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楼#
发布于:2015-11-21 20: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孙煜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孙煜第22课学习分享,申请签到
一、解溪穴与冲阳穴 解溪是足阳明胃经的母穴,母穴的意义是虚症治此。虚症在阳明经上面,扎对侧的解溪。顺着这经络下针。冲阳,在解溪穴下二寸,或者在解溪穴下二寸地方摸,摸到动脉,动脉下就是冲阳,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三阳有手三阳足三阳,阳经上才有原穴,阴经上没有原穴。因为它是 原穴,原穴补泻都可以做,实症、虚症通通可以治。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冲阳下针用32号针,虚实都可治。 二、陷谷、内庭与厉兑穴 从内庭上二寸是陷谷。一直到脚趾甲旁边的地方就是厉兑。陷谷是我们足阳明胃经的俞穴所在,如果按照时辰发病,足阳明胃经是上午七点到九点,这是胃经气血流注的时间。案例:如患者头痛是在每天早上七点开始到九点就不痛了,就可以不管他在那个经络,只要是按时间,按时辰发的病,都可以下这个胃经的俞穴。患者在七点到九点发脾气,下针陷谷穴。起床脸肿最主要的原因是晚上喝水太多,水气排不掉。胃经走在脸上面,所以会在脸肿,我们在陷谷穴下针。内庭——这个穴道在两个指头后面,内庭穴是胃经的荣穴,主水。厉兑穴是井穴,属金。足阳明胃经是阳土,土生金,厉兑本身是子穴,但子穴的时候正好是井穴。所以有个法则,叫做“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如遇到井穴是子穴,没有办法在井穴上补泻就改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我们就补用合穴。井穴一定是在四肢末梢。内庭穴变成足阳明胃经的母穴。下内庭的时候一定是逆气下针。逆着经气是泻。下内庭,用迎随法,迎是泻,随是补。然后再逆转,迎它又用逆转法补泻,最后再往前推一点,这是很强的补泻。 阳明经,头维下关颊车承泣四白巨髎到大迎,一直络在下牙的地方。下牙痛下阳明经,上牙痛扎大肠经。所以牙痛合谷出现的时候,一定是上牙。采对侧治疗,门牙痛两边一起下。若里面化脓发炎就下梁丘。下牙痛扎内庭,全部都痛,内庭合谷两个都扎。近取穴也可以扎,像颊车、下关等。厉兑是胃经的井穴,有一句话叫“井主心下满”,心下是指心脏的下方,巨阙这个地方,看起来不是心脏,实际上是心脏病。如心口的闷痛,因为胃经经过胸口下来。病人有心口痛,胃经的下方直接络到肝经,中间经过肾经。治疗心脏动脉血管阻塞,最常用的穴道就是厉兑,针一下去,病人会感到好像有扫把在洗刷心脏,这是非常好用的穴道。 1、尸厥放血 《针灸大成》所有井穴都在治尸厥,尸厥就是昏迷。所有的井穴本来就是用在急救上面。十宣放血的理论就是井穴在旁边之故。在急救时,不要一个一个的扎井穴,要全部一次放。井穴本身就是它的子穴、经穴。所以厉兑治心脏病效果很好,效果非常好,会出乎意料。井穴与荣穴都是胃经实症,像牙痛、乳房硬块。如妇人不打算喂奶了。现在乳房胀起来。胀起来下时,下子穴也可以让它退掉,陷谷也很好用,陷谷是俞穴,无所谓补泻,都可以用。想陷下去,上巨虚也可以用。 2、针灸之导引针法 有很多穴道是以山做名称,很多穴道是以陵做名称,像承山、阳陵、阴陵,人中又叫水沟,很多穴道的名称就是在告诉你导引。一路把它导引到河里。所以,像水沟,就是急救的大穴, 三、足太阴脾经 1、谏议之官:脾脏 中医的脾脏,把它跟胰脏合并在一起。脾脏跟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中医认为荣是血,卫就是气。所以脾脏有非常多 的血,胃有非常多的气在里面。气和血是平衡的状态。脾脏主四肢,四肢的问题通通是脾脏在管。筋没有力时懒的去握拳。会握不起来,所以肝主筋,不能握拳是肝脏有问题。走路脚抽筋,是肝的问题。肌肉在萎缩是脾脏。小孩子胃口不开用麦芽糖。土很重要,因为土生万物,方向对,土生万物是有益的,方向错,生出来就是万弊。 (1)中风预兆 中风预兆,第一个是手前面三个指头麻。这个麻一旦的出现,大概六个月以内会中风。 |
|
511楼#
发布于:2015-11-21 21:0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聂君芝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23课学习心得
冲阳:解溪穴下大约2寸,足动脉搏动处为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下针时拨开冲阳脉即可下针,虚实都可以用,冲阳脉在胃气就在。
