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5楼#
发布于:2016-03-17 22: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黄帝问:新产后而患热病,脉象悬小,它的变化怎样? 岐伯说:手足温暖的可生,如手足寒冷,就会死的。 黄帝问:乳子中风热,出现喘息有声,张口抬肩的症状,它的脉象怎样? 岐伯说:脉象浮缓,尚有胃气的,可生;如果脉现小急,是真脏脉现,就会死的。 黄帝问:肠中赤痢的变化怎样? 岐伯说:痢兼发热的,则死;身体寒冷不发热的,则生。 黄帝问:肠澼而下白沫的,其变化怎样? 岐伯说:脉沉则生,浮则死。 黄帝问:肠澼而脓血俱下的,其变化又如何呢? 岐伯说:脉象小涩的会死;滑大的则生。 黄帝问:如果身热,脉不小涩,又如何呢? 岐伯说:脉象滑大的可生;脉象涩小的,则死。至于死在什么时候,那要根据克胜之日来决定。 黄帝问:癫疾的情况怎样? 岐伯说:脉象搏击,但大而且滑的,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治好;如果脉象又小,而且坚急的,那是实结不通,就死也不可以治了。 黄帝问:癫疾之脉,虚实情况怎样? 岐伯说:脉象虚缓的可治,而坚实的就会死。 黄帝问:消瘅病的虚实情况怎样? 岐伯说:脉象实大的,病虽长久,但可以治愈;假如脉象悬小而坚,病的时间又较长,那就不能治了。 黄帝说:春季治病取用络穴,夏季治病用各经的腧穴,秋季治病用六腑的合穴。冬季是闭塞的季节,既已闭塞就要多用药品,少用针石。但少用针石,不是指痈疽等病说的,痈疽等病,是顷刻也不许迟疑不决的。痈毒初起,不知它发在何处,按之也找不到,痛的地方又不在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手太阴之傍三刺,颈部左右各两刺。腋痈的病人,全身大热,应刺足少阴五次,针刺以后,如热仍不退,可刺手心主三次,刺手太阴经的络穴和肩贞穴各三次。急性痈肿,筋缩,随着痈肿的分肉而痛,痛得汗出不尽,这是由于膀胱经气不足,应该针刺其经的腧穴。 腹部突然胀痛,按之胀痛不减的,应该取手太阳经的络穴,就是胃的募穴和少阴肾腧穴五次,用员利针。霍乱,应针肾腧两旁的志室穴五次,足阳明胃腧及肾腧外两傍胃仓穴,刺三次。惊痫的刺法有五点:针手太阴经的经渠穴五次;刺手太阳小肠经的阳谷穴五次;刺手少阴经络傍的支正穴一次;刺足阳明经解谿穴一次;刺足踝上五寸的筑宾穴三次。 凡诊治消瘅、突然跌倒、半身不遂、气逆、气满等病需分清肥丰的贵人,是吃肉类精米太多所造成的。隔噎就会气闭不行,上下不通,那是暴怒或忧虑所引起的病。突然厥逆,不知人事,耳聋,大小便不通,那是内气上迫引起的病。有的病,不从内起,外中风寒,因为风邪留滞,久之化热,肌肉消瘦,是极其明显的。有的人行走偏跛,那是因为着寒或是风湿而形成的病。 黄帝道:黄疸、突然发生剧痛、癫狂、气逆等症,是由于经脉之气,久逆于上所造成的。五脏不和,是由于六腑闭塞所造成的。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是由于肠胃病变所造成的。 第二十九篇 太阴阳明论
黄帝问道:太阴、阳明两经,互为表里,是脾胃所属的经脉,而所生的疾病不同,是什麽道理? 岐伯回答说:太阴属阴经,阳明属阳经,两经循行的部位不同,四时的虚实顺逆不同,病或从内生,或从外入,发病原因也有差异,所以病名也就不同。 黄帝道:我想知道它们不同的情况。 岐伯说:人身的阳气,犹如天气,主卫互于外;阴气,犹如地气,主营养于内。所以阳气性刚多实,阴气性柔易虚。凡是贼风虚邪伤人,外表阳气先受侵害;饮食起居失调,内在阴气先受损伤。阳分受邪,往往传入六腑;阴气受病,每多累及五脏。邪入六腑,可见发热不得安卧,气上逆而喘促;邪入五脏,则见脘腹胀满,闭塞不通,在下为大便泄泻,病久而产生痢疾。所以喉司呼吸而通天气,咽吞饮食而连地气。因此阳经易受风邪,阴经易感湿邪。 手足三阴经脉之气,从足上行至头,再向下沿臂膊到达指端;手足三阳静脉之气,从手上行至头,再向下行到足。所以说,阳经的病邪,先上行至极点,再向下行;阴经的病邪,先下行至极点,再向上行。故风邪为病,上部首先感受;湿邪成疾,下部首先侵害。 黄帝道:脾病会引起四肢功能丧失,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说:四肢都要承受胃中水谷精气以濡养,但胃中精气不能直接到达四肢经脉,必须依赖脾气的传输,才能营养四肢。如今脾有病不能为胃输送水谷精气,四肢失去营养,则经气日渐衰减,经脉不能畅通,筋骨肌肉都得不到濡养,因此四肢便丧失正常的功能了。 |
|
5026楼#
发布于:2016-03-17 22: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邪气盛为实,精气被夺为虚。 肺虚,气逆足寒,常人足热,足面冷足底热。足为阴阳交会之极处,病自末梢起。脚冷就是病的开始,初病在表。五行上,非克肺之时节生,相克之时节死。所生为痊愈之时机。 重实,经脉热加表症热,为重实。经络皆实,寸脉急而尺脉缓。脉症相合,滑则从,濇则逆。络气不足,经气有余,寸脉热而尺脉寒。经络为阳,内脏为阴,经为阳,络为阴。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脉虚者,阳虚,补阳不要滋阴。滑则生,濇则死。 脉实满,手脚冷,头热,与常人反,此为阴实,为死症。如肝为阴,阴可满不可实,春秋生,冬夏死。 身形肿满,脉坚大,手脚温热生,冷则死。 |
|
5027楼#
发布于:2016-03-17 22:23
