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红
会员
会员
  • UID20149616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57
5565楼#
发布于:2016-03-29 08:4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黄旭红申请签到,2016年3月28日《黄帝内经》第52课心得:
  1.肿瘤、肌瘤和小肠有关。寒厥之气客于阴股。寒邪侵袭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使络血凝涩不能流注于大经脉,血气留止不能畅行,故日久便可结成积聚。寒邪侵袭于五脏,迫使五脏之气逆而上行,以致脏气上越外泄,阴气竭于内,阳气不得入,阴阳暂时相离,故突然疼痛昏死,不知人事;如果阳气复返,阴阳相接,则可以苏醒。寒邪侵袭于肠胃,迫使肠胃之气逆而上行,故出现疼痛而呕吐。寒邪复袭于小肠,小肠为受盛之腑,因寒而阳气不化,水谷不得停留,故泄泻而腹痛。如果是热邪留蓄于小肠,也可发生肠中疼痛,由于内热伤津而唇焦口渴,粪便坚硬难以排出,故腹痛而大便闭结不通。
2. 望诊:五脏六腑在面部各有所属部位,望面部五色的变化就可以诊断疾病,如黄色赤色主热,白色主寒,青色黑色主痛,这就是通过望诊可以了解的。
3.脉诊:看他主病的经脉,然后以手循按。如果脉坚实的,是有邪气结聚;属气血留滞的,荦脉必充盛而高起;如果脉陷下的,是气血不足,多属阴证。这些都是可以用脉诊切按循而得知的。
4.九气: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气机失调引起的:如暴怒则气上逆,喜则气舒缓,悲哀则所消沉,恐惧则气下却,遇寒则气收敛,受热则气外泄,受惊则气紊乱,过劳则气耗散,思虑则气郁结。九种气的变化各不相同,会导致不同的疾病:怒致气上:大怒则使肝气上逆,血随气逆,甚则呕血,或肝气乘脾发生飧泄所以说是气上。
戴春蓉
贫民
贫民
  • UID20184485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7
5566楼#
发布于:2016-03-29 08:54
@教官-南京-李宁 @助教-中山-吴泳茵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8班戴春蓉申请签到,2016年3月28日《黄帝内经》第52课心得:
寒客于小肠
若寒气客居小肠的三焦油膜之间的血络之中,血凝涩而无法贯注大经脉中,血气居此停留无法顺行,日久必生积块在腹中了。
 
五脏肠胃
若寒气居于五脏之中,会令人手足冰冷且下痢不止,造成津液丧失,而营养又无法吸收,以致会突然生痛而昏迷不知人,如果胃气回返,则复苏回来。
若寒气居于肠胃中,蠕动必缓,饮食不化生痛,浊物无法下行而自口中吐出。
若寒气客居小肠中,小肠就无法收集饮食营养,造成下痢而腹痛矣。

瘅热
若是热气停留小肠中(久劳),必令肠中痛,口干燥渴,饮食秽物坚硬干燥无法排出,故成腹痛而大便不通了。

望诊、触诊辨疼痛
可从语言内容而知晓,可从目视病人而知晓的方法
五脏六腑其在面部有一定的部位反应它,吾人可视其五色的变化,例如:黄又赤表示热盛,白色为寒症,青黑为痛,这就是视而可见的方法。
察其主病之经脉是否坚硬?何处坚硬?何处有瘀血?何处呈下陷状这些都是触摸可得知的。