内庭:在足背,第二,三趾间,赤白肉际处,此穴为荣穴,属性属水,当上牙痛时属手阳明大肠经,在对侧合谷穴下针。当下牙痛属足阳明胃经,可在对侧内庭穴下针,有化脓感染时加梁丘穴。 陷谷:内庭穴上两寸处为陷谷,此穴为俞穴。不管什么病,只要是按照时辰发病的,都可以选用俞穴。 厉兑:在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此穴为井穴,属性属金,为胃经子穴(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也就是说井穴为子穴时就在荣穴上做泻法,井穴为母穴时,就在合穴上做补法。井主心下满,可用于胸口的闷痛,厉兑,内庭穴还可用于退乳汁,外加上巨虚。 尸厥放穴:“尸厥”又称昏迷,可以在十宣放血,因为大部分的井穴都在十宣上。 针灸之导引针法:黄帝内经云“善针者,善导引也” 足太阴脾经 中医的脾包括西医的脾胰,脾和胃为表里,脾脏在里属藏,胃在表属腑,脾为楝议之官,在液为涎,天然甘味入脾经,脾主四肢,主肌肉,所有肌肉上的病都可从脾经治疗,肝主筋,当手不能握拳时,可从肝经上治疗,脾五行属土,土生万物。 中风预兆:(1)当手前三指麻木时,大概病人六个月内易出现中风。 (2)当麻木出现在足阳明胃经上时,两周内可能会出现中风,这时灸足三里,灸到不麻为止。 |
|
512楼#
发布于:2015-11-21 21:0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赵菲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0日《针灸大成》第22课学习心得 (接上次课) 头痛取对侧解溪穴,一般胃经虚证多在此处治疗。 31.冲阳穴-原穴 解溪下两寸处,动脉搏动下方处。 原穴可用于补泻都可。针刺此穴,摸到冲阳脉,拨开动脉进针。 冲阳脉在,胃气在。可以用冲阳脉搏动的大小来判断胃气的强弱。 32.内庭穴-荥穴 二脚趾与三脚趾之间的肉际处。 一般逆经脉针刺,多用泻法。不用直刺,多斜刺。泻法有三种,逆着经脉刺入,后逆时针快速捻转,慢慢退回,最后捻转完后往里面再刺一分。 牙痛的治疗:上牙痛-大肠经-合谷穴 下牙痛-胃经-内庭穴 全部都痛-内庭穴、合谷穴 牙龈发炎疼痛-梁丘穴 33.陷谷穴-俞穴 内庭穴上两寸。 时辰发病(胃经:7-9点)多用陷谷穴。 晚上喝水多,早上起来脸浮肿,一般针刺此穴。 34.厉兑穴-井穴 足二趾末端。 治疗心脏病,尤其是心脏动脉血管堵塞,针刺此穴效果好。 井穴治疗尸厥(昏迷)效果好。急救时一般用井穴少,多十宣放血。 补充:导引:“善针者,善导引也。”好的针灸医生,都是会导引术的。简单的导引术,根据穴位名称中有“山、陵、沟、谷”的穴位进行疏导。例如:水沟穴,帮助我们将头上的气血导引到水沟里。 足太阴脾经
一、概述 中医的脾脏和胰脏是连在一起的。 脾与胃互为表里。胃-表-主消化;脾-里-收藏。 呼吸时,脾胃一大一小变化,密切联系。脾胃时时刻刻在互动。 脾脏主四肢肌肉。肌肉萎缩是脾脏的问题。筋无力,则握拳没有力气。 脾味道是甜的,甘味。五行属土。天然的甜味入脾脏,加工的糖在口中是甜的,到胃里是酸的。小孩子没有胃口,用吃麦芽糖。 “土生万物”土很重要。 |
|
513楼#
发布于:2015-11-21 21:1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6班 林晶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课心得。 【足阳明胃经】 胃经穴位(接昨天) 30)解溪穴(胃经的母穴) 定位:足与小腿横纹处(系鞋带处),摸到两条大筋,大筋中间就是解溪。 解溪是胃经的母穴:阳经是金水木火土,对应穴道井荣俞经合,足阳明胃经本身是土经,溪穴是胃经的经穴,属性是火。火生土,火是妈妈,土就是儿子,所以解溪是足阳明胃经的母穴,母穴的意义是虚症治此。所谓的虚症,胃经上的头痛,已痛好几年了,哪侧痛就扎对侧的解溪。 功用:主治胃经虚症。 31)冲阳(胃经的原穴) 定位:在解溪穴下二寸。摸到动脉,动脉下面就是冲阳。 用法:摸到冲阳脉时,把脉拨开,再下针,用32号针。 功用:原穴补泻都可以做,实症、虚症通通可以治。 注意: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如病人是哑巴,问他饿不饿,他不会讲,摸冲阳脉就知道答案了。 补充知识.胃经资料里提到的发狂奔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症状,都是因为肠胃的病,大便不通,燥气上冲,让人头昏,所以会跑到很高的地方,很燥热就开始脱衣服而走。伤寒里提到燥矢是可以消导下来的。 32)陷谷(胃经的俞穴) 定位:陷谷从内庭穴开始找。足第二趾和第三趾交接缝上五分处,可以摸到两个脚趾骨,但不要在骨头上下针,要在骨头后下针,这个穴道称内庭。 从内庭上二寸是陷谷。 补充知识1.足阳明胃经流注时间是上午七点到九点。如果病人来告诉你,他头痛在每天早上七点开始到九点就不痛了,治疗时不用管他在那个经络,只要在上午7-9点这个时辰发生的疾病,都可下胃经的俞穴(陷谷)。 举一反三,只要是定时发生的疾病都可用对应经络的俞穴治疗。 补充知识2.再如每天早上脸肿,起床脸肿最主要的原因是晚上喝水太多,水气排不掉,而胃经走在脸上面,所以会脸肿 ,我们在陷谷穴下针。 