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琴歆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87
  • 粉丝5
  • 关注6
  • 发帖数13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130楼#
发布于:2016-03-20 05: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6年319《黄帝内经》第43课心得
湿盛肚子胀,会下痢。食物跑到气道去,是少阳的问题。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是枢纽主开合。阳气受风病,阴受湿气。阴之气由足下渐行至头部,再往下循臂部到手指头之际。阳气走的方向是自手上至头面,再向下行至足指端。所以阳之病上行到极点时必向下,阴病下行至极点时必向上。故风病始伤于上部,湿病先伤于足部,阳明从头上往下走,阳受病则邪必入腑,阴受病则湿必入脏。
脾受病时,手足无法自由活动是因为手足之源皆来自胃肠,但光凭胃的力量是无法顺经脉而到四肢的,必须靠脾脏的辅佐,方可是胃肠吸收之营养精华,充分达到四肢。脾一旦受病,无法为胃运化精华营养,四肢就无法得到营养维持,所以无法灵活运作。
没有脾脏就没有办法传达营养,四肢就会没有力量。
脾脏没有主季节,是因为脾脏属土,控制四方,其作用在春夏秋冬四季时间供应能源以滋养肝、心、肺、肾。故四季交接的前后各9日共18日,皆为脾主之时节。脾脏本身永远附着胃肠,收藏食物精华,如大地之土地。土者,为化生天地万物,顺应天地运转之道,故其气时常上下左右不断运行,所以无法主其时节。
足太阴是三阴之首,经脉贯穿胃肠,连络于咽位,所以足太阴能受五榖之气,再分送给其他内脏。阳明是其表,是五脏六腑精气来源处所,而脾脏亦为其运行精气于阳经,所以凡脏与腑因有足太阴脾经而能自胃肠中取得所需之营养,所以说是替胃肠来运送食物之精华。
一旦四肢无法收受五谷之精华,必日渐衰弱,阴经脉道必不通利,造成筋骨肌肉无营养来维持,以致无法正常的运动四肢。
第三十篇 阳明脉解篇
足阳明是胃之经脉,胃厉土,闻木碰撞之音时会受惊吓,因为木克土。足阳明胃经是主肉,脉中气血皆盛,一旦受邪居此经服,则必生热,热盛时必厌恶火光。
阳明脉气血一旦上逆,必生喘息,且闷热气郁,一旦如此,必恶见人。有人因喘而死,也有喘而不死的,是因为寒气上逆直入脏则死,如果经脉上循环则必不死。喘时连着脏,就很危险。
四肢是所有阳气最本源之位,阳一旦过剩,必四肢成实症状,气力充满。所有阳明病时,一旦严重,病人会弃衣而走,登高唱歌,甚至数日不思饮食,但能攀墙上屋顶,而且所登上之地,是平常做不到的。
横膈的功能是分清浊,上焦是清,下焦是浊。便秘是浊,燥气到膈停下来就没事,如果燥气冲破膈至胸腔,入脑就发会发癫痫,如果纯阳亢会发癫痫。
脱衣而四处奔走,是因为热盛在身上,脱衣散热而行走。浊气上来时,神志就昏了。
郝文慧
侠客
侠客
  • UID20187371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0
5131楼#
发布于:2016-03-20 05: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郝文慧报到
2016年3月19日《黄帝内经》43课心得:
3.四肢功能
四肢功能正常是依赖胃气、小肠的营养,但胃、小肠本身并不具有将营养输送到四肢经脉的能力,必须通过脾的输布功能,才能使营养物质达到四肢。现在脾有病,无法把胃、小肠中的营养物质输送出去,四肢就无从得到营养补充,日渐衰弱,造成经脉不畅,使筋、骨、肌肉得不到营养供给,因此四肢就推动了正常的活动能力。
4.脾与长夏
脾在五行之中属土,与五方相配,其位置在中央,所以脾的功能根据四季的变化而分别从其他四脏的功能活动中反映出来。就是说,脾脏通过其他四脏来实现其主管时令的功能,即春夏秋冬分别养肝心肺肾。这种功能在每个季节的最后十八天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节气前后各九天。在实际应用中,取节气前后各七天是绝对长夏,这样四季中间就分有四个长夏,这个时间段是治疗的关键时期),体现最为明显。因此脾脏不单独主管一个完整的季节。脾脏为胃运输营养物质到全身,就像天地孕育培养万物一样。人体从上至下、从头至足都离不开脾脏输送营养物质,因此,脾脏不主管一个季节。
例如:肝癌病人(阴实),春天病起、夏天病愈、秋天凶时、冬天稳定。
如果这个病人秋季来看病,是凶时,邪气很胜,元气衰,如果治疗会伤元气。所以此时治疗以固本实脾强土为主,保住病人的胃气,调理病人的身体。
到长夏时节,可以再加强脾胃功能;
到冬天时病人病情稳定,身体也好,可以下手驱邪。病人很可能在治疗过程中脾胃功能减弱,此时停止治病,以实脾为主。
到长夏季节时,脾的王时,脾胃功能强,此时就可以集中力量驱病邪。
*表实的病人任何季节都可以用汗法。汗法并非都是出汗向外排,冬天温度低,小便量会增大,通过小便向外排一样是排汗的效果,汗尿同源。不可以看到没有发汗而加大解表的药,这样会太过了
5.脾的功能
脾与胃(小肠)只以一层膜(三焦油网)相连而已,为什么脾能替胃(小肠)输送营养物质呢?
足太阴脾经在阴经中属三阴,三阴脉气汇于太阴,它的经脉贯穿于胃,隶属于胃,向上连系到咽,所以,脾能把胃的营养运送到手足各三条阴经、而进入五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是表里关系,足阳明胃经是五脏六腑营养供应的来源,胃的经脉也能将脾经的营养传输到手足三条阳经。五脏六腑都通过脾经得到胃中的营养物质,所以说足太阴脾经能替胃输入输送营养。如果四肢得不到营养的补充,就会逐渐衰弱,经脉不畅,筋骨、肌肉没有滋养,也就失去了正常的功能。
第三十篇阳明脉解篇
足阳明胃经有病(脉病、腑热、是纯热病、实证)的各种病症
【症状】讨厌见人
【原因】足阳明胃经经气上逆,就会发生呼吸喘促、心中烦闷的症状,心中烦闷所以讨厌见人。
【症状】讨厌见火
【原因】足阳明胃经主肌肉,它的经脉多血多气,外邪侵袭阳明经,就会发热,如果发热严重就会讨厌火