百病都发生在气上
九气:人怒则令气上冲,人喜则气机和缓,人悲则令气消弱,人恐则令气下行,遇寒则令心气收敛,遇热则气四散,受惊则使气乱行,过劳则损耗元气,过思则令气郁结不通。
人大怒则气反行,严重时会吐血及下痢。因此气会更上逆了。喜能令人气和舒畅,气血通利无阻,所以气会缓和。
文霞
贫民
贫民
  • UID20184555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567楼#
发布于:2016-03-29 08:59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1班文霞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1课学习心得
咳论篇第三十八
1.六腑之咳 :肺咳不已,大肠受之,咳会遗大便,就可推断出便秘在大肠。 心咳不已,小肠受之,咳会放屁,就推断出便秘在小肠。 肾咳不已,膀胱受之,咳会遗小便。 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咳会腹满,不思饮食。因三焦为中渎之腑,所以腹满,上焦不能主纳,所以不想吃饭。 注:所有的咳源头都在胃,因为六腑受气于胃,水聚于胃,上关于肺而咳,咳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所以人涕唾,面浮肿,呼吸短促。 处方治咳,必须要有去根的药。
2.治咳之法 :
脏咳:治俞穴,可以取五俞穴,也可以取背俞穴。 腑咳:治合穴。浮肿:是伤到胃气了,刺胃经经穴。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1.此篇讲痛症的辩证。从医要望其色,按其脉,问其病,做一个明医。
2.痛症的分类及病因 (1)五脏突然痛 ,人的常态是经脉流行不止,循环不休,只进不退,如果寒气到了经络,就会气逆不行,气血循环减慢。如果寒气在脉外,脉寒就蜷缩,蜷缩血管就缩小,越冷血管越小,血流就少;如果寒气在脉中,气不通,就会突然痛。如果得阳热之气,痛立止。如果寒太重则痛久。 (2)痛甚不可按 ,寒气客于脉中,寒热相搏于血脉中,脉胀满,拒按。用入血去寒的热药可治。 (3)按之痛止 ,寒气刻于肠胃,三焦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则血气散,但是要用热的手按。 (4)按之无益 ,寒气客于夹脊之冲脉则深,按之不及,所以按无益。 (5)喘动应手,腹部肚脐左为肝,下为心,右为肺,上为肾,中间为脾。如果手摸腹部有动悸,就是受寒了。因为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就是气堵在这里了,所以会有动悸。 (6)热气至痛止 ,寒气客于背俞则脉涩,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心主血脉,五脏六腑之俞接注于心,所以相引心而痛。心是阳中之太阳,与太阳之气,标本相合,所以热气指则痛止。 (7)斜肋与少腹相引痛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布胸胁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涩脉急,所以胸胁与少腹痛。 (8)腹痛引阴股 ,厥阴之脉上抵少腹,下循阴股,所以痛引阴股。(9)宿昔成积 ,寒气客于小肠三焦之间,络血之中,血涩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积留不得行,就宿昔成积。三焦从小肠生,三焦元膜起于气海,连于命门。
吴静
会员
会员
  • UID20187592
  • 粉丝1
  • 关注0
  • 发帖数145
5568楼#
发布于:2016-03-29 09:15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山西吴静
2016-3-28学习《黄帝内经》第52课心得。
        所有的肿瘤、积瘤都和小肠有关系,治症的时候要强小肠,因为小肠生命的源头。脚底是热的代表小肠是热的,常人脚背是冷的,脚底脚背都热是过热,小肠过热也不行。
       寒气进入五脏,寒气很重,阴气衰竭,突然一痛就会昏厥。寒气客于肠胃,肠胃本来是阳很多的地方,突然间变寒了,病人会呕吐。寒气客于小肠会肚子痛,腹痛。热气留于小肠,过热口干燥渴,痛而便不出。
      面色是黄赤,身上出现黄赤就是热症,白色为寒症,青黑为痛,这是望诊。触摸得知病情,如督脉,膀胱经的两边肉是鼓起来的,经脉很旺。如果人一摸脊椎骨是突起的,膀胱经的经气没有,病很重,气很弱,阳要浮起来了,也就是阳气大虚。
        九气为怒喜悲恐寒热惊劳思,百病由气生,九种气不同所生病症不同,人怒伤肝则令气上冲,因气反行,严重时会吐血及下痢。人喜伤心则气机和缓,因喜能令人气和舒畅,气血通利无阻。保持常态就好,不可过喜,过喜伤心。
贵阳-李广合
侠客
侠客
  • UID2015068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3
  • 社区居民
5569楼#
发布于:2016-03-29 09:33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贵阳-李广合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9《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4、恐则气下:恐惧就会使精气衰退,精气下却则升降不交,故上焦闭塞,上焦闭塞则气还归于下,气郁于下则下焦胀满,所以说“恐则气下”。
5、惊则气乱:受惊则心悸动无所依附,神气无所归宿,心中疑虑不定,所以说是气乱
6、思则气结:思则精力集中,心有所存,神归一处,以致正气留结而不运行,所以说是气结。
7、劳则气散:劳役过度则气动喘息,汗出过多,喘则内气越,汗出过多则外气越,内外之气皆泄越,所以说是气耗。
8、寒则气收:寒冷之气侵袭人体,则使腠理闭密,容卫之气不得畅行而收敛于内,所以说是气收。
9、热则气泄:过热则腠理开放,营卫之气又过于疏泻,汗液大量外出,致使气随津泄,所以说是气泄。
腹中论篇第四十 (一)
 一、鼓胀、血枯和伏梁病的症状及治疗
 病名                 症状                      治疗
鼓胀     属心腹胀满,早食晚不食品         鸡矢醴,一剂见效,两剂则愈

血枯     属胸胁满病。妨饮食,先闻腥臊,    四份乌贼骨,一份芦茹,两药用
清涕,吐血,四肢冷,目眩,便血。  雀卵调和,制成丸药,饭前鲍鱼汁
使内脏有所损伤,或者是醉后肆行    送服,一次五粒。
病因在少年的时候患过大的失血病,
房事,使肾气竭,肝血伤,所以月
经闭止而不来。
伏梁     属小腹坚硬盛满病,伏梁,是由于     避免触动患处,不能用猛药
宿受风寒所致。风寒之气充溢于大
肠而留着于肓,肓的根源在脐下气海,
所以绕脐而痛。上下左右组织  
轻--病在下腹则便血,重--病在上
腹则生脓肿。
二、热中、消中
    热中、消中病不能吃肥甘厚,也不能吃芳香药草和金石药,因为金石药物能使人发癫,芳草药物能使人发狂。
答:芳草之气多香窜,石药之气多猛悍,这两类药物的性能都是疾坚劲的,若非性情和缓的人,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因为这种人平素嗜食肥甘而生内热,热气本身是剽悍的,药物的性能也是这样,两者遇在一起,恐怕会损伤人的脾气,脾属木而恶土,所以服用这类药物,在甲日和已日肝木主令时,病情就会更加严重。
张莉
侠客
侠客
  • UID20187482
  • 粉丝2
  • 关注0
  • 发帖数19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570楼#
发布于:2016-03-29 09:40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3班张莉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5课心得

