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0楼#
发布于:2016-03-29 01:00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3月27日《黄帝内经》第51课心得: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1、人体五脏突然疼痛的原因: 1)知晓天地阴阳之理的人,在诊断时,能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手)触而可得(脉)。可以知道人体五脏突然疼痛的原因。人体经脉的气血是一直向前循环,永不停息,一旦寒气深入经脉中时,会使其缓慢凝涩而不能顺行,如若寒气在经脉外侧,会引起血管收缩,脉管变小,血的循环速度变慢,令人血少。如若寒气入于脉中,则使气不通顺,这会使内臓突然疼痛。 2)此类疼痛有时突然止住,有时痛持续不断,有时据按有时喜按,有时按之无效有时痛伴生喘,有时心痛伴背部牵引痛,有时痛伴呕,有时剧痛昏迷,有时腹痛伴下痢,有时痛伴大便不通,这是与寒气有关。 2、寒气与疼痛: 1)寒气居于体内经脉外:会生血脉寒,会有身体卷缩及筋脉呈拘急状,一旦如此,会牵引外部的孙络,会发生突然疼痛的现象。此痛因中寒而生,必久痛不止。得热气熏烤立可止痛。脉外:分在血脉外,可以使脉管缩小,脉变慢。在脉内的会突然发痛,为寒在脉内经脉外。 2)寒气居于经脉之中:会与体内的热气相争,造成脉气充满,经脉过满就会感覺疼痛不可触摸,因汗水停留在经脉中造成热气上升,使经脉过于胀大,令气血混乱所致。寒气居于肠胃间,三焦腹膜之下:血脉无法流畅而聚此,造成细小络脉牵引腹痛,重按能令气血扩散开,于是会按之痛止(要热的按)。 3)若寒气深入华佗夹夹脊中,因寒气入的太深,所以按之无法触及(不喜按也不拒按)。按也无济于事。若寒气居冲脉之中,冲脉下起关元,沿任脉上升,今有寒气居此,必会造成血行不顺畅,血脉不通气也随之反应出來,就有喘动而手可触及的地方。寒气进入冲脉,会有动脐,肚脐附近跳动,五个位子对应五脏。 4)若寒气居于背部的俞穴之经脉,令血脉凝涩不顺畅,一旦如此血必不足,血不足就发生痛症,所有俞穴的经气皆灌注于心,于是产生背痛彻心的症状。如重按或使经脉热,血立刻通且足,疼痛立止。 5)若寒气居于肝经的经脉上:肝经,连络阴部,系于肝脏,一旦寒气入侵,令人血凝涩经脉拘挛,于是产生肋胁痛,同时牵引少腹痛,若此逆气居于阴股间,寒气会沉少腹中,下部血流不畅,产生腹痛牵引阴股痛的症状。 6)若寒气居于小肠的三焦油膜之间的血络中:血凝涩而无法贯注大经脉中,血气据此停留无法顺行,日久必生积块在腹中。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8班张君娴申请签到,2016年3月28日《黄帝内经》第52课心得: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续 2、寒气与疼痛续: 7)若寒气居于五脏之中,会令人手足冰冷,且下痢不止,同时造成津液丧失,而营养无法吸收,以致会突然生痛而昏迷不醒,如果胃气回反,人则复苏回来。(寒气突然入脏,寒气暫時把脏封住,阳气无法进入,造成人昏迷)。所有的肿瘤肌瘤跟小肠有关系,在治症时应去强小肠,因为是生命的源头,当肿瘤癌细胞到处乱跑,原来的环境很适合他生存。现在环境一改变这些癌细胞就走掉。小肠当气血阻塞的时候没法进入大的经脉。脚底板是热的代表小肠是热的,脚底板是冷的代表小肠是冷的。如果脚背脚底都是热的代表小肠过热,过热也不行。心为君主之官,本身不受病。 8)如若寒气居于肠胃之中,肠胃的蠕动必然变缓慢,饮食不化生痛,浊物无法下行,而从口中吐出。若寒气居于小肠,小肠无法吸收饮食营养,造成下痢而腹痛。若热气停留小肠中,必令肠中痛,口干舌燥,同时大便坚硬干燥,无法排出,故腹痛,并且发热干渴,大便不通 ,一般过劳才会小肠热,现在很少人有。 9)寒气客于五臓,寒气跑到五臓里面去, |
