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楼#
发布于:2015-12-27 10: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接上集) 大肠是主,肺为客,先扎大肠经原穴,再下肺经络穴,也是原络治疗。 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但当病在阴经,又要用原络治疗时,就取阴经的俞穴来代替。阴经之俞并于原。 原络治疗还可治经络病,如肺经实症就可用此法。治内脏病时不分左右,两边都下。 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 每个内脏都有它的募穴,同时使用募穴和俞穴治疗, 称为俞募治疗法,专治内科病。 如肺气肿、气喘,无谓虚实,先扎肺的俞穴,再扎肺的募穴中府斜透到云门,即是俞募治疗。胃口不好,先扎胃的募穴中脘,再下胃俞。 热症:口燥渴,喜欢喝冰水,舌黄,全身热,脸赤红,大便下利味浓臭或便秘,小便黄,宜针。 寒症:食谷不化,舌苔白,脸苍白,不口渴,倦怠,说话无力,宜灸。 俞募治疗法用灸。尤其是毒蛇咬伤,破伤风时,用灸最好。 会郄治疗,一般用于炎症止痛。 痔疮便血。内痔是先血后便,无痛。外痔先便后血,较痛。 血和便混合可能是大肠炎,大便频数,用针灸好。下大肠经郄穴温溜;腑会中脘,再下中脘穴,这两穴同时针即为会郄治疗。 如久咳引起肺痛,咳嗽带血,排出其他可能后,就扎章门(脏会章门),再扎肺经郄穴孔最,也是俞募治疗。 九针之使用时机 1、镵针,用于头面部放血,针头很小,剑状,不易扎深。现在常用放血片放血。 2、圆针,不扎进穴,只在肌肉中间、筋骨中间穴的中间搓,起消导作用,顺着经气搓是补,逆向是泻。一般用在怕针的人和元气虚的人。 3、鍉针较长,一般透针用。一般人气足时才透,气虚的人不透。合谷是气穴,合谷凸出气很足,合谷凹下气不够。 4、蜂针,即三棱针。放血、放脓时用。扁钻状,很锐利,用在四肢末梢或背后放血。 5、铍针。扁平的,刀状,治脓疱用。 6、圆利针,较细,治痛或酸痛。 7、毫针,是很细的长针,一般治内科,用在病较深时。 8、长针,约七寸。治下半身瘫痪麻痹用,从脊椎骨旁边下针,透到膈俞。治脊椎骨病是从督脉大椎旁开五分,一路平行往下刺。 9、火针较粗,治痞用。 最常用的是毫针和圆利针。 万年历和灵龟八法盘是针灸常用的两个工具。 针灸治症系列 梅花针 梅花针的使用时机:1、治皮肤病,用梅花针拍击放血。最好用牛角做的,拍击时要重一点,然后再下针。2、治手脚麻痹,用梅花针放血活血,又不会伤元气。 头部与脑瘤治症 全头痛,先下百会,再近取穴。若扎了百会头还痛,再扎涌泉,头就不痛了。其他头痛、头顶痛、眼睛痛,都可下百会、涌泉。 偏头痛多发在胆经上,先下对侧合谷,同侧用太阳透率谷。 偏头痛伴有恶心、呕吐,扎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一般扎中脘痛就去掉了。 耳后痛,属三焦经。初痛扎天井,久痛就扎中渚。 |
|
511楼#
发布于:2015-12-27 10: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30日《针灸大成》第62课心得 (接上集) 印堂痛,前额痛,扎中脘见效非常快。 眉棱骨痛,扎对侧阴陵泉下一寸的奇穴肾关。两边都痛就扎两边的肾关。 后脑痛或后颈痛,扎天应穴。 初痛在背后膀胱经扎束骨,久痛针委中。 脑瘤症状是全身抖动、颤动,眼睛往上吊。开处方时,用全蝎,蜈蚣两种药等量,烤干后打粉装进胶囊里,可息风止痉。 针法:下百会、涌泉,百会消导(百会管整脑),涌泉是引下来,此为导引法。 脑痿缩,老年痴呆症,脑肿瘤,在绝骨会有压痛点。脑痿缩是虚症,脑肿瘤是实症,区别是脑肿瘤在第十四椎命门会有压痛;脑痿缩在命门无压痛点。 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为痞根。体内有硬块在痞根穴可找到压痛点。 治眼病 眼睛赤红肿痛,是体内湿热,常在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四处点刺放血。 眼生翳膜,白内障,近取穴在睛明,阳白,三间、养老、光明都可治。 提高视力,可扎肝俞和肝的募穴期门。 治鼻病 治鼻息肉,从迎香透针到内迎香效果好。 治鼻炎,先扎合谷消炎止痛,再扎通天穴。从百会外开1.5寸,再往前1寸即是通天穴,左右各一个。严重时再扎上星,最好用米粒灸。涂一点凡士林,放点艾绒,用香点着烧。灸时会感到麻,很快鼻子就通了。化脓、浓涕、鼻塞、喷嚏也都可用灸。 合谷、通天、上星、迎香都是有名的鼻科大穴。鼻窦炎时干燥效果最好,另外扎风池,并针对侧的颧髎,效果也很好。 肺开窍于鼻。扎背后的肺俞和正面的募穴中府,用俞募治疗也可。临床可先下合谷、迎香,再视病情逐渐增加穴道,最快的先下,好了就不用下其他穴了。 流鼻血,扎中府、云门、天府。通常下针即可,若几天后又流了就再下针。如果一直流,要考虑鼻癌可能性。用俞募治疗法治,扎太渊和大肠经络穴偏历。 面口合谷收,脸上的问题,包括眼睛、鼻子、嘴巴,都可在合谷治,因合谷是大肠经气穴。脸正面是胃经,后脑是膀胱经,两侧是胆经。 治耳病 耳朵有问题,首要想到肾脏,其次是耳门,听宫,听会三穴,分别由三焦经、小肠经、胆经在管。针此三穴用轮刺法,单刺效果很快。 若耳鸣已久是虚,要补肾,可下肾俞、志室,京门,章门。经络上用复溜穴,对着身体方向斜刺,摇针,弹针都可做。 实症时,扎然谷和外关穴及三焦经的支沟。 耳化脓,流脓,可近取穴下针,外用麝香矾石散干燥。两药大概比例:麝香是2,如小拇指甲大,矾石约45左右。 小孩出生时把他倒过来打屁股,哭一哭,耳朵、鼻子、嘴里的羊水就跑出来了,长大后不会气喘、久咳、得皮肤病、中耳炎。 |
