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5楼#
发布于:2016-03-18 23:11
中医经典魔鬼训练12班-河北-张华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7日学习《黄帝内经》38课心得 1五脏气有病,脾脏不好病人就会有吞的动作,大小肠出现问题就会拉肚子,下焦满溢的时候就会有积水的问题,膀胱堵住有结石,小便无法控制都是寒症就会遗尿,胆气出现问题病人就会发怒, 2心脏虚其他脏气并到心脏就会出现过喜,肺虚就会悲,肝虚则忧肾气虚就会恐, 3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 4一般来说发汗是心脏来的,所以发表的药大部分都是心脏的药,肺为涕,眼泪来自肝,脾为涎肾为唾, 5五味禁忌,辛,发散,气有病不能吃辛辣。血伤瘀血或者贫血,咸不可吃太多。苦会伤到骨头。味道淡的苦味都入气分不入血分,所以中药里都是很苦的,禁忌。吃甜太多会伤肉,酸走筋 6五病所发,发在骨上面都是阴病,发在血上面都是阳病,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阳都是动,阴都是静 7久视伤血,久卧伤气,坐久伤肉,久立伤骨,走久伤筋 |
|
5086楼#
发布于:2016-03-18 23:2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18日《黄帝内经》第43课心得
《太阴明论篇第二十九》 一、 太阴与阳明是表里关系,属于脾与胃之脉也,但生病时都迥然而异,是由于阴阳位置不同所造成的。阴受病或阳受病,其间产生互相影响,造成虚实互变,时顺时逆,有时病由内发,有时病由外入,其病因不同。 阳明指腑,二阳并,但热不寒。热分经热、腑热,都会高烧、口渴等,区别是腑热会有便秘,治之以承气汤;经热大便很好,治之以白虎汤。 二、 阳是天阳之气,主外。阴是地阴之气,主内。所以阳之性为实,阴之性为虚。 1、 受外感风邪时,表阳必先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而阳受病则邪必入腑,阴受病,则邪必入脏。 2、 病邪入腑必造成身体壮热无法安卧,病向上逆则成短气状。病邪入五藏则胸腹胀满,不思饱食,病向下则腹泄,长久下来则下痢不止。 脾主少腹,胖,肚子大,少喝下午茶,少吃甜、鱼,多吃清淡、祛湿。 三、喉为气管,主天阳之气。咽为食道,受之地阴之气。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所以阴之气是由足下渐行上至头部,再往下循臂部到手指头之际。而阳气走的方向是自手上往上行至头面,再向下行至足指端。所以阳之病上行到极点时必向下,阴病下行到极点时必向上。故风病,必始伤于上部,湿病必先伤于足部。 四、脾病时,手足无法自由活动原因 手足的能源来自胃肠,但光凭胃的力量是无法顺经脉而到四肢的,必须靠脾臓的辅佐,方可使胃肠吸收之营养精华,充分达到四肢。若脾受病,无法为胃运化精华营养,四肢就无法得到营养维持,所以无法灵活运作了。 五、脾脏属土,治中央。春夏秋冬四季时都供应能源以滋养肝、心、肺、肾。故四季之尾十八日,皆为脾主之时节,无法独立主一季节。按照2周最标准,最稳定,2周是绝对长夏。 脾臓是附着胃肠,收藏食物精华,土为化生天地万物,顺应天地运转之道,故其气时常上下左右不断运行,所以无法主其时节也。 治病时节,阴实如肝癌、肝硬化,在春病其,夏愈,冬平,秋死。当邪盛,要守固本,实脾。长夏到加重处方,冬正气和邪气相平衡,治后胃口没了,身体不好,就停。在春夏交接,脾很实,攻。治病就是时节开了下手,时节闭固守。如表实,不用管时节,一副药就好。 汗法,夏天出汗,冬天未出汗的小便排一样。 六、脾与胃是以三焦的油网而联在一起的。为什么能为胃行其精液。 足太阴是三阴,其经脉贯穿胃肠,连络于咽位,所以足太阴能受五谷之气,再分送给其它内脏。阳明是其表,是五脏六腑精气来源处所,而脾脏亦为其运行精气于阳经,所脏与腑因有足太阴脾经而能自胃肠中取得所需之营养,所以是替胃肠来运送食物之精华。若四肢无法收受五谷之精华,必日渐衰弱,阴经脉道必不通利,造成筋骨肌肉无营养来维持,故不能用。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一、 阳明者是胃的经脉。胃属土。足阳明经受病,闻木音而惊,是因土恶木(木克土)。 二、阳明主肉,脾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三、若阳明脉气血上逆,必生喘息,且闷热气郁,必恶见人。 四、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是因寒气上逆直入脏则死,若在经脉上循环则不死。 五、阳明经受病,因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 实则能登高也。 六、阳明经受病,因热盛在身上,故弃衣欲走也。 横隔的作业是分清浊,如便秘,阳明气冲上横隔。纯阳在头上发癫痫。浊往上冲就会弃衣欲走。 七、阳明经受病,因阳盛则使人胡言乱骂,不管亲人外人而高歌且不思饮食,不思饮食,情志不定,故必胡乱奔走,漫无目的。 大肠堵到则不吃东西。大肠的浊气往上冲产生的现象,是阳明腑热实。 |
|
5087楼#
