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5楼#
发布于:2016-03-16 21:29
@教官-深圳-李焕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5班王雅斌申请签到,2016-03-16《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泻法必有时机,须其方盛之时用之,如气之方盛,月之方满时,日之方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等,利用呼吸中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针。所以泻法,必利用其气盛之时,其邪气乃行,正气方至。补法必待气移动时方可用补之时机,刺入时必中营血,利用吸气时拨针出来,因此,非好的时机来临时不用针刺。人体当邪入侵经脉时,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入体内,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也,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则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外邪之行并无常规亦无定处,吾人且不可以手寸部之脉来决定病邪之在阴或阳。邪入于人身,其始必在络脉上,邪不去,则会再深入经脉,再不治,邪就进入血脉之中,但邪会令人生寒或生热,反应症状尚未明显之前,其脉气会如波涛之涌起,时来时去,没有一定的常规。从三部九侯之脉来察知其病邪将至之经脉,利用针去邪气,但不可在邪气最盛之时,用泻法来去它。人体内的真气就是经脉之气,若经之气太虚弱,病邪炽盛泻之必伤正气,故在邪最盛之时不取泻法 。所以若不查明气之至,俟邪气正盛之时反施邪法,必反令真气消耗。把握时机在邪气刚至未盛时,迅速下针利用泻法,方为上策。补泻是在攻击病邪时取用的。急速出针以去掉过多之血瘀,以求正气回复,亦即在病邪刚进入人体中,尚居无定所之时,利用针法推动真气,则其向前进,用导引法其病邪必静止,若反其道而行,止造成血邪内郁,邪气不出也。若发现经络上有瘀血,必速以放血,其病可愈。
|
|
4966楼#
发布于:2016-03-16 21: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在辩证时,虚实要分清,治错则乱。对于病,刚起时就要察觉,采取措施。 通评虚实论第二十八 实证:病来很快,邪气盛,是为实证。 虚证:正气已伤,精气以弱为虚证。 常人的脚上冷下热,因脚背三阳经经过,阳经中阳潜于阴,是以脚背凉,脚底阴经经过,阴经中阴潜于阳是以脚底热,这是因肺主肃降,天阳之气降于脚底,因此上冷下热。脚冷,是因肺虚后,天阳之气无法向下传导,是以脚冷。所以身体有疾,最为敏感的就是脚。 脏病在相生的时节而痊愈,在相克的时节病重,在生其季稳定。 重实:大热病人,邪气甚热,脉象又极盛满。 经络皆实:寸脉急而尺脉缓,经与络都应该治疗。脉滑象征气血畅盛,叫做顺;脉涩象征气血虚滞,叫做逆。 经气有余,络气不足:反映在脉象上,是寸脉热大,尺脉寒小。此是因经络区分阴阳,经为阴,络为阳,因此寸为阳,尺为阴。 经虚络实:寸脉寒小,尺脉热大。经气不足,络气有余是,人有危险阳气会外出,此时阳气从脏到经,再到络,经虚络满代表已到末端,是阳气将绝之证。 络实经虚的,灸阴刺阳;经实络虚的,刺阴灸阳。 脉虚、气虚、尺虚,此为重虚。 气虚,是由于膻中之气不足,表现为语言不能连续;所谓尺虚,是尺脉脆弱,表现为行步怯弱无力;所谓脉虚,是气血都弱,阴阳不能应象。 阳虚治疗时,要补阳,不能滋阴。 寒气上攻,脉气盛满而实,脉实而有滑利之象的主生,脉实而有逆涩之象的主死。 脉分阴阳,脉很硬很实,手脚冰冷,此时阴阳反转,脉实满,称为阴实。阴主脏,脏可满不可实,阴实是脏出现实证,为死证。 脉象实满,手足皆寒,头部热在春秋可生,在冬夏就会死。脉象浮而涩,脉涩而身又发热为死证,因其证是阳气将脱。 身形虚浮肿胀:脉口急大而坚,尺脉却反涩滞,顺就可生,逆就会死。顺是手足温和;逆是手足寒冷。 |
|
4967楼#
发布于:2016-03-16 21: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