       厥逆中于寒,阴阳分离而致。正常情况胸阳向下;腹为阴,向上;反之为逆。气反着走统称厥逆。
       治法:不宜灸。因阳气本上行,此病阳气更上,头阳气有余。艾灸会使阳气更盛,若入侵阴中,则令人声哑。此际气本身已分离,针灸会令阳气大虚,致人发狂。须令上面的阳气下降进入四肢,待手足温暖后再调和。只有待其阴阳和谐时,再用药方治之。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可让病人喝稀粥等易消化的食物,先保养胃气才能安全治愈。
        妇女身体出现异常,脉却正常为已孕。
        病人发热必现阳脉,是因受三阳经脉气所动而致。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是少阳病,大于寸口脉两倍是阳明病,大于寸口脉三倍是太阳病。
        阳极入阴,阳气过盛进入阴脏,病人会腹胀头痛。人会头痛一种是重阳,一种是阳虚阴入所致。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膀胱经所致的腰痛会牵引项背和尾骨,有负重感,可针委中并在该经的淤血处放血,但春天不宜。因春天少阳始生,放血伤元气。特殊情况可不受限制,如尾椎骨受伤疼痛,可在委中至承山一段找到淤阻的青筋放血。
        胆经引起的腰痛如针刺,使人无法俯仰,不能回顾。可在阳陵泉周围的青筋放血治,但夏天不宜。
        胃经引起的腰痛会令人无法回顾,且回顾会眼花,人易悲。可针刺足三里及在其上下有淤血处放血,但秋天不宜,会伤胃气。
        肾经引起的腰痛会牵引脊椎内痛。可针刺复溜及其附近压痛点,但春季不宜,放血过多难以恢复。
        肝经引起的腰痛,腰有紧绷感。此病使人痛不止却又无定处。可在脚大趾和次趾骨间,即太冲附近找压痛点刺之,有几处刺几处。
        足太阳之别脉为解脉,其病变引起的腰痛累及肩部,目视不明且常遗尿。可在外膝部与委阳之间淤阻血脉上放血,直至淤血颜色消除为止。
        解脉之别络为带脉,其腰痛环绕如带状,腰痛欲断,易惊。可在委中至外膝部附近的淤血点放血,待黑血流尽为止。针灸可刺临泣穴。
        胆经引起的腰痛会感觉有小秤砣在身中,有胀闷感,可在该经及绝骨附近找3处压痛点刺之。
        阳维脉引起的腰痛是胀痛,牵引到胸背外面一圈痛,可针外关和飞扬穴。
        冲脉之络脉引发的腰痛,令人无法俯仰身体。此病因举重物伤及腰部,使横络之血脉断,淤血聚此造成。在委阳附近或膝盖外侧下方找青筋放血可立愈。
        会阴脉引起的腰痛,痛处会出汗,汗干后又口渴,饮水后又想走动。可在外膝关下约五寸处找血瘀处放血。
飞扬脉引起的腰痛,为肾经和阴维脉合生的病,会使人腰痛而生肿胀感,严重时令人时悲时恐。可在筑宾、漏谷附近一带找痛点下针。
        昌阳脉即肾经和督脉合生的腰痛,人会痛及前胸,目视不明,严重时痉挛且向后弯曲,舌上卷不能言,可针刺复溜、交信及在附近压痛点放血。
        足太阳之别脉为散脉,其引发的腰痛令人发热烦躁,腰有重压感,严重时会小便失禁。可在膝外侧有血脉束缚处放血。
        肉里之脉引发的腰痛令人不能咳,咳则筋挛急。可针刺膀胱经外侧及绝骨后侧的压痛点。
        若沿督脉两侧上行而痛,头常寒栗,目视昏乱,面向下躺则较舒服,可针刺委中并在附近淤血处放血。
        腰背委中求。寒症刺阳经,热症刺阴经。腰痛且痛处寒冷者,可针膀胱经和胃经;痛处发热刺肝经;无法俯仰刺胆经。腰痛引起内热而喘,针肾经及刺委中出血。
        腰痛且痛处寒冷无法回首者,刺胃经。腰痛且痛处发热无法回顾者,刺脾经。同前症,如病人内热而喘息不止者,刺肾经;排大便难也可取此经。同前症,如再少腹胀满者,可刺肝经。腰痛如折无法俯仰,无法抬举重物,刺膀胱经。
        腰痛牵引脊内痛,并传至股内廉痛,则刺肾经。腰痛而牵引少腹内痛,无法俯仰,可刺八髎穴及两侧俞穴。
        治腰痛均须依月的盈缺来增减刺数,下针才有效果,法则取对称治疗。
袁小玲
会员
会员
  • UID20185537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0
5571楼#
发布于:2016-03-29 09:40
@教官-石家庄-任红超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2班袁小玲申请签到,2016年3月28日《黄帝内经》第52课心得。
1.所有的肿瘤与积瘤都和小肠有关系,在临床上治疗的时候要从小肠入手,脚底热是小肠热的代表,但小肠过热也不行,小肠的热来源于心脏,心为君主之官,病不受焉。
2.寒气进入五脏,脏本身就是阴,阳比较少,现在寒气进入,寒上加寒,阳又进不去,病人会出现突然疼痛,晕死现象。
3.寒气客于肠胃,肠胃本身是阳很多的地方,现寒气侵入,病人会胃痛,呕吐,寒气客于小肠腹痛后泄。
4.若是热气停留小肠中,必令肠中痛,口干燥渴,大便秘结,久劳才会导致热中。
5.望面色,黄赤为热,白色为寒,青黑为痛。触摸督脉,膀胱经,按之有压痛点,则示病所在,摸到脊椎骨是突起的,膀胱经的经气没有,阳气大虚,病危之象。
6.九气为病,惊思忧恐悲喜劳寒热,怒则伤肝,重则吐血,下痢。喜则气血和,百病不生,但喜之太过,则伤心志,而神乱。
耿雪明