发布于:2016-03-18 23: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郭艳申请签到,2016年3月18日《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1吃奶的小孩得热病,脉弦小,脉症不合,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喘鸣肩息者,脉实大,缓则生,急则死,急就是没有胃气了,小孩子用一个大拇指摸脉。 2若有下痢又兼大便带血,身热则死,寒则生。下痢带血应是寒,失血人会冷,身热是逆证,阳要绝了,故身热则死。 3.下痢又排出白沫者,脉沉则生,脉浮者死。里寒甚,带白沫是阴虚掉,应摸到沉脉,结果摸到浮脉,浮脉是阳脉,脉症不合。 4下痢又排出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滑代表气血还有。若有下痢,身不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凡下痢脉现滑利且大者,此脉证相合故必生,若呈脉中空虚,流动不畅,此津液已竭必死。 5.若得了癫痫等脑病,脉搏大滑,日久自己会好,脉小坚急,死不治。癫疾阳亢在上才会得病,脉也应该阳亢,脉证相符,故可以自愈。 6.癫疾本身为虚证,脉虚则可治,实则死,虚就是没有东西,实就是里面长东西了。 7.三阳热结之消瘅病(糖尿病),如果脉实大,病久可治,脉弦小坚,即使长久治疗也无法治愈。喝水不解渴,吃不解饿,阳结住了,非常热,所以脉实大与症相合可治,脉悬小坚,阳要绝了,不可治。 8.春季治病取该病经之络穴,夏季治病取病经之俞穴,秋季治病取病经之合穴,冬季毛孔闭塞,气血内藏,治病则宜用药少用针,以免泄气,但遇到痈疽之病,需速用针刺法去病邪,以免病情扩散,伤害更大。 9.手摸到皮肤,若痈在里面化脓了,别处的皮肤是冷的,这一块是热的。如胆管破裂导致的腹膜炎,阑尾破裂的腹膜炎,都会摸到化脓的地方皮肤非常烫。 10.针灸手法治皮下痈,肺经上找压痛点,肺主皮毛,肺经上可以找到皮肤下痈的对应点,在经不一定在穴位上,找压痛点时,手不过肘,足不过膝,肺经找3个压痛点,阳明胃经找2个压痛点。 11.发生腋下脓痈,病人必生高热,在足少阳经找5个压痛点下针,如大热不退,改刺手少阴心经上3个压痛点,再加上肺经的络穴及大杼穴附近3个压痛点下针,任何痈都可以在肺经上治疗,痈化脓走表四肢是吉,往深走,走骨头上都是凶,在大杼下针就是预防作用。 12.发生急性痈疽,从病处向筋及肌肉周围顺延发痛,冷汗不止,小便不利,治在该病经之俞穴,如小腹爆满,按之不下,取小肠经的络穴及中脘穴,背后肾俞及附近距命门3寸左右的压痛点上下针5刺且用较粗之员利针来施治,小腹满也可能是积水,所以下肾俞。 13.奇穴:大腿内找压痛点,肝一,肝二,肝三,下针治肝硬化,肝癌效果好,阳陵泉下一寸是胆结石点,一寸只是大概,左右按寻找压痛点,太溪穴上,假设肾脏在里面,按压痛点下针,治肾结石。 14.遇霍乱上吐下泻时,在背俞穴选五处有压痛点下针,再加上足三里及上侧旁边3个压痛点下针。 15.治疗癫痫及精神病,可针肺经之列缺,小长经之阳谷穴,膀胱经之京骨穴,心经之通里穴,胃经解溪上5寸奇穴上下连刺3针。 16一般关节肿大,疼痛都是寒风湿,有治寒的药,治风的药,治湿的药,加在一起就可以治疗风湿寒。 17.人要保持大小便通畅,胃口均匀,能睡,腑病没有问题,就不会得脏病,腑病最终会发展成脏病。 19.头痛,耳鸣,九窍不利一般来说是肠胃所致,如头痛下中脘穴。 20.太阳与阳明为表里,属于脾与胃之脉,生病有时迥然不同。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所以阳性为实,阴性为虚,人受风邪时,表阳必先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之人,必先使阴伤,阳受伤则邪必入腑,阴受病则邪必入五脏,病邪入腑必造成身体壮热,无法安卧,病向 |
|
5088楼#
发布于:2016-03-18 23:32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3月16日黄帝内经第40课心得 1.寒冷的天气得寒证,热的天气得热证,这是常态,如果寒的时候得热证,热的时候得寒证,这是病态,比较重,在临床上要结合四季与月之盈亏,细心辩之。虚邪与正邪,正邪是自身机体的不适,虚邪是感受外来的伤害。 2,补泻的方法,泻法,一般用于实证,临床应用要掌握一个“方”字,要在身体强壮,吸气的时候进针,吐气的时候出针,泻其气,如以前所讲到的“苍龙摆尾”就是泻的手法。补法,一般用于虚证,临床上要掌握一个“圆”字,就是行气,导移其气以至病所。吐气的时候进针,吸气的时候提插,做完后吸气的时候出针,并按主针孔。形与神:形就是不看病人的情,色,只摸脉。而神是必须色脉同诊,用神看病时要专注,问病人时要简单会要,见解独到。 3邪之所奏,必入十二经脉,多为表证.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陇起,大水来之前必有大风。病邪在脉循行,寸口脉,指下时大时小,脉大病邪来,脉小病邪静。邪至无定处,或阴,或阳,要细心辩之。 4,久病则虚,要用补法,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呼尽内针,静而久留,以气至为故,侯吸引针,气不得出,为补。补泻都是为了去邪,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5.正常的人,男子右边的脉大于左边,女子的脉左边大于右边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3月17日黄帝内经第41课心得 1、邪气盛则实,精气脱则虚。脚为全身阴阳交汇之处。 2、气虚者,肺虚也,气逆时,肺之阳气无法肃降,足寒也。 3、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经与络俱实,必寸数而尺缓,遇滑则顺,遇涩则逆。