【症状】听到木头撞击的声音就惊恐,
【原因】足阳明经是胃的经脉,胃在五行中属土,五行中木克土,土被木克制
*可以用这个声音来辨证

【症状】听到钟鼓声却不惊恐
【原因】因为土生金
*可以用这个声音来辨证

【症状】发生喘促后死亡
【原因】经脉气血逆乱使内脏受到伤害(冷与脏连到一起,阳明过热,太热时里寒出不来)就会死亡。

【症状】发生喘促后没有死亡
【原因】经脉气血逆乱并未伤到内脏(腑与经络相连就是生)

【症状】几天不吃饭仍能爬上平时不能上的地方。
【原因】四肢是人体阳气的根本,阳气旺盛则四肢充实有力,所以能做到。

【症状】弃衣而走
【原因】由于身上发热

【症状】胡言乱语、登高而歌
【原因】阳气亢扰乱心神,使病人神志失常。

横膈是分清浊的地方,横膈上是清,下是浊。如果便秘,燥气本来到膈停下来就没事,如果燥气冲破膈至胸腔、入脑就会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不识亲疏。如果是阳冲到膈上,发癫痫。
黄昏时阳明经热会爆发得厉害,大承气汤治。
张洪玮
贫民
贫民
  • UID2017935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0
5132楼#
发布于:2016-03-20 05:41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3月19曰《黄帝内经》第43课心得。
  1、吃东西吸入气管,是少阳出问题,少阳主开合,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主枢纽,所有瓣膜有问题都是少阳。因此阳经易受风邪,阴经易感湿邪。阴之气是从足上行至头,再向下沿臂膊到达指端;阳之气是从手上行至头,再向下行到足。所以说,阳经的病邪,先上行至极点,再向下行;阴经的病邪,先下行至极点,再向上行。故风邪为病,上部首先感受;湿邪成疾,下部首先侵害。
  2、四肢都要承受胃(小肠)中水谷精气以濡养,但胃中精气不能直接到达四肢经脉,必须依赖脾气的传输,才能营养四肢。如今脾有病不能为胃(小肠)输送水谷精气,四肢失去营养,则经气日渐衰减,经脉不能畅通,筋骨肌肉都得不到濡养,四肢便丧失正常的功能了。脾属土主管中央之位,分旺于四时以长养四脏,在四季之末各寄旺十八日。现在是以二周作为一个节气,熟知节气,有利于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时节开了天窗就下手,闭起来的时候就固守。遇表实的时候夏季取汗法来治疗,大部分一剂就好了,冬天让病邪从尿中排出。足太阴脾经属三阴,它的经脉贯通到胃,连属于脾,环绕咽喉,故脾能把胃中水谷之精气输送到手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为脾经之表,是供给五脏六腑营养之处,故胃也能将太阴之气输送到手足三阳经。五脏六腑各通过脾经以接受胃中的精气,所以说脾能为胃(小肠)运行津液。
  3、足阳明是胃的经脉,属土。所以听到木音而惊惕,是因为土恶木,木克土的缘故。足阳明经主肌肉,其经脉多血多气,外邪侵袭则发热,热甚则所以恶火。足阳明经气上逆,则呼吸喘促,心中郁闷,所以不喜欢见人。经气厥逆若累及于内脏,则病深重而死;若仅连及外在的经脉,则病轻浅可生。
  4、四肢是阳气的根本,阳气盛则四肢充实,气力大增,所以能够登高。这是腑热造成的。如果是阳气上冲至头的话是发癫痫,如果浊气上冲的话就发狂登高而歌。阳热亢盛而扰动心神,故使其神志失常,胡言乱语,斥骂别人,不避亲疏,并且不知道吃饭,到处乱跑。这是阳明腑实证,要用大承气汤。
严婷
会员
会员
  • UID2019898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5
5133楼#
发布于:2016-03-20 06: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  2016.3.19《黄帝内经》第43课心得
