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0楼#
发布于:2016-03-24 06: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23日《黄帝内经》第47课心得:
劳风 治法以屈伸身体(站着弯腰)配合呼吸的动作最好,年轻人太阳气盛,能引动腑中之精气者须要三日,中年气血较衰弱者为五日,体力衰退者须七日。一旦病人欬出浓涕如青黄深色,状甚浓稠,大如弹丸般,有从口出,有从鼻出不定,但如无法出脓,则必停留肺中伤肺。一旦如此,伤肺则死矣。 风水病 有病名肾风者,患者颜面肿起,妨碍言语不清,此时正气已虚之人不可施刺,若不当刺而刺,则五日后必再发它病。虚证能不刺就不刺。 病来时必有短气(津液伤到)且阵阵发热现象,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冲至头部(正常:胸阳下沉,阴上升;肾风受寒,阳无法下沉而上升),有汗出,手发热,口中燥渴,小便黄色,目下呈肿状(卧蚕光亮则有湿肿),腹中肠呜,全身沉重难以行动。若是女人则月事停止(里寒,肺阳无法下降而造成没有奶水,导致没有月经),烦躁且无法进食,无法仰卧(气上冲),一旦正躺必咳不止,此病名“风水”在刺法中有讨论。 邪所以聚处,正气必虚(人体没有多余空间,正邪之间),阴津虚弱(血不够,阳盛)的地方,阳气必聚集而来,所以病人会短气且发阵热而汗出不止。小便呈黄色,乃少腹中有热也。无法正躺是胃肠中有余毒水未尽也(中间寒湿造成胃气上升)。正躺则咳甚,此毒水向上压迫肺脏所致。凡身有水气病,必先见目下有微肿如水袋且表皮光亮状。 中医望诊:眼袋非水气发黄光亮者,子女很优秀,男左女右;眼袋黑陈,代表夭折。 月经即奶水 水是阴性之物,目下位置为阴位,故如此。少腹为太阴脾所主也,因此水阴必聚阴处,造成腹水及目下肿。阳热之气上冲入口,故造成口干舌燥。无法正躺是水盛上逆肺所致,真正躺必咳出清水。凡有水病之人,必无法仰卧躺下,一卧则如受惊(胸为阳火不受水),惊则必重咳也。腹中肠鸣因水病本就始因在胃肠之中,脾脏功能不强则会生烦躁,无法主司运化,故病人不能食。食物不下是胃脘部受阻隔,全身沉重不良于行,因足阳明胃经入足部,是足生气之源,今受阻隔之故也。月事停止不来,是冲脉亦受阻而闭塞故也,胞(冲)脉本属心主司,自心胸中直络子宫中,为经血之源,今阳气不下反上逆冲肺,心气亦无法下达入肾及胞中,经血源断,故无月经也。 第三十四篇:逆调论 人发温病及热病,产生高热状,造成不但身热且胸烦苦满,这是因为阴津液不足而阳热气过盛,造成身热而胸中烦躁苦满的现象。 痹(bei)气 人不是因为穿薄衣而感觉寒冷,或并非身中寒气时,寒有自体内生出者(里寒),这是因为此人阳热之气不足,阴津液过多,导致表虚而适时中外感六邪之气所致,此时就会有身体寒冷好像刚从水中出来一样的感觉。 人有时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却像火炙一样的发热起来,这类人常是阴津不足,阳气过盛的。四肢皆属于阳,当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相遇以致更热,阴津不足无法灭阳火,成为阳气独盛状。则必如烈日之下一样万物不生也,人体亦如是,阳独盛而生养停止,此际遇风如受火炙发热的,其肌肉必被热燃烧失去营养而消瘦下来。 骨痹(如水下工作者) 人感觉身寒冷时,即令用热汤或火烤其手足,亦不觉热,身穿厚衣仍无法温暖,但却又不会打寒颤发抖,这类人多属平常肾气较强,多从事水中工作者,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液过多肾阳必不长,无法同时去供养肝、心二脏。肾属水,主骨,令肾阳不足必不生热,造成其间骨髓不充足,所以此寒会有由骨中出来的感觉,不会有寒栗发抖的现象,是因为肝为一阳之地,心胸为二阳聚之地,肾是单独的藏在下方,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与心、肺,故不会发抖战栗,此病名“骨痹”。会造成人的关节呈拘挛状(案例:风湿关节炎)。骨节肿大是里寒。 有人因肌肉麻痹感觉沉重,即近衣物,仍觉麻痹,这是血(营)不足,表阳气(卫)充实造成的。血不足时则肌肤麻木不仁,如是表阳气虚则不能活动。若气血两虚必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表面上看肌肉并无异常,一旦如此再加上精神涣散必终不治。神存形失,可治;相反,危险。 气喘之吸吐 有人因气上逆无法安卧,呼吸音大且浊状,也有无法安卧且呼吸无音者,有人生活起居一切正常但呼吸沉重者,也有卧时正常,行路则喘息不止的,也有无法安卧,一卧必生喘息者。人无法安卧且呼吸浊重者,是阳明胃气上逆造成的,足之三阳经本应下行至足,今反逆而上行,以致呼吸带浊音也。阳明是胃脉,而胃又是六腑之海,谷气所聚之所。其气主下行,今阳明气上逆不从正途,故无法安卧。古言:胃气不和,必不安卧。就是这个道理。 人起居正常但呼吸浊重者,这是肺之络脉反逆也,络脉之气无法随肺之经气上下而行,必滞留不去停在肺经上,此络脉之病很浅,所以生活起居皆正常但呼吸浊重。 人不能卧躺,一卧则生喘息,此因水气客居胸中乃致也。人体之水必随正常之阴津而流动,肾为水之脏,主津液,今水不归肾,上逆入肺。是卧而生喘之因也。 第三十五篇:疟论 疟疾、往来寒热、痹虐、痹虐疗法 痎疟的疾病,都自风来,但有时亦有恶寒发热的现象。疟病初发时,必先起汗毛战栗状,伸展哈欠连连,再次则成恶寒齿战不止状,牵引腰背疼痛,一旦寒去则身体内外均发热,头痛如破,口渴想喝冷的饮料。 |
|
5311楼#
发布于:2016-03-24 06:22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五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3月23号《黄帝内经》第47课心得。
1、五脏化五液,肝化泪,心化汗,脾化涎,肺化涕,肾化唾。口角流的是涎;有病人说眼泪那么多,是肝的问题。如口渴是肾的问题,如流汗不止是心的问题,不流汗也是心的问题。如果因劳动中感受到风寒,以救俯仰,不要用药,只要站着做深呼吸,在吸气时,身体站起来,吐气时身体湾下去,这样天阳的气会进入肾脏,这样做深呼吸年青人三天就好了。中年者5天就好了,老年人没有精气了,7天才好。如咳出了青黃涕,很浓稠,大如弹丸,有时从嘴巴出来,有时从鼻子出来,如果不出这些浓涕就会伤到肺,肺伤则死。所以,在治疗劳风的时候,要想办法把肺里的痰吐掉就没问题了。 2、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5天以后这个病又会在发,可用药。如再复发呼吸会气短,因为精液伤了。有的时候热会从胸背上至头,因为胸是胸阳,阳应该往下沉,阴往上升,现在是肾风,阳下不去,就往上走。汗出,手热。因肾主唾,会造成口干苦喝,小便黄,眼袋下是肿的。如眼袋肿很大如卧蚕,又有光泽,就是有水肿积水的现象。如腹中有肠鸣就是有积。全身沉重,女人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躺,正躺就咳嗽,这叫风水。肺是胸阳阳之中阳,往下沉吉,是正常,当下面是寒湿的时候,肺阳没办法下降,就会回逆,下半身整个是冰冷的寒,同样奶水下不来,冲脉任脉不通,奶水回逆,因此月经没有了。一正躺气逆就冲到肺里面,因此就咳嗽。