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4980楼#
发布于:2016-03-16 23: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黄旭红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通平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1.邪气盛为實,经气被夺這是虛。比如便秘就是邪气先盛,继而正气被夺,病人是由實邪造成的病变。肺气虛脚冷,正常人手足是热的,头面是冷的。如脚面是足三阳经经过之地,脚底是足三阴经经过之地,阳要潜入阴,所以脚面冷,脚底热。当肺气虛时,肺的肃降功能就变弱,无法把心火降下去,热不能到脚部,所以脚就是冷的。四肢末梢是陰陽交会的极处,病之初起,脚先冷。脚越冷病越重。
2.当其时生,不当其时死。举例:当一个人有肝病时,会在其本身的时节春天病起,在其所生的夏季痊愈,在克它的时秋季病重或死,在生它的冬季病情保持稳定不會变化。(季节的推算)天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地支,子午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甲乙为木,丙丁为火,庚辛为金,壬癸为水。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辰未戊丑为土。例:当一个人有肝病,遇到寅卯加巳午为重木,病会起。遇到丙丁加巳午为重火,病人会痊愈。遇到庚辛加申酉病会加重或死亡。遇到壬癸加亥子病会保持稳定。(天和时辰的判断)。
3.重实 当病人病热再加上表进来的也是热时,是谓重实。当经和络皆实之时,必寸脉数而尺脉缓,这时,脉滑而顺(脉顺经走)为生,气血涩而逆者为凶。当经气不足,络气有余时,必寸脉热且大,尺脉寒且细小。当经虛络满时,必寸脉小,尺脉大,是为“阴实”。因阳本应藏在身体里,当阳不守时,会从脏走经,从经走络。今络以满,表示阳气向外走(阳弱阴一定盛)阳气出完则亡。络满经虛时,灸阴刺阳,(固阳守阴)。经满络虛时,灸阳刺阴(阳导入阴)。
4.重虛 当寸脉和尺脉皆虛时,为虛上加虛。听病人声音,如若讲话无常东一句西一句,为气虛。看病人,如果脚步不稳,为下阳虛。凡是脉虛都是阳虛,滑利者生,涩逆者死。阳虛时就补阳,不能滋阴,补阳阴自动回头。滋阴是大虛阳还在时用,大虛阳不在也不滋阴,還是补阳。寒气暴上,脉满而实,寒气从四肢反逆头面。脉實而滑则生,脉實而涩逆则死。(脉顺肺气则生,逆肺气则死)脉弱而实满,四肢冷,头面热为“阴实”。阴指脏,脏可满不可实,假如今天肝有病,肝实,心阳就会被阻隔从而进入不到小肠,病人会上热下寒呈阳亢状态,24小时不能睡覺。遇春秋则生,因春秋阳气不是很旺。遇夏冬则死,阳太少和阳太过。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死症。病人外形肿满,脉坚大,手脚温则生,手脚冷则死。
张亮荧
会员
会员
  • UID2018715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87
4981楼#
发布于:2016-03-16 23:2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亮荧申请签到2016-3-16《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1、寒时得寒症,热时得热症,如冬天摸是冬脉,夏天是夏脉,冬天摸到夏脉不正常。
 虚邪是不合于八正风之异常风向,造成生病的始因(外来)。有时人亦伤于八正风,名为正邪(体内发出,如出汗)
上功:在病邪始入之时治。
下功:在病邪深入成大病时治。

2、泻法:气之方盛,月之方满,日之方温,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吸气时进针,转针,吐出针,等会按针孔。
补法:吐气时进针,针刺到血脉旁,吸气出针,扪针。

3、形,是外行,眼不知观察病人神色,只问何处有症状,再按痛部位来决定在何处。
神:色脉同诊,专注,全神贯注。专注地听与问诊,能分辨轻重。

4、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天有二十八宿,地有江河之流走,人有十二经脉。邪入侵经脉,冷邪则血凝涩不通,寒则血瘀。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生,阻碍清阳之运作。
病邪顺脉而行,到寸口脉,脉呈时大时小,大则病邪至,小则平安。

5、泻法,吸气时进针,不可让气逆,取自然呼吸,静针久留体内,可阻止病邪散布。吸气时捻针,气至充盈时止。呼气时,起针,如此邪气必出尽。
经脉麻木,酸,隐隐作痛,久病为虚,补之,针孔旁粉红色为气至,圈越大气越足,无粉红色气虚。
下针时用指甲切压穴位避开血脉,再弹揉穴位,呼气进针,待气至充盈时,吸气时出针,令正气不外泄,散布在不足之处,扪针,让正气存于体内不外散。