@教官-德阳-韩辉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8班-长沙-佘勇辉申请签到,2016-03-17《人纪-内经》第39课心得: 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乱而迷惑,悬命于天。天地合气,知万天有不失四存八动独入。天地四季知万物发子一样。阳的十不违反者,则不会为任何邪说影响理智的判断。能知自然中八风的变化,阴阳五行的互相关系,熟于虚实的消,心中会从施治,病情愈演愈烈。若百姓知晓,我是极不仁之贼,其如何是好呢?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知十二节之理者,理智不能欺也。能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呿吟至微,秋毫在目。人的生命,受制在天地之间,阳地阴相合而生成“人”,人能不违反天之运行,则天地会像父母一样对待你。能生之大道的人,名叫“天子”,犹天之天有三阴三阳的六气,人亦有三阴三二经。天有寒暑的交替,人身上有虚实的变化。能够经历天地阴阳之变化而生存者,乃因四季之变化法则。
|
|
5028楼#
发布于:2016-03-17 22: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刘炳环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17号,《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如果真气与邪气相搏杂,居于经脉之内,脉气又不发生变化时,如何判断: 常人:男子,右大于左;女子,左大于右。 须仔细按察三部九侯之脉,视其脉气盛衰来调和之,再细察左右之盛衰,上下不调和在何处,以及脏气减弱者,察出病居何脏,乃知其何时必出。凡不知三部九侯者,就无法分别阴阳,好像天地不分一样。天、地、人三部各司其脏及经络,有一定之规则,再随时注意调和其胃气,来安定三部,则必不生大患。 所以刺法有讲,凡针刺之术,不明了三部九侯之脉气,必无法预先察出病邪之居处,如此即使有高明之医师,也无法遏制病情之扩大。针刺得正法,导致伤及真气,必使病情混淆不清,名之“大惑”。严重时反会造成主经脉之气伤,终使真元之气无法恢复。把实症误诊为虚症,把邪气误以为正气,用针之法又不知规矩,反致邪气炽盛,伤人元气。以为顺治反为逆法,令病人血气混乱,眞气丧失,邪独居体内,终使生命受到威胁,使人短夭。不知三部九侯之医师,必无法令人长寿,不知人体配合四季及阴阳五行的运转者,反导致其互相攻讦,放任邪气侵犯正气,徒令人短寿而已。外邪始犯人体,尚未居于定位,此际利用针法推之使前,导引使其停止不动,逢其居经络所造成瘀血处,以针刺来放血,必可使病立愈,永无大害。 通评虚实论篇二十八 血气盛大则名“实”,人体精气被夺为“虚”。 例:一个人便秘,一天无大便,无事,一个礼拜不大便,此时邪气很实,正气受伤,精气受损,为虚,实邪造成虚。 气虚的状况: 气虚,即主气之肺虚也。气逆时,肺之阳气无法肃降,足会发冷。以四季及五行来说,凡非克肺之时节则生,遇相克之时节则死。其余各脏依此类推。 正常人,脚部三阳三阴,阳潜于阴,所以,常人脚面是凉的,足底是热的。肺气下降,天空是冷的,所以人应该表冷里热,如果肺气虚了,无法下降,脚就冷掉了。 脚为身体阴阳的极处,即身体的末梢,凡病,必从末梢开始表现。 四季属性: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 天干之属性: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地支属性:寅卯为木、巳午为火、丑辰未戌为土、申酉为金、亥子为水。六十为一甲子。 所谓“重实”者,在有表热病时,不但表热且脉气充满又大。 经脉和络脉充满之时的症状及治法: 若经与络皆实,则必寸脉会数而尺脉缓,此治之时机也。所以若为滑脉(感觉到经脉气的流向是顺着经脉的方向)则病为顺,如果为濇脉(感觉到经脉气的流向是逆着经脉的方向)则病情必逆。人虚实的情况与自然界的万物是类似的,呈现滑利现象的象征着生机,呈现枯涩现象的象征着衰败与死亡,如健康的人身体皮肤摸起滑滑的,而病人身体皮肤则是枯涩的。 虚实之产生,必来自同属性脏内,因此若一人之五脏与骨肉间之气血通畅流利,病邪必无法侵犯,此人必能长寿。 络脉之气不足,而经脉之气有余,出现寸口脉为热脉较速,尺脉及皮肤会现寒象。寸口经脉出现热症的脉象,浮而大,尺部络脉脉沉而细。若是在秋冬季节出现此脉,主病进。若是春夏时节出现此脉,则是正常。治法在何处有病邪,治处即可。 经脉虚,络脉满之人,其脉必尺部呈现脉大且肤热的现象,寸口脉则为寒象,脉细小且涩。此种状况,如在春夏季节则主死,适逢秋冬则生。 络脉气满,经脉气虚,必灸阴经脉(固阴),针刺阳经脉(守阳)。若经脉气满,络脉反虚,则必灸阳经,针剌阴经(将阳导入阴的手法)。 寸口之脉气虚弱,尺部亦虚弱,就是“重虚”。 气虚之人,言语不清状,尺脉虚,即下焦虚,其人步行蹒跚胆怯状,凡脉呈虚脉,并非阴虚,乃是阳虚的表现,此时应该补阳,阴自然会生,而不能滋阴,所以经方阳药用的很多,滋阴的药很少用。脉内气血流滑利者生,止濇艰辛者死。 寒气自手足四肢向头面胸部逆行而上,寸口之脉又充实者,脉实但脉中气血滑利则生,脉充实绷紧手足逆冷必死。 脉呈实而满,又手脚冰冷,只有头热(正常人脚是热的,而头面、身体是冷的),此种情形称之为阴实。正常人,阴可满不可实,如果出现阴实,几乎都是死症。 例,肝为阴,当其实时,心脏的火不能下行,只能上行,所以呈现整个下肢是冰冷的,上部很热,甚至会有亢进的现象(只能坐,不能躺,不能睡觉),起始还会吃东西,当胃气逐渐失去,就会出现打嗝,然后挂掉。 若逢春秋二季(阳气不是特别旺盛)则生,逢冬夏季(夏天阳气最足,而冬天阳气是潜藏,最弱)则死,此当时令。但如在春秋季时,脉呈现浮而濇,兼有身热手足逆冷者死。 若身形胀满如肿的,脉呈现急数又大而坚硬,尺部(反应四肢末梢)脉郄软濇不与其合应,这样的人,若是从则生,逆则死。从者就是手足温暖,血液能达四肢末稍。逆者,就是手足寒冷到极点。 |