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40课心得: 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 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而行焉。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帝曰:何谓神? 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三部九侯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 要懂得天气的寒温、月亮的盈亏、四时阴阳之气的升降,以此诊察这些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病刚开始的发生、预测疾病的变化,然后进行调理治疗,就能立即见到效果。 寒的时候得寒证、热的时候得热证比较好治,但热的时候得寒症、冷的时候得热症就不好治,这种病是不合天时的,与天气的寒温是相反的,病都重。人受天地影响,看病时能注意四时变化治病已经足够了,比如夏天脉应该是洪大的,但有人是冬天的脉或秋天的脉,就是生病。 虚邪、正邪: 虚邪,是四时八节的病邪,从外来的病邪。正邪,是指人在体力劳动后出汗、毛孔张开的时候,遭受了风邪的侵袭,这时的风邪就叫“正邪”,正邪对人体的损伤轻微。 用针时机:泻法用“方”:实证用泻,指正气方盛气很盛时,月廓方圆,日光方温和,病人气定神闲时,病人吸气时下针、捻针,病人呼气时拔针。可以用苍龙摆尾强泻,这样使邪气被引出,正气才能恢复正常运行,拔针后先不要急着按住针孔,让气出一出。 补法需“圆”:下深、下到血脉边,吐气时进针,针刺一定要穴位准确,病人吸气时拔针,拔针后立即按住针孔扪针。要了解气血的虚实盛衰、考虑用针的深浅,才能用补泻。 形与神: 形,就是外在表现,不仅要看,还要用手去触摸病人的病痛之处,然后寻找病痛所在经脉及其脏腑的联系,知道确切的病情。神,专注看病,问诊、抓重点、色脉同诊,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九篇,夫孑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 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馀不足,补泻荣腧,余知之矣。此皆荣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 邪气在经时多数为表症,经有病时在荣腧穴上采用补泻的手法进行治疗。 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 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有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不足者补之。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 在。 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 然真邪以合,波陇不起,候之奈何?审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察其左右上下, |
|
4968楼#
发布于:2016-03-16 21:4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6《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寒的时候得到的是寒症,热的时候得到的是热症,这是常态。如果寒热反过来,病就比较重。如夏天摸到冬天的脉,这是病态。冬天摸到冬天的脉就是正常。 正邪是本身从里面发出来的病,虚邪是外来的。 上功就是治刚刚开始时的病,下功是治疗已经形成的病。西医是下工。西医能够检查出来的疾病都是后期的病。如心脏病的突发,西医当时检查不出。只能在生死抉择时才知晓。 泻法必须掌握一个“方”字,这是病人之气正盛,月亮正圆,天气正温和,身体尚安定的时候。要在病人吸气时针,吸气时转针,在吐气时慢慢出针。 泻要等时机,实症,才要去泻。 所有的巨痛,强烈的痛都是实症。 补心用"圆”,“圆”者行,就是行气,就是导移其气以至病所,针刺时必须达到荣分,在血脉旁边,还要在病人吸气时进针。“圆”与“方”的行针,都要用排针之法。所以善用针的人,必须观察病人的形体的肥瘦,和荣卫血气的盛衰,因为血气是人的神气寄存之处,不可不谨慎调养。 泻是吸气时候进针,吐气时候出针。补吐气的时候进针,吸气的时候出针。并马上把针孔按住,泻的时候要等一会在压针孔。 所谓形,就是说还没有对病人面色看得很清楚,就问病人的病情,再从经脉里去探索。这是有形,没有神。神要色脉同诊,当你用神在看病的时候,要专注,专神。如果很专注地听病人讲话,问诊,知道抓重点,就是好医生。 第二十七 离合真邪论篇 邪气在筋上面,病人产生的症状与治疗,一般来说,病在十二经络,大多是表症,是外面进来的邪。只是不舒服,在治疗时,把病人治疗舒服了,就是病好了。比如肝癌治好后,检查还有癌症,但症状已改善就是好了。 天有二十八宿,地有二十经水,人有十二经脉,经就是大河,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涩。