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510楼#
发布于:2015-11-21 21:00
1、冲阳,在解溪穴下二寸 摸感找穴-动脉下 胃经原穴 虚实都可治疗 补泻;冲阳脉在胃气在;
2、内庭 第二趾跟第三趾交接的地方上五分,胃经荣穴属水;
3、陷谷 内庭上二寸 胃经俞穴 (按时辰发病的病因,都可下胃经的俞穴,不管任何病,都可找到相关俞穴下针治疗)
4、厉兑 大脚趾甲旁边是井穴 属金 是子穴,如遇到井穴是子穴,没有办法在井穴上补泻就改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我们就补用合穴。(补进当补合,泄井当泄荣)内庭变成足阳明胃经的母穴 下内庭是逆气下针 治疗下牙痛、心脏病 ,(远取穴,左疼右治原则),心脏病、动脉血管阻塞疗效显著 ;妇女退奶可用内庭-陷谷-上巨虚 ;
尸厥放血 所有井穴都治尸厥,就是昏迷,胃经上的井穴与荣穴都是治疗实症用,像牙痛 乳房肿块等。(善针者,善导引也)像水沟,就是最好的急救大穴,病人阳亢一上来,昏迷时,下水沟,就会把它导到深谷。


足太阴脾经
谏议之官 脾胃相表里关系 脾脏多血,胃多气,呼吸时横膈膜除了推动肝外,也推动脾脏,这个脾被推动,胃就受挤压,两个就为互动的关系。脾脏主四肢; 脾主肌肉,入甘味 属土,乏力 (不能握掌,易抽筋,应该是肝的问题,因为肝当筋)天然糖(麦牙糖、蔗糖)都入脾。黄色蔬果入脾。思伤脾,伤过重会胃口差;
中风有预兆:a手前面三个指头麻,大概六个月以内会中风;
b如果麻在足阳明胃经上面,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麻的时候,可能两个星期内会中风,马上重灸足三里。一直灸到不麻,第二天接着灸,这样在灸的过程中就通了。
2、隐白穴 井穴 主治少腹以下的病,治昏迷,疝气,肠子下坠,妇科-白带、滴漏等。
3、脾脏音为“宫”声,实际发“呼”声,手按在左肋脾脏的地方,呼气时,嘴唇做“呼”的口形,然后吹气出声,一直呼到气至,提肛,再发出无声最后一个”呼“声。思能伤脾,脾主味,思虑很重,伤到脾,味觉也跟着没了。
4、常喝咖啡易得胰脏癌。
李彩云
贫民
贫民
  • UID20181535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23
511楼#
发布于:2015-11-21 21: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李彩云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课学习心得足阳明胃经之16、陷谷、内庭与厉兑穴陷谷从内庭穴开始找最方便。在第二趾跟第三趾两个脚趾交缝上五分的地方,摸到两个脚趾骨后的穴道我们称内庭。从内庭上二寸是陷谷。一直到脚趾甲旁边的地方就是厉兑。陷谷是足阳明胃经的俞穴所在,足阳明胃经气血流注的时间是上午七点到九点。如果按照时辰发病,不管在那个经络,痛的什么地方,只要是按时间,按时辰发的病,都可以针陷谷。脸肿,陷谷穴下针。内庭穴是胃经的荣穴,主水。厉兑穴是井穴,属金。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井穴是子穴,没办法在井穴上泻就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就用合穴补。在井穴下针的法则是“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井穴一定是在四肢末梢。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母穴。下内庭的时候一定是逆气下针。逆着经气是泻。用迎法(迎是泻,随是补)下针足阳明胃经,然后再逆转,最后再往前推一点,三种手法同时使用,是很强的泻。头维下关颊车承泣四白巨髎到大迎,一直络在下牙的地方。下牙痛下阳明经,上牙痛扎大肠经。采用对侧治疗,左牙下右侧,右牙下左侧,门牙痛两边一起下。若里面化脓发炎就下梁丘。下牙痛扎内庭,全部都痛,内庭合谷两个都扎。牙科近取穴也可以扎,像颊车、下关等。厉兑是胃经的井穴,我们有一句话叫“井主心下满”,心下是指心脏的下方,痛在巨阙这个地方,看起来不是心脏,实际上是心脏病,我们治疗心脏动脉血管阻塞,最常用的穴道就是厉兑。厉兑治心脏病效果非常好,会出乎意料。《针灸大成》讲井穴都在治尸厥,尸厥就是昏迷。所有的井穴都用在急救上面,如十宣放血。心下满时会胀满晕到,血一放出来,胀满马上就没了,病人就会醒过来。井穴本身就是它的子穴、经穴。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病都在足阳明胃经上面。井穴与荣穴都是胃经实症,像牙痛、乳房硬块。断奶用陷谷,陷谷是俞穴,无所谓补泻,上巨虚也可以用。《黄帝内经》里面有介绍,善针者善导引也。初步导引的手法:山陵沟谷。高山、丘陵,然后山沟之间,还有深谷,这水一路导下去。像承山、阳陵、阴陵,人中又叫水沟,刚刚有讲到陷谷,很多穴道的名称就是导引。一路把它导引到河里。所以,像水沟,就是急救的大穴,病人阳亢一上来,昏迷时,水沟一下去,就会把它导到深谷。十二经之足太阴脾经(土)1、谏议之官:脾脏中医的脾脏,是跟胰脏合并在一起。脾脏下面一块甜肉就是胰脏。   脾脏跟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所以看胃气,看不到脾脏,胃是腑,腑的定义是宣泄、消化。所以腑会有开口,有进有出;脏像收藏藏。中医认为荣是血,卫就是气。所以脾脏有非常多的血,胃有非常多的气在里面。气和血是平衡的状态。我们在呼吸的时候,横膈膜在上下,这是因气在推动,除了推动肝脏外,也在推动脾脏,这个脾被推动,胃就受挤压。胃、脾一充血,胃就被压小。一下你大我小,你小我大,这两个就呈现出互动的关系。西医没有看到脾脏只看到胃,只看到胃在那咀嚼食物,没有看到后面的脾跟胃在互动。同时大肠里面,因小肠的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在上面走,小肠的津液和大肠的津液,都会往上入肺,肺的津液再从口出来时,就是我们的唾液、口水,脾脏和胃流出的是涎。中风病人的口水,是涎。但这个流出来的不会酸,因为是脾脏来的,是甜味的。