6、补泻是用在攻击病邪,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淤血堵到取淤血。淤血在内脏,开处方吃药
正常人,男子,右边的脉大于左边的脉。
女子,左脉大于右脉。手上的脉查不到,可查三部九候脉,头面上的脉和脚脉速度一至,反之,忽大忽小,有问题。
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4982楼#
发布于:2016-03-16 23:2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6年3月15日《黄帝内经》第39课心得
人但求外在之享乐,而内心痛苦,此令病生于血脉,治法在针与灸上。人求欢乐避甚志悦过甚,则病生于肌肉,治疗以针石之术。人在生活上清苦但情志喜悦,此易生病于筋,则须以热药来熨炙。人生活清苦情志不舒,病易生于咽喉,治之则以百种草药。动作急速常生惊恐,以致经络不通,病发为麻木不仁,其治以按摩手法内服酒炖汤药(用酒熬药,使药力发散更快),这是五种形、志所生之病也。
用刺法时须注意,刺阳明经时可出血出气(因其多血多气),刺太阳经时可出血,但忌出气。刺少阳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太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少阴经时可出气,但忌出血,刺厥阴经可出血,但忌出气。
天包含万物,地又承载万物,其间孕育了世上一切生物,而其又以人为最贵。人禀受天地之精华,按照四季循环的自然法则而生成,不断重复的生、长、收、藏四大功能,即令王侯庶民每人都有愿望,希望一生中都不至患病。但很多疾病,常没有表症,人们不知何时疾病已入侵体内,日久病深,常附着在骨髓上,以致不治。若用针去其病的方法。
咸味重的水,放在器皿中,其外壁会有湿气渗出,将断的琴弦,会发出嘶浊的败音。春季树木兴发茂盛,是因为此树在冬季有收藏许多养份而致。病已深重的,病人会发出打嗝儿或噫气,表示胃气已绝。人若有此三种现象,就是内臓已然损坏,再强的药亦无法治疗,治疗只会增加皮肤损伤,肌肉消弱,以致腐败殆尽,无法挽救。如肝病,本来脸色发青带黄,治疗后变黑色,水生木,表示逆气而走,无法医治。
人的生命,受制在天地之间,天阳地阴相合而生成“人”,人能不违反天地四季之运行,则天地会像父母一样对待你。能知万物发生之大道的人,名叫“天子”,犹天之子一样。人体生病是因为病人逆阴阳而至。
天有三阴三阳的六气,人亦有三阴三阳的十二经。天有寒暑的交替,人身上有虚实的变化。能够经历天地阴阳之变化而生存者,乃因不违反四季之变化法则。人能知十二经脉之理法者,则不会为任何邪说影响理智的判断。能知自然中八风的变化,阴阳五行的互相关系,熟于虚实的消长情形,随心所欲的施用针法,不会有误差,这都得依靠了解透彻于自然法则与人体关系,从而明察秋毫,用心体悟方可做到的。
人体内有形可见的运化过程,绝不出阴阳的范畴。天阳地阴之相合,分为中央与八方,名为九野,分别受四季之影响。
月有盈亏,日有长短,天地万物,不可胜数,但其根本所在,仍在虚实,说明虚实补泻之理:
木受到金,会被伤伐,火受到水而灭,土遇木而能通达,金遇到火而会熔缺,水遇到土而阻塞,万物都是如此的,无法一一尽述。
针法可公布给天下的有五种,今人民居盛世只知如何暖衣饱食,对于此类学术已无法尽知了。
(一)治神,教民如何养神之正,神正病不生焉。
(二)知养身,教民如何养身,使本强病邪不入焉。
(三)知毒药为真,教民运用药物的正确法则。
(四)制针石小大,制作针灸器材,使有一定的规格。
(五)知府藏血气之诊,教民如何诊断五脏六腑气血之变化。
以上五法能确实建立,人人都知何时当先用何法。观今世之刺法,但知虚证用补法,实满者用泻法,人人都仅止于此。如果知顺应天,则地必随之更动,和顺之速如石落地响声随起一样,针法之立竿见影在此。道中本无鬼神之分,只是它是一贯的,从未改变过的。
刺法之精神是首先患者与医师必先凝神静气,精神专一,俟患者神志已定,再诊察患者的三部九候之脉,然后再施予刺法,针刺入后,俟各脉病状完全消失,所在症状都消除,这就是内外阴阳都已调和了,切不可以病情的变化为优先处理,如此可以用针轻易的调和人体内的气血,方可施术于他人。
五实五虚
周永燕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70
  • 粉丝1
  • 关注4
  • 发帖数16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983楼#
发布于:2016-03-16 23: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316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星辰者是控制日月运行的,八正者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天地八节司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各节之风向。正风即季节中所应吹之风,如遇方向不对之风,即为邪风,这是以时节来判断风之正邪。四时乃分春夏秋冬,这是天气正常变化所在,利用四季的变化来调和生、长、收、藏之功。凡八风中属于不正常之风,人须避之勿违逆它必伤五脏。如医师能适时察知其入体内,即去除病邪,则病必不入五脏之中,不会造成大害了。故有云:天忌之期,人不可不知也。
若要效法古者,首先须了解“针经”。透彻了解之后,再来试验“针经”于患者。先知道每日气候的寒温,月的盈亏,用此来诊察经脉中气之浮沉,调和其异常,观察其是否立有效果。常人表面上看不出气血之盈亏,体内病邪之所在,唯有高明之医师可察出。再利用天日之温差,月夜之盈亏,四季之常规,互相参考且合而为一的施用正确的方法来调和,高明的医师,常于病人尚未显出现症状时,已事先察觉出病之所在,这就是“观之冥冥”。能通达此理的人,方可将医术传之后世。这是明医与庸医之所别也。庸医无法感受其间微妙之处,即令见也见不到,尝之也不知其味,好像神佛一样,不易察觉其真实存在,故亦曰“冥冥”。(寒时得寒症,热时得热症;反过来,若是寒时得热症,热时得寒症,就是重症。)
虚邪就是外来的病。虚邪就是不合于八正风之异常风向,造成人生病的始因,名之虚邪。有时人亦伤于八正风,名为正邪。其产生如人用劳力时会大量出汗,此时肌肉毛孔开,正逢风至,此时其伤人很微弱,人甚至无感觉,看不到症状在表面。高明的医师在病邪始入之时,已开始动手,先细查三部九侯之脉气,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此名为“上工”。下等的庸医,在病邪已深入成大病时,方察觉而施救,此施救在病延伸扩大之时也。其所以如此,乃因庸医不知三部九侯之脉相互间的得失,以致病情严重时,始察觉出来。能知病之所在者,因知如何诊三部九侯之脉,且调之使正常,故曰,三部九侯之脉,乃为人体的门户一样,即使外表上不见其病症,而仍可由此察出病邪之所在也。
呼吸补泻方法:
泻法:吸气进针,再次吸气时捻针做泻的手法,吐气时再出针,出针后等几秒再按住针孔。泻法必有时机,须其方盛之时用之,如气之方盛,月之方满时,日之方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等,利用呼吸中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针。所以写法,必利用其气盛之时,其邪气乃行,正气方至。所有实症用泻,痛强烈的痛都是实症。
补法:吐气时进针,做补法,然后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扪针,按住针眼不要让气跑了。必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补之时机,刺入时必中营血(扎在血脉旁边比较深的地方),利用吸气时拔针出来。因此,非好的时机来临时不用针刺。高明的医师,必知度量病人之体格盛衰,病人体中气血之盛衰,血与气为人的神明所在,人人都须谨慎小心的调养。
“形”与“神”,:
“形”,形就是外形,眼不知观察病人的神色,只问何处有症状,再按照疼痛部位来决定在何处;按三部九侯之脉,不知病之所在,不知其发展如何,就是“形”。也就是庸医也。神一定要色脉同诊。
“神”:当用神诊病时,要入神,全神贯注。神的意思,就是内在,就是神志,神至则耳闭无所闻,目光明朗,智慧大开,能很清楚的感觉出来,即令用口头表达,亦无法详言,看的清楚,见解独到,庸医们茫然无知,好像风把云吹散一样,心灵顿明,此名曰“神”,三部九侯之脉是其初始之地,九针法亦重要,但无法取代它。