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4、重虚者,寸,尺脉皆虚也,遇滑则生,過涩则死。头热,手足冰冷,脉实而满,谓之"阴实',若逢春秋季时,脉浮而涩,兼手足逆冷身热者死。 5、心阳之火下炎小肠,小肠火热手足俱温,若肝实(中焦实)阻截此,而致心火不能下炎而上逆头热,而小肠火无源而致手足冰冷而成"阴实',几乎均为死症。 6、从者,手足温也为生为顺。逆者,手足寒也为死为逆。 7、婴儿高热者,脉独悬细而小,手足温者生,手足寒者死。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3月18日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1、没断奶的孩子得热病,发烧、脉洪大、面红,脉症合好治,反之脉洪大、面青、发烧,脉色不合难治。下痢又大便带血,属寒,身冷正常,为生。身发热是逆症,阳要绝,死症。下痢又排出白沫,里寒很盛,阴虚,脉是沉脉,所以沉脉为脉症合,生。浮脉为阴阳绝离故死。下痢又排脓血,脉悬细快断绝,此脉症不合主死。脉滑且大(有胃气),脉症合者生。下痢,身不发热,脉不悬绝时,脉现滑利且大,为脉症相合必生。脉中空虚,流动不畅,此津液已竭必死。 2、得癫疾等脑病时,若脉现滑利而形大者,不用治,日久自己会好。脉形小去、坚、强硬且急数,必死。癫疾(脑病)本为虚症,脉虚,因脉症相合可治,实证之脉必死。 3、春季治病取该病经络穴,夏季取病经俞穴,秋季取病经合穴,冬季寒冷外表亦闭,气血内藏,宜用要灭少针刺,以免气泻。化脓在四肢,中间热(底下化脓)周边皮肤冷。化脓在肚子上,胆堵到,不治疗,破裂,胆汁流出产生腹膜炎,这块摸到热,旁边冷,化脓。 4、痈病在手太阴肺经找三个压痛点下针,因肺主皮毛,找痛点时手不过肘,足不过膝。肠痈在在阳明经足三里下找两个痛点针刺。腋下脓痈,高热,在足少阳胆经五个痛点针刺,若大热仍不退,刺手少阴经三个压痛点,和手太阴肺经络穴、大杼穴。任何脓痈都可在肺经找压痛点。 5 |
|
5089楼#
发布于:2016-03-18 23:38
42,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何媛申请签到,2016年3月18日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1,没有断奶的小孩子,热病,脉弦小,脉症不和,手足温者生,手足寒者死。 正在发烧的小孩,脉应大,脉症相合才好治。脸色发青,脉大,脉象不合则不好治。 2,幼儿中风发热,气喘,呼吸时要动肩膀,脉会实而大,缓脉(有胃气)――有救 如弓弦一样的劲急之脉,无胃气,必死。 3、下痢(脉症合则生,逆症死) (1)大便带血者,寒证,身体发热即逆症,阳绝,会死,身冷为正常,则生。 (2)排出白沫,脉沉,生。脉浮,为阴阳绝离则死。 (3)排出脓血,脉呈悬细快断绝状,死。脉现滑利且大,生。 (4)身不发热,脉现滑利且大,生。脉中空虚,流动不畅,津液已竭必死,脉停止不前,死症。根据真脏脉可以判定其死期。 4、癫痫等脑病,脉滑利且形大,日久自己会好。脉形小坚急则是死症。脉博大是阳亢,急小是有肿瘤。癫痫为虚症,又虚脉,脉症相合则可治。若脉反呈实症,必死。 5、三阳热结:消渴――糖尿病。 脉实大,脉症相同,长期治疗可痊愈。 脉为悬细形小坚硬,则无法痊愈。 6、四季治病取穴 春季――经脉络穴 夏季――经脉俞穴 秋季――经脉合穴 冬季天寒地冻,人体外表亦闭,气血内藏――宜药灭少针刺,以免泻气。 7、痈病,医师用手按不能察觉,有时在有时不在――太阴肺经附近找压痛点三处下针,胸前足阳明胃经处找压痛点针刺。 (1)腋下脓痈,必生高热――针刺足少阳胆经,经上有压痛点选五位针刺。 A,大热仍不退,改刺手少阴心经选三处压痛点,加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及骨会大杼穴施。 B,突发急性之痈疽,从病处向筋及肌肉顺延发痛――冷汗不止,小便不利――病经之俞穴 C,腹部突然胀满(便秘或水症),按之不减,也不排气――取手太阳小肠经的络穴及胃募穴中脘穴,加肾俞穴附近距命门三寸位的压痛点上下针五刺且用较粗的员利针。 D,任何的脓症都可以在肺经上治。下骨会大杼――预防脓症感染骨头。 8,奇穴 (1)肝病的人右腿内侧,肝经走内侧,在肝经上压,会找到压痛点(肝一,肝二,肝三) (2)左腿外侧,阳陵泉的位置下一寸为胆结石的奇穴,有可能是上下一点,要灵活 (3)假想太溪穴上有肾脏,用圆头的东西按压,找压痛点,在痛点下针,治疗肾结石。 9、霍乱:上吐下泻,可背部俞穴位选五处有压痛点位下针,加足阳明胃经足三里及上侧旁有三压痛点处下针。 10,针刺治疗癫痫及精神病患者――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手太阳小肠经之阳谷穴,足太阳膀胱经之京骨穴,手少阴心经之通里穴,足阳明胃经解溪上五寸奇穴上下连刺三针。 11、三焦的病――消痰,突然昏倒,半身瘫痪,肌肉萎缩,手足冰冷,气满,呼吸不过来手脚关节上面肿痛,造成不好走路(寒、风、湿,把祛寒,湿风的药调和一起即可)如关节肿大,风湿关节炎等――富贵病。 12,全身发黄,突然暴发了疼痛,突然发癫痫,突然发狂――久病气逆,气不順畅,积累而发 13,阴阳隔绝不通,或饮食不入又大小便不通者――人平时多忧思。 14, 突然足冷且上逆,又耳聱,一侧气血阻塞不通――内中气血突然上逆头部产生,常因情绪过于激动,加外感风寒导致。 足指因痛或坡――寒风湿之病 内外皆无风病,但湿积体内而人瘦不胖――湿着血脉之劳症 15,总结:凡黄瘅、暴发之疼痛、癫疾(脑痛病)、神智不清发狂奔走,都是长久以来小病未好转产生的疾病。五脏之相互关系不平衡,是由于六腑闭塞不通所产生(泽兰丸观念出此处)。 头痛兼耳鸣,五官及大小便又不顺畅――肠胃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变。一个人随时胃口均匀,大小便通畅,腑病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脏病。 第二十九篇 太 |