|
512楼#
发布于:2015-12-27 13: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陶圆红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6日《针灸大成》第58课心得
一、龙虎交战都是用捻转法,平时都是做一,一补一泻,天人地三部都是每部一补一泻。龙虎交战手法的目的就是镇痛,强烈的头痛,牙痛,癌症的痛,或者意外伤害的痛。 二、龙虎升降就是插提法,也是在天地人做一补一泻,等气到了以后用插提法,再把针提起来,提到天部,做完补泻后等着气循环。龙虎升降用于外科、伤科,或者关节卡住了,比如脱臼或者骨头断了,气机堵住的,气过不去的时候。 骨头没有裂龙虎交战就可以了,麻醉效果很强。 |
|
513楼#
发布于:2015-12-27 19:2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王淑芬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7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五脏交经法 本穴上用青龙摆尾法 本穴平补平泻可补母经虚症,也可泻子经实证。但如果要力量加强达到内脏,平补平泻不够,必须用青龙摆尾手法做补泻。 针对腹部积块,痞块。下针三阴交,去痛经。同样三阴交下针,用青龙摆尾,也可去痞块。 通关交经法 骨头断裂,关节受伤脱臼,在关节周围穴位,比如扎膝关,曲池上用赤凤摇头泻法做。 隔角交经法 比如心脏病,火克金,先强金,看需要补,还是泻,然后根据情况来做补泻。 呼吸补泻法 使用在肉多处。一般用在腹背穴位处。 先引气。 病人鼻吸,口吐气, 紧按慢提,为补。 吸时提针到皮层。吐气时针不动,等气吐完后,很快马上把针刺下去。如此反复做几次就可以。 病人鼻吐,口吸气,紧提慢按,为泻。 鼻子吐气时,慢慢把针提起来,口吸气时,把针按下去。 临床上,病人吸气时把针提起,吐气完了很快按下去。这是强补。 泻法,病人吐气时慢慢把针提起来,等病人吸气时把针按下去。正好跟他呼吸是相撞的。这是泻法。跟补手法相反。起针后不按针孔。 子午捣臼法 病人积水,水胀。 关元,中极,三皇穴,水道,水分。下三皇穴时用九入六出插提法退水用。(一般在阴陵泉上用9入6出,9补,6泻。) 12经络治病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急之,凹陷下去的肿瘤用灸,不虚不实取经穴(不能判断虚实时) 下针八法 1.揣 病在荣,不伤卫气,用指甲揉一揉,下针深些,不会伤气。 如果是病在表卫,如伤寒,皮肤病,下针很浅,用指甲压一压,揉一揉。再下浅针。 2.搓 左右捻转为搓。 3.弹(轻补),摇(轻泻) 如病人胃痛,同时牙痛,下针足三里同时治胃痛和牙痛。摇时摇针头。针下去后,往上提豆许,然后再做弹和摇。 4.迎随法 五俞穴治疗法 井主心下满 荣主身热 俞主体重节痛 经主咳喘寒热 合主逆气而泄 先判断病所在经络,在看病的症状,然后利用穴性来做平补平泻就可以。 原络治疗法(主客) 主为病变经,取原穴(阴经取俞穴代替) 客为其表里经,取络穴 |
|
514楼#
发布于:2015-12-28 10:5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60课学习心得 一、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就是青龙摆尾法釆用本穴治疗。如胆经属木,本穴足临泣也属木,在五脏交经上,如果要去木土火,強心脏,胆是心脏母亲,也是小肠的母亲,在临泣上,把经络的气引导内脏,再做青龙摆尾,平补平泻。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子宫肿瘤、痛经在三阴交洽疗。通关交经法,如骨拆、脱臼、关节炎在膝关、曲池穴上做赤凤摇头手法。膈角交经法,如心脏病,先治金,就是膈角交经。针刺的日的就是治好痛灵活应用补或泻。 三、呼吸补泻法。临床上最常用,都是在肉比较多的地方做,所有脏腑的俞穴,如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募、 关元、膀胱募中极等,利用呼、吸做紧按慢提手法。 四、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洽水胀) ,主要治疗鼓胀病。针刺用水分、水道、关元、中极,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上用九入六出插提法,专门退水平䃼平泻,九次补六泻。 五、下针八法。下针有八种。第一个是揣,要有荣卫观念,分血分、气分,扎针血不伤气,扎气不伤血,揣就用指甲按一按进针部位,不管气血按按下针比较好。比如伤寒发汗,头痛恶寒高热,病在表,下针在气分,比如扎太渊、经渠、列缺指甲把血脉揣开,再下针,看到针在跳,就是点头针。牙痛胃痛合在一起时可在足三里做弹摇补泻。 六、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五俞穴治疗,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五俞穴无论阴经和阳经都有井荣俞给合。如心下满,乳房痛、硬块在胸口旁,就下井穴。临床上井荣大部分冬季下针,高烧头昏是太阳症下针荣穴通里。当经病变辨经治疗。如乳癌、硬块、化脓溃疡,取胃经内庭。感冒关节痛,在后项痛,是膀胱经所在,就下膀胱经和胆经俞穴。关节肿、风湿性关节炎指关节痛、痛风,在
