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萍
侠客
侠客
  • UID20176952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219
5010楼#
发布于:2016-03-17 15: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王玲萍申请签到,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1、实症当成虚症治,虚症当成实症治就会大乱。

  2、不摸三部九候脉也有许多方法可以知道病初。

  通评虚实论篇

  1、虚实:邪气很重,病来的很凶为实,精气被夺为虚。例如,人一天没有大便,精气仍然很实,7天没有大便,就会精气被夺,为虚症,因邪气实,正气被伤到,是由实邪造成的。

  2、气虚就是肺虚,气逆就会脚冷,脚面上有足三阳经,是阳,足三阴在脚内侧和足底,正常情况下,脚底是阴,阳潜在阴里,足底应是热的,脚面是冷的。肺主肃降,天阳向下降,脚热头冷,现在肺气虚,热下不到脚上,故脚冷。脚是阴阳交汇极处,是末梢,身体有病脚就会冷,冷会逐渐到骨头,冷一直到心脏就死掉了。

  3、当肝有问题的时候,春天会病起,夏天是相生,所以病会痊愈,冬天病会持平,秋天金克木会死,其他脏依此类推。

  4、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子 丑 壬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从甲子开始60为一循环。

  在一天当中,辰,戌,丑,未为土,寅卯为木,午巳为火,申酉为金,子亥为水。两天干甲乙,遇到地支寅卯时,甲寅,甲卯,乙寅,乙卯是纯木的日子,如果肝病就会病起,当丙丁遇到巳午纯火的日子,病就会痊愈,巳午就是痊愈之时,其它依此类推。

  5、重实就是有表热病且脉气充满又大。经络皆实,经脉是表,是阳,所以寸口急而尺脉缓,是治疗的时机,滑脉则病顺,脉症相同,如果脉涩则病情必逆。滑脉是指经脉气血流向为顺,为正常,逆流为涩,重病为涩。

  6、络脉不足,经气有余,脉口热而尺寒,热脉比较大,寒脉比较小,如果以经和内脏区分,经是阳,阳是阴,如果以经和络区分,寸是经,尺是络,若是在秋季节出现此脉主病进,若是春夏时节出现此脉,就是正常。