而胃里面的津液是很酸的。那脾脏主四肢,四肢的问题通通是脾脏在管。脾脏按《黄帝内经》来说是“谏议之官”,谏议之官就是要建言。脾主肌肉,肌肉是脾脏在管。有病人告诉你:“我全身乏力”。问他:“你乏力是肌没有力是筋没有力,还是骨节没有力?”回说:“我从没想过呢!”回去想想后告诉你是肌肉没有力。这感觉得出来,关节没有力时,这关节整个感觉很酸软。筋没有力时懒的去握拳。会握不起来,所以肝主筋,你不能握拳是肝脏有问题。我们这里介绍的脾脏,管肌肉。走路怎么脚抽筋,那是肝的问题。肌肉在萎缩是脾脏的问题。那脾味道是甜的,甘味。五行里面属土,味道是甜的。所以所有的甜味,通通是脾脏。人工糖是甜的,但吃下去是酸味,木是克土的,嘴巴是甜,下去是酸的,你看这东西可不可怕,表里就不一致。胃是甘味,你吃到天然的甜,通通入脾胃。麦芽糖是甜味,蔗糖是甜味。小孩子胃口不开用麦芽糖。土很重要,因为土生万物,方向对,土生万物是有益的,方向错,生出来就是万弊。
池钊和
贫民
贫民
  • UID20183635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21
512楼#
发布于:2015-11-21 21:1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 池钊和申请签到,20151121日《针灸大成》第23集心得。
(十六)陷谷、内庭、厉兑穴
1、第二第三两个脚趾交缝上五分的地方,可以摸到两个脚趾骨,内庭。
2、从内庭上二寸是陷谷。
3、一直到脚趾甲旁边的地方就是厉兑。
4、陷谷是我们足阳明胃经的俞穴
5、只要是按时间,按时辰发的病7点到9点,都可以下这个胃经的俞穴陷谷。
6、早晨脸肿我们在陷谷穴下针。
7、内庭穴是胃经的荣穴,他主水。
8、厉兑穴是井穴,属金。
9、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如遇到井穴是子穴,没有办法在井穴上补泻就改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我们就补用合穴。内庭穴变成足阳明胃经的子穴。我们下内庭的时候一定是逆气下针。逆着经气是泻。
10、阳明经,一直络在下牙的地方。下牙痛下阳明经,上牙痛扎大肠经。上牙痛,下牙痛合谷,采对侧治疗,门牙痛两边一起下。若里面化脓发炎就下梁丘。下牙痛扎内庭,全部都痛,内庭合谷两个都扎。这是牙科,那近取穴也可以扎,像颊车、下关。
11、井主心下满,治疗心脏动脉血管阻塞,最常用的就是厉兑。
12、尸厥就是昏迷,十宣放血的理论就是井穴在旁边之故。
13、不喂母乳了,可以用内庭、陷谷、上巨虚。
针灸之导引针法
1】、高山、丘陵、山沟、深谷,水一路导下去。
2】、水沟就是急救的大穴,病人阳亢一上来,昏迷时,水沟一下去,就会把它导到深谷。
七、足太阴脾经
(一)、谏议之官:脾脏
1、脾脏跟胃相表里。
2、荣是血,卫就是气。
3、脾脏主四肢、肌肉。
4、肝主筋、脾主肌肉。
5、走路脚抽筋肝的问题,肌肉在萎缩是脾脏,味是甜的就是脾。
6、麦芽糖健脾,人工糖是酸。
中风预兆
1、手指前面三个指头麻。大概六个月内会中风。
2、如果麻出现足阳明胃经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麻时,可能2个星期内会中风。马上灸,在灸的中间就让他通了。
张鑫
贫民
贫民
  • UID20184211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4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13楼#
发布于:2015-11-21 21:29
中医经典魔鬼特练8班 张鑫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号《针灸大成》第23课学习心得
1.解溪:经穴,火,胃经的母穴,虚症治此,对侧治疗。如多年头痛:顺着经络下针。冲阳:解溪下二寸。可触摸到动脉拨动,冲阳就位于动脉下,是胃经的原穴,可补可泻,实症、虚症都可以治。把脉拨开后下针。有冲阳脉代表有胃气。
2.陷谷:内庭上二寸,俞穴,木。针戊时发的病都可以治。起床脸肿在陷谷穴下针可治。原因是晚上喝水太多,水排不掉,经胃经走到脸上面,所以会脸肿。内庭:足第二趾跟第三趾交叉上五分,荣穴,水。逆气时下针。迎随法:迎泻,随补;然后再逆转,迎它又用逆转法,最后再往前推一点,这是三种手法在里面,这是很强的补泻法。也可以退奶。厉兑:足第二个趾趾甲屑内侧,井穴,金,子穴。“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井穴是子穴时补泻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用合穴。
3.上牙痛针对侧合谷,下牙痛针对侧内庭。退奶可用内庭、陷谷、上巨虚。针内庭对心脏病、动脉血管阻塞疗效显著 。尸厥放血:所有井穴都治尸厥,(昏迷),胃经上的井穴、荣穴治实症用(牙痛 乳腺肿物)。“善针者,善导引也”按山、陵、沟、谷顺序,如水沟(人中),就是很好的急救大穴,阳亢昏迷时,下水沟,会把它引到深谷。
4.足太阴脾经 :谏议之官 胃为表脾为里。中医将脾和胰合在一起。中医认为脾是血,胃是气。气和血呈平衡状态。
5.大肠中的水气化入肺,再从肺入口成为唾液,是津;脾脏和胃流出的是涎。中风病人流的口水是从脾中流出就是涎,甜味。胃是酸的。脾脏主四肢肌肉,脾甘味,属土。人工糖品尝是甜的,到胃是酸的,属木克土,伤脾。麦芽糖,蔗糖是甘的,有益。
6.中风预兆:前三指麻,约6个月内会中风。麻出现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时,约2个星期内会中风。需马上灸。
叶好华
贫民
贫民
  • UID20187633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5
  • 忠实会员
514楼#
发布于:2015-11-21 21:4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叶好华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课心得