肺经上下肺经俞穴平补平泻。咳喘寒热用合穴。逆气而泻也用合穴。主客治疗也叫原络治疗,是治疗法则,在主经上取原穴,客时取络穴,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用俞穴代替。如足太阴脾经取太白穴,手太阴肺经取太渊。灵活取穴主客表里即可。 |
|
515楼#
发布于:2015-12-28 15:5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王淑芬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1课心得 原络治疗法 平补平泻。主原客络 俞募治疗法 专治内科病 如咳喘,肺俞+中府透云门(不用管虚实) 胃口不好,中脘+胃俞 当内科病表现为热症时,下针。 当内科病表现为寒症时,用灸。特别在毒蛇咬伤,破伤风等病时用效果好。 会郄治疗法 当内脏有痛症时用此法 大便便血,血与便混合在一起。大便一天很多次。肚子很痛,(大肠炎)中脘+温溜 咳嗽带血,胸痛。孔最+章门 九针使用时机 1针,刺热放血。(头面用) 2针,气虚之人导气用。 3针,透针用。 4针,放血化脓用。(锋针,四肢,身躯用) 5针,刺脓泡用 6针,圆利针,酸痛用 7针,毫针,刺病深,比如阴陵泉透阳陵泉。 8针,长针,治下肢瘫痪,从大椎旁开5分处下针一路刺到第七椎处。 9针,火针,针粗,治痞用。 梅花针 1.治皮肤病,(榔头样,牛角) 2.麻,痹 点刺放血 治症 头部与脑瘤治症 1.全头痛,头顶痛 百会,(扎百会后还痛,再扎涌泉) 2.偏头痛,胆经上 对侧合谷,同侧太阳透率谷。 偏头痛兼恶心,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3.耳后痛 初痛,天井,久痛,中渚。 4.额头痛,印堂痛 中脘 5.?对侧阴陵泉下一寸。 |
|
516楼#
发布于:2015-12-28 15:5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易岚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集心得 五脏交经,在本穴上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就是在本穴上作补泻,力量可以达到内脏上去。使用时机:不方便扎身上时,只能在手脚上扎;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 通关交经,在做关节周围时,关节本身有伤,要让气通过去,就扎对侧,如果不好,就加强力量,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是泻的手法。 膈角交经:治心脏病时,先去治金,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不会再恶化,然后再去做其它的治疗。 十二关节交经,跟通关交经差不了多少,是在关节上做。 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多比较多的地方,下针后先引气,气到后才开始做补泻。病人吸气时,把针提起来,吐气时针不动,快吐完时,快速把针扎下去,这个称为紧按慢提,是补的手法。另一个是泻的手法,紧提慢按。病人吸气时,把针慢慢扎下去,吐气时不动,快吐完时快速提针到表层。 子午补泻、子午捣臼,用在水病。治疗肚子积水,下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下三皇时,用九入六插提法,专门退水。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一寸的距离,九次的进,快进慢提,是补。快提慢进,是泻。九次补做完,再做六次的泻。补泄在同一个穴位上,是要引动三焦的气,三焦气不通时水会积累。 十二经络的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肿瘤凹陷,用灸。无法区分虚实,取经穴。 下针八法之揣。病在气,在表面,扎气的时候不想伤到血。病在荣,病在血,扎的时候不希望伤到气。揣,用指甲戳一戳,针下的深一点,不会伤到气。 下针八法之爪。和揣一样,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再下针。 下针八法之搓,左右捻转。弹,是补。摇,是泻。是最浅的补泻手法。 五俞穴治疗,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 主客治疗,也称原络治疗。主是病变经,客是表或者是里经。主经上取原穴,客取络穴。阴经的原穴是用俞穴来代替。 |