离合眞邪论篇第二十七


经书云,脉气之盛衰,常左右变换,吾人以上部穴道来调下部之盛衰,以左侧之气血来调右侧之盛衰,遇到太过与不及之气,可利用荣穴输穴来做补泻。外邪侵入人体经脉时,其症状如何?又如何治疗呢?病在经脉上都是表症,例如扭伤和感冒发烧,都是外来的。
古之圣人行事必有法度,其理念必合与天地之道。所以天有二十八宿,地有江河之流走,人体中亦有经脉之流行。当天气温暖,地表和谐,则江河亦静。但天寒地冻时,江河亦凝固不行,冷的时候经血就会凝固。若天热地湿时,则江河之水亦蒸发气化甚而满溢出来。疾风突来,江河必波涛汹涌澎湃而至。同理于人体,当邪入侵经脉时,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乘机而入体内,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一样。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也,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则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外邪之行并无常规亦无定处,吾人且不可以手寸部之脉来决定病邪之在阴或阳。高明之医师必然细心检查,三部九侯之脉,突然逢道病邪之气于何处,就可提早阻断其行进之路,以遏制病邪之蔓延。治疗之法,必俟患者吸气时入针,不可令患者气逆,完全采取自然呼吸,再静针久留体内,如此可阻止病邪散布。再利用患者吸气时捻针,俟气至充盈时止,欲起针时须俟患者呼气至尽头时,乃出其针,如此邪气必出尽,此名“泻”。
经脉不足的现象:麻木、酸、隐隐作痛、病痛很久;都是虚症。用补法。此法必先用指按穴道前后循经移动,再用指甲切压穴位使血脉避开,利用指节来弹揉穴位,两指尖夹住穴位之皮肤,如此可防止针进入时产生正气外泄,然后涘患者呼气将尽时把针刺入穴中,静候气至(气至针孔边上有一圈红色就是气足,若没有就是气太少不足),如侍候贵人一样的守在其侧,不论时间之长久,气充盈时,就会产生自卫能力。再病人吸气时出针,可令正气不外泄,散布在不足之处,再按揉针孔,使之尽阖,如此可令正气存于体内,不再外散。此名曰“补”。
“候气”:
邪入于人身,其始必在络脉上,邪不去,则会再深入经脉。再不治,邪就进入血脉之中,但邪会令人生寒或生热,反应症状尚未明显之前,其脉气会如波涛之涌起,时来时去,没有一定的常规。故可说,从三部九侯之脉来察知其病邪将至之经脉,利用针去邪气,但不可在邪气最盛之时,用泻法来去它。人体内的眞气就是经脉之气,若经之气太虚弱,病邪炽盛,泻之必伤正气,故在邪最盛之时不取泻法。所以若不查明气之至,俟邪气正盛之时反施泻法,必反令眞气消耗。一旦体力消损无法立时恢复,病邪必又跟进,造成病邪更深留体内不去。因此又可说,病邪已离此经又进入其它地方了,切不可追击此原病邪所在之经。又有所谓把握时机,间不容发的在邪气刚至未盛时,迅速下针利用泻法,方为上策。若过于先动或太慢施治,涘病人气血两失,病已不可去矣。因此有云,治痛病之机有如射弓一样,机至立发。不知把握时机则犹用槌胡乱敲打,漫无目标一样。所以能知时机之道者,必间不容发的下针,不知时机之道的,犹扣箭在弦上而不发射一样的,必毫无用处。举例:肩膀痛,头痛;内科也同样如胃溃疡等,下针要在痛发生时下针,要掌握好时机。
补泻的目的:攻邪。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如果遇到血症,有淤血堵住,要先放淤血,如扭伤,膏肓等地方,若淤血在内脏就用处方。这是在攻击病邪时取用的。急速出针以去掉过多之血瘀,以求正气回复,亦即在病邪刚进入体中,尚居无定所之时,利用针法推动眞气,则其向前进,用导引法其病邪必静止,若反其道而行,止造成血邪内郁,邪气不出也。若发现络上有瘀血,必速以放血,其病可立愈。
常人:女子左手脉大于右手脉。男子右手脉大于左手脉。
若手上的脉查不到。头面的脉和脚手脉速度要一样,若不一样就是经络出问题了。此际则须仔细按察三部九侯之脉,视其脉气盛衰来调和之,再细察左右之盛衰,上下不调和在何处,以及脏气减弱者,察出病居何脏,乃知其何时必出。凡不知三部九侯者,就无法分别阴阳,好像天地不分一样。天、地、人三部各司其脏及经络,有一定之规则,再随时注意调和其胃气,来安定三部,则必不生大患。
所以刺法有云,凡针刺之术,不明了三部九侯之脉气,必无法预先察出病邪之居处,如此即使有高明之医师,也无法遏制病情之扩大。针刺不得正法,导致伤及眞气,必使病情混淆不清,名之“大惑”。严重时反会造成主经脉之气伤,终使真元之气无法恢复。把实症误诊为虚症,把邪气误以为正气,用针之法又不知规矩,反致邪气炽盛,伤人元气。以为顺治反为逆法,令病人血气混乱,眞气丧失,邪独居体内,终使生命受到威胁,使人短夭。不知三部九侯之医师,必无法令人长寿,不知人体配合四季及阴阳五行的运转者,反导致其互相攻讦,放任邪气侵犯正气,徒令人短寿而已。外邪始犯人体,尚未居于定位,此际利用针法推之使前,导引使其停止不动,逢其居经络所造成瘀血处,以针刺来放血,必可使病立愈,永无大害矣。
罗红灵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7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3
4984楼#
发布于:2016-03-17 00: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1集心得
通评虚实论篇二十八
虚与实的定义,虚,精气被夺,受到伤害为虚,实,邪气盛为实。比如说便秘一天,为实。便秘七天,正气会受到伤害,精气被夺,为虚。
虚实的状况,气虚主气之肺虚,气逆足寒,常人脚是热的,脚背上有三条阳经,因阳潜于阴,所以常人脚面冷,脚底热,足底有阴经。
肺气主隶降,一直从胸往下降,天阳气是寒的,人表寒里热。肺气虚时,热气没办法下降,脚是冷的。当肺气无法下达,脚则冷。
脚是阴与阳的极处,身体里面一有病时在末梢先开始。像小孩子一感冒,生病时脚会冷掉。如一直冰到骨头里代表病越来越重。
春天肝气生发,水生木持平的时候,肝病的人在冬天应该是稳定状态。到了秋天相克的时节,就是病加重的时候,所以肝病的人在夏天应该痊愈
医之过时,金克木,死的时节