所以,冷的时候,经里的气会凝固。所以寒就会造成淤血。 人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太热会溢出来。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陇起。 病邪在脉循然而行,寸口脉,在指下的感觉,时大时小,大表示病邪来了,小表示病邪平静。邪气流行,并无一定之处,或在阴,或在阳,不可揣度。如要做进一步的考察,就得用三部九候的脉法,如果触到病邪,就应通绝病邪来路,早期治疗。 治疗是吸气时进针,进针时別让气逆,进针后要静候其气。留针要稍久一些,不使病邪散布。当病人吸气时捻转其针,以得气为目的。然后等到病人呼气时候,慢慢拨针,呼气尽时,出针。这样针下所聚的气都出来了,叫做泻的手法。 病人有经脉不足的现象,麻木,酸,隐隐作痛,病痛很久。久病为虚,这些都是要用补的手法,虚实辨症就如此。针孔旁的粉红色为气至。 邪本身离开络跑到经脉里面去的时候,就停在血脉之中,因为直来直去,有时在络里,有时在经里,在针灸的时候,是等病刚刚起来的时候下针。这样效果非常好。发病的时候就是须要治疗的时候。如果过早或过晚,时机就没有了。比如肩痛,头痛必须在最痛时治疗最好。即病气到时下针。 补泻的目的是 去邪,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如果遇到淤血堵到了,要把淤血放掉。这样治疗比药来的快。如果淤血在内脏,就得要开处方吃药了。 正常人,男子,右边的脉大于左边的脉。女子,左大于右。如果手上的脉查不到,可查三步九候的脉,头面上的脉跟脚上的脉速度要一样,如果速度不一样,忽大忽小,就是这条经络出问题了。 |
|
4969楼#
发布于:2016-03-16 21: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40课学习心得:
過寒则寒证,過热则现热证。逆之则更甚。 上工治未病,下工治病现。 神至则耳闭无闻,目光明朗,智慧大开,口弗能言,俱视独见。 气盛满月之时泻之,吸而进针,呼而出针为泻,反之则为补,气止而现针晕。 寒则血凝泣,署则气淖泽。 时机未至,叩而不发,时机已至,当机立断,故病的时机很重要。 离经之血,必先去之,去瘀而生新,火罐吸之。 男子右大于左为平人,女子左大于右为平人。 如寸口脉查不到,必审三部九侯。 |
|
4970楼#
发布于:2016-03-16 22: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调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脉之处,虽有大过且至,工不能禁也。诛罚无过,命曰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复,用实为虚,以邪为真,用针无义,反为气贼。夺人正气,以从为为逆,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着,绝人长命,予人天殃,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长。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人长命。邪之新客来也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逢而泻之,其病立已。 岐伯说:仔细审察三部九候的盛衰虚实而调治。检查的方法,在它左右上下各部分,观察有无不相称或特别减弱的地方,就可以知道病在那一脏腑,待其气至而刺之。假如不懂得三部九侯,则阴阳不能辨别,上下也不能分清,更不知道从上部脉以诊察下,从上部脉以诊察上,从中部脉以诊察中,结合胃气多少有无来决定疾病在那一部。所以说,针刺而不知三部九侯以了解病脉之处,则虽然有大邪为害,这个医生也没有办法来加以事先防止的。如果诛罚无过,不当泻而泻之,这就叫做“大惑”,反而扰乱脏腑经脉,使真气不能恢复,把实症当作虚症,邪气当作真气,用针毫无道理,反助邪气为害,剥夺病人正气,使顺症变成逆症,使病人荣卫散乱,真气散失,邪气独存于内,断送病人的性命,给人家带来莫大的祸殃。这种不知三部九侯的医生,是不能够久长的,因为不知配合四时五行因加相胜的道理,会放过了邪气,伤害了正气,以致断绝病人性命。病邪新侵入人体,没有定着一处,推它就向前,引它就阻止,迎其气而泻之,其病是立刻可以好的。 第二十八篇 通评虚实论 黄帝问道:什么叫做虚实呢? 岐伯答说:邪气盛,就是实证,正气被伤,就是虚证。 黄帝问:那么虚实的情况各是什么样的呢? 岐伯说:肺主气,气虚,实质上是肺虚,必定发生气逆足寒的症状。如果不是肺正被克的时令,则病好治,如遇相克的时令,病人就会死。其余各脏的虚实,也是同样。 黄帝问:怎样叫做重实? 岐伯说:所谓重实,是说大热病人,邪气甚热,脉象又极盛满,这就叫做重实。 