侧身躺,气轻就浮到另外一个位置。就避免咳嗽了。 3、当邪气聚集在一个地方,正气一定是虚的,所以我们人身上没有空的地方。如果一个人阴虚了,阳必凑之。表面看是阳症,会有少气时热而汗出。小便呈黄色,乃少腹中有热。无法正躺是胃肠中有余毒水未尽也,正躺则咳甚是此毒水向上压迫肺脏所致。所有身上的水气病,看眼袋下面一定是浮肿的。眼袋下面肿,但是黄而且是光鲜的,那是子很旺,男左女右,左边的眼袋光鲜代表他出贵子,右边的眼袋光鲜的话,代表他女儿很优秀,如果左边是黑的代表孩子没有,或者是没有儿子。 4、凡是水气的病人,都不能仰卧,一卧则如受惊,胸为阳火不受水,惊则必重咳。 5、阴气少,而阳气盛,当阴的精液不足的时候,阳气就会过剩,当看到阳热,心烦口喝时,实际上是阴不足,阴不足,没办法制阳,阳气就会上逆。有一种热,穿厚或薄的衣服都是冷,是从身体里发出来的。有人手脚都是热的,阴气虚,阳气盛,如在感受风,是两阳相博,阴气更少,这时,水就不能盛火,所以手脚便热,象火烧一样。独阳就是肌肉不会生长,比如有个人肌肉不断消瘦,手脚又躁热,这就是阴气虚,阳气盛。有一种人一年四季都是感觉冷的,这种人多属平常肾气很盛,在水里工作,如潜水员,家庭主妇等,在工作时,汗出又当水气,寒水跑到肾脏里面去。阴液过多时,肾脏的阳气不够,一水不能胜二火(心和小肠的火),寒气一直进来,二火不能胜它,阴寒比较重,所以肾生于骨,骨不生,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会有寒栗发抖的现象,此种病人会关节肿大,胀大(骨痺),呈拘挛状。这就是风湿关节炎的来历。开袪里寒的药。 6、有的人肌肉痳痹感觉沉重,就是肌肉接触到衣服也毫无所觉, 这种现象是荣气虚,卫气实。荣讲的是血,卫讲的是气。荣气虚则不仁,就是血气不足的时候肌肤就会麻木。卫气虚,阳气比较虚的时候,就沒有力,如果两个都虛就是不能用了。所以有的人肌肉都很好,但是麻痹沉重,不能用力。四肢管的是全身的阳,人进食后应该有力气,如果一个人形失了,神还在,这人就可以救回来,如果形还有,但神没有了,这人就很危险。 7、 气不得卧有声音的,这是因为阳明胃 |
|
5312楼#
发布于:2016-03-24 06:23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五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3月23号《黄帝内经》第47课心得。
1、五脏化五液,肝化泪,心化汗,脾化涎,肺化涕,肾化唾。口角流的是涎;有病人说眼泪那么多,是肝的问题。如口渴是肾的问题,如流汗不止是心的问题,不流汗也是心的问题。如果因劳动中感受到风寒,以救俯仰,不要用药,只要站着做深呼吸,在吸气时,身体站起来,吐气时身体湾下去,这样天阳的气会进入肾脏,这样做深呼吸年青人三天就好了。中年者5天就好了,老年人没有精气了,7天才好。如咳出了青黃涕,很浓稠,大如弹丸,有时从嘴巴出来,有时从鼻子出来,如果不出这些浓涕就会伤到肺,肺伤则死。所以,在治疗劳风的时候,要想办法把肺里的痰吐掉就没问题了。 2、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5天以后这个病又会在发,可用药。如再复发呼吸会气短,因为精液伤了。有的时候热会从胸背上至头,因为胸是胸阳,阳应该往下沉,阴往上升,现在是肾风,阳下不去,就往上走。汗出,手热。因肾主唾,会造成口干苦喝,小便黄,眼袋下是肿的。如眼袋肿很大如卧蚕,又有光泽,就是有水肿积水的现象。如腹中有肠鸣就是有积。全身沉重,女人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躺,正躺就咳嗽,这叫风水。肺是胸阳阳之中阳,往下沉吉,是正常,当下面是寒湿的时候,肺阳没办法下降,就会回逆,下半身整个是冰冷的寒,同样奶水下不来,冲脉任脉不通,奶水回逆,因此月经没有了。一正躺气逆就冲到肺里面,因此就咳嗽。侧身躺,气轻就浮到另外一个位置。就避免咳嗽了。 3、当邪气聚集在一个地方,正气一定是虚的,所以我们人身上没有空的地方。如果一个人阴虚了,阳必凑之。表面看是阳症,会有少气时热而汗出。小便呈黄色,乃少腹中有热。无法正躺是胃肠中有余毒水未尽也,正躺则咳甚是此毒水向上压迫肺脏所致。所有身上的水气病,看眼袋下面一定是浮肿的。眼袋下面肿,但是黄而且是光鲜的,那是子很旺,男左女右,左边的眼袋光鲜代表他出贵子,右边的眼袋光鲜的话,代表他女儿很优秀,如果左边是黑的代表孩子没有,或者是没有儿子。 4、凡是水气的病人,都不能仰卧,一卧则如受惊,胸为阳火不受水,惊则必重咳。 5、阴气少,而阳气盛,当阴的精液不足的时候,阳气就会过剩,当看到阳热,心烦口喝时,实际上是阴不足,阴不足,没办法制阳,阳气就会上逆。有一种热,穿厚或薄的衣服都是冷,是从身体里发出来的。有人手脚都是热的,阴气虚,阳气盛,如在感受风,是两阳相博,阴气更少,这时,水就不能盛火,所以手脚便热,象火烧一样。独阳就是肌肉不会生长,比如有个人肌肉不断消瘦,手脚又躁热,这就是阴气虚,阳气盛。有一种人一年四季都是感觉冷的,这种人多属平常肾气很盛,在水里工作,如潜水员,家庭主妇等,在工作时,汗出又当水气,寒水跑到肾脏里面去。阴液过多时,肾脏的阳气不够,一水不能胜二火(心和小肠的火),寒气一直进来,二火不能胜它,阴寒比较重,所以肾生于骨,骨不生,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会有寒栗发抖的现象,此种病人会关节肿大,胀大(骨痺),呈拘挛状。这就是风湿关节炎的来历。开袪里寒的药。 6、有的人肌肉痳痹感觉沉重,就是肌肉接触到衣服也毫无所觉, 这种现象是荣气虚,卫气实。荣讲的是血,卫讲的是气。荣气虚则不仁,就是血气不足的时候肌肤就会麻木。卫气虚,阳气比较虚的时候,就沒有力,如果两个都虛就是不能用了。所以有的人肌肉都很好,但是麻痹沉重,不能用力。四肢管的是全身的阳,人进食后应该有力气,如果一个人形失了,神还在,这人就可以救回来,如果形还有,但神没有了,这人就很危险。 7、 气不得卧有声音的,这是因为阳明胃 |
|
5313楼#
发布于:2016-03-24 07:31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6年3月23日《黄帝内经》第47课心得: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续 五脏化液:肝生泪,心生汗,脾生唌,肺生涕,肾生唾;故眼泪多是肝,口渴为肾,流汗不止或不流汗为心的问题。 5、劳风病:劳风之病是因人过劳时受风或房事后受风引起的。其病在肺下,肾脉贯穿肝膈入肺和入脑,故此病会造成人项强劲,直眼向上翻,口水不断流出如鼻涕一样,同时厌恶风吹,寒颤不止。治法:当以屈伸身体配合呼吸即身体向下弯时呼出,身体起来时吸入。一般年轻气盛者回复的快,年老体弱气衰者恢复的比较慢。若浓涕不出,留在肺内就伤到肺,必死,要想办法将痰排出。 6、肾风病:肾风病者,颜面肿起,引起语言不清,因此时患者正气以虛,不可施刺法(针灸)。若刺而不当,则五日后必在发其它疾病。若病再发表现为呼气短且阵阵发热,因津液伤到,热来时从胸背正中上至头,正常阳应向下沉,阴向上升,现在回逆,出现汗出、手热。因津液少,口干舌燥,小便黄色,目下呈肿状似卧蚕,有光泽是积水的现象。若是女人则会月事停止,烦躁且无法进食,无法仰卧,一旦正躺会咳喘不止。此病名“风水”。 7、当邪气聚集在一起时,正气必虚。阴津虚弱。