天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  地支,子午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
甲乙为木,丙丁为火,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辰未戊丑为土。
当肝病遇到寅卯时加甲乙日,为纯木日,病会起来。开始治时到丙丁日跟巳午时,纯火日,病会痊愈。若遇到庚辛日与申酉时纯金日,病会严重或死亡。


重实,有表热症又加上脉很大,为重实。表为阳,身体为阴,十二经络纯实症出现的时候,是寸脉急而尺脉缓。滑脉为顺,濇脉为逆。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寸脉(经)大,尺脉(络)较细。若秋冬季出现此脉,主病进,春夏季出现此脉,则正常。灸阳经脉 针刺阴经。
若经虚络满,尺脉大寸脉细,春夏季主死,适逢秋冬则生。灸阴经脉,针刺阳经脉 。大经为主,经气足络足很好治,经气不足络强时,如人身上有阳气,病时阳气会外出
阳从经开始走到络,再到脏时已经很严重了。


重虚:寸脉尺脉都虚,气虚之人,言语不清。尺脉虚,即下焦虚,步行缓慢胆怯。为阳虚的表现,得补阳。脉滑生,濇死。
寒气自手足四肢逆向头面胸行,寸口脉实,滑利则生。脉充实手足冷必死
阴实,死症。头热,手脚冷,脉实而满,春秋则生,冬夏死。如脉在春秋季呈浮而濇,兼手足冷身热皆死
如肝本身是阴,可满不可实,如实的话,心的阳产生热到小肠,结果往上走,则下身是冷的,同时会出现阳亢的现象。24小时不睡觉,无法平躺只能坐,开始还能吃东西,到后来胃气没有了,
出现打嗝,最后死掉了。
全身肿满,脉急而硬,尺脉软濇,手足热为生,冷到极点死。
阿弥陀佛
会员
会员
  • UID2025640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
4985楼#
发布于:2016-03-17 00:13
这应该是倪海夏老师人纪的。
耿雪明
侠客
侠客
  • UID20182521
  • 粉丝1
  • 关注2
  • 发帖数215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986楼#
发布于:2016-03-17 00: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1集心得: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虚实:是指邪气和正气相比较而言的。
如邪气方盛,是为实证,若精气不足,就为虚证了。
虚实变化:
以肺脏为例:肺主气,气虚的,是属于肺脏先虚;
气逆的,上实下虚,两足必寒。
肺虚弱不在相克的时令,其人可生;
若遇克贼之时,其人就要死亡。
其他各脏的虚实情况亦可类推。
重实:所谓重实,如大热病人,邪气甚热,而脉象又盛满,内外俱实,便叫重实。
经络俱实及治疗:所谓经络俱实,是指寸口脉急而皮肤弛缓,经和络都应该治疗。
因此说:凡是滑利的就有生机为顺,涩滞的缺少生机为逆。因为一般所谓虚实,人与物类相似,如万物有生气则滑利,万物欲死则枯涩。若一个人的五脏骨肉滑利,是精气充足,生气旺盛,便可以长寿。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是指寸口脉滑而尺肤却寒。秋冬之时见这样现象的为逆,在春夏之时就为顺了,治疗必须结合时令。
经虚络满:是指尺肤热而盛满,而寸口脉象迟而涩滞。
这种现象,在春夏则死,在秋冬则生。
治疗:络满经虚,至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炙阳。
重虚:脉虚,气虚,尺虚,称为重虚。
辨别:所谓气虚,是由于精气虚夺,而语言低微,不能接续;所谓尺虚,是尺肤脆弱,而行动怯弱无力;
所谓脉虚,是阴血虚少,不似有阴的脉象。
所有上面这些现象的病人,可以总的说一句,脉象滑利的,随病可生,要是脉象涩滞,就要死亡了。
脉象实满,手足寒冷,头部热的预后:在春秋之时可生,若在冬夏便要死了。又一种脉象浮而涩,脉涩而身有发热的,亦死。
身形肿满:脉象急而大坚,而尺肤却涩滞,与脉不相适应。象这样的病情,从则生即手足温暖;逆则死即手足寒冷。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41集作业
胡林波
贫民
贫民
  • UID2017752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2
4987楼#
发布于:2016-03-17 01: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常态
        寒时得寒症,热时得热症。
        寒时得热症,热时得寒症,为不合时节,病重。
     虚邪,为外来之邪,真邪是八方之真气,劳力后腠理开,中风,病微。
     上工救其萌芽,治刚开始的病,不使有伤三部九候之气。
     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发病了再救就慢了,中医急救时可直接下针把病去掉。
补泻的方法:
       泻法要方,当气很盛时,满月时,日正温时,气定神闲,安静不动时,方吸而内针,吸气时下针,捻针,转针就是做泻的手法,吐气时针再出来。
        补法要圆,吐气时进针,吸气时做插提,吸气时出针,并按住针孔。
形与神
       诊病时只看脉,没有看色为形。神为色脉同诊。
       用神看病时,要专注,好的医生要能很专注的诊病,抓住重点。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邪气从外入内的状况:
       病在十二经脉上,多为表证,例如扭伤,伤寒。
      天有度数,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温地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涩;有淤血是因为天寒地冻,血液凝固。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猝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大水来之前,必有大风。
       邪入于脉,寒则血凝涩,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病邪跑到身体里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
       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脉大为邪至,小则邪平不起也。
泻的手法:
       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气时捻转,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补的手法:
       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酸,隐隐作痛,都是虚,要用补的手法。必先们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皮肤捏起来再下针),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
      病人吐完气后针下进去,静以久留,等气至,气至时,针孔周围皮肤变粉红色,气越大粉色范围越大。
     象待贵宾一样,不管时间,等待气至,其气以至,适而自护;气到后,吸气时,把针拔出来。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反过来就是泻。
      邪本身离开经络跑到经脉去时,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在。
      致治病要掌握时机,病来的时候才下针,发病时才是治疗的时机。过早或太晚治疗,时机就跑掉了。知道时机者,瞬间发病时治疗。
补泻的目的:
        攻邪。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淤血堵到,把血要放掉,通通用火罐抽掉。
       淤血如果在内脏,要开处方吃药,看病在何脏。
常人
       男子右手大于左手,为平人。
       女子左手大于右手,为平人。