胃脾表里阴阳:

阳:天阳之气,主外,性实,外感风邪时阳先受病,病入腑,会身体壮热无法安卧,病向上逆则成短气状。人之喉为气管,主天阳之气,天阳位必感受天气异变。阳气走的方向是自手上往上行至头面,再向下行至足指端,阳病上行到极点必向下,风病必始伤于上部。
阴:地阴之气,主内,性虚,饮食无规律阴先受病,病入脏。会胸腹胀满,不思饱食,病向下则腹泄,长久下来则下痢不止。咽为食道,受之地阴之气,地阴位必感受湿气。阴之气是由足下渐行上至头部,再往下循臂部到手指头之际,阴病下行到极点时必向上。湿病必先伤于足部。补充:阳明症:阳明,即腑,只热不寒,分经热,腑热,都会发热口渴,但腑热会便秘(胃,大肠热)。
吃东西容易跑到气管了,是少阳的问题,因为少阳主开合。
脾病时,手足无力,因为手足能源来自胃肠,但必须要有脾的化谷精微的能力,没有脾的参与,四肢就得不到营养维持。
脾属土,控制四方,在四季供应能源滋养肝心肺肾。主四季尾十八日(十五日为绝对长夏),为脾主之时节,脾臓必附着胃肠,收藏食物精华,如大地。土为化生天地万物,顺应天地运转,故其气时常上下左右不断运行,所以无法主其时节也。
补充:治病如作战,例如肝生病,发病在秋,金克木,邪气盛,正气弱,此时应该固本,强脾,到长夏时加重处方,到冬天时正气和邪气持平,可攻,若攻后胃气变差时就停攻,到长夏时脾实又可攻。此为阴实的做法。表实用发汗药,但冬天吃了不会发汗而是排尿,汗尿同源。
足太阴脾经:三阴,经脉贯穿胃肠,连络于咽位,所以足太阴能受五榖之气,再分送给其它内脏,足阳明胃经:臓六腑精气来源处所。三十、阳明脉解篇:
足阳明胃经受病时,恶见人(气血上逆时,必生喘息,闷热气郁),恶见火(阳明热盛,热则恶火),怕听敲木音(木克图),不怕敲金属音(土生金)。
因喘而死,喘而不死:寒气上逆直入臓则死,在经脉上循环曰则不死。阳明腑热实,会弃衣而走(热盛于身),胡言乱语,登高唱歌(阳气过盛入脑烦躁),数日不思饮食,攀樯上屋顶,所登上之地,是其正常时无法登上的。因为四肢是所有阳气本源之位也,阳一旦过盛,必四肢成实症状,气力充满。
补充:纯阳抗(清阳上冲)发癫痫,浊气上走入脑发狂病。
丁保华
贫民
贫民
  • UID2018829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5
5134楼#
发布于:2016-03-20 06:44
@-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丁保华申情签到        2016年3月19日《黄帝内经》第43课学习心得   湿很盛会腹胀下痢,喉为气管,主天阳之气,咽为食道,受之地阴之气。食物跑到气管,是少阳,少阳主开合,瓣膜有问题统统是少阳。太阳主开,少阳主合,阳气受风病,阴受湿气,阳明胃经受风病,足太阴脾经受湿气。
脾有病,四肢无法用,四肢皆禀气于胃、小肠,脾在帮小肠行津液。
表实可采用汗发,一剂就好,夏天发汗,冬天小便排。汗尿同源。冬天是闭藏,不可发汗,发汗易受风寒,春必温病。
脾和胃以三焦的油网相连,足太阴是三阴之首,经脉贯穿胃肠,连络于咽位,气分輸送给其它内脏。阳明是表,是五脏六腑精气来源,小肠吸收的东西灌输全身,即火生土。
阳明脉气血上逆,必生喘息且闷热气郁,所以看到人就很讨厌。可用音来辩证阳明脉病。
喘症,上逆入脏则死,阳明过热,在经脉上入腑则生。
阳明腑热实,横膈是分清浊的地方,浊气不会往上冲,这是正常。单纯阳亢至头会发癫痫,如果便秘,浊气往上冲,过了横膈,就会登高而歌,跨墙上屋,四肢是诸阳之本,因此可登高。因为太热,浊气上来,神志失常,会弃衣而跑,因为下焦堵住,便秘,所以不吃东西,妄言,不识亲疏。治则用大承气汤。
黄萍
贫民
贫民
  • UID20182741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64
5135楼#
发布于:2016-03-20 06: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19日 《黄帝内经》第43课心得