|
518楼#
发布于:2015-12-28 17:2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陶圆红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五脏交经 青龙摆尾在本穴治疗 想在本穴上把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在这个穴位平补平泻是不够的,需要用青龙摆尾的方法加强补的力量。下针不便的时候就在一个穴道上做,就可以青龙摆尾;如果是月经痛下针三阴交就会去掉,腹部积块,比如子宫肿瘤,下针三阴交用五脏交经增强力量去掉痞块。 通关交经,骨头断掉中间少了一截或者骨头断裂、接过骨、脱臼,就用通关交经的手法下针,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 膈角交经:心脏病患者治疗的时候先去治金,生金,金强起来了,病就会停止恶化。膈角交经就是阻止病情恶化。 呼吸补泻法: 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做的时候先引气,酸麻胀痛感后做补泻,病人鼻吸口吐,补气:想、比如下针到足三里,鼻吸时提针,提到皮层,不能让气跑了,吐气,针不动,等气吐完了,迅速把针扎到底下,这样不会动到气,在做第二次鼻子吸气,最好是病人边吸气医生边提针到顶端,这样气非常饱满,紧按慢提,吸气是提,按是吐气,在吸气和吐气的一秒种迅速把针按下去。鼻子吐气,口吸气是泻法,紧提慢按,吐气的时候快速把针压下去,吸气的时候慢慢提起来。泻的手法起针后不按。 子午捣臼 鼓胀(肚子积水),九入六出退水用的,在阴陵泉穴位一寸的距离九次近,六次出,补泻同时出现在一个穴道,是为了把三焦的气引动,去积水效果特别好。 十二经络的病治疗方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不留针), 下针八法: 揣:如果病在气分,就是在很表面,下针不希望伤到血,如果病在荣上面就是病在血,下针时不希望伤到气。如果想针下去不伤到气,下针的时候用指甲戳一戳,扎到血管旁边,针下的深一些,这个是治血,不伤气。卫病针很浅,荣病比较深。 搓:左右捻转法就是搓。 弹:弹是补,用手弹针,弹着气就来了。 摇:摇针头,不是摇针柄。摇是泻。 五腧穴治疗法: 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 井荣冬天下针,末梢,春夏在俞经合下针,冬天主要在荣穴下针。 主客治疗:主是病变经,客是表里经,主经取原穴,客经取络穴。 肺是主,大肠是客,大肠经的络穴辅助,比如喉咙痛,手掌发热,痰多,都可以下肺经的原穴太渊穴,在下表里经大肠经的络穴。 |
|
519楼#
发布于:2015-12-28 18:1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教官-孝感-郑其赛3班保发容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9日《针灸大成》61课学习心得 一、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五俞穴治疗,井荣俞经合,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五俞穴无论阴经和阳经都有井荣俞给合。如心下满,乳房痛、硬块在胸口旁,就下井穴。临床上井荣大部分冬季下针,高烧头昏是太阳症下针荣穴通里。当经病变辨经治疗。如乳癌、硬块、化脓溃疡,取胃经内庭。感冒关节痛,在后项痛,是膀胱经所在,就下膀胱经和胆经俞穴。关节肿、风湿性关节炎指关节痛、痛风,在
肺经上下肺经俞穴平补平泻。咳喘寒热用合穴。逆气而泻也用合穴。主客治疗也叫原络治疗,是治疗法则,在主经上取原穴,客时取络穴,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用俞穴代替。如足太阴脾经取太白穴,手太阴肺经取太渊。灵活取穴主客表里即可。 二、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俞募治疗法是主客治法,专治内科病,都在背上胸前和背后,如肺气肿、气喘扎俞穴,中府斜透云门,胃痛扎中脘、胃俞。会郄治疗法,内脏痛、便血、痔疮、肠炎,扎大肠郄穴温溜、中脘。肺部所有疾病,扎腑会章门、肺经郄穴孔最。 三、九针使用时机。眼红肿、角膜炎,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耳尘放血,用镵针放血。圆针用来措摩分肉用,如肌内中间、筋骨中间。鍉针是透针用, 如养老透间使、太阳透率谷、阳陵透阴陵、绝骨透三阴交。蜂针就是三棱针放血,四肢末梢放血。铍针用来治疗脓疱。圆利针用来治疗酸痛及痛。毫针治内科病。长针7寸用来透,治疗半身麻痹,是专治脊椎骨用。火针用来治痞。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按照节气开穴治疗。 四、梅花针治皮肤麻痹症。如皮肤癣,委中放血,扎合谷、曲池、三阴交、血海、筑宾。麻痹就是手脚无感觉,放血。 五、头部与脑瘤治症。扎百会、涌泉。偏头痛扎对侧合谷、太阳透率谷。耳朵后痛,扎三焦经天井、中渚。印堂边痛扎中脘很好。眉棱骨痛扎奇穴在对侧阴陵泉下一寸肾关穴。后脑痛扎天应穴,初痛扎束骨穴,久痛扎委中。 |