阴虚,指血、脏器虚时,如血不够就是阴虚,阳就进入,表面看到阳症,故出现气短且阵热而汗出不止。因津液伤到,阳气补进。常人:肺就是阳,下沉是正常人。当小腹寒湿淤堵时,导致肺阳无法下沉,同时奶水也无法通过胃经进入到子宫,肺阳和奶水回逆,下腹会更加冰冷,如果下面寒湿,没有办法下降就会回逆,所以月经就没有了。肠鸣始于胃肠之中,脾脏功能弱生烦躁,无法运化营养,故病人不能食,食物不下是胃脘部受阻隔。胃气不合,造成逆气而行。月事不来是因冲脉受阻,心主血脉,自胸中直络子宫,为经血之源,今阳气不下反上冲肺,心气亦无法下达肾及胞中,故无月经。望诊:凡是有水病者,眼袋下一定水肿,黄且光鲜的是子息很旺,左眼袋光鲜是出贵子,右眼袋光鲜是女儿很优秀。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1、当人发温病和热病产生高热症状,造成人身热且胸烦苦满,因阴津液不足,阳气过盛而致,穿厚的衣服还是冷,穿薄的衣服也是冷,这个寒是里面生的寒。表寒用表寒的药,里寒用里寒的药。穿衣服穿的再多都是冷,这种人都痹气,这种人平常阳气就比较少阴气比较多,所以造成表虚的现在。毛孔可以收缩就是因为有阳固在外面,如果没有阳在外面人就会汗流不止。这种本来阳就比较虚的人再受到风寒,会感觉到从身体里面冷出来的现象。人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身体像火灸一样,这是因病人阴津不足,阳气过盛。四肢属阳,当津液不足,造成表阳和里阳相遇,以致热盛。当阴津不足时,就无法灭阳火,成为阳气独盛状,阳独盛致使津液不足无法生养身体各部,故肌肉会逐渐消瘦下来。治法:要把阴阳调回来。 2、有种病人一年四季都觉得是冷的,这种冷把他丢到热水里面都还是冷,穿很多的衣服还是冷,但是不会冻栗。原因:此类人平常肾气较强,多从事水中工作者或家庭主妇,流汗时身体还在水中,造成寒水进入肾。阴液过多,肾阳就不够,阳火就不能旺,肾主髓,髓主骨,身体太寒时,骨髓都冷,所以不会发抖。 3、有种人一会儿热,一会儿冷,出现关节肿大。就是寒入骨,寒在里,肾阳不足必不生热,无法供养肝心二脏,病人会觉得寒从内出。当里寒过盛时,外面感染一点寒气,病人也就不會打寒颤了。 4、有种人肌肉麻痹感觉沉重,近衣物仍觉麻痹,是因荣气虚,卫气实,血不足则肌肉麻痹不仁,如表阳气虛则不能活动。若气血两虛必麻木不仁,表面看并无异常,一旦精神涣散必终不治。 5、有种人因气上逆无法安卧,呼吸音大且浊; |
|
5314楼#
发布于:2016-03-24 07: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年3月23日《黄帝内经》第47课心得
劳风之病因:过于劳动或房事后出汗伤风所致。病在下,肾脉贯穿肝鬲入肺而入脑,恶风寒,治时深呼吸,弯腰吐气,伸起吐气。年轻的人三天好,中年人五天好,老年人一个礼拜。病人会咳出浓稠涕,不出脓稠涕伤肺。 肾风,脸肿,讲话不清,此时正气虚不当刺,违反时五天后复发。复发时短气,发热,燥渴,小便黄,眼袋肿,身沉难行,女人月事停,烦躁,无法进食、仰卧,病名风水。 邪聚处,正气虚,表面看是阳症,病气复来时,阴津伤,阳补,中间寒湿,躺下肾气上升,肺逆下行造成咳嗽,凡身有水汽病,眼袋(阴位)必浮肿。腹中肠鸣,水病始因在胃肠,脾不强生烦躁,足阳明入足,食物在胃脘部受阻,故身重不行。月事停,寒气阻,胞脉闭,心脏管月经。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人发温病与热病,阴津过剩,造成身高热且胸胁苦满。 若寒由内生为里寒 四肢热,风寒中表,却如火烤,是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相遇成阳独盛,肌肉不长,人会消瘦。 人感寒身冷,喝热汤或火烤都不暖,又不会发抖打寒颤,属肾强之人,常汗出同时身体又在水里面,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液过多肾阳不长,肾阳不足不生热,寒从骨髓发,肝为一阳,心胸为二阳聚,肾无法同时供营养给肝、心、胸,就不会打颤发抖。名骨痹,关节会肿胀,也是风湿关节炎的来源,寒入肾,但不是真正受寒。 肌肉近衣仍觉麻痹,血不足肌肤麻木,表阳气虚不能活动,如再加上失神必不治。 气逆无法安卧且呼吸带浊音,阳明胃气上逆导致 起居正常但呼吸浊重,肺络脉反逆,气停肺经。 卧躺则生喘息,水气不归肾,上逆入肺,而客居胸中所致。 喘病之人分吸气困难和吐气困难,吸不入,病在肾;吐气不出治肺。 吸气时沿督脉下达于肾,吐气从肾回关元再上升至胸腔出鼻。 疟论篇第三十五 痎疟病来自风,也有恶寒发热现象,是体内阴阳相交互争,阳入阴成阴实而阴虚 阳明虚,呈恶寒齿颤 太阳虚,腰背强硬头痛 三阳都虚,阴寒自骨生,寒由内生,皮肤骨头都痛,表里皆寒。 |
|
5315楼#
发布于:2016-03-24 08: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23日《黄帝内经》第47课心得 咳出清黄涕,不出则伤肺,有劳风的时候要想办法把肺里的痰吐掉。 肾风患者颜面肿起,致言语不清,此时正气已虚,不可施刺,若不当刺而刺,五日后必再发其他病。虚症一般不刺。 病来时必短气且阵阵发热现象,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冲至头部,有汗出,手发热,口干燥渴,小便黄色,目下呈肿如卧蝉状,腹中肠鸣,全身沉重难以行动。女人会月事停止,烦躁且无法进食,无法仰卧,一旦正躺必咳不止,此病名“风水”。胸阳往下沉是常态,当下面寒湿时,胸阳下不去,就会往上走。回逆会造成女人月事止。眼袋水肿是有积水。 邪之聚处,正气必虚。邪气来的时候就阴虚。阴津虚弱的地方,阳气必聚集而来,所以病人会短气且发阵热而汗出不止。小便呈黄色,腹中有热,不能正躺,正躺则咳甚,此为水向上压迫肺脏所致。凡身有水气病,必先见目下有微肿如水袋且表皮光亮。阴阳协调,人动才会出汗。有寒食,肺气会往上升。眼袋浮肿是有积水。黄而光鲜时,子息旺,左边指儿子优秀,右边指女儿优秀,黑的,可能没有子女。 水是阴性之物,目下位置为阴位。少腹为太阴脾所主,因此水阴必聚阴处,造成腹水及目下肿。阳热之气上冲入口,故造成口苦舌燥。无法正躺是水盛上逆肺所致,躺必咳出清水。凡有病之人,必无法仰卧躺下,一卧则如受惊,胸为阳火不受水,惊则必重咳。腹中肠鸣因水病本就始因在胃肠之中,脾脏弱会生烦躁,无法主司运化。故病人不能食,食物不下是胃脘部入足部,是足生气之源,受阻隔之故。月事停止不来,是冲脉亦手阻而闭塞。 胞脉本属心主司,自心胸中直络子宫中,为经血之源,今阳气不下反上逆冲肺,心气亦无法下达入肾及胞中,经血源断,故无月经。气逆下焦是冷的,月经就没有了。 逆调论 人发温病、热病,产生高热状,胸烦苦满,是因为阴津不足而阳热气过盛,造成身热而胸中烦躁苦满。阴不足,无法制阳,阳气就会往上走。 人不是因为穿厚衣也感觉寒冷,火并非身中寒气时,寒有自体内生出者,是因为此人阳不足,阴津液过多,导致表虚而适中外感六邪之气所致,此时就会有身体有寒冷好像从水中出来一样的感觉。表寒和里寒的药不一样。 人有时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皮肤却像火烤一样的,是因为这类人常阴津不足,阳气过盛。四肢皆属阳,当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相遇以致更热,阴津不足无法胜火,为阳气独盛。