侠客
侠客
  • UID20182521
  • 粉丝1
  • 关注2
  • 发帖数215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572楼#
发布于:2016-03-29 10:2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耿雪明申请签到,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4集心得:53集为目录
上接52集:
九气:
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气机失调引起的:
如暴怒则气上逆,喜则气舒缓,悲哀则所消沉,恐惧则气下却,遇寒则气收敛,受热则气外泄,受惊则气紊乱,过劳则气耗散,思虑则气郁结。
九种气的变化各不相同,会导致不同的疾病:
怒致气上:大怒则使肝气上逆,血随气逆,甚则呕血,或肝气乘脾发生飧泄所以说是气上;
P334
喜致气缓:喜则气和顺而志意畅达,容卫之气通利,所以说是气缓。
悲致气消:悲哀太过则心系急迫,但悲为肺志,悲伤肺则肺叶张举,上焦虽之闭塞不通,营卫之气得不到布散,热气喻闭于中而耗损肺气,所以说是气消。
恐致气下:恐惧则使精气下却,精气下却则升降不交,故上焦闭塞,上焦闭塞则气还归于下,气郁于下则下焦胀满,所以说“恐则气下”。
寒致气收:寒冷之气侵袭人体,则使腠理闭密,容卫之气不得畅行而收敛于内,所以说是气收。
火致气泄:火热之气能使人腠理开放,容卫通畅,汗液大量外出,致使气随津泄,所以说是气泄。
惊致气乱:受惊则心悸动无所依附,神志无所归宿,心中疑虑不定,所以说是气乱。
劳致气耗:劳役过度则气动喘息,汗出过多,喘则内气越,汗出过多则外气越,内外之气皆泄越,所以说是气耗。
思致气结:则精力集中,心有所存,神归一处,以致正气留结而不运行,所以说是气结。
 腹中论篇第四十:
鼓胀病及治疗: 心腹胀满,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可用鸡失醴来治疗,一刺就能见效,两济病就好了。
如果饮食不注意,病有时复发。这种情况多是正当疾病将要痊愈时,而又复伤于饮食,使邪气复聚于腹中。
 血枯:胸胁满,妨碍饮食,发病时先闻到腥臊的气味,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目眩晕,时常大小便出血。
血枯的原因:在少年的时候患过大的失血病,使内脏有所损伤,或者是醉后肆行房事,使肾气竭,肝血伤,所以月经闭止而不来。
血枯的治疗:用四份乌贼骨,一份藘菇,二药混合,以雀卵为丸,制成如小豆大的丸药,每次服五丸,饭前服药,饮以鲍鱼汁。此方法可以通利肠道,补益损伤的肝脏。
少腹坚硬盛满,上下左右都有根蒂:
小腹部裹藏着大量脓血,居于肠胃之外,不可能治愈的。在诊治时,不宜重按,每因重按而致死。
此下为小腹及二阴,按摩则使脓血下出;
此上是胃脘部,按摩则上迫胃脘,能使横膈与胃脘之间发生痈此为根深蒂固的久病,故难治疗。
一般地说,这种病生在脐上的为逆症,生在脐下的为顺症,切不可急切按摩,以使其下夺。
关于本病的治法,在《刺法》中有所论述。
伏梁:人身体髀、股等部位都发肿,且环绕脐部疼痛。
这是由于宿受风寒所致。风寒之气充溢于大肠而留着于肓,肓的根源在脐下气海,所以绕脐而痛。
这种病不可用攻下的方法治疗,如果误用攻下,就会发生小便涩滞不利的病。
热中、消中:患热中、消中病的,不能吃肥甘厚,也不能吃芳香药草和金石药,因为金石药物能使人发癫,芳草药物能使人发狂。芳草之气多香窜,石药之气多猛悍,这两类药物的性能都是疾坚劲的,若非性情和缓的人,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
因为患热中、消中病的,多是富贵之人,这种人平素嗜食肥甘而生内热,热气本身是凶悍的,药物的性能也是这样,两者遇在一起,恐怕会损伤人的脾气,脾属木而恶土,所以服用这类药物,在甲日和已日肝木主令时,病情就会更加严重。
P343
厥逆及治疗:膺肿颈痛,胸满腹胀。如果用灸法便会失音,用针刺就会发狂,必须等到阴阳之气上下相合,才能进行治疗。
人有四海:脑为髓海;喉为气海;水毂之海:胃;十二经之海:冲脉,主血。
原因:上本为阳,阳气又逆于上,重阳在上,则有余于上,若再用灸法,是以火济火,阳极乘阴,阴不能上承,故发生失音;若用砭石针刺,阳气随刺外泄则虚,神失其守,故发生神志失常的狂证;必须在阳气从上下降,阴气从下上升,阴阳二气交并以后再进行治疗,才可以获得痊愈。
9班-河南-耿雪明《黄帝内经》第54集作业
文建宁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2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06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573楼#
发布于:2016-03-29 10:39
@教官-伊犁-慕利敏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班9班  文建宁申请签到,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4課心得:


氣逆:大怒則氣上逆,引起嘔血和
氣緩:心情大喜,氣和順,營衛之氣通利
氣消:悲哀太過,心與其它臟腑聯繫的脈絡痙攣拘急,肺葉脹起,上中兩焦不通,熱氣在內不散
氣下:恐懼使精氣衰退,精氣下衰上焦閉塞,上焦不通,還于下焦,下焦脹滿
氣收:寒冷之氣,是經絡凝澀,營衛之氣不得流行
氣泄:熱使腠理開放,營衛之氣過於疏洩,汗大出
氣亂:過憂則心悸,神氣無所歸,心中疑慮不定
氣耗:過勞則喘且汗出,氣喘耗體內氣、汗出耗體表氣
氣結:思慮過多,心受傷,精神呆滯,氣滯


人若是過於恐懼的話,可以勸導使其多思念、熱愛自己的親人


《腹中論篇第四十》


鼓脹:胃腸脹滿,早晨吃了東西,一天都不想再吃了
治療方法:吃雞屎白(不要家養的,盡量散養的跑地雞,土吃進去后變成雞屎白拉出來)
發病原因:1、暴飲暴食  2、受風、冷氣聚于腹


雞肉:木(呆若木雞)
豬肉:水(黑豬)
牛肉:土
狗肉:金
馬肉:火


血枯:胸脇脹滿,影響飲食,發病時先聞到有腥臊氣味、流清鼻涕、吐血、四肢寒冷,目眩暈,大小便經常出血
發病原因:1、年少時、大出血過  2、大醉后行房、使精氣耗竭,肝臟損傷、導致月經或停了
治療方法:草藥、鳥蛋、飯前服用


伏梁:小腹盛滿,與內臟組織黏連
發病原因:小腹的膽囊或者盲腸破裂,流到腹部處裹著膿血,生在腸胃外面;如果用手重壓,會破裂致死
治療方法:生在臍上,可治;肚臍下,是逆癥,不懂壓患處,也不能用猛藥




芳香藥草性質熱、礦石類藥物性質猛烈,不能舒緩人的身心;若一起服用,會損傷脾、肝


厥逆:脖子腫痛、胸滿腹脹
治療方法:不可以灸、不可以針,要等到上下之氣交合,才可以治療。因為陽氣上行有餘、灸火相濟,陽太盛入陰,導致失          音;如果針刺,陽氣外洩,會神志失常