|
520楼#
发布于:2015-12-28 19:5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江陈敏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一、五脏交经法:在本穴上用青龙摆尾的手法。 二、通关交经:断骨,手法用赤凤迎源。 三、呼吸补泻法 1.补法:先引气,鼻子吸气时将针提至皮层,当病人吐气至尽时,进针,手法,紧按慢提。最饱满的气是病人把气吸尽时,针刚好提至皮层。 2.泻法:先引气,鼻子吐气时,针慢慢进去,口吸气时,针快速提至皮层。手法,慢按紧提。 四、子午捣臼法:专至水胀(膨)。在同一个穴位,快进慢出9次,再慢入快出6次,称为九入六出提插法。针三皇,只在阴陵泉上做九入六出,其他穴位平补平泻。 五、下针八法:揣法,先用指甲掐掐揉揉后再下针。抓和揣一样。遇动脉,指甲切开,下在脉的旁边,针头会点。弹法,弹动针体,为补。摇法,摇动针头,为泻。这是最浅的补泻手法。橪针,平补平泻。 六、五输穴治疗法。 1.井荣一般冬天下针。俞经合一般春夏秋下针。 2.井治心下满,荣治身热,俞治体重关节,经治喘咳寒热,合治逆气而泻。 七、主客治疗法又名原络治疗法。主是病变经,阳经取原穴,阴经取其俞。客为病变经之表或里,取其络穴。 |
|
521楼#
发布于:2015-12-28 20: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 莫维春 2015年12月28日 针灸大成 第58课学习心得 1治眼证及睛中法 一种是红肿,这个赤红肿痛,代表里面是湿热的,我们怎么治,最常用的手法,在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这个四个地方点刺放血,这个用三棱针,挤一两滴血。不要拿梅花针,这就太过了,眉毛前面有一个洞,扎攒竹尽量扎在眉毛里面,因为看不到。 生翳膜,病人有白内障 ,针灸上怎么治,第一个处理是用近取穴,睛明,胆经的阳白,眉毛上一寸,手脚上面的三间、养老穴、光明,这些都可以治翳,去它的翳。这个睛中治法,也是师傅传,这是眼睛,鼻子在这边,我们过去拿三棱针,先用布把眼睛盖住,用冷水淋它,让血液循环差一点。二十分钟以后,我们从旁边,先用三棱针或放血针,刺个洞,刺下去以后呢,把针拿出来,很浅,穿过角膜,用细针、毫针,从这进去可以碰到一个胫骨,一个光片一样,这个片呢,侧面看这个样子,这个片在这个中间,那你针从旁边下进去以后,下到前面,慢慢刮除,瞳孔上面,就可以清除,清除出来,过去有种特别的针,针头很小但翘起来一点。 用这下针的方法,因为并没有发炎嘛。简单就是这样子,你如果要加强眼睛的效果,当然可以,肝开窍在眼,内科治症,要让眼睛更好,扎肝俞,肝的募穴期门,眼科的大穴。那肝经的合穴,肝的俞穴,通通可以下,像太冲,虚实都可治,从这方向去想就不会错,因为肝窍开在眼睛。 2 治鼻病:鼻息肉 鼻炎 打喷嚏,也是因息肉 长在里面。 治疗息肉就是一个方法,针迎香,我会demo示范。针迎香时,迎香要透针内迎香,透到内迎香。扎到迎香穴,没有用透针病人就没有感觉。这是近取穴迎香。 我们在扎鼻子时,先扎合谷可消炎止痛,头顶上的两个穴道,头在这,前额头,耳朵在后面,鼻子这样子,鼻子在这边,那从正中间画条线(督脉),耳尖画条线往后五分,这个穴道叫百会,我们从百会外开一寸半,然后往前一寸,这个穴道是膀胱经的通天穴,找到这有个骨缝,这个叫通天,左右各一个。这个通天,顾名思义,扎这个穴道后鼻子就通天啦。通天穴是很有名的鼻科大穴。 是灸上星,用米粒灸。用凡士林涂涂,小小的艾放上去,香一点,烧上星的时候,会感到一阵麻。在麻的同时,鼻子开始开通了,鼻窦炎 时干燥效果最好,不管是化脓、浓涕,灸上星很有效。鼻塞、喷嚏通通可以用。这些是我们鼻科的大穴。 扎胆经的风池也很好,扎风池的时候,在对侧的颧髎下针,针下对的时候,一下去,鼻子就开了。下针是要在对侧,效果很好。 鼻子的问题要从肺上治,肺主皮毛,开始的时候,初症,风池是风进入的地方,那扎背后的肺俞,正面肺的募穴中府,俞募治疗,任何脸上的问题,面口合谷收,脸上的东西,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的问题,都可以在合谷穴治疗,因为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气穴,脸的正面是阳明,后脑是太阳,两侧是少阳。 3 治耳症:耳鸣 化脓肾脏在管耳朵,所以任何耳朵的问题,要想到肾脏,这是第一个基本的观念。第二个观念呢,有三个穴道,最上面这个就耳门,中间就听宫,第三个是听会穴。 这三个穴道,有三条不同经络在管,胆经、三焦经、小肠经在管。遇到耳鸣 、耳聋、耳朵有痛,我碰过小孩子,当飞机降落下来时,耳朵就痛,一直没好。我们在辨证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是久鸣是虚,我们就补肾,我们可以针肾俞、志室,正面就下京门,肾经的募穴京门穴,然后呢,脏会章门。 