黄帝道:经络俱实情况是怎样的?用什么方法治疗? 岐伯说:所谓经络俱实,是指寸脉急而尺脉缓,经与络都应该治疗。所以说脉滑象征着气血畅盛,叫做顺;脉涩象征着气血虚滞,叫做逆。大凡人体虚实的情况和生物是一样的,就是说呈现圆润现象的都为生,呈现枯涩现象的都为死。若一个人五脏骨肉滑利,生命是可以长久的。 黄帝道:络气不足,经气有余的情况怎样? 岐伯说:所谓络气不足,经气有余,是指寸口脉热而尺脉却寒的情况。秋冬之时见到这样现象的,为逆;而在春夏之时,就为顺了。需要治疗的是那种主病的逆象。 黄帝问:经虚络实的情况怎样? 岐伯说:所谓经虚络实,是指尺脉热满而脉口寒涩,这种现象,若在春夏则死,若在秋冬则生。 黄帝问:怎样治疗这种病呢? 岐伯说:络实经虚的,灸阴刺阳;经实络虚的,刺阴灸阳。 黄帝问:什么叫做重虚? 岐伯说:脉虚、气虚、尺虚,这就叫做重虚。 黄帝问:怎样辨别呢? 岐伯说:所谓气虚,是由于膻中之气不足,表现为语言不能连续;所谓尺虚,是尺脉脆弱,表现为行步怯弱无力;所谓脉虚,是气血都弱,阴阳不能应象。所有表现上面这些现象的病人,脉象滑利的,可以生;如果脉象涩滞,就会死的。 黄帝问:寒气上攻,脉气盛满而实,情况怎样? 岐伯说:脉实而有滑利之象的主生,脉实而有逆涩之象的主死。 黄帝问:脉象实满,手足皆寒,头部热,情况如何? 岐伯说:在春秋可生,在冬夏就会死。有一种脉象浮而涩,脉涩而身又发热的也会死的。 黄帝问:身形虚浮肿胀的情况怎样? 岐伯说:所谓身形虚浮肿胀,是指脉口急大而坚,尺脉却反涩滞,像这样,顺就可生,逆就会死。 黄帝问:怎样叫顺则生、逆则死? 岐伯说:所谓顺,就是手足温和;所谓逆,就是手足寒冷。 黄帝问:新产后而患热病,脉象悬小,它的变化怎样? 岐伯说:手足温暖的可生,如手足寒冷,就会死的。 |
|
4971楼#
发布于:2016-03-16 22:02
40,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3,常态――寒时得寒症,热时得热症,冬天摸冬脉,反之病较重 正邪:本身从里面发出来的病(出汗) 虚邪:外来的 4,黄帝内经的原则 上功:治刚刚开始的病 下功:治疗已经形成的病。 例:西医的仪器检出疾病都是后期的病。心脏病的突发,西医当时检查不出,生死抉择时才检查出 5,泻法 (1)掌握“方”――病人之气正盛,月亮正圆,天气正温和,身体尚安定的时,在病人吸气时进针,转针,吐气慢慢出针,等一会压针孔 (2)泻――泻他的气(苍龙摆尾),要等时机,泻实症―― 巨痛,强烈的痛 6,补――"圆”:“圆”者行,行气,导移其气以至病所,在病人吐气时进针,针刺时必须达到荣分――血脉旁边,吸气出针,并立刻扪针 注意:“圆”与“方”的行针,都要用排针之法。观察病人的形体的肥瘦,和荣卫血气的盛衰 7,形――还未对病人面色看得很清楚,就问病人的病情,再从经脉里去探索。 神――色脉同诊,用神在看病的时,要专注,专神。专注地听病人讲话,问诊,知道抓重点第二七篇 离合真邪论 1,病在十二经络――表症,是外面进来的邪。只是不舒服,治疗时,把病人治疗舒服了,就OK 例:肝癌治好后,检查还有癌症,症状已改善即可。 2,天有二十八宿,地有二十经水,人有十二经脉,经就是大河,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涩――冷则经里的气凝固。寒则血瘀 3,病邪在脉循然而行,寸口脉,在指下的感觉,时大时小,大则病邪来,小则病邪平静。 4,泻法――吸气时进针,进针时勿让气逆,进针后静候其气。留针要稍久一些,不使病邪散布。吸气时捻转,以得气为目的。呼气时,慢慢拨针,尽时,出针――针下所聚的气都出来了 5,补:病人经脉不足,麻木,酸,隐隐作痛,病痛很久――虚,针孔旁的粉红色为气至。 6,治疗时机:邪本身离开络跑到经脉里面去的时候,就停在血脉之中,直来直去,时在络,时在经,针灸时,病发作时下针效果最好 例:肩痛,头痛须在最痛时治疗最好,即病气到时下针。 7,补泻的目的:去邪,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淤血堵则放。淤血在内脏,要开处方吃药 8,正常人,男子,右边的脉大于左边的脉。女子,左大于右。手上的脉查不到,可查三步九候的脉,头面上的脉跟脚上的脉速度要一样,反之,忽大忽小,经络有问题 |
|
4972楼#
发布于:2016-03-16 22:02