33)内庭(胃经的荣穴) 定位:足第二趾和第三趾交接缝,上五分处,可以摸到两个脚趾骨,但不要在骨头上下针,要在骨头后下针,这个穴道称内庭。 补充知识1.足阳明胃经是阳土,土生金,厉兑本身是子穴,但它正好也是井穴,用针做泻,病人痛苦,有个法则,叫“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恰好井穴又是子穴,没办法在井穴上补泻就改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就改用合穴补泻(井穴一定是在四肢末梢)。胃经子穴就变成了内庭穴,逆着胃经气血流注方向下针是泻(迎随法:迎是泻,随是补);然后快速逆转慢回;最后再往前推一点,绿豆大小,这三种手法一次做完是很强的补泻。 补充知识2.阳明经从头下行时络在下牙处,所以下牙痛扎阳明经,上牙痛扎大肠经。一般采用对侧治疗;门牙痛两边一起下,再加上龈交穴效果更好;若里面化脓发炎就下梁丘;下牙痛扎内庭;全部都痛,内庭合谷两个都扎;近取穴也可以扎,如颊车、下关等。 34)厉兑(胃经的井穴,也是子穴) 定位:第二脚趾指甲旁边(身体外侧端)就是厉兑。 功用:中医有一句话叫“井主心下满”,心下是指心脏的下方,如巨阙这个地方,看起来不是心脏,实际上是心脏病,如心口的闷痛。心下满时会感觉胀、满、闷,血一放出来,胀满马上就没了,病人就会醒过来。治疗心脏动脉血管阻塞 ,最常用的穴道就是厉兑,一针下去,病人如扫把洗刷心脏的感觉。井穴本身就是它的子穴、金穴,所以厉兑治心脏病效果很好。 补充知识1.尸厥放血:尸厥就是昏迷,《针灸大成》所有井穴都治尸厥,如十宣放血,十宣放血的理论就是井穴在旁边之故。 补充知识2.井穴与荣穴都治疗胃经实症,如牙痛、乳房硬块。假设妇人不打算喂奶了,乳房胀了起来,下子穴可以让它退掉,陷谷也可以(陷谷是俞穴,无所谓补泻),上巨虚也可以。 补充知识3.针灸之导引针法:《黄帝内经》里提到善针者(最好的针灸家),就是会用导引。初步的导引手法:高山、丘陵、山沟、深谷,水一路导下去,以“山、陵、沟、谷”作为穴道的名称是在告诉你导引,一路把它导引到河里,如承山、阳陵、阴陵、水沟、陷谷、阳谷、支沟等。比如水沟,是急救大穴,病人阳亢,气血一上来昏迷时,水沟一下去,就会把它导到深谷。所以所有穴道的名称其实都有它的意义。 【足太阴脾经】 1.脾脏的功能 1)脾与胃相表里 中医的脾脏跟胰脏(甜肉)合并在一起。 脾脏和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所以看得到胃,看不到脾脏。胃是腑,腑的定义是宣泄、消化,所以腑会有开口,有进有出;脏像收藏的藏,藏的意思;脾与胃相表里,关系就是这样。中医认为营是血,卫就是气,所以脾脏有非常多的血,胃有非常多的气,气和血是平衡的状态。人在呼吸时候,横膈膜会上下是因气在推动,除了推动肝脏外,也在推动脾脏。脾被推动,胃就受挤压,脾一充血,胃就被压小,一下你大我小,一下你小我大,而呈现出互动的关系。 西医没只看得到胃蠕动消化食物,没有看到脾跟胃的互动。 2)脾在液为涎 小肠的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在上面走,小肠在烧时,小肠的津液和大肠的津液,都会往上入肺,肺的津液从口出来时,就是唾液、口水,而脾脏和胃里流出的是涎。这两不一样,比如中风病人的口水,是涎,但涎不会酸,因为是来自脾脏,应是甜味的;而胃液是酸的。 3)脾主肌肉 脾脏主四肢,四肢的问题通通属脾脏管。《黄帝内经》说脾脏是“谏议之官”,也就是要建言。脾主肌肉,意思是肌肉属脾脏在管。肌肉没力,关节没力时,关节整个感觉很酸软;筋没有力时懒得去握拳,会握不起来,而肝主筋,所以不能握拳是肝脏有问题。同理,脚抽筋是肝的问题,肌肉萎缩是脾脏的问题。 4)甜入脾 脾味道是甜的,甘味五行里属土。我们吃到人工糖是甜的,但吃下去是酸味,长期下去胃就受损了。木是克土的,嘴巴是甜,下去是酸的,表里就不一致。天然的甜,通通入脾胃,如麦芽糖、蔗糖,保养脾脏用甘糖。小孩子胃口不开用麦芽糖。培土很重要,因为土生万物,方向对,土生万物是有益的。 补充知识.中风预兆:中风是有预兆的,第一个是手前面三个指头麻(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麻一旦出现,大约六个月以内会中风。第二,如果麻出现在足阳明胃经上面,如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麻的时候,可能两个星期内会中风。这时马上灸足三里,灸的时候要灸到不麻为止,起了疤都没关系,起了水泡就把水泡刺掉,灸九壮、十一壮、十五壮都可以,灸完第二天继续灸,在灸的期间就通了。 |
|
514楼#