阳经           金           水        木          火        土
              井           荣        俞          经        合           原穴
足阳明胃经     厉兑(子)  内庭      陷谷    解溪(母)   足三里(本)   冲阳
  1. 足阳明胃经:解溪穴->冲阳穴
    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溪穴就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它的属性是火,火生土,足阳明是土经,所以解溪是足阳明胃经的母穴。虚症治此。
    头痛在胃经,已痛好几年了,就扎对侧的解溪。顺着这经络下针,虚症在这治疗。
    冲阳:在解溪穴下二寸,摸到动脉,动脉下就是冲阳,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补泻都可以做,实症、虚症通通可以治。
    下针的手法:冲阳穴里面有个动脉,一下针就会扎到动脉。但现在针很细,用32号针,你摸到冲阳脉时,先把脉拨开来,针就下去了。
    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
    肠胃的病,大便不通,燥气会上冲,让人头昏过去,精神出问题,发狂奔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2. 足阳明胃经:陷谷->内庭->厉兑穴
    内庭:足第二趾跟第三趾交缝上五分的地方,两个脚趾骨的骨头后处。内庭穴是胃经的荣穴,他主水。
    陷谷:从内庭上二寸。陷谷是我们足阳明胃经的俞穴。
    如果按照时辰发病,我们知道足阳明胃经是上午七点到九点,这时间是胃经气血流注的时间。病人头痛是在每天早上七点开始到九点就不痛了,这样你不用管他在那个经络,只要是按时间,按时辰发的病,都可以下胃经的俞穴-陷谷。起床脸肿最主要的原因是晚上喝水太多,水气排不掉。胃经走在脸上面,所以会在脸肿,我们在陷谷穴下针。

    厉兑:脚趾甲旁边的地方。厉兑穴是井穴,属金,是胃经的子穴。但子穴的时候正好是井穴。“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如遇到井穴是子穴,没有办法在井穴上补泻就改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我们就补用合穴。井穴一定是在四肢末梢。内庭穴变成足阳明胃经的母穴。对着胃经下针,这是泻,我们下内庭的时候一定是逆气下针。逆着经气是泻,又用逆转法补泻,最后再往前推一点,这是三种手法在里面,这是很强的补泻。

    下牙痛下阳明经,上牙痛扎大肠经。所以牙痛合谷出现的时候,一定是上牙。采对侧治疗,门牙痛两边一起下。若里面化脓发炎就下梁丘。下牙痛扎内庭,全部都痛,内庭合谷两个都扎。这是牙科,那近取穴也可以扎,像颊车、下关等。

    “井主心下满”,心下是指心脏的下方,心下是指心脏的下方,我们治疗心脏动脉血管阻塞,最常用的穴道就是厉兑。

    尸厥放血:所有井穴都在治尸厥,尸厥就是昏迷。用于急救的十宣放血的理论就是井穴在旁边之故。心下满时会胀满闷到,血一放出来,胀满马上就没了,病人就会醒过来。
    在这井穴与荣穴都是胃经实症,像牙痛、乳房硬块。假设妇人不打算喂奶了,乳房胀起来时,下子穴也可以让它退掉,陷谷,上巨虚也可以用。

    针灸之导引针法:
    最好的针灸家,就是会用导引。高山、丘陵,然后山沟之间,还有深谷,这水一路导下去。很多穴道的名称就带有山、陵、沟、谷,就是在告诉你导引。

    七、足太阴脾经
    谏议之官:脾脏
    中医把脾脏跟下面一块甜肉(就是胰脏)合在一起。脾脏跟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胃是腑,脾是藏。中医认为荣是血,卫就是气。所以脾脏有非常多的血,胃有非常多的气在里面。气和血是平衡的状态。我们在呼吸的时候,横膈膜在上下,这是因气在推动,除了推动肝脏外,也在推动脾脏,这个脾被推动,胃就受挤压。胃、脾一充血,胃就被压小。一下你大我小,你小我大,这两个就呈现出互动的关系。
    我们的唾液、口水是因为小肠的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在上面走,小肠的津液和大肠的津液,都会往上入肺,肺的津液再从口出来的液体。脾脏和胃流出的涎,因为是脾脏来的,是甜味的。
    脾脏主四肢,脾主肌肉。
    你乏力是肌没有力是筋没有力,还是骨节没有力?关节没有力时,这关节整个感觉很酸软。筋没有力时懒的去握拳。肝主筋,你不能握拳是肝脏有问题。
    走路脚抽筋,那是肝的问题。肌肉在萎缩是脾脏再管。
    那脾味道是甜的,甘味。五行里面属土。所以所有的甜味,通通是脾脏。但必须是天然的糖,如麦芽糖、蔗糖,不能是人工糖。