阳独盛,则必如烈日之下一样万物不生,人体亦如是,阳独盛而生养停止,此际遇风如受火炙发热,其肌肉必被热燃烧失去营养而消瘦下来。手脚俱热,身体消瘦,是阴虚阳盛。 人感觉身寒冷时,即令用热汤或火烤其手足,亦不觉热,身穿厚衣仍无法温暖,但却又不会打寒颤发抖。是因为这类人多属平常肾气很胜,多从事水中工作者,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液过多肾阳必不长,无法同时去供养肝、心二脏。(一水不能生两火,心小肠)肾属水,主骨,令肾阳不足必必不生热,造成其间骨髓不充足,所以此寒会有由骨中出来的感觉,不会有寒栗发抖的现象,因为肝为一阳,心为二阳,肾是单独的藏在下方,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心、肺,故不会发抖战栗,此病名“胃痹”,会造成人的关节呈拘挛状。妇女煮饭洗碗,冷热水交替容易受寒。骨节肿大是有寒。处方是去里寒的药。 有人因肌肉麻痹感觉沉重,即靠近衣物,仍觉麻痹,荣虚卫实。是因为血不足,表阳气充实造成的。血不足时,则肌肤麻木不仁,如是表阳气虚则不能活动。若气血两虚必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表面上看肌肉并无异常,一旦如此再加上精神涣散必终不治。荣是血,卫是气。四肢管全身的阳,肠胃管四肢。一个人形失神存,很好治。形存、神失很危险,神重于形。 有人因气上逆不能安卧,呼吸音大且浊状,也有无法安卧且呼吸无音者,有人生活起居一切正常但呼吸沉重者,也有卧时正常,行路则喘息不止的,也有无法安卧,卧必生喘息者。是阳明胃气上逆造成的,足之三阳经本应下行至足,今反逆而上行,以致呼吸带浊音。阳明是胃脉,胃为六腑之海,谷气所聚之所,其气主下行,今阳明气上逆不从正途,故无法安卧。胃气不和,必不安卧就是这个道理。 人起居正常但呼吸浊重者,是因为肺之络脉反逆,络脉之气无法随肺之经气上下而行,必滞留不去停在肺经上,此络脉之病很浅,所以生活起居皆正常但呼吸浊重。 人不能卧躺,一卧则生喘息,此因水气客居胸中乃致。人体之水必随正常之阴津而流动,肾为水之脏,主津液,今水不归肾,上逆入肺。是卧而生喘之因也。 吸不进气,病在肾,吐气困难病在肺。鼻子吸进气,沿着气脉一直达到肾脏,吐气沿着气脉、关元一路到胸腔由嘴出。吸气在后面,吐气在前面。治喘就是吐和吸。 第三十五篇 疟论 疟疾的发生,都是因感受风邪,它的潜伏和发作都有一定的时间。是因为疟疾开始发作的时候,寒先起于毫毛。从皮肤毛孔进来,伸懒腰打哈欠都是在太阳经,病在太阳。本来打哈欠,伸懒腰是肾在管。因太阳跟肾是表里,从表症上能看到,会有发寒的现象。腰脊背痛就是太阳经上痛,发冷发热一直在交换的现象。寒的证状是病人一直在发抖,牙齿在打战,背后腰发痛。发热时,头疼,咳嗽,这是寒热发的不同的症状。 阴和阳上下交争,虚实在抢,这是身体的正气跟病邪相争的时候产生的现象。如果说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骨颤。全身都是阴阳,脏是阴,腑是阳。肥肉是阳,瘦肉是阴。皮是阳,骨是阴。肝心脾肺肾为阴,大肠小肠胃膀胱为阳,如果阳太多跟阴并在一起,阴本来不应该受,就会造成阴实,阳虚。阳明虚,阳明经本来是多血多气的,很热,就会造成这种现象。太阳虚的时候,太阳是多血少气的,如果阳虚,血就会停止不前,在经络上就会出现背痛,强项。如果三阳俱虚,就是阴气盛,因最深的地方就是阴,病人就会有骨头痛,疟症在发病的时候会忽冷忽热。疟症的冷实际上是从骨头里发出来的。阴寒是由内升,所以里外都会很冷。当阳很盛的时,造成外热,阴盛则内热。内外皆热则喘咳则冷饮,当阳盛的时候,病人精液发散太多,所以想喝东西。 |
|
5316楼#
发布于:2016-03-24 08: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丁伊申请签到,2016年3月23日《黄帝内经》第48课心得
《疟论篇第三十五》 “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这些都是因夏伤于暑,热气胜,藏于肤之内,肠胃之外,是血气的居所,如此就令汗孔松弛,肌肉腠理开,再到秋天,汗出遇风,或汗出沐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阳气并居。正常卫阳之气,白天走于表面于腑,夜行于里行于脏。此病气与阳并行则在外,此病与阴并行则入内。如此内外相行无阻,造成一日发作一次。 太阳症,不是热就是寒,互相交结,有时热多寒少,有时寒多热少,处方不一样。少阳症出现,在半表半里,会有往来寒热的现象多呕。 “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若邪时居于很深的位置,阴气受制,而阳气独发,阴阳本互为进退,今阴受邪迫无法与阳并行,就造成隔日发作了。 一天发病病比较浅,隔天发病病比较深。邪气入侵人体首居风府位,沿督脉而下。人的表阳之气一日夜绕周身一次与病气交会于风府,人体抵抗力与邪争,如无法胜利,则病邪必日下一椎,于是产生了每日稍迟发作的现象,是病邪先入督脉造成的。因为卫气每日循环至风府时,必令人之肌肉腠理打开,此邪气则日入,故邪气一入则病发作,然后每日就增强且稍迟发作。病邪自风府开始,每日向督脉行下一椎,二十五日后,邪到尾椎骨后。自第二十六日始,就进入脊椎之内,贯注在笫九椎肋之间,此时病邪会上行,九日后进入缺盆内,由于其病气每日升高,就呈现每日提早发作的现象。 “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隔日发作的,是病邪入于深处,近迫于五脏,连系着募穴原穴的地方,因气从表入里距离已长,居处过深,行动必会减慢,无法与表阳之气同行,无法同出同入,就有隔日才发作的现象。 “邪气客于头项循膂而下者也,故 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则不得当其风府也。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背而病;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气至手足而病。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 ”邪气进入风府穴,每日下一椎,顺督脉而下。但人有虚实 不同,病邪入侵人体并非在同一处,这就是风邪所易居之处名之风府,并非狭义的指督脉上的风府穴。凡邪入侵在头项部位,表阳卫气循环至病处就相争而发病。又病邪始入侵手足的,则表阳卫气至手足时与之相争而发病。故人体正气与病邪相合聚则病会发作,可说病邪入侵之处为风府。所以说,“风无常府”其意即此。人体表阳卫气所到之处,必令其处腠理开,邪气入侵之位,即为风府。 “风之与虐也,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虐得有时而休”风与疟二者,相似而同类,但常见风病症状持续者,而疟病症状时发时止,是因风常固定不移,疟气随经络进入体内,深浅发作与表阳卫气相争时会显现病状。 “虐先寒而后热”“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夏季大热,出大汗,毛孔大开,晚上受寒或冷水淋浴后,将寒气必于皮肤肌肉之间,若到秋天伤于风,引发病成。寒者属于阴气,风者属于阳气。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按时发作,名曰寒疟。 “先热而后寒者”“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塞,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若出现全热症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盛,则少气,烦燥,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是因操劳 |