|
5090楼#
发布于:2016-03-18 23: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郭玉斐申请签到,2016年3月18日《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小儿发热脉弦小,脉症不合,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小儿中风发热,气喘肩息,脉实大,缓则生,急则死。下痢大便带血,身热则死寒则生。下痢带白沫,阴虚,脉沉则生,脉浮则死。下痢又排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下痢,身不热,脉亦不悬绝,滑大生,悬濇死。 癫疾,脉搏大而滑,不治久自好。脉小坚急者死。脉虚可治,实则死。 消渴症,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阳已绝,不可治。 治病标准:冬阳气闭身冷,用药较针灸好。痈疽,如化脓,病灶处热皮肤周围冷,腹膜炎也如此。阿是穴,在经络穴位的痛点下针,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如肠痈,在肺经上找,痛点下针,不一定在穴上,在经上找,都是远取穴。痈疽向四肢为病退,如向下沉到骨边,则不好治,下骨会大杼是为了防止下沉恶化。奇穴,如肝病,在肝经上找压痛点,肝经三奇穴就是这么来的。霍乱上吐下泻,在背部俞穴先五处有压痛点下针,再加足三里及上侧旁有三压痛点下针。 关节肿大,风寒湿病。突发黄疸,痛疼,癫疾,发狂奔走,都是小病久不好而生。二便通畅,睡觉良好,五脏一般无病。头痛、耳鸣,五官,二便不通,是肠胃失常而生。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太阴与阳明相表里,属于脾胃之脉,外来之病阳受损,内发之病阴受损,阳病入腑,阴病入脏。阳明-腑-阳明症但见热不见冷,身热不安卧。病入五脏胸腹胀满。 |
|
5091楼#
发布于:2016-03-18 23: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8日《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小儿病 小儿诊脉方式:一指定三关。 未断奶的小孩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实大,速度缓则生,急则死。 肠澼下利 肠澼便血者,身热则死,寒则生。因下利带血是寒,身发热是逆证,是阳要绝。 肠澼下白沫者是阴虚,里寒很盛,脉沉则生,脉浮则死。 肠澼便脓血者,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 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者,有胃气曰生滑大者为有胃气,脉悬绝涩停滞不前者死。 以真脏脉决定死期。 癫疾 治疗时如果脉搏大时不需要治疗会自愈。脉小硬而急是死症。虚则不可治,实则死。 消瘅虚实 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形度,骨度,脉度,经度 皮毛肤腠为形,在内合于肺,骨者肾之合,脉者心之合,筋者肝之合。 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腧,秋急治六腑,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少而针石也。 治六腑者,取之于合也。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针石治外,毒药治内。 痈疽 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 痈疽不得顷时回。即痈疽热毒外壅内堵,宜即刺之,不得延迟,而使邪毒回转。 痈毒在气分,痈不所之,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旁三痏(贿),即刺在络脉之旁,皮肤之间,与缨脉(结缨处两旁之动脉,人迎穴间,乃胃气别走阳明之道路)各二。 腋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 此言痈毒在血分。 暴痈筋耎,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腧。此言痈毒在筋骨间者,宜刺其经腧也。 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阴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腧去脊椎三寸旁五,用圆利针。 胃实,取手太阳之经络。 霍乱,刺腧旁五,足阳明及上旁三。 刺痫惊脉五。 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旁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 凡刺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优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搏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着也。蹠跛,寒风湿之病也。 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之闭塞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教官-徐州-杨诚 |