    中风预兆:
    中风是有预兆的。第一个是手前面三个指头麻,大概六个月以内会中风。那如果说这个麻是出现在足阳明胃经上面,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麻的时候,可能两个星期内会中风。这时候就马上灸足三里,要灸到他不麻,在灸的中间就让它通了。
游南
新手
新手
  • UID2018506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95
515楼#
发布于:2015-11-21 22:1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游南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集心得
一、解溪穴与冲阳穴
1.解溪穴:足阳明胃经母穴,虚症治此,像头痛在胃经,扎对侧的解溪穴;
2、冲阳穴:解溪穴下二寸,冲阳脉上,针刺是避开动脉;是胃经的原穴,实症、虚症都可治,补泻都可操作;
3、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
二、陷谷、内庭与厉兑穴
1、内庭穴:第二、三脚趾交缝上五分,可以摸到两个脚趾骨;要在骨头后下针;是胃经荣穴,主水;
2、陷谷穴:内庭上二寸是陷谷;胃经之俞穴;
3、厉兑穴:第二趾外侧指甲根角旁一分处;属金,胃经之井穴;
4、“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如遇到井穴是子穴,没有办法在井穴上补泻就改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我们就补用合穴;
5、针内庭,用迎随补泻法,迎是泻,随是补;
6、下牙痛下阳明经,上牙痛扎大肠经;上牙痛针合谷,对侧治疗,门牙痛两边一起下,若里面化脓发炎下梁丘。下牙痛扎内庭,全部都痛,内庭、合谷同下针;近取穴也可以扎颊车、下关等;
7、尸厥(昏迷)放血:针刺厉兑(井穴);
8、针灸之导引针法:“善针者,善导引也”山、陵、沟、谷,水一路导引下去;如水沟穴,急救大穴,阳亢病人昏迷时,下针,就可把它导引到深谷去;
三、足太阴脾经
1、谏议之官:脾脏
①中医脾包括脾脏和胰脏(甜肉)
②脾脏跟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胃是腑主宣泄、消化;脾是脏主收藏;
③中医认为:荣是血,卫是气;脾多血,胃多气;
④脾脏主四肢、肌肉,肝主筋;
⑤脾味甜,甘味,五行属土;所有天然的甜入脾;
2、中风预兆:
①出现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麻时,六个月内会中风;
②出现在足阳明胃经上,在足三里、上巨虚、丰隆时,两个星期会中风。灸(单数壮)足三里到不麻可预防。
梁玉英
贫民
贫民
  • UID20186332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46
516楼#
发布于:2015-11-21 22:49
中医经典魔鬼特练8班梁玉英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号《针灸大成》第23课学习心得                                         1、内庭,陷谷与厉兑穴          a,内庭, 足第二趾跟第三趾交缝上五分的地方,摸到俩个脚趾骨,骨头后的穴道是内庭。是胃经的荣穴 ,主水。                                  b,内庭上二寸是陷谷,陷谷是足阳明胃经的命穴,时间发生的问题可以用。早起脸肿是晚上喝水太多,水气排不掉,胃经走在脸上面,故脸肿,在陷谷穴下针。                   c,厉兑穴是陷谷到脚趾甲旁就是厉兑穴。是井穴,属金,是子穴。井主心下满,心下是心脏的下方。                        2,法则“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若井穴是子穴,井穴不能补泻用荣穴,井穴是母穴时,补用合穴。井穴在四肢末梢,内庭穴变成足阳明胃经的母穴,在脚趾上,从后面下针,对胃经下针,是泻,下内庭的是逆气下针,逆着经气是泻。下内庭,足阳明胃经气血,随法,迎是泻,随是补,再逆转,迎它又用逆转法补泻,再往前推一点,是最强的补泻。阳明经,头维下关颊车承泣四白巨髎到大迎,络在下牙的地方。下牙痛是阳明经,上牙痛扎大肠经,门牙痛两边一起下,若化脓发炎扎梁丘,下牙痛扎内庭,上下痛,内庭加合谷,巨阙痛,看不是心脏,实际是心脏的病。心口痛,胃经的下方络到肝经,经过肾经,治疗心脏动脉血管阻塞,最常用的穴道就是历兑。                                        3,尸厥放血:尸厥即昏迷,井穴都可治尸厥,十宣放血的就是井穴旁边之故。急救时直接把手一抓,十个手指头尖一起放。心下满,胀满闷到,放血,胀满消失。厉兑治心脏病效果很好。井穴和荣穴都是治胃经实证,陷谷是俞穴,补泻都可。                 4,针灸之导引针法:善针者,最好的针灸家,就是会用导引。承山、阳陵、水沟、陷谷等很多穴道的名称就是类似山谷,水沟等,在告诉一路把它引导到河里。     5,足太阴脾经:谏议之官-脾脏:中医讲脾脏和胰脏合并在一起。脾脏跟胃相表里,胃为表,脾为里,看胃气,看不到脾脏,这是脏,内脏,一胃是腑,腑的定义是宣泻、消化。腑会有开口,有进有出,脏像收藏,肉边收藏。中医认为荣是血,卫就是气。脾脏有非常多的血,胃有非常多的气在里面。气和血是平衡的状态。脾脏主四肢,管肌肉四肢的问题是脾脏在管。脾味道是甜的,甘味,五行属土。
张文杰
贫民
贫民
  • UID20188061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97
  • 社区居民
517楼#
发布于:2015-11-21 23: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文杰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集心得
1.解溪  脚上弯角出有两条大筋,大筋中间即是       胃经的母穴,虚证在这里治疗  如有三年阳明经头痛,可扎对侧的解溪
  2.冲阳  胃经原穴   解溪下2寸,摸到动脉,在动脉下扎,拨开动脉后扎   能摸到冲脉代表胃气还在, 虚实证都可以
    治疗奔走发狂,弃衣而走,燥气上冲,让人昏过去
  3.陷谷,内庭,厉兑
陷谷:足第二趾与第三趾相连处,内庭上2寸为陷谷,第二趾趾甲旁开0.1寸,
   陷谷为阳明胃经的俞穴,约上午7点到9点发脾气,属胃经,用针刺陷谷泻胃火
   内庭,胃经的荥穴,属水,
   厉兑,胃经的井穴,也是胃经的井穴,
   法则: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荥穴
  遇到井穴是子母穴时,没办法进行井穴的补泻,内庭子穴
   泻,逆经进针,迎而捻转,上牙痛,大肠火,用对策的内庭下针
   厉兑:主心下满(胃的下面),心口闷痛,胃经下方为肝肾,心脏痛,动脉血管阻塞
 4.尸厥放穴,尸厥即昏迷 十宣放血,对所有昏迷有效  登高而歌是在足阳明胃经上面
    治疗胃经的实证,牙痛,乳房硬块,下子穴陷谷,上巨虚也可,
5.针灸之导引
  善针者,善导引也
  穴位名称有山,陵,沟,谷
这一路下来就是往下导引
  水沟,急救,就是把他引到深谷去