手上的脉查不到时查三部九候的脉。
@教官-徐州-杨诚
张君娴
贫民
贫民
  • UID20186917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283
4988楼#
发布于:2016-03-17 01:09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03-16《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续
若要效法古者,首先须了解“针经”。(中医要先学针灸)透彻了解之后,再来试验“针经”于患者。先知道每日气候的寒温,月的盈亏,用此来诊察经脉中气之浮沉,调和其异常,观察其是否立有效果。常人表面上看不出气血之盈亏,体内病邪之所在,唯有高明之医师(上工)可察出。再利用天日之温差,月夜之盈亏,四季之常规,互相参考且合而为一的施用正确的方法来调和,高明的医师,常于病人尚未显出现症状时,已事先察觉出病之所在,这就是“观之冥冥”。能通达此理的人,方可将医术传之后世。这是明医与庸医之所别也。庸医无法感受其间微妙之处,即令见也见不到,尝之也不知其味,好像神佛一样,不易察觉其真实存在,故亦曰“冥冥”。
虚邪就不合于八正之风,是造成人体生病的原因。一般寒得虚症,热得实症,寒热反过来病就比较重,如天冷的热症,天热得寒症,这是不合时节的,病比较重。虚邪,是外来的四时八节的贼风,造成人生病的使因。正邪,人在劳累时汗出腠理打开,偶尔遭受虚风所得。治病要在病邪始入之时,开始动手,先查三部九侯的脉,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三部九侯之脉,乃为人体的门户一样,即使外表上不见其病症,而仍可由此察出病邪之所在也。
补泻的泻法:须其方盛之时用之,如气之方盛,月之方满时,日之方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等。是在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针,等几秒钟再按针孔。补法:待气移动时方可补之,就是在病人吐气进针,在吐气时进行捻针、插提等,再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住针孔,不使气泄。实证泻,虚证补。
用“形”治病,不看病人脸色,只摸脉是只有形没有神,不知病所在及病的发展。用“神”治病,是色脉同诊,心神专一,摸脉专心。就是能很专注的听病人讲话,问诊,知道抓重点。问病人越少越是个好医生,差医生问得风牛马不相及。
离合真邪论:邪气从外进入身体,邪气在筋上,在经络上是表症。天有二十八宿,地有江河之流走,人体中亦有经脉之流行,冷时经里的气会凝固,血液太稀,血管会破裂。太热就会溢出,寒热病邪入经脉,寒则弦,暑则热气往上升。脉呈时大时小,太大则邪来了,太小则正常。不足者:用补法。先用指按穴位前后循经移动,再用指甲切压穴位以避开血脉。酸、隐隐作痛,痛久:用补,吐气时进针,久留,气到时皮肤周围一圈粉红色。吸气拔出,气不会漏出去。邪气离开络跑到经脉里,邪在血脉里,会生寒生热,脉气时来时去,这时用针灸要在病起时下针,如肩膀痛、头痛、痛时下针即病气到时下针,过早过晚治时机跑掉了,瞬间发生时治。补泻是攻邪,遇到有瘀血的要把瘀血放掉,如果是内脏有瘀血则要开处方吃药。 男子的脉右大于左为平人,女子左大于右为平人。三部九侯头面部和脚上的脉一致是正常。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脉气之盛衰,常左右变换,以上部穴道治下部之盛衰,左侧之气调右侧之盛衰,太过与不及可用用荣穴输穴做补泻。邪气从外进入人体经脉的症状。天有二十八宿,地有江河之流走,人体中亦有经脉之流行,冷时经里的气会凝固,血液太稀,血管会破裂。病在十二针正经,一般是表证。经脉如同河流,受寒时如江河封冻,也可能阻塞。过热则可能使其外溢。病邪侵入了经脉,寒则使血行滞涩,热则使血气滑润流利。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乘机而入体内,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一样。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也,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则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治疗方法外邪之行并
薛绍展
侠客
侠客
  • UID20187774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3
4989楼#
发布于:2016-03-17 02: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八正神明論
刺法:顺应日月星辰之移 转,四季交替八风之方向,俟气定神闲时,可以施針。
天氣温暖時,血易動,氣易行。
天氣寒冷時,血凝涩,氣易内走,氣血較不暢。
月初出,氣血較流暢。
月满時,氣血最充實。
暗夜無月時,血虛氣藏。
月始出之时,不施用泻法;月满时, 不施用补法,月受蔽不出时,不施治法 。
月亮不出,天阳不出,血气真空时,施以治疗, 则令病人正气反伤,邪气不去,是名“乱经”。
八风中属于不正常 之风,人须避之勿违逆它必伤五脏。
四时乃分春夏秋 冬,这是天气正常变化所在,利用四季的变化来 调和生、长、收、藏之功。
利用每日气候的寒温,月的盈亏,用此来诊察经脉中气之浮沉,调和其异常,观察其是否立有效果。
針刺的時机很重要。
虛邪和正邪
高明的医师 在病邪始入之时,已开始动手,先细查三部九侯 之脉气,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此名为“上工”。
泻法利用呼吸中吸气时入 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 针。所以写法,必利用其气盛之时,其邪气乃行, 正气方至。补法必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补之时 机,刺入时必中营血,利用吸气时拔针出来。
離合真邪論二十七
天有二十八宿,地有江 河之流走,人体中亦有经脉之流行。 同理于人體。
邪入于人身,其始必在络脉上, 邪不去,则会再深入经脉。再不治,邪就进入血 脉之中,但邪会令人生寒或生热,反应症状尚未 明显之前,其脉气会如波涛之涌起,时来时去, 没有一定的常规。
男人:右大於左,為平人
女人:左大于右,為平人
人体内的眞气就 是经脉之气,若经之气太虚弱,病邪炽盛,泻之必伤正气,故在邪最盛之时不取泻法。
邪气刚至未盛时,迅速下针利用泻法,为上策。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4990楼#
发布于:2016-03-17 05: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16日 《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二十六、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下针要等待时机,强烈的痛为实症,实症用泻的手法,在月满之时下针,病人吸气时下针,吐气时出针。
 补的时候要下深针,在血脉旁边,吸气时下针。
       色脉同诊即要形神同察。一定要用眼睛看病人。
     看病时一定要专心,不受外界影响。
       经是身体里的大河,当冷时经里的气会凝固从而造成瘀血,瘀血积在哪里就会造成哪里的堵塞,比如心脏病,脑梗,使用稀释血液的药又要造成血管破裂从而造成脑溢血。大水来之前一定会有大风。
      寒则血凝,热则热气往上升,虚邪会进入身体就像风吹到水动。
       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有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寸口脉大代表有外邪,脉大即有邪,脉小是正常。脉速变化很快,变正常时可能病根并未除。
      吸气下入针不伤气。 补时,先揉下针处,遇血管处切开,呼气时进针,停针片刻待出现粉红色晕圈代表气至。
     粉色晕圈大代表气来的大,健康人的晕圈大。
     中时,时来时去,不常停留于一处时,针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过早过晚治疗,时机不再。