|
5029楼#
发布于:2016-03-17 23:07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钟洁贞申请签到,2016年3月14日《皇帝内经》第38讲学习心得:
一、接上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1、五味所入:酸味入肝,辛味入肺,苦味入心,咸味入肾,甘味入脾;五脏的气有病时,如心病为噫气,肺为欬(咳嗽),肝为语(自言自语,或者是重复讲话),脾为吞(吞吐水或吞东西),肾为喜欠易嚏。六腑有症状时会出现,如胃有病则生逆气打嗝,精神易恐,眼睛瞪得很大。大小肠有病时则生下痢。下焦满溢时则生水气肿胀(因为三焦是水道,也是气所行之处,脏气和腑气能交接也是靠三焦系统,三焦里面都是宗气热气,如果气有问题就会出现有积水的现象)。膀胱不利(就是堵住了,可能有结石堵住了)为癃,如虚症寒症(不约)则尿失禁或者遗尿。胆气有病则易怒。这是脏的气有病时的病症。 2、五脏各有其独立精气,但有时会集中在一起(五精所并就是如果五个脏气,其中一个脏气的虚,其他的脏气就会过去平行,平常是均衡的状态)。如心气虚,精气集中在心则生喜;肺气虚时,精气集中在肺则生悲,肝气虚时,精气集中在肝则生忧;脾气虚时,精气集中在脾则生惧;肾气虚时,精气集中在肾则生恐;人在虚弱时,气就会集中在虚弱之处,反之可由病人的情志而察觉出何处生病。 3、五脏各有所恶,如心(恶)会伤于热,那喜寒;肺(恶)会伤于寒,那喜热;肝(恶)伤于风,那么喜燥热,燥热会胜风;脾(恶)伤于湿,那么燥可以胜湿;肾(恶)伤于燥,肾脏本身就有许多津液在里面,大燥对肾脏会产生伤害,这是五脏之所恶。 4、五脏各有所主津液不同,心之液为汗(大至的说,受惊吓时出的汗不是心液,那是肾脏的汗),因此大部分发汗的药是入心的;肺之液为涕(鼻涕),肝之液为泪,脾之液为涎沫,肾之液为唾液(舌下面的金津和玉液属肾,舌分五脏,舌面的部分属肺,舌中本身是心,舌根是脾,舌底下有肾经相络〈金津和玉液〉,舌里面的筋就是肝,任何一个组织〈脏〉都有一个结构在里面,有五脏互相平均的生成一个东西),这是五液。 5、五味所禁忌:辛味能使气散走,凡气病(如肺气肿或者气喘的病人)不可多食辛味。咸味能使血脓,凡血病(意外撞伤有瘀血或者贫血)之人不可多食咸味。苦味入骨生燥,故骨病(骨折,关节脱臼,骨病之初的环跳痛)之人不可多食苦味之物,蔬菜中的苦味如苦瓜属淡味,只入气份,不入血份。甘味入肌肉(有二种解释,一是大胖。一是大瘦,肉消除了),凡肌肉有病不可过食甘味。酸味走筋,过食酸味伤筋,凡筋病(脚不能屈曲)之人不可食酸物。 6.、五病所成,阴病必发于骨,阳病必发于血,阴病必发于肉。阳病多发于冬季(冬天的定义是阳要潜藏,阳不怕多,但要潜藏),阴病反发生在夏季(阳在外阴在内),这是从阴阳来区分发病的情况,是属阴还是阳。 7、五邪所乱,邪入体内造成变乱,如邪进入阳腑则生狂症(本来阳就是亢奋,头部是六阳之首,阴经只到颈部,但〈阴经的络〉络会进入头部,如邪进入阳的时,会产生阳亢),邪入阴脏则生痹病。(搏阳)邪与阳气相争,则生癫疾,邪与阴气相争则生瘖哑(突然声音没有了)。(食物菜里面放生半夏,吃后会说不出话,和这里的搏阴不同,生姜可解生半夏的毒)病邪由阳进入阴病静是正常的,病邪由阴出入于阳则生怒,这是五乱。五邪可由脉上察出,春季得秋毛脉(金克木),夏季得冬沉脉(水克火),长夏得春季之弦脉(木克土),秋季得夏之洪脉(火克金),冬季得长夏之缓脉(土克水),都是时节与脉证相克,此名阴出于阳,病人善怒(病情到厥阴经的时候为什么善怒,因肝气虚,五精并至肝脏,所有的脏气扑向肝脏,暴发出来就是怒),且属不治之危症。 8、五脏中所藏的东西:心藏神明,肺藏人魄,肝藏魂,脾藏意念,肾藏志气,这是五脏各有其藏。知道五脏所藏,就知道病从何来。正常的五种情志是收藏在脏里面,脏主藏,满而不实,现在不能藏到里面,跑出来了,就知道病来自哪里,如神正常在心里面,神昏,情志不稳定,烦心都是神不守;魂不守时,魂主夜,夜卧血归肝,魂藏在血里面,晚上归到肝脏,魂不守因此会有梦游的现象;肺藏魄,魄主静,好动,多动症是魄不守;脾藏意,意念,专一,野心做总统等属脾脏所管;记忆很强属肾脏管。 9、五脏所主:心主血脉,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管人的骨骼,这是五脏各有其所主。 10、五劳所伤:久视必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是五种过劳产生的人体伤害。 11、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时缓时速),肺脉毛(如羽毛),肾脉石(水中之石)。 二、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是黄帝内经中的最早的六经辨证。所以读黄帝内经,一定要针灸很强。否则不知道说什么。1、人体中气血正常的比值如下:太阳为多血少气之经。少阳为少血多气之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少阴为少血多气之经。厥阴为多血少气之经。太阴为多气少血之经,这是天生的正常值。足太阳与足少阴互为表里经,足少阳与足厥阴互为表里经,足阳明与足太阴互为表里经;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经,手少阳与手厥阴互为表里经,手阳明与手太阴互为表里经。 2、吾人从脉诊或经络之走向,察知各阳经阴经病变所在。治病之初,先去郁结不通的血络,可立去其病痛,再观察病邪之有余与不足,然后对症去其所过之处,补其不足之处。 3、形乐志苦,表和里。今先给大家讲一点点概念,不用去读易经。易是很简单,禅是指示很简单。三个阳连在一起是乾,乾为天,字意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坎为水,向水在流,阳存在阴里面,水才会有生气,水里如果没有阳气,鱼放进去,鱼就会死掉。坎中满,字意为危险,如果一个人形乐,志苦(外形刚健里面很危险),如果上是乾下是坎,那就成一讼卦,一个人会有诉讼,外面刚健内部空虚,血脉会出现问题,用针灸治疗。如果一个人形乐志乐(外健内健),大过了,病于于肉,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过于安逸的病人,即外健里健,即太过了,病多在肌肉方面,可用针刺和砭石治疗。 |