  7、寸脉为经,尺脉为络,当寸脉小而尺脉大时,经虚络满,经不足,络强,当身体有危险时,阳向外走,从脏走经再走络,当络满时,代表阳气要绝了,脉阳小阴大,阳出要绝了。

  8、当络满经虚时,灸阴刺阳,灸阴可以固阴,刺阳让阳不往外走,经满络虚时,刺阴灸阳,阴经下针,阳经用灸法,把阳导入阴。

  9、寸脉尺脉皆虚为重虚,气虚之人,言语无常,尺虚,下焦虚,步行蹒跚,凡事虚脉都是阳虚,不是阴虚,应补阳而不是滋阴,阳虚阴已经很盛了,不能滋阴,补阳阴自然会回来。

  10、寒气从手足四肢向头面胸逆行而上,如脉实,但脉中气血滑利则生,脉涩停滞不前或逆行脉气则死。

  11、脉又大又实又硬,手脚热,头面冷为正常,现手脚寒,头面热为阴实,阴是指脏,可满不可实,阴实症几乎都为死症。如肝为阴,可满不可实,今肝实,心阳受阻不能进入小肠而往上走,上热,同时有亢进现象。春秋阳不旺可生,夏阳旺,冬阳潜都会死。如果病人脉大实,一手摸病人手,一手摸病人额头,手热,额头冷是便秘不是阴实。涩脉有逆行现象为死症。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5011楼#
发布于:2016-03-17 16: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第二十八篇 通评虚实论
1.虚证、实证
1.1实证
邪气盛所造成的病证(邪气盛则实)。
1.2虚证
正气受损引起的病证(精气被夺则虚。
【案例一】便秘七天,是由实邪引起正气被伤到的情况。
【案例二】气虚:肺虚,气逆→足寒
肺主一身之气,所以气虚实际上就是肺虚。因为肺气主肃降,天阳的气一直降到脚底,天是寒的,正常人是表寒里热。当肺气虚、气逆时,热气不能下达,脚就冷了。
【引申】脚冷:脚面有膀胱经、胆经、胃经三条阳经,脚内侧和脚底是肝经、脾经、肾经三条阴经。阳潜在阴里,所以正常人脚底是热的、脚面是凉的。脚是阴阳相交的极处,是身体的最末梢,最为敏感,所以身体里面一有病,末梢就会有反应,如小孩子感冒会脚冷。脚冷是病的初症,越来越重就会冷到骨头里,如肾脏病人。
1.3重实
【症状】大热病人,身体气盛发热(症状实,即经络上已经有热症)而且脉盛而满(脉象实,即表症上的热症),即症状和脉象都表现为实,叫重实。
1.4经络俱实
【脉象】寸口脉(阳)急,而尺脉(阴)弛缓。
【辩证】滑脉(顺着肺经)则病为顺,濇脉(逆着肺经)则病情凶。
【引申】脉之从、逆
从:脉象滑利,即感觉到经脉气的流向是顺着经脉的方向的,表明气血均旺盛,叫从。
逆:脉象涩滞,即感觉到经脉气的流向是逆着经脉的方向的,表明气血均虚衰,叫逆。
人本虚实的情况和自然界的万物是类似的,凡是呈现滑利现象的象征着生机;凡是呈现枯涩现象的象征着衰败与死亡。如健康的人身体皮肤滑滑的,而病人身体是枯涩的。
1.5经满络虚
【脉象】寸口出现热证的脉象浮而大(经脉),尺部脉沉而细(络脉)。
【分析】经络和内脏,经络为阳,内脏为阴,寸为经络,尺为内脏;经和络分,经为阳,为寸脉,络为阴,为尺脉。络脉之阳不足、经脉之气有余,是阴虚阳盛。
【辩证】脉象在秋冬季节出现为逆(秋冬之气沉降,不能使邪外散),在春夏季节出现为顺(春夏之气升浮)。
【治疗】针刺阴经(泻阴)、灸阳经(补阳),是把阳导到阴里,即阳入阴。
1.6经虚络满
【脉象】寸口脉象沉而细(经脉),尺部脉浮而大(络脉),即寸小尺大。
【分析】经虚络满比较危险。因为大经为主,经气足时络不足好治(即寸上尺下)。阳气外溢时是从脏到经再到络,当经虚络满时,人身上的阳气已经外溢到络了(寸小尺大),说明阳气要绝。
【辩证】脉象在春夏季节出现则死,在秋冬季节出现则能康复。
【治疗】针刺阳经(守阳)、灸阴经(补阴,固阴)。
1.7重虚
【症状】脉虚(即阳虚)、气虚(宗气虚,表现为语音低微,说话不能接续、前言不搭后语)、尺虚(下阳虚、下焦虚,表现为步行无力、步履蹒跚、怯弱)。
【脉象】寸脉和尺脉都虚,加重的虚。
【分析】如果脉象滑利,还好治愈;如果脉象涩滞,就会死亡。如果脉虚,即阳虚,就要补阳而不是滋阴,补阳时阴会自己回头。阳虚阴很盛,阴阳是平衡的,如果阳虚,直接补阳。大虚时如果阳在可以滋阴。治贫血时,经方派与温病派的方法不一样。阳气是一个人的力量、专注、规矩、讲话有顺序。
1.8寒气暴上,脉满而实
【症状】寒气上逆,寒气自手足四肢向头面胸部逆行而上。
【脉象】脉象亢盛。
【分析】如果脉实但尚有滑利之象、即顺着肺气的方向走,说明邪气虽盛,说明阳气还在,但病仍然可以治愈;如果脉实且涩滞、逆着肺气的方向走,说明阳绝了,是逆象,就会死亡。涩脉是阳气要绝的脉象。
【引申】盖脉气生于胃腑,而发原在于少阴,是生气之原。肾脏主水,在气为寒,寒气暴上者,水寒之气,暴上而满于脉也。实而滑者,得阳明之气想和,故生。逆者,少阴之生气已绝,故死。盖寒气上逆,则真气反下逆矣。
1.9脉实满、手足寒、头热
【症状】手脚冷、头热。
【脉象】脉又大又实。
【辩证】春秋季阴阳较均衡,有治愈的希望;夏天阳气正盛,直上不下,冬天阳气潜藏在里面,都容易死亡;脉浮、涩且身体发热(阳脱了),容易死亡。一般涩脉、气机不顺、有逆行的现象,一般是血虚;身有热是阳气要脱了,是死症。
【引申】阴实(死症):正常人,手足暖、头凉,如果脉大、实,则是便秘(阳实)。现在是表象与正常人相反,脉象又实满,是阴实,阴实的症几乎都是死症。阴是脏,脏可满不可实(结块)。
【病例】肝实。
症状:心脏的阳被堵没法下到小肠,就反逆向上走,所以下肢冰冷、上面热,同时会有亢进的现象(即但坐不得卧、失眠);开始时还可以吃东西,后来胃气没了开始打嗝,去世。
1.10形尽满(全身肿满)
【症状】身体肿胀、尺肤枯涩,整个肿起来
【脉象】脉象急大而坚。
【辩证】尺肤枯涩与脉象不对应,从(手足温暖,表示阳气还能达到四肢)则生,逆(手足寒冷,表示阳气已经衰竭,不能到达四肢)则死。
【原则】身体肿大,如果手脚温是生,手脚冷是死。摸四末梢其实就是摸尺脉。
2.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
四季与五行: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
天干与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地支与五行:寅卯木、巳午火、丑辰未戌土、申酉金、亥子水
肝(木) 心(火) 脾(土) 肺(金) 肾(水)
痊愈
(我生) 季节 火 夏 土 长夏 金 秋 水 冬 木 春
日期
干支 丙丁
巳午 戊已
丑辰未戌 庚辛
申酉 壬癸
亥子 甲乙
寅卯
时辰 巳午 丑辰未戌 申酉 亥子 寅卯
加重
死亡
(克我) 季节 金 秋 水 冬天 木 春天 火 夏 土 长夏
日期
干支 庚辛
申酉 壬癸
亥子 甲乙
寅卯 丙丁
巳午 戊已
丑辰未戌
时辰 申酉 亥子 寅卯 巳午 丑辰未戌
稳定
(生我) 季节 水 冬 木 春 火 夏 土 长夏 金 秋
日期
干支 壬癸
亥子 甲乙
寅卯 丙丁
巳午 戊己
丑辰未戌 庚辛
申酉
时辰 亥子 寅卯 巳午 丑辰未戌 申酉
病起
(王时) 季节 木 春 火 夏 土 长夏 金 秋 水 冬
日期
干支 甲乙
寅卯 丙丁
巳午 戊已
丑辰未戌 庚辛
申酉 壬癸
亥子
时辰 寅卯 巳午 丑辰未戌 申酉 亥子
【案例】肝病治愈时间:丙巳/丙午/丁巳/丁午日(纯火日)的巳时/午时。
肝病死亡时间:庚申/庚酉/辛申/辛酉日(纯金日)的申时/酉时。
3.儿科
3.1乳子病热,脉悬小
【症状】还没有断奶的小孩子,发烧。
【脉象】脉象悬小。
【分析】脉症不合。脉症合非常好治,例如,发烧、脸色红润、脉洪大,好治;脉症不合不好治,例如,发烧、脸色发青、脉洪大,不好治。
【辩证】从(手足温暖,表示阳气还能达到四肢)则生,逆(手足寒冷,表示阳气已经衰竭,不能到达四肢)则死。
3.2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
【症状】还没有断奶的小孩子,中风发烧,呼吸时需要抬肩的动作才能吸饱气(肺气闭锁住了)。
【脉象】脉象充实而大。
【辩证】如果脉实大但有缓和之象,说明还有胃气,有治愈的希望;如果脉象实大而急,说明胃气衰竭,就会死亡。脉要缓,说明有胃气,脉不喜欢急。