     遇到瘀血堵塞时,一定要放血去瘀血,如果在四肢用针刺火罐较好;在内脏用处方好。 男子右大于左为平人;女子左大于右为平人。 当寸口脉诊不到时,察其三部九候之脉,同一经脉,在头身脚处脉气速度应该一致,如果不一致则代表该经有病变。
@教官-徐州-杨诚
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4991楼#
发布于:2016-03-17 06: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寒的时候得寒症,热的时候得热症,是常态。如果相反,即寒的时候得到热症,或热的时候得到寒症,都是不合时节、比较重的病,很难治愈。
看诊时,要注意时节,摸到不合时节的脉,即知生病与否。

若要效法古者,首先须了解“针经”。(中医要先学针灸)透彻了解之后,再来试验“针经”于患者。先知道每日气候的寒温,月的盈亏,用此来诊察经脉中气之浮沉,调和其异常,观察其是否立有效果。常人表面上看不出气血之盈亏,体内病邪之所在,唯有高明之医师(上工)可察出。再利用天日之温差,月夜之盈亏,四季之常规,互相参考且合而为一的施用正确的方法来调和,高明的医师,常于病人尚未显出现症状时,已事先察觉出病之所在,这就是“观之冥冥”。能通达此理的人,方可将医术传之后世。这是明医与庸医之所别也。庸医无法感受其间微妙之处,即令见也见不到,尝之也不知其味,好像神佛一样,不易察觉其真实存在,故亦曰“冥冥”。
 
虚邪就是不合于八正风之异常风向,造成人生病的始因,名之虚邪。有时人亦伤于八正风,名为正邪。其产生如人用劳力时会大量出汗,此时肌肉毛孔开,正逢风至,此时其伤人很微弱,人甚至无感觉,看不到症状在表面。高明的医师在病邪始入之时,已开始动手,先细查三部九候之脉气,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此名为“上工”。
下等的庸医,在病邪已深入成大病时,方察觉而施救,此施救在病延伸扩大之时也。其所以如此,乃因庸医不知三部九候之脉相互间的得失,以致病情严重时,始察觉出来。能知病之所在者,因知如何诊三部九候之脉,且调之使正常,故曰,三部九候之脉,乃为人体的门户一样,即使外表上不见其病症,而仍可由此察出病邪之所在也。
 