|
5030楼#
发布于:2016-03-17 23:27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2班-河北-张华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6日学习《黄帝内经》37课心得 1五脏生病的时候,症状,肝病:两邪疼痛,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症眼睛看不清楚,耳无所闻,选择足厥阴肝经或少阳胆经的穴道,肝气如果上逆眼后痛,头顶百会痛。耳聋,颊肿要从郁结的血脉放血,心脏病,胸中痛心中痛斜下痛,胸前,背痛甲尖痛,胸前痛痛到背后。手少阴手太阳,舌下金津玉液放血,养老穴放血,中指无名指之间放血,脾脏,全身感觉很重,肌肉萎缩,胸前痛,没办法控制脚的行走,抽筋,小腿肚疼痛,肚子胀满,吃东西不消化,取脾经阳明经的穴道,同时肾经血瘀的地方放血,肺病喘咳,逆气,肩背痛,阴部,鼠溪,都会有汗同时大腿小腿,膝盖足跟都会有痛,肾脏病,腹大颈肿,喘咳身重,睡觉时盗汗,讨厌风吹,肾气虚的时候胸中疼痛,下上腹疼痛,四肢冰冷,情志闷闷不乐,取肾经足太阳,或者俞穴堵塞都可以放血, 2肝色青宜食甜味,芹菜冬葵,红枣牛肉,糯米。心色赤酸,小豆狗肉,韭菜,肺色白苦,小麦羊肉杏仁韭菜。脾色黄,咸,大豆猪肉,栗子,肾色黑,辣,鸡肉 |
|
5031楼#
发布于:2016-03-17 23:27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2班-河北-张华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6日学习《黄帝内经》37课心得 1五脏生病的时候,症状,肝病:两邪疼痛,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症眼睛看不清楚,耳无所闻,选择足厥阴肝经或少阳胆经的穴道,肝气如果上逆眼后痛,头顶百会痛。耳聋,颊肿要从郁结的血脉放血,心脏病,胸中痛心中痛斜下痛,胸前,背痛甲尖痛,胸前痛痛到背后。手少阴手太阳,舌下金津玉液放血,养老穴放血,中指无名指之间放血,脾脏,全身感觉很重,肌肉萎缩,胸前痛,没办法控制脚的行走,抽筋,小腿肚疼痛,肚子胀满,吃东西不消化,取脾经阳明经的穴道,同时肾经血瘀的地方放血,肺病喘咳,逆气,肩背痛,阴部,鼠溪,都会有汗同时大腿小腿,膝盖足跟都会有痛,肾脏病,腹大颈肿,喘咳身重,睡觉时盗汗,讨厌风吹,肾气虚的时候胸中疼痛,下上腹疼痛,四肢冰冷,情志闷闷不乐,取肾经足太阳,或者俞穴堵塞都可以放血, 2肝色青宜食甜味,芹菜冬葵,红枣牛肉,糯米。心色赤酸,小豆狗肉,韭菜,肺色白苦,小麦羊肉杏仁韭菜。脾色黄,咸,大豆猪肉,栗子,肾色黑,辣,鸡肉 |
|
5032楼#
发布于:2016-03-17 23:3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通评虚实论篇二十八:讨论虚实 血气盛大则名“实”,邪气很胜,病来的很凶称为“实”。人体精气被夺为“虚”,人的精气受到伤害了称为“虚”。例如便秘,7天都没来,邪气很实,正气受伤,正气伤到,就是精气被夺就是虚,由实邪造成的虚。 肺气虚,脚会冷。气虚,即主气之肺虚也。气逆时,肺之阳气无法肃降,足会发冷。脚背面有三条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三条阴经,大脚趾侧面的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正常人,阳是浅在阴里面,脚面是冷的,足底是热的。肺主肃降,天阳的气降到脚上,当肺气虚时,不能将热气降到脚,所以脚是冷的。为什么看脚呢,因为脚是阴阳交会的极处,身体最末梢的地方。身体有病,从人体的最末梢开始。所以小孩子一生病脚就是凉的。以四季及五行来说,凡非克肺之时节则生,遇相克之时节则死。其余各臓依此类推。在相声的季节持平,在相克的季节会加重。 “重实”:所谓“重实”者,在有表热病时,不但表热且脉气充满又大,这就是“重贲”。 经脉和络脉充满之时,若经与络皆实,则必寸脉会数(数就是急)而尺脉缓,此治之时机也。所以若为滑脉则病为顺,如果为濇脉则病情必逆。凡虚实之产生,必来自同属性臓内,因此若一人之五臓与骨肉间之气血通畅流利,病邪必无法侵犯,此人必能长寿也。 若是络气不足,经气有余,则会出现寸口脉为热脉较速,尺脉及皮肤会现寒象。若是在秋冬季节出现此脉,主病进。若是春夏时节出现此脉,则是正常。治法在何处有病邪,治何处即可。 若是经脉空虚,络脉充实。经脉虚,络脉满之人,其脉必尺部呈现脉大且肤热的现象,寸口脉则为寒象,脉细小且涩。此种状况,如在春夏季节则主死,适逢秋冬则生。 若络脉气满,经脉气虚,必灸阴经脉(固阴,灸有强固的作用),针刺阳经脉(让阳守不往外走)。若经脉气满,络脉反虚,则必灸阳经,针剌阴经。 “重虚”:寸口之脉气虚弱,尺部亦虚弱,就是“重虚”。 听声音:气虚之人,言语不清状(前言不搭后语,东拉西扯),尺脉虚,即下焦虚,其人步行蹒跚胆怯状,凡脉呈虚脉,并非阴虚也,乃是阳虚的表现,故脉内气血流滑利者生(滑脉生),止濇艰辛者死(涩脉死)。阳虚,治症补阳,阴会自己回来。因为阳虚时阴已经很虚了。 若寒气自手足四肢向头面胸部逆行而上,寸口之脉又充实者。如果脉实但脉中气血滑利则生(脉很滑顺,顺着肺经的经气走,就是阳气还在),脉充实绷紧手足逆冷必死(停止不前,或涩脉都是死)。 正常人,头面是冷的,四肢是热的,如果脉呈实而满,又手脚冰冷,只有头热,就称为阴实(出现阴实的症都是死症),阴指的脏,脏可满不能实。 若逢春秋二季则生(因为春和秋阳气没有这么旺盛,春秋是肝和肺),逢冬夏季则死(冬天和夏天阳气小),此当时令也。但如在春秋季时,脉呈现浮而濇,兼有身热手足逆冷者死。 若全身都肿满,若身形胀满如肿的,脉呈现急数又大而坚硬,尺部脉郄软濇不与其合应,这样的人,若是从则生,逆则死。 什么是“从则生”,“逆则死”?从者就是手足温暖,血液能达四肢末稍也。逆者,就是手足寒冷到极点也。 |