        足太阴脾经
脾与胰(甜肉)合并一起
   脾与胃相表里,胃为变,脾为里,腑主消化,脏主藏,胃有气,而脾有血;脾被推动,胃就受挤压
   大肠津液受到小肠火烧以后,入肺,肺从口出为唾液,口水
  胃为涎  所以中风后流出的口水不酸,反而是甜的,
    脾主四肢,主肌肉,为谏议之官,也就是敢谏言
  有人乏力,如果是关节无力时是酸,肝主筋,握拳
脚抽筋是肝,而肌肉萎缩是脾,甜味入脾脏,人工的糖是甜的,但到胃后是酸的,如果吃糖就吃麦芽糖,蔗糖
脾属土,万物生长土很重要,方向对万物是有益的,方向错,万物生出来就是万弊。
中风有预兆
如手的前三个指头麻,大概半月后会中风
陈兴
贫民
贫民
  • UID2018744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17
518楼#
发布于:2015-11-21 23:18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新疆-陈兴申请签到,20151121日《针灸大成》第23心得:
1、解溪:胃经母穴,足与小腿相接处,摸到两条大筋,大筋中间就是解溪。 胃经虚症在此治。如,胃经上的头痛,已痛好几年了,哪侧痛就扎对侧的解溪。
2、冲阳:胃经原穴,在解溪穴下二寸。摸到动脉,动脉下面就是冲阳。 原穴补泻都可以做,实症、虚症通通可以治。 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
3、陷谷:胃经俞穴,从内庭上二寸是陷谷。 足阳明胃经流注时间是上午七点到九点。上午7-9点这个时辰发生的疾病,都可下胃经的俞穴(陷谷)。只要是定时发生的疾病都可用对应经络的俞穴治疗。 每天早上脸肿,起床脸肿最主要的原因是晚上喝水太多,水气排不掉,陷谷穴下针。
4、内庭:胃经荣穴,足第二趾和第三趾交接缝,上五分处,可以摸到两个脚趾骨,在骨头后下针,这个穴道称内庭。 胃经子穴内庭穴,逆着胃经气血流注方向下针是泻(迎随法:迎是泻,随是补);然后快速逆转慢回;最后再往前推一点,绿豆大小,这三种手法一次做完是很强的补泻。
5、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恰好井穴又是子穴,没办法在井穴上补泻就改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就改用合穴补泻(井穴一定是在四肢末梢)。
6、下牙痛扎阳明经,上牙痛扎大肠经。一般采用对侧治疗;门牙痛两边一起下,再加上龈交穴效果更好;若里面化脓发炎就下梁丘;下牙痛扎内庭;全部都痛,内庭合谷两个都扎;近取穴也可以扎,如颊车、下关等。
7、厉兑:胃经井穴,也是子穴 ,第二脚趾指甲旁边(身体外侧端)就是厉兑。 心下满时会感觉胀、满、闷,血一放出来,胀满马上就没了,病人就会醒过来。治疗心脏动脉血管阻塞  ,最常用的穴道就是厉兑,一针下去,病人如扫把洗刷心脏的感觉。井穴本身就是它的子穴、金穴,所以厉兑治心脏病效果很好。
8、尸厥放血:尸厥就是昏迷,所有井穴都治尸厥,如十宣放血,十宣放血的理论就是井穴在旁边之故。
9、针灸之导引针法:初步的导引手法:高山、丘陵、山沟、深谷,水一路导下去,以山、陵、沟、谷作为穴道的名称是在告诉你导引,一路把它导引到河里,如承山、阳陵、阴陵、水沟、陷谷、阳谷、支沟等。比如水沟,是急救大穴,病人阳亢,气血一上来昏迷时,水沟一下去,就会把它导到深谷。所以所有穴道的名称其实都有它的意义。
10、①脾与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所以看得到胃,看不到脾脏。胃是腑,腑的定义是宣泄、消化,所以腑会有开口,有进有出;脏像收藏的藏,藏的意思。 ②中医的脾脏跟胰脏(甜肉)合并在一起。 ③中医认为营是血,卫就是气,所以脾脏有非常多的血,胃有非常多的气,气和血是平衡的状态。人在呼吸时候,横膈膜会上下是因气在推动,除了推动肝脏外,也在推动脾脏。脾被推动,胃就受挤压,脾一充血,胃就被压小,一下你大我小,一下你小我大,而呈现出互动的关系。④脾在液为涎 ,涎不会酸,因为是来自脾脏,应是甜味的;而胃液是酸的。 ⑤脾主肌肉 四肢,肌肉四肢的问题通通属脾脏管。脾主肌肉,意思是肌肉属脾脏在管。肌肉没力,关节没力时,关节整个感觉很酸软;筋没有力时懒得去握拳,会握不起来,而肝主筋,所以不能握拳是肝脏有问题。同理,脚抽筋是肝的问题,肌肉萎缩是脾脏的问题。 ⑥甜入脾 ,脾味道是甜的,甘味五行里属土。人工糖是甜的,但吃下去是酸味,长期下去胃受损了。天然的甜,通通入脾胃,如麦芽糖、蔗糖,保养脾脏用甘糖。小孩子胃口不开用麦芽糖。培土很重要,因为土生万物。
11、中风预兆:①是手前面三个指头麻(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麻一旦出现,大约六个月以内会中风。②麻出现在足阳明胃经上面,如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麻的时候,可能两个星期内会中风。这时马上灸足三里,灸的时候要灸到不麻为止,起了疤都没关系,起了水泡就把水泡刺掉,灸九壮、十一壮、十五壮都可以,灸完第二天继续灸,在灸的期间就通了。
王芬
侠客
侠客
  • UID20187618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11
519楼#
发布于:2015-11-21 23:25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王芬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课心得:
足阳明胃经:
15、解溪穴与冲阳穴
a.解溪:病人的脚上一摸,你会摸到有两条大筋。在大筋的中间就是解溪。
解溪是胃经的母穴。足阳明胃经本身是阳土。相生的,木生火,木是妈妈,火就是儿子。火生土,火是妈妈,土就是儿子。足阳明是土经,所以它的妈妈是火。所以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又是本穴,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属性是火,解溪是足阳明胃经的母穴,母穴的意义是虚症治此。
虚症,像头痛在胃经,已痛好几年,扎对侧的解溪。顺着这经络下针。
b.冲阳:在解溪穴下二寸,找的时候不要硬找二寸、三寸,你摸到动脉,动脉下就是冲阳,大约在解溪穴下二寸,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
我们有手三阳足三阳,阳经上才有原穴,阴经上没有原穴。《素问》冲阳是禁针的,冲阳穴里面有个动脉,会扎到动脉。因为过去针很粗。现在针很细,你摸到冲阳脉时,先把脉拨开,下针。它是原穴,原穴补泻都可以做,实症、虚症通通可以治。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
16、陷谷、内庭与厉兑穴
a.内庭:足第二趾跟第三趾交缝上五分的地方,可以摸到两个脚趾骨。不要在骨头上下针,要在骨头后下针,这个穴道我们称内庭。
b.陷谷:从内庭上二寸是陷谷。
c.厉兑:脚趾甲旁边的地方就是厉兑。
陷谷是我们足阳明胃经的俞穴所在,如果按照时辰发病,足阳明胃经是上午七点到九点,这时间是胃经气血流注的时间。假设有个病人来告诉你,他头痛是在每天早上七点开始到九点就不痛了,你不用管他在那个经络,只要是按时间,按时辰发的病,都可以下这个胃经的俞穴。
有人七点到九点要发脾气,陷谷!每天早上脸肿。起床脸肿最主要的原因是晚上喝水太多,水气排不掉。胃经走在脸上面,所以脸肿 ,我们在陷谷穴下针。
d.内庭:这个穴道在两个指头后面
内庭穴是胃经的荣穴,他主水。那厉兑穴是井穴,属金。足阳明胃经是阳土,土生金,厉兑本身是子穴,子穴正好是井穴。有个法则,叫做“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如遇到井穴是子穴,没有办法在井穴上补泻就改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我们就补用合穴。
井穴一定是在四肢末梢。内庭穴变成足阳明胃经的母穴。我们下内庭的时候一定是逆气下针。逆着经气是泻。下内庭。足阳明胃经气血流注方向心里要清楚,我们用迎随法,迎是泻,随是补。然后再逆转,迎它又用逆转法补泻,最后再往前推一点,这是三种手法在里面,这是很强的补泻。
头维、下关、颊车、承泣、四白、巨髎到大迎,一直络在下牙的地方。下牙痛下阳明经,上牙痛扎大肠经。所以牙痛合谷出现的时候,一定是上牙。采对侧治疗,门牙痛两边一起下。若里面化脓发炎就下梁丘。下牙痛扎内庭,全部都痛,内庭合谷两个都扎。近取穴也可以扎,像颊车、下关等。
厉兑是胃经的井穴,“井主心下满”,心下是指心脏的下方,像巨阙这个地方,看起来不是心脏,实际上是心脏病。像心口的闷痛,因为胃经经过胸口下来。病人有心口痛,胃经的下方直接络到肝经,中间经过肾经。我们治疗心脏动脉血管阻塞 ,最常用的穴道就是厉兑,针一下去,病人会感到好像有扫把在洗刷心脏,这是我们非常好用的穴道。
尸厥放血
《针灸大成》所有井穴都在治尸厥,尸厥就是昏迷 。心下满时会胀满闷到,血一放出来,胀满马上就没了,病人就会醒过来。我们在急救时,不要一个一个的扎井穴,要十宣全部一次放。井穴本身就是它的子穴、经穴。所以厉兑治心脏病效果很好。
井穴与荣穴都是胃经实症,像牙痛、乳房硬块。妇人不打算喂奶了。现在乳房胀起来。胀起来下时,下子穴也可以让它退掉,陷谷很好用,陷谷是俞穴,无所谓补泻,都可以用。你想让他陷下去,上巨虚也可以用嘛。
针灸之导引针法
《黄帝内经》里面有介绍,善针者,最好的针灸家,就是会用导引。先介绍初步的导引手法。这个高山、丘陵,山沟、深谷,这水一路导下去。什么意思,因为我们有很多穴道是以山做名称,很多穴道是以陵做名称,像承山、阳陵、阴陵,人中又叫水沟,陷谷,很多穴道的名称就是在告诉你导引。一路把它导引到河里。像水沟,就是急救的大穴,病人阳亢一上来,昏迷时,水沟一下去,就会把它导到深谷。我们手上有阳谷、支沟,很多穴道都是用这类名词。所有穴道的名称其实都有它的意义。
七、足太阴脾经
1、谏议之官:脾脏
脾脏,中医的脾脏,把它跟胰脏合并在一起。也就是中医把脾脏跟下面一块甜肉(就是胰脏)合在一起。
脾脏跟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所以看胃气,看不到脾脏,这是脏,内脏。胃是腑,腑的定义是宣泄、消化。所以腑会有开口,有进有出;脏像收藏的藏,肉边收藏,藏的意思。脾胃是表里关系。表里是像这样子哦!中医认为荣是血,卫就是气。所以脾脏有非常多的血,胃有非常多的气在里面。气和血是平衡的状态。我们在呼吸的时候,横膈膜在上下,这是因气在推动,除了推动肝脏外,也在推动脾脏,这个脾被推动,胃就受挤压。胃、脾一充血,胃就被压小。这两个就呈现出互动的关系。
脾脏主四肢,四肢的问题通通是脾脏在管。脾主肌肉,肌肉是脾脏在管。
关节没有力时,这关节整个感觉很酸软。筋没有力时懒的去握拳。会握不起来,所以肝主筋,你不能握拳是肝脏有问题。我们这里介绍的脾脏,管肌肉。
脚抽筋,那是肝的问题。肌肉在萎缩是脾脏。五行里面属土,味道是甜的。所有的甜味,通通是脾脏。
赵芳芳
新手
新手
  • UID20183122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8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20楼#
发布于:2015-11-21 23: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赵芳芳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课心得