|
5551楼#
发布于:2016-03-29 02:5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薛绍展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8日、《黄帝内经》第52课心得: 肿瘤、肌瘤和小肠有关。寒厥之气客于阴股。寒邪侵袭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使络血凝涩不能流注于大经脉,血气留止不能畅行,故日久便可结成积聚。寒邪侵袭于五脏,迫使五脏之气逆而上行,以致脏气上越外泄,阴气竭于内,阳气不得入,阴阳暂时相离,故突然疼痛昏死,不知人事;如果阳气复返,阴阳相接,则可以苏醒。寒邪侵袭于肠胃,迫使肠胃之气逆而上行,故出现疼痛而呕吐。寒邪复袭于小肠,小肠为受盛之腑,因寒而阳气不化,水谷不得停留,故泄泻而腹痛。如果是热邪留蓄于小肠,也可发生肠中疼痛,由于内热伤津而唇焦口渴,粪便坚硬难以排出,故腹痛而大便闭结不通。 望诊:五脏六腑在面部各有所属部位,望面部五色的变化就可以诊断疾病,如黄色赤色主热,白色主寒,青色黑色主痛,这就是通过望诊可以了解的。脉诊:看他主病的经脉,然后以手循按。如果脉坚实的,是有邪气结聚;属气血留滞的,荦脉必充盛而高起;如果脉陷下的,是气血不足,多属阴证。这些都是可以用脉诊切按循而得知的。九气: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气机失调引起的:如暴怒则气上逆,喜则气舒缓,悲哀则所消沉,恐惧则气下却,遇寒则气收敛,受热则气外泄,受惊则气紊乱,过劳则气耗散,思虑则气郁结。九种气的变化各不相同,会导致不同的疾病:怒致气上:大怒则使肝气上逆,血随气逆,甚则呕血,或肝气乘脾发生飧泄所以说是气上 |
|
5552楼#
发布于:2016-03-29 05:47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张洪玮申请签到,2016年3月28日《黄帝内经》第52课心得。
1、所有的肿瘤、积瘤都和小肠有关系,治症的时候要强小肠,因为小肠生命的源头,不管癌细胞在哪里,当环境一改变,中药热药一进来,原来适合它生存的环境被改变了,就没有肿瘤,没有积。常常在小肠上下手,脚底是热的代表小肠是热的,常人脚背是冷的,脚底脚背都热是过热,小肠过热也不行。 2、寒气进入五脏就乱掉了,寒气很重,阴气衰竭,阳气没办法进入,脏里阳不多,阳大部分呆在腑里面,寒气进入,里面冷,阳气又进不去,突然一痛就会昏厥。如果阳气回来,又会醒过来。这种情况是寒入五脏。寒气客于肠胃,肠胃本来是阳很多的地方,突然间变寒了,病人会呕吐。寒气客于小肠会肚子痛,腹痛。热气留于小肠,过热口干燥渴,痛而便不出。 3、看到面色是黄赤,这个黄赤不单单在脸上,身上出现黄赤就是热症,白色为寒症,青黑为痛,这是望诊。触摸得知病情,如督脉,膀胱经的两边肉是鼓起来的,经脉很旺,在经脉上可按压,如压到痛点,示病的所在,也是阿是穴在的地方。平素伸开手掌摸脊椎骨,应该是摸不到骨头的,因为脊椎骨是阳,阳是往下沉的,有两侧的膀胱经抵到手掌面,如果人一摸脊椎骨是突起的,膀胱经的经气没有,病很重,气很弱,阳要浮起来了,也就是阳气大虚。 4、九气为怒喜悲恐寒热惊劳思,百病由气生,九种气不同所生病症不同,人怒伤肝则令气上冲,因气反行,严重时会吐血及下痢。人体没有空间的存在,气上逆的时候,下面就空掉了,因此上面是实的时候,下面是虚的,因此会飧泄;人喜伤心则气机和缓,因喜能令人气和舒畅,气血通利无阻。保持常态就好,不可过喜,过喜伤心。 |
|
5553楼#
发布于:2016-03-29 05:5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钱蔚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28日《黄帝内经》第52课心得:
寒客于小肠 若寒气客居小肠的三焦油膜之间的血络之中,血凝涩而无法贯注大经脉中,血气居此停留无法顺行,日久必生积块在腹中了。 五脏肠胃 若寒气居于五脏之中,会令人手足冰冷且下痢不止,造成津液丧失,而营养又无法吸收,以致会突然生痛而昏迷不知人,如果胃气回返,则复苏回来。 若寒气居于肠胃中,蠕动必缓,饮食不化生痛,浊物无法下行而自口中吐出。 若寒气客居小肠中,小肠就无法收集饮食营养,造成下痢而腹痛矣。 瘅热 若是热气停留小肠中(久劳),必令肠中痛,口干燥渴,饮食秽物坚硬干燥无法排出,故成腹痛而大便不通了。 望诊、触诊辨疼痛 可从语言内容而知晓,可从目视病人而知晓的方法 五脏六腑其在面部有一定的部位反应它,吾人可视其五色的变化,例如:黄又赤表示热盛,白色为寒症,青黑为痛,这就是视而可见的方法。 察其主病之经脉是否坚硬?何处坚硬?何处有瘀血?何处呈下陷状这些都是触摸可得知的。 百病都发生在气上 九气:人怒则令气上冲,人喜则气机和缓,人悲则令气消弱,人恐则令气下行,遇寒则令心气收敛,遇热则气四散,受惊则使气乱行,过劳则损耗元气,过思则令气郁结不通。 人大怒则气反行,严重时会吐血及下痢。因此气会更上逆了。喜能令人气和舒畅,气血通利无阻,所以气会缓和。 |
|
5554楼#
发布于:2016-03-29 06:16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孙钦粉申请报到 2016年3月28日,《黄帝内经》52课心得: 所有的肿瘤和肌瘤跟小肠有关系。当气血阻塞,无法进入大的静脉,脚底是热的小肠就是热的,脚底是冷的,小肠就是冷的。脚底脚面都是热的,小肠过热。 突然发生疼痛而昏迷不醒,过一会儿又苏醒过来:如果寒邪侵入五脏,逼迫五脏阳气上逆,使阴气阻绝不通,阴阳之气不能正常正常衔接,出现突然疼痛,昏迷不醒。 脏里阳不多,阳大都在腑里。寒再进入脏,脏的阳气不够用,就会突然疼痛、昏迷过去了。等阳气回来了,人就会醒了。 疼痛伴有呕吐:寒邪侵入肠胃里面,迫使肠胃之气向上逆行,就会产生疼痛、呕吐的症状。 腹痛兼有腹泻:寒邪侵入小肠里面,导致小肠容纳、吸收、消化功能失常,所以发生腹痛、大便泄泻。 腹痛时大便秘结不通:如果热邪停留在小肠,也会出现疼痛,小肠是热肠,再受热邪,会过热,而热邪消耗损伤肠中的水液,使病人口干舌燥,大便坚硬难出,形成腹痛便秘。只有久劳(这是指体力上的劳动)才会有热,而现在久劳的人少。 望诊、触诊诊断疼痛: 人的五脏六腑,在面部都有固定与之相对应的部位,通过观察各个部位五色的变化可以知道疾病的性质:面部、身上出现呈现黄色和红色,表示身体有热。面部、身上呈现白色,表示有寒。面部、身上呈现青黑色,表示有因气血凝滞而造成的痛证。 触诊诊痛:观察感受主受病邪的经脉。如果坚实有力,则表示邪气亢盛。 如果络脉充血隆起,表示血液停留局部不得布散。如果经脉局部下陷,表示气血不足。 例如:正常人的后背,两条膀胱经的肌肉应该高于脊柱,因为脊柱是督脉,是诸阳之会,阳沉在下,阴浮在上。如果一个人的脊柱高于两条膀胱经的肌肉,膀胱经的经气已经没有了,阳气大虚。用手可以触到痛处。 九气为病: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怒使肝气上逆,血液也随气向上逆行,病情严重的,肝气上逆,可以引起吐血。同时肝气上逆就会引起下焦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大便泄泻。喜则气缓:人心情高兴时,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悦可以使心气涣散。 |
|
5555楼#