      喉指气管,咽指食道,中间由膜隔开,该膜由少阳经主管。阳在上受风气,阴在下受湿气。
       脾有病时四肢不可用,因为当食物消化进入小肠后,由于脾主少腹,小肠中的营养才能灌输到四肢上,如果脾有问题,营养无法到达四肢。
     脾病起于长夏。肝硬化病起于春,愈在夏,持于冬,死于秋。当秋天不治病时,邪盛时采守法即固本,等到长夏时加重治疗手法,到冬天时可以下手,如果胃口变差停止治疗继续实脾,待长夏来临时,脾已实不需实脾可继续治愈。
       冬天吃解表药不发汗可通过小便排,因为汗尿同源。
       脾胃通过三焦的油网相连,三阴汇聚在一起为太阴。
      足阳明的经病出现时,畏人畏火畏木音。
        喘连脏时因为阳明过热导致内寒无法排出为死症,连经则生。
       常人的横膈是分清浊的,如果浊气冲破横膈膜则发弃衣,是纯热症。弃衣而走是因为阳气太盛,同时神志失常合并之症。纯阳亢仅会发癫痫。 阳明腑热实才发弃衣而走,妄言田鸡詈,不欲食,妄走。
@教官-徐州-杨诚
钱蔚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763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01
5136楼#
发布于:2016-03-20 07: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19日《黄帝内经》第43课心得:

湿盛
人之喉为气管,主天阳之气(吸气),咽为食道,受之地阴之气。瓣膜有问题是少阳症(开闭)。天阳位必感受天气异变,地阴位必感受湿气。所以阴之气是由足下渐行上至头部,再往下循臂部到手指头之际。而阳气走的方向是自手上往上行至头面,再向下行至足指端。所以阳之病上行到极点时必向下,阴病下行到极点时必向上。故凡风病,必始伤于上部,湿病必先伤于足部。
 
脾病与四肢
脾受病时,手足无法自由活动,手足之能源皆来自胃肠,但光凭胃的力量是无法顺经脉而到四肢的,必须靠脾臓的辅佐,方可使胃肠吸收之营养精华,充分达到四肢。现今脾一旦受病,无法为胃运化精华营养,四肢就无法得到营养维持,所以无法灵活运作了。

脾臓没有主季节之时,脾脏属土,控制四方,其作用在春夏秋冬四季时都供应能源以滋养肝、心、肺、肾。故四季之尾十八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后各九日),皆为脾主之时节,无法独立主一季节。脾臓本身永远附着胃肠,收藏食物精华,如大地之土地。土者,为化生天地万物,顺应天地运转之道,故其气时常上下左右不断运行,所以无法主其时节也。
邪气盛时,要守;等时节治病。阴实治表,发汗(夏)或小便(冬)解表。