【引申】给小儿摸脉:不是像给大人摸脉那样三个指头寸关尺,而是用医生的大拇指顺着手臂向上的方向贴在患儿寸关尺部,一个指头就可以摸到三部脉。
管琴歆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87
  • 粉丝5
  • 关注6
  • 发帖数13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012楼#
发布于:2016-03-17 20: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6年317《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第二十八篇    通评虚实论
实证是邪气盛所造成的病证。比如便秘七天,是由实邪引起正气被伤到所致。
虚证是正气受损引起的病证,精气被夺则虚。
肺气虚
--脚面有膀胱经、胆经、胃经三条阳经,脚底是肝经、脾经、肾经三条阴经。正常人阳潜在阴里,所以正常人脚底是热的、脚面是凉的。因为肺气主肃降、天阳的气一直降到脚底,天是寒的,表寒里热。当肺气虚时,气不能通达于下肢,就出现两足寒冷的情况。脚是阴阳相交之处,是身体的最末梢,身体一有病,末梢就会有反应。所以脚冷是病的初始。肾脏病的人甚至感觉到冷到骨头里。
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四季之属性表现为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
天干之五行属性
: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地支之五行属性
:寅卯为木、巳午为火、丑辰未戌为土、申酉为金、亥子为水。六十为一甲子。
重实即经络俱实,大热病人,身体发热严重,症状为实即经络上已经有热症 ,而且脉象亢盛即脉象实,为表症上的热症,也就是症状和脉象都表现为实,叫重实。
寸口脉属阳为急,而尺脉属阴为弛缓,表是阳、里是阴,络脉位于体表属阳,经脉在体内属阴,即阴阳俱实。
此时经脉和络脉都应给予治疗。
脉象滑利,即感觉到经脉气的流向是顺着经脉的方向的,表明气血均旺盛,叫脉从。
脉象涩滞,即感觉到经脉气的流向是逆着经脉的方向的,表明气血均虚衰,叫脉逆。
人虚实的情况与自然界的万物是类似的,凡是呈现滑利现象的象征着生机;凡是呈现枯涩现象的象征着衰败与死亡。
如健康的人身体皮肤摸起滑滑的,而病人身体皮肤则是枯涩的。
*经满络虚,寸口经脉出现热证的脉象浮而大。尺部洛脉脉沉而细络脉。
经络为阳,内脏为阴,寸为经络,尺为内脏。经为阳,络为阴,所以经为寸脉,络为尺脉。络脉之阳不足、经脉之气有余,是阳虚阴盛。
秋冬季节阴气偏盛时病证加重,春夏季节阳气偏盛时病证减轻。这种病发生在春夏季为顺,发生在秋冬季为逆。
治法是灸阳刺阴即即补阳泻阴,是把阳导入阴里。
经虚络满,寸口出现热证的脉象沉而细,尺部脉浮而大。脉诊时,寸小尺大。络脉之阳有余、经脉之气不足,是阳胜阴虚。秋冬季节阴气偏盛时病证减轻,春夏季节阳气偏盛时病证加重。这种病发生在春夏季为逆,发生在秋冬季为顺。
经虚络满比较危险。因为大经为主,经气足时络不足好治,阳气充满内脏、经脉、络脉,阳气外溢是从脏到经再到络。当经虚络满时,人身上的阳气已经外溢到络了,已走到末端,是阳气要绝的时候。
寸为阳尺为阴,正常时,寸脉浮摸尺摸沉在下面。手腕纵切脉看,是寸上尺下。当寸小尺大时,是阳要绝了。
治法为灸阴刺阳即灸阴经,针刺阳经也就是守阳固阴。
*重虚,表现为脉虚即阳虚,气虚,胸中正气不足,表现为语音低微,说话不能接续、前言不搭后语,尺虚络脉虚即下焦虚,表现为两脚发软,步行无力,步履蹒跚。
此时寸脉和尺脉都虚,是加重的虚。
如果脉象滑利,还好治愈,如果脉象涩滞,就会死亡。如果脉虚,即阳虚,就要补阳而不是滋阴,补阳时阴会自己回头。阳虚阴很盛,阴阳是平衡的,大虚如果阳在可以滋阴,如果阳虚,直接补阳。
寒气上逆,寒气从四肢走到身体上部、头面,脉象亢盛。如果脉实但尚有滑利之象即顺着肺气的方向走,由尺到寸部走,说明邪气虽盛,但病仍然可以治愈,如果脉实且涩滞,逆着肺气的方向走由寸到尺部走则为不畅,是逆象,就会死亡。涩脉是阳气要绝的脉象。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脉又大又实,春秋季阴阳较均衡,有治愈的希望,冬夏季阴阳各有偏盛,夏天阳气一直向外冲,冬天阳气太少了,容易死亡,脉浮而涩且身体发热,容易死亡。
正常人,如果脉大实,但手足暖,头凉,是便秘。因为上身是阳、下身是阴,阴中有阳,所以上身感觉冷,下身感觉热,这是常态。现在是表象与正常人相反,脉象又实满,是阴实,阴实的症几乎都是死症。阴是脏,脏可满不可实。肝实时,心脏的阳被堵没法下到小肠,就反逆向上走,所以下肢冰冷,上面热,同时会有亢进的现象就会失眠,开始时有胃气还可以吃东西,后来胃气无吃不进去,人会打嗝,人就会死。
摸到脉大时不要紧张,同时摸病人的手和耳朵,手热耳朵凉就是便秘,是阳实,不是阴实。
一般涩脉,是气机不顺,有逆行的现象,大多是血虚。身有热是阳气要脱了,是死症。
若其形尽满,身体肿胀、尺肤枯涩,脉象急大而坚,尺肤枯涩与脉象不对应,手足温暖,表示阳气还能达到四肢,从则生。手足寒冷,表示阳气已经衰竭,不能到达四肢,逆则死。
一般来讲,身形大的时候,应该脉大,如果此时手脚温是生,手脚冷是死。
文霞
贫民
贫民
  • UID2018455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013楼#
发布于:2016-03-17 20:0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0课学习心得
热天得寒证,冷天得热证都不合时节。人受天地之间的影响,治病时要注意节气,脉象与季节不符为病态。
虚邪与正邪
虚邪就是不符合八正风之异常风向,造成人生病的始因。人出汗以后,肌肉毛孔开,正逢风至,此时伤人很微弱,人甚至无感觉,看不到症状在表面。高明的医师在病邪始入之时,已开始动手,先查三部九候之脉气,知病入何处,立刻治疗,这为“上工”。下等的庸医,在病邪已深入成大病时,方察觉而施救,此施救在病延伸扩大之时。西医一般在症状明显时才开始治。
补泻方法
当气很盛时,则泻。如月亮满时,太阳温升时,身体不动气定神闲时,病人开始吸气的时候下针,吸气的时候逆气捻针,吐气时出针。 泻法就是利用气盛的时候,邪气乃行,正气方至。补法必待气移动时方可为用,吸气时拔针。
看病人要神形、色脉合诊。神的意思就是内在,就是神志,神至则耳闭无所闻,目光明朗,智慧大开,能很清楚地感觉出来。看病的医师要找到重点问诊。
离合真邪论
邪气从外面进入身体的状况。邪气在经脉上为表症,有邪代表身体不舒服。 天地之间有二十八宿,地有江河之流走,人体有经脉之流行。当天起温暖,地表和谐,则江河亦静。但天寒地冻时,江河亦凝固不行。若天热地湿时,则江河之水亦蒸发气化甚而满溢出来。疾风突来,江河必波涛汹涌澎拜而至。 同理于人体,当邪入侵经脉时,若为寒邪,则令血凝涩不通,若为湿热之邪,则浊气不降反升,阻碍清阳之运作。若因体虚而导致外邪趁机而入,就如同江河之突起疾风一样。十二经络各有脉动之所,邪气至必有波涛汹涌状,邪顺脉气而行,直可到寸口手脉之位,脉呈时大时小。若脉大则表示邪至,脉小则平安。外邪之行并无常规亦无定处,病人不可以手寸部之脉来决定病邪之在阴或阳。 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自然呼吸静针留体内。吸气时捻针,气至充盈时止,呼气至尽头时起针,如此邪气必出尽,叫“泻”。反之为“补”。久病为虚,要用补的手法。下针时,遇到血管,要避开。皮肤呈粉色,表示气至。扎半天气不至,身体不好。 邪入于身体,始发于经脉,邪不去,则会深入经脉。再不治,邪就进入血脉,但邪会生寒或生热,反应症状尚未明显之前,其脉气会如波涛之涌起,时来时去,没有常规。病至的时候,即发病的时候,下针效果很好,过早或太晚都不好。 补泻的目的是为了去邪,如果遇到血症,一定要放掉淤血。淤血在四肢,如脚踝裸的淤血,拔罐拔掉,效果会很好。淤血在内脏则开处方药。如果病邪在经脉相搏时,脉气不发生变化,一定要察出症状。 男人右边的脉大于左边的脉,女子左边的脉大于右边(左边是血,右边是气),为常态。真气相搏时,察不到手上的脉,则察三部九候的脉。头面上的脉和手脚的脉速度要一样,如果不一致,则为病。