||足阳明胃经||-上午七点到九点
解溪穴【胃经(阳土)的母穴(属火)-治疗虚证、经穴】-对称治疗
脚上两条大筋的中间


冲阳穴【胃经原穴】
解溪穴下两寸(动脉-冲阳脉下方),冲阳脉的情况显示胃气情况。
下针时拨开动脉再下针(3210针)
原穴可补可泻


陷谷穴【俞穴】-治疗按时间(7~9)发的病
脚趾第二、三趾交缝上五分为内庭穴,其上两寸是陷谷穴。
治疗晨起脸肿


内庭穴【荣穴】
替代历兑穴作为胃经的子穴,治疗实症。
治疗下牙痛(远取穴)
【下牙痛用胃经,上牙痛用大肠经】


厉兑穴【井穴、子穴】
第二脚趾甲旁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井穴是子母穴时可用其荣穴或合穴。
所以不在历兑穴做泻,而用内庭穴。
井主心下满
常用治疗心脏动脉血管阻塞


昏迷(尸厥)放血(所有井穴都可以治疗昏迷)
十宣放血利用的就是靠近井穴。


井穴与荣穴都是胃经实症,像牙痛、乳房硬块。可用于退奶,乳房胀起来时,
 下子穴。陷谷是俞穴,无所谓补泻,都可以用。上巨虚也可以用。


导引针法
按照山、陵、沟、谷的穴位顺序做导引,将气导到谷中。
如承山穴,阳陵、阴陵,水沟,合谷等。


||足太阴脾经||
中医的脾脏是把脾脏和胰脏合并在一起。
脾脏和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
中医认为荣是血,卫是气。脾脏有很多血,胃有很多气,气和血是平衡状态。人在呼吸是横膈膜不紧推动肝脏也推动脾脏,使胃受到挤压。胃和脾是互动状态。大肠和小肠的津液入肺,从口中出来就是唾液、口水,脾脏和胃流出来的是涎。中风的人口中流出的是涎也就是脾脏的津液(味甜)【胃流出的味酸】。
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
脾是甘味,属土,所有甜味(天然的糖)都入脾脏。(麦芽糖、蔗糖)
但人工精炼的糖到胃里是酸味,克土,所以损伤脾胃。
麦芽糖管小孩胃口不开。
土很重要!因为土生万物。方向对,土生万物是有益的;方向错,生出来就是万弊.
【中风预兆】
1.手前三个指头麻,出现后六个月内会发生中风。
路顺利
贫民
贫民
  • UID20187346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48
521楼#
发布于:2015-11-22 00:0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路顺利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课心得