|
5317楼#
发布于:2016-03-24 08: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23日《黄帝内经》第47课心得 咳出清黄涕,不出则伤肺,有劳风的时候要想办法把肺里的痰吐掉。 肾风患者颜面肿起,致言语不清,此时正气已虚,不可施刺,若不当刺而刺,五日后必再发其他病。虚症一般不刺。 病来时必短气且阵阵发热现象,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冲至头部,有汗出,手发热,口干燥渴,小便黄色,目下呈肿如卧蝉状,腹中肠鸣,全身沉重难以行动。女人会月事停止,烦躁且无法进食,无法仰卧,一旦正躺必咳不止,此病名“风水”。胸阳往下沉是常态,当下面寒湿时,胸阳下不去,就会往上走。回逆会造成女人月事止。眼袋水肿是有积水。 邪之聚处,正气必虚。邪气来的时候就阴虚。阴津虚弱的地方,阳气必聚集而来,所以病人会短气且发阵热而汗出不止。小便呈黄色,腹中有热,不能正躺,正躺则咳甚,此为水向上压迫肺脏所致。凡身有水气病,必先见目下有微肿如水袋且表皮光亮。阴阳协调,人动才会出汗。有寒食,肺气会往上升。眼袋浮肿是有积水。黄而光鲜时,子息旺,左边指儿子优秀,右边指女儿优秀,黑的,可能没有子女。 水是阴性之物,目下位置为阴位。少腹为太阴脾所主,因此水阴必聚阴处,造成腹水及目下肿。阳热之气上冲入口,故造成口苦舌燥。无法正躺是水盛上逆肺所致,躺必咳出清水。凡有病之人,必无法仰卧躺下,一卧则如受惊,胸为阳火不受水,惊则必重咳。腹中肠鸣因水病本就始因在胃肠之中,脾脏弱会生烦躁,无法主司运化。故病人不能食,食物不下是胃脘部入足部,是足生气之源,受阻隔之故。月事停止不来,是冲脉亦手阻而闭塞。 胞脉本属心主司,自心胸中直络子宫中,为经血之源,今阳气不下反上逆冲肺,心气亦无法下达入肾及胞中,经血源断,故无月经。气逆下焦是冷的,月经就没有了。 逆调论 人发温病、热病,产生高热状,胸烦苦满,是因为阴津不足而阳热气过盛,造成身热而胸中烦躁苦满。阴不足,无法制阳,阳气就会往上走。 人不是因为穿厚衣也感觉寒冷,火并非身中寒气时,寒有自体内生出者,是因为此人阳不足,阴津液过多,导致表虚而适中外感六邪之气所致,此时就会有身体有寒冷好像从水中出来一样的感觉。表寒和里寒的药不一样。 人有时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皮肤却像火烤一样的,是因为这类人常阴津不足,阳气过盛。四肢皆属阳,当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相遇以致更热,阴津不足无法胜火,为阳气独盛。阳独盛,则必如烈日之下一样万物不生,人体亦如是,阳独盛而生养停止,此际遇风如受火炙发热,其肌肉必被热燃烧失去营养而消瘦下来。手脚俱热,身体消瘦,是阴虚阳盛。 人感觉身寒冷时,即令用热汤或火烤其手足,亦不觉热,身穿厚衣仍无法温暖,但却又不会打寒颤发抖。是因为这类人多属平常肾气很胜,多从事水中工作者,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液过多肾阳必不长,无法同时去供养肝、心二脏。(一水不能生两火,心小肠)肾属水,主骨,令肾阳不足必必不生热,造成其间骨髓不充足,所以此寒会有由骨中出来的感觉,不会有寒栗发抖的现象,因为肝为一阳,心为二阳,肾是单独的藏在下方,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心、肺,故不会发抖战栗,此病名“胃痹”,会造成人的关节呈拘挛状。妇女煮饭洗碗,冷热水交替容易受寒。骨节肿大是有寒。处方是去里寒的药。 有人因肌肉麻痹感觉沉重,即靠近衣物,仍觉麻痹,荣虚卫实。是因为血不足,表阳气充实造成的。血不足时,则肌肤麻木不仁,如是表阳气虚则不能活动。若气血两虚必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表面上看肌肉并无异常,一旦如此再加上精神涣散必终不治。荣是血,卫是气。四肢管全身的阳,肠胃管四肢。一个人形失神存,很好治。形存、神失很危险,神重于形。 有人因气上逆不能安卧,呼吸音大且浊状,也有无法安卧且呼吸无音者,有人生活起居一切正常但呼吸沉重者,也有卧时正常,行路则喘息不止的,也有无法安卧,卧必生喘息者。是阳明胃气上逆造成的,足之三阳经本应下行至足,今反逆而上行,以致呼吸带浊音。阳明是胃脉,胃为六腑之海,谷气所聚之所,其气主下行,今阳明气上逆不从正途,故无法安卧。胃气不和,必不安卧就是这个道理。 人起居正常但呼吸浊重者,是因为肺之络脉反逆,络脉之气无法随肺之经气上下而行,必滞留不去停在肺经上,此络脉之病很浅,所以生活起居皆正常但呼吸浊重。 人不能卧躺,一卧则生喘息,此因水气客居胸中乃致。人体之水必随正常之阴津而流动,肾为水之脏,主津液,今水不归肾,上逆入肺。是卧而生喘之因也。 吸不进气,病在肾,吐气困难病在肺。鼻子吸进气,沿着气脉一直达到肾脏,吐气沿着气脉、关元一路到胸腔由嘴出。吸气在后面,吐气在前面。治喘就是吐和吸。 第三十五篇 疟论 疟疾的发生,都是因感受风邪,它的潜伏和发作都有一定的时间。是因为疟疾开始发作的时候,寒先起于毫毛。从皮肤毛孔进来,伸懒腰打哈欠都是在太阳经,病在太阳。本来打哈欠,伸懒腰是肾在管。因太阳跟肾是表里,从表症上能看到,会有发寒的现象。腰脊背痛就是太阳经上痛,发冷发热一直在交换的现象。寒的证状是病人一直在发抖,牙齿在打战,背后腰发痛。发热时,头疼,咳嗽,这是寒热发的不同的症状。 阴和阳上下交争,虚实在抢,这是身体的正气跟病邪相争的时候产生的现象。如果说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骨颤。全身都是阴阳,脏是阴,腑是阳。肥肉是阳,瘦肉是阴。皮是阳,骨是阴。肝心脾肺肾为阴,大肠小肠胃膀胱为阳,如果阳太多跟阴并在一起,阴本来不应该受,就会造成阴实,阳虚。阳明虚,阳明经本来是多血多气的,很热,就会造成这种现象。太阳虚的时候,太阳是多血少气的,如果阳虚,血就会停止不前,在经络上就会出现背痛,强项。如果三阳俱虚,就是阴气盛,因最深的地方就是阴,病人就会有骨头痛,疟症在发病的时候会忽冷忽热。疟症的冷实际上是从骨头里发出来的。阴寒是由内升,所以里外都会很冷。当阳很盛的时,造成外热,阴盛则内热。内外皆热则喘咳则冷饮,当阳盛的时候,病人精液发散太多,所以想喝东西。 |
|
5318楼#
发布于:2016-03-24 08:19
中医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0323《皇帝内经》第47课心得