灸友50150
侠客
侠客
  • UID2019015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1
5014楼#
发布于:2016-03-17 20:3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惠州-赖惠平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黄帝问曰:何谓虚实?
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帝曰:虚实何中?
岐伯曰:气虚者,岳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如此。
帝曰:何谓重实?
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
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治之?
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口脉急而心缓也,皆当治之。故曰:滑则丛,涩则逆也。夫虚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
帝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何如?
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 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丛,治主病者。
帝曰:经虚络满,何如?
岐伯曰: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帝曰:治此者奈何?
岐伯曰 :络满经虚,炙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炙阳。
帝曰:何谓重虚?
岐伯曰:脉虚、气虚、尺虚,是谓重虚。
帝曰:何以治之?
岐伯曰: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惬然;脉虚者,不象阴也,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也。
帝曰: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
岐伯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帝曰:脉 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
岐伯曰: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
帝曰:其形尽满,何如?〉
岐伯曰: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如是者,故从则生,逆则死。
帝曰:何谓从则生,逆则死?
岐伯曰: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郭新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3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13
5015楼#
发布于:2016-03-17 20:4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郭新申请签到2016.03.17黄帝内经42课心得
1幼儿病热脉悬小,手足温则生,手足冰冷则死。
当小儿发烧脉洪大时,脸色发红壮热,这是脉色和,好治。
面色青,脉洪大,脉色不和难治。
2幼儿中风发热,需要用肩膀李艾协助呼吸的,脉都会呈现实且大壮,此是若脉还缓,表示胃气在,则生。如若出现弓弦一样的劲急之脉,表示胃气以绝,则死。
3小儿下痢又兼大便带血者,身热则死,寒则生,因下痢带血是寒症,身热是逆症。
4小儿下痢又排出白沫者,脉沉则生,脉浮则死,带白沫是因为阴已经虚掉,阴虚脉应沉,得浮脉是因为阳向外跑,逆症。
5小儿下痢又排出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
若脉成悬细快断绝壮,此时脉症不和为死。若脉现滑利大,则是脉症温吻合为生。
6小儿下痢身不发热,凡下痢者,脉呈现滑利大者,表示有胃气,则生。
若脉呈现中空虚,流动不畅者,为实症,此是津液已竭,必死。
7癫痫和脑部疾病,若呈现脉滑利而形大者,时日长了自己会好。
若脉出现形小,坚强硬且数急者,必死。
8癫痫脉的虚实,癫痫本为虚证,若脉呈现虚脉,因脉症和,此病可治。
若脉呈现实症之脉,必死
9三阳热结之消渴症(糖尿病)之脉,如脉虚实而大,经长期治疗可痊愈。
若脉反呈现悬细形小又坚硬,即使长期治疗也无法痊愈。
10治病的法则
春季治病宜选用病经的络穴。
夏季用病经之俞穴。
秋季用病经之合穴。
冬季时节天寒地冻,人体气血内藏。此时宜用药而少针刺,以免泄气。
但痈疽之病,不论何时,应速用针刺之法,去除病邪。
有痈疽病人如果在体内,医生不宜察觉,我们可以在肺经附近找压痛点,进行三刺,及在胃经处找压痛点治疗。
有腋下脓痈时(少阳之地)病人必生高热,此是在胆经之上找压痛点进行治疗。
如腋下痈疽高热不退,胆经和心经(三刺)压痛点治疗。热还不退,再选肺的络穴列缺和骨之会大抒进行治疗。
如果发急性痈疽,且病向筋处和肌肉处发展,会造成病人冷汗不止,小便不利,在病经之合血额额。
如腹部突然胀满,按之不减也不排气,取小肠经的络穴支正和胃的募穴中脘,和肾俞和命门附近的压痛点上下针五刺,(用圆利针治疗)
阿是穴足不过膝手不过肘。
11如遇霍乱上吐下泻,刺背部俞穴,选五处痛点治疗。,同时加足三里和附近的压痛点下针。
12治疗癫痫和精神病,可针肺经列缺和小肠之阳谷,膀胱之京骨,心经之通里,胃经之解溪。
13糖尿病昏厥半身不遂手足无力且冰冷。呼吸短促,下气上冲胸,肥胖之病,大多是食物丰盛,吃太多所致。
阴阳隔绝不通,或饮食不入,大小便不通者,多是平日忧思之人。
突然足冷气上逆,又有耳聋,一侧气血不通,这是因为内中气血上逆头部产生的,常是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再外感风寒而致。也有事因为湿积脉内而产生的,湿着血脉之劳症。
足趾痛或跛,是阴风寒湿也。
黄疸,突然疼痛,癫痫,神志不清,发狂奔走,都是由小病积累而成,五脏之间不平衡,六腑闭塞不通产生的。
头痛兼耳鸣五官大小便不通是胃肠功能失常所致。
14太阴明论篇二十九
太阴和阳明为表里经,生病时却截然不同。
这是因为阴阳不同的位置造成的,当阴受病或阳受病时,两者之间会相互影响,造成虚实互变,有时顺,有时逆,有时病内发,有时病外入,因病因不同,所以病名亦不同。
阳是天阳之气主外,阴是地阴之气主内,故阳性实阴性虚,故人受外感风邪时,表阳必先受之。暴饮暴食生活起居失常必阴受之。阴病入脏,阳病入腑,病邪入腑则身体壮热。
阳明热分两种,一种经热一种腑热,都是但热不寒,两者皆会发烧口渴,但经热不便秘,腑热便秘。
张莉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82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9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016楼#
发布于:2016-03-17 21:0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3课心得