|
5092楼#
发布于:2016-03-19 00: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6年3月18日《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乳子:指没有断奶的孩子,在襁褓中的幼儿,如果发生高热病,脉本来应该是洪大的但脉却悬细而小,一样的是手足若温暖者生,手足冰冷者死。 幼儿若中风发热,气喘肩息者,脉状又如何?一般若有气喘肩息者(用肩呼吸),脉都会呈现实且大状(脉实大的。摸小孩的脉,用大拇指指肚摸到寸关尺即可。),此时若有缓脉出现,表示胃气犹存,如此则生。但若出现如弓弦一样的劲急之脉,已无胃气,如此必死。 若下痢(下痢就是拉肚子)又兼大便带血者,一定是寒症,若此人身反发热主死,身冷为正常者生。 若下痢又排出白沬者,就是里寒很胜,大便带白沫就是阴虚了,此时若脉沈,为脉症相合,如此则生。若脉反浮者,为阴阳绝离故死。 若下痢又排出脓血,又如何呢?若脉呈悬细快断绝状,此脉症不合主死。若脉现滑利且大(滑代表气血还有),则脉症吻合者生。 若下痢症,身不发热,脉亦不悬绝者,如何?凡下痢症,有胃气则生,脉现滑利且大者,此脉症相合故必生,若呈脉中空虚,流动不畅者,此津液已竭必死,此际但计算其真臓之脉现,则可判定其死期。 癫疾等脑病(阳亢在上就是癫疾):若脉现滑利而形大者,日久自己会好。若脉出现形小坚强硬且急数者,此必死也。 脉分辨癫疾之虚实及结果:虚就是没有东西,实就是长东西。癫疾本为虚证,若脉呈虚脉,因脉症相合,此病可治。若脉反呈实症之脉,此人必死(癫疾指脑病)。 消瘅(糖尿病):三阳热结之消瘅病(今之糖尿病)三阳结的全热症就是糖尿病,其脉虚实如何?如果脉实而大(脉症相合),则此病长期治疗可痊愈。若脉反为悬细形小又坚硬,即令长久治疗亦无法治愈。 治病法则的标准: 春季治病取穴宜用该病经脉之络穴,夏季治病宜用该病经脉之俞穴,秋季治病取穴宜用该病经脉之合穴,冬季时节天寒地冻,人体外表亦闭,气血内藏,此时则宜用药灭少针刺,以免气泻。但这里所读少用针刺的意思,并非对有痈疸之病来说的,一旦遇有痈疸之病,须速用针刺法,立去病邪,以免病情扩散,伤害更大。 奇穴:循经找压痛点,痛点在经络上但不一定在穴位上。例如肝病在肝经上,大腿内侧找三个压痛点下针。胆结石在阳陵泉下一寸的地方找压痛点。肾结石,在太溪穴上一寸区域找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就称为奇穴。 痈疽:化脓,用手摸,摸到那一块皮肤比旁边的皮肤热,那么里面就化脓了。例如胆破裂,胆的位置皮肤就会比旁边热,胆破裂了胆汁流出来会造成腹膜炎;阑尾,若阑尾破裂,那一块的皮肤一定比旁边皮肤热。冬天一样可以用针灸来做。针灸的手法:手太阴肺经(皮肤下有化脓,因为肺主皮毛,从肺经上可以查到底下的东西,所以在肺经上寻经找压痛点,不一定在穴道上。任何的痈疽都可以在肺经上治疗)。和胃经上找压痛点,原则:手不过肘,足不过膝。比如肠痈在膝盖以下能找到压痛点。阳明经上找两个,肺经上找三个。 有痈病之人,医师用手按,常不能察觉,有时在有时不在。遇此状况,吾人可在手太阴肺经附近找压痛点施予三刺,及在胸前足阳明胃经处找压痛点,来施针刺。 腋痈:一旦发生腋下脓痈(腋下少阳胆经的地方),病人必生高热,此际则须针刺足少阳胆经,在经上有压痛点选五位施刺。如果大热仍不退,改刺手少阴心经(腋下极泉的是心经经过的地方)选三位有压痛点位来剌,再加上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及骨的会穴大杼穴周围找三个压痛点下针,因为痈疽化脓越走表,往皮肤表面走,往四肢走都是吉的现象,往身上走都是凶。原则一样:手不过肘,足不过膝。 急性痈疽:如果是突发急性之痈疽,并从病处向筋及肌肉顺延发痛,造成冷汗不止,小便不利者,其治在该病经之俞穴。如果腹部突然胀满(有时是便秘,有时是水堵在里面),按之不减,也不排气,则须取用手太阳小肠经的络穴及胃之募穴中脘穴,加上背后肾俞穴附近距命门三寸都位的压痛点上下针五刺且用较粗之员利针来施治。 遇霍乱上吐下泻时,可在背部俞穴位选五处有压痛点位施予针剌,再加上足阳明胃经三里穴及上侧旁有三压痛点处下针。 精神病:针刺治疗癫痫及精神病患者,可针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手太阳小肠经之阳谷穴,足太阳膀胱经之京骨穴,手少阴心经之通里穴,足阳明胃经解溪,在以上穴位周围找三个压痛点,在压痛点上下针。 凡是治疗消瘅、突然昏厥、半身不遂的偏枯、手足无力且冰冷,呼吸气短,下气上冲胸,或肥胖之有钱人,大多属于平日嗜食丰盛佳肴所生之疾病,内发的病。 凡是见到阴阳隔绝不通,或饮食不入或大小便不通者都是报忧之病,多是平日遏于忧思之人,个性操劳过忧的人容易得这个病。 突然四肢冰冷,又有耳聋,鼻塞,小便不痛,一侧气血阻塞不通,这是内中气血突然上逆头部产生的,常是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再外感风寒而致的。亦有内外皆无风病,但湿积脉内而人瘦不胖,此湿着血脉之劳症也。足指因痛或跛,手脚关节上肿痛造成走路不良,此中寒、风、湿之病也。一般关节肿大,风湿关节炎,都是风寒湿。 凡黄疸(全身发黄)、暴发之疼痛(突然爆发的痛)、癫疾(脑痛病)、神智不清发狂奔走,都是长久气逆造成的。五脏之相互关系不平衡,是由于六腑闭塞不通所产生(泽兰丸观念出此处),所以治脏要去治腑。头痛兼耳呜,五官及大小便又不顺畅,这是肠胃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变。 |