接上集 治劳风 治法以屈伸身体配合呼吸的动作最好,年轻人太阳气盛,能引动腑中之精气者 须要三日,中年气血较衰弱者为五日,体力衰退 者须七日。一旦病人欬出浓涕如青黄深色,状甚 浓稠,大如弹丸般,有从口出,有从鼻出不定, 但如无法出脓,则必停留肺中伤肺。一旦如此, 则死矣。 有病名肾风者,患者颜面肿起,妨 碍言语不清,此时可否用针灸? 正气已虚之人不可施刺,若不刺而刺,则五日后必再发它病。 病来时必有短气且阵阵发热现 象,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冲至头部,有汗出, 手发热,口中燥渴,小便黄色,目下呈肿状,腹 中肠呜,全身沉重难以行动。若是女人则月事停 止,烦躁且无法进食,无法仰卧,一旦正躺必咳 不止,此病名“风水”在刺法中有讨论 歧伯答道,邪所以聚处,正气必虚,阴津虚 弱的地方,阳气必聚集而来,所以病人会短气且 发阵热而汗出不止。小便呈黄色,乃少腹中有热 也。无法正躺是胃肠中有余毒水未尽也。正躺则咳甚,此毒水向上压迫肺脏所致。凡身有水气病, 必先见目下有微肿如水袋且表皮光亮状。 黄帝问,这是为什么呢? 歧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 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 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欬出清水 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欬甚也。 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 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 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 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人发温病及热病,产生高热状, 造成不但身热且胸烦苦满,是为什么呢? 阴气少而阳气盛,故热而烦满也。 那人不是因为穿薄衣而感觉寒 冷,或并非身中寒气时,寒有自体内生出者,又 是为什么呢? 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 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人有四支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 也? 这类人常是阴津不足,阳气过盛 的。四肢皆属于阳,当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 相遇以致更热,阴津不足无法灭阳火,成为阳气 独盛状。阳独盛。则必如烈日之下一样万物不生 也,人体亦如是,阳独盛而生养停止,此际遇风 如受火炙发热的,其肌肉必被热燃烧失去营养而 消瘦下来。 人感觉身寒冷时,即令用热汤或火 烤其手足,亦不觉热,身穿厚衣仍无法温暖,但 却又不会打寒颤发抖,这是为什么呢? 歧伯答道,这类人多属平常肾气较强,多从 事水中工作者,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 衰,阴液过多肾阳必不长,无法同时去供养肝、 心二脏。肾属水,主骨,令肾阳不足必不生热, 造成其间骨髓不充足,所以此寒会有由骨中出来 的感觉,不会有寒栗发抖的现象,是因为肝为一 阳之地,心胸为二阳聚之地,肾是单独的藏在下 方,肾无法供应营养给肝与心、肺,故不会发抖 战栗,此病名“骨痹”。会造成人的关节呈拘挛状。 有人因肌肉麻痹感觉沉重,即近衣 物,仍觉麻痹,这是为何呢? 歧伯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 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 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 歧伯回答道,这是血不足,表阳气充实造成 的。血不足时则肌肤麻木不仁,如是表阳气虚则 不能活动。若气血两虚必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表面上看肌肉并无异常,一旦如此再加上精 神涣散必终不治 有人因气上逆无法安卧,呼吸音大 且浊状,也有无法安卧且呼吸无音者,有人生活 起居一切正常但呼吸沉重者,也有卧时正常,行 路则喘息不止的,也有无法安卧,一卧必生喘息 者,这是什么脏有问题而造成的呢? 人无法安卧且呼吸浊重者,是阳明胃气上逆造成的 |
|
5319楼#
发布于:2016-03-24 08:19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3月23日黄帝内经第47课心得 1、 劳风病的治法:以屈伸身体配合呼吸的动作,年轻人要三日,中年人要五日,体力衰退者要7日。若有痰,一定要咳出,不然必留肺中伤肺。正气已虚之人不可施刺,若不当刺而刺,则五日后必再发病。病来时必有短气且阵阵发热现象,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头上冲,有汗出,手发热,口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肠呜,全身沉重难以行动。若女人则月事停止,一旦正躺必咳不止,名“风水”。 2、 阴津液不足而阳热气过盛,造成身热而胸中烦躁苦满的现象。若此人阳热之气不足,阴津液过多,导致表虚而适时中外感六邪之气所致辞,身体寒冷像内出。 3、 人有里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却像火炙一样的发热起来,这类人常是阴津不足,阳气过盛。 4、 一年四季都冷的人,多属肾气较强,多从事水中工作,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液过多肾阳必不长,无法去供养肝、心二脏。故不会发抖,名“骨痹”会造成人的关节呈拘挛状。 5、 如血不足时肌肤麻木不仁,若气血两虚会麻木不仁且无法使用。 6、 人无法安卧且呼吸浊重者,是阳明胃气上逆造成的;人起居正常但呼吸浊重者,是肺之络脉反逆也;人不能卧躺,一卧则生喘息,因水气客居胸中所致。 7、 疾病初发时,必先起汗毛战栗关,伸展哈欠连连,再次则成恶寒齿战不止状,牵引腰背疼痛,一旦寒去则身体内外均发热,头痛如破,口渴想喝冷的饮料。这是体内阴阳相交互争造成的。若是阳明虚了,则呈现战栗齿抖不止,若是太阳虚了,则出现腰背部强硬头痛等症状,叵三阳俱虚,则阴必遇实,病人必阴寒自骨内而生,皮肤、骨头皆痛,又由于寒自内生,所以表里皆寒也。 |
|
5320楼#
发布于:2016-03-24 08:23