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是枢纽,主开合。如吃饭时食物吞到气管里了,就是瓣膜有问题,即少阳的问题。
脾受病时,手足无法自由活动。因手足的能源皆来自小肠,同时还依靠脾的辅佐。脾有病时就不能把吸收到的营养送达四肢,手足就不灵便了。
脾附着胃肠,收藏食物精华,故属土,治中央,主长夏(每两个季节交替的首尾18天,14天较稳定),其作用在春夏秋冬四季都供应能源以滋养肝、心、肺、肾。
足太阴是三阴之首,经脉贯穿胃肠,连络于咽,故能受五谷之气再分送给其他内脏。胃经是其表,是五脏六腑精气的来源。因为有脾经,五脏六腑才能从胃肠中获取所需营养。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足阳明胃经有病,人会恶人恶火,听到钟鼓之声不害怕是因土生金。听见两木相碰的声音易受惊是因木克土。阳明脉气血一旦上逆,必生喘息且闷热气郁,故恶见人。胃经主肉又多血多气,一旦邪居此脉则生热,热盛就怕见火光。寒气上逆入脏则死,如果在经脉上循环不会死。
阳明病长期便秘者,当大便的浊气上冲到头,人会弃衣而走,这是身盛热所致;登高而歌甚至攀登上平时不能及之处,是因为四肢是阳气最本源之位,一旦阳过盛四肢成实症状,气力充满所致。病人胡言乱骂,口出恶言,不分亲疏,自顾而歌,或数日不思饮食,是因阳气过盛入脑,烦躁之气使其情志不定,胡乱奔走。纯粹的阳亢上升到头,发病为癫痫。
陈丽娟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9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7
5017楼#
发布于:2016-03-17 21: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陈丽娟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17日 《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1.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邪气盛为实,人之精气受到伤害为虚。比如便秘,一天没有便秘精气没有受到伤害;当七天没有大便还在不停吃则会出现邪气很盛从而伤到人的精气。
2. 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馀藏皆如此。
a. 常人脚是热的。脚背上有足三阳,阳潜于阴中,所以常人之脚背为冷的,脚心为热的。
b. 当肺气虚时,热气无法下达到脚,所以脚会冷。
c. 脚为阴阳交汇的极处,是身体最末梢的地方,是病之处。当冷不断往里往上走时表示病在进,肾脏病的人到死时会感觉从骨头里往外渗寒。
d. 五脏在其所处时节为病起,至其相生之时为痊愈之时;生其之时为持平之时;胜其时为死之时。月日时也是如此。肝病在甲寅、乙寅、甲卯、乙卯日时病会加剧,在丙巳、丁巳、丙午、丁午日时会痊愈。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木 火 土 金 水