发布于:2015-11-21 21:3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张一萍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课心得 15、解溪穴与冲阳穴 脚上有两条大筋。在大筋的中间就是解溪。 解溪是胃经的母穴。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又是本穴。 在解溪穴下二寸的动脉是冲阳穴,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原穴补泻都可以做,实症、虚症通通可以治。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 16、陷谷、内庭与厉兑穴 足第二趾跟第三趾交缝上五分的地方,可以摸到两个脚趾骨就是内庭。这个穴道在两个指头后面,内庭穴是胃经的荣穴,主水。下内庭的时候一定是逆气下针。逆着经气是泻。 从内庭上二寸是陷谷。一直到脚趾甲旁边的地方就是厉兑。陷谷是足阳明胃经的俞穴所在,如果按照时辰发病,足阳明胃经是上午七点到九点,这时间是胃经气血流注的时间。只要是按时间,按时辰发的病,不用管他在那个经络,都可以下陷谷。 每天早上脸肿在陷谷穴下针。 厉兑穴是井穴,属金。 有个法则,叫做“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如遇到井穴是子穴,就改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我们就补用合穴。 井穴一定是在四肢末梢。内庭穴变成足阳明胃经的母穴。 厉兑是胃经的井穴,我们有一句话叫“井主心下满”,心下是指心脏的下方,厉兑治疗心脏病,心脏动脉血管阻塞。 尸厥放血 井穴都在治尸厥,就是昏迷。所有的井穴本来就是用在急救上面,十宣放血的理论就是井穴在旁边之故。在急救时,少商、商阳等等的井穴直接把手一抓,指头尖全部一次放完。血一放出来,胀满马上就没了,病人就会醒过来。 针灸之导引针法 很多穴道的名称就是在告诉你导引。一路把它导引到河里。如水沟,就是急救的大穴,病人阳亢一上来,昏迷时,水沟针下去,就会把它导到深谷。 七、足太阴脾经 1、谏议之官:脾脏 中医的脾脏,把它跟胰脏合并在一起。脾脏跟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所以看胃气,看不到脾脏。胃是腑,腑是宣泄、消化。所以腑会有开口,有进有出;脏是藏,藏的意思。 脾胃是表里关系。中医认为荣是血,卫就是气。气和血是平衡的状态。我们在呼吸的时候,横膈膜在上下,这是因气在推动,除了推动肝脏外,也在推动脾脏,脾被推动,胃就受挤压。胃、脾一充血,胃就被压小。一下你大我小,你小我大,这两个就呈现出互动的关系。 同时大肠里面,因小肠的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在上面走,小肠在烧时,小肠的津液和大肠的津液,都会往上入肺,肺的津液再从口出来时,就是我们的唾液、口水,脾脏和胃流出的涎。简单讲,中风病人的口水,这是涎。但这个流出来的不会酸,是甜味的。而胃里面的津液是很酸的。脾脏主四肢,四肢的问题通通是脾脏在管。脾主肌肉,肌肉是脾脏在管。 走路脚抽筋,那是肝的问题。肌肉在萎缩是脾脏。脾味道是甜的,甘味。五行里面属土。 中风预兆 中风有个预兆,第一个是手前面三个指头麻。这个麻一旦的出现,大概六个月以内会中风。如果说这个麻是出现在足阳明胃经上面,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麻的时候,可能两个星期内会中风。这时候就马上灸足三里,灸的时候要灸到他不麻,灸个九壮、十一壮、十五壮,灸完第二天再灸,起了疤都没关系,在灸的中间就让它通了。 |
|
515楼#
发布于:2015-11-21 22: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刘本红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23课学习心得
15,解溪穴与冲阳穴,解溪穴在病人脚背上两条大筋的中间,解溪是胃经的母穴,用于虚症治疗。如头痛在胃经,已有好几年,就顺经络下针,扎对侧解溪。冲阳穴在解溪穴下约二寸。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原穴补泻都可以做,实验,虚症均可。冲阳穴里有个动脉,摸到冲阳脉时,先把脉拔开再下针。有冲阳脉代表胃气在。 16,陷谷、内庭与历兑穴,内庭在足第二趾跟第三趾交缝上五分的地方。从內庭上二寸是陷谷。足二指甲旁的地方是历兑。陷谷是足阳明胃经的俞穴,无论哪个经络,只要按时间,按时辰发病,都可以下这个胃经的俞穴(陷谷)。内庭,是胃经的荣穴。历兑穴是井穴,属金,足阳明胃经是阳土,土生金,历兑本身是子穴。这时子穴刚好是井穴。这时法则"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 如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而井穴又是子穴时可改用荣穴,井穴是母穴时,就改用补泻荣穴。井穴一定是在四肢末稍。历兑是胃经的井穴,"井主心下满"治疗心脏动脉血管阻塞,最常用的就是历兑穴,针下去会感到好像有扫把在洗刷心脏一样。 尸厥放血,尸厥就是昏迷,指尖放血次放完,十宣放血的理论就是井穴在指尖旁边的原故。 针灸之导引针法,善针有,会用导引。"山、陵、沟、谷"一路引导下去。有很多穴位是以山做名称,像承山、阳陵、阴凌、陷谷等。如像水沟,就是急救大穴。病人阳亢一上来,昏迷时,水沟一下去,就会把它导到深谷。 足太阴脾经 1,谏议之官员:脾脏 脾脏跟胰脏合并在一起,与胃相表里。胃是表,是腑主宣泄、消化,多气。脾为里,是脏主收藏,多血。是呈现出互动的关系。脾属土,味甘,主四肢,肌肉。 中风预兆,中风是有先兆的,1)手前三个手指头麻,大概六个月后会中风。 2)麻出现在足阳明胃经上,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的时候,可能两个星期内会中风。这时可要马上灸足三里,灸到他不麻。可以灸到九壮、十一壮、十五壮,灸完第二天再灸,在灸的中间就让它通了。 |