经络上面,复溜穴是非常好用的穴道,这复溜穴要是下的好,针下去以后,采斜刺及迎随法,对身体方向刺,上次有demo过,现在是补,用青龙摆尾,若摇不过瘾,弹一弹针,动它的气,你弹一弹针时,你觉得并没有什么,但病人很痛,因为你在导引,速度很快。 耳朵旁边呢,这三个穴道,采轮刺法,今天扎这个,下次扎另一个。要换着扎,待会有机会,demo给你们看,如何针耳门、听宫、听会。 实症的时候,要扎肾经,刚开始发作时,我们下然谷及外关穴,我们有一个穴道叫支沟,三焦经的支沟穴,我们称飞虎。非常好用,待会我们用到。因为很好用,前面跟诸位讲过,脏和腑中间阴阳相平衡,有表里的关系存在,是因为有一个三焦经。 三焦经是行阳的,阳是什么,所看到的皮肤、肌肉都是阴,但看不到里面的力量多少,力量就是阳。支沟穴是三焦经很大的穴道,支沟穴又称飞虎穴,我们有飞虎针,专下支沟,大便也通了,胃口也变好吧。那你不能百病都下支沟,也不可以这样用的。4面部中风与起因那治疗两边的时候,两边一起下。我们针健侧,扎健侧以后呢,可以再扎患侧,先健侧,后患侧,那我们这个扎健侧一定扎对侧的合谷,要扎对侧的合谷穴,健侧下针的时候,最常用的是地仓透颊车。 地仓透颊车、地仓穴在嘴角边。平时下地仓,如果是一般的中风,不是脸部中风瘫痪,吃饭的时候,嘴角流涎,那怎么让它封口,我们针是这样下的,针扎到地仓里面穿过去。穿进去后拉出来,第二天,会消很多,可以收起来,大概针二三次,不会流涎,效果很好。这是中风,半身瘫痪的流涎。 面部中风,光针地仓没有用,一定要地仓透颊车。下针提到皮肤,对颊车的地方,用三寸针,一针透过去。 地仓穴有两个,小偷没有地仓,小偷不会买房子,你会去买房子代表你不是小偷。所以说,他没有地仓。那地仓透颊车穴,透过去,左右捻捻针,平补平泻即可。另一边用透针,可以再针太阳经,瞳子髎,这扎完二十分钟。病在左边要扎右边,早上中风,扎健侧完了,再扎患侧,等脸正了以后,还要结尾,要针人中、承浆,这样有固定作用,不要还是歪的,就把它固定住了,要等他慢慢变回来,再去固定它。那个汗正在流,毛孔收起来,里面还是热的啊,毛孔堵住了,一停在中间,一开始就是痒,其实并没有皮肤病,不要用梅花针扎,回家泡个热水澡。记得流汗就要透发,要流汗,就要让他透发。 5治舌症与扁桃腺炎舌头伸出来上面有几种治症,久咳的时候,可以放一片生姜,最好是大蒜,隔姜灸,对咳嗽很好。我们有一种舌头病变叫木舌症 ,大舌头,舌头没办法翻,讲话没办法很标准,这个时候,要让他讲话,要把舌头翻起来,一翻起来,中间一条线,旁很多青筋在后面,这两个穴叫金津,玉液。你把放血针拿起来,一二三、一二三点刺让它出血,一出血,舌头就软了,这舌头中风,舌强不语,在天应放血,这属于经外奇穴,金津和玉液,不要留二十分钟,也不灸,针灸都不好。我们治疗舌头,一般这样子。 针刺手法里面,赤凤迎随就是一种泻法,白虎摇头也是泻法,穴道选对了,可以做泻的方式。病人金津玉液当然可以放血,因为他的舌头下方,旧血放掉,新血就会过来,所有的癌症。临床上看,都好像是一个瘀血,几乎都是血症,治疗癌症,活血化瘀是基本原则。这个扁桃腺肿 ,采天应放血,上次介绍过了,第二个呢,下针取穴,列缺,照海。近取穴扎天突,这个效果快到什么程度,就算没有天应放血,光是列缺照海,针下去,喉咙就不痛了。不用说等个二十分钟,针下去,喉咙痛就好了。针灸就是那么神奇,扎在手脚上,喉咙痛没有了。扎对穴道,效果很好,喉咙肿得像荔枝,很硬,先放血,再下针列缺、照海、天突。扎几次也就好了。如果吃抗生素,越吃会越严重,又不会好,到后来,西医把扁桃腺拿掉了,其实扁桃腺是人体的防卫系统,因为有扁桃腺,所以烧不上去。一拿掉了,烧上去了,小孩子一发高烧就会昏,所以原装的最好,不要拿掉。 6 甲状腺治症甲状腺在过去,我们有个名称叫瘿瘤 ,它的症状包括,心悸,潮热,手抖,没事会冒冷汗,眼睛会凸出来。过去发生在内地很多,因为离海很远,叫大脖子,夏天的时候,要翻起来,有很多汗。在云贵高原那一带,处方很多又很好,病人可以多吃海带海藻。最好的远取穴是少海穴。近取穴用人迎、照海、列缺、天突,这些都是很好的穴道。这是一般我们治甲状腺大脖子用的穴道。至于项强是说脖子强硬,你如果没有项强,就不知道项强的痛苦和难过,让你坐立难安。远取穴用后溪、申脉,如果后溪申脉没好,再用近取,近取穴用膀胱经的天柱穴、大杼穴,这两个穴道是治疗项强的天应穴,胆经的风池穴,督脉的风府穴,都是近取穴。也可以用火罐,让它松开来,针、灸都可以,当然后溪不好灸,申脉可以灸。他一定会好,不会不好。 |
|
522楼#
发布于:2015-12-28 20:4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邓小兰申请签到