巳(火) 午(火) 未(土) 申(金)
辰(土) 酉(金)
卯(木) 戌(土)
寅(木) 丑(土) 子(水) 亥(水)
3. 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
a. 本身经脉上已有热病,再加上表症的热即是重实。
b. 外为阳,内为阴。寸为阳脉,尺为阴脉,病在表即病在阳,则寸脉急,尺脉缓。
c. 滑则从即脉症相同是正常,涩即逆流是病脉。
4. 络气不足,经气有馀者,脉口热而尺寒也。
以经络分阴阳,则经为阳络为阴,即寸脉对应经,尺脉对应络。当经气有余络气不足时即寸脉为热脉特征是浮而大,尺脉为寒脉特征是沉而小。
5. 经虚络满者,尺脉满,脉口寒涩也。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a. 经脉虚络脉满时,尺脉为热脉,脉会大,寸脉为寒脉,脉会小而涩。
b. 经虚络满比络虚经满危险,因为经为身体主干道,当受外邪时,身体里的阳气会外出卫外,顺序是从脏到经再到络,如果络满即代表阳气已到最末端。
c. 络满经虚,灸阴目的在于固阴,刺阳目的在于守阳,使其不外泄。经满络虚,刺阴灸阳目的在于导阳入阴(针灸里导阳入阴的手法是在阴经下针,在阳经采用灸法)。
6. 脉气上虚尺虚,是谓重虚。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徒步恇然。脉虚者,不象阴也。
a. 重虚是虚上加虚,即寸脉和尺脉都虚。
b. 气虚之人说话会前言不搭后语;尺虚之人会步履阑珊,是下阳虚。
c. 脉虚之人都是阳虚,治症时采用补阳之手法,阴会自然回来。
7. 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寒气由四肢走向头胸时,当脉很滑顺时即顺着肺脉而走代表阳气还在,逆着肺脉而走代表阳绝。
8.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
a. 当脉大实且很硬,同时手脚冷头热,代表阴阳反逆,称为阴实(阴代表脏,可满不可实)。
b. 当出现阴实之症时,几乎都是死症。例:肝脏为阴,当出现阴实时,心脏产生的火无法到达小肠,造成下身冰冷,同时会有亢进的现象即不能平躺,后期胃气没有会打嗝。阴实之脉出现时,但额头凉,手热并非死症。
c. 春秋时阳气不很旺,夏天阳气最旺,冬天阳气最弱,均很危险。
d. 涩脉代表脉有逆行,一般情况下涩脉代表血虚,身热代表有阳脱的现象,此时为死症。
9. 其形尽满,何如?其形尺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如是者,故从则生,逆则死。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a. 身形肿大时脉会肿大,如果手脚温热为生,手脚冰冷为死。
b. 手脚为四肢末梢,为阴对应尺脉,当尺脉涩而不应时为逆,为死症。
祁峰
侠客
侠客
  • UID2018580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68
5018楼#
发布于:2016-03-17 21: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祁峰申请签到,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41课学习心得:
邪气盛则实,精气脱则虚。
脚为全身阴阳交汇之处。
气虚者,肺虚也,气逆时,肺之阳气无法肃降,足寒也。
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
经与络俱实,必寸数而尺缓,遇滑则顺,遇涩则逆。
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重虚者,寸,尺脉皆虚也,遇滑则生,過涩则死。
头热,手足冰冷,脉实而满,谓之"阴实'',若逢春秋季时,脉浮而涩,兼手足逆冷身热者死。
心阳之火下炎小肠,小肠火热手足俱温,若肝实(中焦实)阻截此,而致心火不能下炎而上逆头热,而小肠火无源而致手足冰冷而成"阴实'',几乎均为死症。
从者,手足温也为生为顺。逆者,手足寒也为死为逆。
婴儿高热者,脉独悬细而小,手足温者生,手足寒者死。
易岚
侠客
侠客
  • UID20185163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29
5019楼#
发布于:2016-03-17 21: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7《内经》第41集心得
通评虚实论第二十八
实证:邪气盛则实。虚证:精气被夺则虚。例如:便秘七天,是由实邪引起正气被伤到的情况。
肺气虚,脚面有膀胱经、胆经、胃经三条阳经,脚底是肝经、脾经、肾经三条阴经。正常人阳潜在阴里,所以正常人脚底是热的、脚面是凉的。因为肺气主肃降、天阳的气一直降到脚底,天是寒的,表寒里热。当肺气虚时,气不能通达于下肢,就出现两足寒冷的情况。脚是阴阳相交的极处,是身体的最末梢,身体一有病,末梢就会有反应。所以脚冷是病的初始。肾脏病的人甚至感觉到冷到骨头里。依据天干地支,非克肺之时则生,相克之时则死。各脏依次类推。
重实,大热病人,身体发热严重而且脉象亢盛,即症状和脉象都表现为实,叫重实。寸口脉(阳)急,而尺脉(阴)弛缓。
从,感觉到经脉气的流向是顺着经脉的方向的,表明气血均旺盛,叫从。逆:即感觉到经脉气的流向是逆着经脉的方向的,表明气血均虚衰,是凶脉。人本虚实的情况和自然界的万物是类似的,凡是呈现滑利现象的象征着生机;凡是呈现枯涩现象的象征着衰败与死亡。如健康的人身体皮肤滑滑的,而病人身体是枯涩的。
寸口出现热证的脉象浮而大。尺部脉沉而细,脉分寒热,热脉大,寒脉小。络满经虚时时针灸阴经,刺阳经。经满络虚时,刺阴经,灸阳经。
重虚,脉虚,即阳虚,脉搏没有血液充盈。气虚,胸中正气不足,表现为语音低微,说话不能接续、前言不搭后语。尺虚,络脉虚、下阳虚,表现为两脚发软、步行无力、步履蹒跚。
寸脉和尺脉都虚,加重的虚。如果脉虚,即阳虚,就要补阳而不是滋阴,补阳时阴会自己回头。阳虚阴很盛,阴阳是平衡的,大虚如果阳在可以滋阴,如果阳虚,直接补阳。治贫血时,经方派与温病派的方法不一样。
寒气上逆,寒气从四肢走到身体上部、头面。如果脉实但尚有滑利之象、即顺着肺气的方向走,由尺到寸部走,说明邪气虽盛,但病仍然可以治愈;如果脉实且涩滞、逆着肺气的方向走,由寸到尺部走,不畅,是逆象,就会死亡。涩脉是阳气要绝的脉象。
脉又大又实,手足寒、头热。正常人,如果脉大、实,但手足暖、头凉,是便秘。因为上身是阳、下身是阴,阴中有阳,所以上身感觉冷、下身感觉热,这是常态。现在是表象与正常人相反,脉象又实满,是阴实,阴实的症几乎都是死症。阴是脏,脏可满不可实。肝实时,心脏的阳被堵没法下到小肠,就反逆向上走,所以下肢冰冷、上面热,同时会有亢进的现象即失眠;开始时还可以吃东西,后来胃气没了吃不进去,人就没了。摸到脉大时不要紧张,同时摸病人的手和耳朵,手热耳朵凉就是便秘,是阳实,不是阴实。
一般涩脉、气机不顺、有逆行的现象,一般是血虚;身有热是阳气要脱了,是死症。
其形尽满,身体肿胀、尺肤枯涩,整个肿起来。脉象急大而坚。尺肤枯涩与脉象不对应,从(手足温暖,表示阳气还能达到四肢)则生,逆(手足寒冷,表示阳气已经衰竭,不能到达四肢)则死。:身形大的时候,应该脉大,如果此时手脚温是生,手脚冷是死。摸四末梢其实就是摸尺脉。
张洪玮
贫民
贫民
  • UID201793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0
5020楼#
发布于:2016-03-17 21:44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1、夏天得了寒证,天冷得了热证,这都是不合时节的病。夏天摸到冬天的脉,冬天摸到秋天的脉,这都是病态。正邪是本身从里面发出来的病,如工作劳累后出汗中风,虚邪是外来的。上工就是都在病刚刚开始的时候救治,下工是治疗已经形成的时候。西医的仪器能够检查出来的疾病都是后期的病。
   2、在病人吸气时下针,吸气时人像气球,吸气时转针,即做泻的手法,等到他在吐气时慢慢出针。实症才要去泻。 补必用"圆”,“圆”者行,就是行气,就是导移其气以至病所,针刺时必须达到荣分,在血脉旁边,还要在病人吸气时进针。善用针的人,必须观察病人的形体肥瘦和荣卫血气的盛衰,因为血气是人的神气寄存之处,不可不谨慎调养。泻是吸气时候进针,吐气时候出针。补是吐气的时候进针,吸气的时候再做插提,做完之后等吸气时出针,并马上把针孔按住,泻的时候要等一会再按针孔。
  3、病在十二经络上面,大多是表症,是外面进来的邪。如扭伤伤到经络,伤寒感冒发烧,都是外入的邪在表,只是不舒服,在治疗时,把病人治疗舒服了,就是病好了。病人肝癌治好了,但西医仪器检查肝里面还有小肿瘤,那个小包块五十年都不会困扰病人,是无害的,症状已改善就是好了,西医想法子也要挤出病来。
  4、冷的时候经里的气会凝固,寒就会造成淤血。西医担心瘀血块到脑部心脏造成栓塞,没有想到瘀血块是经脉太冷造成的,吃一些使血液变稀的药,但有后遗症,人的血液不能太稀,太稀血管就会破裂。病邪在脉循然而行,寸口脉在指下的感觉,时大时小,脉大表示病邪来了,脉小表示病邪平静。病人有经脉不足的现象,麻木酸,隐隐作痛,病痛很久,久病为虚,这些都是要用补的手法。等到病人吐光气的时候下针,静以待气,针孔旁的粉红色为气至,气来的越大,粉红色越大,人越强壮粉红色也就越大。
  5、邪本身离开络跑到经脉里面去的时候,就停在血脉之中,因为直来直去,有时在络里,有时在经里,在针灸的时候,是等病刚来的时候下针,在最痛时治疗最好。内科病胃溃疡也是一样,心下痞,五种泻心汤很简单,嘱患者等胃痛的时候吃,一剂就好了。
  6、如果遇到淤血堵到了,要把淤血放掉,脚踝裸扭伤有瘀血统统用火罐给他抽了。在四肢上的瘀血拔火罐治疗绝对比吃药来的快。如果淤血在内脏,就得要开处方吃药了。今后讲血症就知道瘀血在哪里。
  7、男子右边的脉大于左边的脉。女子左脉大于右脉。如果手上的脉查不到,可查三步九候的脉,头面上的脉跟脚上的脉速度要一样,如果速度不一样,就是这条经络出问题了。
张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2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192
5021楼#
发布于:2016-03-17 21: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317日《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通评虚实论第二十八