40,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3,常态――寒时得寒症,热时得热症,冬天摸冬脉,反之病较重 正邪:本身从里面发出来的病(出汗) 虚邪:外来的 4,黄帝内经的原则 上功:治刚刚开始的病 下功:治疗已经形成的病。 例:西医的仪器检出疾病都是后期的病。心脏病的突发,西医当时检查不出,生死抉择时才检查出 5,泻法 (1)掌握“方”――病人之气正盛,月亮正圆,天气正温和,身体尚安定的时,在病人吸气时进针,转针,吐气慢慢出针,等一会压针孔 (2)泻――泻他的气(苍龙摆尾),要等时机,泻实症―― 巨痛,强烈的痛 6,补――"圆”:“圆”者行,行气,导移其气以至病所,在病人吐气时进针,针刺时必须达到荣分――血脉旁边,吸气出针,并立刻扪针 注意:“圆”与“方”的行针,都要用排针之法。观察病人的形体的肥瘦,和荣卫血气的盛衰 7,形――还未对病人面色看得很清楚,就问病人的病情,再从经脉里去探索。 神――色脉同诊,用神在看病的时,要专注,专神。专注地听病人讲话,问诊,知道抓重点第二七篇 离合真邪论 1,病在十二经络――表症,是外面进来的邪。只是不舒服,治疗时,把病人治疗舒服了,就OK 例:肝癌治好后,检查还有癌症,症状已改善即可。 2,天有二十八宿,地有二十经水,人有十二经脉,经就是大河,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涩――冷则经里的气凝固。寒则血瘀 3,病邪在脉循然而行,寸口脉,在指下的感觉,时大时小,大则病邪来,小则病邪平静。 4,泻法――吸气时进针,进针时勿让气逆,进针后静候其气。留针要稍久一些,不使病邪散布。吸气时捻转,以得气为目的。呼气时,慢慢拨针,尽时,出针――针下所聚的气都出来了 5,补:病人经脉不足,麻木,酸,隐隐作痛,病痛很久――虚,针孔旁的粉红色为气至。 6,治疗时机:邪本身离开络跑到经脉里面去的时候,就停在血脉之中,直来直去,时在络,时在经,针灸时,病发作时下针效果最好 例:肩痛,头痛须在最痛时治疗最好,即病气到时下针。 7,补泻的目的:去邪,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淤血堵则放。淤血在内脏,要开处方吃药 8,正常人,男子,右边的脉大于左边的脉。女子,左大于右。手上的脉查不到,可查三步九候的脉,头面上的脉跟脚上的脉速度要一样,反之,忽大忽小,经络有问题 |
|
4973楼#
发布于:2016-03-16 22:03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2班-河北-张华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5日学习《黄帝内经》36课心得 1人身上的俞穴可以治疗脏气过旺阳气过旺 2一阴是少阴二阴是厥阴,三阴是太阴 3太阳在皮肤表面所以脉是浮的 3甘能缓,任何东西急就要缓,用甘味的药,心脏不喜欢缓,酸性的药都是能收,脾不喜欢湿,苦燥之,肺上之苦能下之,辛能润燥,咸味能软坚 5心脏病,痊愈在长夏,没有好冬天会加重,如果没死,春天会持平,起于夏,心脏病的人不要吃热食物,衣服穿少一点保持冷一点 |
|
4974楼#
发布于:2016-03-16 22: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通评虚实论篇二十八》 一、虚实 1、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如便秘一天,精气很实,便秘七天,则邪气实,正气被伤到。 2、气虚,即主气之肺虚也。气逆时,肺之阳气无法肃降,会发冷。以四季及五行来说,凡非克肺之时节则生,遇相克之时节则死。其余各脏依此类推。 因脚是阴阳交汇的极处,是身体的末梢。当身体有病,最敏感的末梢先开始,就可知病之初始。如小孩一感冒,脚就冷了。病越重,就会冷到骨头里。 二、重实 经脉上有热症,和表症上的热相加在一起,为重实。 三、若经与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这治的时机。若为滑脉则病为顺,若为濇脉则病情必逆。凡虚实之产生,必来自同属性脏内,因此若五脏与骨肉间之气血通畅流利,病邪必无法侵犯,则可长久。 四、热脉比较大,寒脉比较小。经络为阳,内脏为阴。经为阳,络为阴。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出现寸口脉为热脉较速,尺脉为寒脉脉小。若是在秋冬季节出现此脉,主病进。若是春夏时 节出现此脉,则是正常。在何处有病邪,治何处即可。 治法:经满络虚,刺阴灸阳。把阳导到阴里。刺阴补阳也是引阳入阴的手法。 五、经虚络满,比较危险。因人身上的阳气,在人有危险时,阳从脏走到经再走到络。经虚络满则表示阳已走到末端了。 经虚络满,尺部脉大,寸口脉为寒象,脉细小且涩。如在春夏季节则主死,适逢秋冬则生。 治法: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灸阴可固阴,刺阳是守阳,不在往外走。 六、重虚 寸口的脉气虚弱,尺部亦虚弱,为重虚。 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脉虚者,即下焦虚,其人步行蹒跚胆怯状。凡脉呈虚脉,并非阴虚也,是阳虚,故脉内气血流滑利者生,止濇艰辛者死。 七、若寒气自手足四肢向头面胸部逆行而上,寸口之脉又充实者,如脉实但脉中气血滑利则生,脉充实绷紧手足逆冷必死。 八、正常人,头是冷的,手脚是热的。上阳,下阴,阳中有阴,则上是冷的,下是热的。 手足寒,头热则阴阳是反的,称为阴实。阴实为死症。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濇,并身热手足冷者死。 如脉大,阴实,如额头冷的,无事,是便秘。 阳气最强最弱的时候是危险的。 阴指脏,如肝实,心阳下到小肠,下不来,就往上走,则四肢冷,同时有阳亢的现象,坐着不能平躺,24小时不能睡觉,之前还能吃东西,后面胃气无,则出现打嗝,就死了。 九、全身都肿满者, 脉呈现急数又大而坚硬,尺部脉濇不与其合者,故从则生,逆则死。从,手足温。逆,手足寒。 |