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五脏交经手法青龙摆尾(本穴治疗) 加强补泻的力量,针对内脏腹部痞块、硬块、积块。 五脏交经 通关交经,关节本身受伤要通气,针对称的健侧。 膈角交经 不让病情再恶化。关节交经与通关交经差不多。 呼吸补泻法 先引气 即针感到了,才开始做补泻(适于肉多处穴位)。补法为鼻吸气口吐气 鼻开始吸气即缓慢均匀上提针头,吸气结束针头刚好提到皮下天部;口吐气至气尽快要鼻吸气时,快速将针头下插至地部。此为紧按慢提法。做3下气饱满了出针。取针后按压针孔。泻法是鼻吐气口吸气 鼻子吐气的时候把针压下去,让他把整个的气通通吐出来,然后在他吸气的时候将针慢慢提起来,不要让气回流到这边。此为紧提慢按法。取针后不按针孔。 子午捣臼法~治疗鼓胀,鼓涨肚子里都是积水。九入六出插提法是专门退水的。地机和三阴交因为没有穴性只是平补平泻。一般用在大穴上阴陵泉,阴陵泉进针的时候,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九次补做完后再做六次的泻。补泻出现在同一个穴道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通时才会累积(水泻出来的力量就很大,速度很快)。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同时补泻在哪边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阴和阳能够平衡是常态。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 没办法分虚实的时候就取经穴。 下针八法 荣卫的观念,荣痛比较深,卫病比较浅。如果病在气就是在表面上。如果病在荣上面,病就是血。 1揣:用指甲戳一戳它,针下去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 2爪: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去,扎到动脉的后方。有时候用指头把脉轻轻的切开,针下去后再把脉放下来,这个动脉会跟针贴到,你会看到针点头。 3搓:左右捻,就是弹和摇。一个穴道同时治两种病就用弹和摇的手法。弹就是补,摇就是泻。 引到气后提一点,让气有个地方呆着,这时候你弹一弹来补,摇一摇(摇动针头)就是泻。 井荥俞经合的穴性是:‘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五俞穴也要根据当经的病变,而不是任何的经络都可以下。 主客治疗也称为原络治疗。主呢,就是病变经。客呢,就是表或者是里经。我们在主经上取它原穴,客的时候取络穴。 所有的阳经由三焦脉络在管,阳经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就去阴经的俞穴来代替。 没有特殊的补泻,就是捻针,左右转引到气即可。 |
|
523楼#
发布于:2015-12-28 23: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周永燕申请签到,2015年12月28日《针灸大成》第60课心得
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 五脏交经的手法→青龙摆尾。 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胆经属木,胆经的本穴临泣也属木。在五脏交经上,如果要去木生火,要去强心脏,胆是心脏的母亲,也是小肠的母亲,那针在临泣上,如果是平补平泻,它对带脉很好,对治经络的虚实症也很好。针下去不用补 泻,引到气后即可,因为临泣是木,可以泻膀胱的实症,也可以补小肠经的虚证。像小肠经痛很久,针临泣也可以补。 如果要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把这个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就要在本穴上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用到五脏交经法。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 使用时机:针对痞块、硬块、积块在腹部时。如子宫里肿瘤,就用五脏交经,针下在三阴交,痛就会去掉。比如说月经痛,你下三阴交、血海,痛就当场去掉。若子宫内有肿瘤,就需要在穴位上用五脏交经法,增强它的力量,然后让他把痞块去掉。 通关交经:是用赤凤摇头。通关就是把不通或者断裂的连接起来。像骨头断裂,或是中间少了一截,或曾经去接过骨,或关节有脱臼。 这时下针的手法用通关交经。通关交经是在做关节周围的时候用到。如:扎针扎膝关,治膝盖关节,手肘受伤扎曲池。若关节本身有受伤,要让它气通过去,就用对侧治疗法。如果下针还没好,就要加强它的力量,就会用通关交经。 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 膈角交经:膈角:是指当病发生后,第一步先去截住不让病情再恶化,然后再去慢慢治疗。如心脏有病时(有常年的心口痛,心脏肥大等)。在治心脏病时,一开始先去治金,先让它生金,等金强起来,病就停止了,就不会再恶化。这个时候你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这就叫膈角。那补泻的手法,就是看你须要做补还是做泻。看它相克还是相生用的。针刺的目的,就是不要让病情再恶化。 呼吸补泻法 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的俞穴,如正面,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心俞都可以做。