|
5093楼#
发布于:2016-03-19 00: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徐可怡申请签到,2016年3月18日《黄帝内经》42课学习心得:
1、未断奶小儿发高热,脉弦小,属脉症不和,难治。手足温者则生,手足寒者为死。如果小儿中风发热,动肩助呼吸,脉症实而大,缓脉代表有胃气在,可救。如果像弓箭一样的急脉则是没有胃气,如此则死。 2、下利大便带血,为寒症,则应身冷,所以身热者死,寒者生。下利大便泡沫,脉沉者生,脉浮为阴阳隔绝则死。下利脓血者,滑者生,弦者死。下利身不润脉不弦绝者,滑大者生,弦涩者死。 3、癲痫病,脉搏大而滑,可以不治疗而愈,细坚小而急死症。 4、消渴,黃痰为三阳结,脉症实大长期治疗可愈,而脉弦小不可治。 5、春季治病取该病经之络穴,夏季治病取病经之俞穴,在经不一定在穴位上,找压痛点时。 6、发生腋下脓痈,病人必生高热,任何痈都可以在肺经上治疗,痈化脓走表四肢是吉,往深走,走骨头上都是凶,在大杼下针就是预防作用。 7、发生急性痈疽,从病处向筋及肌肉周围顺延发痛,冷汗不止,小便不利,治在该病经之俞穴。 8、奇穴:大腿内找压痛点,肝一,肝二,肝三,下针治肝硬化,肝癌效果好,阳陵泉下一寸是胆结石点,一寸只是大概,左右按寻找压痛点,太溪穴上,假设肾脏在里面,按压痛点下针,治肾结石。 9、手足关节肿痛,不能行走者,多由寒,风,湿引起。 10、阳明为腑,二经为热,可现但热不寒,出现燥热,腹胀,腹大,便秘等。 11、二便通畅,胃口均匀,睡眠好,就是腑没有问题,则脏也不会有病。 |
|
5094楼#
发布于:2016-03-19 01:07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03.18《黄帝内经》42课心得
通平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1、幼儿病热脉悬小,手足温则生,手足冰冷则死。当小儿发烧脉洪大时,脸色发红壮热,这是脉色和,好治。面色青,脉洪大,脉色不和难治。 2、幼儿中风发热,需要用肩膀肩息协助呼吸的,脉都会呈现实且大壮,此是若脉还缓,表示胃气在,则生。如若出现弓弦一样的劲急之脉,表示胃气以绝,则死。摸小孩子的脉一个指头压上去就可以摸的到,脉喜欢缓而不是很急。 3、小儿下痢又带血,一定是寒症,身热(就是逆症)则死,寒则生。如果下痢伴带白沫,里寒很盛,脉沉为则生,脉浮(阴阳绝)则死。白沫就是阴虚掉了,如果阴虚得到浮脉就是逆症。下痢带脓血,脉细绝则死,脉滑大则生。下痢有胃气则生,弦涩者死,可以按照真脏脉判断死期。小儿下痢又排出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若脉成悬细快断绝壮,此时脉症不和为死。若脉现滑利大,则是脉症温吻合为生。小儿下痢身不发热,凡下痢者,脉呈现滑利大者,表示有胃气,则生。若脉呈现中空虚,流动不畅者,为实症,此是津液已竭,必死。 下痢带脓血,脉细绝则死,脉滑大则生。下痢有胃气则生,弦涩者死,可以按照真脏脉判断死期 4、癫痫和脑部疾病,若呈现脉滑利而形大者,时日长了自己会好。若脉出现形小,坚强硬且数急者,必死。癫痫脉的虚实,癫痫本为虚证,若脉呈现虚脉,因脉症和,此病可治。若脉呈现实症之脉,必死。 5、三阳热结之消渴症(糖尿病)之脉,如脉虚实而大,经长期治疗可痊愈。若脉反呈现悬细形小又坚硬,即使长期治疗也无法痊愈。 6、治病的法则(治疗痈疽和急性病):春季治病宜选用病经的络穴。夏季用病经之俞穴。秋季用病经之合穴。冬季时节天寒地冻,人体气血内藏。此时宜用药而少针刺,以免泄气。但痈疽之病,不论何时,应速用针刺之法,去除病邪。有痈疽病人如果在体内,医生不宜察觉,我们可以在肺经附近找压痛点,进行三刺,及在胃经处找压痛点治疗。有腋下脓痈时(少阳之地)病人必生高热,此是在胆经之上找压痛点进行治疗。如腋下痈疽高热不退,胆经和心经(三刺)压痛点治疗。热还不退,再选肺的络穴列缺和骨之会大抒进行治疗。如果发急性痈疽,且病向筋处和肌肉处发展,会造成病人冷汗不止,小便不利,在该病经之合俞穴。冬天可以用针灸来做,也可以用药。扎手太阴,在肺经上面找压痛点。阿是穴:比如肠子里面化脓,在肺经上面去找压痛点,因为肺主皮毛,然后在压痛点上面下针,不一定会在穴位上,但是在经络上面。阿是穴足不过膝手不过肘。肠痈可在足三里上面找压痛点。一般任何的脓疮都可以在肺经上面治疗。在骨会大抒穴上面找压痛点,担心会传到骨头上面。腹暴满:可能是水就在肾经上找压痛点,如果是或者是大便在大肠经或者胃经上面找。如腹部突然胀满,按之不减也不排气,取小肠经的络穴支正和胃的募穴中脘,和肾俞和命门附近的压痛点上下针五刺(用圆利针治疗)。肝病:大腿内侧肝经上面找三个压痛点,然后下针治疗就可以。胆结石:阳陵泉下一寸找压痛点,不一定是一寸,要看情况。肾结石:太溪穴上一寸找压痛点,然后按照痛点下针。 7、如遇霍乱上吐下泻,刺背部俞穴,选五处痛点治疗。同时加足三里和附近的压痛点下针。 8、癫痫病或者是精神病针灸手法:在手太阴穴道各五个,尺泽以下找五个穴道。刺太阳:阳谷,阴谷,手太阴肺经的络——通里穴,找压痛点下针。解溪穴上五寸连刺三针。没有固定的穴位,完全以压痛点来决定。 9、凡治消瘅(糖尿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吃的太好发的病。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操劳太多容易发的病。跖跛(手 |