|
4975楼#
发布于:2016-03-16 22: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
2016-3-16学习《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正常情况天寒生病得寒症,天热得热症,与四时不符,病难治。 虚邪是外来的致病因素,正邪是身体内本身发的病,如用力劳作导致大量出汗,肌肉毛孔打开致中风,但病很轻微,上工在病邪始入时就开始动手,查三部九候脉得失。 补泄时机:气盛时方可用泻法,吸气时入针,再吸气时逆气捻针,呼气时出针,不按针孔,停留几秒再按。补法必待气移动时,针下的深,在血脉旁,吐气时下针,吸气时插提,吸气时拔针,按针孔。 邪气在经,大部分是表证,当邪气入经脉时,寒邪令血凝涩不通,湿热令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运作,若因体虚导致外邪趁机而入,寸口脉时大时小,脉大邪至,脉小平,吸气时入针,再吸气时捻针,呼气时拔针,用泻的手法去邪。 气不足者补之,麻木,隐隐作痛,酸,久病都是虚症,用补的手法。先在穴位上前后循经移动,用指甲切开血脉,用指节弹揉穴位,呼气时进针,等到气至时针孔周围会出现粉红色,如没有或比较小是气虚,病人吸气时拔针,令正气不泄,出针后迅速按揉针孔。 病发时,正痛时是下针的最好时机,内科病也是病来时吃药是最好的时机。 补泻的目的是去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有淤血的先去淤血,淤血在内脏的开处方药。 正常人男人右脉大于左脉,女人的左脉大于右脉。 |
|
4976楼#
发布于:2016-03-16 22: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16号,《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虚邪就是不合于八正风之异常风向,造成人病的始因,名之虚邪。有时人亦伤于八正风,名为正邪。其产生如人用劳力时会大量出汗,此时肌肉毛孔开,正逢风至,此时其伤人很微弱,人甚至无感觉,看不到症状在表面。高明的医师在病邪始入之时,已开始动手,先细查三部九侯之脉气,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此名为“上工”。 下等的庸医,在病邪已深入成大病时,方察觉而施救,此施救在病延伸扩大之时也。其所以如此,乃因庸医不知三部九侯之脉相互间的得失,以致病情严重时,始察觉出来。能知病之所在者,因知如何诊三部九侯之脉,且调之使正常,故曰,三部九侯之脉,乃为人体的门户一样,即使外表上不见其病症,而仍可由此察出病邪之所在。 泻法必有时机,须其方盛之时用之,如气之方盛,月之方满时,日之方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等,利用呼吸中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针,所以泻法,必利用其气盛之时,其邪气乃行,正气方至。补法必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补之时机,刺入时必中营血(血脉旁边,针比较深),利用吸气时拔针出来。因此,非好的时机来临时不用针刺。高明的医师,必知度量病人之体格盛衰,病人体中气血之盛衰,血与气为人的神明所在,人人都须谨慎小心的调养。 形就是外形,眼不知观察病人的神色,只问何处有症状,再按照疼痛部位来决定在何处;按三部九侯之脉,不知病之所在,不知其发展如何,就是“形”。也就是庸医;神的意思,就是内在,就是神志,神至则耳闭无所闻,目光明朗,智慧大开,能很清楚的感觉出来,即令用口头表达,亦无法详言,看的清楚,见解独到,庸医们茫然无知,好像风把云吹散一样,心灵顿明,此名曰“神”,三部九侯之脉是其初始之地,九针法亦重要,但无法取代它。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古之圣人行事必有法度,其理念必合与天地之道。所以天有二十八宿,地有江河之流走,人体中亦有经脉之流行。当天气温暖,地表和谐,则江河亦静。但天寒地冻时,江河亦凝固不行。若天热地湿时,则江河之水亦蒸发气化甚而满溢出来。疾风突来,江河必波涛汹涌澎湃而至。