发布于:2016-03-29 06:22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罗红梅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8日《黄帝内经》第52课心得: 肿瘤的成因:所有的肿瘤、积瘤和小肠很有关系,治症的时候一直讲小肠,因为那是生命的源头,肿瘤、癌细胞到处乱跑怎么办?不管癌细胞在哪里,当环境一改变,中药热药一进来,原来适合它生存的环境被改变了,不管它在哪里(中医只管全身),全身上下都没有肿瘤。没有积才对。常常在小肠上下手,脚底是热的代表小肠是热的,脚底脚背都热是过热,小肠过热也不行,小肠的温度源头来自于心脏,心为君主之官。 寒气客于五脏:五脏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的,现在寒气进入,五脏就乱掉了。寒气很重,阴气衰竭,阳气没办法进入,脏里阳不多,阳大部分呆在腑里面,寒气进入,里面会更冷,阳气又进不去,突然一痛就昏厥过去了。如果阳气回来,又会醒过来。病人突然昏倒,送到急疹室又醒过来,这种情况是寒入五脏(寒入五脏会造成突然昏厥,寒进入把脏锁住,阳没办法进去,人会间歇性昏厥)。 寒气客于肠胃:肠胃本来是阳很多的地方,突然变寒了,病人会呕吐。 寒气客于小肠:肚子痛,腹痛。 热气留于小肠:过热的现象产生腹痛只有久劳,口干燥渴,大便不出,痛而便不出。 如何从病人讲话和问的就知道,眼睛看到就知道病情。五脏六腑都有尽头的地方,有一定的部位,看它的五种颜色,如果看到面色是黄赤,这个黄赤不单单在脸上,身上出现黄赤就是热症,白色为寒症,青黑为痛,这是望诊。 触摸得知病情:督脉,膀胱经的两边肉是翘起来的,经脉很旺,在脉上压压,压到脉上有痛点,一摸脊椎骨,应该是摸不到骨头的,因为脊椎骨是阳,阳是往下沉的,现在有个人一摸脊椎骨是突起的,膀胱经的经气没有了,病很重,气很弱,也就是阳气大虚。 情志方面:怒则伤肝,肝气伤到(络到头部),气上逆下虚(下痢)。所以人要保持幽默风趣开心。 |
|
5556楼#
发布于:2016-03-29 06:2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管琴歆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8《黄帝内经》第52课心得 肿瘤的成因: 所有的肿瘤、积瘤和小肠有关系,治症的时候一直讲小肠,因为那是生命的源头,不管癌细胞在哪里,当环境一改变,中药热药一进来,原来适合它生存的环境被改变了,全身上下都没有肿瘤。没有积才对。常常在小肠上下手,脚底是热的代表小肠是热的,脚底脚背都热是过热,小肠过热也不行,小肠的温度源头来自于心脏,心为君主之官。 寒邪侵犯五脏,则五脏之气上逆,阴经之气内竭,阳经之气未入,阴阳之气不能接续,所以突然剧痛而昏厥过去了。等阳气进去了,他就醒过来了。 寒气侵入肠胃,肠胃之气上逆,所以腹中疼伴随呕吐。寒气克于小肠,小肠不能受盛化物,就会肚子痛,腹痛。如果热邪留于小肠,就会口干燥渴,大便不出,痛而便不出。 如何通过望诊知道病情:五脏六腑在面部有各自所主的色诊部位。通过面部的五色就能推断其病性病情。如果看到面色是黄赤就是热症,白色为寒症,青黑为痛。 如何通过切诊知道病情:主要看病邪所在的经脉、脉搏坚实、血络之充盈。经脉之陷下的情况。如:正常人的后背,两条膀胱经的肌肉应该高于脊柱,因为脊柱是督脉,是诸阳之会,阳沉在下,阴浮在上。如果一个人的脊柱高于两条膀胱经的肌肉,膀胱经的经气已经没有了,阳气大虚。 人有九种气,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伤肝,肝直接络到头部,肝气上逆会呕血,气往上走下面就空了会产生下痢,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
|
5557楼#
发布于:2016-03-29 06:4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黄萍申请签到