|
5095楼#
发布于:2016-03-19 01:4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深圳-凤翔,申请签到。2016-03-18,内经视频第43课心得,请教官审阅。
脾主腹,湿很盛,下利,腹胀,喉主天气,咽主地气,阳受风气,阴受湿气,少阳主开合,太阳主开,阳明主合,瓣膜有问题找少阳。脾经受湿气,从地脚下往上走。胃经从头上往下走。脾主四肢,脾病四肢不能用,食物经小肠因脾病不能把营养输送到四肢。 脾者土也,治在中央,以四时来养四脏,各十八日,比如立冬前后九天共十八天,长夏前后一周,缩短到十四天,治疗时机。四季交接的时候就是长夏。肝病的人春天病起,夏愈,冬持平,秋天凶死。邪盛要守,固脾胃,等到长夏加重处方,冬天持平,春夏攻它,时节开了下手,阴实。表实发汗就好了。冬天不好发汗,易感风寒,冬伤于寒。 脾胃三焦以油网相连,太阴三阴聚,阳明者是表,小肠消化营养才能输送到五脏四肢,火生土。胃看成小肠,心下是胃。 阳明脉病,经病,很热,木克土,木鱼声惊,钟声不怕,土生金。恶人恶火。用音辨证。气血上逆,气闷所以恶人。喘连到脏就很危险,阳明过热,死症。连到经络,生。阳明腑热实,模膈分清浊,便秘者燥气冲过膈,阳亢发癫痫,浊往上走,神志失常,登高唱歌,脱衣不避亲疏。 |
|
5096楼#
发布于:2016-03-19 02: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18日、《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1、吃奶的小孩得热病,脉弦小,脉症不合,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喘鸣肩息者,脉实大,缓则生,急则死,急就是没有胃气了。若有下痢又兼大便带血,身热则死,寒则生。下痢带血应是寒,失血人会冷,身热是逆证,阳要绝了,故身热则死。下痢又排出白沫者,脉沉则生,脉浮者死。里寒甚,带白沫是阴虚掉了,应摸到沉脉,结果摸到浮脉,浮脉是阳脉,脉症不合。下痢又排出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滑代表气血还有。 若有下痢,身不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凡下痢脉现滑利且大者,此脉证相合故必生,若呈脉中空虚,流动不畅,此津液已竭必死。 2、若得了癫痫等脑病,脉搏大且滑,日久自己会好,脉小坚急,死不治。癫疾阳亢在上才会得病,脉也应该阳亢,脉证相符,故可以自愈。癫疾本身为虚证,脉虚则可治,实则死。 3、三阳热结之消瘅病,如果脉实大,病久可治,脉弦小坚,即使长久治疗也无法治愈。喝水不解渴,吃不解饿,阳结住了,非常热,所以脉实大与症相合可治,脉悬小坚,阳要绝了,不可治。 4、春季治病取该病经之络穴,夏季治病取病经之俞穴,秋季治病取病经之合穴,冬季毛孔闭塞,气血内藏,治病则宜用药少用针,以免泄气,但遇到痈疽之病,需速用针刺法去病邪,以免病情扩散,伤害更大。手摸到皮肤,若痈在里面化脓了,别处的皮肤是冷的,这一块是热的。如胆管破裂导致的腹膜炎,阑尾破裂的腹膜炎,都会摸到化脓的地方皮肤非常烫。 5、针灸手法治皮下痈,肺经上找压痛点,肺主皮毛,肺经上可以找到皮肤下痈的对应点,在经上,不一定在穴位上,找压痛点时,手不过肘,足不过膝,肺经找3个压痛点,阳明胃经找2个压痛点。发生腋下脓痈,病人必生高热,在足少阳经找5个压痛点下针,如大热不退,改刺手少阴心经上3个压痛点,再加上肺经的络穴及大杼穴附近3个压痛点下针,任何痈都可以在肺经上治疗,痈化脓走表四肢是吉,往深走,走骨头上都是凶,在大杼下针就是预防作用。发生急性痈疽,从病处向筋及肌肉周围顺延发痛,冷汗不止,小便不利,治在该病经之俞穴,如小腹爆满,按之不下,取小肠经的络穴及中脘穴,背后肾俞及附近距命门3寸左右的压痛点上下针5刺且用较粗之员利针来施治,小腹满也可能是积水,所以下肾俞。 6、大腿内找压痛点,肝一,肝二,肝三,下针治肝硬化,肝癌效果好,阳陵泉下一寸是胆结石点,寻找压痛点,太溪穴上,假设肾脏在里面,按压痛点下针,治肾结石。遇霍乱上吐下泻时,在背俞穴选五处有压痛点下针,再加上足三里及上侧旁边3个压痛点下针。 7、治疗癫痫及精神病,可针肺经之列缺,小肠经之阳谷穴,膀胱经之京骨穴,心经之通里穴,胃经解溪上5寸奇穴上下连刺3针。 8、一般关节肿大,疼痛都是寒风湿,有治寒的药,治风的药,治湿的药,加在一起就可以治疗风湿寒。头痛,耳鸣,九窍不利一般来说是肠胃所致,如头痛下中脘穴。 9、人受风邪时,表阳必先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之人,必先使阴伤,阳受伤则邪必入腑,阴受病则邪必入五脏,病邪入腑必造成身体壮热,无法安卧,病向上逆则成短气状,病邪入五脏则胸腹胀满,不思饮食,病向下则腹泻,长久下来则下痢不止。 10、阳明指腑,但热不寒,因阳明二阳并。阳明症都是高热,口渴,腑热会有便秘现象,经热虽然也发热口渴,但大便好。 |
|
5097楼#
发布于:2016-03-19 05: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18日《黄帝内经》第43课心得