22、        冲阳穴:解溪穴下2寸,摸过去动脉的下方。胃经的原穴。(阳经上才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原针粗所以禁针,现在针可以拨开动脉后下针。补泻都可做,胃经的实虚证都可治。摸有脉说明胃气还在。胃经的穴道经常是发狂奔走,这是因为胃经的燥气上走会让人冲动。
23、        内庭穴:左脚二三脚趾跟骨缝处。胃经的荣穴,属水
24、        陷谷穴:内庭穴上2寸。足阳明胃经是上午7点到9点,按照时辰发的病,都可以下胃经的俞穴。(比如七点痛)
25、        厉兑穴:左脚第二脚趾指甲根远侧。胃经的井穴,属金。也是胃经的子穴。但脚指头旁边补泻难受,故立法为“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所以胃经泻井泻内庭穴。下针内庭穴,迎着身体的方向下,逆转再慢慢回来,做完再向里推一点,三种方式一次做完。下牙痛下针胃经内庭穴,上牙痛下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牙齿发炎下梁丘穴。“井主心下满”,痛常发再心脏下巨阙穴附近,实际就是心脏病。治疗动脉血管堵塞时,就常用井金,即厉兑穴。
26、        所有的井穴都可治尸厥(指急性昏迷),急救时一般都是十宣放血。
27、        胃经实证,一般都在厉兑穴、内庭穴等下针。陷谷穴是俞穴,补泻都可以用。
28、        针灸之导引。黄帝内经中介绍“善针者,善导引也”。初步导引方法:山陵深谷。很多穴道的名称就是告诉你导引,一路上导到深谷里去

足太阴脾经
1.        谏议之官——脾脏
中医里,脾脏与胰脏合并在一起。胃是表,脾是里。脾是脏,为实腑。脏是收藏, 腑是消化,有入口有出口。中医认为荣是血,胃是气。脾脏内是血,胃是气,两者平衡。而呼吸时两者互相挤压,大小反复。大肠是水,小肠是火,大肠水蒸发上升,出口就是津液口水。胰脏里蜒,中风时口水留下来的就是蜒,来自于脾脏胰脏。脾主四肢,四肢的问题归脾脏来管。脾主肌肉,四肢上的肌肉是脾脏来管。比如四肢乏力,是筋还是肌肉还是骨节,关节无力会觉得酸软,肌肉没力气会觉得握拳都很累(脾脏主肌肉),脚抽筋那是肝。甜味都如脾脏。脾是甜的,食物上吃到的天然甜味,是如脾脏。吃的是甜的蔗糖,但入到嘴巴后变成酸的,就会克土。
2.        中风的预兆
前三指麻,则预兆6个月内会中风;
连永刚
贫民
贫民
  • UID2018667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9
522楼#
发布于:2015-11-22 00:3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连永刚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集心得

1.冲阳穴:解溪穴下二寸,冲阳脉下,下针避开动脉;是胃经的原穴,实症、虚症都可治,补泻都可操作;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
2.内庭穴:第二、三脚趾交缝上五分,可以摸到两个脚趾骨;在骨头后下针;是胃经荣穴,主水;
3.陷谷穴:内庭上二寸是陷谷;胃经之俞穴;
4.厉兑穴:第二趾外侧指甲根角旁一分处;属金,胃经之井穴;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如遇到井穴是子穴,没有办法在井穴上补泻就改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我们就补用合穴;
下牙痛下阳明经,上牙痛扎大肠经;上牙痛针合谷,对侧治疗,门牙痛两边一起下,若里面化脓发炎下梁丘。下牙痛扎内庭,全部都痛,内庭、合谷同下针;近取穴也可以扎颊车、下关等;
尸厥即昏迷,井穴都可治尸厥,十宣放血的就是井穴旁边之故。急救时直接把手一抓,十个手指头尖一起放。厉兑治心脏病效果很好。
5.针灸之导引针法:“善针者,善导引也”山、陵、沟、谷,水一路导引下去;水沟穴,急救大穴,阳亢病人昏迷时,下针,就可把它导引到深谷去;
七、足太阴脾经
1.中医脾包括脾脏和胰脏一起。
2.脾脏跟胃相表里:胃是表、脾是里;胃是腑主宣泄、消化;脾是脏主收藏;
3.中医认为:荣是血,卫是气;脾多血,胃多气;气和血是平衡状态。
4.脾脏主四肢,肌肉。肝主筋。
5.脾味甜,甘味,五行属土;天然的甜入脾;
6.中风预兆:
①出现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麻时,六个月内会中风;
②出现在足阳明胃经上,在足三里、上巨虚、丰隆时,两个星期会中风。灸足三里可预防。
张丽
新手
新手
  • UID20183028
  • 粉丝2
  • 关注1
  • 发帖数88
523楼#
发布于:2015-11-22 00:38
@教官-南京-李宁
@教官-南京-李宁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张丽申请签到,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课心得
      解溪穴和冲阳穴
     解溪穴为胃经的母穴,胃病的虚症在此治疗。譬如头痛在胃经,痛好几年,扎对侧的解溪。在脚上摸到两条大筋,在大筋的中间下针,就是解溪,为胃经的母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属性是火。
     冲阳穴:在解溪下二寸,用摸得到动脉下就是冲阳,拔开动脉下针,是胃经的原穴,可以用32号针,治疗胃病的虚实症。因为它是原穴,原穴补泻都可以做,实症、虚症都可以治。有冲阳脉在就代表胃气还在。便密时肠胃的燥气往上人会晕过去.