2016年03月28日 《黄帝内经》第52课心得 三十九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寒气客于五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 寒气客于五脏时,五行相生之序被打乱,阴气衰竭,阳气未进,会突然痛死昏厥,待阳气恢复会醒来。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寒气客于肠胃里时,会痛到呕吐。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从聚,会造成腹痛下利。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小肠过热也会痛,是久劳所致,大便干燥不出,是痛而闭塞不通所致。 五藏六府,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五脏六腑可从特定部位来看,黄赤为热症,白为寒症,青黑为痛症。脉诊:常人膀胱经要高于督脉,当督脉高于膀胱经时代表阳气大衰。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教官-徐州-杨诚 |
|
5558楼#
发布于:2016-03-29 07:0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7班胡林波申请签到2016年3月28日《黄帝内经》第52课心得:
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猝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生。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阐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只有久劳的人才会有热,现在久劳的人少,用承气汤可。 望诊: 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为痛,皮所谓视而可见者也。 触诊: 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啊是穴法,按压经脉找到啊是穴,根据啊是穴找到病之所在。如果坚实有力,则表示邪气亢盛,如果络脉充血隆起,表示血液停留在局部,不得布散。如果经脉局部下降,表示气血不足。如常人后背,膀胱经肌肉应高于脊柱,因脊柱是督脉,诸阳之会,阳沉在上,阴浮在上,脊柱如果高于膀胱经的肌肉,说明膀胱经的经气已经没有了,阳气大虚。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 ,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顺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教官-徐州-杨诚 |
|
5559楼#
发布于:2016-03-29 08:0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5班李水华申请签到,20160328《皇帝内经》第52课心得