@-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丁保华申情签到 2016年3月23日《黄帝内经》第47课学习心得1阴阳交:有—种温热病,在汗出热退后,很快又热起来且脉为急躁状,此病不因发汗后而衰退,反躁进状,时发狂言且无法入食,这种病叫阴阳交。2三死症:汗出仍热,胃口不开无法进食,且胡言乱语,此为三死症。3风厥:人有热病时,人汗出而身热不退,这是因中风而致,若汗出而胸中仍烦满不退,这是逆症叫风厥。刺膀胱经与肾经,再配合服用汤药治疗。4劳风:劳风病是人过于劳动时,适为风伤,或房事后出汗适为风伤导致的,其病在下,肾脉病贯穿肝隔入肺而入脑。5肾风:患者颜面肿起,妨碍言语不清,这是肾风。不可用针刺,因正气已虚之人,不可施刺。6风水病:病来时有短气且阵阵发热现象,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冲至头部,有汗出,手发热,口中燥渴,小便黄色,目下呈肿状,腹中肠鸣,全身沉重难以行动。若是女人则月事停止,烦躁且无法进食,无法仰卧,—旦正躺必咳不止,这是风水病。成因:水是阴性之物,目下位置为阴位,少腹为脾所主,因此水阴必聚阴处,造成腹水且目下肿,阳热之气上冲入口,故造成口干舌燥,无法正躺,是水盛上逆肺所致,真正躺必咳出清水。凡有水病之人,必无法仰卧躺下,—卧则如受惊,惊则必重咳,腹中肠鸣,因水病本就始因在胃肠之中,脾脏功能不强则会生烦燥,无法主司运化,故病人不能食,食物不下是胃脘部受阻隔,全身沉重不良于行,因胃经入足部,是足生气之源,今受阻隔之故。7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人发温病及热症,产生高热状,造成不但身热且胸烦苦满的原因:因为阴津液不足而阳热气过盛。人不是因为穿薄衣而感觉寒冷,或并非身中寒气时,寒有自体内生出者的原因:因为人阳热之气不足,阴津液过多,导致表虚而适时中外感六邪之气所致,此时就会有身体寒冷好像刚从水中出来—样的感觉。人有时手足俱热,遇风寒中表时,却像火灸—样的发热起来的原因:这类人常是阴津不足造成里阳与表阳相遇以致更热,阴津不足无法灭阳火,成为阳气独盛状。人体阳独盛而生养停止,此际遇风如受火灸发热,其肌肉必被热燃烧失去营养而消瘦下来。
|
|
5321楼#
发布于:2016-03-24 08: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郭艳申请签到,2016年3月23日《黄帝内经》第47课心得
一,接上一集: 1.五脏化五液,肝在液为泪,心在液为汗,脾在液为涎,肺在液为涕,肾在液为唾。如果人总有眼泪是肝的问题,总流口水是脾的问题,总流汗是心的问题,不流汗也是心的问题,以此类推。 2.劳风是因为劳动而感受风寒,治法是吸气时身体挺起,天阳的气会进入肾脏,吐气时身体弯下去,青年人3天会好,中年人5天会好,老年人7天会好。咳出青黄涕,痰浓稠,不出脓涕会伤到肺,伤到肺会死,要想办法把脓痰咳出,可用针灸处方治疗。 3.有一种叫做肾风的病,患者脸面肿起来,语言不清,这是正气已虚之人,不可以针刺,若不当刺而刺,5日后必再发病。针灸的原则是遇虚症能不刺就不刺。 4.如果病气再复发,呼吸短促,津液伤到,热来时会从胸背正中往上充至头部,胸为胸阳,常态应往下沉,阴往上升,现阳下不去往上走,就会发热,汗出,手热,津液伤到,口干渴,小便黄,眼袋水肿,肠中肠鸣,全身沉重难以行动, 5.若女子会月经停止,烦躁且无法进食,无法仰卧,一旦正卧必咳不止,此病名曰风水。常人肺在胸为阳,阳往下沉为吉,下面寒湿造成肺阳回逆,下肢会冰冷,月经会无法下达子宫故没有了,是里寒造成的,不能正躺,是因为气会冲肺,侧躺不会正冲肺。 6.邪气聚集,正气必虚,阴虚阳必凑之,病人会短气且发阵热而汗出不止,精液伤到,阳气补进来,肺里阴阳协调,只有运动时才会流汗。小便呈黄色,乃少腹中有热。不能正躺,中间是寒湿的,一躺下去,胃气上升,压迫肺脏导致咳嗽,凡身有水气病的,必先见目下有微肿如水袋且表皮光亮状。 7.眼睛下为阴,真气应往下,现上逆上冲入口,造成口干舌燥,无法正躺是水盛上逆肺所致,躺必咳出清水,凡有水病之人必无法仰卧躺下,一卧则如受惊,胸为阳,火不受水。惊则必重咳,腹中肠鸣因水病本就始因在肠胃之中,脾胃功能不强,则会生烦躁,无法主司运化,故病人不能食,食物不下是胃脘部受阻隔,全身沉重不良于行,因为胃经入足,足是生气之源,今受阻隔之故,月事停止不来是冲任脉受阻而闭塞,心脏管月经,肺精液进入乳房沿冲脉任冲脉下,现气逆月经不来。 二,逆调论篇第34 1.阴不足,阳会过盛,阴不足无法控制阳,阳往上走,表面看起来是热而烦满,实则是阴虚。 2.寒分表寒和里寒,衣服穿再多都冷是里寒,这种人平常阳就不足,津液较多,表虚,这种人再受风寒,从里往外冷,就像从水中出来一样的感觉。 3.四肢热的人本就阴虚阳盛,这种人再感受风寒,两阳相搏,成为独阳,独阳肌肉不长,有人肌肉不断消瘦,要把阴调回来。 4.有的人一年四季都冷,无论穿多少衣服什么办法都觉得冷,但却不会打寒战颤抖,这种人多属于平时肾气较强,多从事水中工作,汗出又当水气,日久太阳表气必衰,阴液过多肾阳必不长,造成骨髓不充足,所以寒会有从骨中出来的感觉 ,骨节肿大,寒在里面,用去寒的药。 5温病派用气血荣卫作辨证,伤寒加用六经辨证。 6.不得卧是胃气上逆,浊气重,呼吸有声音。人起居正常,但呼吸浊音重,肺之脉络反逆,络脉之气无法随肺之经气上下而行,必滞留不去停在肺经上,病浅。不能卧,一卧则生喘息,水气客居胸中,水不归肾,上逆入肺。一个人喘,不能吸入病在肾,吐不出病在肺,吸从后面下降,吐从前面上升。 三 疟论篇第35 1.痎疟皆生于风,风从皮肤毛孔进来,病在太阳 2,哈欠连连,肾主哈欠,肾与膀胱相表里,发寒,背痛膀胱经痛,冷热交替。因:阴阳互争,虚实更易,阳并于阴则阴实阳虚,阳明络牙齿,牙会打颤,阳太多,并在阴脏,阳虚,太阳经 |
|
5322楼#
发布于:2016-03-24 08:3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瑞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23日《黄帝内经》第课心得
疟论篇35 一,疟疾病都来是风,有寒热现象,为何? 1, 初发时,汗毛战栗,哈欠连连,恶寒齿战,腰背疼痛,一旦寒去舌头痛强,口渴想喝,是因,起因身体阴阳互争,虚实更移造成 2,阳入阴,阳明虚则战栗齿抖,太阳虚 腰及背强头痛,若三阳虚,阴必实,阴寒会自骨生,皮肤 骨头皆痛,为表里皆寒 3,阳盛则壮热,因其毕生热,一旦内外皆热时,喘息口渴,想喝冷饮,是因伤于暑热,磁热气虚血气居所,易汗 毛孔松弛,肌肉疏松,秋易汗,毛孔受风,也有人因汗后沐浴,水进皮肤与阳气并居,阳卫之气白天行于表和腑,夜行以脏,病气于阳同进出,会一日发作一次 二,也有隔日发作疟病,为何? 若邪居于很深位置,阴气受制,而阳独发,阴阳互为进退,今阴受胁迫无法与阳并行,就会隔日发作 三,发作时,有时提早有时稍迟? 邪气入侵身体,居于风府,延督脉而下,人表起阳气日绕行身体一周,交汇于风府,人抵抗力与邪气争,如无法胜利则病邪日下一椎,所以有延迟现象,是病入督脉造成,卫气日循环至风府,必会肌肉腠理打开,此邪则日入,故病邪一旦发作,则增强并延迟现象 邪自风府,日下行一椎15日,入尾椎,自二十六日开始,入脊椎内,入九椎肋间,再上行,九日后入缺盆内,因病气日升高会呈现提早发作。 又有隔日发作的,是邪入近五脏,连系募穴 原穴位,居表已长,过深,行动必慢,无法与阳同行,会出现隔日发作 四,表扬阳卫气至风府,肌理开,邪入侵病发作?又说每日下一椎,邪与表阳会合,病发作不在风府,造成每日稍晚发作,为何? 若单论邪入风府穴,日下一椎就是如此,但人虚实不同,邪入体并非同一处,邪风入体位置名“风府” 病邪侵头项位,表阳至时病邪相争而发病,邪入背部或腰椎或手足,表阳至会与邪相争而发病,入邪处名“风府”,古曰“风无常腑” 五,风病虐病相似,风病长持续,疟病时发时止 为何? 风病常居所中之位不移,而疟会延经和洛移入体内,所以只和表扬相争时发病 六,病邪出现先冷后热,为何? 夏天热时,毛孔开,若沐浴冷水则寒气藏于皮肤腠理间,入秋受风邪侵,成疾病,寒气伤阴,风气伤阳,故先伤寒气后又伤风气,会按时发先寒后热,名寒疟 |