凡是發熱的病,都可以見到陽脈。


四海:
髓之海:腦   上俞,百會穴;下俞:風府
氣之海:咽喉 上俞,天柱;下俞,人迎
水谷之海:胃  上俞,氣街;下俞,足三里
十二經之海:沖脈(主血)上俞:大杼穴 下俞,下巨虛
焦艳春
贫民
贫民
  • UID2018773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59
5574楼#
发布于:2016-03-29 12:11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焦艳春申请签到2016年0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3课心得
悲则气消:悲哀太过则心脉拘急,悲为肺志,肺叶张举,上焦不通,气血无法布散,热气郁闭于中而无法散出,所以说是气消。恐则气下:恐惧则令人胆怯,上焦闭塞,上焦闭塞则气还归于下,腹部胀满,所以说“恐则气下”。寒气使皮肤毛孔闭塞,阳气无法行于体表,故气收敛在内而不出。火热之气能使人腠理大开,气血通畅,汗液大量外出,致使气随津泄。受惊则心悸动无所依附,神志恍惚,心中疑虑不定,以致气机混乱。过劳则喘息,汗出过多,喘则内气越,汗出过多则外气越,内外之气皆太过,造成气耗。思则心有所存,神归一处,以致正气留结而无法运行,致气郁结不通。
鼓胀病及治疗: 心腹胀满,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可用鸡失白来治疗,最好是散养的鸡,鸡失白与甜酒合煮。如果饮食不节,病有时复发。多是当疾病将要痊愈时,饮食不节制,使邪气复聚于腹中。血枯:胸胁胀满,无法饮食,发病时先闻到腥臊的气味,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目眩晕,时常大小便出血。血枯的原因:在少年的时候患过大的失血病,使内脏有所损伤,或者是醉后行房事,使中气不足,肝脏受伤,女子闭经。血枯的治疗:用四份乌贼骨,一份茜草,二药研末,以雀卵黄(鸽子蛋也可)为丸,制成如小豆大的丸药,每次服五丸,饭前服药,并喝鲍鱼汁。此方法可以通利肠道,补益损伤的肝脏。伏梁:少腹部隆起,上下左右都可摸到块状的根样。小腹部裹藏着大量脓血,居于肠胃之外,不可能治愈的。在诊治时,不宜重按,每因重按而致死。下为小腹及二阴,按摩则使脓血下出;上是胃脘部,按摩则压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痈脓,病久很难治。病生在脐上的为逆症,生在脐下的为顺症,针刺时不可用强泻法,否则必伤病人。人身上及大腿部,足胫部肿,且绕脐部疼痛,亦是伏梁。由于受风寒所致。风寒之气溢出大肠而留着于肓部,肓的根源在脐下气海,所以绕脐而痛。此病不可乱动,会发生小便涩滞不利。热中、消中:患热中、消中病的,不能吃肥甘厚味,也不能吃芳香药草和金石药,因为金石药物能使人发癫,芳草药物能使人发狂。因为患热中、消中病的,多是富贵之人,这种人平素嗜食肥甘而生内热,热气本身是凶悍的,药物的性能也是这样,两者遇在一起,恐怕会损伤人的脾气,脾属木而恶土,所以服用这类药物,在甲日和已日肝木主令时,病情就会更加严重。
厥逆及治疗:颈痛,胸满腹胀。如果用灸法便会失音,用针刺就会发狂,等到阴阳之气上下相合,才能进行治疗。
人有四海:脑为髓海,上俞为百会,下俞为风府。咽喉为气海,上俞为天柱,下俞为人迎。水谷之海是胃,上俞在气街,下俞在足三里。十二经之海是冲(主血),上俞在大杼,下俞在巨虚。
石丽
侠客
侠客
  • UID2018729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39
5575楼#
发布于:2016-03-29 20:57
@教官-深圳-林金兰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石丽申请签到,2016-3-29《黄帝内经》54课心得
百病都发生在气上,
人怒则令气上 冲,大怒则气反行,严重时会吐血 及下痢。
人喜则气机和缓,喜能令人气和舒畅, 气血通利无阻,所以气会缓和。
人悲则令气消弱,人悲则令心脉拘急,肺叶伸张且抬高,以致 上焦不通。气血无法散开,热气在中焦无法散出, 就令人气消弱了。
人恐则令气下行,恐惧则令人胆怯,另上焦闭塞。上焦闭则令下焦上而复返下焦,使 人腹胀,气就无法正常运行了 。
遇寒则令心气收敛,遇热则气四散, 受惊则使气乱行,过劳则损耗元气,过思则令气郁结不通 。

腹中論篇四十
人腹腔肿满,吃了早餐则晚上无法进食 "鼓胀"
用鸡屎白来治疗,干燥过的鸡屎白(放養鸡屎白)与甜酒合煮。一剂有反应,二剂即愈。 再复发是因為飲食不节制。
木(雞)火(馬)土(牛)
金(狗)水(黑豬)
"血枯":
症狀:胸胁胀满,无法入食的。其 发病之初先可闻腥臊的臭味,口中清涎不断,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目眩,常常大小便中亦带血。
病因:曾大量失血,或醉后行房事,以致 中气不足,肝脏受伤。女子则必月经停滞不来。
治療:用四付乌贼骨及茜草一份,二物合并研为粉末,利用雀卵黄(鴿子蛋也可以)做黏着,制成如小豆般大的丸,每次五粒饭前服用,并喝鲍鱼汁。可使肠中清利,恢复肝的功能。

"伏梁"
下腹部隆起,在其上下左 右皆可摸到块状的根样。许多脓血被囊状物包着。胆,阑尾 ...破裂后被三焦膜包裹。
病脓血囊向下走,则必下脓血。若上行则压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痈脓。这病必久 也,很难治。如果位在脐上是逆症難治,如在脐下是好治。
身上及大腿部,足胫部都肿起 来,腹部有绕脐痛的现象。亦为伏梁,由风造成的。下腔動脉破裂被三焦包住,不可乱动,摇动过剧会造成小便濇涩不易排出的 病,很危险。

热中、消中之病不可吃高厚美食或芳香草药或石药。石药令此种病人易发癫疾,芳香草药使人发狂。
原因:芳香的草药其气必盛,石药之气 亦悍烈。故此二者药气快速而强劲有力,野心欲望很大之人不可用。
热中及消中之病,都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气本性慓悍,药气亦同,一旦二 者相遇,必内伤脾。脾为土气,受木制,因此于甲乙之木日必造成脾病矣。

人有四海
1⃣️髓海一腦,上俞百會,下俞風府
2⃣️氣之海一喉項,上為天柱,下為人迎
3⃣️水谷之海一胃,上俞氣結,下俞足三里
4⃣️十二經之海一冲脉,主血,上俞大杼,下俞巨虚,上廉
罗红灵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7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3
5576楼#
发布于:2016-03-29 21:18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九班罗红灵申请签到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百病生于气,过怒时气会上逆造成吐血及下痢。喜令气缓。悲则上焦不通,热气在中焦无法散出,令人气弱。恐令人胆怯,上焦闭塞,下焦气复返,腹胀。
寒则气敛,毛孔闭塞。热则气泄,毛孔大开。惊则气乱,心意无依神不知处。
过劳气损,喘息汗出。思则气郁,神志无所归依。