|
5033楼#
发布于:2016-03-18 00: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通评虚实论第二十八 实证:邪气盛则实。虚证:精气被夺则虚。例如:便秘七天,是由实邪引起正气被伤到的情况。 肺气虚,脚面有膀胱经、胆经、胃经三条阳经,脚底是肝经、脾经、肾经三条阴经。正常人阳潜在阴里,所以正常人脚底是热的、脚面是凉的。因为肺气主肃降、天阳的气一直降到脚底,天是寒的,表寒里热。当肺气虚时,气不能通达于下肢,就出现两足寒冷的情况。脚是阴阳相交的极处,是身体的最末梢,身体一有病,末梢就会有反应。所以脚冷是病的初始。肾脏病的人甚至感觉到冷到骨头里。依据天干地支,非克肺之时则生,相克之时则死。各脏依次类推。 重实,大热病人,身体发热严重而且脉象亢盛,即症状和脉象都表现为实,叫重实。寸口脉(阳)急,而尺脉(阴)弛缓。 从,感觉到经脉气的流向是顺着经脉的方向的,表明气血均旺盛,叫从。逆:即感觉到经脉气的流向是逆着经脉的方向的,表明气血均虚衰,是凶脉。人本虚实的情况和自然界的万物是类似的,凡是呈现滑利现象的象征着生机;凡是呈现枯涩现象的象征着衰败与死亡。如健康的人身体皮肤滑滑的,而病人身体是枯涩的。 寸口出现热证的脉象浮而大。尺部脉沉而细,脉分寒热,热脉大,寒脉小。络满经虚时时针灸阴经,刺阳经。经满络虚时,刺阴经,灸阳经。 重虚,脉虚,即阳虚,脉搏没有血液充盈。气虚,胸中正气不足,表现为语音低微,说话不能接续、前言不搭后语。尺虚,络脉虚、下阳虚,表现为两脚发软、步行无力、步履蹒跚。 寸脉和尺脉都虚,加重的虚。如果脉虚,即阳虚,就要补阳而不是滋阴,补阳时阴会自己回头。阳虚阴很盛,阴阳是平衡的,大虚如果阳在可以滋阴,如果阳虚,直接补阳。治贫血时,经方派与温病派的方法不一样。 寒气上逆,寒气从四肢走到身体上部、头面。如果脉实但尚有滑利之象、即顺着肺气的方向走,由尺到寸部走,说明邪气虽盛,但病仍然可以治愈;如果脉实且涩滞、逆着肺气的方向走,由寸到尺部走,不畅,是逆象,就会死亡。涩脉是阳气要绝的脉象。 脉又大又实,手足寒、头热。正常人,如果脉大、实,但手足暖、头凉,是便秘。因为上身是阳、下身是阴,阴中有阳,所以上身感觉冷、下身感觉热,这是常态。现在是表象与正常人相反,脉象又实满,是阴实,阴实的症几乎都是死症。阴是脏,脏可满不可实。肝实时,心脏的阳被堵没法下到小肠,就反逆向上走,所以下肢冰冷、上面热,同时会有亢进的现象即失眠;开始时还可以吃东西,后来胃气没了吃不进去,人就没了。摸到脉大时不要紧张,同时摸病人的手和耳朵,手热耳朵凉就是便秘,是阳实,不是阴实。 一般涩脉、气机不顺、有逆行的现象,一般是血虚;身有热是阳气要脱了,是死症。 其形尽满,身体肿胀、尺肤枯涩,整个肿起来。脉象急大而坚。尺肤枯涩与脉象不对应,从(手足温暖,表示阳气还能达到四肢)则生,逆(手足寒冷,表示阳气已经衰竭,不能到达四肢)则死。:身形大的时候,应该脉大,如果此时手脚温是生,手脚冷是死。摸四末梢其实就是摸尺脉。 |
|
5034楼#
发布于:2016-03-18 00: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2集心得
幼儿发烧,脉本来要洪大,发烧后却变成脉悬细而小,手足温者生,冰冷者死。色脉和,发烧脉洪大,脸色很红润,手也暖和,很好治, 如脸色发青,脉洪大,发烧不好治 如中风发热,气喘肩息(因肺气闭锁住,要靠动肩膀的动作才能吸饱气)脉状实大且脉缓,胃气有生,如脉太过急,死症。摸小孩子脉时用大拇指按下去。 下痢者,脉滑大,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如一个人下痢兼便血,下痢身体必寒,身反发热,阳要绝,身冷为正常者生。如下痢又排出白沫者,脉沉生,脉反浮则死。 下痢又排脓血,脉呈悬细快断绝状,主死。脉现滑利且大,代表气血有,主生。 癲疾等脑病,阳亢在上,才会发生。脉现滑利而形大,不用管它,日久会好。若脉形小,急,必死。 癲疾本为虚证,虚与脉症和,可治,若脉反呈实症,必死。 消渴。三阳结,阳结的纯热症,脉实大,再久都可治,脉悬小,病久不可治 治病的法则:以外形、骨症、脉形、筋形为准。 春季取该病经脉之络穴。夏取俞穴,秋取合穴,冬闭藏禁气泻。如有痈疸,速针刺法去病邪。任何脓疮,都可以在肺经上进行治疗,同时下骨会在杼防痈疸感染到骨头上。 痈病手按时有时无,在手太阴肺经附近压痛点针刺三次,与胸前足阳明胃经压痛点针刺。 化脓,四肢上面摸其皮肤,如手臂处旁边冷中间热,知其底下化脓。再如胆堵未治疗致胆破,胆汁流出会产生腹膜炎。阑尾发炎,肿破时,其皮肤中间很热,旁边冰冷,针灸手法 压痛点是阿是穴,找穴时的定义,手不过肘,足不过膝。比如肠痈,找压痛点,阳明经膝以下找两个,肺经肘以下找三个。 若腋下脓痈,必发高热,针足少阳胆经压痛点选五位施刺,仍不退改手少阴心经选三位有压痛点位来刺,加手太阴络穴及大杼穴。 奇穴,下压痛点前后三针,没有固定穴位。如腿内侧为肝经走向,遇肝癌或腹水,在其经的奇穴压痛点的前后三个穴位针。 上吐下泻(霍乱),刺背俞五处压痛点及胃经三里及侧旁三个压痛点。 癫痫与精神病,针列缺,阳谷,京骨与通里,解溪上五寸奇穴上下连刺三针 消渴或突然昏倒,呼吸不过,瘫痪,都是内发病,由于吃得太好 手脚关节肿痛造成走路不好,像风湿关节炎都是寒、风、湿。 狂,全身发黄,癲疾,神智不清都是久病气逆所致,六腑有问题会影响到五脏,脏与腑是靠三焦相通,治脏会同治腑。 所以一个人睡觉好,大小便正常则为常人。 头痛兼耳鸣,大小便不通,所以治头痛,因胃气上冲到头部,下中脘穴 太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脏病与腑病不一样。阳是天气,本性是实,阴是地气,本性是虚,如三餐不按时吃,或过饥过饱 阴会受病,邪必入脏。外来的风寒阳会受病邪入腑。 阳明经为二阳并,但热不寒,腑病,都有高烧,经热时不便秘,腑热时便秘。 |