太阳明论篇29 一,脾胃为表里,为什么症状迥异? 1,病由阴阳,位置,虚实,顺逆,内外造成,病因不同,症状也不同 2,阳气主外,阴气主内,所以阳为实,阴为虚,故受风邪之人,表阳被侵,阳病邪入腑,必造成身热无法安睡,向上逆气短状 阴病人常贪饮食无度,生活起居不正常,必先伤阴,阴受病,则邪入心脏,五脏则胸肋胀满,不思饱食,病向下则腹泻,长久则下痢不止 二,喉为气管,主天阳之气,咽为食道,受地阴之气,天阳受天气影响,地阴感受湿气,所以阴气由足到头,在往下到手指端。阳气由头到脚趾端。 三,脾受病,四肢无法自由运转,为何? 手足都需要能源,胃无法让营养通达四肢末端,需要脾辅佐,所以脾有病,四肢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无法正常运作 四,脾没有所主季节? 脾属土,控制四方,四季供应脏腑营养,四季尾十八日皆为脾脏时节,无法主一季,脾附着胃肠,收藏精华,其化生天地万物,顺应天地运转之道,故其气不断运行,无法主时节 五,脾如何为胃肠运行营养到四肢? 脾是三阴之首,经脉贯穿肠胃,联络于咽,所以能受五穀之气,分送给其他内脏,胃是其表,是脏腑精气之源,而脾脏为其运行精气于阳经,各脏腑都能得到脾脏输送的营养,一旦四肢无法得到精华,必衰,阴经必不通,筋骨肌肉无营养来源,必无法正常运行 阳明脉解篇30 一,胃经受病,怕见人,怕见火,听到木碰撞易惊,却不怕钟鼓声,为何? 胃属土,听到木撞受惊是木克土,胃主肉,脉中气血皆盛,胃一旦受邪,必生热,热盛必厌火 胃气血一旦上逆,必生喘息,且闷热气郁,一旦如此必恶见人 二,有人因喘而死,有人因喘不是,为什么? 寒气上逆于脏则死,如经脉循环则生 三,胃病一旦严重,令人登高而歌,弃衣而行,甚至不思饮食,攀墙上屋,平时无法做到,为何? 四肢是所有阳气最末原之位,阳一旦过盛,必四支成实症状,气力充实,因此登高, 她盛热在身,故脱衣散热 |
|
5098楼#
发布于:2016-03-19 06: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3月18日《黄帝内经》第43集心得
脾主少腹,湿盛时会下痢不止。喉(气管)主天气,咽(食道)主地气,吞东西的时候食道与气管中间有一道膜分开。 如吃东西跑入气管里,因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是中间的枢纽,少阳的问题。故所有瓣膜有问题的时候统归少阳。 阳受风气从手往头再下行到脚,阴受湿气从脚上往身上走。伤于风上先受,伤于湿伤于足 脾又主四肢,脾有问题时四肢无法自由活动。四肢能源来自小肠,小肠因有脾脏的辅佐才能把营养灌输到四肢使之有力。脾不主 时,四时转换靠脾。 四季转换在其头尾各有九天为脾主之时节,把其缩短在二周时绝对即长夏治疗的最佳时节,脾有病时在长夏病会起,长夏一过又会痊愈。 阴实如肝癌、肝硬化,在春季病起,夏愈,冬平,秋死。当邪盛要固本以实脾。长夏到加重处方,冬正气和邪气相平衡,经治疗后胃口不好,就停。在春夏交接的时候,脾实用攻法。 治病就是时节开时下手,时节闭固守。如表实,不用管时节,汗药同源,表症让其发汗得愈 脾脏因有经络与其相连,足太阴是三阴之聚,经脉贯穿于胃肠,络于咽,把营养分头各脏。阳明是表经,五脏六腑精气来源处。 心下为胃,胃想像成小肠。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足阳明脉受病有经病与腑病,木克土,恶人与恶火,木碰时受惊,钟鼓响却不动。因脾主肉,阳明也主肉。生热,热盛恶火。阳明脉气血上逆,喘息且气郁,恶人 阳明热时生喘,喘连脏时里寒不出死症,与经络相连时生。阳明实症时,腑热,横膈分清浊,浊气上升与阳相会登高而走。,纯之阳亢往上升发癫痫。 热盛,神志昏昏,故弃衣散热,骂人,不食。大承气汤用之。 |
|
5099楼#
发布于:2016-03-19 06: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年3月18日《黄帝内经》第42课心得:
婴幼儿发烧时,脉细小,手足温而生,手足寒则死。若发热伴气喘肩息,脉实大,且缓脉,表示有胃气则生,若出现急脉则死。若下痢伴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若下痢伴白沫,如脉沉为脉症相合则生,若脉浮,阴阳绝则死。若下痢伴脓血,脉细绝则死,脉滑大则生。若癫痫等脑病,脉滑大,时间久会慢慢变好,脉小坚急,则死。癫疾(脑病)其实为虚证,若脉为虚脉,为脉症相合,此类疾病可以治疗,反之则死。糖尿病如脉实大坚持治疗可以治愈,如脉细小坚,难以治愈。治疗法则:春季治病宜取病经脉的络穴,夏季用腧穴,秋季用合穴,冬季宜用药少用针灸(冬季气血内藏,治疗时避免气泻)但一旦痈疸,须速用针刺法治疗,以免疾病加重。有痈疸,可在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附近找压痛点行针刺,腋下脓痈,伴高热,须针刺足少阳胆经的痛点选五位针刺。如大热仍不退,改刺手少阴心经压痛点针刺,加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及骨的会穴针刺。如突发性痈疽,伴冷汗不止,小便不利,用腧穴治疗。遇霍乱,可以用腧穴、胃经的三里穴,及上侧旁压痛点针刺。治疗癫痫及精神病着,可以下手太阴肺经的列缺、手太阳小肠经的阳谷、足太阳膀胱经的京骨、手少阴心经的通里、足阳明胃经解溪上奇穴上下连刺三针。凡是治疗黄瘅、突然昏厥、半身不遂的偏枯、手足无力且冰冷。呼吸气短、下气上冲胸,或肥胖的有钱人,大多属于平时饮食过于丰盛的美食所致。凡是阴阳隔绝不通、或饮食不入、大小便不通,多是过于忧思所致。关节疾病多是寒、风、湿所致。头痛兼耳鸣、五官、大小便不畅,都是胃肠功能失调所致。太阴明论篇第二十九 太阴与阳明是表里关系,阴阳位置不同造成不同的疾病,但两者相互影响,虚实互变,病因不同,疾病名称不同。阳是阳天,实,主外,阴是阴地,虚,主内,外感风邪,表阳必先受病,而暴饮暴食,起居不正常,必先伤阴。阳病入腑,阴病入脏。病邪入五脏则胸腹胀满,向下为腹泻,久成下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