|
516楼#
发布于:2015-11-21 22:3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李晓静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课心得
一、解溪穴,冲阳穴 1、解溪穴——足阳明胃经的母穴,经穴——脚踝骨右边的胫骨有一个凹槽里就是解溪穴。母穴的意义:虚症在这里治疗。比如头痛几年的,在胃经上治疗,扎对侧的解溪穴。 2、冲阳穴:在解溪穴下2两寸会摸到动脉,动脉下就是冲阳穴 胃经的原穴,补泻都可以,实症、虚症都可以治,以前的针粗所以不可以下针,现在针细,把脉拨开来,下针,用32号针。有冲阳脉在,则代表胃气还在。 肠胃的病,大便不通,燥气会上冲,让人头昏过去。 二、 陷谷穴,内庭穴,历兑穴 1. 陷谷穴:内庭上二寸,两根骨头的凹陷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俞穴。 如果按照胃经时辰来发的病,早上7—9点,即是胃经气血流注的时间发病,下胃经的俞穴——陷谷穴。早上脸肿,因为晚上喝太多水,也可以下针陷谷穴。 2. 内庭穴:第二脚趾头与第三脚趾头交缝凹陷处。内庭是胃经的荣穴,属水。逆气入针做泻内庭。牙痛的时候针内庭。 3. 历兑穴:第二脚趾头指甲旁边,指甲点靠近第三脚趾头。胃经的井穴,属金。足阳明胃经属土,土生金,所以历兑穴是胃经的子穴。(实症都可以在这里下针,牙痛,乳房硬块) 法则: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 井主心下满:心脏的下方(巨阙),看起来不是心脏的地方,实际上是心脏病,比如心口痛 ,心脏动脉血管阻塞,下历兑穴,病人会感到好像有扫把在洗刷心脏。 井穴一定是在四肢末梢。 迎随法:迎为泻,随为补。迎+逆转+往前推一点=很强的补泻。 下牙痛,下阳明经-内庭;上牙痛,扎大肠经-合谷,化脓发炎下梁丘。上下都痛,内庭合谷都扎。 尸厥放血:尸厥=昏迷。所有的井穴都在治尸厥,所有的井穴都用在急救上面。 十宣放血就是井穴在旁边的缘故。心下满时,会胀满闷到,放血,全部一次放。历兑穴治心脏病效果很好。 断奶时产生的乳房胀,可下子穴,或者陷谷穴,或者上巨虚可退下来。 5. 善针者,善导引也——针灸之导引针法 最好的针灸家就是会用导引。很多穴道的名称(山、陵、沟、谷)就是告诉你导引,一路把它导引到河里。比如病人阳亢,昏迷,下水沟,就是把它导引到深谷。每个穴道都有它的含义在里面。 三、 足太阴脾经(土) 1、中医的脾脏是把胰脏合并在一起的,脾脏与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胃是腑,脾是脏。腑的定义是宣泄,消化,腑会有开口,有进出。脏像藏,肉边收藏。 中医认为荣是血,卫是气,脾脏有非常多的血在里面;胃有非常多的气在里面,气和血时平衡的状态。呼吸的时候横膈膜上下,气推动肝脏,脾脏和胃受到挤压,脾小一点胃就会大一点,胃小一点脾就会大一点,呈现互动的关系。 2. 小肠的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就会气化,大肠的津液往上面走就会入肺,津液从嘴巴出来就是唾液,口水。脾脏的津液是是涎,比如中风病人流出来的口水(涎)。按理说应该是从胃里面出来的,但是胃里面的津液是酸的,而中风流出来的不是酸的而是甜的,那是因为是从脾脏来的。 3. 脾脏主四肢,四肢的问题都是脾脏在管,脾脏是谏议之官,要谏言。脾主肌肉。 关节无力:关节很酸软。 筋无力:懒得去握拳(肝主筋),就是肝脏的问题 肌肉萎缩是脾脏的问题。 甜味——甘——脾脏,属土,,天然的甜味都是入脾胃的。麦芽糖,蔗糖,都很好,土生万物。 中风是有预兆的 1. 手前面三个指头麻(大拇指,食指,中指),一旦出现,大概6个月内会得中风。 2. 如果麻出现在足阳明胃经上面时,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穴时,大概2周内会中风。马上灸足三里,灸到不麻为止,灸9,11,15壮,第二天再灸,在灸中让它通了。 |
|
517楼#
发布于:2015-11-21 23:36