|
5035楼#
发布于:2016-03-18 05: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报到 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41课心得: 虚证、实证: 实证:邪气盛所造成的病证,邪气盛则实。虚证:正气受损引起的病证,精气被夺则虚。 如便秘七天,是由实邪引起正气被伤到,精气被夺。 肺气虚:脚面有膀胱经、胆经、胃经三条阳经,脚底是肝经、脾经、肾经三条阴经。正常人阳潜在阴里,所以正常人脚底是热的、脚面是凉的。因为肺气主肃降、天阳的气一直降到脚底,天是寒的,表寒里热。当肺气虚时,气不能通达于下肢,就出现两足寒冷的情况。脚是阴阳相交的极处,是身体的最末梢,身体一有病,末梢就会有反应。所以脚冷是病的初始。肾脏病的人甚至感觉到冷到骨头里。 四季与五行: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 天干与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地支与五行:寅卯木、巳午火、丑辰未戌土、申酉金、亥子水。 肝有问题时,春天病起,肝病的人在冬天是持平,在夏天相生时节,就是病加重的时候,夏天也是痊愈的时机。到秋天是死的时候。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 重实,即经络俱实:大热病人,身体发热严重(症状实即经络上已经有热症)而且脉象亢盛(脉象实,即表症上的热症),即症状和脉象都表现为实,叫重实。寸脉(阳)急,而尺脉(阴)弛缓。推理表是阳、里是阴,络脉位于体表属阳,经脉在体内属阴,即阴阳俱实。经脉和络脉都应给予治疗。 脉之从、逆: 从:脉象滑利,即感觉到经脉气的流向是顺着经脉的方向的,表明气血均旺盛,叫从。 逆:脉象涩滞,即感觉到经脉气的流向是逆着经脉的方向的,表明气血均虚衰,叫逆 人本虚实的情况和自然界的万物是类似的,凡是呈现滑利现象的象征着生机;凡是呈现枯涩现象的象征着衰败与死亡。如健康的人身体皮肤滑滑的,而病人身体是枯涩的。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 寸口出现热证的脉象浮而大(经脉)。尺部脉沉而细(络脉)。脉的寒热,经络和内脏区分,经络为阳,内脏为阴,寸为经络,尺为内脏;经和络分,经为阳,络为阴,所以经为寸脉,络为尺脉。络脉之阳不足、经脉之气有余,是阳虚阴盛。秋冬季节阴气偏盛时病证加重,春夏季节阳气偏盛时病证减轻。这种病发生在春夏季为顺,发生在秋冬季为逆。 经虚络满:脉诊时,寸小尺大。 络脉之阳有余、经脉之气不足,是阳胜阴虚。秋冬季节阴气偏盛时病证减轻,春夏季节阳气偏盛时病证加重。这种病发生在春夏季为逆,发生在秋冬季为顺。 经虚络满比较危险。因为大经为主,经气足时络不足好治,阳气充满内脏、经脉、络脉,阳气外溢是从脏到经再到络。当经虚络满时,人身上的阳气已经外溢到络了、走到末端了,是阳气要绝的时候。灸阴刺阳。 寸为阳尺为阴,正常时,寸脉浮摸尺摸沉在下面。手腕纵切脉看,是寸上尺下。当寸小尺大时,是阳要绝了。 重虚:脉虚(即阳虚,脉搏没有血液充盈)、气虚:胸中正气不足,表现为语音低微,说话不能接续、前言不搭后语、尺虚:络脉虚、下阳虚,表现为两脚发软、步行无力、步履蹒跚,寸脉和尺脉都虚,加重的虚。如果脉象滑利,还好治愈;如果脉象涩滞,就会死亡。如果脉虚,即阳虚,就要补阳而不是滋阴,补阳时阴会自己回头。阳虚阴很盛,阴阳是平衡的,大虚如果阳在可以滋阴,如果阳虚,直接补阳。治贫血时,经方派与温病派的方法不一样。阳气是一个人的力量、语言顺序。 寒气暴上,脉满而实:寒气上逆,寒气从四肢走到身体上部、头面。脉象亢盛,如果脉实但尚有滑利之象、即顺着肺气的方向走(由尺到寸部走),说明邪气虽盛,但病仍然可以治愈;如果脉实且涩滞、逆着肺气的方向走(由寸到尺部走)不畅,是逆象,就会死亡。涩脉是阳气要绝的脉象。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手脚冷、头热。脉又大又实,春秋季阴阳较均衡,有治愈的希望;冬夏季阴阳各有偏盛,夏天阳气一直向外冲,冬天阳气太少了,容易死亡;脉浮而涩且身体发热,容易死亡。 正常人,如果脉大、实,但手足暖、头凉,是便秘。因为上身是阳、下身是阴,阴中有阳,所以上身感觉冷、下身感觉热,这是常态。现在是表象与正常人相反,脉象又实满,是阴实,阴实的症几乎都是死症。阴是脏,脏可满不可实(结块)。肝实时,心脏的阳被堵没法下到小肠,就反逆向上走,所以下肢冰冷、上面热,同时会有亢进的现象即失眠;开始时还可以吃东西,后来胃气没了吃不进去,人就没了。摸到脉大时不要紧张,同时摸病人的手和耳朵,手热耳朵凉就是便秘,是阳实,不是阴实。一般涩脉、气机不顺、有逆行的现象,一般是血虚;身有热是阳气要脱了,都是死症。 身形肿满:水肿,只要是手脚温热是生,手脚冷是死。四肢末梢就是摸尺脉。 |
|
5036楼#