腹中论篇第四十
鼓胀:腹腔肿满,早餐可吃,晚上无法进食。用干燥机过的鸡矢白与甜酒合煮。肝之鼓胀一剂就有反应,病将愈时,如饮食不节则病会复发
五畜应五行,木(鸡)、火(鸟)、土(牛)、金(狗)、水(猪)
血枯:胸胁胀满:无法入食,发病之前嘴闻腥臊的臭味,口流清涎不断,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眼目昏花,大小便也带血。如癫痫的症状,是阳亢的现象。
年少时得的,曾在量出血,醉后行房致中气不足,肝脏伤,女子月事停止。治时以四付乌贼骨及莤草研粉,用雀卵黄制成如小豆般大丸。5粒/次饭前服,并喝鲍鱼汁。因肝伤,津液藏有污血,使其清利,恢复肝的功能。
伏梁(1):下腹部隆起,在其上下左右皆可摸到块根。居肠胃之外,有许多脓血被囊状物包着,无法治
脓血囊向下走时必下脓血。胃生痈,位在脐上是逆症,在脐下是从症,好治。临床上可见腹膜炎,在拇指鱼际上可见一大块的褐色斑。
伏梁(2):身上及大腿部,足胫部肿,腹有绕脐痛,由风造成。
病气溢出大肠而附着在肓部,肓源在脐下气海,此病宜静躺不可乱动,动过剧则成小便不易排出的病。
热中、消中都有妄食高厚美食或石药,其病皆因肠胃过热引起,药气与热气遇则伤脾,石药(气悍烈令其易发癫疾),芳香草药(气盛令其发狂)土克木,在其甲乙木日脾病起。
所以在消中或热中生病期间要吃得简单,心情宽松,不能开热药

四海:脑为髓海,治时取其俞,上俞百会,下俞风府
喉为气海,上俞天柱,下俞人迎
胃为水谷之海,上俞气街,下俞足三里
十二经之海,上俞大杼,下俞巨虚
王芝
侠客
侠客
  • UID20182266
  • 粉丝0
  • 关注2
  • 发帖数14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577楼#
发布于:2016-03-29 21:34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王芝申请签到,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举痛论篇第十九》
五、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此九气不同,主生何病。
1、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下痢。故气会更上逆。
2、喜则气和志达,气血通利,故气缓矣。
3、悲则心脉拘急,肺叶伸张且抬高,而上焦不通。气血不散,热气在中无法散出,故气消矣。
4、恐则令人胆怯,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恐分很多种,怕事,做了犯法的事后恐,遇到到害怕的东西或事等。思胜恐,因无思念则恐,是不重感情的人。
5、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
6、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
7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8、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太伤,故气耗矣。
9、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腹中论篇第四十》
一、有病心腹满,吃了早餐则晚上无法进食,名为鼓胀。
1、治疗:用鸡矢白来治疗,干燥过的鸡矢白与甜酒合煮。一剂有反应,二剂即愈。
鸡是外面外面跑的鸡,因吃了沙子泥土,排出来一坨白的才有用。木:鸡;火,马;土,牛;金,狗;水,猪。
2、期间有复发者为何
是因为在病将愈时,饮食不知节制而引起的。因此病邪又复聚于腹部而造成。
二、胸胁胀满者,无法入食。病初时则先闻腥臊臭,口中清涎不断,咳吐中带血,手足冰冷,目眩,常常大小便中带血。
病名为血枯。
1、原因:在少年时得的,曾大量失血,或醉后行房事,以致中气不足,肝脏受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2、治疗:用四付乌贼骨及茜草一份,二物合幷,研为粉末,利用雀卵黄来制成如小豆般大的丸,每次五粒饭前服用,并喝鲍鱼汁。如此可使肠中清利,恢复肝的功能。
三、病有下腹部隆起,上下左右皆可摸到块状的根样。病名曰伏梁。
是许多脓血被囊状物包着,因位居肠胃之外,故无法治疗。想去治疗而每次切按此块会因之而死。现在已可治。
因此病脓血囊向下走,则必下脓血。若上行则压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痈脓,此久病也,难治。如位在脐上是逆症,如在脐下是从症,还好治些。针刺时不可用强泻法,否则必伤病人,详论在刺法篇中。
四、有人身上及大腿部,足胫部皆肿,环脐而痛,病名伏梁,是由风来造成的。其病气溢出大肠而附着在肓部。肓之源头
在脐下气海穴,故环脐而痛也。不可乱动,动之会造成小便濇涩不易排出的病,很危险。
五、热中、消中之病不可服用高厚美食或芳香草药或石药。石药令此种病人易发癫疾,芳香草药使人发狂。有热中或消中的病人,大都是富贵之人。
芳香的草药其气盛,石药之气悍烈。故此二药气快速而强劲有力,因此不是心无欲望,无所怨之人是不可服此二种药物的。
所有热中及消中之病,都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气本性慓悍,药气亦同,一旦二者相遇,必内伤脾。脾为土气,受木制,因此于甲乙之木日必造成脾病矣。
张宏
侠客
侠客
  • UID20183025
  • 粉丝0
  • 关注1
  • 发帖数192
5578楼#
发布于:2016-03-29 21:3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9班张宏申请签到,2016329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举痛论第三十九