同理于人体,当邪入侵经脉时,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乘机而入体内,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一样。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则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外邪之行并无常规亦无定处,吾人且不可以手寸部之脉来决定病邪之在阴或阳。高明之医师必然细心检查,三部九侯之脉,突然逢道病邪之气于何处,就可提早阻断其行进之路,以遏制病邪之蔓延。治疗之法,必待患者吸气时入针,不可令患者气逆,完全采取自然呼吸,再静针久留体内,如此可阻止病邪散布。再利用患者吸气时捻针,待气至充盈时止,欲起针时须待患者呼气至尽头时,乃出其针,如此邪气必出尽,此名“泻”。 先用指按穴道前后循经移动,再用指甲切压穴位使血脉避开,利用指节来弹揉穴位,两指尖夹住穴位之皮肤,如此可防止针进入时产生正气外泄(现在不用了),然后待患者呼气将尽时把针刺入穴中,静候气至(针孔周圈呈粉红色),如侍候贵人一样的守在其侧,不管时间长久,气充盈时,就会产生自卫能力。再待病人吸气时出针,可令正气不外泄,散布在不足之处,再按揉针孔,使之尽阖,如此可令正气存于体内,不再外散。此名曰“补”。麻木、酸、隐隐作痛、病很久了,都是需要用补的手法。 邪入于人身,其始必在络脉上,邪不去,则会再深入经脉。再不治,邪就进入血脉之中,但邪会令人生寒或生热,反应症状尚未明显之前,其脉气会如波涛之涌起,时来时去,没有一定的常规。故可说,从三部九侯之脉来察知其病邪将至之经脉,利用针去邪气,但不可在邪气最盛之时,用泻法来去它。人体内的真气就是经脉之气,若经之气太虚弱,病邪炽盛,泻之必伤正气,故在邪最盛之时不取泻法。所以若不查明气之至,待邪气正盛之时反施泻法,必反令真气消耗。一旦体力消损无法立时恢复,病邪必又跟进,造成病邪更深留体内不去。因此又可说,病邪已离此经又进入其它地方了,切不可追击此原病邪所在之经。又有所谓把握时机,间不容发的在邪气刚至未盛时,迅速下针利用泻法,方为上策。若过于先动或太慢施治,待病人气血两失,病已不可去矣。因此有云,治痛病之机有如射弓一样,机至立发。不知把握时机则犹用槌胡乱敲打,漫无目标一样。所以能知时机之道者,必间不容发的下针,不知时机之道的,犹扣箭在弦上而不发射一样的,必毫无用处。 例:病人肩痛,不痛不扎,痛时再扎。即待病气到时再扎。 补泻的作用: 在攻击病邪时取用的。急速出针以去掉过多之血瘀,以求正气回复,亦即在病邪刚进入体中,尚居无定所之时,利用针法推动真气,则其向前进,用导引法其病邪必静止,若反其道而行,止造成血邪内郁,邪气不出也。若发现络上有瘀血,必速以放血,其病可立愈。 常人:男子,右大于左;女子,左大于右。 |
|
4977楼#
发布于:2016-03-16 22: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03-16针灸视频第41课心得
通平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1邪气盛为實,经气被夺這是虛。 比如便秘就是邪气先盛,继而正气被夺,病人是由實邪造成的病变。 肺气虛脚冷 正常人手足是热的,头面是冷的。 如脚面是足三阳经经过之地,脚底是足三阴经经过之地,阳要潜入阴,所以脚面冷,脚底热。 当肺气虛时,肺的肃降功能就变弱,无法把心火降下去,热不能到脚部,所以脚就是冷的。 四肢末梢是陰陽交会的极处,病之初起,脚先冷。脚越冷病越重。 2当其时生,不当其时死。 举例:当一个人有肝病时,会在其本身的时节春天病起,在其所生的夏季痊愈,在克它的时秋季病重或死,在生它的冬季病情保持稳定不會变化。(季节的推算) 天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 地支,子午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 甲乙为木,丙丁为火,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辰未戊丑为土。 举例:当一个人有肝病,遇到寅卯加巳午为重木,病会起。遇到丙丁加巳午为重火,病人会痊愈。遇到庚辛加申酉病会加重或死亡。遇到壬癸加亥子病会保持稳定。(天和时辰的判断) 3重實 当病人病热再加上表进来的也是热时,是谓重實。 当经和络皆實之时,必寸脉数而尺脉缓,这时,脉滑而顺(脉顺经走)为生,氣血涩而逆者为凶。 当经气不足,络气有余时,必寸脉热且大,尺脉寒且细小。 当经虛络满时,必寸脉小,尺脉大,是为“阴實”。因阳本应藏在身体里,当阳不守时,会从脏走经,从经走络。今络以满,表示阳气向外走(阳弱阴一定盛)阳气出完则亡。 络满经虛时,灸阴刺阳,(固阳守阴)。 经满络虛时,灸阳刺阴(阳导入阴)。 4重虛 当寸脉和尺脉皆虛时,为虛上加虛。 听病人声音,如若讲话无常东一句西一句,为气虛。 