@教官-成都-曾从芬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丁燕 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 第23课学习心得 陷谷、内庭与厉兑穴 内庭:第二和三个脚趾交缝上五分的位置。是胃经的荣穴,主水,属金。内庭变成足阳明胃经的母穴。对着胃经下针是泻。下内庭时一定是逆气下针,逆着经气是泻。有三种很强的补泻法:迎随法,迎是泻,随是补。再逆转法补泻,最后再往前推一点。 陷谷:内庭上二寸。是足阳明胃经的俞穴。早上七点到九点是足阳明胃经气血流注的时间。晚上水喝多了,胃经是走在脸上的,所以水气排不掉,脸部就会肿,就在陷谷穴下针。 厉兑:第二脚趾指甲外侧边。是井穴,属金,本身是子穴。 井穴一定是在四肢的末端。 有个法则叫:“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当要在井穴做补泻时,井穴是子穴,没法在井穴上做补泻就改用荣穴。当井穴是母穴时,补就用合穴。 有句话叫“井主心下满”。厉兑是治疗心脏病最常用的穴道。 阳明经是从头维下关颊车承泣四白巨髎到大迎,一直络在下牙的位置。工牙痛是下阳明经,上牙痛扎大肠经、合谷穴。用对侧治疗法,也可以取近取穴。化脓发炎就扎粱丘。 尸厥放血 尸厥:昏迷 急救:十宣放血 所有的井都能治尸厥 针灸之导引针法 善针者,是最好的针灸家,是会用导引手法。 如:病人阳亢一上来昏迷时,下水沟就会导到深谷。很多穴道是以山为名称、以陵为名称,都是在告诉有导引。 足太阴脾经 谏议之官:脾脏 脾脏跟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脏-内脏。胃是腑,腑:宣泄、消化。腑有开口,有进有出;脏-藏-收藏 脾脏主四肢,管四肢所有问题。脾脏管肌肉,肝主筋。 脾-土-甘 胃口不开用麦芽糖,土很重要,土生万物,方向对,万物皆有益,方向错,万物皆是弊。 中风预兆 手前面的三个指头会麻,大概六个月内会中风。 麻在足阳明胃经: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时,两个星期内会中风。出现麻时马上灸足三里,一定要灸到不麻为止。 脾脏-黄-宫“呼” 呼气时脾开窍在唇,唇是脾脏在管。脾胃是后天之本,肾脏是先天之本。思伤脾,脾主味。 |
|
519楼#
发布于:2015-11-22 00: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黄玲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课心得
五、足阳明胃经: 42)冲阳穴:解溪穴下二寸,动脉下,原穴,虚实可治。下针时,注意要拨开动脉下针,用32号针。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 43)陷谷穴:内庭上两寸,时症,针俞穴,早上起来脸肿也可以针此。 44)内庭穴:足第二趾跟第三趾交接处,荣穴。 a--上牙痛,针对称压痛合谷,面化脓发炎下梁丘。下牙痛,针内廷。近取穴,可以下下关,颊车。 45)厉兑穴:大拇指指甲头内旁,井穴,子穴。 a--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当井穴是子穴或母穴时。意思是要找妈妈补的时候,妈妈不方便的时候就找外婆,要找儿子泻的时候,儿子不方便就找孙子。 泻时逆气下针,并往前推豆距,补反之。 b--井主心下满,动脉血管堵塞下井穴。 c--尸厥放血:昏迷时,十宣放血,理论就是井穴在旁边。 补充知识:①井穴与荣穴都是治疗胃经实症,如牙痛、乳房硬块,妇人不打算喂奶了,乳房胀起,可下子穴退奶,俞穴陷谷,上巨虚也可。 ②针灸之导引针法:山陵深谷,病人阳亢,昏迷时针水沟,就导到深谷。意思是,利用身体的天然结构,平衡身体的气血分布。 六、足太阴脾经:脾包含胰脏,管四肢,主肌肉,谏议之官,甜入脾脏。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42穴,左右各21穴。) 补充知识:①关节无力酸软,肾有问题:筋无力不握,肝有问题;肌肉无力不跑,脾有问题。 |
|
520楼#
发布于:2015-11-22 00: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成都-杨志磊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24课心得,
足太阴脾经,所有黄色的都入脾,脾脏的音是宫,动作上面就是呼,脾开窍在唇,如果做对了头会悯悬,思伤脾,味觉就没有了, 咖啡与胰脏癌,所有的酸味都入肝,酸味本身是克土的,味道很重的都入血分,味道很淡薄的都入气分, 隐白穴,治疗失窃,昏迷等等, 井 荣 俞 经 合 木 火 土 金 水 治疗疝气,妇科等问题,隐白穴上面有个穴位,是三毛穴,灸三毛穴可以治疗失眠, 大都穴与太白穴,大都穴是脚趾头和脚横纹的位置,下针,大都穴是脾经的母穴。脾脏有虚症的时候,除了四肢无力以外,嘴唇会很白,脾虚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蚴虫,肚子很大里面有虫,脾脏实不会生虫,脾脏虚容易生虫,运动就是强脾, 太白穴穿过大骨头,后面骨缝的位置,直下针这个位置就是太白穴,它是脾的俞穴, 公孙穴,找那个突骨的下方跟肌肉的中间哪个位置就是公孙穴,公孙穴主冲脉,任脉旁开半寸的地方就是,公孙穴,内关穴,治疗胃心胸的问题,冲脉是公孙穴在管,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 |