脉证相合好治,脉证不合难治。
新产后患热病,脉象悬小,手足温暖的可生,手足寒冷为死证。
小孩中风热,出现喘息有声,张口抬肩的肩吸,脉象浮缓尚有胃气的可生;脉急是真脏脉为死证。
肠中赤痢兼发热的是死证,身体寒冷不发热的,则生。
肠澼而下白沫的,脉沉则生,浮则死。此因下痢带白沫,是阴虚,阴虚的有沉脉者生,滑脉生,因气血还在。
肠澼而脓血俱下的,脉象小涩的死;滑大的则生。
寒症者,身冷者生,身热着死。下痢者有胃气则生。
癫疾者脉大而滑,过一段时间即好。脉小而急,是死证。脑部疾患虚证者可治,因虚证没有长东西,实证是长了东西了,是无治。
消瘅病脉象实大的,病虽长久,但可以治愈;脉象悬小而坚,病的时间较长则无治。
治疗痈疽:身上长了脓块化脓时,手上触感会感到边缘冷,中间热,这就是有化脓的地方。腹部当有腹膜炎等造成积水等症也是会中间热,两边冷。治疗化脓取穴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在肺经、胃经上寻找压痛点(阿是穴)进行下针,寻找阿是穴时,手不过肘,脚不过膝。腋下长疮是少阳经所过,下针少阳经和心经。任何脓疮,都可以在肺经上进行治疗。同时还可在骨会大杼旁取穴。
如冷汗不止,小便不利,在当经络的腧穴上治疗。
在病经络上寻找压痛点,这就是奇穴的来源,在寻找奇穴时,因病的部位不同,经外奇穴的部位也可能也可能有一些改变,这需要认真寻找。需要理解活用。
霍乱即为上吐下泻症。针志室、胃腧、胃仓。
精神疾患者:针手太阴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经、足阳明经,在其上寻找压痛点。没有固定的穴位,完全以压痛点为准。
消瘅、突然跌倒、半身不遂、气逆、气满等病,肥胖之人是吃肉类精米太多所造成的。
隔噎会气闭不行,上下不通,是暴怒或忧虑引起。突然厥逆,不知人事,耳聋,大小便不通,是内气上迫引起。
手脚关节肿痛,不良于行:其病起于风、寒、湿。治之以祛风、散寒、祛湿。
黄疸、突然发生剧痛、癫狂、气逆等症,是由于经脉之气,久逆于上所造成的。五脏不和,是由于六腑闭塞所造成的。
腑有问题会影响到脏。因此治脏常会去治腑。一个人保持大小便通畅,胃口良好,腑无问题,则脏无虞。头痛可下中脘,是因胃气上冲,至头所致。
太阴阳明论第二十九