悲则气消。人体横隔以上为阳,下为阴,因此人是头热足冷。悲伤肺,影响到心,以致气闷胸中,造成荣卫不散,再加心热,造成气消。
恐伤肾,恐惧使精气衰退。正常人肺气下降,在人感到恐惧时,因伤肾后肺气不下,造成回逆,回逆则上焦闭,闭则气缓,气不行则腹满。
寒冷之气使腠理闭塞,营卫之气不得流行,是为气收
热则腠理开发,营卫之气过于疏泄,汗大出,是为气泄
过忧则心悸,神气无所归宿,心中疑虑不定,是为气乱
过劳则喘息汗出,里外都越发消耗,是为气耗
思虑太多心就要受伤,精神呆滞,气凝滞不行,是为气结
腹中论第四十

鼓胀:治之以鸡矢醴,一剂见效,两剂病好。
鼓胀复发因饮食不节,因此病后要有节制。
胸胁胀满:证见妨碍饮食,先闻到腥臊的气味,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目眩晕,时常大小便出血等。其病为血枯。
血枯的原因可能是年少时大出血、醉酒行房等。醉酒行房会使阳气泄掉。血枯代表有淤血,茜草活血化瘀效果好。治之以乌贼骨四份,一份茜草,二药混合,以雀卵为丸,制成如小豆大的丸药,每次服五丸,饭前服药,饮以鲍鱼汁。
伏梁:小腹胀起,上下左右似有根,现代为腹膜炎。有两个地方会出现伏梁,一为胆,二为盲肠,病因是因感染而破裂。诊断时会摸到腹部发热,此处即为患处。如有破裂在腹上部,比较难治,在下部较为好治。人身体髀、股、骨行等部位都发肿,且环绕脐部疼痛,仍为伏梁。此因宿受风寒所致,是风之根。风寒之气充溢于大肠而留着于肓,肓的根源在脐下气海,所以绕脐而痛。
热中、消中之病,不可乱吃,用药性峻猛之药时,心必须要平静。热药之气很强,身体也热,再予以热药,会致伤脾。其病皆因肠胃过热引起,药气与热气遇则伤脾,石药(气悍烈令其易发癫疾),芳香草药(气盛令其发狂).
膺肿颈痛,胸满腹胀:病为厥逆。胸为阳,喉项为气之海。人体有四海:
喉项:气之海,腧穴在上为天柱,下为人迎。
脑:髓之海,腧穴上为百会,下为风府。
胃:水榖之海,腧穴上为气街,下为足三里。
冲脉:十二经脉之海。主血。腧穴上为大杼,下为巨虚。
蔡彩婵
侠客
侠客
  • UID20144700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95
5579楼#
发布于:2016-03-29 22:07
中医经典魔鬼特训16班 深圳 蔡彩婵申请签到
2016年3月29日《黄帝内经》第54课心得
腹中论篇
1.鼓胀
 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白,干燥过的鸡屎白与甜酒合煮,一剂知,二剂愈。病将愈时若饮食不节,病气聚于腹,则会复发。
鸡矢白:自然放养的土鸡进食时,如找虫时带泥石吃了进去,经过胃消化后排出来,颜色白。
2.血枯
症:胸胁支满者,无法入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口出清液,先唾血,手足冰冷,目眩,时时前后血。
因:此得之年少时,曾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
治:以四付乌鲗骨(乌贼骨)一藘茹(茜草)二物研成粉末并合之,和雀卵做成丸子,大如小豆,饭前服五丸,同时饮鲍鱼汁,可使肠清利及恢复肝功能。
3.伏梁
症:少腹盛(隆起),上下左右皆有根(块状)。还会这样顺气街痛,股沟部位的骨痛且腹上冷而往下却是热的。
因:很多脓血被囊状物包裹着,又居肠胃之外,不可治,切按此块可致死。
脓血囊向下走,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造成胃中生痈脓,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难治;居脐下为从,还好治些,针刺时不可强泻。论在《刺法》中。
4.伏梁(风病)
症:身体髀股(身上及大腿部,足胫部)皆肿,环脐而痛。
因:其气溢于大肠而著(附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气海穴,故环脐而痛也。此病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小便不易排出)。
裹大脓血:胆堵不通而破,胆汁喷出来,而被胆外包围着的三焦包裹住;盲肠堵而破,被三焦油网包裹住。神阙下大血管破裂。
5.热中、消中
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是病不愈。
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情志),不可以服此二者。凡热中、消中之病皆因肠胃中过热引起。热气慓悍,药气亦彪悍,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引脾病。
6.阙逆
症:膺肿颈痛、胸满腹胀。
因:中于寒,阴阳绝别而成。
治:此病灸之则瘖(声哑),针石破之则狂,须其气并(阴阳和谐之时),乃可治也。阳气重上(上行),有余于上(更往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上头阳气下往四肢,手足温暖时),可使全也。
7.孕
身有病(异常之象)而无邪脉即是有孕也。
8.发热且有痛。
病热者,阳脉也,因三阳脉气之动也,人迎一盛于寸脉病在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若寸口脉比人迎脉大,阳已入于阴,故此时头与腹均受邪,乃胀而头痛。
7.四海
髓海:脑,上俞百会,下俞风府。
气海:喉,上俞天柱,下俞人迎。
水谷(榖)之海:胃,上俞气街,下俞足三里。(气街:关元穴至足三里)
十二经之海:冲脉,主血。上俞大柕,下俞上下巨虚、上下廉。
游客

返回顶部