接上节 寒气客居小肠的三焦油膜之间的血络之 中,血凝涩而无法贯注大经脉中,血气居此停留 无法顺行,日久必生积块在腹中了。 若寒气居于五脏之中,会令人手足冰冷且下 痢不止,造成津液丧失,而营养又无法吸收,以 致会突然生痛而昏迷不知人,如果胃气回返,则 复苏回来。 若寒气居于肠胃中,蠕动必缓,饮食不化生 痛,浊物无法下行而自口中吐出。 若寒气客居小肠中,小肠就无法收集饮食营 养,造成下痢而腹痛矣。 若是热气停留小肠中,必令肠中痛,口干燥 渴,饮食秽物坚硬干燥无法排出,故成腹痛而大 便不通了。 五脏六腑其在面部有一定的部位 反应它,吾人可视其五色的变化,例如:黄又赤 表示热盛,白色为寒症,青黑为痛,这就是视而 可见的方法。 人大怒则气反行,严重时会吐血 及下痢。因此气会更上逆了。喜能令人气和舒畅, 气血通利无阻,所以气会缓和。 人悲则令心脉拘急,肺叶伸张且抬高,以致 上焦不通。气血无法散开,热气在中焦无法散出, 就令人气消弱了。恐惧则令人胆怯,却意一生即 使上焦闭塞。上焦闭则令下焦上而复返下焦,使 人腹胀,气就无法正常运行了。 寒气能使肌理毛孔闭塞,阳气无法行之于外 表,故令气收敛在内而不出矣。 热气能令人毛孔肌理大开,气血流畅,汗大 出,所以气就外泄了。 人受惊则心意无倚靠,神志恍忽不知所处, 谋虑不定,以致气机混乱了。 过劳会令人喘息大汗出,于是内外皆太过 伤,造成气耗损不复矣。 思念能使心有所依靠,神志有所依归,正气 因而停留无法正常运行,致令气郁结不通了。 |
|
5560楼#
发布于:2016-03-29 08:13
@-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丁保华申情签到 2016年3月28日《黄帝内经》第52课学习心得 九气:〈—〉人怒则令气上冲:因气反行,严重时会吐血及下痢。〈二〉人喜则气机和缓:因喜能令人气和舒畅,气血通利无阻。〈三〉人悲则令气消弱:因人悲则令心脉拘急,肺叶伸张且抬高,以致上焦不通,气血无法散开,热气在中焦无法散开,就令人气消弱了。〈四〉人恐则令气下行:因恐惧能令人胆怯,却意—生即使上焦闭塞,上焦闭则令下焦上而复返下焦,使人腹胀,气就无法正常运行了。〈五〉遇寒则令心气收敛:因寒气能使肌理毛孔闭塞,阳气无法行之于外表,故令气收剑在内不出。〈六〉遇热则气四散:因热气能令人毛孔肌理大开,气血流畅,汗大出,所以气就外泄了。〈七〉受惊则使气乱行:因人受惊则心意无依靠,神志恍忽不知所处,谋虑不定,以致气机混乱了。〈八〉过劳则损耗元气:因过劳会令人喘息大汗出,于是内外皆太过伤,造成气耗损不复。〈九〉过思则令气郁结不通:因思念能使心有所依靠,神志有所依归,正气因而停留无法正常运行,致令气郁结不通了。
|
|
5561楼#
发布于:2016-03-29 08: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严婷申请签到2016-3-28 《黄帝内经》52课学习心得
若寒气居于五脏之中,会令人手足冰冷,且下痢不止,同时造成津液丧失,而营养无法吸收,以致会突然生痛而昏迷不醒,如果胃气回反,人则复苏回来。(寒气突然入脏,寒气暫時把脏封住,阳气无法进入,造成人昏迷)如若寒气居于肠胃之中,肠胃的蠕动必然变缓慢,饮食不化生痛,浊物无法下行,而从口中吐出。若寒气居于小肠,小肠无法吸收饮食营养,造成下痢而腹痛。若热气停留小肠中,必令肠中痛,口干舌燥,同时大便坚硬干燥,无法排出,故腹痛,并且发热干渴,大便不通 ,一般过劳才会小肠热,现在很少人有。望诊 五脏六腑有病必在面部一定会反应出來 黄赤代表热盛。白代表寒。青黑为痛。按诊 观察病经是否坚硬,何处坚硬,何处淤血,何处成下陷状,这些都是触摸可得。正常情况下,后背的膀胱经比督脉稍微高一点,如膀胱经下陷,代表膀胱经气血已经沒有了,阳气很虚了。肚脐周围,左肝右肺,上肾下心,中央为脾。九气对身体的影响:百病皆生于气暴怒:气上逆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怒则气逆,严重者会吐血及下痢,所以气会上逆。喜则令人气和舒畅,气血通利。 |
|
5562楼#
发布于:2016-03-29 08:2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郭艳申请签到,2016年3月27日《黄帝内经》第51课心得