补泻手法
写法必有时机,须其方盛之时用之,如气之方盛,月之方满时,日之方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等,利用呼吸中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针(泻的手法)。所以泻法,必利用其气盛之时,其邪气乃行,正气方至(实证用泻)。补法必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补之时机,刺入时必中营血(下针深),利用吸气时拔针出来。因此,非好的时机来临时不用针刺。高明的医师,必知度量病人之体格盛衰,病人体中气血之盛衰,血与气为人的神明所在,人人都须谨慎小心的调养。能使人体合于天地阴阳四季节气之变化,虚实相呼应,互为一致。
 
形与神
“形”,形就是外形,眼不知观察病人的神色,只问何处有症状,再按照疼痛部位来决定在何处,形要色脉同诊;按三部九侯之脉,不知病之所在,不知其发展如何,就是“形”。也就是庸医也。
“神”,就是内在,就是神志,神至则耳闭无所闻(专心),目光明朗,智慧大开,能很清楚的感觉出来,即令用口头表达,亦无法详言,看的清楚,见解独到,庸医们茫然无知,好像风把云吹散一样,心灵顿明,此名曰“神”。

三部九候
三部九候之脉是其初始之地,九针法亦重要,但无法取代它。
 
 
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
肝病案例、治症时机、
九针的九篇论,把其细分为每针九篇,合计八十一篇。脉气之盛衰,常左右变换,吾人以上部穴道来调下部之盛衰,以左侧之气血来调右侧之盛衰,遇到太过与不及之气,可利用荣穴输穴来做补泻。这都是气血偏向而发生的疾病,其产生虚实症状,都是内发而非由外邪入侵经脉造成的,若属外邪侵入人体经脉时,其症状及治疗:
古之圣人行事必有法度,其理念必合与天地之道。所以天有二十八宿,地有江河之流走,人体中亦有经脉之流行。当天气温暖,地表和谐,则江河亦静。但天寒地冻时,江河亦凝固不行。若天热地湿时,则江河之水亦蒸发气化甚而满溢出来。疾风突来,江河必波涛汹涌澎湃而至。同理于人体,当邪入侵经脉时,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乘机而入体内,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一样。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也,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则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外邪之行并无常规亦无定处,吾人且不可以手寸部之脉来决定病邪之在阴或阳。高明之医师必然细心检查,三部九侯之脉,突然逢道病邪之气于何处,就可提早阻断其行进之路,以遏制病邪之蔓延。

治疗之法,必俟患者吸气时入针,不可令患者气逆,完全采取自然呼吸,再静针久留体内,如此可阻止病邪散布。再利用患者吸气时捻针,俟气至充盈时止,欲起针时须俟患者呼气至尽头时,乃出其针,如此邪气必出尽,此名“泻”。
如遇不足之症,必先用指按穴道前后循经移动,再用指甲切压穴位使血脉避开,利用指节来弹揉穴位,两指尖夹住穴位之皮肤,如此可防止针进入时产生正气外泄,然后俟患者呼气将尽时把针刺入穴中,静候气至,如侍候贵人一样的守在其侧,不论时间之长久,气充盈时,就会产生自卫能力。再俟病人吸气时出针,可令正气不外泄,散布在不足之处,再按揉针孔,使之尽阖,如此可令正气存于体内,不再外散。此名曰“补”。
 
候气:邪入于人身,其始必在络脉上,邪不去,则会再深入经脉。再不治,邪就进入血脉之中,但邪会令人生寒或生热,反应症状尚未明显之前,其脉气会如波涛之涌起,时来时去,没有一定的常规。故可说,从三部九侯之脉来察知其病邪将至之经脉,利用针去邪气,但不可在邪气最盛之时,用泻法来去它。人体内的眞气就是经脉之气,若经之气太虚弱,病邪炽盛,泻之必伤正气,故在邪最盛之时不取泻法。所以若不查明气之至,俟邪气正盛之时反施泻法,必反令眞气消耗。一旦体力消损无法立时恢复,病邪必又跟进,造成病邪更深留体内不去。因此又可说,病邪已离此经又进入其它地方了,切不可追击此原病邪所在之经。又有所谓把握时机,间不容发的在邪气刚至未盛时,迅速下针利用泻法,方为上策。若过于先动或太慢施治,涘病人气血两失,病已不可去矣。因此有云,治痛病之机有如射弓一样,机至立发。不知把握时机则犹用槌胡乱敲打,漫无目标一样。所以能知时机之道者,必间不容发的下针,不知时机之道的,犹扣箭在弦上而不发射一样的,必毫无用处。
 
补泻攻邪
补写的作用,是在攻击病邪时取用的。急速出针以去掉过多之血瘀,以求正气回复,亦即在病邪刚进入体中,尚居无定所之时,利用针法推动眞气,则其向前进,用导引法其病邪必静止,若反其道而行,止造成血邪内郁,邪气不出也。若发现络上有瘀血,必速以放血,其病可立愈。