脾胃是以油膜相隔而靠在一起,为胃肠运行营养到四肢。足太阴是三阴之首也,经脉贯穿胃肠,连络于咽位,所以足太阴能受五榖之气,再分送给其它内脏。阳明是其表,是五臓六腑精气来源处所,而脾臓亦为其运行精气于阳经,所以凡脏与腑因有足太阴脾经而能自胃肠中取得所需之营养,所以说是替胃肠来运送食物之精华。
一旦四肢无法收受五谷之精华,必日渐衰弱,阴经脉道必不通利,造成筋骨肌肉无营养来维持,以致无法正常的运动四肢。
 
 
第三十篇:阳明脉解
阳明脉病(经病)
足阳明脉一旦受病,会恶见人与恶见火,听闻木相碰之音,会惕然受惊(木克土),但钟鼓声却不为所以动,闻雨木相碰却受惊。足阳明是胃之经脉,胃厉土,其闻木相碰撞之音时会受惊吓,是土受木制也。怕见火,足阳明胃经是主肉,脉中气血皆盛,一旦受邪居此经服,则必生热,热盛时必厌恶火光。恶见到人,阳明脉气血一旦上逆,必生喘息,且闷热气郁,一旦如此,必恶见人。
 
喘病
有人因喘而死,也有喘而不死的,寒气上逆直入臓则死,如果在经脉上循环曰则必不死。

阳明腑热
阳明病时一旦严重(浊气过膈,会阳亢),病人会弃衣而走,登高唱歌,甚至数日不思饮食,攀墙上屋顶,而且所登上之地,是其正常时无法登上的,生病反能如此。四肢是所有阳气最本源之位也,阳一旦过盛,必四肢成实症状,气力充满,此所以能登髙也。此盛热在身上,故会脱衣欲散热而行走。阳气过盛入脑,烦躁之气使人胡言乱骂,不管亲人外人而高歌且不思饮食,不思饮食,情志不定,故必胡乱奔走,漫无目的。
云南—保发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605
  • 粉丝5
  • 关注0
  • 发帖数127
5137楼#
发布于:2016-03-20 07:4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2016年3月18日《黄帝内经》第43课心得。
第二十九篇 太阴阳明论