    陷谷穴在内庭上二寸,两根骨头的凹陷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俞穴。
如果按照胃经时辰来发的病,早上7—9点,即是胃经气血流注的时间发病,下胃经的俞穴——陷谷穴。只要是定时发生的疾病都可用对应经络的俞穴治疗。 早上脸肿是因为晚上喝太多水,也可以下针陷谷穴。
    内庭穴在第二脚趾头与第三脚趾头交缝凹陷处。内庭是胃经的荣穴,属水。逆气入针做泻内庭。牙痛的时候可针内庭。
     历兑穴在第二脚趾头指甲旁边,指甲点靠近第三脚趾头。胃经的井穴,属金。足阳明胃经属土,土生金,所以历兑穴是胃经的子穴。(实症都可以在这里下针,如牙痛,乳房硬块)
法则-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
井主心下满-心脏的下方(巨阙),看起来不是心脏的地方,实际上是心脏病,比如心口痛
,心脏动脉血管阻塞,下历兑穴,病人会感到好像有扫把在洗刷心脏。
井穴一定是在四肢末梢。
迎随法-迎为泻,随为补。迎加逆转加往前推一点绿豆大小等于很强的补泻。
下牙痛,下阳明经的内庭;上牙痛,扎大肠经的合谷,化脓发炎下梁丘。上下都痛,内庭合谷都扎。
尸厥放血:尸厥等于昏迷。所有的井穴都在治尸厥,所有的井穴都用在急救上面。
十宣放血就是井穴在旁边的缘故。心下满时,会胀满闷到,放血,全部一次放。历兑穴治心脏病效果很好。
断奶时产生的乳房胀,可下子穴,或者陷谷穴,或者上巨虚便可退下来。
      善针者,善导引也——针灸之导引针法
最好的针灸家就是会用导引。很多穴道的名称(山、陵、沟、谷)就是告诉你导引,一路把它导引到河里。比如病人阳亢,昏迷,下水沟,就是把它导引到深谷。每个穴道都有它的含义在里面。                                                      足太阴脾经(土)
   中医的脾脏是把胰脏合并在一起的,脾脏与胃是相表里的,胃是表,脾是里。胃是腑,脾是脏。腑的定义是宣泄,消化,腑会有开口,有进出。脏像藏,肉边收藏。
中医认为荣是血,卫是气,脾脏有非常多的血在里面;胃有非常多的气在里面,气和血时平衡的状态。呼吸的时候横膈膜上下,气推动肝脏,脾脏和胃受到挤压,脾小一点胃就会大一点,胃小一点脾就会大一点,呈现互动的关系。
       小肠的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就会气化,大肠的津液往上面走就会入肺,津液从嘴巴出来就是唾液,口水。脾脏的津液是是涎,比如中风病人流出来的口水(涎)。按理说应该是从胃里面出来的,但是胃里面的津液是酸的,而中风流出来的不是酸的而是甜的,那是因为是从脾脏来的。
      脾脏主四肢,四肢的问题都是脾脏在管,脾脏是谏议之官,要谏言。脾主肌肉。
关节无力:关节很酸软。
筋无力:懒得去握拳(肝主筋),就是肝脏的问题
肌肉萎缩是脾脏的问题。
甜味——甘——脾脏,属土,,天然的甜味都是入脾胃的。麦芽糖,蔗糖,都很好,土生万物。
中风是有预兆的
      手前面三个指头麻(大拇指,食指,中指),一旦出现,大概6个月内会得中风。
      如果麻出现在足阳明胃经上面时,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穴时,大概2周内会中风。马上灸足三里,灸到不麻为止,灸9,11,15壮,第二天再灸,在灸中让它通了。
程晓平
新手
新手
  • UID20186214
  • 粉丝2
  • 关注3
  • 发帖数79
524楼#
发布于:2015-11-22 00: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程晓平申请签到
2015年11月21日《针灸大成》第23课心得

六、足阳明胃经
(十五)解溪穴与冲阳穴
1. 解溪:脚上两条大筋的中间。胃经的经穴,属性火,胃属土,又为母穴。母穴治虚症。
2. 冲阳:约解溪穴下2寸,摸到动脉,动脉之下即为冲阳。胃经的原穴;补泻均可,虚实皆治。可针,32号针。
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
(十六)陷谷、内庭与厉兑穴
1. 内庭:足第2、3趾交接处缝隙之上5分的地方两个脚趾骨后为内庭。胃经的荣穴,五行属水。治胃经实症,如牙痛、乳房硬块等。
在厉兑做补泻时,因无法下针,故改用内庭,因荣为井之子,所以内庭成为胃经的子穴,在此泻。逆气下针,为泻。
下内庭:手法:采用迎随法中的迎,为泻;快速逆转,慢慢回,为泻;最后再往前推一点,为泻。三种手法同时进行,为很强的泻。
牙痛:胃经一直络到下牙,故下牙痛下胃经的内庭穴;大肠经络到上牙,故上牙痛下大肠经的合谷穴,对侧治疗。上下都痛,下内庭、合谷。口腔里面化脓发炎,下梁丘。
2. 陷谷:内庭上2寸。胃经的俞穴,治时辰病。无所谓补泻。晨起脸肿,因为晚上喝水多,水气排不掉,胃经走脸,所以会脸肿,可针陷谷。
3. 厉兑:第2脚趾甲边。胃经的井穴,五行属金,胃经为土,土生金,所以厉兑又为胃经的子穴。治胃经实症,如牙痛、乳房硬块等。井穴都在四肢末梢,所以无法做补泻,但井穴为子或母穴时,子泻或母补则无法实行,此时采用“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的法则。即:要在井穴做补泻时,遇到井穴是子穴,则改用荣穴泻,因为荣为井之子;如井穴是母穴时,则改用合穴补,因为合为井之母。
“井主心下满”:心下指心脏的下方。以及动脉血管堵塞,最常用穴位为厉兑。
尸厥放血:尸厥就是昏迷,所有井穴都治尸厥。心下满时会胀满闷到,血一放出来,胀满马上就没有了,病人就会醒过来。厉兑治心脏病
效果非常好。

4. 针灸之导引针法:善针者,善导引也。将水从山、陵、沟、谷一路导下去。
七、足太阴脾经
(一)谏议之官:脾脏
1.中医的脾脏,是脾脏和胰脏合在一起。脾和胃相表里,脾为里,胃为表;脾为荣,胃为卫;荣为血,卫为气;脾脏多血,胃多气,气和血是平衡的状态。脾为脏,主收藏;胃为腑,腑为宣泄、消化,有开口。
肺的津液从口中出来即为唾;脾和胃中流出的则为涎。
脾主四肢,主肌肉。脾味甘。脾属土,土生万物。
2. 中风预兆
手前3指(大、中、食指)麻,约6个月以内会中风;
足阳明胃经上麻,如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麻时,可能2周内会中风。
治:马上灸足三里,一直灸到不麻,灸单数,第二天接着灸。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