急速常生惊恐,以致经络不通,病发为麻木不仁,其治以按摩手法内服酒炖汤药(用酒熬药,使药力发散更快),这是五种形、志所生之病也。
用刺法时须注意,刺阳明经时可出血出气(因其多血多气),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刺少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太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但忌出气。
天包含万物,地又承载万物,其间孕育了世上一切生物,而其又以人为最贵。人禀受天地之精华,按照四季循环的自然法则而生成,不断重复的生、长、收、藏四大功能,即令王侯庶民每人都有愿望,希望一生中都不至患病。但很多疾病,常没有表症,人们不知何时疾病已入侵体内,日久病深,常附着在骨髓上,以致不治。若用针去其病的方法。
咸味重的水,放在器皿中,其外壁会有湿气渗出,将断的琴弦,会发出嘶浊的败音。春季树木兴发茂盛,是因为此树在冬季有收藏许多养份而致。病已深重的,病人会发出打嗝儿或噫气,表示胃气已绝。人若有此三种现象,就是内臓已然损坏,再强的药亦无法治疗,治疗只会增加皮肤损伤,肌肉消弱,以致腐败殆尽,无法挽救。如肝病,本来脸色发青带黄,治疗后变黑色,水生木,表示逆气而走,无法医治。
人的生命,受制在天地之间,天阳地阴相合而生成“人”,人能不违反天地四季之运行,则天地会像父母一样对待你。能知万物发生之大道的人,名叫“天子”,犹天之子一样。人体生病是因为病人逆阴阳而至。
天有三阴三阳的六气,人亦有三阴三阳的十二经。天有寒暑的交替,人身上有虚实的变化。能够经历天地阴阳之变化而生存者,乃因不违反四季之变化法则。人能知十二经脉之理法者,则不会为任何邪说影响理智的判断。能知自然中八风的变化,阴阳五行的互相关系,熟于虚实的消长情形,随心所欲的施用针法,不会有误差,这都得依靠了解透彻于自然法则与人体关系,从而明察秋毫,用心体悟方可做到的。
人体内有形可见的运化过程,绝不出阴阳的范畴。天阳地阴之相合,分为中央与八方,名为九野,分别受四季之影响。
月有盈亏,日有长短,天地万物,不可胜数,但其根本所在,仍在虚实,说明虚实补泻之理:
木受到金,会被伤伐,火受到水而灭,土遇木而能通达,金遇到火而会熔缺,水遇到土而阻塞,万物都是如此的,无法一一尽述。
针法可公布给天下的有五种,今人民居盛世只知如何暖衣饱食,对于此类学术已无法尽知了。
(一)治神,教民如何养神之正,神正病不生焉。
(二)知养身,教民如何养身,使本强病邪不入焉。
(三)知毒药为真,教民运用药物的正确法则。
(四)制针石小大,制作针灸器材,使有一定的规格。
(五)知府藏血气之诊,教民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之变化。
以上五法能确实建立,人人都知何时当先用何法。观今世之刺法,但知虚证用补法,实满者用泻法,人人都仅止于此。如果知顺应天,则地必随之更动,和顺之速如石落地响声随起一样,针法之立竿见影在此。道中本无鬼神之分,只是它是一贯的,从未改变过的。
刺法之精神是首先患者与医师必先凝神静气,精神专一,俟患者神志已定,再诊察患者的三部九候之脉,然后再施予刺法,针刺入后,俟各脉病状完全消失,所在症状都消除,这就是内外阴阳都已调和了,切不可以病情的变化为优先处理,如此可以用针轻易的调和人体内的气血,方可施术于他人。
五实五虚
石丽
侠客
侠客
  • UID2018729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9
4949楼#
发布于:2016-03-16 10:43
@教官-深圳-林金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石丽申请签到,2016-3-15《黄帝内经》40课心得
八正神明論
刺法:顺应日月星辰之移 转,四季交替八风之方向,俟气定神闲时,可以施針。
天氣温暖時,血易動,氣易行。
天氣寒冷時,血凝涩,氣易内走,氣血較不暢。
月初出,氣血較流暢。
月满時,氣血最充實。
暗夜無月時,血虛氣藏。
月始出之时,不施用泻法;月满时, 不施用补法,月受蔽不出时,不施治法 。
月亮不出,天阳不出,血气真空时,施以治疗, 则令病人正气反伤,邪气不去,是名“乱经”。
八风中属于不正常 之风,人须避之勿违逆它必伤五脏。
四时乃分春夏秋 冬,这是天气正常变化所在,利用四季的变化来 调和生、长、收、藏之功。
利用每日气候的寒温,月的盈亏,用此来诊察经脉中气之浮沉,调和其异常,观察其是否立有效果。
針刺的時机很重要。
虛邪和正邪
高明的医师 在病邪始入之时,已开始动手,先细查三部九侯 之脉气,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此名为“上工”。
泻法利用呼吸中吸气时入 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 针。所以写法,必利用其气盛之时,其邪气乃行, 正气方至。补法必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补之时 机,刺入时必中营血,利用吸气时拔针出来。
離合真邪論二十七
天有二十八宿,地有江 河之流走,人体中亦有经脉之流行。 同理于人體。
邪入于人身,其始必在络脉上, 邪不去,则会再深入经脉。再不治,邪就进入血 脉之中,但邪会令人生寒或生热,反应症状尚未 明显之前,其脉气会如波涛之涌起,时来时去, 没有一定的常规。
男人:右大於左,為平人
女人:左大于右,為平人
人体内的眞气就 是经脉之气,若经之气太虚弱,病邪炽盛,泻之必伤正气,故在邪最盛之时不取泻法。
邪气刚至未盛时,迅速下针利用泻法,为上策。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