黄帝道:脾病会引起四肢功能丧失,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说:四肢都要承受胃中水谷精气以濡养,但胃中精气不能直接到达四肢经脉,必须依赖脾气的传输,才能营养四肢。如今脾有病不能为胃输送水谷精气,四肢失去营养,则经气日渐衰减,经脉不能畅通,筋骨肌肉都得不到濡养,因此四肢便丧失正常的功能了。
黄帝道:脾脏不能主旺一个时季,是什麽道理?
岐伯说:脾在五行中属土,主管中央之位,分旺于四时以长养四脏,在四季之末各寄旺十八日,故脾不单独主旺于一个时季。由于脾脏经常为胃土传输水谷精气,譬如天地养育万物一样无时或缺的。所以它能从上到下,从头到足,输送水谷之精于全身各部分,而不专主旺于一时季。
黄帝道:脾与胃仅以一膜相连,而脾能为胃转输津液,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说:足太阴脾经,属三阴,它的经脉贯通到胃,连属于脾,环绕咽喉,故脾能把胃中水谷之精气输送到手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为脾经之表,是供给五脏六腑营养之处,故胃也能将太阴之气输送到手足三阳经。五脏六腑各通过脾经以接受胃中的精气,所以说脾能为胃运行津液。如四肢得不到水谷经气的滋养,经气便日趋衰减,脉道不通,筋骨肌肉都失却营养,因而也就丧失正常的功用了。
第三十篇 阳明脉解
黄帝问道:足阳明的经脉发生病变,恶见人与火,听到木器响动的声音就受惊,但听到敲打钟鼓的声音却不为惊动。为什麽听到木音就惊惕?我希望听听其中道理。
岐伯说:足阳明是胃的经脉,属土。所以听到木音而惊惕,是因为土恶木克的缘故。
黄帝道:好!那麽恶火是为什麽呢?
岐伯说:足阳明经主肌肉,其经脉多血多气,外邪侵袭则发热,热甚则所以恶火。
黄帝道:其恶人是何道理?
岐伯说:足阳明经气上逆,则呼吸喘促,心中郁闷,所以不喜欢见人。
黄帝道:有的阳明厥逆喘促而死,有的虽喘促而不死,这是为什麽呢?
岐伯说:经气厥逆若累及于内脏,则病深重而死;若仅连及外在的经脉,则病轻浅可生。
黄帝道:好!有的阳明病重之时,病人把衣服脱掉乱跑乱跳,登上高处狂叫唱歌,或者数日不进饮食,并能够越墙上屋,而所登上之处,都是其平素所不能的,有了病反能够上去,这是什麽原因?
岐伯说:四肢是阳气的根本。阳气盛则四肢充实,所以能够登高。黄帝道:其不穿衣服而到处乱跑。黄帝道:其胡言乱语骂人,不避亲疏而随便唱歌,是什麽道理?岐伯说:阳热亢盛而扰动心神,故使其神志失常,胡言乱语,斥骂别人,不避亲疏,并且不知道吃饭,所以便到处乱跑。
李水华
会员
会员
  • UID2018564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40
5138楼#
发布于:2016-03-20 08: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0319《皇帝内经》第43课心得
手足之能源皆来自胃肠,但光 凭胃的力量是无法顺经脉而到四肢的,必须靠脾 臓的辅佐,方可使胃肠吸收之营养精华,充分达 到四肢。现今脾一旦受病,无法为胃运化精华营 养,四肢就无法得到营养维持,所以无法灵活运 作了。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春夏秋冬的节气转换皆靠脾脏來完成,故脾所主之季节寄往在两个节气转换的中间,一般在春末9天,夏初九天合计十八天。两周为一个节气,所以一般用两周做为长夏是绝对的长夏。治病的时机很重要。比如一个肝癌病人,在春天会病起,夏天是病俞,冬天是持平,秋天是死。当邪气很盛的时候要守,需要固本,实脾胃,让脾强起来,等到长夏季节的时候用攻的处方,到冬天的时候会持平可以下手,如果下手之后有点问题就赶快停掉,然后等到春天的时候再去治疗。这个是阴实的治疗手法。
表实:冬天吃药不一定发汗,但是小便排了,这个是正常,不要再吃会太过,因为冬天是主收藏。夏天发汗是正常。足太阴是三阴之首,经脉贯穿胃肠,连络于咽位,所以足太阴能受五毂之气,再分送其他内脏。阳明是其表,是五脏六腑精气来源,而脾脏也运行于精气之间,所以缺了脾脏,四肢就无法接受五谷的精华,无法正常运动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足阳明胃经一旦受病,病人会讨厌木头撞击的声音(木克土)病人还会讨厌火,因阳明病但热不寒,火上加火为更热,所以病人讨厌火。病人还会讨厌见人,因阳明氣血上逆,必生咳喘,且闷热气郁,气郁所以讨厌见人。如果是喘连到脏,阳明过热,太热了里寒出不来了,就会很危险。如果是连到腑和经络上面是生。得阳明病症喘咳不止者,如果寒气上逆入脏即死(因腑病向脏传,里寒不能出)在经和腑之间循行,不死。
阳明腑热实症:四肢本来就是诸阳之本,今阳明又热盛,四肢受阳更多,阳盛则四肢成實状,气力充满,所以会登高而。正常人横隔以上是清以下是浊,严重便秘者,然后又遇到阳明症,就是浊往上走,阳明之浊气会向上冲,突过横隔膜,就是登高症,这个就是大承气汤症。如果病人是纯阳亢,会发癫痫。如果是大肠燥气上冲,因为太热了就会脱了衣服跑。肚子堵到了所以不愿意吃东西。神志昏迷不认识亲人。一定是浊气上来跟着阳明热往上跑才会登高,如果只是纯阳明症的话一定会发癫痫病的。弃衣而走,胡乱骂人,口出恶言,不分亲疏,不思饮食,情志不定,因阳气过盛入脑所致。阳气过盛入脑,烦躁之气使人胡 言乱骂,不管亲人外人而高歌且不思饮食,不思
饮食,情志不定,故必胡乱奔走,漫无目的。
罗红梅
侠客
侠客
  • UID20181765
  • 粉丝3
  • 关注6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139楼#
发布于:2016-03-20 09:1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19日 《黄帝内经》第43课心得