一,五脏久咳就会传到腑, 1.脾咳久而影响到胃,胃咳会呕吐,剧烈时会有吐虫的症状, 2.肝久咳传胆,咳兼吐胆汁之苦水。 3.肺久咳传大肠,大肠咳会遗漏大便出来。 4.心久咳传小肠,小肠咳会兼有放屁症状。 5肾久咳传膀胱,膀胱咳会兼有遗尿现象。 6.诸咳久不愈必传入三焦,必咳兼有腹满没有食欲。凡此咳嗽,不论由于哪一脏腑的病变,其邪必聚于胃,并循着肺的经脉而影响及肺,才能使人多痰涕,面部浮肿,咳嗽气逆。 7.凡是脏咳的取背部该脏的俞穴及四肢上的俞穴,治腑咳直刺该病经之合穴,面部有浮肿,是胃气伤到了,是该病变经之经穴。 二,艾滋病症在阳明,不会死,白虎汤有效。 三举痛论篇第19 1.经脉中气血是流行不止,循环全身永不停顿的,一旦寒气进入经脉中,使其缓慢凝涩而不能顺行,如果寒气在经脉外侧,则脉管收缩,则令血少,居于脉中,则使气不通顺,会使内脏突然疼痛。 2.寒气居于经脉外,会生血脉寒,一旦如此则会有曲缩身体及筋脉拘急状,一旦拘急不止,就会牵引外部的孙络,发生突然疼痛的现象,一旦用热力的熏烤可立刻止痛。 3.如寒气居于经脉之中,与脉中热气相搏,造成脉气充满状,经脉过满就会感觉疼痛不可按,寒气一旦停留,热气便会跟随而来,冷热相遇则经脉充溢满大,气血混乱,会痛的厉害不能触摸。 4.如寒气侵入胃肠之间,三焦腹膜之下,血脉无法流畅而聚此,细小脉络绷急牵引而痛,以手揉按,则血气可以散行,按摩后痛就可以停止。 5.寒气侵入华佗夹脊的深处,即使重按也无法触及。 6.寒气侵入冲脉,冲脉起始于关元,沿任脉而上行,所以冲脉的脉不畅通,那么气也因之而不畅通,就会有悸动而手可触及的症状。 7若寒气侵入后背腧穴之经脉,令血脉凝涩不顺,一旦如此,就会血不足,血不足生痛症,所有俞穴经气皆贯注于心,于是产生背痛彻心,互相牵引而痛,按揉使经脉之热至,血立通,于是疼痛就止了。 8.寒气入侵足厥阴肝经的脉上,肝经之脉连络阴部,系于肝脏,牵引少妇疼痛,若此逆气居于阴股之间不去,使寒气上沿少腹中,下部血又不顺畅,于是产生腹痛牵引阴股间。 9.若寒气客居于肠的三焦油膜之间的血络之中,血凝涩而无法贯注到小肠经脉中,血气居此停留无法顺行,日久必生积块儿在腹中。 |
|
5563楼#
发布于:2016-03-29 08:3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二班郭艳申请签到,2016年3月28日《黄帝内经》第52课心得
1.积瘤的形成和小肠关系密切,人的脚底是热的,代表小肠是热的,环境改变使得癌细胞无法生存,小肠热的来源是心脏,心为君主之官,本身不受病。 2.寒气进入五脏,脏本身就是阴,阳比较少,现在寒气进入,寒上加寒,阳又进不去,病人会出现突然疼痛,晕死现象。 3.寒气客于肠胃,肠胃本身是阳很多的地方,现寒气侵入,病人会胃痛,呕吐,寒气客于小肠腹痛后泄。 4.若是热气停留小肠中,必令肠中痛,口干燥渴,大便秘结,久劳才会导致热中。 5.望诊时红黄为热证,白为寒,青黑为痛。 6.按压背后膀胱经,寻找痛点可知病之所在,督脉应下沉,膀胱经突起,为正常,当督脉突起,代表阳气很弱。 7.怒则伤肝,肝经络头部,气逆血上升,会吐血,气逆下空掉,下泻泄。喜则气和舒畅,气血通利无阻,所以气会缓和。 |
|
5564楼#
发布于:2016-03-29 08:41
@教官-深圳-林金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石丽申请签到,2016-3-28《黄帝内经》53课心得
第40篇:腹中论 血枯症、癫痫案例 伏梁治法 四海、阙逆、水穀、十二经 第41篇:刺腰论 第42篇:风论 四季风症 五脏受风症状 第43篇:痺论 风寒入五脏六腑 痺症治法 第44篇:痿论 判断痿于何脏 第45篇:阙论 举例:乳癌转移肺线癌 热阙之因 六经脉之阙状 第46篇:病能论 四时之脉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