发布于:2016-03-18 06:05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1、实症当成虚症治,虚症当成实症治就会大乱。邪气很重,病来的很凶为实,精气被夺为虚。人一天没有大便,精气仍然很实,7天没有大便,就会精气被夺,为虚症。气虚就是肺虚,气逆就会脚冷,脚面上有足三阳经,足三阴在脚内侧和足底,正常情况下,脚底是阴,阳潜在阴里,足底应是热的,脚面是冷的。肺主肃降,天阳向下降,脚热头冷,现在肺气虚,热下不到脚上,故脚冷。脚是阴阳交汇极处,是末梢,身体有病脚就会冷,冷会逐渐到骨头,冷一直到心脏就死掉了。当肝有问题的时候,春天会病起,夏天是相生,所以病会痊愈,冬天病会持平,秋天金克木会死,其他脏亦然。 2、在一天当中,辰戌丑未为土,寅卯为木,午巳为火,申酉为金,子亥为水。天干甲乙,遇到地支寅卯时,甲寅,甲卯,乙寅,乙卯是纯木的日子,如果肝病就会病起,当丙丁遇到巳午纯火的日子,病就会痊愈,巳午就是痊愈之时,其它依此类推。 3、重实就是有表热病且脉气充满又大。经络皆实,经脉是表,是阳,所以寸口急而尺脉缓,滑脉则病顺,脉症相同,如果脉涩则病情必逆。滑脉是指经脉气血流向为顺,为正常,逆流为涩,重病为涩。络脉不足,经气有余,脉口热而尺寒,热脉比较大,寒脉比较小,如果以经和内脏区分,经是阳,脏是阴,如果以经和络区分,寸是经,尺是络,若是在秋季节出现此脉主病进,若是春夏时节出现此脉,就是正常。寸脉为经,尺脉为络,当寸脉小而尺脉大时,经虚络满,经不足,络强,当身体有危险时,阳向外走,从脏走经再走络,当络满时,代表阳气要绝了,脉阳小阴大,阳出要绝了。当络满经虚时,灸阴刺阳,灸阴可以固阴,刺阳让阳不往外走,经满络虚时,刺阴灸阳,阴经下针,阳经用灸法,把阳导入阴。 4、寸脉尺脉皆虚为重虚,气虚之人,言语无常,尺虚,下焦虚,步行蹒跚,凡事虚脉都是阳虚,不是阴虚,应补阳而不是滋阴,阳虚阴已经很盛了,不能滋阴,补阳阴自然会回来。 5、寒气从手足四肢向头面胸逆行而上,如脉实,但脉中气血滑利则生,脉涩停滞不前或逆行脉气则死。脉又大又实又硬,手脚热,头面冷为正常,现手脚寒,头面热为阴实,阴是指脏,可满不可实,阴实症几乎都为死症。肝为阴,可满不可实,今肝实,心阳受阻不能进入小肠而往上走,上热,同时有亢进现象。如果病人脉大实,一手摸病人手,一手摸病人额头,手热额头冷是便秘不是阴实。 |
|
5037楼#
发布于:2016-03-18 06:09
中医经典特训9班3月17日,焦艳春申请签到《黄帝内经》第42集
手脚冰凉者死,手脚温暖者活。 幼儿未断奶的发高烧,色脉不和,手足温暖者生,手足冰冷者死。如气喘有肩息者,脉实大而缓者生,脉实大而急者死。 下痢大便带血因是寒,故身体发冷者生;但身体发热,说明阳要绝,死。 下痢排出白沫,如是沉脉则生,因白沫是阴虚,故为沉脉;如脉浮则死。 下痢排脓血,脉滑大者生,脉悬细快断者死。 凡是下痢的脉出现滑利且大者,脉症相符者生,有胃气者生;若脉中空虚,流动不畅,说明脉没有力气,津液已竭,必死。 癫痫: 癫痫是阳亢在上,脉搏大相符。如脉小而急说明脑部长肿瘤,脉虚者可治,脉实者死。实者说明长东西了。 消渴病:三阳结,非常热,脉实而大,脉症相符者可治;脉形细小又坚硬者不可治,说明阳绝。 治病的法则:痈疽、急性病的治症方法 春季治病用病经的络穴,夏季用俞穴,秋季用合穴,冬季阳气潜藏入内,皮肤闭锁,用药较多,少用针灸;但当发生痈疽时,需用针灸。有的痈的人,正常化脓时,摸在皮肤上,旁边冷,中间热,就是化脓;腹部也是如此,如胆破裂或阑尾破裂后产生腹膜炎,中间热,旁边冷的就是化脓,可用针灸。手太阴肺经上找三处痛点+胃经上二个痛点下针,原则是手不过肘,足不过膝。阿是穴的形:在痛点下针; 腋痈:高热,痛。足少阳经脉上找5处痛点+手少阴心经上3处压痛点+手太阴肺经的络穴+骨会大抒(如痈向皮肤表面走是吉,但痈向骨走是凶,先下针大抒是预防其走向骨)。 突发急性痈疽:很痛,造成冷汗不止,小便不利,在病经的俞穴上治。 腹部突然胀满,按之不减,也不排气,用手太阳小肠经的络穴+中脘+少阴经俞穴+肾俞附近距离命门3寸部位下针。用少阴是因腹胀可能是积水。 如何找奇穴,常常因时因地制宜,针灸有原络治疗、俞募治疗、祖孙治疗、五门十变等原则,但临床时会有所变动。比如一个肝病的人,在腿的内侧、肝经走向处,压到3个痛点,针刺之。阳陵泉下1寸处为胆结石的压痛点。 霍乱:指的是上吐下泻,治法:背部俞穴找5处压痛点+足三里(附近3个压痛点)下针。 癫痫、精神病:肺经上5个痛点+太阳经上5个痛点(小肠+膀胱)+手少阴心经上5处痛点+胃经解溪穴上5寸奇穴上下针刺。无固定穴位。 内发病: 消渴、突然昏倒、半身不遂、中风、肌肉萎缩、手脚冰冷、呼吸困难等,都见于有钱人,吃得太好,是内发的疾病。 饮食不入或大便不出,个性操劳过忧的人易得。 手指关节上的肿病造成行走不利的通通是由于寒、风、湿之病,如风湿性关节炎。 五脏相互不平衡是由于六腑闭塞不通所产生,因六腑阻塞不通时会影响到脏,故治脏会去治腑。如果一个人大小便不通畅,能睡眠,胃口均匀正常,腑就没病,就不会生脏病。 如头痛耳鸣,九窍不通,是胃肠功能失调,常会下胃经上的中脘,因胃经通到头部的头维穴等。 太阴明论篇第二十九 太阴:和阳明互为表里,生病时不同。因阴阳不同,位置不同,故症状不同。 阳是天气,主外,本性为实;阴是地气,主内,本性虚。如过饱或不食,起居不时,阴会受损。阳受损入六腑,阴受损入五脏。入六腑,身体壮热无法安卧,阳明经但热不寒,因其是二阳并,表现为经热:口渴、高热,无便秘,用白虎汤;脉热:同样高热、口渴,同时便秘。 入脏则表现为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因脾主少腹。 |
|
5038楼#