|
5323楼#
发布于:2016-03-24 08:4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深圳-凤翔,申请签到。2016-03-23,内经视频第48课心得,请教官审阅。
发热的时候非常渴,冷的时候牙齿都打颤,腰背都痛,是疟。 半表半里少阳症就有往来寒热,呕吐。 夏伤于暑热气盛,肠胃外,血气留的地方,平时爱出汗。到肠胃就便秘。 秋得风,洗冷水,胃气病居,正常晚上阳气在里,所以要盖被子。 隔日发作一次,暑伤,病气比较深,内搏于阴靠近内脏,阳气独发,阴邪与阳争不得输。 寒热延期发,或提前发,如邪气在督脉膀胱经上,顺经而下,一昼夜循环一次,受风汇于风府,病一天走一个督脉往下。有二十五节二十五天到骶骨,二十六天回到九椎,肝出于缺盆。 风无常府,哪里受风哪里就是风府。 风症与疟症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风项强,疟不会。 得到疟先寒后热,夏伤于大暑,大汗出,腠里开,暑气出不来,秋病疟,寒者阴,风阳,先伤于寒,疟。先伤于风为温疟,因操劳得到的病为瘅。 气衰病退得治,大热不刺,脉气不准,大汗不治。要讲时机,病未发之前治,病旺盛不可治。阳虚阴盛,寒战,阳虚阳实,先而喝,发热时水气阳气在一起为寒,热气和阴气一起为热。阴盛则热。没有按正常节气走易生疟。阴阳不能并在一起,会相争。 如何治疗:任何疟,一定从四肢末梢开始,吃桂枝汤。未发病时把手脚指绑住,放血。预防发病的手法。 病发作阴阳之气衰时,往来寒热。阳病发在阳,阴脉发在阴。 疟发隔日,阴阳更盛者,数日疟都表示病比较深。夏伤于暑秋必疟,有时反四时也不一定发疟。秋日比较冷,冬日又没有秋冷,春天也只是恶风不会有温病现象,夏病多汗。不一定有疟。 |
|
5324楼#
发布于:2016-03-24 09:00
@教官-深圳-林金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 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3日《黄帝内经》第48课心得 疟论篇 1.痎疟皆生于风,发作时间不定,或有寒热现象。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汗毛竖立),伸欠(哈欠)连连,再次则成恶寒齿战不止状,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 2.疟的成因 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 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筋肉间),血气的居所。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至秋,汗出遇风,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搏,内外相薄,一日发作一次。 3.疟发作时间与其原因 *间日发作:其气之舍(居于)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阳邪无法并行,造成间日发作。 *其作提早或延迟,何故?风府:风府穴或指受风之处。 邪气入侵人体首居风府,循督脉而下,卫气一日一夜绕周身一次与病气会于风府,邪胜则病日下一椎,故其作也晏(迟),这是因为病邪先入督脉造成的。卫气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 *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一椎),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骨内,注于第九椎肋间,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 *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募穴原穴的地方,气从表入里距离已长,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 4. 卫气与邪气相合之处即病发之处。此邪气客于头项,循督脉而下,故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各不同。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背而病;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气至手足而病。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是风府。 5.风与疟 风独常在(症状持续),疟得有时而休。 风气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 6.寒疟:疟先寒而后热者 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冷遇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引而发之,则病成矣。寒,阴气也;风,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 7.温疟:先热而后寒者 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 8.瘅疟:过劳而得的病 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9.疟的治疗:病气弱时乃施治 *大热之时不刺;脉状无序时不刺;大汗淋漓不止时不刺。这皆是病气反攻正气的时候,非治病时机。 10.疟之始发,阳气并于阴,阳虚而阴盛,外无气,故先寒栗也。 阴气逆极,则复出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 疟气,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疟者,风寒之气变化无常,病极则复至。病发如火之热,如风雨不可当也。 故经言: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谓也。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发,为其气逆也。 11.疟发时即阴阳相移之时,必始于四肢末梢。阳已伤,阴从之,故病始时必束于此,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微细血络之末稍处放血,凡病处皆放血。此正气邪气未相交时的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