|
521楼#
发布于:2015-11-22 00:16
中医魔鬼特训6班-成都-周旸申请签到,2015.11.21日《针灸大成》第23节课心得:
冲阳穴 冲阳穴,解溪穴下二寸,胃经的原穴。过去《素问》冲阳穴禁针,因为针太大。原穴补泻虚实都可以做。有冲脉代表胃气还在。 陷谷、内庭与厉兑穴 内庭,第二趾跟第三趾交缝上五分的地方。胃经的荣穴,主水。也是胃经的母穴。内庭下针一定是逆气下针,是泻。迎随法,迎是泻,随是补。再逆转,迎它又用逆转法补泻,最后往前推一点,做补泻。 陷谷,内庭上两寸,足阳明胃经的俞穴,只要是按时间发的病,都可以在俞穴下针。 厉兑穴,脚趾甲旁边的地方。胃经的井穴,属金。 “井主心下满”心下是指心脏的下方,像巨阙这个地方。治疗心脏动脉血管阻塞,常用此穴。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遇到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如果井穴是子穴,没有办法做补泻,就改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我们就补用合穴。 尸厥放血 《针灸大成》所有井穴都在治尸厥,尸厥就是昏迷。井穴本身就是它的子穴、经穴。 针灸之导引针法 善针者,会用导引。像水沟,急救大穴。阳亢病人昏迷时,水沟可以把它导引到深谷。所有的穴道名称都有它的意义。 足太阴脾经 谏议之官:脾脏 中医的脾脏是把它和胰脏合并在一起的。脾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胃是腑,宣泄、消化。脏像收藏的藏,肉边收藏,藏的意思。 中医认为,荣是血,卫是气。脾脏有很多的血,胃有很多的气。气和血是平衡的状态。我们在呼吸时,横膈膜上下是因为气的推动。横膈膜上下推动肝脏和脾脏。推动脾脏,胃会受到挤压。胃脾就是你大我小,我小你大呈现出互动的关系。 中风病人的口水,是涎。是从脾脏来的,不酸是甜的。 脾脏主四肢,按《黄帝内经》来说是“谏议之官”。脾主肌肉,肝主筋。手不能握拳是肝有问题,肌肉萎缩是脾脏的问题。 脾是甜的,所有的甜味都是脾脏在管。小孩胃口不开,用麦芽糖。土很重要,因为土生万物。方向对,土生万物是有益的。方向错,生出来就是万弊。 中风预兆 中风是有预兆的。 1,前三手指麻,预示大概六个月以内会中风。 |
|
522楼#
发布于:2015-11-22 00:43
中医魔鬼特训方凯申请签到,2015.11.21日《针灸大成》第23节课心得:
1.内庭,也称胃经的荣穴 位置:第二趾跟第三趾交缝上五分的地方。下针手法:逆气下针, 7~9点胃经 迎随法:迎是泻,随是补。再逆转,迎它又用逆转法补泻,最后往前推一点,做补泻。 2.陷谷,也称足阳明胃经的俞穴。 位置:内庭上两寸。 3.厉兑穴,也称胃经的井穴。 位置:脚趾甲旁边的地方。胃经的井穴,属金。 原则: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 有一句话:井口主心下满。 治疗疾病:心脏动脉血管阻碍。 针下后的反应:像有扫把在洗刷心脏。 昏迷怎么治? 《针灸大成》所有井穴都在治尸厥,尸厥就是昏迷。 针灸之导引针法 善针者,善引导也。 山,凌,沟,谷。例人中又叫水沟。 足太阴脾经 脾主四肢,主肌肉。 胃:气。表 脾:血。里 延:胃里面的津液。来处:脾脏。 肝主经 中风预兆 1,前三手指麻,(六个月内) 2.足阳明胃经: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痲。(两个星期) 治疗方法:灸足三里, 标准:灸到不麻 灸数:九壮,十二壮,十五壮。灸到第二天还灸 |
|
523楼#
发布于:2015-11-22 01:2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黄冈-张权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课心得
冲阳穴:在解溪穴下二寸,摸到动脉,动脉下就是阳冲,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过去的针很粗,一下针就会扎到动脉,现在的针很细,可下针,摸到动脉时,拨开下针,因冲阳穴是原穴,原穴补泻都可以做,实症、虚症统统可以治疗。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 肠胃的病,大便不通,燥气会上冲,让人头昏过去。所以会跑到很高的地方,很燥热,发狂奔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要把燥矢消导下来。 内廷穴:脚第二和第三脚趾交缝上五分,可以摸到连个脚趾骨,不要再骨头上下针,在骨头后下针,这个穴道就是内廷穴。 陷谷穴:内廷上两寸是陷谷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俞穴。