看病人,如果脚步不稳,为下阳虛。 凡是脉虛都是阳虛,滑利者生,涩逆者死。 阳虛时就补阳,不能滋阴,补阳阴自动回头。 滋阴是大虛阳还在时用,大虛阳不在也不滋阴,還是补阳。 寒气暴上,脉满而實,寒气从四肢反逆头面。脉實而滑则生,脉實而涩逆则死。(脉顺肺气则生,逆肺气则死) 脉弱而實满,四肢冷,头面热为“阴實”。 阴指脏,脏可满不可實,假如今天肝有病,肝實,心阳就会被阻隔从而进入不到小肠,病人会上热下寒呈阳亢状态,24小时不能睡覺。 遇春秋则生,因春秋阳气不是很旺。 遇夏冬则死,阳太少和阳太过。 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死症。 病人外形肿满,脉坚大,手脚温则生,手脚冷则死。 |
|
4978楼#
发布于:2016-03-16 22: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寒时得寒症,热时得热症易治,与时节相反的症难治。摸脉看诊依四时节气。 上工与下工,上工在病微时治,下工在病深时才发现治疗。 泻法,在气盛时,吸气时下针,吸时捻针,吐气时出针。补时待气移时,刺到血脉跟,吐气进针,吸气时拔针并扪针。 形,要色脉同诊。神,看诊时要专神,不受外界干扰。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病在十二经络,病在表,如扭伤外伤。 天寒地冻时,江河亦凝固不行,天暑地热时,江河水亦蒸发或满溢。疾风突来,江河必波涛汹涌。同理于人,泻之手法。 补法,呼尽下针,静以久留,以气至,吸气进出针。 邪入人身,始在络脉,下针,要在病刚起来时下针,内科病也是,病发时服药最好。 补泻的目的,攻邪。治症瘀血要先去掉。 男子,右大于左为常人,女子,左大于右为常人。治病要知三部九侯,否则无法别阴阳。 |
|
4979楼#
发布于:2016-03-16 22:49
中医经典特训9班3月16日,王毅泓申请签到《黄帝内经》第41集
医生临症时,如把实证当成虚证,把虚证当成实证,把邪气误认为正气,把正气误认为邪气,治错了,会乱,夺人正气,称大祸。临床上不会每个人用到三部九侯,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知病之始。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专门讨论虚实) 邪气盛时称为实;精气被夺,正气受到损害称为虚。如便秘7天,还不断吃,邪气实会伤到正气。 气虚:肺虚,气逆,足寒,因肺阳气无法肃降。常人脚热,足背上三根阳经,因阳潜于阴,故足背上冷,足底热,足底有阴经。脚是阴阳交接的极处,身体有病,最敏感的是末梢,能知道病之初始,所以小朋友生病,首先表现为脚冷。如越来越冷,冰到骨头里,是越来越重,肾脏病人、前列腺癌症等病人的感觉冷是从骨头里出来的。如冷不断往上走,人则死;气虚者在相生的节气生,在相克的节气死,以此类推。 重实的概念和治法: 经脉上本来就有热,加上表症上的热,称重实。 经络上纯实时,表为阳,身体为阴,表现为寸脉急,尺脉缓,是治病的时机。若脉为滑,为顺,说明是顺着经脉的走向;如濇则气逆,为凶。凡是滑腻的都为正常。如皮肤滑腻为正常,重病人的皮肤是干涩的。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时,表现为寸口脉热、大,尺脉沉细;以经络与内脏而言,经络为阳,内脏为阴,故寸为阳,尺为阴;以经和络而言,寸脉部分为经,尺脉部分为络。经满络虚时好治,灸阳经,刺阴经,将阳导入阴的手法。 经虚络满:寸口脉细小且濇,尺脉大且皮肤热,较危险,难治,说明人身上的阳要外出,阳外出时从脏——经——络。从尺脉上摸到阳要出,已经是到了末端;要灸阴刺阳,灸阴能固阴,针刺阳守阳使其不往外。 重虚的概念与治法: 寸脉、尺脉阴阳两脉皆虚,为虚证。表现为讲话无常,前后不搭为气虚。寸脉是指胸腔以上的部位,尺脉虚的是腹腔以下下阳虚,表现为脚步蹒跚,凡脉呈虚脉,并非是阴虚,而是阳虚。滑脉者生,濇脉者死。阳虚时要补阳,而非滋阴,补阳后阴自然回来。 寒气自四肢反逆到头面,脉顺肺气而走生,逆着走或脉濇者死。 脉若实,很硬很实,手脚冰冷,头发热,说明阴阳相反。实满为阴实,脏可满不可实,如结块,就像仓库里放的面粉,粉状是正常的,若受潮湿结块就是实证。阴实一般为寒实,都是实证。举例:如肝脏出现实证时,正常心脏的热是向下到小肠的,现遇到肿块受阻,出现手足冷,同时反逆出现亢进的现象,24小时不睡觉,不能平卧,最后胃气无打嗝而至死亡。看病时,一个手摸病人的脉,一个手摸病人的额头,额头凉手热是便秘。 春秋得生,因春秋阳气没那么旺盛,就不至于死;夏天阳气最强(阳气下不去)冬天阳气最弱时(阳气潜藏),如脉浮而濇,是阳脱是阳逆行的现象。阳气向外是死症。 全身胀满水肿者寸脉急数大而坚,尺脉濇而软,这样的只要手脚温热的生,表现为尺脉濇而不逆为顺;手脚冰凉的死,尺脉濇而逆者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