      喉指气管,咽指食道,中间由膜隔开,该膜由少阳经主管。阳在上受风气,阴在下受湿气。
       脾有病时四肢不可用,因为当食物消化进入小肠后,由于脾主少腹,小肠中的营养才能灌输到四肢上,如果脾有问题,营养无法到达四肢。
     脾病起于长夏。肝硬化病起于春,愈在夏,持于冬,死于秋。当秋天不治病时,邪盛时采守法即固本,等到长夏时加重治疗手法,到冬天时可以下手,如果胃口变差停止治疗继续实脾,待长夏来临时,脾已实不需实脾可继续治愈。
       冬天吃解表药不发汗可通过小便排,因为汗尿同源。
       脾胃通过三焦的油网相连,三阴汇聚在一起为太阴。
      足阳明的经病出现时,畏人畏火畏木音。
        喘连脏时因为阳明过热导致内寒无法排出为死症,连经则生。
       常人的横膈是分清浊的,如果浊气冲破横膈膜则发弃衣,是纯热症。弃衣而走是因为阳气太盛,同时神志失常合并之症。纯阳亢仅会发癫痫。 阳明腑热实才发弃衣而走,妄言田鸡詈,不欲食,妄走。
吴静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9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5
5140楼#
发布于:2016-03-20 09: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
2016-3-19学习《黄帝内经》第43课心得
      当体内湿气很盛的时候,湿气很重,下行就会得下痢。
      吃食物容易进入气管是少阳病,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主开合,所有瓣膜问题通通是少阳问题。
      胃经是从头走足,受风气,脾是从足走头,受地气。
      脾主四肢,手足之能源皆来自肠胃,但必须靠脾的运化才能化水谷为精微,运输到四肢,脾一但受伤,无法运化营养,四肢得不到营养的维持,所以无法灵活运作。
     脾的王时在每个季节交换的前后两周,4个季节共有4个两周为长夏。例如,肝硬化的病人在春天起病,夏天痊愈,冬季持平,秋季凶险。
       脾与胃以膜相连,就是三焦油网相连。太阴就是三阴聚,太阳就是三阳聚,太阴经脉贯穿肠胃,连络于咽位,小肠吸收营养由脾运输到五脏六腑。
      阳明病分经病和腑病,经病就是脉病,因为热,所以看人也讨厌,看火也讨厌。这时如果寒气上逆直入脏则死,如果在经脉上循环不会死。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这是腑热造成的,正常人横膈以上心肺为清,以下为浊,如果便秘导致燥气冲过横膈,如果是纯阳亢就会发生癫痫,如果是阳加上浊气,就会发狂。这是阳明腑热实,承气汤证。
何丽苹
侠客
侠客
  • UID20185084
  • 粉丝1
  • 关注1
  • 发帖数16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141楼#
发布于:2016-03-20 10:04
若寒气居于五脏之中,会令人手足冰冷且下痢不止,造成津液丧失,而营养又无法吸收,以致会突然生痛而昏迷不知人,如果胃气回返,则复苏回来。
若寒气居于肠胃中,蠕动必缓,饮食不化生痛,浊物无法下行而自口中吐出。
若寒气客居小肠中,小肠就无法收集饮食营养,造成下痢而腹痛矣。
若是热气停留小肠中,必令脉中痛,口干燥渴,饮食秽物坚硬干燥无法排出,故成腹痛而大便不通了。
黄帝曰,所谓可从语言内容而知晓,可从目视病人而知晓的方法又如何呢?
歧伯答道,五脏六腑其在面部有一定的部位反应它,吾人可视其五色的变化,例如:黄又赤表示热盛,白色为寒症,青黑为痛,这就是视而可见的方法。
黄帝问,如何从触摸而知病情呢?
歧伯回答,察其主病之经脉是否坚硬?何处坚硬?何处有瘀血?何处下陷这些都是触摸可得知的。
黄帝说,答得好。
我知道百病都发生在气上,如人怒则令气上冲,人喜则气机和缓,人悲则令气消弱,人恐则令气下行,遇寒则令心气收敛,遇热则气四散,受惊则使气乱行,过劳则损耗元气,过思则令气随结不通。此九种气不同,主生何病呢?
歧伯答道,人大怒则气反行,严重时会吐血及下痢。因此气会更上逆了。喜能令人气和舒畅,气血通利无阻,所以气会缓和。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5142楼#
发布于:2016-03-20 10: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容申请签到,2016年3月19日《黄帝内经》第43课心得:
湿盛
人之喉为气管,主天阳之气(吸气),咽为食道,受之地阴之气。瓣膜有问题是少阳症(开闭)。天阳位必感受天气异变,地阴位必感受湿气。所以阴之气是由足下渐行上至头部,再往下循臂部到手指头之际。而阳气走的方向是自手上往上行至头面,再向下行至足指端。所以阳之病上行到极点时必向下,阴病下行到极点时必向上。故凡风病,必始伤于上部,湿病必先伤于足部。
脾病与四肢
脾受病时,手足无法自由活动,手足之能源皆来自胃肠,但光凭胃的力量是无法顺经脉而到四肢的,必须靠脾臓的辅佐,方可使胃肠吸收之营养精华,充分达到四肢。现今脾一旦受病,无法为胃运化精华营养,四肢就无法得到营养维持,所以无法灵活运作了。
脾臓没有主季节之时,脾脏属土,控制四方,其作用在春夏秋冬四季时都供应能源以滋养肝、心、肺、肾。故四季之尾十八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后各九日),皆为脾主之时节,无法独立主一季节。脾臓本身永远附着胃肠,收藏食物精华,如大地之土地。土者,为化生天地万物,顺应天地运转之道,故其气时常上下左右不断运行,所以无法主其时节也。
邪气盛时,要守;等时节治病。阴实治表,发汗(夏)或小便(冬)解表。
脾胃是以油膜相隔而靠在一起,为胃肠运行营养到四肢。足太阴是三阴之首也,经脉贯穿胃肠,连络于咽位,所以足太阴能受五榖之气,再分送给其它内脏。阳明是其表,是五臓六腑精气来源处所,而脾臓亦为其运行精气于阳经,所以凡脏与腑因有足太阴脾经而能自胃肠中取得所需之营养,所以说是替胃肠来运送食物之精华。
一旦四肢无法收受五谷之精华,必日渐衰弱,阴经脉道必不通利,造成筋骨肌肉无营养来维持,以致无法正常的运动四肢。
第三十篇:阳明脉解
阳明脉病(经病)
足阳明脉一旦受病,会恶见人与恶见火,听闻木相碰之音,会惕然受惊(木克土),但钟鼓声却不为所以动,闻雨木相碰却受惊。足阳明是胃之经脉,胃厉土,其闻木相碰撞之音时会受惊吓,是土受木制也。怕见火,足阳明胃经是主肉,脉中气血皆盛,一旦受邪居此经服,则必生热,热盛时必厌恶火光。恶见到人,阳明脉气血一旦上逆,必生喘息,且闷热气郁,一旦如此,必恶见人。
喘病
有人因喘而死,也有喘而不死的,寒气上逆直入臓则死,如果在经脉上循环曰则必不死。
阳明腑热
阳明病时一旦严重(浊气过膈,会阳亢),病人会弃衣而走,登高唱歌,甚至数日不思饮食,攀墙上屋顶,而且所登上之地,是其正常时无法登上的,生病反能如此。四肢是所有阳气最本源之位也,阳一旦过盛,必四肢成实症状,气力充满,此所以能登髙也。此盛热在身上,故会脱衣欲散热而行走。阳气过盛入脑,烦躁之气使人胡言乱骂,不管亲人外人而高歌且不思饮食,不思饮食,情志不定,故必胡乱奔走,漫无目的。@教官-南京-李宁
袁小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55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0
5143楼#
发布于:2016-03-20 11:42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3月19日黄帝内经第43课心得
1、当体内湿气很盛的时候,湿气很重,下行就会得下痢。吃食物容易进入气管是少阳病,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主开合,所有瓣膜问题通通是少阳问题。故凡风病,必始于上部,湿病必先于足部。
2、 脾一旦受病,无法为胃运精华营养,四肢就无法得到营养维持,所以无法灵活运作了。脾属土,控制四方,其作用在春夏秋冬四季时都供应能源以滋养肝、心、肺、肾,其气时常上下左右不断运行,无法主其时节。
3、脾与胃以膜相连,就是三焦油网相连。太阴就是三阴聚,太阳就是三阳聚,太阴经脉贯穿肠胃,连络于咽位,小肠吸收营养由脾运输到五脏六腑。
4、阳明病分经病和腑病,其怕闻木相碰撞之音,怕见火,厌恶见到人,如果寒气上逆直入脏则死,如果在经脉上循环不会死。阳明病严重,病人会弃衣而走,能登高,脱衣而四处奔走,胡言乱骂,口出恶言。
灸友118744
会员
会员
  • UID20258744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
5144楼#
发布于:2016-03-20 12: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上这哪上的,怎么报名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