如病人是在每天早上7点到9点头痛,这时间是胃经气血流注的时间。不管他在哪个经络,只要是按时间,按时辰发的病,都可以下这个胃经的俞穴。 厉兑穴:陷谷穴一直到脚趾甲旁边的地方是厉兑穴。是胃经的井穴。“井主心下满”心下是指心脏的下方,像巨阙这个地方。看起来不是心脏,实际上是心脏病。治疗心脏动脉血管堵塞,最常用的就是厉兑穴,针一下去,病人会感到像有扫把在清洗心脏。病人会感觉到好舒服。尸厥放血 《针灸大成》所有井穴都在治尸厥,尸厥就是昏迷。井穴本身就是它的子穴、经穴。所以厉兑穴治疗心脏病效果很好,效果非常好,会出乎意料。 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都在足阳明胃经上,井穴与荣穴都是胃经实症,牙痛,乳房肿块,妇人不打算喂奶了,乳房胀起来,下子穴可以让它消掉,陷谷穴也很好用,陷谷穴是俞穴,无所谓补泻,都可以用,还可以用上巨虚。 早晨起床时脸肿,是晚上水喝的太多,排泄不掉。胃经走在脸上,所以会脸肿,我们在陷谷穴下针。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法则: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如遇到井穴是子穴,没有办法在井穴上补泻就改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我们就补用合穴。井穴一定在四肢的末梢。 内庭穴下针,用迎随法,迎是泻,随是补。然后再逆转,迎它又逆转法补泻,最后在往前推一点,三种手法,是很强的补泻。 下牙痛:下足阳明胃经,因为头位下关颊车撑起四白巨髎穴到大迎穴,一直络在下压的地方;下牙痛扎内廷,全部都痛,内廷合谷都扎。近取穴颊车、下关也可以扎。 针灸之导引针法 高山、丘陵、山沟、深谷,水从高山一路导到深谷。我们穴道都是以山左名称,很多穴道以陵做名称,穴道的名称就是告诉你导引。一路把它导引到河里。像水沟,就是急救大穴。阳亢病人昏迷时,水沟可以把它导引到深谷。所有的穴道名称都有它的意义。 足太阴脾经(土) 谏jian议之官:脾脏 中医的脾脏是把它和胰脏合并在一起的。脾与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胃是腑,宣泄、消化。脏像收藏的藏,肉边收藏,藏的意思。 中医认为,荣是血,卫是气。中医认为,荣就是血,胃就是气,脾脏有很多的血,胃有很多的气。气和血是平衡的状态。我们在呼吸时,横膈膜上下是因为气的推动。横膈膜上下推动肝脏和脾脏。推动脾脏,胃会受到挤压。胃脾就是你大我小,我小你大,脾脏和胃呈现出互动的关系。中风病人的口水,是涎。不酸是甜的,因为是从脾脏来的。 脾脏主四肢,按《黄帝内经》来说是“谏议之官”。脾主肌肉,肝主筋。手不能握拳是肝有问题,肌肉萎缩是脾脏的问题。 走路脚抽筋,是肝的问题。肌肉在萎缩是脾脏。脾味道是甜的,甘味。五行里属土,味道是甜的,所以所有的甜味,统统是脾脏在管。小孩胃口不开,用麦芽糖。土很重要,因为土生万物。方向对,土生万物是有益的。方向错,生出来就是万弊。 中风预兆 中风有预兆:1,前三手指麻,预兆大概六个月以内会中风。 |
|
524楼#
发布于:2015-11-22 06: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6班-吉林-艳丽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课心得
商丘穴与对称治疗法 商丘是脾经经穴,属金,土生金,是脾经子穴,治疗实症,当膝盖内侧痛,实症下商丘,虚症下大都,商丘有助怀孕的效果 痛多酸少,先泻后补,酸多痛少,先补后泻 对称疗法:如果脚痛在公孙,下对侧商丘,如果下商丘还痛,针对侧公孙穴,右脚公孙痛,可以针左手鱼际穴,如果手肘碰痛,可针膝盖顶端鹤顶,反过来鹤顶痛,扎三焦经的天井穴 三阴交穴与妇病治疗 三阴交和足三里是人身上的一个大穴,在脚踝骨,沿着胫骨,上三寸的地方,骨头后面,三条阴经交汇处(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主治:月经痛(立竿见影) 实有两种:一种是积块, 一种是瘀血,在关元穴外开三寸,四寸的地方,在骨头旁,会找到压痛点,人体左侧主血,右侧主气,如果是子宫、腹腔有淤血时,在腹部左边或正中英有痛,不管是淤血还是肿瘤,在三阴交都会有压痛点 合谷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跟肺表里,所以气表现在合谷上面,三阴交主血,脾主少腹,怀疑时,要血旺气衰,小孩成长好,如果是气旺血衰,会落胎 合谷是气,三阴交是血,补三阴交泻合谷,气弱血旺,安胎 若知腹寒冷,看脚是否冰冷,三阴交是三条阴经的交会,顺着3条阴经把冷传下去 小肠的寒热 进取穴在关元上灸,远取穴在三阴交上,也可以灸中极和关元 三阴交可治疗男人遗精、梦遗、阴茎缩,少腹痛,肠子打结都可以,可针可灸,公孙主冲脉,也可以灸 三阴交和隐白: 可治疗妇科腹痛及滴漏不止,水肿、脚积水、小便不利,都可以用三阴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