发布于:2016-03-18 06: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不知三部九候者,不分真邪,不知虚实,不审逆从,贼害真气,与人夭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虚实: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 平人阳潜于阴,脚面是冷的,足底是热的,因肺主肃降,天阳是寒的,阳气向下走,常人应表寒里热,肺气虚时,无法肃降,热气无法到足。足为阴阳交会极处,也是身体末梢,身体有病变,从末梢先开始,此为知病之初始。 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 例如肝病: 春病生,夏病愈,秋病死,冬持平。 按日子来算 天干: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地支:亥子水,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丑辰未戊土。 肝病时天干地支碰到纯木日为肝病起,纯火日愈,纯金日死,纯水日持平。 重实: 本来经脉上就有热病了,表热证又相加在一起,为重实。 经络俱实之症: 经络俱实,是寸脉急而尺脉缓,实为阳,阳在表。寸为阳尺为阴。 滑则从,涩则逆也。脉像水流,顺着流为滑,逆着流为凶。滑利的为正常。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 脉分寒热,热脉大,寒脉小,寸口脉大,尺部小。 以经络和脏腑来区分,经络是阳,内脏是阴,所以寸是阳尺是阴。 以经和络来区分,寸口是经,尺部是络。 经虚络满者,尺脉满,脉口寒涩也。 经虚络满,是阳要出,即阳要绝,病重。 治疗:络满经虚,灸阴刺阳,即固阴守阳。让阳不再往外走。经满络虚,刺阴灸阳,把阳导引导到阴里面去,阴经下针,阳经灸,此为阳入阴的手法。 重虚: 脉气上虚尺虚,即虚上加虚。 治疗: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恇然。下阳虚,不能好好走路。 脉虚者,不象阴也。阳虚者,要补阳,不需要滋阴,阴自己会回来。 滑则生,涩则气也。 寒气暴上,脉满而实 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涩脉一般是阳绝了,才会停住。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 阴为脏,可满不可实,阳实为死证。阳气最强和最弱时较危险。 脉浮而涩,涩而身热者,死。 身体有热是阳要脱了,是死证。 水肿 其形肿满者,脉急坚大,尺涩而不应。手足是热的生,手足是冷的死。 @教官-徐州-杨诚 |
|
5039楼#
发布于:2016-03-18 06: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脉充实,手脚冷,头热如何? 春秋则生,冬夏则死,此当时令,兼有身热,手足逆冷者死。正常人,头冷脚热,上阳下阴,则上是冷的,手足寒,头热,则是阴阳相反,称阴实,阴实是死症。春秋则生冬夏则死。 如脉大,阴实额头冷,是便秘,无事。阳气最强,最弱时危险,阴指脏,,如肝实,心脏阳下到小肠,不下来就往外走,则四肢冰冷,同时有阳亢的现象,坐不能平躺,24小时不能睡,之前能吃物,后无胃气,出现打嗝,死症 全身都种满者如何? 若形满如肿,脉急数而大又坚硬,尺部脉郗软瀒,不与其合应,这人若是从则生,逆则死,。从,是手脚温热, 幼儿发烧,脉本来要洪大,发烧后却变成脉悬细而小,手足温者生,冰冷者死。色脉和,发烧脉洪大,脸色很红润,手也暖和,很好治, 如脸色发青,脉洪大,发烧不好治 如中风发热,气喘肩息(因肺气闭锁住,要靠动肩膀的动作才能吸饱气)脉状实大且脉缓,胃气有生,如脉太过急,死症。摸小孩子脉时用大拇指按下去。 下痢者,脉滑大,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如一个人下痢兼便血,下痢身体必寒,身反发热,阳要绝,身冷为正常者生。如下痢又排出白沫者,脉沉生,脉反浮则死。 下痢又排脓血,脉呈悬细快断绝状,主死。脉现滑利且大,代表气血有,主生。 癲疾等脑病,阳亢在上,才会发生。脉现滑利而形大,不用管它,日久会好。若脉形小,急,必死。 癲疾本为虚证,虚与脉症和,可治,若脉反呈实症,必死。 消渴。三阳结,阳结的纯热症,脉实大,再久都可治,脉悬小,病久不可治 治病的法则:以外形、骨症、脉形、筋形为准。 春季取该病经脉之络穴。夏取俞穴,秋取合穴,冬闭藏禁气泻。如有痈疸,速针刺法去病邪。任何脓疮,都可以在肺经上进行治疗,同时下骨会在杼防痈疸感染到骨头上。 痈病手按时有时无,在手太阴肺经附近压痛点针刺三次,与胸前足阳明胃经压痛点针刺。 化脓,四肢上面摸其皮肤,如手臂处旁边冷中间热,知其底下化脓。再如胆堵未治疗致胆破,胆汁流出会产生腹膜炎。阑尾发炎,肿破时,其皮肤中间很热,旁边冰冷,针灸手法 压痛点是阿是穴,找穴时的定义,手不过肘,足不过膝。比如肠痈,找压痛点,阳明经膝以下找两个,肺经肘以下找三个。 若腋下脓痈,必发高热,针足少阳胆经压痛点选五位施刺,仍不退改手少阴心经选三位有压痛点位来刺,加手太阴络穴及大杼穴。 奇穴,下压痛点前后三针,没有固定穴位。如腿内侧为肝经走向,遇肝癌或腹水,在其经的奇穴压痛点的前后三个穴位针。 上吐下泻(霍乱),刺背俞五处压痛点及胃经三里及侧旁三个压痛点。 癫痫与精神病,针列缺,阳谷,京骨与通里,解溪上五寸奇穴上下连刺三针 消渴或突然昏倒,呼吸不过,瘫痪,都是内发病,由于吃得太好 手脚关节肿痛造成走路不好,像风湿关节炎都是寒、风、湿。 狂,全身发黄,癲疾,神智不清都是久病气逆所致,六腑有问题会影响到五脏,脏与腑是靠三焦相通,治脏会同治腑。 所以一个人睡觉好,大小便正常则为常人。 头痛兼耳鸣,大小便不通,所以治头痛,因胃气上冲到头部,下中脘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