太阴与阳明互为表里。阳为天气主外,阴为地气主内。阳实阴虚。
外来病主外,饮食无节,起居无常所致之病,阴受之。阳受之入腑,阴受之入五脏
阳明证:只热不寒。阳明是腑,热分经热、腑热,阳明是二阳并,经热、腑热都会高烧、口渴等,区别是腑热会有便秘,治之以承气汤;经热大便很好,治之以白虎汤。
太阴证因饮食入病,入五脏则肚子很胀。
王芝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66
  • 粉丝0
  • 关注2
  • 发帖数14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022楼#
发布于:2016-03-17 21:59
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通评虚实论篇二十八》
十、乳子若发高热病,但脉悬细而小,手足温则生,走足冷则死。
发烧脉应洪大。脸红发烧、脉大好治。脸青发烧,脉大不好治。
十一、乳子若中风发热,气喘,用肩的力量才能吸饱气,脉实大,若为缓脉,表示胃气在,则生。若急脉(如弓弦一样的劲急),表示无胃气,则死。
摸小孩脉,不用三个指头摸,用一个大拇指压上去摸。
十二、若下痢并大便带血者,身热则死,身冷则生。
十三、若下痢并排出白沫者,是里寒很盛,带白沫是阴虚掉了,脉沉则生,脉浮则死。
十四、若下痢又排出脓血,脉悬绝(悬细快断绝)则死,脉滑大(代表气血还在)则生。
十五、若下痢,身不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悬濇者死,以真脏脉判断死期。
十六、得得癫疾等脑病,脉搏大滑,日久自已会好。脉小坚急(一般是长肿瘤在里面),死不治。
癫疾之脉,虚则可治,实则死。
癫疾本为虚证,若脉呈虚脉,因脉症相合,此病可治。若脉反呈实症之脉,此人必死
十七、消瘅虚实
三阳热结的消瘅病(今为糖尿病),脉实大,病长期治疗可痊愈病。脉悬小坚,则阳已绝,长久治疗亦无法治愈。
十八、春季治经络,夏季治经俞,秋季治六府,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痈疽所谓在冬天还是要用针灸。
1、化脓情形:在四肢上,化脓那是热的,其余地方是冷的。
在身上,如胆堵到未治,胆破裂,胆汁会引起腹膜炎。如阑尾发炎,大肠头破裂,摸那是热的,其余地方是冷的。
2、阿是穴精神
哪疼扎哪是阿是穴的形,神指如化脓,因肺主皮毛,在肺经上找压痛点下针,可能不在穴位上,在经上。是远取穴,手不过肘,足不过膝。
3、痈病,用手按,常不能察觉,有时在有时不在。可在手太阴肺经上找压痛点施予三刺,及在胸前足阳明胃经处找压痛点,来施针刺。
4、若腋下脓痈,病人必生高热,则须在经上的压痛点选五位施刺。若大热仍不退,改刺手少阴心经选三位有压痛点位来剌,再加上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及骨的会穴大杼穴施予刺法。
治痈疽,脓越走表,往皮肤表面、四肢末梢是吉的现象。如下沉到骨里,往身上走是凶的现象。
5、若是突发急性的痈疽,并从病处向筋及肌肉顺延发痛,造成冷汗不止,小便不利者,其治在该病经的俞穴。
6、若腹部突然胀满,按之不减,也不排气,则须用手太阳小肠经的络穴及胃之募穴中脘穴,加上背后肾俞穴附近距命门三寸都位的压痛点上下针五刺且用较粗的员利针来施治。
7、霍乱,可在背部俞穴位选五处有压痛点位施予针剌,再加上足阳明胃经三里穴及上侧旁有三压痛点处下针。
8、癫痫及精神病患者,可针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手太阳小肠经之阳谷穴,足太阳膀胱经之京骨穴,手少阴心经之通里穴,足阳明胃经解溪上五寸奇穴上下连刺三针。
9、奇穴的来源和找穴
如肝病,在大腿沿肝经找压痛点加上其前后的三点刺,治肝硬化、肝癌等,无穴位。穴位常因时因地制宜。原络治疗、俞募治疗、祖孙、五门十变等都是固定原则,在临床上要活用,不能固定。
十九、病的来源
1、消瘅、突然昏厥、半身不遂的偏枯、手足无力且冰冷,呼吸气短,下气上冲胸,或肥胖的有钱人,是因吃的太好。
2、凡是阴阳隔绝不通,或饮食不入又大小便不通者,多是平日多忧思所病。
3、突然足逆冷且上逆,又有耳聋,一侧气血阻塞不通,这是内中气血突然上逆头部产生的,常是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再外感风寒而致的。亦有内外皆无风病,但湿积脉内而人瘦不胖,此湿着血脉之劳症也。
4、跖跛(足痛或跛),是寒风湿之病也。
5、黄瘅、暴痛、癫疾、神智不清发狂奔走,是久逆之所生。6、五脏之相互关系不平衡,是由于六腑闭塞不通所产生
7、头痛兼耳呜,五官及大小便又不顺畅,是肠胃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变。
贵阳-李广合
侠客
侠客
  • UID2015068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5023楼#
发布于:2016-03-17 22: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7《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二)
  4、乳子而感受风热,出现喘息有声,张口抬肩症状,它的脉象怎样?
  答:感受风热和之气的,尚有胃气,可生;要是实大而弦急,是胃气已绝,就要死亡。
  5、赤痢的变化:痢兼发热的,则死;身寒不发热的,则生。
四、肠澼
1、痢疾而下白沫的变化:脉沉则生,脉浮则死。
2、痢疾而下脓血:脉悬绝者死;滑大者生。
3、痢疾病,身不发热,脉搏也不悬绝:脉搏滑大者生;脉搏悬涩者死。五脏病各以相克的时日而预测死期。
五、癲疾
  1、癫疾:脉来搏而大滑,其病慢慢的会自己痊愈;要是脉象小而坚急,是不治的死证。
2、癫脉象虚实变化:脉虚的可治,脉实的主死。
六、消瘅
  消渴病脉象:脉见实大,病虽长久,可以治愈;假如脉象悬小而坚,病拖长了,那就不可治疗。
七、痈肿、霍乱、惊风等病的针剌疗法
  形度,骨度,脉度,筋度,怎样才测量的:
答:春季治病多取各经的络穴;夏季治病多取各经的俞穴;秋季治病多取六腑的合穴;冬季主闭藏,人体的阳气也闭藏在内,治病应多用药品,少用针刺砭石。
1、痈疽等病一刻也不迟疑。痈毒初起,不知他发在何处,摸又摸不出,时有疼痛,此时可针刺手太阴经穴三次,和颈部左右各二次。
生腋痈的病人,高热,应该针足少阳经穴五次;针过以后,热仍不退,可折手厥阴心包经穴三三次,针手太阴经的络穴和大骨之会各三次。
急性的痈肿,筋肉挛缩,随着痈肿的发展而疼痛加剧,痛得厉害,汗出不止,这是由于膀胱经气不足,应该刺其经的俞穴。
  2、腹部突然胀满,按之不减,应取手太阳经的络穴,即胃的募穴和脊椎两傍三寸的少阴肾于穴各刺五次,用员利针。
霍乱,应针肾俞旁志室穴五次,和足阳明胃俞及胃仑穴各三次。
治疗惊风,要针五条经上的穴位,取手太阴的经穴各五次,太阳的经穴各五次,手少阴通里穴傍的手太阳经支正穴一次,足阳明经之解溪穴一次,足踝上五寸的少阴经筑宾穴三次。
  3、凡诊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粗急发喘逆等病,如肥胖权贵人患这种病,则是由于偏嗜肉食厚味所造成的。
凡是郁结不舒,气粗上下不通,都是暴怒或忧郁所引起的。
突然厥逆,不知人事,耳聋,大小便不通,都是因为情志骤然激荡,阳气上迫所致。有的病不从内发,而由于外中风邪,因风邪留恋不去,伏而为热,消烁肌肉,着于肌肉筋骨之间。有的两脚偏跛,是由于风寒湿侵袭而成的疾病。
  4、黄疸、骤然的剧痛、癫疾、劂狂等证,是由于经脉之气,久逆于上而不下行所产生的。五脏不和,是六腑闭塞不通所造成的。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是肠胃的病变所引起的。
补充:经络阴阳虚实
经为阴(内连脏腑,主内)
络为阳(外连皮肤,主外):
1、 经络俱实:寸脉急而心脉缓,经络皆需治疗。
2、 络虚经实:寸脉热而尺脉寒,秋冬之时,为逆;春夏之时,为顺;治法:剌阴灸阳。
3、 经虚络实:尺脉热而寸脉寒,春夏之时,死脉;秋冬之时,生脉;治法:灸阴剌阳。
病之虚实内外与四时治疗之法
一、虚实:
  1、消瘅:病起于内
  2、仆倒:病起于外
  3、半身不遂:邪在上或下
  4、气逆中满:邪在中
二、内外:
  1、内因:A、肥胖:吃肉类精粮太多;
           B、暴病:猝然厥逆,上下不通,气机阻塞。
  2、外因:A、消瘦:风邪留滞,久而化热,慢慢肌肉消瘦;
           B、偏跛:风湿受寒。
四时治疗之法
一、 春治经络,二、夏治经腧,三、秋治六腑,四、冬治闭塞。
何媛
贫民
贫民
  • UID201769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75
5024楼#
发布于:2016-03-17 22:12
41,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9,阴阳不能辩,实症当虚症治,邪气当真气,不当泻而泻之――伤正气,真气不能恢复,病人会死
通评虚实论篇
1,实证:邪气盛所致
虚证:正气受损引起,精气被夺则虚。
例:便秘七天,实邪引起正气被伤到所致。
2,肺气虚
(1)正常人――阳潜在阴里,脚面阳经膀胱经、胆经、胃经冷,脚底阴经肝经、脾经、肾经热。肺气主肃降、天阳的气一直降到脚底,天是寒的,表寒里热
(2)气虚:肺气虚,气不能达于下肢,两足寒冷。脚是阴阳相交之处,身体的最末梢,身体有病,末梢即有反应――脚冷是病的初始逐渐冷至骨头(肾脏病),冷到心脏即死
3,四季天干地支属性
四季之属性: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
天干之五行属性: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地支之五行属性:寅卯木、巳午火、丑辰未戌土、申酉金、亥子水。六十为一甲子。
4,重实:经络俱实,大热病人,身体发热严重,经络上已经有热症 (症状实),脉象亢盛即脉象实(表症实),即症状和脉象皆为实
5,经络脉皆需治疗:寸口脉属阳为急,而尺脉属阴为弛缓,表是阳、里是阴,络脉位于体表属阳,经脉在体内属阴,即阴阳俱实。
6,脉从――脉象滑利,即经脉气的流向顺着经脉的方向的――气血均旺盛,生机
脉逆――脉象涩滞,即经脉气的流向是逆着经脉的方向的――气血均虚衰,衰败死亡
例:健康的人身体皮肤滑滑的,病人身体皮肤枯涩
7,经满络虚:寸口经脉出现热症的脉象浮而大,尺部洛脉脉沉而细络脉。
(1)阳虚阴盛:经为寸脉,络为尺脉。络脉之阳不足、经脉之气有余
(2) 秋冬季节阴气偏盛时病证加重,春夏季节阳气偏盛时病证减轻――发生在春夏季为顺,秋冬季为逆。
(3)治疗:灸阳刺阴――补阳泻阴,阳导入阴里。
8,经虚络满:寸口出现热证的脉象沉而细,尺部脉浮而大,即寸小尺大。
(1)阳盛阴虚:络脉之阳有余、经脉之气不足(2)秋冬季节阴气偏盛时病证减轻,春夏季节阳气偏盛时病证加重――发生在春夏季为逆,秋冬季为顺。
(3)比较危险,大经为主,经气足时络不足好治,阳气充满内脏、经脉、络脉,阳气外溢是从脏到经再到络,已走到末端,阳气即绝
(4),寸为阳尺为阴,正常时,寸脉浮在上、大,尺脉沉在下、小。,反之阳将绝
(5)治疗:灸阴刺阳即灸阴经,针刺阳经――守阳固阴。
9,重虚――脉虚即阳虚,气虚,胸中正气不足(语音低微,说话不能接续、前言不搭后语),尺虚络脉虚即下焦虚――两脚发软,步行无力,步履蹒跚。
(1) 寸,尺脉都虚:加重的虚。
(2)脉象滑利,好治愈
脉象涩滞,会死亡
(3)脉虚,即阳虚――补阳不滋阴,补阳时阴会自己回头。阳虚阴很盛,阴阳是平衡的,阳虚,直接补阳。
10,寒气上逆,寒气从四肢走到身体上部、头面,脉象亢盛。
(1)脉实但尚有滑利之象即顺着肺气的方向走,由尺到寸部走――邪气虽盛,病可治
(2)脉实且涩(阳气将绝)滞,逆着肺气的方向走由寸到尺部走则为不畅,逆象,会死
11,有希望:脉实满、手足寒、头热,脉又大又实,春秋季阴阳较均衡
易死亡:冬夏季阴阳各有偏盛,夏天阳气外冲,冬天阳气太少,脉浮而涩且身体发热
12,便秘:正常人,脉大实,手足暖,头凉,原因:上身是阳、下身是阴,阴中有阳,上身感觉冷,下身感觉热,常态。
(1)阴实:表象与正常人相反,脉象又实满,是阴实(几乎都是死症),阴是脏,脏可满不可实。
(2)肝实时,心阳被堵没法下到小肠,反逆上走――下肢冰冷,上面热,亢进时失眠,开始有胃气可吃东西,后来无吃不进去,打嗝,死。
(3)阳实: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