常人之辨别(左血右气)
男子:右脉大于左脉,为常人
女子:左脉大于右脉,为常人

如真气与邪气相搏杂,居于经脉之内,脉气又不发生变化时,此际则须仔细按察三部九侯之脉,视其脉气盛衰来调和之,再细察左右之盛衰,上下不调和在何处,以及脏气减弱者,察出病居何脏,乃知其何时必出。凡不知三部九侯者,就无法分别阴阳,好像天地不分一样。天、地、人三部各司其脏及经络,有一定之规则,再随时注意调和其胃气,来安定三部,则必不生大患。
丁保华
贫民
贫民
  • UID2018829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5
4992楼#
发布于:2016-03-17 06:44
@-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丁保华申情签到        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0课学习心得
1针经:如冬季得的是热症,夏天得的是寒症,这是不合时节的,病比较深。夏天摸到的是冬天的脉或冬天摸到的是夏天的脉,这就是病态。2虚邪和正邪:虚邪就是不合于八正风之异常风向,造成人生病的始因。正邪就是有时人亦伤于八正风。3下工案例:如人在劳动时会大量出汗,这时肌肉毛孔开,正逢风至,此时其伤人很微弱,人甚至于无感觉,看不到症状在表面,高明的医生在病邪始入时,已开始动手,先细查三部九候之脉气,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4补泻的手法:A泻法的时机是其方盛之时用。如气盛时,月满时,日温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等,利用呼吸中吸气时入针,再其吸气时而逆气捻针,在待其呼气时而出针。B补法的时机是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补。刺入时必中营血,利用吸气时拔针出来。5形与神:形就是不看病人的情,色,只摸脉。而神是必须色脉同诊,用神看病时要专注,问病人时要简单会要,见解独到。6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诊病:病在十二经脉上的病大部分都是表症,都是外面进来的。当邪入侵经脉时,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乘机而入体内,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样,十二经脉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补泻治疗法则:给病人下针时,要在患者吸气时入针,不可令患者气逆,完全采取自然呼吸,再静针久留体内,如此可阻止病邪散布,再利用患者吸气时捻针,使气至充盈时止,欲起针时须让患者呼气至尽头时,乃出其针,如此邪气必出尽,这是“泻”。补泻的作用;这是在攻击病邪时取用的,急速出针以去掉过多之血瘀,以求正气回复,亦即在病邪刚进入体中,尚居无定所之时,利用针法推动真气,则其向前进,用导引法其病邪必静止,若反其道而行止,会造成血邪内郁,邪气不出,若发现络上有瘀血,必速以放血,其病可立愈。
张瑞芝
会员
会员
  • UID2019755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88
4993楼#
发布于:2016-03-17 06: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通评虚实论28
一,虚实

1,虚症…邪气盛则实,精气被夺为虚,气虚肺气虚,气逆时,肺气无法肃降,脚会冷,凡非克时节则生,相克时节则死
2,   脚是阴阳交汇处,身体有病,脚先开始有感觉,如感冒脚先冷
二,重实
有热病时,不但表热且脉气充满而大,是重贲。
  此时经与络皆实,则寸脉数尺脉缓,此治时机也。所以若滑脉,则病为顺,为濇脉则病逆,凡虚实产生必来是同属性内脏,若人五脏与骨肉间气血畅通,则病邪无法侵犯则长寿
三、若经与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
四、热脉比较大,寒脉比较小。经络为阳,内脏为阴。经为阳,络为阴。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出现寸口脉为热脉较速,尺脉为寒脉脉小。若是在秋冬季节出现此脉,主病进。若是春夏时
节出现此脉,则是正常。在何处有病邪,治何处即可。
治法:经满络虚,刺阴灸阳。把阳导到阴里。刺阴补阳也是引阳入阴的手法。
五、经虚络满,比较危险。因人身上的阳气,在人有危险时,阳从脏走到经再走到络。经虚络满则表示阳已走到末端了。
经虚络满,尺部脉大,寸口脉为寒象,脉细小且涩。如在春夏季节则主死,适逢秋冬则生。
治法: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灸阴可固阴,刺阳是守阳,不在往外走。
六、重虚
寸口的脉气虚弱,尺部亦虚弱,为重虚。
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脉虚者,即下焦虚,其人步行蹒跚胆怯状。凡脉呈虚脉,并非阴虚也,是阳虚,故脉内气血流滑利者生,止濇艰辛者死。
阳虚,补阳,阴会自动回来,不滋阴。
七、若寒气自手足四肢向头面胸部逆行而上,寸口之脉又充实者,如脉实但脉中气血滑利则生,脉充实绷紧手足逆冷必死。
八、正常人,头是冷的,手脚是热的。上阳,下阴,阳中有阴,则上是冷的,下是热的。
手足寒,头热则阴阳是反的,称为阴实。阴实为死症。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濇,并身热手足冷者死。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4994楼#
发布于:2016-03-17 07: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3.16.《黄帝内经》第41.课学习心得:
实:血气盛大。 虚:人体精气被夺。实邪所造成的。气虚:即主气之肺虚,气逆时,肺的阳气无法肃降,足会发冷。常人脚是热的,脚背有阳经、膀胱经、胃经、足三阳、三阴等,正常人的阳潜于阴,脚面应该是冷的,脚底是热的。因为肺气主肃降。肺气虚掉的时候脚就会冷掉。脚是阴阳交会的极处,身体最末梢。病之初始表现在脚。经络皆实:就是经与络都是实的时候,寸脉会急而尺脉会缓,滑脉就是病顺着经走的,如果是涩脉就是逆经而行的,凡虚实的产生,必来自同属性的脏内。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的,脉口热而尺寒,尺脉,用脉来分寒热,热脉大寒脉小。 以经络来分,经络是阳,内脏是阴,所以寸是阳,尺是阴;以经和络再细分,寸脉部分是经,尺脉部分是络。经虚络满,经脉空虚,络脉充实,它的脉尺部会脉大且皮肤会热,寸口脉是寒的脉细小且涩。这种情况,在春夏季节会死,适逢秋冬则安生。 络满经虚,络脉气满,经脉气虚,灸阴经脉,寸脉寒涩小,尺脉热满大,危险。因为人生病阳要外出,阳外出是从脏到经再到络。如果络满,就说明阳已经到了末端,阳快脱了。强固阳气的作用,针刺阳经脉。经满络虚,经脉气满,络脉虚,灸阳经,针刺阴经。重虚:脉气皆虚,寸脉尺脉都虚,为重虚。气虚的人,讲话前后不搭,脚步蹒跚。寸口脉气虚弱,尺部变虚弱。脉虚的人都阳虚,阳虚就要补阳,阴就自己会回来。因为阳虚阴就盛,如果再滋阴,阴就更盛。经方里面大多是补阳的药,滋阴的药很少。气虚的人,言语不清,尺脉虚(下焦虚),步行蹒跚,胆怯。但是凡脉呈虚脉,并不代表都是阴虚的问题,这可是阳虚的表现,这个时候应该做补阳,阳补了阴就会回来,阳是人的力量,指有规矩,有逻辑等,脉内气血流滑利是则生,濇者则死。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