做的时候,任何的补泻,就是先引气。气到了以后才开始做补泻,才有用。 引导气后,补法:让病人鼻吸,口吐,用紧按慢提。鼻子吸气,口吐气。用鼻子吸气,一边吸,一边把针提到皮层。再要病人用嘴吐气,吐气的时候,针不动,一直等到气吐完的时候,很快的把针刺下去。最好的速度是,正好病人吸完气,针刚好提到顶端,让气到最饱满。 泻法:口吸气,鼻吐气,用紧提慢按。鼻子吐气时把针慢慢刺进去,口吸气时再把针提起来到皮层。做泻实针拔出来以后,针孔不要去按它。 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子午补泻,子午捣臼。补: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泻:很快的提起来,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 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在治疗鼓胀时,鼓胀的人肚子都是积水。用子午捣臼法。例如:治疗水病针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下在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时,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用在大穴上面,什么叫大穴,比如治水病,水道、水分、阴陵泉、地机、三阴交。阴陵泉是最大的(因为阴陵泉是山林里面的地下水)。在阴陵泉上、地机上、三阴交上做都可以。一般时在阴陵泉上做。尤其是遇到水病的时候,在地机跟三阴交,只是平补平泻,因为没有什么穴性,就只是平补平泻。但在阴陵泉上时要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就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补。那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泻。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在同一个穴道上补泻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三焦的气不通时,水会累积。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全身的水要把它散掉的时候,要把三焦的气点起来。三焦是行阳,全身的阳气就是在三焦网络里面,散布到全身里面去。所以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同时补泻在一个穴位上,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 水泻出来的力量就很大。若不用这个手法,直接下针水道、地机、阴陵泉、三阴交也绝对有效。只是这个手法速度很快,几乎下完针就跑厕所。 十二经络的病,很重要,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就留针。如果看到凹陷的病,肿瘤凹陷下去,就用灸。当没有办法区分它的虚实时,这时就取它的经穴。举例来说,膀胱经虚则补其阳,阳所出为井。那不虚不实的时候,就扎它的经穴。就下昆仑,就是这样的意思。 下针八法:卫病比较浅,荣痛比较深,荣→穴;卫→气。气在表面。若病在血下针时就不要伤到气,若病在气,下针就不要伤到血。所以下针有8种方法: 揣:揣就是用指甲戳一戳穴位。如果要针下去不伤到气,先用指甲戳一戳,针下去时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如:伤寒,病人发汗,头痛恶寒发高烧,或是皮肤病,病在表,下针就下在气分,就在肌肉和皮肤中间,很浅,这就是不伤血。扎针时,都用手揉揉,用指甲按按它,然后针就下进去了。 爪:爪跟揣是一样的。都是用指甲切开然后下针,如要扎在动脉旁边,如扎太渊、经渠、 列缺的时候,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进去,扎在动脉的后方。会看到针在跳,这就 是点头针。 搓:就是左右捻转。 弹、摇:弹为补,摇为泻。针下去以后有一种轻补,很轻微的补,不需要很重的补。可以找它的穴道,用子母补泻或是本穴来做。有一种弹针,举例:不想扎太多,针扎在足三里,如胃痛,足三里就解决了。下了本穴胃就不痛了,可是那病人又有牙齿痛,牙齿痛已两三天了,而又懒得去下子穴,那就直接在足三里这个穴道,同时去胃痛,也同时去牙痛。这时就会有这个弹和摇的手法。弹就是补,摇就是泻。所谓弹,就是用手指头弹那个针,针还在那边弹,这样气就来了,这是弹针法。摇针是摇动针头不是摇动针柄,想办法去摇动针头。摇一摇,这是摇针头。 如先下足三里,引到气以后往上提一点,然后开始做弹来补。摇一摇就是泻,这是最浅的补泻手法。(弹跟摇都是退一豆许,并非跟提豆许、容豆许,在补泻有分“提”跟“容”。) 循和捻:就是迎随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